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探索

2025-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学专业探索(精选11篇)

建筑学专业探索 篇1

尹检务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现代师徒制是我国正在积极探索的人才培养重要形式之一,作为湖南省示范性建设类高职院校,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了探索,就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提出了具体措施,旨在推进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现代建筑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尹检务(1962-),男,湖南衡阳人,本科,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技术。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基础性产业,我国的建筑业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当前仍然处于规模扩张期的缓增区间。[1]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变化,产业正不断地由粗犷型向集约型转变,需要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作支撑。技术的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会造成低技术含量岗位数量的减小和高技术技能含量人才的需求的增加,对于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建筑业势必首当其冲。国际经验表明,以职业教育为平台,大量培养符合现代经济需要的劳动力是缓解失业率与高技能人才缺口之间冲突的最佳途径。[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六章职业教育,第十四条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3]学院已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创下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为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在原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学院就现代学徒制在建筑工程专业中试点进行了积极探索,对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做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企业、行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师傅言传身教带领徒弟共同学习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学徒在实际生产服务一线岗位上,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训练和开展工作;在规定年限内掌握一定技术技能并学完相应课程,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出师成为一定等级的技术工人。[4]

二、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和目标

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制定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

三、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一)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组合课程体系

以岗位分析为基础,真实任务驱动,对接一流建筑企业湖南建工集团施工项目部的高端技术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组合课程体系。

1.建筑施工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根据湖南建工集团的专业调研报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建筑施工项目部主要岗位:以施工员为核心岗位,以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标准员为拓展岗位,学生毕业后3~5年后可以提升的技术岗位是注册建造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

2“。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组合课程体系结构设计。以湖南建工集团等一流建筑企业生产一线项目部高端技术岗位(群)职业标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操作技能培养与业务管理能力训练,把建筑施工业务流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典型建筑项目产品等转换为学习领域,同时反映“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管理”的建筑前沿技术,并结合学生个人发展,突出个性培养,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组合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素质模块和专业模块两个一级模块组合,一级模块又下分为以下二级模块。

公共素质模块: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基本职业素质、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等能力;

专业通用模块:培养学生获得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专业方向模块:培养学生相应岗位职业技能,增强学生适应岗位能力;

专业拓展模块:旨在拓宽和加深学生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在专业群内转岗或在更大范围内的职业岗位迁移能力;

专业提升模块:培养学生提升专业岗位和执业资格晋级能力;

企业实践模块: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

(二)创新“多学期、三阶段、校企轮换”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

基于建筑业施工现场管理关键工作岗位的要求,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递进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推行认知实训、工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实践教学,按基本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和顶岗能力培养三阶段强化能力培养,深化“多学期、三阶段、校企轮换”的“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三)对接建筑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推行“双证融通”课程建设模式

推行“学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湖南省建筑企业专业技术管理八大员十岗位”岗位资格证、职业技能证)”的“双证书”育人制度,实现“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和课程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接一流建筑企业湖南建工集团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

将获取职业岗位资格证作为毕业条件之一,本专业学生应获得施工员证、质量员证、安全员证、材料员证、资料员证等岗位资格证书中的1~2个岗位证书,同时,学生必须获得测量证和CAD证等职业技能证书,使学生在毕业同时获得“双证书”的比例达到100%。

(四)大力推进上课与上岗标准相融合

参照建筑业各类生产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经校企专家论证形成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推进上课与上岗标准相融合。

四、结语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面向现代。现代学徒制是西欧部分国家实践过并取得一定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对现代学徒制进行探索和实践时,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需要,同时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相关法律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德全。建筑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关注,,(4 )。

[2]田英玲。瑞士现代学徒制“三方协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N].人民日报,2010,(005)。

建筑学专业探索 篇2

1 科学地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1.1 选题的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首先,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必须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保证一定的工程训练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考查;其次,毕业设计课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的实际任务,促进教学、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提高,鼓励一部分优秀学生有所创新。

1.2 选题的多样化、开放性

各课题组选题类型应是不同的,一般同一届不出现同一类型的题目,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发展定位有所选择,课题组教师各有侧重,形成特定的研究方向和优势,有的侧重高层建筑的技术研究,有的偏向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有的则着眼于地域文化、乡土建筑等,内容丰富,选题面较广。同时,建筑设计创造性思维特征决定了同样的题目,相同的条件,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方案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鼓励同一课题学生自行添加“副标题”,选择研究方向和突破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1.3“真题假做”

毕业设计选题以“真题假做”作为主要方式。所谓真题是指建筑设计的环境和要求均为真实的且未建成,地形图、规划意见书、任务书等基础材料齐全,多为指导教师主持或熟悉的实际工程及研究项目,以“实战”的氛围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熟悉实际工程的操作程序,获得较全面的“实战”经验,促使学生在毕业前最大限度地完成转型、成熟、蜕变的过程。所谓“假做”是指毕业设计并非真正工程项目,能直接应用,从进度安排到成果指标还是按照教学要求统一安排。

2 重新界定毕业设计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2.1 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1)在毕业设计中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过分强调“建筑就是艺术”,却忽视了建筑的工程技术因素,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与自己的设计相结合。文中需指出的是:毕业设计除了要求指导教师自身具备较全面的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课题组还组织结构、水电、暖通等各专业教师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个体方案分阶段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还引进地方设计单位以及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协作参与机制,在他们大力帮助下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期实地考察,分阶段的成果汇报,最终成果的整理。由他们委派有经验的工程师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或直接参与毕业设计的辅导,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受到真实设计环境的氛围,真切体会实际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技术问题,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这种训练的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产品”,进入社会以后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大大缩短适应转型周期。

2.2 赋予毕业设计对生产实践的批判精神

在毕业设计教学中一直坚持科学研究对生产实践的引导作用,强调毕业设计不等同于实际工程项目,而是研究项目,要将研究的主要工具———调查、分析和实验代入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设计的产品还包括设计的过程,从而促进建筑思维。鼓励学生针对实际现象提出批判性的见解,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有所突破,奠定以科学责任心为基石核心,以创造力为目标的工作能力基础,从而毕业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直接安排在设计院,以设计院实际工程为主导进行,不排除部分高水平工程师的教导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帮助,但是设计院教学缺乏针对性、一贯性、系统性,学生过早进入生产环节,极易“流于俗套”,对今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对这样的做法一直持怀疑态度,学校教学作为毕业设计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3 强化毕业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1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强调阶段成果

将毕业设计过程按时序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过程,在毕业设计指导书中对每一个过程明确任务,制定目标,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

3.2 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该是多元化的,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是开放的。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在将来学生能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而且还体现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上。另外,毕业设计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与建设方、设计单位、建设管理部门的合作上,不仅毕业设计选题方向、部分资助经费可由社会单位提供,而且这种合作要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

3.3 毕业设计过程中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筑师作为建筑工程的负责人,要求有较全面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毕业设计中,注重扎实的建筑专业传统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相关建筑师从业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对学生文字功底训练,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除要求学生提交必要的图纸之外,还要求提供相应的文字说明,如文献综述、设计概念和可行性报告、设计研究论文、毕业设计说明书等。另外还委派某些具有潜在领导力的同学作为课题小组的负责人,让学生协助指导教师监督本小组的毕业设计进度、协调校内外关系、组织讲座和方案研讨会,提高同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了同学间协作精神。

综合素质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当广阔的,就本专业而言,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从业能力三个方面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对这三个方面能力的提升是毕业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

4 毕业设计成果的全面评价

4.1 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要求

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要求是全方面的,评判的主要依据在于:1)建筑学毕业设计的成果最终主要以图纸进行反映,通过对学生设计能力、美学修养等素质培养,鼓励学习和应用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型软件,要求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果图纸质量精美、表述充分、内容翔实、有较强表现力和感染力;2)就建筑设计的自身内容而言,环境的整体性、功能的合理性、造型的艺术性、技术的可行性、规范的执行程度等是成果质量的保证;3)建筑方案是否有突出的特色,反映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和钻研精神则是区分优秀设计与一般设计的重要依据。

4.2 毕业设计评分客观性、科学性、权威性

毕业设计评分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一直采取并落实集体评分制。答辩评分组由指导教师和其他教师混编组成,且由非指导教师担任组长,加强了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全组教师在答辩前认真阅图并做好记录,指导教师还在图上标示了主要问题点,答辩过程力求问题难度和数量基本平衡,最后答辩评分力求客观。毕业设计评分被分解为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对学生的设计过程、成果质量、答辩过程所涉及诸多内容进行打分,使最后评分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还引入了校外专家督导组的体制,聘请了苏州市五个甲级院的院长或总建筑师为毕业设计校外督导专家,对毕业设计评分进行最后把关,主要对优秀和及格线上下的作业认真评判,并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进程提出了建议,提高了最终结果的权威性。

4.3 毕业设计的反馈机制

毕业设计答辩评分的完成并不标志着毕业设计的完成,还应做好学生和用人单位对毕业设计的意见反馈工作,建立毕业设计的反馈机制,方式可以是大面积发放了调查表和随机走访相结合,然后是甄别和总结,根据对毕业设计选题和过程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在以后的毕业设计中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就其内涵来讲具有时代特征,它反映着当时的教学水平、教学目的和社会需求变化以及个性的发展。如今是知识经济和市场不断变化的时代,毕业设计的实施模式又和不断调整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戚戚相关,因此,毕业设计的改革探索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不断地变革、创新和有所突破,使毕业设计的教学更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

摘要:为了适应建筑学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实践为基础,从毕业设计选题、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中间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等方面来阐述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探索良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鲍家声.关于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设想及实施意见———1984年东南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建议书[J].新建筑,2006(3):110-111.

[2]布正伟.建筑师的类型与设计服务型建筑师的培养———我国建筑学教育转型中的一个实质问题[J].新建筑,2004(1):88-89.

建筑学专业探索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建筑学 就业前景 就业指导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42-01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公办高校建筑学专业长期以来就业形势较好,这主要由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输出机构间的供求关系决定。那么建筑学就业前景和就业形势具体如何呢?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又该如何开展呢?

1 建筑学专业特点

建筑学专业重点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能力的设计人才,要求该专业毕业生能在设计部门独立从事设计工作,并要求其具备多种职业适应能力,成为通才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筑学是一门理工偏艺术类的学科,因为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很多美学的培养和熏陶,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建筑艺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建筑学同许多学科互相渗透,社会学、环境工程学、城市科学、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都对现代建筑学产生了影响,极大地扩大了建筑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

2 建筑行业就业形势、方向及前景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部分学生进入建筑设计研究院及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一部分学生(硕士以上)留在高校从事科研项目或担任高校教师;一部分同学考取国家规划、城建部门公务员,从事规划管理等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进入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工资待遇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少部分人待遇较高。一般情况,刚参加工作时,月薪在2500~4000元,如果进入效益比较好的设计院,年薪也可以达到七八万。工作五到十年后,普通的建筑师一年拿到十几万的收入,工作十多年的可以拿到30万左右,所以这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专业。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达到相应的工作年限并具有相关工作经历,还可以参加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一级、二级的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若考试合格后,可以到相关部门注册、备案,获得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人类要生存发展,就离不开衣、食、住、行,就会不断进行各种建设活动,所以建筑学会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建筑学专业顺利毕业的学生不但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有良好的艺术根基;因此该专业的人才除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一些综合性工作,也可以向艺术方向发展。

3 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方法探索

国内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300多所,其中开设建筑学专业的独立学院有50多所。为了让让独立学院的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在与全国其它公办高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除了重点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也至关重要。

3.1 就业指导方法得当、贴合实际、注重实效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多都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就业。然而就业指导课大多只是讲授普遍专业都适应的通用知识,而且较多老生常谈、生搬硬套。而真正結合专业特点、融入对应专业教学环节的就业技能培训较少。学生在日常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验与职业相关的就业技巧、提高职业和就业素养及有意识联系今后就业方面的准备等就明显不足。当前,从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团干部和辅导员。他们指导就业工作的优势在于管理工作专一、政策熟悉、掌握许多就业信息和工作实例。但是从事与专业知识能力结合的专业就业指导的教师较少,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就业意识和岗位需求的老师不够多,有些高校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师配置。因此,提高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结合专业教学和专业特点,有意识地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思考和探索。

3.2 普遍问题亟待解决,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内涵和外延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对专业就业方向与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缺乏系统思考,不能像一个职业工作者一样站在一定专业高度对专业全面认识,对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认识不足,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学生对自身特点认识不足,选择工作岗位盲从、跟风。对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茫然,因此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带有随意性和盲从性。这需要我们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并想办法认真解决。大多数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设计作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也相对不足。部分同学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往往只能依靠于书本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后“干什么、如何干好”缺乏系统、可行性的思考,一旦到了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就显得无从下手。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改变这些现状才能实现我们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目标。

3.3 就业指导与建筑师业务实践相互结合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发展的大方向是考取建筑师资格证并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建筑师业务实践对学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安排建筑师业务实践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既能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又与实现良好的就业指导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学生通过真实工作场景的职业认知过程,职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后,又重新返回学校,进行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完善,才能更好满足岗位需求,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建筑师。

总体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探索研究建筑学专业特点,选准专业教学和就业指导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将业务课教学和就业指导巧妙、有机的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和提升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新途径。这有这样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促进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才能实现“好就业、就好业”目标。同时这也提高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就业指导效果,增强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条探索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汪达,张惠丽.就业指导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建筑学专业2 篇4

数学:工程预算课程需要高等数学。

物理:工程力学、给排水和电路设计、土木工程等课程需要物理基础较好。

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具有建筑美学的修养。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建筑学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工地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认识实习、设计院生产实习,一般安排40周。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

相近专业:建筑学 城市规划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给排水工程 土木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1、室内设计的一般课程设置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邓小平理论概论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语文(本)素描

(三)色彩 构成(平面、色彩、立体)设计概论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表现图技法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建筑设计基础 装饰材料与构造 室内设计家具设计 展示设计 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毛泽东思想概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英语

建筑学专业加试美术 篇5

几个瓶子,几个水果,你可以去找个教美术的地方学一两个星期就差不多了。要求起码物体的形要准,前后关系要对,构图要合理,然后是明暗关系(亮部和暗部区分),最高的要求当然是质感,能表现出质感的话考美院都没问题了

美术考试是素描,我们去年考得时候并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你可以画结构的,也可以画光影的,当时我们班大部分人画的带光影的。入学先军训,开始上课的第一天系主任会给你们讲解相关的专业信息,其中就涉及到美术加试的问题。这个你完全不用担心,美术对这个专业很重要,但这个考试完全只是摸底,看看你们的基础咋样,就算再差也不可能叫你们转专业,国家规定这是不允许的。不过由于很重要,还是要认真学。考试在我们专业专用的美术教室进行,有美术老师监考,实际上也不叫监考,因为那个真的只是摸底,大概就是从下午两点上课的时候开始考到下午放学,大概四个小时左右吧。这个你完全不用担心的,尽力画好就好了。

英语考试是这样的,中央电视台每年会举办一个CCTV英语电视大赛,我们学校每年都会选人参加,当然也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就是一个教口语班的课程,这个考试的成绩一方面是学校摸底,另一方面是作为那个培训资格的参考。考完之后平时上英语课一般是三个班一起上,从中选四个人。我们去年就是以那个成绩来选的,建筑学专业本身很不错的,所以在这个学校我们去年这个班上就是所有专业平均分中高考分数最高的一个班,相信你们也是的。当时那个大班上的四个名额都是我们班上,我也去了,那个培训是有学分的,所以你能考好的话最好是考好。考试内容就是一般的题,跟高考差不多的。分级考试的问题这个在我这一年的大学生活中我还没体会到是怎么回事。我猜可能是以后考了四六级就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分开上课,而由于我们大一最早也是这学期末才考的 所以之前上课还是一个班的同学一起上的,现在考了,从下学期开始也许就分开了。这是我的猜想,下学期就知道了。你开学才大一,这个对你们目前没有任何影响。建筑学学英语的问题,肯定要学的啦。功利的来说,任何专业都要学英语,本科生要过四级,要考研的话硕士生要过六级才能难道学位证。实际的来说,英语是有用的,英语考能够让你有更广阔的视野。例如说建筑行业很多厉害的先进的东西目前外国有,很多资料啊什么的在互联网上都找不到翻译的版本,你必须自己懂英文才能获取这些信息,用中文书写的资料在互联网上的比例是很小的。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再联系我

建筑学专业探索 篇6

建筑装饰专业与建筑设计专业的区别

建筑设计和家装设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虽然他们有着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定的美学要求。建筑设计主要是从事的是建筑物的外部造型设计,美观要求不同于室内(虽然美学原理是向通的),更倾向于体量之间的组合,而且建筑设计要求有更多的工程技术和建造知识,如还会涉及到许多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许多方面,这些都是建筑师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所以建筑设计难度较大,需要进入高等院校专门进行学习才行,因为它不是纯美学的设计。也就是说你如果只具备了良好的美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用一定的工程技术才能把你的设计变为现实。而且从从业的角度来看,建筑师是必须经过国家专业考核才能从事这项工作的,要取得国家认证的一级和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才能做建筑设计,也就是说,才能在图纸上签字。所以事实上,建筑设计无论从难度上还是要求上都更加严格和难一些。我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你若是一个没有经过高校建筑学专业训练的人,可以说你几乎无法从事建筑设计的工作,但是你却可以从事家装设计。你若是准备进入大学学习的人,你可以填报建筑学专业,经过五年的专业学习,你才能够学会建筑设计,然后从业几年后,国家有具体的规定,你才能考注册建筑师。因为建筑涉及到安全问题,所以国家控制得很严格,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设计的。

建筑学专业探索 篇7

一、《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 选用教材水平参差不齐, 难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 我们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需求的人才需要高质量的教材作为基本保证。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所选教材必须强调基础知识和学科特色。选择国内知名学者和有名出版社的一些教材比较适合教学, 但现有的这类教材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固然房屋建筑的基本知识是固定的, 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大致确定的, 但是不同专业方向常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房地产管理等专业都开设房屋建筑学课程, 但需求不一样, 应针对不同的要求选用教材, 讲授体系也应该有所不同。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本专业的需求选择具有一定侧重点的教材。

(二) 教学模式单一, 缺乏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点, 对实际问题做出关联性的判断和分析, 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其优点主要有:案例是对教材知识的有效补充, 可以扩展知识面, 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 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关系, 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师生共同分析探讨的模式, 使学生和教师在教与学中互动起来, 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了持续注意力。

针对房屋建筑各组成部分的建造过程、构造特点等相关的案例素材很多, 但是很多不适合作为案例进行教学,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建筑设计中选择的案例很多为大型的公共建筑, 离实际生活较远且工艺复杂, 学生理解起来很有难度;有些案例即使是民用建筑, 但大多是在当地建筑设计单位取得的建筑施工图纸, 表现不出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和构配件做法, 使得学生在案例讨论时不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对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本科生而言讨很空洞, 达不到效果。

(三) 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

虽然意识到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但目前房屋建筑学教学大多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 而且理论讲授时缺乏一些与实际施工过程的短片相结合, 而房屋建筑中很多构件在建筑完成后即成为“隐蔽工程”, 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即使条件好一点的高校建立了实习基地, 但所拥有的实习基地大多是供学生参观的地方, 很少有参与其中的机会。此外, 虽然很多高校房屋建筑学都开设了课程设计环节, 但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到底该做什么, 该达到什么目的, 对任课老师来说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亟待推陈出新, 经多方收集资料并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实现:

(一) 合理优化课程内容, 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

《房屋建筑学》包含了构成建筑物的几乎所有构配件的构建原理和构造做法, 课程内容很多, 但教材中各章节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导致内容的有机联系不够紧密, 往往造成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 应合理优化课程内容并保证充足的课程学时数, 争取减少因课时量不够而造成了教师被迫压缩内容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 提高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 理论知识的内容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 配备相应的建筑施工图纸和实际施工视频等内容来讲述相关课程中涉及的到的知识点。

为了充分体现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应积极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视频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 课后也在学习。在讲述基本的建筑构造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 模拟学生身临施工现场的场景, 让学生了解构件的实际做法和施工工艺, 还可以结合失败的建筑物或不符合规定房屋建筑过程, 反向思维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样既学习了基础知识, 又真正可以达到学以致用。

(二) 积极进行案例教学的改革

案例教学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一直较小。经过研究分析, 该环节应占至少总的课程教学时间的1/4以上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互动的效果, 要考虑如何合理设计案例问题, 引起同学分析讨论的积极性, 又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保证案例素材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最新性, 最好应与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建筑设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往来, 以便及时更新案例素材的内容, 保证与行业发展和现状同步, 坚决取消在内容上陈旧、空洞的案例素材。不过, 案例的采集和编写也为任课教师增加了一定的工作强度和难度, 是我们要做的比较复杂的工作。

(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在实践教学中形成的。因此应紧紧围绕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必须明确授课环节与实践环节之间的关系, 加强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执行力, 进行灵活高效的成绩评价方法, 真正做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引用相结合。

当前, 各个高校都在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是一个提高实践技能的良好机会;此外, 有条件的院校应积极的与优秀的建筑企业联系, 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 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甚至置身于施工过程进行认识实习, 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正的房屋建筑建造过程, 使其在实践中领会原理、增长才干。

摘要:《房屋建筑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多门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展, 业内对学生学习期间所具备的建筑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就决定了该门课程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深入分析了目前《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并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建筑学专业探索 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4-02

1.当前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1.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职院校在进行建筑技术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普通高校的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有区别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职业目标的培养,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时,很多情况脱离职业性培养目标。通过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专业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在高职院校进行教育阶段,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对于高职院校的改革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1.2高职院校的教师教育指导思想观念问题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构成,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普通高校的转型变化而成的,许多教师的教育思想仍旧停留在过去的教学理念上,对于教育斯文具有很大的惯性,对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把握较差,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导向作用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固有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积极性都没有很大的活跃度。

1.3教学环境无法满足课改要求

教学环境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改革中,需要对课程加强实践性,因此,对于实训基地以及实训中心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此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一般较大,由于学校教育经费处于紧张状态,因此,一般实验室实训条件很难达到国家标准,对于课程的改革也就不能有效的落实。

1.4课程改革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第一,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于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程度,学校对其没有特殊要求,与教师自身的切实利益影响不大。因此,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对于教师需要有一项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方案进行激励,激励方案不完善,是当前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第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时,需要对其后续保障工作做好。在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校企合作的后续的保障无法充分落实。

2.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2.1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

编制定位准确的专业培养方案(计划),再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计划)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及其改革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类课程教学大纲应体现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应用性、实用性。

2.2结合教材建设合理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工具。该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加上教材的局限性,使初学者往往对各章节的学习目标和中心内容不明确,很难将各部分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因此,仅依靠教材进行授课很难使学生达到把知识点由点及线再提高到面的程度。要让学生融会贯通,还需发挥好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合理改革教学内容,组织好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只要是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就可以调整授课章节顺序或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增删。

2.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采用多元化、多维度教学手段。对于基本概念、材料性能、建筑构造及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等叙述性内容的讲解采用PPT课件进行演示,归纳出学习目标和中心内容,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的学习理解。通过现场参观实物并讲解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掌握课程内容,形成整体概念。必要时还可以安排自学与组织课堂讨论,而且各种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为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授课前应安排、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认知学习,使学生有一个直观认识。

2.4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由于建筑工程类课程自身的特点,实践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该把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该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建筑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一些现成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实践基地、校园内外各类现成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等)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制定出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在授课时综合运用,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感性理解,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3.1结合建筑市场需要,确认教学方法

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企业技术以及管理的改革。根据市场的要求,首先需要进行改革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精细化分高职学生的能力。比如,对于计算机精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对其结构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进行培养;对于建筑进度的把控以及实际的调控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重点培养其管理能力,向管理方向重点培养。

3.2积极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计划

学校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增加选修课程,来扩充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种课程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积极性。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教育大纲中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以及提升能力的分析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对学生的英语、数学以及力学等基础学科进行基础学习,同时,对于工程数学、工程力学以及专业英语等方面的课程更应重点进行学习,增加教学难度,提升学生学习难度。

(2)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职业性教育,主要是针对当前就业问题推出的一项教学体系。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要求,高职院校要在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坚实的基础下,要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实际工地的实践学习,完善课程实践能力。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项与时俱进的课程,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需要不断的进行新鲜科技的接触,为今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的规划迈出正确的步伐。

3.3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

(1)提倡“以人为本”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首先要进行课堂的改革,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发挥其指导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其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要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不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也应该进行实践经验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新知识的获取。

(2)实现课堂教学的“专”“精”

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理论体系,包涵多方面、多学科知识,因此,专业技术知识比较杂乱,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可空间的限制,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去粗取精,尽量做到专业化讲解,并且保证学生得到效果最佳的学习效果。建筑工程技术更新速度较快,需要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当前先进的技术以及理论,及时针对老旧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最优化。

4.结束语

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环境背景下,为了保证整个体系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普及,需要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改革进行投入,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共同推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于付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D].山东大学,2014.

建筑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 篇9

《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外部空间设计》 芦原义信 《建筑空间论》布鲁洛·塞唯 《图解思考》保罗·拉索 《建筑—形式 空间 秩序》弗朗西施 《园冶》计成

《现代建筑语言》布鲁洛·塞唯 《建筑的永恒之道》亚历山大 《后现代建筑语言》查尔斯·詹克斯 《建筑模式语言》亚历山大 《建筑体验》拉斯姆森 《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彭一刚

《城市发展史》刘易思·芒福德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 《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 《城市意向》凯文林奇

《中国建筑技术史》赵立瀛 《艺术哲学》丹纳 《中国古代建筑史》潘谷西 《美的历程》李泽厚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 《艺术的起源》格罗塞

《西方现代建筑史》王受之 《西方现代艺术史》阿纳森

《古今图书集成》线函本 古籍出版社 《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

《广义建筑学》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

《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吴良镛 《生态文明论》刘湘溶 《生态的忧患》陈鸿清

《增长的极限》丹尼斯·米都斯 《城市生态学》杨小波 等 《城市生态安全导论》 曹 伟

《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朱士光 《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

《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刘沛林 《乡土中国》费孝通

《华夏意匠》李允鉌

《中外传统民居》荆其敏 张丽安

《中国民居研究》孙大章

《中华民族建筑》(5卷)中华民族建筑编委会 《可持续性建筑》(英)布赖恩·爱德华兹 《城市生态安全导论》曹伟

《绿色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新乡土建筑——当代天然建造方法》(美)琳恩·伊丽莎白 卡萨德勒·亚当斯

个人推荐《空间操作》东南大学朱雷

《空间、建构、设计》

顾大庆

建筑学专业的自我评价 篇10

本人热爱建筑学专业,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善于与人交往,团队合作精神较强,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向上,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诚实守信,勇于迎接新挑战。在大学四年里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并一直在完善着自己,

四年来,虽然在学习方面本人并不是十分优秀,拿过几次奖学金,但还是很认真的去学,因此学到的是一种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学到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并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

“简简单单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我对工作生活的态度。经过三年的基础知识积累后开始广泛接触实际项目及学校科研项目,经过一年的学习后现任项目主持人,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在幼时堆积木的游戏中,寻找到了此生所努力的方向,选择了建筑学这个专业,就决定为了它的兴盛而奋斗。

建筑学专业探索 篇11

关键词:发展创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强化实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教育观念的不断革新,关于职业高中建筑学专业课程的设计也越来越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只有结合时代发展,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造型专业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学年里掌握相对应的建筑学知识,完成职业高中建筑学课程设置任务,从而成为专业、优秀的建筑造型设计人才。

一、在发展创新中不忘继承民族传统的优秀建筑文化特色

建筑设计教学依然要求设计者在自身所在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中进行构思、创作和构建。建筑设计不仅要对本土文化、社会、艺术做一个完美的呈现,也要对文化、艺术等拥有全新的认识和创新。学习西方建筑风格的做法本身固然也有可取之处,但面对优秀的文化精神,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学习、鉴赏的良好态度。当大量的模仿甚至照搬照抄开始充斥我们本土的设计市场时,就会产生

建筑风格单调、失去特色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失去了建筑造型设计的灵魂和内涵。比如,川西民居是汉族民居建筑流派之一,他们的建筑风格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它讲究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这些材料多能够就地取用,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整体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符合我国早期人民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环境观。然而,近年来一味地盲目模仿西方欧式帝国的建筑风格已经使这种质朴的、传统的建筑理念受到冲击而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珍贵形象。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分析,认识到这种做法潜在的危害性,加强重视本民族传统建筑辉煌的成就,并以创新的姿态求得发展,提升、丰富和完善中国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使其在业界获得更加引人瞩目的成就。

二、认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成就的特点

职业高中建筑造型专业课程的引入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建筑造型文化传统。一个建筑造型设计人才首先要对自己的家乡故土了如指掌、全面认识。首先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所蕴涵的人文性。中国传统文化即体现人性的重要地位,它所讲究的人格的健全、人伦的和谐有序,在从古至今的建筑中都有体现。其次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哲理性。孔、孟、老、庄等名流大家,对天、地、人的存在的思索等等,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要领,我国建筑中“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也展示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再次,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特别突出实用性。我国贵州山寨居民的建筑尤为体现出这一特点,贵州山寨民居,是贵州各族人民取之于自然的乡土材料,通过木匠、石匠、泥瓦匠和普通的庄稼汉日积月累、代代相传逐渐创造出来的,它不仅具有浓郁的山地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又体现出朴实而又独特的中国西部山地民居文化。此外,中国传统建筑造型文化十分注重建筑的功能,对于空间、尺度的把握相对来说更为精准、严格。传统建筑几乎都能明显呈现出对外观、内部构造、色彩组合等的深沉思考与度量。

三、掌握传承我国建筑文化成就的要点

面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卓越成就,教师需要根据全面、周到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渐渐地灌输传承的意识,培养其传承的能力和技术。这就要求在职业高中建筑造型专业课程中添加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可传承特色的要点。首先是建筑精神的传承。中国文化有不同于西方外放美的特殊品质,那就是内涵美。打开中国著名建筑的内部,总会叫人吃惊、赞叹。例如贵州及其周边的建筑,不仅表现出贵州边远民族的精神和性格,而且从贵州民居本身还能看出一个时期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精神。因此贵州民居也是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中国建筑文化古老悠远和绚丽多姿的风貌,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淳朴简洁、华美精巧兼而有之的审美内涵,这种生动传神的艺术追求所包含的传统精神是十分尊贵的。第二是建筑技艺延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小到优雅别致的亭台轩榭,大到富丽堂皇的宫廷院落、园林庙宇,无一不拥有着令人赞叹的手工艺术之美。第三是对文化形式的继承。在如今重视丰富建筑设计形式的构造、丰富建筑设计审美的基础上,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特有的功能性、符号性、艺术性标志也应兼顾强调。第四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实践是真正入门建筑艺术的第一步。理论知识的铺垫做好之后,一定要将学生带入实践中去检验。只有引导学生亲身去感受传统建筑文化之美,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牢记于心并灵活运用。

总之,新时代建筑设计“百花齐放”、个性张扬,这对建筑学专业来讲是十分喜人的景象。然而职业高中建筑学的课程设计应立足实际,在传承与发展中对学生做更全面、高效的引导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华.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实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教育[J].华中建筑,2009(05):183-184.

上一篇:优秀党小组事迹下一篇:我的老师一年级写人2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