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练习三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4课时练习三(通用8篇)

第4课时练习三 篇1

(二)2、减法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6页练习九第2、14题。【教学目标】

熟练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难 点:能熟练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计算下列各题。124+456=345+892= 456-234=860-668=

二、基础练习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了,也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一下,一起来看看下面的题目。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2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再读题,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板演,然后教师订正讲解。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 892-265+403=1030(位)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 892+403=1295(位)

三、巩固练习

1.红花服装店有526件童装,上午卖出362件,下午卖出123件,晚上老板进了135件,晚上卖出25件。现在红花服装店里有多少件童装?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件童装? 教师提示:解决本道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各数量间的关系。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解答,小组派代表板演汇报。解答:现在红花服装店里有多少件童装? 526-362-123=41(件)41+135-25=151(件)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件童装? 362+123+25=510(件)

2.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习九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的方案。

小组汇总各自的方案,并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其余小组补充。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案既完整又正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4课时练习三 篇2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含义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并掌握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定量测定锌与硫酸的反应速率, 让学生学会对反应速率从定性的描述转变为定量测定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合作精神,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了对概念的理解更科学更全面, 同时给下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实验结合了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内容, 将比较反应速率和测定反应速率结合起来, 使实验目的更明确, 更完整.

一、教学设计基本程序

采用“预学检测→认知冲突→引导归纳→典例应用→动手实验→分析归纳→思维拓展”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注重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树立“理论指导实验、实验服务应用”的化学学习思想, 让学生从身边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学过程

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3. 教学反思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进行简单计算采用先学后教, 有关内容安排在预习案中, 学生课前完成, 学生完成的情况很好.课堂上对有关问题再进行加深讨论, 让学生的理解从“物质的量浓度”拓展到“可计量的性质”, 使学生形成完整科学的概念, 在后面比较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案讨论中学生讨论比较全面.

第4课时练习三 篇3

一、双基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勾(ɡōu)当

袖襟(jīn)

手段卑鄙(bǐ)...B.咀(zǔ)嚼 伺(cì)候 汗水涔涔(cén)...C.雪茄(qié)离间(jiàn)十分惊愕(è)...D.郁(yù)闷 谛(dì)听 昧(mèi)着良心 ...【答案】 D(A勾:ɡòu,B咀:jǔ,C茄:jiā)2.指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解释全对的一项()A.烦燥(烦闷急躁)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B.郁热(闷热)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往下流)C.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惊愕(吃惊而发愣)D.连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昧心(违背良心)【答案】 C(A燥—躁;B涔涔:形容雨、汗、血、泪等不断地流下或渗出;D连络应为“联络”,联系,沟通)3.下面对《雷雨》一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雷雨》的标题既是写实的,又有象征意义。说明故事发生在雷雨交加之夜,也预示着三十年代沉闷的中国社会正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B.《雷雨》戏剧结构极为紧凑。课本节选部分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吸引着读者与观众。

C.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冲突。《雷雨》的主要冲突:一是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与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矛盾,一是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D.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不可能是真心的。因为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虚伪冷酷是其本性,对鲁侍萍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妇女只会始乱终弃。

【答案】 D(怀念有真心的成份,较为复杂)4.下面这段“舞台说明”对剧情起了什么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B.交代当时的天气特征及空气质量之差。

C.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出人物的烦躁和郁闷不安的情绪。D.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为下文矛盾的展开作了铺垫。

【答案】 B(舞台说明通常用来介绍演出环境,布景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心理、表情和上下场等,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突出主题,都具有重要作用,解答此题时应联系戏剧主题。)5.下面对周朴园给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的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体现了周朴园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的内疚和忏悔,从而表现出这个具有深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以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

B.表现了周朴园在听了侍萍诉说后,开始认识到是自己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体现了他的大方、仁慈,说明其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C.表现了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的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D.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E.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表现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的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F.“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个动作与周朴园想用金钱来“赎罪”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鲁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骨气和内心的极度悲愤。

【答案】 A、B(周朴园想要用金钱换取自己的心安,而不是什么忏悔,也非大方、仁慈,而是相信金钱万能。)6.侍萍接过周朴园的支票后,把它撕了,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对这句话的潜台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充分表达了鲁侍萍对周朴园发自内心的轻蔑和憎恨。B.向周朴园诉说自己受苦之深,暗示周朴园,你太小气了。

C.控诉周朴园的罪孽,撕下他的假面具,揭露他色厉内荏的虚伪本质。D.正告周朴园,“金钱可以收买一切”的信条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答案】 B 7.对《雷雨》中的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而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则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周朴园是个自私、虚伪、残酷、狡猾的伪君子。

B.侍萍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与顽强,在同周朴园的对话中还表现了她的骨气与尊严。

C.鲁大海幼年时随母亲饱受人间的艰辛,后来在与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了无私、坚定与顽强的品格。他的言行与表现,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气概与决心。

D.周萍与周冲是从小生活在一起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二人却走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周萍完全被家庭渐染为资产阶级的阔少,而周冲则和鲁大海一样,走上了背叛家庭的革命道路。

【答案】 D(周冲并未完全背叛家庭,更没有走上革命道路。)8.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鲁大海不为周朴园的威逼利诱所吓倒,坚持斗争,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但他缺乏斗争经验,性格鲁莽,还不够成熟。

B.鲁大海与周朴园二人之间的父子、劳资冲突是《雷雨》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冲突,而这一冲突在所选片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C.这一场戏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揭示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对罢工工人的血腥镇压及其罪恶的发家史,也充分揭示了周朴园的老奸巨猾与冷酷阴险。

D.鲁侍萍亲眼见到周朴园对亲生儿子毫无情义,也看到了周萍蛮横无理地打鲁大海,本应是父子、母子、兄弟之间的会见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使鲁侍萍极其失望与悲愤,因而最终做出了出走的选择。

【答案】 B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雷雨》片段,回答9~12题。

从“周朴园(惊愕)梅花?”到“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原文见课本 9.周朴园一听到“萍”字就徐徐立起,连说几个“你”字,这里所流露出的感情是()A.惊疑不定

C.惊愕惶恐 【答案】 C 10.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深切真挚的怀念 C.掩饰罪恶的怀念 【答案】 A 11.联系全文,对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情感变化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从“怀念、痛悔”到“怒斥、感化、补偿”。B.从“伪善、掩饰”到“威胁、欺骗、收买”。C.从“怀念、惊恐”到“认错、后悔、安抚”。D.从“仁慈、惊恐”到“怒斥、欺骗、后悔”。【答案】 B 12.对这个片段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段对话把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公开明朗化了。

B.侍萍的突然出现,周朴园很快意识到,这将危及他的名誉地位,他陡然间变得冷酷

B.十分自私的怀念 D.极其虚伪的怀念 B.激动万分 D.惊喜万分 无情起来。

C.鲁侍萍的对话一方面表现了她的刚毅,但她还不能揭示自己为什么三十年来受了那么多苦,所以自认为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

D.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意是:三十年了,你还在思念着我,你终于见到我了。

【答案】 D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剧本,完成文后问题。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凤看繁漪不说话。

繁 漪(觉得空气不对了)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繁 漪(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慢)倒了,哦!——(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周朴园 倒了来。

繁 漪(反抗地)我不愿喝这种苦东西。周朴园(向四凤)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

(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繁 漪(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繁 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繁 漪(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周 冲(反抗地)爸!周朴园(怒视)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拿着药碗,手发颤)爸,不要这样。周朴园 你说什么?

周 萍(低头,到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繁 漪(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元(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 漪(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冲,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 萍(走到繁漪前,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要下跪。

繁 漪(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的严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13.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________,这场矛盾冲突的实质是________。它主要表现了周家内部错综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关系。

【答案】 周朴园逼繁漪喝苦药 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繁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 不正常 不合理 没人情的

14.这场戏有三个层次,请分别写出周朴园与繁漪两人的表现过程。周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是叫四凤,再叫周冲,最后叫周萍逼繁漪喝药。先是忍顺,拖延拒绝,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

15.这场戏主要表现了周朴园和繁漪的性格冲突,对他们的思想性格特征认知正确的一项是()A.周朴园装正直,施威严,繁漪初露反抗。B.周朴园讲人性,重感情,繁漪既倔强又温顺。C.周朴园重人伦,严家教,繁漪柔中带刚。D.周朴园扮伪善,藏祸心,繁漪既温顺又反抗。【答案】 A(分析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实质。)16.繁漪最后一段的语言、动作、情态反映出她的复杂心理。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不让周萍给自己下跪,不使周朴园生气,忍痛喝下苦药,深感委屈伤心,以至流下眼泪。

B.深怕周萍向她下跪,使心上人蒙受屈辱,又慑于周朴园的威严,不敢不听,违心地喝下苦药,使紧张的矛盾得以缓解。

C.深怕周萍向她下跪,怕尴尬局面成为现实,又痛恨周朴园的专横,为解脱难堪,只好无可奈何地妥协,痛苦地喝下苦药。

D.为了不使周萍下跪,也怕暴露自己同周萍的暧昧关系,只好向专横、冷酷、虚伪的封建家长周朴园妥协,痛苦地、不情愿地喝下苦药。

【答案】 C(通过语言,准确了解人物真实的内心活动。)

四、高考热点

17.把下面的六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让我们的民族在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历尽坎坷、风霜满面仍有少年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①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②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③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④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性的,要不停想问题。⑤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的。

⑥唐诗难道不正是表达了中国文化青春少年的梦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⑥②④①③⑤

18.某中学高一年级文学爱好者组织了一个文学社,特向同学们征求社名。请你为他们拟一个社名,并说明理由。

示例:社名“浅草”

理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别小看了自己,大地正由小草来装点。你所

拟的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社名)“新叶”。(理由)芳林新叶催陈叶,新叶是生命力,是新生。

19.在下面的横线处,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与上文句式一致。洒脱飘逸的人像一本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观风趣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思维缜密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仁人,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多愁善感的人是一首抒情诗 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同时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句子仿写的关键是,既要形似,更要神似。而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运用比喻修辞的能力,含明喻和暗喻两种格式。比喻的宗旨是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的事物更生动,要诀在于“相似”。所以,拟写比喻句的关键在于找出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来,这样所写的句子才能合乎题意,富有意韵。)(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两类现象:两个或多个事物、事件,从外表、整体看几乎完全一样,没有什么相异之处,但细一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有差异,有时可能差异很大,比如孪生兄弟或姐妹,细看可能发现眼睛、气质等许多方面不同;两个或多个事物、事件,可能从外表、整体看完全不同,但稍加思考,就可能发现它们有相同、相似之处。

这两方面的事物、事件举不胜举。这两类现象会引发你想些什么呢?你对它们有怎样的认识、经历和感悟呢?请从“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中选择一个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佳作赏读】

从不似中寻找相似

赵构与秦桧。十二世纪四十年代,宋与金交战。靖康年间,金人占了上风,一气抓走了宋国的两位皇帝,即时任皇帝赵构的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也即当时所称的“二圣”。金国欺人太甚,岳飞奉命北伐,一曲《满江红》慷慨激越。可是仗打着打着,就把赵构的心病打出来了。有一天,前线传来消息,说岳飞动员众将士,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把赵构吓了一大跳。黄龙即今吉林农安,当时“二圣”就羁绊于此。赵构心想,你岳飞直捣黄龙还可以,要真迎回二圣,那我这个皇帝往那里搁呀!

赵构这些想法,卑劣得难以启齿。幸好,具有极高心理学造诣的秦桧适时出现了。秦桧提出撤军与金人和谈,赵构差点乐死,心想,秦桧啊秦桧,你我真是心有灵犀呀,你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于是,一天之内,连发二十道金牌,追回岳飞,**亭上,英雄惨死,一代将星陨落。千载之下,仍令人痛惜不已„„

希特勒与博尔曼。1938年,博尔曼负责为希特勒兴建贝格霍夫别墅。有一天,希特勒在环视远处风景时,发现在下面很远的地方有一户破旧的居民房,房子的破旧与背景中壮丽的阿尔卑斯山很不相称,希特勒耸了耸肩,流露出一丝遗憾,随后就下山去了。博尔曼闪电般行动起来,他虽然已买下了这块地皮,但曾向房主——一对老夫妻——许诺他们有终生居住的权利。于是,他带着一张数目大得惊人的支票,率领大队施工人员,劝说老夫妇马上离开。当希特勒24小时后再次往山坡下看时,碍眼的农舍已被夷为平地。牛儿已在那里吃草了。

从记录中看,博尔曼肥胖,短腿,圆脑袋,个子不高,丝毫没有纳粹教条里描述的“优等种族”的特征,总共才受过不到七年的教育,也从未表现出任何真知灼见和哪怕一星半点的天才火花。他能从弱肉强食的纳粹丛林中脱颖而出,升至希特勒的“大内总管”,靠的就是特殊的本领——把希特勒没说出的想法变成现实。

有一次,希特勒抱怨,当他站在别墅的阳台上接见那些感情激动的追随者时,不得不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而他的眼睛对强光很敏感。结果希特勒外出旅行几天后再来到阳台上时,便置身于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的浓阴下了。这棵树的树干有一人多粗,是博尔曼不惜工本让人从别处移来栽上的。还有一次,希特勒进午餐,在往汤里撒调味品时心不在焉地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博尔曼立刻离开餐桌,发疯一样往柏林打电话。几个小时后,他向希特勒报告:“我的元首,调味品的成分如下„„”

赵构与秦桧,一个想法卑劣却难以启齿,一个竭力给主子排忧解难。典型的上“阴”下“谋”,专权时代,极权者和附庸们的阴而谋之,永远都是高层政治的主旋律„„

希特勒与博尔曼,一个主子,一个叭狗。典型的上“喜”下“好”,在任何专权时代,极权者和附庸们的阴而谋之,永远都是高层政治的主旋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朱由校与魏忠贤,一个昏庸受蒙蔽,一个不停舞动屠刀。典型的上“唱”下“和”,专权时代,极权者和附庸们的阴而谋之,永远都是高层政治的主旋律„„

第4课时练习三 篇4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学会推荐或自我推荐

课时目标: 学会推荐或自我推荐

教学进程:

一、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确定组成人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

(2)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

(3)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1)对本次口语交际进行总结。

第4课时练习三 篇5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2.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群落的结构特征,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2)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群落的结构。

第2课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某池塘示意图(标出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各种生物)

师:幻灯片上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池塘,从池塘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划分为三个部分,水面、水中和水底。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分别有哪些种群?举例说明。生:至少有8个种群。有黑鱼、草鱼,水面上有浮萍、水葫芦等,还会有一些藻类。水底有河蚌、螺蛳,淤泥中会有各种微生物。

师:这位同学列举得非常详细,池塘中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和微生物类群。这些种群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其实不用思考,我们也知道,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个体之间是有联系的。在这里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池塘中的肉食性鱼黑鱼被人类大量捕捞,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生: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着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在一起的种群之间也有着很多的联系,某一种群的数量不止受到同种生物个体的影响,还要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所以我们研究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要观察的范围放得更大一些,要把池塘中所有生物的大家庭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叫它群落。群落在我们之前研究种群的时候有给大家提到过,现在,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群落?今天这节课将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群落的结构。

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师:了解了群落的定义以后,请同学来举些群落的例子。

生:一块稻田中的水稻、杂草、各种昆虫、青蛙等动物组成一个群落。师:其他同学认为这些动植物种群的总和能否称为一个群落?

生:不能,因为稻田中除了各种动植物以外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师:很好,要注意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生物的总和。

师:从群落的概念中,可看出群落是以种群作为基本组成单位的,能组成群落的种群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而且群落这个有机整体比我们前面所讨论的种群这个整体层次更高、范围更广。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把种群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时,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

生:研究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还研究了种群的数量变化。

师:回答得非常好。群落是更高层次的整体,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又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获得一些新的认识。我们以池塘群落为例,来看看群落需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师:池塘里面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也就有很多的种群,对于稻田来说,也有好多生物种群,但是池塘群落和稻田群落相同吗?

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从哪儿可以判断它们是不同的呢?

生:组成池塘群落和稻田群落中的各种种群是不同的。

师:非常好,通常情况下,不同群落的群落结构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研究一个群落首先要研究这个群落中有多少种群,而且不同种群在同一个群落中数量上是有差异的,哪些种群的数量比较多,占优势?这些种群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些什么样的联系呢?这些都是研究一个群落必须要分析清楚的问题。在池塘中,水面表层、中层和底层生活的都是哪些生物?

生:表层主要是一些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中层生活着一些吃草的鱼群,底层主要生活着肉食性的鱼类、蚌、螺蛳。池塘的淤泥中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师:可以看出不同的种群在这池塘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位置,从而导致整个池塘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还有,池塘、森林等这些群落如果受到干扰或破坏,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些我们将在群落的演替中一起探讨。看来,研究的角度不同,出现的问题也就不同,站得越高,能发现的问题越多,而且也能使我们分析问题越具体、越全面。下面,我们就针对群落水平上的这些问题逐一进行探讨。

板书: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师:每个群落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如果要区别不同的群落,我们首先从哪个角度去分析呢?先请同学观察福建武夷山的长绿阔叶林和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还有图边上的相关信息。说说这两个森林群落有哪些区别?

生:新疆北部主要是长绿针叶树种,而南方许多森林的树种主要是阔叶乔木。师:大家会发现,观察某一群落时,一般都会去分析该群落主要有哪些物种,也就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而且,最明显的是该群落中数量较多,起到主要作用的物种,也称优势种。所以不同群落其种类组成的优势种是不同的。那为什么北方主要是针叶林呢?从个体水平的新陈代谢过程思考一下呢?

生:树叶变成针状主要是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来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师:很好。通过信息还能找出有什么样的区别吗?

生: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在福建武夷山动植物种类繁多,而在寒冷的冻原上,动植物种类相对要少得多。

师:从这两个群落的物种组成上,可以发现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有差别的。我们把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书上的这两个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哪个更大?

生: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物种丰富度大。

师:同样,从我国东北到海南木本植物的丰富程度会怎么变化呢? 生:应该是越来越丰富。

师:这和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尝试,南方的森林明显会比北方的生物种类多,最简单的例子便是,热带雨林和大兴安岭这些。从这里我们又能得到一个结论: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从赤道到北极,人们会发现动植物的种类将逐渐减少。有关的丰富度,我们课后一起做一个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板书:

三、种间关系

师:不论是具有繁多生物种类的热带森林还是生物稀少的冻原地带,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种群并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种间关系有哪些?各种种间关系对群落中的种群有些什么样的影响?这些也是我们在群落水平上需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些例子。

课件展示:

资料一: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量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同一种杆菌为诱饵,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有增长,随后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继续增加,而大草履虫个体数下降,16天后只有双小核草履虫存活。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高斯还对两种草履虫进行了单独培养,培养的结果,两种草履虫的数量一开始都是增加的,后来都维持在一个最大值。

资料二: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作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资料三:(1)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2)蛔虫寄生在人体内,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粒中。

资料四:(1)白蚁消化道内生活着一种厌氧型的多鞭毛虫,这种原生动物能分泌水解纤维素的酶用来消化白蚁的食物——木材。

(2)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3)美洲的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松鼠几乎完全被灰松鼠所替代。

(4)人体肠道中的某些细菌,靠人体肠道中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同时,他们还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供人体利用。

师:如何解释资料一中的实验结果呢?单独培养时,两种草履虫的数量都增加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单独培养时,两种草履虫的数量都增加说明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师:放到一起培养后,开始两个种群的数量都有所增加,为什么最后会只剩双小核草履虫了呢?

生: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

师:分析得很好。资料一中还有这么一句: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为什么要加这么一句?能够说明什么?

生:进一步证明了大草履虫的死亡是由于没能够争夺到食物引起的,而并不是由于被有毒物质杀死。

师:像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间关系我们就称为竞争。课件展示: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师:两种草履虫是为了争夺食物,最后的结果是双小核草履虫占优势,大草履虫灭亡。食物只是生物生活资源的一个方面,大家能不能举些生物竞争其他生活资源的例子呢?

生:水稻和稻田中的稗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师:对,再比如小家鼠和褐家鼠要争夺居住的空间和食物等。我们再一起来分析资料二,观察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而且一般总是雪兔的数量先增加,接着猞猁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减少也是一样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比较仔细。也就是说,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两种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什么样的关系会使雪兔增加接着猞猁也增加,而雪兔减少时猞猁也减少呢?

生:很可能猞猁是吃雪兔的。

师:是的,像猞猁和雪兔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为捕食。简单一点说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果说猞猁在森林中消失,大家想想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生:雪兔的数量肯定会大量增加。师:会不会无限地增加下去呢?

生:不会。因为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雪兔大量增加,使得雪兔的食物——植物大量减少。

师:所以大家考虑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师:看来,群落中的每一种生物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猞猁和雪兔属于捕食关系,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呢?

生1:狼和兔子,青蛙和昆虫。生2:羊和草,草履虫和枯草杆菌。师:捕食关系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而且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是一定的,是不能颠倒的。那么,被捕食者会不会因为捕食者的存在而消失呢?捕食者的捕食行为对于被捕食者来讲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生:一般被捕食者不会因为捕食者的存在而消失,而且,我认为捕食行为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利的。

师:为什么是有利的呢?

生:因为动物世界中,经常看到在草原上豹子捕食斑马时,一般都是吃掉跑得慢的、一些体弱多病的个体。反而使斑马种群中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些强者。

师:是的。体弱多病的个体捕食掉后,还可以防止疾病的传播。那么,跑得慢的或没有保护色的个体被捕食掉后,从遗传学的角度来分析,能使得不利于生物生存的遗传基因不会遗传到后代中,有利于后代的遗传特性。

我们讲了捕食和竞争两种种间关系,比较资料一和资料二中,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都和食物有关,资料一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资料二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但是结果相同吗?

生:不相同。资料一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资料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师:所以捕食和竞争是不相同的。一起来看一下资料三,这里面又提到了哪些种间关系? 不难看出,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互惠互利,属于互利共生;蛔虫和人是寄生关系。课件展示: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师:我们把四种种间关系介绍完了,下面请同学分析一下资料四里面提到的例子各属于哪一种种间关系?

生1:(1)属于互利共生;(2)中松毛虫和灰喜鹊是捕食关系;松毛虫和施放的松毛虫白僵病菌是寄生关系。

生2:(3)是竞争关系,(4)是互利共生。师:很好,看来大家对种间关系都掌握得不错。板书: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师:有着直接或间接种间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群落。在这个大家庭中,各种生物是随机分布的吗?还是各自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生:是各自占据一定空间的。

师:由于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群落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原因是什么?这对群落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

板书: 1.垂直结构 课件展示:

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层、灌木层和乔木层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某森林中鸟类的分层现象:林冠层栖息着鹰、伯劳、杜鹃、黄鹂等;中层栖息着山雀、莺、啄木鸟等;林下层则生活着画眉、八色鸫等。

师:森林中,导致植物具有分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可能和光照的强度有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光照强度。

师:确实如此。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的植物就分布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光照范围内。这样的垂直分布有什么意义呢?

生:各种植物各得其所,而且充分利用了照射到森林中的阳光。

师:那么,森林中各种动物的分层现象是不是由于光照引起的呢?动物的分层和植物的分层现象有没有关系呢?

生:动物分层不是由光照引起的,应该和植物的分层有关,因为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植物,植物还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师:所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那么,森林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其他生物群落有没有垂直结构呢?

生:也有。比如,池塘群落中藻类主要分布在表层其他植物,还可分成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这就是植物分层;动物中螃蟹、虾、河蚌等主要生活在水底层,而鱼类中,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所占的水层也是不同的。

师:藻类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水面表层?

生:因为藻类要进行光合作用,要分布在有光照的地方。

师:除了光照对水生生物的分布有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吗?想象水体中和陆地上有哪些区别?

生:溶氧量和盐度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

师:所以不同的群落我们应该具体分析。草原群落有没有垂直结构呢?它的植物分层的层次和森林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也有。但是它的层次没有森林多。师:草原中动物的种类和森林相比呢? 生:没有森林多。

师:实际上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因此,由于森林的植物层次比草原植物层次多,所以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群落的垂直结构或者说生物的分层现象有什么意义呢?

生: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最充分地利用空间和营养物质,就像植物分层可以充分利用光照,从而为动物生产更多的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

板书: 2.水平结构

师:不仅从垂直方向上看,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其实,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导致生物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生:可能和光照不均匀有关,例如,在森林中,在乔木的基部和其他被树冠遮住的地方,光线较暗,适合苔藓植物和其他喜阴植物生存,而树冠下的间隙或其他光照较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师:从他所举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出其实和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也有关系,比如苔藓长在树阴下,一方面是这儿光线不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因为苔藓是喜阴植物。除了这两方面的因素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也和土壤的一些性质有关,比如,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的湿度也会影响到植物的生存。

师:人类的行为会不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呢? 生:也会的,过度放牧、盲目开垦等能破坏地表的植被。师:植被的破坏对土壤有没有影响呢? 生:会使土壤的水分蒸发加快。师:也会导致地表土壤的含盐量逐渐增加,使一些耐盐碱植物生活良好,而其他植物逐渐死亡,也就使草原植物成斑块分布,有了一定的水平结构。

生:由于人类的践踏也会使周边生长的植物不同。

师:对。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群落也就会具有一定的水平结构。那么,在农业生产上,人们有没有利用群落空间结构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呢?

课件展示: 桉树——菠萝结构

海南省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桉树是一种深根性树种,而菠萝的绝大部分根系分布在地表10~20 cm的范围内。两种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地利用了不同土壤内的水分和养分。同时,由于菠萝地上部分的覆盖作用,一方面有效地截留了降水,降低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地表蒸发。桉树的一般高度在2m左右,而菠萝高度多在1m以下,桉树喜光,而菠萝属于半阴生植物。两种植物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

课堂小结

师:有没有你所了解的例子呢?

生:有些人家的屋顶、墙面还有市区的立交桥的两侧栏杆上都被绿色植物包围了,这也是对空间的充分利用吧,还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师:是的,这些立体绿化也是很好的例子。我们今天所研究的群落的这些特征有什么样的意义?给你带来些什么样的启示?

生1:我觉得使我以后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会更注意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能从更高层次的角度,更大的范围去全面考虑问题。

生2:这一节知识,让我更明白了保护各种动植物的意义,不光是为了保护某一种生物,实质上我们在保护某种生物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和它生活在一起的其他生物,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种间关系。

生3:还让我觉得生物学有很多值得去研究的地方,我一定会好好学好生物。师:大家讨论得非常好。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五、板书设计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物种组成,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群落的分布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四、种间关系 1.捕食 2.竞争 3.寄生 4.互利共生

第4课时练习三 篇6

五年级第二周第三课时教案 3月4日 星期五

Unit 1 Review and test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一单元短语和主要句型。 2、掌握并灵活运用一单元主要句型。 过程与方法: 教师提问和小测试的形式完成一单元的知识测试。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Greeting: T:Good morning,class. Ss:Good moning ,Miss Ma. T: How are you? Ss: I’m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T:I’m fine,Let’s begin our class. First some questions. Tomorrow will be th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Recite let’s talk. Read and write.1)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it. 2)Ask some students to recite the key sentences. 3)Say some rules that we should follow every day. Clean your hands before meals. Play sports every day. Brush your teeth before you go to bed. Go to bed early. Have a test.1)Have a dictation about the phrases and the setences in unit 1.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Usually I watch TV and go shopping. Sometimes I visit my grandparents. I often play football. Sometimes I go hiking. have English class do morning exercises play sports eat breakfast eat dinner climb mountains go shopping play the piano visit grandparents go hiking 2)Have a test. Homework:Review unit 2,part A

第4课时练习三 篇7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我们学过了哪些体积单位?容积单位?

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容积单位呢?

3、0.54升=( )毫升=( )立方厘米

243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4升30毫升=( )升=( )毫升

320毫升=( )立方分米 2.4立方分米=( )毫升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一瓶墨水的容积约是60( )。

一张课桌所占教室空间约350( )。 一间教室面积约是50( )。

课本封面的面积约是237( )。 一棵大树高15( )。

二、综合练习。

1、一个铁皮无盖正方体水箱,棱长2米8分米,做这个水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如果1立方米水重1吨,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吨?(厚度忽略不计)

2、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这个油箱的容积是多少?

3、挖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30米,宽20米,深2米,这个游泳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占地多少?

4、把9升水倒入一个里面长是50厘米,宽是45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的高度是多少?

5、学校要砌一堵长25米,厚20厘米,高4米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0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

6、一块正方体花岗石,棱长1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块重2.7千克,这块花岗石重多少千克?

三、思考题。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箱,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现在打包带按图上所示(接头不计)。这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厘米的打包带?合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的练习

0.54升=( )毫升=( )立方厘米

243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4升30毫升=( )升=( )毫升

320毫升=( )立方分米 2.4立方分米=( )毫升

第4课时练习三 篇8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4课时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理解并掌握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理解算理、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

1、口算并讨论、0×2= 6×0= 0×9= 1×0= 0×0= 讨论:关于0的乘法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星期天,6只小白兔在森林里采蘑菇,每只小白兔采了0朵,那么6只小白兔一共采了多少朵呢?

·小学数学·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个别辅导、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算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

加法0+0+0+0+0+0=0(朵)进而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 0×6=0(朵)或6×0=0(朵)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3、—个鱼缸里面只有水,没有鱼、提问:5个鱼缸里一共有几条鱼? 10个呢? 15个呢? 指名回答:5×0=0(条)或0×5=0(条)、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说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勻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师板书课题: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相乘的两个数中间有0的情况,不信你瞧、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南宁、百色三个城市传递、三个城市共有火炬手多少名?

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并尝试解答,最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小学数学· 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进行计算的、教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208×3=624(名)208 × 3 624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积的十位上的2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师巡视,个别辅导、师指名引导说出,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先从个位乘起,用3乘208个位上的8,相乘得24,在积的个位写上4,2进位到十位,再用3乘208十位上的0,相乘得0,与刚才进到十位的2相加得2,在积的十位写上2,再用3乘208百位上的2,相乘得6,在积的百位上写

6、小结208×3的计算方法(与前面学到的笔算方法相同)、教师再次指名学生说出208X3的笔算应从个位起,用3分别乘208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先从个位起,用3乘208个位上的 8,相乘得24,在积的个位写上4,2进位到十位,再用3乘208十位上的0,相乘得0,与刚才进到十位的2相加得2,在积的十位写上 2,最后用3乘208百位上的2,相乘得6,在积的百位上写

6、归纳总结:

引导说出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计算时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小学数学· 上的数,乘到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快乐尝试

第一关:基础题

1、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105×3= 104×3= 201×6= 307×8= 605×9= 703×7= 不计算,想一想说出乘积是几位数、406×3 602×5 407×2 309×3 206×5 501×2 第二关:深化题

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第三关:拓展题

争当小医生,给题来看病、308 402 704 × 2 × 3 × 3 606 126 2102 607 506 803 × 5 × 3 × 7 335 1508 5601

·小学数学·

四、拓展延伸

1、一头奶牛每天要吃106千克青草,1000千克青草能够9 头奶牛一天吃吗?

(提示:先求出9头奶牛一天吃多少千克青草,再和1000千克进行比较、)

2.智力冲浪:把0、2、4、5填入算式,使所得的积最大、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08×3=624(名)208 × 3 624 答:三个城市共有火炬手624名、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时我先从口算题和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思考,6 只小白兔一共采了几朵呢?怎么列算式?学生很快会说出算式:0+0+0+0+0+0=0(朵)、进而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0×6 或6×0得出结论:0朵、及时总结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也会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所以我在这

上一篇:爱的记忆经典散文下一篇:放飞梦想演讲稿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