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
课堂上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使单调枯燥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不但较好的掌握了知识,而且兴趣高涨,思维活跃,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整堂教学,以老师点拨为辅,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本课中了解并体会这几种植物怎样传播种子,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由于“铠甲”距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已久远,所以学生们很不理解。当我通过让学生触摸苍耳,感受他的.外壳坚硬无比时,学生马上就理解了。可见,,把知识直观化,孩字们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大课堂容量。注意字、词、图的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生字的读音和理解应及时的巩固,用多种方法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学生学习生字扎实。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采用韵文的形式,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语言朗朗上口, 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因此, 在教学本课时, 老师要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生生之间互助互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乐趣。
二、学情分析
这首诗的内容, 对少年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能讲得过多, 面面俱到, 应该抓住重点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空间,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 让学生去观察和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分别去理解和体会。带着问题去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三、教学目标
1.会认“旋、蒲、降”等12个生字, 会写“豆、纷”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 朗读课文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激发他们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 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四、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配合老师一起唱完, 可以加上你喜欢的动作。 (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 乘着妈妈的小伞, 飘啊飘啊飘向远方……) 这首歌告诉你什么? (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
师: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 风一吹, 它就飘, 飘到哪, 哪就是它的家。在自然界还有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我们不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课文。 (板书课题, 生读题)
(二) 层层递进, 引导初读
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学生放声读文, 标出生字, 词。反复练习)
2. 再读句子:读准生字字音。
3. 检查初读效果:
(三) 理解课文, 具体分析
1. 请五名同学分节读文。
思考: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老师把它们画下来, 你认出它了吗?自然界中有许多种植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2. 重点学习第二、三、四节
(1) 学习第二节
自读课文第二节, 发现蒲公英靠什么传播种子?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看课件) 蒲公英妈妈送给孩子白色的小伞, 只要有风轻轻一吹, 你看那白色的小伞会随着风飘啊, 飘啊, 田野里, 树林里, 到处都有。飘到哪, 哪就是它的家。
小结:蒲公英妈妈就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 (板画)
(2) 学习第三节
观察苍耳, 说说苍耳的特征。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礼物, 打开它, 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看课件)
小结:苍耳用动物传播种子。 (板画, 贴“小白兔”)
(3) 学习第四节
自读课文, 发现豌豆是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的?
生: (读文) 豌豆是靠太阳来传播种子的。
师:豌豆妈妈是靠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的?
生:豌豆妈妈是靠太阳来传播种子的。 (师贴“太阳”)
(四) 总结
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 齐读课文。
(五) 作业
自然界中, 植物还有那些传播种子的办法?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 我指导学生以读为主, 熟读成诵,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 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 激发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根据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设计理念, 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课文结构特点, 在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完第二自然段之后, 给学生学习后面的三、四自然段留下较大的空间和自由度,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质疑问难, 增强自主意识, 加强语文实践。
2.教师利用简笔画把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 体现了低年级教学的趣味,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大量的时间都给了学生, 充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朗读, 去品味, 去理解, 去感受植物的可爱, 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注意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和语言积累, 开阔视野, 拓展思维。如在教学中还可以设计以下环节:
(l) 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三种办法吗?你还知道多少?怎样才能知道?
(2) 植物妈妈还有哪些办法?把你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同学看看吧!
(1) 你发现了什么?
(2) 像课文那样夸一夸这些植物妈妈。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调控和指引着语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重要工作。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语文教师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主要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详细对其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期寻求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规律。
一、分析课文教材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用韵文的方法对蒲公英、豌豆和苍耳三种植物分别是如何进行种子传播的进行了描述,是一篇十分优秀的科普作品。语文教师在拿过这篇课文时,在设计相应教学目标时首先可以从相关课程标准方面入手,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目标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其中显性目标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隐性目标是价值观、方法、情感态度的变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要从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方面进行分析。这篇课文是安排在二年级上册中,属于低年级语文教学。基础语文知识的掌握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显性目标的设计上,教师就可以将在课文中学生应掌握的生字作为教学目标,同时在掌握相关汉字的写法和读法之后,还要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将课文朗读下来。而在隐性目标的设计上,通过阅读课文可以发现这篇课文主要讲得是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隐性目标时就可以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掌握蒲公英、豌豆和苍耳这三种植物种子传播方法,激发学生对植物研究的兴趣作为教学目标。
再者,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语文教师还应坚持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几个维度。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就可以将认识“蒲”“旋”“降”等几个汉字作为认知目标,而将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作为能力目标,而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除了要从教材方面进行分析,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是设计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二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进行设计。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和领悟方面的能力较差,对于枯燥的学习比较厌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注意力上,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多多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包括调动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植物研究的兴趣等,这样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保证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再者,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分段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设计。在设计前教师可以先对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总目标进行学习,然后再对学段目标进行研究,然后再对二年级教材教学目标进行研究,最后对《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在综合了上述各阶段教学目标后,教师也可以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分为几个阶段,包括:掌握“豆”“纷”等十个汉字的写法,认知“降”“蒲”“旋”等十二个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课文内容背诵下来;了解豌豆、苍耳和蒲公英三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能够自己将这三种种子传播方式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调动学生对探讨研究大自然植物的兴趣。通过这样分段目标设计也能够帮助语文教师理清教学过程,分清教学过程中的难重点,从而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学目标
在设计完成《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目标后,语文教师就应围绕相关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并且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相应的课时。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开始课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播放植物图片来进入课程,然后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将以前没有见过的字用笔标示出来,并借助拼音对生字进行拼写,将生字的读音读准。在初读完成后,老师可以将学生认为不认识的字和词收集起来,集中纠正相关生字的读音,并演示相关字的写法,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练习,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字的写法和熟识生字,完成认识生字和掌握关键字写法的教学目标,并注意这部分教学目标的检查可以用课后作业或练习的方式来完成,让学生在课后注意巩固生字读音和熟字的写法。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豌豆、苍耳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这一目标来继续进行下面的教学。例如可以让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并且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课文中共讲了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分别都是什么植物,每一种植物都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种子传播的。在学生完成朗读后,教师可以将课文中重点的二三四节拿出来进行讲解,例如在第二节中主要讲的是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法,课文中写到蒲公英妈妈会给孩子白色的小伞,然后小伞飘到哪种子就会落到哪,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并以此类推将苍耳和豌豆种子的传播方法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来,这样总结分析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三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实现阶段教学目标中对种子传播方式掌握的目标,而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研究植物的课外活动,从而完成调动学生对自然植物兴趣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从《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情况以及课程标准三个方面情况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小学教學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亮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J].教学,2013(7).
[2]方德俭,胡素琴,张维宽.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5).
[3]俞炎萍.以“规矩”定“方圆”,把好作文起始关——略谈三年级作文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及优化[J].新作文,2013,(3).
[4]张庆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把握确定教学目标[J].宁夏教育,2013,(1).
[5]陈广团,张静,张朝选.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原则[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2,(11).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的阅读。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些快乐的重要途径,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趣,自然就想去学课文,想走进课文,有想去了解的积极性。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就设计了“我来猜”这个游戏:(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学生对此感觉很新奇,兴趣特别的浓厚,猜的很积极,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这样的引导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跃跃欲试的想去了解,就这样在课始就轻而易举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劲头。
二、自读自悟培养能力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图,看着图片学生理解课文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如初学课文的时候,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而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重点带学生学习第2节,我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画一画、再想想、最后指名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第3节,学生自己学习第4节。这样用“教──扶──放”这样几个步骤,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统一发展。
三、借助媒体加深理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广了,在这篇课文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老课文,每次看到这篇课文,都觉得异常可爱,整首儿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小朋友对于这样的阅读材料喜闻乐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简便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创造一些欢乐的重要途径,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趣,自然就想去学课文,想走进课文,有想去了解的进取性。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这种简便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教师在课堂语言的设计上,无论是从问题的提出,还是小结过渡,都力求语言的精准和富有感染力,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二、主线分明,细节饱满。小学低年级,怎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能够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比如这篇课文中,对于“四海为家、纷纷、带刺的铠甲、仔仔细细、准备”等词的理解,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结合生活经验,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利用感官参与,做动作体验等等,教学的效果较好。
三、另外,在教学中,让孩子们想,让他们说,尽量供给一个让学生展示的平台,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整个过程,我始终让学生说话,让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重视语感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的资料很简单,并且配有形象的插图,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朗读的方法也多样化,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同桌互相读,教师范读,引读等,让学生读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读中悟情。
四、巧妙拓展。让学生去发现。在整篇课文学习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还明白哪些植物传播的种子办法,大家一齐交流,并用一首优美的小诗结束新课,这一连串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空,课外阅读、探究学习的乐趣也尽在其中,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1、了解种子传播的方法。
2、学习诗歌,尝试仿照诗歌的句式续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植物妈妈有办法》,提问:植物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2、请幼儿听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提问:
(1)诗歌里讲了哪几种植物?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2)妈妈是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的??
3、引导幼儿按诗歌的结构续编是诗歌,
【小学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语文二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03-19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6-21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10-02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2-23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锦07-14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09-14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10-12
小学语文课程识字教学反思12-20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模板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