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精选4篇)

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篇1

安监总煤矿字[2005]1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神华集团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为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责任,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监督检查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44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了《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并及时将执行过程遇到的问题反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请各省(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将本通知转发到辖区内各产煤市(地)、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及煤矿企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责任,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监督检查制度,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矿长)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负主要责任。

第三条 煤矿企业必须按规定组织实施对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及时选送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到具备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第四条 煤矿矿长必须参加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矿长资格证颁发的部门组织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矿长资格证。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具备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组织的安全培训,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

煤矿矿长依法取得矿长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后方可任职,未取得上述两证的不得任职。

第五条 煤矿瓦斯检查工、井下爆破工、安全检查工、主提升机操作工、井下电钳工、采煤机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具备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组织的安全作业培训,经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六条 煤矿企业应当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井下作业人员具有必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

全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井下作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应当使从业人员掌握下列知识和技能: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

(二)矿井概况、工作环境及井下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造成的职业健康伤害和伤亡事故,该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和撤离现场的责任、义务与权利;

(四)应急救援预案和发生瓦斯爆炸、水害、火灾、顶板等灾害的自救、互救方法与避灾路线;

(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六)自救器等安全逃生装备和设施的使用与维护;

(七)入井需知、通风安全系统、报警系统和安全指示标志;

(八)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性质、危害及瓦斯积聚的预防;

(九)其它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第七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负责一、二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的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全国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的监督检查。

负责制定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考核标准,评选、推荐煤矿安全教育和培训教材,制发相关证件;负责组织实施中央管理的煤矿企业的总公司、集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考核与发证工作。

第九条 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辖区内三、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的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煤矿企业(含辖区内中央管理的煤矿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的培训、考核与发证工作。未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条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煤矿矿长资格证颁发的部门负责对煤矿矿长资格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负责颁发煤矿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推荐教材、考核具体操作程序或者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具备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训范围,制定并至少每半年向社会公布一次考核计划;在规定时限内,对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相关的证件,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告知本人或者用人单位。

第十二条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

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由煤矿企业自行组织。不具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条件的煤矿企业,应当与临近具备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或者大中型煤矿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协议,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十三条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上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考试合格后,必须在有安全工作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工作满4个月后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每年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第十四条 安全培训机构从事煤矿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教师应当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执教。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统一大纲组织教学活动,并每半年向社会公布一次培训计划。

第十五条 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检查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自纠活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责任落实到人。年终进行总结,表彰先进,改进提高。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教育和培训活动的记录、档案;煤矿职工安全手册发放等。

上述监督检查应当作为对煤矿安全实施日常性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采取抽查和定期检查的方式。

第十七条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证件的合法性(颁证机关、印章、项目内容是否过期等);人员、证件是否相符;在岗人员是否做到持证上岗等。

监督检查应当作为对煤矿安全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的重要内容之

一。每年开展一次对重点地区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专项监察。

第十八条 负责颁发煤矿矿长资格证、矿长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操作证的部门,发现煤矿企业聘用未取得矿长资格证、矿长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人员担任矿长从事生产或者安全管理工作、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九条 煤矿企业未依法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条 负责颁发煤矿矿长资格证、矿长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未按规定处理或者实施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2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国家三、四级安全培训机构(以下称培训机构)。

河南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一、二级培训机构的安全培训活动依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由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称省安全监管局)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培训机构从事安全培训活动,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

第四条 省安全监管局根据申请人申报等级分别按《河南省国家三级安全培训机构认定和复审评估标准》(附表1)、《河南省国家四级安全培训机构认定和复审评估标准》(附表2)进行资质评估审查。

第五条 省安全监管局根据申请人的评估得分、培训对象、生源及布局等情况,经综合审查合格后,颁发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

第六条 安全培训的对象分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 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第七条 本办法所指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从事下列作业的人员:

(一)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

(二)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三)起重机械作业。含司机,司索工,指挥工;

(四)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及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或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五)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筑物表面清洗工;

(六)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七)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八)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

(九)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十)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

(十一)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十二)矿山安全检查作业。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验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

(十三)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主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

(十四)采(掘)剥作业。含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

(十五)矿山救护作业;

(十六)危险物品作业。含加油加气工,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

(十七)经国家局批准的其他作业。第八条 三级培训机构培训范围:

(一)省辖市市属及以下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省辖市市属及以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

(三)特种作业人员;

(四)其他从业人员。

第九条 四级培训机构承担生产经营单位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的培训。

第二章 师资保障

第十条 从事安全培训的教师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以下统称教师)。专职教师是指与申请人建立有固定劳动关系的教师,兼职教师是指培训工作需要从社会或其他单位聘任的教师。

第十一条 教师由省安全监管局组织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培训教师岗位证书》后,方可从事安全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 兼职教师只能受聘于一家培训机构。第十三条 教师承担的课程必须与其取得的资格相对应。每名教师至多只能承担两种培训类别的授课。

第十四条 教师应每3年参加一次省安全监管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安全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 持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或其他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考核颁发的《安全培训教师岗位证书》的教师,在河南省范围内培训机构承担教学任务的,应到省安全监管局备案,并依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及本办法规定接受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扣或注销其岗位证书:

(一)未按要求参加省安全监管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 训;

(二)承担与岗位证书不符的安全培训课程的;

(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低劣的;

(四)有违法、违纪行为的;

(五)有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第三章 培训机构基本条件

第十七条 申请三级培训机构资质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50万元以上;

(二)有至少5名管理人员,其中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3名;

(三)有健全的培训组织管理机构及完善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

(四)有不少于5名专职教师;

(五)有与申请培训范围相适应的实验、实际操作设备、设施、场地(见附表3);

(六)有与同期培训规模不少于50人相适应的教学及生活设施(教学与生活设施以自有为主,确需租借的须签订不低于3年以上租赁协议);

(七)安全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申请四级培训机构资质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30万元以上;

(二)有至少3名管理人员,其中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 2名;

(三)有健全的培训组织管理机构及完善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

(四)有不少于3名专职教师;

(五)有与同期培训规模不少于30人相适应的教学及生活设施(教学与生活设施为租借的,须签订不低于3年以上租赁协议);

(六)安全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四章 培训机构资质认定程序

第十九条 省安全监管局每年4月和9月份各集中受理一次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认定申请。

第二十条 申请人应根据自身条件、培训对象、生源等情况申请相应的等级和培训类别。

第二十一条 申请三级培训机构资质应提供以下材料(一式三份):

(一)资质认定申请报告。报告应介绍本单位的基本情况、申请的培训等级和类别,以及相应的教学条件等;

(二)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机构批准文件复印件;

(三)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内设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文件复印件;教师的身份证、学历证明、职称证明、岗位证书等复印件及专职证明材料等;

(四)截止报告期自有资产及租借资产证明材料;

(五)按要求填写的《河南省安全培训机构资质审批表》(附表4);

(六)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

(七)自评材料;

(八)其他与申请培训机构资质有关的材料。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根据下列情况将申请材料提交有关部门初审。

(一)隶属省直、省管和中央驻豫单位的,由其主管部门或所属企业(集团)初审;

(二)其他单位由当地省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初审。

有关部门分别按照《河南省国家三级安全培训机构认定和复审评估标准》、《河南省国家四级安全培训机构认定和复审评估标准》进行初审。初审得分满80分为合格,初审合格的提出初审意见并报省安全监管局。

第二十三条 培训机构资质认定程序分为材料审查、受理申请、现场核查评估和审定。

(一)初审部门按要求将申请材料提交省安全监管局;

(二)省安全监管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申请;

(三)受理后,省安全监管局根据初审意见和本办法等有关规定,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核查评估。

(四)省安全监管局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现场核查评估结果进行评审;

(五)评审通过的予以公示、批准、颁发资质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认定评估满分为100分,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并且评估得分80分以上为合格。

第二十四条 培训机构资质审查工作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培训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为3年,到期后继续从事安全培训工作的,应于有效期满前30日内提出复审申请,经复审评估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安全培训工作。

第二十六条 培训机构的复审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培训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向省安全监管局提出复审申请;

(二)省安全监管局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复审评估;

(三)省安全监管局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复审评估结果进行评审;

(四)评审通过的予以公示、换发资质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复审评估满分为100分,其中初次认定指标占35分,复审考核指标占65分。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并且评 估得80分以上为合格。

第二十七条 培训机构登记项目发生变化时,应向省安全监管局提出变更申请,同时交回资质证书。培训项目发生变化时,变更程序同资质认定申请。

第二十八条 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扣或吊销资质证书:

(一)原单位不复存在的;

(二)违规培训拒不整改的;

(三)将安全培训资质证书出借、出租给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的;

(四)设立任何形式的分支机构,或将承担的培训任务委托、承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

(五)未按期参加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

有《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20号)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的,依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安全培训机构开展安全培训活动的情况进行指导、监督、管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表1:河南省国家三级安全培训机构认定和复审评估 标准

附表2:河南省国家四级安全培训机构认定和复审评估标准

附表3:特种作业实际操作设备、设施、场地要求一览表

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篇3

关于印发《四川省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川食药监发„2014‟108号

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加强我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和商场、超市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公众健康和消费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省工商局联合制定了《四川省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4年11月17日

—1—

四川省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公众健康和消费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市场商品交易行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经营主体信息公示制度。

第三条 全省范围内进入市场后食用农产品的经营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主体责任

第四条 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作为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进货时,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严格查验供货者(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经营资格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所需的证明材料,并如实记录相关信息;

(二)从事食用农产品批发业务的经营者,应当建立销货台账,并如实记录批发的食用农产品的相关信息;

(三)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不得销售以下食用农产品: 1.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

2.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

—2—

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4.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6.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7.超过包装物或者标识上标明保质期限的食用农产品; 8.无中文标签的进口肉类制品;

9.其他不符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四)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应当在摊位(专柜)显著位置悬挂标示牌,如实标明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品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合格证明。依法实行检疫的,应当具备检疫合格证明;

(五)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对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的包装、保鲜、运输、贮存,应当保证安全、无毒、无害,不得将食用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贮混运;不得添加使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未规定可以使用的物质,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

第五条 食用农产品市场开办者,对本市场经营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负管理责任,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应当履行以下管理职责:

(一)对经营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划分,经营区域应当有明显的标志标识。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应当符合《农贸市场管理技术规范》(GB/T 21720)、《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GB/T 19575)的规定;

(二)配备专(兼)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对管理职责进行公开承诺。在市场内醒目位置设置宣传公示栏,及时公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市场内或行政机关公布的相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三)应当建立健全入场食用农产品经营者经营管理档案,审查入场食用农产品经营者的证照或个人的身份证件,记载入场经营者证照、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住址等基本信息;

(四)与入场经营者签订质量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质量安全责任;

—3—

(五)按规定查验食用农产品经营者提供的相关证明文件(产地证明、销售凭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产品认证证书等);

(六)加强市场管理,及时制止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并督促改正。积极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市场内的违法行为,不得隐瞒事实,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者阻挠执法活动。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涉及本市场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投诉;

(七)制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发现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经营活动,按预案进行处置,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条 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市场开办者发现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同批类产品,采取暂停或禁止同批类产品进入市场等措施,并立即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七条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检测室(站),配备食用农产品检测设备和人员,建立健全自检制度和检测记录。

鼓励大型零售市场、大型商场、超市建立食用农产品检测室(站)或者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建立健全自检制度和检测记录或送检制度和送检记录。

市场开办者对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开展日常质量安全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在日常检测中发现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市场开办者应当要求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章 市场准入

第八条 食用农产品市场开办者、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应当持有有效证照,开展经营活动。

第九条 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地方、行业相应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第十条 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应当随附进货票据和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省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

—4—

生产的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应当具备相应的产地证明;

(二)省外进入我省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应当具备销货地出具的销售凭证和产品产地证明或产品合格证明;

(三)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进入市场,应当具备专用标志和有效认证等级证书;

(四)进口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应当具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或卫生证书);

(五)依法需要实施检验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应当具备相应的检验检疫合格标志、检疫合格证明。

第十一条 不能提供本办法第十条前三项中任意一项所列证明材料的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食用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开办者和大型商场、超市应当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才能销售。

不能提供本办法第十条第四项证明材料的进口食用农产品和第五项证明材料的动植物及其产品,不得销售。

第四章 追溯管理

第十二条 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质量追溯义务。购入食用农产品,应当索取供货者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如实记录食用农产品相关信息,并留存供货者地址和联系方式。

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向消费者销售食用农产品,应当出具机打小票或手工书写清单及其他有效票证。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者销售食用农产品,应当向购货者提供《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凭证》(以下简称《销售凭证》。

第十三条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根据食用农产品经营者管理档案和证明材料,出具《销售凭证》。《销售凭证》由批发市场开办者制作,应当包含批发市场经营者和购货者的名称、证照号码、地址、联系电话、购货日期及品种、单位、数量等信息。

《销售凭证》一式三联,一联由市场开办者留存,二联作为销售者的

—5—

销货凭证和销售台账,三联作为购货者的购货凭证和进货台账。批发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的《销售凭证》应当装订成册,保存不少于两年。

第十四条 零售经营者在批发市场购入食用农产品时,应当向上游批发商索取《销售凭证》作为食用农产品购货凭证和进货台账。零售经营者索取的《销售凭证》应当装订成册,保存不少于两年。

第十五条 商场、超市、农产品专营商店等食用农产品零售经营者在批发市场外直接采购各类食用农产品,应当索要供货者有效证照、产品品种、数量等证明材料,实行“一户一档”,留存备查,保存不少于两年。

第十六条 鼓励批发、零售市场开办者和食用农产品经营者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记录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要求记录的事项,开发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统。

第十七条 探索建立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并与相关部门信息平台进行对接,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派出的监管机构依法对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和商场、超市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监督管理,并公示监管人员信息。

第十九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对食用农产品实行日常巡查监管。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一)查主体资格。查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和市场开办者证照是否真实有效并按要求悬挂;

(二)查台帐记录。查经营者是否落实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是否保留进货票据和相关证明文件。查批发业务经营者是否建立销货台账。查批发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是否保留《销售凭证》;

(三)查质量凭证。查经营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是否有相应的检验检疫合格标志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查是否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法律禁止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查食用农产品包装或标识是否规范,进口食用农产品是否有中文标签和出口国检验标识;

—6—

(四)查贮存销售。查经营者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贮存、销售食用农产品,是否将食用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贮混销;储存、销售环境、条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添加、使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未规定可以使用的物质以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是否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用农产品;

(五)查市场开办者责任。查市场开办者是否审查入场经营者的证照,是否建立经营者档案,是否定期对入场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是否设立检测室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建立自检制度或送检制度,是否对不能出具检验等质量安全合格证明的食用农产品开展了抽查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是否设置信息宣传公示栏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是否及时制止入场经营者违法行为,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 县级及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依照有关规定适时公布监督抽查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的检验结果及产地信息。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

第六章 法律适用

第二十一条 食用农产品市场开办者未履行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法定查验义务,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第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食用农产品经营者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和未建立进货台账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第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从事食用农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者未建立销售记录的,按照《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对监管中发现的销售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的违法

—7—

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第三款和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市场开办者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辖区县级及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整改,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含义:

食用农产品,指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粮食、油料、蔬菜、瓜果、茶叶、菌类、畜禽、禽蛋、奶产品、水产品、蜂产品等植物、动物、微生物产品,以及经过清洗、分拣、打蜡、干燥、去壳、切割、分级、包装、冷冻等粗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

食用农产品经营者,指从事食用农产品交易活动的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经济组织。包括销售食用农产品的商场、超市、连锁配送中心和批发、零售市场的入场经营者。

食用农产品市场,指由市场开办者提供固定场地、设施和服务,若干经营者集中在场内从事以食用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经营活动的场所。包括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农贸市场)。

市场开办者,指依法设立,通过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以及日常管理,吸纳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入场经营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

煤矿安全培训专项检查方案 篇4

专项整治方案

一、开展时间

自2016年8月1日起至30日结束。

二、整治范围 公司各生产单位。

三、整治内容

1.建立健全安全培训责任体系、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制定并落实安全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

2.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具备有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组织的安全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

3.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对进行将新《煤矿安全规程》纳入从业人员培训内容,2016年复训(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

4.严格落实一般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规定,重点是入井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和熟悉避灾路线等应急预案相关内容;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6.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及其配套规章制度中有关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规定。

五、相关要求

1.在专项检查时,要对各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新《煤矿安全规程》知识现场考试,并对生产一线人员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自求器使用现场实际操作考试,在井下对现场人员应急避险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对现场抽考中问题严重的单位给予曝光。

2.专项检查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梳理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下发专项检查通报,各单位要按照分级闭环管理要求认真整治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水平。

上一篇:研究生复试的考生自述下一篇:营销专业毕业生求职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