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原因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缺失原因(推荐8篇)

缺失原因 篇1

——由一场感恩教育专场报告会引发的思考

岳阳市君山区第一中学 樊卧龙 副校长 中教高级

2007年11月29日下午二点半,镇影剧院座无虚席。台下是本校一、二年级近千名学生与老师,还有一百多名家长自备凳子坐在过道中间。在这里将要举行的是一场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周弘赏识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带给学生的感恩教育专场报告会。报告会随着《感恩的心》主旋律的响起拉开帷幕,在教育推广师李觅老师“感恩老师、感恩父母”的演讲里,师生互动、父母与子女互动的环节中,将报告会一次次推向高潮,在主持人慷慨激昂的言辞中而结束。整个报告会只听到李觅老师充满感情的演讲,只听到学生哭泣的声音。报告催人泪下,令人感动,给学生从心灵深处以震憾。

报告会后,备受感动的家长一次次地说,这样的活动要是每个月能组织一次该多好啊!是的,要是经常能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感恩教育该有多好!至少时常给学生以感动,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但青少年感恩的道德品质仅凭一次或几次的感恩教育就能形成的吗?我在反思。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实竟争的残酷及商业原则引入生活领域,人们的行为越来越功利化了。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以及随着打工族的出现,留守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他们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溺爱下成长,这样使当代青少年普遍缺少感恩的道德品质。因此,笔者试图从青少年缺少感恩的原因及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掌握青少年思想发展动态,便于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少的原因

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来自学校的道德与行为教育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理想信念教育被忽视,父母无原则的溺爱、迁就子女,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造成青少年缺乏社会公德、缺少感恩之心。

1、学校道德教育乏力。

在两会期间曾有许多委员、代表呼吁: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冷漠的一代”,否则,我们的社会可能会失去起码的良心。

追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可以发现,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遵循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其中以学校教育为主。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各类中小学仍然围绕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转,造成德育课时无法保证,德育教师不到位,明显背离了学校的职责和功能。

德育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重视德育的理论灌输,轻视道德的实践教育,重视道德规范教育,忽视道德信仰教育,德育成为了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未转化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教育的理论、内容只有通过实践内化为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才能推动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而道德实践活动恰恰是我国青少年所缺乏的。

近年来道德教育的现实使我们在道德目标的定位上节节后退,甚至将一些文明习惯也上升为道德规范,而忽视了道德教育中信仰的地位与价值,从而导致道德建设上的“无根性”。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利益,在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理想信念教育被忽视,使行为规范教育逐渐取代了理想信念教育。

正因为道德教育的乏力及单纯的理论说教与德育的“无根性”,才使当代青少年道德滑坡,缺乏感恩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大多是“填鸭”式的知识教育,而德育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人物来给孩子做榜样,青少年养成的是茫然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情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及其德育没能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对身边的人与事感恩的种子,自然不懂得如何去感恩了。

2、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阻碍了感恩意识的萌生。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忽视了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那么一些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则阻碍了孩子感恩意识的萌生。

青少年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法、责任心密切相关。现在许多孩子的父辈们年轻时都受过苦,他们希望孩子比自己当年过得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尽一切努力为子女争取优越条件,宁愿苦自己而不苦孩子。实际上,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感受的不是爱,而更多的是利益关怀。这些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而不知回报;只知索取,不懂得奉献;只知受惠,而不知感恩;只知接受,而不知责任„„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父母及祖辈无原则的溺爱,无原则地迁就子女,使孩子自然成为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为零。如此给孩子“爱”的泛滥,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与习惯。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大事,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同时,一些父母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在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而缺乏与子女的沟通;由于当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而丧失了对子女教育的良机。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与沿海转移,出现了相当大一部分的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大都是寄居在祖父、外祖父等亲戚家或学校里,替代监管的亲人因为年龄悬殊或责任心不强,只知道在物质生活上给予关照,而缺乏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使孩子缺失亲情,丧失责任,不利于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3、社会现实中的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

除了学校德育教育缺失、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思想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

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物欲化倾向明显,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企业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个人则奉行金钱至上。在社会大环境下,人人自危,更多的强调自我利益。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青少年是非善恶观念模糊,而在享乐主义思想影响下,使他们追求高消费的生活而又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劳动。

社会上一些人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和“自由”,认为人的自由就是单纯的个体化,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信奉自由自在、无牵无挂,以为孝顺父母是文化糟粕的体现。道德滑坡与感恩意识的缺失从根本上讲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情同手足,爱意融融。“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这情中之一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所以开展“感恩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当代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三、感恩教育应对措施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

1、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

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不求回报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4、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跟踪评价体系。

一是爱国主义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爱国主义是人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道德良知感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与归宿,能够准确反映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和教育成果。

二是公德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公德是道德教育主体在接受道德教育后的一种行动表达,反映了道德教育的内化程度,是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重要体现。

三是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青少年犯罪说明青少年的行为已经突破了道德要求的最底线,表现为行为的非道德化,它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最低限度要求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底线状态。

四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道德信仰、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反映了青少年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认可程度,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体现。

缺失原因 篇2

第一,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诚信缺失既有内部原因, 又有外部原因, 是内外因结合的产物。内部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单位领导人指导思想不正, 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单位的领导平时不学法、不懂法, 不守法, 为了个人私利或本单位利益, 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 虚报浮夸, 做假账, 编制假报表, 搞账外账, 设小金库。他们利用这些虚假会计信息大搞政绩工程, 骗取银行贷款, 逃避纳税义务, 有的甚至用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低, 违背职业道德。有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 技术不过硬, 责任心不强, 知识陈旧老化, 导致会计核算错误, 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原则性不强, 面对单位领导的威逼利诱, 丧失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原则, 不敢与违法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 甚至私欲膨胀, 做出违法违纪行为。三是会计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缺少内部监督机制。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 受到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 其工作安排和职务任免等都由领导决定。《会计法》虽然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 但会计人员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性地位, 由于工资、住房、职务升迁等经济生活命脉掌握在单位领导手中, 会计人员明哲保身的做法就是惟命是从, 否则多半会遭受排挤、打击报复、撤换。有的企业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有的企业虽然也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但往往人员不足, 工作难以开展, 实际上内审机构形同虚设, 达不到对本单位会计工作进行内部监督的目的。四是内部控制不健全,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些单位无视《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 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岗位职责不明晰, 会计交接手续不规范, 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有些单位会计人员配备太少, 会计人员工作量大, 工作忙于应付, 导致工作失误多, 客观上也影响会计诚信。外部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是会计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具规模, 但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相互之间不协调, 法规实施不配套, 体系不够规范科学。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这些缺陷, 用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 提高企业利润, 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等多种手段, 虚构经济业务, 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会计法规制度执行不力, 会计违法成本低廉,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次是外部监督体系不健全, 监督机制不完善。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工商、银行、审计、证监会及中介机构等部门的监督。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 他们一般从本部门利益出发, 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 不能进行有效监督。而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政府部门往往无暇顾及对企业进行监督。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银行作为市场经济主体, 因受利益驱动, 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得过且过, 不加阻止。最后是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 信息不透明。目前虽然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普遍使用计算机作为管理工具, 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 但由于各自为政, 使用会计信息的目标不同, 相互之间缺乏联系, 不能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这不仅浪费了信息资源, 还给一些企业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相互联网, 实现资源共享, 可大大缩小企业造假的空间, 使得假信息难以生存。

第二, 完善会计诚信体系的对策。

学生语文兴趣缺失原因浅析 篇3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开发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格,使人文素质成为学生人格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所以,语文教学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起着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品位、精神境界即完成人格完善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语文却成了最受学生、家长、社会漠视的课程。应当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物质富裕的时代,但同时这也是一个人心浮躁的时代。社会上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到了语文教学,学生仅仅把语文当作通往高考的敲门砖,当作工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社会的原因。但是,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表现如下:

一、一切从考试出发

虽然语文改革搞了这么多年,但收效甚微。不少中学生阅读不懂句读,不解语义;写作则错字连篇、语句不通;听话则不得要领、不明主旨;说话则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把教学变成了指导考试的工具,考什么就教什么。平时教学中,重视思想内容、轻视词语段落;重视篇章结构、轻视语言运用;重视文学文体、轻视实用文体等等。久而久之,学生都成了考试的机器,难道机器对语文能有兴趣?

二、忽视语文多义性特点,简单传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们的教师却根据教学参考书,强求学生接受一个共同的“哈姆雷特”形象。教师们将教参视为神明,虽然腹诽,却也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唯恐考试时出现有关内容,学生的答案对不上号。“语文阅读是对话”,对话是多重的,涉及到作者、作品、读者、编者等多个因素,读者在教学中即是教师和学生。可我们的语文教师却恰恰忽视了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阅读课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强买强卖的关系,阅读课变成了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有何奇怪?

三、重视知识积累,忽视知识得来的过程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的两个关键点,即积累和语感。积累不仅指语言知识的积累,也包括着对其承载的感情、文化等的积累。语感更是一种素养,是在长期语言感受和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比较直接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和语感必须来自于亲身实践,要有长期的语言训练过程才能形成。因此,只有加大语言训练的力度,学生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形成文化心理沉淀,进而成为语言素质、人文素质。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需要学习者不断实践,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而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急功近利”,最明显的表现是:诵读不足、介入太快;咀嚼不足、问题太快;欣赏不足、答案太快;写作指导不足、写作套子太快……这种种做法,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鸡都没有了,兴趣还何存?

四、教学方法陈旧

作为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因此,教学思路要活,教学方法要活,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教学方法能不能活,关键还在教学观念是不是新。但是,我们许多教师都忙于应付考试,埋头于几本教学参考之中,缺乏前瞻性。一篇文章多年不变的讲,不同文章方法不变的讲,以至于学生都清楚老师的讲课过程,称其为“老师常谈”。

五、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上,教材之中

未来世界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强烈呼唤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到位。语文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小”课堂不能包容“大”语文,应把语文推向社会,让学生以社会为中心,拓开视野,活跃思维,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让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处处相连,将语文置于广阔社会领域之中。在这一个问题上,我赞同语文教育家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学法”。第一,大语文教学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性,创造了开放性。它把语文教学纳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不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无论是读书、看报、看影视、听广播,还是社会交往中的听话、说话、写话,都可以有意识地学语文用语文。第二,大语文教育强调语文的整体性。这表现在:第一,加强学校语文同家庭语文、社会语文的有机联系,创建三结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第二,实现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的和谐统一,突出德育在其中的统率地位;第三,实现智育与知识、智力能力的和谐统一;第四,加强语文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第五,加强语文课各个部分之间的系统化联系,诸如听、说、读、写、思之间以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考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总之,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将小课堂与大社会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语文的亲切感。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4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所谓的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之前,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但是,当今社会却时而出现师德缺失的现象,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

(一)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主流是好的,但改革也不免泥沙俱下,负面的、消极的社会沉渣泛起,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问题也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一些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西方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碟片、电影等各种途径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欲念扩张。

(二)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重智轻德。有的学校仍然只重教学质量,轻思想道德建设;只重考试成绩,轻素质教育。忽视了师德师风管理工作,少数学校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造成管理环节不衔接,监控过程出现疏漏,甚至出现盲点,导致师德失范的苗头有滋生的土壤。

2.不能坚持师德师风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有的学校学生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习以为常,学生也习以为常了,从而滋长了少部分师德败坏的教师。各校购臵的师德师风举报箱,有的锁都锈死了,劳命伤财,根本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对违纪教师姑息迁就

有的学校明知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教师,不及时批评教育,不严格按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对违纪教师的一种放纵,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

4.师德评议弄虚作假

个别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议时,不一针见血,不真枪实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满意,个个满分。不深入学生、家长、社会中详细调查,胡编乱造,以假当真。

(三)教职工忽视了学习、反思、修身

有些教师鼠目寸光,以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先进学不进,后进不改正,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思想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滑坡,甚至出现师德失范的违法违纪法规的人和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失衡

由于缺乏学习,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整天心术不正,恨天怨命。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了大官,发了横财,盖了洋楼,就按奈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价值观和事业观被抛得九霄云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2.小视小节

有的教师存在说得多、做得少,计划多、落实少,讲客观困难多、谈主观原因少,讲宏观问题多、谈具体细节少等现象。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等,都是生活小节,不损形象,无伤大雅。这样必然会导致少部分教师仪表不整,举止不文明,出言不逊或肮脏,与为人师表的要求相差甚远。

3.工作不敬业

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商”,搞第二职业时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有的教师学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一再畏缩,学歪门邪道跃跃欲试;有的老师知识贫乏,教法陈旧,教学成绩年年倒数,误人子弟。四是法律意识淡溥。有的教师不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恶语伤害学生,甚至采取罚跪罚站,反复抄写作业和打手掌、屁股等手段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搞负面宣传,管不住自己的嘴,胡说八道;有的老师参与社会赌博,在社会上臭名远扬,被学生及学生家长看不起,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二、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师德认识。

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1.加强政治理论水平学习

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3.加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致于误人子弟。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倘若学生给你提出的问题你总是不能很快准确地回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完全丧失了。学生对你没有信心,极有可能对这门课也没有了信心,你这门课还怎么教。在现代社会中,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师的可能性甚大,所以,教师完全没有资格在学生面前高居支配地位,而应该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给予充分的尊重。笔者认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仍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育人。

(二)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离不开自我提高认识,自我加强修养,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臵。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言教、身教的统一,并且要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我们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处处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5

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李建桥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01期

摘 要: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环境下,赊销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有效的信用管理,本文针对企业信用管理缺失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确立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客户关系 企业信用管理 对策

客户是企业真正的财富,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在现代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时代,唯一能把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是客户关系。这种新形式下,企业所关注的重点由单纯提高内部效率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吸引更多的客户为主的新型管理机制上,通过优化客户关系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念。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企业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客户,刺激销售额的快速增长,赊销方式盛行一时,在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赊销方式下完成的交易额已占到60%-90%。赊销已成为我国居主导地位的交易结算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以及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落后,企业间交易呈现出一种严重信用失控的混乱局面。“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许多企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企业如何实现对客户信息和资源统一有效的管理,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如何做到“客户满意,企业盈利”。这些问题成为摆在企业面前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缺失的主要原因剖析

(一)目标错位导致信用管理流于形式

很多时候,一些企业尽管有较为科学的信用管理方法与流程,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销售目标错位,使得方法与流程无法实施,机制安排广遭非议,最终导致企业的信用管理流于形式。这其实都是错误的目标定位导致的结果:盲目追求帐面销量,这是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偏差尤其对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个传统产业中的企业的陷入困局。最典型的例子是四川长虹在海外市场的销售。2004年财务报表显示,四川长虹共亏损36.81亿元,每股亏损1.71元。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彩电大王出现巨额亏损的呢?众所周知,在倪润峰时代,从历次点燃的彩电降价战到垄断彩管的石破天惊之举,长虹“价格屠刀”的背后是数量和规模。但在2000年后,整个中国彩电业找不到产业升级的机会,只能寻找产品的泄洪地。倪润峰选择了美国,合作者是APEX,此举最终让长虹背上了

4.675亿美元的应收账款。长虹2004年计提应收坏账、存货减值37亿元。其中对APEX欠款计提高达3.1亿美元,长虹事例足以证明一句商业警言:“在贷款回收之前的所有销售只是成本!”这句话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中很多成功的销售经理的座右铭。

(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信用管理执行不力

由于认为信用管理会干扰销售工作,降低业绩,所以在销售的过程中,信用管理执行不力。这种观念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四川长虹在巨亏之前的2003年的净利润还达2亿元。即使在2004第三季度报表中,长虹的每股净资产还是6.10元。尽管长虹声称公司亏损进一步增加的原因是针对存货的计提减值。按照会计常识,这些减值的存货肯定不是近期入账,而是在过去若干年里遗留下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长虹过去销售业绩带来的账面利润只是一个“虚胖”的数字,它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非现金流量的应收账款。这部分资产数量巨大,它不仅挤占了公司可以调配使用的现金流,同时还增加企业还债负担,雪上加霜。长虹自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除了体制改革的需要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现金流支配压力。对一个企业而言,一组虚胖的利润数字抵不上一笔可支配的现金流。信用的作用正是在于维护与提高公司的现金流,避免公司落入现金干涸的局面。四川长虹假如采用了合理、科学的信用管理,即使海外市场发展有限,也不至于如此被动,如果在与APEX的合作中,采用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与手段,有效地降低、转移风险,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也可以大大地改善历年销售的真实业绩。对于企业来说信用管理能起到提高现金流业绩、改善销售质量的作用。

(三)对客户过度纵容导致信用管理荡然无存

信用管理势必要涉及到对客户的评价及追讨应收账款等工作,这些工作多少会令客户不太痛快。在CRM环境下,企业中常常会有人反对信用管理,尤其是销售部门及客户关系管理部门的人员。他们的理由是,在现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维持客户尚属不易,更何况这个举措会破坏客户关系!有了这样的观点之后,他们对于客户必然是纵容过度,客户想拖就拖,想欠就欠,有钱也不给,认为占用企业资源是合情合理的,信用管理荡然无存。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总体看来,信用管理能够改善与提高客户关系。首先,有效的信用管理有利于鉴别哪些客户是友善的、值得信赖的;哪些客户是不值得信赖的。在这个鉴别的基础上,销售部门与客户关系管理部门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分配到前一类客户,提高客户关系管理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对第二类客户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措施,甚至可以列入“脱离关系”之列,实行适当的“优胜劣汰”式的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公司客户基础的整体水平提高,使公司拥有更多的高质量客户。如此以来就能够更加牢牢地留住优良客户,加强企业与他们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次,专业的企业信用管理对于优良的客户自然会接受这种管理,相反那些以前滥竽充数的伪劣客户自然会强烈反对这种管理,这时就自然形成一个筛选机制。所以,这个管理系统不仅不会影响企业与优良客户之间的关系,反而能吓走一部分伪劣客户。另外,当这种管理机制正常运行,成为一种商业习惯时,客户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四)管理制度的缺陷制约企业信用管理

大部分企业在信用管理机制上的严重欠缺,使得信用管理执行不力,难以到位。在中国企业内部缺乏对领导者的制约机制,领导的权威不容质疑,这是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有了某些领导的首肯,信用管理完全流于形式,甚至有时连形式也没有。CRM环境下为了

照顾客户关系,在市场上销售经理或更高一级上司的关系户在业务员那里提货极其方便;在企业里,总裁董事长的指示是坚决照办。众所周知,在倪润峰时代,从历次点燃的彩电降价战到垄断彩管的石破天惊之举,四川长虹登上中国彩电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倪润峰也批上家电教父的光环,所以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选择APEX后,虽然中途有人对APEX的资信产生过怀疑,但是没有人敢挑战倪润峰权威,产品源源不断地发到美国。长虹的治理机制虽然说谈不上绝对完善,一般信用管理流程还是存在的,然而在对APEX一事上,却一直是放任自流,直到赵勇上台。企业内部的过度集权,使企业的决策过于集中,风险和责任也高度集中,信用管理机构如同虚设。企业家在信用管理上的失察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五)组织结构不完善导致企业信用管理有名无实

CRM环境下,客户利益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导致信用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深人研究发现,由于管理目标的差异、权责不配套,同时部门间缺少协调,缺少独立的专业化分工,这两个部门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国内外成功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以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企业内部重建信用管理制度的对策与设想

(一)建立企业信用文化

企业信用问题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过程而逐渐突显出来的。信用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企业领导、经理人员与营销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客户的通力配合与努力来实现,这样企业才能真正解决信用问题。然而这些人员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信用管理障碍重重,企业必须建立信用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信用风险的认识,改变对信用管理与维护客户关系两者之间的错误认识。企业信用文化的内在伦理价值是“诚信”二字。企业应树立求“真”的理念,不欺人也不自欺,导入并重视商业伦理教育,加强信用道德规范和信用知识教育,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又要大力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和信用专业知识,开展各种层次的信用管理专业培训,提升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在企业内部设置规范化的信用管理职能,对外鼓励和弘扬守信行为,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如此以来,对内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信用管理业务流程,对外在对客户的信用政策执行上起到较好的统一、协调作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地实施信用管理,由于企业明确的信用政策和统一的监督执行机构以及企业自身良好的信誉,企业的信用管理是能够得到绝大多数客户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形成良好的客户关系,使得绝大多数客户都能遵守公司规定的付款期限,缩短应收帐款平均回收期。

(二)再造业务流程

现阶段信用交易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为了降低风险,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销售/回款业务流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过去销售/回款业务流程中,在客户开发的过程中对于客户的资信重视严重不足,能与客户签订定货合同即可,随后根据所签合同数额发货,最后由企业派出的专门的收款员上门收取货款,缺乏合理有效的信用管理。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企业可以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跨职能部门地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帐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实行有效的信用管理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项目: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贷款回收业务流程;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著名的例子是曲美的销售业务流程,在新产品上市之初就开始建立销售/回款业务流程中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在管理组织结构上,除了明确规定董事会、总经理及原有各业务部门(主要是各销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用管理权责外,着重建立了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专业化地承担各项信用管理业务。

(三)推行“3+1”信用管理模式

“3+1”信用管理模式是欧美企业盛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即“三机制一部门”,所谓“一部门”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全面协调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负责企业信用管理下信用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在最大限度销售产品,达到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也就是坏帐和逾期帐款控制在最低限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管理部门,估计今后几年大中型企业都将陆续建立起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三机制”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即包括前期管理的企业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管理的债权保障机制、后期管理的应收帐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其中,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从交易前期的客户筛选,评价和控制的角度避免信用风险;债权保障机制在交易中期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则在交易的后期密切监控账款回收,最大限度减少信用风险。其中,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就是要在交易前调查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科学的信用决策。四川长虹就是缺乏对APEX的信用调查和评估。企业经营过程中,会接触许多不同的客户,必须对新老客户的资信状况了解清楚,然后评估是否可以授信口建立企业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才能准确把握商机和信用风险的区别。债权保障机制,就是在签约时保障或转嫁信用风险。四川长虹如果能够得到银行提供的担保、保理,保险公司提供的信用保险,担保公司提供的信用担保或者是APEX的抵押担保,就不会出现几个亿的坏帐准备。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就是在应收账款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账款,保障账款按时回收。一旦账款逾期,立刻分阶段加紧追收。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账,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其实,追账只在信用管理中占很小的一部分。当货物销售出去后,应该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时时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的安全,保证客户得到满意的服务和适当的压力。在账款过期后,要根据程序不断施加压力,争取早日回收账款。只有推行“3+1”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系统设计信用管理的规章制度,全面实施信用管理,才能真正达到“客户满意、企业赢利”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原因与对策 篇6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缺失 原因 对策

一、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是随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职业,它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密不可分。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职业特征、调整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内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却在慢慢缺失,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会计制度存在缺陷:一是大多数企业实行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的制度,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这就使经营者处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修改经营信息,从而导致会计人员违规操作;二是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公司内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不能相互制衡,董事会监管作用过度弱化,监事会又不能够很好的发挥监督作用,进而为会计人员违规操作创造条件。

(2)缺乏敬业精神:当前我国很多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不求进取,疏于学习,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职业素养低下,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于是在工作中造成疏漏、弄虚作假,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监督监管机制不健全:一是委托代理关系不平衡,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委托人、被审计人和审计人三者共同制衡,但现实中却存在审计人和被审计人共同违规、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共同违规等现象,打破三者平衡关系,最终导致会计人员违规;二是监管作用发挥不够,由于我国当前会计从业人员存在多部门监管,权利分散、交叉、重叠,不但会降低了监管的效率,也会使得监管内部协调困难,最后形成“谁都管,实际上却谁都不管”的局面。

而这几方面原因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例如:有的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为了谋取私利、虚荣等,动用权力让会计人员按预定目标对会计信息造假;有的公司为达上市目的,利用行贿等手段打通评估部门,制造出公司虚假繁荣的信息来套取资金;有的会计人员自身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敢揭露会计舞弊现象、害怕遭到领导和他人报复,而违背会计准则;更有的公司企业领导及会计人员,自身利欲熏心,难以抵挡外界的经济诱惑,直接参与其中,甚至主动寻找舞弊机会来增加自己的不正当收入。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改善对策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会积少成多的对经济方面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一是破坏当前市场正常经济秩序;二是使得会计资料使用者受到利益损害;三是损害会计行业的公共形象。因此,为了遏制并改善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职业相关法律法规:一是要完善会计准则,针对会计准则存在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将会计违法违规的相关内容及时纳入准则之中,从制度上杜绝会计违法违规现象;二是要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应当对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刑事责任范围扩大并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法律威慑力,在制度上保证会计违法违规现象无所遁形,促使会计人员不敢触碰“高压线”,自觉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2)加强外部监督监管:首先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管作用,加强对会计业务监督管理,纠正预防会计违法违规现象。其次建立企业会计信用档案制度,要对单位会计信息进行备案,如果单位或会计人员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就在档案中加以记录,并加大惩罚力度,使单位和个人在进行会计舞弊行为时有所顾忌,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最后要加强社会的舆论监督,当前社会上信用度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应当充分发挥媒体大众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倡导诚信道德建设,使得诚信经营成为一种行业共识,在会计行业范围内营造出诚实守信的道德舆论环境。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与业务能力素质培训:一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使公司的会计人员不需要进行舞弊,还可以建立起专门的会计公司来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公司应当是独立的,能够实现自主经营,不受利益方的制约。二是要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法律,规范意识,思想道德品质等进行培训,采取学习、考核等手段,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三是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一是要对单位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整改,二是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三是要重点加强内部控制机构的职能发挥,特别是强化内部审计部门职能,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相应的制度对审计部门的权利进行保障,从而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有效杜绝会计违法违规现象。

三、结束语

当前,我们应当加大对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的研究力度,深入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发生的原因,采取各种措施来防范会计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争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会计人员平均职业道德水准。

九重神格

http:///biquge/3_3024/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7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对策

一、会计诚信的显著性

会计信用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起码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准则的会计从业人员, 以确保真实可靠的会计资讯的行为。会计造假,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 已经愈演愈烈。财产权利的基础上, 给予精神支持, 法律保护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一项必要条件。假如会计诚信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必将阻碍一个和谐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非对称信息

非对称信息是市场经济的主要业务有不同的资讯。一般情形中, 会计信息将直接涉及本公司的运作和管理, 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 并有不同的内部资讯。大多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直接涉及生产、管理, 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依赖于信息的制造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制造商和用户关系的资讯的不对称, 制造商占信息可能是在侵犯诚实信用原则,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提供给用户。

(二) 违规成本低

如今成熟的证券市场, 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欺诈行为将受到严重的处罚, 包括高水平的民事赔偿责任, 往往使犯罪者失去了全部的资产。在中国, 制度的信息披露不符合有关规定, 股票发行人或资讯透露, 存在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行政和刑事责任, 但并没有提及对民事法律责任这个问题, 它是很难对于违规者受到严重的经济处罚。违法涨幅远远大于支付的成本, 它增加了不法之徒有机可乘的动力。

(三) 缺乏独立性

会计师在客观上需要他们维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秩序, 维护市民的经济利益。然而,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的情况下, 在国外已经让会计师大失所望。审计相对有关经济利益的独立性。审计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独立性, 独立性的审核的灵魂, 没有审计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要求是独立的审计客户及核数师的形式和内容, 它是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实现。平时在相同的时间, 相同的客户端, 进入利润丰厚的咨询收入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公司, 破坏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业务的独立性, 这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师事务所, 提供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四) 制度的缺陷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 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的重组。重组完成后, 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机制, 在公司治理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 严重的由于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 所有制结构是不合理的。绝对管制在中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集团企业, 股东大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东大会, 决定第一大股东, 使其难以确保本公司董事会, 监事会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其次, 董事会、监事会是有缺陷的。主要是缺乏必要的机制来维护全体董事严格遵守的责任, 以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同样,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人员, 财务、资产、机构、业务并没有真正分开, 导致造成的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公司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该公司的系统中的缺陷严重制约了中国的上市公司会计资讯质量的完善, 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会计诚信。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 建立会计信贷机构, 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供应

会计信用中介机构审计的完整性提供者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命名了它的信用评级, 这使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诚信供应商。提高会计信息系统, 其中包括披露的会计信息, 会计资讯的供应商的审计和监督, 以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供应。

(二) 建立责任体系

建立民事赔偿机制, 目的是抑制的欲望, 以获得不公平的利益提供者, 如果供应商提供虚假会计资料, 造成重大损失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用户可以起诉的供应商, 要求处罚和赔偿的同时, 学习国外成熟的经验, 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 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增加造假者的处罚, 民事赔偿机制的建立。这样, 造假者无利可图, 有效地从根本上防止了假冒伪劣行为。

(三) 加强诚信档案建设

注册会计师信用体系应包括:注册会计师法, 会计独立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法律和法规, 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系统基于道德, 执业会计师为中心的道德教育体系。综合监管制度的内部的行业自律, 外部监管相结合的职业道德管理系统应建立, 以确保实施对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检查指导和文件管理。检查的执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履行的道德规范, 好的坏的都记录在自己的信用档案, 在奖优罚劣的基础上提高会计师执行的道德准则, 以确保他们的工作质量。

(四) 注重诚信建设

会计文化建设是培养基本会计诚信。会计文化主要是指操作的所有人员, 会计人员的培训, 继续教育的会计惯例, 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相关的教育, 培训, 考核和评估的完整性和品德的重点。增加的需求和企业诚信, 个人诚信建设相结合。

规范的行为是该公司的财务信誉是企业的市场经济的奠基石,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都要为人为本, 会计人员只要在实践中的探索, 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因为它是一个真正的诚实, 正直遵循的准则, 不能做假账的代名词, 以确保真实, 可靠, 并会设立一个信息环境和信贷会计诚信的有机统一, 以摆脱的会计诚信状态, 改变目前正面临着诚实信用危机。

参考文献

[1]任晓娟.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北工业大学, 2007

浅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8

[关键词] 企业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一、企业诚信的含义

“诚信”一词,自古已有,“诚信”包括“诚”与“信”两个方面:“诚信”之“诚”,是诚实之意,是语言和内心的一致;“诚信”之“信” 为信用,指语言和行为的一致,遵守诺言,实践成约。对于个人来讲,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是否能够做到对己诚实,说实话,做实事,是否对他人诚实,一诺千金;对企业来讲,是指企业在同各相关利益方—供应商、销售商、政府部门、税务机关、消费者的交往中,是否能够提供诚实的信息并顾全各方的利益。对税务机关,不虚报利润,不偷税漏税;对供销商,不拖欠货款;对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消费者,不提供伪劣产品或服务。

“诚信”是诚实与信用的一致, 即以诚待人,取信于人。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诚信是商品社会的社会契约之一,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我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假冒产品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从20世纪80年代迄今,共达6000亿元人民币在诚信的“缺口”中流失。诚信缺失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制约着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体制作用的发挥,对整个经济的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二、我国企业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

(1)把企业仅仅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忽视了企业同时也是一个伦理实体。厉以宁先生曾说过,调节人们的经济活动,除了市场调节、政府调节以外,还有一种调节,这就是道德调节。片面地理解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忽视了现代市场经济同时也是由看得见的手即管理来协调,当企业仅仅把“看不见的手,当作自己经营的理念”时,则意味着放弃管理道德对经济活动的引导和制约,必然导致企业经济本能的放任与放纵,单纯追求利益。我国市场经济刚建立时,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一些人经不住更多物质利益的诱惑,假冒、伪劣等不道德的行为开始抬头,出现了道德滑坡。

(2)片面理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忽视了市场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和信用经济,道德自律是法治秩序的最高实现形式,当人们把法制当作市场经济的惟一保障时,便会在不同程度上消极等待完善的法制经济的到来,事实上也就放弃了经营过程中的道德努力,忽视了道德对经济活动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树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伦理观念,诚信贬值在主观上有了滋生的土壤,不讲信用、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观念支配了企业的经济活动。

2.客观原因

(1)信用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成,信用基础十分薄弱,我国企业先天信用不足,信用机制不健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不是独立的法人,无明晰的产权,各种资源由政府直接通过行政命令在所属单位之间配置,企业信用一片空白,信用只能由作为政府出纳机关的国家银行掌握,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被忽视,因而人们的信用意识淡薄,再加上利益的驱动,一旦步入市场经济,许多经济主体置信用于不顾,拖欠贷款、货款,大肆恶意逃废,欺诈、赖账等失信行为难免发生。

(2)信用建设的薄弱。信用信号传导机制不灵,由于我国信用制度的缺乏,致使社会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时,社会舆论导向对树立道德形象、弘扬诚实守信的宣传不力,有些宣传报道过分渲染了经营中的投机取巧、投机、钻营,媒介只注重对那些快速致富的人的宣传报道,而对那些诚实守信,重合同、守信誉的单位和个人的忽视,使得中华民族宝贵的信用资源被流失,在社会上蔓延着一种浮躁的风气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3)对企业不讲诚信的经营行为打击制裁不力。可以说现在的法律法规,无论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制假售假,还是对国有企业的恶意欠债逃债,或者是对上市公司欺骗公众投资者、“巧取豪夺”等行为的打击制裁都不到位,力度相当有限。我国对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法律处罚成本主要是通过直接经济处罚、取消行为资格、限制主体自由等实现。如直接经济处罚是:没收违法所得或处1~3倍或1~5倍或1万元以下的罚款,而企业的非法暴利又何止这些?以“红光事件”为例,违规企业上市当年募集4.1亿人民币,案发后没收其非法所得450万元并罚金100万元,对有关中介机构也仅罚没相应所得。这种不痛不痒的处罚,客观上纵容了不讲诚信的企业,使失信企业胆子愈来愈大。由此可见,这种处罚力度是不够的,加之在执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其执行的力度也不够,使行为者能很快将风险转移,根本不能对行为者形成威慑作用,失信者因此而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其因失信而得到的收益,这成为当前企业失信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

(4)市场信息不对称。所谓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一方交易者拥有比另一方交易者更多的与交易有关的信息,这为拥有较多交易信息的一方向交易对方隐瞒真实情况、发布虚假信息,诱使交易对方上当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提供了可能。诚信经营需要代价,诚信经营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代价高,价格自然也高,当一些企业以低价向市场投放假冒伪劣商品时,由于人们无法辨别诚信企业与诈骗企业,无法辨别真实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无法了解优秀上市公司与包装的上市公司时,诚信企业的市场就必然被不讲诚信的企业挤占,诚信贬值就难以避免。

(5)地方保护主义。企业诚信缺失行为之一的制假售假行为能够大规模发展,在一个地方能够发展到产业化、规模化的水平,与地方保护主义是分不开的。因为不少规模化、产业化的制假售假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展开的,这些制假售假者一点也不掩饰,作为地方的管理者,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说不知情,显然是不合常理。

三、改善企业诚信状况的对策

1.建立诚信信息传输系统。信息是经济与社会得以正常运作的一个根本点,如果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透明,或者说是信息失灵,就可能给假冒伪劣、欺诈等行为造成可乘可机,这就要求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输手段。当前,建立各种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网站,成为进一步推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

2.建立“企业资信信息网”。建立一个综合的公共性的“企业资信信息网”,既符合国际使用制度发展的趋势,也有利于推进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更有利于让中外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在网上快速、准确地获取有关企业的资信信息。企业一旦有违反诚信的情况,即可公之于众,这样,必将大大加强企业的行为自律。

3.加快信用立法执法建设,加大惩治失信力度。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法制经济条件下,守法经营和诚信经营最经济;但在非法制条件下,不守法经营和不诚信经营最经济。” 目前企业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已经到了危害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安全的程度,不用重典、姑息养奸将后患无穷。为此,政府必须加快信用立法步伐,严格执法,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加大打击、惩罚失信力度,提高失信成本。特别是对于制假售假,恶意欠债逃债,严重坑害消费者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责任人,要严加制裁和提高有效处罚。

4.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确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标准。一家企业不讲经营诚信,问题可能出在企业自身;一批企业不讲诚信,问题就要追溯到经济环境。在中国某一地区的经济环境,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政府引导甚至营造的。正因如此,企业诚信缺失与地方政府的保护往往密不可分。一些地方干部为了一任政绩私利,对于所管辖范围内的制假售假听之任之,甚至干预行政部门的执法查处,使违法企业非但不加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要在全社会重建企业经营的诚信之风,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必须彻底铲除地方保护主义。对各级政府部门,要强化大局观念,考察经济运行质量,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考核标准。

5.加强企业内部建设。政府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善来促使企业的诚信改善,而企业也必须进行自我改善来达到讲求诚信的目标, 产权制度是诚信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诚信建设的核心,企业战略是走向企业诚信的通道,因此企业内部要切实加强这三个环节的构建,使企业诚信得以加强。

总之,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通过学校教育、舆论倡导、媒体宣传、行业自律等各种努力,营造一种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社会诚信风气,使守信可敬,失信可耻成为每一个公民和企业的不变信条。

参考文献:

[1]夏春艳: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

[2]孙亚东:浅析我国企业信用缺失与治理对策.市场周刊,2004,12

[3]史璞:诚信经营如是说.企业活力,1999,3

上一篇:湖北省中小学财务培训下一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