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孟建柱同志视察我区时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议精神,积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落实新要求;为在新的起点上大力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推动实现全区公安工作跨越式进步开好局、谋好篇、起好步,公安厅党委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区公安机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形势、努力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进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同时,以全市公正廉洁执法暨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在鄂温克旗圆满召开为契机,为迅速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和查摆工作不足,并坚决以高苏和局长、邱成刚局长的讲话精神为主线,弥补不足,改进方法,再创新、再实践,全面推进全局的公正廉洁执法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今年9月7日至9日,旗长助理、旗公安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承办全市执法规范化推进会工作中优秀民警一行23人组成考察团,赴扎兰屯、阿荣旗、莫旗公安局考察学习社会管理创新、队伍规范化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主要做法。通过学习考察,考察团成员亲眼目睹了扎兰屯、阿荣旗、莫旗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安四项建设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亲身感受了兄弟旗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变化、新发展,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认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一、三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扎兰屯、阿荣旗、莫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财物快速流动,社会矛盾复杂多变,治安形势异常严峻,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的难度愈来愈大。近年来,三地公安机关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探索、积极作为、大胆改革,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创造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
(一)社会治安动态打防控体系实现新跨越。在扎兰屯市公安局期间,考察团一行实地观摩了指挥中心110接处警大厅建设、城市防范体系六大机制运行情况;观看了工作介绍片,深入了解了该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灯杆报警法、110流动警务室、三声治安联防法运行情况;实地考察了机关各部门软、硬件建设工作及人员配备情况,认真听取了薄立峰局长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执法规范化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工作介绍。该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合现实需要,具有很大的学习、借鉴价值。
(二)以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快速发展。在阿荣旗公安局期间,考察团一行在指挥室杜彦军主任的详细介绍下,实地参观了指挥中心110接处警信息化应用工作、基层基础室和出入境管理室窗口办公‚一网式‛服务工作、刑事科学技术室标准化建设工作运行情况;观摩了机关办公大楼的标准化建设、警营文化与日常规范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听取了张杰政委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介绍,及规范日常管理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积累主要做法与考察团进行了经验交流。该局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效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适应当前公安工作需要,值得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与交流,推动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三)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在莫旗公安局期间,考察团听取了刘一凡局长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机制运行的主要做法,观看了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片;实地观摩了指挥中心110接处警大厅建设、指挥系统多警联动运行情况的现场操作及社会治安动态防控工作中的突出作法,实地参观刑警大队、交警大队和尼尔基镇第一派出所的队伍正规划化建设和日常工作运行情况。该局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推动执法创新机制运行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学习三地工作经验的启示
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通过学习三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既看到了工作上的差距,更在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上受到了启发。
(一)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扎兰屯、阿荣旗、莫旗三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之所以走在全市前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将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我们此次考察看到的扎兰屯的‚灯竿报警‛、阿荣旗‚一网式办公‛和莫旗的‚执法规范化奖惩绩效考核制度‛就是解放思想的成功典型。我们到扎兰屯等地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自觉融入和服务大局、敢于创新进取、勇于探索担责的工作理念,这样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公安事业发展的最前沿。
(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载体。阿荣旗提出的‚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即创新公安情报工作,强力推进‚大情报‛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监管机制,强力推进‚大网安‛格局;创新打击犯罪新举措,强力推进‚网上作战‛;创新和谐警民关系途径,强力推进‚户籍服务一网办‛,都是以信息化手段为基本依托。扎兰屯市社会治安动态防控和莫旗的110指挥中心建设也都是如此,我们此次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与信息化工作有紧密关系,给我们最大的直观感受也就是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先进经验,就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强警意识,切实提高全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运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手段,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公安工作的流程再造和效能倍增。
(三)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如扎兰屯市针对周边农村案件高发的态势,针对结构复杂的现实状况,研发出了一套‚灯竿报警‛系统和农村110流动警务车,大大提高了公众安全感;莫旗公安局以‚实战、实用、实效‛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阿荣旗更是紧紧抓住社会管理创新有利契机,破解了一系列社会管理难题,从队伍规范管理到信息化应用都取得了较大成绩。莫旗公安局从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学习三地先进经验,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确保出台的制度和制定的文件附有操作性、针对性和生命力。
(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争取重视和支持。公安机关是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但绝对不是包打天下的唯一力量。社会管理涉及众多方面、诸多部门,只有建立党政统一领导,公安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的工作格局,才能实现有效管理。通过考察发现,莫旗公安局已将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升为党政意识,旗委政法委书记多次深入基层公安机关调研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并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如阿荣旗公安局在基础信息采集方面,除了银行等极少部门社会信息没有共享到公安机关‚大情报‛系统中来外,其他信息全部整合进来,为公安机关侦查办案、社会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在侦办和打击电话诈骗、网络诈骗、制贩假币等违法犯罪活动中,积极争取电信、银行等有关部门支持,实现了快速查询、及时冻结违法犯罪分子账户等,提高了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如莫旗公安局110指挥系统建设,由当地旗委、政府对公安机关的网技手段建设做到本部门软件同步升级,既为公安机关节省了大量财力,又避免了公安机关手段建设滞后的难题,更能有效地服务公安实战。我们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就是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积极解决一批机制性、体制性、保障性问题,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使我们了解了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为深入开展公安厅‘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工作思路,为全旗公安机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形势、努力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进步的工作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我们将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查找不足,深入地探索和尝试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要的新机制、新做法,为自治旗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和谐平安的社会治安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全面贯彻落实孟建柱同志视察我区时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议精神,积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落实新要求;为在新的起点上大力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推动实现全区公安工作跨越式进步开好局、谋好篇、起好步,公安厅党委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区公安机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形势、努力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进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同时,以全市公正廉洁执法暨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在鄂温克旗圆满召开为契机,为迅速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和查摆工作不足,并坚决以高苏和局长、邱成刚局长的讲话精神为主线,弥补不足,改进方法,再创新、再实践,全面推进全局的公正廉洁执法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今年9月7日至9日,旗长助理、旗公安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承办全市执法规范化推进会工作中优秀民警一行23人组成考察团,赴扎兰屯、阿荣旗、莫旗公安局考察学习社会管理创新、队伍规范化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主要做法。通过学习考察,考察团成员亲眼目睹了扎兰屯、阿荣旗、莫旗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安四项建设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亲身感受了兄弟旗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变化、新发展,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认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一、三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扎兰屯、阿荣旗、莫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财物快速流动,社会矛盾复杂多变,治安形势异常严峻,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的难度愈来愈大。近年来,三地公安机关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探索、积极作为、大胆改革,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创造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
(一)社会治安动态打防控体系实现新跨越。在扎兰屯市公安局期间,考察团一行实地观摩了指挥中心110接处警大厅建设、城市防范体系六大机制运行情况;观看了工作介绍片,深入了解了该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灯杆报警法、110流动警务室、三声治安联防法运行情况;实地考察了机关各部门软、硬件建设工作及人员配备情况,认真听取了薄立峰局长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执法规范化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工作介绍。该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合现实需要,具有很大的学习、借鉴价值。
(二)以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快速发展。在阿荣旗公安局期间,考察团一行在指挥室杜彦军主任的详细介绍下,实地参观了指挥中心110接处警信息化应用工作、基层基础室和出入境管理室窗口办公‚一网式‛服务工作、刑事科学技术室标准化建设工作运行情况;观摩了机关办公大楼的标准化建设、警营文化与日常规范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听取了张杰政委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介绍,及规范日常管理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积累主要做法与考察团进行了经验交流。该局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效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适应当前公安工作需要,值得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与交流,推动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三)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在莫旗公安局期间,考察团听取了刘一凡局长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机制运行的主要做法,观看了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片;实地观摩了指挥中心110接处警大厅建设、指挥系统多警联动运行情况的现场操作及社会治安动态防控工作中的突出作法,实地参观刑警大队、交警大队和尼尔基镇第一派出所的队伍正规划化建设和日常工作运行情况。该局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推动执法创新机制运行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学习三地工作经验的启示 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通过学习三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既看到了工作上的差距,更在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上受到了启发。
(一)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扎兰屯、阿荣旗、莫旗三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之所以走在全市前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将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我们此次考察看到的扎兰屯的‚灯竿报警‛、阿荣旗‚一网式办公‛和莫旗的‚执法规范化奖惩绩效考核制度‛就是解放思想的成功典型。我们到扎兰屯等地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自觉融入和服务大局、敢于创新进取、勇于探索担责的工作理念,这样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公安事业发展的最前沿。
(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载体。阿荣旗提出的‚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即创新公安情报工作,强力推进‚大情报‛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监管机制,强力推进‚大网安‛格局;创新打击犯罪新举措,强力推进‚网上作战‛;创新和谐警民关系途径,强力推进‚户籍服务一网办‛,都是以信息化手段为基本依托。扎兰屯市社会治安动态防控和莫旗的110指挥中心建设也都是如此,我们此次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与信息化工作有紧密关系,给我们最大的直观感受也就是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先进经验,就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强警意识,切实提高全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运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手段,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公安工作的流程再造和效能倍增。
(三)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如扎兰屯市针对周边农村案件高发的态势,针对结构复杂的现实状况,研发出了一套‚灯竿报警‛系统和农村110流动警务车,大大提高了公众安全感;莫旗公安局以‚实战、实用、实效‛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阿荣旗更是紧紧抓住社会管理创新有利契机,破解了一系列社会管理难题,从队伍规范管理到信息化应用都取得了较大成绩。莫旗公安局从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学习三地先进经验,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确保出台的制度和制定的文件附有操作性、针对性和生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对策研究
1 2013年度学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在省、市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 在学校专业系部及相关职能处室的密切配合下, 通力合作, 在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3年度, 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个班次, 累计年培训5409人次。
2013年度学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 岗位培训类:村卫生室人员合理用药培训、江苏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带教师资培训、社区B超、X线、心电图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等, 共计5个班次, 培训622人。 (2) 继续教育类: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 共计1个班次, 培训114人。 (3) 职业技能培训类:初中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级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中药调剂员培训、中高级眼镜验光员培训、中高级眼镜定配工培训、中级保健按摩师培训、眼镜验光技师暨眼镜定配技师培训班、眼镜验光高级技师培训班等, 共计17班次, 培训1180人。 (4) 社区教育类:常州社区大学“一校 (院) 一品”社区教育项目建设, 20讲, 受众600人次;社区课程, 授课69次, 受众2000人次。
2 学校社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拓展培训领域, 深化教学改革, 密切与企业关系, 加强内部管理, 实现了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 学校社会培训工作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1) 思想不够解放, 创新意识不强。 (2) 教学资源服务社会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3) 培训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 培训需求调研, 培训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培训实施、效果测评、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都存在改进的空间。
3 培训保质增量的对策研究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 继续教育处、教务处、护理系、医管系、后勤管理处等职能处室和专业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工作开展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从组织体系上保证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加强硬件建设, 全面系统地提升培训场所整体功能, 更好地满足培训工作的需要
(1) 加大教学装备的投入, 提升培训场所整体功能。为培训工作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演示设施、实践技能培训设备等基础设施。 (2) 加大现代化办公室设备的投入, 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加速现代化办公室设备的添置和更新。教学计划的管理、学员档案的管理等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 实现办公系统现代化、网络化, 避免教学管理工作随意性, 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3.3 开展培训需求调研, 增强培训针对性
充分发动专系部、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培训工作专题调研, 了解行业、企业一线对培训的需求, 研究开发培训课程, 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培训方案。
3.4 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3.4.1 精选优秀教师, 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精心选择高学历、高职称, 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 组成专业教学团队, 确保培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3.4.2 强化教师专业培训, 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1) 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进修,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 (2) 加强教师现场实践调研工作, 虚心学习、刻苦钻研, 真正的提高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和授课水平。 (3) 加强教学研讨活动, 面向培训学员的不同层次水平, 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件制作、教学方式及手段等进行研讨、总结, 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5 严格教学管理, 保证教学质量
3.5.1 积极建立社会培训工作制度和人员职责
积极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培训内部的规章制度, 抓好制度的落实,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社会培训实现依法培训和规范培训。
3.5.2 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呈现出常态化
经常召开学校负责人、职能处室和专业系部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培训工作联席会议, 对如何开展学校培训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 并对开展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沟通和交流, 多方共同协商, 征求意见、建议和想法, 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3.5.3 抓好常规管理
针对生源差异大, 办学形式多, 学校不断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各专业、科目均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统编教材, 任课老师严格按教学要求备课上课。每班配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做班主任, 职能处室执行教学巡视制, 认真做好记录。
3.5.4 建立教学督导队伍
聘请熟悉教学规律、热心教学管理的老师参与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随机听课、抽查备课笔记。定时召开学员座谈会, 了解教学情况。对教学效果的优劣进行量化测评, 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意识。
3.6 依法按章办学, 杜绝违规现象
(1) 健全学校社会培训工作规章制度, 做到招生宣传、财务票据、教学资料、学员资料等档案齐全, 并配有专人保管。 (2) 办学项目均按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有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文件执行。 (3) 培训收费均执行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 并使用正式发票, 无乱收费现象。经费积累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
3.7 形成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1) 将学校社会培训工作分为纵向班和横向班两大类型, 凡由学校或继续教育处组织联系的为纵向班;凡由部门自行联系组织的为横向班。 (2) 制订学校社会培训工作奖励制度, 提高纵向班课时金发放标准。横向班经费除上交学校部分外, 其余部分由系部掌握使用, 其构成为系部管理费和教师课时金两部分, 教师课时金按学校继续教育处教师聘任制度的有关规定发放, 系部管理费可用于系部培训开拓、教师培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 (3) 将教师参与的社会培训、社区教育等教学工作, 其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教学工作量考核中,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的对外培训业务因培训目标分散, 培训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 加之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涉及面广, 从而造成了教学和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另外业务上协作单位多, 各方面的工作衔接和矛盾处理比较复杂。基于以上原因, 学校对外培训工作要做到扎实、规范,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另外培训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新矛盾, 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对外培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并从中总结出有效的工作方法, 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最大限度的提高培训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怀宝.论高职院校参与社会职业培训的可行性[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05) .
[2]刘宝莲.试谈职业技术学院与社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J].内江科技, 2007 (01) .
期间,汤晓莉一行先后深入南宁市武鸣县、钦州市、防城港东兴市,采取实地走访、翻阅资料、个别访谈、专题座谈等方式,就基金监管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纪律规定》、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和行业企业社会保险纳入地方管理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开展调研,对广西成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稽查总队、开展阳光社保工程等创造性的工作及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等给予充分肯定。
在自治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调研座谈会上,汤晓莉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督促落实好社会保险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把为民的好事办好;二是要继续督促抓好《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纪律规定》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确保社会保险工作人员安全;三是要继续抓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建设和基金监督队伍能力建设,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有人抓、抓得好、不出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幸福池州,市政协于三季度对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举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报告会、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调研座谈会、认真开展问卷调查、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等形式,全面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工作情况,深入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在反复调查研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同时,通过学习、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相关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升了公众对社会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为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资政会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工作举措,狠抓重点难点,积极探索创新,全市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综合治理,“平安池州”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定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把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前置性程序,对池青九公交线路改造等89件重大事项进行了评估,决定暂缓或不予实施17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不稳定因素。
深入推进基层综治平台网络建设。全面加强乡镇(街道)维稳综治办和村(社区)维稳综治工作站建设,配备专职人员,规范工作制度,加强管理考核,强化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青阳县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维稳综治办规范化建设,有效推进了基层维稳综治工作。
建立健全应急处突机制。建立公安机关全警快速应急处突机制,加强专业应急处突队伍建设,确保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集结警力,及时反应、及时处置。贵池区、东至县率先建成专业应急处突队伍,其他各县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应急处突力量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力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和重点物品管理,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石台县首先实现县际出入口、主要街口、路口治安视频监控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据省统计局调查统计,我市公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2009、2010年,我市连续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并率先在全省实现平安县区全覆盖。
(二)夯实基层基础,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四有”(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有章理事)标准,不断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完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标准化社区用房建设,不断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社区居委会基本实现“一站式”服务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社区服务内容逐步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文化卫生、教育体育和社区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
全市建成社区服务站46个,贵池区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多数社区开设了便民服务热线和服务信息平台,整合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将居民需求信息与社会服务资源有效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城区中小学,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区学校大班额等问题。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6300多个,有效
帮扶弱势群体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大力实施“夕阳红”计划,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0%。建立专项孤儿救助制度,积极推进孤儿集中养育,孤儿集中、分散养育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000元和600元。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上半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400余套。2007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民生工程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35.7亿元,实施民生工程40项,人均受益2000多元。
(四)突出以人为本,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加强
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牢固树立重视信访工作就是重视群众工作的理念,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办理群众来信、来电,着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今年1-7月份,全市信访总量、进京非正常上访、赴省上访、到市集体访批次同比分别下降24%、50%、36%和19%。九华山风景区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零上访”村居和“零上访”乡镇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四民”专题活动成效明显。去年12月起全市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专题活动,活动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接访、下访作为突破口,整个专题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走访群众54000余户,收集各类意见建议近9000条,筹集解决问题专项资金4317.69万元,解决问题4300多件,一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劳动纠纷、特困群体生产生活等突出问题和矛盾得到有效化解。问卷调查显示,近七成调查对象认为“四民”活动是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最有成效的工作。
(五)坚持与时俱进,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
在群众工作领域,市委新成立群众工作部,建立群众工作联席会议、群众工作“访、办、考”等“一会三制”工作体系,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在社会建设领域,市政府在实施民生工程的同时,每年办好10件惠民实事,今年又将惠民实事扩展到19件,有效促进了民生改善;在社会治安管理领域,市公安局依托信息技术,打造了“一呼通”、“租信通”、“联防通”、“视讯通”四通工程,有效破解了家庭旅馆、出租房屋的流动人口管理以及重点要害单位、重点管理的行业场所的治安管理难题;在“大调解”工作领域,市综治委针对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拆迁拆违、劳资纠纷、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矛盾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在市直有关单位组建了17个社会矛盾专门调处中心,有效提升了社会矛盾的调处成功率;在基层服务管理领域,全面实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积极推进覆盖市县乡村的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一网通”工程。主城区按每60户选配1名楼道长,建成街道、社区、楼道三级基层服务管理网络,并在市政府网站开通“楼长建言”,直接受理来自楼道长的意见建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文化、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市区治安巡逻主要集中在几条干道,案件易发的小街小巷难以见到巡逻警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数量明显不足,主城区多数路口尚未安装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部分出入市主城区的路口无治安卡点和视频监控。广大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薄弱,人防、物防、技防严重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散、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矿山、工地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交通事故频发,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赌博”、“盗窃”、“宾馆、洗浴等重点场所治理”成为我市社会治安管理的突出问题,调查对象认为“公共安全体系还不完善”的占59.99%。
(二)基层服务管理工作难以适应群众需求。社区工作机制尚未理顺,社区居委会趋于行
政化,承担大量的行政部门工作,影响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发挥。部分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不规范,居委会成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导致居民对社区工作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支持。部分楼道长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服务管理作用未有效发挥。部分居民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缺乏有效监督。一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绿化等损毁严重,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差。部分小区因没有封闭,治安环境较差,入室盗窃案件频发。少数居民毁绿种菜、停车,私搭乱建,在小区住宅内开设家庭宾馆、饭店、棋牌室,在居民小区内开办加工厂,噪音、油烟污染扰民,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却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还不够健全。突出表现在:一是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击鼓传花,群众跑了一圈,就是无人负责解决问题;二是少数部门责任意识不强,解决信访问题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未从根本上做到“案结事了”;三是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比较集中的信访问题,仍然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没有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问题,造成同一性质问题不同群众反复上访。同时,部分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能力欠缺,遇到问题不愿选择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维权方式,更多选择“零成本、快解决”的信访渠道,致使大量问题集中到信访部门,一些民商事纠纷甚至已经依法判决的诉讼案件也进入信访渠道。
(四)社会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城市规模、人口迅速扩张,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现有的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如互联网虚拟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等迅猛发展,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分析应对能力,成为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如当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如何加强规范、管理、服务,发挥其在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如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偶发事件都有可能迅速升级演变成对抗激烈、难以处置的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应急处突机制,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房价过高与住房保障、劳动就业与分配不公、消极腐败现象、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资源保护成为当前我市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前几位因素。
(五)社会管理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总体规划还未形成。各地、各部门还未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和部署,有的地方、部门还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以及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社会公众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认知度还不高,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有效途径不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还不够完善。
内司工委
(2009年6月19日)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提高对政府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报告的审议质量,于本月3日-5日,在常委会副主任陈东升带领下,内司工委就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进行了会前调研。调研先走访了尧渡派出所、香隅派出所、洋湖派出所,分别在三个派出所召开了由镇人大主席、副主席、镇分管领导、司法所所长、派出所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三所安排一定时间抽阅了部分案卷材料。然后安排一个下午集中在人大接待室抽阅了县局部分案卷材料。最后,在县公安局召开座谈会,局班子成员,治安、交警、法制、经警、刑警、国保、110指挥中心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听取了公安局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大家进行了座谈。在基层所调研时,公安局负责同志陪同了调研。调研之前,还向县人大代表发放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治安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工作作风不断转变,克服了各种困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是以《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06.3.1)为契机,认真组织干警学习、培训,提高公安机关依法履职的能力;强化治安管理措施,严格依照程序办案、规范干警执法行为;较好地树立了“四种意识”,即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人权意识、时限意识,较好地克服了以往的“执法不知法、执法随意性、执法粗糙等一些不规范的执法行为,案件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共查处治安案件1220起,查处违法人员1908人。
二是适时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各项专项行动,全力维护社会秩序,保持了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很好控制能力。组织“命案必破”专项斗争,效果显著,连续三年保持良好纪录(及时侦破2.20抢劫命案,6.3抢劫杀人案,特别是“6.3”抢车杀人案,只用了短短3天);组织开展了“两抢一盗”“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侦破一大批有影响的刑事案件,严厉打击了杀人、抢劫、爆炸、投毒等严重暴力犯罪,特别是“两抢一盗”发案上升势头得以遏制。据统计2006-2008年城区这类案件(可防性)分别下降34%、36%、37.5%。
三是治安管理有所加强。加大了对治安复杂区域和部位尤其是重点治安乱点的整治力度,加强了人口信息工作;加强了对高危人群的管控和旅店等重点行业的管理;加强了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加强了枪爆等危险物品动态监督,最大限度地消除治安隐患。加大了对涉黄、赌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查处力度,查处黄、赌案件32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38人。同时,加强了道路交通、消防管理工作,08年以来,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8414起;08年全县交通事故和交通死亡人数较往年下降了69.2%、19.7%,今年1-5月又分别下降27.8%、6.25%;未发生过重特大消防事故。
四是防控体系有所完善。城区主要路段、复杂场所、要害部位共安装视频探头31个,全县76个金融网点报警系统完成与110联网。边境省、市际治安重点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并使用,以“三台合一”的110指挥系统为龙头扁平化指挥体系逐步形成。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对城区实行24小时巡逻,城区治安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五是基层基础工作有所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不断推进。08年5月,全县11个社区和31个农村警务室全部建成。在此基础上,还不断深化了警务机制和工作的创新改革(如尧渡所实行“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模式和根据居民生产、工作规律和治安情况,实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等),使警务室真正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六是在工作任务特别繁杂、艰巨的情况下,没有放松队伍建设。
二、问卷调查情况
向全县县人大代表发放175份“社会治安情况调查表”,收回175份。从调查表统计的情况看,县人大代表对我县治安管理工作总体反映良好,工作满意度较高。其中,“你对我县社会治安情况感觉如何?”满意110人,占62.9%;基本满意64人,占36.6%;不满意1人。“你对我县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是否满意?”满意99人,占56.6%;基本满意72人,占41.2%;不满意4人。“你对我县公安干警执法水平和工作作风是否满意?”满意94人,占53.7%;基本满意80人,占45.7%;不满意1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对衣食住行以外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关心起来。治安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治安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心。从收回的问卷调查表看,县人大代表为对我县社会治安工作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看有: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人人知法、懂法、守法,达到群防群治;进一步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尤其加大对黄、赌的查处和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网吧的治理力度,尤其对偏远学校周边网吧的治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县城及乡镇闹区小偷猖獗,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希望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盗窃犯的打击、整治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高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加大对地皮卡的打击力度,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加强对公安干警的教育,着力提升公安干警的素质,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也呼吁增加基层派出所的警力、加强装备,提高基层派出所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矛盾凸显时期,我县的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不能乐观,主要是:
(一)刑案犯罪发案率仍在高位运行,局部有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县入室盗窃、街面“两抢”、街头诈骗等刑事案件发案比例较大。恶性案件不时发生(如2.20、6.3抢劫杀人案件),特别是流窜、团伙作案增多,作案手段和工具不断翻新,犯罪分子胆子越来越大,侵害对象从以往的特定群体向一般群体转化,案发时间和地点从过去特定向不特定转化,恶性案件增多,社会危害性进一步增大,这充分暴露了我们治安防范领域还有很多薄弱环节。
(二)社会不稳定因素还大量存在。就我县而言在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林权改革、企业改制、生态环保、医患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诱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依然不断发生。有些处理只是表面的,矛盾、问题仍然存在。
(三)警力不足,对治安管理工作上台阶造成影响。目前我县警力和人口比是万分之四点七,排在全省后边,因受警力不足影响,尽管公安机关最大限度的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也难以有效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目前,距公安部要求的城区派出所不低于20人、建制镇不低于10人、建制乡不低5人,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警力不足对社会治安管理以及执行行为规范化及执法质量等诸方面均造成一定影响。
(四)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还不够到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对社会治安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依然存在,综治工作流于形式;一些乡、镇的巡防经费、人员待遇、安全技术防范装备经费得不到保障,群防群治组织难以为继;对流动人口和私房出租仍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对重点场所的管控上,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不够,没有形成合力;社区和农村警务室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从这次我们抽查的案卷中看,公安机关执法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执法行为不规范,办案存在随意性。人权意识、程序意识仍然不强。服务意识有待于加强。
(六)县城交通秩序比较混乱,街道车辆乱停乱放严重。这里主要是几个客观上的顽症没有得到解决,一是车站;二是马自达;三是没有商业或公益的停车场。
以上存在问题,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体制和机制的原因,还有我们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部法律,也是一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要充分认识正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重要性,要大力宣传这部法律。公安机关要结合这次“江淮普法行”活动的开展,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宣传教育活动。采用以案说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来教育群众,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增强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意识,积极营造贯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2、进一步加大严打整治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公安机关要把严打整治工作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确保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目前,恶性刑事案件和“两抢一盗”“黄、赌”案件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公安机关要周密部署,加大综合整治力度,要以提升恶性案件侦查破案水平,加大对侵财性案件、流窜作案的打击力度为切入点。坚决遏制盗窃案件的高发势头,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对干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筑牢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全体干警思想,引导广大干警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和要求,进一步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坚持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的理念,为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夯实思想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公安执法的内外监督。在内部监督上,要严格标准,严密办案程序,落实工作责任,健全执法责任体系,执法质量考评体系,完善内部监督,从制度、规范上防止错案的发生。在外部监督上,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检察院等机关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公安执法工作,争取让领导、各界、群众都满意。
4、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充分发挥“三台合一”的警务指挥平台作用,加强社会治安信息网络化建设,及时掌握和了解社会治案信息。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防控区域,明确防控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要在主城区全方面建立治安巡逻、特警处置机制(可以考虑从财政予以投入保障,扩大辅警方法予以解决),把治安问题处置在初始阶段,把突发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防止问题扩大、蔓延和质变。要对一些治安复杂地区、行业和某一方面犯罪突出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以增强治安防范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继续加强社区警务和农村警务建设。逐步提高民警万人比比率,增加城区巡逻人员,努力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公安机关公正、规范执法创造更好保障条件。同时要处处关心基层一线民警疾苦,从优待警,建立健全民警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切实消除基层一线民警的后顾之忧。
一、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日益复杂,深层次的问题不断凸现,农民利益诉求的广泛化,对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一是农民增收基础不稳、农民收入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差,依然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大困难;二是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基础条件严重滞后,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了难题;三是因发展与群众诉求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和法制的完善,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不断变化。征地拆迁、拆违矛盾和环境污染、劳动争议等新型社会矛盾一样逐步表现出来,成为影响农村基层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且呈逐年增长之势。四是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现象更加严重,农村成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留守地,农村社会问题更加复
杂,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五是农村的民主体系还不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制度还不健全,农民利益诉求的渠道比较单一;六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农民群众对社会公平的不满和怀疑,导致农村社会事务管理难度大。
二、农村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和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当前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呈现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现行的乡镇在社会管理格局中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管理领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管理没有现成的法律可依,社会管理职能不甚明确,且当前各类矛盾凸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剧增,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没有相应的强化。
(二)服务观念认识不到位,作风转变不彻底。加强社会管理,需要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的角色,努力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有部分人员尚未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工作态度,工作缺乏积极性,工作作风不踏实,执行政策不到位,惠民政策放水不到田,制定工作措施时不听取群众意见,脱离群众实际,在依法行政或执行政策过程中走样,在处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厚此薄彼,处理社会问题推诿拖拉,对于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缺乏主动调查了解,在平常工作只是忙于应付上级检查,未真正树立服务群众的宗旨。
(三)农村矛盾日趋凸显,面广量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矛盾呈现四多现象,即:土地纠纷多。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深入,城市不断的扩大,各类企业的进驻,也促使农村土地效益日益上涨,特别是国家给予农村的惠农政策出台后,原先主动放弃土地承包权的一些农民,又希望重新获得土地承包权,致使各类土地纠纷频发。邻里纠纷多。由于农村的居住模式是传统的聚居形式,村邻互连,两家宅基地之间界限不清,在发生宅基地分配补偿时导致矛盾产生。家庭纠纷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日趋严重,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新的家庭矛盾,如不愿瞻养老人、夫妻因不满对方收入产生矛盾等等。上访事件多。部分群众利益受到侵害后,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上访解决问题期望较高,在处理过程中提出大量不切实际的要求,使致事件长期不能解决,他们往往又不愿意通过正常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往往不造成上访量居高不下。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策及主要做法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社会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简化办事程序,畅通服务渠道,完善便民措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让群众办事方便、心情舒畅。充分调动党小组长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参与社会管理、协助村民小组长和监督村民小组长中发挥作用。强化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对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加强教育管理,强调严格、公正、文明、规范办公。
(一)建立社会管理服务大厅。双河镇于2012年8月
全面启动社会管理服务大厅,包括计生服务,就业、民政扶贫、养老保险服务,建房审批服务及民事纠纷调解服务,法律咨询服务,信访接待等机构。设置民政、计生、就业、合作医疗、建房审批、养老保险服务等8个办事窗口,共有36项服务职能。抽调11名业务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进驻服务中心。在“集中办公”期间,中心实行一周五天工作制,通过督查组委派专人对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出勤率。从加强中心管理,完善中心制度和管理制度入手,切实推行“六公开”(即公开工作人员信息、公开服务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政策依据、公开承诺时限、公开办事资料);“十制度”(即中心工作制度、中心管理制度、五制办理制度、联合办理制度、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中心投诉制度);“两考核”(即季度优质服务岗评比、岗位绩效考核)。通过建立制度和严格考核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二)、充分发挥党小组长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双河镇以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加大对党小组长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党小组长掌握农业科技、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能力。同时,双河镇本着政治上尊重和经济上补偿并重的原则,在村民小组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征求党小组长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每人每年600元标准给与党小组长一定补偿,以此激发党小组长在参与社会管理、协助村民小组长和监督村民小组长中发挥作用。目前已取得成效如下:
1、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通过加强党小组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协助制定符合本小组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合理规划本小组的产业发展布局,指导和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力的促进农民群众增产、增收。
2、社会管理工作有序推进。通过积极引导党小组长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激发党小组长在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协助村民小组长管理本小组的各项工作,化解群众纠纷,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3、村务监督机制有效落实。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监督机制,在党小组长的监督下实时公开,进一步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同时,党小组长也起到了监督村民小组长的作用,督促村民小组长按照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促进本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矛盾纠纷调处保稳定。双河镇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治激化”的原则,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领导包案制、首问责任制等工作机制,综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调解手段,形成镇党委统一指挥,各包村领导牵头,司法所、法庭主办,各办、站、所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工作格局,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一般纠纷随报随调,疑难纠纷由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及相关部门包案,做到人人都是“调解员”,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此外,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周五邀请司法所、法庭及相关部门召开信访案情分析会,对全镇存在的信访矛盾逐一排查,认真梳理,集体研究,寻求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佳途径,彻底铲除影响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四)、弱势群体管理服务暖人心。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帮扶弱势群体。一是完善帮扶机制,通过党员联系困难户、志愿者帮扶等形式,实行一对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职业, 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上, 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指的是专门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性的活动, 也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专业化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 (公共服务) 的组织, 还是现代社会为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社会工作是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 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工作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工作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协调社会资源, 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安全提供物质、心理支持, 维护合法权益, 减少社会不平等;二是提供社会服务, 满足社会成员的日常需求, 促进人的能力发展, 改善并增进人们的福祉;三是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 帮助有困难人士解决问题, 防止因问题激化而可能对社会秩序的冲击, 降低社会问题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四是参与社区生活过程, 组织并强化社区生活, 恢复和加强社区与社会基层组织的功能, 稳定社会基础;缓解人际关系紧张, 防止各种人际冲突或社会冲突的发生, 促进社会和谐;五是通过政策倡导和服务传递, 充当国家与个人、政府与社会连接的桥梁, 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数十年社会稳定局面的维系, 无不证明了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实践方面的有效性。2005年巴黎所爆发的大骚乱, 政府曾动用警察部队却无法解决问题, 后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力量才平息了骚乱。这一案例可谓社会工作之社会管理功能有效体现的经典案例。
发展社会工作对于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社会工作是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观念转变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以其专业服务的精神和追求民主、平等与正义的社会理想, 影响着现代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社会工作平等、尊重、自助的助人理念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价值依据。基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社会管理中社会大众就被视为行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 这样, 社会管理就会由单一行政机构自上而下的命令变为大众共同参与的民主过程;解决社会问题就不仅仅倾向于行政力量, 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统和权力解决问题, 而更多的是通过服务化解矛盾, 解决问题, 从而维持社会秩序。
发展社会工作, 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保证, 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政府社会管理手段单一, 方式简单, 习惯于采取行政手段和强制方式解决社会矛盾, 往往容易激化矛盾。社会工作发展出一整套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能从不同层面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进行防御性与治疗性处理, 也能影响并改变制度设置和政策导向, 防止或减少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因此, 许多国家都重视发展社会工作。当前我国的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已不能完全解决, 必须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技术化解社会矛盾。
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我国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政策框架初步形成。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 地方也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从中央层面看, 2010年4月中央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将社会工作人才提升为国家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 确立了社会工作人才在我国人才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10月, 中央18部门和群团组织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2012年3月, 中央19部委和群团组织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1—2020年) 》。《意见》和《规划》, 是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奠定了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基础。同时, 2006年以来, 民政部等部门围绕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登记管理、继续教育、岗位开发设置和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发展等环节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在地方,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相继出台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目前, 我国综合政策与专项政策相衔接、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相配套的专业社会工作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迅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专业社会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 专业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 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专业队伍不断壮大。目前, 全国258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6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每年毕业学生近2万人。同时, 通过职业水平考试, 产生了5万多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前, 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20余万人, 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是服务平台不断拓宽。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 已开发了6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其中, 在民政类事业单位开发设置了1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城乡社区开发设置了4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此外, 指导和鼓励各地加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力度, 发展了7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是实践探索不断深入。2007年以来, 民政部在全国165个地区和260家单位开展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 形成了以上海为代表的政府与社会组合发展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社会组织运作为主的发展模式以及以江西万载为代表的政府运作为主的发展模式。这些经验模式, 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示范与参考。
四是服务成效不断显现。近年来, 各地积极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围绕城市融合、灾后恢复重建、新农村建设、劳资关系与医患关系调解等问题, 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汶川地震发生后, 全国2000多名专业社工迅速赶赴灾区, 协助当地政府开展灾民救助、心理疏导、生计发展以及社会支持体系建构等工作;广东东莞专业社工积极介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 协助广大“新莞人”尽快融入当地社区, 实现户籍人口与外地人口的和谐共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在优化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作为一种专业和职业还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了解和充分认识;二是现有社会工作存在着行政化倾向明显而专业化不足的特征;三是政府购买服务不够, 从事社会工作的民间组织发育不健全;四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乏。
三、加快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步伐
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 以人才培养为基础, 以人才使用和平台建设为重点, 以专业服务为核心, 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 加大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力度, 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健全体制机制, 逐步形成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和高度分散的特点。要按照《意见》要求, 遵照党管人才原则, 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加快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和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
加强教育培训, 加快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专业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 改进教育培养模式, 扩大教育培养规模, 提高教育培养质量, 不断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增量。抓紧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通过大规模的专业培训、在职学习、实践训练等方式, 对现有社会服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开展专业服务、进行专业管理、搞好专业督导的能力和水平, 逐步使他们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加强平台建设, 进一步拓宽专业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空间。积极推动城乡社区设置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社区工作人员提升专业社会工作水平, 使社区成为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加大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岗位开发力度, 对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 将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确定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以社会工作服务为辅的事业单位, 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求, 合理设定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加快建立一批覆盖各主要服务领域、专业服务能力强、管理科学规范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不断拓展专业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
加强专业服务, 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当前, 应针对我国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薄弱环节与紧迫需求, 重点强化五个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即强化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强化老年群体服务、强化农村留守人员服务、强化特殊人群服务、强化受灾群众服务。同时, 做好其他社会成员的专业服务, 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覆盖到所有有需要的个体、家庭和群体, 不断增强社会服务与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周永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求是, 2011.5
【摘 要】以高校党建工作为切入点,阐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性,探索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 党建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74-02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
2012年11月,党十八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许多重大理论都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阐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等重要论述,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高校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的方向。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社会管理既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社会各组织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自己的资源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高校,有能力也应当在创新社会管理领域作出比其他社会组织更大的努力和贡献。而党建工作是高校培养学生党员的主要阵地,一名学生成为一名党员再进入社会,高校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高校通过党建工作,向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有的成为了党员,是社会各行业的精英人才;有的接受了入党培养和考察,暂时不是党员,但进入社会成为了行业的中坚力量,在行业中是入党的主要考虑对象。因此,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存在着密切关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化也会推动着社会管理的创新。
二、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党建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也是衡量和考核一个高校发展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分为两块:教师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和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
(一)教师方面
在高校,大多数教师都是党员,因此教师党员发展的任务并不是太重。然而一些教师党支部为了争取系(院)教师入党,不顾党员发展的程序问题,将一些教师火速入党,缺乏严谨性,对这些教师入党的过程和程序私下简化,特别是一些教师思想上不够成熟,懵懂被动地入党,这样的培养发展方式给学生党建工作埋下了隐患。
同时,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重,大多数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党支部的党员再教育工作往往都是在固定的节日举行,并且组织集体活动来代替思想教育工作。党员集体活动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教师党员的思想教育问题。当前,一些教师党员疏于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对党的最新形势动态不够关注,如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少数教师对于会议精神的学习流于形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这样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思想上的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做一名服务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教师党员首先要充电,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学习。
(二)学生方面
目前,高校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人主要是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这在学生人数多的高校是一项任务非常繁重的工作。因此,面对这项工作,各高校的重视程度和做法都不太统一,然而出现的问题却是大同小异的。
1.学生入党较被动,思想认识不够。学生一般在进入高校后的一个月左右撰写入党申请书,然而经过调查,问及学生为什么会有入党的诉求,一些人的回答显示出入党动机不纯。一些学生是因为班级助理的要求而写申请书,而班级助理则是因为系(院)要求大一新生入党申请率达到一定的比例。从这个环节来看,部分学生在成为党员的第一步就是被动的,没有正确的入党动机。
2.培养教育工作有时流于形式,发展不够严谨。高校的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担任,其中辅导员从事主要工作。目前很多高校采取学生党建工作专人负责制,一个系(院)的学生党建工作主要是一个辅导员负责。一个系(院)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这么多学生的培养考察发展工作均落在辅导员身上,而辅导员大都不是专职组织员,而是兼任学生的管理工作。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会很多,培养考察工作任务重。安排培养联系人大都是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和一名任课教师,如果班主任不是党员就由辅导员担任。这样就出现了每个老师担任20~30名左右学生的培养考察工作,这样的培养考察模式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情况导致培养考察工作主要放在确定发展对象这一阶段,而发展对象决定权留给了班主任。负责任的班主任会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而少数班主任认为班级党员多是一种荣誉和荣耀,因此尽可能多地推荐。此外,有的高校为了不增加发展难度,在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就开始函调,为的是给今后发展党员的时候节约时间。种种这些都不同层次地造成了整个党员发展工作的不严谨。
3.学生党员疏于教育,服务和模范意识不够。学生从写入党申请书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从时间上来说最少是13个月,而这13个月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因此,当学生成为预备党员后,老师和学生都相对放松。培养的老师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下一批需要培养发展的同学身上,而学生则是被严格要求了13个月甚至更久之后成为预备党员,认为自己的目标完成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结果就造成学生党员疏于教育,他们的党员模范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到位。在学生群体中的模范作用不够,对老师和学生的服务工作也不够。相比较,本科院校学制长会相对好,高职高专学制短会比较差,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加强学生党员管理及服务意识教育工作。
三、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由上可见,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方面均存在不少的问题,高校要培养日后可以为社会管理工作作出贡献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党建工作,以此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将“社会创新管理”列入高校党课教育的教学计划。目前,高校的党课内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纪律和作风、熟悉入党条件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端正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等。这些内容是一个党员应该懂的基础知识,然而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出现的一些现象如大学生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等应该引起高校党建的重视,将“社会创新管理”作为一个专题作为党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让高校党建工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目前各高校都在探索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战斗堡垒作用。其中有学习型党组织、学习—能力型党组织、学习—实践型党组织等。笔者认为,党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尤为重要。高校应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一个服务型的组织,培养出大批服务型的党员,让他们参与到校园服务和社会服务中,实现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管理中体现服务,服务中延伸管理,从而扩大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多样性、适应性、覆盖面。这样,高校学生党员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未来在社会中就业都可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校园和未来的社会岗位上可以帮助和影响他人,为社会管理创新贡献党员的光和热。
第三,增强高校党建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影响力。高校应该加强打造党建品牌,建设独特的党建文化,积极搭建高校与行业、企业、周边社区等社会组织的桥梁,积极发挥党建品牌和党建文化在社会管理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使高校党建工作与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生态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有力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四,加强高校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师生党员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师生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高校师生如何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师生主要活动范围局限在学校,应加强师生服务群众的功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如慰问五保户、“三下乡”活动、假期实践活动等,争取建立长效机制,保证高校师生党员充分参与社会管理,从而影响更多师生,使广大师生发挥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不断加强自身创新工作,培养锻炼出一批高素质服务型的师生党员队伍,为社会管理创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龚春明,万宝方.基于社会管理创新视角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新探[J].临沂大学学报,2013(4)
[2]郭晓凤.试论高校党建服务社会管理创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12)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 (DSBD13YB074)
【作者简介】赵 婷(1985- ),女,山西长子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植文选(1957-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社会管理调研:创新社会管理 保障改善民生07-10
工商管理社会实践报告07-06
社会调查报告行政管理10-05
行政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06-13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工作总结05-25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10-28
社会保险管理工作09-07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社会调查报告07-04
电大行政管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