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共8篇)

学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篇1

新疆克拉玛依实验中学朱淑萍

在我学习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的时候,有一门心理学教育科研的课程,听了以后感觉对我们一线教师非常实用,在赵老师的鼓励下,我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单整理,现在占用大家的一点宝贵时间,希望这样的交流对各位的工作有所帮助,哪怕能引起一点点思考也是好的。

一、中学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

我是从教师面临的困境理解这个问题的。从外部来看,教师要面对:1.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外界的质疑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3.新课改的实施(课程设置、评价方式)4.自治区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这些使我们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从教师个人发展来看,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规划,使自己明白短期和长期的工作目标,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迷失方向。

怎么办?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做,1.开展教育科研,拓展职业空间 2.学习思考,丰富精神世界3.拥有幸福的家庭和几个朋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拓展生活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说到: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里套用一句古诗,教师工作是“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慢慢实现从普通教师---骨干教师----专家的转变。虽然它不可能解决上述的所有问题,不过仍然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尝试了未必有效果,不尝试就一点希望也看不到。下面我对教育科研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二、如何进行选题?

1、选题原则

(1)是否值得研究

A.创造性: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理念等等是不是具有独特之处。

例如:a、高中新课程下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研究。新疆进入新课程的时间比较晚,我们从目标、方法、评价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具有地域色彩的探究。

b、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陈旧、笼统)

B、科学性

例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智力的研究”、“洗头的频率与个人成就的相关研究”。这两个课题,大家可以看一看,它把两种没有逻辑关系的现象放在一起,显然缺乏科学性。

C、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我们所选的课题应该能够实践中解决一些问题,并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有所更新,否则研究的正当性会受到质疑。(杨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下对我们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评价方式有什么积极意义?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D、效益性。在繁忙的工作中进行教育研究要有成本意识,在时间、工作量方面争取获得比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不应让它成为我们的负担。

(2)是否能够研究——可行性

例如:“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的研究”、“ 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这样的题目牵扯面比较广,对研究者的素质、物质条件和制度支持都有比较高的要求,驾驭起来难度很大,可行性会大打折扣。

2、选题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立足于本职工作。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殊不知每个人都是画中人。日常工作就是研究对象,学生、同事和课程就是研究资源,我们无需跋山涉水,无需仰望星空,问题就在课堂、就在学生身上,甚至就在自己身上。当然研究的过程是需要学习借鉴的。(《克 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植被调查》—克拉玛依十三中生物组)

(2)立足于平时积累,集腋成裘终会有所得。(建班主任工作日志、教研日志等,每天或者每周记录班级、教学教研的一些情况,定期整理,这就是我们研究最好的素材)

(3)立足于个人特点(模式),体现学科特点和个人研究兴趣的题目最值得我们去做。(《函数和线性规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石河子市高级中学数学组)

方案设计了三个问题:1.学会测量居室的长、宽、面积;2.在购买装修材料时,应用“打折、分数、不等式、函数”知识;

3、计算装修时各种项目所需资金。

(4)从小处着手。如《一道哲学讨论题》(朱淑萍---《克拉玛依教育》2006.1)其实就是书上的一个题目:我只是进行了关注和思索,和学生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5)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在习以为常的工作中发现不同寻常的、哪怕是一点点变化,只要这个变化值得我们去关注,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朱淑萍《表扬后的变化》--《克拉玛依教育》2008年)

(6)选题不要一味求新。新未必适合学科和自己的特点,也不要以为做研究的人太多了,好题目都研究完了,这种想法其实是给自己吓唬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永远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哪怕的别人研究过的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进行切入,或者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退一万步说,如果你做了重复的研究,自己起码可以体验一下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这也是一种收获。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做这样一个游戏,随手写出一些和教育教研有关的词语,比如发言、主体性、地域性、合作、朗读等等,进行任意组合,然后在网上进行搜索,看一看有没有相

关的研究或者研究到什么程度了,有没有我们可以填补的空白。如果已有的研究是关于小学幼儿园的,我们就可以做初高中的研究,或者在学科方面进行区别对待,这样也可以找到好的研究课题,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试一试。

三、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含义: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测量、作品分析等方法,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事实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调查法的主要形式:A.问卷法B.访谈法C.测量法D.作品分析法

问卷法

例1:《关于经典诵读的问卷调查》1.经典诵读每天需要的时间是2.老师规定的诵读篇目有多少? 3.你能够熟练背诵的篇目有多少 ?4.你写过几篇针对诵读的读后感?5。考试中经典诵读部分的得分是(总分?)

例2:《克拉玛依市第七中学2010届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克第七中学 魏建敏黄剑华 需要注意问题:a.问题的语言要通俗、具体、准确b.问题不能带有暗示性的语言

c.备选答案要按一个标准分类d.备选答案之间的距离要大致相等e.备选答案应该穷尽,避免提出易使对方产生顾虑或无从回答的问题

一般来讲,一份问卷的题目应该控制在70题以内,让被调查者完成一份问卷的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问卷回收率应不低于50%,否则调查结论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

2、观察法

含义:在被研究对象处于自然情况下,研究者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与记录正在发生的一切同研究目标有关的教育现象的一种方法。它不对任何变量进行控制与干预,要求详细、完整、客观地记录事件的过程。适用于公开的、比较稳定的活动。

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是否在自然状态下)、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在现场)

(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

(3)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有无明确的观察目标)

观察提纲至少包括六个内容:

1.观察谁?谁在场、是何人,其角色、地位、身份?谁是领导、谁是追随者等;

2.什么?发生何事?人的表现等;

3.何时?有关行为或事件发生时间、持续多久、频率多少等;

4.何地?行为或事件在何地发生,有何特点?

5.如何?事情如何发生?事件前后关系如何?

6.为什么?原因、动机、态度等。

3、实验法

含义: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条件、主动采取某种措施,诱发一定心理或教育现象发生,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设计举例:

课题: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高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实验研究

研究假设:专门系统地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第一步:研究问题

⑴ 以教学法形式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的可行性

⑵ 影响解题思维策略训练的主要因素

⑶不同学习成绩学生解题思维策略特点及差异

第二步:实验处理

处理1: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六种解应用题的方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想法、假设法、对应法),每周3次,每次一节课,共7周20节课。

处理2:控制组——不讲,只练习。

第三步:实验对象和取样方法

实验对象: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学生(取成绩最好的班和成绩最差的班)。

样本大小:70人,平均年龄16岁零3月,其中实验班35人,男17,女18;控制班35人,男18,女17。

取样方法:对被试学生进行30分钟的学习能力测验,15分钟的数学知识测验,30分钟的数学难题测验。把成绩相差3分内的学生进行配对分组,删去4名条件相差太大的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等组,注意男女人数大致相等。

实验单位:每个独立的学生

4.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的种类:教育自传、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案例、教育生活故事、学生个案追踪、教育对话、教师日记、专业日志、档案袋等。

教育叙事举例:师生冲突

因为调课,H校初二(8)班周五下午的班会改上语文。13:55上课,老师迟迟不来,同学们安静等待5分钟。14:00整,张老师悠悠然空着手来了,端起架子、板着面孔问道:“同

学们知道我为何没有带书及笔记?”然后就开始训话,小雯、小辰、小龙等6个学生被罚站,他们有一系列作业没有交。老师挨个点名批评:“小龙有没有把我当老师看?……看看你们站着的这些人,死猪不怕开水烫,英勇就义样!你们班何时上课能有50%的人在听?”14:25上新课,让学生预习课文,1分钟后6个站着的学生坐下,他们整整站了25分钟。学生自习8分钟,最后2分钟教师讲解作业要求,拖堂1分钟。

突然,静悄悄的教室里传来了“嘟嘟”的电子游戏机的声音。教室里一下子骚动起来,张老师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学生小龙的座位旁:“把游戏机给我。上课有纪律没有?胡闹什么?”谁知小龙根本没有将老师放在眼里,若无其事地照打他的游戏机。张老师更火了,硬把他手里的游戏机抢了过来。小龙更嚣张了,坐在位子上把东西故意弄得“叮当”乱响,一副“我也给你点颜色看看”的样子。张老师想把他叫到办公室,却叫不动。(会引发你那些思考,类似情况如何应对?)

B..案例研究: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写作往往围绕问题的产生、解决、评价来写作。

案例写作的基本框架:1.序言与背景2.问题3.解决问题的设想及具体步骤4.反思与评价 例:物理教学案例

问题:物理课本往往直接给出结论,学生能够记住内容,但学习比较被动,更谈不上研究意识。

解决办法:把演绎法改为归纳法。别出心裁,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一只鸡蛋,“如果不打开,如何知道里面是什么?”——光照、透视、摇晃、称量等——假设检验。假设不知道结论,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郑金洲)

C..教学反思参考问题:

1.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达到了,标志是什么?如果说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

2.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的教学打算有哪些?

3.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堂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

4.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

5.行动研究法

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所谓行动研究,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教育行动研究案例

研究背景:杭州市一普高二年级学生一个教学班共45名学生。执教者为该班的任课教师。项目时间:2007年11月--2007年12月

发现问题: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表现不积极,不太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提出假设: 1.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2.学生现有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

3.学生担心答错了丢面子。4.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单调,学生参与机会少。

5.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没有轻松的环境,学生不敢发言。

6.阅读材料过于陈旧、单调或远离现实生活。

初步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原因。

调查结果: 1)89%的同学表示对英语阅读有兴趣。

2)在自我评价中,仅有5名同学认为自己能比较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与我们所观察和感受到的比较一致,占全班总人数的11%。

3)认为阅读材料过于陈旧、单调或远离现实生活的有7人;害怕答错丢面子的有15人;认为自己现有的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回答提问的6人。

4)半数以上同学表示他们不主动发言的原因是阅读课气氛太严肃,不敢发言。

重新认识问题:大部分同学不积极参与阅读课堂活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课堂气氛的沉闷。教师需要调整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

行动方案设计

1.改变阅读课以课堂做练习和教师讲解答案为主的教学方式。设计具体的任务,采用合作阅读方式、先行组织方式、自选阅读方式和小组讨论方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2.采用合作阅读方式,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减少学习压力,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步骤如下: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主要意思,然后检查小组活动情况,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所总结的中心大意,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论,发表不同见解。

3.采用先行组织方式,即阅读前,选择与阅读材料类似的话题讨论。如在阅读“a typical school

day in America”之前,可组织学生就“a typical school day inChina”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归纳总结。组织学生就所要阅读的话题进行预测,同时比较与刚刚讨论的话题有何不同。

4.采用自选阅读方式,先指导学生课后选择喜欢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就所阅读的材料进行信息共享。

5.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组织学生分组,就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阅读策略感。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提出课题

(二)查阅文献

(三)制订方案

四)实施方案(收集资料、分析、结果)五)呈现结果(形成新的理论或修正、扩展已有理论)六)鉴定推广-----华东师大鞠玉翠教授

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很多,这里只是挂一漏万地讲了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特别感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感谢给我提供资料的朋友,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最后送几句话和大家共勉:诗意生活,激情工作,享受教育,勤于读书,勇于探索,超越自我 ——做最好的自己。

学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篇2

震泽中学是一所由民国时期的名人施肇曾、施肇基兄弟出资建设的老学校,迄今已有90 多年骄人的历史,有着优良的办学实绩,近年来政府又出巨资建造了占地250 亩的新校园。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形势下,徐月新校长和他的教师团队又在考虑:学校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单是保持着高的升学率够不够?现实中学校办学“同质化”现象严重,震泽中学应该如何面对?现代气息的崭新校园使人眼前一亮,但百年老校的魂和根如何传承、如何再造?面对着学校的实际,汲取他人的经验,震泽中学选定了用科研项目引领,奏响了走向优质特色学校的五步曲。

第一步:从精心选题开始研究

选题是研究的开始,如何从纷繁杂乱的问题群中寻找到合适做的项目,如何在大家共同关心的内容或探索中另辟蹊径找到一个新的切入角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疏散拥挤点,找到突破口。开展有效的课题情报资料检索,减少重复研究,的确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从本地区、本校或本人最感困惑、富有特点又便于实施操作的内容入手,震泽中学就是这样考虑的。追求优质特色发展,提高学校办学品位,让学生保证课业质量的同时提高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也许是所有学校面临的共用任务和问题,但本校选择的研究重点却可以与众不同。震泽中学在学习、比较、梳理后最终选择了“学校文化承创”作为研究的主题,因为震泽中学是一所90 多年的老校,尽管六易校名、三迁校址,但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孕育了几代人。让人难忘的不但有亭台楼阁,流水环绕的古镇老校的外部形态,更有着建校之始立下的“诚朴”校训和“唯当是行”“活泼泼地”教育的育人目标。学校的这种文化既是本校的立校之根,值得传承,又直指当前教育中狭隘的“唯成绩论”“唯分数论”的弊端,值得探索。研究的主题保留着浓郁的学校特征,也对更多创建优质特色的学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二步:从精细设计方案着力

研究方案是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专家说道,好的研究方案既是整个研究工作的规划蓝图,能让研究团队看得到胜利的彼岸,又是现场施工员手里的工程图纸,能清晰看到每个步骤的工作要领和工作过程。震泽中学在方案的设计中围绕“学校文化承创”这个核心,认真考虑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成果预设和研究方法配置等五个方面。笔者认为该项目在方案设计上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三块:其一,研究目标上对“文化承创”进行系统梳理,弄清楚该继承什么,该创新什么,让继承能接上地气,让创新注入时代元素,保证有所扬弃,取其精华,丢其糟粕;其二,研究内容上既重视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外部环境,更重视内涵建设、精神孕育;其三,考虑研究方法的适切性。正因为是一项旨在挖掘传统文化精粹以利当代的研究,所以更注重资料研究与经验总结;正因为定位是一项应对问题的实践研究、应用性研究,所以又把行动研究作为贯穿始终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三步:从精当的操作中逼近研究目标

研究方案再详尽,如不能按研究计划努力实施,总归是纸上谈兵。研究行动包括队伍的组织与安排、任务的分工与明确、时间节点的设定、分项任务的研究路线与设计、数据资料与事实的搜集分析等方面。不少基层单位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效与最初设计构想相去甚远,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细化落实。震泽中学在方案实施中做了什么呢?着重做了三件事:首先应对最终成果的呈现,围绕“优质“”特色“”文化承创”等核心内容,梳理出重点实施项目。其二,对研究的核心内容进行研究方法的配置。如传承这一块,围绕90 多年来“树诚笃之风,造朴茂之才”的办学目标进行回溯性的资料研究;对创新这一块,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涉及制度、课程等内容则加强了行动研究的落实。其三,对项目做了细化分解工作。接受专家咨询后对研究内容进行细分,以子课题形式分解到责任处室及项目具体承担人,并要求围绕总课题目标进行再设计。确保在研究过程中主线明确、分项落实、责任到位、时间到点。

第四步:从精彩呈现中实现目标达成

科研成果是回应项目申报时的承诺,也是科学劳动的结果。笔者认为:作为一项好的教育科研成果对应项目设定的目标,既需要有物质形态的内容去表现,也同样需要用语言和文字去阐述成果的价值、意义;去说明白获取研究成果的路径和方法;去讲清楚研究者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和实践过程逐步逼近了研究目标。这次江苏省召开精品项目培育现场会之际,震泽中学承担的《优质特色发展诉求中的学校文化承创研究》尚未进入结题时段,但学校还是用阶段成果汇报的形式展示了三年多来的努力。

整个汇报会的内容包括:(1) 一次校园文化勘察的“自由行”,让与会者通过观赏校园中的亭台楼阁、石刻壁照体察学校“养诗书大气、育济世英才”的办学理念。(2)一场学生社团活动和课程基地活动的汇报会。“晓庵天文研究”等25 个学生社团的汇报,让与会者体会到特色学校的发展与文化坚守的关系。(3)主报告加2 个分报告的课题汇报会,系统介绍本项研究的缘由、过程、方法和成效。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举措,既有教师研究生动的现场感,也能让人感受到整项研究背后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倚托。四本厚厚的蓝皮书,分别包括着基本概念的梳理和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的分析比较;包括着总课题和9 个子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路线;包括着教师们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181 篇,其中95 篇已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甚至包括着详细记录全过程的研究日志。

教育科研的选题方法 篇3

一般来说,一项新的、正式的科研课题的确定大多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过程:a.提出科研课题;b.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c.将课题具体化;d. 撰写选题报告;e.征求意见,反复修订。

1.选题的策略

(1)从教育实际工作需要中选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根据社会需要,看清时代的潮流,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是课题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

(2)从教育文献中选择题目

查阅和评价已有研究文献,是选择课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策略之一。查阅与评价研究文献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明确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已有研究的完成质量,如果发现已有研究质量不高,这就说明该问题值得研究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注意研究资料中被忽视的“空白点”;注意发现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注意发现已有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3)选择教育科学研究题目要注意可行性

研究者要根据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来选择研究课题和课题的深度。主观条件指研究者为完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以及对有关研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它反映了研究者承担课题的可能性和完成课题的水平。客观条件指完成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设备、仪器、工具以及必要的人力、物力、图书资料等。对于任何一位研究者,选题必须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它。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课题按研究深度的高低是分层次的,选题时必须考虑课题的研究深度。按照研究深度,研究课题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①描述性课题是指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它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如教师生活状况调查、学生看电视情况调查等都是描述性的研究课题;

②因果性课题是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课题,它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如寻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就属于因果性课题;

③预测性课题是指在弄清了教育现象的现状及其因果联系的基础上,对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的课题,它主要回答“将来怎样”的问题,如探讨下个世纪中国教育状况,就属于预测课题。

在上述三类课题中,描述性课题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难度小,层次低;因果性课题层次较高,难度较大;而预测性课题则是最高层次的研究课题,难度很大。研究者对课题的层次性、难易性在课题选择过程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4)从自己所学的专业、所担任课程范围内选择教育研究题目

专业基础知识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选定教育研究题目,只有紧密地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搞好教育科学研究。而有人因临时的兴趣,选择脱离自己专业的研究题目;有人偶然得到其他专业的资料,轻易决定选择脱离自己专业的研究题目,结果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分析肤浅,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目前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题目往往偏大

初做教育科学研究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考虑各方面研究的条件,选择的研究题目往往偏大,结果不是不能完成任务,就是只能得到一些肤浅的材料,得不到可靠的、经过深入研究与分析的科学结论。

(2)对应用性选题重视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性的选题中,理论性课题所占比例较大,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课题所占比例较小;二是在应用性课题中,忽视了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综合探讨,而是分散、孤立地探讨了一些相互关联的细小问题。这种局面与社会需要相距较远,选题的社会效益和应用价值很小。

(3)研究选题的系统性、连续性、积累性差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研究者在选题时不注意查阅研究文献,不了解他人研究结果和有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已有研究成果缺乏深入、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二是许多研究者研究方向不明确,选题前后无关联,不能使自己的研究课题把握住问题发展的脉络而层层深入,而是在一些毫不相关的课题上按自己兴趣随意选择。

(4)描述性课题多,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少

目前在教育科研中,描述学生学习现状、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方面的课题比较多,对各种变量、因素之间关系的探讨大多停留在相关分析的层次上,而对学生发展规律、影响学生心理活动的内在因素、学生学习成绩的预测等研究少,即缺乏因果性、预测性的研究课题,使教育科研难以发挥其解释与预测功能,妨碍了其研究水平的提高。

(5)研究课题的理论水平低

许多研究课题未能同有关教育理论联系起来,研究问题较表浅,就事论事,缺乏理论深度。因此,目前大量研究未能在有关教育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很多研究结果也未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加以分析、概括。

(6)单一性课题多,综合性课题少

目前,研究课题大多从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人手,缺少多角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科研合作大多局限在同一领域的研究者之间,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之间、同一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缺少必要的合作,未能对一些较大课题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7)对研究方法、方法学方面的课题重视不够

在目前众多的教育学科研究课题中,有关研究方法、方法学方面的课题极少。由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因而目前国外对方法学的研究十分重视,不少学者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而我们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3.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研究课题基本选定后,研究者一般需要对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地论证。做好研究课题的论证工作,对撰写好课题申请报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书面形式的课题论证有助于进一步详细阐述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从而使整个研究课题具体化、系统化、完善化。它将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行动纲领,对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起重要指导作用。

(2)进行课题论证,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是争取科研项目立项并取得资助的需要。根据研究者的课题论证报告,学校、基金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了解研究课题的价值,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客观依据,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资助。

课题论证报告的形式是多样的,如“科研基金申请书”、“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申请表”等等。对于研究者来讲,课题论证报告又是“研究课题的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题目名称、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材料来源、研究步骤、经费预算等。在此不做更多的介绍。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篇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主要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课题的界定。对课题中的主要概念做出界定,对术语做出解释。

2、理论假设。简述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即由于A达成了B。

3、研究依据。根据选择的课题不同,可从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研究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包括育人目标和科研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从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说明选择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进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要根据课题特点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主要说明为了做好课题研究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通过该课题研究,研究者获得了哪些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新的理论认识。

(二)操作性成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操作原则、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等。

(三)技术性成果。成果的呈现形式,如论文、专著、案例集等。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

效果要和研究的目标相对应。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首先应写学生方面的效果;其次是科研方面的效果,包括干部和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况及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高情况;还有,如果在教育理论上有什么新探索,在实践操作上有什么创新的模式,也应该写在效果当中,要突出特色。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这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通常是理论假设验证结果的表述。注意:文字要简练概括;下结论要谨慎,避免结论概括化程度过大,小样本或特殊样本得到的结论不能推论到总体上;切忌主观臆测,只交代结果,而不包括原因分析、探讨与推测。

(二)课题讨论。说明:应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而未取得结果的问题;值得与同行商榷的问题;与本课题有关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论文 篇5

而钢琴课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课,在学生应必备的基本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所以,学好这门课,兴趣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但如何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及练琴的兴趣,是摆在所有从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师面前的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练琴的兴趣。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钢琴存在的困难

(一)客观因素

众所周知,钢琴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一般情况下,钢琴教学都是从娃娃抓起,学习者还要具备很好的音乐素养,再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而高职学生接受钢琴培训时,已经是成年人了。骨骼全部长成,柔软性、灵活性较差。尤其是她们大多数是零基础,有的甚至五音不全。起初,由于新鲜,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强的学习热情,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自身的条件、不刻苦以及有些教师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使一些学生掉队,甚至放弃这门课的学习,最终导致她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钢琴教师一定要不断思考如何能够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探索如何把她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不仅是紧迫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二)设备不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类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而对于我们这种工科类的高职高专院校,想申报这门课统招专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生源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学院在重视程度上远不及其它工科专业,在硬件的投资上也相对很少。琴房严重不足,琴房的配备与学生的数量不符,再加上有些院校琴点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抢琴、占琴情况的发生,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不爱练琴了。以我院为例,开始创办这个专业,从开始的没有琴房到建起了只有一台钢琴、十几台电子琴的琴房,再到正式建立拥有几个独立琴室的专业琴房,共用将近5年的时间,这无疑给钢琴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教学方式的局限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普遍毕业于正规的音乐院校,从小接受系统的音乐训练,钢琴课都是一对一教学。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一般采用的都是集体授课的方法,即20几名学生同时上课。要钢琴教师对一些毫无基础的成年人进行教学,难度是非常大的。再加上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集体授课会给一些接受能力慢的同学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以至于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学习钢琴课兴趣的有效方法

通过5年的高职教学,笔者通过总结并借鉴他人的经验,认为下面一些方法行之有效。

(一)通过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海洋。

教师可以采用播放钢琴大师演奏光碟、播放音乐会视频、教师示奏的办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模仿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二)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教师更多的应该成为一名引导者,引领学生走进这门艺术,发自内心喜欢这门课,而不是为了教而教、学而学。笔者对这点有深刻的体会。每次上课时,都以平等的地位、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拉近和她们的距离,与她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应该多启发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自己去理解、探索、表现音乐。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增强他们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学好钢琴的积极性。

(三)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由于是集体授课,就会有照顾不周的可能。所以,笔者把每组再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这些组长一定是学习能力强、掌握知识扎实的尖子生。这样即使教师不在,她们也会代替老师监督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完成课上所学知识。这样,基础差、学习吃力的学生也不会掉队,有效减少了弃学情况的发生。为了激励大家的上进心,每学期我都会重新组织竞选组长,因为有些同学会表现出入门较慢,一旦入门会出现突飞猛进的进步,让她们担任组长的职务,能够使她们信心倍增,进而把她们的热情传递给其他的同学。

(四)、A、B组上课

有些高等音乐学院或者音乐系的专业课经常会采用这种方式授课,A、B组即快慢组,学习优异者可以进快组,差些的就只能进慢组。学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因为她们都是有基础并通过正规专业课考试的。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她们大部分都是没有基础的,如果采用快慢组的模式,会给进慢组的同学造成心理负担,产生抵触心理。对她们实行的A、B组授课,目的是方便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同学知识讲授得更加深入,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讲解起来更加耐心、细致。同时,也为了避免互相干扰,影响教学进度。总之,是以同学们都能够掌握知识为宗旨。通过这种教学尝试,同学们学得更加有劲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钢琴的学习是很辛苦而且枯燥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容易产生疲倦的心理,甚至抗拒练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直观教学辅助材料,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给学生欣赏钢琴演奏家的演奏视频或音乐碟,让她们体会钢琴旋律的美妙,听着那跳动的音符、声波,学生都跃跃欲试,希望有一天也能弹出悠扬的琴声。毫无疑义,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实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必须立足于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的创新实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版

提高幼师专业钢琴课教学效率的方法初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11-2609:02:00 ]作者:群 郑玉香,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学习兴趣的探讨,职业时空20第12期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心得体会 篇6

我记得我被分到了星星屋,刚来时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看到保育员怎么做的,自己也就跟着干起来,帮助保育员老师干活,干完后也体会到了保育老师的辛苦,在这里我也学会了很多的儿歌,幼儿操,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地方法,还有一些律动和鼓励自己的方法,在幼儿园里的每一天,我学会了和孩子们沟通,也认识到了所学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也看到了孩子们很积极很乐意的帮助我们。

例如:抬凳子,抬床之类的,现在感觉做幼儿老师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给小朋友上课并不是那么容易,本以为幼儿园老师只是陪小朋友玩,照顾一天就可以了,其实写教案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当他们午睡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想去捏捏他们,早上,孩子们来得很早,早早的我就在放衣服的橱子那里等他们,因为他们够不到太小了,接着就开始吃饭,准备上课,他们上的事阅读课,一边听着录音一边看书,孩子们用小手边指着课本。

学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篇7

教育需要精耕细作,教育是个体劳动。即便我国有了普遍存在的集体教研活动,但是课还是一个人上的,特别是家常课。可以说,关了教室的门,课堂的成败与否就取决于教师了。那么,我们怎么判断教师究竟在怎么教?学生究竟又是在怎么学呢?

后“茶馆式”教学的推进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其中的一个提法“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就根本改变了长期以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师应该讲教师认为的重点、难点”,从而形成“学生先学”“教师教的完整的课常常不是好课”“不是教师教得完整,而是学生学得完善”等一系列的教学理念冲突,从而引起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师能接受吗?教师能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吗?后“茶馆式”教学并不只是拿出几堂公开课,而是要改变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这种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变,一定需要广大教师对后“茶馆式”教学的文化认同,即从心灵深处感到这种教学是对的,充分认同这样做,提高教学效能。也由此,教师才有可能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逐步改变他们每天的教学行为。

一、“循环实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阐释

后“茶馆式”教学形成雏形之后,需要推进,需要验证,需要完善。而推进、验证、完善又要求教育科研、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等同步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循环实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 后“茶馆式”教学呼唤教育科研方法改进

如何让教师产生对后“茶馆式”教学的文化认同?不但要有思辨,而且要有事实;不但要有演绎推理,而且要有实践操作。因此,教育科研既要阐述,又要实证。实证的方法可能会带给教师更多的文化认同。然而,在目前中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实证的方法使用并不多。最常见的就是“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方法了。但是,这种“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变量”难以控制。这种实验,往往请一个优秀的教师上“实验班”,一个普通的教师上“对照班”。虽然控制了学生基础的变量,授课时间的“变量”、学生练习的“变量”等,但是由于授课教师的不同,即使“实验班”成果显著,也是很难让人信服这一实验结论。(2)课堂教学的改进是否能一蹴而就?如果是一个教师同时上“实验班”和“对照班”,表面上看似乎控制了所有的变量,但是实验只是在逐步的推进过程中,不能说“昨天”不是后“茶馆式”教学,“今天”就是了。所以,这种一次对比很难说明问题。如果是多次对比,一个学期的对比,对这位教师的要求又实在太高:一个班完全用原来的方法上,另一个班又在逐步推行,教师是很难做到的。(3)即使这种方法可行,它的价值取向往往也是单一的,即它只是证明了这一个实验的效果,仅仅证明了什么是有效的,或什么是无效的。(4)这样的实验似乎还有教育伦理学上的问题:我们是否能用对“小白鼠”的实验方法用在学生身上?

后“茶馆式”教学的推进呼唤教育科研方法的改进,特别是教育科研中实证方法的改进。

2.“循环实证”——全新的教育科研方法

在后“茶馆式”教学推进中,我校产生了一种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循环实证”。它克服了“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方法上的一些弊端。在这一次“循环实证”中,教学班的学生不变,授课教师不变(原来的授课教师,可能是同一位教师,也可能是两位、三位教师),教学内容相同,教学目标的侧重面也相同(如语文学科有听、说、读、写的工具性要求,但一堂课上可以有其中的侧重面)。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以不同(考虑到各班原有的基础可能不同)。

教师在一次“循环实证”之前都各自作好了课堂教学设计。各个班级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所有研究人员(教研组其他教师,学校分管领导,学科专家等)全部参与观课活动。

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教学设计的建议,而建议的依据一般不涉及别的,只是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因素。这样,使效果变化的原因凸显出来。

一次“循环实证”的实证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因此,教学设计的改进可以是比较全面的,也可以是部分的。

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中,这样流程可以进行多次,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一般说来,第一次是从1班开始,然后轮到2班、3班,以后的循环一般可以通过变换班级次序,以示公平。

“前检测”是一项基础性的综合检测。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①以一次比较综合的学业测试(如期末考试)作为班级学业成绩基础,且变换成“标准分”;②用问卷、访谈等形式积累与取得学业成绩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情况(见表1),应尽可能地考虑课程的三维目标。一次“循环实证”的内容是单一的,仅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就是这些内容,还要强调“侧重面”,便于考量。用试卷测试,分数也变换成“标准分”。比较两个“标准分”,判断“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的作用。经过若干次的“循环实证”之后,再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后检测,这次后检测类同前检测,也分两方面,有可能的话,不但与自身进行比较,还可以放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加以横向比较。

3.“循环实证”用于后“茶馆式”教学推进

后“茶馆式”教学的实施研究是从初二物理学科开始的,自然“循环实证”也从初二物理学科开始。物理教师也从开始对后“茶馆式”教学的半信半疑,到完全认同。因为,后“茶馆式”教学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过重负担,而且比较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成绩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自信。物理行,数学是否行?理科行,文科是否行?中学行,小学是否行?生源好的行,生源一般,甚至较弱的是否行?优秀教师行,一般教师是否行?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要回答的是后“茶馆式”教学的重复性,而且也要回答后“茶馆式”教学的普适性。我校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仍充分应用“循环实证”的方法。从物理推进到了数学、化学,从理科推进到了文科,从中学推进到了小学,又从我校推进到了静安区五四中学、静安区实验小学,甚至外区、外市、外省的中小学,为中小学教师所普遍接受。由此可见,“循环实证”教育科研方法对后“茶馆式”教学的推进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循环实证”教育科研方法典型案例剖析

以下展示的是以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课程教学关键干预因素,用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改进的典型案例。其使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就是一次“循环实证”。

1.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

这是一节初三数学的概念课,执教的是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以往,她是这样设计教学的:环节一,创设情境。由教师提出一个统计学中的问题,当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统计方法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时,由教师介绍今天所要学的新概念。环节二,学习新知。“方差”和“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而这两个概念是全新的,因此必须由教师给出这两个统计量的定义及公式,并告诉学生如何记忆这两个较为复杂的公式。环节三,巩固练习。对“方差”和“标准差”这个概念进行应用。环节四,由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环节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不符合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经过讨论,李老师与数学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了第一次教学设计的改进:环节一,学生读(P55~57的内容),学生议(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题目略)。环节二,学生读(P57~58的内容),学生议(从计算统计量的角度看,前面做的两道例题有什么异同?)。环节三,学生练。

这次教学设计的改进,体现了“学生先学”的理念,教师也力图达到讲学生自己学不会的,尽可能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但是总体来说还没有突破“数学概念没有‘理清’之前,慢慢做练习”的束缚。教师讲清楚了,不等于学生就“理清”了,学生提不出问题,也不一定代表学生“理清”了。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的设计,用来暴露学生的各种“相异构想”,才能使学生真正“理清”。这样,大家又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设计修改。即在学生自己阅读之后,立即设计一道可能暴露学生各种想法的小题目,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在议论的过程中尽可能把学生所有的“相异构想”暴露与解决。

同一个教师,在班级学生数学基础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由于教学设计中的改变,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 浮力

这是一节初三的物理课。这一次“循环实证”是在静安区的一所中学进行,而这个学校的学生整体成绩并不理想。两位教师执教四个班级,通过教学、校本研修、教学设计改进(以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为依据)、再教学、再校本研修、再教学设计改进……把四班前、后检测的成绩列表(见下页表2)。

遇到这样的实验数据,并不能让实验者满意:我们试图通过关键干预因素的干预,期望班级“标准分”能逐班提高,但第一次的二班数据却无法解释。我校后“茶馆式”教学项目组的教师对这所中学的初三(2)班物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了原委:因为这位物理教师得知有这么多的教师去听她的课,十分紧张,所以她为了上好这堂课,整整备了一个星期。备课的质和量都远远超过了她的常态。这样,我们对实验数据的解释是: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课堂教学干预因素是有效的,从第二、三、四次的改进中可以得出。另外,对于同一个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备课,教学的效能也会提高。这样的分析让所有的教师口服心服。可以说,“循环实证”进一步带来了教师的文化认同。

三、“循环实证”教育科研方法内涵及其局限

1.“迭代循环”体现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改进本质特征的理解

“循环实证”指的是我们整个教育科研方法,“迭代循环”指的是一个个教学设计的迭代。教育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关键技术,一用就变,一用就灵,效果立刻体现出来,教育科学则不然。课堂教学的改革更为复杂,不但有它的差异性,而且一定是逐步推进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也不是一干预就到位,而是不断干预,才能凸现出后“茶馆式”教学的两个基本特征。“迭代循环”用的是一个教学中的术语,它描述的是:虽然我们暂时找不到“真值”,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向“真值”逼近。它形象地反映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历程。

2.“循环实证”的价值取向多元

“循环实证”是一种科研方法,但是它的价值取向已经远远超过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身,不是仅仅证明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更好的。在这样的实证过程中带来的更是教师教育、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改进,产生的效果是学生的学业效能在不断地提高。我校近期在全校教师中收集教师自己撰写的“增效”案例,许多教师都写了“循环实证”中给他们带来的顿悟和教学行为的改进。目前,我校又把“循环实证”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师乐意尝试的校本研修方式。也正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实证”,使得教师的文化认同在提高,逐渐改变着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教学的改革,从来就是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式也在改变。

3.“循环实证”的实证点清晰

目前,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一个教育科研的课题的研究,常常要进入课堂,而课堂教学的展示可能是好课,但看不出这节课与这个课题的研究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认为:这些课在这个课题中行,在另外的课题中也行。另外,一次教研活动对一节课的评价往往比较分散,这要改,那也要改,授课教师真不知究竟要改什么。“循环实证”要求有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问题就集中了,证明什么,展示什么,要改什么,十分清晰。自然,实证点可以是一节课上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体的教学设计。

4.“循环实证”的研究性质定位

此项研究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也不仅是拿某些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去从事某项教育的实践。此项研究使教育理论在真实的场景中不但经受检验,可能还会接受挑战。如“最近发展区”是否有最大化问题?是否有质量问题?是否有后续发展问题?因此,“循环实证”的方法不能简单定位在教育的基础性研究,也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教育应用性研究。

5.“循环实证”是“设计研究”的实践尝试

在教育理论界,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改进也在作不断的探索。近期,我校正在关注新的教育科研方法——“设计研究”,或称“基于设计的研究”,这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我校把“循环实证”与“设计研究”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发觉有很大的“交集”,但并不完全相同。我们认为这正是反映了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对目前的教育科研方法都有改革的愿望。我们完全有必要进一步学习“设计的研究”,以完善“循环实证”。目前,只定位在“设计研究”的实践尝试。

6.“循环实证”的局限性

新课程明确地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度往往还能量化,而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就很难量化了,特别是针对一次“循环实证”。即使在知识、能力这维目标上,也不是什么都能量化,更不是什么都能从一张书面的卷子都能评价。因此,“循环实证”有它明显的优势,也有它突出的局限性。

学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篇8

关键词:任职教育课程 口试 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24-01

在任职教育课程考核系列方法中,学员综合能力口试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用以考察学员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一种新型考试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建立试题库——学员随机抽题——口述答题——监考追问——学员即席回答——综合评定成绩。这种考试方法既能一改传统笔试而导致学员死记硬背的弊端,引导学员更加注重对问题的理解、消化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又能较好地避免考场作弊现象。因其对学员对象的针对性、课程考试内容的综合性、考核过程控制的随机性、考试方法的互动性、考核结果的信度、效度与区分度等等方面具有其他考核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而被日益普遍地采用。怎样充分发挥这一考核方法的作用呢?笔者认为,组织实施任职教育学员课程口试,应当把握好以下基本方法。

一、题库设置要合理,不要“粗”、“大”、“全”

口试题库的合理构成是考核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来看,口试题库构成应当尽力避免“粗”——题意空泛,题干不确切;“大”——题目信息量太大,冲击考核知识点和核心信息;“全”——单题考核目标设置过于求全,导致难以突出考核重点。因此,口试命题要做到:一是要精心设置口试重难点。要确实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主要考题,防止因为出题不准而影响学员的考试成绩。二是要紧密联系学员实际。要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密切联系学员岗位需求和履职实际而命题,并力求多出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以便引发学员进行深入思考。三是要注重综合考核。要尽量使每个考题覆盖更多的教学内容以求窥斑观豹、纲举目张的考试效果。四是要难易适度。题库各考题的难易程度要相当,不能因考题的难易程度相差太大而让学员去“碰运气”。

二、考前教育要到位,不要“不教而诛”

要想取得任职教育课程口试的应有效果,对于学员、教员和管理者的考前教育非常重要而且必要。对于学员的教育,应当重点阐明口试目的、口试程序、口试要求、口试编组、评分规则等等,便于学员作好应考准备。对于教员(监考小组)的教育,应当强调履行监考职责、作好口试预案、落实考场保障等等;对于学员班管理者的考前教育主要强调组织好学员考前遵规守纪教育,落实考前准备工作,跟班协助管理考场秩序,及时处置影响口试的应急事件等等。各单位的考前教育应当同步展开,分别实施,当应考学员规模较大、人数较多时,可集中进行学员口试前教育。同时,当监考工作涉及多个单位时,应当由牵头单位组织联合监考工作会议,部署和落实教务工作。

三、考核过程要调控,不要放任随意

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考核学员的能力素质,是口试的直接目的,也是口试方法遇到的必然矛盾。口试考核过程的调控主要应当体现:一是学员应考态度纠偏,主监考教员应当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少数学员不重视口试、马虎应付口试、猜押考题答案以求蒙混过关、极端追求优秀成绩、主动迎合试图取悦监考等等表现,以明确的立场和态度及时纠正;二是学员应考情绪调适,通常在口试中容易出现紧张、慌乱、怯场等等表现,多为负性抑制性情绪,极少数会出现考场强烈兴奋情绪,监考小组应当提前分工相关教员作临场导调处置工作;三是学员口试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把口试变成促进学员科学运用知识、勇于自我分析、大胆阐述个人见解等等训考一体的成长性环节,必须充分关注学员口试陈述过程中诸如自信从容、思路清晰、口述流畅、敢发新言自成一说、案例解析精辟入微等等优异个性表现,及时加以强化;四是学员口试失范行为的警示,主要应当警示各种作弊企图、不合于口试程序的行为、学员在应考时间安排和应考环节落实方面的失当行为,特别是要注意防止和纠正明显跑题的现象。

四、考核评价要科学,不要人为干预

准确、公正地评定学员成绩,一是要统一评分标准。比如,如何掌握优秀和良好比例,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何处理等,防止因各考核小组掌握标准不一致而导致评定成绩的失准。二是要综合编组监考教员。尽量使每个考核小组都有各类问题的专家,便于对应考学员追加问题,也能较准确地掌握评定标准。三是要集体评定成绩。各考核小组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人人都要给应考学员打分,以全体监考教员的综合成绩作为学员的考试成绩。四是要随机定位应考学员。如果考试时间较长(超过半天),中间还要随机更换应考学员所对应的考场。这样,由于应考学员与所对应的考场(考核小组)事先是不确定的,考试中又适时调整变化,可有效地避免人情面子所带来的“关系分”、“照顾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五、集体监考要落实,不要“唱独角戏”

集体监考、集体负责,是口试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要做到这一点,一是监考小组成员专业要对口,有效防止口试者回答偏离岗位需要,防止出现考生晕轮效应,某一突出的特点容易引起考官的注意,而掩盖了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不足。二是监考工作要坚持信息充分原则,考官掌握考生的信息越充足,评定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应该防止仅根据只言片语就下结论。因此,口试面试考官只有在认真分析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三是贯彻独立评分的要求。要避免评前先议或者主考官先下结论,在监考小组中,各个考官应先独立自主地作出评定结论,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上一篇:如何培养幼儿阅读习惯下一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管理专业(本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