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教学研究论文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递进式教学研究论文(共9篇)

递进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这一教育宗旨呢?如何使学生的实践技能能随实训课程的开展而得到递进的提升?具体到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就是将“基础技能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项内容连成一体,以技能递进提升的实训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这里就会计电算化如何开展“递进式”实训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模块设计,构建“基础技能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项内容连成一体实训课程体系。

1.基础技能实训

基础技能实训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即随着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时,将教材课后基础的分段实训案例在教学型的财务软件中进行分段实训操作,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阶段实验,以验证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比如,可针对总账子系系统、UFO报表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应收及应付管理子系统等进行单项实训,以检验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

2.岗位虚拟实训

岗位虚拟实训是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色及会计业务的的流程而在完成了基础技能实训之后应进行模拟实际工作岗位,扮演不同角色的实训。即当一笔会计业务发生时应以不同的角色在教学型财务软件中进行操作,以达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际工作的目的。比如一项采购业务发生后,在采购应付系统由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的处理;应付款系统应有应付款会计对发票进审核、制单处理;总账系统由出纳进行收款;由主管会计对凭证进行审核和记账处理等。

3.会计综合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是在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技能实训和岗位虚拟实训之后,将一个完整的的教学案例资料分别以手工和电算化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并且能够对这两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充分了解二者对业务处理的差异性,并且能够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充分了解二者对业务处理的差异性,全面体会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还的益处及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和现代化。

4.企业顶岗实习

企业顶岗实习是整个“递进式”实训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将前三个实训环节所掌握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体现,进一步检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内容,学生进入顶岗实习,要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学会分析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实习报告,由学校组织统一考核确定成绩。

为了保证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为学生毕业后的直接上岗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接轨。

二、会计电算化“递进式”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

1.需要足够的课时

会计电算化“递进式”实训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的专业技能,使各项分段的零散的技能能融会贯通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所以,因有充足的课时让学进行实验实训。

2.实训基地建设

会计基地建设应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注意校企共建,可以从校企合作单位请财务部门负责人,按各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实习环境,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成立会计公司,对外提供服务,对内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所。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要十分注意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发展。实习基地要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在选取实习基地时要兼顾各个行业,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直观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师资或其他条件,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全方位的预演。

3.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各实训环节要求实训指导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应符合“双师型” 教师的标准。随着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训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组建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以下途径:第一,建立教师定期校外实习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让他们参加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第二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会计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些实训课程的指导任务;第三,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考试,取得岗位职业资格的职称证书。

4.需要与“递进式”实训相配套的实训教材

在教材的选用上,教材的内容应与“递进式”实训所要求的技能循序递进相吻合。每个实训环节相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能承前启后,教学案例能相互关联,使之成为“递进式”实训系列教材。

会计实训教材建设需要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体,依照实践教学逐渐扩充的内容体系和梯次提升的层次体系的要求进行建设与开发;鼓励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训阶段有实用教材,且随着实训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与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专业实训教材,结合教材的编写与引进,重新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具体来说,基本技能实训教材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任务进行实验,尽量选择实务型、设计型的内容;虚拟岗位实训则根据企业各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实训;综合实训教材则应将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结合,选取实务中发生的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建设模拟业务部门,以经济业务相关的内、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等为模拟实训对象。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递进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2

1.课程改革发展现状

新课改实施以来,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是, 当前的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是教与学不能有机融合。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有序地实施教学, 课堂无效甚至低效。二是学生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中被动学习者依然占很大比率, 学习方式较为简单, 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教材研读、挖掘不到位。部分教师不能真正领悟教材意图, 出现死教教材的现象。四是课程目标达成缺失。教师心中无规划, 课堂随意性太大, 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学校课改发展现状

2009—2010年期间, 响水县实验小学明确提出“优质高效”的课改目标, 从学习他人经验入手, 借鉴名校成功典范, 经过研讨, 由校长室倡导“递进式·四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课题确立后, 学校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上, 教研组教师在不断“学习—探究—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中前行。2011—2013年近两年多的时间里, 我校邀请专家对课堂教学改革给予指导, 解决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方面的难点问题, 帮助学校形成改革成果。学校开展一线教师课堂实践, 成果显著, 有力实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预期目标, 得到了师生、家长、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已初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递进式·四环节”课堂模式内涵解析

针对该项课题, 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以当代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先进理论观点为支撑, 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杜威所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等;二是以教材为依托, 目前正在使用的苏教版教材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实验、推理和交流等活动, 有利于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完成课标提出的“现实情境—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知识与方法—解释应用”的教学过程;三是以实践为宗旨, “递进式·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旨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 紧扣教学目标, 突出“学生”与“学习”的中心地位, 依托“四个环节”递进式地展开教学, 从而精心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伊始, 教者可依据差异性原则,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在此基础上, 教者顺势利导, 引入新知教学。作为导入部分, 该环节要做到干净利落, 不可拖泥带水。用时应控制在5分钟内。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模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模式。此环节系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 实施好该环节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建议该环节用时为15分钟左右。

3.巩固深化、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此部分是进一步巩固、深化知识的有效环节, 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需要指出的是这项深化环节的练习设计与选择应侧重基础性和专项性, 采用多种形式, 体现不同层次, 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跳一跳, 摘个桃”。建议本环节用时15分钟。

4.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完善结构

在一节课的结尾部分, 教师主要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评价反思。这一环节主要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分散的知识进行梳理, 同时帮助学生将所学新知进行内化, 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发挥评价功能, 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进行肯定, 增强其学习的动力。

三、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

随着“递进式·四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 我们收获了一份份喜悦, 感受着一步步的变化。

1.教师的变化

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 教师对新课改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 课堂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他们能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结合课改实践, 课题组成员不断反思, 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案例反思。自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活动以来, 我校有20多名教师获得了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2.学生的变化

首先, 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教学实验开展之初, 许多学生不知如何提问,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指导, 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学会了质疑, 课堂上充满了智慧火花。

其次, 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过去学生的学习途径、手段比较单一,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获取知识。现在, 我们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场景中, 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 加强了责任感, 逐渐养成了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

3.学校的变化

全校通过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带动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找到了追求高效课堂的新路子,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我校班额最大、人数最多, 但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各项综合指标考核中始终名列第一。

同时, 该课题的研究是响水县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省级实验小学, 我校从未忘记示范辐射的义务与责任, 以我校为研究的中心基地, 通过县教科室对全县范围进行示范式引领, 力求有效调控全县数学基础教育的现状, 夯实全县基础教育质量。在2013年3月31日, “递进式·四环节”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代表县教学成果在全市作经验交流, 会上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四、思考与展望

递进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分层递进式 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事业更加关心,教育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中时期的教育是最重要的。高中时期学生要接触的数学更难、更复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教育学生,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帮助所有学生一起进步和学习。

1.高中数学实行分成递进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高中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变得成熟,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更认真,但是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更加喜欢数学,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自身的需求,通过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学生的分层。教师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进行难度较高的数学教学,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难度较低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帮助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制定相对较高的学习目标,让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更多的内容,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挑战自我,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只要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就可以了,不要因目标定得过高而导致最终无法实现,学生的意志力就会变得消沉,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基于这些原因来看,实行分层式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如果硬是将不同程度的学生统一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就一定会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就会出现差距,差距越拉越大,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过于形式化,而分层递进式教学可以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学到更多的知识,缩小不同程度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是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最好方式。

2.高中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2.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划分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教师没有办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分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其他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进行数学考试或者在一节课结束后抽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将数学测试题划分为难度较低、难度适中和难度较高三种题型,把学生的测试结果作为参考,再通过观察学生上课时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等综合起来,作为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考量,然后划分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让所有学生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比原来固定的教学方法效率高得多,分层递进式教学面向的是所有的学生,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起来数学也会比较容易。

2.2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

当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便于学生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划分学生,教学时一概而论,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数学时会比较容易,老师讲的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比较好,相反,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理解能力差,老师讲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会很难理解,更谈不上熟练掌握了,一节课下来可能会落下很多知识,基础差的学生落下更多,学生就会变得气馁,不敢问老师,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学生,时间长了也就无所谓了,渐渐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函数和几何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给学生讲一些比较难的题,可以从简单类型的讲起,例如,若函数y=(a-1)x+x+1是二次函数,试讨论a,b的取值范围。再适当地给学生讲一些比较难的内容,例如:已知二次函数f(x)=ax+bx+c和一次函数g(x)=-bx,其中a、b、c满足a>b>c,a+b+c=0,(a,b,c∈R)。(1)求证:两函数的图像交于不同的两点A、B;(2)求线段AB在x轴上的射影AB的长的取值范围。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教师也要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学习信心。

2.3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掌握得不是很好,却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最终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态度变得消极。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目标定的既不要太高又不要过低。例如,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会做基本的数学题就可以了,不要制定自己不可能实现的学习目标。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要让他多做一些难度高的数学题,学习更多更难的知识,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任务的安排上也要区分开来,课后可以安排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题,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多做一些课外的数学题,不断挑战难度高的数学题,锻炼自己的做题能力,不仅要保证做题的正确率,还要掌握更多的解题方式,通过不断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

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就要将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区别教学,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立堂.初中化学分层递进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2(04).

[2]刘海涛.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学数学,2011(18).

分层递进体育教学论文 篇4

1如何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

分层递进教学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差异而略有不同。职业中专的学生各方面差异显著,在教学过程中难于统一标准、统一教学,那么到底如何实践操作呢?既然是分层教学,那么就要给学生划分层次、量身定制阶梯性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评价考核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在体育学习上获得尽可能大的成功。首先,将学生进行分层。例如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其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分成良好及以上(甲等)、合格(乙等)和较差(丙等)三个层次。在分层时,尤其要注意各层人数所占比例,定期根据学生的考核成绩作适当调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有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然后,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例如对甲等的学生,可以采用内容多、难度大、拓展深的教学计划;对乙等的学生则采取难度适中的内容,适当延伸即可;而对丙等的学生,就只要进行常规基础教学,使其达到基本合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各层次教学要齐头并进,不可厚此薄彼。最后,要注重课后学习和考核。例如甲等的学生可以自发组建体育社团,多多参与校级、省级甚至更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对于乙等的学生,可以鼓励其选修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选修课程,拓宽视野;而丙等的学生,则要督促其课后反复练习。至于考核,也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标准,可以是分数段的划分,也可以是某种技能的掌握程度。各层次区别对待,层层递进。但在实际施教过程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切不可生搬硬套,盲目操作。课内的教学进行分层,课外的学习也需要分层。例如,在体育社团或体育选修班里,选拔出表现优异的学生进入校队,由体育老师进行特别训练。这些学生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以此促进其发奋训练,增强其体育竞技技能。

2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时要遵循的原则

实践表明,分层递进教学的确可以使职业中专的学生在身体水平、体育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但是为了使分层递进教学能够得到正确、有效地运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分层施教时,还需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为教学而教学,应当考虑到学生是否愿意学、学什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与选择,不同学生,区别对待。此外,还要增加体育选修课,鼓励体育社团的创建于发展,号召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比赛,使其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良好的成就感。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职业中专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时,一定要做好计划、按步骤实施,并且要善于观察和记录教学经过,分析、总结和吸取教学经验,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需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三是坚持基础和能力并行的原则。任何一门课程都是需要基础的,体育课程更是如此。将分层递进教学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将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虽然体育运动讲究技巧方法,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技能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就如一个人根骨奇佳,具有武学天赋,但若是没有过硬的基本功,终究也只能练成花拳绣腿而已。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而后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能力拓展,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能力和发展特长。

3结束语

“五环渐进式”课堂教学模式 篇5

练习回顾

一般每节课的前5—6分钟,通过布置练习,督导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练习反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在黑板上完成,可以抽查,也可全班参加。反馈的结果,学校要求教师当场批阅,当场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的指正,帮助学生及时排除障碍,为后续学生作好铺垫。

自学讨论

课前教师先列出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在教师和学案的指导下,先独立自学,同时记下自学过程中的困惑与疑难;既而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个别问题在组内对子之间解决,较普遍的问题全组共同研讨解决。学校鼓励学生们通过互帮互助,合作探究,初步达成对学习目标的掌握,这一环节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并且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交流提升

在自学和小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心得。展示方式多种多样:有板书讲解、口头阐述、也有唱演等多种形式。在确保达成掌握知识目标的条件下,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在积极愉快的气氛和明快的节奏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开放式的交流讨论,达到解除疑惑,提升效果的目标。

浏览巩固

通过看、思、问、练等多种形式排除学习疑难,巩固学习效果,总结有关规律。教师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引导,各个击破,让人人有事做,生生有收获。这是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

达标测评

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篇6

一、精心准备,课前准备环节是“讨论”的前提

讨论式教学课堂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的。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中,主要涉及教师、学生和问题系统三大要素。

1.就教师而言,主要是选择与设计问题,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这既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任务分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任务,又是教师教学思维设计必须重视的。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吃透”教材,该讨论的、可以用来讨论的问题就拿出来讨论,不该讨论的问题不讨论,做到“宁缺毋滥”。例如,《草船借箭》课文中,讨论哪些地方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种问题在文中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而且学生只要经过独立学习,就能不同程度的把握一些信息,小组讨论往往都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怀念母亲》这类思想性、情感性丰富的课文,则应少安排甚至不安排讨论。

2.就学生而言,在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实现。教师把求知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充分融入到集体学习中,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个体发展。这时教师就要要求每位学生做到课前有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信息。为以后的讨论做铺垫,也为教师顺利推进课堂教学作准备。

3.就问题而言,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认知的对象,他们是教学的具体材料和内容。伟大的科学家爱恩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问题,从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因此,教师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勇于创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其难度要略高于全班平均水平,这样讨论才有意义;第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往往是值得讨论的,任何一节课起码有重点内容,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清楚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三,问题的难点关键处就是讨论点,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有些突破口,这些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四,易错易混处也是最好的讨论点,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些知识尽管反复强调,但是学生在理解或运用时仍然免不了会出错,对于这些知识,如果组织讨论,加深学生的印象,则可减少或避免出错。

二、精巧布置,氛围创设环节是“讨论”的重点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

1.变教导者为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例如,课文《詹天佑》,教师可先对詹天佑做简单的介绍,然后抓住课文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创设讨论氛围。师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詹天佑的杰出吗?现在让我们分成几个小组一起来读课文,一起来讨论好吗?”这样一来,由于学生已经从教师的信息中了解了詹天佑,对詹天佑从心里产生由衷的敬佩,他们很急切的想了解具体情况,那么就会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很快进入角色。

2.留足学生敢想、敢说的空间。如果时间仓促,就会有“走过场”之嫌,不如不安排讨论。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尽量做到精讲,然后引导学生:“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读课文后说说你们的感受,先小组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指定一名成员发表感受。”之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汇报他们的见解。由于留给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组织语言,他们几乎个个情绪激昂,言辞精彩纷呈,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狂妄自大而义愤填膺。发表的虽然是小组的讨论成果,但却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精确调控,过程把握环节是“讨论”的关键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讨论式教学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讨论,从学生角度想主要是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要及时讨论。

要使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首先,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出示讨论的问题前需对相关内容作详细讲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穷人》一课时,利用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讨论:“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你们能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主人公家境‘穷’的特点吗?”这样一来,学生急于了解穷人有多穷,就引起了他们讨论的兴趣,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其次,是调控进程,保证讨论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教师要考虑学生差异,关注小组讨论,对最先讨论结束的小组,要进行引导,及时补充差异的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讨论题,一般情况下讨论小组有一半以上完成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三是发现问题,寻找典型,以便在反馈讨论情况时以“典型范例”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作用。

递进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7

这个难题怎么解?我校早就意识到要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教师的教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学, 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 在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上多要有区别。所以, 起初我们在起始年级分班分层教学, 即同一年级的学生, 根据其基础差异, 设快班、慢班、常班。可根据试验, 存在许多问题:快班个别学生产生自满情绪, 骄傲自大、不思进取:一部分学生开始落伍, 个别学生自认为得不到教师的青睐, 产生怨恨情绪;科任教师变相将其看作重点班, 只抓学习, 部分学生压力很大。常班学生班内学生无榜样, 缺乏竞争对手, 向上的势头不强。慢班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无好生带动, 个人特长得不到发挥:其他班级也对慢班学生产生歧视心理。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及时调整决策, 决定在班内实行“分层递进式教学”。

“分层”, 就是按差异分出学生的不同程度, “递进”就是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 让他们循序渐进的进步。“分层递进式教学”既肯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又能针对这些差异,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优点是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其本质是让学生向各自的不同目标迈进, 积少成多进而使学生整体推进, 全面提升。具体做法是:

对招收的新生, 通过全面了解和研究, 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智能水平、学习需求及非智力因素) , 将全班学生分为三层, 用A、B、C来代表高、中、低, 对A、C组学生各控制在10%以内, 并鼓励教师、学生力争“递进、缩小”的策略。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式教学的中心环节, 它要求教师深信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转变一位差生比培养一位尖子生更为重要, 坚决杜绝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换取另一部分学生的提高。因此,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 推测其学习的可能性, 帮助学生制定切合自己发展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根据这些, 充分研究教材, 设计为达到不同类型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选用的练习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上课时都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 不拘泥于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

如新授课中, 教师复述知识要点时, 对A组的学生布置练习后组织讨论, 让他们主动自学, 课堂上, 采用小卡片的形式给他们开小灶;复习课上, 让A组学生复述后讲解题思路, 对C组学生进行复习:布置作业时, C组学生作业相对容易, 在做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乐意做。并且由于各层次的学生作业不同, 从而杜绝了抄袭, 不会做时, 只有请教同学、教师,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在考试时, 特别设立附加题和选作题, 有助于A组学生测试能力。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时, 注重多元评价,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创造出一种求进步、求成功的氛围。

许多班级还形成了“帮教”小组, 即A组一名学生、B组数名学生、C组一名学生, 自愿结合。合作学习时, C、B组学生将一同学习中的难题提出来, 由B、A组学生一同研讨, 帮助解答, 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再向教师请教。A组学生, 因有个性差异, 我们进行异质组补充进行有效学习, 即根据学科差异和学生兴趣、爱好、能力, 组成研究小组, 大大开发了学生中的资源和各层学生的潜能, 有力地提高了学习效果。这样, 形成了共享资源,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内的分层递进式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平台, 学校组织并开设了书法、美术、科技制作、声乐、器乐、舞蹈、写作、雕刻、集邮、手工等兴趣小组, 组建并训练了田径、乒乓球、篮球、体操、武术等代表队, 并开设发展性课程, 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辅导, 有对基础知识的补充, 有专题讲座, 有理论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这些兴趣小组、代表队、发展性课程为各类学生提供了发展的舞台, 让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兴趣小组、代表队、发展性课程, 是对课内分层教学的有效补充。

通过分层递进式教学, 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习的明显成效而不断增强, 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断提高, 优秀学生的数量不断扩大, 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主动、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方法逐渐形成, 学生把握自己、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得到增强。

递进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递进式教学法; 排球教学; 教学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72-002 1.前言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教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排球运动是我国传统的三大球类体育项目之一,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同时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传统的排球技术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生硬、死板,缺乏一定的趣味性,难以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率不高,已经满足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递进式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是在总结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针对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将递进式教学法运用到高校排球教学,对改进排球教学质量,提高排球的教学效率、排球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排球兴趣、自觉学习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2.递进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排球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排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高校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它同篮球、足球一样,适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符合现代素质教育,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然而由于高校排球教学存在着教材老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简单、评价方式单一、过多追求动作技术的精准等,造成了排球教学内容枯燥,常常出现课堂只是练技、战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难以体验到排球运动带给他们的成就感。

递进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它的实质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在体育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下,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各得其所,各尽其能。递进式教学法是由“学生自学--教师解疑--教师精讲--学生练习”等四个教学环节构成。它是以辩证的系统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目标为核心,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递进式教学法的教学思想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相一致的,符合当代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根据排球自身的运动特点和递进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将递进式教学法应用到高校排球教学,是符合体育教学标准的发展要求,它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实施中获得的优秀教学成果和实践经验表明,将递进式教学法应用到高校排球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3.递进式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递进式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包括四个内容,即学生自学、教师解疑、教师精讲和学生练习。

3.1递进式教学法在学生自学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自学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如果学生的学习能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那样,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就自然会逐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自练、互学互练,答疑解惑、自评互评的积极活动,既保证了教师对重点学生群体的诱导,又调动了优生对差生的辅导,较快地完成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高校在排球传球教学中,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首先由体育教师向学生提出传球教学要学习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并指出传球教学要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提出学习疑点。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示范引导下,有目的地独立学习,把模仿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教师指定的传球学习内容,充分发挥想象能力,通过自己动脑、动手进行模仿练习,同时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一些如何掌握传球技术的实际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传球动作练习,为下一步解疑和精讲打好基础。

3.2递进式教学法在教师解疑中的应用

高校体育教师解疑是在学生模仿练习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习在体育自学过程中的各种反应,包括思维特征、情绪变化、注意力、意志特质和积极性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思考来获得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由体育教师组织学生集中交流汇报,各自对自学感受发表不同看法并进行演示,提出具体问题。然后由体育教师汇集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对个性和共性的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和提示,提高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在排球垫球教学中,通过体育教师的正确垫球动作示范演示,让学生对垫球动作有了初步的动作感观,对学生提出诸如垫球时的准备姿势、垫球手型、垫球部位、垫球用力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动作练习,一段动作练习时间后,让学生谈谈练习体会,讲出高准备姿势垫球和低准备姿势垫球、包拳法垫球和叠指法垫球、高弧线垫球和低弧线垫球等,它们之间的区别、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体育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垫球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3.3递进式教学法在教师精讲中的应用

高校体育教师精讲是在学生自学、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体育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其疑点抓住要害,认清思路,进行重点详细讲解。体育教师在精讲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语言生动、内容精准,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通过体育教师的精讲,让学生能自主解决练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学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高校体育教师精讲是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体育教师精讲要遵从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抓住技术动作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育教师在精讲的基础上指出学生模仿练习中的错误技术动作,进行动作重点和难点示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高校体育教师在排球扣球教学中,要从准备姿势、助跑起跳、空中击球、落地缓冲四个技术环节进行教学,指出扣球中挥臂击球着力点、节奏和鞭打动作为教学重点,动作衔接、腾起角调节、扣球时机为教学难点。用“一步定向二步迈,后步跨上猛登地,两臂协调向上摆,腰腹发力应领先,用力挥臂如甩鞭”等精简的语言提示学生在扣球技术练习中一定要注意的实际问题,并逐步进行解决,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4递进式教学法在学生练习中的应用

大学生思想普遍比较成熟,并且相当活跃,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具有很强的认识能力和求知欲望。高校体育教师在学生做技术动作练习之前,要说明技术动作练习的意图和方法,提出技术动作练习的具体要求,学生要按体育教师的布置,将技术动作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练习,巩固深化动作技能,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从技术动作练习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彻底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排球发球技术教学主要分为抛球、挥臂击球、击球后动作。高校体育教师在排球发球教学时,要对学生分析清楚发球技术在排球比赛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掌握发球技术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练习发球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发球技术练习要从徒手模仿练习开始,带着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大脑思维想象能力,通过动脑、动手独立解决自己练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旧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教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教法势在必行。我国排球运动发展迅速,但高校排球运动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高校排球教学进入了新的瓶颈阶段,影响了高

校排球运动优质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高校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爱。高校良好的排球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升高校排球运动的教学效果,在高校的排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通过技术动作的有效练习,在排球技术水平上能够得到明显提高。递进式教学法在高校的应用,能够丰富高校排球教学的基本内容,提升学生对排球动作技术学习的兴趣。高校在排球教学过程中,运用递进式教学法,要在学生充分了解排球知识的基础上,加以不同的排球学习任务和排球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排球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革高校排球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既要符合高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又要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学生掌握排球運动技术的能力,实现高校排球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孟兆文.递进式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运用[J]职业教育, 2009,(11):161-162.0

[2] 龙政合.排球教学中发球技术的有效教授方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7):69-71.0

[3] 李伟轩.单元目标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阴山学刊, 2014,(2):2104-106.

[4] 李启迪, 周妍.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甄异[J]体育与科学, 2012,(3):113-117.

[5] 乐玉忠.浅谈普通高校排球教学技巧[J] 河南体育科技,2004,(5):113-114.

递进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9

袁学勤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分层递进式教学法在山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关键字:分层 递进 实践 探索)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了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六年前我便在我校开始探索并初步试行分层递进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山区学校十分实用。它既减小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其在数学课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山区农村学校,外出打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造成我们的学生中有60%以上的留守儿童,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一切就由老师全权负责。另一方面,我校多年来一直实行“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不同,兴趣爱好各异,且各班人数达60人以上,每位老师至少带两个班,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二、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原则

本着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是成绩差异分层,而不是人格分层。讲清分层目的后,指导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在取得学生同意后,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层次。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学生可以在各层次递进上升。

三、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

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内,教师向学生宣布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分层方案和目的,及时进行一次周密的摸底考试,然后对试卷做详尽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结合新课标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在第二周内将完成对学生的层次化,即将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甲组是拔尖的优等生,乙组是成绩一般的中等生,丙组是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在编排座位时,尽可能六个人(2个甲组、2个乙组、2个丙组)为一个学习小组(多年来我面临的学生中优中差的比率基本相同)。以方便讨论、辅导和交流,体现群体中的优差互补。并规定甲组两名学生为改组的小组长,两人互相促进,相互监督。带着乙组学生逐步提高,帮助丙组学生掌握基础。同时负责检查、帮助、该组成员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指导各组小组长顺利完成组内任务,同时对其重点进行拔高训练。尽量做到“让尖子生冒出来、使中等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

2、教学目标和过程层次化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丙组学生意在培养基本能力和学习兴趣,力求问题简单易懂;对乙组学生重在掌握基础知识,问题具有一些难度;对甲组学生设计灵活性强、难度较大的问题,意在拔高。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问题“优待”后进生、适中的问题让给中等生、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尖子生。只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均等参与课堂,逐步实现后进生向中等生、中等生向尖子生的递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师生互动,课堂才能真正还给学生。

3、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层次化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为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练习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到查漏补缺。在布置作业时,甲组学生的作业有一定的灵活性、综合性;乙组学生的作业以基础为主,配少量略有提高性的题型;丙组学生的作业应紧扣基础。批阅时尽可能做到老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配套的《资源与学案》和《练习册》,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再以小组为单位,“一对一”的督促检查,部分重难点,以“一帮一”的形式解决,对于共同困难,教师再做统一处理。批阅以学生互阅、自阅为主。

【递进式教学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渐进式改革07-06

上一篇:电气工程行业调查报告下一篇:明月来相照中考作文通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