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本素材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课本素材(通用7篇)

英语课本素材 篇1

还在为处处苦寻作文素材而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新鲜视觉而挠头吗?原来,素材最多最全的竟是我们相伴三年的语文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过空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下面以高中语文部分篇目为例,谈谈如何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并运用。

课内素材

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我们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示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象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有一则寓言故事这样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来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讲究点说话的艺术,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 ——烛之武,郑国之“老”百姓也,其挑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场。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触龙,老朽矣,世间皆知老妇人因唠叨而著名,不料触龙爷爷竟也大发唠叨,迂回包抄,晓之以理,使得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课内素材

二、《鸿门宴》(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古遗恨,何也?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重来,然项羽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最终“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而项羽呢?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违背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拨】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大胆地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钓誉的做法。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史记》中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的壮大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俩人觊觎帝位之心相同,但其语言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项、刘性格之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视为榜样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

◆经典历史镜头

一场“鸿门宴”让我们认识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优柔寡断、自大轻敌的项羽;善于用人、狡诈多端的刘邦;多谋善断、临变不惊的张良;老谋深算的范增;智勇双全的樊哙„„他们各自的命运也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感叹和思考:历史造就了项羽,时势却成就了刘邦;对项羽,人们只是欣赏而不愿意效仿;而刘邦,这样一个市井无赖,却成就了帝王之业。究竟谁是英雄,这是一个难题,也恰恰给我们的写作提拱了发挥的空间。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个性”“英雄”“听取别人的意见”“认识自我”“强和弱”“战胜对手和提高自己”“历史与镜子”等有关的话题的写作中。

历史是一个宝库,写作时要依据要求,巧妙地引用和变换角度,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深入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课内素材

三、经典人物——祥林嫂,旧中国一位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勤劳能干,为了生存,逆来顺受,深受封建制度迫害,并且没有任何反抗意识,最终沦为乞丐,孤寂凄惨地死在鲁镇一派“祥和”的祝福中。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的心是封闭的,与外界隔绝的,孤寂的,最终在孤苦中等待。

水生嫂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并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斗争。

【写作应用】一个人的命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人的性格、性情的影响。以下素材,可以作为“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精神(心灵)枷锁”“生命的尊严”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应用时要注意使用的角度。

课内素材

四、经典故事

《边城》中渡口撑船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相伴。掌水码头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翠翠,一个大度成全,外出闯滩,因意外而死;一个内心有愧,抛下翠翠出走他乡。故事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边城生活,以及爱情悲喜的真善美。

【写作应用】这则材料可应用于“和谐”“亲情”“爱心”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我们国家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和谐的社会需要的正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边城》中体现的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使用这则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从不同的话题角度或命题意图出发,灵活使用。

课内素材

五、经典言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以用于“师道”“尊师”“敢为人师”“教学相长”“合作”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具体写作运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扣住话题,合理地确定文体。如写“教学相长”,既可以写成议论文,引用众多材料围绕师生关系,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来让读者思考,受到教育。

课内素材

五、经典话语

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时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鲁迅伟大的贡献”“选择”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事物时必须恪守的准则。使用这则材料,应该紧扣作文要求进行合理引申,并适当剖析。应用时注意变换角度。

课内素材

六、经典事例

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权力与责任”“歧视”“平等待人”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权力是社会赋予的,权力与责任、义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素材是违背此规律的反面典型,事虽小,折射出的问题却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使用时注意小中见大,论述不可过激。

课内素材

七、博物学家的小故事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但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与“执著”“职业选择”“取与舍”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应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

课内素材

八、课文经典片断

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号巡舰的环球远行,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做了一些札记。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适用于与下列话题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1)积累(2)开拓(3)认识规律(4)追求(5)成功的秘诀(6)坚持是胜利的保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因为有了丰厚的积累,达尔文才有惊人的发现。这则材料内涵很丰富,使用广泛。使用时,注意角度转换,注意表达,避免成就感。

课内素材

九、经典论据

《咬文嚼字》举了如下事例:“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贾岛‘推敲’的故事”“《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在求学的道路要以严谨的精神,刻苦自励来逐步达到艺术上的完美。

【写作应用】这则素材可用于与“虚心学习”“严谨治学”“相信自己和听取他人意见”“谦虚使人进步”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和语言的表述。

课内素材

十、经典言论

维纳斯正是由于双臂残缺才具有了“丧失”的美感,才有迷人的气质,将维纳斯的缺陷填补复原反而限制了人们的想象的空间,失去了抽象意义上的无比神妙的整体美。

【写作应用】这素材可用于与“正视缺陷”“创造残缺的美”“优势和劣势”“心态”等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运用时要注意中心的广度和深度,结合现实,力求有针对性和教育性。要做到说理辩证,一要辩证地看待缺陷,任何完美的东西都有缺陷,任何缺陷都有可能显示完美,关键是能否唤起人的想象,给人以多方面的暗示;二是考虑不是所有的缺陷填补起来就是完美;三是考虑身体的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灵具有缺陷,我们要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弥补先天的缺陷。

课内素材在高考满分作文中的运用示例: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

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濮水边,清幽的月光下,一位孤独的老者,徐徐的背影。只听到一句:“宁拽尾于涂。”来回答请命的使者。他那无所待的逍遥游,他那如大鹏般的志向触动着我的心灵。荣华富贵尤可舍,权势名利尤可抛,这就是庄子,做着“蝴蝶梦”的庄子,醒来之后,物我已两忘,不知是“我”变成了蝶,还是蝶化成了“我”。这棵孤独地守候月亮的树永远竖立在我的心中。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那座失落的大观园。宝钗的可人、练达让人着迷,黛玉那如水的性情让人怜惜,凤姐的泼辣让人钦佩,宝玉的痴情让人心生敬意。一切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天使印入我的脑海,大观园的盛衰也让人看后觉得惋惜,宝黛的反封建勇气可嘉,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令人伤感。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进入那《边城》的透明之境。闻到了,边城人民质朴的情怀;听到了,边城的大老、二老含情脉脉的情丝;看到了,翠翠等坐在岸边那望眼欲穿、灵动的双眸。那段凄婉哀伤的边城之意化作一股清泉流遍我的身体,牵动着我的神经。人性的透明莫过于此,结局是悲凉的,可又有谁能否认翠翠是幸福的呢?无尽的等待已化作有情的相思泪,挥洒在边城的角落,飘散在每个读者的心间。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涤荡着人性的灵魂,进入至高的精神空间,去品味人性的至纯,去感受人性的高洁,去感受人性的华美、天真„„

语文,博大精深,包容世间万象,海纳百川,其灵魂在文学之光的普照下,得到精神的滋养,得到精神的润洗,彰显出人的本性,若一泓清泉在我心中汩汩流淌„„

【温馨提示】 高中生要利用好教材这个几乎取之不竭的作文素材资源库,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熟读教材,浚本清源。高中学生要想写出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作文,我认为第一要务是先学好语文教材,熟读语文的课内经典,并且多读多背,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可以比较熟练地去引用教材中一些现成的素材。近年来在加强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或是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口号下,出现了语文教材作用被弱化,教材中的经典被轻视的现象。你没看到连国家统编的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也越来越少吗?现在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文言文、诗词之外的课文讲得越来越少,甚至不讲。我认为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误导。近年来高考中很多学生在引用历史文化名人、事例或典故时所出现的“关公战秦琼”这样的低级错误就是明显的例子。熟读教材与经典至少可以让学生避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近些年有些地方高考作文题就直接来自于课内,如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备选话题之“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其中是“戈多”就是高中第五册《等待戈多》的主人公。这等于也是向高中学生提出了熟读教材的要求,否则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你将无从下笔。

第二,学以致用,熟而生巧。熟读文科教材除了可以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从语文范文中学习写作方法,还可以从教材中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并且在作文时熟练地加以运用。如果学生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能有意识地积极从教材中取材,那么经过三年的练习,学生应该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些从教材积累的素材了。从近年高考中许多考生作文实践来看,很多作文高分考生都大量引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或典故,有的甚至是直接以教材中的文章或故事为蓝本进行改写。例如2006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作文《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

文中所用的大量事例、典故对高中生来说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个考生之所以能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显然和他熟读教材以及平时习作中有意识地常常运用这些素材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化用名句、名篇,点石成金。从教材中积累的素材除了事例性的材料,其实也包括语言性的素材。在作文时可以引用这些平时积累的名句、名篇,而且这种引用或化用往往可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例如2006年上海一考生的高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

„„

在深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致;感受“马作的庐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豪迈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

在这么一个深夜里,因为有你而充满色彩、味道;因为有你,而变得丰富精彩。

依旧是你——在我灰心的时候对我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在我奋斗的时候对我说:“就这样,有志者事竟成。”在我成功的时候对我说:“满招损,谦受益。”

„„

名句、名篇以其高度的概括和包涵的哲理为人们所推崇,如果能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加以引用或化用,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作文增色,读来让人觉得文采斐然。

第四,老树新枝,推陈出新。对高中生作文来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那么我们在作文时引用这些从教材中积累的素材时也要注意创新,不能只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例如上海一考生写的《我想握住你的手》: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如你的手触进人生和历史最深最重的一页?

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的手吗?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坚硬,关节粗大。其实这本应是一双秀气的手,绵软白皙,最适合江南书生踏雪访梅,饮酒邀月。这本是一双翻唐诗填宋词的手,也可以调朱粉点秋香。但在腥风血雨、黑暗如磐的长夜里,你选择用这双手奋笔疾书,万千笔墨化作一把把锐利的匕首直刺向反动腐朽组成的阵营。你用这双手紧握长矛,横站着战斗。你坚定地说:“我一个也不饶恕。”书生成了战士,脂粉化作侠气。

我动容了。回望身后,一片蝇营狗苟;冷眼红尘,皆是求名逐利。当现代的肤浅和喧嚣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时,谁还会去关注肤浅和喧嚣的背后?我该怎么办?先生,我想握住你的手,给我一个解释,好吗?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干瘦、枯黄,略带些苍白,却从手心里流淌出永不枯竭的热量。就是这双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颤抖着,写下了《白莽作孩儿塔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握住这双手,我明白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刚烈和赤诚,明白了“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忧思和深邃。

„„

我在朦胧中似乎看到了希望,这就是你给我的解释吗?

紧握这双手,在现代的肤浅和喧嚣中,我站成了一棵树,硬成了一块石,凝成了一抔土„„

英语课本素材 篇2

现行人教版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以下简称《英语(新目标)》)是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每一单元的Section A先是引入基本词汇、基本句型,之后围绕单元话题进行听(Listening)、说(Speaking)训练,最后进行语法总结(Grammar Focus)。而Section B则是对本单元话题的进一步拓展延伸,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Reading)和写作(Writing)技能。针对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课本选入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教学实践中,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为目的,又互为手段。因此,可充分利用课本中所提供素材,将写作训练渗透到听、说、读以及语法教学等各个版块中,通过对学生听写、改写、仿写等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下面以《英语(新目标)》(下)Unit 2“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教为例,谈谈如何利用课本素材,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一、在Listening教学中注重培养“听写”能力

听、写结合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听的训练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倾听语言素材的过程中,提高了听力水平,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为书面表达打下基础。教师可将听力训练与写作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根据听力内容设计听写填空、书面回答问题、概要写作等写作练习。以《英语(新目标)》(下)Unit 2中Section A 1b为例,在听力任务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回答,然后使用一些连接词答语连接起来,使其概括成一段连贯的文字。

T: What time does Rick get up?

Ss: He usually gets up at six thirty.

T: What time does he brush his teeth and take a shower?

Ss: He brushes his teeth and takes a shower at six forty.

……

需要注意的是,对每个问题的回答,不只是让学生仅以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还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英语句子以书面形式写出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然后让学生连接成一段文字:Rick usually gets up at six o’clock. Then he brushes his teeth and takes a shower at six forty. He eats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After that, he gets dressed at seven twenty and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thirty.

这种听写,是在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回答上面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写出一段文字的,注意提醒学生动词要随句子主语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针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拼写及语法问题进行及时纠正。Section A 2a也可以同样的办法进行写作训练。

二、在Speaking教学中培养“改写”能力

改写,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内化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语言复述。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积累语言材料,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在2012年重新修订后,在Speaking教学中,专门提供了一篇“Role-play“的对话材料,这些材料包含了大量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辞。学生练习对话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改编文章结构形式,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把这些对话改写成短文,培养学生“改写”的能力。在改写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以培养学生遵循语法规范,正确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英语(新目标)》(下)Unit 2中Section A 2d是一个分角色表演对话。在学习掌握该对话的相关语言知识点,并学会表演后,让学生将其改写为一篇介绍“Scott’s routine”的文章,注意提醒学生句子主语人称的变化和动词形式的变化。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评出优劣,使每个学生体验共享写作资源的收获和喜悦。

范文:Scott has an interesting job. He works at a radio station. He works from twelve o’clock to six o’clock in the morning. He usually gets up at eight thirty at night. Then he eats breakfast at nine. That’s funny time for breakfast! After that, he usually exercises at ten twenty. He goes to work at eleven o’clock. He’s never late for work.

通过改写,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长期坚持进行改写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作文能力都将得到明显地提高。

三、在Reading教学中培养“仿写”能力

仿写是语文写作常用的训练手段,它同样也适用于练习英语写作。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适合学生背诵和模仿的阅读短文作为写作范文,并且每单元Section B部分中的3b都是模仿前面的阅读短文来进行的一篇写作训练。这些阅读素材,包含了丰富的词汇和句型,在篇章结构和布局谋篇上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典范。充分利用好这些阅读素材,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很大帮助。

《英语(新目标)》(下)Unit 2中Section B 2d是一篇介绍Tony’s and Mary’s daily routines的文章,可作为学生写作的一篇范文。在学生扫清了基本语言障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法的用法,掌握了相关信息后,让学生对短文进行朗读背诵、复述或概括。然后指导学生分析短文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最后让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My own daily routine”或“My sister’s(or brother’s) daily routine”的作文。学生对于描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谈论自己的一天的活动安排,能够畅所欲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很高,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学生利用课本中的范文模仿写作,能自然地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提高自己在写作中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对于篇目较长的阅读材料,教师可利用教材的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模仿写作。

四、在Grammar Focus教学中规范写作语言

语法是语言的骨骼。新课标倡导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语言的应用中掌握语法规则和运用语法规则,为写作语言的规范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时,要抓住语法知识和真实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和理解语法规则,规范写作语言。学生对于自己所熟悉的话题,乐于用英文表达,表达起来也顺其自然,符合语言规范。

《英语(新目标)》(下)Unit 2 Grammar Focus教学时,可以下列方式开展语法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

老师先示范采访一位同学一天活动的时间安排:

T:What time do you get up, Li Fei?

S1:I usually get up at 6:00.

然后问其他同学:

T:What time does Li Fei usually get up?

Ss:He usually gets up at 6:00.(此时提醒学生注意主语人称的改变以及动词形式的变化。)

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询问其他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和时间要写在黑板上。最后归纳形成一段完整的文字:Li Fei usually gets up at 6:00. Then he exercises at about 6:30. He brushes his teeth and takes a shower at six forty. He eats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After that, he gets dressed at seven twenty and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thirty.

最后,让学生自己采访一个同学,并形成书面材料,让同桌之间互换修改其中的语法错误,规范写作语言。必要时,老师给予指导。

另外,初中英语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等教学素材,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看图写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例如,可利用Unit 2 Section B 1a中的词汇和图片,先谈论图片中的几位同学的活动及活动时间,再由学生连句成段,写一段文字。

必备素材第一期:巧用课本素材 篇3

素材浓缩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大臣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力荐烛之武:“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不但退兵,还派重兵守卫郑国。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也退兵回朝。郑国终于化险为夷。

运用点拨烛之武作为郑国一位老臣。大半辈子怀才不遇。在秦晋围攻郑国之际临危受命,他抛开个人恩怨,不计个人安危,只身赴秦,智退秦师。可以说,烛之武真正体现了林则徐的那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其博大的胸襟、过人的胆识、超绝的口才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适用话题爱国,集体利益,口才与成功。勇气,宽容的心

精彩运用烛之武,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是怎样的一种勇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敬佩。

巴金《小狗包弟》

素材浓缩巴金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集《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反映了巴金在经历十年动乱后对自己、对时代、对导致这场民族悲剧的深层原因的深刻思考和剖析,是巴金文学道路上的又一座丰碑,一部无比沉重的“忏悔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巴金因而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运用点拨巴金这位穿越了一个世纪的老人。他能够直面自己的伤口、民族的伤口,敢于反省历史。严于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知去感染读者。巴金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家灵魂的战栗和对人性丑恶的深刻批判。巴金一声力求“把心交给读者”,他不是附庸权贵的文人,也不是名不副实的雅士,更不是那种把人民放在嘴上的墨客。他是有神圣的历史责任感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作家”。虽然老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他的精神永垂。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有你在,灯亮着;你不在,心亮着。”

适用话题敬畏生命。学会忏悔,悲悯,良知。

精彩运用为说真话而敢于撕破脸皮。“文革”后,為了建立“文革”博物馆,他奔走呼告,身体力行,用了8年时间,用颤抖的手写下了150篇、42万字的《随想录》,他说:“我是曾经变成过兽的,别人却以为那不过是一场十年噩梦。”摘下自己的面具,直面自己的历史,勇气可与卢梭相媲美。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人梦想》

素材浓缩马丁·路德·金是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反对种族压迫的斗争中。他的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曾三次被捕,三次遇刺。1968年4月4日,在一次黑人游行示威活动中被种族主义枪杀,他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激励了无数美国人为自由平等的到来而努力。

运用点拨他是一个牧师,他用仁慈的胸怀宣扬着他的非暴力主张;他是一个演说家,他用响亮的声音,让自由之声响彻美国大地:他是一个战士,他用紧握的拳头,捍卫了作为一个黑人的权利。他用热血诠释梦想和追求,他用生命注解责任和担当,他勇往直前,他知难而上,种族主义的枪口结束的只是他的生命,不能击碎他的梦想。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适用话题追求。梦想,勇往直前,责任,担当

精彩运用有人说,英雄是寂寞的,英雄是悲剧的,所以宁愿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岂不知如果大家都龟缩在路边,以旁观者的身份苟活于世,这样的世界只能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所在,这样的民族只能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马丁,路德·金的一场《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吹响了向自由平等进军的号角,也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他义无反顾地奔跑在推进民主的路上,他责无旁贷地行进在争取民权的荆棘丛中,虽然最后他倒在了奔跑的路上,却为为民权的进步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做这样的英雄无怨无悔,做这样的奔跑者令人景仰。

素材浓缩《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故事情节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而成。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焦母对儿媳百般刁难,兰芝最后被迫归家。虽多人提亲,但都被其断然拒绝。后来,在哥哥逼迫之下,被嫁他人,就在出嫁那天,刘焦二人双双殉情,共赴黄泉,演绎了一段千古绝唱。

运用点拨当真爱遭遇高压和阻挠时,刘兰芝以死捍卫了自己的爱情,也完成了自我人生的完美华丽谢幕。聪明多才。勤劳能干的兰芝无辜遭遣,她没有哭天抹泪。没有苦苦哀求,而是盛装辞行,表现了其刚强自尊的一面。回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求亲,都不能动其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兰芝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对封建家长制的抗争,也展示了其不慕荣华,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一面。

适用话题爱情,尊严,自由。抗争。忠贞,追求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素材 篇4

2、老师像一丝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老师像一片树叶,在向我们诠释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谛。

3、鲜花感恩雨露,是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天空,是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是因为大地让它高耸在我心中,我最想感恩的是老师。

4、鲜花掌声祝词表达了学生的心愿:老师您辛苦了!学生祝您:天天九。十,永远快乐!

5、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

6、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7、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8、老师是母亲,是除地球之外的最伟大的母亲。

课本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篇5

在课本中寻找诱人创意――课本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技巧提示】

1.紧扣课本,精选素材。入选课本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这些文章里的精彩片断,不失为获取写作素材的一个宝库。如当你学了《苏州园林》之后,写自己家乡的古巷小街,自然就有了方法;学了《白杨礼赞》之后,再来写身边的花草树木,自然不会感到陌生;当你学了《背影》之后,或许再也不会为描写父亲为感到困难。这真是选取素材的好主意!

2.模仿技巧,仔细刻画。这种学以致用的行文技巧,可以降低写作难度,又能吸引评卷老师的目光,正成为考场作文出彩的新途径。运用课本素材,并非简单地照搬课本里的情节。具体来讲,先得在写作内容、形式及语言表达上模仿,读来让人有似曾相似之感;与此同时还得融入自我生活与真情,让人不由心生惊叹之感。如此材料,很受评卷者偏爱。

【素材回放】

震撼人心的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节选自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

热用理由:这段材料的魅力,说到底是细节的魅力,也就是父亲买桔子的这个情景,感动了作家自己,也感动了亿万读者。无论是对父亲外貌的描写,还是穿越铁道的讲述,或是慢慢返回的情景,均将父亲的形象渲染得催人泪下。将此类素材引入文章,能够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材料能够打动评卷老师,文章获取高分也就不在话下了。

【运用典范】

从另一个角度去感悟

一考生

火车启动了,我拼命地朝父亲招手。父亲的背影越来越小,可往事却撞击着我的心扉。我相信,在这个站台上,下次一定会看到父亲高大的身影。

那年我十五岁,我怀着满腔的思念去探望爸爸。一下火车,我就拼命地搜索父亲的.身影,那个让我日思夜念的身影。()我知道,站台里最高大的身影,一定是我的父亲。可是站台上人流散尽,我也没有看到他。我提着沉重的行李,在那座城市转了一大圈,才找到他的居所。见面的那一瞬间,我全然不顾他的解释,大吼大叫了半天。在我眼里,父亲不再高大。

那个陌生的站台,隔开了我和爸爸。

那几天,我从来不与他说一句话。有时候他怯怯地走近我,嗫嚅着,期待与我说些什么。他看到我那恨恨的眼神悻悻走开时,我的恨意又增加了一分。我为父亲筑起了高高的站台,父亲在这头,我在那头。父亲不停地向我示好,竭力地用自己的行动来为他那天的过失赎罪,给我买好吃的,给我买我喜欢穿的,给我买许多他根本舍不得用的东西。我也在夜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过悔过,但一想到他的无能,心又硬起来了。

暑假结束了,我得进入高中学校了。父亲提前几天就开始忙碌,他把我的行李箱塞得满满地,早上看一眼,晚上清一下,生怕落下什么。有几次,我的泪水差点流了下来,我真想向前走一步。但看到父亲过来,我的眼泪又止住了。到前几天,我才弄清事情原委。原来那天凌晨四点,父亲就骑自行车赶到了车站,只是那站台太大,他走错了地方……

父亲走在前面,他的胸前挂着我的零食,背上背着我的行李,就是连肩膀上也扛着为我买的东西。车站人太多,每一步挪动都那么艰难。父亲大汗淋漓,独自将行李扛上了火车,全然不顾别人的大喊大叫。刹那间,我忽然想起了《背影》。父亲的背影,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何其相似!站台上,父亲笑眯眯地看着我,我的眼泪却暗暗地流了下来。

我大声对着窗外喊:“爸爸,我爱你!”车窗隔着,父亲是听不见的。不,父亲听见了。他也大声地对着我喊着。我知道,他在大声嘱咐“女儿,路上小心”!

简评

1.巧借名篇,内容出彩。考生借鉴课本《背影》之技巧,在一个令人感动的画面中化解内心的怨气,内容真是极为精彩。也正是这一画面,让文章有了与众不同的光彩。

善于从课本中发掘写作素材 篇6

一.课文中的原材料即可做素材

中学语文教材经过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编写修订, 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 教材所选择的课文也都是经典。有很多课文中的事例或名言可以直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首先是课文中的事例可以成为直接的素材。《<呐喊>自序》中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可以作为“理想”类或“选择”类作文的素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谏太宗十思疏》中邹忌、触龙和魏征的做法都可以作为“劝谏的艺术”或者“方法与目的”的作文素材, 而齐王和赵太后则可以作为“虚心听取别人建议”的作文素材。《六国论》和《过秦论》中提到了六国和秦朝的灭亡, 六国灭亡的教训可以作为“助人与自助”的素材, 秦朝的灭亡可以作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反面素材。《五人墓碑记》中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事例可以作为“正义与邪恶”或者“民众的力量”方面的素材。类似的素材还有很多很多, 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其次是课文中涉及到的典故可以直接作为素材。“酌贪泉” (《滕王阁序》) 可以作为“把握自己”“内因与外因”方面的素材。“屈子投江” (《屈原列传》) 可以作为“选择”“价值观”方面的素材。“李广难封” (《滕王阁序》) 可以作为“付出与收获”“价值”“命运”等方面的素材。“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以作为“勇气”“和谐”等方面的素材。“涸辙之鲋” (《滕王阁序》) 可以作为“诺言”“时机”等方面的素材。“望洋兴叹” (《秋水》) 可以作为“伟大与渺小”“正确认识自己”等方面的素材。

再次是名言可以直接作为素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可以作为“反思自我”类作文的素材。《师说》中“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可以作为“别人的力量”方面的素材, 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则可以作为“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素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作为“做人情操”方面的素材。《劝学》中的名言警句最多, “学不可以已”可以作为“学无止境”方面的素材,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作为“学与教”方面的素材,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可以作为“善于利用”方面的素材, “锲而不舍”可以作为“追求”或者“方法”方面的素材,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可以作为“专心与不专”方面的素材。

二.课文中的材料经过适当补充可以做素材

课文中有很多材料经过适当补充之后同样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其中又以人物方面的素材最多。这需要我们查找相关资料, 将于写作有用的人物事迹挖掘出来。

陈蕃, 《滕王阁序》中提到了他, 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 有人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 当扫天事, 安事一屋乎?”后来他果然成为了东汉名臣。其事例可以作为“小与大”“志当存高远”等方面的素材。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可以作为“品格与气节”“人生的追求”等方面的素材。朱自清, 课文中对他介绍不多, 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了解到其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可以作为“骨气”“人格与国格”方面的素材。贝多芬, 曾经拒绝为一个公爵演奏, 并说:“公爵在过去有的是, 现在有的是, 将来也有的是, 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贝多芬的拒演, 其铮铮言词可以作为“人格的尊严”方面的素材。海明威, 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时说过“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 还在《老人与海》中写下了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 你可以把他消灭, 但不能打败他。”这些事例都可以作为“成功的途径”方面的素材。

三.如何正确运用这些素材

素材找出来了, 如何运用又是一个大问题。曾有戏言, 话题作文是个框, 历史名人往里装。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犯这种毛病。粗看, 文章中的确有不少名人, 但仔细一推敲, 则发现所选素材与观点并无联系。因此, 我们要找到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最佳切入点。

要找到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最佳切入点,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发散思维法, 即对同一个素材进行不同角度的联想, 形成完全不同的主题。这种现象, 如同阳光的多棱镜反应,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这样, 同时可以让我们积累的素材以一当十。

下面以曹操为例来说明。曹操的主要事迹有疑杀华佗、废除寒食节、提倡薄葬、割发代首、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裸足迎才、滥杀无辜、曹操焚稿等, 他本身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文学家。曹操的相关素材可以运用到多种角度的作文中。

【角度一】后人对曹操的评价, 戏台上的白脸、奸雄, 这并不符合史实。鲁迅就曾说因为曹魏运短, 歌功颂德的少了, 而作史的又大半是后朝之人, 口诛笔伐的多了, 因而曹操就成了反面人物形象。这事实上是“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方面的问题。

【角度二】陈琳曾经写过讨伐曹操的檄文, 致使曹操的头痛病都好了。而后来陈琳被捕之后, 曹操部下建议杀死他, 曹操反而重用了他。同时, 袁绍军败的时候曹操找到了很多其部下与袁私通、图谋反叛的信件, 但曹操将所有黑名单付之一炬。这都体现了其“宽容”的一面。

【角度三】曹操曾说:“欲攻敌, 必先谋。”同时望梅止渴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谋略”方面的素材。

【角度四】他的“龟虽寿”里名句“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可以作为“进取心”方面的素材。

【角度五】曹操滥杀吕伯奢一家、疑杀华佗、割发代首等则可以作为其“奸”的体现。

【角度六】由于看到“寒食节”给百姓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而曹操废除了“寒食节”。曹操提倡“薄葬”, 他自己也要求死后这么做。这些可以作为“爱民”方面的素材。

【角度七】曹操用人不拘一格, 如提于禁于亡卒之间, 识许躇于荒野之际。这可以作为“规则”方面的素材。

【角度八】张松一目十行, 过目成诵, 将曹操所著兵书《孟德新书》全部记下并以此讥笑曹操, 导致曹操焚稿。这可以作为“创新”“不人云亦云”等方面的素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只要我们养成积累、梳理素材的好习惯, 我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源源不断的作文素材。略加思考, 便可将这些素材运用于各种角度的作文了。

参考文献

谈课本语言素材的整体利用 篇7

《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勾画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取代了这些年来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提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大基础训练取代了原来提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大基础训练;推出了九级英语教学目标和高中英语学分制评价体系;倡导“任务型”的英语教学途径。

河南高考对于考生的听、读、写有着较高要求。不同的能力要求也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大挑战,即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的语言素材,通过合理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一、立足课本,充分挖掘课文素材,巧设阅读训练

应该说,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它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在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好阅读任务,以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完成阅读任务的方式获取语言素材。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面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做法之一:每周根据课文话题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在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班。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 MTV,Video tapes,etc)。做法之三:就本周话题进行演讲比赛。每个参赛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口语中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又为写作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归纳、理解材料内容,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等,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精读课文,理解语法点后以素材内容进行语法填空训练

在老师眼中看似简单的语法填空题对很多学生来说很有难度,这就要在平时抓好精读的训练。各单元语言素材除了训练阅读,我把它也当成了训练语法填空的素材。以人教版选修8第二单元为例,设计了如下语法填空题:Cloning is a way of __1__(make) an exact copy of another animal or plant.It has two major uses. __2__, gardeners use it to produce commercial quantities of plants. Secondly, it is __3__(value) for research on new plant species; and __4__ medical research on animals. Cloning plants is simple __5__ cloning animals is very complicated. Many attempts __6__(clone) mammals failed. But, at last the determination and __7__(patient) of the scientists paid off in 1996 with a breakthrough;第l、6题考查动词形式的正确使用,答案为1.making:6.to clone。第3、7题考查单词的词性,答案为3.valuable;7.patience。第2、4、5题可以从上下文给出的信息来作出判断,答案为2.Firstly;4.for;5.while。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会发现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用心去推敲文章中的句子表达。每个单元均结合本单元话题进行语法填空训练,让学生既有成就感,同时又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种训练在时间上要注意:一定要安排在每个单元内容熟悉之后进行,也可根据内容特点把练习形式变成单句的填空练习。

三、结合各单元话题,开设写作题

写是高中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但是写作教学又是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写作时不知道如何入手。问题的关键在哪呢?实际上还是知识的输入不够,没有输入也就没有输出。其次,书面表达的训练素材多以各地模拟题或高考题为内容,没能和平时的课文语言素材建立联系,不仅增加了写作难度,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上一篇:农机化工作简介下一篇:给老婆喝酒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