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技术(共10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第四章 录取第十条 我院招生工作由院长直接领导,院招生科负责具体工作。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择优录取的原则。第十一条 学院纪委、监察室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按学院纪律检查有关规定受理学生及家长的申诉与处理工作。第十二条 体检标准按照《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各省市招办有关规定执行,对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第十三条 录取总则:认真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考试院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以考生填报志愿和高考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1.按平行志愿和“一档多投”投档办法录取。若线上生源不足,经省高招办批准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
2.根据各专业招生计划数按出档考生的分数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专业招生计划按要求无法完成任务的,通过上级部门同意,可调整到其他专业进行录取。3.各个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所有专业外语语种不限,但我院只提供英语教学。4.符合加分或降分条件投档的考生,按生源所在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我院在确定拟录取的考生名单并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后,即向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第十五条 一经录取的新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逾期未到校报到者,按教育厅相关规定处理。第十六条 我院按学生学费的一定比例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和资助学生,实施了“学费减免缓”、“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俭学”等奖优助学工程;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符合条件可享受国家助学金;特困学生按有关规定可申请
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景地图: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分数线: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1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指以有机物为主体, 依赖农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 完成能量循环的过程, 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 取之于土地用之于土地。比如说在耕作的时候采用牲畜作为动力源, 对庄稼进行优良选育, 同时施以有机肥。比如说秸秆还田, 种豆肥田, 把营养和物质重新还给土地。采用多种农作物混植的方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喜阴喜阳植物的混合配置可以利用到农田的立体资源。农牧结合可以利用牲畜的粪便作为农作物的肥料, 还能抑制杂草的丛生。利用对农业有利的昆虫、鸟类抑制害虫。
2无机农业
无机农业指利用现代无机化学的方法对农田进行施肥和害虫的防治。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肥全部用化学的方法进行补给。在生产过程中, 无机农业主要利用多种维生素、抗生素、化学试剂, 肥沃土壤, 杀灭害虫和杂草, 使农民从中收益。但与此同时, 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 政府禁止使用生长素、刺激素、除草剂、农用药虫剂、化学肥料用于田间耕作。技术支撑方面, 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逐渐代替人力, 畜力几乎被淘汰, 笔者认为应大力鼓励二者实现合作并重视畜力发展格局, 这样才能加快推进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为了完成农业生产, 多数人摒弃了有机农业, 因为无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化学手段的使用, 短期内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3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的结合
从当前来看, 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应将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有效结合起来, 并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来的条件, 从而使得农业发展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由于无机农业短期内就可以迅速将产量提高10%~20%, 据相关数据的分析, 在多数农村落后地区都存在着有机农业发展的主导型地位, 当地农业发展有着较好的局面。有机农业对于促进化石能源的节约与农业物质费用投资效益等都有着较大的作用。农业物质的投资费用投资效益率等将大大降低, 但益处却是很大的, 更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拿产量提高10%跟环境的污染相比, 这10%的增产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这充分体现了突出有机农业的宗旨。有机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着无机农业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旦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就更能凸显有机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再者有机农业的发展是在多部门小范围内配合使用的, 故在促进农业生产中的益处多多, 但就推广应用有机农业技术这一点出发还需要我们的国家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资金, 化工行业也需要进行自身的净化, 弥补自身工艺、环保方面的不足。
从无机农业的技术特点来看, 尽管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提高产量, 满足人们对粮食、蔬菜的需要。但无机农业在实现对土壤有机质、生态、水土等的回补方面却是远远不足的。在土地的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上, 有机农业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各级地方政府要认识到这点, 农业技术发展管理部门必须本着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进行部署,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朝着有机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切实做好有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虽然无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 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工资源, 但在必要时适时采取针对性的无机农业技术, 来改良土壤也是可行的。因为使用有机的办法无法使土壤的肥力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必要时还是要应用无机化肥来实现。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在基本国情的条件下的必由之路。随着耕地面积的急剧的衰减, 长期以来无机农业的使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方面的损害, 使得生态环境失去失衡。现阶段必须把握好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二者间的协调关系, 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尽快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应正确处理好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的有效结合, 从而实现有机与无机的并重式发展, 从而保证2者之间的持续发展, 最终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的概念, 并比较2者的优缺点, 以此作为参考, 将2种农业结合起来, 使之更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 以期对农业生产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农业,无机农业,结合
参考文献
[1]高天舜, 高宽.关于有机农业与家庭有机农业耕作制的初步探讨[J].经济纵横, 2002 (1) :40.
摘 要:本文简述了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的相关概念,并阐述二者的优缺点及各个地区对有机农业技术或无机农业技术如何选择给出建议,然后从有机农业技术应占主导地位到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并重的过渡两个方面,指出了二者相结合的关键节点,希望对我国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的发展的促进有所帮助。
关键词:有机农业技术;无机农业技术;农业协调发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目前大力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传统有机农业和现代无机农业间的结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绿色农业被广泛需求的背景下,对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结合性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 目前,一些国家的新兴技术,在我国已经引起很大的反响。其中生物技术方面,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的发展,对于有机农业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从以有机农业技术为主,过渡到二者共同发展,仍然应是我国农业技术改革前进的方向。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不是孤立实现的,只有把多种科学技术成果综合运用,才能使其效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相关概念介绍
1.有机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是指以生物科学为根本,凭借农业内的各种生物和自然环境间产生的能源及物质的循环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技术体系。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以人力和畜力为动力,对农作物品种进行选育改良,同时施加有机肥;采取农、林、牧相结合的方式和生物防治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培育要因地制宜,合理轮作。有机农业技术体系对保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故其又被称为生态农业。
2.无机农业技术。无机农业技术是指凭借工业生产所提供的各种技术装备和生产资料,通过投入大量的化石能源,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技术体系。无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利用各种生长激素和营养素、除草剂、农用药剂、工业施肥、化学肥料、农业机械等来进行农业生产。因为无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大量的化石能源,故其又被称为高能农业或石油农业。
三、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各自的优缺点
1.有机农业技术的优缺点
(1)有机农业技术的优点。有机农业技术的发展可以节约我们逐步减少的化石能源,提高农业的投资收益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2) 有机农业技术的缺点。由于有机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所以在将有机农业向社会推广和在专业方面发展上,存在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资金供应不足、化石能源比较短缺、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但对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在农耕方面劳动力比较充足,合理轮作方面的限制比较小,农林牧结合性较好的区域来说,很有优势。
2.无机农业技术的优缺点
(1)无机农业技术的优点。无机农业技术可以迅速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面向社会,并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无机农业技术的缺点。无机农业技术需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所需资金投入十分巨大;会使土壤肥力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衰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大,可能会造成生态失衡。所以,无机农业技术在化石能源较为充足、工业生产水平较高、资金支持较高的区域,可以取得优势地位。
四、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关键节点
1.有机农业技术占主导地位。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比较弱、底子薄,农村地区的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大多数农民的知识文化程度很低,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短时间内,我国农村地区的首要任务仍然是解决广大农村百姓的温饱以及农作物的增产增收问题。此外,我国地形条件多样复杂,气候不稳定,在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迅速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促进二者并重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采取以有机农业技术发展为主,以无机农业技术发展为辅的结合方式,契合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基本形势,才能使农民最大程度上在农业发展中受益。不过,一些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政府应大力鼓励二者结合并重视农业技术的发展,从而加快推进当地农业发展目标,使得目标得以尽快实现。
2.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共同发展。有机农业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我国农业必将会过渡到二者并重发展的阶段,两种农业技术共同发展。
农产品产量高低是受到投入农业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少制约的,如果全部实行有机农业技术,没有外界物质能量的投入,仅仅依靠农业内部循环来生产,难度非常大,而且产量会越来越少,这样就违背了我们实行有机农业技术的初衷。尤其是现在农产品大多是以商品形式售出,售出的农产品包含的物质能量不会返还到农业循环中,可用的物质能量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需要以无机农业技术来弥补所缺的能量,我们必须要把无机农业技术放到与有机农业技术同等的位置上。
3.政府足够的支持。无论是有机农业技术发展为主还是有机无机技术并重,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无机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要制定政策,在人才培养、技术改良推广、改善税收等方面,加以重视,并将其纳入到国家长期发展规划中,使无机农业技术发展无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工业也要支持其发展,为农业技术发展提供污染较少的能源,降低其成本及环境污染,广大农民才会考虑使用该种农业技术,加速农业技术在社会上的推广,让更多地区能够接受使用。
五、结语
我国被叫做农业大国,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农业发展并不先进,可以说是落后的,发展底蕴非常脆弱,各个区域的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在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结合并重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也一定是不同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短期内可能就会实现目标,但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或者不适合农耕的地区,想要实现该目标可谓十分困难。所以,我们要向尽快实现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结合发展,就要为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有利条件,包括资金支持、能源支持、人力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才能尽早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目标,使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齐头并进,促进我国农业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艳波,张凤珍,徐海艳. 论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对我国农业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4.01 .
[2]黄慧英. 中国有机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6 .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严格执行各省、市、自治区招生政策及规定,保证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1)对于进档考生根据考生成绩按专业志愿先后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2)如遇考生总分相同并且其他条件相当又不能同时录取时,按数学、外语单科成绩高低综合排序,确定录取名单。(3)各专业录取人数男女不限。(4)身体健康,具体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景地图: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分数线: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创新促发展汇报 以创新机制为动力
推动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于年月立项并开始建设。三年来,他们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着眼于农业结构调整,坚持“抓投入壮规模,靠科技增效益,强特色求发展”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创新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融资、管理、经营、运行机制,截止到目前,已累计投资万元,建设面积亩,建成了栋高级日光温室,两栋连栋温室,两个中心,初步实现了场区园林化,棚室标准化,灌溉节水化,农艺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企业化,产出高效化,发
展持续化,形成了龙头连基地、公司+农户的产业格局,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明显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温家宝、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主要领导曾先后到园区视察指导,并对园区依靠机制创新,带动农民致富,实现良性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总结他们的经验,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激发活力,夯实园区的发展基础 园区规划面积亩,并全部属于农民自主经营。如何在充分维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土地的合理流转,保证园区尽快形成规模,是园区建设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在建设伊始,就打破原来的农村经济运行体制,对园区建设所涉及到的土地,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和不改变农业用途的基础上,采取了“反租倒包”的办法,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流转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行了适度规模经营。即在不改变群众对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按
照“稳定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保证收益权”的原则,由园区管委会以法人的身份,根据现阶段农田收益标准与农民进行协商后,对农民土地成方连片承租,在对日光温室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之后,再返包给农民经营,从而达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生产的目的。这样,不仅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而且解决了集约开发与分散经营的矛盾,为园区规模扩展提供了可靠的土地保障和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聚财凝力,推动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张。
资金投入是邓庄园区建设最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开始建设阶段,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是不行的,它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还会受到地方财力的制约。最现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利益为纽带,用改革的思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投资积极性,并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几
年中,他们坚持以国家投入为先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实行多形式、多层次增加投入,既保证了园区的持续发展,又兼顾了投资者的利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他们投资渠道或方式主要为五种:⑴政府垫资。对园区基础性、试验性、服务性以及风险性项目,主要由市、区、乡三级财政先行垫资,作为启动资金,并在园区中通过一定手段回收后进行流动发展。比如年,园区一期工程核心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所需的多万元全部由财政出资建设。同时,为启动并推广高标准日光温室,对投资较大的座改良型冀优ⅱ型温室,每座由政府投入万元作为启动,其余1万多元由农民投资并付租金,对投资较小的普通型冀优ⅱ型温室,政府提供贴息贷款,这样即解决了政府投资困难的问题,又调动了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⑵农民投资。这是园区投入的主体。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使农民不仅成为园区的
主要经营者,而且也是园区的所有者。两年来园区中有栋日光温室,全部是由农民投资建成的,而政府只给予了一定的贷款贴息,这样,仅一期工程,就吸引农民投资多万元;⑶项目引资。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制定优惠的政策,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广泛吸引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客商到园区投资,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经营。年园区开始实施的中德《中国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环境对策》项目,已协议利用外资万马克;⑷企业投资。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凭借他们的经营实力和广泛的信息渠道参与园区建设,同时,也使园区在企业化管理上与他们互相学习。今年,中国焊管行业的最大私营企业----京华焊管厂,一次性投资万元,在园区建设了一栋全智能联栋温室,目前,已经投入运营;⑸市区直部门投资。结合外地经验,动员市区直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前来园区建设温室,搞开发经营。目前,市、区直部
门到园区建设的温室达到多个,投入资金万元。三年来,园区建设共计投资210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基础设施670万元,农民、企业、单位共投入资金万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始终把尊重群众的投资愿望,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作为事关园区发展的根本原则来把握。不依靠行政命令,不平调农民和市区直单位的资产,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方法来运作,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
三、实施严格有序的管理机制,明晰责权,维护园区建设的高效运转 要保证园区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园区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就必须有一种高效的管理机制。离开这一点,园区就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为此,在管理中,他们一开始就立足于高规格,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市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以政府主管副区长为管委会主任、区直有关部门和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园区工作管委会,对园区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并组织、协调外部关系,为园区建
设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在园区的内部管理上,园区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法,公开选聘了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成立了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下设一室一部四公司,即办公室、后勤部、技术服务公司、物资供应公司、种苗公司、销售服务公司。总公司以“搞好服务促发展”为宗旨,实行企业化管理,实体化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经济管理上彻底脱钩。管委会对其实行“定额包干、超额分成”,签订目标责任状,初步形成了既适应市场经营要求,又有利于调动管理者积极性的园区管理机制。从近两年多来运行的情况来看,这种管理机制,不仅在根本上消除了“行政式园区”的弊端,而且能够把管理者的利益同为农民服务的水平挂起钩来,以服务为载体,在服务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四、活化实用有效的经营机制,互促互荣,实现园区和农户的“双赢”
在园区建设实践中,他们把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引入园区的生产经营环节,实行了“六统一分”经营模式,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经营。在“统”的层次上,他们坚持把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园区的整体发展作为起点和落脚点,既保证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到位,保持了园区建设的整洁、美观,又及时把最优良的品种、最实用的技术、最新的市场信息提供给区内经营户,从而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衔接配套,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确保园区高效运转和良性发展。在“分”的层次上,他们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目的,保证农民在投资、生产、经营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农民可根据公司提供的多套方案选择品种、栽培模式和销售方式,公司根据农民的选择意向提供服务,公司与农民完全是一种经济关系。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成功地调节了园区与农户的责、权、利关系,不仅为农户解决了生产、技术、销售等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公司也在经营中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如园区专门成立了销售服务公司,组织了销售队伍,并注册了“恒星”牌蔬菜商标,对园区及周边地区的部分蔬菜进行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上市,使园区的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大城市和蔬菜专业市场及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在每年为农民销售蔬菜吨的同时,园区也扩大了知名度,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自身发展,成了名符其实的产业“龙头”。园区建成以来,带动全区新增蔬菜面积近万亩,带动农户多户,同时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樱桃西红柿生产基地,单栋温室效益最高达到万元,最低万元,园区年创利润万元。
五、探索健全技术推广机制,增强动力,带动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不断升级。高效益必须依靠高科技。他们在搞好高
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展现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同时,把着力点放在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上。一是高起点建立技术依托。他们先后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农大、农科院等7家科研单位和国内几个较高水平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签定了技术依托和合作协议,把园区建成了他们的教学和试验示范基地,强化了科技进步的源头,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二是全方位开展高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应用。他们把园区作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大胆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设施到园区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取优,并在实践中完善提高,取得成功后再在全区进行推广。三年来,共引进推广配方施肥、膜下滴灌、二氧化碳施肥、反光幕、病虫害生物防治、无公害生产等新技术、新设施多项。特别是他们结合实际,将型日温室与山东棚型结合进行改进,创出了无立柱、大跨度、大空间、采光保温性能强的型改
良温室,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认可,并在全市、全区得到推广。三是大力度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农业技术的进步,关键是品种的进步。因此,在园区建设的一开始,他们就把引进推广新品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名优新特品种在园区进行试验示范。先后引进、、等个国家和地区的个蔬菜新品种,经过试种,其中樱桃西红柿、以色列、美引长茄等个蔬菜新品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特别是樱桃西红柿,在经过两年的试种后,他们发现无论从品种、技术、产量、市场、效益等各方面都非常适合大面积推广,因此,他们将樱桃西红柿确定为园区和的当家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先后发展樱桃西红柿温室多个,年产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樱桃西红柿之乡。另一方面,园区还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育苗工厂,采用组织培养、无土栽培的方法进行集中育苗。然后统一供应给园区和周边的农民进行生产。育苗工厂培育出
1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而言,是知识物化的价值在农业产品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农业,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以商品生产力主的农业,主要内容包括:1)在物资上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实现水利化、化学化、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2)在技术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实现高产化、良种化、耕作制度与农业结构优化、栽培技术规范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节约化;3)在经济上用现代管理科学管理农业,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农工贸一体化(产业化)、土地或经营的规模化、社会化;4)在资源环境上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农业,有效保护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净化、美化农田与农村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一是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是现代化的农艺技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牲畜产品率。三是专业分工和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下的组织管理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2现代农业的主要技术
2.1生物技术
广泛应用于杂交良种的培育,能突破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界限作基因转移,扩展了种质资源的丰度优势的利用程度,可以直接作基因型的早期选择和在试验室内操作,从而大大提高育种的目标性和效率,缩短了育种的周期和工作量。
2.2化学技术
我国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是美国及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大量化肥的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和环境污染,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化肥本身,而在于使用上的不科学。随着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在植物营养和均衡施肥理论指导下,肥料正向着高效化。复合化、专用化和控释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以精确到米级的“精准农业”为代表的“按需施肥”技术的逐步应用,使化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断减少。在农药应用方面,高效、低毒、选择性强(不伤天敌),易在生物体内分解而无残留的农药将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2.3机械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土地规模化趋势的发展,农业机械将由目前的中小型逐步向大中型,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不仅在耕地、施肥、作畦、地膜覆盖、定植、中耕除草、农药喷施、收获运输以及产品加工、包装等作业环节逐步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而且一些重点生产领域如温室大棚等将实现生产管理智能化。
2.4管理技术
现代管理技术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紧密相联。以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关注的精准农业为例,农场主使用装有卫星定位系统和产量传感器的联合收割机每秒自动采集田间定位及对应小区的平均产量数据和影响产量的环境因素,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以高技术为支撑、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作”管理模式。
2.5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智能化、网络化、实用化和国际化农业信息体系的出现,为改变传统农业的先天弱势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农业专家系统可大大提高农业的量化、规范和集成程度,减少了时空变异性的负面影响。信息服务技术可以明显克服农业的`分散性和在信息应用上的障碍。3s技术可以对农业的资源环境、生产状况、气象和生物性灾害等进行有效测报和宏观性的科学管理。
3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增长方式,最终靠的就是科学技术。现代农业的发展应在遵循高效率、低污染,安全、经济和适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走优先发展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道路。
3.1农业技术科学化
一是加大良种产业开发力度。现代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以及杂交育种、人工受精等高技术的应用和育种基地的建立、良种的监测、推广网络的形成等,均为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良种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坚持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良种产业化体系。二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充分解决好技术的集成和配套问题,让适用技术装备转移到农民手中变成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大高新技术研究引进力度。在广泛运用常规农业技术的基础上,大力研究和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储存、保鲜技术,研制和开发新型生物技术产品,加大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四是加大农民索质培育教育力度。提高阳光工程培训效果,抓好农民职业教育,促进农民知识化,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3.2农业经营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如何把各自独立的、分散的农场或农户按市场经济的原则组织起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产品生产联合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对那些大型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增强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3.3农业生产现代化
关键词: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
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 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 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 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 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 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 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 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 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 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 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 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2 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2.1 性能发展方向
2.1.1 高速高精度高效化
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 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 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
2.1.2 柔性化
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 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 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拉系统的柔性, 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 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
3.1.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
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 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 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
3.1.4实时智能化
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 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 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 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 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 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
2.2 功能发展方向
2.2.1 用户界面图形化
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 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 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当前Internet、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多媒体等技术, 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 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
2.2.2 科学计算可视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 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育表达, 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 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 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 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技术领域, 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 如自动编程设计、参数自动设定、刀具补偿和刀具管理数据的动态处理和显示以及加工过程的可视化仿真演示等。
2.2.3 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
多种插补方式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圆柱插补、空间椭圆曲面插补、螺纹插补、极坐标插补、2D+2螺旋插补、NANO插补、NURBS插补 (非均匀有理B样条插补) 、多项式插补等。多种补偿功能如间隙补偿、垂直度补偿、象限误差补偿、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与速度相关的前馈补偿、温度补偿、带平滑接近和退出以及相反点计算的刀具半径补偿等。
2.2.4 内装高性能PLC
数控系统内装高性能PLC控制模块, 可直接用梯形圈或高级语言编程, 具有直观的在线调试和在线帮助功能, 编程工具中包含用于车床铣床的标准PLC用户程序实侧, 用户可在标准PLC用户程序基础上进行编辑修改, 从而方便地建立自己的应用程序。
2.2.5 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 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 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2.3 体系结构的发展
2.3.1 集成化
采用高度集成化CPU, 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 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 应用LED平板显示技术, 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 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 改进性能, 减小组件尺寸, 掘高系统的可靠性。
2.2.2模块化
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 将基本模块, 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 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 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 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 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
2.2.3网络化
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 通过机床联网, 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
3 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
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 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 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 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雪金.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探究[J].价值工程, 2010-04-28.
[2]金萍.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山西科技, 1999-12-25.
[3]王国栋.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8-05-20.
1.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近年来,针对干旱发生频率高、水资源匮乏的实际,白城市掀起了以打井抗旱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全市抗旱井总数达到10万多眼,解决了800万亩易旱耕地春季播种水源问题,作物全程灌溉能力达到420万亩。全市已有大、中、小型喷灌设备10382台(套),节水灌溉能力达到359.76万亩,其中喷灌、微滴灌138.22万亩,地面管道(小白龙)和地埋输水管道灌溉面积达到216.74万亩,渠道防渗4.8万亩。同时建成了14处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区。温室、大棚滴灌、果树微喷也正在有计划地发展。
2.推广旱作农业技术
2.1推广机械抗旱技术 通过推广机械深翻(深松)、机械化节水保墒、抗旱机械播种、苗带重镇压和保护性耕作等机械抗旱节水技术,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渗深度,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贮水量,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2011年,全市春翻地面积174万亩,机械化节水保墒技术120万亩,抗旱机械播种面积365万亩,苗带重镇压面积50万亩。
2.2推广农艺抗旱技术 加强以根茬粉碎还田和增施农肥为重点的有机肥投入,注重传统施肥向节水高效施肥制度改革和施肥结构、施肥技术调整,突出以肥调水和水肥耦合技术措施的应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供肥性能。2011年,全市实行机械灭茬面积68万亩,施用农肥2030万立方米。
2.3推广化学抗旱技术 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抗旱种衣剂、抗旱蒸腾剂和土壤保水剂等,增加作物的抗旱能力。2011年,全市推广化学抗旱技术180多万亩。
2.4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传统耕作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耕作的根本出路。它特别适合白城的条件,通过秸秆覆盖和减少耕作次数,不但极大限度地增加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把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实现节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2006年,白城市开始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当年试验、示范和推广面积达到12190亩。通过大力宣传、技术培训和机具研改等措施,2011年全市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0万亩,比2006年增加了9倍。目前主要推广两种模式,一是秋季玉米收获时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进行的免耕播种;二是秋季玉米收获时留高茬的免耕播种。
3.推广抗旱、耐旱作物品种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引进、推广抗旱、耐旱作物品种,扩大高效低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2011年,全市推广高粱、谷子、杂豆、葵花、花生、芝麻、棉花、打瓜等抗旱、耐旱作物面积411.2万亩,占旱田播种面积的43.5%;推广玉米抗旱、耐旱品种(四单19、白单13等)260多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77.8%。
4.大力发展保护地生产
一、绿色农业理论简述
绿色农业的概念范围相对较广,其中不仅包括了绿色植物业,还有园艺类农业、菌类农业等,这些农业类型的性质虽然有所差别,但是对于农业经济的作用却有一致性。在绿色农业的应用方面,还包括了无公害性质的绿色农业产品,即绿色食品。
传统性质的农业技术创新工作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应用农业技术及如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等,没有考虑农业生态这一层面。绿色农业理论体系,需要相关部门对农业技术进行绿色创新,使我国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方向转变,合理应用绿色技术。目前,绿色农业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不仅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合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作物种植者的经济收入,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其推广策略
(一)主要农业技术的推广
1、粮油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绿色农业的实施、发展,粮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此,在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推广农业技术的时候应重视优质粮油技术。优质粮油技术的应用、发展需要合适的环境及自然因素等给予支持,如土壤因素、光照时长等。优质粮油技术的推广需要既满足生长环境的具体需要,又保证自身结构的完整性。对于水稻品种来说,要注重其外观及营养成分,保证水稻的品质较高;对于玉米品种,推广人员应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油质丰富的品种;对于小麦品种,推广人员应保证其内部面筋的.具体含量及蛋白质成分等。
2、无公害栽培技术
在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中,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是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较好,农产品的具体生长过程符合有关标准,毒害物质的残留量在可控范围内,农产品的安全性较高。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得到了广泛关注,其栽培技术的推广也变得更为重要。
某地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着重推广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栽培技术,其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在选择无公害农产品的栽种地时,推广人员主要选择了土壤肥沃且透气性好、水源充足、空气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区域。在确定好栽种区域后,推广人员还采取了“连片种植”的栽种形式,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栽种面积在66hm2以上,便于统一管理。
其次,推广人员还很重视选种工作,主要选择的作物种子都是抗病害能力较强、抗逆性较强、产量较高的品种。在选种后,推广人员还对作物种子进行了高温晾晒,并将其浸泡于药剂水溶液中,以此杀死种子中残留的细菌成分。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无公害农产品受病菌、细菌的侵害。
最后,推广人员还着重对种植工作加以推广、分析。推广人员告诉种植户,在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的过程中,可以实行“水旱轮作”,尽量避免同一种作物的连茬种植。此外,推广人员还表示,种植户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自身状况来安排种植时间并选择恰当的种植方式。种植户应当严格控制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密度,避免农产品在栽种过程中过于紧密,以此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得到阳光的充足照射。此外,推广人员还指导种植户培育壮苗,合理进行移栽。若种植户种植的是豆类作物,应在作物展开第一片真叶的时候将植株进行移栽;若种植茄果类作物,可以选择9月—11月期间进行作物移栽,这样就可以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作物生长情况较好。正是由于该地区的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做好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才使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当地得以大范围应用,推动了绿色农业在当地的合理、有序发展。
3、农业管理技术
在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农业管理技术推广也较为重要。传统模式的农业种植,有时并不关注农业管理技术,造成农作物产量较低,种植户的收益无法得到合理保障。针对绿色农业,其农业管理技术主要可包括灌溉与施肥两个主要方面。在农作物灌溉方面,沙质土壤一般可以进行常量灌溉,黏质土壤应采用深沟排灌形式,地势较为低洼的土壤环境可以选择小水频灌形式。夏季时可以每日进行多次灌溉,但是要控制好灌溉量,且不可在中午时分进行灌溉。在施肥方面,应尽量选择生物肥料,也可选择复合肥及有机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控制相应的施肥量即可。
4、病害防治技术
推广人员可以利用农业措施加强病害防治效果,如在农作物生长环境中进行灭蛹,以此杀死虫卵,避免农作物遭到害虫侵袭。推广人员应当指导种植户对农作物的病害枝条、腐烂枝叶等进行及时的剪除、杀虫及清理。推广人员还可以指导种植户利用物理措施与生物措施。若采用物理措施,需要种植户使用杀虫灯、诱杀剂、诱杀板等捕杀害虫;若采用生物措施,种植户可以选用合适的生物药剂、或在种植环境中放养鸡鸭、害虫天敌等,以此达到病害防治目标。
(二)具体推广策略
1、加强宣传
若想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此保证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首先就需要农业部门加强宣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种植户长时间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种植,对于绿色农业技术既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去学习如何应用。因此,农业部门应积极宣传绿色农业技术,让种植户认识到绿色农业技术的重要意义,明确知道绿色农业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其个人收益,也能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丰产。农业部门可定期指派推广人员深入基层,到各个乡、镇、村开展宣传,还可以与当地的媒体等展开合作,加大宣传力度。
2、结合实际
一些地区虽然积极推广了绿色农业技术,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绿色农业技术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没有将其与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环境相结合。因此,农业部门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时,应先对当地绿色农业的开展情况、发展趋势、作物生长情况、作物分布情况等加以分析,还要将当地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纳入考量范围。在此基础上,农业部门才能选择相应的绿色农业技术加以推广,确保所选择的农业技术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相匹配,避免两者存在严重脱节。
结语:
绿色农业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种植的效率与产量,还可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农业的相关理论体系背景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部门应当大范围、高效率地推广包括粮油技术、农业管理技术、病害防治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内的农业技术。与此同时,农业部门还要采取相应的推广策略,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光,李春华,曹凤军.在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推广农业技术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17).
[2]何胜娟.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的农业技术推广略论[J].南方农业,(21).
[3]刘义生,汪德尚,葛自兵.浅论绿色农业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11).
[4]王大生.我国绿色食品与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述评[J].科技促进发展,(01).
2 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物联网,其工程实现较为复杂,在我国仍处于探索与试验阶段,农业物联网实现仍存在着一定制约性因素,具体为:①缺乏高水平的农业专用传感器。从国内传感器市场来分析,传感器种类较少,国产化程度低,且适用性与覆盖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专用传感器质量整体不高,运行性能无法保障,一些监测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程度低,无法达到互联网应用目标;②投资大。构建农业物联网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大,且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维护工作。我国农业以分散经营为主,农村经济水平偏低,多无法承担较高的`物联网设备价格;③缺乏相配套的软件产品。在农业物联网建设中,其工作的重心仍为网络接入与设备采购,互联网作用以监测与初步分析为主。缺乏配套软件产品,无法整合与挖掘数据信息,无法面向智能控制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基于此,需要关注数据分析与应用软件研究。
3 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的思路与应用分析
综合农业互联网建设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需要明确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农业兼容发展的具体思路,具体表现如下。
3.1 依托科技创新、提高设备性价比
加大互联网相关设备研发力度,特别是互联网农业传感器,应提高其整体性能,保障其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降低传感器功耗,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设备成本。物联网设备研发需要结合设施农业实际,面向不同作物栽培,提供差异化的设备,做好设施农业网络节点布控工作,提高物联网监控效果。如借助高性价比传感器,可以构建温室环境测控系统,可以对环境信息、农作物叶片温湿度等进行监控。
3.2 政府引导与投资多元化、降低兼容成本
考虑到我国农业分散经营的客观实际,推动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需要坚持政府引导。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与扶持政策,如建立农业信息化补贴机制,将物联网产品纳入补贴范围之中。同时调动社会力量,如科研单位、电信运营商、相关企业等,构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切实降低农业物联网构建成本,有序推进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实现农业物联网效益。
3.3 关注应用顶层设计
在设施农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其核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服务于设施农业,切实提高设施农业效益与质量。然而当前农业物联网建设普遍局限于数据监测与初级分析上,缺乏深度应用研究。关注应用顶层设计,开发容易操作、具备扩展性的物联网软件,为农业物联网数据分析提供支持。此外,还应关注农业物联网标准制定问题,如针对不同设施蔬菜种植,应构建物联网管理标准,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如开发远程专家系统,通过远程功能可以观察设施农业作物环境数据,获取视频图像信息,专家依据这些现场传来的数据信息,诊断农作物生长状态,分析病虫害问题,并将结果反馈给种植人员,及时采取管控措施,保障设施农业生产质量。
4 结束语
【农业发展技术】推荐阅读: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11-16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10-26
农业产业农业发展论文11-21
发展循环农业12-03
山西农业发展09-08
农业发展方式09-11
农业发展意见09-23
山区农业发展11-20
绿色农业发展12-31
农业经济发展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