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风暴解析(共6篇)
去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1.1%,创近10年最低水平,当年工业设备利用率只有74.7%,创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固定资本投资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失业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5.8%,据估计还有可能继续上升。
有些人以为,是“9·11”事件打击了美国经济,其实不是。美国经济此次衰退,可以追朔到2000年4月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为标志的经济泡沫崩溃。在纳指暴跌后,4~9月间道指仍挺在万点以上水平,但自9月下旬至 2001年4月,不仅纳指再次暴跌,道指也随纳指双双下跌,纳指从3800点跌至1670点,道指从10850点跌到 9480点。美国经济和股市2000年9月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强劲增长势头,因此“9·11”事件只是使美国经济在衰退的斜坡上下滑得更快,而不是下滑的起点。
既然不是偶然事件造成美国经济衰退,对何时出现复苏就存在着许多争论。目前对美国经济的前景大概有三种不同意见,即“V”型曲线、“U”型曲线和“L”型曲线这三种判断。简单说,“V”型曲线就是认为美国经济可以立即走出低谷,“U”型曲线是认为不可能在短期内复苏,要等两到三年;“L”型曲线则是说,此次衰退的时间会持续很长,何时复苏不可预期。
以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为标志,美国新经济的泡沫已经破了。2000年9月,美国道指、纳指双双暴跌,自那时以后直到今天,股市虽有反弹,但都未超过那次暴跌前的点位,显示出美国资产泡沫的膨胀也已到达顶峰,已处在高危期,随时有可能破灭。主张美国经济“V”型曲线和“U”型曲线的人,都是基于美国经济当前的问题仍属于传统生产过剩危机的认识,而没有与整个金融制度危机联系起来看,但美国的当权者却早已看清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可怕前景,因此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维持资产泡沫不破,主要作法就是在资产泡沫濒于破灭的时候,拼命向市场注入货币。在“9·11”事件后美国政府预计到外资和个人资金会从股市大量退出,因此在重开股市前的两周内采取了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分两次共注入了1200亿美元的基础货币,按美国目前1:9的货币乘数,相当于提供了1万亿美元的信用资金供给,比中国一年的GDp都要大!二是美国证券委宣布取消了对上市公司只能持有本公司10%股票的严格限制,鼓励上市公司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像微软等一些大上市公司,在本公司股票遭抛售的同时大量接手本公司股票,持有本公司股票的比例便很快就升到40%以上,由此维持道指在短期深跌后重上万点。美国人深深懂得,美国的经济繁荣来自于美元的强势,而美元的强势则来自于美元资产的价值,一旦美国股市崩溃,美元资产变得一文不值的时候,美元的强势就会一朝土崩瓦解,而没有美元的世界霸权,美国经济就会立即陷入一片混乱和严重萧条。不难想象,一个仅靠发行货币而维持国民40%消费品供给的国家,当其他国家视同本国货币为废纸的时候,与今天的阿根廷有何区别?
但是,是泡沫怎能不破?美国人用供应更多货币的办法补充资本市场的资金溢出,从而维持住股市点位,这种作法只是把泡沫吹得更大,使资本市场更具泡沫化,因此是“饮鸩止渴”,只能推迟泡沫破灭的时间而不会改变这个结果。美国人一直在吹嘘在“9·11”事件后经济可以迅速止跌,甚至已经出现了复苏势头,但美国去年10月份的消费反弹,主要是因为实行了汽车按揭贷款“零”利率的政策,刺激了汽车消费,但到11月和12月,汽车消费一落千丈,消费增长也再现颓势。最近美国商务部公布了 1月份的先行指数,10项中有8项上升,特别是建筑业的增长令人瞩目,有人因此乐观地说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最关键的制造业定单和股市点位这两项并没有上升,能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摆脱了衰退的阴影了吗?55于建筑业创记录的增长,也马上有分析指出,这是由于人们对股市恐慌,将资金从股市转向房地产,但是近些年美国房地产的泡沫也不小,美国在90年代的10年中,年均租售的办公楼面积是8800万平方英尺,而去年由于经济衰退,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1.12亿平方英尺退租,所以建筑业的景气并非反映着需求的增长,而只能预示出房地产业的进一步泡沫化。
美国人用供应更多货币的办法补充资本市场的资金溢出,从而维持住股市点位,这种作法只是把泡沫吹得更大,使资本市场更具泡沫化。
美国资产泡沫的总体破灭和发生金融风暴,我看也就在未来两到三年,捅破美国资产泡沫的直接诱因我看可能有三个:
第一,欧洲经济复苏引起国际资本向欧洲转移。国际资本的移动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流向经济增长率高的地区,二是流向利率水平高的地区,三是流向国家安全度高的地区。在整个90年代,欧洲经济长期处在启动欧元的准备工作中,为了达到启动欧元的统一标准,欧盟各国实施了强度极大的宏观紧缩,从而把公共赤字占 GDp的比重,从90年代初的6%以上压到1999年3%以下。但这带来了长达10年经济低增长,而美国经济却在 90年代的10年中如日中天,所以从经济增长率看是欧盟低,美国高。在2001年以前,美国的利率水平也高于欧洲,国家安全度就更不用说,在欧洲的心脏和周边不断有战争爆发,而美国则稳如泰山。但是从2000年开始,欧洲经济强劲复苏,2001年虽然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增长率下降,但当年美国衰退得更严重,因此去年是欧洲经济近10年来增长率第一次高于美国;去年美国为了摆脱衰退实施了11次降息,而欧元区只有4次降息,因此也是在去年欧洲利率水平高出美国;“9·11”事件的发生,更是两次世界大战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对美国本土的袭击,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并没有抓住本·拉登,却发现了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准备发动范围更大、后果更严重的恐?老飨咚鳎悦拦陌踩砸脖扰分薷睢@省⒃龀ぢ省踩哉馊鎏跫荚谌ツ晖钡棺矗厝换嵋鸸首时净妨髂孀用拦飨蚺分蕖?/p>
欧洲资本市场虽然也有泡沫,但从总体上看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例如以股票值占GDp的比重为指标衡量,1999年美国为203%,而意大利为46%,德国为 54%,法国为64%,英国最高,也只有96%。2000年欧洲的经济复苏,也主要是以传统产业的增长为主体,所以从目前看,欧洲经济增长比美国要健康得多。今年1月1日欧元纸币开始流通,欧元区各国的物价开始统一用欧元标签,立即显示出欧洲各国间同一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存在巨大价格差距,从而反映出欧洲通过资产重组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巨大空间,欧元以价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优化的功能开始显现,这正是欧洲人在设计欧元过程中早已企盼的结果,并将形成促进欧洲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欧洲在上千年历史中始终没有出现过统一、强大的国家,因此今天欧洲的政治家普遍缺少大国政治的头脑与全球战略意识,这使得欧洲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始终落在美国人的下风,甚至被美国人利用。然而欧元的统一,开辟了欧洲走向统一国家的道路,从来都是历史创造英雄,世人已经看到,欧盟国家领袖在政治上正在逐步成熟,有能力领导欧洲加快经济与政治整合,从而形成对欧洲经济和欧元的信心。
第二,“安然”**继续扩大,捅破美国资产泡沫。安然公司在80年代末还只是美国二、三流的公司,但在90年代这10年中竟跻身于美国500强中的第七位,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神话一般的安然曾经是美国人的骄傲,但曾几何时却轰然倒下,内幕被揭开后人们才发现,神话原来是假话。近些年安然股价之所以会不断飚升,原因是安然公司勾结美国政府中的某些当权人物,修改美国有关法律,以适应安然进行能源产品衍生交易的需要;勾结世界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编造虚假公司业绩欺骗股民;勾结花旗、摩根等美国著名银行,在安然外围设立公司,一方面掩盖公司负债的真相,一方面通过与外围公司的关联资产交易,造成公司盈利大幅度增长的假象。2000年,安然公司的利润中来自传统能源生产与销售的部分竟然只占到2.3%,绝大部分利润都是来自于资产交易,难怪人们说安然已经越来越不像一家生产公司,而更像一家投资银行。为了编造虚假经营业绩,安然在1999年创立了一家进行能源衍生产品交易的网络公司“安然在线”,当年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万亿美元,而奇怪的是,在这个网上交易中,几乎所有卖主都是把产品卖给一个买主,就是安然,而几乎所有买主又都是从一个卖主手中买到东西,这个卖主还是安然!?庋慕灰自跄懿豢髑?亏到一定程度再也作不成假就只有宣告破产。安然公司从市值最高时的900亿美元到目前只剩下不到 5亿美元,以及一大堆债务甩给银行。
问题并不是只有安然造假,在安然事件后美国证交会已经接到“潮水一样”的举报信函和电子邮件,仅2002年初以来就对20家上市公司发出了资产冻结令,而2001年全年却只有4家。自去年10月安然事件被揭穿以来,美国著名企业被揭露出造假、爆发财务情况不稳和宣布破产的消息简直是一个接着一个,在短短4个月中,已经发生了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第四与第七大企业破产案。已经卷入企业丑闻和爆发财务不稳情况的著名企业已有惠普、IBM、福特汽车、爱克森美孚、泰科国际等这些国际知名大企业,甚至麦当劳和可口可乐这些国人所熟知的美国老牌公司也被卷入其中,除了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被指配合企业造假外,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另两大事务所毕马威和永道,也相继爆出帮助企业造假的丑闻。
这种情况与日本当时的情况何其相似!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过程中也是大量爆出企业与政界、银行人士勾结造假的丑闻,例如著名的“野村证券”事件、“青山建设”事件、“尾七逢”事件等等一大批股市丑闻。这说明在资产泡沫急速膨胀的年代,人们在金钱欲望驱使下,普遍开始失去理智,铤而走险,不惜采取各种非法手段从资本市场获利,这在日本和美国都是一样的。而一旦造假行为难以为继,丑闻开始被揭露,由于人们对资本市场的普遍不信任与恐慌,会纷纷逃离股市,股市的崩溃就会随之而来。
第三,日本危机继续深化,牵累美国资产泡沫破裂。从目前情况看,日本经济危机没有任何好转的势头,反而有进一步深化的可能。首先是日本在过去10年中虽然泥足深陷,但外部经济环境尚好,可是自去年以来却出现了美欧经济同时衰退的情况,对日本不外是出现了新的不利情况;其次是今年3月,日本将实行新的会计制度,要求银行按股票现价计算资产,会暴露出日本银行真实的资产负债比例,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信用紧缩和银行业破产,并破坏经济增长;第三,日本政府继续宏观政策的误操作,诱导日元贬值,招致日元资产大幅度贬值,引发停留在本国的资金外流,从而加重银行业危机。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从目前情况看,日本企业和银行应付危机的最后措施就是抛售海外资产,而日本的海外资产一半以上是投放在美国,据说仅日本人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就高达20%。世界各国包括美国人在内,早已对美国的资产泡沫胆战心惊,因此一旦日本人开始大规模抛售美元资产,就有可能诱发抛售美元资产的狂潮。
以上三方面,都是捅破美国资产泡沫的潜伏条件,到底最终是以何种方式捅破,或者综合性的发作,还要继续观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以美国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如果发生美国金融风暴,势必引发全球金融风暴。以美日直接密切的经济联系,日本自不必说,欧洲经济即使再健康也会被不同程度地卷入。亚洲金融风暴后受到沉重打击的东盟主要国家都还没有恢复元气,美国发生金融风暴无疑是雪上加霜,金融体系会进一步混乱,甚至引发社会动荡,拉美国家与美国联系一向紧密,并已有阿根廷发生金融危机,被美国金融风暴卷入并不奇怪。因此世界各大洲的主要经济体会无一遗漏,都会被卷入这场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中,而且都会步日本后尘,走人“L”型曲线。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我们明知道现存的货币制度是危机的根源,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新的货币制度来取代。人类社会少有走回头路的历史,因此可能不会倒退回金本位制,况且黄金在今天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工业用途,只能作为装饰品,这与黄金在过去年代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已大相径庭。如果说日本金融风暴还不代表世界资产泡沫的总体破灭,美国金融风暴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就已经使世界进入了资产泡沫总体破灭的时代。既然过去的贷币制度已经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灾难,人类社会理所应当进行新的选择,但是路在何方呢?这不仅是全球经济理论界的难题,更是世界经济的难题,因为如果找不到制度创新方向,金融风暴过后还会卷土重来。
以美国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如果发生美国金融风暴,势必引发全球金融风暴。
二、准备迎接世界资本中心向中国转移
发生美国金融风暴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的时间,有可能是明年,也有可能再拖上两到三年,因此必须提高警惕。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可以“一枝独秀”,在短期内我不这样认为,从中国经济增长去年跟随出口曲线走的情况不难看出,世界经济不好,中国经济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全球金融风暴的脚步已经越走越近,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千万不要开放自己的资本市场,千万不要使人民币国际化,否则就会被卷入其中。正像中国由于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和使人民币国际化而侥幸逃过亚洲金融风暴一样,坚持过去的作法,我们也可以成功避开全球金融风暴。
如果没有发展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中国从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成世界金融中心的过程有可能被拖得很长。
在此前提下,如果发生全球金融风暴,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拉美和东盟国家都会出现较深幅度的负增长。中国经济虽也要跟着走一段下坡路,但决不会出现负增长。而一段时间后,或许是三年,情况就可能会发生极大变化,可能会出现世界经济继续下行,而中国经济出现拐点,开始上扬的变化,这是因为世界资本中心可能出现了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九五”以来,已经出现了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这个趋势方兴未艾,还可能持续10年乃至更长时间。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制造业的中心也会逐步演变成金融中心,就像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一样,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货币运动主体逐步脱离物质经济而独立,制造业中心出现了与金融中心分离的趋势,就像今天欧洲的金融中心伦敦。所以,如果没有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中国从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成世界金融中心的过程有可能被拖得很长。
从当代世界资本中心看,欧美各大基金的管理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很有限,这体现在欧美的大基金机构中,专门研究中国和作中国生意的人员,100个人中一般只有1~2个,而在香港,100个人中则有70~80人。所以,中国的企业在海外上市,在香港“H”股、“红筹股”可以被炒得火热,但是在纽约上“N”股,一级市场上市以后,二级市场基本上没有交易,这说明在中心资本市场,中国概念的投资价值并不高。但是如果发生全球金融风暴后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停留在中心资本市场的国际资本,由于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持续严重萧条而缺乏投资机会,全球只有中国经济唯一一个亮点,他们的眼睛迟早会转向中国,就会迎来世界资本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时代。
在最近北京开的许多会议上,当我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总有人问我,你既不同意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又说要准备“大引资”,这二者不是矛盾的吗?因为“大外资”都是国际的大基金,这类资金一般只作间接投资,即只投资于资本市场而不投到项目上。我说,“不要忘了,还有香港”。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着一个在其境外,又仅为其服务的国际资本市场,只有中国有香港。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中对内地投资平均占到中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0%以上,这不是因为香港人特别有钱,而是因为香港是世界第六大资本市场,在其中上市的1万多家公司,90%以上对中国有投资,由此形成了“中国概念股”。香港上市公司利用香港资本市场,从世界各地的投资人手中筹资,再对中国作直接投资,这样在发生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就不会发生投在中国内地的外资大规模抽逃的情况,这种“既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又充分享受到开放资本市场的好处”的情况,只有拥有香港的中国大陆才办得到。
当然,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也会碰到要求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因为外资进入中国,已大量涉及到收购中国企业的问题,这类问题必然涉及到收购后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如何实现与如何汇出境外等问题。目前外资的本金和红利汇出已有相关政策可以解决,但是如果允许外资企业在境内上市,并允许其将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汇出境外,则无异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彻底开放,外部的金融风暴就难以避免,而把口封死,又解决不好外资的退出机制问题,人家就不会放开手脚到中国来收购企业。如果可以设计出好的办法,把外资参、控股企业的上市问题放到香港去解决,这个矛盾就可以化解了,因为外资的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可以在境外实现,对外资不开放境内的资本市场,一样可以解决他们的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的回收,所以并非只有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一条路。
把外资进入主渠道放到香港,也有利于香港经济的繁荣,夯实“一国两制”政策的基础。香港过去的支柱产业有现代轻型产业、运输贸易业、地产业和金融业,但是在 80年代初期现代轻型产业转移到“珠三角”后,90年代以来,贸易和运输业的优势被中国东南沿海新建的大量港口和贸易人才与渠道分流,金融业的优势被上海所分享,泡沫化的地产市场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包袱,香港经济实质上已由于缺乏主导产业而陷入困境。相比较而言,香港目前的真正优势是健全的法制环境和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业人才,所以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世界资本中心开始向中国转移,这一进人中国的主渠道如果建在香港,则不难预言,香港将在较短时间就可能变成世界第一大资本市场,港币也会随之变成世界最坚挺的货币,这对香港经济繁荣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把外资入口放在香港,还需要作好其他相关政策准备。比如,允许更多企业到香港上“H”股、红筹股的政策,国内的二板市场还要不要上也值得研究了。
欧洲的金融业向以保守著称,但保守也有保守的好处,就是泡沫小,丑闻少,所以一旦发生全球金融风暴,欧洲会先于美国复苏,欧元也会相对于美国更坚挺。我们不应只看到欧洲经济和欧元还弱于美国这些眼前的情况,而应在未来的引资政策、贸易政策和外汇储备政策等方面,把欧洲因素放得更大。
自90年代以来,日、港、韩、台加中国大陆的出口额增加了大约1万亿美元,其中50%以上是这五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出口,说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整合速度正在加快,“西太平洋经济区”已经呼之欲出。日、港、韩、台过去长期以美欧市场为出口导向,90年代以来正在朝中国大陆方向调整,而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他们对美欧的出口将会受到沉重打击,只有加速与中国经济的整合才会找到出路,因此全球金融风暴会给“西太平洋经济区”的整合提供新动力。“西太平洋经济区”的核心问题是中日关系,因为以日本的资金、技术加中国的市场和低成本、高素质的劳动力,才能引导“西太平洋经济区”从经济贸易联盟走向货币联盟,形成与美欧抗衡的能力,但目前中国经济与日本的整合还存在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诸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条件下,日本经济会更加糟烂,并很难得到美欧的援手,因为他们自己也自顾不暇,因此会推动日本主动消除各种障碍,加速与中国经济的整合,这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全球金融风暴会给“西太平洋经济区”的整合提供新动力。
三、结语
发生1929~1933年全球性资本主义大危机后,欧美资本大量涌入前苏联,当时所建立的大批钢铁厂、机械厂、拖拉机厂等,为前苏联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前苏联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准备了物质条件。今天,如果我们在可能发生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中把握好机会,作好各种制度与政策储备,一旦出现世界资本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情况,就不会措手不及,就会使中国完成工业化的时间提前10年到来。
一、主权财富基金的主体研究
(一)主权财富基金的基本概念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简称SWFs)是一国政府为管理其主权财富(多为外汇盈余或财政盈余)而创立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化投资,以提升本国经济及居民福利水平的机构投资者。
全球各类主权财富基金尽管在投资策略、管理模式以及功能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但都具备以下共同特征:一是一国政府拥有其所有权,代表国家利益。二是管理的资产以外汇资产的形式持有,而外汇资产一般来自于外汇储备盈余和自然资源出口收入盈余。三是主要投资于本国以外的市场,因为增加国内投资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较大通胀压力。四是投资范围较广,风险承受能力强,这也是与央行外汇储备的最大区别。最后,投资期限较长,具有稳定性。
(二)主权财富基金的主要类别
1.平准基金,是有蕴藏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设立,用于防止预算和经济受到起伏不定的初级产品(通常是石油)的价格冲击。国家在有大量财政盈余的年份将资产注入基金,以备困难年份的需要。
2.储蓄基金,是将稀缺资产转入多样化国际金融资产投资组合中,以造福子孙后代或用于追求其他长期目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7c)。
3.储蓄投资公司,是作为单独实体设立的基金,用于降低储备持有成本或用于追求较高回报的投资政策。
4.发展基金,是用于调动资金,为重点社会经济项目(如基础设施项目)供资。
5.养老储备基金,是用于支付政府资产负债表上的养老金以及或有负债。
(三)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分析
主权财富基金的跨国家投资行为一般涉及六个利益相关方,如下图所示[1]。
主权财富基金所有国的利益是通过多样化投资谋取利润,实现基金灵活性与赢利性之间的平衡;提高在全球金融体系、金融实务中的影响力。
接受主权投资的国家政府主要想借用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来满足国内的资金缺口,同时积极保护自己国家的重要经济资产,确保国家安全。
多边监管和监督机构主要保护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自由流动,为所有投者提供平等的竞争平台,维持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
对考虑接受SWFs资金的企业来说,获得外国资本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好机会,所以更倾向与长期投资者合作。它要消除的顾虑就是商业交易中涉及政治利益,或是违背了国家的产业保护政策等。
其他金融机构希望能与主权财富基金进行国际投资的合作,并保持与双边国家的接触,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他们本身顾虑的是国际金融市场因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参与而产生资产价格、风险溢价水平的不利波动,也担忧主权基金的非市场化操作。
(四)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态势分析
1.现状。自1953年科威特投资局成立了全球第一只主权财富基金起,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SWFS。2007年是主权财富基金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一年,其对外大手笔的投资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由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主导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来自中东和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的身影。相比较其他战略投资者,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的并购活动中占额较低,其在目标公司的投资多以非控股的形式存在。同时,各个主权财富基金对其投资管理策略的披露程度各不相同,总体来说非常有限,挪威政府养老基金被普遍认为是保持透明度的典范。
2.金融危机下主权财富基金在境外投资日趋活跃。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在深化,与此同时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在境外的投资日趋活跃,多家基金注资参股国际金融机构。其中,韩国投资公司是成立以来首次开展境外股权投资。俄罗斯的巨额稳定基金自2008年初拆分为稳定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以后,也着重参与了境外投资。各国政府关于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战略和透明度问题的争论始终异常激烈,强烈要求IMF等国际组织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市场机会正被看好,挪威、卡塔尔等国家主权财富管理机构都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充分表明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的投资将日趋增加。
二、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战略研究
(一)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建立
中国作为一个储备大国,自2006年起,外汇增长达到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外汇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是源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持续增长,庞大的外汇储备是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如何管理外汇储备资产也成为难题。
中国积极管理外汇的第一步就是于2003年底成立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利用外汇储备资产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实现其在海外的上市。第二步就是在2007年9月成立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期通过多元化投资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成立以后,将汇金公司整体购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方向是以国际金融产品组合投资维护中,大部分投向公共市场产品,投资的重点仍偏重于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并肩负着商业银行改革和券商改革的政策性任务,同时扮演者国内政策性投资者和海外市场化投资者两种角色,这给公司运营带来很大压力。
(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存在的问题。一是投资策略有疑问。中投公司作为母公司全资控股中央汇金公司、建银投资以及专门为海外投资所设的子公司(或事业部)。中投公司的混合型投资策略让其背负了过多的经营目标,不容易获得海外东道国的青睐。因为在海外东道国看来,政策性投资任务自然充满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进而认为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业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政治利益的考虑。
二是薪酬标准低,缺乏激励机制。非市场化的薪酬机制也难以引来必要的人才,在成立不久,中投即对外发布招聘公告,向全球招聘各类境外财务投资管理人员,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和机构性产品等岗位共数十人。最初的薪酬体系设计中,除七人小组比照国有商业银行标准,专业人员待遇全部市场化。这意味他们的收入要达到国际金融界的平均水平,高过七人小组极为正常。但这一计划目前未获通过。现在实行的薪酬体系,从上到下比照国有商业银行标准。
三是投资绩效评价复杂。一个基金的投资绩效评价机制最好是单一的,然而中投公司实行混合型投资策略,就不可能利用单一评价机制对所有业务进行评估。对商业银行的注资行为具有垄断性,这注定会带来高收益,而海外金融资产投资则是竞争性的,收益率波动比较大,同时对于海外投资是否要扣除汇兑损益和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还是个较大的争议。
2.面临的挑战。一是受次级贷款危机影响,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风险加大,曾经经过穆迪和和标准普尔等信用评级公司评估的“高级品”现变成低收益、高风险的“垃圾品”,一是信用等级随之下降,二是金融产品价值缩水。不利于中国主权财富的稳步增长,还会对其管理造成极大的系统性风险。
二是政治风险,虽然次贷危机发生后主权财富基金以援助者的角色出现,有关国家的敌视态度有所缓和,但是金融保护主义风险仍然存在,这给公司的海外投资带来了障碍。
三是公司要承担巨大的盈利压力。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的资本金由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获得,因此,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背负了一定的债务。如果投资所获的收益不能抵补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公司将面临财务上的亏损。
(三)政策建议
1.关系界定明晰。为明确角色定位,中国政府可参照新加坡的做法,建立独立的各有投资重的主权基金,由中投公司负责海外组合投资,由汇金公司负责国内战略性投资。中投公司可参照新加坡的GIC三个模式来运营,而汇金公司则可以参照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来运营。这种单一的、分工明确的投资策略,既有利于改善国际投资环境,又有利于建立更有效的治理结构和评价机制。
2.优化薪酬设计。在薪资设置上,基本工资应参照国际标准,分红与收益挂钩,亏损也要有相应的薪资惩罚。汇金公司的人员配置应通过向银行派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战略和重大决策加以指导和监督,间接影响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聘任。逐步建立透明化的董事选聘机制,派往国有商业银行的董事应该熟悉跨国银行的运作,具有丰富的国际视野和实践经验。
3.资产配置多元化。由于主权投资的长期性,中投公司海外投资的第一要务是根据国际市场变迁及风险波动,决定其资产配置,并根据市场变化阶段性进行资产配置的调整。在配置资产时应注意:一是由于历史上股权投资长期回报远远高于债券回报,应以股权类投资为主。二是虽然资源与能源类初级品近年来价格波动较大且有持续上涨趋势,但长期来看,商品期货直接投资回报远远低于股权投资,在长期中对冲油价及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方法是参股并持有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股权。三是为解决投资经验不足的问题,中投公司可参考国际惯例,把部分资金交由专业投资机构,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并规避直接投资在国际市场上的特殊政治风险。
4.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收益率,中投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做到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结合,单一评价与综合评价的结合。中投针对国内战略投资业务和海外组合投资业务建立不同绩效评价机制,同时对海外组合投资业务,以投资资产货币、货币美元、国家货币篮子三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估,更加客观评价海外投资业绩。此外,应对汇金公司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包括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高官职责履行能力以及汇金公司薪酬制度等等。
5.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提出,现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都有主权财富基金,根据国际规则利用好主权财富基金,对各国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既然相关各方的利益,那么规则就应该大家来制定。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世人瞩目,已经具备参与制定国际游戏规则的基础和条件,应本着和平发展、交流沟通、互利共赢的态度,积极加入到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去。
摘要:被称为“薛定谔之猫”的主权财富基金近年来的发展惹人注目,尤其是在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大形势下,主权财富基金起到的金融稳定器的作用不可小觑。自2007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我国加入了主权财富基金的行列,使得主权财富基金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但是中投只是一个新生代,无论投资规模还是投资经验,都存在很大不足。那么,如何谋求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以及妥善应对国际金融保护主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引自威廉-米拉齐,戴维斯-戴尔,德斯顿-费舍尔,摩立特集团《风险评估: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经济中的行为》报告。
[2]资料来源:渣打银行(2007)
【1】朱孟楠,陈晞,王雯全球金融危机下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新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4
【2】乔蕾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及海外投资策略北京林业大学2009
【3】艾瑶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背景及投资现状[J]北方经济2009年第1期
【4】马冰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福建金融2009年第04期
【5】吕明,叶眉主权财富基金信息透明度问题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9月
【6】赵小平主权财富基金开展对外投资所面临的外部投资环境和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09年第6期
【7】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前景展望[J]金融财经2009年03期
【8】文学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发展战略研究[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9第4期何小锋窦
【9】李新“薛定愕之猫”:主权财富基金的双面猜想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月14日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因雷曼兄弟的破产而停下扩散的脚步,它正快速向欧洲、日本、美洲、俄罗斯以至于全球蔓延。人们不禁要问,短短数十天,在对付金融风暴上,世界何以显现出了空前的团结,美国与欧盟、包括俄罗斯在救市上体现出的难以置信的步调一致。
美国政府为“两房”恶果埋单
10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63票对171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经过修改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这和近期美国政府决定接管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实施了一种美国历届政府很少使用的强力干预措施是一致的。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缘何如此干预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世界上没有政府完全不干预经济的国家,美国也是这样。如果说市场经济就是由自由竞争企业构成的经济体,那么,这种经济体只存在于教科书中。当然,决不能说美国对经济的干预没有任何问题。近些年来,美国政府对房市的经济政策显然存在缺陷。美国的“两房”公司是在政府的影响下成立的,其垄断地位十分明显。在未归还的住房贷款中,由“两房”发放或担保的比重几乎占到了一半,一个时期里他们为超过70%的新屋抵押贷款提供了支持。有评论认为,这两家公司在这个领域里拥有霸主地位。这样的垄断公司有低效率的通病。尽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数次大幅下调利率,但在去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的30年期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成本仍远高于6%,这自然使借款人不堪重负。在瞄准借款人的操作上,两家公司的失误也很明显,他们给许多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发放了贷款,这种做法既推动了房市的虚假繁荣,又扩大了贷款风险,制造了金融风险。“两房”的荒唐所带来的恶果,让政府吃下去,最终却是由美国纳税人来埋单。
“寅吃卯粮”付出的代价
权威人士指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相对滞后,无力应对金融体系出现的新问题,这是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美国人“寅吃卯粮”的消费理念与这场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脱不了干系。在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大把大把地花根本不可能挣到手的“明天的钱”。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有不少美国人宣布个人破产,直接原因就是他们偿还不了信用卡的借款和高利息。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可以赚到“明天的钱”的能力,但却敢于花虚拟的“明天的钱”。
分析人士认为,许多美国家庭的超前消费主要是靠借贷实现的。这种消费方式是建立在未来经济将持续繁荣、个人收入将继续增加、房地产价格将不断上涨这一幻觉上的。纽约市议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纽约人要么没有积蓄,要么积蓄少得可怜。根据这份报告,纽约20%的人根本没有任何积蓄,45%的纽约人虽有积蓄,但只够维持其3个月的生活开销。
美国《侨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次金融动荡中,美国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中国人“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理念的价值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得到充分体现。美国金融风暴在全球蔓延后,一些美国人也在检讨并反思他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曾在华尔街抗议美国政府救市方案的美国人墨瑞对中国人“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非常赞赏。他说,大多数中国人“很会过日子”,习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不少美国人“恨不得把下辈子的钱在这辈子里都花光”。他说,这种极度的享乐主义思想十分可怕,到头来不仅会毁掉个人,或许也会对国家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已20多年的华人外汇交易专家庄兆基强调,中国人应当从美国金融危机中看到中華民族传统的、未雨绸缪的消费理念的价值所在。人常怀危机感,才有可能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加以克服。
区域合作
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良策
10月22日,在广西南宁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指出:“当前国际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应对外部冲击,努力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应对金融危机“孤掌难鸣”,当务之急,只有世界各国“抱成团”,才能更有效地应对金融风暴带来的危机和风险。前来广西参加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盟秘书处秘书长素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合作是应对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良策。“中国与东盟无法回避这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会影响在中国和东盟的投资。随着西方市场购买力收缩,出口拉动型经济体会受到影响。”素林说,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比10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要大,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应对。因此,区域合作显得非常重要。“区域合作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将其影响降至最低的良策。在此关键时期,如果中国和东盟双方携起手来,就能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缓解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压力。所幸的是中国和东盟已经这样做了。”
10月21日晚,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就召开国际金融峰会、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交换了看法。布什表示,美方希望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探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措施,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胡锦涛强调,我们注意到美国政府为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所作出的努力,希望有关措施尽快见到实效,恢复投资者信心,阻止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这有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中国政府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以保持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的通话表明了面对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非常负责任的态度。
勒住房价这匹脱缰的野马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两市股指一路下挫。于是有人不断在房地产领域呼喊“狼来了”,旨在要求政府出手救市。实际情况是“狼”并没有来。按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8月北京的房价,同比仍增长11.7%,环比则没有增长。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仍同比上升5.3%。深圳房价同比降幅也不过4.1%,那还是因为深圳房价过去涨得太离谱。
行家分析,中国的房市状况,有比美国糟糕的一面,也有比美国宽松的一面。糟糕的一面是,在我们的房贷市场,有一些借款购房者是投机者,一些城市的房价由他们兴风作浪,引起恐慌性购房,从而猛涨了起来。如果房价下跌到一定水平,他们将“断供”,从而给银行带来问题。但这部分投机需求不应该太大。宽松的一面是,我们满足消费性需求的购房者不大容易发生“断供”,他们是民间融资的依赖者,特别是家庭亲属关系可以是他们的资金后盾。还有一部分购房者是为了财产保值,多买了一两套房子,他们“断供”的可能性也很小。糟糕的和宽松的两方面情形都存在,但还是后者为主。所以这决定了中国房市不会导致像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
如果中国房价掉得太快,使一部分由抵押贷款购买到的房子的贬值率超过了购房者实际付款率,且预期房市陷入长期“熊市”,理性的购房者会把房子甩给银行。但这部分量并不大。有的人购买了房子是为了自住,并借了银行的钱,如果房价下跌到一定程度,他们也会把抵押房甩给银行,另外再借款买房。但如果这部分人上了银行的黑名单,他们要再从银行借出钱也很难。此外,去年房价蹿到高点时,已经出现了“有价无市”的情况,从高价位上买房的人数在下降。这里关键的因素是时间。房价降得越慢,银行的风险越小。如果首付比例是30%,只要1年里房价下降不超过30%,银行收回房子拍卖所得就可以补偿放款损失。此后二手房价每年的下降率如果不超过平均还款率(每年还款额占借款总额的比率),银行也不会有损失。综合这些情况,如果房价(特别是二手房价)1年内的下降率不超过购房首付比率,且后续下降能控制在一定范围里,中国不会因为房价问题产生金融危机。如果说有谁一定会遭受损失,那就是一些房产企业,特别是一些拿高价地的房产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如果来自银行,自然银行也要受拖累。但从一些资料看,这种情形不至于影响中国经济大局。
如果现在政府出手“挽救”房市,不让房子降价,反倒很危险;如果还助长房子继续涨价,危险会更大。从一般逻辑上说,如果房价继续攀升,投机现象就会蔓延;相反,如果房价稳中有降,投机者就会消失。中国的房价在过去一个时期上涨得太离谱,明显积累了风险因素,降价是不可避免的。幸亏国内的舆论、政府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环境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勒住了房价这匹野马的缰绳。
为参与全球化提供了契机
亚洲制造业协会秘书长罗军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整体来讲,对中国也有有利的一面,它可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可以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由次贷危机带来的美国金融危机正在快速向全球蔓延,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中国制造业该如何应对华尔街发生的突然变化?罗军认为,欧美制造业在金融环境恶化、老百姓购买力降低、经济严重下滑的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金融作为经济的“血液”,不能正常流动,这种负面影响正在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最终将导致更多欧美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倒下。而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和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将确保中国经济形势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每一次全球经济的巨大震荡,都将是某些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牌。中国制造业在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形势下,参与全球化其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前来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柬埔寨企业家姚明顺日前告诉记者:“这次和10多家柬埔寨的中小企业来参会,是来中国寻求商机。”他对中国——东盟的合作前景非常乐观,“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有很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合作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有专家提出,应该针对周边国家的不同国情,打造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关联度更高的产业平台。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荣华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更增强了中国与紧邻的东盟各国发展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对于全球资金流动存在高度依赖性,外部市场萎缩和外部资金流入减少,将迫使东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把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转向近邻或周边。长期以来,中国对中亚市场的开拓有限,因此中亚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正是我国开拓中亚市场的大好时机。
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亟需加强
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将会引发全球经济格局和金融秩序的调整,同时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契机。反思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市场,我们切不可把次贷危机归咎于金融创新,切不可关起门来固步自封自娱自乐。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应当认真反思,调整节奏,加强监管,适当地“踩刹车”。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应当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适当地“踩油门”,以此为契机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争取主动地位。当然,在“踩油门”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方向与节奏,这便是要提高监管的效率,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如何看待资本市场的暴跌,天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先生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基本面不一样。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从11.9%往下降到10%,这也是非常高的经濟增长率。欧洲的经济增长率一般保持在1%或者2%。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和欧洲基本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一般是在8%到9%,欧洲和美国是2%左右,也就是说我们8%到9%跟人家1%差不多。林义相说,前一段,中国经济界三位有影响人物提出了一些想法和观点。这三个人分别是尚福林、周晓川和杜英,他们一个主要观点是目前中国基本面是好的,但同时也需要进行稳定市场的操作,同时要刺激经济、刺激内需。林义相说认为,中国经济需要刺激,需要支持,这个观点非常正确。股市是欢迎这样一些正面的支持的讲话和言论,中国股市的好转取决于基本面真正出现好转的趋势,但是股市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措施。
伴随着美国几家银行的倒闭和股市的迅速下跌,金融危机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作出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在大学里,学生是如何看待金融危机的呢?
普遍关注,反应不一
在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园里做一个调查,几乎全部的学生都知道金融危机,大多数学生在关注金融危机,但反应不一。
大三大四的学生普遍比大一大二更关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许是大一大二还没有感觉到校园外的严峻现实,比较乐观,就像大一的余同学所说,金融危机会过去的,还没到他们担心的时候。但是大四学生作为应届毕业生,很快面临着就业,在这个关头是最焦虑的。一个大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小徐就表示不能再独善其身了,他说:“这几年人才市场一直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找工作更难了。”
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机控学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小张坦言最近心情不好,“和朋友一起吃饭,大家都会聊金融危机的事,觉得找工作也跟这天气一样,一阵阵入秋的凉意。”他开玩笑说,他们这批“80后”还真是什么都遇上了,“80后”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毕业了工作没得分配,找工作又偏偏遇上全球性金融危机。
面对危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校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可是现在形势不利,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到考研的复习当中。考上研究生,在学校里躲两年,也是一种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吧。经管学院的小赵虽然只有大三,可她已经在为考研做准备了,暑假报了考研复习班,她说:“笨鸟先飞嘛,大一时荒废了高数,现在重新捡起来,相信这样的努力,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与小赵不同,小徐的应变措施就是争取考上公务员。为此,一直爱玩的他又重新过起了高三苦读的生活,每天有空就翻看公务员考试的书籍。“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如果实在没有好的工作,到时候先就业、再择业,总不能闲起来呀。”说到这里,他一脸认真。
美国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留学生迎来了签证的“黄金期”。很多人考虑出国留学,主要是现在美元汇率下跌,留学性价比更高,美国经济下滑,美国学校将对自己支付学费的国际学生更加欢迎,很多学校对外扩招,还有留学美国的签证更好拿了。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工程学院国际处到浙江理工大学做学生交流生招生的宣传,日本佐贺大学也来招收2009年的交流生,学生的关注度很高。
理性面对,积极准备
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等财会类专业,如果金融危机演化成为经济危机,那么其他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了。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施国君老师到浙江理工大学做就业指导讲座的时候说:“由于金融危机,很多失业者与应届毕业生同台竞技,大学生面对着两面夹击。”但一定要理性,切不可消极、放弃,因为很多单位对上手快、一线操作能力强兼具较好的营销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依然“求贤若渴”。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就要更高,要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面临金融危机等困境时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
学
校:学
院:专
业:学
生:学
号:
江南大学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陈亚龙
908911674
焙烤)
(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
本人通过对河南漯河烘焙食品工业行业的参观与调研,总结了一些在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思路与烘焙同行交流,在外界看来,作为河南漯河十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烘焙行业,2008年被两大阴影笼罩:先是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引发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其后是遭遇了全球的金融海啸。不过,在这个“冬天”,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所面临的境遇相比其他外向型产业要好得多,原因亦有二: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外销少,涉奶少。
【行业现状】
经受微创 形势尚好
“民以食为天,东西总是要吃的。”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钟建平说这句话时,语气从容而淡定。他所掌控的联泰公司,在国内烘焙食品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联泰所在的漯河市,亦是河南漯河烘焙食品产业最为密集的地方。
官方数据显示:漯河市现有烘焙食品企业400多家,固定资产投资超40亿元,烘焙食品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8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5%以上,烘焙食品企业年增长在40%以上。
2008年初,烘焙食品的最主要原材料——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直到2008年8月底才出现回落;与此同时,新公布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重创消费者信心;2008年10月,全球金融海啸迅速蔓延,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无法独善其身……
金融海啸和食品安全问题让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经受微创: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海关、质监等部门加强了对烘焙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使得企业的检测成本增加,同时,金融危机带来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金融危机对其他产业的冲击使得消费者消费烘焙食品的能力下降。
但我市的烘焙食品行业总体上形势还是乐观:2008年9月以来,粮食价格已经逐步回落,成本已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受三聚氰胺牵连最重的是涉及牛奶的冰激凌、奶制品及含奶饮料等行业,而河南漯
河的烘焙食品饮料企业,几乎都不与这些沾边。国家质监总局近期曾多批次抽检烘焙食品企业,但无一家是河南漯河企业;金融海啸波及最明显的是外销产品,但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的主要市场在国内,外销只占很小一部分。
2008年9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糖酒交易会上反馈来的数据显示:目前烘焙食品行业的终端批发和零售量下降了10%左右。不过,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许多烘焙食品企业均表示这样的市场萎缩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过冬】
广积粮 软调整
在漯河商会的召集下,漯河的烘焙食品“大佬”不久前聚到了一起,就当前的经营形势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除少数几家以外销为主的烘焙企业遭遇的压力较大外,其余企业短期内的困境还不是很明显。但基于金融海啸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业界不得不为如何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对于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钟建平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从生产环节引入新技术,注重烘焙食品质量,健康环保的烘焙食品才是现在人们所需要的。这些要从食品源头控制。而打出品牌是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当然也是最重要的,河南漯河最缺乏的还是属于自己的品牌。”钟建平说,如果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有着诸多全国性的品牌,这无疑将扩大内销,对于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除了提升品牌,联泰等大企业已经悄然在烘焙食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产业布局和扩张,并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使龙头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钟建平认为,烘焙食品企业在这个“冬眠”时期应当保持一定的现金,确保企业的血液流动顺畅;由于前景尚不明朗,烘焙食品企业的投资行为在这一时期更应谨慎行事。” 另一知名烘焙食品企业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烘焙食品企业应该把这个相对清淡的“冬季”视为对企业和产品进行软调整的时机,把握好手中的“粮食”,推动企业和产品的升级。
从各食品企业现在的销售情况来看,在整个市场出现萎缩的同时,龙头企业的龙头产品销量在这个“冬天”出现了逆势而上的增长。
【产业谋变】
扩大规模 合作研发
在中国北方,三聚氰胺事件已经引发了一场乳业的洗牌,而在烘焙食品安全和金融海啸的双重影响下,河南漯河的烘焙食品行业或许也将引起行业内的洗牌。多位业界人士均表示,对于实力比较大的烘焙食品企业来说,明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下半年,漯河已有数家小型烘焙食品厂和食品小作坊在越来越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下不得不关门歇业。这样的洗牌方式,对漯河而言,不失为一个利好的消息。“漯河是中国烘焙食品名市,有完善的烘焙食品产业体系和食品标准化检测体系,当行业遭遇信誉危机的时候,我们漯河的区域品牌优势就很好地体现出来了。”漯河多位烘焙食品企业负责人均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尽管提醒同行在这个“冬天”要谨慎投资,但钟建平却毫不讳言联泰2009年将加大在烘焙食品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力度。“今年我敢肯定我们的所有成本都会降低,绝对适合出手。”钟建平说,“但下手必须快,我们的所有项目都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不单单是联泰,在河南漯河,不少实力雄厚的烘焙食品企业均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将在近期扩大生产规模。
有业界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家对烘焙食品行业的监管势必越来越完善,这意味着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的企业虽然同样要经历阵痛,但痛过之后,“正规化作战”将使他们更具市场优势。
受行业危机影响,平常用奶比较多的烘焙食品店的经营受到很大影响,他们不得不改变产品策略,但这依然让许多传统型糕点生产企业看到商机。据了解,目前漯河多家烘焙食品企业正在考虑适当加大投入,研发生产标准化的糕点。
【合力突围】
产业“抱团” 分工合作
“河南漯河的烘焙食品行业有很多龙头企业,但很可惜我们整个区域内的烘焙行业合力还不够。”钟建平同时身兼漯河市食品行业协
会副会长、漯河福建商会副会长等职务,他认为烘焙食品行业虽然是河南漯河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但行业内的“合力”还远不能与全行业的实力相对称。
不久前,钟建平随市经贸局去了山东考察,在山东,他发现包括烘焙食品行业在内的很多产业抱团意识很强,行业间的分工合作关系相当密切。“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我们是。”钟建平认为,山东临沂等地的政府引导行业间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的做法亦值得河南漯河借鉴。
虽然有“中国食品名市”的漯河,但在河南漯河,却没有主题鲜明的烘焙食品工业园,每个镇街都有食品企业的身影,但相对零散,烘焙食品工业的集群现象亦不明显。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有专门的配套齐全的烘焙食品工业园,这对于对环境卫生要求高的烘焙食品行业来说,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本人通过对河南省漯河市烘焙行业的参观与调研,总结了一些在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思路与烘焙同行交流,请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并给予指正,谢谢!
学生:陈亚龙 2009年2月26日
龙头企业的龙头产品能够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报业网讯 在外界看来,作为东莞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行业,今年被两大阴影笼罩:先是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引发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其后是遭遇了全球的金融海啸。不过,在这个“冬天”,东莞食品行业所面临的境遇相比其他外向型产业要好得多,原因亦有二:东莞食品行业外销少,涉奶少。
【行业现状】
经受微创 形势尚好
“民以食为天,东西总是要吃的。”东莞市华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旭培说这句话时,语气从容而淡定。他所掌控的华美公司,在国内烘焙食品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华美所在的茶山镇,亦是东莞食品产业最为密集的地方。
官方数据显示:茶山镇现有食品企业200多家,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食品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2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30%以上,食品企业年增长在30%以上。
今年以来,接连的负面消息让很多人为茶山这个“中国食品名镇”担忧:年初,食品的最主要原材料——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直到8月底才出现回落;与此同时,新公布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9月,三聚氰胺事件重创消费者信心;10月,全球金融海啸迅速蔓延,东莞食品行业无法独善其身„„
金融海啸和食品安全问题让东莞食品行业经受微创: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海关、质监等部门加强了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使得企业的检测成本增加,同时,金融危机带来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金融危机对其他产业的冲击使得消费者消费食品的能力下降。
但我市的食品行业总体上形势还是乐观:近两个多月以来,粮食价格已经逐步回落,成本已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受三聚氰胺牵连最重的是涉及牛奶的冰激凌、奶制品及含奶饮料等行业,而东莞的食品饮料企业,几乎都不与这些沾边。国家质监总局近期曾多批次抽检食品企业,但无一家是东莞企业;金融海啸波及最明显的是外销产品,但东莞食品行业的主要市场在国内,外销只占很小一部分。
从不久前在长沙举行的全国糖酒交易会上反馈来的数据显示:目前食品行业的终端批发和零售量下降了10%左右。不过,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许多食品企业均表示这样的市场萎缩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过冬】
广积粮 软调整
在茶山商会的召集下,茶山的食品“大佬”不久前聚到了一起,就当前的经营形势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除少数几家以外销为主的企业遭遇的压力较大外,其余企业短期内的困境还不是很明显。但基于金融海啸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业界不得不为如何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的黄乃文博士很喜欢吃东莞的腊肠,对于东莞食品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生产环节引入新技术,注重食品质量,健康环保的食品才是现在人们所需要的。这些要从食品源头控制。而打出品牌是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东莞最缺乏的还是属于自己的品牌。”黄乃文说,如果东莞食品行业有着诸多全国性的品牌,这无疑将扩大内销,对于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除了提升品牌,华美等大企业已经悄然在食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产业布局和扩张,并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使龙头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袁旭培认为,食品企业在这个“冬眠”时期应当保持一定的现金,确保企业的血液流动顺畅;由于前景尚不明朗,食品企业的投资行为在这一时期更应谨慎行事。” 另一知名食品企业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食品企业应该把这个相对清淡的“冬季”视为对企业和产品进行软调整的时机,把握好手中的“粮食”,推动企业和产品的升级。
从各食品企业现在的销售情况来看,在整个市场出现萎缩的同时,龙头企业的龙头产品(如徐福记的糖果、华美月饼、王老吉饮料等)销量在这个“冬天”出现了逆势而上的增长。
【产业谋变】
扩大规模 合作研发
在北中国,三聚氰胺事件已经引发了一场乳业的洗牌,而在食品安全和金融海啸的双重影响下,东莞的食品行业或许也将引起行业内的洗牌。多位业界人士均表示,对于实力比较大的食品企业来说,明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茶山已有数家小型食品厂和食品小作坊在越来越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下不得不关门歇业。这样的洗牌方式,对茶山而言,不失为一个利好的消息。“茶山是中国食品名镇,有完善的食品产业体系和食品标准化检测体系,当行业遭遇信誉危机的时候,我们茶山的区域品牌优势就很好地体现出来了。”茶山多位食品企业负责人均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尽管提醒同行在这个“冬天”要谨慎投资,但袁旭培却毫不讳言华美2009年将加大在食品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力度。“明年我敢肯定我们的所有成本都会降低,绝对适合出手。”袁旭培说,“但下手必须快,我们的所有项目都会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
不单单是华美,在东莞,不少实力雄厚的食品企业均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将在近期扩大生产规模。
有业界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家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势必越来越完善,这意味着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的企业虽然同样要经历阵痛,但痛过之后,“正规化作战”将使他们更具市场优势。
受行业危机影响,平常用奶比较多的烘焙食品店的经营受到很大影响,他们不得不改变产品策略,但这依然让许多传统型糕点生产企业看到商机。据了解,目前茶山多家食品企业正在考虑适当加大投入,研发生产标准化的糕点。“月饼早已实现标准化生产,蛋糕难道不行?”南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企业经营者表示,自己正在与国内多个食品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准备适时出击。
【合力突围】
产业“抱团” 分工合作
“东莞的食品行业有很多龙头企业,做饮料的有王老吉和雀巢,做糖果的有徐福记,餐饮连锁有真功夫,月饼有我们华美„„但很可惜我们整个区域内的行业合力还不够。”袁旭培同时身兼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副会长、茶山商会会长等职务,他认为食品行业虽然是东莞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但行业内的“合力”还远不能与全行业的实力相对称。
不久前,袁旭培随市经贸局去了浙江考察,在浙江,他发现包括食品行业在内的很多产业抱团意识很强,行业间的分工合作关系相当密切。“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我们是。”袁旭培认为,浙江温州等地的政府引导行业间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的做法亦值得东莞借鉴。
美国次级贷款风暴,就像上个星期令香港挂起8号风球的台风“帕布”一样,去了又来。前几次都只是擦身而过,仅仅掀起了几个浪花,本次来袭则是狂风大作,股市、债市、期市、楼市巨浪滔天,房贷公司、基金、银行、保险公司纷纷落水,甚至毙命。目前最可怕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但仍阴雨绵绵不见阳光。没有人能够知道,何时阳光再次灿烂,下一次风暴来袭又在何时。
危机:多米诺骨牌倒下
虽说美国次贷风暴本次来势汹汹,但不能否认的是,警报早已拉响了多次,也许“狼来了”喊得太多,人们神经都已,麻木。
今年2月,汇丰银行北美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等从事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因客户违约还贷,纷纷出现巨额亏损。这仅仅是拉开了次贷风暴的序幕。
3月,美国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告急,纷纷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遭证交所停牌,宣布濒临破产。这正式拉开了次贷风暴的大幕,全球股市曾因此大跌。不过投资者很快抛掉了恐慌情绪,股市由此开始了一波上升行情。
5月,瑞士银行宣布关闭旗下对冲基金。
6月,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停止旗下两只对冲基金的赎回业务。
上半年这些零星个案,还不足以引起太多关注,一些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也被当作痴人说梦。谁曾想,就在人们最兴奋的时候,7月,不幸的事接踵而至,危机迅速蔓延。
美国,穆迪和标准普尔降低一批次贷债券的评级,随后对冲基金纷纷停止赎回,或者结束有关基金。多家房屋抵押贷款公司因资金周转出现危机,爆出亏损,甚至面临清盘,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保险公司AIG发出警告,次贷问题正向优贷扩散……
欧洲,法国巴黎银行因次贷危机宣布冻结旗下3只债券基金的赎回;英国基金9亿美元资产账面亏损82%;德国很多银行涉及美国次贷而亏损;荷兰投资银行NIBC投资次贷亏损……
德国保险公司安联也持有次贷相关资产17亿欧元;意大利一金融机构因投资衍生工具市场而亏损……
大洋洲,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里旗下两只仅涉及美国次贷业务不到0.5%的债券基金被迫出售部分资产,亏损可能占原来资产的25%;一金融机构放弃出售价值5亿澳元的房贷债券……
亚洲,日本投资银行野村控股、金融机构瑞穗出现亏损;我国台湾的保险公司台湾人寿因投资了贝尔斯登旗下基金而严重亏损……
次贷风暴就这样,从美国席卷到欧洲、大洋洲、亚洲,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如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倒下。
次贷风暴为何有如此威力?风暴的源头在哪里?
追根:衍生品累积风险
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
住房抵押贷款本是根据购房者的信用程度提供购房便利,所以购房者能否获得贷款要取决于信用水平,比如有稳定可靠的收入、良好的信用记录等,这便决定了很多人不可能获得贷款,而他们却是很需要购房的人。次级抵押贷款正是为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获得贷款的人提供的便利。由于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还不需要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所以深受欢迎。不过,由于坏账风险很高,所以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通常比正常抵押贷款的利率高2至3个百分点。
在竞争激烈的美国,为了获得这样高的收益,抵押贷款公司纷纷抢夺市场份额。过去10多年来,美国贷款机构为600万贫困或信用不好的居民和新移民开发了多种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包括无本金贷款、2年可调整利率贷款、3年可调整利率贷款、5年可调整利率贷款、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等等。这些产品的共同点是,初期贷款人只需支付很少首付款,甚至零首付,然后在一定期限内按固定利率还款,随后实行浮动利率。可见,在一定期限后,还款压力将会增大,这便埋下了隐患。
抵押贷款公司为了做大业务,将房屋抵押的债权再抵押给商业银行,以获得更多资金。在美国华尔街,信奉的是,任何有未来现金流支持的资产,都要做成证券,以提高流动性,分散风险。商业银行拿到这部分低信用、高风险的资产,将其分割包装,形成不同风险程度的债务抵押凭证(CDO),出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这类产品收益率较高,可以达到8%,所以对机构投资者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其中,风险最低的CDO资产质量相对较好,评级公司往往会授予AAA评级,吸引了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教育基金和政府托管的各类基金来购买;中高风险的CDO,则很对对冲基金的胃口,高额的回报又吸引来大量资金投资对冲基金。
就这样,风险被层层传递出去,而且,通过投资银行的复杂设计,风险还被进一步放大。因为,这些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可能被重复抵押,比如CDO又被投资者拿到银行进行抵押获得贷款,一旦现金流状况恶化,这些被重复计算的资产必将放大损失。经过层层包装,这些衍生金融产品自身累积的风险已经模糊,投资者无法自行判断风险程度,只能看到评级机构的评级和丰厚的收益。
贴上了优质评级标签、回报诱人的CDO不仅吸引了美国本土投资者,他国机构投资者也很动心,法国巴黎银行、澳洲麦格里银行、德国IKB银行、德国安联保险、日本野村控股、中国台湾人寿等等因此牵连其中。
这种复杂的衍生产品自诞生以来还没有经过风险的检验,谁也没想到,就在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全面暴露出来。
溯源:多年泡沫终破裂
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次级抵押贷款,飞速发展却是在近几年。
2001年,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之后的美国经济低迷。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支持布什总统通过一项仅惠及富人的减税法案后,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就业,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减息。于是,从2001年起,美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息狂潮,利率一直走低到2004年的1%。为了减少美元弱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国纷纷减息,全球进入低利率和流动性泛滥的时代,推动股市、楼市、商品市场一片繁荣。
美国经济也进入了增长期。低利率导致的住房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信心。据估计,过去6年来,超过三分之二的产值和就业机会来自房地产相关行业。
为了让更多人来借债,美联储降低了信用标准,从而推动了次级抵押贷款
的飞速发展。不仅如此,还发明了降低前期付款的新型贷款产品,使个人借大额抵押贷款变得更加容易。可调整利率贷款取代了6%左右的固定利率贷款,很多贷款公司甚至允许进一步降低前几年内的还款率。
就这样,次级抵押贷款的规模越来越大,占全部房贷的比例从以前不足5%猛增到2006年的20%。
但低利率和高房价不是永恒不变的。
从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至5.25%。
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从去年第二季度起,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房价泡沫终于破灭。很多人发现自己的抵押贷款超过了房子的价值,还有人发现自己还不起钱了。房价下跌,卖房赚钱还贷也成为了幻想。
很多次级抵押贷款的贷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次贷公司,次贷风暴由此形成。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CDO通常是机构投资者之间的投资,外界很难了解个中奥秘。当次贷问题出现后,机构投资者不再愿意投资到与次贷相关的资产,CDO顿时失去价值,如同废纸。
当投资者失去信心,要求赎回时,手握无法变现CDO的对冲基金们要么停止赎回,要么破产清盘。
为了获得现金,应付赎回和还贷,对冲基金还疯狂拋售股票及其他金融资产,导致全球市场陷入恐慌。
虽然有些机构投资者没有直接投资CDO等次贷资产,而是投资于看似安全的金融产品,比如,欧美一些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度较高的短期商业票据。谁曾想,那些筹得的资金被投资到了CDO等高回报的产品以获取息差。在次贷风暴的洗礼下,安全产品变得不再安全。
随着次贷风暴席卷到其他金融领域,银行纷纷收紧信贷,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了流动性危机。
影响:央行出手救市场
信贷市场收缩,市场流动性骤然抽紧。8月9日、10日,短短48个小时里,世界六大央行先后向金融市场注入了3390亿美元。其中,美联储、欧洲央行注资最多,规模都超过了“9·11”之后。
欧洲央行还宣布不设上限,满足所有金融机构的融资要求。
央行出手给市场注入了信心。目前,信贷市场有所回稳,但次贷风暴并没有平息。美国可调整利率贷款即将步入高峰期,根据有关统计,美国2005~2006年间累计发放次级抵押贷款1.5万亿美元,这些贷款一般在两年后开始按浮动利率计息,届时将对金融市场形成一大考验。
风暴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有多深,至今没有人能说准,但官方的行动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危机的程度。
现在市场上对此的评论可分为两大派,乐观派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代表,悲观派则以投资者为代表。
负责金融监管的高层人士一直轻描淡写,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国财长保尔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托、美国总统布什等,他们多次强调次贷问题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不会对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大金融机构、大券商则多保持低调,不肯多加评论。很明显,他们都不愿动摇市场信心。
悲观派的评论则言辞尖锐,有“债券大王”之称的格罗斯最早发出警告。“商品大王”罗杰斯則称,美国次贷危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信用泡沫之一,而且是房地产市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泡沫,因为购房不用付首期款,有些开发商还向购房者提供首期款。他认为,风暴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且影响将扩散至其他信贷市场,股市更有可能进一步探底。
对于次贷问题,有一个人应该是最清楚的。当年导演低利率大戏的格老在今年2月就曾发出“预言”——美国经济在今年底有30%的可能陷入衰退。这在当时颇为危言耸听,但如果结合他3月份演讲中提到的次贷市场恶化可能扩散到其他经济领域,现在就不难明白“预言”的根据何在。
次贷风暴如何平息,单靠市场的力量肯定是难以承担的。央行出手,维持金融市场秩序,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市场预计美联储将会加快减息的步伐,以进一步维持市场稳定。
从目前情况看,次贷风暴在各方努力下,应该能被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不至于对全球整体经济构成重大威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表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连日动荡形势虽然仍未趋于稳定,但“尚在可控范围之内”。因为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仍然存在,日本、欧元区及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情况将好于原来的预期,这无疑是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有力支持因素。
市场人士也相信,相对美国金融体系来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本身规模并不大,美国完全有能力防止危机集中深度爆发。
【全球金融风暴解析】推荐阅读:
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调查报告06-19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调查研究05-28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10-31
港口如何应对金融风暴11-04
论金融风暴启示企业11-23
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治理11-2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仲裁全球化趋势01-07
全球岗位任职资格07-11
全球十大励志电影09-08
全球行业分类标准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