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材作文教案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选材作文教案(共8篇)

如何选材作文教案 篇1

设计者:仙村中学

张雪花

教学目的: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链接中考作文:

开头:问世间情为何物?爱在哪里?我仰望苍天,大声询问;我踏遍大地,到处寻觅。

镜头

一、老师送我就医 中间 镜头

二、老师教我解题

镜头

三、老师挑灯备课

结尾:问世间情为何物?苍天告诉我,情在师生间;爱在哪里?大地告诉我,爱在老师的心田里。

点评:该文采用镜头式的结构,条理分明,结构完整,首尾呼应。遗憾的是:所选的材料陈旧,缺乏新颖。选材误区一:材料陈旧,“撞车”现象屡见。

前车之鉴:08年中考作文,一个考场30份作文,竟有18篇写汶川地震!这些你写过吗:

写父母:送衣送伞送饭、半夜生病送医、考得差来安慰、煮早餐煮中饭煮夜宵等

写老师:带病上课、深夜改作业、加班为我补习等

写同学:借学具给我、教我解不会的题目、误会对方偷我东西后被原谅等 小提示:

大多时候,接到题目后想到的前两个题材不选,选第三个。误区之二:幼稚可笑,格调低俗。你长大了吗?

1.让座、捡到钱包还失主、扶盲人/老人家过马路 2.学会钓鱼/煮饭/包饺子/骑自行车/游泳

3.过生日家人或朋友准备了 “蛋糕、蜡烛、生日歌” 4.抱怨父母限制自己自由

5.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姑娘”、“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之类的称呼

质疑:以“尝试”为题,你觉得写尝试初恋、舞弊、打架、恶作剧、偷东西等题材好吗? 误区三:弄虚作假,矫情造作。你知道吗?

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凡抄套范文的中考作文,均打入五类卷,最多只能得9分。

提示: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

三、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1)选材的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选择取舍。2.选用最有代表性。

3.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4.选用真实具体的材料。(2)积累素材的方法:

1)从 “ 自我生活经历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2)从课本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3)从 “ 课外阅读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4)从 “ 社会生活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四、技法升华:

(1)紧抓生活中的“闪光点”。(2)故意制造“误会”与“矛盾”。

例:我将妈妈给我买资料的钱,捐给了班上一位同学。当我再次向妈妈要钱时,妈妈误认为我进网吧花掉了买资料的钱而担忧心伤。最后 妈知道真相后笑了。

亮点:就误写误,先不露真相;最后点 出真相。(3)不畏“丑事”。

作文不必有太多的忌讳和禁区,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也许它就是我们所要表达的最好的题材。

五、拓展练习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选材并列出提纲。

六、作业

如何选材作文教案 篇2

一、生活中选材, 写出真情实感

习作素材的来源有两大类, 其中生活经历积累占据了大部分,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中, 教师只是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积累, 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致使学生写作常受课本知识的影响, 作文无病呻吟, 缺乏新意和真实性。因此, 教师应注重引导小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材,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 在《我的妈妈》写作时, 为让学生写出“妈妈”的形象, 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一讲“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 这时, 学生会积极发言, 说出, “我讨厌吃鸡蛋, 但是妈妈要求我每天吃一个鸡蛋, 为此我很不开心”“我过生日,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 我很开心”“妈妈手很巧, 给我梳了很漂亮的辫子”等, 以此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作文题目相近的生活情节, 特别要求学生写出一些细节 (具体的动作、语言) 、写出自己的独特心理感受, 引导学生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文章。又如:在习作《春天》写作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春游, 把学生对春天的理解从书本所学转移到切身感知, 让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 心里想, 描绘出春风的和煦、春日的暖阳、拂面的柳条和动听的鸟鸣, 写出生动的春景、写出心里的喜悦, 写出自己心中的“春天”。通过这种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材,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可以帮助学生把生活与写作联系到一起,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材中选材, 拓展思维空间

作文教学应注重发散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教师往往会给学生构建出写作的框架, 致使学生形成定向思维, 作文大同小异, 没有新颖独特之处。因此, 在日常教学时, 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指导学生从教材中选材, 拓展思维空间, 写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例如,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 文章对诸葛亮借用草船的计谋大加赞扬, 这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那天早上江面上没有弥漫大雾, 诸葛亮的计谋还会成功吗?”“像草船借箭这样的事情, 还会发生第二次吗?”等, 以此发散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又如, 在教学《狐假虎威》时, 很多学生都认为小狐狸狡猾奸诈, 这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小狐狸只用三言两语就能骗过老虎, 保住了自己一条命, 还可以借助老虎达到自己的目的”等方面认识到小狐狸的机灵和聪明, 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方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让学生学会在课文内容中选取写作素材,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感悟中选材, 写出点滴体会

感悟来源于学生的经历与感受, 是学生对观察的体会和经历过的事情所产生的感想, 能反应小学生心理变化等。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把个人感悟跃然纸上的过程, 因此, 教师应鼓励小学生的点滴感悟, 引导学生从日常感悟中选材,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例如, 在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两个短篇:第一个短片里李明在父母的关爱下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异, 周围的人都很喜欢他;第二个短片里的刘晓虎在父母的溺爱下嚣张跋扈, 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等,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个短片写一篇文章。这时, 学生会根据所看内容和自己的见解, 得出几种不同的写作思路:“呼吁家长要适度关爱孩子, 不应过度溺爱”“让小学生从孩子的视角认识到要身体力行、遵守纪律”等, 通过让学生从自己的感悟中选材写作, 可以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一些事情的初步看法, 发表一点自己的认识等, 这样别具一格文章, 可以让读者眼前一亮, 为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中学议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四、联想中选材, 写出创新型作文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外一种事物, 这种写作方法既可以把作者的思想与写作连到一起, 丰富文章内容, 推动作文故事情节的发展, 联想是学生写出创新性文章的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应注重联想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指导学生学会从联想中选材, 为小学生写出优秀作文打下良好基础。例如, 在习作“我喜欢的植物”时, 单纯的描写植物形象特征会导致文章平淡无奇, 没有内涵, 为让学生写出具有创意的作文,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几种联想的例子, 指导学生做好作文选材。可以让学生学习仿写句子, 如给出一个句子“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那么, 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让学生仿写出一个句子, 可以指导学生联想的角度, 这里面有两个表示大小概念的关系“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水滴是大海中的一分子”, 让学生根据这样的形式可以写出很多类似的句子。还可以给学生三个词语“夜空、月饼、朋友”, 让学生发挥联想力, 写出一段言之有理的话, 通过诸如这样的片段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 为写出创新作文打下基础。让小学生在联想中取材, 写出具有深意的文章。引导学生从联想出选材, 能避免学生出现选材枯燥、立意不新的现象, 有利于增强作文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引起读者共鸣、深化文章主题, 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总之, 传统的作文选材指导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作文大同小异, 没有独特之处。为发散小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教材、感悟和联想等方面进行选材, 力求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切、有个性色彩和独特视角的优秀作文。

作文选材如何出新 篇3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选材出新意呢?

一、要有“观察”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就会发现有价值的材料,另外观察要全面、细致,注意角度和顺序,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即可获得深刻而新颖的材料。

二、要有“积累”意识。我们不可能处处亲自体察,许多材料要靠从知识的海洋中去汲取。可以通过读书笔记、日记和札记的方法,把所见所闻的典型事例记录下来并分类整理,为作文积累丰厚的素材。

三、要有“多角度”意识。材料出新,并非要考生去挖空心思,奇思怪想,怪异并不是新,其实说到底,作文材料不外乎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人、事、景、物、理,而要出新主要表现在选材的角度上。

写文章如同拍照,取景的角度往往决定着一幅作品的成败,同样的主题,同样的背景,同样的事物,如果角度取得不落窠臼,那么,一般的“俗”的材料也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例如,我国足球破天荒地获得亚洲出线权,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在这种情况下描写足球健儿的文章已经很多,如果我们再以此题材来写作文,怎么还能写出新意来?有位同学就改换了选材角度,他在写 《破例》一文时,拋开了许多文章所写的“奋战过程”“比赛场面”“平日苦练”等内容,而是把镜头转向了周围的人和事:决定足球能否有出线权的那场比赛的傍晚,妈妈破例让“我”看电视,“书呆子”爸爸也破例坐在电视机前流下泪水,还有邻居的华侨老爷爷,都有跟平常大不相同的心情。他写的材料平凡,但能够“小中见大”地体现文章主题——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时代迸发出新的火花。由于此文角度新,所以,虽然是写大家所熟知的事,却写出了独具一格的新意。

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应注意换个角度去写。如写《一次成功的喜悦》,最常见的是学生写学习上、生活上的成功,若写一次主动地“重新打量世界”的社会实践,那定然使人耳目一新。要做到角度新,还要避免雷同。有些记叙文表现中心时不止用一个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一个中心,因此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毫不吝啬地删去那些雷同的材料。

四、要有“个性”意识。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想心思,其实就是在别人司空见惯、觉得“毫无疑问”的生活表象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做适当的思索、研究,得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结论。所以以独特的眼光,发人之所未发,也是写作出新意的一个法宝。

作文训练选材篇教案1 篇4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教学目标】

1.明白作文选材的内容:“我”的真实生活,“我”的真切体验。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小角度、合题旨、有新意。

3.在课堂实践中变“学得”为“习得”,增强写作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学生习作、佳作在选材上的探讨,提高学生的作文选材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考:你最喜欢的一道美食是什么?简单说出它的一些材料和简单做法。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写文章同样如此,题材选好了,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作文的选材。

(一)什么是选材:

师:就象蜜蜂采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一样。所以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中心,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如果我们把一篇好作文比作一个完美的人的话,那么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架;语言是细胞;材料是血肉!那么,我们应如何选好材料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材料的来源

1、材料从生活积累中来。

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师: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中学生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注意,缺少发现罢了。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善感的心,你就会从自己身边发现平凡小事中的美。其实,许多时常烦扰我们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体验,日日眼见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作文最需要的材料,朱自清不就从“日日走过的荷塘”中,发现了荷塘月色之美,从而写就了感动几代人的经典美文吗?所以,材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真切体验。

2、材料从阅读中来。

历史;文学作品;报纸、杂志

师:我们从阅读名著中,知道了冰心笔下母亲如荷叶般宽厚伟大的母爱;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无限乐趣;海伦凯勒虽失去光明但仍然坚强的品格。

(三)、如何收集材料?

1、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

2、要经常地读书读报,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

(四)怎样选择材料来写?

⑴舍旧取新:选取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物的独特经历。值得注意的是,新素材并不都是大事和新鲜事。平常小事,熟人熟事,往往含有新意,等着你去发现,这就看你有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了。如:《我的第一本书》 作者小时候看父亲的书; 他考了第二名,父亲让他背书的事情。父亲让他把那半截书从他的朋友那里要回来,然后装订成两本完好的书; 4 他小时候去书房的一些事情; 5 他从小的玩伴现在的状况。

突出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友谊、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

⑵舍大取小:就是选择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小素材不等于无意义的小事,是指蕴含生活哲理的小事物,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

如:《藤野先生》

1去仙台途中的所见所想 2初到仙台收到优待 3与先生初见

4四件事【添改讲义 修正解剖图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5匿名信事件 6看电影事件 7与先生惜别

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表达作者对先生真挚、深切怀念。

⑶舍粗取精:即舍弃粗的素材,选取精要、典型的、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这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实,主题突出。

如:《我的母亲》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4.除夕夜从容对付债主,她对败家的大哥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5.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以及对待她们之间的矛盾;

6.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坏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也有“刚气”的一面。总结:选材要求:紧扣中心(准)

选材角度:①小事入笔(小)②真事真情(真)③富有新意(新)

二、实战训练

(一)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2、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3、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4、他的作业认真,都是“优”。

5、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6、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7、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8、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二)围绕 “母爱”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 1.我在学校生病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4.母亲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5.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材料分析:

1.虽然是母爱,但是母亲的溺爱不是我们应该选的题材,所以不能选。

2.围绕中心,而且深刻。母亲独特的爱,是一种新颖的爱的方式,多下笔墨能成为好的材料。

3.题材虽然是母爱,但太多人写,写不出自己的特色。4.与母爱无关的材料,实际该材料是说的母亲见义勇为。

5.母爱的一种既尊重孩子,又关心孩子的新材料,很少有人写,此材料容易得高分。

(三)围绕 “感恩父母,学会节俭”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

学生A:写母亲中午回家烧饭给自己吃,自己通过先在学校吃,再自己学会烧饭而感恩父母。

学生B:父母工作很辛苦很晚回家。

学生C:自己小时候家里很穷,吃饭只吃两块钱的菜,后来家里情况好了,仍然坚持吃两块钱的菜。以此来回报自己的父亲。

学生D:有个同学老是和自己比自行车的档次,自己则不以为然,用自己步行代替买的自行车的行为来感恩父母。材料分析:

学生A:比较普通的材料,但是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也不失为好文章。学生B:与中心毫无关系,跑题材料。

学生C:内容很独特,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能够写好。

学生D:材料中有其他人与“我”做对比,能够很好的突出自己节俭的行为和感恩父母的拳拳赤子之心。

三、当堂检测题: 实战应用: • 题目:《我的校园》 • 提示:首先填空:

我的校园是一个——、——、——的地方。

然后分别用独特的、典型的材料来体现校园的这些特点。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选材 篇5

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时,能否选准新颖恰当的素材是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蚂蚁之所以能够安然过冬,是因为它们有储备丰富的食物;蜂蜜之所以香甜,是因为蜜蜂采集好多的花朵。我想在写作时就要像它们一样,在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中,善于精选,撷取那些感受最多、感触最大、感悟最深的材料,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筑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作文需要材料,尤其是质地美好的材料。有了质地美好的材料才可能拥有好质量的作文,因此材料必须经过遴选,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中,挑出作文所需的一则或几则材料。

一般来说,选材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一、选材的原则

1.真实性。

所谓真实,就是要合乎实际,是客观存在的。它包括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虽然材料是虚构的,但它来源于生活,能够解释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生活真实,就是指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是客观存在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事信而不诞”,说的正是此理。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真实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来深化人物和主题。

真实可信,是写一切记叙文的基础,只有事真,才能情真。编造的故事,虚假的人物,无论怎样写,总不自然,总会露出破绽,而且根本不可能动真情。好的文章无不是人们传情表意、激情感慨之作。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无话可说,无病呻吟,写出的文章胡编乱造。千人一面的“新八股”。究其原因:其一,生活内容单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习几乎成了他们的全部;其二,缺少真切而深刻的感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百般的家庭呵护使他们很难品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其三,枯燥、呆板、毫无活力的作文指导使他们缺少兴趣,甚至于产生厌恶、惧怕心理。针对这些情况,应鼓励学生多写见闻感受。

2.新颖性。

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有的时间,换个角度想问题,可以老材料出新意。比如:“让座”是老掉了牙的材料,有一考生把“让座”写成“谢座”,使材料新颖了。有一位中学生让座给一位带小孩的妇女,这位妇女教小孩“谢谢大哥哥”,借孩子之口表达感激之情,到站了,这位妇女让孩子再次说“谢谢大哥哥”,“大哥哥再见”,再一次借孩子之口表示谢意。作者从中感悟,做了一点“好事”,得到的回报是一谢再谢。

在选择材料时要做到新颖妥贴,避免陈旧乏味。据说在宋代,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怎样把这个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人在茂密丛林中伸出庙的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不甚满意。另有一位画家则独辟蹊径: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进桶里。画和尚而不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这座古寺深深地“藏”起来了,真是别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 称绝。选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主题往往可能用这样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材料来说明,但要选择最新颖的。

要选择新颖的材料,首先,要求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要独具慧眼,有伯乐相马之才,并能迅速地判断、和表现;其次,我们一定要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奇的,给一些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赋予新的生命;第三,要做到材料新颖,必须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要指导学生观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这些都不失为积累新颖材料的好途径。

如何在选材上出奇制胜,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思维活动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抛弃“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构思,精心选择刻骨铭心的人和事,尽情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细致描写令人回味的故事,勤奋点击精彩多样的生活。

要避免作文选材“撞车”现象,很简单:当你拿起作文题来,不假思索,马上就想到的那个“题材”,千万不能写!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那个“题材”,最好不要写!正确的做法是:你花上3-5分钟,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明。

3.典型性。

选材要典型有意义。所谓的典型,就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能够起到以一带万之效。典型材料是指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写一个人,要能够说明某一类现象;写一件事情,要能够体现他人的一贯作风;写一句话,要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典型是指所选的材料有代表性,有意义。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

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典型可以是整个事件,当然也可以是典型的局部。鲁迅先生在《祝福》中通过外貌描写刻画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刚到鲁镇的时候:“头上扎着白头绳„„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第二次见她的时候:“„„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最后一次见她的时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岁上下的人了,脸上削瘦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转,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如此典型的脸部表情描写,入木三分,祥林嫂在封建社会中逐渐麻木的形象呼之欲出。

4.感动性。

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如果所选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很感动”,“亏他想得出来”的事件,是写出来一定能打动人,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这样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挚,得分一定会高。凡是考场上的满分作文,首先得力于选材的成功。材料感染了阅卷老师。

5.时代性

多元化的社会,各种信息、现象、问题充斥着生活,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的素材。而且,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揭露社会丑恶,歌颂时代新风。

比如去年5.12汶川地震,牵动多少中国人的心,多少作家,多少学生,多少爱心人士纷纷在用自己的笔表达着殷殷祝福与无尽关怀。我想,此题材下的作文,定能特别温暖人心,令人倍感亲切,受人亲睐。

二、选材的方法

1.从熟悉处寻真。在平时,大家头脑中一定储存了大量的资料,这些素材应该作为首选材料入文。因为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写得真切感人。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对其产生深刻的领悟,发掘其价值意义。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真实是文章的根本,好文章的材料对作者来说应该是最真切,最熟悉,最独特的。

2.从感悟点引发。在作文时,审题之后会有所感悟,这时要紧紧抓住自己的感悟点,在记忆的仓库中搜寻;以这一点为契机,向四周辐射,就会打开思路,找到理想的材料。在搜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向思维,而且要学会逆向思维,这样选择材料的路径就会开拓若干倍。如在清明节这天,一位学生去扫墓,他被围绕在花圈旁欢蹦乱跳的孩子所吸引,并且感受到这些孩子正生活在幸福中。于是他从这一点出发,联想到这正是先烈的心愿,由此取材构思,写出了新颖别致的好文章。

3.从动情处着手。文章要想感动别人,首先必须感动自己。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该首先选择打动过自己,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材料,并且要注意围绕这一情感点向纵深开掘,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围绕“父亲为我过铁道买橘子,使我感动得流泪”这一情感点,组织材料,构思成文的典范。感动了自己,也就容易让别人动情,动情了,也就产生了共鸣。

4.从联想点开掘。在选材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材料特别能够引起你的想象和联想,抓住这类材料,将它与联想材料进行巧妙组接,会写出内容丰富,思路开阔的好文章。我们学过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如《荔枝蜜》,作者就是从蜜蜂的勤劳、无私,创造甜美的生活联想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农民的辛勤劳动„„抓住联想点,深入开掘,这是选材的一大技巧。

5.从新颖中探索。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话道出了选材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时,注意优先选择新颖别致的材料。在取材时,遇到大家都很熟悉的材料要尽量避开,以免落入俗套。如果非选不可,也要尽量变换角度使用这些材料,或者用与之相对的材料衬托,以求出新。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必须首先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方式,教师作前指导,定下写作思路,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创新。多数学生虽然平时积累了不少素材。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作文时感到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人云亦云、老一套,“旧事重提”。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教会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写出鲜活的作文来。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呢?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1)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引导学生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老师一布置作文,他们常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秽,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 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如,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习小组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爱”的?有的学生说,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比如:《有一种爱叫伤害》。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其实,这种逆向思维,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这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的方法。

(2)纵横驰骋,丰富想象和联想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技能。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一般要经过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表达修改等阶段,都有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想像力等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就这一点来说,进行作文创新指导,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像力等这方面的思维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的思想也好,思路也好,思绪也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思维的问题。在日常作文指导中,学生要想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觉审察,关键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联想,培养联想力;要引导学生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学生的联想力强化了,想像力丰富了,作文创新的心胸也就开阔了,学生在作文中就能思路独创,文思敏捷,写出创新作文来。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如,今年是牛年,开学之初,布置了一篇以“牛”为话题的作文。我就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观点:(1)、从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再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由此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2)、从牛耕地时奋力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3)、从牛的“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4)、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5)、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6)、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的高尚品格;(7)、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写出具有“奇、新、美”的境界的文章。所以,我们在创新作文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6.从自身出发寻找。选材贵在独特。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你的经历,你的思想,你的发现都是独特的。如果你多从自身出发,挖掘宝藏,就会发现许多别人没有的珍宝。去年冬天下雪,我布置了一篇以“雪”为话题的作文,大家都在赞雪,有一个学生却写“雪中恨”。写自己父亲在雪中丧生,写自己对雪的怨恨。这种经历,这种情感是这位同学独 有的。这种选材就是独特的,新颖的,深刻的。

7.要选“点”,忌写“线”。“写线”,犹如聆听一位老太太不停地唠叨“那过去的故事”,波澜不惊而绵绵不绝,有谁愿意听呢?这种选材思路因其“历时”过长,用笔过“粗”,而往往很难出彩。“选点”,更容易去粗取精、去旧取新,更方便用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生活,抒写心曲。

下面是以“成长”为话题的两篇考场作文,以此为例,具体说明。

甲文:

我是这样成长的

“哇”的一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

我降生后,首先“被迫”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还“被迫”认了个姐姐。聪明的我,六个月就学会了说话,9个月大时就会走路了。

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4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

读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分别了熟悉的同学们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和老师,成绩平平,没有一点起色,但当我懂事时,就一头扎进了书海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让我为海的女儿而哭泣,为玫瑰仙子的幸运而赞叹,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

可直到六年级,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成绩如梦幻中那样上升到前几名。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六年级时,我们必须进行小升初的考试,面对人生的第一战,我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课外书,但同时也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升入初中后,我告别了自己低幼的童年,逐渐迎来成熟,同时又告别与自己相处六年的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初中阶段比我想象中辛苦一些,并且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提高了不少。

这就是我目前的成长历程,以后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从这些成长历程中,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不信,自己去瞧瞧吧!

乙文:

点击成长

打开青春的电脑,点击成长的图标:

“哇!怎么搞的,是不是我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定眼一看,我鼻子下面一丁点小绒毛在向我招手。“怎么一惊一咋的。”妈妈走进屋里。“妈,你瞧,”我指了指。

“唉哟,长胡子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现在可14岁了!” “好啊,多吃点饭,身体长得壮壮的,为咱们家又添一名男子汉。”爸爸附和着。

一张画满“红灯笼”的试卷飘到我手里,居然这么差,真笨真蠢!我拧了一把大腿„„“怎么搞的,饭白吃了,这么差。”试卷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我捡起来,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了我的小巢,真想哭,可又哭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呀?

拼 “你连续这几次考试都不理想,真不知你这阵子在干什么。下去认真反思一下,好好抓一下学习。”

我带着班主任那恳切的教诲灰着脸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回到教室,我重重地拍打着书——拼了,看谁与谁争锋。埋头于题海书丛中„„

“哈!我就知道能行的,果然不出所料。”

我接过那布满红勾勾的试卷,一吐晦气,抬着头,向春光灿烂中走去„„ 成长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可见,有惊,有奇,有忧,有喜„„ 我明白自己会走得更稳更坚定„„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语言功底都不错,可是因为选材的原因,前者成了低分作文,后者成了高分作文。前者从出生落笔,婴儿幼儿小学初中全不放过,所选材料呈线条状。后者撷取成长路上的几朵浪花,精彩呈现,所选材料就是几个“点”。

三、选材应注意的问题

1.不涉禁区,积极健康。

“文以载道”,文章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认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思想健康”,作文只要思想不健康就不及格。那些不健康的内容绝不能写,不能越雷池半步,选材就绝不能进入禁区。

2.避生就熟,得心应手。

中学生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似的人,什么都懂。人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知识积累自然就不完全相同。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不懂装懂糊弄读者,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如果出现错误,则更是画虎类犬弄巧成拙。

3.弃故纳新,与时俱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至今已觉不新鲜”,怎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听唱新翻杨柳枝”,才会给人带来惊喜!

4.避同求异,独特出众

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当学生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会不约而同的想到这些材料。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5.去粗取精,以一当十。

围绕文章的主题选材,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要根据立意精心选取精当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才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能以一当

十、以少胜多。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一百多个材料中精选出三个典型材料,充分反映了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德。

选材需要慧眼识珠的高见,不能以“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态度来敷衍,否则,就不可能选出典型的材料。6.推陈出新,旧材新用。

有些材料内涵丰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如何选材作文教案 篇6

1.了解选材的基本要求。

2.通过习作发现选材的问题:陈旧。通过名篇、例文,找出选材陈旧的解决方法。3.通过学习活动、写作过程的指导,提高选材能力。

►选材的基本要求 1.围绕中心 2.真实 3.新颖

►学生习作,发现问题

《我的好朋友》很多写和小伙伴一起玩 《我的烦恼》多数写妈妈整天在我耳边唠叨 《照片里的故事》大部分写小学毕业照毕业照

►小结习作问题:

►名篇经典回顾 ●《窃读记》

记述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

1.“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2.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背影》

写父亲为“我”送行的情景,重点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父子间的真挚感情。

父亲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走一步再走一步》

写自己小时候一次冒险爬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成功脱险的经历。

1.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同学们从选段中分别悟出了什么写作道理? 请你作结:

《窃读记》

《背影》

《走一步再走一步》

►写作活动一:

请你以“在操场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可以捕捉操场上发生的事,操场上的人物及相关的活动,也可以写操场上让你难忘的经历,触动你心灵的人、事、物,写时要注意以操场作为大背景进行勾勒与描画,以更好地扣题。●请同学们思考:写作过程(步骤)

1.2.3.4.1.头脑风暴:你会想到哪些材料可写?(越多越好,限时5分钟)

4○⑤

2.给你所选的材料进行如下分类: 大家

有独特的(体验、体会、发现)的

有深刻感悟的

○4素材平常可翻出新意的 3.你想表达的中心是 4.围绕这一中心确定的材料是

《作文指导:怎样选材》学案2

过的、►写作活动二 :

文题:你们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 “大管家”,热心集体事务;或许还有体育健将、乐器高手、智力超人„„

请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围绕“牛人”选择恰当的材料,注意材料真实,新颖,内容具体 写作提纲

1.我写的“牛人”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2.我写的“牛人”,“牛”在:

3.为了突出其特点,我选取最能表现其“牛”的材料有

4○

4.围绕“牛人”这一中心,我可以

详写

略写

如何选材作文教案 篇7

关键词:初中作文,选材,教学

英国社会文化学者理查德先生说过:观察事物必须透过其表象来看到事物的本质, 就会发现本来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也会遭到质疑的。初中写作教学也是一样, 尽管我们教师多次强调学生在写作时要写出自己亲身的感受, 选择一些有真实情感的素材, 但实际作文中千篇一律的现象依然存在, 难道是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 或者是我们的评价方式存在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选材要力求真实, 突出文章主题思想

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也是最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感的。教师在作文教学时, 应引导学生作文的选材要力求真实, 用真实的内容, 真实的情境, 表达出真情实感。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只有真实的内容才是独有的典型性和新颖性, 才具有个性的特征, 才能更加感人, 更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 文章对父亲爬月台的描述就很真实,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从衣服的颜色“黑布”和“深青布”就可以看出因祖母刚去世不久, 父亲赋闲在家时的悲凉。同样, 几个简单的动词“探”“攀”“缩”以及“倾”又把父亲翻越月台的情形写得形象逼真。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尽管朴素而又简单, 却让我们动容, 让我们感动。就算是文学大家, 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 写作的技巧再高超, 也不可能在闭门造车的情形之下写出如此细腻动人的情节, 也更不能表达出心中那份深深的爱意。

二、选择材料要典型, 防止材料面面俱到

语文教师离不开批改作文, 每次批改作文都会发现学生在选材时总是有雷同的现象, 选材的范围过于狭窄, 更多的是闭门造车。例如:写老师总是离不开:整栋教学楼只有一个窗户亮着灯, 只有老师还在批改学生的作业, 病了还要到学生家里补课, 还不忘记以风雨交加或鹅毛大雪作为衬托, 跟所写的老师又不是很像。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选材时, 在可供选择的材料中进行筛选, 避免面面俱到, 中心不突出, 指导学生选择典型的材料来突出文章的中心。以写一篇反映农村发展变化的作文为例, 略加思索, 学生就会发现有很多的材料可供选择, 比如: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瓦房、平房或楼房;家里买了彩电、冰箱和洗衣机;村里办起了农家书屋、科技夜校, 学会了科学种田, 了解了世界各地的信息, 甚至网上销售农产品等等。面对这么多的材料, 不可能面面俱到, 必须选择典型的材料来反映农村可喜的变化。经过筛选, 最终确定写与科技有关的材料, 更能够表现富裕后的农民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 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引导学生思考材料, 理清内外部逻辑联系

初中生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 容易被光艳的事物及色彩, 以及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吸引, 观察事物不是很全面, 虎头蛇尾。他们往往会由着自己的兴趣看自己愿意看的, 而忽略了许多应该看到的内容。因而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 除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还应该注意观察事物的总体部分, 要把总体和部分, 以及内部和外部结合起来, 弄清楚其中的联系。外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而学生又正处于精力充沛, 渴望获得知识的时期, 要把外界的窗口全部向他们打开, 不能让学生犹如坐井观天。对于这方面的训练, 可以从观察图片开始。例如:通过一张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然后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 再把图片进行放大, 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 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每个人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学生就会发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是否全面, 是否理清了内容之间的各种关系。还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 观察校园的景物, 观察学生的活动, 以实地观察的方式, 让学生在把握重点的情况下, 看全写全, 让学生学会筛选材料, 理清关系。

四、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 使事例更加典型化

学生在观察中, 用自己的视角获得了第一手的材料, 并通过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增添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在大胆创新的基础上让所选择的事例更加典型化, 更加具体化, 所表现的主题也会更加鲜明。因此对原始材料的加工处理也就成了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多篇文章都适合进行加工,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改编, 尽显个性。教学时可以适当地把这样的内容安排在学生的课外作业里, 让学生进行续写。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 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 想象于勒的变化可能造成不一样的结局。比如, 于勒后来有钱了, 和菲利普夫妇共同生活;于勒变得更穷了, 菲利普夫妇对他冷漠无情;或者想象本来于勒就有钱, 是假装贫困来试探菲利普夫妇的。学生在对材料加工的基础上, 让事例更具典型化的特征。语文课本中这样的事例很多, 有凡人琐事, 有名人逸事, 更包含古今中外, 涉及天文地理, 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整理归类能力。

总之, 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写出真情实感, 要写出个性, 这也正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作文的雷同现象, 在观察生活, 获得独特感受的基础上, 在作文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 用有创意的方式进行表达, 从而让作文更具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1]姜云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选材策略[J].语文天地 (初中版) , 2012 (3) .

[2]张联芳.初中作文教学离不开选材指导[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3) .

如何选材作文教案 篇8

一、独有的自然景物

中国农村土地在全国占比将近95%,农村大世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皆可成为学生作文中的新鲜素材。化用罗曼·罗兰的那句话:农村初中生作文素材不是没有,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比如桂花树,城市中除了公园,或是主题街道,以家庭为单位栽种的很少。而在农村,却是另外一番情景。笔者所在的苏中小镇,很多家庭房前或是屋后都栽种着成排的桂花树。中秋过后,桂花树便到了开放的季节。此时围绕“桂花”,可以组织策划一系列的活动,作为农村初中学生们的作文素材储备。

1.我手写我心。要求学生们观察自己家中或学校中的桂花树,亲手摇摇桂花树,体会一下“桂花雨”是什么情景,并以片段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供日后写作。彭杨笑同学在日记中记载道:

快步上前,只见嫩黄的花瓣在露水的润泽下显得别样的柔美,宛若那西施颦眉。侧身向前,想要嗅那香味,恍然发现那甜香已飘然远去。带着些许失落,走了一会儿,恍惚间又闻到那若有若无的清香……

2.我心悟真情。民以食为天,与“桂花”有关的食物很多,如: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酱、桂花栗子粥、桂花南瓜糕……。学生们平时生活中都吃过这些食物,就忽略掉它们与桂花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个专题研究,学生们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班级镇晨同学的素材积累本上,有这样灵动的文字:

金秋十月,桂花绽开,又到制作桂花糕的日子了。洗,晾,腌,加进面粉,搓揉,奶奶和我分工又协作。蒸煮的过程是漫长而又折磨人,我小小的眼睛直盯着蒸笼,口水却被奶奶擦了一遍又一遍……

3.我笔记所思。以桂花为例,寻找生活中可以入文的自然景物。如农村中的苇叶、清蒿、菖蒲、桑枣树、扁豆、绿豆等。细细观察它们的外在形貌,记下它们的习性,并且与我们常见的食材联系起来。这样积累下来的文字,鲜活灵动,碰到情感类的作文题目,即可信手拈来。如:陈慧娴同学的《想起了菖蒲飘香的时节》:

梦中总是浮现这样的情景:青青河畔,风吹菖蒲。蒲叶如秀发般飘动着,纤韧而柔美。蒲叶间,又见那熟悉的蓝布围裙。猛然惊醒,才知道,我又梦见了阿婆和那飘香的菖蒲。

二、丰富的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的艺术结晶。它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1.历史古迹景观。2.古典园林景观。3.宗教文化景观。4.民俗风情景观。

笔者所在的苏中小镇,相传是唐代大将军薛仁贵东征到此——马蹄掘地成塘的地方,故称为马塘镇。镇西街上,有纪念薛将军东征的雕塑——一匹四蹄腾空飞跃的石马,威武地立着。这一段历史,给小镇增添了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学生们以此为素材创作的作品,几年来精品不断。如《怀想印迹》《走近唐朝的天空》《蹄印构筑了我的精神家园》等等,并多次在市县学生征文中获奖。

毗罗殿是一座寺庙,就座落在农田当中。说是寺庙,其实庙宇就只有一间,庙前是一个大铜炉,接受着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的香火。但就是这座,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寺庙,却也让我们这儿的农村学生们接触到了属于宗教范畴的祈愿。自然在学生们的作文素材本上留下了厚实的一页。

其它的如桐本桥、镇上的苏中抗日纪念馆等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均能够很好地丰富孩子们写作的素材。如果将视线再延伸一些,诸如如东附近的南通狼山、如皋定慧寺、水绘园、通州骑岸镇范仲淹塑像,掘港范公堤等地方特色浓郁的人文景观,更拓展了我们当地农村学生的写作选材范围,从而为学生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卢佳同学的《狼山游记》:

我们爬上一层又一层石阶,转头回望,路上的行人小的又好似成群结队的蚂蚁在路上挪动着。一进狼山的大门,只见两个门神矗立在两边,形态各异,威风凛凛。又见唐僧端坐在洁白的马匹上,千手观音手捧着宝盆,关羽手持着青龙偃月刀,南海观音坐在粉红的莲花上。……终于来到了狼山的最顶峰,放眼远眺,只见一望无边的长江镶嵌着一艘艘小船,山间弯弯曲曲的道路像一条条白线……

从农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做好选材的私人订制,这样的“活水”定能为孩子们写好作文提供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关于校园的夏天作文300字下一篇:金工实习报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