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精选16篇)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1

(2011—2012)

羊街中心校宽寨小学

2011年9月1日

宽寨小学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2011—2012)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类、堆放,及时借还,及时打扫等。主要措施:

一、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中最主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类、堆放,及时借还,及时打扫等。主要措施:

一、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中最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现在的科学课,在课前,教师更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保证正常的实验探究。

二、加强管理,合理使用。

本学期科学实验室继续加强管理,有借有还。在教学时,首先,及时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名称,以及所需的实验器材。其次,合理实验,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的实验

操作指导。最后,实验做完后要及时放回原处,并做好实验日志的记载工作。

三、加强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们倡导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科学角,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提倡“动手做”,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科学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重视发挥电教手段,优化组合。

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投影、录象、录音等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作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过度期的教学,激发每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倡导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羊街中心校宽寨小学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2

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 科学实验可分为探究型和验证型两类。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集体研讨——概括总结四个环节;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个环节。在这两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经历“过程”, 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让学生提出实验设想, 让学生独立去实验, 让学生去得出结论。

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探究的动机往往来自对事物产生的好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兴趣, 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对问题有兴趣, 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观察、实验、游戏、竞赛、魔术等手段, 让学生或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 或从事物矛盾处发现问题, 或从旧知识的类比演绎中发现问题。

如上《电磁铁》一课, 开始我让每个实验小组利用前一课学到的电磁铁的制作方法进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比赛, 看哪一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多。学生从比赛中就会发现各自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有多有少, 他就会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从各自制作的电磁铁不同之处去提出假设。

有一个教师在上《轮轴》一课时, 先让同学们玩一个游戏, 让一个大个子男生用力握住啤酒瓶的颈部, 让一个小个子女生用力握住瓶身, 两人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扭动, 结果试了几次, 大个子男生都“败下阵来”。问题自然从中产生了出来, 为什么个子小的女生手劲比大个子男生要大呢?学生就从这一“矛盾”处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猜想让学生自己去提出

猜想和假设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前奏, 只有提出了符合一般规律的假设或猜想, 才能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生在对一个问题提出猜想或预测时, 肯定会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积极思考。在上《水的凝结》这部分内容时, 我就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露”的成因, 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是天上落下的雨水;

②是物体内部渗出的水;

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水。

然后引导学生对几种猜想进行分析、讨论, 得出合理的假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因此, 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科学实验和直接观察消除科学误解。比如在指导学生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时, 学生认为种子发芽需要有水分、空气、阳光、土壤 (肥料) 和温度。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证实了种子发芽时只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只有当植物生长时才需要水分、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当学生转变了这种认识以后, 我又问学生:如果在屋前和屋后同时播下一粒相同的种子, 哪一粒会先发芽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屋前, 因为他们的前概念都认为屋前的阳光充足。可是, 等实验结束后, 所有学生都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屋前的土壤在太阳光强烈的照射下, 水分挥发得很快, 因为没有了充足的水分, 种子发芽的速度比屋后的慢了许多。

三、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

科学实验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达到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实验能力去进行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鼓励和扶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 自我设计实验。

如教学《雨和雪》一课, 在学生推断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成的之后, 要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推想。我引导学生思考:由于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的, 那么怎样得到充足的水蒸气?怎样使水蒸气受冷?怎样使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不断增大而从空中降落下来?学生讨论后, 很快设计出了各种“下雨”的方案。

再如在探究根的吸水作用时, 我是这样引导:

师:怎样证明植物是由根吸收水分的?

生1:可以把植物的根放在水里, 水减少了就说明是被吸收了。

生2:这样不行, 因为水要蒸发, 也会减少, 不能完全证明都是被根吸收的。

师:那么怎样阻止水分蒸发呢?

生1:可以给瓶子加个盖。

生2:加个盖, 植物又怎么放呢?

生1:可以在盖子上打一个和茎差不多大的洞, 把茎夹住。

师:洞和茎之间还有空隙, 水分还会蒸发, 不够严密。生:可以在空隙处滴上蜡烛油把它封住。

师:好主意, 谁还有好办法?

生:我认为可以在水面上加一点菜油, 因为油比水轻, 浮在水面上, 可以把水和空气隔开, 阻止水分从水面蒸发。

师:不错, 那么, 怎样才能使根吸收的水看起来明显一点呢?

生:选一棵叶子多的植物。

生:用细一点的瓶子。

至此, 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就设计出来了。这种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案, 比教师直接“教给”他要好, 由于是他们自己动脑筋设计出来的, 实验起来才不会“丢三落四”, 肯定会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 而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是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发展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

科学课的课堂实验除了一些非常复杂、难度较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教师做演示之外,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自由地去摆弄, 去尝试。在教学《滑轮》一课,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弄明白动滑轮和定滑轮各自的作用之后, 我就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 看能否把两种滑轮组合起来, 达到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目的。学生马上动手组装。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 学生终于组装成功了。试想, 如果这一步由教师来完成, 或者由教师讲清组装方法, 再由学生组装, 就比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要逊色得多。

教师在教学中, 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不能充当指挥者, 要求学生按着教师的口令“一、二、一”齐步走, 这样做学生只动手不动脑, 没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如上《摩擦起电》一课, 让学生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我把尽可能多的材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地去摆弄。结果学生设计出十几种实验方法:如用手摩擦塑料包扎带, 使包扎带向四面散开, 摩擦吹塑纸使之“粘”在手心不掉下来, 摩擦气球去吸引女同学的长头发, 摩擦泡沫塑料粘在身上像雪花, 摩擦塑料笔杆去吸引粉笔灰, 等等。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创新精神和科学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五、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学生经过实验探究, 收集事实和数据后, 就必须采取师生研讨或小组研讨的方式,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或类比推理解释现象, 或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此及彼,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升华过程。

比如在学生完成“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后, 知道了是蜡烛的热量使箱内空气流动成风的。然后启发他们进行类比思考:自然界的环境和“箱子”一样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因为太阳的热量使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温度不一样, 有的地方温度高, 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 空气受热上升, 压力减小, 其它地方温度低、压力大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 从而形成风。并由此顺利地解释了海陆风、季风、山谷风形成的原因。学生的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也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实验研究;策略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可见,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学生制定实验研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研究的能力,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一、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将会大大提高实验效果。而且明确实验目的,知道要干什么,才能确定实验的方案、步骤、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学生喜欢动手实验,但是实验过后,学生却不知道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出到什么样的结论,神奇的实验现象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乐了一下,没有太大的实效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不清楚此次实验的目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制定实验研究计划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我们要通过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以保证实验价值的真正体现。

二、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1.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实验方案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就是以科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实验学习和探索当中。

案例:加热和冷却

师:(多媒体展示一个被压瘪的乒乓球)有办法可以让乒乓球恢复原来的样子吗?

生:(思考)

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个被压瘪的乒乓球被热水浸泡后鼓起来的乒乓球。提问:(1)为什么热水能让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呢?(2)用热水能不能让瘪了的破乒乓球鼓起来?为什么?

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原理。并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不管装在哪里的空气,它是否都有受热体积会膨胀的现象?

(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实验方案,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目的:证明不管空气放在哪里都会出现受热体积膨胀的现象。

实验工具:气球、瓶子、塑料袋

一名学生这样设计:准备用气球装空气比较容易观察到现象。最方便安全的加热方法是用热水,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明显变大。还有学生用瓶子,实验现象是瓶子的盖子拧不开了。

……

之后,借助PPT出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设计的实验。

这样以问题思考为导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教学中用问题来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用问题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以猜想为导向设计实验方案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最活跃、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一环。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也就不同,再加上现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针对某个问题,他们就会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和假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为高效实验課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车的运动》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了载重汽车的速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系。之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1)改变小车的拉力会影响小车的速度。(2)小车的载重量也是影响速度的因素之一。接着,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证明小车的拉力与载重量与小车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课。得出实验最后的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载重量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拉力越大,小车速度越快。

猜想和假设是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开始,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在以猜想为导向的实验设计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从“我学会”变成“我会学”。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三、完善实验记录表并进行分析

实验记录单是制定实验设计的重要环节,我校实验记录表的设计主要有三种形式:(1)课后活动记录;(2)自己设计实验记录单;(3)学生准备一本空白记录本。三者之间各有优缺点,其中自己设计实验记录单,能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设计、记录内容较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实验的效率。而自备空白记录本,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录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各种表达能力。但是,缺点便是记录费时,教师工作量增加。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时,要根据实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实验记录表,正确做到既方便自己记录,又可以提高实验效率。

还以《小车的运动》为例进行简单介绍。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教师还是要“扶”。如果在教师指导完如何设计实验后只发给学生一张空空的白纸,我相信很多学生还是设计不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可实施的方案出来。教师在实验设计单上留几个空位让学生补充,主要让学生对“对比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因素和需要改变的因素加深理解,还有如何对改变的因素进行设计,完善学生的思维。具体的实验记录表如下:

这样的记录单设计既简单又清楚明了,学生通过数据之间的对比就可以得出载重量是否与小车运动的快慢有关,最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载重量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简单的设计,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明了地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制定有效的实验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下,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制定实验计划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动手实验的习惯,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银山.浅谈小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制订计划”[J].科学课,2005(05).

[2]朱建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J].科学课,2010(05).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配合各年级科学教学活动,强化科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以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做到开足开齐实验课,让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机会,在科学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工作重点

1、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努力做到符合标准、装备配套、管理规范、注重实效。

2、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努力做到演示实验开出率100%,分组实验开出率100%。

3、组织定期的教研活动。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组织好公开课教学活动,抓好教学质量,并积极撰写论文。

4、开展自制教具活动。注重改进和自制教具,注重收集教学材料。

三、实验室管理人员

1、责任人:梁森华副校长

2、主管人: 杨富龙教导主任

3、实验教师: 全体任课老师

四、具体工作

(一)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1、每期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安排好实验课程表和卫生值日工作。

2、做好《总账登记册》、《项目明细账》、《仪器存放卡》、《借还登记册》等资料的统计、登记工作。

3、做好仪器存放工作。做到归类定位、科学规范、物卡一 致;同时做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和采购等工作。

4、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加强实验室卫生工作,经常清洗、擦拭、检查、维修仪器;做好仪器的通风,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防霉、防蛀、防压、防震、防碰等工作;做好自制、改革教具的收集工作。

5、做好实验教学的协助工作。协助老师做好实验课前准备;训练学生遵守纪律,遵守安全,爱护仪器,节省药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笔记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协助整理、归还仪器,并填写好实验日志。

(二)科学教学工作

1、任课教师要在期初制订出学期实验教学计划,交教导处检查,期末撰写实验教学总结,提交实验室存档。

2、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要积极配合,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做到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

3、任课教师应认真准备实验,填写“实验通知单”。任课教师要提前试做每个实验,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安全、迅速、规范,现象明显,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做好安全防范。

4、实验教师应按单提前准备好实验用品,并在准备过程中,对仪器作必要的检查和校正,使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5、上实验课时,要组织学生排队入室,分组对号入座,定位定仪器,组长负责制,保持肃静。实验时学生要积极思考,细心操作,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教师要随班辅导,排除仪器故障,处理有关问题。

6、实验完毕后由各小组分工负责,打扫好卫生,整理好器材,经老师验收后方可有序离开。实验教师要及时对实验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归位存放,并认真填写好《实验登记表》,离开 时关好水电开关和门窗。

(三)科学特殊活动

1、开展科技课外兴趣小组“乡村少年宫”活动。

2、开展科普读书活动。

3、适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接触科学,提高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四)培训和竞赛

1、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学听评课活动;学习课程标准;积极撰写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总结 篇5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鲁权屯镇第二小学

科学实验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实验室能做好各项工作:能按小学实验的要求规范存放各类仪器,并对实验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按要求来配备教学仪器,每学期都会增添必要的实验用品;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一学期下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及要改进的设想,为将工作做的更好,特分如下四个方面来总结。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1、本学期,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上好开足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同时,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的学习、实验态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据统计,本学期开足学生分组实验课和教师演示实验课,完成了计划任务。

2、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实验教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室活动

1、在学期初,实验室即制订了全年级的实验计划、周日程安排表,积极开展活动,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详尽的研讨,使每个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获得了提高。

2、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成绩方面

1、本学期,教师科研兴教意识较强,能通过平时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和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科研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实验教师认真辅导学生参加了科技知识竞赛,学生们在比赛中努力为学校争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3、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收集了大量塑料瓶杯等其它可代用品用于教学,小的维修则自己动手,为学校节约开支。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目前,实验教师队伍还不壮大,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3、要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以便更好地提高我校实验教学质量,搞好实验室工作。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篇6

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老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念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本学期在实验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本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器材,最大限度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推动学校实验工作进一步发展,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为培养新的实用人才作贡献。

二、基本情况:

1、本学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具体由 李朝辉、金亚峰、何宏、马丹丹 四位教师组织实施。

2、实验室、仪器室配备较全。

3、仪器室和实验室在通风,用电,排水及室内布局相对完善。

4、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其他学点进来的学生,各项能力有待提高。

三、任务和要求:

1.加强实验教学,做到能做的实验必做; 2.尽可能开齐开足分组实验; 3.尽可能开齐开足全部演示实验;

4.定期开展实验和电教课题研究;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实验教学领导小组。由李东红任组长,实验室管理员李朝辉任副组长,实验教师李朝辉、金亚峰、何宏、马丹丹为成员。

2.鼓励各年级成立实验兴趣小组,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起带头示范作用。

3.在全校再次掀起实验教学热潮,促进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4.定期进行实验器材使用知识讲座,保证教师得心应手的使用和操作。

5.继续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

6.切实搞好实验器材管理和维修添置工作,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金陵寺镇房店小学

2011年9月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实 验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金陵寺镇房店小学

小学科学如何实施实验教学 篇7

实验是小学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笔者曾多次听其他老师讲课, 事后笔者发现,好的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的实验没有设计好,学生的学习体验肯定会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不禁有所思考: 怎样才能把小学科学实验做好呢?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实验设计

实践是自然科学的来源,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自然科学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自然科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的丰富与多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爱好,使他们在学科学和用科学方面有更多的收获。

科学与自然是分不开的, 学生学好科学的首要条件是深入了解自然,而了解自然的前提是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如教学“四季星空”一节时,为克服本节课内容分散、知识点较抽象的困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四季星空,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观察:(1)观察的时间要固定;(2)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3)每天都要写观察日记;(4)绘画技能好的尽量每天画一幅简略的星空图。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而且对四季星空有了独特的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归纳,就能总结得出:星座在不同的季节里交替出现在天空中,唯一不动的是北极星,它一直停在原位,其他的星座都是围绕着北极星逆时针转动,一年才能转一圈。这些星空变化规律由学生记忆就会更牢固,体会也更深刻。

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只有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头昏脑涨地背。这种教学方式与时代的要求不符,无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因此,我们要遵循教学改革要求,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与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最终得出结论。据科学数据研究表明,一般儿童注意持续时间为:三四岁10分钟左右;五六岁15分钟左右;七至十岁20分钟左右;十至十二岁2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这2分钟左右的时间,向20分钟要效率。并且,小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是特别明确,他们多数是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认识世界也是如此,他们只能对世界进行浅析的感知,无法对事物的内在本质有牢固的掌握。因此,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少些无意识的动作,多些有意识的活动。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太发达,因此,他们要对事物进行直接观察,并且获得知识多是通过直观的印象。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比较快速,也具备一些基本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结论。获得结论还不算完,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实验的形式对结论进行验证。如教学“水的浮力”这一章节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从家里拿来的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实验材料都按照质地或大小进行区分,将它们分别放入水中,然后观察它们在水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笔者让学生用手指将其向下按压,此时,学生感受到水中的浮力,这种感受是直接且直观的, 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得到, 获得结论也就变得更简单、轻松。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那么,那些沉下去的物体呢? 它们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吗? 笔者把这个问题当做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实验,并在第二天上交实验报告。

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五花八门,他们采取的方法很多大多是减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面积等,最终都能获得结论。

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与本地自然条件相结合

自然课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联系, 我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都为我们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设计科学实验时,笔者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对本地的自然资源多加利用,采取一些丰富多彩的形式, 让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容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山飞的,还是地上爬的都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8

一、将老教具过渡为仪器柜里的新成员

很多科學教师都经历了课程名称从“自然”向“科学”的过渡,见证教材更换、理念更新的同时,面对柜子的仪器也产生了更具体、更实际的问题:如何对待这些老仪器?其实,它们中的很多仍可以充分利用,成为某个实验的全部材料或部分材料。

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教材上模拟耳朵的工作原理的实验方法是:一次性杯子上套气球膜,并撒上沙子,用音叉敲击,观察现象。这种方法实验现象很不明显,有些小组一无所获。如果学校仪器室里有“自然”配套的“声音实验盒”,利用它里面的部分材料效果会更好,里面直接有一个模拟耳朵塑料膜的屏,只要将其竖直立好,用仪器盒里的小喇叭接上电池,接通电源,屏边的泡沫球就会连同细线一起高高弹起,实验效果更明显。

二、妙用生活闲置物

“生态”,注重珍视事物的本来面貌。扑克牌是生活中常见的娱乐物品,很多人用过一次就扔掉了,但其完全可以被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学科版五年级上册里有“食物网和食物链”一课,可设计课堂活动——玩扑克牌游戏。将牌境里有食物关系的各动植物小图一一贴在上面,每副扑克牌大约二十张。“课上玩扑克牌喽!”各活动小组的学生都玩得十分尽兴,有的小组几人一起分牌并按“谁吃谁”分输赢,有的小组几个共同分析,将它们按“吃与被吃”的强弱关系一一摆于桌面上……学生们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十多副用橡皮筋扎好的“特制”扑克牌已置放于自制教具柜里,成了仪器室里的新成员。

一种材料就预示着一个现象,可以设置一个情境,进行一项探究。在“蚯蚓的选择”中,在蚯蚓对光线的选择这个实验里,要每组准备好里面被涂黑且盒盖上挖了三分之一的大盒子。这类材料原则上由学生们准备,但几届学生在这个问题中的实际情况是:要不忘了这事;要不记得备材料但找不到盒子;还有的辛苦带了盒子,但盒子没做任何处理;做了处理的有的也不符合要求。可以布置学生准备材料,与此同时,积极行动起来,备齐并处理好这些盒子。用了3瓶墨水将所有盒子里面涂黑,按标准剪开上面的盒盖,并配齐盒底相应大小的布(用时打湿起到润滑的作用),经过一番准备,16个符合标准的盒子已整齐地放在专门的仪器柜里。

三、购置实验中的常用物,充实仪器柜

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开放的资源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丰富学生的各个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实验材料,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成为“讲实验”“说实验”。在“光”单元的“光和影”“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反射”等课中都有分组实验。其中的主要实验材料都离不开手电筒,所以这类实验材料可以向学校提出购置申请,学期初备齐,将相关实验扎扎实实开展下来。

又如仪器室里购置了毛巾的话,很多相关教学内容也就更清晰地展开了,细细总结,其在教科版科学中的以下课程里运用到:

小学科学实验工作总结 篇9

科学实验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的实验课基本达到了专职教师教学,这给我们学校的实验教学增添了活力,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工作又展现了一个全新面貌。这也使我校的实验工作逐步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能力,结合近些年上级领导的督导和各校的横向对比和学习,实验工作中的相关材料逐步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体现和实施了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的前提。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和主任直接管理,仪器室设专门教师,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仪器室管理员将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1)实验员开学初拟定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填写了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将实验工作落到实处。(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实验教师能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能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学期末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的各种表格。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自然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自然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实验室器材管理

仪器室管理人员除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管理好了仪器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在做好相应材料发放收回的同时,及时做好了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每周组织学生打扫仪器室,并处理好室工作,保管好该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1)作好与实验教学及仪器仪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2)不足之处,以后完善。

白银区重坪小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篇10

“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继续邀请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及科学教师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各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群体力量,在参加省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在xx市有序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成立专题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本学期专项研究的重点是:中法合作“做中学”项目的深入研究与适度推广共进;二是“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4.有序推进“春晖工程”,加强小学科学“精品课”建设,共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市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5.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6.结合科学学科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地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基地研究情况。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引导教师充分、全面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辖市(区)科学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11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上课时配合讲授和谈话,和做示范性实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还是比较难的。实验要效果明显,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所以对比较细微的实验现象是很难观察到的,因此实验现象要显而易见的;实验要简单易做,课堂上时间有限,对操作烦琐的实验,学生会失去耐心而浮躁,影响效果;稳定性好,实验就是为了从现象寻找规律,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相同,一次一个样,就无规律可循了。所以为了优化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演示实验前需预做实验

对于一台戏来说,彩排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一个实验来说也必须进行彩排,那就是预做实验。

(1)预做实验,利于熟悉实验内容

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之前,我预做了研究“固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铜球在加热前可通过一金属环,加热后则不能通过金属环。实验看似简单之极,倘若不预做实验金属球加热时间不够长的话,金属球仍能通过金属环。原本“三个手指捏田螺”的简单事,却与你的意愿背道而驰了,此时的教师一定很狼狈。如果预做了实验,熟悉了实验内容,就避免了出现上述尴尬局面,教学也就取得了最初预想的效果。

(2)预做实验,利于器材的准备及选择

如《沉浮的秘密》一课,橡皮泥改变形状后由沉变浮,一开始我用“培乐多彩泥”试做了这一实验,发现沾水后,彩泥变成了彩糊,无法进行正常实验,于是我改用了含油较高的普通橡皮泥,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演示实验操作时需注意问题

1.选可见度大,便于观察的器材

演示实验是面向全体学生,要保证全体同学都能清楚看到,因此需选择效果明显、可见度大的器材。如做液体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明显度,我选择了底较大的平底烧瓶、内径较细的玻璃管,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并在水中加入红墨水,为了让实验更明显,我在玻璃管后面放置了一个有标尺的纸屏,这样红色液柱的升降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做同种电荷相斥实验时可用锡纸包上泡沫塑料小球,用丝线吊在支架上。当带电体接近小球时,先将小球吸过来,这样小球就带有与带电体相同的电,小球又迅速被推开。由于小球体积大,便于学生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性能稳定,便于操作的器材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假如实验现象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就不能使学生信服,这样教师的说教就显得“蛮不讲理”,所以实验现象一定要稳定,操作不能太过复杂。

三、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1.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

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先了解实验的内容,及实验的原理,需要用到什么仪器,及操作程序。如果没有实验前的渗透,学生往往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也不会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骤中的变化。

2.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

好的科学课不是学生坐得纹丝不动,对教师的问题有问必答,而是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谨慎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错误,但应该适时放手让学生亲自己动手。遇到有操作危险的实验,要先讲解后实操,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在动手中,让学生大胆想象,在探索中去了解科学知识。

四、演示实验中应用多媒体手段

1.对演示实验的放大作用

在教学过程有一些实验由于比较细小,很难让学生们观察得很清楚,这会降低实验的效果,影响教学的质量。在讲解毛细现象演示实验,实验效果要在近距离才能看清,适时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放大,则既方便效果又好。

2.对演示实验的减慢作用

太快的动态实验过程,由于时间太短,现象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再进行演示,既可在播放时减慢实验进程,观看实验步骤,也可在播放时截取实验片段反复播放以观察实验现象。如白炽灯发光实验教学,课本上是文字讲解的,但是用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是一般。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拍摄下实验片段,用慢速播放,白炽灯灯丝通电后由开始的发红逐渐变成白炽状态,教学就变得非常形象和直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3.对无法演示的现象的模拟作用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实验条件、实验器材等因素的限制,難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的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讲述时枯燥无味,抽象空洞。如: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过程及规律(地球和月球的运动、日食、月食的形成),虽然借助三球仪可以演示三者运动情况,但与实际差别还是很大的,学生还是不能在脑海里建立良好的模型。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结合就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将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转的自然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了直观的经验,得到感性认识,理解加深且牢固。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一种方法,是科学学科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对所学习的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观察现象、分析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我见 篇12

一、实验前

(一) 准备充足的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器材就无法开展实验教学, 所以在实验教学前, 教师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材料。 教师可以先试水实验, 选择好合适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保障。

对于如何准备材料,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器材配备虽然已考虑各个方面, 但对于某些实验来说器材仍然是不够的。 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一切能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资源都可以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如校内的各类场馆、设施, 校外的各种场所、用品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例如在教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寻找淀粉的踪迹”这一教学环节时, 要提供的食材很多且最好是新鲜的, 我充分利用学校的食堂资源, 从食堂中获得所需的土豆、鸡肉青菜等十余种食材。 又如在教授《油菜花开了》这课, 我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菜园中, 实地观察油菜, 并带回油菜花进行解剖实验, 学生兴致高昂, 培养了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 激发研究兴趣

实验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感受, 引发学生的思维,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那么实验效果就将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时, 我设置“蒙眼尝生、熟苹果, 生、熟青豆”的环节, 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 尝的学生认真辨别, 看的学生跟着一块乐, 后面的实验教学就顺理成章地往下进行。

(三) 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我们可在实验教学前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验前让学生分析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实验方法, 精心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对于实现高效的科学教学是不可或缺的。 如学生不经历这个过程, 没有针对提出问题做出预测或假设, 就开始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那么这种不经过思考之后开始的实验往往会得不到结论, 或是得到错误的结论。

同时在实验前提供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材料, 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 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时, 我为学生准备很多的材料, 供学生选择, 让学生自主研究这些液体是否溶解于水, 不同液体之间是否互相溶解。 学生讨论想研究的内容, 进行了猜想, 再通过实验验证, 有了新的发现, 如:油不溶于水而溶于洗洁精, 这就是生活中如何洗涤油质衣物的原理, 从而促进学生探究的创造性发展。

二、实验中

(一) 有序出示材料

在上课的过程中, 如果在确定实验内容后就把所有的材料全部一股脑发给学生, 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从而降低实验效率。 实验教学涉及的环节大多是分层次、逐步提出的, 所以我们要分阶段、适时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每组材料的呈现有极强的先后逻辑顺序,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使得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 步步推进, 促使他们进一步发现, 避免学生“玩”器材, 有效把控课堂教学秩序,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 多合作、多交流

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应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 更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交流。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可以开展经验交流会,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经验分享, 也可以对于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 这些都能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 相互启发, 相互研讨, 通过集思广益、思维互补, 使实验方案更完善, 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例如在《造一艘小船》教学中,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设计、制作出能浮着的小船。

(三) 注重对比性和规范性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 绝大部分实验是对比实验, 当学生进行设计、分析时应注重对比性, 确保只有单一变量, 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 以及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即要知道对比什么, 怎样对比, 对比的结果与实验过程条件的变化存在哪些因果关系。

科学实验同样也要注重规范性, 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 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 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使他们的思维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实验成功的系数, 关系到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 总结出规律。 例如在教学《温度与气温》时, 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如何规范使用温度计, 否则学生随意操作, 使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

三、实验后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的时间越来越多。 但我们常常看到实验时课堂异常热热闹闹, 汇报时却只有干巴巴的几条, 收获无几, 其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这样实验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科学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实验而实验, 还要解决问题, 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 “动手做”之后我们更应强调“动脑思”。 因为真正的实验探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 而是发生在头脑里。 所以实验之后的汇报及分析环节很重要, 教师要加大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力度, 逐步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例如学生在进行实验记录时, 我常下发大的A3纸和记号笔, 这样就能将每组的实验数据全部呈现在黑板上, 全班一同分析, 一目了然, 容易得出结论。 又如在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时, 我借助电EXCEL, 让学生先后分组将数据输入电脑, 形成柱状图、折线图等, 便于学生理解等。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总结 篇13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探究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各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探究活动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活动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探究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真正做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活动课的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三、存在的问题

在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基础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改进。

科学探究室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各实验室应积极配合各年级科学教学活动,做好各课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强化科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机会,让小学生在真实的科学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力争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常规化,充分发挥教学仪器(材)应有的作用。

二、活动目的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主要是:通过探究活动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通过探究活动获得与自然和周围世界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价值。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度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16:00-18:00

四、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五、活动内容

1、科学实验

选取较简单的实验,准备好实验材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实验过程,真正经历科学学习过程。

2、阅读科技类报刊杂志

图书室及阅览室备有的科学知识读本及刊物,供学生浏览阅读。

六、活动措施:

1、把握探究目标

我们认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应该由一个核心:积极探究;一个目标: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灵动引疑,自主“选择”;巧设“留白”,促生“自转”;因势利导,尝试探索;个性评价,取长补短。

2、明确操作流程

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优化指导策略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灵动引疑,自主“选择”;巧设“留白”,促生“自转”。

4、因势利导,尝试探索

在学生大胆猜想后,教师应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在开始阶段,可以只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探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试拟探究计划。在实际探究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施教之法,贵在自行。”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

5、及时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篇14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本学期在劳动实践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15

关键词:乡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个学科在教学上呈现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乡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合作探究走过场。由于受实验器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条件制约,许多教师只能采用灌输式教学,使得探究式学习成为空谈;②科学探究层次浅。在探究活动中,很多学生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并没有进行深层次反思,流于形式;③准备不足带来的误差。实验教学前,由于教师准备工作不足,以至于课堂实验成功率不高,只好以“误差”等理由来向学生解释;④课件演示代替实验。实验教学完全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演示替代,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科学素养更是无从谈起;⑤教学时间不足。多数乡村学校科学课教学时间设置分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探索、总结和分析,显然不现实。

乡村小学科学教育应立足乡村实际,发挥乡村优势,积极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提高乡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助飞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际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区域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因地制宜地取舍教材,整合教学资源,独具匠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重视资源的整合利用

很多乡村小学受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缺少科学教学资源,因而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凸显地域资源特色,变主动为被动,迎难而上。

1.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十堰乡村森林覆盖率高,水土资源丰富,这无疑是天然的科学资源库。学生从小就与虫鸟为伴,与山水相依。相比城区而言,这给科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教授“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去野外收集花朵,课下在校园一角举办小型花展,让学生选一个解说员,向其他班级同学介绍花的名称、形态结构及怎样开花结果;教授“水资源”这一课时,提前让学生去探索丹江口的水质特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取丹江口作为南水北调的源头之一,如何保护家乡的水资源才能确保把一江清水送往北京;教授“岩石的组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等,可以引导学生到学校附近收集各种岩石,制作岩石标本,也可以选取十堰比较有名的绿松石,让学生去探索它的特征;教授“植物的种子”这一课时,鼓励学生在课下用大豆做实验,观察大豆种子如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春天来了,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亲临自然,让学生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鲜活资源,学生玩起来十分有趣,教师教起来也十分轻松,而且确保科学课教学的规范化。

2. 自制器材的有效利用

乡村学校的实验器材严重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自制实验器材。自制实验器材具有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取材容易等特点,还可以节约学校经费。

3.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

目前,十堰市大部分乡村学校具有理、化、生实验室,齐全的网络教学设施,以及可以同时进行多组实验的教具。但在给初中生做实验,小学生上科学课的时候这些资源却很少用到。教师可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为科学实验课增添色彩。

4.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发挥网络优势,让乡村孩子分享现代教育信息。目前,十堰各县市的乡村小学已经全部实现“班班通”工程,科学课堂也瞬间增添了无限活力。有的内容很难理解,但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学生很快便能形成感性认识,进而树立科学的新观念。

二、重视规范的实验流程

1. 激励学生参与器材准备工作

课前收集器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搜集、准备器材,在上课时展示。然后,让教师查漏补缺,把没有或不能收集、准备的器材提供给他们。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一课时,安排学生在不破坏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情况下去收集各种叶子。学生兴奋地捡回了一大把叶子,有梧桐叶、银杏叶、杉树叶、铁树叶、黄杨叶等,形状有圆形的、扇形的、卵形的等,叶缘有全缘的、波状的、锯齿的等,各种各样的叶子都有。笔者让学生观察收集的叶子有哪些相同的结构?比较新鲜的树叶与落叶,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对于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来说,随时可见这些来自于大自然赐予的科学材料。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会发现自然的魅力和科学的神秘。

2. 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导入激趣这一环节,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一课时,在导入环节让学生猜谜语:叶子圆圆个儿小,全身长满小镰刀,镰刀外面长毛毛,镰刀里面藏宝宝。谜底揭晓,学生就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对种子的探究就会引发许多兴趣和问题,探究教学的氛围更浓厚了。最后,教师还可设置疑问: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入本节课所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

3. 实验过程的有效调控

(1)紧扣实验目的,明确观察任务。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没有目的,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学生观察实验时,如果不清楚目的,往往导致学生只注意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实验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一要安全分发实验器材。考虑到安全问题、实验要求等因素,有些实验器材应在课堂上分发,如开水、有危险的药品,如高锰酸钾、酒精等;有些则在课前分发,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总之,教师要心中有数,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和最优化。二要指导学生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错误,一般是由于不了解操作步骤或疏忽所致。例如,用量筒测量液体时必须放平,观察者的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等。教师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领,使学生了解每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三要全方位细心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尝、借用工具观察等。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四要认真做好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方法、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简明的语句或学术语叙述,这是巩固学生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学生往往重实验、轻记录,教师必须予以严格要求,及时指导。

(3)激励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更是小学科学实验中的主角,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对于一些安全、易操作的实验可以分配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演示操作。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邀请学生上台来做“振动的音叉轻触水面”的实验。由于演示的主角是学生,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都关心实验是否成功,因而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当上台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才会对实验课更积极。

4. 正确进行实验评价

教师对实验的评价不必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时,同时注意评价的真实性。实验评价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尤其要注意正确评判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明白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在今后的实验操作中更加注重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篇16

一、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目前科学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大多数家长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将科学知识背背记记就可以了,不重视科学教学,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科学课的重要性,仍然引不起学生的重视,部分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并不是因为重视科学课,而是出于对实验结果的好奇,对科学的好奇。

2.实验教学本身并没有引起学校及教师的重视

科学实验教学这一板块在某些学校还是一片空白。有些老师想上好科学实验课,但学校实验器材不足;有些学校虽然有一些科学实验器材,但是教师嫌麻烦干脆不做实验,甚至有的学校实验器材干脆是个摆设以应付上面的检查。

二、改进实验教学的措施

1.转变科学教学观念

我们的科学课要充分得到重视,教师要借助家长会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配合好我们的工作。我们现在的教学提倡“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密切结合起来,从提高学生的能力出发,认真改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把科学真正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来,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科学教师主动开足开齐我们的实验课程。

2.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

例如,实验室的限制、材料的限制等。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实验探究条件。学会保养器材,改善实验用品增强实验效果,寻找实验替代品,自制教具改进或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将实验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曾经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动手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成功的实验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失败的实验促使他们继续探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在实验的每个阶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在发言时不能只顾自己表现,吵做一团,根本不顾他人的意见,养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习惯,还要鼓励少数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活动,力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力求和大多数同学同步,真正使课堂教学快速、有效地开展,使“新课堂”民主、开放,既充满激情又井然有序。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应重视科学课,更应重视科学课上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真理,感受生活。我们只有正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抓住关键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改进,才能确保我们的学生实施有效的科学探究,进而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

上一篇:保持党的纯洁性党课下一篇: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