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推荐12篇)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1

1、调查研究的结果

一项研究以399名3-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对所有被试进行了集体测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总分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较高。较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普遍高于高年级学生。女生的整合态度和自信心显著好于男生。

(2)、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总分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较低。较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普遍高于低年级学生。小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

另一项对567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57.4%的学生因为来自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对英语学习很有信心,喜欢学习英语,认为自己能学好英语。有31.8%的学生因心理紧张、焦虑或厌倦,缺少鼓励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这个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情感态度是搞好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不断扩大这股力量。

2、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英语教师教育行为对小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师的鼓励与帮助、消极评价是预测学生情境态度的重要变量,教师的交流与重视、消极评价是预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变量,教师教育行为的各个维度对学生整合态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教师的鼓励与帮助、交流与重视是预测学生内在动机的最重要变量。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2

一、情感的重要性在歌唱中的意义

歌唱是人类抒发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 而情感则是歌唱中的首席官, 灵魂。如果一首作品中把灵魂都失去了, 那这首作品就没有意义可言了。一首作品根本的艺术魅力和生命价值就是通过演唱者完美的情感表现来演绎和诠释的。

情感是人类对事物的一种客观的反映, 是主观个体和客观事物的联系。他具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从艺术作品中不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情感, 另一种则是直接从我们的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情感。情感的发生是需要在理解的过程中体会的, 因为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不同, 都有一定的信号作用, 使用不同的信号来刺激我们而引发的情感表现。我们人类日常的行为活动其实都是受心里影响的, 而最具有心里情绪的活动当然就是歌唱活动, 其受到心里情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歌唱心里的重要方面就是歌唱情感, 所以要提高歌唱情感的演唱效果和本质特征, 就要在心里情绪上多探索了。歌唱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用自身具有的动听的歌喉, 再加上美妙的语言来抒发作品的情感。在本质上情感与声音都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 我们的歌唱目的就是要用演唱来表达出来作品的中心思想与情感的表现, 也是表达出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 在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状态的最高境界。

人们通常在演唱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演唱技巧, 而忽略了歌曲真正的情感含义, 往往无法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在歌唱的过程中相辅相成的是声音和情感, 所以两者不可以单独的运用。因此, 在一首好的作品中演唱者不仅要运用好演唱方法和技巧, 还要与演唱情感完美的结合和发挥出来。让你与听众都达到同一个情感状态, 为之动容。

二、歌唱者自身素质对歌唱情感表现的影响

(一) 歌唱者应该具有良好的艺术文化修养

什么是艺术?歌唱就是一门艺术, 艺术恰恰又源自于文化。全世界各个地方各个名族, 他们的风俗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就会直接影响到歌曲的表现程度和艺术形象的, 所以作为一个好的演唱着, 我们就得有着广阔的文化修养, 可以了解到各地不同的风俗民情, 去学习和体验当地的情感特色。体会到当地音乐的情感背景, 理解内容含义, 这样演唱出来的歌曲就会具有很好的民俗风情和情感特色。歌唱声乐艺术的情感性质是由歌唱者用声音表达了的艺术形式。声乐和艺术创作也是由多个方面的组成的, 构成的要素都比较复杂, 想显示固有的内在美的作品就需要歌者把握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内涵。所以一个好的演唱者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是必须的。

一个歌唱者还应该具备先天条件和良好的乐感, 先天条件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天生五音不全, 再这么感受和认识也无法诠释出来人们所需要的效果。乐感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演唱者要提高作品的整体效果, 那就需要强化乐感了。乐感的六个大方面有音准、节奏、旋律、律动、音韵、语气等。演唱者若想诠释好一首作品, 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最基本的个人魅力就是修养, 而处在最基本的不同的行业中就是艺术修养。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其次再去不同的行业中寻找不同的艺术修养, 追求行业中的艺术魅力, 达到艺术修养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充分的提高和展示歌曲的魅力所在。

(二) 歌唱者在作品表现时对情感的认知积累

老一辈的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他的意思就是说演员在台上表演的那一分钟, 在台下他却要花上十年的功夫日积月累和无数磨练才能完美的演绎。这正好也能套用在我们演唱的作品中, 他所表现出来的是我们的基础功, 如果我们基础根基就不稳定牢固, 气息技巧不稳定, 那在音乐中还从何而来的情感流露和完美表现了?所以扎实的气息和长久的积累锻炼, 对歌唱者在音乐表现尤为重要, 只有你自身的气息稳定了, 运用自如了, 美妙的声音才会从歌曲中流露出来去, 再加上对情感的深刻认识和方法的常年积累, 情感的表现就能随心而遇的在自然状态下表述出来, 进一步的传达出作品所要陈述的情感。而且整体效果也会显得自然流畅。

(三) 歌唱者要必备稳定的心里素质

心里素质, 就是人们在做某一件事情心里活动的范畴和表现, 心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事物的成败与否, 拥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可以促使一件事物的成功率大大提升。同样, 在歌唱过程中心理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歌唱者, 在舞台上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舞台上正是锻炼心里素质的最好方法和途径。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尝试之后, 能够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艺术成就, 并且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那么个人的强大心里素质就得发挥作用了。歌唱者在实践中往往会由技巧问提照成演唱不佳和演唱失败的后果, 照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就是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失调引起的。比如说演唱者在台上突然忘词, 无法保持正常的心态, 接下来的演唱就难以继续进行下去了, 我们应该学会如和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即使忘了词, 也要放平心态自然大方的结束接下来的演唱, 而不是半途终止导致失败的后果。这时候就是考验我们自身心理素质的关键时候了。对于一个演唱者来说能否调理好心态是至关重要的。在演唱的过程中歌者还必须具有演唱热情, 肢体语言的表达也是极其重要的, 在舞台上哪怕是伸手的一个小动作都可能使得歌者提高自信心, 通过伸手来分散注意力, 把心态调节到平稳状态, 可以大大减少紧张情绪, 才能更加通畅完美的演绎作品。所以演唱者要在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多培养和锻炼自身的心里素质, 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达到自己和听者共同的需求效果。

三、情感表现的具体方法在歌唱中如何把握

(一) 了解作品的内容与背景

当演唱者拿到一首作品时, 我们首先要对这首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歌词、曲调、和歌曲的风格等进行分析和了解。从而进一步的了解歌曲的感情发展, 再加上自身对作品的情感表现的理解, 完美的诠释作品。一首作品中, 总是会表现出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状态, 使作品具有时代特点。例如:张寒晖老师的《松花江上》, 就是三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创作出来的。在当时张寒晖被蒋介石赶到了前线, 他就和东北军生活在一起, 由于当时东北军官带着老人和小孩一起出动, 这一壮举正酣到了张寒晖, 一下促使他的灵感源源不断, 他要用歌曲来表达出当时悲惨境遇, 把劳苦人民的哭声喊声用旋律记了下来, 才写出了今天那首悲壮的《松花江上》。通过这部作品可以看出当时作者是怀着怎么样悲壮的心态来创作的。这也证明, 要想成功的演唱好一首作品, 在理解了他的含义情况下, 还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情感体验, 抓住歌曲的艺术性, 流落出情感的真实美感, 促使观众为之入情, 为之动容。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把细节发挥出来。

(二) 歌曲语言内涵情感掌握

人类基本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了。歌唱语言当然也不例外, 歌唱语言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逐步建立起来的。因为一首声乐作品的组合是由语言文字和优美的旋律组成的, 所以在歌唱中语言文字是极其重要的。

与一首歌曲语言密切相关的是风格特征和情感内容, 不同风格的歌曲, 吐字咬字也是不一样的, 有长有短, 有快有慢。还有就是语言表情, 它的情感是在歌唱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用精确的咬字, 适当的色彩语气, 再结合歌曲的情感表达, 映照出较强的吸引力。

一个好的演唱者最基本要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歌唱性。

语言的准确性是最基本的, 如果歌唱者连语言的准确性都达不到的话, 那么他想通过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就是无稽之谈了。

语言的歌唱性, 是要完美的掌握了音色的明暗变化能力, 作品高低的起伏其实就是音色明暗的变化效果。要想使得歌曲语言听起来更加圆润, 更加动听, 应该美化音色, 把声音力度加大, 渲染气氛, 更好的表现出作品的内涵。

总的来说歌曲的语言其实就是人类最常用的交际语言, 只要我们可以做到语言的准确性, 无论对哪一种语言都准确理解其情感内容和语言歌唱性的情感掌握的运用, 这样就可以合理的表达语言的内涵思想了。

(三) 合理运用声音技巧表现歌曲情感

声音技巧在作品中的最终目的是情感的表现。演唱者为了发挥出正确的情感表现, 应该在声音技巧上不段的研究探索, 在完成了优美的声音技巧后, 再去完成歌曲的情感表现。声音和技巧固然很重要, 但是如果只追求声音, 把歌曲的情感思想脱离轨道的话, 那我们所演绎的歌曲就没有情感价值和美学价值所言了。就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毛泽东作品《沁园春·雪》为例, 它是毛泽东在一九三六年创作的。它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对当时的人民所处的环境和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赞的美和感概的情境下流露挥洒出来的。正因为如此, 如果我们演唱者能够深入的体会到当时毛泽东的情感思想表现, 很快的进入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 北方大地到处白雪茫茫的意境状态之中, 身临其境到祖国的万里山河之中。抒发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再加上完美的声音技巧, 那所表述出来的情感一定会意境深运, 隽久永存的。

我们歌唱归根结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用更好的声音去感动感化听众。从艺术的角度, 用感染力的方法来讲, 演唱者首先需要用自己的心感染到听者的心, 然后再用优美的声音再次感染听众的心, 这才能使得听众与之融为一体, 体会其情感的内涵所在。

(四) 情感艺术在声乐中的表现

正确的艺术表现说来说去还是来自于情感的表现, 一首作品中情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它的艺术灵魂和艺术表达都是来自于情感。一个歌者要具有情感艺术的表现就应该具备文化文学修养和音乐欣赏能力等, 特别紧密联系的就是音乐欣赏能力了, 因为音乐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只有我们本身去彻底的理解, 彻底的观察并加以想像发挥, 才能起到真正的情感体验效果。

当下的音乐作品在艺术和风格上都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也标志着新的事物的改变和创造, 固而可知在情感艺术上也会有新的表现和改变。一直以准确清晰的话语, 漂亮优美的声韵来传情的艺术表现是我们国家的特色。而且我国名族多各不相同, 不同的歌词中的情感一般都表现的也都是细致深刻。之后再把声音和情感完美的结合起来, 给观众留下好的影响, 使听者夸手称赞。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情感特质也是大不相同的, 情感本身的时代特征是不能用相同的时代的声音和技巧, 以及相同的情感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特征的。我们应该跟着时代的脚步运用技巧, 理解不同时代的艺术特点和民俗特色, 生动准确的表现出歌曲的创作意图和情感风格特色。

情感表现的具体方面在上诉内容中已经逐步的一一提到过了。像歌唱者需要具有音乐内容内涵理解和广泛的文化知识底蕴, 还有对歌唱者的自身条件的要求, 以及怎么样完整的去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等等。都是影响情感的重要因素。在网上我曾见到过这样一个例子, 就是说有一个先天嗓子就非常好的孩子, 嗓音也是一流的好, 包括他的乐感, 音色, 还有对音乐的理论知识等都非常的优秀, 可是就是在他每次演出, 或者考试之后, 都会招到淘汰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的后果。后来经过老师的观察发现这个孩子在演唱过程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就是这个孩子在每次拿到一首歌曲后, 他不去理解歌曲中的内容背景, 不去感受歌词中的情感表现, 只是一味的到嘴边就唱, 这样的唱法, 纵然有再好的声音, 也是白费也是徒劳, 已经失去了歌曲的色彩和情感, 再怎么唱也是灰暗无力的。找到毛病后经过老师的教导和这个孩子对作品的理解认识, 以及对作品的情感表现等都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学习。最终取得的了很好的成绩。

所以在一首声乐作品中情感艺术的表现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四、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情感在声乐作品中表现的影响, 在阐述的过程中我们浅谈了对情感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了解, 以及情感在作品中怎么样表现和运用。还有哪些方面会影响到情感抒发和情感的表达, 正确的把握和发挥情感在歌唱中的具体表现等。通过本文的浅谈与阐述, 要达到的核心目地是使演唱者在今后的作品演绎中对情感的进一步认识, 加大对情感的深层次的理解。运用正确饱满的情感状态去演绎出歌曲需要表的情感内涵。使得演唱者与听众同时激发出内心的情感流露, 与歌曲融于一体, 达成共鸣, 使之表现到最巅峰的完美状态。因此, 一首声乐作品中的表现和影响最最重要的就是情感。

参考文献

[1]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12.

[2]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12.

[3]赵小林.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传达.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3.

[4]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4, 11.

[5]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3.

[6]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3.

[7]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5.

[8]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12.

[9]杜晓慧.略谈声乐演唱中语言的情感体现.中国音乐, 1999, 4.

[10]西德尼·哈里森.通向音乐之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12.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3

关键词:情绪情感;教师;学生学习态度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发展。作为一名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除了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保持崇高的敬业精神、丰富教育科学理论外,也应重视情绪情感力量在教育过程的影响,随时进行自我情绪调控,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绪情感的作用及教师的角色特征

情绪情感是个体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简单地说,人的情绪情感产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外界刺激物(即客观事物);二是个体的主观需要。情绪情感影响着人的意志与行为,其作用表现在以下5方面:(1)调节作用:对个体的认知水平有提升或降低的功能;(2)动力功能:对人的行为活动有促进或阻碍的效能;(3)感染功能:指个体的情绪情感具有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效能;(4)信号功能:情绪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传递信息的效能;(5)迁移功能:个体对他人的情绪情感会有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本身的主观性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的情况下。但传统的观点只注重教师对教育对象的调节、控制和改造,注重教师对输出手段的选择,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主体因素,尤其是教师的人格因素和社会因素中情绪方面素质的优劣对教育教学活动效能的影响。可以说,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情感,那么他也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好教师。

二、教师情绪情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1.积极的情绪情感

新教育改革强调的是“愉快教育”,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学好。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愉快教育”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积极情绪,即对教学活动有积极作用的情绪。教师的积极情绪可以促使教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使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性增加,活力增强,思维敏捷,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形象有效的比喻、丰富贴切的例证、工整适量的板书授课;而教师积极的情绪情感也可以感染学生,使其能专心致志地聆听教师讲课,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大胆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反过来,学生的良好学习情绪在课堂中也会感染教师,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消极的情绪情感

据研究,消极的情绪情感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引起行动的迟钝和精神的疲倦,进取心丧失,严重时会使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意识范围狭窄,正常行为瓦解。可见,消极不良的情绪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危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消极情绪情感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情绪低落,讲课时无精打采,声音低沉无力,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二是教师心里烦躁,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讲课时错漏百出,导致学生思维混乱,难以理解,对学习失去兴趣;三是教师有时不能控制冲动情绪,对学生无故责骂,学生情绪压抑,思维的积极性受挫。

3.教师不同情緒产生的因素分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教师自身因素和学生因素。(1)教师的自身因素:教师自身的家庭问题、个人问题、健康问题、思想问题等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当教师对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时,便会产生不良情绪。(2)学生因素: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其情绪除了受到自身因素影响,还受学生的状态的影响。包括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学习的积极性等。

三、教师应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1.解决引起不良情绪的自身问题

(1)提高身体素质。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好的精神,也会影响教师的上课质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之余可以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游泳等,除了增强机体抵抗力外,还可以使内心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

(2)正确评价自己。工作中也许会碰到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但不要过于贬低自己,或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应用正确的态度看问题,评价自己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3)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将大大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理想工作环境的重要条件,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校教育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认同,而且有助于教师归属感和荣誉感的产生。首先,要多与别人沟通交流;其次,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要互相帮助;最后,多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2.正确对待学生

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他们的自身问题有关,可能是家庭因素,或者是经济原因,又或是与同学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先做一定的了解,不要一味地责怪、埋怨学生,或者不理不管,应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他们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在愉快的心境下掌握知识。

3.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心理应激能力

处理事情很多时候关键是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性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那么矛盾冲突也会减少。所以,平时应该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抓住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在处理事情上都有一个合理的度。这样,教师在成长中,就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4.

[2] 沃建中,罗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 付忠莲,陈开森.教师情感智力与医学教育探析[J].卫生

学习态度对学生成绩影响大 篇4

一、学习态度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的调节,首先表现在对学习对象的选择上。对此心理学家琼斯(E.E.Jones)进行了如 下的实验研究:他们以两组美国南部的白人大学生为被试者,第一组平时所表现的态度是反对种族歧视,反对黑白人分校。第二组为种族歧视者,主张黑白人分校。实验过程是,让被试者个别朗读十一篇反对黑白人分校为主题的文章。然后请被试者将所读过文章的内容尽力完整地写出来。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即学习材料与自己的态度一致者,成绩明显优于第二组。换言之,与既存态度相吻合的材料,容易被吸收、同化、记忆,而与个体的信念、价值观违背的材料,则容易被阻止或歪曲。由此可见,态度具有某种过滤的作用。

学习态度调节学习行为,还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反应上。当学生在学习态度与教学环境上保持一致时 ,就积极努力地学习。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对学习环境(如教师、学校等)产生不良态度时,则会回避学习环境并产生不利于学习的不良行为,如逃学、反抗等。

二、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已被许多实验研究所证明。心理学家麦独孤和史密斯(W.Mac Douqai 和 W.smith)早在19就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速度有促进作用。1952年卡利(Carry)在总 结一项实验研究时指出,男女大学生对解决问题不同的态度,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近些年来曾对小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的小学生,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相反,而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多,学习成绩也差。

据上述研究结果可见,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与其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学校情境里,如果其它条件基本相等,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其学习效果总是远胜于学习态度差的。

三、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耐受力。

所谓耐受力,是指一个人受到某种挫折时,能摆脱其困扰而免于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个体能经得起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有关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一个人对挫折的耐受力与其对引起挫折的事物的态度密切相关。而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受挫折的耐受力,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例如,一个认为学习很有意义,喜爱学习的学生,当他(她)在学习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阻力,即遇到挫折时,耐受力就高,表现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个认为读书无用、对学习本来不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遭受失败时,耐受力就低,往往表现出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

以上就是一些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对我们至关重要。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准确定位自己,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态度相关文章:

1.良好的学习态度让你轻松学习

2.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

3.学习态度好可以成就人生

4.浅谈学习态度的培养

5.学习态度影响学业成绩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5

对发展学生数学情感、态度的认识与实践

文/刘春荣

摘 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成功的数学教育不是“要我学,我学会”,而是“我要学,我会学”。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重视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动机

“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总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数学思维与情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良好的数学情感对数学思维具有启动、维护、加速的作用,而数学思维的结果是对学生喜欢数学、乐意接受数学思维的挑战具有强化作用。因此,学生一旦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发展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的策略。

一、认识数学价值,激发学习动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而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工具性。“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产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好数学的学习动机。

【案例1】在教学“负数”时,我先让学生计算“2-3= ”,这时,学生发现不够减,是不是老师出错题呢?当我写下等于-1时,学生马上说:“这是多少,这个是什么数?怎样读?它有什么用?”于是,我顺势引出负数的概念,接着我说:“其实负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上经常用它,这时,学生马上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大胆踊跃地进行交流发言,有的说在乘坐电梯时看到,有的说在温度计上看到等,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了解到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领悟了数学的奥秘,从而引发了持久的学习动机,自发性钻研数学知识。又如,在“多边形”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为什么一些常见地砖的图案都是由多边形镶嵌而成的?哪些正多边形可以拼成无空隙平整的地面?哪几类正多边形相互配搭后可以拼成无空隙平整的地面?这些问题一旦提出,必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在探讨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诱发学生急于要弄清未知的迫切需求,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创设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案例2】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时,笔者用多媒体出示有关金字塔的图片并设问:“你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吗?”接着讲解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的高度的数学史实。如下图所示,泰勒斯在金字塔的旁边竖立一条木柱,当木柱的影子的长度和木柱的长度相等时,只要测量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便可得出金字塔的高。你能解释这个方法吗?故事讲完了,学生正沉浸在故事之中。教师问:“谁能说出Thales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出。教师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判定理就能帮助你回答。”故事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急于释疑。从鲜为人知的.著名数学家泰勒斯测金字塔的方法引入本课,能迅速集中大家的注意力,而文中简单的图示能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隐性状态之间的关系,巧妙的设问恰好找准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这样很自然就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去。

三、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学习快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的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新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数学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成长的临界期,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只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在“做数学”中学数学,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以此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案例3】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创设情境:同学们,每周一清晨,学校的全体师生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在国歌声中,旗手升旗的速度有快有慢,很难做到与音乐的节奏同步。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学校准备投资换成电动旗杆。由于国歌演奏时间是固定的,总共43秒钟,那么只要测出旗杆的高度,计算速度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测旗杆的高。怎样利用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或投影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大家先集中讨论方案,再分散实际操作,最后集中总结交流。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汇报测量方法时,各小组竟然总结出了七、八种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

最后大家统一认识,求同存异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2)利用标杆;(3)利用镜子;(4)利用测角仪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等等,由于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基本背景联系密切,学生热情很高,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用身边的例子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操作活动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美国有一条谚语说得好:“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这说明学生亲手操作,才是理解知识的捷径。

四、多样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既保留传统的只有黑板、粉笔的教学特点,又要结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上黑板书写自己的解题过程,在众目睽睽下表演自己的粉笔字和自己的智慧成果,学生需要很大的勇气,因此学生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把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清晰,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4】在教学《从视图到立体图形》时,通过多媒体把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展示出来,先让学生分析这是什么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然后再把这个立体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看,让他们在观察的同时总结每一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规律。在这一节课中,又特别是“由无数个小正方体堆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让学生说出小正方体的个数,让学生空间想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同时把三视图和对应的立体图形展示出来,教学生把俯视图分别与正视图和左视图相结合,运用标数字的方法来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并且让学生边观察边总结其规律,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理解和掌握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从而使学生很轻松地学习所学知识。

五、关注学生差异,增强学习自信心

学生的发展有各自的特点,存在形形色色的差异,包括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层次,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和能力,一切为了面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能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案例5】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时,我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做了不同设计。

设计1:按下列画法,用圆规和刻度尺画一个三角形:

(1)画线段AB=8cm;

(2)分别以点A、B为圆心,6cm、4cm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

(3)连接AC、BC。

问题:你所画的三角形与同学画的三角形全等吗?

显然,这样设计,适合画图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画图、比较,使该层次的学生从直观上感知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设计2:已知线段a,b,c(a

问题1:a,b,c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画△ABC?

问题2:如何利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若确定AB边位置,能画几个三角形?

问题3:请你比较你所画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能否重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验证?

而设计2则适合画图和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重视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田万悔。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06.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6

班 性别年龄

亲爱的同学:

本问卷旨在了解你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于我们在研究之后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改进学习。所有的题目仅作为我们研究使用,不会和你们在校的学习成绩有任何联系。因此,请不要担心填写问卷会对你造成任何影响,而且我们会对结果保密。

请仔细阅读每个题目,然后如实地按照你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数字,其中1=完全符合,2=基本符合,3=基本不符合,4=完全不符合。如果你不理解某一问题的含义,请举手,老师会向你解释。

1.在我所学的科目中,我最喜欢数学课。()

2.在我的身边所学的数学知识经常得到应用。()

3.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努力克服。()

4.不管我现在数学的成绩怎样,我觉得数学这门课我一定能学好。()

5.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我不懂的地方,我会提出疑问。()

6.在数学课上,我愿意和大家讨论某一个数学问题。()

7.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当我发现错误的时候,我会及时改正。()

8.在数学课外,在学校或校外,我愿意和别人谈论一些数学话题。()

9.在讨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经常表达自己的观点。()

10.在讨论数学问题的时候,我会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11.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经常有成功的感受。()

12.我很讨厌做数学习题。()

13.虽然学习数学有一些枯燥,但能取得好的成绩我感到很高兴。()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7

同桌安排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用来促进班级管理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合理安排同桌, 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 进而促进学习态度的改善。根据“接近吸引”原则[1], 同桌之间因地理位置接近比较容易建立人际关系并逐步深化, 因而容易互相影响。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 因此教师安排同桌的根本出发点应是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改进。经过初步访谈发现, 大部分班主任在安排同桌时会考虑身高、性别、成绩、性格、学生意愿等因素。但是, 每种安排方式对学习态度的影响有多大?能否真正能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究。本调查的目的在于探寻不同的同桌安排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探讨怎样安排同桌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良性转变。这一调查研究将为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同桌, 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式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笔者主持的一次关于“同桌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调查研究, 该调查以武汉市C初级中学为调查点, 从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每个年级中选取5个班, 每班随机抽取30名学生作为样本, 共发放问卷450份, 回收问卷433份, 有效问卷为414份, 回收率达96.2%, 有效率为95.6%。样本基本情况:七年级, 135人;八年级, 142人;九年级, 137人。其中男生213人, 女生201人。

(二) 研究工具

本文研究工具是“同桌对学习态度的影响量表”。该量表根据武汉市2011年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中的学习态度检测量表改编而成, 测量同桌安排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共15个项目。量表采用里克特式五点计分, 选项“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多数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计1~5分。问卷回收后使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 同桌安排的基本情况

同桌安排状况从两个方面来了解, 从横向上考察同桌安排方式, 从纵向上考察同桌安排周期。

1. 同桌安排方式

笔者依据文献分析和访谈结果, 对当前初中生同桌安排方式共提供了六种。经调查发现, 选择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学生意愿、成绩、性格、异性别、身高、同性别 (见表1) 。即初中年级依据学生意愿来分配同桌的班级最多 (21.5%) , 其次是依据成绩来分配同桌 (20.2%) 。

经卡方检验, 发现同桌安排方式出现显著的年级差异 (p<0.01) 。为了进一步探讨各年级同桌安排方式的具体差异, 我们对各安排方式在三个年级上的分布分别进行卡方检验, 发现在学生意愿、身高、异性别、成绩四个项目上年级差异显著, 在同性别和性格两个项目上年级差异不显著。具体而言, 九年级依据学生意愿安排同桌的班级显著多于七年级和八年级;七年级按照学生身高安排同桌的班级显著多于八年级和九年级;七、八、九年级安排同桌采取异性搭配方式的班级数量呈递减趋势, 差异显著;八年级和九年级根据学生成绩安排同桌的班级显著多于七年级;对于按照同性别搭配和根据性格两种方式, 三个年级无显著差异。

2. 同桌安排周期

经统计分析发现, 同桌调换各周期的班级比例从高至低分别为一个月、半学期、至今从未调换、一学期、一周、一年, 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结果表明, 大部分班级调换同桌周期为一个月 (30.1%) 和半学期 (20.8%) , 时间长短比较适中。经卡方检验发现, 初中生同桌调换周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具体表现为八年级调换同桌的平均周期显著长于七年级和九年级, 七年级长于九年级。八年级同桌调换周期为半学期的班级最多 (25.5%) , 同桌调换体现出明显的稳定性。九年级大部分班级 (45.6%) 同桌调换周期为一个月, 同桌调换表现出高度的同质性和规律性。

(二) 同桌安排方式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1. 同桌安排方式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整体状况

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比较在不同的同桌安排方式下初中生学习态度受同桌影响的得分差异。可以看出, 六种同桌安排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经LSD多重比较发现, 依据学生意愿、同性搭配、异性搭配和性格差异, 安排同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均显著高于依据身高安排同桌所产生的影响。即在六种同桌安排方式中, 采用同性搭配的方式安排同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根据性格安排同桌, 根据身高安排同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小。

2. 同桌安排方式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桌安排方式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在性别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 依据学生意愿、身高、同性别和成绩安排同桌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都是男生大于女生。而依据异性别原则和性格原则安排同桌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都是女生大于男生。

对于男生而言, 采用同性别原则安排同桌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性格原则, 依据身高安排同桌的影响最小;对于女生而言, 根据性格安排同桌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异性别原则, 与男生一致, 依据身高安排同桌的影响最小。

3. 同桌安排方式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我们采用方差检验比较同桌安排方式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在年级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 在六种同桌安排方式中, 只有依据身高安排同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p<0.01) , 其他安排方式的年级差异不显著。经LSD多重比较发现, 依据身高安排同桌, 对八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显著大于七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依据成绩安排同桌, 对七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显著大于八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依据学生意愿安排同桌对七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大于其他年级;采用同性别搭配原则安排同桌对八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大于其他年级;采用异性别搭配原则安排同桌对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明显大于九年级学生;依据性格安排同桌对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明显大于七年级。

4. 同桌安排方式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在学业成就上的差异比较

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比较同桌安排方式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在不同学业成就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 采用同性别搭配和性格搭配的方式安排同桌对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其他安排方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经过LSD多重检验, 发现采取同性别搭配的方式安排同桌对良好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显著大于中等生和较差生。依据性格因素安排同桌对优等生、良好生和中等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均显著大于较差生 (M=36.88, SD=9.19) 。即, 较差生学习态度受同桌性格因素的影响显著低于学业成就比其优秀的学生。对于其他原则, 依据学生意愿安排同桌对优等生和良好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 依据身高安排同桌对良好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 采用异性别搭配的方式安排同桌对中等生和良好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 按照成绩安排同桌对优等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

(三) 同桌安排周期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的同桌安排周期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p>0.05) , 但均值分析发现, 从整体趋势而言, 同桌对学习态度的影响随同桌调换周期的延长而下降 (见图4) , 同桌调换越频繁, 同桌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越大。一周调换一次同桌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 而从未调换过的同桌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小。

四、结论与分析

(一) 性别和性格是影响同桌学习态度的首要因素

Ellen Ryhell Attematt等 (2003) 年研究发现, 朋友之间在学习行为方式、有关能力信念、动机信念上具有相似性, 而且在这几个方面相互影响。[2]同桌是在空间上相邻的朋友, 本研究证实了同桌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 采用同性别搭配的方式安排同桌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最显著。一些教师为抓教学质量, 防止男女生交往过多, 分散精力, 影响学习, 把男生女生分而治之, 这一做法常常受到批判。但本文结论却印证了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心理学认为, 榜样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在能力、兴趣、背景等各方面比较接近, 因为同性别同学之间由于学习能力和态度观念的相似性, 更容易相互参照学习, 相互交流合作。因此, 初中生学习态度最易受同性别同桌的影响。

性格是影响同桌学习态度的第二个重要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 态度是情景和他人倾向以及个人性格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3]胆汁质的学生会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带动同桌主动学习;而粘液质的学生有助于营造和谐安静的氛围, 对同桌学习注意力和自制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 采取性格搭配的方式安排同桌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也比较大。

此外, 同桌身高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则最小。但经访谈发现, 对于七年级学生, 班主任由于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缺乏了解, 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 普遍是按照身高大小随机安排同桌, 但是该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而言并无实质意义。

(二) 同桌安排方式对学习态度的影响随年级增长而发生显著变化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 依据成绩安排同桌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最显著。七年级学生升入新的学习阶段, 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心理, 因而对学习会比较谨慎认真, 所以很看重同桌的学习成绩情况。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 依据身高安排同桌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最显著, 八年级学生身体发展极其迅速, 自我意识增强, 很关注外表形象。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 依据性格安排同桌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最显著。九年级学生因为与同学经过了长期的交往, 对同学的性格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并且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他们能更加理性客观看待事物, 所以会更加关注同桌内在的性格因素, 理性地选择榜样。但是由于九年级面临升学压力,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 部分班主任是根据成绩安排同桌。可见, 教师并未充分发挥同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积极效应。

(三) 同桌安排方式对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学习态度具有不同影响

研究发现, 对于优等生, 根据性格和成绩安排同桌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这部分学生学业成就优秀, 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比较高, 他们心理压力较大, 情绪敏感多变, 所以很看重学习成绩, 容易受同桌性格和成绩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不希望同桌影响自己的学习。我们一般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自制力强, 对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也应该比较强, 但是忽视了他们心理脆弱的一面。该研究结论启发我们需要关注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优等生安排性格相宜、成绩相当的同桌, 注意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与优等生相比, 良好生的心理状态比较平稳, 竞争的压力感比尖子生小, 对学习成绩的态度不会像优等生那么敏感, 所以受同桌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常小。

较差生学习态度受六种同桌安排方式的影响均比较小, 这类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无助感强, 很难有意愿改变自己。所以, 想通过调换同桌来改善较差生的学习态度不是根本之道, 教师应从内因着手, 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 调整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与较差生相比, 差生可塑性很强, 容易受同桌性格的影响而改变自己。这部分学生是受教育群体中最默默无闻的一群, 经常被教师忽略。教师应把关爱投向每一位差生, 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依据他们的个性特征安排同桌, 发挥同伴关系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积极作用。

(四) 同桌对学习态度的影响与调换周期成负相关

同桌对学习态度的影响与同桌调换周期成负相关, 周期越长, 同桌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越小, 说明缩短同桌调换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同桌对学习态度的影响。从心理上看, 固定的周边环境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健康的人格总离不开交往”[4], 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离不开周围同伴的示范榜样作用。频繁调换同桌可以扩大学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增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 这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桌长期固定, 会限制学生相互交流、榜样学习的范围, 使班级易形成小团体、小圈子, 不利于班集体学习氛围的营造。因此, 班主任应缩短同桌调换周期, 拓宽学生的交往空间, 摒弃一分定型的做法。

五、相关建议

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所得出的结论, 为了发挥同桌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积极作用,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 同桌安排应重点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

依据性格安排同桌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仅次于同性别同桌, 性格是人内在的稳定性特点, 是决定与人交往互动方式的核心因素, 对他人的影响是深入持久的。初中生更容易模仿学习自己了解的具有某些特殊内在特征的同桌, 因此班主任如果要发挥同伴关系的积极效应, 同桌安排时应主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 尤其是针对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力低的优等生和九年级学生, 以及情绪不稳定、心理敏感性强的女生,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同桌。

(二) 同桌安排应对男女生进行灵活搭配

初中生处于身心成熟发展的关键期, 性别特征逐渐显现, 男女生学习方式和思维观念的差异拉大, 而同性同学之间更容易相互模仿、相互影响, 因此对于大多数初中生应采取同性别搭配的方式安排同桌, 尤其是男生以及学业成就良好的学生。但是对于学业成就较差生应考虑安排异性同桌。

(三) 七年级同桌安排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入学基础

由于教师对七年级新生的个性特点不了解, 多数情况是按照身高大小安排同桌。但是七年级学生由于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适应, 非常关注同桌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应通过诊断性测验摸清新生的入学基础, 参考测验结果安排同桌, 之后随着对学生了解的加深, 逐渐减少对身高因素的考虑, 多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 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同桌。机械地按照高矮顺序安排, 达不到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进步的效果。

(四) 同桌安排需加强关注优等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同桌安排往往成为教师管理问题学生的重要手段, 而把资优生当成不考虑的对象。但是资优生因为学习压力大, 心理脆弱敏感, 其学习态度更容易受同桌的影响, 因此这部分学生是教师在安排同桌时应重点关注的对象。一方面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需要, 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分配同桌,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与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要加强沟通辅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对于学业成就表现不良的学生, 单纯依靠同桌的作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应从内因着手, 实行激励教育, 创造机会展现学生的优点,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孔德利.班级学生座位人本编排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5) .

[2]杨光艳, 陈青萍.同伴关系的功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 2006, (3) .

[3]张宪尧.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J].台州师专学报, 1995, 2 (1) .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8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 学习态度

记得,上个学期,我在上初二某班某一节物理课叫,有一个学生扑在桌子上睡觉,就是不听课。我提醒了他几次,他仍然还是扑在桌子上睡觉。语言提醒是没用了,我生气了,用书拍了他的背上一下,他马上站起来理直气壮的吼道:“学小学那是我的事,教小教是你的事。为什么拍我?”这样的学生让我感到无比的气愤,难道我提醒他,是我错了?由这件事使我感悟到了影响学生一些因素,说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在文明礼仪上,学校。社会。家庭对孝道教育的缺失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人们心里只想如何去找钱,经济大于一切;而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中华文明——孝道:孝敬长辈,尊敬师长却被学校。社会。家庭忽视了。孝道教育很少,很多人见了长辈和师长,很是冷漠,连招呼都不会打一声。因而使社会上有了很多的小孝之子,很多的老人被家人遗弃。更不用说对老师的尊敬不尊敬了。像这些他对父母,师长的都不尊敬的人又如何去把学习学好呢?

二、在学习上.影响农村学困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

(一)校内因素:其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环境因素。主要是校园环境及学习的氛围。每年一到初三很多学生未到毕业都进行分流,不用考试直接去职校就读。给学生一个信号,稍微成绩有一点参,就只能读职校。不用学习了。这些问题会使学生在情绪方面、精神方面受到压抑而放弃学业。

(2)课堂纪律问题。同样是一个学校,同样是一个年组,为什么会有的班级成绩好呢?而有的班级成绩差呢?这主要与这个班级的课堂纪律有很大的关系。有的老师害怕管教学生,怕家长来找自己麻烦。这样课堂纪律小好,必然会有说话、溜号、疯闹等现象。这必然会影响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

(3)学生学习科目太多,课程繁重。学生们的学习内容都是被安排好的,平日学业负担重,上课‘满堂灌’,回家作业还很多,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没有热情。小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热情也比较差。

(二)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三种情况。

(1)是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社会上流行的实惠观,认为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本事大。某些学生受了这种风气的影响,胸无大志,不思学习,一心想着捞大钱。有些小学无术的人,能找到理想的美差或赚大钱,而那些学识渊博的人,反而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或收入很低。所以,当劝导孩子好好学习时,他们却说,学习没有用,小如多到外面跑一跑,多赚些钱。认为知识无用,而且,看到了很多的人去打工回来,得到了很多的钱,在校的这一部分学生也就也想去找钱,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向钱看”社会小JE之风的影响下,他们的学习成绩就自然的急速下滑。

(2)是低级休闲文化的影响:低级休闲文化主要是指乱喝酒、吸烟、进歌舞厅、逛大街,没有节制的上网、玩电脑等活动。一旦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改是很难的。这样一来,他(她)们心思就不在学习上,而三心二意是学习的大忌,所以他(她)们便一觉不醒。

(3)是社会生活娱乐场得不到很好的管理。染上“低级休闲文化”这种病的学生喜欢去一些生活娱乐场,比如网吧、歌舞厅、游戏厅……有些业主为了追求赢利,置国家法令于小顾,容留、吸引学生到这里消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造成学生成绩下滑。在众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下滑的因素中,这些管理小得当的生活娱乐场所是被家长和老师提到次数最多的。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当然就不想学习了。

(三)家庭因素

(1)父母对孩子听之任之,小去过多要求孩子。甚至很多事情都迁就孩子,例如:有一男学生与女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性关系,使女同学怀孕,快要生孩子了。老师到学生家跟家长说了这件事。家长却当着老师的面对学生说:“以前你做的很多事都不对,唯独这件事做对了”。

(2)另外,在农村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出去很远的地方打工,留下孩子跟年迈的爷爷和奶奶,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又还要忙着耕种田地里的庄稼,无力管控孩子。

(3)家庭中的经济条件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有的学生条件好花钱随便,吃好的、穿好的、学好学坏无所谓。

(4)父母双方有一方有不良习惯的。有的经常打麻将、酗酒、有的经常打骂孩子,有的双方经常吵架,等等这些现象对孩子都会产生影响,使学生产生对生活和学习都不感兴趣了,对美好的未来不抱有什么前景和希望。

(5)单亲家庭的和父母离异的,这些都体现出了孩子缺少关爱和温暖,自然地就会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三、学生本人自身因素。自身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身体状况。有的学生先天性的智力低下无论你怎么教都无法使其有一个较好的成绩,有的同学身体小适,长期患有疾病的,或有的同学精神受过打击和刺激的。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2)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条件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教师的讲授情况,也有的来自于自己对知识的兴趣、爱好、感悟、理解、以及他们的基础情况。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以知识的兴趣爱好投入学习的;中学生有一部分也是这样的。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是来自于教师讲课的艺术性,教师讲课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这些都决定着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好与坏。

(3)早恋问题。目前在中学生中就有谈恋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增长比例也在增加。这种现象影响着学校的正常秩序。现在明的也有暗的也有,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影响。

(4)某些学生同老师产生了抗拒性心理。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与教师产生了误解和矛盾,有的学生就耿耿于怀,对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满,意见很大,故而产生了妒忌心,小学你所教的那门学科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落后。

(5)学生自己本身的态度问题: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是给大人们学的,并小是给自己学的,所以在学习中获得小到乐趣,学习成了一个大负担,也就小爱学习了。因为学习态度较小端正,对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大人督促自己很少主动学习,一旦坐下来学习便感到比较厌烦,经常在思想上开小差,觉得学习没有乐趣,有时候找各种借口逃避学习。

因此,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学生本身是一个主要因素。老师的教学方法孩子是否适合?还有家长的教育有没有问题?以及社会的临督和引导等等。

参考文献: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9

1.紧贴生活实际,巧用游戏培养学生意志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就需要将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学的内容过于形象,学生不能够感受到教学的乐趣,就会对教学失去兴趣,这就使得英语教学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英语教师就应该结合这一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在进行hanksgiving这篇文章的讲述时,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感恩节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一些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WhatareyougoingtodoatThanksgiving?”,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的扮演。这样,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讨论,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氛围中进行英语的`学习,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此外,英语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游戏情境,使得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游戏情景中能够得到培养。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时,往往都比较的好动、爱玩,对游戏也是更为喜爱。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英语教学,将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做到玩和学的有效结合。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玩球,这就能够在游戏中进行Sorry、That’sOK、Areyouready、yes等词语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到知识,并且通过游戏使得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培养。英语教师应该合理的选择游戏,并进行巧妙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2.凸显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情感态度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己观点的表达,从而不断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得到体现时,才能够活跃英语课堂的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活力。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英语教学应该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进行重点的关注,不断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例如,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Whatdateisittoday?”来引导学生,等到学生说出Christmas时,教师就能够将“WhatwouldyoulikeasyourChristmaspresent”引出,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从而使得个性得到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时,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凸显。

3.结语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10

韩小华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老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满足他们的内心情感需求的时候,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教师改变角色。老师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同时要用个人魅力来感染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多鼓励和肯定他们,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微笑是至关重要的。老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要走进课堂,老师就要微笑面对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拉近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3.多赞美,少批评。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眼睛,多表扬学生,满足学生们被认同的心理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你鼓励他、肯定他,他就还给你更多惊喜。学生的情感需求被满足后,他们就会自主探究知识,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日久天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态度就会接近老师的期望值。

二、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在英语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需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1.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要注意方法和场合,有时候情感交流适合面向全体学生,有时候适合课下单独交流。如当学生表现优秀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表扬,但是如果学生犯错,在全体学生面前批评他,就会使他觉得没有面子,伤害他的自尊心。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或者表现不好的时候,别的学生可能会嘲笑他,这时候老师要及时引导和制止,否则学生以后就会因为胆小而不愿意开口讲英语了。

2.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尤其是小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老师要利用好这个机会,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学生沟通,发现进步及时表扬:Great / Wonderful / well done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很理想的时候,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Try again / Think it over ……学生通过老师鼓励的话语,体验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增强了他们学好英语课程的信心。

3.多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运用pair-work,group-work或team-work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取长补短,促进他们共同进步。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他们就是学习的主人,体会到了尊重的感受,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和英语教学结合在一起,要把情感态度渗透到英语教学过程当中。

1.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动机,才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否则学习英语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老师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长久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要想提高英语教学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直观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事物的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直观教学中可以利用实物、模型等,节省了老师对事物的讲解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tree, book, ball, picture,flower等单词时,老师就可以用事物进行演示,还可以通过老师的生动形象的简笔画,使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知识。

(2)不断变换操练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无法集中注意力,比如通过猜谜、故事、唱歌、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进行讲解,这样的活动都会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表现 篇12

本研究主要从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学习态度形成的重要性方面进行分析, 希望引起大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

1 对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方式的认识

1.1 家庭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在探讨家庭教育之前, 首先要了解家庭和教育两者分别的含义。赵忠心在《家庭教育学》中指出:“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 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是社会最微小的细胞。”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而这种组织形式包涵着浓厚的亲情和爱。教育,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在王道俊, 王汉澜所编著的《教育学》中将教育解释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 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 都是教育。”上述观点所描述的是广义的教育, 包括人们在家庭, 学校, 社会中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由上述可知, 家庭教育, 即人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赵忠心将其定义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 由家长, 即由家庭里的长者 (其中主要是父母) 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上述定义为狭义的家庭教育, 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本研究所探讨的是狭义的家庭教育。

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 为了生存和适应这个世界, 必须要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人的生存和身体的健康成长, 离不开父母和成人的悉心养育、照料。同时人还需要由一个生物性个体向社会性的个体发展。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知识、技能, 不断内化社会行为规范, 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文明人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因此, 父母也就成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子女,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虽然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但是父母乃至社会中的每个公民对于孩子的教育都责无旁贷。家长往往推卸责任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 教育好他是学校的责任。”然而孩子的许多习惯、态度皆是受父母无形中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其他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各方面相互配合, 发挥多方面力量优势, 才能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

早在17世纪时, 英国绅士教育代表人物洛克就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他揭示了当时父母教育子女的各种不当的行为。他认为许多家长在孩子幼小时, 如果不加以妥善教育, 任其放纵自如, 那么在孩子长大后, 父母的强加管制已是为时已晚。父母的过分溺爱, 疏于管教只会培养出刚愎自用、桀骜不驯的人。“我们使自己的孩子变成了恶劣的儿童, 却又愚蠢地希望他们长成善良的成人。”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中影响着子女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古代即有“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的家庭教育典范。另有《颜氏家训》这样的家庭典著。宋代的王守仁、清末的康有为、曾国藩、近代的鲁迅等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见, 从古至今, 家庭教育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更加广泛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亟待普及, 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家庭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1.2 家庭教育方式的含义和类型

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名称多表述为“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养育方式”或“家庭教育方式”。目前, 学界较为普遍接受使用的是“父母教养方式”或“家庭教养方式”。林磊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家长在教育以及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 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 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根据上述定义, 笔者将家庭教育方式理解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以及教育的方法。具体表现在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行为两个方面。

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类型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对儿童及其家庭的研究。她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宽容型三种类型。目前, 一般将家庭教育方式分为民主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放任型这四种类型。

2 对城市小学生学习态度的认识

2.1 学习态度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学习态度, 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学习态度一般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和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性意义的理解。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价值观。如“我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用处?”“这门课程为什么重要?”等。认知成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学生伴随认知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情绪体验。它是学习态度的核心, 因为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喜欢或厌恶、热爱等。当学习对象、学习内容或学习效果满足了学生的主观需要时, 学生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情绪的反应是“快乐”。快乐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当这种快乐体验时间久了,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喜欢的相对稳定的情感。因此, 学习态度中的情感成分非常重要, 有了快乐积极的情感, 才能有动机去继续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行为倾向成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做出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例如:“打算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主动去预习新课”等。以上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是相互协调, 相辅相成的。

学习态度的特征可分为以下4点:

1) 习得性。学习态度是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 但同本能行为倾向不同, 因为本能行为倾向如饥饿想吃是一种经遗传而得来的, 无须后天习得的行为倾向。而学习态度则需要后天的学习。因此, 这恰恰说明后天教育, 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态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 对象性。学习态度是由一定学习对象引起的, 它总是针对某种特定的对象和学习情境而言。所以, 学生很可能对学习语文有积极热情的态度, 但却对数学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3) 稳定性。学习态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一旦形成了稳定的态度, 则很难转变;

4) 内潜性。态度是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 是行为的准备状态, 但并不是行为本身。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是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表现推测出来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时三心二意, 东张西望, 那么他的学习态度就不认真。

2.2 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

学习态度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当学习对象符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时, 学生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例如, 学生非常喜欢画画, 所以当上美术课时, 学生表现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很高。相反, 当学习对象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感时, 学生则表现出抵制、消极的行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使学生的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并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激励着学生继续以热情、饱满的心态去学习。这样, 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不断促进其学习进步。否则, 则会形成恶性循环。

3 家庭教育方式对城市小学生学习态度形成的重要性

学习态度是通过后天学习所得的, 是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不稳定到稳定, 由模仿到内潜积累的结果。因此, 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学习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 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否则消极的学习态度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

我们往往更重视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而忽视父母这一角色在学生学习态度形成中的重要性。但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即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遵从儿童的天性, 让儿童成长在充满民主、和谐、快乐、自由的家庭环境中。在这种家庭中, 父母既重视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 又注意言教的语言说服和情感陶冶作用, 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一种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相反, 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则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例如, 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学生自尊心受挫, 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 总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 于是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最终以失败告终, 严重者则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力感。溺爱型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 使孩子没有承受挫折失败的坚强意志, 一旦失败则难以自我调节。放任型家庭中, 父母对学生完全放任自流, 不管不问, 使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也可能像父母的教育态度一样, 不在乎自己的学习, 没有责任心和自觉性。

总之, 家庭教育方式不同,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截然不同, 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容我们再束之高阁。

摘要:本研究主要从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学习态度形成的重要性方面进行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不同,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截然不同, 就此, 希望引起大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

上一篇:个性辞职报告下一篇:文明伴我行的日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