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教学能力(精选12篇)
(一)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事先要备好课。所谓备好课,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识弄懂,并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要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及要求,使之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再次,要进一步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化,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备课的效果就越好,十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深入了解研究学生,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等。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三)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例如,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制定计划、动员发动、培养和使用骨干、组织指挥、总结评比等;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善于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等。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包含一定的创造性,既需要知识经验,又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研究、总结、磨炼。
(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发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要简练明确,内容具体,生动活泼;要合乎逻辑,语法正确,流畅通达;要富于感情,有感染力。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五)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一、编写教案能力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备书、备人、备法、备物”的“四备”工作, 编写严谨切实的教案, 精心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怎样导入新课, 怎样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何时演示、实验, 何时板书、板图, 何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哪些问题在课堂上练习, 哪些问题留作课后探究;采用什么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等等。课前, 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科学、周密地设计出具体方案。这样, 才能使课堂教学井井有条、环环相扣,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好课堂教学, 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执教能力
讲好课是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根本。一节好课的标准, 就是将“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实践证明:讲好课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执教能力。
教师应怎样培养执教能力呢?首先教师必须自觉苦练基本功:口头表达、板书板图、教态动作等。扎实、深厚的功底体现着教师的素质和魅力,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能够产生“无意胜有意”“无声胜有声”的奇效。
其次, 执教能力的养成, 要善于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进行课堂调节教学, 合理调控教学的进度和节奏, 注意课堂教学的反馈并及时补救、矫正。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听课的表情、眼神、姿态、情绪中的反馈信息和心理变化, 随时调整教学的节奏, 努力做到有张有弛、快慢适度、有的放矢。
第三, 教师的执教能力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上。同一个班的学生, 其生理、心理有别, 智力、非智力因素不一, 知识、能力各异。如果不加区别、一律按照教材和教学进度计划, 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 进行统一的教学活动, 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 中差生“吃不了”的结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不同类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问题, 课上的练习要区别辅导, 练习题目要分层、难易搭配, 小结、评价因人而异, 既照顾一般, 又指导个别,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
三、控制课堂局面能力
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和长久保持。因此,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并将这两种“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调节和控制“教”与“学”的双向活动, 促使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保持最佳的“注意”状态。
控制课堂形势要注意纠正两种倾向:一是追求课堂的表面“平静”。有的教师采取严厉的高压手段, 迫使学生就范, 服从教师主观意志, 搞“一言堂”, 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且往往使学生处于思维呆滞的被动状态, 产生极难消除的负面影响。二是追求课堂的表面“繁荣”。有的教师热衷于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 沸沸扬扬, 满足于“教师一呼, 学生齐应”。这种现象, 常会传递给教师虚假的反馈信息, 往往造就“南郭先生”式的学生。
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课堂上有时会出现“突发事件”, 干扰课前的教学设想, 打乱原来制订的教学计划, 使教师不能完全实施教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随机应变, 果断处置“突发事件”。
在课堂上, 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故意弄出声响并扮“鬼脸”, 惹得哄堂大笑;教室突然飞进一只小昆虫, 某个学生的文具盒突然掉在地上, 等等, 常会引起课堂秩序骚乱, 分散和转移学生注意力。此时, 特别需要我们教师保持清醒的头脑, 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 竭力克服厌烦、恼怒等消极情绪, 要根据当时的情境, 机智果断、因势利导, 暂停讲课, 息事宁人,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淡化并排除干扰, 继续进行正常的教学。否则, 将不仅导致本节课堂教学的失败, 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心灵, 形成逆反心理, 给今后的组织教学造成影响。
对此,我作为一位高中班主任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有着深刻的体会。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受心理支配。教育活动更是如此。教师无论是上好一堂课,开好一次会,谈好一次话,做好一次家访等,都要受许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一个心理品质高尚的教师,容易获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对他的教育乐意接受,他的思想品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个性的形成。相反,一个心理缺陷较多的教师,就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甚至为学生轻视,他的教育自然也就苍白无力。因而,教师要胜任教育这种复杂而艰巨的劳动,必须努力培养从事教育活动所必备的心理品质。
教师职业要求教师主要应具备那些心理品质呢?
1、心胸宽大
心胸是指一个人的气量、志气的抱负。它是人的心理特征之一。凡是心胸博大的人必定具有 远大理想和抱负。他们为事业而奋斗,积极进取,其乐无穷;而心胸狭窄的人,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人,必然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2、兴趣广泛
兴趣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人们积极探究某些客观事物或从事某项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在认识过程中带有稳定性的指向或趋向的意识。人有了某一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态度。兴趣和爱好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动力。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实际上是人才个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兴趣品质主要表现在:①兴趣的趋向性:不同的兴趣所指向内容是不同的,有高尚和低劣之分。如有人贪婪成性,为了达到个人享受的目的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利益,这是低级兴趣;②兴趣的广泛性:有的人兴趣广泛丰富,对一切事物都乐于探求,而有的人则兴趣单调;③兴趣的稳定性:有的人能长时间地把兴趣集中于某些对象上,能深入钻研问题,而有的人兴趣易转移,见异思迁;④兴趣的效能性:有的人的兴趣能推动他产生实际效果,这是积极兴趣,而有的人兴趣始终限于愿望阶段,不能使自己的兴趣成为活动的动力,这种只能使人“心向往之”而无实际意义的兴趣是消极兴趣。总之,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原动力,是一种成才的高效催化剂。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没有探究教学规律即学生心理的兴趣,没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3、感情丰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精神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具有能动作用和信号作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决不是无动于衷,而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度。如喜怒哀乐爱怒欲等,古人称之为“七情”。高兴、愉快、愤怒、喜悦是积极的情感;痛苦、忧愁、愤怒、恐惧是消极的情感;情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功能具体表现为:①情感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如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②情感对智力好坏的影响。如愉快的情感增强记忆,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反之加快遗忘,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③情感对思想品德的影响。如“助人为乐”、“大公无私”是品德高尚的表现;虚荣心、嫉妒心、个人主义等是品德不良的表现。④情感的信号有实际功能,如“看脸色”或“颜色”行事,“听口气答话”等。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成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这就是教师情感的特殊功能,我们要发挥情感的这种特殊功能。
4、心境愉快
心境是一种比较平静,持久而又具有感染性的情绪状态。如人高兴时就会感到万事称心如意,会觉得花欢草笑,青山低头。忧伤时,又萎靡不振,觉得云愁月惨,蜡炬垂泪,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心境具有弥散性特点,他不是针对某一件事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从几个小时到几个月甚至更长,引起心境好坏的原因很多,对人具有特殊意义的几种情况,如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逆境和顺境、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健康状况、自我环境的变化等。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描述了时令气候对忧愁心境产生的影响。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有很大影响。积极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增强信心和希望,有益于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人的工作、学习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有损于健康。消极的不愉快的心境多种多样,像忧愁、悲伤、憎恨、惊恐、焦虑、痛苦等。
因此,教师要做情绪的主人,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不因挫折而垂头丧气,也不因胜利而沾沾自喜,经常保持舒畅乐观的心情。
5、意志坚强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是一个人完成艰巨任务后所必备的主观条件,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永远是生活的奴隶,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主人。顽强的意志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与困难搏斗中锻炼培养出来的 。我们每个教师都应把自己磨练成一个不畏艰苦,意志坚强的人,使生命的节奏强劲有力。
6、情绪平静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连系的态度体验。它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低级的情感。凡是能符合人生理或物质需要的客观事物,就能引起肯定的情绪。如满足了饥渴需要后产生的情绪体验,反之引起的是否定的情绪。情绪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是对主客观之间关系的反应。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外显性的特点。如孩子的顽皮可以引起母亲一时的愤怒,但过后很快就消失了。又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悲痛时捶胸顿足,恐惧时浑身颤抖。总之,教师主观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育信息接受和反映的水平。非议的苦恼、成功的快乐、失意的挫折常常影响教师的情绪,又直接影响教学工的效率。因此,我们都应掌握心理科学知识,加强思想修养,启开心理活动的奥秘,调控自己的情绪,获得心理的平衡,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除具备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外(如师德修养、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等),还需要与其它学科教师的素质有所不同。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史德。我们知道,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以想象和主观构思为大忌。秉笔直书,是我国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因此,作为历史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说真话,讲真史,做到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不随便下结论,要做到论从史出。在史实之外凭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实”,或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那无异于欺骗。良好的史德不仅表现在讲述真实的历史,而且讲课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情实感。老师的喜怒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述而真实的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样容易使学生随着老师对历史的评述与老师产生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二、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这看起来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值得花费太多的笔墨,实际上,在高考大棒重压之下的历史教学,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却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因此,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历史教科书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重视,就会很好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正确理解“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们往往把“考试”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它们之间实际上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高考试题本身也体现着德育的功能,体现着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试能力实际上是道德思想,知识能力,思维能力,身心素质在一种特殊氛围中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应该能较好的检验教育效果。历史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着能力培养和“德”的教育,这是相辅相承的。人为地轻视德育功能,也势必影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系统的渊博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因此,历史教师要有一种危机感,首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最后学历取得时的知识水平,即使是本科毕业或是研究生,也要经常钻研教学大纲,学习最新的大学教材,还要经常研究史学动态和史学专著。要站在历史学科和历史研究的高度来研究教材,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另外,不能让自己的认识水平停留在与教科书相同的浅层次上,要深化教学内容,深化对高考目标的研究,努力达到或接近高考命题人员认识中学教材的水平,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和考试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但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学校对历史教学的不重视,一些历史教师未受过正规、严格的历史专业训练,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教学中拘泥于历史课本和参考书涉及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很难讲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原因及影响。也就很难揭示出历史现象掩盖的历史发展规律,因而难免照本宣科,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了。我们常讲欲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实依据的。
四、历史教师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的修养。历史学科的功能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会初步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作为历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把握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认识和实践等矛盾的对立和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国家与政党,阶级和阶级斗争,民族与宗教,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的能力。实际上,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这一思想,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大了对学生基础理论的考查。而这部分试题常常是学生感觉最难解答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理论的修养。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史学理论不甚了解的历史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学生的。如果历史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能够自觉运用正确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来分析教材,指导学生,那么,学生就能较好地解答理论问题。
五、历史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程度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日常教学中,有的历史教师,学识渊博,满腹经论,但拙于言辞,缺乏娴熟的教学技能,“壶里有倒不出”,使课堂无生气,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就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历史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规范专业语言,做到:叙事说理要条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逻辑性;描人状物要有声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谈话范读要情真意切,平易流畅,具有感染性;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具有趣味性;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富有启发性。切忌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题无关的废话;颠三倒四疙里疙瘩、滥用词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巧话;不懂装懂,“或许”“大概”模棱两可的混话;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欲睡的淡话;挖苦讥笑、低级趣味、不干不净的粗话;粗词滥调、生搬口号,八股味很浓的套话。只要我们努力实践锤炼,就一定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历史教师除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能说会写。文字表达能力,实际上就是写作能力,也就是教学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对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感受,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和研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既有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六、历史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迅速加快,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Interne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我们利用互联网可以迅速地查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术,能够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一切媒体资料(如电影、电视、图片等)制成生动、形象的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当把一些科技发明,著名战例制成软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演示。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此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利用,可以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对培养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许多先进地区的学校已走在了前边,如东北师大附中,上海市七宝中学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上几项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 的,也是我们历史教师所应具备的。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的历史教师,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浅探提升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
【摘要】
一般认为,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牢固的唯物史观,深刻的历史学的基本知识、会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坚实的语言修养,还有关于学生的知识等。本文拟就提升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专业素养 提升 阅读 终身学习
在社会数字化、生活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勇敢的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努力的通过实践、学习、阅读、思考等方式,不遗余力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纵观诸多历史教育界的名师,他们成长成名的过程无外乎是在读书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因此,学习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不二法门,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学习政治理论,树立牢固的唯物史观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深刻了解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历史课程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1]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为此,作为合格的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机会阅读相关著作,以便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寓思想教育历史教学中。
二、阅读、思考、写作,铸就深刻的历史学基本知识
历史学科一大特点就是广博,这一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做到这些则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形成。
(1)学会“温故知新”。即使是大学本科毕业,接受过系统的历史专业教育,也要经常去钻研相关教材。历史教师必须通读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古汉语以及史学理论等庞大的史学专业课程。同时,通过订阅各种历史教育教学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等,来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了解史学研究信息,汲取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而不思则罔”,大量的阅读一定是要伴随着思考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中外古今历史的框架体系,才能梳理出逻辑清楚的知识系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广谈博伦、旁证侧引。
(2)要有“源头活水”。现在已经不是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时代了,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水”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历史学科有一定的滞后性,历史教师需要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下面谈一点收集历史教学资料的方法。
比如,初中历史教材主要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那么将其建立为三个文件夹,然后在每个文件夹中分为三个子文件夹——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再把自己平时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上面。用的时候就能够信手拈来,不费力气。再例如在储备世界史资料方面,我们可以在各国官方网站下载所需国家的国情介绍,包括某个国家的面积、人口、种族分布、宗教信仰、国家简况(包括国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国家形成过程、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政治制度、外交、教育文化事业)等等。甚至各国国旗、地图等系列图片。当然,还可以收集有关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各种重要集会和专题报告会等。如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纪念,相关媒体报道及图片资料都是丰富的,这样收集起来就方便多了。有人会觉得历史资料收集,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其实“功夫在诗外”,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也不会牵制自己太多时间和精力。资料可来源于自己平时教学中积累的背景及文献资料、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图书馆查阅的资料等。当然,“时时处处有学问”,我们还可以利用外出机会,收集一些实物资料,比如到西安去,可收集兵马俑仿制品、拍一些历史遗址图片等。还可以收集一些杂志、报刊、邮票、古钱、连环画甚至是自制模型教具等。需要时,直接结合教学展示,定能收到特殊效果。(3)要成为一座“好风景”。博学的教师是一座风景,好的风景就能吸引学生驻足流连。历史教师要建构以教材为中心学科知识库,以拓展历史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除了专业书籍以外,要广泛涉猎文学、哲学、地理、艺术、宗教、军事学、医学、数学等。“书山有路勤为径”,既然选择了博大精深的史学专业,既然成为了历史教师,读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是我们提升历史教师学科素养的唯一途径。要想成长的优秀,不仅要读书更要学会写作。例如:写读后感、教育随笔、教育教学论文、课堂设计方案及课题研究报告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相得益彰。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2]
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与时俱进的历史教学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武装。传统的课程资源局限于教材、教参、教学挂图之类,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历史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媒体素材而言,历史教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丰富素材,无论历史图片、影视作品、考古成果,还是史料、遗迹,都是用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好素材,尤其是利用了上述第二点中的方法收集的材料更是可以作为相关素材。总之,历史教师要主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勤于实践总结,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和语言修养
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历史教学的艺术在于生动地再现历史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悟历史,把握历史的脉搏,领略历史的风采,并引发对现实的思考。要做到这些,第一,要苦练教学基本功。板书、绘画要规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庄重大方的说话仪态和发音准确、表达清楚的语言习惯;通过写教学反思,教育心得,来系统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第二,掌握相关课堂教学艺术,包括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导入新课,如何运用教育语言,怎样提问等等。第三,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了解学生;三考虑教法;四准备教具。第四,要把握各种上课技能。包括如何驾奴教学信息、运用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反馈信息、处理偶发事件、控制情绪与教态、板书和运用教具等诸多技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师,必须过好语言文字关。包括标准普通话、较强感染力的表达能力、较有条理的分析能力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3]那么如何提高历史教师语言修养呢?一要多方汲取,广泛学习,酿就深厚文化底蕴。历史教师不但要成为专家,也要成为“杂家”,知识越多,语言越丰富;储存越多,才会底蕴越足,教学时才能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情境和学情需要,信手拈来。二要不懈努力,苦练深究,铸成扎实的语言技能。口语表达能力完全是可以通过下功夫练出来的。广大历史教师要舍得花力气、下真功夫,刻苦钻研、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不断的锤炼自己的语言技能。良好的语言素质将能使学生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情实感,甚至可以说,教学之成败,以语言为先。
五、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了解学生
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没有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特征的了解,教学是没有效果的。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儿童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以及怎样把观察的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4]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途径很多。首先,经常翻阅心理学书籍,如教育心理学方面专著及相关报刊杂志等,阅读、思考和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其次,善于观察儿童,了解他的智力水平、身体发展、健康状况等。最后,学会写心理学和教育学笔记,并能和同行去讨论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
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王姣(Joey)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学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幼儿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自然也受到家长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幼儿英语教师应当具备如下基本素质,才能胜任幼儿英语的教学工作。
一、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人的爱抚,能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爱也是做好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对幼儿的爱应当是一种理智的爱,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幼儿要态度温和、宽容,不过度偏爱或排斥任何一个幼儿;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心,既要做幼儿的教师,也要做幼儿的知心朋友。
对事业的爱是建立在对事业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连续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它是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基础的。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兴旺。有了这种深刻的认识,幼儿教师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对工作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在任何情况下,不计较个人得失,竭尽所能把工作干好。
二、要有幼教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英语专业技能
幼儿英语教师应该熟悉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了解教育规律,了解幼儿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以及幼儿的记忆、观察、思维和兴趣、意志力、性格等心理现象。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避免在教学中走弯路,就能根据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英语知识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幼儿英语教师要具备过硬的英语专业技能,英语口语要做到语音准、语调美、语速适当、语情丰富生动。此外,幼儿英语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所谓“听”,是指幼儿英语教师要有听音辨音的能力,就是当幼儿一起说英语的时候,能够分辨出他们中谁说得对谁说得错。“说”的能力分为流利和准确两种。一般人说英语只要求流利就可以,即使有些发音不是很标准,只要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但是,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来讲,发音越纯正越标准越好,而且在工作中要重视词汇、语法教学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渗透。
三、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
幼儿学英语要用正确有效的方法与他人沟通,以真诚换真心,与领导要做到及时沟通,与同事要做到有心沟通,与家长要做到平等沟通,与幼儿要做到耐心沟通。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幼儿学英语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更好地开展幼儿英语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促进作用。
四、要有亲和力
亲和力对幼儿英语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亲和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力,付出越多,回报也就越多,因此,恰当使用亲和力会促进英语教学。亲和力的形成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基本态度。为此,教师要尊重幼儿、平视幼儿,也就是把幼儿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居高临下;要学会倾听,对于幼儿不能很快领悟教师用意的情况要有耐心,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发言,要尽可能地点拨;要学会赏识学生,承认学生的成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要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总之,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要努力让幼儿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把英语学习当做一种幸福、一种享受。
做一个优秀领导者 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做一个优秀领导者 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作者:董雪竹日期:2010-6-29 15:58:53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至少包括以下14种: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驾驭能力、应变能力、用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财能力、筹划能力、包容能力、沟通能力、感召能力等。一个优秀、卓越的领导者,在以下四个方面是共通的: 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把握组织发展方向,确保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有独特的眼力; 二、控制和驾驭组织的思路清晰,推动工作高效有力,有独特的实力; 三、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敢抓敢管,求新求变,善于开拓,有独特的魄力; 四、大局观念强,人品官德正,自身修养好,自我要求严,有独特的魅力。 如何考评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要为不同类型的领导者量身定制具有针对性的.的考评标准,在考评结果的应用上,要精心构建一套可兑现的考评结果运用标准。 如果把领导核心能力定量考评标准的基本分值定为100分,政治辨别力、工作推动力、持续创新力、自我提升力四项主能力分值相同,各按25分设置。其下设置12个子能力,考评分值按照重要程度确定,略有差异。党政领导者考评重点是“战略思维力、形势预见力、政策引导力、发展力、决策力、驾驭力、创造力、应变力、学习力、自省力、自律力、自纠力”。国企领导者则可以重点考评“政治判断力、形势把握力、政策运用力、决策力、驾驭力、创造力、应变力、学习力、自省力、自律力、自纠力”。 在考评结果上,可划分为“特别胜任”、“胜任”、“基本胜任”、“基本不胜任”、“不胜任”五个档次。划分后,必须同时建立可操作、可兑现的结果运用刚性标准,确保结果运用机制化。比如,对“特别胜任”者应明确重点培养、及时重用。对“胜任”者明确留任现职、交流培育、培训提高等方式。对“基本胜任”者要明确原则留任、带职观察、离岗培训等方式。对“基本不胜任”者明确降职使用、责令辞职、调整免职等方式,对“不胜任”者原则上应淘汰出现职领导者队伍,根据自身特点,安排一般性岗位或从事其他工作。 提升领导者核心能力有哪些途径? 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有着根本不同,决定了其提升具有艰难性、复杂性、累积性等鲜明特征。只有不断掌握核心能力提升的科学规律,积极探索核心能力提升的科学途径,形成组织与个体良性互动机制,才能真正把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推向新高度。领导者核心能力提升主要有以下3种途径:①遵循生成规律,自我提升;②依据考评结果,强制提升;③对照理想标准,引领提升。 领导者核心能力作为一种高水平履行职责的综合能力和隐藏在领导实践背后的深度能力,它与领导经历、资历、阅历以及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内涵修养、知识结构等因素浓度关联。这就决定了核心能力生成必定具有循序渐进、持续叠加、动态发展的内生性和和逻辑性等特点。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领导者提升领悟能力、体悟能力和顿悟能力,也于联想、善于联想、勤于联想,不断改变能力结构不均衡的态势,不断把潜在优势变成显性胜势,不断保持能力提升发展趋势 ?
一、敏锐的观察能力
这种观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计划、有目标的观察,而是一种适时的、动态的观察。观察能力强的教师细致敏锐,能迅速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并及时分析,正确判断,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调整教学容量和教学方法,进而谋求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若对学生上课时反常的行为举止、言语形容熟视无睹,就会造成师生不和谐,教学效率低的局面。反之,如果教师能机智教学,善于观察分析教学对象,就能保证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有一次,我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发现有位学生目光游离,面容泛红,我发现情况不对,猜想可能是病痛影响了她听课,但是又不能中止课堂教学,于是利用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轻轻询问了情况,而后请其同桌陪她到办公室。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我此时只顾上公开课而“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教学,可能会导致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二、理智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一种约束、律己能力,良好的自控能力摈弃感情用事而崇尚理智地处理问题。泰戈尔说,没有理智的情感就像一把没有手柄的剑,它让握着的人伤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能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尽快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尽快引入正常教学中。
我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好好完成作业,且脾气暴躁。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检查作业,发现他又没有做,我很生气,就责问他:“你为什么又不做作业?”可没想到他却头一昂,眼一横:“我不想做,你能怎么着?”我一听,顿时只感到血一阵一阵往脸上涌,半天说不出话来。此时的教室静悄悄的,所有学生似乎都在看着我怎么应对。我尽量控制自己:“不能发火了,他情绪反常,必定有其他原因。”于是,我慢慢调整了一下自己急促的呼吸,用平静的语调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说:“老师看得出来,你今天心情不好,是吗?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也是。不过老师的经验是,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有一个办法,你试一试如何?”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似有所动。我顺势说:“一个人的情绪不好时,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接下来我们正好要学新课文了,请你静静心,用你的朗读长处,为大家读一遍课文如何?”他慢慢站起来开始读课文了,虽然声音不大。教室也终于恢复了应有的宁静。
面对课堂中的“节外生枝”,我尽量控制情绪,冷静理智地分析,通过同情、理解,机敏睿智地调控了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面对课堂的偶发事件,教师若不能自控,而一味感情用事,课堂就可能形成两种局面:一是学生被老师压制,敢怒不敢言,口服心不服;二是师生对峙,陷入僵局,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无论哪种局面都是在教学中要极力避免的。
三、灵活的调适能力
调适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一定手段对学生的听讲状态和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调适。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调适学生听课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二是调整教师讲课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无阻。
我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时,忽然有位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诗人笔下又是鸡又是狗的,脏乱不堪 , 我觉得毫无美感可言。陶渊明当官当不成,就说官场不好,这不就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么!”此时,我发现下面有人在窃笑,还有人点头表示赞同。怎么办?这位学生的发言明显背离了我的教学思路。我灵机一动,语气缓缓的,顺着学生的思路说:“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诗人笔下的景物再平常不过了,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美好呢?哪位同学可以揣摩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我没有贸然予以否定,通过及时的调适,学生说话的欲望顿时被调动起来,思路也随之被打开……这样顺水推舟之后,我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使原本有点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四、睿智的幽默能力
教师的幽默能力分为语言幽默能力和形体幽默能力两种,即能够运用丰富、生动、形象、准确的具有幽默气息的语言调控课堂,完成传递知识信息和释疑解惑;能够运用表情举止及具有象征意义的无声语言传递知识信息,调控课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师;基本素养
一、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有深厚的化学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专业知识,一是指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史知识和一定的化学科研与实验能力;二是指专业提高知识,指化学专业发展的新成果、新知识、新观点。中学化学教材是以化学基础知识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科学方法、科学品质的载体。中学老师必须掌握精深的化学专业知识,必须对中学化学教材能“上通下达”,才能很好地教书育人。新成果、新知识、新观点为现代科学注人了活力,不了解新成果、不学习新知识、不接受新观点,原有的知识就会成为一潭死水,而失去原有的生命力,这样的中学教师将如何胜任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工作呢?
二、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里品质
一个热心于实验室工作,素质优良的实验教师,可以促进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开展。实验室工作看起来平凡,但弹性很大,需要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有效结合。要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按课改要求与时俱进。实验教师应树立为教育事业当好教仆的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勤恳踏实,耐心细致,拓宽思路,全力投入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工作之中去。实验教师是课堂实验教学的灵魂,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来获得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所需,并努力达到学生的所求。这种师生的心理沟通,往往成为教师把握课堂实验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稳定性是实验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例如:偶然的实验失败,导致实验教学效果的偏差,这时实验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就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实验教师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会使他泰然、镇定、实事求是地突破自我,鼓励学生超越,勇于创新。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甘为人梯的精神,可以成为实验教师追求事业成功的精神动力,也为学生树立了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榜样,是实验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
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才能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而现代教育理念又是指那几点呢?我总结了如下最为重要的五点:
1、素质教育理念。这是作为中学教师首先就得具备的理念。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创造知识的社会,只有在素质教育下才能培养出创造和创新的人才。
2、全面发展的理念。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4]。
3、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今天这个大背景下,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4、个性化与开放性理念。这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时代,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而鲜明个性的个性化人才来支撑,因此它催生出个性化教育理念。
5、和谐的理念。和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现在国家正在全力建设和谐社会,而现代教育也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所以,现代教育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建构,力求在整体上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造出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1、用肯定的语气和学生对话,强化尊重原则的体现和运用,做到:①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有成就感。②慰藉有过失的学生让他保住自尊。③鼓励沮丧的学生使他有从头再来的决心。④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发现自我。
2、会用最易打动学生心灵的语言,巧用带有疑问语气的指令,如“你来擦黑板”是祈使句,“哪位同学能来帮老师擦黑板?”是疑问句。显然第二句话学生容易接受,这种说话方式的指令蕴积着教师面向群体,尊重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化学老师起着“导”的作用,是问题的创设者、引发人,而问题的参与与预见、实践者,受启者只能是学生。另外,带有疑问的语气指令还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
3、利用曲径通幽的批评,有一次我带领课外兴趣小组到校对面工厂参观,发现两位学生有打闹的苗头,便引导学生看鱼池里的鱼儿,说:“大家看,鱼儿们多么和谐,真是个美好的画面!”,这两个学生,看到微笑的老师,若有所悟,于是不再争吵。这件事的处理特点,就是在批评学生时灵活运用迂回战术,找准最佳切入点,避免正面冲突,减少干巴式说教,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五、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能力
组织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使认知系统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能力的主要体现。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能力,使学生在上课、辅导和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法则。它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其主要表现是:①启发诱导能力;②归纳、演绎能力;③分析、综合与概括能力;④表达能力;⑤分析、推理,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⑥化学实验能力,等等。
理想的能力素質是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化学教师在每节课的过程中都要渗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的现代教学思想,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综合能力。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背景之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了解新形式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完善能力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是广大音乐教育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师 能力
正文:在中学音乐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的职能是利用学校这个载体,通过音乐这一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感受和认识音乐艺术的魅力,体验音乐审美的情感,从而达到体验、感悟人生的真谛,激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音乐教师的多种能力中,其中扎实的音乐技能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它对审视一个教师能力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复合的音乐技能
中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决定这个教师是否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音乐技能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扎实的音乐技能是每位中学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只有教师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在专业方面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中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包括很多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音乐基本理论知识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未来的中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音乐鉴赏知识,具有较广的音乐史学方面的知识,并且在这方面必须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保障音乐教学中各种音乐活动的基本需要。1.2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指音乐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乐感、恰当的情感表达、科学的歌唱方法等。“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有最有效的途经之一,也是音乐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因此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1.3演奏技能
演奏技能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教师只有具备娴熟的键盘弹奏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引导学生去体验、表现、探究音乐。
1.4舞蹈技能
言之切则唱之,唱之极则舞之,舞蹈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最高方式。舞蹈是培养学生节奏与体态的重要手段。在一堂生动、活泼、互动的课中,舞蹈语汇的恰当应用起关键作用。在一趟生动、活泼、互动的课中,舞蹈语汇的恰当应用起关键作用。1.5创作技能
新课程对音乐教师不仅提出了音乐创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同一个听赏,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演唱。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要善于用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创作技能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在“作曲”,更多地体现为音乐创造活动。2.卓越的教学能力
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体现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因素。2.1音乐教学操作能力
音乐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音乐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从具体操作方式来看,又主要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评价一个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2)因材施教和按需施教相结合能力。针对学生年龄、素质和专长的不同进行教学,以便带动全体学生的全面进步和提高。2.2音乐教学监控能力
音乐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音乐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将课堂监控和情景监控,对集体监控对小组和个人监控相结合,从多方面对音乐教学活动实施多方位全面监控。3.完善的综合素养
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综观古今中外很在音乐艺术上有成就的名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也有一定的建树。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爱恩斯坦同时又是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很好地注重与加强自身在这一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3.1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既是崇高的职业,又是艰苦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 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2广博的知识体系
音乐教师从事的是音乐教育工作,因此,只有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音乐教育法等教育理论知识,并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去组织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科学化。
3.3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征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同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3.4强烈的自身发展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世纪,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我们再坚守着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和理念就意味着被时代所淘汰,一个好的音乐教师,除了重视原有系统音乐知识和技能如声乐、器乐、舞蹈、指挥、创作以及其他表演性艺术以外,还要有前瞻的教学理念,知道通过自学、培训等多种继续教育渠道逐步探索自己陌生的技能领域,逐步形成教师的自身的复合型专业技能。3.5创新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书破万卷球自如,只有创新才成材”。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曾有一位伟人说过:“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创造,只有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才能谈得上创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三见”:新见、创见、远见。教师应着眼于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3.6合作交流能力
在“团队协作”的时代,集体协作能力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催化剂,且音乐实践活动是要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尊重与众不同的标新立异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调用集体的智慧,对于激活知识、激发创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中学必修课之一。当前中学音乐教师的能力结构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整合,音乐教师只有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抽到的是第三题:管理干部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温家宝总理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座谈时谈到:国家之兴在于教育,教育之兴在于教师。教师这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高校行政管理干部的素质能力同样总要,因为它关系到如何使高等学校充分发挥校内人、财、物应有的效能和作用,更好的为高校培养人才服务。是题目中的三方面: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第一,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
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它帮助我们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与高校管理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写作、教育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管理科学知识,具体到工作当中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来指导管理工作。第二,就是由此引申出三类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三,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职业素养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
谢谢大家!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问题:
1-作为高校管理干部,如何获取我们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摘 要:高师美术专业是培养美术教师人才的地方,中小学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将是他们工作的地方,成为名师也将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名师首先应具备优秀的课堂教学的能力素质。本文主要围绕高师美术教师人才应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广博边缘学科知识;具备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媒体使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具备教学评价能力等五方面课堂教学能力素质来展开的论述。
关键词:高师美术专业 课堂教学 能力素质
在思考美术教学问题时,我们应该会想到,从古至今美术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大到威武宏大的皇家的宫殿建筑,小到内设的家居装饰形式,一切事物都与美术有着密切的关联。而美术在消费的当下高科技和发达传媒的社会中依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们既要继承发扬传统的、经典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要担负起推陈创新的使命。教育是使知识得以传承和发展,可以看出美术教师人才的培养要求是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的需要,是为其服务的。课堂教学是美术教师人才施展才华的地方,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更新教学理念,积累丰富的美术课堂教学能力素质。拥有自己独特的美术课堂教学能力素质是教师应具备的,对美术课堂来说也必须思考,因为课堂教学能力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感召着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将会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优秀人才。高师又是培养美术教师人才的地方,高师培养的美术教师人才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教学能力素质呢?
一、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广博边缘学科知识
作为一名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具有扎实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及广博边缘学科知识是成为合格美术教师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教学环境。人的一生也不可能全部掌握所有的美术学科知识,但是较渊博的美术学科知识对教师是有益处而无害的。现在我国高师美术专业学生依旧存在着重视专业能力提高而轻视美术教育理论及边缘学科的学习。专业能力上升一定的高度必须依赖于文化底蕴,同样精彩的一堂美术课除了教师有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外,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扎实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广博边缘学科知识。
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同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做到“博学广闻”、“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应是源源不断的江河。”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博学多才决定的。具有博学知识的美术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教学中也会具有说服力,知识和技能及技巧才能更好融会贯通,逐渐形成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魅力,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也将能成为学者型美术教师。
二、 具备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渠道和途径。由此观之,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美术人才的必然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在教学前,学生要具备熟知、深知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要为学生提供学的机会、条件、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共鸣;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方式,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体验创作中的乐趣;欣赏中的享受;设计中的创新,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完整的美术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来实现和完成教学目的的,如:课堂教学导入、问答、讲授、举例、结课、板书等教学技能贯穿整节课。优化教学技能也是优秀教师能力素质的体现。
课堂教学导入是美术教师巧妙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上课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意志上予以高度重视,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兴趣。
课堂教学讲授是向学生施加特定影响而进行的言语活动,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语言简洁、思路清晰、通俗易懂、形象直观、感情充沛、条理性强、逻辑严密。说理充分的讲授,也有助于学生逐渐学会周密、严谨的表达方式,养成认真、富有条理的言语表达习惯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问答是在教学中设疑、答疑,这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构成了教与学的信息交流反馈的过程。即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举例是教师通过口语、文字、音像等教学手段,列举社会生活、自然界等方面的事例,进行分析、说明、解释和论证,帮助学生理解难理解的知识语言。列举的例子要通俗易懂、真实性、典型性、富有趣味,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启迪了思维、强化了记忆、发展了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结课是讲授完新的知识点在课程结尾时,教师把整节课内容重新整理归纳,提炼概括形成新概念,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识,加深理解记忆。完整的结束课堂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书写在黑板上或现代媒体上的文字、符号、表格、图画等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在教学中板书与教学口语结合,视听兼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与记忆。板书要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具有概括性;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具有典型性;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富有启发性;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具有欣赏性;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具有灵活性。板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全方位的影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的基本功。
三、 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媒体使用能力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播媒体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调动各种感官和刺激多种感官并用的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领域中来,使现代教学媒体更加丰富多样。现代教学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它能迅速传播大量信息、形象直观生动、画面内容丰富、色彩缤纷操作简便;它可以将教学信息及时传播至遥远地区与广阔的范围,为实施远程教育、扩大教学规模,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它也能记录、储存、再现各种教学信息,加工处理并与学习者相互作用,从而为个别化学习、继续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endprint
现代教学媒体的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是传统教育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也已在各级学校课堂中广泛的使用,我们高师的美术专业学生在校的时候就应熟练的掌握使用,将来走到工作岗位中,更好地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越性,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向轻负担,高质量地完成美术教育教学任务。熟练的掌握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也是与国际接轨、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必然要求。
四、 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美术课是艺术课程,其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地方是更有操作性和情意性,因而特别受中小学生的喜爱。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已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新的课堂教学能力。
1.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依赖于教师、学生、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相互协调就是课堂组织管理。教师必须组织管理好课堂,保持井然有序的教学氛围。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课堂结构是指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如:班级规模、课堂常规、学生座位、合理教学时间、课表编制、教学过程规划等。问题行为指学生在课堂上行为表现的倾向。如: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能和睦相处、沉默寡言、胆怯退缩、烦躁不安等行为。在美术课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组织管理职能,协调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变,整个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便会如行云流水,教师也便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生的学习信息中,也能与学生意趣盎然的沉浸在知识海洋的起伏跌宕中。
2.课堂察言观色能力
美术教师将一节课备好、讲好也不能说可以成为一名教学能力全面的老师,他还应该在美术课堂中,能将学生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尽收眼底,一个班级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他们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心理因素也不尽相同,在课堂上他们需求和兴趣、认识和态度也会有不同的差异。作为一名能力全面的美术教师还要具有课堂上察言观色能力。在课堂上应该观察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观察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表情、行为瞬间的变动状态,迅速准确的调整适时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程序、合理地调整教学节奏、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巧妙机智的处理教学失误等等。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堂系统把握能力
课堂系统把握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稳定教学节奏、控制教学结构的能力。把握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整体、全局,适时适情的掌控课堂,并随时监控自己的掌控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并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反馈和调控。稳定的教学节奏要求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意图确定节奏,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来确定这节课有哪几个主要环节?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哪些知识和问题是详讲、哪些知识问题略讲。明确主次轻重,讲课时教学速度怎样做到有快有慢、有急有缓、有张有驰交替出现,声调高低起伏变化。使课堂教学过程做到阶段分明、环环相扣、张弛得体、清晰而流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五、 具备教学评价能力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上的变化作出估价的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作出估价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有专家点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的方法。合理的教育评价实践,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贯彻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增进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评价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将为越来越多的的人所认识。
参考文献:
[1]编委会.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张学敏,跃文.课堂教学技能[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蔡楠荣.课堂掌控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孙菊如,陈春荣,谢云,邹花香.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1 理论教学能力
理论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 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位教师, 能够开展理论教学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在一体化教学中, 要求老师除了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外, 还能够优化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综合运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1.1 创新教学内容
分析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总结各岗位所需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确定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与技能培养目标;参考职业技能标准, 根据职业发展规律, 针对专业课程特点, 制定教学模块, 编写一体化教材。为实施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例如,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时, 以项目教学为主线, 以模块教学为特点, 将课程分为维修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常用低压电路、基本电气控制电路、典型机床控制线路四大模块, 每个模块又分为几个独立的项目, 每一个项目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组织, 又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 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组合, 强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例如:在讲授交流接触器基本知识时, 抛弃传统理论注入式教学方式, 边进行接触器的拆装, 边讲解原理, 让学生看清楚接触器的内部结构, 同时辅以一些简单的小实验, 通过实际操作, 加深了学生对交流接触器机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的了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2 教学形式多样化
针对不同教学模块技能要求,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 训练学生动手、动脑、收集与处理信息。例如:讲解典型基础控制线路知识时, 采用一体化教学, 采用多媒体手段, 辅以仿真软件, 边讲边练习, 让学生独立编程、模拟、仿真, 形象生动, 提高学习效率。
1.3 因材施教
一方面,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来初中时成绩中下等, 入学时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此外, 职业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 教学时不能一锅端, 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学习能力等, 分类分层次开展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教学过程, 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法、模拟教学法、实物教学法等, 将专业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 不同专业课程涉及不同的仪器设备, 作为老师, 既要理论上精通, 也要能够熟悉各种设备功用、结构、操作、维护方法, 合理选择实训仪器设备, 指导学生实训。
2 实践指导能力
操作技能是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工作岗位的现场解决能力, 是职业学校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实训教学是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形式, 它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具有理实一体化操作能力。即, 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应该熟练设备操作、维护、保养, 具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指导学生实训操作。《电气控制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过程中, 多采用演示教学法, 实训指导教师要确保安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使用电工工具时, 教师教学时, 先通过对各种工具进行演示,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让学生再模拟练习,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习惯。此外, 还应该鼓励、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放手开展实验。例如:在讲授机床线路部分, 教师在布置任务, 操作示范完成后, 鼓励学生自己安装调试, 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通电调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工作学习态度, 又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2) 解决实训中的问题。实训教学过程实际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种的问题, 这些问题教师如果总结解决, 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就不能从问题中学习知识。作为实训教师教师, 不少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知识的引导者。在实训过程中出现问题社, 老师不是急于给学生解决问题, 而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找到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多重思维。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在按照操作规程实施操作时,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寻求多重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 也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比如说在指导机床线路接线问题时, 有几种接线思路, 如何接?为什么要这么接?这样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教师可以现场提问、指导学生需求最优的方案,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 教学组织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要求构建自主、合作、探索的交互式学习平台,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已不在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组织学生收集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总结与评估。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平等、宽容、互助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1 组织学生收集咨询、制定计划决策
现代职教理论任务, 职业课程是职业教材、教师与教学环境的有机组合。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组织学生收集咨询、制定计划、实施总结评估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例如:在《电气控制技术》典型机床控制线路教学时, 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实训中心, 感官机床现场。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典型机床控制线路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实训中心各自机床控制线路的时候, 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不同机床的控制线路, 思考控制线路的组织, 形成一个初步的方案, 为实施任务做好准备。
3.2 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平等、积极、愉悦的过程, 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以鼓舞, 让学生在平等、和谐、互助的氛围中进步提升。对老师来说, 给予学生的学习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更加重要。教学中要常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 活跃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学习。例如:《电气控制技术》典型机床控制线路任务教学中, 教师任务的导入, 首先让学生欣赏典型机床装配线路示教模型, 演示机床的动作。然后让学生根据之前讲授的控制原理谈谈自己的思路与看法, 让学生建立一种良好、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创设丰富的学习情景, 调动学习积极性
术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兴趣是一种特殊意识倾向”。学生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一体化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设置学习情景, 设计教学项目, 让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 启发、引导学生, 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任务学习中去, 提高学习质量。例如, 在设计机床控制线路时, 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情景。 (1) 观察电机正反转现象, 设疑、提问学生电机为什么会正反转? (2)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正反转? (3) 如何实现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4) 如何用实验证明你的设想是否正确?通过分组讨论, 制定方案, 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选出最优方案, 让学生去实践自己的最终方案, 得到结论。通过学生自己制定方案、实验、得出结论,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升了学习效果。
4 结语
要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提升职业素养,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 实施一体化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同步进行, 能够使理论知识在实践训练中得以体现, 通过实践, 发现问题, 通过理论知识得以解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如何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师的能力, 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 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摘要: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 各中职学校广泛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结合《电气控制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 从理论讲授、实训指导、教学活动的组织三个方面, 对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应该具备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 .
[2]谢盛欣.王好华敏.教学的艺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1 (8) .
[3]汪家齐.陈立森.教学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1 (8) .
【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教学能力】推荐阅读:
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07-18
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微课作品简介06-20
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10-29
业务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06-27
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10-13
一名合格的工会主席应具备哪些素质?06-06
新时期机关党务干部应具备的能力10-22
工程建设项目总监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06-26
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文化馆人应具备的能力05-30
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