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卡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居民健康卡(精选8篇)

居民健康卡 篇1

“发放居民健康卡仅仅是这项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让群众能用得上、用得好,方便居民享受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实现参合农民即时结报。” 陈竺表示,居民健康卡建设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国家卫生信息化总体框架中,居民健康卡是联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国家、省、地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金钥匙”。陈竺要求,试点地区要积极探索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金融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做到“人手一卡、服务一生、卫生通用、开放兼容”。

河南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辽宁锦州市、广东佛山市4地作为试点地区率先发行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卡主要有四项功能。一是身份识别;二是跨机构就医一卡通。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各类业务应用数据库进行交互处理,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逐步实现全国就医一卡通;三是存储基础健康与主要诊疗信息,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居民健康卡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联结载体,支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在各系统间的共享交换。还可以脱机存储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有关信息,满足异地交换共享和社区及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四是新农合费用结算与扩展功能。支持金融等扩展功能,如与金融机构联合发卡,用于金融结算等。

据了解,居民健康卡从功能上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方便居民预约挂号,方便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开具处方、治疗工作,进行费用结算。同时,有利于转变原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改善就医感受,积极促进 “看病难、看病贵” 的缓解和医患关系的改善。

居民健康卡 篇2

健康档案卡是用于医疗保健领域的,能够存储用户健康档案数据的大容量智能卡[1]。使用健康卡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2011年12月30日卫生部发布了《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其第十四条提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相关应用系统,推动居民健康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3]。健康卡信息来源于多个方面,可能是不同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或是同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不同子系统,并且健康卡信息内容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4]。为了使居民健康卡中的大量数据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体现健康卡的应用价值,我们研究小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居民健康卡的健康评估系统,旨在为健康卡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一个相关的平台,推动居民健康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为了有效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遏制医疗经费的过快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近年来提倡由传统的疾病管理转向全民健康管理,即通过健康管理的手段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5,6]。健康评估是健康管理服务中重要的一环,是评估方法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重要应用[7]。其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收集个人或人群的详细健康资料,利用人工或软件系统等多种方式对健康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形成对个体当前健康状态、健康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等诸多方面的判断。健康评估系统的目的在于管理、分类和评估健康体检数据,并以评估报表的方式向服务对象提供评估结果和健康改善建议,为个体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健康评估主要包括健康状况分析、健康风险评估[8](health risk appraisal,HRA)和健康效果评价3个阶段,其中健康状况分析是基础,健康风险评估是核心,健康效果评价是对健康干预效果的检验。

1 系统流程与功能设计

健康评估系统能够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未来患病的风险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9],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1.1 流程设计

健康评估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健康评估、评估报告、健康干预、效果评价等部分,如图1所示。信息采集部分主要收集个体的各项生理、生化数据(如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等),生活方式数据(如吸烟、膳食与运动习惯等),个人和家族健康史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如精神压力)等。健康评估及评估报告部分通过分析个人健康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等资料,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系列的评估报表,其中包括反映各项检查指标状况的个人总体健康评估报告以及多种常见疾病的患病风险等。健康干预和效果评价部分针对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并通过后续的监督随访,检查健康改善计划的实现状况和各项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1.2 功能模块

通过对我国居民医疗服务花费和健康管理现状的调研,结合居民健康卡管理工作的计划和应用需求,我们研究小组设计了符合我国居民健康需求的健康评估系统平台。根据整个系统的功能分析,具体划分为以下6个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1)健康状况分析:包括个人健康信息汇总、总体健康状况评估、生活方式评估和危险因素提示。此模块主要通过居民健康卡和调查问卷收集居民个体的全套健康数据,然后经过量化分析得出个人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和生活方式评分,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和健康评估结果以及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报告中同时给出各项健康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并标出相对危险的指标。个人可以针对标示出的危险因素,在参考值范围内为自己制定阶段性的目标。

(2)健康风险评估:包括糖尿病风险评估、肺癌风险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高血压风险评估、膳食处方和运动处方。此模块主要是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学概率论的方法得到危险性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计算相应疾病的危险度。同时系统还为个体提供膳食和运动方面的建议,以帮助个人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风险;根据个人定期反馈的膳食摄入信息对其进行膳食干预,根据个人定期反馈的能耗信息对其进行运动干预,并对个人健康干预的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

(3)健康知识教育:包括膳食与健康、运动与健康、心理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此模块主要提供与健康有关的各方面的文章,使个人能不断提高健康保健的意识,自觉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积极采纳系统提供的改善建议,从而达到良好的干预效果。

(4)健康信息咨询:包括健康工具、医疗资源和留言信箱。此模块主要为个人提供食物营养查询、体质量管理、能量需求分析以及各地的医疗资源查询等功能,并及时解答留言信箱中的问题。

(5)压力管理:包括性格类型评估、PSTRI压力测试、心理健康评估、社会交际管理等。此模块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以及压力来源,提供应对和缓解压力的策略,对个人的压力管理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6)健康指标检测:包括体质量监测、血压监测、血糖监测和血脂监测。此模块主要是根据居民健康卡中不同阶段的体检数据,动态检测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便于发现异常并监测健康干预的效果。

2 健康评估系统的实现

2.1 总体结构

健康评估系统分为客户端、服务器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内部结构又可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化层。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3所示。

系统通过标准的Web service接口与健康卡进行数据通信。Web service的结构基础是xml消息传递,而健康档案卡中所有的数据均以xml文件的形式存储,并且所有的数据文件(xml文件)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命名。健康评估系统数据的采集主要以健康卡为核心,健康卡中的数据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就诊记录、体格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用药信息。服务器端的数据采集模块通过Web service接口向健康档案卡的数据管理中心发送请求后,健康卡数据管理系统首先对请求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数据管理系统将响应数据采集程序的请求,然后两者建立连接并把健康卡中的数据传输至健康评估系统服务器。最后,服务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持久化层存储到系统本地数据库中,便于健康评估过程中对数据的频繁访问和量化计算。

当系统完成健康评估后,客户端浏览器(IE、火狐等)可以通过Internet登录Web服务器,查看自己的评估报告并访问数据库中的关于自己的健康数据。当客户端通过Internet请求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时,需要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才可登录系统。系统为每一个用户分配一定的权限,用户只能在规定的权限内访问数据库,这样不仅保证了每个用户的隐私,更加确保了数据库的操作安全。

2.2 系统结构的实现

健康评估系统的开发采用B/S架构,B/S结构拥有软件维护开销低、信息查询和组织方便、客户端只需装有浏览器即可访问系统等优点[10]。Web服务器使用流行的Tomcat,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系统的实现基于Java EE规范中定义的Struts框架,以JSP为主要开发工具,由Web服务器、JSP容器和其他Java EE规范里定义的基础服务组成。JSP是基于Java的Web应用开发技术,用以产生动态网页,实现了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分离,具有安全、高效、可移植性强的特点。Web服务器在遇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首先执行其中的程序段,然后将执行结果连同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JSP中插入的Java程序段可以操作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等,以实现建立动态网页所需要的功能。用JSP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既能在Linux下运行,也能在Windows和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系统首页界面如图4所示。

2.3 关键接口的实现

系统与健康档案卡以及其他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通信,采用目前流行的Web Service接口技术,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Web Service是一个平台独立的、松耦合的、自包含的、基于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可使用开放的xml标准描述、发布、发现、协调和配置这些应用程序。Web Service使用基于xml的标准化的因特网语言和标准化协议在因特网或内部网上展示它们的可编程功能部件,并通过自描述接口实现Web Service。这些自描述接口基于开放的因特网标准。Web Service由于采用半结构化、跨平台的xml语言和标准的接口,因此能够实现不同操作系统以及不同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

数据服务接口程序片段如下:

2.4 数据库的实现

系统采用hibernate作为数据持久层框架,由于hibernate支持Oracle、SQL Server、My SQL等多种数据库,能够很好地解决多个数据库的兼容问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则选择Oracle数据库。Oracle数据库是甲骨文公司出品的大型专业数据库系统,其处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稳定性能好,在数据库行业领域受到高度认可。由于本健康评估系统需要存储大量的居民健康信息,并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安全,所以对数据存储和计算处理能力以及安全性能和权限管理的要求很高,因此采用Oracle数据库能很好地满足系统的应用需要。

3 结语

随着医疗服务费用的不断高涨,人们却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2003年5月3日,美国《新闻与观察报》披露“每年全球约80%的医疗支出用在了治疗那些可以预防的疾病上”。这意味着如果在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做出一些努力和改善,即使是很小的改善,也能有效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基于居民健康卡的健康评估系统充分利用了居民健康卡中的健康信息资源,为居民健康卡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相关的系统平台,同时又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提高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意识,降低医疗费用。

摘要:目的:利用居民健康卡中的门诊和检查数据,为居民提供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估和对多种疾病患病风险的预测。方法: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以Sun公司的Java server pages(JSP)和Java规范中的Struts框架为主要开发工具,设计居民健康评估系统。结果:完成了健康评估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对居民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的评估。结论: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使居民健康卡中的大量数据得到合理利用,方便居民对健康状况进行管理,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遏制医疗经费的过快增长。

关键词:居民健康卡,健康评估系统,B/S架构,JSP,struts

参考文献

[1]应俊,毛中亮,周丹.国人健康档案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中国数字医院,2010,5(12):19-22.

[2]张玉海,徐勇勇,刘丹红.社区健康卡数据结构及其临床数据集标准[J].中国全科医学,2006(9):390-3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EB/OL].(2011-12-30)[2012-03-14].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6694/201201/54023.htm.

[4]王玖,徐勇勇,刘丹红,等.基于XML的社区健康卡数据集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 481-1 483.

[5]黄建始.从医学模式的演变探讨健康管理的实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1):3-9.

[6]陈竺.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EB/OL].(2008-03-04)[2012-03-14].http://epaper.rmzxb.com.cn/2008/20080304/t20080304_182130.htm.

[7]张斓,王煜,黄建始.健康评估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3):168-171.

[8]李运明.国人健康风险模型及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2011.

[9]刘潮临.健康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

居民健康卡与妇幼保健管理 篇3

关键词:妇幼保健;健康卡;全国通用

中图分类号:R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219-1

卫生部2月初印发了《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以后我国居民将拥有全国通用的居民健康卡。这是卫生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并明确将卫生信息化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的重大举措。

卫生信息化是推动医改任务落实的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整合卫生资源,规范服务与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与监管能力,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居民健康卡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卫生信息化整体框架中联结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国家、省、地市三级信息平台,实现跨业务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及开展协同服务,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居民健康卡从功能上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方便居民预约挂号,方便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开具处方、治疗工作,进行费用结算。同时,有利于转变原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患者就医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改善就医感受,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改善医患关系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对妇幼保健工作信息化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进和做好电子信息化条件下的妇幼保健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战线工作者的新课题。

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切实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职能,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吉林省四平市妇幼保健工作具体指标要求是(1)早孕建卡率达90%;(2)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80%;(3)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4)住院分娩率达100%;(5)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80%;(6)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7)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8)产前筛查率达80%;(9)妇科病检查率达65%。实行居民健康卡制度后这种要求明显过时了,卫生部关于印发《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指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为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规范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方便居民获得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参与个人健康管理,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卡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使居民拥有唯一全国通用的居民健康卡,居民个人医疗、妇幼保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医疗、妇幼保健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实现跨地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妇幼保健对象健康数据实时交换。实现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一卡通,方便了妇幼保健机构获得妇幼保健对象服务信息。建立支持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实现医疗数字化后,妇幼保健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直接网上查询,管理效率必将大大提升,对妇幼保健服务的要求必将更高。妇幼保健对象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就能直接得到大医院的专家诊断,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医疗信息化同样也实现了药品价格公开,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提高了,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

一要尽快掌握卫生信息化建设这个先进的直接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知识。居民健康卡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立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从事妇幼保健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尽快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卫生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运用居民健康卡网络管理平台,运用先进手段开展妇幼保健管理服务,为妇幼保健工作对象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二要不断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认真学习《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让人民群众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幼保健对象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身心健康;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各项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知识的培训和技术培训,依法规范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以及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人员。

三要结合居民健康卡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础信息管理,与此同时做好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确保危重孕产妇抢救的及时性、有效性,不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要结合居民健康卡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防治措施。不断加强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项工作,让婚育人群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掌握预防知识,认真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工作。

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平台,对于及时掌握妇幼保健工作对象健康信息,掌握服务对象动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抓住机遇,努力工作,为做好妇幼保健工作而奋斗。

作者简介:孔凤茹(1968-),女,四平市妇幼保健院高级医师。

居民健康卡 篇4

某某卫生服务中心

关于开展“免费为居民健康查体、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敬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提出的“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的精神,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现就开展免费为居民健康查体、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月日为阜桥辖区集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间;

二、由“某某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进社区或入户,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建立并完善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咨询;

三、对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发放《社区居民免费基本健康查体预约单》,持预约单到某某卫生服务中心享受免费基本健康查体;

四、免费基本健康查体项目:

常规查体、心电图、血糖、血脂、胸透、妇科检查、儿童常规查体;

五、如需要做上诉上述免费项目以外的其它检查,本次一律按半价收费(宫颈癌筛查项目除外),其它时间不享受免费和优惠政策;

六、社区居民检查查体年龄规定:0-3岁儿童、孕妇、65岁以上人群免费查体;65岁以下人群每户限定一人免费查体。

社区卫生读物是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可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全省统一居民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健康查体、让每位居民享有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新医改政策的重要内容,与每位居民的健康利益密切相关。

居民健康档案 篇5

1353、个人信息 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性别、出生日期、根据居民身份证的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的顺序填写。

(2)工作单位、应填写目前所在单位的全称,下岗待业或无工作经历者须具体注明。(3)联系人姓名、应填写其家长或亲友姓名。

(4)血型应填写ABO血型对应编号的数字,如不清楚填不详。(5)药物过敏史:对青霉素、磺胺或链霉素过敏等。(6)既往史:包括疾病史,如手术史、外伤史和输血史。

(7)家族史,指直系(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是否患过遗传性或遗传倾向的疾病,可以多选。

1354、健康体检方面 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一般情况,体温、脉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升高、体重、老年人应检测认识功能。

(2)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有无烟酒嗜好。(3)脏器功能,检查包括口腔、视力、听力、运动功能。

(4)查体,内容包括:皮肤、巩膜、淋巴结、肺、心、肝、肾、四肢、妇科应检查乳房、生殖器等。

(5)辅助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

(6)现存主要问题:脑血管、肾脏、心脏、血管、眼部、神经系统有无病变。(7)住院治疗情况:有无住院,用药名称。1355、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花耳鸣、呼吸困难、心悸胸闷、鼻衄出血不止,四肢发麻、下肢浮肿等。

(2)体征,查血压、体重。

(3)生活方式,有无烟酒嗜好,运动、饮食习惯。(4)用药情况,有无药物过敏。1356、糖尿病患者随访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症状:有无三多一少情况,视力模糊感染、手脚麻木、下肢浮肿。(2)查血压,体重。

(3)生活方式,有无烟酒嗜好,运动饮食情况。

(4)实验室检查情况: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用药情况、以及其它检查。1357、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目前症状:是否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无故出走。

(2)自知力:是否完全、不完全或缺失。(3)睡眠情况:可以、一般或差。

(4)社会功能情况:能否生活自理、家务劳动、学习能力、社会人际交往等。(5)危险行为评估,以级别、具体表现而定。

(6)服药:是否自行服药、家属监督下服药、间断服药、拒绝服药等情况。1358、重性精神病患者评估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应填写患者监护人姓名、住址,与患者关系、电话以及辖区村委会联系人电话。(2)精神疾患家族史,是否曾经患过类似精神病。(3)既往诊断情况,治疗情况以及治疗结果。

(4)既往主要症状:有无、行为怪异、兴奋烦躁、自语自笑等。

(5)发病时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如攻击他人、毁物、追逐异性、自伤自杀等。(6)了解生活和劳动能力情况。

(7)目前主要症状,如交流、行为、睡眠、饮食等情况。

(8)社会功能情况:个人生活、家务劳动、学习能力、社会人际交往等情况。(9)今后治疗康复意见、治疗形式、服用药物等。

十四、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

1359、老年人健康管理管理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步使老年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360、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2)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3)体格检查;

(4)辅助检查: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5)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6)对所有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方面的健康指导。1361、什么叫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答: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1362、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1)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2)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3)预约6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4)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具体内容详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5)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1363、什么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是每个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执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36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什么?

答:促进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缩小城乡差距;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136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2)、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的重大项目: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农村改水改厕项目。

继续实施的重大项目: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

136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主体分别是什么?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提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机构。

1367、慢性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

(2)、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3)、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4)、糖尿病患者每季度检测1次指血血糖;

(5)、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人群开展健康干预。1368、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1)、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值为130~139mmHg/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建议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4)、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6)、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1369、什么叫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覆盖率?

答:管理覆盖率=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100%

12、什么叫高血压患者健康规范管理率?

答: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13、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2型糖尿病筛查: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2)、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并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若不需转诊,询问症状。测量体重、心率。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3)、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

14、什么叫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

答: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糖尿病人数/年内辖区内糖尿病患病总人数×100%。

1370、什么叫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

答: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1371、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哪些?

答:(1)、建立健康档案: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患者监护人姓名、监护人电话、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诊断情况、最近一次治疗效果、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关锁情况等。(2)、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随访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提督导患者服药,指导康复,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协助进行紧急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a.危重情况紧急处理: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b.分类干预:对病情稳定的患者3个月时随访;对病情基本稳定(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调整剂量。调整过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虽然明显但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3)对病情不稳定(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c.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d.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检查。

e.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对患者的随访次数。137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要求有哪些?

答:

(一)配备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相关健康管理工作。

(二)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更新。

(三)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四)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1373、什么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00%。1374什么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每年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1375什么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显好率?

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显好率=最近一次随访时分类为病情稳定的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1376、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营养工作中承担什么职责?

答:(1)、在县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全县的营养工作。

(2)、负责辖区内(包括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及敬老院等相关机构)营养领域的技术管理、业务指导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3)、根据国家和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工作任务,负责本县调查点的工作。

(4)、落实上级营养监测计划与方案的具体实施,按照监测样本与质量要求完成监测任务。

(5)、组织对当地居民的营养教育与指导工作。

(6)、负责本地区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7)、负责本地区与营养相关的重大事件的调查,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8)、承担本县营养工作中的相关实验检测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营养检测工作任务。

(9)、配合国家营养工作网络平台,建立县级营养领域的信息系统。

(10)、总结营养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提出营养问题的改善建议。

1377、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专业人员培训工作数量和频数是多少?

答: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专业人员要求年培训率不低于35%,三年轮训率达100%

2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专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答:专业技能培训包括调查方法、体格测量、营养状况评价、食谱编制及营养教育方法等。

1378、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与健康调查工作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答:

(一)工作内容

(1)、一般资料收集:主要收集调查点和被调查人群的有关资料。调查点的有关资料包括人口(结构和密度)、地理环境、卫生状况、医疗水平、疾病统计资料、经济结构和水平、人均收入等;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个人病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吸烟、饮酒、运动、膳食习惯等)、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经济收入等。

(2)、营养与健康状况资料收集:包括膳食调查,了解被调查者各类食物与营养素摄入量、膳食结构变化以及身体活动情况;通过体格及临床检查可获得身高、体重、腰围、疾病状况等资料;通过询问可获得被调查对象的身体活动水平,锻炼的频率与强度;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红蛋白的测定分析等,以便及早掌握和发现人群中的营养问题及变化的趋势。

(3)、资料的汇总整理:对原始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分类归档保存,用规定的计算机文本格式按期上报电子版调查资料和调查工作报告。

(二)方法

(1)、营养调查信息资料的收集可参阅当地人口、疾病死亡、农业种植及食物生产、居民食物消费等资料。

(2)、膳食调查:可采用24-小时回忆法(或3日24小时回忆法),称量记帐法,食物频度法等。

(3)、体格测量:采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和称量设备,并按测量要求做好质量保证,获得准确的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测量指标数据。

(4)、临床检查:主要进行体征检查,对疾病患者或曾患有某种疾病者可直接收集其病例资料,建议健康检查可在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或可请当地临床医生配合。

(5)、身体活动状况:体力活动水平(以千步记)、锻炼的频率和强度。

(6)、实验室检查:根据工作要求和需要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指标进行分析检测,如血红蛋白等,如有要求需检测其他营养生化指标需要送上级业务部门或专门机构进行检测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要求收集样品并及时送达。

1379、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与健康调查工作流程和步骤有哪些? 答:(1)、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包括调查工作的组织机构、调查人群和调查点分布等。

(2)、技术培训:组织本辖区内专业人员参加国家级培训,并按培训教材负责组织本级培训。

(3)、落实调查的准备工作:组建营养调查工作队伍,安排工作用车、仪器设备等。(4)、组织实施调查的现场工作:组织落实本辖区内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现场调查工作的实施。

(5)、组织收集生物学样品,并实施实验室检测,需要送国家级检测的生物样品则妥善保存,用冷链送达。

(6)、调查资料的汇总和整理:通过各级审核后,将调查表格按统一格式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文件。

(7)、分析调查资料,报告结果:负责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调查点反馈结果。

(8)、撰写工作总结报告。

1380、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工作督导与考核工作流程和步骤有哪些? 答:(1)、制定督导方案:根据营养工作督导目的,制定督导计划。计划要素应包括督导目标,督导内容,督导时间进度安排,保证督导工作完成得措施等。

(2)、编制督导表:督导表应包括被督导单位、具体人员、时间、内容、督导结果分析、建议、督导人员签字等。

(3)、培训人员:要对参加督导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考核目的、掌握督导方法、标准和要求。

(4)、组织实施督导:根据督导方案,深入乡镇,开展督导工作。督导过程中认真检查,规范记录督导表,及时反馈督导意见。

(5)、督导总结:督导完成后,督导人员应汇总、分析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写出督导报告,向有关部门报告,并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反馈被督导单位。督导报告内容应包括基本情况、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或建议。

(6)、督导资料管理:及时收集汇报材料、相关数据、督导表、督导报告等资料,按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

138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营养工作督导与考核工作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答:(1)、根据督导方案,制定督导表,采取听取汇报,核查资料,现场察看等方法进行督导,并在督导结束时反馈督导信息。督导分为以下两类,即常规督导和专项督导。

(2)、常规督导:人员培训、营养调查、营养教育与指导、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预防和控制等。

(3)、专项督导:如营养不良监测与改善、营养不良重大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

28、我国慢性病基层防治模式是什么?

答:我国慢性病基层防治模式为:在国家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下,以基层卫生 服务机构为平台,利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两大技术手段,以控制危险因素和慢 性病管理为目标,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辖区居民签订慢性病相关服务合约,为 居民提供连续的、相互衔接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及其它医疗服务。

1382、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中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包括哪些? 答:本规范中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包括:超重加中心性肥胖者、部分正常高值血 压者、胆固醇边缘升高者、甘油三酯升高者和空腹血糖受损。

1383、根据《中国慢性病报告》及卫生部发布的相关信息,哪些病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慢病?慢病干预策略有哪些?

答: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慢病,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超重和肥胖是导致上述大多数慢病发生的重要生物学危险因素。对慢性病人和高危人群的管理、合理膳食、中等强度体力活 动和戒烟是三种重要的干预策略。

1384、慢病管理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哪些?

答:慢病管理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六方面:

1、收集服务人群健康信息;

2、识别高危人群和人群分类;

3、高危人群及患者行为及生物危险因素水平评估;

4、个体化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和患者管理;

5、管理效果评价;

6、人群慢病信息汇总分析。

1385、什么叫体质指数?指标判断标准是多少? 答:体质指数BMI值=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BMI<18.5为体重过低 18.5≤BMI≤23.9为体重正常 24≤BMI≤27.9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1386、血压评价标准是多少?

答: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且 舒张压<80 mmHg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1387、高血压患者分级评价标准是多少?

答: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SBP≥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 1388、哪些指标出现可视为慢病高危人群?

答:慢病高危人群需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①超重加中心型肥胖: BMI≥ 24kg/m2和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②正常高值血压:SBP:130-139 或 DBP:85-89mmHg ; ③血脂异常 : TC边缘升高 ≥ 5.18或 TG升高≥2.26 mmol/L ; ④空腹血糖受损:6.1 mmol/L≤FBG<7.0 mmol/L)。

1389、血糖评价标准是多少?

居民健康档案汇报材料 篇6

一、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方面:

1、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直协调配合工作。

2、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目标。

3、加强人员培训,组织专门人员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表格的填写、档案的建立、重点人群的随访和管理、住院管理及转诊、会诊程序。

4、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发动,让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有深入的了解。

5、将全院职工分为三个健康档案建档小分队,分别由院长和防保科长为队长,三个小分队分别包村包户,小组成员不分节假日轮流进村入户进行公共服务与建档工作。

6、建立专门的微机室、办公室、档案室等,并抽出专门人员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科,负责档案的管理及微机的录入工作。

截止目前,我院已建立健康档案7263户、34101人,占我镇人口的85%,建立慢性病档案2663人次,体检 1900 人次,完成健康档案的微机录入工作 26 户、105 人。

二、创建无烟单位工作情况:

1、确定2010年10月底前, 达到无烟单位标准,实现全面禁烟目标任务,实行自我加压。

2、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沁阳市西万卫生院全面禁烟工作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目标。

3、单位禁烟工作制度,将工作人员戒烟、不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吸烟、宣传烟草危害知识、劝阻吸烟、禁止使用卷烟接待宾客、提供戒烟服务等指标纳入其中。此外,将创建“无烟单位”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制定本单位禁烟时间进度表和切实可行的禁烟计划,以保证创建工作的实施效果,实现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4、开展禁烟宣传:做好禁烟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禁烟氛围,开展不同主题的控烟宣传教育活动。

5、加强禁烟培训:对主管禁烟人员进行系统的能力培训,专门组织对本单位医务人员控烟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禁烟意识和控烟服务能力。

三、卫生改厕方面:

我院已与设计部门结合,对我院的需改厕所进行了前期的图纸设计,并做出了全面的工程预算,改厕所需资金约8万元,我院正在积极筹措,相关的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现正与施工队联系安排下一步改厕的具体工作。

四、村所建设方面:

1、明确目标:通过建设,使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标准化、诊疗操作规范化、规章制度统一化,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多方协调确保项目落实:项目下达后,为确保项目落实到位,积极与镇政府、村委会沟通结合,落实项目用地,争取镇政府、村委会支持配合。

3、确保专款专用: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杜绝资金被截留挪用。

4、加强监督管理:抽调专人不定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及时进行落实。

居民健康卡 篇7

医院门诊是医院服务的窗口, 由于门诊业务实时性极强, 门诊信息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看诊, 一旦发生重大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施故障, 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这将对医院管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1,2]。

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已经制定了全手工方案、科室单机应急方案或最小网络运行方案, 但由于近年来门诊科室已实现计算机处理业务, 再回到手工处理, 困难与阻力非常大[3]。另外, 应用手工方案或科室单机应急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门诊业务的延续, 但事先需要准备大量的手工处方等各种单据, 系统恢复后还需要将大量故障期数据补录到系统中, 操作复杂, 浪费系统资源[4]。最小网络运行方案虽然可以规避手工方式带来的大量数据补录弊端, 但它需要配置备用服务器且需要局部网络的支持, 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风险。

1 基于居民健康卡的门诊信息系统应急方案

门诊信息应急系统是HI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用于解决因网络或服务器故障而造成门诊信息系统无法运行的问题。此系统借助于居民健康卡的离线存储功能, 将居民健康卡芯片保存的患者就诊信息[5], 依次传递给后续科室, 完成患者门诊看诊的基本需求, 以实现网络、服务器等大型故障后信息系统的正常单机运行[6]。

系统基本功能:在系统出现故障后, 实现挂号、处方开立与划价、门诊收费 (可以不包括医保) 、发药等功能并做到对患者各环节信息业务处理的延续性。在故障恢复后, 自动上传整合单机系统处理的数据。系统总体架构分为3部分:①后台数据准备;②前台登录下载与门诊工作站单机运行;③数据整合。门诊应急系统基础数据获取流程, 见图1。

(1) 后台数据库。由于门诊应急系统为单机运行, 为了方便数据准备, 确保数据库在单机上正常运行, 数据库应选择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每次联机门诊信息系统登录时, 根据站点类型将相应数据库下载到本地硬盘中。

(2) 硬件配置。各业务窗口与医生工作站需要配置居民健康卡读写器。使用居民健康卡作为医院就诊卡介质, 无居民健康卡的患者需要改为IC卡就诊。

2 事故前联机数据准备

为了实现单机运行, 必须在工作站点联机状态下下载单机运行状态下需要的数据字典与相应数据空表, 并将联机时的患者看诊信息实时写入居民健康卡内, 为系统异常做数据准备。

后台单机数据库准备:为了减少准备数据下载量, 后台单机数据库准备程序定期或根据字典更新, 生成不同站点类型单机数据库, 如:挂号数据库、医生工作站数据库、门诊收费数据库与门诊药房数据库。

前台联机登录下载:在联机状态系统登录时, 将根据后台工作站点登记表 (表1) 与本站点对应的相关的单机数据库下载到本机, 并将工作站点登记表中的本站点ID号注册到本地INI文件中, 用来生成不同于其他工作站的数据表中的ID号。各门诊模块联网运行时将患者看诊相关信息写入健康卡以防不测。

在下载时为了防止覆盖单机运行时本地单机数据库产生的记录, 必须逐条上传并删除本地数据表单机产生的记录后方可下载覆盖。

(1) 挂号。挂号工作站单机数据库中应包括:病人登记信息表、科室表、挂号类型、专家排班。患者挂号后, 将挂号科室代码、挂号类型、专家姓名、挂号金额等信息写入健康卡, 并将挂号票号码写入本地数据库, 以备单机运行时使用。

(2) 看诊。医生工作站单机数据库中应包括:记费项目表、科室与个人组套项目表、科室字典表。患者看诊后, 将医嘱信息、处方信息写入健康卡[7,8]。

(3) 收费。收费工作站单机数据库中应包括:记费项目表、科室字典表、发票项目字典表。患者收费后, 将处方收费信息写入健康卡, 并将发票号码写入本地数据库。

(4) 发药。药房工作站单机数据库中应包括:药品字典、药房人员表。

3 事故后单机运行

当门诊网络系统故障后, 各业务窗口启动电脑上的相应单机系统运行图标, 各系统启用单机数据库, 读取健康卡相应信息, 完成患者相应业务的处理[9]。单机系统运行时数据流转图, 见图2。

3.1 数据表ID号生成

在联机状态下各数据表的ID号是通过一个存贮过程产生的不重复的编号。由于单机状态运行时产生的记录需要在网络正常后整合到网络服务器中, 所以每个单机产生的数据表中的关键字不能重复。

前台联机登录下载单机数据库时, 在本地INI文件中生成的站点ID号, 通过离散算法生成数据表中的关键字。

3.2 单机系统改造

单机系统是对原联网系统改造而成, 改造内容包括数据库读写转向到单机数据库, 数据表ID号的生成等基本功能模块。

(1) 挂号单机系统:只完成患者挂号业务, 不考虑退号、查询等业务。患者挂号时, 单机挂号系统读取健康卡患者信息, 比对查询本地数据库病人信息表得到患者门诊号, 系统选择挂号类型与专家、根据联机时保存的挂号票号打印挂号票。将挂号记录写入本地数据表与健康卡内。

(2) 医生站单机系统:只完成患者的医嘱生成与处方开立, 不考虑历史处方查询、叫号、门诊电子病历等其他业务。医生通过读卡器读取患者基本信息与挂号信息。根据本地数据库相应信息开立医嘱, 产生处方, 并将医嘱与处方信息保存到本地数据库与患者健康卡内。

(3) 门诊收费单机系统:只完成患者发票的开立, 不考虑退发票, 发票查询等业务。门诊收费单机系统读取健康卡患者基本信息与处方信息, 读取本地数据库发票分类信息产生发票项目, 根据联机时保存的发票号码打印发票, 将收费记录写入本地数据表与健康卡内。

(4) 药房单机系统:只完成患者处方发药, 不考虑处方划价, 查询等业务。单机药房系统读取健康卡患者基本信息与收费处方信息, 修改健康卡处方发药标志, 并将处方发药记录写入本地数据库。

4 恢复后单机记录整合

故障恢复后为了将单机运行状态下产生的记录上传整合到HIS主服务器数据库中, 并且做到自动上传。在HIS登录系统下设计本地数据库中数据整合上传功能。数据整合流程, 见图3。

由于在单机运行时有些数据表中记录是由不同工作站点写入的, 如处方表:医生站点生成记录、收费站点填入收费相关信息、药房填入发药相关信息。同为一条记录, 由于各工作站点单机上传时间无法控制, 有可能医生站点的记录覆盖药房记录, 造成记录不完整。为了控制单机上传时记录的完整性, 我们采用建立工作站点数据记录等级字典表的方法, 见表2, 在数据表中加入等级标志字段, 各站点记录生成时根据表名称与站点类型填入相应等级, 数据上传时进行记录比对后覆盖等级低的记录。上传成功后要及时删除本地数据库相应记录。

5 总结

医院门诊信息系统, 能完成门诊过程中的一切操作计算机化, 但系统一旦瘫痪, 计算机不能完成业务时, 严重制约了门诊业务的操作。本文中设计基于居民健康卡的门诊信息应急方案, 是一种全新的门诊应急方案, 目前尚未正式运行于HIS中, 该方案特点在于它从系统正常时同步本地数据库与健康卡上看诊信息数据准备, 到系统出现故障后单机运行时患者看诊信息无缝联接, 维持门诊业务正常开展, 再到系统正常后单机数据自动整合, 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该方案的实施将使门诊业务不再受系统各种故障的影响, 保障医院业务在任何状态下能够正常运行。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居民健康卡的离线存储功能, 对门诊数据的框架、标准和格式等进行定义, 来完成当门诊系统出现故障时, 单机应急模式下HIS系统的正常运行, 以及当故障恢复后与HIS的无缝连接, 以规避门诊信息系统发生重大故障无法运作时带来的信息缺失, 为单机状态下的门诊业务开展提供完整的诊疗信息。

关键词:居民健康卡,门诊信息系统,应急方案,医院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沈崑.医院应急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5) :38-40.

[2]伊胜月.医院门诊应急系统建设方案[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2) :48-49.

[3]李维, 李全心, 沈韬.门诊应急体系的规划与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 2008, (2) :26-27.

[4]武文娣, 吴静, 李敏, 等.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中国卫生统计, 2007, 24 (4) :444-446.

[5]《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 卫办发[2011]60号[S].

[6]力竟成.门诊应急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24) :5823-5825.

[7]陈军华, 熊慧, 蔡华, 等.居民健康卡在医院门诊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 (11) :1006-1007, 1012.

[8]马丽明, 苏晞, 江志村, 等.居民健康卡规范应用情况浅析[J].现代医院, 2013, (2) :1-4.

居民健康卡 篇8

12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人中,仅有不足10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与往年相比,比2012年的8.80%提高0.68个百分点,比2008年的6.48%提高3个百分点。

可见,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稳步提升,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提升速度缓慢。

对不少人而言,“健康素养”是个新名词。它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其中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三方面,并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从科学健康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六类健康问题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社区健康教育不可少

健康素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专家研究发现,健康素养对每个人的健康影响力占到60%,一个人的体质比较好,多半还是因其生活比较规律,平时生活方式比较健康。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专家认为,在社区有效地开展营养与健康科普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对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预防和减少民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上一篇:勘察人员工作总结下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