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内容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内容(精选5篇)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内容 篇1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3、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葫芦)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并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1、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中图2:

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2、指导朗读:

⑴ 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⑵ 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自由读、指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齐读。

三、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学生自由回答。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⑴ 指名读第一句话。

⑵ 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⑶ 齐读该段。

2、教学第三自然段:

⑴ 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⑵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⑶ 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⑷ 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3、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你认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邻居家种了许多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开满了雪白的葫芦花,这些葫芦花可真漂亮哇!你看,他们正盯着我们看呢!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注意“每”字的笔顺。

三、我会读

课件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作业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蚜虫──葫芦变黄了

【教学后记】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内容 篇2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住人物语言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 学会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器葫芦丝、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 了解葫芦和蚜虫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 识记“葫芦”。

1. 激趣导入。

【切片1】

师:同学们, 今天上课, 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想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乐器葫芦丝, 教师吹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曲调。) 这种乐器叫作葫芦丝, 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 它以葫芦作为音箱 , 葫芦嘴作为吹口, 使得吹奏出的乐音悠扬、柔美。这个小葫芦的作用可真是不小!我们来仔细看看它吧。

【显微镜】

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 包括导入环节, 都应是有效的、高效的, 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 而不是追求形式, 可有可无。

在本课, 我紧扣“葫芦”这个本课的中心事物, 以“葫芦丝”导入新课。首先我通过葫芦丝的演奏,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萌生对“葫芦”这个物品的兴趣。在学生了解了葫芦在葫芦丝这个乐器中起到的作用后, 自然过渡到对葫芦外形特点的关注。在导入环节设计初步接触并了解葫芦, 对下面的识、写“葫芦”一词也起到了辅助作用。

2.观察表述。

(1) 课件出示葫芦的各种图片。

(2) 课件出示“葫芦”二字“, 艹”标记成红色, 引导学生关注草字头与字义的内在联系, 学习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切片2】

师:看到这些图片, 你想说什么?

生:我发现葫芦的表面有许多小毛毛。

师:你真细心。

生:葫芦很像一个8字。

师:非常好, 你这个比喻真形象。

生:葫芦的颜色是绿的。

师:健康成长的小葫芦颜色真美啊!

【切片3】

师: (课件出示“葫芦”二字) 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 艹”是红色的。

师:猜猜我为什么特别把“艹”标红了。

生:因为“葫芦”是植物, 表示植物的字可以用“艹”, 所以老师把它标红了。

师:老师的确是这样想的, 你太聪明了。

生:我发现“葫”下面的“胡”也是读“hú”。

师:你很会观察, “葫”下面是“胡”, 像这样的字, 一部分表音, 一部分表义的字, 叫作——

生:形声字。

师:是的, 你们真了不起, 懂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我们再来看这几个字, 能猜到是什么字吗? (板书:蝴、湖、糊)

生:蝴蝶、湖水、糊涂。

师:能够利用形声字识字法举一反三地认识三个课外的生字, 你们真棒啊!另外, 老师要告诉大家, “葫芦”的“芦”也是形声字, 下面的“户”和“芦”的韵母是相同的。

【显微镜】

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两个问题:“你想说什么?”和“你发现了什么?”把课堂的话语权充分交给了学生。

1.“你想说什么?”比“你看到了什么?”答案更宽泛, 学生可以说看到的, 可以说想到的, 也可以说课前搜集的相关材料、生活中了解到的有关常识。在教学中, 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 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力。

2.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葫芦”后, 我并没有急于讲解,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只是画龙点睛, 适时激励、指导、点拨、补充。在教学中, 如果遇到学生有难度的问题, 教师也要及时讲授。

3. 本课的导入环节就开始了6个二类字中“葫芦”二字的学习, 像这样的识字策略叫作“分散识字”, 即根据学情调整所有生字的出现契机, 分散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教学。根据学情恰当调整教学内容, 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

3.板书课题, 指导读音。

(1) 学生书空, 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二字写在田字格内。

(2) 齐读课题, 正音。“葫芦”的“芦”单独时读二声, 在“葫芦”中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你们一般都做哪些事? (出示学习目标)

【切片4】

小组合作学习:

1.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不会的生字、不懂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 小组内合作学习, 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作为难点提出。

【显微镜】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和学生共同拟定出初读目标后, 即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取长补短、相互协作,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运动, 过滤掉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避免了低效或无效的教学, 节省出了更多的教学时间去开展其他的教学活动。

三、检查自学, 交流方法

1. 检查读书情况。

2. 出示“哇盯藤邻”四个生字所在的句子。 (加点的字注拼音) 用各种读书形式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1) 细长的上长满···了绿叶, 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3) 他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 快长啊, 快长啊!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4) 一个居看见了, 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 叶子上生了蚜虫, 快治一治吧!”

3. 出示“ 哇 盯 藤 邻 ”四个生字, 小组汇报自己的识字方法, 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1) 交流“哇”字。

“哇”字的兄弟姐妹还有很多, 不熟悉的还真不容易分清它们。这不, 问题来了, 你能送它们回家吗?

蛙娃洼哇

1兰兰是个听话的好 () () 。

2青 () 是捉虫的能手。

3大雨过后, 地面上有许多小水 () 。

4今天的天气真好 ( ) !

(2) 交流“盯”字。

游戏:“盯”是什么样子, 能演出来吗? (师说, 生做:盯黑板、盯同桌、盯老师, 体会“盯”的字义:像这样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 就叫做盯。)

(3) 交流“藤”字。

1葫芦藤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什么?

2课件出示“藤”字演变的动画。

(4) 交流“邻”字。

1交流“邻”字的识记方法。教师借助课件向学生渗透“邻”字的字理文化。

2运用生字组词造句, 同时渗透“邻里和谐”的思想教育:平时我们在哪些词或句子里见到过这个“邻”字?

【切片5】

师:这几个字放在文中你会读, 如果我把它们从句子中请出来, 你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一读?

(略)

师:不需要老师教, 你们都能够自己识记汉字了, 能不能把你的好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1:看拼音。 (师板书:看)

生2:问同桌。 (师板书:问)

生3:查字典。 (师板书:查)

生4:把不会的字圈起来, 看拼音、查字典, 然后多读一读就记住了。 (师板书:画、读)

师: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 还有吗?

生:我认识“洋娃娃”的“娃”字, “娃”字去掉女字旁, 加上口字旁就是“哇”字了。

师:你是用了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的。还有哪些字和“哇”长得很像?

生:“水洼”的“洼”, “青蛙”的“蛙”……

【切片6】

生:我用形声字识字法记住了“藤”。“艹”表义, 下面的“滕”表音。

师:真好!你还知道下面的字念“téng”啊。

生:“奔腾”的“腾”。

师:这个“滕”也是一个姓, 它和“奔腾”的“腾”可不是同一个字。 (板书:腾) 这样吧,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先来看我们这节课里要认的“藤”字。 (出示葫芦藤的教具图) 它是植物, 所以是——

生:草字头。

师:葫芦藤就是这样弯弯曲曲地缠绕在架子上, 不断给叶子和果实输送营养的。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藤?

生:豆角有藤, 葡萄有藤……

师:这些藤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什么?

生:离不开土、水、阳光……

师: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藤”字的演变) 植物的生长, 除了离不开土壤、空气、肥料之外, 还需要日月的精华, 再加上水的浇灌, 才能茁壮成长……我是这样来记的:“藤”是植物草帽加, 夫人头戴两朵花, 月下浇水盼结瓜。

师:再来看“奔腾”的“腾”。谁来想办法区别一下?

生:夫人头戴两朵花, 月夜骑马赶回家。

【显微镜】

这个环节是重要的识字环节, 采用了多元识字的模式, 四个二类字的教学渗透了多种识字方法。古语道“: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 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学亦如此。

1. 检查学生读书是否达到了正确、流利。这个环节可以抽取重要段落检测, 使范围集中, 更能关注到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 在加强阅读训练的同时强化生字的学习。

2.在本教学环节中, 我和学生一起将生字集中起来, 先归类, 再按照其特性、构成及学生的学情设置教学方法, 这是集中识字教学法的基本做法。本课的六个二类字, 两个在授课前就已经分散解决, 剩余的四个生字分别采用了“字族对比法”“游戏演示法”“多媒体演绎法”“字理识字法”来学习, 期间一些识字方法是交叉运用的。例如, 学习“藤”字时, 就采用的是“多媒体图像演绎”和“儿歌、字谜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而在教学“哇”的时候, 我虽然引导学生补充常用字, 采用“字族对比识字”, 但亦有学生能够采用“部件识字法”等其他方法进行学习, 对此, 我都予以肯定。

四、再读课文, 巩固生字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分段朗读。

五、指导书写, 展示评价

课后要求会写的字中, 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

1. 重点指导学生选出的字。

分析结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

3.展示评价。

4.学生自评、互评, 取长补短, 查漏补缺, 教师总结点评。

5.对于学生写不好的字, 教师再次指导书写并练习。

【切片7】

师:这一课要写的字真不少, 你觉得老师哪几个可以不用教了?

生1:我觉得“言”字不用教了, 太简单了, 上节课我们还学写过“信”字呢。

师:“信”是左右结构的字, “言”是独体字, 你是不是给大家提醒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1:“言”在田字格中写的时候要写在中间。第一横长, 中间两横短, 最下面的“口”也不要写太大。

生2:我提醒大家写“每”字的时候, 要注意笔顺, 最后三笔是“丶一丶”。

生3:我觉得“治”不用写了, 上节课我们写了“抬”字, 只需要换个偏旁就可以了。

生4:老师, 我觉得“慢”字不好写。

生5:“慢”字右边不好写, 我们得看清楚主笔“罒”在田字格的位置, 上面的“日”和下面的“又”都不能写太大。

师:既然大家都觉得“慢”字写起来有困难, 就让我们一起来写一遍吧。 (范写) 你能不能来评价一下老师写的这个“慢”字?

生:老师的“慢”字里的“罒”写得很好看, 扁扁的, 两边还稍微往里收了收。

.......

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把这几个难写的字给大家做个示范?

(三个学生示范, 师生评价后开始配乐练习。)

【显微镜】

二年级下册每一课的写字, 大都不少于8个, 如果都一一指导, 势必会使整体的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在写字教学的安排上, 也应该分类、分层教学, 抓难点, 抓重点。在这一课的写字环节, 我就先让学生来找一找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 通过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掉一些不必重点指导的生字。例如, 在前一课的教学中对“台、蛙”已做细致的书写指导, 本课的“治”“挂”“哇”就不必重复指导书写了。然后我们可以再忽略掉简单的独体字“言”和上下结构的字“每”的书写指导, 就只剩下“棵”“怪”“慢”这三个字了, 而这三个字又都属于“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 因此指导起来难点就比较集中了。这三个字在以往的教学中作为二类字识记过, 认、写不难, 笔画、笔顺也没有特殊性, 难就难在“指导书写美观”这个教学任务上。

在解决这个难点上, 我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是加强教师的指导和范写, 从结构的分析, 到田字格的重点笔画的点拨都做到无一遗漏。二是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语文课程的最高理念与核心内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习写字也不应该都是教师教一笔, 学生写一笔的被动过程, 而是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自主探究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书写教学要扎实有效, 不可流于形式草草收工, 也不应力量平均、点到为止, 遇到难点一定要加强练习, 反复指导。

卢扎诺夫曾说:音乐是连接一切的桥梁。它能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 有助于学生记忆, 活跃课堂的气氛, 有效地激发人的心理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本课习字的时候, 我选取了一首葫芦丝纯音乐《一直很安静》的慢拍片段, 在学生练字的时候循环播放辅助教学, 减缓学生练字的疲劳。

六、总结回顾 复现练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了解大意

【切片8】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 熟读了课文, 了解了课文大意,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把起因、经过、结果表述完整。)

【显微镜】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 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是一种语文基础知识与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打破原来的体系, 用新的语言材料, 按照一定的要求概括出来。这是一个很小的环节, 但在低年级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训练点, 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 势在必行。因此, 我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把事件串成一条清晰的脉络来表达。

二、对比观察, 看图说话

观察比较课文中的两幅图, 练习说话。

【切片9】

师:对比这两幅图, 你看到了什么不同?

生1:第一幅图的叶子是绿色的, 第二幅图的叶子发黄了。

生2:第一幅图的叶子是健康的, 第二幅图的叶子有虫眼。

生3:第一幅图的小葫芦挂在藤上, 很可爱, 第二幅图的小葫芦都掉在地上了。

生4:第一幅图的书生拿着书, 笑眯眯的。在第二幅图里, 书生没有拿书, 脸上充满了惊恐.......

【显微镜】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因此, 我在这节课中让学生对比课文中的两幅插图, 在观察中发现不同, 再由图到文开展学习,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的能力, 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课文前, 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插图, 会更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发展他们的个性思维。良好的想象会有效促进他们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三、品词析句, 以读悟文

1. 对比两处描写葫芦的句子。

【切片10】

师:请大家看这个句子, (出示)

() 葫芦藤上长 ( ) 了绿叶, 开出了几朵 () 小花。花谢以后, 藤上 ( ) 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你会填吗?如果去掉或换掉括号里的词, 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不行, 因为最后一句是“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如果去掉那些词, 就感受不到小葫芦的可爱了。

师:那我们把“挂”换成“结”可以吗?

生1:可以, 我觉得“挂”就是“结”。

生2:不可以, 我觉得葫芦藤很长, 小葫芦“挂”在那里垂着, 如果用“结”就感觉不到它垂着的状态了。

......

【显微镜】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 指的就是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让文本中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一句句鲜明的句子, 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因此, 品词析句在阅读中尤为重要。学生领悟了一个词的妙用, 本身就是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而“词句”本身也蕴含着作者的态度、感情、观点, 学生可以通过“品词析句”去理解文中的内容和思想。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词语、分析句式、理解句意中去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 真正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贯穿于课堂。

2. 练习有感情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3.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切片11】

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师:“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呢?

生:书上那样说, 感觉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师:对, 前一句叫作反问句, 用了问号。第二句是感叹句, 用了感叹号, 所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显微镜】

本环节的教学紧扣重点语句进行朗读、体会、理解文章主旨, 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重点, 把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境、语气作为教学难点。为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我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 品悟语言里丰富的思想感情。

4. 想一想, 说一说。

【切片12】

师: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 看到小葫芦都落了, 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人的朋友, 你会怎么说, 怎么做?

【显微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 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解读, 不能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 我引导学生借助角色换位去体会, “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 看到小葫芦都落了, 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人的朋友, 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个性表达, 思维得到了全面发展。

四、续编故事, 拓展延伸

【切片13】

师:大家想一想, 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 还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续编故事:“第二年, 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生1:第二年, 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 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小葫芦, 干了给它浇水, 有虫了就赶紧打药, 小葫芦长得都赛过了大南瓜。

生2:第二年, 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他想:“我不会这么倒霉吧, 今年还遇到虫害?”结果后来葫芦果真又被蚜虫侵害, 落了下来。邻居对他说:“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 存侥幸心理, 最终会害了自己的。”

生3:第二年, 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葫芦藤刚刚发出新芽, 那个人就迫不及待地浇水、打药, 没等小葫芦长出来, 葫芦藤就枯死了。那个人懊恼万分, 自言自语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都不能太过分了, 葫芦藤刚长出来, 很健康, 也没有什么问题, 你这样过度地去做, 反而会伤害了它。”

……

【显微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 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创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虽说学习至此, 课文的中心主旨学生都已了然于心, 但对故事将会有怎样的发展, 孩子们的设想却各不相同, 大家各抒己见, 彰显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个性。

五、补充阅读, 丰富教学

【切片14】

师:阅读《卖油翁》的故事, 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无论做什么事, 只要下苦功夫, 多思勤练, 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绩。

师:看, 这是动画片《葫芦娃》主题曲的歌词, 你会唱这首歌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吧。

【显微镜】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合理拓展教材资源, 是我们许昌市小学语文本年度的教研课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 因此, 我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巩固识字、扩大阅读量、增进积累, 在课文学习即将结束时又为孩子们补充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一个故事和一首歌曲, 在巩固识字、明了道理、舒心愉悦中结束了本课的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内容 篇3

新课程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本篇课文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教学中展示直观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字幕和动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画面的感知和观察让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自主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质疑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中看出来,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课文中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弄清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培养学生能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和劝告,在不同的环境中懂得采纳良好的意见。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画面和图片,弄清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几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任何事物之间都存有内在的联系。

设计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出示图片】

师: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葫芦,你喜欢哪一个?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葫芦可以用来食用,还能做成乐器和工艺品。在生活中,这种可爱的植物让很多人喜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产生疑问:最后种葫芦的人是不是得到葫芦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对新生事物产生联想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动脑看图的能力。

二、初步阅读,解答疑问

【出示图片】观察两幅插图,并作对比。

1、学生自己观察第1、2幅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两幅图的不同。

葫芦长势不同:一是长长的藤上长满绿绿的叶子,一是叶子枯黄,且有好多小孔。

葫芦不同:一是可爱的,挂在藤上;一是干瘪的,掉在地上。

人的表情不同:一是面带微笑,很满意的样子;一是满脸惊讶,很奇怪的样子。

设计意图:两幅插图的画面对比鲜明,能够帮助学生感知故事、理解课文,所以,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细致观察图片后,给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三、品析课文,明白事理

1、学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盼它长大。

2、让学生想象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然后练习读一读。

指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只要葫芦能长大就行了。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几个虫子不在乎的语气,对小葫芦喜爱的语气。感知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学生们结合生活体验,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让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思考得出结论:葫芦叶子与果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叶子上生了很多蚜虫不治就会死掉,葫芦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3、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不同看法。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先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要快治。感知反问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那人不但错在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错在不听邻居的劝告,有错不改。

四、拓展想象,训练口语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本课采取激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理解、朗读、表演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性地续编故事。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懂得与课文蕴涵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制作带生词的葫芦卡片。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读错了。它叫——葫芦(学生答)。(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学生:“我”是谁?

学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学生:得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húlutãng xiâ zhì yá dīng sài lín 葫芦藤 花谢了 治一治 蚜虫 盯着 比赛 邻居

3.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你还认识它们吗?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字)。

4.课件:葫 芦 藤 谢 哇 蚜 盯 邻 治 赛

教师:教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ú,组成词念轻声。

5.“开火车”读,同桌互读,抢读。

6.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7.学生动手书写较难的生字。

8.给汉字宝宝找个好朋友,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勾出课文中的词语,和同桌读一读。

9.指名读课文中的词语。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三、作业布置

1.2.3.4.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孩子们,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生:葫芦娃娃)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能。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学生齐读词语)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二、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音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

师: 这就是那个人种的葫芦,想一想,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

生:雪白的小花(美丽的小花)

生:可爱的小葫芦(嫩绿的小葫芦)生:碧绿的叶子(茂盛的叶子)生:细长的葫芦藤(嫩绿的葫芦藤)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我看见了雪白的小花。葫芦藤上开着雪白的小花。

生:葫芦藤上挂着可爱的小葫芦。葫芦藤上挂着嫩绿的小葫芦。生:葫芦藤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葫芦藤上长满了茂盛的叶子。

生:葫芦架上爬满了又细又长的葫芦藤。葫芦架上爬满了嫩绿的葫芦藤。

师:是啊!望着这棵葫芦,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赞叹:这是一棵多么茂盛的葫芦啊!

孩子们,你们也想赞叹吗?(想)

生:多么美丽的小花啊!生:多么嫩绿的叶子啊!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师:是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喜欢)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生说)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时,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这个“挂”字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挂”字还可以换成“结”字。生:“挂”字还可以换成“长”字。

2.好,我们一起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3.听出来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小葫芦,是吧!但是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谁?(种葫芦的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在文中找答案吧!(用笔勾出)(生自读)

孩子们,找到了吗?(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种葫芦的人喜爱葫芦?)生: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一生读)师: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他很喜欢小葫芦? 生:每天 一次

师:“每天”就是“天天”。看一次吗?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一生再读)(读得真不错!)

师:男孩子喜欢小葫芦的吗?(男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很喜欢小葫芦?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生读)

4.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

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 5.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

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师:孩子们,你们也来当一当那个人,对小葫芦说说话吧!(生自读)(抽两生读)(生评)

生:她读的“快”“赛”字,读得很好。

师:好,我们学着她的样子读一读(生自读)(女生齐读)

师:是啊!在那个人期盼的眼神中,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多么希望小葫芦越长越快,越长越胖;他多么希望他的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他多么希望在秋天能有好收成呀!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请看看吧!(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

生:以前嫩绿的叶子变黄了。生:小葫芦都落了。

师: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里怎样?

生:好可惜呀!

生:我想,他一定很伤心。

生:我心里很难受。

6.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自读):“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是呀,那个人辛辛苦苦种的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见那个人在不停地说,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呀?我的小葫芦怎么就这样落了呢?孩子们,帮他找找原因吧!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生自读)

师:找到了吗?小葫芦为什么落了呢?

生: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

师:这是邻居劝他的话。怎么劝的?(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

师:前几天,葫芦的叶子上只有

一、两只蚜虫,而今天却有好几只蚜虫,叶子都被吃了好几张了,邻居的心里着急呀!又来劝他了:“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那个人还是不听,又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再不治就来不及了,邻居真着急呀!再一次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这一次那个人不但不听,还觉得邻居很(奇怪)。他怎么说?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师:是呀,老兄,是叶子上长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是葫芦。”(生读)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课件)

“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邻居”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8.孩子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葫芦会落了吗? 你们知道这两者的关系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

(1)那个人没有听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没有及时治蚜虫。

(2)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一边补充一边板书。

师:(课件: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叶子吸收太阳光为果实输

送营养。

同样,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自然,小葫芦就得不到(营养),所以,小葫芦就一个个(落了)。看来,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道理。9.分角色读这个自然段。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同桌分角色读 —— 二人上台表演读 —— 分组表演读

师:是呀!那个人也太固执了,邻居这么着急地劝他,他还是认为他要的只是葫芦。10.学完这个故事,你想对那个人说点什么呢?

生:那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他种的葫芦落了。

师:看来,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听听别人的劝告,有时别太固执了。生:那个种葫芦的人没有及时治蚜虫,使他的葫芦落了。生: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师:看来,我们要多学文化知识,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

师:是啊!那个人听了你们一席话,肯定后悔不已,同时,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三、教师小结

齐读课文,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四、编故事

1.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想想,他会怎么做呢?以这句话开头,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同学听。2.抽同学上台讲故事。(生讲)

师:看来,那个人亡羊补牢,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他种的葫芦丰收了。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还编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真能干!课后读读更多的故事吧!你将收获更多!

附: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 蚜虫 ↓

落了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插图入手学习第一自然段,然后导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在第2课时再学习二、三两段,探究其缘由“葫芦为什么落了”。这篇寓言,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孩子们喜爱。我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思考:

一、对比插图,产生疑问。1.谁能用刚才读过的短语: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借助第一幅图,回忆一下,这棵葫芦是什么样的? 2.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呢?(请看第二幅图)3.是啊,这么好的一棵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教学资源,结合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抓住题目,探究原因。

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他们似乎已经明白: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但是在后面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心中有一个疑惑——“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因为孩子们和那个种葫芦的人一样不懂植物的果实和叶子之间的关系,这恰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中重要词句,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情,例如: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以读悟文,品析词句。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同时,我还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能感悟到的文字间包含着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编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结尾通过编故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性强,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5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⑴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⑶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⑴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⑵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⑴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⑵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⑶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2011-01-2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课文,评议。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了!

六、巩固生字

“葫 芦 藤 哇 盯”

1、齐读

2、开火车读

七、学写生字“挂哇每”注意“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之七(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2011-01-24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雪白的葫芦花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之六(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之六(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2011-01-24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重点:

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课前准备:

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观察,比较:

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两幅图,比较、说话——师相机板书)

(三)设疑、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读读、找找)

1.找到了吗?——朗读学习第1段

(1).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2).填得多好啊!来,一起读读。(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句中结合学习“哇”)]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3.学们问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故事的第二、三段。——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领悟寓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习“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四).迁移运用——听故事,说道理

从前,有一只勤劳的啄木鸟常常去给森林里的大树治病、捉虫。有一棵大树却总是怀疑啄木鸟没安好心,以为啄木鸟看起来是捉虫,其实是存心想要破坏自己美丽的皮肤。啄木鸟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它讲虫子的危害,可是都没有用。后来,啄木鸟真的不再来捉虫了。最后,大树的树心被虫子蛀烂了,成了一棵枯树。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哪课学过?(在《庄稼的好朋友》学过)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板书: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自学“葫、每、言”

猜字游戏。

a、老师出字谜:

邻队在前(邻)

有眼不见灯火(盯)

b、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2010-01-04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读出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讲故事时,请同学们注意听我是怎么讲的。待会儿请同学们也讲一讲,看看谁讲得更好!

2、师范读

3、同学们,刚才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学生回答)

二、指导朗读

(一)读第一自然段

1、那个人为什么只要葫芦?现在让我们看看葫芦有多可爱吧

A、同学们能把这些空格补充完整吗(课件展示,填词:______的葫芦藤上______了绿叶,开出了几朵______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______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B、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几句话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小葫芦有多可爱(自由读

喜欢葫芦吗?喜欢葫芦的同学来试读读(指名读)

C、听了他的朗读,同学们是不是好像看见了可爱的小葫芦呢?(生评)他哪几个词读得好,让你仿佛看见了小葫芦

D、请更喜爱小葫芦的同学来读一读,把可爱的小葫芦展现给大家。(指名读

E、同学们都非常喜爱小葫芦,现在让我们在脑海里想着可爱的小葫芦,一块儿来读读吧!(齐读整段话)

(二)读最后一自然段

6、那个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了可爱的小葫芦了吗?(课件:最后一自然段)

7、知道了这样的结果,同学们心里感到怎样?

8、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啊!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9、大家听出了他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了吗?(生评)

10、还有谁更觉得小葫芦太可惜了?(指名读)

1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大家那份深深的惋惜之情,现在让我们

一齐来表达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吧(齐读)

(三)读第二、三自然段

1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掉落了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故事,把自己当成种葫芦的人或是那个邻居,读读他们间的对话

师1:一天,那个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

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课件出示第一句话)

A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2:哪个种葫芦的人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3: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来了吗?你听出他是用什么口气来说这句话?(生评)

师4:对,叶子上长蚜虫,又不是小葫芦上长蚜虫,他才不在乎呢,所以应

该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那个人见到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于是他心想:——(生读):

师5:同学们最喜欢谁的读法?让我们都像他一样读一读这句话:那个人见

到叶子上的虫,于是他心想:----(生齐读)

师: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B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这个人是怎么对葫芦说这句话的?

师:谁能说说“自言自语”的意思?

生:„„

师:请大家就自己试着自言自语说说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愿意来表演一下那个人是如何自言自语的(指名读并评议)

师:现在让我们像他一样一起来自言自语一下吧(生齐读)

师1:过了几天,蚜虫越来越多,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劝他说——(课件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D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2:女邻居们来劝劝他?(女生读)

师3:男生觉得这个邻居劝得怎么样?(生评)

师4: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请男邻居再真诚地劝劝他(男

生读)

师5:让我们一起来劝劝这个人吧(齐读)

师1:种葫芦的那个人听了邻居的话,头脑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课件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C、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

2、哪位种葫芦的人来表演一下,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的表演像不像那个种葫芦的人(指名读)

3、同学们,他表演得怎么样(生评)

4、邻居的话让这个种葫芦的人感到太奇怪了,还有哪个种葫芦的人想说

说这句话?(指名读)

5、同学们觉得哪位种葫芦的人说得最好?那就让我们像他一样说说这句话:听了邻居的话,那个人觉得真是太奇怪了(齐读“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师生合作读第二、三段

师:刚才同学们把那个种葫芦的人与那个邻居的对话表演得十分形象。现

在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他们的对话部份。请同学们读蓝色的对话部份,我来读其它的黑色的旁白。(师生合作读)

(五)齐读全文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曲美妙的音乐,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把这个故事说给在坐的教师们听。相信你们会说的比老师更棒的!

三、总结

上一篇:医院试用期自我总结下一篇:大学党政联席会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