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通用10篇)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1

国标委农[2007]81号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7年10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标委农[2007]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现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的经验及问题,望及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食品部反馈。

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示范区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组织实施的,以实施农业标准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标准化水平较高,对周边和其它相关产业生产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生产区域。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烟草、水利,以及农业生态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定项目。

第三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 和保障食品安全,加快推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标准化。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 示范区建设应争取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示范区发展规划,负责组织示范区建设中的协调工作;充分依靠和发挥农业(畜牧业、渔业)、水利、林业、粮食、烟草、气象、科技和商务等部门的作用,共同承担和完成好示范区建设的有关任务。

第五条 示范区建设原则上以市县为单位,在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牵头承担。

第六条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承担示范区建设工作,带领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

第二章 建立示范区的原则和基本条件

第七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当地优势、特色和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或项目)为主,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实施的“质量振兴、三绿工程、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以及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有关项目相结合。

示范区应优先选择预期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科技含量高的示范项目;示范区要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优势,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第八条 示范区原则上按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牧、水产、果品、林产品等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营林造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类型进行布局。

第九条 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视农业标准化,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对示范区建设有总体规划安排、具体目标要求、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经费保证。

示范区有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参与。有一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有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

第三章 示范区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第十条 通过示范区建设,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一)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二)生产经营和管理者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与技能明显增强,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队伍。

(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能力明显增强。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基本的检测手段和监测能力,能够保障食品安全。

(五)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十一条 示范区以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主要任务,可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要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一)在生产领域,要重点抓好产地环境标准、种质(包括种子、种畜、种禽、种苗)标准、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实施,强化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和安全控制规范,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等标准的实施。

(二)在加工领域,要重点抓好加工场地环境、加工操作规范、产品包装材料、兽禽屠宰安全卫生要求、HACCP 和ISO22000 等标准的实施,严格加工全过程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严禁使用非法添加物。

(三)在流通领域,要重点抓好运输器具、仓储设备及场地环境卫生、市场准入要求、分等分级、农产品条形码、包装、标签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建立农产品追踪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确保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有效地规范农产品贸易。

(四)加大优势农产品、优质专用农产品等相关标准的实施。

(五)抓好与节水、节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配套标准的实施。

第十二条 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各环节均有标准可依;要建立监测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责,强化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以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过程的监控,依照标准开展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引导示范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十四条 要有计划地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进行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培训。重视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逐步培育一支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推广队伍。

第十五条 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化”等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标准化示范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探索多种形式的示范区建设经验。

第十六条 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区域应达到当地同种或同类产品种植面积或养殖总量的60%以上,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

第四章 示范区的管理

第十七条 国家标准委负责示范区建设规划、立项,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负责示范区考核的组织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和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管理、指导和考核。

市县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加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统一协调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第十九条 国家标准委对所确定的示范区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费,地方财政要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示范区建设的补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二十条 示范区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示范区一经确定,由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见附件1)要求,向国家标准委报送实施方案。

第二十一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每年对示范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总结情况及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汇总后,于年底前报国家标准委备案。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对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工作检查。对组织实施不力、补助经费使用不当的,限期改进。对经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取消其示范区资格。对取得明显成果的,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已通过项目目标考核的示范区加强后续管理。第二十三条 示范区工作不搞评比,不搞验收,不搞表彰,建设期满时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对示范区进行项目目标考核。项目目标考核工作由国家标准委统一组织,一般委托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目标考核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规则》(见附件2)执行。

第五章 示范区审批程序

第二十四条 示范区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也可以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申请,内容包括:示范类型、示范区域、具备的条件、拟达到的目标(标准覆盖面、质量目标、经济指标、社会效益等),并填写《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初审。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对申请报告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内容主要包括:该申请单位申请示范内容和区域是否符合规定,已具备哪些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拟采取何改进措施等。

第二十六条 国家标准委组织综合评审,符合示范区总体布局和各项规定的,批准实施。对于基本条件好,积极性高,有经费保证,不需要国家经费补助的示范区项目,可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家标准委同意后,可列入国家示范区项目。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可参照本办法确定省部级示范区或示范项目,报国家标准委备案。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2

第一条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 (农牧发[2010]6号) 要求, 为做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 加强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以下简称示范场) 管理, 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场指以规模养殖为基础, 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 在场址布局、畜禽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经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并由农业部正式公布的养殖场。

第三条示范场创建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 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 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增强产业竞争力, 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环保、工商和质检等部门的支持, 切实抓好示范场建设工作。

第五条中央与地方的相关扶持政策向示范场倾斜。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示范场创建, 带动广大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生产。

第二章示范场条件及建设要求

第六条示范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场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 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二) 达到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所规定的饲养规模;

(三) 按照畜牧法规定进行备案;

养殖档案符合《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 要求;

(四) 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违禁药物及非法添加物, 以及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五) 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六) 从事奶牛养殖的, 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

和销售符合《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执行《奶牛场卫生规范》 (GB16568-2006) 。设有生鲜乳收购站的, 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生鲜乳运输车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七) 饲养的商品代畜禽来源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

许可证的养殖企业, 饲养、销售种畜禽符合种畜禽场管理有关规定。

第七条示范场建设其他条件按照农业部和各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执行。

第八条示范场建设内容:

(一) 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畜禽良种, 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二) 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 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和动物防疫要求。

(三) 生产规范化。建立规范完整的养殖档案, 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 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规定, 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四) 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 防疫制度健全, 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免疫监测等防疫工作, 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五) 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 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第三章示范场确立

第九条示范场标准

农业部制定示范创建验收评分标准,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省区情况对评分标准进行细化, 制定不低于农业部发布标准的实施细则。

第十条创建方案制定与下达

农业部根据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下达当年示范场创建方案, 明确各省区标准化示范场的创建数量, 并向社会公布。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细化本区域内的示范场创建方案, 组织开展示范创建工作。

第十一条申报程序

符合示范场创建验收标准的养殖场户根据自愿原则向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经所在县、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评审验收

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三人以上的专家组, 对申请参与示范创建的养殖场进行现场评审验收, 确定每个养殖场在示范期限内的具体示范任务和目标, 并将验收合格的养殖场名单在省级媒体公示, 无异议后报农业部畜牧业司。

第十三条批复确认

农业部对各地上报材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实地抽查复核, 审核通过后正式发布, 并授予“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称号, 有效期三年。

第四章指导监督与管理

第十四条农业部和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分别成立技术专家组。

全国畜牧总站负责对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技术专家组成员进行培训。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省区参与示范创建的养殖场进行集中培训与技术指导, 养殖场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第十五条示范场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严格按照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的有关要求组织生产, 以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周边养殖场户开展标准化生产。

示范场应当按照农业部及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定期提供示范场有关基础数据信息, 并于每年12月20日前将本年度生产经营、具体示范任务和目标完成等情况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示范场的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示范场奖惩考核机制,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 并建立示范场监督检查档案记录, 每年抽查覆盖率不少于30%。

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掌握示范场建设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农业部不定期开展对示范场的监督抽查, 并将示范场作为农业部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重点。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取消示范场资格: (一) 弄虚作假取得示范场资格的; (二) 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

(三) 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

(四) 使用违禁药物、非法添加物或不按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的;

(五) 其他必备条件发生变化, 已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六) 因粪污处理与利用不当而造成严重污染的; (七) 停止生产经营1年以上的;

(八) 日常抽查不合格, 情节严重的, 或整改仍不到位的。

(九) 未按规定完成示范任务和目标的。

第十八条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 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地方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示范场申报过程中, 弄虚作假的, 由农业部予以通报批评。涉及违法违纪问题的, 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 组织开展省级示范场创建工作。

四川新增4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篇3

杨凌12项科技推广成果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

近日,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第十四届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获奖项目,杨凌12项科技推广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五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一项。据悉,12项科技推广成果均出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将新建690个农家书屋

今年,西安市将新建690个“农家书屋”,在扩大数字“农家书屋”试点的基础上,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同时,将全面推广书屋管理员制度,及时补充更新出版物,推动“农家书屋”增设销售业务、报刊代邮等试点业务。西安市目前已建成“农家书屋”1821个,“农家书屋”行政村覆盖率达80%。

“百名博士老区行”获2011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7年的時间,一批又一批农业院校博士研究生,在40多个地处老区的区县探寻求索和服务奉献。最近,这项名为“百名博士老区行”的实践探索在2011年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表彰中获得了特等奖。“百名博士老区行”自2005年举行以来,先后举行了陕西行、湖南行、广西行、安徽行、重庆行等系列活动,先后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参与其中。

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努力实现农业强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管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示范区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组织实施的,以实施农业标准为主,经申报审批,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标准化水平较高,对周边和其它相关产业生产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生产区域。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烟草、水利,以及农业生态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定项目。

第三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食品安全。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示范区发展规划,负责组织示范区建设中的协调工作;充分依靠和发挥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财政、发改、水利、粮食、烟草、气象、科技和商务等部门的作用,共同承担和完成好示范区建设的有关任务。

第五条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云南省范围内的示范区管理工作,指导行业和州(市)、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示范区建设。州(市)、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示范区管理工作。

第六条 鼓励农业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开展示范区建设,带动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

第七条 示范区应以优势、特色农业为对象,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用标准化的手段规范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流通全过程。

第八条 通过示范区建设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当地农户收入明显增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九条 示范区分为两级:国家级、省级。国家级示范区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的基础上,与省级示范区均按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章 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条件

第十条 示范区建设要严把项目关,原则上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条件:

(一)贴近地方政府中心工作,能够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推动;

(二)以一种或一类优势、生态、特色、出口农业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

(三)有龙头企业或其它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且具备对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和较好的工作基础,专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能力较强;

(四)具有一定的产业化程度,能够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条;

(五)应有较好的农业基础设施,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十一条 示范区项目选择要与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及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并与当地农业发展的具体规划相一致。选择适宜在较大范围推广、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并有较好市场前景的粮食、花卉、油料、蔬菜、畜牧、水产、果品、林业品等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营林造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类型进行布局。

第十二条 各州(市)、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应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示范区建设目标,落实措施,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 由省级标准化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支持的经费为示范区建设的引导资金,示范区建设所需工作经费应以项目承担单位投入为主,形成“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三章 示范区审批程序

第十四条 示范区项目审批的程序包括:申请、初审、综合评审、审批(推荐上报)。

(一)申请:示范区建设项目,由所在县(区)人民政府、涉农部门,或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县(市)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保证单位,向所在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开展示范区工作的申请,并填写《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见附件1)或《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见附件2)(以下均简称《示范区任务书》)。《示范区任务书》须由所在县(区)政府认可并盖章。

(二)初审:国家级、省级示范区由各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对示范区提交的申请和《示范区任务书》的内容,进行核查,提出初审意见。初审意见内容主要包括:该申请示范内容和区域是否符合规定,已具备哪些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拟采取何改进措施等。初审通过并在《示范区任务书》加盖公章后,正式行文向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

(三)综合评审:国家级、省级示范区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初审后上报的申请、《示范区任务书》和初审意见进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要综合考虑全省的情况,可进行实地考察,评审后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四)审批(推荐上报):国家级示范区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综合评审情况,择优推荐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待批准列入国家级示范区项目组织实施。

省级示范区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综合评审意见,对符合示范区总体布局和各项规定的,批准列入《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计划》。

第十五条 示范区建设实行项目储备和升级制。

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构成国家级示范区项目储备库,原则上申报国家级示范区项目的,须是完成省级示范区建设并通过目标考核合格的项目,择优推荐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第四章 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六条 示范区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现示范区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示范区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要成为当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标准化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

第十七条 示范区应积极参与制修订和组织实施种子、种畜、种禽、种苗,产地环境(包括水、土、气)、种植、饲养技术,农田水利、生态农业、营林造林技术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

第十八条 示范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有明显提升,形成有一定生产、销售规模的品牌,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

第十九条 示范区要有计划地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以及相关标准的宣贯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接受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逐步培育一支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推广队伍。

示范区的农民以及相关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对标准化的认识和标准化知识水平有明显提高。

第二十条 示范区应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各类农业经济合作者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咨询服务。

积极推广以标准化管理的“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标准化示范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探索多种形式的示范区建设新模式。

第二十一条 示范区龙头企业应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结合的企业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家级示范区的龙头企业,原则上要创建AAA以上标准化示范(良好行为)企业;省级示范区的龙头企业,原则上要创建AA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第二十二条 示范区应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建立和完善全过程生产记录,确保每个环节有据可查和可追溯,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第二十三条 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应重点组织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和农药、兽药、化肥的合理使用标准,保证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示范区龙头企业尤其是食品出口企业,原则上均要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在农产品的加工环节重点实施安全控制体系标准(HACCP),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重点实行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的质量安全控制和现代物流标准化管理,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质量等级、计量和包装标识标准,促进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第二十四条 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区域应达到当地同种或同类产品种植或养殖面积的60%以上,辐射带动其它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

第五章 示范区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示范区建设由县(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应成立由政府牵头,质量技术监督、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科技、财政等部门组成的示范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多元化、多层次技术支撑机构,统一管理。

第二十六条 示范区建设时间一般为3年。项目一经确定,由示范区建设单位按任务书要求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 示范区应按照《示范区任务书》拟定的计划进行建设,从项目申报开始,要量化细化示范区建设期间每个的工作任务,实行各示范区每年2月底前上报工作计划、6-7月份接受中期评估、11月底前上报工作总结并接受实地抽查等方式,加强示范区建设的过程管理,确保阶段性任务的落实。示范区工作计划、总结的上报部门和年中中期评估、年底实地抽查的组织实施部门,均为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二十八条 示范区应设立明显的标志,标示示范区项目名称、示范目标任务、示范区承担单位、示范区批准单位等内容。

第二十九条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国家级、省级示范区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州(市)、县(区)应保证按照1:1:1的比例配套资金。示范区建设经费的使用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费管理规定,专款专用。

第三十条 示范区建设期满时,由承担单位提出申请对示范区进行项目目标考核。国家级示范区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组织进行项目目标考核;省级示范区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或委托相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规则》(见附件3)对示范区交叉进行项目目标考核。

第三十一条 经项目目标考核合格的省级示范区,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颁发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获得示范区称号和证书的项目,并经向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审核和批准后,可以在其产品、包装、标签或说明书上加贴或印刷“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专用标志,表示是来源于示范区的产品。《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 各州(市)、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建立长效机制,对已获称号和证书的示范区加强后续管理,持续提升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水平;坚持因地制宜,持续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示范区建设的综合效益,实现效益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的协调发展。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每3年对已建成示范区组织一次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决定是否继续给予“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

第三十四条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适时组织开展示范区“树样板、创精品”评比活动,组织参观质量较好的典型项目,在样板项目和亮点项目现场召开观摩会,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对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不力、补助经费使用不当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取消示范区资格。

第三十五条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或提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对示范区建设工作有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附件:1.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

2.3.范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5

http://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法规分网 供稿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

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

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

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和验收办法的通

2004-05-24 佳政办发[2004]52号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佳木斯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和验收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佳木斯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和验收办法

为了更好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精神,切实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下简称示范区),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示范区建设要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结合农业生产需要,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为模式,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以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建立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示范区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乡镇、村委会对示范区建设有总体规划、目标要求、相应措施和经费保证;示范区农户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种田技术,要选择预期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优良品种;选择较好地块,有条件的村尽量安排土地连片搞示范,使示范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商品优势和市场覆盖率。示范区要安排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三、示范区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示范区主要任务,一是组织实施种子、种畜、种禽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二是组织制定地方农业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标准和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三是示范区的产品通过标准化管理要达到高产高效,起到对该地区同种(或同类)产品的示范作用。

各示范区应和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起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示范产品的产、供、销各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区域应达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到该地区同种(或同类)产品种植(或养殖)面积的60%以上,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带来的贡献(包括亩产量、良种率、优质品率、投入产出比等指标)应高于其他同类地区。

四、示范区的管理

(一)示范区立项审批程序。由示范区所在地政府提出示范区立项的申请报告,内容包括:示范类型、示范区域、具备的条件、拟达到的目标(标准覆盖面、质量目标、经济指社会效益等),并填写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报送市农委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市级示范区的评审和省级示范区初审工作。省级示范区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评审。经过综合评审符合示范区总体布局和各项规定的,即可批准实施。

(二)示范区的管理。示范区建设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要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调动各有关部门力量开展工作,并将示范的产品种类和面积落实到乡、村、户。

市农委负责示范区的立项、市级示范区的审批工作;负责先进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工作;负责农业标准化技术队伍的建设工作;负责各相关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的起草工作;负责对示范区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指导下一级农委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县(市)、区农委负责对示范区建设进行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管理并做好记录;负责对技术人员、示范农户的指导和培训工作,对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内容、时间、人次以及指导检查的内容、次数要做好记录;负责对示范区养殖、种植技术的指导;负责对示范区农业生产资料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管理工作;负责示范区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在生产的各个时节和环节深入示范区进行指导,做好管理记录,并建立起示范区的管理档案。每年要对示范前、后产品状况以及同类产品其他地区的材料进行记录和对比(面积、亩产、效益等);负责解决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以及突发性病虫害的防治。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农委共同负责市级示范区项目审批工作;负责省级以上示范区的呈报工作;负责农产品标准和农业技术规程的备案、发布工作;负责示范区执行标准和技术规程的监督工作;负责农业标准化信息和产品标准的收集、贯彻、指导工作;负责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品标准起草、执行标准升级工作;负责对示范区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指导下一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材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和农委共同负责示范区的管理,做好基础资料积累和示范区档案建设的指导工作;负责对示范区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督检查。

各示范区所在乡、村负责培训的组织工作,技术人员和农户每年要积极参加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农委组织的标准化技术培训;在生产过程中各示范区的农户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要求进行养殖和种植,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农药和化肥要按照标准进行使用;要对生产的每个时节和环节做好原始记录,保管好购买相关生产资料的原始凭证。

五、示范区的考核验收

(一)考核的方式。示范区建设时间一般为3年。每年由市农委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人员检查示范效果和达到的目标,指导示范区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第三年组织验收组进行考核验收。

(二)考核验收的范围。凡列入示范区计划的项目,经过三年示范工作已如期按计划完成目标的,可进行考核验收。

(三)考核验收工作的组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省级示范区的考核验收,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农委负责对市级示范区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工作组由市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农口有关单位、有关科研院所具有中级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人员5-7人组成。

(四)考核验收办法和程序。考核验收采取综合考核、分项评分的办法。考核验收项目及评分标准见附表(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项目和纪要一览表)。考核验收工作由考核验收工作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示范区领导小组简要汇报示范区的工作组织、工作进展、示范效果、取得效益及存在问题等情况。考核组查阅反映示范工作进展纪要、实施方案、计划、工作总结等文件和标准文本、经济指标统计等资料。有条件的可同时收看录像、照片等声、像材料。同时随机抽查2-3个示范点进行现场考核,着重考核以下项目:种植业项目:田间管理、田间测产,单位面积产量,品种、销售情况。养殖业项目:查看养殖示范农户现场生产情况。走访农户:了解农民对质量、标准、技术等知悉程度。同时对有关加工、生产、经营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场考核。

(五)考核结论。考核验收工作组充分协商,提出考核结论,并向示范区领导小组通报考核验收情况及结论,提出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六)考核验收合格条件及荣誉。凡考核验收得分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并分别授予“全省(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合格、良好、优秀县(市)”荣誉称号。

六、加强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示范区的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提高整体水平,发挥示范区推动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成立佳木斯市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高景峰,副组长:刘宜林、孙开珉,成员: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委、绿办、财政局、畜牧局、粮食局、科技局、经贸局、物价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办公室主任:刘宜林(兼),副主任:杨文杰、刘才。各县(市)、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区按照本地特点应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工作。要与新闻单位密切配合,通过电视台、电台、报刊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领导的农业标准化意识,不断深入了解农业标准化,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自觉性。县(市)区农委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把示范区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

(三)加强监督。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督检查的专项治理,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确保示范区所需农用物资的质量。

附1:佳木斯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项目和纪要一览表

附2:佳木斯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名录

附1:佳市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项目和纪要一览表(略)

附2:佳木斯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名录

经过对各县(市)上报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和实际情况的考核,市政府决定,确定以下23个示范区为佳木斯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富锦市:

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

双交大豆种植基地标准化示范区

肉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大榆树特种经济作物标准化示范基地

小麦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抚远县:

鲟鳇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蔬菜出口标准化示范基地

同江市:

蛋鸭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

优质牧草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

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

桦南县:

山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

孙斌大米标准化示范基地

大八浪甜瓜标准化示范基地

桦川县:

稻田养鱼标准化示范基地

悦来镇悦江小区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

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黑加仑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

汤原县:

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饲料玉米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

郊区:

长青乡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

禽类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养鱼标准化示范基地

各级示范区要按照《佳木斯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和验收办法》进行管理。

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6

建设启动大会上的主持词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郭海军

同志们,现在开始开会。为确保会议质量,请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震动状态。今天的会议是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我县生猪养殖和绿色水稻种植优势,动员全县力量,全面推进我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进程。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杰,县农业局、县牧业局、县粮食局、县质监局的分管领导,各乡镇(区)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及各乡镇(区)农业站站长、牧业站站长。

今天的会议共有两项议程:第一项是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黄金辉同志宣读《永吉县国家级百万头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永吉县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第二项是请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杰同志作重要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黄金辉宣读《永吉县国家级百万头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 1

方案》和《永吉县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宣读完毕。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请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杰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鼓掌欢迎。

讲话完毕。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进行完毕。刚才,黄局长宣读了两个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刘县长对两个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对我们创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迅速传达会议精神。会后,各单位参会人员要立即向主要领导汇报并传达会议精神,重点部门要召开全员大会,务必使广大机关干部端正态度,深刻认识建设生猪和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的目的和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全力组织实施。各单位要对照两个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要结合工作实际,将每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倒排工期,限定时限,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三是确保工作质量。各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农业、牧业、质监等部门要做好牵头调度和技术指导工作,各乡镇(区)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乡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7

1 龙江国家农业推广示范区发展现状

作为农业大省, 黑龙江对国家农业推广示范区建设极为重视, 从2010年肇东市、五常市、农垦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首批示范区起, 省里成立了全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组、全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专家委员会, 全力推动国家农业示范区建设。肇东、五常、农垦国家示范区成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典型代表。三个县市成为首批国家农业示范区后, 发展迅猛, 直接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早、基础好的农垦, 自成为国家示范区以来, 农业发展呈现产值高、产量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农机化率高、水利覆盖大、协作化水平高的特点, 目前垦区多项考核指标已远超过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 在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巨大带动力。老农区肇东、五常在成为国家农业示范区后, 转换发展理念, 发展成效显著。肇东示范区建设成百公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百公里都市圈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带。五常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北部旱作农牧循环互动区和四条水稻生产带, 肇东和五常市耕地占全省比例不足3%, 但产量占全省比重却高于10%。

2012年, 黑龙江省富锦、双城、宝清、安达、宁安、庆安六个县市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示范区, 至此, 黑龙江拥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9个。肇东、五常、农垦等示范区的建设使黑龙江省在“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如何去建设”等问题上有了更加系统、清晰的思路。在资金引进上实施多元化机制, 包括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公共财政倾斜政策、与龙头企业合作、吸引社会资金等;在产业布局上, 发挥因势利导作用, 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产业, 打造高效带动性增长行业;在经营模式上, 采取农民通过用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与行业龙头企业之间利用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进行参股合作, 实现产、供、销链条的联合, 创新地解决了经营模式瓶颈问题;在经营主体创新上, 大力发展推进农民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企合作、场县共建等合作方式, 促进规模效益的产生。

2 龙江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2.1 以国家示范区为引领, 打造龙江现代农业体系。

以黑龙江省率先发展的9个国家示范区作为全省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区, 为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思路、经验和模式。基于此构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框架体系,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全省农业。现代农业体系打造主要着重产业结构构建、土地规模化集聚、经营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普及四个方面, 产业结构构建是通过调整和优化现有农业产业结构, 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为产业格局重构的突破点, 科学筹划产业布局, 推动全省分区主导产业建立及各分区种植结构调整, 打造各地区优质高效品类的农业示范带, 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 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土地规模化集聚是通过利用土地进行合作社建立入股要素, 通过土地集聚实现规模化经营, 从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装备, 实现规模化土地上的现代化耕种。经营模式创新是通过组建农民合作性组织来改变原有单户的经营模式, 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的主体单位, 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要力量。技术创新与普及是在通过各地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全面提高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将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引进农业生产中, 提高生产技术对于农业产值的贡献, 同时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应用高新配套技术, 改变思路, 通过技术达到农业高效、高质和高产。将农业高科技创新发展与应用作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革新要素, 同时加大实施龙江绿色精品战略, 打造龙江绿色食品品牌, 才是现代化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2.2 以延长农业产业链为突破, 提升产业附加值。

延长农业产业链, 实施全农业产业链发展, 将产业链条体系覆盖农业生产、农业加工、农业运输、销售环节, 通过利益结合实现产、供、销链条的整合, 通过农业生产单位与生产龙头企业合作实现生产、精深加工链条的延长, 通过将产业链条拉长到营销及衍生服务业等环节实现生产、加工与销售的紧密联系, 改变以往各环节信息的割裂, 实现已销定产、以产定销的环状信息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 除农业发展具备基本生产功能之外, 还可将农业发展衍生出展示、科技示范、休闲体验、旅游观光等第三服务功能行业, 即地区农业可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园, 生态型食品的原料基地、现代农业信息、高新技术、特色农产品的展览馆、农业景观资源度假区。通过农业产业链条的丰富, 增加了农民在各个链条中的收入, 引导和扶持农民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 尝试错季销售、精深加工、加工终端精品、增加产品多样化, 增加服务的附加值。

2.3 以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为重点, 实现集约化生产。

调整农业产业布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 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 推进农民富裕和农业增长高效目标的实现。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就是将本地具备独特优势的农产品进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作为产业布局中的主打产业, 结合市场需求, 丰富农产品品种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如在城市中心周边地区, 可实行果菜、花卉、苗木、食用菌、棚室蔬菜等项目的发展, 以满足中心城市市场的需求;在湖江水域旁可建成水稻种植带。坚持集约化生产, 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着力培育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实现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2.4 以推广农业技术普及为抓手, 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示范区;标准化;建设

潮安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闽粤交界韩江中下游的潮汕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地区,雨量充足,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全年日平均气温21.4℃。自2006年以来,我县与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合作,采取“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合作形式,加快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2007~2011年在全县实施“玉米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和“凤凰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实施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农作物NY5200-2004的标准》、《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的要求,先选择有栽培传统和丰富生产经验的乡镇作为农作物标准化的核心示范区示范,逐年扩大应用面积,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我县实施农作物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原则,以《无公害食品农作物NY5200-2004的标准》和《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为依据,落实示范区内建设项目的各种技术措施,逐步建立科学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 我县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现状与措施

1.1 加强项目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农业工作总站(公益性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做好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工作;同时县农业工作总站有关股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组,负责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并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分类指导等工作,在病虫害发生和控制的关键时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制定、落实示范区防治方案。

1.2 确定标准化建设的核心示范区和执行标准

选择有栽培传统和丰富生产经验的乡镇作为农作物标准化核心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示范区内执行《无公害食品农作物NY5200-2004的标准》,做到以点带面。

1.3 做好宣传和培训

农业标准化对于大多农民朋友来说,是新鲜的事物,同时,农业标准化又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既有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又有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因此,我们在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的过程中,把宣传普及标准化的有关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每个关键时期都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班,向培训对象主要讲授农业标准化有关标准规程、农作物规范化栽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知识等内容,提高农民对实现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意义的认识。

1.4 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建立田头档案

在实施标准化示范区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建立田头档案,对农业投入品的来源以及使用情况,产品的去向都做了记录,确保生产的全过程都有案可查。

1.5 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为把我县农作物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落实到位,我县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适合当地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试验、表证、示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高效低毒生物农药以及各类新技术,加大应用面积,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确保产品农残不超标。

1.6 加强病虫监测、制定防治方案

为了准确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实施项目全过程专人定点定期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及动态变化,指导农民做好防治工作。示范区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制定和调整防治策略与技术,明确主攻目标,适期防治,及时控制危害。实行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药剂、统一集中配药,做到正确配药、施药,不超量使用,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中毒事故。

1.7 加强农作物的质量检测,确保示范区的作物质量符合标准

在农作物收获前进行2~3次质量抽检,及时监测农作物农残情况,确保产品农残不超标。

2 我县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果

我县通过实施农作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一定的效果。

(1)采取“技术单位+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合作形式,整合社会整体资源,充分发挥调动各自的优势。

(2)示范区种植户的种植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核心示范区内良种覆盖率和标准化栽培覆盖率达100%,达到了既增产又增收的目的。

(3)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减少了高毒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农作物的农残监测,有效地保证农作物的质量,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

(4)经过实施农作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长。同时通过示范区的辐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种植优质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明显,一般凤凰茶667平米可增收1000~1200元。

3 继续推进农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为更好的建设农作物标准化示范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在实施农作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設过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要从实现“环境友好、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上来认识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意义,增加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相关人员都真正认真参与,确保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顺利开展。

3.2 办好示范区

在实施农作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办好示范区,做好组织观摩活动。示范和现场观摩是成果推广的重要手段,对于示范区,必须组织进行现场观摩,观摩的人员应该包括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和农民、农药零售商等,通过示范展示、观摩和宣传推广,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

3.3 做好培训工作

在实施农作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做好标准化示范区的培训工作。要围绕积极推行科学使用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基层农民深入开展农药安全科学使用的培训,扩大标准化示范区的影响,提高广大农民农药安全使用的意识和水平。

天津市国家农业示范区调研报告 篇9

一、天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先导作用。张家窝镇示范镇建设过程中,实行“三区联动,四金农民”的方针,即合理规划建设住宅区、工业区和农业区,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和进步,通过土地流转和政府牵头加上企业合作,使农民收入有4中来源,包括转让自家土地给政府所获得的租金、在示范园区工作所获得的薪金、政府牵头成立的公司给农户的股金和政府为农户提供的社会保障金。在这一惠农措施的保障下,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保障。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7090元。

(二)积极构建有利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针对示范区功能定位、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西青区制定出台了《西青区提升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扶持意见(试行)》、《西青区扶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试行)》以及《西青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措施。重点扶持新型日光节能温室、使用菌、特种水产等设施化生产车间、种源基地、农田道路建设,鼓励创新农业品牌产品,支持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建立了区级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新产品开发、高

新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此外,天津市、区两级财政对于建立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建设的财政补贴力度很大,两年来已投入近3亿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中。在这些优惠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建设的最好的示范区之一,起很多做法和措施都值得其他示范区学习和借鉴。

(三)不断强化对示范区的组织管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为确保“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的顺利实施,天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农业副市长李文喜为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西青区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为组长的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在示范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协调和有关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高标准落实建设任务,细化建设目标和达标时限。示范区建设主要内容纳入了西青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各项目区所在的街镇也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四)重视科技投入,大力培育壮大蔬菜、花卉、水产等主导优势产业,注重效益。西青区区长周家彪同志在汇报中指出:从农业效益上来说,一亩菜等于10亩粮,一亩花等于10亩菜,一亩菌等于10亩花。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把农业生产效益放在首位,只有让广大农户看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巨大经济潜力和效益,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投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西青区围绕发展设施蔬菜,特色蔬菜和应用推广蔬菜高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在参观水高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时,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该示范园引进种植以色列草莓、西红柿、彩椒及天津农科院的黄瓜、甜瓜等优质高效品种,并引进工厂化育苗和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使示范园成为设备一流、全自动化管理、品种先进、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现代化农业园。另外,西青区围绕淡水鱼良种繁殖、发展健康水产养殖和观赏鱼集约高效养殖,对5000亩养殖池塘进行了改造,建成了观赏鱼工业化养殖温室32栋,并引进了一批观赏鱼

新品种。为了充分发挥城郊土地的高效益,该区围绕发展精品花卉苗木产业等效益高的主导产业。最后,西青区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产业,建成8000亩的冬枣采摘园、3000亩的花卉观光园、800亩的杨柳青庄园、400亩的农业技术展示园、100亩的子牙河风情园,每年接待100多万名游客到此参观游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500万元。重视科技投入才能有高的效益产出,西青区正是坚持这一理念,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引进高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结合自身的土地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等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西青区水高庄中以高科技示范园通过与以色列的合作,年产优质蔬菜及草莓200万公斤,优质种苗2000万珠,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1200万元。

(五)全面加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农田配套条件得到了强化,实施了王稳庄、张家窝镇2.5万亩和大寺、杨柳青镇青凝侯2.5万亩土地治理项目,示范区5万亩中低产田得到彻底改造。二是农业排灌条件得到强化,对卫津河、丰产河、西大洼排河等二级河道进行了治理改造,对31条农田渠道进行了清淤整治,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新增节水控制面积6700亩。三是农业生态条件得到了强化,实施绿色道路、绿色河流、绿色村镇、园区绿化、农田林网、成片林地等该林绿化工程,示范区共完成改造林面积

2.46万亩,栽植各类乔灌木270多万株。

(六)努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加强了种源基地建设。建设了杨柳青镇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每年可为示范区提供蔬菜种苗2000万株;建设了占地100亩的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基地,年产种薯1500万粒。二是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引进蔬菜、水产等名特优新种养品种40多个,推广沙窝萝卜反季节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生物防治、鱼虾套养等种养新技术20多项。三是实施了“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体系建设”和“特色精品沙窝萝卜产

业链支撑技术创新与转化”等科研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

(七)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完成了区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示范区技术推广部门的公益性服务职能。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围绕蔬菜、花卉、食用菌、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和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目前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家。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进一步规范。以沙窝曙光萝卜专业合作社典型,该区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15家,其中市级标准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社1家,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农户达到85以上。

(八)扎实推进示范区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规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促进承包地以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方式向公司、专业大户及种田能手流转。目前,示范区实现流转土地达到8.77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65.5%。二是农业投资机制取得了新突破。引进新加坡闽中有机食品公司、台湾康农公司等10余家国内外企业落户示范区投资建设农业园区。三是进一步改善了金融服务。在利用银政合作平台解决银行贷款的基础上,今年又尝试了由投资公司担保,以生产设施作抵押的贷款融资模式,为解决示范区建设资金贷款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在此次调研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示范区建设用地指标过少,影响了示范区的整体规划和进一步发展。在实地调研和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面积20万亩,但建设用地指标只有30亩,这成为制约示范区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基本农田保护的方针,另一方面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

(二)农户融资难度较大,农户贷款没有有效担保。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很好的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但同时由于农户个体经济实力薄弱,在生产扩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继续扩大规模、改善品种和提高技术。现有的一些融资政策和贷款机制无法保障农民获得所需贷款。由于没有有效的抵押物,农民向金融机构贷款总是会遇到困难,或者贷不到款,或者是以房屋为抵押贷一部分但也满足不了品种改良和技术引进的资金需要。

(三)示范区惠农政策、惠农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改革创新。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示范区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农民才是其真正的主力军,只有当某项政策和措施真正给农民带来切身利益时,才会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农民进行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高不高关键是看政府采取的惠农体制机制是否真正落实到了农民身上。沙窝萝卜合作社理事长李曙光在座谈时就表示:合作社的发展和强大,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指导,统一销售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让社员真正感受到加入合作社所带来的利益。

三、关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政府指导,完善示范区建设的配套政策。我国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只有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才能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协调好各级力量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农业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示范区的建设就有了政策和资金保障,国内外优秀企业才会有信心参与示范区的建设与合作。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促进示范区的发展和建设,农业部、地方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也应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具体扶持办法,如产业扶持政策、科技支撑政策、示范区配套设施建设、农产品物流建设用地审批政策和农业贷款融资优惠政策等。

(二)制定完善的示范区建设规划。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首先要制定完善、明确的规划。只有“规划先行”才可以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在规划的制定上要坚持高标准,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做好以后进一步发展和扩大规模的打算。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要坚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布局和本地区农业结构特色、农业资源特点以及“三区建设”整体规划相结合,以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指导意见为指南,坚持科学可行的原则,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制规划,多征求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还要明确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以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大小来衡量规划的水平,不能过于注重形式,搞面子工程。

(三)突出本地特色,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要以国家的相关政策意见为指南,但同时也不能“一锅端”,各地的示范区建设要立足自身特点,突出本地特色,发挥区域优势,探索适合本区产业发展的途径。在具体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以经济、社会效益为衡量依据,明确自己的主导产业,扩大规模,在科技的支撑下,发挥出规模效益。凡事有利于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做法,包括组织创新、资本投入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都可以尝试和采纳。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前提就是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产业聚集,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进一步加入,产生一系列好的反应,大大推动示范区的发展和建设。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10

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纲要》《 全国 农 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 — 2030 年)》和 2016 年中 央 1 号文件关于

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 区的要求,为 做好国 家农业可持续 发展试验示范区(以下简称“ 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符合我

国不同 区域特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 建设、转变 农业发展方式、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加 快

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探索中 国 特色农

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共赢 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但是也付出

了 巨大的资源环境代 价。推进农业现代 化,必须更加 注重合理利

用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 源环境短板。建设试验示范 区,根

据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仅强调提升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更注重农业生产与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 发展,通

过典型引 路、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努力 推进区域布局 优化、资源利

用 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 用 资源化,— 2 —

为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促进“ 三生”共赢提供试验示范。(二)是分类指 导 各区 域农业 发展,推进可持续 农业 技术创

新、集成与 应用 的 需要。我国 幅员 辽阔、自 然类型 多 样,各地现代

农业建设水平和 面临的资 源环境问 题不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路径也不同。建设试验示范区可根据区域自 然环境条件与 农业 区划特点,通过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模式探索,形成符合当 地实际 的农业资源高效利 用 与 生态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方案,建成 科技成

果的试验 应 用 推 广 基 地,为 各 地 全 面 推 进 可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有 效 支撑。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 和管理制 度,多 部门 协作推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 需 要。农业可持续发 展涉及农业、科技、国 土、环 保、水

利、林业等多 个领域,需要探索建立多 领域多 部门 联合推进工作机

制、市场化运行机制、循环农业发展机制、监督奖惩机制,需要综 合

运用 法律、经济、行政等 手段,形 成 激励 与 约 束 并重 的 管 理制 度。

建设试验示范区可以搭建多 部门 共同 发力、协同 推进平台,为 农业

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提供样板。

二、总体思路、原则和目 标(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 落实 党 的 十 八大和 十 八届 三 中、四 中、五 中 全会精

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 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 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

社会可持续为 目 标,以 高效利 用 资源、治理环境问 题、保护修复生 — 3 —

态为 重点,在不同 类型 自 然生态区整体设计各产 业间 协调 发展方

案,创新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集成技术,形成一批适宜不同 类型特

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构 建一批良性运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机制,为 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试验示范。(二)建设目 标

到 2020 年,试验示范区的农业产业布局 与 资源环境承载力 逐 步匹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 利 用 效率逐步提高,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 度基本建立,农业环境突出

问 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系 统功能逐步提升,农村环境明 显

改善,乡 村更加美丽宜居。到 2030 年,全国 范围 内 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 用 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 统稳定、农民生活富 裕、田 园

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三)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因 地制宜、引 领示范。立足不同 区域实际,探索不同 类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治理技术、发展模式,先开

展创建,再评估确定,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

二是坚持统筹 协调、整体推进。统筹 区 域内 生产 发展与 资 源 保护、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统筹农业、科技、国 土、环保、水利、林业

等领域,系 统设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案,确保区域内 生产、生

活、生态协调推进。

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突出 重点。兼顾当 前治理与 长期保护,分 清轻重缓急,科学设计实施步骤,优先解决区域农业生产、生态环 — 4 —

境的突出 问 题,逐步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多 方参与。打破部门 界限,努力 创 新相关 部门 联合推进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 府的引 导作用,形成新型经营主体、科研推广 机构、农户 以 及其他

各类社会主体共同 参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格局。

三、试验示范内容(一)主要内 容

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 环境的基本国 策,综 合考虑 各地资 源环 境承载力、生态类型和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探索农业生产与 资源环

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治理当 前农业农村环境突出 问 题,形

成可复制可推广 的技术路径与 运行机制,重点 围 绕 农业产 业可持

续、资源环境可持续、农村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内 容,整合各项碎 片化的单项措施,系 统谋划、分工协作,综 合施策、统筹推进。一是

农业产业可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 能 力,确 保粮食和 重 要农产 品 有 效供给,实 现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合理确 定产 业发展适度规模,发展循环农业,促进

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推进。二是资源环境可持续。严格 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充分利 用 地表水和自 然降水,控制 使用

地下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科学施用 农业投入品。防治农业面

源污染,实现秸秆、畜 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物、农产 品 加 工副 产

物等农业废弃物基本资源化利 用。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开 展草原 和 湿地生态保护,动植物、水生生态系 统和 渔业资源养护,— 5 —

农田 防护林网 建设、有 害生物防控等。三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开 展农村环境整治,发展休闲 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建设美丽宜

居乡 村。培育 新型 经营 主 体,加 强 新型 农民 培训,提高 劳 动 力 素

质。创新和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储运利 用、村容村貌管 理等方面 的良性运行机制。(二)产业重点

依据试验示范 区 内 种 植业、畜 牧业、渔业等 农业产 业发 展基 础,突出 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 合发展。

种植业突出 保护资源、调整结构、绿色生产。一是实施最严格 耕地保护制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 划定,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 提升

行动。控制农业用 水总量,因 地制宜发展旱作雨养农业、高效节水

农业,控制地下水开采,推广 节水农业技术。强化农田 水利、防护

林网 等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

有效供给。二 是推进种 植结 构 调 整,优 化品 种 结 构 和 区 域布 局。

保障口 粮生 产,开展粮食绿色 高 产 高 效创 建和 模式 攻关,稳定棉

花、食用 植物油、糖料自 给水平,鼓励发展木本粮油,推进园 艺作物

标准化创建,保障农产 品 质 量安全,促进农民增 收、产 业增 效。三

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 量零增长行动,改进施肥方式,推广 高效新型

肥料,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 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农企合作,发挥新型经营 主体作用,示范 带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规模推

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 绿色防控,大力 推广 高效低风险农药和 高效 — 6 —

节药植保机械,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推进农作物秸秆综 合利 用 试 点示范建设,发展清洁生产,促进农膜、农药包装物回 收利 用。畜牧业突出 优化布局、治理粪污、规模养殖。一是优化畜牧业 区域布局,调整南方水网 地区生猪养殖布局 结构,发展节地、节水、节粮畜牧业,保障肉 蛋奶等主要畜 产 品 有 效供给。二是转变 区 域

内 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建立种养结合和生

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病死动物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 用,促进畜 牧业生产 与 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在有 关区 域

开展草牧业试验示范,建设一批草种和草产品 生产基地,推进牧区

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三是培育专业大户、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 种形式的规模养殖。创 新产业经营模式,完

善企业、专 业 合 作 社 与 农 户 的 利 益 联 结 机 制,促 进 农 牧 民 增 产 增收。

渔业突出 优化结构、保护水环境、养护资源。一是优化调整养 殖结构。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 间,形成 水域、滩涂

资源综合利 用 与 保护 新格局。合理确 定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内

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大力 发展稻田 综 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

殖。调减结构性过剩 品 种,发展适销 对路的名 特优、高附加 值、低

消耗低排放品 种。二是转变 养殖发展方式。推广 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 化 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 养结合稻田 养殖、海洋牧

场立体养殖和环保网 箱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加强对养殖废水废 — 7 —

物收集处理。推广应用 全价人工配合饲 料,规范科学使用 渔药、饲

料和饲料添加剂,防止养殖水域污染,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积 极发展水产品 精深加 工,推进产 业链的延伸 拓展。三是养护 水生

生物资源。完善休渔禁渔制 度,推进渔民减船转产。开展水生生 物增殖放流,推进以 人工鱼礁为 主体的海洋牧场示范 区建设。加 强水生生物自 然保护 区、水产 种 质 资 源保护 区和 珍稀濒危物种 救

护中 心建设,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种 养结 合、农牧结 合、农渔结 合、农林结

合、粮草兼顾,因 地制 宜推广“ 稻鱼共生”、“ 猪沼 果(茶)”、林下经

济等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区域农业资 源循环利 用。延伸 农业产 业

链条,发展特色农产品 加工业,拓展农业多 种 功 能,发展农业新型

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区域重点

依据《 全国 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 — 2030 年)》 的 区 域布

局,立足不同 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严格保护自 然生态系 统的前提

下,明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东北区以保护黑土地、控制 地 下水开采、构建种养结合农业产业链为 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粮畜产 品 生产基地建设。黄淮海区以治理地下水超采、秸秆禁烧、化肥农

药减施、提 升 耕地 质 量 为 重 点,稳 定 发 展 粮 食和“ 菜 篮 子” 产 品。

长江中 下游区以发展循环农业、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综 合治理农

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 污染为 重点,特别 是平原 水网 地区要科

学确定生猪养殖规模,加强畜禽水产粪污资源化利 用,改善农业农 — 8 —

村环境。华南区以化肥农药减施、红壤改良为 重点,加 强“ 南 菜北

运”基地建设,构建优质安全的热带亚热带农产品 生产体系。西北

及长城沿线 区 以 水资 源 高 效利 用、草 畜平衡为 重 点,突 出 生 态 屏

障、特色产区、稳农增 收三 大功 能,大力 发 展旱作 节 水农业、草 牧

业,加强地膜回 收综 合利 用,特别 是农牧交 错 带 突 出 调 整种 植结

构,促进农牧结 合,推进生 态 保 护 与 修复。西南 区 突 出 石 漠化治

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中 低产田 改造、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 用,在生

态保护中 发展特色 农业。青藏 区 突 出 三江源 等 江河源 头生 态 保

护,严守 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草原 保护建设,以 草定畜发展草地生

态畜牧业,实现草原生态整体好转,筑牢国 家生态安全屏障。海洋 渔业区严格控制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加强禁渔期监管,开展水生生 物资源增殖和环境修复,科学发展海洋牧场,保护滨海滩涂湿地生 态环境,稳定近海养殖规模,控制养殖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工作安排

“ 十三五”期间,试验示范区采取“ 先创 建、后确定、再示范”的

形式,在各省(区、市)明 确 创 建单位、开展创 建活动 的 基础上,农

业部会同 有关部门 根据实际创建成果逐年择优评估确定一批试验 示范区,并将经验示范推广。(一)建设主体

为 便于实施和管理,试验示范区以自 然生态区划 为 基础,建设 主体原则上以县级人民政府为 主,兼顾具备条件的地市级人民政 府、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工作突出 的省(区、市)也可以 整省 — 9 — 为 建设单元。

申 请创建试验示范 区的主体应 符合以 下基本条件: 一是农业 可持续发展工作基础较好。资源保护利 用、农业环境治理、农业生

态保护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取得较好成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

念深入人心。土地资 源、水资 源、气候资 源、农业生物资 源等重要

农业资源底数清晰(数据清单见附件),开发强度合理。能正确处 理好经济发展同 生态环境保护 的关系,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主体 可优先参加创建。二是科技支撑较强。试验示范区具有稳定的技 术依托单位,在可持续农业技术和模式引 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 等方面,形成了 一整套清晰的技术路线。三是组织管理程度较高。建立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领导及部门 间 分工协作协调 机制,出 台

相对完善、规范的政策性文件、由 地市级及以上单位组织编制 的试 验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应符合当 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 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在主体选择上,应 充分认识到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 现代 农业建 设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各有侧重,又有机联 系。现代农业发展包含有 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更突出 强调 高度的

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等因 素,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 主

要标志; 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体现,但更注重农业 生产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 资源永续利 用、建设美丽田

园,强调给后人留下发展空间。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使之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分类推进的良好 — 01 —

格局,有利 于加强对不同 类型区域农业发展的指导,补齐资源环境

短板。具备条件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 家农业科技园 区、国 家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 农业农村为 主)可优 先参加 试验示范 区 创

建工作,但要重 点 突 出 补 齐 资 源 环 境短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 展 主题。

(二)建设步骤

试验示范 区 建设分试验创 建、评估确 定、示范 推广 三 个步 骤 推进。

一是试验创建阶段。2016 年,农业部会同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 技部、财政部、国 土资 源部、环境保护 部、水利 部、国 家林业局 等有

关部委下发通知,组织开展试验示范 区创 建活动。各省 级农业行

政主管部门 会同 发改、科技、财政、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 根

据不同 区域资源环境条件、面临突出 问 题、工作基础、科技支撑等

情况,按照创建条件择优确定创建主体,并将参加创 建主体的有关

情况报农业部、国 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 土资 源部、环

境保护部、水利 部、国 家 林 业 局。鼓 励 各 省(区、市)依 据 各 自 基

础,整合资金支持创建主体开展探索。

二是评估确定阶段。本着“ 成熟 一批确定一批”的原 则,按照 “ 创建主体申 请,省级农业行政主管 部门 会同 有 关厅局 推荐,农业

部会同 有关部委确 定”的程序,从 2017 年起开展试验示范 区 确 定

工作。由 参加创 建的试验示范 区所在地方人民政府提出 申 请,将

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送至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方案应充 — 11 —

分体现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推进思 路、建设目 标、主要内 容、技

术模式、运行机制等内 容,突出 产业和区域重点。省级农业行政主

管部门 会同 发改、科技、财政、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厅局 初审通

过后,推荐至农业部。农业部会同 国 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

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 部、国 家林业局 等部委开展评估

确定工作,依据试验示范 区 评价指标体系(另 行制 定印 发),共同

组织答辩论证后,将符合条件的创建主体确定为“ 国家农业可持续 发展试验示范区”。

三是示范推广 阶段。及时开展试验示范 区 建设经验总 结,研 究归纳成熟的技术路径、发展模式 和 运行机制。加 强相 同 自 然生

态类型区域内 的学习交流,示范推广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 度,加

强新媒体应用,营造有利 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舆论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 领导。农业部会同 有 关部委 成 立试验示范 区 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协调工作,同 时成立

试验示范区建设专家委员 会,承担重大建设问 题、评价指标体系 制

定等的咨询论证工作。各省级人民政府负 责本省(区、市)试验示

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建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等有 关厅局参加的省 级协调 机制,在编制 省 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的

基础上,以试验示范 区 建设为 抓手推进本省(区、市)农业可持续 发展。参加创建试验示范 区的人民政府应 建立由 主要领导牵 头、有关单位参加的协调机制。— 21 —

(二)加强政策扶持。地方人民 政府要落实 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主体责任。各级农业部门 要积极争取对试验示范区创 建工 作的政策扶持,现有 各类农业资 源与 生态环境资 金项目 应 向 试验

示范区倾斜。各省(区、市)要出 台 省 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

范区建设有关政策规定。鼓励各地加 强政策创 设,积极引 导各类

资金投入试验示范区建设,确保试验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三)加强管理考核。农业部会同 有 关部委 组织对已 确 定的 试验示范区进行考核。各省(区、市)负 责试验示范区运行跟

踪监测。试验示范 区 采取“ 目 标考核、动 态 管 理、能 进能 出 ”的 考

核管理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试验示范区限期整改,整改不到 位的

上一篇:综合业务科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主要工作下一篇:高二生物教学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