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村级债务的思考(共8篇)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省和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清理化解村级债务、严格制止发生新的村级债务的政策措施,对有效化解村级债务,制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村级债务历史久远,情况复杂,数额巨大,涉及面广,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彻底地化解,导致村级债务矛盾日益激化,直接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于2012年5-6月对庙前镇村级近三年来的债务问题在全镇各村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主要特点
在中央和省、市政策支持下,庙前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宗旨,以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强化监管为途径,提出了“一方面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各村化债的动力,另一方面建立阻断新增债务的‘链条’”的总体化债思路。通过近几年的化解工作,2012年9月底,全镇已累计化债345.59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3.2%,其中今年化债63.56万元,累计下欠债务2270.11万元。其债务化解的特点如下:
(一)严格“五道程序”,清理锁定村级债务。一是清理摸底。对村集体所有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查,逐笔登记。二是公示核对。以小组为单位公示债权债务摸底结果,同时入户核对。三是审查核定。对公示核对无误的债权债务,经村财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确属村集体所有的债权和应承担的债务,由债权人、债务人、签证单位(原经管站)三方签订《村级债务核定书》和《村级债权核定书》,作为确认村级债权债务的依据和锁定村级债权债务的标志,同时进行第二轮公示。四是登记入帐。根据核定书,及时登记或调整账务。五是汇总上报。经过核定入帐后的债权债务,进行逐级汇总上报,并进行第三轮公示,作为考核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基准数字。
(二)采用“八种方法”,切实化解村级旧债。一是削减高息减债20.29万元,占债务总额的0.8%。对村集体所欠的民间高息借款,通过政策宣传,双方协商,比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贷款利息进行结算换据。二是清理债权化债73.15万元,占债务总额的3%。对清理核定后的村级债权,根据不同对象和性质,区别对待,分别采取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农户税费尾欠,根据其偿还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和民主评议促其主动还款,不搞强行清收;对国家干部、村组干部、企事业单位的欠款,先宣传后强制,限期逐笔逐人清收。三是结对抵冲销债57.63万元,占债务总额的2.2%。对村集体与往来单位或个人形成的三角债,在做好工作,协商自愿的前提下,动员债权债务人自愿结对,协商互抵,从而冲销集体债务。四是划转债务20.51万元,占债务总额的0.7%。对不应由集体承担的债务及经清查不实的债务,落实责任人,从村集体债务中剥离或剔除。五是核销减免债务17.09万元,占债务总额的0.6%。对债权人已撤消、死亡或
自动放弃追债要求的,按规定程序予以核销;对符合减免规定的税费尾欠以及确无还款能力的特困户、军烈属以及死亡绝户,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予以减免。六是盘活资产化债49.9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9%。对村组集体拥有的企业、土地、矿场、固定资产以及“四荒”资源,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产,筹集资金用于还债。七是协议还债14.38万元,占债务总额的0.5%。对村组集体所欠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债务,暂无还债能力的,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还债计划,签订还债协议。八是其他措施化债92.64万元,占债务总额的3.5%。各村通过规范制度堵塞财务漏洞、清理审计账务严惩违规违纪行为、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等措施,节省和筹集资金用于还债。
(三)健全“四项制度”,坚决杜绝新债发生。一是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如公益事业建设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全部实行民主决策,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由村干部或少数人说了算。同时对村级事务实行全过程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在完善和规范“村账所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级资金、账务委托镇财政所代管”制度。三是制订了《庙前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试行)》。统一规范了村级财务的预决算、资产管理、开支审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制度。四是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村主职干部离任,必须接受审计。凡是违反规定,擅自借款发生的债务,按照“谁借款,谁负责”的原则处理。对给村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通过建立和落实以上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新的债务发生。
二、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庙前镇尚有86.8%的债务未化解。其化解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权清收难。目前村级债权1222.23万元,其中农户欠款1038万元,占债权总额的85%;债务余额2270.11万元,净债务1047.88万元。中央和省市一再强调要锁定债务,同时为了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各地不能随意开展清收历欠,更没有出台清收欠款的硬性政策,基层亦不敢违背政策和引起农村的不稳定进行清收债权。因此,村级组织清收债权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这就导致以清欠还债、债权债务互抵的主要化债方式难以奏效。
(二)政策化债难。在村级债务总额2615.7万元中,道路交通建设借款1192.51万元,占债务总额的45.6%;农田水利及文化通讯卫生建设借款507.2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9.4%。这些公益性项目形成的债务主体难落实,由此形成的债务化转到相应部门也难落实。同时,近几年国家和省里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逐步增大,但很多项目都有缺口,基层干部一方面要争投入搞项目,另一方面要解决缺口。缺口的解决主要靠借贷,因此造成村级债务不减反增。
(三)收入来源难。目前村级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财政转移支付及有限的多经地发包收入。每年全镇18个村转移支付资金167.1万元,其中用于干部工资97.2万元,五保户供养支出35.5万元,报刊征订3.5万元,结余30.9万元已经难以
满足正常运转,加上村级多经地发包收入难以收取,需要依靠干部垫支或借债运转,就更谈不上化债了。
(四)干部稳定难。为了完成化债任务,不少村存在着村干部不得不从自己的腰包掏钱垫付化债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的村干部因此而辞职。如某村妇女主任不仅工作任务繁琐,且工作一年到头,年底的工资又被村借去偿还债务,牢骚不断,最终辞去干部职务。
(五)奖惩落实难。虽然中央和省委文件中都明确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安排一定奖励资金,鼓励地方主动化解乡村债务,但是都没有兑现。在新增债务问题上,国办发〔2006〕86号文件《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中虽有“谁举债,谁负责”,“对顶风违纪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等条款,但基层干部三年一换届,村组干部频繁调整,所以锁定债务、严禁新增债务的禁令便成了一张空文,难以起到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如镇某村债务总额96.42万元,其中2008年以前债务34万元,2008年以后的新增帐外债务高达62.4万元。2012年换届选举时该村书记辞职,导致“谁举债谁负责”的条令成了空文。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要采取增收节支、减免债务等方法,力争在五年时间内全面化解村级债务。
(一)精简机构人员减支。在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后,村级收入来源和下拨经费有限,各村应大力精减村干部职数,实行交叉任职,提倡兼职,以减少村组干部供养支出。2010年村干部配备人数从平均每村7人减至5人,每年每村可减少干部供养支出1.8万元,五年可减少支出162万元。
(二)核减呆账死账化债。目前全镇债务余额2270.11万元,债权总额1222.23万元,其中因债权或债务人死亡、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造成的债权呆账死账183万元、债务呆账死账181.6万元。可以通过规定程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将这部分呆账死账予以核减化债。
(三)多种形式化解旧债。全面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化债,对村集体所有的闲置房屋、资产、机动地、林地、堰塘、泵站、小型水利设施、“四荒”等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按程序讨论、报批后,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合理估价,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综合开发利用,筹集资金还债。通过收取承包金每年可增加收入100多万元用于化债,5年可累计化债500多万元;债权债务互抵减债,进一步清理债权债务,将村级与往来农户的三角债在协商自愿的前提下,动员债权债务人自愿结对,协商互抵,从而冲销集体债务,预计可互抵债务20万元;发展经济还债,各村要积极依托本村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和深加工;积极组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偿债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挖掘社会潜力,发动本村先富起来的有识之士主动捐资或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办企业。利用各驻村市级单位的便利条件,争取他们的无偿赞助。每年各驻村市级单位无偿赞助可达2万元,18个村五年可达180万元用于化债。同
时,各村加大向外争取资金的力度,预计每年可向市移民局、交通管理局、民政局等部门争取资金40万元,五年可争取资金200万元。
(四)松动债权清收政策。目前村级债权总额为1222.23万元,可核减的呆账死账183万元,可清收的债权1039.23万元,如果将清收的1039.23万余元全部用于化债,可以化解债务总额的45.8%,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化债资金的压力。因此,我们建议尽快解冻“暂停清收”的政策,中央、省委出台政策形成气候,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清收工作。同时,加大清收历欠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户自觉自愿地缴纳欠款。
(五)分清结构分类化债。化解村级债务的首要任务是摸清债务结构,根据债务结构来进行清理和核实,并分村建立债务台账,按照不同债务类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化债。对于上级批准的项目而补助资金不足所形成的“政策性负债”,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减轻村级负债的压力。对于没有批准建设或者没有按批准的规模建设所形成的负债,要在查找出根源的基础上,尽力争取补报立项,或共同协助村级争取资金化解债务。如全镇因电力改造、文化教育卫生、兴办企业等形成的债务高达262万元,其中可上划到电力等有关业务部门的债务54.5万元。这部分债务可以通过与相关部门协商做坏账化解。
(六)防范控制产生新债。国家或省级财政要建立农村抢险救灾和重大突发事件支出财政投入机制,把这类支出列为财政对村转移支付项目,从源头上防止新债发生。要严格控制村级管理费支出和村级“三项费用”管理,绝不允许超范围超标准开支。新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得举债办事业。各级政府安排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有财力保障,不得采取村级预付、垫支等手段上项目。对于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村,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村级组织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金融组织贷款或向社会借款填补收支缺口,不允许举债办公益事业,搞形象和政绩工程。健全完善村级债务动态监测机制和长效的审计机制,有效预防新债的形成。
一、村民委员会职能及村级不良债务
村民委员会是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协助乡 (镇) 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村民委员会既不是政府机构, 也不是经济实体, 村民委员会属于社团法人范畴。村级不良债务是指村民委员会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完成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各项考核任务, 直接承办各种企业, 或直接为企业提供担保形成的各种债务, 村级不良债务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负债有着且截然不同的性质。
二、村级不良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村级不良债务的形成主要与村委会职能错位, 管理体制及村民委员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有着直接关系。
1. 村民委员会职能错位。
一方面, 村民委员会成为了乡 (镇) 人民政府的下级“政府”, 乡 (镇) 政府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社会经济目标任务, 各村民委员会就要超额完成乡 (镇) 政府的工作任务, 并与工资福利考核任免挂钩。近年来, 大多数村民委员会在没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 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资金一个主要来源是靠挤占下拨的生产或其他专项资金, 以各种名目向农民收钱, 再一个主要来源就是由“村干部”不按规定和不计自身偿还实力举债, 往往形成无还款来源的债务。另一方面, 村民委员会混淆了自己与按照中央和省委文件要求“乡以下, 一般应设置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根据我省实际情况, 这种组织一般以生产队为单位设置……。” (1) 建立起来的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地区性合作经济职能, 还在以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行使原生产大队权力, 在自身无所有权身份和任何经济实力的情况下担当起平调、侵占所辖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资产的责任者, 承担大量的修建维护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任务。由于建修乡村公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在所辖村内各社、各农户之间受益不平衡, 在税费改革前村民委员会凭借滥用手中权利通过税费上交进行平衡, 在国家取消统筹提留和农业税及其附加后, 村与社、农户与农户无法通过税费进行找补, 受益农户又不愿意主动为村民委员会买单, 造成农村新公益设施难以推进, 原建公路等农村基础设施欠账无钱偿还。承担负建设维护的村委会更无力与之偿还。据调查, 截至2007年某一个近45万农村人口的县级区因村内公共管理和农村公共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不足而形成村级欠债702.84万元, 其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村级欠债502.94万元, 道路交通建设欠债223.15万元。
2. 国家有关项目实施资金管理不完善。
由于村民委员会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而项目要求下达到村后, 要求配套资金, 同时在项目资金中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 而组织落实任务要完成, 村民委员会要么挤占项目费, 虚报项目完成数, 要么举债完成项目任务。据调查, 某一个县级区2005年区政府财政对村每修建1 km乡村公路补助1万元, 而修建1km乡村公路平均需要3万~5万资金 (不含占地费用) , 按现行政策通过“一事一议”, 靠村民集资约1万~1.24万元, 每公里欠账1万~2.5万元。
3. 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和缺位村大量存在。
国家对各产业行业行政事业单位制定有专门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财政部颁发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明确了核算对象, 规定了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和记账方法, 并指出了具体的管理指导机关。全国有64.01万个村民委员会, (1) 但没有统一规范的会计制度, 仅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规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执行本制度。”当前一方面, 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指导工作主要是由乡镇人大、社事 (民政) 机关和部门来承担, 村委员会的工作考核又主要由乡镇党委政府在实施, 而相关机关和部门对村委员会的内部制度, 特别是财经制度监督指导存在精力和专业技术支持不够问题, 往往是谁都管又谁都不管, 监督指导无法到位。另一方面村民委员会的内部管理制度成了句空话, 监督、管理指导更无从实施, 导致两委在举债时不顾偿还来源和出现偿还来源无法到位的情况, 举债购建办公室等资产, 搞基础建设形成无法按期偿付债务。如:有一个村两委未提请有关部门审核, 未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借款修建村公路, 年利息过万元, 现偿还困难, 已造成群众意见大, 干群关系紧张, 甚至引起拦路、阻路, 甚至毁路事件。
三、化解控制新增村级不良债务的对策
化解村级负债的对策主要依靠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治村, 探索建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 健全内部制度和彻底解决监督管理缺位问题, 建立落实村级不良债务责任制度。
1. 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治村, 依法履行村民委员会职责。
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5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 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 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 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 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 不再承担与职责无关的行政和经济职能。
2. 完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探索建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
化解村级不良债务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通过完善城乡公共财政制度, 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重点向农村倾斜, 加大对农村教育、道路、供水、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排的涉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开发项目, 必须足额安排资金, 不得留有缺口, 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不得开展要求村级组织和农民出钱出物的达标升级和检查评比验收活动, 乡镇不得以调整农业结构等为名强令村级组织完成种养计划和技术推广任务, 不得向村级组织摊派报刊、书籍征订任务。
3.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指导和审计工作。
有关部门通过全面履行对村级财务管理指导和债务审计监督的职责, 组织好村级不良债务的专项审计工作, 实际发生的债务要核查属实, 对虚假债务要挤出水分。未履行正常程序和村干部私自借入的新债, 由借款人承担责任;有关部门和人员强迫村级借入的债务由有关责任者承担。特别注意的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化, 一些地方村进行“村并居”撤并调整, 混淆、平调原村级组织资产负债, 使得村级债权债务不清。在撤并调整时要按照“并村不并账”的原则对原村级组织单独设账, 独立进行会计核算, 不得随意合并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账目, 不得将原村社的债务摊派给新的村社, 更不得将债务摊派给合并村社的农民。坚决纠正合村合账的错误做法, 对不属于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债权要从账上划转剥离, 防止产生虚假债务债权问题。
4. 健全内部制度和彻底解决监督管理不到位和缺位问题, 建立落实村级不良债务责任制度。
村级组织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 管理好村内公共事务, 办好村内公益事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村务管理, 落实债务责任制度, 杜绝新的不良债务:一是精减人员, 压缩开支。村级组织结合自己实际精减村干部职数, 严格按照村级定额补贴标准控制支出, 压缩一切不合理开支。二是村民委员会不得以任何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企业提供担保, 严禁借 (贷) 款垫付各种税费和用于村级各种支出。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 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 抓好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债权债务管理等制度建设。坚持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 完善村民议事规则, 重大财务开支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四是尽快完善“一事一议”制度, 促进村内生产、公益事业的发展。五是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乡镇有关部门及村民主理财小组通过依据债务审计及民主理财意见对村干部工作实绩情况提出考核建议。六是把制止村级发生新债纳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整体布局, 结合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主动协调财政等有关部门, 落实工作人员和责任制。
参考文献
[1]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Z], 1998年11月4日修订.
据统计,吉林省负债村比例为97%,村级债务总额超百亿元,农民人均负担8000多元。债务问题,正使农村资金供需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
为了解决乡村债务问题,我省曾采取了多种措施“化债”,规定今后将通过查清债务的来源与用途、清收债权、盘活资产、建立偿债基金以及国家政府扶持几个方面,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方法。同时吸取以往教训,还要求各地不得对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不得举债搞建设,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防止新债发生;对于陈欠提出“一债一策”的化解方法。
一、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通过调研分析,村级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借贷垫付完成税费上缴产生债务。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每个农户都要承担一定数额的农业税和集体的“两金一费”,由于农民增收缓慢,加上税费征收属刚性任务,为完成任务,村组干部只好借贷垫支农民拖欠的各项规费,无形中形成了债务,并逐年累加。
2.超越实力兴办公益事业陈欠债务。各村进行修路、改水、水利、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上级有政策资金扶持,但需自筹配套资金,有些能通过“一事一议”筹集外,部分还需要举债兴办,最终形成较大的债务空洞。
3.投资办企及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债务。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办实业、上项目、搞开发、建基地,由于对市场缺乏了解,盲目投资,加上管理、技术跟不上,经营困难,村集体不但没有收入,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4.收支失衡导致债务。农村税费改革后,工业基础薄弱,靠收取上缴维持运转的村级组织收入增幅较小,而各项支出逐步加大。
5.管理不善乱支滥支增加债务。由于村级财务缺乏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财务管理混乱,巧立名目、乱支乱批导致新的债务发生。
二、化解村级债务具体办法、措施
1.农户与村之间的债权债务。村级债权债务面广量大,形成时间长且原因复杂。村级债权债务总的处理要求是:对有能力偿还而拒不还款的农户,可按法定程序下发追缴决定书,进行依法清欠;符合减免条件的要予以减免;合理的税费尾欠予以保留;对“三乱”形成的尾欠一律取消;对积极主动一次性交清尾欠款的农户可给予适当奖励。
2.高息举债形成的债务。村过去的高息借贷,从借款之日起,要严格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利率计算。对已实施息转本、利滚利的债务,按照本息分离的办法重新核算,统一换据挂账,已多付的利息抵冲所借的债务,先还本金,后付利息。
3.不合理开支形成的债务。各村因吃喝招待、请客送礼、滥发奖金补助等非生产性开支形成的债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决定。凡与集体无关,村民不同意开支的,按照“谁招待、谁经手、谁承担”的原则处理,从集体债务中化转到责任人。对公贷私用或私贷公款形成的债务,要按照谁用谁还的原则,化转债务归属。
4.兴办灌溉农业项目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生产性项目所形成的债务。生产性项目所形成的债务属于农民直接受益的生产投入,应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明确还款主体。各村化解债务应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没有合同而被农民占用的基础设施,一律实行招标承包。各村将集体的闲置资产采取出售、租赁、承包、开发等多种经营形式盘活,增加集体收入。
5.乡镇、村、组、户之间形成的三角、多角债务。乡镇属单位欠村集体的债务,可以用核减村应上交该单位的指标化解;村欠乡镇属单位两年以上的债务,经批准,村可以采取减免应缴款等方法化解。对村欠户、户欠村、户欠组、组欠户的“三角债”,可采取债权、债务抵冲的方法进行消债,把村级债务变成民间债务。对集体所欠的原财政周转金可按相应的程序经批准后予以减、缓、免。
三、控制新增不良债务
1.要规范村级组织行为,实行“六不准”。严格控制新债,是化解村级债务的首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各村级组织要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形势,坚决纠正经济活动中各种不规范行为,严格做到“六不准”:不准以任何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弥补村级收支缺口;不准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抵押;不准采取由施工企业垫支等手段上项目;不准举债兴建工程;不准滞留或挪用对村民的各种补贴资金、补偿费;不准举债发放干部工资、补贴及解决不足的办公经费。
2.要建立新增债务审报制度。村在确需借贷的情况下,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必须在确保有资金来源的前提下,由农经部门审核,报街(镇)批准。五万元以上借贷需报区县农经部门备案。
3.要继续压缩村干部人数和招待费支出。各村不配备专职村民小组长,每村村干部人数不超过8人。村级招待费的确立要与收入、奖惩等多种因素挂钩。
4.要建立健全村级债务监测和预警机制。要以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为基础,运用综合指标体系,如实准确反映村级经济运行状况,并定期通报。
5.对于新的村级债务发生情况,必须及时进行村务(财务)公开。
傅光明
内容提要:取消农业税后,村级债务问题仍然像是利剑一样悬挂在那里,成为债务风险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成为村级长期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此,分析了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化解村级债务的四条措施。要把村级债务化解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高度对认识和对待,纳入中央、省、县各级政府的视野,采取切实的措施和办法化解村级债务问题,控制和降低村级债务风险的发生。
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后,村级债务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村级债务的现状如何,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化解,对此,我到位于大别山老区的麻城市进行调研。提出一些看法。
一、村级债务的基本情况
2003年,湖北村级债务总额达到200.85亿元,村平69.83万元;村级净负债40.84亿元,村平14.2万元。全省负债村达26768个,村组负债面达93.1%,其中资不抵债的村5283个,占18.4%。村级债务具有以下特点:负债面广、债务规模大、有息、高息债务多,高额利息成为债务增长的重要因素;债务刚性强,债权落实难,债务化解难度大。债务逾期情况严重,逾期额占债务总额的75.58%。
麻城市有人口120万,715个村,村级债务达3。65亿元,除去债权1。52亿元,净债务2。13亿元,村均净负债务29。9万元,全市村级负债面达99%,负债100万元以上的村有70个。表1 麻城市村级债务结构表
金额(万元)比重(%)债权总计 15225 100 债权结构 农户欠款 11036 72.8 其中:(1)村提留尾欠 1550 10.2(2)村属企业欠款 2423 16 村外欠款 2711 11.2
债务总计 36503 100 债务主体结构 银行贷款本金 8326 22.9 利息 1082 3 信用社贷款本金 5415 14.9 利息 1642 4.5
个人借款本金 18889 51.7 利息 2149 5.9 其中:高息借款 9422 25.9 单位借款本金 1575 4.3
其他借款 2262 6.2 债务形成结构 借款垫缴税费 18796 51.5 兴办企业和农业基地负债 8776 24 普九建校负债 6269 17.2 欠教师工资 1219 3.3 其他负债 1443 4 净债务 21278
二、麻城市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村级财务收不抵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没有收入来源;各村兴修公办企业、建学校等英开支逐年增多,导致大部分村级收入不敷出,财务出现经常性赤字。
二是结构调整增支。结构调整是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是弱质产业,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市场条件的制约,使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由于群众的认识不高,资金不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阻力很大,工作难做,村里只好借钱买桑籽、桑苗,帮农户垫付,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以此来承担因市场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当村级集体经济脆弱的时候,这种损失只有靠借债消化。福田河镇大旗山村,是全镇树立的蚕茧生产样板村。据调查,1992—1995年,该村因发展桑园基地购桑苗、桑籽、蚕种,建滑,亏损8万元等共计负债30多万元。龟山乡新屋垸村因调整产业结构补贴,造成负债5万元(主要用于种子、种苗等补贴),占总债务的10%。
三是借贷垫付税费。税费改革前,一些村普遍存在农户欠交合理税费的现象。欠交时间少则1年,多则3~5年。欠交的原因:一是特困户、痴呆、智商差的农户,确实困难无钱上交。龟山乡新屋垸村“特困户”共15户,欠上交税费1.47万元,村组织只好借贷垫付。二是“钉子户”故意抗交、拒交,在农村负面作用大,影响其他的农户上交。为了按时完成财税任务,一些村只好向银行、信用社及民间借贷完成任务。顺河集镇彭家楼村1999年农户欠交税费3.5万元,欠账最多的3个农户3年内欠上交税费5000余元;顺河集镇周家嘴村实行责任制后农户历年累计欠交13.5万元,其中1999年农户欠交4.3万元。三是户口外迁和外出打工户,村、组干部收款找人难。有的农户将户口迁到城镇,有的迁到城郊条件好的农村,有的甚至把户口装在口袋里,人依然住在原地;有的农户主要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老小,或者整户外出。在重点剖析村了解到,户口迁出的,三河口镇童家河村有94人,金盘地村有71人;整户外出打工的,龟山乡新屋垸村有21户,张家畈镇屈家畈村有30户,三河口镇童家河村有37户。其他村也有类似情况。这些人员只是春节临近时才纷纷回家,春节过后,他们又天各一方,致使村、组干部收费无门。
四是达标升级负债。为了“普九”达标,许多村因新建教学楼而负债。如福田河镇林家垸村,1998年建教学楼总投资26.75万元,集资、补助、捐款共计19.4万元,收支相抵负债7.35万元;龟山乡新屋垸村村小学投资33万元,群众集资、社会捐款15万元,其余18万元由村借贷支付,占总债务的57%;黄土岗镇严家畈村1996年建教学楼总投资60万元,集资、补助、捐款30万元,收支相抵负债30万元。虽然2005年湖北省对全省“普九”债务进行清理核定,但村小学由于借债主体是村委会,故不予核定,村级债务有增无减。
五是兴办企业负债。办企业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但有的村将其作为惟一途径,不以市场为导向,不结合本地实际,不考虑自身实力(如资金、资源,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等必备条件),盲目上马不仅没有给集体增加经济来源,相反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使本身脆弱的村级经济雪上加霜。黄土岗镇严家畈村1994年建螺钉厂,投资资金31.5万元,因市场变化和经营管理不善,两年亏损25万元,占总负债的10%。黄土岗镇刘家岩村1993年借款2万元办玉米苞叶编织厂,因资源问题,不到两年倒闭。该村1995年又借款40万元建砖厂,因当地黄泥含砂量过重、土质松散、粘合力不强,制出的红砖不能受压,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造成产品销售不畅,砖厂半开半停。该村因办企业负债45万元,占总负债的31.4%。顺河集镇林家山村1995年建一座石灰窑,投资4万元,当年建成投产,但是因石灰质量达不到要求,石灰无销路,自动倒闭,至1999年本息共计亏损6.85万元。盐田河镇调查的17个村,到1999年底因办企业负债达到106.5万元,占总债务的15.8%;张家畈镇因办企业负债的村20个,占总村数的40.8%。六是高息借贷负债。全市村级债务中约有70 9/6以上是有息借贷,需要支付利息,其中高息借贷年利率在20%左右,有的高达30%以上,息转本,利滚利,债务恶性膨胀。有的利息支出超过借贷本金,有的负债数额大的村集体当年三项提留不足以支付利息。黄土岗镇严家畈村1 991—1998年,仅贷款利息一项支出达37.9万元。黄土岗镇刘家岩村从1990年借款7000元起,到1999年负债143.6万元为止,共支付利息57.65万元,占借款总额的48%。
三、化解村级债务的政策和措施研究
在今年1月19日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全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尽快制定规范的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的财政风险”列入今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村级债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风险性大。如何化解和防范村级债务风险,是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对此笔者谈点看法:
一是要通过财政增收中拿出一部分、从财政转移支付中拿出一部分,从发行债务中挤出一部分,出台优惠政策解决一部分;地方因地制宜消化一部分,用于村级债务的化解资金来源。逐步解决村级债务的问题。
二是各地方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地制宜,分类处理,逐步化解村级债务。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用土方法解决村级债务。明晰债权、债务关系,区别不同情况,分类处理,逐步消化。
1、资债剥离。对因直接举借兴办企业或以村名义借款企业投资而形成的债务,应划转企业负责偿还,使“村债”变为企业债,对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采取拍卖、联营、保值、租赁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企业经营所得首先用于化债。
2、筹资化债。对村借债用于道路等其他公益性项目建设所形成的债务,应在村内“一事一议”筹集中逐年偿还。对税费改革前开展多种达标升级活动形成的债务,应本着“谁主张、谁支援’’的原则,实行剥离挂账,争取主管部门和单位帮助化债。
3、分解化债。对农业灌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群众直接得益的生产项目所形成的债务,应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分解落实到农户,逐年偿主不.
4、清收化债。对因上交税费和拖欠村、组干部和民办教师工资所形成的债务,主要通过大力清收农户尾欠款偿还。
三是换据降息,停息还本,为村级化债创建良好政策氛围高利息的借款是产生新债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议国家仿照支持国有企业化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做法,为村级化债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1.停息还本。对向金融部门的借款,可将借款利息先挂账,息不转本,优先偿还本金,以减少老债增长,仿照化解国有企业债务的办法,对利息进行豁免。2.换据降息。鉴于过去发生的民间高息借贷,手续不全、难以管理和控制这一现象,建议统一印制农村内部借款凭证,各村凡是向个人借款重新登记换据,把利率降到国家银行同期同档存款利率水平,制止债务因利息增加而导致恶性膨胀。对过去向银行、信用社发生的高息借贷,应坚决降息。3豁免补偿。对因普九达标所欠的农村债务,建议出台政策,酌情补偿;对因公益性事业建设向政府机构借贷形成的债务,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政策性豁免。4划转债务。将公债化为私债。将农户欠村和村向农民个人的借款进行划转,使公债转成民间欠款;把农户欠村和村欠信用社等单位的债权、债务划转,即把农户欠村直接划转成为农户欠信用社贷款,并由个人办理合法贷款手续。
四是招商引资,发展村级经济,土地实行集约经营化解村级债务。
1、在县城集中创办产业集聚区,进行科学规划,兴办污水处理厂,解决后勤服务。每个乡镇招商引资项目,都集中到集聚区,取得的税收与乡镇分成。最多分成税收的乡镇达到200万元,最少的也有100万元。
2、撤并小村建设大新农村。由市县统一规划,将各个自然村规划建设100个大村,实行通路通水通讯通电一体化建设,可以大大节省耕地。
为全县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工作带好头
太峪镇镇长徐亚莉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听了杨局长的讲话,我深受鼓舞、备受启发。有效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太峪镇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严格按照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加强领导,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村级不良债务化解工作。我们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强化认识,在“思想上”绷紧弦
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事关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组织乡村干部对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工作的有关文件再学习、再讨论,吃透政策、领会精神,充分认识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克服消极畏难情绪,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为宗旨,坚持公开、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充分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分类处置陈债,防止发生新债,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在“化解上”出实招
我们将成立镇村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责任制,镇村干部联合行动,坚持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原则,从干部群众最关心、利益关系最直接、矛盾问题最集中的涉农债务入手,特别以因垫交农业税、累欠村干部工资、建设村级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村级不良债务为重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核实、分类清理,以村级账面挂账数为依据,逐笔登记村委会债权债务,在村民小组公开栏对登记情况进行公布,经公示无异议后,并将债权债务逐级汇总上报,然后进行第二轮公示,作为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工作的基本依据,确保化解不良债务工作不掺杂水分、不流于形式。
三、建章立制,在“防范上”做文章
我们要从建立规范高效的农村工作运行机制入手,创新管理制度,标本兼治,彻底消除村级不良债务“前清后欠”的现象。一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切实执行好“村财村用镇监督”制度,并严格按照年初预算的财务支出计划报支各项管理费用,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二是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成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工作领导组织,指导农民群众依法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评议组织,领导和支持农民群众依法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三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规范村级财务行为,全面实行村级招待费“零管理”、报刊订阅“限额制”
等制度。四是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擅自借款发生的债务,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处理。对给村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总之,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工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我们镇村干部定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措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我县化解不良债务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作 者:如皋市石庄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石建轩
村级债务一头连着集体,一头连着农民,是多年累积的结果。近年来虽然财政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农村一系列改革的逐步深入,村级可支配收入锐减,村级债务问题更加突出。村级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障碍,村级债务问题不解决,村组织就很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化解历史债务,防止出现新的非正常债务是当前村基层干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我镇村级债务的主要用途与特点
我镇村级负债的主要用途是:道路修建、农田水利建设、电力设施维修、村容村貌整治、村级管理支出、产业结构调整等。
我镇村级债务的特点:一是负债面广。全镇16个村(社区)个个有负债,负债面达100%。二是负债数额大。截止2012年6月底,全镇16个村(社区)负债820.74 万元,村平51.30 万元。负债在10万元以下的村仅有 3 个,占村总数的 18.75 %,负债在50万元以上的村 5 个,占村总数的 31.25 %,负债100万元以上的村 2 个,占村总数的12.50 %。三是债务硬,债权软。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村债务往来是明确的,是必须要偿还的,是硬的。但从债权结构分析,90%左右的村级债权是农户税费尾欠款,这些欠款农户中有的已经迁走,有的已经去世绝户,很难回收,导致有相当部分成为呆、死账。
二、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1、基础设施建设留下负债。村集体建设没有一定的积累,牵强上马了一批需大量配套的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在上级补助资金有限,又不好向农民伸手的情况下,只好形成了欠项目承包人的债务。
2、超过承受能力的公益事业投入欠下债务。修建道路、村容村貌整治等公益事业投入,这些公益事业的建设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资金扶持,村里欠项目承包人,形成债务。
3、收不抵支增加负债。一些村无实质性的村营收入,除上级扶持资金外无其他任何来源,而村级支出却稳中有升,使得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不抵支负担加重。个别村甚至连村干部工资都难以保证。
4、村级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非生产性开支过大造成负债。一些村民主理财制度不健全,对开支把关不严,不合理开支过大,管理混乱,也造成了数额不小的债务。办公费等管理费用开支随意性大;有的村因开发建设招待费开支也很大,这些都给集体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5、历史性拖欠也是导致债务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主要表现是:(1)集体经济组织在债务的清收上,力度较小,措施不得力,导致大量的债权收不上来,办事只好举债,造成大量的债务。(2)没有对账务进行核实,有的债权早已成为死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经过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形成一批空债权。
三、化解村级债务的难点
1、化解债务的途径越来越少。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前的化解债务的措施各办法效力降低了。如盘活资产偿债,很多地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能卖的卖、能租的租,拍卖、租赁经营权都已完成,靠盘活资产资源的空间有限。
2、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减少,化解债务缺乏资金来源。
四、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思路
1、开展财务清理,核销减债。对历史形成的债务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对欠村组干部的工资形成的村级债务一律不得计息,对已计息的,其利息一律从债务中剔除,据实核算。对村级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投资形成的债务,由审计、财政、农经等到部门审计,据实确认;同时在清理过程中发现收入不入账和重报、虚报支出,虚增村级债务的应如数退回,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2、清收债权还债。对各项应收款的清理,可根椐不同的债权对象,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清收工作。对单位和个人拖欠村集体的款项,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综合措施进行清收;对国家干部、村组干部、单位职工及其家属的欠款,限期、逐笔、逐人清收;对有能力还款的单位,可申请法院依法清收;对于无能力还款的困难户,实行减免缓和政策;对于一次性还款有困难的,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按还款计划分期偿还。
3、发展经济化债。以拓宽农民、村级组织增收渠道作为化解村级债务的根本途径。村级债务的解决,最终是要靠发展经济,靠农民和村级组织增收来实现。因此一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探索新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利用集体资源、资产参股入股,实行股份合作,拓宽村级经济收入渠道,增强村级组织自行化解债务的能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化解其债务。三是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及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帮助农民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对农民进行知识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其还款能力,逐步回收农民欠村级组织的债务。
4、建制防债。以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为核心的长效机制是防止新债发生的重要保障。坚持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组织,完善议事规则,规范财务公开的程序、形式和内容,重大财务开支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可实施,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内部民主监督;要建立村干部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给村级组织造成新的不良债务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经济、纪律责任,全面实行村财民理乡镇代管,实行村级账务、资金双代管,使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快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监测系统和农村经济管理网络,实施会计管理电算化;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力度。
5、强化组织保障和责任追究化债。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高对化解村级债务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化解旧债、制止新债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教育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要增加债务考核指标,把清欠减债和防止新债增加列入村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凡是违反规定擅自借款或担保而发生的债务,要按照“谁决定借款,谁负责还款”的原则处理;对没有偿清债务的当事人,不得提拔和调动,对造成损失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村级债务的形成有着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演变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出现,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近些年增长加快。其形成原因复杂,债权主体不一,数额不均匀,从A县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
(一)因生产经营性项目建设形成
20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风靡一时,一些村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初衷,举债投资办企业。由于没有充分考虑资金、技术、销售、管理、市场变化等因素,再加上村办企业设计技术起点低,产业发展方向趋同,经受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冲洗,大部分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亏本经营,甚至倒闭停产。即使企业持续经营,但企业经营效益差,致使在企业转制时,因村作为企业的投资者而承担了企业的部分债务,导致村级组织背上沉重的债务,这部分债务占了村级债务总额的30.15%。
(二)因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事业形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对交通条件和生产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村级组织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以改善干群关系,不顾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兴办公益事业基本建设,致使村级组织办了好事,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这部分债务占了村级债务总额的55.18%。
(三)因垫付税费举债形成
税费改革前,农民要上交“三上交、五统筹”、农业税及其他相关费用,部分农户没有及时上交各项税费,而村干部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举债为这部分农户垫付了款项,从而形成“三角”债务,即农户欠村集体、村集体欠信用社(银行)等单位或个人,这部分债务占了村级债务总额的0.33%,虽然这部分债务占的比例不大,但对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的影响却非常大。
二、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
村级债务形成的时间长,数额大,成因复杂,决定了化解债务的艰巨性。化解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带来不稳定因素。针对A县村级债务存在的原因,要做好村级债务的化解工作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加强对化债工作的领导
化解村级债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化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统筹协调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收集情况,加强指导和督查,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各村级组织应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制定符合本村实情的化债方案,切实做好化债工作。
(二)开展债务的清查核实工作
化解村级债务,首先要对村级债务进行清查核实,这是开展化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债务清查核实了,才能根据债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并制定出具体的化解方案。
(三)明确化债的原则
化解村级债务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确保农村稳定的原则。既要增强化债工作的紧迫感,又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把握好政策界限,防止因工作不细、方法简单、作风粗暴而引发各种事件,做到既有效化解债务,又不给农村正常秩序造成冲击。二是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在农村债务化解中要注重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把债务平摊到农户,防止把一些不合理的债务合法化,防止出现新的的农民负担反弹。三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原则。村级债务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解决, 要制定计划,逐步化解。
(四)多措并举化债
化解村级债务,要结合各地实际,依靠群众,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化债途径与办法,积极稳妥地化解部分村级债务。
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化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是化解村级债务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但是解决农村债务问题的治本之策,而且也是保证农村税费改革成败的关键之所在。各村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一方面,可选择合适的项目,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农户发展民营经济,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不但可用于清偿旧债,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避免没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大额度债务再度发生。
二是清理债权化债。对清理核定后的村级债权,根据不同对象和性质,区别对待,分别采取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农户税费尾欠,根据其偿还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和民主评议促其主动还款,对符合减免规定的税费尾欠以及确无还款能力的特困户、军烈属以及死亡绝户,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予以减免;对国家干部、村组干部、企事业单位的欠款,先宣传后强制,限期逐笔逐人清收。
三是削减债务减债。对于村组集体所欠金融机构贷款,在清理核实、手续完备的基础上,按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贷款利率计算,不计复息和罚息;对逾期超过3年以上的贷款,可申请予以核销。对村集体高息借款,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前提下,采取“降息减息”和“还本挂息”等办法,从借款之日起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类同档次贷款利率计息,已付息的超出部分,用于冲抵本金。对村集体生产公益性建设借贷的农发金和财政支农周转金,村集体无力偿还的,可申请停息挂账或全部减免。对村集体历年拖欠干部报酬、义务兵优待金、民师工资等形成的债务,一律不允许计息。
四是结对抵冲销债。对村集体与往来单位或个人形成的三角债,在做好工作,协商自愿的前提下,动员债权债务人自愿结对,协商互抵,从而冲销集体债务。
五是划转债务销债。对村集体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形成的债务,原则上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明确校产归属的基础上,由同级政府承担统筹还款的责任。对村集体因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形成的债务,如农村道路、自来水、水利设施、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等,其事权、产权已上划的,采取“产权债务同转”的方式划转债务;没有上划事权、产权,村集体无力偿还的,可申请停息挂账或由政府安排资金予以偿还。对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为企业直接借贷款或担保借贷款形成的债务,经与债权人协商,并履行相关手续后,解除担保合约。对村集体税改前拖欠有关税费形成的债务,无偿还能力的,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级批准的程序,给予减免。对因国家政策或行政干预树“典型”、上项目、搞“达标”、推“工程”等原因造成的村级债务,村集体无力偿还,又难以落实债务主体的,可申请停息挂账或由上级政府安排资金逐步予以偿还。
参考文献
[1]张品德.浙江省磐安县村级债务成因及化解对策[EB/OL].中国农经信息网, 2007-01-29.
[2]杨发祥, 赵文远.近年来中国乡村债务问题研究综述[J].中州学刊, 2006, (1) .
经过近40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处于综合债务高企的状态。尽管与发达国家比较,政府债务控制在可控范围,但私人企业债务却居高不下,甚至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表外债务——指不在国家审计署2013年审计出的地方债务表内的其他债务。
债务会转化为危机吗?如何寻求化解债务的有效政策工具?前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阿代尔·特纳在《债务与魔鬼》一书中,企图回应这些难题。
一般而言,债务是由投资所形成的,如果负债的投资能偿还债务利息或本金,那么循环的结果,是投资形成固定资产或财富与消费服务,同时也偿还了债务,我们习惯将其称为有效投资。但如果从宏观意义上看,信贷创造可能导致周期性过度投资,同时会形成实际资源浪费和债务积压。
比较典型的是房地产。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关注热情始于20世纪末,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务从1928-1970年用于房地产的信贷从30%上升到35%,但到2007年就飙升到60%,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在国家财富中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尽管房地产主要具备的是居住功能,但由于其价格的波动上升很容易导致人们投机心理的产生,尤其是在缺少个人投资有效渠道的国家,会因为货币保值(理性行为)和赚取超额收益(非理性行为)将大量货币投向房地产。
如果排除金融机构大量贷款给制造无效供给的房地产商从而形成金融风险外,个人用自己的存款买房,从理论上讲并不会引出可怕的债务危机。问题出在房地产的杠杆,信贷偏向及信贷与资产价格周期的关系上,以房地产为抵押发放贷款很容易导致信贷供给,信贷需求和资产价格的自我强化周期。信贷供给扩张推升资产价格,从而提高了信贷双方的资产净值,增强了信心。
资产价格攀升使银行信贷损失处于低位,资本基础增强,从而可以投放更多信贷。而在抵押比给定的情况下,净值增长又使借款人能借入更多资金,双方在价格上涨的感受中都会产生很好的预期。
很明显,这种周期会导致新建房地产的投资热潮。而现代经济体中金融不稳定的核心,恰恰就在于无限的信贷供给能力与缺乏弹性约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没有强力政策约束的条件下,银行及其影子银行就能够通过票据方式无限创造信贷、货币和购买力。
而处于理想状态下的地产的供给往往缺乏弹性,这样,潜力无限的名义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导致阶段性的房地产价格难以预测,并在某些外力作用下大起大落,由此产生信贷和价格的周期,形成现代经济体中金融不稳定的本质特性。上行区间、无限放大房地产在财富中的重要地位,而下行之时,经济受到资产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借贷双方净值缩水,抑制信贷供给与需求,从而陷入债务积压的困局。
经过2007年金融危机后,人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否必须依赖信贷快速增长和杠杆率不断上升来促进经济增长?如此造成的债务积压,能否寻求到二者的平衡点呢?作者在书中指出了导致信贷密集的三个原因,房地产重要性上升、贫富差距拉大和全球失衡。
同时,他还开出了药方:解决银行无限的潜在信贷供给与房地产及特定区域内缺乏弹性的土地供给间的矛盾;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的收入保障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对收入的财富进行更多的再分配;缓解全球失衡要赤字国家与盈余国家共同行动,尤其是国家,需要抑制房地产的过度繁荣,缩小贫富差距,限制金融体系中的过度债务创造。
【化解村级债务的思考】推荐阅读:
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措施11-19
债务化解工作方案09-30
医疗单位债务化解工作措施10-26
对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10-05
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11-03
关于对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10-27
化解矛盾纠纷动真情07-21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案07-24
化解信访案件工作方案10-28
社会矛盾化解调研报告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