农村经济建设调查报告(共8篇)
专业:行政管理
姓名:王瑞
学号:***8
一、调查背景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引领社会不断进步,社会调查对于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大学就好比半个社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学以致用、学有所得、以学为乐、善学善思的良好局面,学习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会用学习积累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鉴于此,我们不得不关注时事,表达一个满腔热血的为祖国四化着想的四有新人的理性想法。毛泽东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的《寻乌调查》更是当时全党学习的典范和调查重要性的最好佐证,调查就是要我们成为一个实干家,知情人,凡事务实不务虚。
我来自农村,家住被誉为“汽车城”、“东方底特律”、“卡车之都”的十堰市下属县——郧县,以山川为主的十堰腹地,郧县的经济发展日益缓慢,尤其回到自己的家乡杨溪罗沟村,发现农村问题更是比比皆是。我作为一个走出大山见证了外界快速发展的青年,听闻当地百姓的抱怨、亲身感受农民的生活和目睹十几年来山山水水的巨大变化,感到一种无形的责任在催凑我为家乡做一点什么。于是,我决定在我的家乡做一次调查,让百姓的愿望和申诉能够被当权者关注,让政府切实从实际出发,为农民高效率、办实事,廉洁奉公,执法为民,向国家提出的“关注民生”靠拢,使农民感到踏实,感到实惠,感到满意。不瞒大家说,近几年来,农民眼中的政府往往充满不正之风,官员之行为日益猖獗,农民之痛恨日益强烈,真实再现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局面,我时常在想:春风何时度家乡?房前屋后皆新绿。
二、调查情况
1、高速公路征地赔偿
十堰市境内的一条高速公路穿过罗沟村,也就是我所在的家乡,工程浩大,占了大片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征地补偿标准。
1、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1.3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2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3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1.76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2.64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4.4万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64万元。
4、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72万元。
5、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0.16万元。
该过程采用现场采访形式,在罗沟村一组、二组、三组选取部分家庭,询问占地赔偿问题,主要包括村民对村委的满意度,对赔偿所得满意度,对修高速路的自我看法,村民愿望和意见,村委在处理赔偿时出现的问题。结果显示绝大部部分村民不满村委中饱私囊的做法,村民得到的赔偿只是一部分,还有的被官员据为己有。走访发现,一个村集体民愤壮告村委相关人员,被查处两人贪污公款达一百多万元。极少一部分,因赔偿比较多,满意度比较高。
2、农耕土地整改及相关设施修建 随着耕地面积大片闲置,没有人管理的土地逐渐破败、荒芜,加快了土地林地化,土地资源紧缩又将导致农村生存危机,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国家为保护耕地,对农村下达紧急命令,整改土地,加强对土地的重视和维护工作,具体措施主要有:融合土地,积小为大,加固田根,放水土流失,通修公路,便于机械进入田间作业,休整水塘,加强蓄水能力,确保旱涝保收。农民对此的大致看法,土地有效得到保护,可以使子子孙孙享用。俗话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应该大力赞成,举手称颂,然而一些官员从中谋取大量私利,本来国家拨款可以更好地位人们服务,却因为主观因素有些事情只能做一些片面工作给国家看,应付差事。
3、农村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的不只是经济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屹立世界,变得强大。封建社会留给中国的只一个烂摊子,中国从一无所有
仿佛一夜之间腾飞了,gdp跃居第二。我所在的地方,通村公路2011年十月份通车,不到一年时间,路面损坏严重,路基不够结合,整体来说给村民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2008年,一个烟花炮竹公司落成,闻名于十里八乡,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劳动力,带动了该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整体生活水平。2011年,决定的村村通卫星天锅普及,一直没有兑现,对此很多人感到不满。2012年,决定每家每户安装太阳能补助工程没有眉目。2012年,村与村建立公路连接,促进人们出行方便,部分还没有落实······
三、问题整改建议 政府在应在一定程度上奉公廉洁,为民真实服务自己,把国家的点滴恩泽散布于民,经常派人走访民间,调查民情,了解真实有效的材料,帮助自己制定决策,同时检验政策取得效果。政府想办法引进投资,增加劳动就业,或者开创自己的新兴产业。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网站建设成本高, 受众总体科学素养相对较低, 故与城市网站建设相比, 农村网站建设发展缓慢或难以持续发展。“十一五”以来,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工信部于2011年4月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 已实现全国100%乡镇能上网, 99%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基本具备宽带接入能力, 近一半乡镇建成信息服务站并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农村网站建设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 使面向农村开展网站建设成为可能。那么, 近年来农村网站建设在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其广泛应用还面临着哪些制约因素?为此, 本文从农村网站建设的受众角度出发, 对1, 505位民众进行深入访谈, 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以此为依据针对进一步推进农村网站建设和应用提出对策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与河北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工部、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团省委联合下发的《2014年寒假河北省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要求相结合, 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13日至2月24日, 调查范围覆盖河北省11个市区301个村。随机对其中1, 505名村民进行调查, 确保调查的可信度。在调查地点选取上有以下特点:一是调查地区具有代表性, 总体覆盖河北省各个地区,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省情况;二是调查地区有一定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三是调查地区对于开展农村网站建设具有较高认识和较强积极性或具有特色区域经济产业。调查结果显示, 128个村有官方网站, 173个村没有, 64个村就本村的实际情况和一些成功案例影响下希望可以建设自己的官网。
二、农村网站建设现状
分别从互联网基础建设、农村各年龄层次网民的信息素养和网站建设普及现状三个层面了解基层农村网站建设现状。
(一)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调查样本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中我们发现, 虽然当前各地农村还缺乏专门的网站基础设备, 但是301个样本村全部具备上网条件。计算机普及率和手机上网人数由于地域等原因存在一定差异。80%的农村计算机在本村普及率达60%以上。由此可见, 当前河北省基层农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开展农村网站建设的条件。
(二) 农村各年龄层次的信息意识。
调研表明, 尽管多数农村网民青睐于游戏、社交、娱乐、网购等活动, 但是不同年龄层次的村民信息意识上还存在较大差异。绝大多数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8~15岁的中小学生会操作计算机, 但是没有将其作为指导生产生活的工具, 而是娱乐手段。16~35岁的村民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 他们当中21.43%的人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 42.15%了解互联网的作用, 23.89%熟悉office、浏览器等软件的使用, 21.35%搜索与获取所需信息, 19.97%上网发布信息, 18.37%利用各种社交工具与人交流, 3.5%利用Internet进行自主学习。36~55岁的人群中自主上网获取信息的人比例较少, 但是他们会通过家人或熟人代为完成信息获取、网购等活动。55岁以上的人多数对此态度不明朗。
(三) 网站建设普及现状。
42.5%的农村已经拥有本村官方网站, 57.5%没有, 没有网站的基层农村中, 37.0%有强烈意愿开展本村网站建设, 23%无意愿, 40%态度不明朗。但同时了解到, 60%的农村缺乏相关技术人员, 在有意愿开展网站建设但尚未建设的村中这一比率高达74%。此外, 40%无经费支持, 60%村民基本偏老龄化或教育素养偏低, 对于网站作用很质疑。由此, 技术、经费和人群教育素养成为网站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另一方面村村乐尽管实现农村网站的相关作用, 但其结构单一, 不能突出特色村特色经济, 而且绝大多数民众不知道它的存在。
进一步考察发现, 已有少部分村在利用网站发展本村经济方面做得很好。其中, 以河北张家口宣化区河子西乡大房子村为例, 该村位于京西第一府宣化区的西北方5公里处,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全村246户, 现有人口749人。村现有耕地1, 190亩, 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 农副产品以玉米、土豆、大蒜为主, 畜牧业以养殖奶牛为主, 201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为7, 112元。该村网站广泛采集、及时发布消费变化、市场预测、生产资料供应、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农产品供求等信息, 让农民接受政策指导, 知晓科技新动态, 有效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网站专门设立特色产品栏目, 收集上传特色农产品图文信息, 有效开展特色农产品网上展示和推荐, 提高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该村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农村官网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推广农村官网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三、对策建议
村民既是农村官网的受众, 又是推进网站在农村广泛应用的关键力量。基于以上访谈结果分析, 要推动农村网站建设的发展, 需要在政策扶持、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农民信息素质提升等方面采取措施。
(一) 加强政府对基层农村网站建设的扶持。
基层农村网站经过几年的建设和运行, 为促进农民致富提供有效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层农村网站建设和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 信息化投入较大, 政府部门要重视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网站的日常运维中注重计算机、数码相机等设备的配备, 村级网站宽带资费下乡优惠政策, 网站系统软件开发利用及信息员培训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相关的服务和考核标准, 对优秀的村级网站给予补助, 对优秀信息员进行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发挥村级信息员的主观能动性。农业信息服务涉及内容面广, 综合交叉性强, 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参与, 尤其农村网站建设运行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协调职能, 整合各部门资源, 形成信息服务的合力。
(二) 培养一支村级信息化实用人才队伍。
目前, 村级网站信息员文化素养总体较低, 在计算机使用、信息采集发布、网站维护、图片拍摄处理等方面能力较弱。搞好农村网站建设和信息服务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和强技能的村信息员队伍, 培养一批农村信息化实用人才。要加强村信息员的信息采集和处理与计算机应用等业务能力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大学生村官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农村信息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农村青年、回乡创业青年中培养农村信息化实用骨干力量, 建立以农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信箱重点户、村组干部等为基本力量的农村信息化应用人才队伍, 促进信息应用, 推进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
(三) 村里开设微机室, 定期对村民进行计算机技能与信息素养的培训。
定期培训, 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素质, 增强网站在农村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要提高农民信息培训的实用性, 实际提高农民的计算机操作和上网技能, 促进其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科技服务和网站建设工作意义的认识, 并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推进农村网站建设发挥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端祥, 张瑛等.丽水市基层网站建设基本思路与前景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 2011.1.
[2]管孝锋, 王焕森等.新农村网站集群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 2010.5.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群众决策;阳光运行;建章立制
在物流、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高速流动的今天,交通运输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保障,新型工业化就没有基础,新型城镇化主骨架难以形成,城乡地理壁垒无法打破,城乡统筹难以实现。交通运输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有其框架内的布局,亦有其框架外的构建,基础意义和先导作用十分明显[1]。
一、基本情况
文峰乡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城南部,为通平两县交界处。乡政府设于复兴场,距县城62公里,东约12公里同平昌县笔山镇相邻,南约13公里与平昌县邱家接壤,西约4公里、北约3公里与铁佛镇濒临,西北隔米家河与铁佛镇相望。全乡幅员面积为39.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共辖8个村、49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13700多人。该乡地理位置偏僻,群众住居分散,交通闭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
近年来,党委、政府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创新建管机制,不等不靠,狠抓农村公路建设,有效打破了交通“瓶颈”制约,经过新一轮交通大会战,乡村公路通达通畅,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初步解决了群众便捷、安全、有序的出行需求,既改善了民生,助推了经济发展。通过多种渠道投资硬化村道公路、新建社道路,现在是村村通水泥路,社社通公路,群众“出行难”基本得到解决[1]。
二、主要做法
(一)尊从民意,破解群众参与难
一是建设方案由群众决策。村社道路规划设计既考虑群众出行方便,又兼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召开群众代表会、社员大会,公开线路方案,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聚集群众智慧。二是宣传发动到田间地头。乡镇主要负责人和驻村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宣传政策,与群众沟通,与群众算账,疏通群众思想,统一群众认识。召开村社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院户会、坝坝会,统一了群众思想认识。三是矛盾化解让群众信服。在因修建社道未协调处理好土地、山林补偿而形成的修路“反对者”,乡党委书记单独面对面与其座谈,合理解决其各项诉求[2]。
(二)多元融资,破解建设投入难。一是主动“争”
争取在外成功人士帮助,为确保水泥路建设有序推进,乡党委与村党支部多次外出对接协调,为全乡村道路建设融资树立了典范。争取项目支持,乡党委政府积极与县级部门对接沟通,争取各类道路建设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整合扶贫开发、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等涉农项目资金,新建村社道路。二是自主“筹”。按照“谁受益、谁投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坚持以受益村或受益社为主体,采用“一事一议”,核算修路成本,民主决策各村筹资办法和金额。三是全力“引”。按照“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引进企业发展产业与建设农村道路同步推进,既解决了农村道路建设投入难,又实现了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三)阳光运行,破解工程管理难
在工程推进上,每条道路开工前,召开党委扩大会邀请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一起就道路建设工期、质量、施工方案等进行专题研究,并落实责任。乡党委、政府与施工队伍签定施工协议,将施工进度、质量等与工程款拨付挂钩,每天安排3—5名乡干部参与建设,根据天气、施工难度等确定当天施工进度,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兑现。在质量管理上,采用包工不包料建设模式,严格实行重大事项群众大会议定、群众代表监督等制度,将材料采购、定价和质量把关等重大事项交给群众,让群众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为确保材料供给,每个村在建设前就由群众代表出面与砂石、水泥供应商签定供货合同;为确保工程质量,每条路都设前后场质量监督员,由2名群众代表分别驻守施工前后场,由1名乡干部综合协调,使工程建设从材料入口到路面成型始终保持高速、高质。在资金管理上,实行建设资金专户管理,统一支付制度;对群众自筹资金,由村社设立专户,让群众代表自己管理,存折、密码、帐务分开;对专项资金,由乡财政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在工程款支付时,严格执行“按进度拨款”和“四到场”、“三必签”制度,即乡党委班子成员到场、村四职干部到场、群众代表(5—7名)到场、负责挂包路段的乡干部到场,乡党委书记、乡长必签,村支书、村主任必签,群众代表必签[3]。
(四)建章立制,破解道路养护难
以乡交管站为主体,成立了村社道路养护领导机构,制定了《乡村公路管护实施办法》,实行“三定一保”养护责任制,将建成道路的养护责任落实到村、到社。一是确定责任主体,村社道路养护责任主体为村委会。二是确定养护人员,村委会确定3—5名专门养护人员,村委会为养护人员办理养老保险、预留群众自筹资金作为道路养护专项资金等方式,解决道路养护费用,同时采取专人养护与分段承包义务养护相结合,按建成道路里程、村社人口、每户人口和农户居住地理位置,将道路维修养护就近分解到各户。三是确定养护内容,对边沟进行疏通、对路边杂草进行清除、对路沿带进行日常养护和维修。四是保障道路畅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日常养护责任人、专门养护人员有义务协助村社和乡党委政府抢险排危,随时保障道路畅通。
三、几点启示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落实了群众想办的事,办好了群众要办的事,为破解当前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难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观念转变是前提
在近两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中,乡党委政府打破常规,探索创新,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摒弃过去农村公路建设搞发包招业主的定式思维,创新推行不要包工头,只要施工队,坚持群众主体、村社主责、乡镇主导的建设管理机制,理顺了关系,激发了活力,取得了实效。
(二)群众主体是基础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实行线路村民自议建设机制,把线路选择、资金筹集、物资采购、质量监督、资金管理等重大事项全部交由群众决定,充分激发了群眾参与建设的热情,有效凝聚了人心力量,也消除了群众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猜疑,形成了全民动手、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党政主导是关键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乡党委政府坚持不搞大包大揽,重点抓整体规划、争取上级投入,协调村与村之间土地占用、青苗补偿等具体问题,凡是村社解决不了的事,一家一户办不好的事,交由乡党委政府统筹解决。乡镇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到村、到社、到户,召开会议,动员、组织、引导、服务群众,坚持群众愿意干的事,再难也要上,群众不愿意干的事,再好也不想。党政持之以恒的真心、执政为民的真情和以身作则的示范,赢得了群众的积极响应。
(四)建管并重是核心
坚持农村公路建设速度、质量、安全、效益并重,逐步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保障了每条建成的公路随时畅通,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发挥了农村公路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保障线作用。
参考文献
[1]覃荣周,李琪, 刘伟, 等. 汶川县水磨镇发展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J]. 体育时空, 2013,(4): 100-102.
[2]秩名. 基于新农村视角的西部农村公路发展研究[DB/OL]. 〇丨华网络中京洛阳站: http://zhongjingluoyang.chiefnation.01hua.com/luntan/zjbx/201207/z012203.asp, 2012-07-03.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03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03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时间:2010年8月10日——8月20日
地点:长沙市长沙县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2000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北大山村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三、我的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4、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5、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6、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7、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一、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
整合社会资源,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广泛参与、稳步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合并、集约发展的方式,促进农村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地居民化。
1、城镇开发建设模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小城镇开发建设为龙头,结合中心小城镇建设,通过移民搬迁方式,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怎么迁得出、怎么住得稳、怎么能致富”核心问题,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如__县江口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的,把处于深山区的原樟木村整体700多人搬迁到集镇,规划建设了樟木新区社区,辅以蜡芯产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完善相关自治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新型社区。
2、农业产业联动模式。按照以社区建设为方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建设方向,通过对土地整中,实现了人口向农业园区社区集中,农民在产业集聚区内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发向环境优美的社区聚集。土地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又促进了村庄整合。如南塘镇黄屋村结合__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溪园的开发建设,对黄屋开展整村整治建设,利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农村住房建设,形成产业联动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农民实现了“从一辈子盖几次房到三辈子盖一次房”的梦想。
3、中心村建设模式。以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在完善居住环境,改善房舍、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实现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通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如__县江口镇旱塘新村、南塘镇船埠新村、吉埠镇枧田新村,通过开展整村推进整治方式,建设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中心村,形成了人口20__多人的宜居新型农村社区。
4、整体搬迁集中居住模式。结合扶贫开发,通过深山区移民搬迁,让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的居民统一在规划地集中按新户型建房,整体重新建设具备生活、娱乐、服务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辅以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让农民从以前的小农经济中脱离出来,逐步转为一产、二产工人。如南塘镇大都新村,分三年集中建设了120余栋房屋,发展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种植。江口镇美丽家园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引导农民向圩镇集中居住,转变就业方式。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尽快适度集中,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房屋,找到稳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解决农民看病难和上学难等问题,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医疗、教育、公共娱乐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入难题。
2、农村违章建房难控制,村庄合并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起,引发了村庄合并, 形成了村庄合并的新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扩大升级,虽然编制了建设规范,开展了“违法、违规’建设综合整治工作,但因农民观念影响,违法违规建设仍有发生。
3、对社区建设认识不足,安置就业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认识简单,面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对究竟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创造这些条件等诸多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社区的建设也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农民的安置就业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又是深刻的社会变革;既是发展当务之急,又是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遵循规律,科学决策,依法办事。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往往在经济基础比较好、基层组织有号召力的农村率先突破。对暂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农村,也应作出整体规划,逐步向这方面引导。
2、尊重意愿,强化协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然打破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利益格局,必然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比如,土地置换问题、资金筹措问题、建设标准问题,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统筹利用资金、项目来综合推进。
3、加强服务,搞好管理。新型农村社区要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队伍,社区建成后,随着人员的增加,公共服务难度也在加大,公共卫生等往往成为反复反弹的问题,要搞好社区党组织、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和各类社区组织建设,科学制定社区管理工作职责,逐步形成一套运行顺畅、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新机制。
4、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应该考虑和筹划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新兴产业问题,有目的地培植一大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业、运输业、仓储业的兴旺,从各个方面扩大农民就业渠道,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5、多元投资,调动力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巨额资金,县乡两级财力有限,上级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村民学校、图书室等公益性服务场所建设的以奖代补。
一、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㈠每个村都确定了发展的农业产业, 并引进了业主
邻水县冷家乡挖断山村主要种植花椒, 该村90%以上面积都种植花椒。2003年10月引进重庆巴南区的一家业主, 企业按照每年3000千克/公顷玉米的标准补偿给农户, 以租种他们的土地。该村除了花椒产业外, 还有西瓜、蔬菜、生猪产业。花椒年产值6万元/公顷, 纯收入至少有3万元/公顷, 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邻水县观音桥镇主导产业为脐橙, 引入农业企业“瑞龙”, 按照每年4500元/公顷的租金租种农民土地, 由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同时, 综合利用土地, 脐橙树下套种蔬菜 (西瓜、南瓜、海椒) , 大业主带小业主。观音桥镇七村种植脐橙、西瓜、蔬菜 (豇豆、丝瓜、苦瓜) , 三八村种柚子树、西瓜, 倒朝门村种植脐橙、葡萄、西瓜。并作好宣传工作, 个人都用电话彩铃推荐西瓜、专门有人维护网站。武胜县宝箴乡方家沟村种植藕、茄子、海椒、杂柑。引进成都业主周得富种植藕, 他承包了30公顷土地, 按每年6000千克/公顷玉米的标准补偿农民, 所产海椒则与郫县豆瓣厂挂钩销售。岳池县乔家镇董家村发展磨菇生产, 尤其是大力发展稻田菇, 充分利用土地和废弃的稻草, 并建立专业合作社, 引进业主重庆旭旭公司, 提供技术指导、产品收购, 并且还请北京三安集团的专家入住指挥。镇政府对农民生产磨菇实行补贴, 以带动他们的积极性。除了蘑菇生产外, 还种植苦瓜、以色列番茄, 发展蔬菜产业;推行农用设施机械化, 买微耕机40多台, 实现无牛操作, 在基地尽可能使用机械设施, 喷药、补水用机器, 减少人力支出。广安市龙安乡主要种植龙安柚, 目前该村已经注册了龙安柚商标, 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产品销路好。广安市协兴镇引进种植、养殖方面的业主, 租种农民的土地每年12000千克/公顷粮食的标准补偿, 自然风险由业主承担, 目前全镇已有业主200多个。
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村庄开始美化
主要是涉及修村级公路、农村便民路、“一建三改” (沼气池建设, 改水、改厨、改圈) 、房屋美化等方面。邻水县挖断山村总共500多户, 2007年农居美化300多户, 并修晒坝2800米, 修便民路11公里, 新修沥青路2.2公里, 上半年建沼气池60口, 文化活动室1个。观音桥镇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2006年、2007年分别修主干道路、沥青路7公里和4公里, 连通了7个村, 有便民路146公里;为解决生产、生活用水, 修蓄水池、建自来水池共160多口, 80%的村民吃了自来水。武胜县宝箴乡方家沟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尊重民愿, 请重庆大学建设院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到每村的具体建设时, 由农民根据自己哪个地方种庄稼多而决定在哪些地方铺设便民路, 铺路所用的石板路材料由政府负责车拉到村口, 具体铺设由老百姓负责;并兴建蓄水池、沼气池, 已经建180多口室内沼气池, 这种新型的沼气池上面是猪圈, 洗手间的废水都流到沼气池中, 既环保, 又少占用土地;结合旅游开发、民房特点复古, 建立居民集中居住区, 该区目前有12户人家。岳池县乔家镇廖坝村建沼气300多口, 有的村每家一口, 并搞好庭院经济。广安市协兴镇, 每户居民一栋新房、一个沼气池、一口卫生井。
㈢环境、治安建设初见成效
农村的环保问题也同样重要。生产、生活废弃物等如果直接投放到大自然中, 会造成土地质量变坏, 影响作物生长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农村治安状况良好, 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邻水县观音桥镇在村里设置垃圾箱, 实行集中清运;搞人、猪分居地试验, 实行分户养殖、集中管理。广安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了每个村都建立警务室, 使偷盗、拐骗情况大大减少, 社会治安良好。目前农村里搞生产的多了, 打牌的少了, 封建迷信少了, 环境、治安状况大大改善。
㈣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民主意识教育
邻水县挖断山村共有900多劳动力, 在外务工的有400多人, 而在本村务工的年总收入达10万元, 其主要在花椒厂务工及种植西瓜。该村对农民进行针对本村企业技能的培训、法律知识的培训、生活习惯改善 (环境卫生的打扫等) 的培训。邻水县观音桥镇7村利用浙江商人传授种植技术, 但是效果不理想, 主要是浙江商人不愿意传授技术。武胜县宝箴乡方家沟村搞“五星文明户”的评选, 增强居民的民主管理意识;每村派出7人~8人学种植杂柑技术, 农民采取托管方式把柑橘托管给他们, 进行统一的施肥、除草, 并按照每株每年0.5元的标准收取托管费。岳池县乔家镇在农民中培养业主、带动农民发展, 农民在发展产业方面享受和村干部一样的待遇, 可以组织农民成立自己的组织, 成立专业的合作组织。广安市协兴镇采取清除生活陋习、封建迷信, 开展育新风、育新人的活动。
㈤基层干部班子的培养得到重视
邻水县冷家乡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作用, 针对农村目前面临的基层组织人才缺、待遇低, 要选出一个好的干部很难的问题, 主要采取活动室阵地建设, 通过一地派一个大学生的方式来提高基层干部水平。邻水县观音桥镇在民主管理上有所加强, 进行领导班子调配, 派干部到村上指导, 把业主培养成干部, 在群众中找出战斗力强、威望高的人当干部, 进行双向培养, 既解决了干部待遇低的问题, 又能更好带动农民致富。该镇共有113个业主, 有2/3以上的村干部当业主, 示范带动作用较强, 带头统一销售农产品。岳池县乔家镇采取干部当业主、业主变干部的方式发展产业, 镇上有12个干部, 11个当业主, 村干部也有2/3的当业主。同时把村干部能否带动自己、群众致富作为考核标准, 改变工资结构, 除了人均每月500元收入之外, 另外的270元是围绕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考核, 带领农民种的越多, 提成的也就越多。
二、实施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难点
㈠“空心村”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难度大
随着农村人口迁到城镇以及公路沿线, 原来的村落不复存在, 出现“空心村”。迁到公路沿线的居民修建房屋会占用大量好的耕地, 而且农民自己还随处建房, 居住分散, 新修的房子无传统民居色彩, 这就要求应该在这方面做好规划。目前很多干部已经认识到了科学规划的重要性, 认为要分层次、分梯次进行规划, 分年度实施规划。如邻水县冷家乡的乡长认为要把村社分为启动村和重点村, 启动村先找出自己的主导产业、优势, 进行申报, 然后在启动村中找出重点村。规划先行是共识, 规划得调整土地。但是我国土地政策30年不变, 许多农民小农意识较强, 竞相要地成为发生农民纠纷热点, 且大量外迁农民在农村都保有土地。因此, 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产业化都需要解决好土地流转和承包地调整的问题。
㈡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
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主体认识有误区, 出现政府唱主调的局面, 甚至某些地方有时政府帮做, 农民冷眼旁观, 全由政府包干。并且在建设过程中, 最终受益者农民对“什么是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 基本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大部分的观点是“政府让怎么做, 就怎么做”。还有一些做法也让农民不理解, 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如由于政绩工程的影响, 一些农民认为, 新农村建设应该由政府买单负责修路、修房子、买家具等;新农村建设开展时一般先选择公路沿线展开, 各个村在具体开展时农民不能得到同样的条件, 某些村的农民需要付出更多的钱, 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因此, 如何转变老百姓的观点, 提高老百姓的积极性, 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则是一个面临的新课题。
㈢资金缺乏
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一方面是政府投入少, 尤其是广大西部政府财政收入本来就很少, 投入更显不足。广安市在启动新农村建设时, 每个村由县上投入资金10万元、市上投入资金15万元, 专项资金加项目资金财政总共投入25万元, 用这些资金对每村进行修路、改水、改厕、改圈、文化建设等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乡镇政府的债务负担沉重, 目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在公路沿线及有一定基础的地方展开, 如果要逐步推广到偏远村则会需要更多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农民大量投入, 农民负担变相地增加。从邻水县挖断山村看, 国家每投入1元, 农民投入则是3元~4元。而老百姓收入水平、土地大小不一样, 有些收入少、土地面积多的家庭, 就存在困难, 对于每户5000元~6000元投资额, 20%~30%的家庭是有问题的。实现“一建三改”每家也需投入1000多, 一个村需要投入50多万元。在方家沟村农民集中居住区新修一套房子要9万元, 而农民外出务工一年的净收入只几千元, 这样农民务工收入全花在房子上面了, 使农民负担增加。虽然政府采取措施, 没有钱的就出劳动力等, 每天补贴10元~15元, 但农村剩于劳动力几乎是老人和小孩, 大部分人只好选择出钱, 这就又出现房子很新而无人居住的现象。
㈣农村劳动力缺乏, 空置房屋多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60%左右均在外务工, 剩下是以老人、小孩为主体的人群, 致使在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严重缺乏, 很多地方都是专门到外地去招聘工人, 同时留守的老少人员在农村由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影响, 缺少精力去照管种植的作物, 新农村的主体缺乏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还有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家中房屋空置, 对其也要进行美化、保持统一的效果, 但几年之后房屋还是无人居住, 前期的投资就白费。甚至有些房屋主人已经迁移出去, 但仍然保留破烂的房子在宅基地, 这些房子的存在都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㈤农民的教育问题
目前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对意识形态方面的关注较少, 甚至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建漂亮的房子、好的道路。但是农民的思想、教育跟不上, 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大量新型农民, 然而目前对农民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一些村上产业的一些简单技术的培训上, 对“乡风文明”仅仅局限于爱清洁卫生, 而对农村存在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新的“读书无用论”、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问题等均未纳入。不注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意识的增强, 只讲究房子样子比较新是不行的, 某些地方甚至会出现“返贫现象”。
三、要进一步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再认识
㈠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
新农村建设在韩国用了30年时间, 西方国家是上百年的时间。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的多次会议和文件可以看出,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贯彻的过程。广安市每年搞60个活动村, 51个重点村, 从计划到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太短。因此,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多听听群众的意见。要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能急功近利;在建设过程中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多做实事, 为百姓谋福利, 不能简单的以GDP论英雄, 要在基层做第一线的实事;重点村应该选择基础好、村班子好的启动村, 不能只做公路沿线、产业基础好的村子, 还要逐步推广到其他偏远的农村地区。
㈡需要深化产业发展的认识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公路修好了, 交通便利了, 农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物质、信息的交流也方便了, 农民的意识会更先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准公共品投入, 产业支撑是关键。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一村一品”, 避免了产业雷同、销售不畅的局面。每个村只有确定出主导产业, 有了产业支撑, 才是长久发展的动力。而确定好主导产业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及效益。对于自然条件好的地区需要综合考虑收益, 如果放弃粮食生产而发展其他种植业, 可能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这次参观的这些村有些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如倒朝门村的柑桔、龙安乡的龙安柚都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只是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文章。而有的村却是完全靠政府补贴 (岳池乔家镇董家村的磨菇每袋政府补助1元) 而形成的产业, 且种子、种苗价格昂贵 (如方家沟一个青见杂柑种苗34元, 岳池董家村一株苦瓜苗5元) , 一旦政府补贴取消后, 这些产业的发展会是什么样, 则尚待观摩。因此, 在确定主导产业时, 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 综合利用市场信息, 应先找对销路, 计算投入、产出比, 再发展生产。
㈢要跳出三农看三农,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目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农工部门的在负责实施, 而新农村建设不只是一个部门的任务。还涉及到旅游、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部门, 形成多部门协调的组织。要以工促农, 城市支持农业, 使小城镇成为新的增长极, 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要各上级领导重视, 规定各个部门必须协调合作, 多种工作同时展开, 才能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及早日完成。
㈣培养好的领导干部, 增强风险意识, 避免权利寻租
基层干部的领导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基层干部是方向标, 领导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因此要选好村支领导干部, 选好带头人。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素质, 目前特别要利用好选调的大学生资源;要多为农民的利益着想, 多做实事, 不急功近利, 不搞政绩工程;要加强领导能力。
目前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无投入、产出分析, 且县、镇、村之间存在认识的误区, 缺乏统一指挥, 来一个领导实行一套。上一级统一安排发展的某种产业, 村干部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也不知道究竟成本多少, 都是建成后再进行核算, 这样就导致最终受害者是农民, 也挫伤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同时在引进业主之后, 村干部本身水平有限以及其他原因不能有效的管理业主, 加上进入某地的业主都有一定背景, 一旦市场行情不好, 风险出现, 业主逃走, 剩下的烂摊子难以收拾, 农民利益无法确保, 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在引进业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岳池县实施的干部当业主, 从业主中培养干部, 带动农民发展的新型做法, 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基层干部收入待遇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地的业主诚信可靠。但在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寻租, 需要正确引导, 加强监督。
㈤全面推进农村社保、医保工作
农村社保、医保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入城市生活, 成为城市居民。但是绝大部分农民进城后, 还保留有农村土地。由于社保体系的不健全, 对这些农民来说, 土地就是他们最大的保障。他们保留土地, 保留农村房屋, 并通过流转方式, 不让土地荒废。而在城市务工的农民收入低、城市房价高, 最终仍然会回到农村去, 对于他们的养老、医疗问题不能简单的认为加快了城市化, 农民进了城, 就解决了问题。农村医疗费用高昂, 医疗设施缺乏, 使得封建迷信解决疾病的风气抬头。政府需要主动承担责任, 推进农村医疗这个公共财政的政策, 不要再让农民有病难医和因病返贫。
㈥需要考虑解决农村后续劳动力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调查;思考
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的农民朋友是其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中把群众的文化修养作为一个重要的缓解去执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笔者做一简要阐述。
1.随着国家国力的增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建设也有着日新月异的提高
1.1农村文化设施不断改善
当前,在农村,文化的相关设备已经非常的健全。大多数的农村集体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大力的开展文化设施的相关建设。
1.2农民文化活动形式多样
现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各种压力的减弱,这就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而就导致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日趋增强。
1.3农民文化生活需求提高
农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更加的高。但是,大多数的农村的重大的文化活动一般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而且还出现了逐年减少的趋势。从而就导致了群众娱乐项目的减少,展现自我的平台缺失,很大程度上打压了群众的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2.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力度不够
研究表明,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农村的多数农民还没有订书报刊物的习惯,除了看电视和参加村民自发组织的文体活动外,看电影、戏剧的机会不多,农村网络还不普及,以打麻将、打牌等娱乐活动很容易滋生赌博等不良行为。同时,由于农村各方面发展还比较落后,现有的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都由上级或当地政府出面组织,而且大部分活动都是安排在某些特定的节日或当地有重大活动的时候举行,活动的具体内容也都是根据上级工作的需要来安排,这种自上而下的安排,没有体现当地广大群众的自身需求。他们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地位,只能一味的去接受,而没有办法自己做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思想的改革与进步,广大农民群众不再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长久不变的文化形式和内容,他们对于文化活动有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政府的主管部门,缺忽视了这个问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位。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认为农村的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不愿意花费精力和财力去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而很多农民文化建设缺信仰。
2.2群众文化专业干部人才匮乏管理不完善
当前,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干部都要兼顾乡镇其他工作,没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群众文化建设,城区的文化干部虽然也能够到乡下指导或者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但是对广大农村来说,还毕竟是杯水车薪。农村群众文化的主力军还应该是广大乡镇的文化工作人员。
2.3群众文化设施和经费还有很大需求
农村文化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但是还没有赶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刚才所调查村庄相对来说是相对富裕、处于城镇附近的农村,而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文化活动设备和场所还很缺乏。群众文化活动少阵地、缺场所仍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另外,要常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所需要的经费数额巨大,依照目前的财力物力还相去甚远。
3.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我们正处于建设农村群众文化、兴起农村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好时机。下步农村文化建设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抓住并利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
4.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4.1做好规划,明确责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管理
要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首先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只有领导真正的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需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各地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当中;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做到开局有计划,中间有监督,年终有考核。
4.2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保证有限资金向落后地区倾斜,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探索和调动社会力量,通过政府投资为主、社会、个人集资为辅的方式,鼓励社会团体、经济实体和民间组织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各地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彻底改变农村文体设施简陋、不足、落后的现象。同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原则,发展农村文化设施。针对不同村庄文化建设的特点,分门别类的发展农村小戏台、篮球场、排球场、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设施。通过多样化的文化形式,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另外,县文化站、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室是承担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必须重视这三级文化网络的建设,保证日常的活动经费和管理力度。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4.3积极扶持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
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和生存土壤,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群众的审美习惯。虽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曲折,但是一旦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一定会成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各级政府要重视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利用特色文化的魅力,积极组织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使这些特色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影响力和推动力。
4.4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调动农村文艺力量的积极性
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文化工作者较为稳定的的人才队伍,保障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和基层文化队伍的联系,多做一些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作出更大贡献。二是要充分调动农村广大文艺力量的积极性,在广大农村中,都有一大批热衷或关心文艺建设的群众队伍,他们见识广泛、阅历丰富,对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使他们成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通过他们带动广大农民进行文体活动和文艺创作,从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氛围。
4.5加大文化下乡力度,根植文化于农村土壤
“文化下乡”是利用城市先进的文化资源,支援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但是,“文化下乡”还只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关心、支持,对农村群众文化只是起到一种推动力的作用,尽管层次较高、吸引力大,但毕竟这只是一种外来力量的支援,不能解决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长期需求。农民是文化建设的受惠对象,但更是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科技下乡,对农民来说,只是一种“喂食”式的文化帮助,农民选择余地不大,针对性不强,制约和影响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所以说,我们要从根本上去重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好的去为农民的生活而服务,让老百姓文化建设的落后局面得到更好的改善。要全面高效的去推进和改善农村文化建设体系,为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建设的新高潮。
【参考文献】
[1]胡素贞.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华章,2011,(19).
[2]林源.浅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华章,2011,(19).
【农村经济建设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10-20
农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11-25
大学生调查报告: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07-21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6-11
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06-26
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0-29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6-10
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06-23
镇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