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精选5篇)
一、填空题
1.文学革命开始于()年,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1915年9月()主编的()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3.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4.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的口号。5.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
6.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
7.周作人在其《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出()与()的创作原则。8.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占主潮地位。9.1917~1921年郭沫若的文学思想,集中表现在论文()和通信集()中。
10.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他在《新申报》上发表()、()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11.1921年1月成立于()的()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2.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和()。
13.文学研究会被称为()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4.1921年7月成立于()的(),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5.创造社在思想上倾向于()。
16.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和()。17.在创造社中还有象征派诗人()、()、()。18.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19.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主编《诗镌》周刊,提倡(),被称为()。
20.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
21.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2.语丝社成立于()年,其主要成员有()、()、()。23.语丝社对中国现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4.成立于1925年的()和(),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25.狂飙社的主要成员有()、()等,受()思想影响较深。26.台静农的小说集()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27.()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
28.湖畔诗社成立于()年,其成员主要有()、()、()、56.论语派成员主要有()和(),倡导()文学。57.1931年~1933年,左联又和“()”、“()”展开思想论争,论争的中心是()。
58.自由人指(),第三种人指()。
59.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其代表作有()、()、()。
60.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有()、()、()。61.现代诗派成员有()、()、()等,创作风格以()为主。
62.心理分析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其代表作品有()、()。63.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其代表作品有()、()。64.曹禺的()是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65.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66.()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
67.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了()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68.()是抗战时期街头剧的代表作品。
69.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和()上。70.七月诗派代表人物有()、()、()等。71.()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
72.后期浪漫派小说家有()和()。73.九叶诗派诗人有()、()、()、()等,其主要创作阵地有()和()。
74.1940年,陈铨,林同济等创办()半月刊,被称为(),其代表作是()。
75.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76.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贯彻《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最初成绩的是()。
77.整风运动中,王实味因强调()而受到批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文学革命开始于()。A.1915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2.下列哪位文学家创造了“报章”体?()A.谭嗣同 B.梁启超
B.创造社 C.新月诗派 D.新月社
11.下列哪个社团受尼采思想影响较深?()A.新月社 B.未名社 C.狂飚社 D.莽原社 12.“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新文学社团是()。A.湖畔诗社 B.创造社 C.浅草社 D.新月社
13.辛亥革命后,新剧(话剧)以演下列哪种剧型为多?(A.社会剧
B.家庭伦理剧 C.悲剧
D.才子佳人剧
14.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诞生于哪一年?()A.1907年 B.1909年 C.1919年 D.1921年
15.田汉1923年创办了()。A.民众戏剧社 B.上海戏剧协社 C.南国社 D.春柳社
16.鲁迅的哪部作品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方式?(A.《朝花夕拾》 B.《野草》 C.《呐喊》 D.《故事新编》
17.提出“象征即兴”说的是()。A.朱自清 B.李金发 C.周作人 D.王独清
18.最早鼓吹革命文学的社团是()。A.创造社
26.30年代提倡战斗的小品文的是()。A.《论语》 B.《人间世》 C.《太白》 D.《宇宙风》
27.30年代被鲁迅、瞿秋白等骂为“宠大派文学”的是()。A.战国策派
B.民族主义文学 C.学衡派 D.新月派
28.心理分析派的代表作家是()。A.穆时英 B.刘呐鸥 C.戴望舒 D.施蛰存
29.1940年前后民族形式论争中,认为“喜闻乐见”应以“习闻常见”为基础的是()。
A.葛一虹 B.向林冰 C.茅盾 D.胡风
30.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是()。A.七月诗派 B.现代诗派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1.战国策派的代表作是()。A.《黄人之血》 B.《陇海线上》 C.《国门之战》 D.《野玫瑰》
32.因强调暴露黑暗被错误处决的解放区作家是()。A.胡风 B.王实味 C.萧军 D.向林冰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人物属于“诗界革命”倡导者的有()。A.梁启超)。)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10.主导倾向是浪漫主义的新文学社团有()。A.浅草社 B.弥洒社 C.湖畔诗社 D.南国社
11.下列流派属现代主义的有()。A.象征主义 B.未来主义 C.自然主义 D.意识流
12.新文学早期作品中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有(A.《野草》 B.《女神》 C.《赵阎王》 D.《微雨》
13.李金发的诗集有()。A.《微雨》 B.《食客与凶年》 C.《为幸福而歌》 D.《圣母像前》
14.下列哪些人物是现代评论派成员?()A.胡适 B.徐志摩 C.陈西滢 D.王独清
15.下列人物属鸳鸯蝴蝶派的有()。A.包天笑 B.徐枕亚 C.林纾 D.周瘦鹃
16.学衡派的代表人物有()。A.吴宓 B.梅光迪 C.章士钊 D.林纾
17.中国诗歌会的成员有()。A.穆木天
。))B.张爱玲 C.孙犁 D.无名氏
26.战国策派成员有()。A.陈铨 B.林同济 C.黄震遐 D.王平陵
四、名词解释 1.“八事”主张 2.人的文学 3.文学研究会 4.创造社 5.新月诗派 6.语丝社 7.湖畔诗社 8.南国社 9.现代主义 10.象征诗派
11.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12.学衡派 13.甲寅派 14.左联
15.中国诗歌会 16.普罗文学 17.“两个口号”论争 18.京派 19.论语派
20.民族主义文学 21.东北作家群 26.孤岛文学 27.七月诗派
28.主观战斗精神 29.九叶诗派 30.战国策派
五、简答、简析题
1.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2.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3.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4.为什么说1917-1920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124.莽原社、未名社
25.向培良、高长虹、尼采 26.《地之子》
27.沉钟社、浅草社
28.1922、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 29.春柳社、1907 30.《黑奴吁天录》 31.新剧文明戏 32.爱美剧 33.南国社、《南国》半月刊
34.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浅草杜、沉钟社、新月社
35.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新感觉派(答出其中三个即可)
36.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 37.《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38.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 39.春雷社 40.“问题与主义” 41.“整理国故”
42.胡适、陈西滢、徐志摩 43.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礼拜六派”
44.周瘦鹃、包天笑、徐枕亚、李涵秋、李定夷(答出其中三个即可)、言情小说
45.《玉梨魂》、《广陵潮》、徐枕亚、李涵秋 46.1922、南京、吴宓、梅光迪、胡先骕 47.章士钊
48.创造社、太阳社
49.1930、上海、创造社、太阳社、鲁迅及在鲁迅影响下的作家 50.中国诗歌会、蒲风、穆木天、杨骚、《新诗歌》 51.一 52.“革命的浪漫蒂克” 53.“国防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54.京派、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 55.周作人、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师陀)、李健吾、朱光潜(答出其中三个即可)、《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乡村中国
56.林语堂、陶亢德、幽默、闲适、性灵 57.“自由人”、“第三种人”、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58.胡秋原、苏汶 59.“民族主义文学”、《陇海线上》、《黄人之血》、《国门之战》
60.萧军、萧红、李辉英、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白朗(答出其中三个
321.C 22.B 23.C 24.A 25.B 26.C 27.B 28.D 29.B 30.A 31.D 32.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 3.AB 4.ABC 5.ABC 6.BCD 7.ABC 8.ACD 9.ABC 10.ABCD 11.ABD 12.ACD 13.ABC 14.ABC 15.ABD 16.AB 17.ACD 18.ABCD 19.ABD 20.BCD 21.BCD 22.BD 23.ABD 24.BCD 25.AD 26.AB
四、名词解释
5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19.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20.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21.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以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激昂悲愤的笔触表现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故土的眷恋,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李辉英等人。
22.现代诗派是30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强调用“现代的诗歌”来表现“现代的情绪”,代表作家有戴望舒、卞之琳等人。
23.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会文学影响而形成于30年代的小说流派,用快节奏的笔触和五彩缤纷的色调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里的病态文明。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等。
24.心理分析派是30年代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小说创作受弗洛伊德性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较深层次挖掘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和性变态心理。
25.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武汉,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6.从1937年11月到1941年12月的四年零一个月的上海租界地区的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孤岛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文和戏剧创作上。
27.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创办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以自由体的形式来表现高昂的战斗激情,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等。
28.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艺文思想的核心,胡风为了克服抗战文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而强调作家创作必须“拥抱现实”“突人现实”,才能取得现实主义的胜利。
29.九叶诗派是40年代出现于国统区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穆旦等人,其创作达到了忠于时代与忠于艺术创造的较完美的融合,标志着中国现代诗的成熟。
30.战国策派是40年代国民党的文学派别,宣扬法西斯主义与“尚力政治”,代表人物有陈铨等人。
五、简答、简析题 1.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2.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是“为人生”,即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人生的问题。文学研究会强调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
7础。
11.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12.抗战文学思潮有两个特点:①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要求文学走到群众中去。②现实主义是抗战文学的主潮,但浪漫派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仍存在。
六、论述、分析题
1.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使白话文学处于正宗地位。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2.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
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
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
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主要有: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及必然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里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最重要的是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但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错误,尤其是受苏联“拉普”的影响,他们的主张也有不少错误:第一,他们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第二在文艺思想上,他们夸大文学的作用,说文学能“组织生活”,文学要“超越时代,创造时代”。他们在强调文艺的宣传作用时,忽视文艺的特征,甚至鼓吹标语口号文学。第三,他们认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行文学的方向转换,必须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批判,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鲁迅、茅盾等作家,从而爆发了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4.第一,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左联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成立了剧联、中国诗歌会等组织。左翼文艺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运动。左联对国民党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卓有成效的斗争。第二,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进一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左联先后开展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左联还同新月派、民
席勒提出“审美文化”这个词时, 说到以“游戏”原则来协调, 以审美的精神来维护人性分裂。“在人的各种状态下正是游戏, 只有游戏, 才能使人达到完美并同时发展人的双重天性”。1甚至他说:“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 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 他才是完整的人。”2不仅人自身的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对立, 需游戏冲动平衡;人类之间的交往日益需要并具有更多的“游戏”色彩。伽达默尔对游戏的含义有三层:一、“游戏活动与严肃东西有一种特有的本质联系。”“游戏活动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甚而是神圣的严肃。”说到底, “游戏自身蕴涵某种意义内容”, 换句话说, 游戏也是指向真理的。二、虽然“游戏的主体不是游戏者”, 但是通过游戏者的参与, 游戏“在不断的重复中更新自身”。这正是游戏、艺术、语言中的真理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三、具体地说, 游戏表现为这样一个结构:一是它有一系列的规则和秩序, 这使游戏与其他事物、此一游戏与彼一游戏区分开来;而是因为它使游戏者的竞技、表演必然要求裁判及观众等的在场和参与。“游戏活动者为观众表现了某个意义整体”, “只有观众才实现了游戏作为游戏的东西”, 而“游戏者是把游戏作为一种超过他的实在性来感受”的。这就在游戏活动中, 或说游戏自身当中加入了一个对话的模式3。游戏的本质是对相互关系的协调, 是争取在各方基本权利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取得更大收益, 发展各方能力。这里当然也有个输赢问题即其中一方以更高的技巧得到超过原可平分的收益, 但基本的界限是被遵守了的, 适当的竞争被保留了。生活毕竟有别于体育竞赛。生存竞争与输赢有时要比赛场上的竞争、输赢更残酷, 更无情。尤其人类社会生活和各国之间的历史交往是持续的, 人们很难找到重新洗牌、发牌的局面。这就要求竞争的各方参与者们适当超越自身的眼界, 加强理性的前瞻和务实的态度, 承认所有民族的利益和历史成熟过程, 以德报怨, 诉诸于历史责任感和爱的原则, 坚持以对话解决各种问题4。
随着工业、商业、信息业的迅速发展, 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实践能力的增强和欲望的膨胀使地球变得像个村子。各国的当代史如果不是与世界史有全面联系就几乎不可想象。世界的历史成为了一个整体, 人类的前途只有一个。世界各国的发展或现代化是不会有统一模式的。在一个信息和核战争危险日增的社会里, 在日渐融合的世界市场中, 在一个能源日渐紧缺、环境日渐恶化的地球上, 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与后发达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也只能探索更多新的途径, 谋求更多的合作。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中国历史进入了我国史学界所称的近代时期。随着西方思想的开放, 科技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力量的强大, 扩张开始了。一部中国近代史, 就是帝国主义入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 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史。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与上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矛盾的现实斗争, 要求文学自觉地为它服务, 出现了所谓的“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等, 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到了现代, 中国在1919年新文化运动时, 部分自由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将西方文化当作进步、解放、创造的象征, 当作与没落、奴役、腐朽的传统汉语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的先进文化, 一味的“拿来主义”。文学被政治化达到极端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国人在文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 又一次“矫枉过正”, “样板戏”“主题先行论”, 部分知识分子、作家们似乎成了“传声筒”“留声机”, 缺乏自我。普通人也有一些, 穿衣, 唱歌, 婚姻, 都以图解政治教条为使命。中国又几乎与意识形态相抵的国家抗衡, 不惜在基本价值的层面上放弃了西方具有进步意义的事物, 例如民主等。“文革”的结束和随即而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恢复了与西方的交往, 而与此前片面的宣传相对照, 中国人在今天的西方看到的, 更多是它的繁华、富足、安定、高效、活力和对人的尊重等等。但这是西方人经过了几百年的奋斗和不懈努力才做到的。
以上现在的世界形势和诸般经历启示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必然是要将西方国家在现代和后现代时期完成的重任合二为一, 不能照搬照抄, 一味效仿, 亦不能盲目排外, 一味拒绝, 应当创造性地给予解决, 这样的现代化才可能是“有中国特色的”。其中, 精神文化的建设更是重要。
以中西比较学为例:现当代的个别汉学家, 用英语写作, 置身西方语境, 但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中西比较学的奠基之作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提出“文化相对主义”, 不以自己文化强迫、强压外方文化, 给了中国学者以跨文化的视野和研究。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中摒弃了“观念史”的编撰体例, 回具体文本的语境, 避免“以中译西”, 使中国文论失语。西方人都不把西方理论强加于中方, 中国人何必盲目崇拜呢?施友忠贡献了全世界第一本《文心雕龙》英译本。刘若愚对中国文学理论走向国际化中也做过贡献, 他在代表作《中国诗学》中用西方理论较成功的解释了中国理论, 是成功阐发研究的范例。但是, 正如法国弗朗索瓦·于连的批评, 这种做法将中国完整的文学理论的“鸡蛋”打破, 倒在西方理论改制的模子里去作“蛋卷”。之后, 美籍华裔学者叶威廉处理中四方较好。他放弃了固守一个模子, 提出应该两个模子同时进行, 回到文化本身, 求同又求异。这恰好就是上面所说的“游戏”原则。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应面对人性这一严肃主题, 于西方理论一起发展, 吸收西方文学作品及理论的精华, 加入到对话模式当中, 但又要考虑到自身利益和实际情况,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建构其他。在阐释西方理论与创造中国自己的理论之间, 我们还缺乏中介性的“批判环节”和对西方基本原理的“问题意识”。尤其是以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 对西方各种现代美学进行反思和批判方面明显不够, 这就使得在西方文化语境下产生的各种理论, 在“为我所用”方面, 还缺少根本性的、基本原理与范畴的改造工作。我们对西方现代文论认同多于审视, 积累多于创造, 并误以为“积累必然导致创造”或“积累之后再创造”是天经地义的。这就必须提出前面“游戏”精神中说到的:要超越, 加强前瞻和理性。当然, 我并不是说要“中国性”。如何将对西方理论的研究与创造中国式的当代性美学建设联系起来, 在实践中存在一个延续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具体改造中国传统文论范畴并行不悖的难题, 也存在着一个汲取西方理论材料和剥离西方理论的文化特征并行不悖的问题。前者是“宏观继承, 微观改造”的问题, 后者是“宏观剥离, 微观汲取”的问题, 这里需要我们继续努力5。
当社会成为理想的, 艺术似乎就失去了历史的必要;生活本身已等于艺术, 艺术就失去了今天的意义。人们永远不会生活在理想状态之中, 但我们仍有信心并有可能永远抱着一种理想而积极地生活。在这个问题上, 没有理由悲观。我们需要以审美的态度从事现实文化实践, 从根本上改变和提高社会文化的质量, 达成全社会与全民族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6。
可喜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摸石头过河的艰难探索中不断前进, 渐渐走上了文化主体意识与对话意识共同生长的正确道路。文学理论的构建也在努力坚持“同中存异”的游戏原则。“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应继续坚持审美文化的“游戏”精神, 回归人的完整性和生存的本真性, 以最终实现诗意的品质、艺术化生存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周先慎.明清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晓林.审美主义.从尼采到福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聂振斌、滕守尧、章建刚.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4]王晓华.西方生命美学局限研究[M].哈尔滨:黑农江人民出版社, 2005.
[5]曹利华.中华传统美学体系探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4.
[8]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台北: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 1986.
[9]李西建.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哲学动态, 1996 (6) .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 “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为什么说赵树理的小说表现出一种极具个性的“细节的现实主义”特点? 3.《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也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在当时仍然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
4.为什么说孙犁的创作变化不是以“建国”或“解放”为界,而是“文革”为界的? 5.《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6.简要说明《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的异同。
7.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8.李月辉与刘雨生都是《山乡巨变》中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
9.“亭面糊”与陈先晋都是《山乡巨变》里“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
10.《创业史》在梁生宝和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上,有什么经验或教训? 11.《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是三个什么样的人? 12.《布礼》是怎样表现“革命无悔”的主题的?
13.简要说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多重思想意义。
14.简要说明王蒙小说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布礼》、《蝴蝶》到《杂色》的风格变化。
15.王蒙描写过哪些青年革命者形象和干部形象(各说出两个以上)?他们各自都有些什么特点?
16.为什么说80年代以来的革命叙事呈现出了众声喧哗的特色? 17.简要说明《茶馆》新颖而独特的戏剧结构。18.《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一段,讲述的是怎样的“革命家史”? 19.举例说明《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地下工作者形象? 20.简要说明《智取威虎山》双线并行的复线结构的特点。
21.为什么说《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 22.同样集中于一个场景的剧作,《天下第一楼》与《茶馆》相比有什么不同? 23.《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什么样的完全不搭调的故事?作者是怎么安排的? 24.“归来诗人”(或称“复出诗人”)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
25.“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26.北岛为什么会被诗意地比喻为“北方的孤岛”?
27.如何理解海子诗中经常出现的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带有原型意味的意象? 28.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特点?《平凡的世界》与《人生》相比,又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29.简要描述贾平凹《浮躁》、《废都》和《秦腔》的主要成就。30.《古船》对现实生活复杂性的描述和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1.为什么说《白鹿原》是将日常的乡村生活场景与宏阔的时代风云水乳交融的典范? 32.《檀香刑》以起自山东的义和团运动为背景,描述了占领胶东半岛的德国人在修建胶济铁路时,引发了与当地民众的激烈冲突,地方戏曲“猫腔”艺人孙丙,被迫充当了反抗的头领,因此要遭受县令钱丁、刽子手赵甲施行的名为“檀香刑”的酷刑。围绕着檀香刑,作品是如何表现他们各自的计划的?
33.为什么说王琦瑶似乎就是上海弄堂阶层的灵魂和精神的代言?
34.简要说明作家是如何通过王琦瑶的命运展现上海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的。35.铁凝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代表作是什么? 36.小说《玫瑰门》中“玫瑰门”有什么隐喻? 37.《玫瑰门》是怎样表现司猗纹的心理扭曲的?
38.先锋小说先后经历了初创期(1985-1986)与鼎盛期(1987-1988)两个阶段。请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简要描述其变化过程。
39.以《冈底斯的诱惑》为例,简要说明马原小说形式创新的意义。40.以《山上的小屋》为例,简要说明残雪小说的基本特征。41.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42.先锋小说大致可以分为哪三种彼此有别又相互融合的创作类型?每种类型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
43.在余华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哪三种叙事策略?每种策略各说出一篇小说。
44.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
45.结合“原生态”、“生活流”、“零度情感”等关键词,说明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变化。
46.为什么说方方在新写实小说的阵营中显得相当特别? 47.简要说明刘恒与苏童小说“欲望叙事”的异同。48.简要说明杨朔、秦牧与刘白羽散文的不同特点。49.简要说明余秋雨散文中“仪式感”的审美特征。50.简要说明金克木与张中行的散文风格的异同。51.简要说明余秋雨与韩少功的散文风格的异同。
52.简要说明金庸在新派武侠小说创作上的文学成就。
53.简要说明《笑傲江湖》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54.为什么说《神雕侠侣》是一部爱情圣典?试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55.《鹿鼎记》和金庸以前的武侠小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6.1966年,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是如何谈他们两人的不同的?
57.简要说明梁羽生武侠小说的主要特点。
58.为什么说《浣花洗剑录》在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历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59.在人物塑造上,金庸、梁羽生和古龙小说主要有什么异同? 60.简要说明白先勇的《台北人》和《纽约客》的主要特点。61.《台北人》是如何表现白先勇的故园离愁的?
62.简要说明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的成就和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之分析题
要求: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通过三幕相对独立的戏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作品主人公王利发的形象塑造加以说明。
2.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是《茶馆》中仅有的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们各自有什么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在作品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3.《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这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以说明。
4.说明“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沙家浜》的样板化过程,谈谈你对样板戏艺术价值的看法。
5.为什么阿庆嫂能够周旋于胡传魁和刁德一之间,见招拆招,滴水不漏?试结合“智斗”一场的具体台词和唱词,分析阿庆嫂的形象。
6.《车站》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新的尝试,在内容上又融入了作家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什么看法?你是如何评价这部作品的?
7.白嘉轩是白鹿村的族长。既仁义忠厚,又冷酷无情,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复杂性。试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和你自己的看法,分析白嘉轩的形象。
8.白嘉轩在村人眼中是白鹿原上“头一个仁义忠厚之人”,笃守农耕为本的传统,修身,齐家,治村,为祈雨忍痛自残,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以德报怨,宽宥仇家。可是,他却不能容忍黑娃和田小娥这两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结合,利用族长的权力,把他们打入另册,使他们成为村子里的“贱民”。直至小娥死后,他仍置众人的生死于不顾,掘墓焚骨,继续对小娥加以迫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9.教材认为,陈忠实将诸多的故事,都归结到朱先生身上,然而,对人物的偏爱,也产生了负面的作用。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试通过作品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0.小娥是《白鹿原》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代表,甚至死后仍遭到迫害。但在她一生中,却先后爱过三个男人,你如何看待她对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的爱?
11.通过《红高粱》讲述的“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的故事,从爱情和战争两个方面说明“红高粱精神”的含义,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从中发掘出的“种的退化”的命题的?
12.莫言是否可以确定为本色的、原生态的农民作家?试通过他自身的经历和他与其他乡土作家的比较加以说明。
13.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作品中独特的儿童视角和“高密东北乡”?这对于他小说的独特性有多大作用?是否也妨碍了他创作的创新?
14.所谓的“马原体”小说,其核心就放逐意义,重视叙述本身。你认为马原这种侧重形式的实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何意义?
15.什么叫“先锋小说”?为什么它在经历了初创期(1985-1986)与鼎盛期(1987-1988)两个阶段后,作为一种文**流就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16.余华的小说在“暴力化叙事”时期是否也有一个变化过程?试以《十八岁出门远行》与《一九八六年》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17.以《一九八六年》为例,说明余华是如何在暴力叙述下实现批判历史的启蒙意图? 18.从《一九八六年》到《活着》,余华小说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你认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什么叫“新写实小说”?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20.以《烦恼人生》为例,说明池莉的作品不同于许多新写实小说的主要原因。21.以《烦恼人生》和《塔铺》为例,说明池莉小说与刘震云小说的主要区别。22.与刘恒、苏童的“欲望叙事”相比,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等“生活流”小说主要有什么变化?
23.与苏童的《妻妾成群》等“欲望叙事”相比,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生活流”小说主要有什么变化?
24.《手机》和《我叫刘跃进》是否回归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其回归的意义是什么?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摹拟试题
2010年1月
说明:本试卷总分为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80%,其余20%为两次平时作业的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___________”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2.《___________》从马有翼、范灵芝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3.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___________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孙犁的《风云初记》、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4.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___________、《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5.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___________的《胆剑篇》等。
6.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___________》。
7.___________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8.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___________的《崛起的诗群》。
9.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___________》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10.王安忆的“三恋”是《___________》、《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11.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王蒙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___________》最为典型。
12.“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王蒙的《蝴蝶》、古华的《芙蓉镇》等。
13.最能代表___________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4.周涛是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的,是“___________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80年代中期以后,他转入散文创作,出版有《稀世之鸟》、《秋风旧雨集》、《游牧长城》等散文集。
15.60年代后,___________小说进入台湾时,因当局的限制,只好以“司马翎”的名义出版。
16.___________第一部武侠小说是1960年发表的《苍穹神剑》。17.在当代台湾小说中,___________的《台北人》、《纽约客》、钟肇政的《台湾人三部曲》、陈映真的《将军族》、李昂的《杀夫》等被视为经典性作品。18.《饥饿》出版于1986年,是___________最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性作品。19.蓝星诗社的发起人主要有覃子豪、钟鼎文和___________。20.在___________的诗作中,《石室之死亡》不仅是洛夫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超现实性”表现最为突出的作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A.“糊涂涂”
B.梁三老汉 C.“亭面糊”
D.陈先晋
2.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A.《英雄无语》
B.《亮剑》 C.《历史的天空》
D.《激情燃烧的岁月》
3.高行健与刘会远合作实验话剧是()。A.《绝对信号》
B.《车站》 C.《现代折子戏》
D.《野人》
4.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等。A.《望星空》
B.《养花人的梦》 C.《草木篇》
D.《迟开的玫瑰》
5.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A.麦家的《暗算》
B.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C.贾平凹的《秦腔》
D.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6.张洁的关于女性身体和心灵的史诗是写于20世纪末的长卷小说()。A.《方舟》
B.《爱,是不能忘记的》 C.《无字》
D.《祖母绿》
7.1984年,马原发表了一篇标志着先锋小说形式实验开端的小说()。A.《冈底斯的诱惑》
B.《虚构》
C.《拉萨河的女神》
D.《西海无帆船》
8.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A.《烟壶》
B.《美食家》 C.《棋王》
D.《黑骏马》
9.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A.《倚天屠龙记》
B.《天龙八部》 C.《书剑恩仇录》
D.《射雕英雄传》
10.现代诗社成立于1956年1月,领袖人物是()。A.余光中
B.纪弦 C.郑愁予
D.洛夫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白洋淀派”的主要作家有()等。A.从维熙
B.刘绍棠 C.房树民
D.韩映山
2.“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等。
A.古华的《芙蓉镇》
B.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 C.张炜的《古船》
D.黎汝清的《皖南事变》
3.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A.《白毛女》
B.《智取威虎山》 C.《沙家浜》
D.《红色娘子军》
4.海子深受一些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影响,他们是()等。A.雅斯贝斯
B.尼采 C.荷尔德林
D.海德格尔
5.20世纪50年代优秀的女作家主要有()等。A.宗璞
B.茹志鹃 C.杨沫
D.王安忆
6.方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等。A.《风景》
B.《祖父在父亲心中》 C.《手机》
D.《乌泥湖年谱》
7.余秋雨的散文集主要有()等。A.《文化苦旅》
B.《风雨天一阁》 C.《山居笔记》
D.《文明的碎片》
8.“新派武侠小说”的武侠三大家为()。A.梁羽生
B.金庸 C.卧龙生
D.古龙
9.台湾50年代的乡土小说主要有()等。A.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B.钟肇政的《鲁冰花》 C.钟理和的《笠山农场》
D.廖清秀的《恩仇血泪记》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诗坛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社团主要有()等。A.现代诗社
B.创世纪诗社 C.蓝星诗社
D.后现代诗社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也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在当时仍然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
2.1966年,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是如何谈他们两人的不同的?
五、分析题(3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白嘉轩在村人眼中是白鹿原上“头一个仁义忠厚之人”,笃守农耕为本的传统,修身,齐家,治村,为祈雨忍痛自残,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以德报怨,宽宥仇家。可是,他却不能容忍黑娃和田小娥这两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结合,利用族长的权力,把他们打入另册,使他们成为村子里的“贱民”。直至小娥死后,他仍置众人的生死于不顾,掘墓焚骨,继续对小娥加以迫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与刘恒、苏童的“欲望叙事”相比,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等“生活流”小说主要有什么变化?
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0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荷花淀派
(2)三里湾
(3)梁斌
(4)林震
(5)曹禺
(6)沙家浜
(7)郭小川(8)徐敬亚(9)檀香刑(10)荒山之恋(11)风筝飘带(12)鲁彦周(13)吴伯箫(14)新边塞(15)金庸(16)古龙(17)白先勇(18)张大春(19)余光中(20)洛夫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B 2.B
3.A
4. C 5.A
6.C 7.C
8.C
9.D
10.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说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选对一个得1分,全对得2分,多选不得分。
1.ABCD 2.ABC
3.AD
4.ABD
5.ABC
6.ABD
7.ACD
8.ABD
9.BCD
10.ABC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说明: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也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在当时仍然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
A.作品虽然也写到了农村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但“这个斗争,并不是摆开阵势两边旗鼓相当地打起仗来„„”,并不你死我活的,而作品最成功的部分,是新的时代环境中农民们的日常生活。(5分)
B.作品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不是合作化的带头人王金生,而是热衷于个人致富的党员范登高,以及“糊涂涂”、“常有理”等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落后的富裕中农。在赵树理看来,所有的农民都是可以改变的。(4分)
C.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
2.1966年,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是如何谈他们两人的不同的?
A.在风格上,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名士气味甚浓;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重,是现代的“洋才子”。(3分)B.在人物上,梁羽生写名士风流比较有一手,但写邪派怎么样写都不够精彩;而金庸写恶人、坏人比写好人成功,写邪派比写正派成功,《书剑恩仇录》写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彩,但写好人君子,段誉啊,不够精彩。(3分)
C.在艺术上,梁羽生擅长写文采风流、豪迈脱俗、纵性任情、笑傲公卿的名士型侠客,他们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情操高洁,深受读者喜爱。(3分)
D.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
五、分析题(30分)
说明: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白嘉轩在村人眼中是白鹿原上“头一个仁义忠厚之人”,笃守农耕为本的传统,修身,齐家,治村,为祈雨忍痛自残,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以德报怨,宽宥仇家。可是,他却不能容忍黑娃和田小娥这两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结合,利用族长的权力,把他们打入另册,使他们成为村子里的“贱民”。直至小娥死后,他仍置众人的生死于不顾,掘墓焚骨,继续对小娥加以迫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与刘恒、苏童的“欲望叙事”相比,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等“生活流”小说主要有什么变化?
[评分标准]
A.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扣5-10分)
B.论述不清晰或不明确。(扣5-10分)
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3分)
D.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3分)
一、填空题
1、《诗经》中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根据 音乐 划分的。
2、《战国策》的编定者是 刘向。
3、《论语》是一部 语录 体散文集。
4、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含义是 遭遇忧愁。
5、《汉书》共有作品 100 篇。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采薇》。
7、汉乐府民歌中以想像的方式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作品是《战城南》。
8、曹丕的 《燕歌行》 是一首著名的七言诗。
9、《哀江南赋序》的体裁是 骈体文。
10、《西洲曲》属于南朝乐府民歌中的 《西洲曲》。
11、《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代是 东汉末年。
12、被称作“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王粲。
13、正始时期的著名作家除了阮籍、嵇康,还有 向秀(或刘伶)。
14、左思 的诗歌《咏史》八首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15、谢灵运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 山水 诗人。
二、解释题
1、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是比喻;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是指正始年间至西晋建立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家有阮籍、嵇康、刘伶和向秀。
3、乐府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中所采集和创作的作品当时称作歌诗,魏晋以后,人们称这些作品为乐府,后来文人采用乐府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其作品也被称作乐府。
4、建安时代的作品大力表现时代**和民生疾苦,表达人生忧患和建功立业的理想,内容深厚,风格刚健清新、慷慨悲凉,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特点统称为建安风骨。
5、《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与其门下文士编纂的一部轶事小说。全书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36门,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的名士们的言论和行为。其特点是“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三、简答题
1、简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点。
本诗的构思极为巧妙。诗中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表现人间夫妇别离之苦,本身就带有浪漫色彩。诗人又把星辰的特点与人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刻划了一个美丽而深沉的织女形象。既通过“终日不成章”这一典型细节写出她内心的愁苦,又用银河、星光与她的形象相映衬,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本诗的语言浅显生动,尤其是叠字的运用生动巧妙。这些叠字从不同角度刻划了织女的形象和她的生活环境,富于表现力;同时,它们平仄相间,清浊相配,用在诗句的开关,产生了悦耳的音乐美。
2、简述骈文的文体特征和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骈文在体裁上有三个基本特征:
(1)讲究句子的对偶。定型化的骈文又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因此又称作“四六文”。(2)重视藻采和用典,形式华美。
(3)讲求声韵之美,特别是注重平仄的合理搭配,以造成抑扬铿锵的世奏感。
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代表作家作品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徐陵《玉台新咏序》等。
3、简析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陶渊明的诗能够敞开心扉,表现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和真率的个性,有一种自我表现的色彩;风格自然平淡,不事雕琢,不作夸饰,常用白描手法;善于创造境界,其中不仅情景交融,而且往往包含哲理。
4、简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的写作特点。本文表现了孟子高超的论辩技巧,孟子在论辩中善于针对齐宣王的心理,因势利导,使对方转变态度,愿意听自己讲仁政的主张;本文具有强烈的感情和强劲的气势;语言浅显生动,善于运用比喻。
答题指导: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部作品的艺术特点、某一时期文学的创作成就、作家的创作特点、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在回答的繁简上一定要注意与论述题有区别。在回答简 答题时,应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好这一问题应分几个层次或有几个要点,然后准确、清晰地一一列举或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不需要像论述题那样展开过多,只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并做到条理分明清晰、层次分明、表述准确、不漏要点。
四、论述题
1、论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离骚》的内容
《离骚》全诗共370多句,2400多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诗人自序身世、现实以及因参与政治革新而受谗被疏的过程,抨击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后一部分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诗人被疏之后的不懈求索和最终选择。《离骚》的内容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一是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实现“美政”。屈原的政治思想接近于儒家,他主张效法历史上的圣君贤相,励精图治,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二是表现屈原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以及因此而遭受的打击,暴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三是表现屈原坚贞洁白的品质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离骚》的艺术成就(1)《离骚》是诗歌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和幻想,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驱使各种神话形象、历史人物、禽鸟花草,纷至沓来,构成了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异常芳洁高大,从精神世界到外表服饰都带有理想化的特点,远远高出于世俗之上。
(2)《离骚》中广泛运用了比兴手法。屈原使比不再局限于以物比物,兴也不仅仅用于作品的发端。他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比喻人的品质和志行,诗中的比兴带有普遍的的象征意义。诗中还大量“引类譬喻”,使比兴的意象互相联系,各成系统。
(3)《离骚》中的感情非常强烈。《离骚》中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般的激情。诗中表现了主人公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及在斗争过程中作出的巨大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环境的尖锐冲突以及他内凡的剧烈冲突。全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
(4)《离骚》篇幅宏伟,内容丰富,在抒情中带有叙事的成分,诗中出现了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同诗人的自序传。
2、分析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思想内容: 诗中写一个太守凭借权势调戏采桑女子罗敷,遭到拒绝,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横暴荒淫,歌颂了下层妇女的坚贞和机智。
艺术特点:(1)诗中生动塑造了一个劳动妇女罗敷的形象。她勤劳美丽、忠于爱情,同时又勇敢、机智,不仅敢于反抗,而且善于斗争。这一形象从外貌到精神都是光彩照人的。
(2)诗中采用虚实结合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写罗敷的美貌。(3)此诗在描写中多处运用铺陈手法,尽情渲染,具有夸饰性。
(4)此诗叙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带有喜剧性,体现了民歌的浪漫色彩。
3、联系具体作品,分析《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成就,作为谋臣策士游说活动的记录,其文章也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记言和叙事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1)辩丽横肆的辞令。A、游说辞令是《战国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这些说辞纵横驰骋,辩丽恣肆而又浅显生动,富于形象性,与《左传》的行人辞令有了很大不同。从陈说方式来看,战国游士在游说人主时,已不再讲究谦恭文雅的风度,也很少用道德礼义去说服人。为了打动人心,往往无所顾忌的分析形势,指陈利害,甚至不惜张大其辞,危言耸听。
B、《战国策》的辞令词藻富丽,准确传神,句式错综变化。文中常常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及夸张、比喻等手法,造成淋漓酣畅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
C、《战国策》中还有很多寓言故事。这些寓言大都是说者根据临时需要而顺手拈来,取材广泛,寓意鲜明,富于现实感。它们虽未独立成篇,但有些故事已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叙事也颇为生动。
(2)富于传奇色彩的叙事。A、书中围绕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描写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其范 围之广泛,上至国君贵族,下至闾巷细民。其中刻划最精采的,还是那些“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他们在战国政治舞台上的卓越风采。
B、与《左传》在编年叙事中随事写人有很大不同,《战国策》往往在一篇作品中集中叙写一个人的事迹,在叙事中又有不少夸张、渲染乃至虚构,作者不仅通过富于特征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而且注意揭示其内心世界,这样就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形神兼备。
C、《战国策》叙事记言,都以人物为纲;书中所记,多为权谋之士出奇智谋异策,转危为安,运亡为存的事迹,作者又往往着意渲染,因此,奇异曲折的情节与恢奇卓异的人物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作品带有传奇色彩。
D、作者在写人叙事时,往往不惜笔墨,加以细致入微的描写。
答题要点:应结合《冯谖客孟尝君》、《庄辛说楚襄王》等篇目,掌握《战国策》的艺术成就。《庄辛说楚襄王》的内容和写作特点也要重点把握。此文是庄辛对楚襄王的两次进谏之辞。其写作特点是:(1)夸张渲染,危言耸听,以声势夺人。(2)善于引譬设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文章逐段铺叙,层层深入,掀起五道波澜,构成逼人的气势。(3)语言精彩传神,描写生动。段与段之间构成排比,一段之内时有对偶,句式灵活,节奏感强。(4)富于文采。文章通过君臣问答,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辞藻丰富而华美,最后以一方表示心悦诚服而结束。这些都和后来的散体赋颇为相似。
3、《战国策》的辞令辩丽横肆,铺张扬厉,富于气势和文采,并且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如《苏秦说齐宣王》、《庄辛说楚襄王》;叙事生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富于传奇性,例如《冯谖客孟尝君》、《苏秦以连横说秦》。
4、分析《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主要手法。项羽的形象特点: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他的祖父被楚将王翦所杀,他的家族与秦国有刻骨仇恨,因此,他以复仇的心态参加了反秦起义,并且为推翻秦朝立下了大功。但由于他顽固地站在旧的贵族立场上,在推翻秦朝之后,他未能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天下的统一,反而重新分封诸侯,使天下又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他自己也在战乱中走向灭亡。无论是他的反秦还是最后的失败,都能使人看到他作为一个旧贵族的特点。
项羽早年就胸怀大志,他学书不成,学剑也不肯学到底,表示要学万人敌,他见到威焰赫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极为藐视地说:“彼可取而代之。”他的英雄气概和过人才气在这时就已初露端倪。在陈涉起义之后,他和项伯果断地杀死秦朝的会稽太守,发动了起义。当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首领宋义畏敌如虎,不顾反秦起义的大局,一味按兵观望时,又是他当机立断,杀死宋义,率领渡河救赵,和秦军展开殊死决战,终于大破秦军,挽救了危局,他自己也成为诸侯军的领袖。即使在失败的时候,项羽这种英雄气概和过人才气也显示得淋漓尽致。东城之战,项羽以二十八骑冲入汉军重围,仍然所向披靡,不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本色。最后,他感到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把自己的名马和头颅也送给故人作了人情,显得那么坦然、从容,表现出他性格中刚直厚道,宁折不弯的一面。相比之下,项羽的对手则显得那么怯懦、委琐。项羽性格中这些英雄气质使他成为一个受后人喜爱的艺术形象。
项羽的缺点和弱点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缺乏政治远见和谋略,不善于把握历史的动向和机遇,他只是为复仇、为夺回失去的天堂而参加反秦斗争,在推翻秦朝之后却失去了明确的行动目标,拿不出任何建设性的方针与措施。他性格豪爽憨厚,同时也粗疏寡谋;在关键时刻,他一方面优柔寡断,轻信别人;另一方面又刚愎自用,不听忠臣范增的劝告;他自恃强大,低估了对手,同时又高傲自负,争面子,图虚名,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铸成大错。此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举措,终于导致了垓下的失败。在失败之际,他仍不知悔悟,反而怨天尤人,再三强调这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这些缺点使他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司马迁如何塑造项羽的形象:
司马迁非常准确地把握了项羽的性格特点,既突出了他“气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质,又写出了他的缺点、错误和失败,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项羽的悲剧性格。
为了刻划项羽的形象,司马迁精心选取了最能表现项羽悲剧英雄特点的材料,通过“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等最具典型性的情节和场面,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在不同人物性格的碰撞和对比中,突出项羽的性格特点。司马迁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有声有色的描写和渲染,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例如写项羽在垓下被围,面对美人名马慷慨悲歌,生动表现了他的内心矛盾,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氛围;“东城之战”的酣畅淋漓,则进下展示了项羽一往无前的气势与才情;而乌江自刎前的一系列表现,则又使人深深感受到项羽性格中憨厚、刚直、豪爽的一面。这些细致的描写和渲染,从历史著作的角度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但对于刻划人物,却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使人物形神毕现,生动感人。
答题要点:项羽的身份、立场、抱负、英雄气概、以及他的缺点和弱点。司马迁刻画这一人物,既突出了他的英雄气质,又写出了他的缺点、错误和失败。精心选取了最能表现项羽悲剧英雄特点的材料,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答题指导:论述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重大的文学史问题的理解和阐释能力,分值很高,在答题时要求不仅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还要举例子较深入地展开,在语言组织能力上相对于其他题型也有更高的要求。以本道论述题为例,这是一道要求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论述题,主要是要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作品人物的理解能力。回答时要充分调动自己对作品的记忆,书写时应改做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而使人信服。回答这道题时,项羽的形象可从他的身份、立场、抱负、英雄气概、以及他的缺点和弱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司马迁刻画这一人物的手法,可从司马迁既突出了项羽的英雄气质,又写出了他的缺点、错误和失败;精心选取了最能表现项羽悲剧英雄特点的材料,倾注了自己的感情等方面进行分析。在阐释的过程中需要具体的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又有据。其他要求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结构等的论述题在答题中同样要遵循这种言之有理有据的原则,在确定了从哪几个方面回答之后要通过例子具体深入地展开说明。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中的(D)A.《王风·君子于役》 B.《陈风·月出》 C.《秦风·蒹葭》 D.《小雅·采薇》
2、《左传》是一部(B)史书 A.国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纪传体兼编年体
3、战国后期的诸子散文不包括(A)A.《庄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吕氏春秋》
4、司马迁认为,“离骚”的意思是(A)A.遭遇忧愁 B.离别的忧愁 C.楚国曲名 D.抒发忧愁之情
5、《归田赋》的作者是(C)A.枚乘 B.扬雄 C.张衡 D.蔡邕
6、《汉书》比《史记》减少的体裁是(B)A.本纪 B.世家 C.书 D.表
7、汉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是(D)A.《十五从军征》 B.《战城南》 C.《陌上桑》 D.《孔雀东南飞》
8、《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代是(D)A.西汉前期
B.西汉末年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年
9、被称作“七子之冠冕”的建安作家是(C)A.孔融
B.曹植 C.王粲 D.刘桢
10、《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A)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陶渊明
11、左思的诗歌代表作是(B)
A.《咏怀》 B.《咏史》 C.《游仙诗》 D.《拟行路难》
12、玄言诗主要产生于(C)时期 A.正始 B.西晋 C.东晋
D.南朝
13、被钟嵘评价为“才秀人微”的作家是(B)A.孙绰 B.鲍照 C.江淹
D.吴均
14、下列赋中不属于庾信作品的是(D)
A.《春赋》
B.《小园赋》 C.《别赋》 D.《哀江南赋》
15、《搜神记》的作者是(D)A.张华 B.刘义庆 C.任昉
D.干宝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诗经》中的赋、比、兴。
1、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在《诗》中,它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段。诗人往往用这种手法对客观事物展开具体细致的描绘。
2、比就是比喻。《诗》中的比喻丰富多样,或用明喻,或用暗喻,或用正喻,或用反喻,都十分生动形象,富于情趣。有时,诗人运用博喻,把一连串比喻排列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突出事物的特征。
3、兴用于一篇或一章的发端,用以引出后面的句子。有的兴句与后面的内容没有内在的联系,只是起个引子的作用。但多数兴句具有类比、象征的意味,能使人产生联想,或用于烘托、渲染气氛。有些起兴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可在诗中产生多重艺术效果。
(二)简述汉代散体大赋的形式特点。
(1)普遍采用虚构人物进行主客问答的方式,引出后面的大段描写;末尾又总是以一方压倒一方而结束。这种写法是古代隐语和战国散文留下的痕迹,在散体赋中形成了固定的程式。
(2)赋的中间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对事物进行穷形尽相,绘声绘色的描写,极力表现客观对象广阔性、无限性、丰富性,渲染其种类之多、形态之美、变化之繁富,场面之豪奢。从而形成宏大的结构、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和惊心动魄的气势。
(3)辞藻丰富华美。作者常常在赋中堆砌大量生僻的词汇,又喜欢把很多同一偏旁的字罗列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句式以散体为主,灵活多变,但也有不少四字句和骚体句。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有的地方还押韵,非常便于诵读。
(4)结尾往往寄托一点讽谏,但这种讽谏的效果非常微弱,完全被前面的大段铺陈描写所掩盖,很难被欣赏者的发现。
三、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分析《庄子·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1、本文浪漫气息浓厚,突出体现了《庄子》富于想像力,诗意与哲理交融的特点。首先,本文所提出的逍遥游的理想就带有浪漫的特抽。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展开了奇思遐想,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创造了绚丽斑斓的艺术境界。在作者的笔下,小小的鱼子竟有必千里大,还能化作大鹏。雄伟的大鹏鼓翼高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千里”。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乘云气,御飞龙,游于四海之外”。而蜩、斥鴳、鸴鸠等小动物也有人的情感和语言。这些奇幻诡异的艺术形象纷至沓来,使人应接不暇,拍案称奇。作者运用这些出人意表的想像,展开了大与小的对比,他嘲笑了那些狭隘、拘执的思想、行为,展示了无限自由的人生境界。文章使人的思想豁然开朗,具有荡胸涤臆,发蒙解惑的效果。
2、文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和寓言,形象生动,寓意丰富而深刻。全文除中间点明主旨的几句话外,全都是借助于形象来说理。其中有比喻,有寓言,也有妙趣横生的人物对话,这种对话也包含着寓意,具有寓言的性质。作者对比喻、寓言的运用也极为自由灵活,有的是正面比喻,有的是反喻,有的是几个譬喻层见叠出,有的是譬喻中套譬喻,故事中有故事。前人称此文“文复生文,喻中夹喻,如春云生起,层委叠属,遂为垂天大观。真古今横绝之文也。”(宣颖《南华经解》)
3、本文行文跌宕纵恣,大开大阖,挥洒自如,具有章法结构的变化之美。文章紧紧围绕绝对自由这一中心,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笔触自由驰骋。各段落之间跳跃起落,似断实连。开头突兀而来,经过层层转折,反复譬喻,方点出中心论点,使人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是铺垫。结尾在与惠施的反复论辩中,以无用之用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林云铭《庄子因》)
答题要点:
(1)本文浪漫气息浓厚,突出体现了《庄子》富于想像力,诗意与哲理交融的特点。本文所提出的逍遥游的理想就带有浪漫的特质。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展开了奇思遐想,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创 造了绚丽斑斓的艺术境界。
(2)文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和寓言,形象生动,寓意丰富而深刻。其中有比喻,有寓言,也有妙趣横生的人物对话,这种对话也包含着寓意,具有寓言的性质。作者对比喻、寓言的运用也极为自由灵活。
(3)本文行文跌宕纵恣,大开大阖,挥洒自如,具有章法结构的变化之美。文章紧紧围绕绝对自由这一中心,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笔触自由驰骋。各段落之间跳跃起落,似断实连。
2、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形象,并说明司马迁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
项羽的形象特点: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他的祖父被楚将王翦所杀,他的家族与秦国有刻骨仇恨,因此,他以复仇的心态参加了反秦起义,并且为推翻秦朝立下了大功。但由于他顽固地站在旧的贵族立场上,在推翻秦朝之后,他未能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天下的统一,反而重新分封诸侯,使天下又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他自己也在战乱中走向灭亡。无论是他的反秦还是最后的失败,都能使人看到他作为一个旧贵族的特点。
项羽早年就胸怀大志,他学书不成,学剑也不肯学到底,表示要学万人敌,他见到威焰赫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极为藐视地说:“彼可取而代之。”他的英雄气概和过人才气在这时就已初露端倪。在陈涉起义之后,他和项伯果断地杀死秦朝的会稽太守,发动了起义。当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首领宋义畏敌如虎,不顾反秦起义的大局,一味按兵观望时,又是他当机立断,杀死宋义,率领渡河救赵,和秦军展开殊死决战,终于大破秦军,挽救了危局,他自己也成为诸侯军的领袖。即使在失败的时候,项羽这种英雄气概和过人才气也显示得淋漓尽致。东城之战,项羽以二十八骑冲入汉军重围,仍然所向披靡,不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本色。最后,他感到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把自己的名马和头颅也送给故人作了人情,显得那么坦然、从容,表现出他性格中刚直厚道,宁折不弯的一面。相比之下,项羽的对手则显得那么怯懦、委琐。项羽性格中这些英雄气质使他成为一个受后人喜爱的艺术形象。
项羽的缺点和弱点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缺乏政治远见和谋略,不善于把握历史的动向和机遇,他只是为复仇、为夺回失去的天堂而参加反秦斗争,在推翻秦朝之后却失去了明确的行动目标,拿不出任何建设性的方针与措施。他性格豪爽憨厚,同时也粗疏寡谋;在关键时刻,他一方面优柔寡断,轻信别人;另一方面又刚愎自用,不听忠臣范增的劝告;他自恃强大,低估了对手,同时又高傲自负,争面子,图虚名,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铸成大错。此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举措,终于导致了垓下的失败。在失败之际,他仍不知悔悟,反而怨天尤人,再三强调这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这些缺点使他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司马迁如何塑造项羽的形象:
司马迁非常准确地把握了项羽的性格特点,既突出了他“气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质,又写出了他的缺点、错误和失败,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项羽的悲剧性格。
为了刻划项羽的形象,司马迁精心选取了最能表现项羽悲剧英雄特点的材料,通过“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等最具典型性的情节和场面,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在不同人物性格的碰撞和对比中,突出项羽的性格特点。
司马迁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有声有色的描写和渲染,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例如写项羽在垓下被围,面对美人名马慷慨悲歌,生动表现了他的内心矛盾,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氛围;“东城之战”的酣畅淋漓,则进下展示了项羽一往无前的气势与才情;而乌江自刎前的一系列表现,则又使人深深感受到项羽性格中憨厚、刚直、豪爽的一面。这些细致的描写和渲染,从历史著作的角度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但对于刻划人物,却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使人物形神毕现,生动感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和“火花派”。
2.《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3.“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4.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
5.新时期初期的话剧作品主要有金振家、王景愚的《枫叶红了的时候》、苏叔阳的《丹心谱》、宗福先的《于无声处》、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和《陈毅市长》、崔德志的《报春花》、赵梓雄的《未来在召唤》、赵国庆的《救救她》、宗福先、贺国甫的《血,总是热的》、邢益勋的《权与法》、白桦的《曙光》等。6.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今天》,是新诗潮运动的一面旗帜。7.王安忆的“三恋”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8.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王蒙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最为典型。
9.汪曾祺在《受戒》和《大淖记事》等就以反戏剧化、非情节化和淡化人物典型性格的叙事技巧,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10.“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等。
11.魏巍抗美援朝期间三次赴朝,创作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具有“通讯化”特点的散文。12.杨绛的作品主要有散文《干校六记》、散文集《我们仨》和长篇小说《洗澡》等。13.王小波的杂文随笔集《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后合编为《沉默的大多数》。14.长篇言情小说《海上花列传》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
15.60年代后,金庸小说进入台湾时,因当局的限制,只好以“司马翎”的名义出版。16.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17.古龙第一部武侠小说是1960年发表的《苍穹神剑》。
18.在当代台湾小说中,白先勇的《台北人》、《纽约客》、钟肇政的《台湾人三部曲》、陈映真的《将军族》、李昂的《杀夫》等被视为经典性作品。
19.现代诗社成立于1956年1月,领袖人物是纪弦。
20.在洛夫的诗作中,《石室之死亡》不仅是洛夫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超现实性”表现最为突出的作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A)。
A.《邪不压正》 B.《小二黑结婚》C.《田寡妇看瓜》D.《李有才板话》 2.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B)。
A.《英雄无语》 B.《亮剑》C.《历史的天空》D.《激情燃烧的岁月》 3.女性文学中也有诗歌作品,比较优秀的有(A)等。
A.舒婷的《致橡树》B.铁凝的《哦,香雪》C.张洁的《祖母绿》D.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4.林白以多米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是(B)。
A.《子弹穿过苹果》B.《一个人的战争》C.《同心爱者不能分手》D.《守望空心岁月》 5.1984年,马原发表了一篇标志着先锋小说形式实验开端的小说(C)。A.《冈底斯的诱惑》B.《虚构》 C.《拉萨河的女神》D.《西海无帆船》 6.曾引起广泛关注先锋小说还有格非的(D)等。
A.《妻妾成群》 B.《罂粟之家》C.《访问梦境》D.《褐色鸟群》 7.残雪先锋创作的起点是(B)。
A.《突围表演》B.《山上的小屋》C.《思想汇报》D.《黄泥街》 8.刘震云“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D)。
A.《太阳出世》 B.《烦恼人生》C.《不谈爱情》D.《一地鸡毛》 9.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D)。
A.《倚天屠龙记》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录》D.《射雕英雄传》
10.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A)。A.《游园惊梦》B.《永远的尹雪艳》C.《思旧赋》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ABD)等。A.小满儿 B.双眉C.范灵芝 D.妞儿 2.《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是(BCD)。A.梁生宝 B.郭世富C.姚士杰D.郭振山
3.《三家巷》围绕着周炳的成长,作家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ABD)等。A.沙基惨案B.省港大罢工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
4.《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官僚主义者形象主要有(BCD)等。A.林震B.王清泉C.韩常新D.刘世吾
5.《沙家浜》“智斗”一场的主要人物是(ABD)。A.阿庆嫂 B.胡传魁C.沙奶奶 D.刁德一
6.从1989年发表开始,刘震云发表了“官场”系列小说,主要有(ABD)等。A.《头人》 B.《官场》C.《塔铺》D.《官人》
7.张洁的散文题材丰富,视域广阔,主要有(ABC)等。A.《我最爱的是这张餐桌》 B.《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C.《我是你灵魂上的朋友》 D.《爱是不能忘记的》
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除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外,还有(ABD)。A.金松岑的《孽海花》 B.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徐枕亚的《玉梨魂》 D.刘鹗的《老残游记》 9.“新派武侠小说”的武侠三大家为(ABD)。A.梁羽生B.金庸C.卧龙生D.古龙
10.5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诗坛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社团主要有(ABC)等。A.现代诗社B.创世纪诗社C.蓝星诗社D.后现代诗社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5-6)2.《鹿鼎记》和金庸以前的武侠小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95-196)
五、分析题(3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通过三幕相对独立的戏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作品主人公王利发的形象塑造加以说明。(《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50-51)2.小娥是《白鹿原》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代表,甚至死后仍遭到迫害。但在她一生中,却先后爱过三个男人,你如何看待她对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的爱?
参考:田小娥性格中有着大胆、勇敢、叛逆的一面,这使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反抗无情的命运。黑娃的出现让她看到了一线生机,她做出了大胆的举动,用“婚外情”对郭举人进行报复,为追求性爱而与黑娃同居。一开始她与黑娃的结合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和黑娃在一起是为了报复郭举人,后来却产生了真正的感情。她甚至想守着黑娃过一辈子,想伺候他,想为他生儿育女,想孝顺公婆。但是在男权社会里她的这种“爱情”是不被允许的,在一个非常态背景下要求平常生活的愿望是奢侈的。她的举动被周围的人所不容,认为她不要脸,不讲廉耻。甚至,连爱她的黑娃也这样说“我已经弄下这号不要脸的事,就这么没脸没皮活着算毬了”。他认为和她在一起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因为她的行为颠覆了当时白鹿原上存在的至高无上的两性秩序,也是对男性权威的挑战,于是她的“爱情之路”坎坷、崎岖。偷情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偷情之下的爱情是不道德的,以暴治暴的爱情追求更不是这个女人能够承受的反叛方式。
除去简单的个人追求,纷乱的社会背景更把她推向文学悲剧的风口浪尖。由于黑娃参加了当时的“农会”,而“农会”却在政治斗争中被敌人打败,在那段时间里,田小娥为了生存不得不以自己的身体来换取生活的来源,田小娥先是做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被田福贤和鹿子霖当作黑娃来惩治,这使她在肉体和精神上倍受折磨。接着,她为了救黑娃而被鹿子霖趁火打劫,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再次处于屈辱的地位。后来,当白嘉轩和鹿子霖再次斗争时她又被鹿子霖当作报复自嘉轩的棋子,让她去勾引白孝文。而她把白孝文拉下水,又一次把自己置于无地自容的地步,致使周围的人更加地憎恨她。当白孝文受到惩罚时,她起码的良知与怜悯并未泯灭,她生出了忏悔之意。后来,白孝文堕落成了一个乞丐,她反而对白孝文更好,用善良和软弱的方式丧失自我,不计道德底线地同情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加深了她的悲剧感。
应该说,田小娥正值青春年少时期,应该有享有受别人尊重的权利,也有追求爱和幸福的权利。她与黑娃的偷情是她为了满足生理需要中性这个最低层次的需要,而她后来想要与黑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是她对归属和爱这一层次的追求。后来她与鹿子霖和白孝文发生性关系也是为了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这一基本层次需要的满足。因为她当时已经被监控起来了,对她来说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障,同时又满足生存需要是第一位的。从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田小娥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对基本需要的追求,这是由于她第一层次的需要都难以实现,所以她没有办法去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答案10-16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业11-22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格式09-18
武大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真题11-06
北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07-26
现当代文学重点及答案07-26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06-06
中国当代文学必读书目06-24
兰大《中国当代文学史》16春平时作业10-06
当代中国经济作业答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