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通用7篇)
一、点亮“盏盏心灯”
魏书生老师班级的黑板右上角。每天都由学生写上一则格言。魏老师说:“我常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请看如下格言:“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吃苦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你经常和什么人一起,那么,你就是什么人”;“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试想,从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天天点亮“心灯”,学生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天天受到“心灯”的照耀,会收到不可想象的效果。
二、确立“座右铭”
从1995年开始,魏老师就要求全班同学,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座右铭”。座名铭上写清三部分内容: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第一个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个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内容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
三、自我“精神充电”
魏老师的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位自己崇拜的伟人,书桌内放有这位伟人的传记。有时,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集体充电”,全班同学起立,各自想着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就是这位伟人,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事都和自己崇拜的人一样。想象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动、越细致,“充电”就越成功。有时进行“个体充电”,当学生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他们就想像到这位伟人,看看伟人传记,学习这位伟人是怎样不怕挫折、战胜困难的,于是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四、主办“班级日报”
魏书生曾说他的管理一靠民主, 二靠科学。在班级管理中, 魏书生采用的是“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式, 这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方面, 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
(1) 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让学生自我管理, 是“人本”思想的体现, 并非魏书生的创造, 魏书生强调, 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 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 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忙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学生的脑子里![2]”谈话中, 魏书生不但巧妙地表达了对学生的信任, 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管理对整个教育活动来说是必要的, 但管理不是教师约束学生, 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这样, 在客观效果上, 减轻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乃至对抗的情绪, 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2) 强化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学生民主参与意识。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师生共同制订的“班规班法”中, 涉及的范围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的其他各个方面, 有思想教育、学习检查、纪律监督、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等, 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事管。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班规班法”, 既使学生的意志、愿望以及管理潜能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与发挥, 又大大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 由于学生需要为自己的目标负责, 这就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自我约束力。
(3) 大胆转化管理机制。班级重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全员参与、相互制衡。人人都是管理者, 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 权力彼此制约, 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班级设立了值周班长 (个人自愿申报, 轮值2周) 、值日班长 (按学号轮值) , 这些学生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 各司其职, 共同处理班级各种事务, 形成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凡事皆有章可循的良好局面。如此管理, 教师如何不轻松?还有一个“督导组”, 对班委起着监督、制约的作用。
(4) 师生共同建立管理过程3个系统。管理实效来自管理过程。为规范管理过程, 魏书生带领学生建立了3个系统:一是计划立法系统, 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等;二是建立检查监督系统, 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5级监测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 以便调整上述3个系统。通过加强对管理过程3个系统的管理, 从时间上、制度上对每项活动的开展做出安排, 以保证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按时、按量、高质量地完成。同时, 魏书生强调学生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要善始善终, 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 一做必做到底。”这样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 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5) 管理教学, 相互结合。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就包含大量的教学因素。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罚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 让学生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坐或俯卧撑。开展“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活动,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魏书生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帮助他们筑起一道心理防线, 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 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他办的《班级日报》, 既加强了学生间的联系, 也让学生全面接受教育。魏书生还把德、智、体纳入班级管理的轨道, 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等, 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 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
魏书生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
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 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管理者, 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被管理者的意愿, 尊重他们的人格, 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 而不是“驯服者”。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 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 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执法者, 教师要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从表面上看, 教师与学生, 一方是管理者, 一方是被管理者, 双方地位是对立的。但事实上, 共同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 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 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 前提是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育策略。
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无规则或制度不明, 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 或有始无终, 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没有制度的管理不是真正的管理, 制度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意志, 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 在执行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只有学生愿意接受、服从的制度, 才能发挥其良好的管理作用。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 则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反抗。
没有痕迹的管理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一种管理策略即使再高明, 如果固守不化, 效果总是有限的。只有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变通, 才能游刃有余, 超然于众人之上。兵法“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带兵打仗如此, 学生管理也是如此。佛家讲求修行, 而我们教师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教学生涯播撒真爱、悟求真经呢[3]?因此, 如何做到“教育无痕”, 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魏书生,班主任工作,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5.
[2]张延权.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M].杭州:杭州出版社, 2001.
这幅图的灵感来自魏书生老师的一句名言“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
对这样一句名言进行“图”的制作,我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首先我将这句话熟稔于心,反复揣摩它的深刻涵义,不断深化认识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在揣摩中,静心想象再想象,常常想象如何从天外看地球、看社会、看学校、看班级、看老师、看学生;有时我会突发奇想,转换思路,立足班级,往远处看,往更高处看,无限宽广深远地看家庭、看学校、看社会、看自然,层层向宇宙看去。终于在2009年11月和2010年7月我分别绘成了这两幅“仰观自然无间图”。
面对着“仰观自然无间图”,我感慨万千:
班级、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之间是“无间”的、一体的。
班级连着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班级是学校的一部分,是社会的一部分,归根结蒂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的所有信息都反映在班级之中,反映在班级中的人身上。仰望星空,班级要伴随着自然的演变,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要与学校一起不断进步。
魏书生老师和学生虽身在教室,但他们与社会、世界息息相通。他们常常关注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自强不息,认真读书;他们也会寻找春天,养花养鱼,摸鱼,打雪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小小的人,小小的班,融入大社会,融入大自然。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学生,够大气,有美感,有悟性,有灵性;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大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是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班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社会、家庭影响的合力远远大于班级教育的总和。
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尤其自然这个源头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归根结蒂都要“道法自然”。我们应该牢记大自然的本质,遵循这世界上最伟大的规律,我们的教育应该:
多一点自然的天然性,少一点教育的人为性;
多一点自然的无间性,少一点教育的割裂性;
多一点自然的综合性,少一点教育的单一性;
多一点自然的非线性,少一点教育的直线性;
多一点自然的默化性,少一点教育的功利性;
多一点自然的均衡性,少一点教育的遗漏性;
多一点自然的节律性,少一点教育的繁杂性;
多一点自然的乐天性,少一点教育的苦行性;
不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是令人遗憾的,如果不想去了解则是可悲的。
早就听说魏老师当班主任有一套,这天有幸听了魏老师“如何当好班主任”录像讲座,真有相见恨晚之感。魏老师从“民主”与“科学”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班级管理的思想与经验,使我受益匪浅。
当了的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一个班里几十号人的学习和生活都要管,总是觉得班级里缺我不成席,凡是大事小情我都要亲自参与。孩子们依靠惯了,我也管习惯了。工作一天下来常常是腰酸背痛,筋疲力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象是魏书生先生说的那样,“人家但是车轮大战啊”,老师们可怎样办?脸总是拉着吗?精神总是紧绷着吗?难怪如今的教师们大多身心疲惫,也产生了职业倦怠,对于工作缺乏热情和用心性,更有甚者都患了抑郁症。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们不这样“累”、不这样“心力焦悴”呢?
魏书生先生,有着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史,他带班的一个最重要原则是:凡是普通同学能干的事,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在他的班级里,每个人都承包着自己的一摊事,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没有不干事的人,也没有没人干的事。想想,这是怎样一个班级,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其实我明白,魏先生他让班里每一个人都有事,也是对孩子们自信心的一个培养。我们也就应这样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学生需要我们的信任、需要我们的笑容,给他自信。
再就是谈到民主。一个班级要有民主,班主任老师无论看待每一个人都要有公平、民主的心。在魏老师的谈话里,让我最受震撼的是魏老师对于后进生心理的剖析,这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只有公平、民主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爱戴。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班群众也就应有自己的制度。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能你一张嘴定制度,学生就肯定服你。在魏老师的班级里利用民主方式建立的“班规、班法”,在班里的监督检查系统监控下“依法制班”,构成了“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的班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虽然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管理,但是民主的程度不够深入。好多事情都是老师的专制管理。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必须会发扬民主,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魏老师真不愧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我们向他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回想一下,自己真的不能算一个严谨的教师。今我必须像像魏老师一样,以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思考,以创造性的思路,以学生为本,做一名“胸中有人,目中有人”的教师。
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二: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2330字)
6月2日至3日,我和刘海艳老师、魏拼拼老师在延安参加了“全国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的培训活动。
培训活动由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以《民主、科学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的指导好处和务实运用》为题做了教育思想报告。魏老师用自身的工作经历告诉大家教育的根本、做人的基本原则及管理班级的方法。魏老师说,管理班级“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劝诫大家在教育中要“守住传统常识”、“守住新中国经验”和“守住自己的长处”,并以“松、静、匀、乐”的思想指导工作与生活。
听了魏老师的讲座,感慨良多,其中对于班级管理方面的印象颇为深刻。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师庞大的管理系统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他坚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好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好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用心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忙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应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明白,去应对。
科学的民主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平时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要管理得好就要作好班主任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在工作中,我觉得从以下几点做起,会收到必须的效果。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因此老师在学生面前务必有模范的作用,正因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发奋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务必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一视同仁,严格要求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在社会急剧变革的这天,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应对各种因素,我们务必做到对学生的爱一视同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忙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仅能做好优秀生的工作,而且更就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去,决不能对他们恶语中伤,不能有半点轻视的态度,更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好用同一标准把他们与优秀生比较。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渴望明白,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我们班也有好些同学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其中有些觉得自卑,与家人较少沟通,性格有些孤僻,作为班主任,我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同时也打电话与他们的家长沟通。有的同学是正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同学是正因自己贪玩,有的同学是正因家长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从而造成了他们比较任性,娇气,经常埋怨学习辛苦。透过一段时刻的观察,我掌握了这样一些学生的基本状况后,我便经常与他们单独交谈,让他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增强竞争意识,锻炼刻服困难的毅力。这样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再如有的同学是正因思想负担重,学习压力大,造成成绩上不去。应对这种状况,我帮忙他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变更乐观,更用心了。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忙,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四、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则务必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在卫生工作中,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劳动表现用心,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转圈。劳动结束后,及时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对于班干部同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对于取得成绩的同学适时地表扬,使他们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以便更加发奋地工作和学习。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己,不断改善,不断提高,用心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三: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723字)
透过学习发现,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老师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三分教学,七分管理”,魏老师的教学正是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他这天的教学奇迹,那么我们就应学习魏老师哪些管理理念呢?
一、学习“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说:“普通学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这样分工到位,职责到人,各负其职,使身兼多职的他竟发出了很简单、很快乐、很宁静的感慨!好令人羡慕啊。这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班主任主角。
魏老师的“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用心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构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用心性,还在必须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着他铺设的民主、科学轨道前进,到达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学习在教学中运用“自我管理”思想。
魏老师说:“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他说作业是学生按自己当天所掌握状况自留作业,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学的潜质,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在客观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情绪。魏老师的自己留作业的做法,正是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学生在简单自主的环境下,才能更大限度的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要力求在课堂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潜质,教育学生在课堂中发奋做到“用好口、动好手、分好工、合作好”,并能在每次拓展训练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题型,进行编题,再分组讨论、训练、评价,在复习课中,我要让学生分组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题型,到达兴趣浓、容量大、效率高的课堂目标。
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四: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1589字)
本学期,在学校组织的魏书生讲座活动中,我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看魏书生管理班级,我如坐春风,不仅仅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激情、乐观的态度与坚韧的毅力,而且深深为他独特的民主与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所折服。我认为,这种以服务为核心的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是魏书生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法宝,也是魏书生作为一个教育家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对于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亦有重要的启迪、借鉴好处:
一、“管理就是服务”,这是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
作为管理者树立服务意识,本来是再普通但是的常识。但是在某些领导干部心中,这种服务意识变得陌生了,他们在下属、在群众面前首先想到的自己不是一个服务者,而是处处以“领导”自居,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思考下属、群众的想法、具体困难。魏书生不是这样。他不论做教师,还是做校长、教育局长,总是把自己放在与学生、教师平等的地位,心甘情愿当“助手”,扎扎实实做服务。由于魏老师始终真诚地、不带任何功利地坚持为他人服务的原则,他就能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老师、下属工作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并与他们一道探索出解决的有效办法。这样,魏书生就真正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拥护、支持。他所教的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老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而认为学习是个人份内的事,自觉性会大大增强;他的下属、教职工群众不再把工作看成是领导的命令,而是发自内心地去发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由此看来,切实树立为教职工群众服务的意识,转变领导主角,放下架子为教职工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少说空话,多创实绩,是争取民心、凝聚民力,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法宝。
二、建立良好的互助关联,这是魏书生民主管理的重要原则
魏书生自己首先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处理好,上级对下级,教师对班干部,要给足权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用心性、创造性。凡是学生能干的事,老师别干;老师能干的,教导主任不干;副校长能干的事,校长不干。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上下级、师生之间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这种关联一旦建立起来,势必能进一步使教职工群众身心得到解放,从而加强干群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教育管理决策过程要多商量,这是魏书生民主管理思想的最大亮点
魏书生指出,我们是为别人服务的,是给老师、学生当助手的,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让大家这样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决策过程要建立在协商的基础上。那里,协商要取得成功,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领导者、决策者要具有民主的心态,要坚信群众智慧,不能搞一言堂,不能有丝毫独断专行的思想苗头。其次,要动员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用心参与民主协商,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经过协商构成的制度、规定,人人都要严格遵守执行,任何人,包括领导干部都没有凌驾于管理制度之上的特权。
四、建立计划立法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确保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是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落脚点
在魏书生看来,民主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民主管理做得越好,就越为实现科学管理目标带给了充分保障,科学管理才是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将科学管理目标落到实处,教育就能产生最大的效益。魏书生的教育科学管理包括计划立法、监督检查、总结反馈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系统。
正是由于这样完善的计划、检查、反馈系统的建立与运行,魏书生就如长了三头六臂,应对复杂繁重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创造出令世人、同行欣羡、赞叹的业绩。
总之,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既博大精深,又十分贴近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其思想精髓在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只要我们坚持这个教育理念,认真学习魏书生、研究魏书生,像魏书生那样充分地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就必须能够在各自岗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五: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2504字)
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高效的班级管理不仅仅体现着他的教育思想,而且使他的教育思想不折不扣地落到了实处。那么,魏书生是怎样进行班级管理的呢?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一、“以人为本”和“依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依“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用心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
魏书生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1、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能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2、班主任虽然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他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坚信学生。3、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是矛盾的、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能够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切合实际的策略。4、班级管理没有制度不行,但制度执行中务必思考到学生对制度的理解程度,只有学生愿意理解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务必服从的“法则”,则往往会受到不一样程度的抵触甚至对抗。魏书生老师的班规很多,但这些都是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的,因此,在他的班里,是不会出现制度执行不下去的状况的。
二、自我管理的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它并非魏书生的创造,然而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本身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1、他十分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以前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教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透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个性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联不和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2、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忙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3、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透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透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联。同时,由
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因此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4、大胆转化了管理机制,为班级重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其新颖之处表此刻四个方面:(1)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魏书生的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简单?(2)照章办事,职责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3)管理与教学相互结合。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本身就包内含超多的教学因素。比如让学生写“说明文”,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潜质。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受教育的过程。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超多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三、系统管理的思想
魏书生十分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他认为,管理从空间上说是人与事(学习活动等)相互协调的系统(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从时刻上说则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统运作的过程。因此,他花费了超多的心血来构建他庞大的管理工程,在推进管理自动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以下笔者就他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子系统略作分析:
1、管理目标系统: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反映在他们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有卫生保健,资料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多样的管理目标能够防止管理背离全面育人的轨道,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2、管理组织系统:魏书生当然直接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但纵观他的班级管理,主体永远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值日班长,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齐,各有不一样的职责,共同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对班级一些具体的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魏书生还发动每一个学生进行承包,这样构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理解管理。
早就听说魏老师当班主任有一套,今天有幸听了魏老师“如何当好班主任”录像讲座,真有相见恨晚之感。魏老师从“民主”与“科学”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班级管理的思想与经验,使我受益匪浅。
当了16年的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一个班里几十号人的学习和生活都要管,总是觉得班级里缺我不成席,凡是大事小情我都要亲自参与。孩子们依赖惯了,我也管习惯了。工作一天下来常常是腰酸背痛,筋疲力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象是魏书生先生说的那样,“人家可是车轮大战啊”,老师们可怎么办?脸总是拉着吗?精神总是紧绷着吗?难怪如今的教师们大多身心疲惫,也产生了职业倦怠,对于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更有甚者都患了抑郁症。那么怎么才能使教师们不这样“累”、不这样“心力焦悴”呢?
魏书生先生,有着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史,他带班的一个最重要原则是:凡是普通同学能干的事,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在他的班级里,每个人都承包着自己的一摊事,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没有不干事的人,也没有没人干的事。想想,这是怎样一个班级,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其实我理解,魏先生他让班里每一个人都有事,也是对孩子们自信心的一个培养。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学生需要我们的信任、需要我们的笑容,给他自信。
再就是谈到民主。一个班级要有民主,班主任老师无论看待每一个人都要有公平、民主的心。在魏老师的谈话里,让我最受震撼的是魏老师对于后进生心理的剖析,这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只有公平、民主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爱戴。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班集体也应该有自己的制度。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能你一张嘴定制度,学生就肯定服你。在魏老师的班级里利用民主方式建立的“班规、班法”,在班里的监督检查系统监控下“依法制班”,形成了“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的班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虽然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管理,但是民主的程度不够深入。好多事情都是老师的专制管理。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一定会发扬民主,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魏老师真不愧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我们向他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回想一下,自己真的不能算一个严谨的教师。今我一定像像魏老师一样,以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思考,以创造性的思路,以学生为本,做一名“胸中有人,目中有人”的教师。
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二: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2330字)
6月2日至3日,我和刘海艳老师、魏拼拼老师在延安参加了“全国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的培训活动。
培训活动由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以《民主、科学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的指导意义和务实运用》为题做了教育思想报告。魏老师用自身的工作经历告诉大家教育的根本、做人的基本原则及管理班级的方法。魏老师说,管理班级“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劝诫大家在教育中要“守住传统常识”、“守住新中国经验”和“守住自己的长处”,并以“松、静、匀、乐”的思想指导工作与生活。
听了魏老师的讲座,感慨良多,其中对于班级管理方面的印象颇为深刻。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师庞大的管理系统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他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
科学的民主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平时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要管理得好就要作好班主任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在工作中,我觉得从以下几点做起,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因为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一视同仁,严格要求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一视同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能做好优秀生的工作,而且更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去,决不能对他们恶语中伤,不能有半点轻视的态度,更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用同一标准把他们与优秀生比较。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我们班也有好些同学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其中有些觉得自卑,与家人较少沟通,性格有些孤僻,作为班主任,我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同时也打电话与他们的家长沟通。有的同学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同学是因为自己贪玩,有的同学是因为家长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从而造成了他们比较任性,娇气,经常埋怨学习辛苦。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掌握了这样一些学生的基本状况后,我便经常与他们单独交谈,让他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增强竞争意识,锻炼刻服困难的毅力。这样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再如有的同学是因为思想负担重,学习压力大,造成成绩上不去。面对这种情况,我帮助他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变更乐观,更积极了。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四、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则必须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在卫生工作中,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劳动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转圈。劳动结束后,及时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对于班干部同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对于取得成绩的同学适时地表扬,使他们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以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己,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三: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723字)
通过学习发现,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老师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三分教学,七分管理”,魏老师的教学正是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那么我们应该学习魏老师哪些管理理念呢?
一、学习“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说:“普通学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这样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职,使身兼多职的他竟发出了很轻松、很快乐、很宁静的感慨!好令人羡慕啊。这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班主任角色。
魏老师的“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着他铺设的民主、科学轨道前进,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学习在教学中运用“自我管理”思想。
魏老师说:“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他说作业是学生按自己当天所掌握情况自留作业,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在客观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情绪。魏老师的自己留作业的做法,正是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才能更大限度的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要力求在课堂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育学生在课堂中努力做到“用好口、动好手、分好工、合作好”,并能在每次拓展训练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题型,进行编题,再分组讨论、训练、评价,在复习课中,我要让学生分组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题型,达到兴趣浓、容量大、效率高的课堂目标。
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四: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1589字)
本学期,在学校组织的魏书生讲座活动中,我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看魏书生管理班级,我如坐春风,不仅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激情、乐观的态度与坚韧的毅力,而且深深为他独特的民主与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所折服。我认为,这种以服务为核心的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是魏书生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法宝,也是魏书生作为一个教育家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对于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亦有重要的启迪、借鉴意义:
一、“管理就是服务”,这是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
作为管理者树立服务意识,本来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可是在某些领导干部心中,这种服务意识变得陌生了,他们在下属、在群众面前首先想到的自己不是一个服务者,而是处处以“领导”自居,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下属、群众的想法、具体困难。魏书生不是这样。他不论做教师,还是做校长、教育局长,总是把自己放在与学生、教师平等的地位,心甘情愿当“助手”,扎扎实实做服务。由于魏老师始终真诚地、不带任何功利地坚持为他人服务的原则,他就能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老师、下属工作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并与他们一道探索出解决的有效办法。这样,魏书生就真正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拥护、支持。他所教的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老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而认为学习是个人份内的事,自觉性会大大增强;他的下属、教职工群众不再把工作看成是领导的命令,而是发自内心地去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由此看来,切实树立为教职工群众服务的意识,转变领导角色,放下架子为教职工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少说空话,多创实绩,是争取民心、凝聚民力,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法宝。
二、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这是魏书生民主管理的重要原则
魏书生自己首先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处理好,上级对下级,教师对班干部,要给足权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凡是学生能干的事,老师别干;老师能干的,教导主任不干;副校长能干的事,校长不干。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上下级、师生之间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势必能进一步使教职工群众身心得到解放,从而加强干群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教育管理决策过程要多商量,这是魏书生民主管理思想的最大亮点
魏书生指出,我们是为别人服务的,是给老师、学生当助手的,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让大家这样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决策过程要建立在协商的基础上。这里,协商要取得成功,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领导者、决策者要具有民主的心态,要相信集体智慧,不能搞一言堂,不能有丝毫独断专行的思想苗头。其次,要动员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民主协商,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经过协商形成的制度、规定,人人都要严格遵守执行,任何人,包括领导干部都没有凌驾于管理制度之上的特权。
四、建立计划立法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确保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是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落脚点
在魏书生看来,民主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民主管理做得越好,就越为实现科学管理目标提供了充分保障,科学管理才是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将科学管理目标落到实处,教育就能产生最大的效益。魏书生的教育科学管理包括计划立法、监督检查、总结反馈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系统。
正是由于这样完善的计划、检查、反馈系统的建立与运行,魏书生就如长了三头六臂,面对复杂繁重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创造出令世人、同行欣羡、赞叹的业绩。
总之,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思想既博大精深,又十分贴近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其思想精髓在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只要我们坚持这个教育理念,认真学习魏书生、研究魏书生,像魏书生那样充分地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就一定能够在各自岗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五: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2504字)
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高效的班级管理不仅体现着他的教育思想,而且使他的教育思想不折不扣地落到了实处。那么,魏书生是怎样进行班级管理的呢?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一、“以人为本”和“依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依“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
魏书生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
1、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能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2、班主任虽然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他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3、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是矛盾的、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切合实际的策略。
4、班级管理没有制度不行,但制度执行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则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对抗。魏书生老师的班规很多,但这些都是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的,因此,在他的班里,是不会出现制度执行不下去的情况的。
二、自我管理的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它并非魏书生的创造,然而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本身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1、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教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2、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4、大胆转化了管理机制,为班级重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其新颖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1)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魏书生的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2)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3)管理与教学相互结合。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本身就包含有大量的教学因素。比如让学生写“说明文”,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受教育的过程。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三、系统管理的思想
魏书生十分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他认为,管理从空间上说是人与事(学习活动等)相互协调的系统(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从时间上说则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统运作的过程。因此,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建他庞大的管理工程,在推进管理自动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以下笔者就他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子系统略作分析:
1、管理目标系统: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反映在他们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有卫生保健,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多样的管理目标可以防止管理背离全面育人的轨道,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2、管理组织系统:魏书生当然直接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但纵观他的班级管理,主体永远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值日班长,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对班级一些具体的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魏书生还发动每一个学生进行承包,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策略给我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而不是国民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抓住了老百姓的心。那份渴望得到土地的心,渴望平等自由,安居乐业的心。党的政策得人心。老百姓就喊共产党万岁。把共产党当做救世主,当上帝看。纵观古代优秀帝王也无不如此。康熙把老百姓对大清王朝的忠心看成是最坚固的长城。所以康熙团结各族人民。凝聚了大清王朝子民的心。创造了康乾盛世。成了千古一帝。细细品味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无不渗透着收心教育、育心教育。也就是注重学生心灵的成长。思想的成熟。凝聚学生的心,从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考虑教育教学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的内驱力角度思考,采取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热情。在学生心理安装了动力发动机。为了挑战对手,学生学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组间竞争或两个同学间竞争,战胜了对方一次,还渴望战胜第二次。失败了,还渴望有机会打败对手。实行学习擂台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斗志。与自我挑战,第一次备课文用了2分钟,下一次力争用1.5分钟。这不但教会了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还指导学生学会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与人争其乐无穷,与天争其乐无穷。与自己争其乐无穷。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我在班级管理和语文课上常常采用竞赛方法。使竞赛伴随着每个学习环节与生活管理。宿舍评比竞争。小组学习既有组间竞争又有组内竞争。有纪律评比竞争也有学习成绩竞争。
二、督导机制 注重自我教育。他之所以不在家,班级也能秩 井然,就是因为班级的督导机制健全。各项管理与评价比较科学细致。每一项管理内容与学习程序都有细致的评分标准及文化奖惩制度。都有强力的执行者。能够及时细致的对一天生活的各个层面做出严格的评价。主要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把学习活动管理与生活管理科学的结合在一起,人人都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用评价的绳索将班级的学生紧紧的捆绑在一起。给别人打分时,会考虑自己在这方面绝对不能违纪。因为要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比如把宿舍管理与学习小组管理结合在一起。在宿舍扣分时,也要在学习组中给予扣分。这就极大的约束了每个学生。这种严格的督导制,控制了学生懒散的心,激发了学生的责任心。用文化奖惩制度就是谁违纪了,要写说明书或背诵多少首古诗,背诵多少古文。学生在受文化惩罚的过程,也是自我反省的过程。科学的评价与文化惩罚代替了随意性的训斥。做到了科学与民主。减少了师生间的矛盾。
三、思想引领 用精神塑造人。魏书生很有学问和思想。他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是深刻的。这些思想都渗透在他的教学与管理的细节中。在教学的每个细节中他都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挖掘自身潜力,教学生学会读书,读名人传记,用伟人的思想来熏陶学生。读科学读物,用科学引领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奥秘。开拓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用科学的思维来认识世界。思考世界。他指导学生唱歌,学会进入歌词意境。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学会磨练意志。这都是一种精神品质的培养。用各种思想引领学生学会
成长。
四、方法指导 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会学习。教学生学会高效学习。学会集中突破,学会单科突破。学会记忆。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等。方法引领至关重要。有一本魏书生课堂学习法的书。大家有机会找找看吧。
他教语文, 长期不上课, 不留作业, 不批作文, 不测验, 但学生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他当班主任, 把各班倒数5—l0名的学生“调”到自己班里, 不盯、不堵。他每年外出讲课、演讲好几个月, 从不请人代课、带班, 而班级秩序井然。他身兼数职, 语文教师、班主任、校长、局长角色独立担当, 却从容自如。
“处天外遥望, 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 心域极宽”是魏书生得以“松静匀乐”的幸福辩证。信与不信, 难道是师者能否离苦得乐的分水岭?
2012年5月9日, 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掌声一片, 腰杆笔直的魏书生结束了两个小时的演讲。在互动环节, 一位大学三年级的女生不无担心地问:“魏老师, 您19岁登讲台, 我19岁参加高考, 从教比您晚了4年……虽然我比您多了4年的大学读书经历, 但我还觉得自己懂得太少, 到现在还没读过什么“斯基”、什么“姆”的书, 我真怕自己到时候会误人子弟啊!您说我该怎么办呀?”听众们为女孩的坦率而鼓掌。
魏书生也笑了:“怎么办?给自己找长处, 守住自己的长处。你至少有20条长处适合当老师。从你的言谈举止, 从你谦虚的心态, 从你……你一定能跟学生相处得特别好。一个怕误人子弟的人, 肯定能从他人的角度想问题, 保证能当个好老师……只要跟学生一块儿商量, 你指定越教越好。”
一、恪守常识———温故而知新
魏书生有一个著名的8分故事。一个学生考了8分, 心里正打鼓, 一想老师准是指着试卷劈头盖脸一顿:“怎么考的?就是瞎蒙也不止8分啊?”没想到新班主任魏老师满眼真诚与惊喜地说:“你一不听讲, 二不写作业, 三不看书, 还能得8分, 这是天赋哪!”谁听了不愿意验证一下“天赋”?学生来了劲, 成绩一步步提高了———魏书生说自己就这么点本事, 善于把人家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激发起来, 爱上自己的长处, 哪怕长处就是那“8分”。他说:“越批评, 后进生越泰然处之, 给他找优点, 他反倒脸红了。”“找自己长处”这招儿, 魏书生也经常用在管理教师身上。他对落后的教师恳切地说:“你肯定有至少20条长处。你要是找不着, 我这个当局长的给你找。”
魏书生常说, 是学生教会了他教书, 是落后学生帮他提高了当班主任的能力。现在挺时兴的一句话叫“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这在2000多年以前《学记》上写得明明白白, 叫“教学相长”, 多简单啊, 这不是常识吗?
1. 借鉴与创新:守住根本
有教师一下讲台就沮丧地说:“魏老师, 这节课我讲失败了。”魏书生说:“你先别研究失败, 先研究你的成功。”对动不动就反思的教师, 魏书生说:“你先别反思, 你正思。佛学里说了修行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关于借鉴与创新, 魏书生认为, 放眼世界, 凯洛夫有道理, 赞可夫有道理, 巴班斯基有道理, 苏霍姆林斯基有道理, 布卢姆有道理, 布鲁纳有道理。对这个“斯基”那个“姆”的理论, 以及一切有道理的经验, 教师要拿来为自己浇水用, 千万别把人家当大斧子, 咔嚓一下把自己砍死。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怎么学?学以致用, 学而时习之,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怎样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这些最基本的东西, 古代如此, 现在依然, 将来再过100年也不会改变。教育, 特别是基础教育, 盯住了过去那些对的东西不动摇, 用真心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就完事了。千万别弄得自己忘了根基, 忽略了根本的东西搞所谓的创新。
从1949年到现在, 在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上, 始终没有变化过。教什么?教人做事, 教人做人。做什么人?就是要做追真、向善、求美的人。在根本的问题上是不需要创新的, 静下心来守住根, 本就不会变。只不过有时候用词儿有点变化, 换个词儿不代表创新。比如, 过去叫“大纲”, 现在叫“课标”了。本来民国那时候就叫“课标”, 后来到1952年, 从哪儿引进来一个词叫“大纲”, 那时候叫“大纲”就显得多么革命、多么进步啊!现在又不革命了, 又换成“课标”了。
无论第几次课改, 教师们要做的无非三个守住:守住传统常识, 守住新中国经验, 守住自己的长处, 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守住我们正宗的根, 根扎得越深, 枝叶就会越繁茂, 想不创新都不行。
2. 民主与科学:轻松快乐
新学期开学, 魏书生第一节课就问学生:“这册新书学得怎么样了?”很多学生回答:“自学完了!”魏书生问:“自学完了怎么办?”“期末考试。”魏书生又问:“什么时间考?”“明天!”就这样, 每次放假学生就把新书学完了, 一开学就进行“期末”考试, 成绩却总是喜人。
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学生?实际上都是重点中学挑剩下的学生。1979年3月, 魏书生班级语文入学成绩40分以下的就有8名。但两年半以后的中考, 93%的学生考入中专和高中, 平均成绩比重点中学高出7.8分, 连入学时仅24分的学生也升入了高中。魏书生作过统计, 每个学生平均写了18万字日记, 读了21000页课外书, 长跑2190公里。
吕叔湘先生曾为此惊叹, 称赞魏书生既有博大精深理论又卓有实践成效, “不是一般的教育家”, 又说“如果自己再年轻一半, 会拜魏书生为师”。
记者问魏书生, 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他是否必须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他说恰恰相反, 懒教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他每天到点就下班, 也不允许其他教师加班。
他当局长, 教师每天工作6小时。他一般不用个人时间干公家的事, 下班时间自己支配,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写文章、锻炼、看连续剧, 一点没耽误。
如此轻松而神奇?现今一些班主任可是“苦字当头累在心”。魏书生说他用的是“长了胡子”的老办法———民主和科学。
所谓民主, 就是不摆教师架子, 和学生商量。魏书生当时的日记曾记下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回校后安排学生明天看电影带凳子的问题。我的意见是到校来取凳子, 大部分学生的意见是放学时就先把凳子带回家去。举手表决时, 我请求把我们的意见当做10个人的意见列入我那一派中, 结果大多数同学坚决不同意, 只好作罢。照多数同学意见办。”
所谓科学, 就是按规律定规矩, 班级管理靠计划、执行、评价系统自动运转;学生自我管理, 事事有人干, 人人有事干。
魏书生的班级制度无所不包, 30多项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 形成了一整套计划系统。如班级一日常规、一月常规、一年常规。学生每天写一则格言, 课前唱一支军歌, 集体跑步5000米, 写一篇日记、写50字左手小楷等。每项任务, 要通过5种检查, 各种检查互相制约, 考评细则量化便于操作。长此以往, 学生的好习惯自然形成。
在魏书生的班里, 普通学生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 班干部能做的事班长不做, 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与一些忙得一塌糊涂、叫苦叫累的班主任相比, 魏书生显得很“轻闲”。班里事务, 事无巨细, 都有人承包。如负责桌罩的、负责养花的、负责养鱼的、负责名著的、负责白手套的……
学校规定, 学生上操要戴白手套, 魏书生的班总是做到一个不落。如何做到的?有一次, 魏书生发现承包手套的赵文宇桌斗里有很多手套, 便问:“赵文宇, 你放一堆手套做什么?”“给大伙预备的, 万一谁忘家了也不至于被学校扣分。”魏书生说:“你这样不把大伙管懒了吗?以后大家都向你借, 怎么办?”赵文宇摇头:“不可能都向我借, 借戴一次要写250字的借条呢。”“那人家不朝你借怎么办?”赵文宇胸有成竹:“那不可能, 只要没戴手套还不朝我借, 那他就得写500字的说明书。”
魏书生说:“学生把事管得这么好, 还用我干什么呢?我又当书记又当校长, 还当两个班的班主任, 教两个班语文课, 靠谁管班?我的副班主任。最多的时候两个班146名学生, 我就有146名副班主任。”他坚信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善意, 都是教师助手。“一个当教师的, 既然没本事跟人家学生作对, 就得高高兴兴走进人家的心灵世界, 让人家能做事。越不管人家, 人家把班级管理得越兴旺。我离家20来天, 一回来学生就说, 魏老师, 没有你我们照样过得挺好的。运动会一班第一名, 七班第二名。”
记者问:“既然课不怎么上, 班也不用管, 那您在学校整天干什么?”魏书生平静地说了一句:“观察和思考。我一直琢磨着我的学生还能干点什么。”
二、坚守宁静———苦行而乐修
魏书生教了3年书就被评为省先进班主任, 教了6年就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和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也接踵而至。专业成长的速度可谓惊人。
但也有人说, 魏书生的经验只适用于魏书生本人, 只适合于他当时的年代, 现在的人学不来, 学也学不像。起码那时没有班主任津贴, 他自然不会为此犯难。如果魏书生的学校也用食堂“就餐率”、校服“订购率”、保险“入保率”等指标来考评他的班主任业绩, 他会怎么办?他还会怀揣民主与科学的准则, 用和学生商量的眼光,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吗?如果可以穿越时空, 让20世纪80年代的魏书生穿越到当今做一回青年教师, 他还会成为一代名师吗?
记者曾拿着网络文章《当前班主任的九大阵痛》与魏书生交流, 以为他会评判那些叫苦叫累的班主任管理不得法, 给班主任们开一剂良方、指点一二。也许出于对包容的信仰, 抑或出于“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的常态, 他淡然一笑:“我自己是这样管班的, 这样做班主任的。有些优秀班主任事必躬亲、加班加点, 也有管得很好的。我不能按自己的方法做着省劲, 就说人家的方法不好。”在普通教师如何找到幸福之门的问题上, 他不愿评判别人的是非, 而更愿回顾和剖析自己。
1. 苦行
魏书生是老三届, 1968年作为第一批知青在盘锦地区新建农场落户。他在一线劳动了10个月后便来到陈家大队的红旗小学。最初, 魏书生并不想当“孩子王”, 但对比一里地以外的知青点来说, 那所没有阶级斗争、没有人人自危的农村小学简直就是魏书生的乐土。尽管教室不足10间, 除了黑板、粉笔就是破桌烂椅, 尽管当时优秀教师的最好出路是被提拔成售货员, 但魏书生为了能教书, 竟然轻易地放弃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回城指标。1971年在学生、家长、亲友的再三劝说下他才回城, 在盘锦机电厂当了6年政工干部。在6年里, 他平均以半个月一次的频率, 口头和书面向领导申请150多次, 坚决要求去教书。包括在被确定为厂级接班人的情况下, 他仍然非要去当教师。
在那个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的年代, 教书有什么令人心驰神往的?魏书生曾说, 如果那时工厂里的环境也和学校一样纯净和自由, 他也许就不会要求回去教书了。这不禁令人思考:是时代偏爱了魏书生, 让他更容易找到幸福吗?魏书生说:“幸福既可外求, 也可内取。不能外求时, 便要内取。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 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在当时环境下, 有多少人像魏书生一样不喜欢阶级斗争呢?有多少人不喜欢归不喜欢, 依旧融入斗争洪流呢?喜欢世外桃源的真、善就一门心思去寻, 这是个人的选择标准, 魏书生执著得似乎不可思议, 哪怕历经生死。
1974年魏书生因说过“对待孔夫子应一分为二”而成了“准反革命”典型, 遭受了长达两年的批判, 最多一天要挨批3次。专案调查组从他的日记、稿件中找出了“否定文化大革命”“攻击革命造反派”“鼓吹唯生产力论”等“反动言论”共108条, 基本定论为“魏书生有一个完整的反动思想体系, 绝不是一般的问题”。他在日记里曾这样记录:“由于日夜徘徊于牢狱及死亡的边缘, 这时自己便很轻生, 生死存亡的分量由重得不可估量变得轻飘飘的, 人生的甘苦, 世太的炎凉, 更响亮地撞击着心灵。济世与玩世, 抗争与苟安, 自制与放纵, 许多复杂的情感, 在心灵的土地上, 激烈地争夺着。”
生与死相连, 一个人对死的态度是他对生的态度的总结, 一个人如何面对死, 便可知他如何把握着生。魏书生白天挨批, 晚上还像每天一样坚持打拳练武术。看管的人查问, 他说为了第二天接受批判好有劲。这个借口很管用, 他没有崩溃, 没有颓废, 日复一日地打拳练筋骨, 踏踏实实地做着快乐的囚徒。魏书生说:“我这个人好活, 在哪都快乐地活着。人字, 一撇一捺, 既有上坡之日, 也有下坡之时。无论生活的大浪把咱冲上高峰或抛入谷底, 咱都高高兴兴地活着。”
记者曾问及魏书生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始于何时。魏书生说, 他15岁时开始思考生之何来, 死之何去。从此生命被哲学照亮, 痴迷于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和一本哲学讲义。18岁下乡时食不果腹、劳动量超负荷的劳动生活, 让他有了真切的人生感受。那时知青们挑着一两百斤的担子走二三里路去劳动, 饿得头晕眼花, 随时可能昏倒。魏书生说:“我有一位同学, 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 和我一起下乡到同一个生产队。刚下乡108天, 为了拦住惊马, 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多年来, 我经常和他比, 于是觉得该珍惜这延长了的生命。”
一个人总要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能够在那个饱受饥饿和艰难困苦的年代顽强地活下来, 恐怕不仅仅因为身强体壮, 或许更在于“只要死得重于泰山就比什么都值得”的人生信念。在“奔着死去活”“活着就是便宜”“当班主任更是占了大便宜”的思想支配下, 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因为非要得到而茫然、而愤懑、而抱怨、而沮丧、而犯难呢?非但不犯难, 魏书生还舍弃了许多常人认为的本该所得。
当年, 知青回城, 他不走;工厂推荐读工农兵大学, 他把名额让给别人;1977年恢复高考, 已经体检报名了, 得知当教师有了眉目, 坚决放弃读正规大学的机会, 在1978去读自考;职称, 从来不申报。
魏书生的生活成本很低, 头发自己理, 穿衣都省颜色。一看他穿黑蓝, 冬天来了;一看他着白衫, 夏天到了。作报告从来都不坐, 只喝白开水, 只吃盒饭工作餐。讲完就走人, 坚决不吃请、不请吃, 烟酒糖茶不沾, 鸡鸭鱼肉不尝。这是他的“苦行”吗?
魏书生说人的幸福有两种:一是满足“欲望”, 而欲望永无止境;二是制服“欲望”, 不为物役, 精神自由。20世纪80年代“倒爷”下海, 周围的人也有爆发成“万元户”的, 魏书生认为心有波澜属正常, 但心中有宁静, 幸福就不会远。浙江台州“书生学校”是他创办的全国第一家教育股份制学校, 他任校长。学生优秀远近闻名, 学校发展迅猛, 经济实力也与日俱增, 但他只当他的校长, 不计报酬。魏书生的上衣总会别着周恩来总理的像, 他说:“我崇敬雷锋, 把为人民服务当做最大幸福, 也崇敬马克思为全人类服务的开阔胸怀, 更崇敬周总理把最后一口丝都吐出来献给人民的伟大人格。尽管我经过毕生的努力也达不到他们的境界, 但朝着这种境界攀登, 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感, 一种自豪感。”
有人认为, 调子太高了, 真假不让人怀疑吗?现实条件太恶劣, 前景不让人怀疑吗?《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对学弟学妹们说:“我唯一的害怕, 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 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 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 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 我想说的只是……在这个怀疑的时代, 我们依然需要信仰。”梁漱溟先生的父亲自杀前三天曾问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先生毫不含糊地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会有人相信, 一个像魏书生一样好活的人, 今生就是来多做事的人, 执著于信仰的人, 无论穿越到哪个年代, 到哪个学校教书, 都会是名师。
2. 乐修
有的教师说:“我相信教育的‘追真、向善、求美’, 但感觉只有特级教师、名师才是幸福的。他们头顶荣耀的光环, 附带最实惠的工资晋级, 对普通教师来说, 特级教师的光环遥不可及。”从来没有申报过职称的魏书生说, 他没想过追求卓越, 他想的是总能高高兴兴地活着。如何做到的?关键在于“视觉调焦”和“心灵保健”。
魏书生说, 人面对着三个世界:外在的大世界、内在的自我世界, 第三个就是本职工作。在他放眼三个世界的时候, 绝对不用固定“焦距”去观察:“我们算啥呀, 不就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星星上的‘微’生物吗?”这是天文望远镜中的视野, 连渺小短暂的生命都踪迹全无, 哪里还有“微”生物的荣辱得失呢?多么卓越都微不足道, 多么功利都枉费心机, 不妨甘于平凡;“一个淘气的学生, 往我跟前一站, 哟, 这不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吗?”这是电子显微镜下的视野。“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份平凡的工作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当你进入舍身忘我的境界, 你钻研起来当然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魏书生在盘锦市教师笔记本上都印上这么一句话:“学习、工作、尽职、铸人是享受。”教育局连续多年的“工作计划”的结束语都是号召大家用平平常常的心态, 多做平平常常的事情, 结尾是句号而不是感叹号。魏书生说:“我觉着人在平常里感觉快乐是最便宜的一件事, 因为别人没有办法让你不平常。在平常中品尝人生的快乐, 找到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 发现自己学习研究的方向, 那你不就是一个天天快乐的人吗?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总想把自己说了不算的事说了算。只有对自己说了不算的事, 不攀比, 不埋怨, 不懈怠, 不折腾, 才能高高兴兴注意脚下, 寻找当下的幸福和快乐。”
有人说这是阿Q的心理自慰, 有人说这是精神催眠。人们距真正的快乐到底有多远?魏书生认为, 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 与贫富无关, 同内心相连。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 就是如何去找到内心的安宁。如同佛门的“四禅八定”, 只有在生活中勤修定力, 开发潜能, 才能在禅定中改变人生, 魏书生幸福辩证的法眼源于“视觉变焦”。
比如, 魏书生每天带学生早上跑步, 跑了20多年。有人说, “魏老师你何必自己跑, 多累啊。”魏书生说:“不累啊, 我这是用公家的时间在锻炼自己的身体啊。”结果他几十年没吃过药、没打过针、没请过假, 真占了大便宜。
再如, 面对逆境, 他说‘我这一辈子, 遇到压力、打击, 最好躲开它、绕开它、钻过去。这个倒霉的事绕不过了, 就得想通过这个倒霉事, 我能赚点什么便宜呢?要活在哪, 爱在哪。提高素质, 等待机遇。哪怕练了十年内功了, 机遇还不来, 那也不吃亏———就好比是一头“大”马拉着一辆“小”车, 不是悠哉游哉的挺轻松吗?多逍遥自在啊!”
魏书生不仅时时保持着“视觉调焦”, 而且坚持“心灵保健”。他和学生的“道德长跑”日记一天不落, “松静匀乐”的注意力体操一天不停。魏书生说:“我管写日记叫作道德长跑。那些年复一年坚持长跑的人, 身体都变得健康、强壮。我觉得写日记如果长年坚持, 就能使人心灵健康。因为绝大部分人写日记时都说心里话、说真话, 这便起到了教人求真的作用;一般都劝自己上进向善、助人改过, 在日记中针砭丑恶、赞扬美善, 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学生要‘学中求乐, 苦中求乐’, 我让他们写日记, 写《谈学习是享受》之一、之二、之三……直到之一百。为什么?这是第一要紧的事。一旦学习成了享受, 还怕他不学习吗?”
魏书生班的教室很特别, 后面有100张空椅子, 欢迎随时听课。学生每天都唱歌。唱歌时大家不仅站直, 双眼还聚焦于黑板中间点, 并把这个点看做是电视, 边唱边想像出歌曲内容。唱“大海啊!故乡”, 这个点就是大海, 唱“跨过高山, 走过平原”, 这个点就是高山平原。这就是魏书生常说的“松静匀乐”注意力体操。松, 身体松;静, 心灵静;匀, 呼吸匀;乐, 情绪乐。魏书生认为, 当浮躁、冷漠、旁观成为社会流行病时, 唯有训练自己闹中求静、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的能力, 才能在面对挫折、磨难、打击, 面对误会、指责、毁谤时, 坚守住追真、向善、求美的领地, 随时随地处于一种“松静匀乐”的状态。
魏书生的学生桌斗中必备名人传记, 桌上有自己偶像的名言, 学生不仅能背诵名言, 讲述偶像人物的生平轶事, 还时时冥想自己成为心中偶像的彼情彼景。和学生们的每日精神修炼一样, 魏书生家里有五尊像:中间是周恩来, 两边有孔子、关羽和观世音、圣母玛利亚。想必偶像无论凡俗, 无论古今中外, 无论神仙圣人, 凡代表着“追真、向善、求美”的精神追求, 都进入了他“温故而知新”的日常功课。
【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推荐阅读: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心得体会---初谈班级管理11-01
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07-10
魏书生的教学管理制度07-19
学习魏书生一06-16
学习魏书生教育11-16
魏书生班规一11-27
学习魏书生的心得12-06
魏书生讲座整理稿01-17
魏书生班主任有感09-08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09-2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