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第三课时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敬业与乐业第三课时(共8篇)

敬业与乐业第三课时 篇1

教材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语文(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主

题:《敬业与乐业》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 计 者: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单元的整体感知是这样说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能力,所以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词语的掌握,和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的阅读,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内容,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问题。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目标

1.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揣摩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行文特点。

/ 6

评价任务1、2、3、4、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文中词语含义 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问题,检测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问题,以此检测学生对“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判断。

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问题,检测学生演讲稿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三、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①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 6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1.略。

2.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 6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六、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七、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 6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 6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敬业与乐业

敬业 什么是“敬”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如何做到敬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教学反思:

敬业与乐业第三课时 篇2

1.敬业的内涵。梁启超说:敬业。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其实“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说的是要想做好一名教师,完全凭的是自己的良心,专心地教书育人。但在人们谈论的是金钱、物质利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把金钱看成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手段,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高压下,金钱意识开始渗透到神圣的教育殿堂,有些教师开始办家教,周末周日到培训机构上课,造成了在上课时候保留内容,然后到家教或培训机构再讲,给社会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2.中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由于中职学生因成绩不好,在中学里受到了同学及老师的排挤和打压,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以至于进入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年级的时候特别叛逆,把老师当作敌人,特别难教育。他们仇视教育、仇视老师。这些孩子在中学里面都是被边缘化的学生,初中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是放弃的,而这些学生的骨子里却是要强的。他们进入我校,以中学里的老师来衡量我们学校的老师。

3.中职学生的教育。在现实中,我们对一年级的新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培养他们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在二年级的时候管理就走上轨道,3年级几乎进行常规管理就可以了,到了4年级,这些孩子对老师有了一定的感情。师生之间很融洽了。

比如我校港口机械091g的学生张石峰班上的学生。这些同学在离开母校的时候都依依不舍。很有感情。

对班上屡教不改的同学怎么办呢?也要付出极大的耐心。我有时候对这些学生也容易急燥,也想把他们一推了之。记得我们学校的老教师丁晓原老师曾对我说:这些孩子是要教育的,不能赶他们走,会改变他们的命运的,不然要我们老师做什么呢?我听了深有感触。

4.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做到。比如不准迟到,教师就不能迟到;上课不准玩手机,教师自己也必须做到;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教师就必须上课认真。老师的一句话,有时候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5.关爱每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从教经历我感到学生需要鼓励,表扬、;理解与尊重。有个场景经常在我脑海晃动,一个学生一边扫地一边看我,那眼神是希望我看到他在劳动,班会课上表扬他。所以不要小看每一次的表扬,他会鼓励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

2006年遇到了一学生:当时是期末考试,我一进教室,垃圾成堆,我让学生先扫地再考试。其中有个学生对我很敌视,扫地的时候朝我身上扫。我避让到门口。考试以后,这名学生用手机作弊,我让他把手机给我,他忽然跳起来,一拍桌子,大声说:他妈的,我不考了。抬脚就走出了考场。不一会,却回到教室门口,看着我收不收他的卷子。嘴里骂骂咧咧的。还呸呸呸的。我把他叫到教室,他进来的时候头昂着。我轻言细语的告诉他:你这样,老师不和你计较,老师先把你的卷子收起来,但你这样到社会上是要吃亏的。在学校,老师会教育你,在社会上别人会收拾你的。做人脾气不要暴躁。要好好做人。一番话,讲了他的头低下来了。承认了错误。临走时,还和我再见。事后我想想心有余悸。处理不好,会扩大事态。我因为看到这个同学极端的性格,作为老师还是应该对他进行教育的同时,讲究方法与爱心。

二、乐业

梁启超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当看到学生们羽翼丰满、展翅高飞时,我们倍感欣慰;当听到学生“老师,您辛苦了”这普通的问候时,艰辛都已烟消云散,唤来的又是旭日东升的明天。

记忆犹新的是在2001年的教师节,这一天做操,我像每天一样,到操场看操,班长交给了我一张生日贺卡,打开来一看,是有全班同学签名的音乐贺卡,很激动。

当我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有时却发现他们的热情不高,眼神不够渴望;当我们认真投入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发现这些调皮个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曾经,我们的心一点点冷却下去,甚至有说不出的恼火、伤心。但几乎与此同时,这些孩子又能表现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欣慰和感动,会一次次地温暖我们的心田。

今年过年,在大年30的晚上,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学生打来的,他在电话里说:老师,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和你搞闹,实在对不起你,今天向你说声对不起。其实我根本就忘了有这个事情。

当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和孩子们在办公室敞开思想促膝谈心的时候,当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31年过去了,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继续用爱写好“师德”,完成我的教师生涯。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敬业与乐业 篇3

一、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需要教师的敬业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匹蓄势待发的千里马,我愿做那个“伯乐”,深挖其闪光点,做他们驰骋远方的引路人。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并送去崇敬的目光,殊不知教育背后的无奈与心酸。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生涯中总会闯进几位让人头疼的不速之客,他们像针一样扎在心头,又不忍拔出。去年,我的班级中就迎来了这么一位问题生,他叫郭××,做过不少荒唐事,顶撞老师,不服管教,聚众斗殴,导致同学们都不愿也不敢接近他,老师更是对他放任自流,不理不问。他是一个极其自闭的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疼爱,变得冷漠麻木,没有束缚,没有温度。他以刺作铠甲,即使扎得自己遍体鳞伤,也要防止别人靠近,他躲在一根根刺下,与世隔绝,这个封闭的孩子啊,必须想办法挽救,于是,我一点点寻找突破口。我开始找他交谈,他一开始警觉沉默,几次交谈后,他松懈了戒备,不再默无一语,也会应上几句,我的挽救计划正在顺利地进行,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又一次和别人打架斗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望着他脸上的伤痕,我感到莫名的心寒。然而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于是,我联合其他任课老师对他轮番说教、谈心,让同学们主动找他交流,给他温暖,给他力量,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慢慢地,情况好转起来,期间,我又发现了他公正严明的优点,于是推选他为班里的纪律委员,渐渐地,他以自己的铁面无私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成了同学们心中的“包青天”。就这样,循循善诱地引导他走向正路,后来,他还光荣地成为校足球队中的一员,并为学校赢得了不小的荣誉,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阳光可爱的大男孩了。一个小小的转折竟让他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其背后蕴藏的是我们老师耐心、真心、爱心的付出,而更多的是则是一份深深的责任,这便是敬业。

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乐业

首先,良好的班级纪律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保障,然而教学成绩的取得,仅有好的纪律还是不够的,良好的班级管理极为重要。都说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心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每天都会早早地到校,走进教室,帮助学生打扫卫生或者跟他们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陪伴他们度过40分钟的早读;食堂午餐时间,也会跟他们边吃饭边泛泛而谈,加强沟通与交流,增进感情。日复一日地朝夕相处,也许我的言行感染着这些孩子们吧,每天的早读课,同学们都会早早地到来,平时教室里找不到一片纸屑,用他们的话说“向老师看齐”,班里更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这不正是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起作用吗?

其次,我班采取的是计分制,严格规定班规班纪,以分数来定各小组的表现。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所以小组长的选定极为重要,他起到一个身先士卒、督促表率的作用,各组组员表现好的加分,表现差的扣分,小组长则翻一倍,并且各个学科紧密相联,由各科科代表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数每天都在变化,领先的小组时刻不敢懈怠,落后的小组则时刻奋力猛追,组与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竞争越来越强,兴趣越来越旺,学生把这比作战场,他们为分而战,更是为荣誉而战。就这样,学生课上主动学习、积极发言的多了,开小差不听课的少了;课下主动问问题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以及动力都被激发调动出来,各小组之间,各小组长、组员之间你追我赶、你退我进、相互竞争、不甘示弱,渐渐地,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学习氛围就有了,于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培养出来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就提高了,自然,好的班风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集体就打造出来了。因此,在学校的每次活动和大型考试中,学生的表现都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认可,这是一个拥有高素养学生的班级,这是一支经过高度训练的部队!

敬业与乐业第三课时 篇4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2.了解文章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3.了解演讲得相关文体知识

4.掌握议论文基本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议论文基本论证方法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文体链接

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背景链接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厌恶()禅()师佝偻()咽()气

骈()进哭丧()着脸佛()门强聒()不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

安居乐业: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不及义:

强聒不舍:

二、合作探究

1.让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三、课堂检测

1、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本文紧扣中心“____________”展开论述。开始援引____________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____________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收束全文,得出结论。全文脉胳清晰,极富有层次感。

敬业与乐业(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一、自主学习

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在文章的第____________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

这几个问题。

3、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例:知之者不如好之后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

业精于勤,荒于嬉。--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二、合作探究

细读、精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文字来思考下列问题:

1.“有业之必要”的3个主要论据是: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5.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1)“有业之必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乐业”一节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三、课堂检测

1.思考: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

2.学了本文,我们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雷真民

6敬业与乐业 篇5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2.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名言警句,品读论述过程中起话题转换和推进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4.把握文本主旨,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学法指导】

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2.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 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3.围绕上述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4.请在此基础上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明确:本文行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以“总——分——总”为结构模式。先在第一段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然后分别论述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与乐业之重要,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目标导学三:分析论据,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一)分析有业之必要

读文章3—5段,找出与“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有关的名言与故事。

明确:名言:(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故事:百丈禅师的例子。

提问1:从这些名言和故事中我们读出了什么?

明确:名言(1)(2)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一切无业游民,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由此看来,有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必要。百丈禅师的例子强调每天都要有事可做。【教学提示】

这是一篇演讲词,可以虚拟现场,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去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另外,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不必说得过深。(二)分析敬业之重要

提问2:读6—7段,用原文中的话说说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提问3:在6—7段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名言和例子?

明确:名言:(1)主一无适便是敬。(2)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4)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故事:佝偻丈人承蜩。(三)分析乐业之重要

提问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明确:首先反驳“做工好苦”的言论,然后抛出自己的观点:“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最后从发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四个方面阐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

思考:无论是论证“有业之必要性”还是分析“敬业之必要性”,作者都引用了名言或小故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明确:无论是名言还是故事,都是为了阐述“有业之必要性”与“敬业之必要性”的道理。名言和故事是证明观点的论据,引用的名言就是道理论据,引用的故事就是事实论据。

实践:文章第8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出示IT精英比尔•盖茨、科学巨匠居里夫人、掏粪工人时传祥、档案管理员刘义权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个课时,我们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出发,理清了本文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式,对作者的观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探究“敬业乐业”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解“敬业乐业”,培养健康劳动价值观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业”的含义?

明确: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止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等。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作者在阐述什么叫“敬”时说:“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根据这个解释,你是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达到“敬”的标准了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敬”的理解。

明确:学习过程中,并未能在课堂上将心思毫无旁骛地用到学习上,这便是对当前学业的不敬。需对自己严加约束,明确己任,才算懂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敬”。

4.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5.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找出一两位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提示: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地完成了,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以感动中国的人物为例,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敬业”的含义。目标导学二:品味演讲稿的语言特色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九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做的一次讲演,结合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口语和演讲特色的。

敬业与乐业 篇6

李江华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享受受人文熏陶。

2、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

师:看来同学们的理想都非常的远大,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敬业与乐业》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问题探究

1、文章以敬业、乐业为话题,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中心论点是什么?

先说“有业之必要”然后再说“敬业”“乐业”。

中心论点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理解文中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意义。1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2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四)、课堂检测

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乐(lè)业

百行(háng)业为先 羡慕(mù)

B、征(zhèng)引

禅(chán)师 佝(gǒu)偻(lóu)

C、骈(pián)进

亵(xiè)渎(dú)佛(fó)门

D、承蜩(tiáo)旁鹜(wù)强聒(guō)不舍

2、文中大量引用古今贤能语言的好处是什么?

3、文中议论方法有哪些?(举一个例子,并说明作用)

(五)小结

作为学生,该怎么做到敬业与乐业

(六)作业布置

敬业与乐业 解读 篇7

一、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的精神境界。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

3、了解议论文的架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

4、品味议论文语言论证有力的特点。

5、在讨论中能抓住问题的焦点,能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本篇课文则体现了议论文的条理清晰的特点。文章结构严格按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排列,在“本论”中,又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从有业——敬业——乐业,一一道来,特别是有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更显条理分明。象“先要说说”“第一”“第二”就分别领起“有业”“敬业”“乐业”。在论述“乐业”时,作者在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后,理由也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条陈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具体如下:

这篇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作品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第一层(第3~4段),论述敬业的重要。第二层(第5~6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本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学习。

二、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大家知道,《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是当年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的一所职业学校给他的即将毕业的学生的一篇演讲文章。那次演讲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对待以后的生活。其实现在的学生更要懂得敬业与乐业,只不过这个业代表的就是学习。现在很多的学生就没有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他们永远是在课堂上想着其它的事,而且做作业时永远觉得太累。如果他们总是这样干下去的话,那么他们的未来就已经没有希望了。因此,结合课程标准、作者的写作夙愿、我们学生的现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内涵丰富的词语,如“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4)初步掌握有关写作演讲稿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2)学会“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喜欢自己所选择的;(3)培养学生形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1、文体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论据的分类不十分清楚,尤其是道理论据,多数学生不会找。对论证方法来说就更不清楚了。

2、阅读理解急于求成

议论文的阅读一般来说难度都比较大,但它也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有的学生会超越原文直接由自己的积累沉淀去理解作者的观点,急于求成,结果当然是不能对文本有准确、客观的理解。

3、断章取义

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可是,有的学生忽视文章的整体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造成对文本的理解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4、初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敏于思索,善于质疑。针对以上情况确定了学习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敬业、乐业的内涵。

(2)为什么要敬业、乐业?如何敬业、乐业?

(3)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文章的各段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各段之间是如何衔接的。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将学习此文的收获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2)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语句,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3)掌握文章中运用到的几种写作手法。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在研讨探究中,我结合着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多列举事例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新时期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在课后就要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了学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着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2、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种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学习过程的方式,往往是学生经历了痛苦、焦虑、喜悦和激动等感情的变化才获得的。因此学生就十分珍惜它,从中所获得的科学结论,往往不仅是作为知识来掌握,而且可能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因此,在教学本文是我们尤其注重学法的设计。

1)、朗读法

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如征引、不二法门等,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如“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进行思考理解,体会感情;最后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圈点勾画法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并标注段落序号,勾画难读难懂词、句,勾画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思考梁启超先生的讲演是从哪几方面来谈话的。

3)、以点带面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由表及里地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内在意蕴。比如抓住“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概念的理解理解,也强化了对文本论点的理解。

4)、迁移法

比如文章第六段末尾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学生读到此处时,可以挖掘自己的知识储备,举例证明,另外文章中也列举了很多事例,学生也可以再类举几个事例,加深理解。

5)、合作学习法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会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预习中的新发现,迁移出的事例,互相交流,既丰富了视野,又提升了能力。

总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安排,既要达到让学生懂的目的,又要达到让学生自己懂的目的。

五、总体设计思路

对于本文的教学设计,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落实文学常识,字音字形,格言警句,敬业与乐业的概念,文章基本结构,演讲稿的基本特点等,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形成阅读文本的一些基本能力。第二课时重点学习文本的论证思路,并以此为主问题展开研讨,合作,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逐步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六、教学流程

1、导入

以白求恩,诺贝尔的成功事例为突破口,讨论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以名人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这两个事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的。

2、检查预习情况,落实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理清结构,划分层次,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概括能力。

4、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分析论证方法,讨论论证思路。设计意图: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5、拓展延伸:“那些烦人做的事情,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学生发言交流,其余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深化认识。

6、达标测评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七、达标测评

1、《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_________,字卓如,号_________,戊戌维新运动领导人之一。(知识目标1)(1分)

2、原文填空(知识目标3)(1分)____________________万恶懒为首 素其位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理解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①、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能力目标3)(2分)②、为什么该敬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论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能力目标2)(2分)④、“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点评。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分)

八、注意事项

1、如何理解“业”的含义?

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业”并不局限于狭隘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业并不局限于某种谋生的职业,它可以指我们生活中的任何意见有价值的事情。

2、在论证“敬业”的必要性时。有两点可质疑处:其

一、为什么人必须为劳动而生活?为什么“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这两点可以引 发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敬业与乐业教案 篇8

1、学习这篇讲演词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3、掌握几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字词:

旁骛(wù)亵渎(xièdú)骈(pián)进强聒(guō)不舍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资料,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亵渎:轻慢,不尊重。

二、导入新课:

结合“知识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简介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号饮冰室主人。清光绪举人。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齐,倡导维新变法,并称“康梁”。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后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提示:引论——本论——结论)

明确: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4、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5、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之后,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感知课文资料

1、学生自读课文8-9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就应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到达“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的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超多引用经典、格言。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上一篇:阅读与欣赏的启蒙作文下一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