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协质量控制办法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推荐8篇)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 篇1

a.生产(供应)商应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供应)商如实详尽填写流转检测卡。

b.公司质检员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复检产品的相关尺寸。c.公司外协管理人员负责监控生产进度情况。

d.生产(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须正确使用检测设备,采取正确的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如实记录。同时,坚持产品尺寸的一致性、互换性,即控制尺寸的波动程度。

e.生产过程出现尺寸超差时,应停工,申报超差,经双方交流并确认处理意见后,生产(供应)商按处理意见执行。

f.质检人员监督半成品和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周转保护、采用包装的执行情况,保证产品无划伤,无碰伤等。4.成品检测(终检)

1).质检人员检查生产(供应)商的流转检测卡的执行情况,按《检验规范》检测的记录报告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各外协单位应对所加工产品做出厂检验,把加工废品与成品分离出来交我司做入厂检验。

3).公司检测人员按《检验规范》对产品进行复测,做好检测记录并对比生产(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产品检测后:

a.合格:则开具合格证并标识入库。由库房按产品交付标准处理。b.超差件:隔离标识,并申报超差交技术部由技术部与用户交流后作出审核批示,按批示结果处理,但相关记录应输入供应商档案。c.不合格:提出不合格报告,并标识隔离放置。

d: 如生产(供应)商在我司的入厂检验合格率 < 98%的(其中铸件供

应商的入厂检验合格率< 95%时),则应要求其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书面回复我司。

e: 如生产(供应)商连续三次在我司的入厂检验合格率 < 92%的,则取消该生产(供应)商的生产(供应)资格。

4).检验记录和流转卡交技术质量部资料室存档。并做为生产(供应)商质量控制水平的评定以及资格和级别评价资料。

5.对产品生产、质量、技术工艺等资料和记录归类存档,建立目录以便追塑查寻。

各生产(供应)商的加工费降低20%。

c: 若不合格品为需返工(返修)的,原则上由生产(供应)商自行解决;如因特殊原因需我司帮助返修(返工)的,则应书面(或电话)通知生产(供应)商,并由其承担返修(返工)费用及检验费用200元。

应扣付的加工费= {交检合格品数量×合格率×单件加工费+让步接收产品数量×(1-20%)×单件加工费}×(98%-合格率)。应赔付的产品成本费用=废品数量×单件产品的成本价值。最终我司应支付给加工单位的加工费=交检合格品数量×合格率×单件加工费+让步接收产品数量×(1-20%)×单件加工费-应扣付的加工费应赔付的产品成本费用-200元(只有返工返修时才算)。

4).对各加工单位交我司入厂检验的每批次(数量少于50件的)合格产品,经我司检验出来的不合格品要由各生产(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对不合格品进行筛选,逾期一律按废品处理。产品筛选后的处理方法如下。

a: 若不合格品为报废处理的,则各生产(供应)商应按照我司产品的成本价值赔付,应赔付的费用=不合格品数量×单件产品的成本价值。

b: 若不合格品为可以让步接收的,则就该批让步接收产品应支付给各生产(供应)商的加工费降低30%。

c: 若不合格品为需返工(返修)的,原则上由生产(供应)商自行解决;如因特殊原因需我司帮助返修(返工)的,则应书面(或电话)通知生产(供应)商,并由其承担返修(返工)费用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 篇2

1 当前外协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供应商的评定考核流于形式, 外协供应商能力良莠不齐。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军工企业对外协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应着重放在供应商是否具有持续提供满足采购要求产品的能力上, 确保有效地识别并控制风险;应建立完善合格供方名录和动态管理制度, 对供应商的能力状况进行跟踪控制, 进行必要的重新评价。但从我们近几年掌握的情况来看, 一些军工企业对外协供应商的管理松懈, 对供方评定考核流于形式。在选择供应商时, 由于受一些因素限制, 经常将一些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民营小企业甚至一些私人作坊纳入合格供方名录, 造成外协供应商的能力良莠不齐。

1.2 采购合同管理太随意, 产品要求不够准确和清晰。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军工企业应通过合同及其附加的技术文件、技术质量协议, 把外协件的规格、交货期、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等信息准确清楚地传递给外协供应商, 明确外协产品的验收依据、准则和验证方式。军工企业的有关采购要求在传递给供应商之前, 应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评审、批准。但一些军工企业对大多数外协件的采购合同管理较随意, 很少进行评审, 对产品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不够准确和清晰, 对验收方式、标准等不明确, 导致工作反复, 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交付进度。

1.3 外协件生产管理混乱, 军品的特殊要求未落实。

大多数外协供应商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完备的质量控制手段, 对军品外协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不重视, 对各环节无相应的控制文件进行要求和规范, 造成产品无可追溯性。一些外协供应商生产管理混乱, 军、民品生产没有进行有效隔离和明显标识, 常常引起军、民品混淆, 不利于军品质量的有效控制。有的供应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往往对职工采取了量化考核措施, 生产越多, 效益越高, 员工们往往为追求个人利益, 不按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甚至偷工减料。有的生产过程中无记录、无监督, 工序之间信息传递不畅, 当出现过程质量异常时, 没有及时将信息反馈上去, 导致批量性的、工艺性的、操作性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1.4 军工企业对外协过程监督不到位, 质量问题处理简单未归零。

个别军工企业在“减员增效, 降低成本”的原则下, 较少质量成本投入, 甚至压缩质检员人数, 导致军工企业对外协件的质量管理无法有效实施。当发现外协件质量问题时, 不分析, 直接按退货处理, 使外协件质量无法得到持续改进。一些外协供应商把军品外协件等同于一般民品来管理, 生产图纸和工艺文件常常得不到有效控制, 缺少精度检测和计量检验仪器, 一旦生产的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 不能追溯问题的起因。既然军工企业对待外协件质量问题的处理原则是一退了之, 造成无法引起供应商的重视, 未落实质量问题“双归零”。

2 对加强外协件质量控制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外协件的质量控制, 除了在采购合同中明确技术质量要求, 加强入厂复验外, 还应从严格合格供方的选择与确认, 加强供应商生产过程质量监督等方面入手。

2.1 严格评定标准, 确保外协供应商能力水平。

对供应商的质量更应关注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持续改进能力。因此, 在评价和选择外协供应商时, 应严格坚持以供应商是否具有满足采购要求产品的能力为评定标准, 综合评价其产品质量水平、稳定性、管理水平、生产能力等。合格供方名录的确立一定要经设计、工艺、质量管理、检验等部门审核, 并实行动态管理。对新开发的供应商, 应进行现场调查, 避免一些作坊式的供应商进入合格供方名录。每年度应对供应商进行再评价, 及时将不能满足要求的供应商剔实践经验除出去。

2.2 加强对供应商过程能力的确认与控制, 化解外包风险。

军工企业要制定产品保证要求, 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同时, 对生产过程的相关因素, 要对其过程能力进行确认, 确保过程结果能满足要求, 避免风险。当军工企业有能力实施某个过程, 但出于商业或其他原因决定将该过程外包时, 应制定过程控制准则, 明确过程的目标、实施过程的步骤或活动、所需执行的文件、工艺方法或过程参数、使用的适宜设备、检验和试验的要求以及应作的记录等要求, 并将这些要求转化成针对外协供应商的要求。同时, 明确要求供应商在提交产品时提供相应控制的证据, 以便于验证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当军工企业没有能力独立实施某个过程, 决定将该过程外包时, 军工企业务必保证供应商能提供充分的控制, 并提供证据。可以外请专家来进行评估, 确保外协件的生产过程受到了有效控制。必要时, 还应派出质量监督验收代表到供应商生产现场进行跟踪, 或以定期、不定期检查和监督等方式予以监控。

2.3 有效运行厂际质量保证体系, 确保外协件质量持续改进。

外协件的质量形成过程是由各外协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乃至军工企业和外协供应商组成的厂际质量保证体系保证的。如果厂际质量保证体系存在问题, 将会直接影响外协件的质量。为此, 在抓外协件质量控制时应注重加强厂际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主动帮助外协供应商彻底理解图纸和技术要求, 梳理过程控制思路和手段。必要时, 军工企业应面对面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 积极介入和跟踪外协件生产过程, 及时发现问题, 协助、促进解决, 以求完善控制手段。在签订外协合同时, 要特别强调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条款。通过建立健全诸如质量问题处理、技术状态会签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发挥供需双方质量控制的整体优势, 确保外协件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2.4 注重对供应商的利益激励, 促进双方共赢发展。

军工企业要想通过外协把注意力集中在核心业务、提高竞争力上, 应善待供应商,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相互信任、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优秀的供应商采取增加订单、提前支付货款等措施给予承认和奖励, 激励供应商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对表现不好供应商进行惩罚, 让他们有危机感, 从而剌激他们不断寻求质量改进。

结束语

外协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军工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对于军工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军工企业应当重视外协件的质量控制工作, 合理、科学地选择供应商, 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 实施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 对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 确保外协件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

摘要:军工企业将部分零部件交给更专业的外协供应商加工, 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有利于军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军工企业在外包过程中, 因对外协供应商管理不严, 对外协件质量控制不力给产品质量带来很大隐患。本文对外协件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加强外协件质量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外协件,供应商,质量控制引言

参考文献

[1]GJB 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2]GJB 939-90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S].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 篇3

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实现外协工时后,成本分析成果显著。为了加快产品配套速度,缓解关键设备、人员等瓶颈环节的工作压力,公司本着“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关键在手”的原则,改变原来所有零件封闭在厂内加工的方式,将非关键零件拿出去进行外协加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降低人工成本。随着外协零件的增多,外协产品价格的确定日益成为降低人工成本的突出问题,外协产品所占比例的多少,都是企业应该掌握的数据。

一、工时定额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工时定额是外协产品人工成本和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工时定额控制合理的外协产品价格,为企业增收节支,及时进行外协产品工时成本分析,为领导层提供数据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工时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限额。工时定额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制定的,其对象是生产者的劳动量,是在企业所规定的完成合格产品或符合产品质量和企业要求的工作任务所消耗的劳动量。工时定额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与企业效益及生产效率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企业只有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职工收入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尽到社会义务。工时定额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对改善生产经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要依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来占有市场与增强竞争能力。而劳动工时消耗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降低工时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同时,劳动定额还是编制企业经营计划的基础,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成本计划时应该以劳动定额作为依据,以提高其准确性和科学性。劳动定额在产品报价和成本控制工作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ERP管理对外协人工成本控制的作用

以ERP信息化系统实现快节奏的外协人工成本归集汇总是控制成本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经营方式已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目前市场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的必备条件。

然而,建立迅速敏捷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做好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而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最佳途径就是推行ERP管理,这是由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义和作用决定的。

第一,MRPII就是将销售管理、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采购管理、能力需求计划、数据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等功能引入,形成创造资源计划。企业在使用 MRPII管理后,可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有效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ERP又是一个逐步标准化的过程,是对管理弊端的约束。它促使企业的管理层更新管理思想、转变管理方式,从而全面增强管理功能。劳动定额进入ERP能够使工时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向系统内及时录入、申请工时、审核工时,使系统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能够自动生成分厂月交付产品完工工时报表、分厂计时工人月工时报表、当月产值工时报表,能够快速准确地汇总出各类公式成本数据,形成规范的各类产品工时台账,为企业的报价、审核、经营管理、产品成本核算等基础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军方的报价审价、成本的归集、生产任务的外协与质量成本的分析都是实时进行的,而工时定额管理产生的大量数据台帐和报表为上述工作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支持。所以,技术中心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多种形式外协工时成本汇总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

三、国内外外协成本分析现状

为了做好外协工时成本分析的创新研究,笔者通过资料广泛调查了解国内外军工企业的管理流程思路。通过研究发现,国外制造业发达、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以航空航天为主的高科技行业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国外的制造业也是以利润为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人工成本为基础制定标底。国外制造业在此基础上进行招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会化大生产格局,实现降低投入、扩大产出的目的。如美国的波音公司将波音飞机的垂直尾翼分包到我国的西飞公司进行生产。

四、外协工时人工成本优化的研究方案与成果实现办法

笔者公司根据组织机构和相关人员变化,结合价格审核工作实际,为保障公司外协、外购工作正常开展,保证公司经济利益,经研究决定成立公司价格审核机构成立价格审核委员会、外协产品价格审核专家组、外购物资价格审核专家组。三个部门分别落实职责,参与外购物资采购重要合同的价格谈判。

实现分析对比,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快速分析外协产品真实人工成本,为外协产品定价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成本工程实施奠定基础。

首先,通过对厂内已制定工时的外协产品进行分单位的外协工时查询,对当月完工外协工时与当月厂内完工工时的比例和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提供给厂长及时掌握全厂外协情况,为合理确定外协产品比重、控制外协人工成本起到重大作用。

其次,通过在信息系统增加外协工时查询,对厂内已制定工时的外协产品进行分单位、分项目的外协工时汇总,做到厂内已制定工时的外协产品的实时查询和统计汇总,快速分析外协产品真实人工成本,为外协产品定价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成本工程实施奠定基础。

最后,通过对外协零件的分单位、分项目查找解决了长期以来,外协产品价格都是由专职外协管理人员根据对方报价进行简单核减或确认、缺乏科学性、砍价依据不充分、不断发生纠纷,过程造成厂外协费用偏高的问题。

例如安装支架焊接夹具外协制造加工最终外协厂家报价67500元,企业通过外协产品价格审核专家组快速查找相似零件工时进行类比,对不相同零件按图纸进行科学制定工时高效率地完成了人工成本确定和价格审核,由对方厂家报价67500元核减为31436元。据统计,此创新举措实施的第一年就为企业节约113万工装外协费用和400余万零件外协费用,第二年共节约727万元外协费用,第三年节约1789余万元,达到了节支增效的目的,为企业成本工程做出贡献。

通过成立公司价格审核机构和实施数据对比分析,改变以往按表象盲目分析,实现用数字说话,为外协产品定价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外协管控办法 篇4

Xinjiang kunlun steel co.,ltd

外协管控办法

目的:加强现场管控力度,强化外协队伍,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的、高效的服务于生产工艺。

第一章 新疆昆仑钢铁公司外协管理原则

1、公司的外协一律采用书面合同和技术协议的方式进行管理。

2、外协管理办法暂行期间,所有外协合同必须经过总经理审批。

3、集中控制、归口管理的原则。所有的外协业务由公司集中对外,并由生产服务中心负责相关业务管理归口管理,其他任何单位以及个人不得私自签订外协技术协议。

第二章 生产服务中心归口管理职责

1、贯彻落实公司外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专职或兼职的外协业务管理专责人。

2、负责归口外协技术协议的谈判、起草、审核、签约、变更、解除、验收、考核等工作,并对合同及技术协议内容履行过程进行检查、监督。

3、外协技术协议在履行中发生争议时,由生产服务中心召开分析会并根据事实情况作出仲裁并向分管副总汇报。

4、外协厂商协调负责人要按照合同执行单位的要求参加相应的协调会,合同执行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要求外协厂商提供工作进度日报表及相关数据。外协厂商派遣的人力、机具必须满足公司的需要,由生产服务中心监督管理。

5、生产服务中心拥有对外协厂商的检查、监督、考核权力。生产服务中心将定期检查,检查中如发现有违反本办法或合同规定的情况,检查单位必须当场纠正,违反相关罚则的要开具“罚单”,由生产服务中心统一保管并报送财务部门结算;同时书面通知外协厂商按我公司相关制度考核并限期整改。第三章 外协合同管理

1、外协合同管理流程

外协合同的具体管理流程为:生产工序外协需求申请——招投标或议比价选定外协厂商——草拟技术协议——签署技术协议——起草商务合同——合同送审——合同签订——合同备案——合同履约——合同纠纷处理——合同变更或解除——合同存档。外协合同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2、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 新疆昆仑钢铁有限公司

Xinjiang kunlun steel co.,ltd

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为:外协作业中出现事故——分厂组织分析——分厂考核意见——生产服务中心仲裁考核意见——报生产副总审批——报总经理审批——报公司财务部门执行。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见附件二)。

3、例外事项

公司突发事件的外协项目,可以在项目实施期5个工作日内按外协合同管理流程补办外协合同,但必须由外协项目发生单位向归口管理部门提出补办外协合同书面报告。

4、外协合同的违规处理

在外协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有违反程序并产生较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由生产服务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并追究责任单位(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外协厂商未经我公司同意不得将工作转包给第三方。

附 则

本制度的相关附件有:

附件一:外协合同管理流程图 附件二: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图

生产服务中心

2016年6月12日

附件一: 新疆昆仑钢铁有限公司

Xinjiang kunlun steel co.,ltd

外协合同管理流程图

外协合同管理流程生产厂生产服务中心外协单位采供部门生产副总总经理N N Y Y N 提出外协作业申请初审审核审批组织生产厂共同协助制定技术协议N研拟合同草案厂商选择、制定标书、订底价N 审批议、比价或招标Y Y 技术协议签署研拟正式合同N NY 外协合同审核复审审批Y 合同生效执行外协合同的执行监管外协单位合同执行情况外协单位工作绩效评价以及重新评价注1:采供部门具有合同签署权力,生产服务中心具有外协合同执行归口管控权力。

附件二: 新疆昆仑钢铁有限公司

Xinjiang kunlun steel co.,ltd

外协作业考核仲裁流程图

外协检验作业办法范本 篇5

确保外协加工物资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确保可疑和不合格品不进入本公司。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外协加工的检验作业流程。3 职责 3.1 3.2 采购部负责外协加工单位的联系;

研发中心负责制定外协物资的检验验收准则及产品质量特性分级明细表; 3.3 3.4 质量管理部负责外协厂商合同订单生产计划、产品质量的跟进与协调;生产部负责结合销售部订单数量、型号、交期、品质等要求与外协厂商沟通确定生产排期计划,跟进品质、进度、产量,确保交货期。4 工作程序 外协件的检验 4.1 当销售订单较多,根据生产计划本公司不能按时完成订单时,可考虑外协加工,外协加工件的检验可分来料检验和驻外协商跟踪检验两种情况。4.1.1 如果外协商加工条件比较成熟,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不驻外协商进行检验,具体检验按《进料检验作业流程》。

4.1.2 如果外协商经多次加工,产品质量情况不是很稳定,可由质量管理部直接派人驻外协商进行跟踪检验。

4.1.2.1 外协检验员直接参与外协商的生产或加工过程的检验工作,对外协商的检验记录要签字确认并复印留底;

4.1.2.2 外协检验员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工艺文件和操作方法进行监督; 4.1.2.3 外协检验员要及时向本公司反馈、跟进、处理合同订单生产制造中出现的材料不良、制程异常、成品不良、检测异常等状况;

外协质量管控 篇6

一、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1.对外协加工厂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认定,认定合格后方可承担公司产品的加工任务。认定的内容主要从原物料采购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进行以下的审定。

——外协加工厂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组织的“规模”和质量管理机构的“独立自主性”;——是否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需提供有效的体系认证证明及相关的体系运行情况记录;

——产品的质量认证情况,是否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包括产品的品牌、产品的知名度等;——资源配置情况,主要是质量管理(或控制人员)的资质与能力,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提供与管理;

——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主要是如何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和依据、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生产操作人员的技能、生产设备的性能、维护和保养、产品的防护等等;

——质量异常情况的处理,主要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方式;

——质量异常的纠正和预防,针对不良问题采取的控制措施;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分析方式等。

2.外协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产品外协加工厂进行技术、质量等管理能力检查。——检查不合格时,被查工厂应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经复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连续两次检查不合格时,应停止加工本公司产品,整改达到要求后,才能恢复加工公司产品。

——必要时,可取消其加工本公司产品的资格。

3.外协加工本公司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辅料事先必须经本公司认可后定点采购。并且主要原材料、辅料更换规格型号或厂家时,须事先通知本公司,经公司有关部门确认,方可执行。

4.外协加工厂应制订完整的技术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并按文件要求组织生产。同时应做好加工产品的质量统计和分析工作,保存质量控制的原始记录。其中需要形成的几个主要文件如下:

a.生产用的技术文件

——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的控制程序;

——相关机台或工序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b.质量控制文件

——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规程,包括进货、生产过程、最终成品等。

5.外协加工厂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所有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以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

——质量管理机构需独立于其他部门,并且直接对最高领导人负责;

——质量管理机构需参加公司各类相关的会议;

——检验机构的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健全性),现场检验人员的配备需符合相关岗位的人员配备需求;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和对不良产品的处理能力。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进厂后由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或仓库保管人员,按有关标准的要求完成初步的物料核实及数量验收后,放置于原物料“待检区”,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

——对于原物料的进货需制定相应的《进货检验规程》,其中主要的原物料必须由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检验,检验规程中需明确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测、型式试验及判定准则等内容。

——进货检验时,应形成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来料通知单》、《原物料进货检验单》及相关的原始《检测报告》。

2.进货质量检验人员都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对原材料的性能、规格尺寸、外观和缺陷等进行检验,并做好原材料检验的原始记录,经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及签字后的原材料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原物料到货时,随货同行的还应有质量检验报告、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

——对于主要的原物料还应由供应商提供当批产品的相应检测数据;

——主要原物料的进货检验一般不允许采用“验证”的方式进行检验,生产厂商应该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特殊情况例外)。

3.对进入公司的原材料、外协加工件及外购零配物品等物料,经检验确属不合格的,应由检验人员填写相应的不合格处置单或退料单(退料原因写清楚)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理,凡物料进入公司后应及时检验,以便采购部门将不合格的物料、零配件及时调换或向外协、外购单位要求退货。

——对于采购部通知检验的产品,检验人员应及时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2天);

——进货检验不合格时,应形成的相关记录主要有《不合格品处理单》或《退货通知单》以及相关的原始检验、检测数据。

4.当生产急需使用而来不及检验的原材料,在可追溯的前提下,可采取“紧急放行”的方式进行操作,但必须经有关部门领导批准。

——对于生产急需使用的原材料,可由采购部仓库管理员或生产部门填写相应的《紧急(例外)放行申请单》,并经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后放行。放行的同时应按规定的要求留取一定数量的送检“样品”,以提供给检验人员进行检测;

——针对于采取“紧急放行”使用的原物料,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需进行质量的全程监控,一但发现质量异常可及时处理。

5.在采取“紧急放行”操作的同时,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标准要求继续完成该批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不合格时可由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负责对该批“紧急放行”的产品进行追踪处理。

——对于“紧急放行”后留取的样品,检验人员同样按常规进行检验、检测。

6.经过检验的原材料(零部件)应及时作出合格、不合格等状态标识,以避免不良原材

料的误用。

——合格与不合格的标识分为“区域”标识和“产品”标识两种; ——区域标识主要有“待检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及“待处理品区”; ——产品标识主要有“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待处理品”; ——对于标识可采取“颜色”管理,如不合格、待处理等不良产品(或区域)采用“红色”进行标识,合格品(或合格品区)采用“绿色”标识等。

7.质量管理部门每月、每季度、每年应根据原物料品名、规格、类别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并记录在供应商供货质量等相关记录表内,以提供给采购部门作为选择供厂商或要求供应商整改的参考资料。

——进货产品的质量检验月报,对每个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相应的质量记录主要有《度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统计表》。

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生产部门在生产或加工各类产品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订单要求和程序文件进行生产。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应技术规定,同时按工艺要求对技术参数进行设定。

——产品生产的依据主要是由“客户订单”转换而来的《生产流程单》、《生产计划单》及相关的质量技术标准;

——需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和各工序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记录。

2.外协加工厂应制定生产过程的相关质量控制文件,并按文件的要求进行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应制定相应的《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产品防护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及《记录控制程序》等主要质量控制文件;

——生产过程应按文件的要求执行质量控制,当文件不适应(或不可操作)时应及时予以更新。

3.在按文件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时,生产中的每一位作业人员应对所生产的在制产品实施自主检查,以提早发现异常,迅速处理,避免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进而确保在制品的质量。

——制定相应的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

4.各种规格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首件和首批必须检验,凡未经首检的产品不准批量生产。

——涉及的检验记录主要有《产品首检表》和《产品生产日报表》。

5.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操作人员还应全程关注生产的产品质量情况,并进行定时与不定时的抽检,发现质量异常立即调整生产工艺或停止生产,直到不良问题解决为止。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质量控制点需设置专职(或兼职)检验人员,当发现质量异常时能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

6.生产部门的各加工工序在执行本工序产品的自主检查的同时,还应对上道工序转入的半成品予以查验,以避免因上道工序质量的失控而导致后道工序不良品的产生。——要求后道工序的生产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质量检验与控制能力;

——生产操作人员应经过设备结构与运行原理的相关培训。

7.各生产加工工序在自主检查及上下道工序检查中发现质量异常或工序间半成品移转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向所在部门主管报告和处理,同时反馈到质量管理部门。

——对于质量异常情况应形成相应的记录,其中应当包括不良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8.生产过程中应设有专职的过程检验人员负责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并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按相关的不良品控制文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相应的质量检验记录。

——涉及的记录有《半成品检验记录》和《不合格品处置单》。

9.过程检验人员应采用合理的抽检方式,认真检查各道加工工序产品的质量,并对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跟踪,严禁不合格的半成品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可采用“全检”和“抽样”的方式进行,如采用“抽样”则需按GB/T2828.1—2003的标准进行,一般检验水平为Ⅱ级,AQL值可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采用2.5或4.0。

10.现场各级主管均有督促所属生产操作人员确实执行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检查所属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除应立即处理外,还应指导操作人员如何进行改善和控制,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及降低不良的重复发生。

四、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

1.最终的成品检验是对生产过程最终加工完成的制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提供证据,外协加工厂应设立专职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首先应该明确检验的依据和标准(如生产流程单、图稿或样品、合同评审单、检验标准等);

——必须设立专职的成品检验人员进行成品检验。

2.成品检验人员应根据相关的文件规定实施质量检验,检验时应按照相关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等标准要求,对产品的整体外观、规格尺寸或物理性能进行全面检查。

——检验人员在检验的过程中,需确保检验项目的“全面性”(如在检验印刷成品箱时,同样需要检查瓦楞纸板的质量情况);

——检验一般情况下由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测、型式试验三项组成种,其中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性”重组。

3.对检验人员在成品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的程序文件进行处理,同时根据不合格情况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在处理时,按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两类:“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对于判定为“严重不合格”的应按《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整改。

4.每批产品在检验的过程中必须记录检验的原始数据、观察的技术状态和检验的环境条件等,产品入库前,必须经检验人员签字、确认后始可办理入库手续。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成品出厂检验记录表》、《物理性能检测报告》等。

5.检验人员根据检验记录所记载的检验结果和出厂检验依据的有关标准文件,按规定程序对成品是否合格,能否放行出厂作出判定,还应对检测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有效性进行确认后,出具“检验报告”。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最终成品出厂的《检验报告》。

五、不合格的控制

1.外协加工厂在进行不合格控制时,应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件,并按照文件的要求对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于严重不合格必须制定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应制定相关的《不合格控制程序》,其中不仅包括对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同时还应涉及对质量异常问题的处理;

——对于严重的“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与质量异常)应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2.在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件中,应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处理步骤、处理审批人员等。

——在处理不合格品时还应明确处理的“时效性”,也就是需要确定处理的完成期限。

3.在原物料进货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由质管部门检验人员填写相应的不合格品处理表单转交采购部门确认后,联系供应商进行处理。

——在采购部门联系供应商进行不良品的处理时,还应要求其进行不良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进货检验人员对随后的几批产品检验中应加严检验;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进货质量异常处理单》。

4.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和成品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由相关检验人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表单,并立即向有关人员反应质量异常情况,以便于能迅速、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解决,进而确保产品质量。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不合格品处理单》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置单》。

5.生产部门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除应依正常程序立即进行不良品剔除,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外,还应追踪不良产生的原因,以便制定措施予以改进。

——在进行不良原因调查后,需形成相关的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一般包括不良原因描述、不良原因分析、改善措施等,同时有关人员还要对改善过程和结果实施跟踪验证。

6.在对轻微不合格品采取放行的方式处理时,事先必须征得客户(本公司)的同意后才可以入库出货。

——轻微不合格品主要表现为,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不影响产品的各项性能、仅在产品的边角或里面有轻微的不良。

——对于轻微不合格品在初步判定采取“放行”前,必须与客户进行协商,并且只有经客户同意后才能“放行”,否则仍按不合格品处理。

7.对于在运输过程中或交付使用后发生的不合格品,应由有关部门确认后按相应的文件处理。并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改进和预防措施,同时所采取的措施应与不合格品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

——制定相关的不合格品《退货处理程序》,并根据退货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调查分析出不良原因,制定相关的改善措施时,需综合考虑不合格品处理对客户和供应商双方的影响程度。

六、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改善

1.外协加工厂应制定质量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程序文件,并且明确质量数据的来源、收集、分析与处理。

——制定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明确需要统计的数据,数据的类型、来源、统计方式、数据分析方法等等;

——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主要是针对质量管理涉及的相关数据、信息。

2.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及每年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记录,并以书面或邮件的方式反馈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最新的质量状况,针对质量异常情况应由相关责任部门进一步分析不良原因,制定改善措施。

——在进行月度、季度及数据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需反应出公司当前的整体质量情况,还需显示出已往的质量情况,并通过不同的统计对比方式反应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主要可以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交相应的改进措施或改善方案。

3.在进行质量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来源必须具有唯一性,并且统计分析的数据可追溯到最原始的数据。

——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必须确保数据反应的“真实性”与“唯一性”,不允许进行人为的调整,当总的数据需要拆分时,可以分解到各个子数据,并且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数据。

4.质量管理部门对各类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应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制定改善措施或整改方案予以改进。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 篇7

在建筑施工中, 建筑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就体现在桩基上, 不论建筑物如何坚固, 如果桩基没有建设好, 那么就给建筑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桩基工程工序复杂, 并且对工艺的要求极为苛刻, 因此对桩基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体现在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 笔者对桩基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和总结。

1.1 桩基出现缺陷的主要类型

(1) 桩基顶部缺陷。一般在进行水下浇筑混凝土时, 会有泥浆不断沉淀, 而且往往无法对泥浆的厚度有效测定, 如果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量过小或压力不足, 泥浆就会涌入, 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次, 当浇筑混凝土完毕, 对钢护筒进行拆拔和预埋时应该注意, 切忌用力过猛, 或者用力不均, 很容易影响到桩顶的混凝土, 损害混凝土质量。

(2) 桩基中部缺陷。如果建筑施工的地理环境复杂, 地质条件恶劣, 就有可能给勘探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同时勘探失误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高, 在混凝土灌注中, 如果由于复杂的地质因素造成了勘探失误, 就有可能造成局部的塌孔现象, 致使混凝土翻浆出现问题, 甚至无法完成。另外, 强制拆拔导管, 非常容易干扰到混凝土的连续性, 大大降低混凝土质量。

1.2 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

单桩承载力之所以未达到要求, 最根本原因就是桩沉入的深度不够。另外, 如果桩柱倾斜严重, 断桩等情况同样有可能导致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

1.3 桩倾斜过大

造成桩倾斜的因素很多, 比如桩机安装的角度不正确, 造成桩架和地面没有形成直角;桩身、桩帽、桩锤的中心线偏离, 导致锤击偏离重心;预制桩的质量不合格等, 都有可能造成桩倾斜过大。

1.4 断桩

同样, 断桩的原因也有很多, 如上, 桩倾斜过大会造成断桩。除此之外, 在沉桩过程中, 由于桩的质量或阻碍等原因, 导致桩弯曲过度, 最终造成桩的断裂。

2 提高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法

2.1 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方法

如果仅仅依靠个人自觉性和思想觉悟的先进性, 很难确保建筑施工的品质, 因此, 制度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笔者认为构建一套完善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当施工质量的标准落实之后, 应该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督。比如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 分别指派工程质检员、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进行监督。在施工过程中, 监督人员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监督,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提醒和反馈,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返工。施工顺序必须按部就班, 当一个施工工序完成后, 并且通过监督人员的验收, 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另外, 为了加强监督人员的责任心, 可以实施奖罚机制, 如果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且顺利通过验收, 可以给监督人员一定的物质奖励, 反之, 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和重大责任事故, 监督人员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 在以人为本的制度落实过程中, 首先需要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不断对制度进行完善, 从而达到成功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比如根据制度要求, 监督人员要熟悉建筑业务, 精通工程建设, 严格按照建筑图纸和文件开展工作。除了检查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外, 各个监督员之间还应该协力合作, 互相检查, 发现其他问题时应该向其对应的监督员提出。坚持三级计量评审制度, 对桩的测量和保护工作要准确合理。同时, 当出现质量事故时, 也应该按照相应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完成事故处理后, 要形成报告, 将事故的原因、经过, 以及最终的解决办法形成材料进行存档, 不断搜集和归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原始数据, 以便做到当交工时有据可查。

2.2 技术方法上保证施工质量

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无法做到完全避免, 但是带来的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随着建设技术的发展和更新, 面对建筑桩基中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且研究出了相应的解决技术。比如补桩法、补沉法、扩大承台法、纠偏发、复合地基发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桩基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有效缩短工期, 保证了施工的质量。

3 对于不合格桩基要妥善处理

由于失误造成的桩基不合格将对建筑造成巨大危害, 因此必须进行及时处理。那么, 应该怎样处理呢, 同时要求不耽误工期进度。比如出现桩位超偏的状况, 应该及时按照作业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对出现偏差的地方进行精确测量, 让设计人员根据测量后的数据重新设计处理方案。一般出现这种情况, 传统的处理方法为局部加大承台截面。另外, 并非所有不合格的工程都能做到技术处理, 有些情况现行技术还无法进行纠正处理, 为了安全考虑, 必须进行重新返工, 但是应该留下影像资料, 并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对象, 形成书面材料, 以便以后进行总结, 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应该明白桩基施工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意义, 它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桩基施工过程, 严格控制桩基施工质量。但是, 我们应该明白, 仅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实现桩基质量控制的, 必须构建完善的施工控制体系, 建立严格的施工监督机制, 才是解决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摘要:俗话说得好, “高楼平地起”, 任何建筑物要想建的牢固, 首先必须要打好根基, 而这个根基就是建筑施工中所说的桩基。桩基主要用来承载建筑物, 分为低承台桩基和高承台桩基。由于低承台桩基的稳定性能优良, 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好抗震能力, 因此常常在高层建筑中被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混凝土,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 .93、96局部修订[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 .93、96局部修订

[2]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 [2]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 篇8

【关键词】拌合站;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0.概述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车辆载荷的激增和交通量的日益增大,沥青路面在建成通车后一到两年内出现如泛油、松散、坑洞等严重路面病害,这就对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路面质量,所以如何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就成为大量沥青拌合站关注的焦点。本文中,主要结合沥青混合料在拌合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办法,以此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办法

1.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1.1沥青

应该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路面类型、交通量大小不同而选择,夏季高温、高速、重载、长坡路面应该选择粘度大的沥青;反之,气候寒冷、交通量小则可选用粘度小的沥青。每批沥青均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抽样检验,沥青的管理要注意不同来源的沥青要分别存放,不能混杂,防止污染;其贮存温度在施工期不高于170℃,不低于150℃;长期存放时应在低温下进行。

1.1.2集料

集料是沥青混凝土的骨架,是影响沥青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在选料过程中,要注意减少集料级配的变异性,把控制集料级配关键的筛孔设为破碎机的受控筛孔,以此保证集料级配的稳定性。

集料的形状要接近立方体,有棱角才能使掺配的沥青混合料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高温稳定性,所以要注意不使用针片状的集料。集料的含泥量也会影响集料和沥青的粘附性能和混合料的稳定性,所以在拌制混合料前,要清洁含泥的集料,堆放在料场的集料要覆盖,防止粉尘污染。

1.1.3矿粉

矿粉对沥青混合料的骨料胶结起着重要作用,并非单纯的填充作用,在相同的沥青用量下,矿料的表面积越大,形成的沥青膜越薄,结构沥青比重越大,沥青混合料粘聚力越强;所以矿粉必须是石灰岩或者岩浆岩中强基性岩石磨碎后的矿粉,加工前要保证原石料的粘土被清除,保存时要注意防水、防潮。

1.2配合比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设计配合比及生产验证配合比三个阶段,以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配合比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矿料的级配设计要尽量减少设计级配与实际级配之间的差异,主要通过对拌合站冷料仓库的皮带转速,和冷料的流量进行记录研究,确定电机转速和上料流量间的频率关系,在生产和拌制混合料时,就可以更好的控制在级配范围内,提高配合比精度,减少偏差。

1.3拌合温度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决定了沥青的粘度,高温下沥青有较高的流动性,才能完全包裹住集料,不会出现花白料。但是拌合温度太高,沥青的老化就会很严重,沥青的粘结力、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越低,摊铺后的离析现象越严重。但如果混合料温度过低,就会影响摊铺和碾压质量,造成拌合不均匀和碾压困难。一般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在130~160℃为宜,其中改性沥青拌合温度宜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要提高10~20℃,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贮存过程中温降应小于10℃,集料的温度应该比沥青温度高10~30℃,储料在储料仓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

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气候状况,不同的施工情况调整混合料的出场温度。为补偿自卸车、摊铺机对热量的吸收,一般第一锅储料应该比正常温度高出10℃,中午或者夏季气温较高施工时,可以比正常温度低5~10℃。

1.4运输与卸料的控制

从拌和站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并尽量缩小贮料仓下落的落距。

当运输时间在半小时以上或气温低于10℃时,运料车要用篷布覆盖保温。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要停在摊铺机前10-30cm处,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推动前进。

已经离析或凝结不能压碎的硬壳、团块,及运料车辆卸料时留于车上的混合料,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淋湿的混合料,都应废弃,不得用于路面摊铺。

2.拌合过程的质量检测

2.1外观检测

拌合人员可通过对拌合料外观的观测来检查拌合站出现的异常情况。

如果每天拌合的前几盘沥青混凝土都是不合规格的废料,那就要注意检查骨料和沥青的加热都没有到达指定的温度;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减少进入烘干筒的集料数量,提高火焰温度来解决废料问题。

如果出现花白料,就表明集料温度过低,拌合时间较短,或者细料数量偏多;相应的解决办法是升高集料的加热温度,增加混合料的拌合时间,或者减少细料数量。

如果混合料色泽偏暗,说明加热温度过高,沥青老化所致;对此应该严格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

2.2温度测试

对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测试应该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一般在料车上用插入式温度计测量,用金属杆从车厢一侧预留孔插入混合料,深度最少要达到15cm,混合料与金属杆接触后即可测出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要对拌合过程及时调整。

2.3取样实验

根据沥青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取样数量不少于4kg;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取样数量不少于8kg;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取样数量不少于12kg; 特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取样数量不少于16kg。对热拌沥青混合料每次取样时,都必须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准确至1℃。

沥青混合料取样应是随机的,并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以检查拌和质量,如油石比 、矿料级配为目的时,应从拌和机一次放料的下方或提升斗中取样,不得多次取样混合后使用。

在运料汽车上取沥青混合料样品时,宜在汽车装料一半后开车去与汽车车厢内,分别用铁锹从不同方向的3个不同高度处取样,然后混在一起用手铲适当拌和均匀,取出规定数量。车到达施工现场后取样时,应在卸掉一半后将车开出去从不同方向的3个不同高度处取样。

取样后的实验结果,不合标准之处要找出具体原因,予以纠正。

3.结语

关于沥青拌合站的混合料质量,受到施工条件、原材料、配合比及拌合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拥有足够的实验力量和有效的检测手段,才能对生产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把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铺筑优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参考文献】

[1]吴国雄,张远航,王爱民,张大可,曾榕彬.拌和工艺与压实温度对聚酯纤维沥青砼性能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02).

[2]程英伟,何晓鸣.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成型工艺研究[J].公路,2012,(04).

上一篇:2024年注册会计师报名条件及报考指南下一篇:市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