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推荐10篇)

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篇1

1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概述

近几年,我国对服装设计人才和形象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行业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尤其对接受过高等院校专业培训的人才的需求更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在较长时间的探索过程中,服装及形象设计等具有较高实践性专业的发展和目标,多集中在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方面,以此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存在较大的问题,学生虽能够跟随学校的理论及实验室课程逐步掌握系统的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性思维,设计的思维被禁锢在学校制定的条条框框中。另外,在教学设备方面,由于形象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其设备更换较为频繁,加之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不重视,为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1]

2开展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概述

2.1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带动下,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的设计体验,构建教学内容与实践设计零距离的良好教学环境。借助产学互动学习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强化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2有助于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所以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技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上过程的实现可以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空间,并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有效地推动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2.3有助于实现以赛促学

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篇2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 辽宁服装产业

辽宁, 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 辽宁服装业遍布全省, 是主要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辽宁服装业通过强化科技自主创新, 实施品牌战略, 提升核心竞争力, 促进了辽宁服装产业由“辽宁制造”向“辽宁创造”转化。目前辽宁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地已形成规模, 其中大连、营口、沈阳、丹东的服装产品年销售收入占辽宁全省服装总体年销售收入的90%以上, 但其发展特点都不一样。大连市服装产业出口占到了93.1%, 同时品牌也比较多, 服装品牌的数量占到了辽宁全省的40%, 省级著名商标的数量占到了全省的55%以上。营口的纺织产业基础雄厚, 特别是印染、纺纱生产水平很高, 产业自主配套能力很强。这使得营口服装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沈阳市是个大都市, 服装企业总体数量很多, 职业装发展的很好, 主要是依托于五爱市场, 欲成为全国服装的商业中心之一。葫芦岛、兴城的泳装近年来发展的很快, 在全国三大泳装基地中名列第二, 此外海城的工业园, 现在已经有纺织服装企业6200多家, 其中服装企业有6115家。总之, 辽宁服装业已展现出拥有高技术、规模化的生产加工优势, 时尚创新的自主品牌优势, 皮装、泳装等产业集群优势、面辅料纺织业产业链、大型服装终端市场等产业优势, 彰显了行业升级转化、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

(二) 辽宁服装产业对服装工程设计人才的需求

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证明,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品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树立品牌效应, 除了其它方面的因素, 服装款式的设计至关重要的。而批量少、品种多、系列化则是服装业的特点。目前辽宁的服装产业正处在全面提升品牌的关键时候, 因此辽宁服装企业需要大量既有创意思维又有市场经验, 懂得商品策划、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服装工程设计人才。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 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全国各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都在为社会培养人才, 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由于服装产业结构的特殊性, 所以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层次应不尽相同。我省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要想立足辽宁, 面向全国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对辽宁服装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以及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研究,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工程教育为主、渗透艺术教育

强调专业教学内容、研究成果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更接近生产实际。通过艺术教育拓宽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 使得教学、科研内容更具针对性, 服装产品设计更具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性, 研发出来的产品更市场化、更人性化。因此, 这类专业的学生要侧重于学习掌握服装工程知识、服装贸易知识、市场营销原理、服装设计理论, 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服装设计。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发展后劲足, 具有服装工程理论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2. 以艺术教育为主、渗透工程教育

强调专业教学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并特别关注工程技术进步为服装设计带来的全新思路和发展空间。因此这类专业的学生要侧重于学习掌握服装设计知识, 创新设计的理念, 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服装创作。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设计理论基础、较强的设计创新及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3. 以艺术与工程结合为主、文科与理科渗透

主要面向艺术类和理工科招生, 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艺工结合和文理渗透的教学特点。这类专业的学生要侧重把握好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最大化的渗透融合。要求学生掌握服装产品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 要有良好的服装工程技术知识和产品研发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具出有较强的设计创新意识和技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 知识能力结构

旨在培养21世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服装工程设计人才, 具备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并掌握时装流行信息和市场情报的分析能力。对服装产业有较强的适应性, 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及市场营销等工作, 能引领市场, 具有创新能力的服装设计和生产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 教学形式

针对艺工学科的特点, 鼓励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介入服装企业和市场, 参与企业工艺流程实践、产品市场调研等实践活动。校企有计划的进行交流与合作, 了解并针对服装企业的品牌经营模式开展专业课程教学。通过实践要使学生掌握成衣设计师应具备的各方面业务知识能力, 懂得如何正确处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设计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 引导学生从自我走向大众, 从学校走向社会。

三、实践教学的创新

实践教学是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服装应用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对于理论教学, 它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我省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要结合辽宁地区服装产业状况,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要形成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以适应于服装专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色。具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结合国际、国内各种时装周、时装赛事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的服装博览会、时装周、及时装大赛等活动, 提高了师生专业创新和实践能力, 检验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 鼓励师生结合课程设计参与各种服装活动, 建立奖励制度, 为单一固定的专业课注入了时新的内涵。同时在实践活动中, 实践内容通过与企业产品、赛事活动进行了互动交流, 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市场调研、品牌评价及时装的创意, 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创作的作品既获得了奖励, 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同时也被服装企事业单位所认同, 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注重项目设计与企业的结合、注重毕业设计与企业的结合, 提倡“校企产学研合作”实践形式就是形成校企双向制, 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实行“校企产学研合作”, 使学生毕业课题能与企业或公司共同合作研发,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另外“校企产学研合作”促成了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完成项目形式设计的内容, 其主要形式是根据企业专营方向和特点向企业提供设计款式和样板、或根据企业提供的样布设计款式和样板、或向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类社会调查报告等。通过学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 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了企业与教育的能动性, 使企业从被动接收学生实习转化为主动邀请。项目形式设计和毕业课题共同研发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拓展了与现代企业经营、大众消费文化相关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 实施工作室制, 形成开放式教学

在以实验教学研究中心的主体框架下, 构建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与实验室是互动共生的关系。工作室教学模式, 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 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 延伸到了电子网络、市场及企业, 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范围, 缩小了专业与市场和企业的之间的距离。在实践教学上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和比较系统的学习, 既把基础内容和动态内容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另外很多高校老师缺乏生产实践方面的经验, 工作室制则对老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使老师能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地充实自己, 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 工作室制建立起了教学与市场的桥梁, 是专业与企业进行合作的纽带, 通过工作室制社会实践磨练, 学生毕业时能够很快融入企业, 从而锁定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 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当今世界一体化, 不仅是行业的竞争、地域的竞争、更是国际化的竞争。造就可持续发展的服装工程设计人才, 是当今我国高等服装教育改革中的必由之路。因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教学体系, 才能培养出适应我省、我国、国际需求的、能引导市场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服装工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婕:关于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2) :180-180

[2]饶蕾:服装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科技博览.2009 (11) :194-194

[3]金晨怡:基于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的服装设计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 :155-160

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服装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按照服装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服装专业系列化工作室建设,使服装专业的实训体系更加完整,为学生提供具有职场氛围的实训环境,承接企业项目,学习与创新结合。以此打破专业方向设置与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含糊等的现状,研究并实践形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有效的手段方法。

1构建具有特色的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

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针对服装专业特点,全面进行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并适应专业和课程建设需要的新型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僵化、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脱节等瓶颈问题,将教学内容按照服装生产流程进行有效整合和衔接,既相互独立,又互相支撑。我院先后建立了服装品牌设计工作室、服装营销实训工作室、服装立体裁剪工作室、服装实训车间等十几个实践教学工作室。积极开展主题式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工作室教学、市场延伸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高职服装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的特色

在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的同时,理顺了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质量体系,改变了以往将服装教育“学院派”,与实际行业及企业需要脱轨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真正达到切合行业需要、促使学生能很快地适应从学校到职业岗位角色的转换。

(1)通过市场和行业调研,大胆调整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按照服装生产流程进行有效整合和衔接。将实习实训环节分为认知实习、分项训练、综合实训(模拟、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就业等几个阶段,逐步建立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服装专业实训基地方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交叉互动的大实践教学体系。

(2)开放式工作室教学体系研究。按照服装企业生产流程,建设多个服装专业开放式工作室,使服装专业的实训体系更加完整,为学生提供具有职场氛围的实训环境,承接企业项目,学习与创新结合。进一步确立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搭建服装设计基础教学、服装专业工艺基础教学、整体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市场营销方向实践教学的多维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为专业学生提供了认知基本理论、锻炼基本技能、提高动手与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的公共学习平台。

(3)校企合作常态化。积极巩固和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及就业基地,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用项目驱动引领实践教学进程。引进企业项目为主要授课内容,以企业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教学,进行服装品牌设计、服装商品企划、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产品陈列、服装营销策划,最大限度体现企业的生产过程。创办校园品牌——巴贝提品牌,已经注册了品牌商标,并以开始设计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按照企业生产流程设置实践课程内容,从目前以“课程实践+课程设计”为主导地位的实践教学向“实验教学平台+工程实践”模式转变,根据企业订单情况循环进行。

(4)采用“产、学、研、赛、展”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服装专业大赛和服装生产、科研的要求作为设计主题,通过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提升其自身发展的能力,并拓展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目前,项目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80余项赛事,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5)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以及学院“培养与引进结合,提高素质,改善结构,强化梯队,完善考核”的思路,促进“双师、双高”教师的培养。参与本项目研究工作的具有双师型教师比例占90%以上,具有高级和副高级职称以及被授予省市十佳设计师称号的教师占80%以上。参与本项目研究的师资分别兼任全国、省、市级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理事和常务理事等职务,在研究过程中,提高了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加强了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在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技术服务与应用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

3高职服装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的创新

(1)打破专业方向设置与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含糊等的现状,研究并实践形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有效的手段方法。工作室项目研究,可以在保证正常授课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兴趣进行因材施教,同时针对专业上优秀的学生实行重点培养,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内在潜力,拓展其创意发挥的空间。

(2)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僵化、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脱节等瓶颈问题,将教学内容按照服装生产流程进行有效整合和衔接,积极开展主题式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工作室教学、市场延伸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3)实践教学打破专业和班级界限,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平台的课程学习后即以自由开放形式选择专项重新组合,采用工作室上课模式,教师以团队的形式组合授课,进一步确立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搭建服装设计基础教学、服装专业工艺基础教学、整体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市场营销方向实践教学的多维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为专业学生提供了认知基本理论,锻炼基本技能,提高动手与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的公共学习平台。

(4)引进企业项目为主要授课内容,以企业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教学,最大限度体现企业的生产过程。在教学计划上,时间安排上,与企业保持一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使学生的实践学习与企业产品开发相结合,以生产带动实训教学,“工”与“学”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服务企业,企业带动教学的双赢局面。

(5)根据服装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情况,引进服装及相关专业技能认证(板型师认证、陈列师认证、设计师认证、化妆师认证等)的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服装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由过去的封闭式下的被动进行设计变为开放式的主动创新设计。有效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校即达到企业用人标准。

(6)创办校园品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校园品牌从筹建调研、定位分析、公司实体的注册、商标品牌注册到设计生产历时2年时间,目前已经逐渐走向正轨,已经到了样衣投产销售阶段。在校园品牌的创建过程中,充分利用工作室老师的技术能力,带领工作室学生全程参与完成,这种实操训练,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技术能力与市场感觉,使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得到了大力提高,不再单纯地把设计当成艺术,而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也让他们看到设计从灵感到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参考文献:

[1] 黄永利.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建设的模式类别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 篇4

教育部于2010年9月13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强调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过硬的秘书职业技能,为生产和服务一线所服务的实用型秘书人才。因此,文秘专业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秘书技能,从而为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秘书人才。

在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中,毕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环节,是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写与文秘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写调查报告,是目前很多院校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方式。我们发现,这两种方式更加强调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而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测试。为了有效发挥文秘专业毕业设计的作用,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我院对文秘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一、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实施

(一)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

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设计在第六个学期正式开始。在第五个学期末,我们召开毕业班“毕业设计动员大会”,让学生利用寒假时间提早做好准备。会上,由文法系(文秘专业隶属学院的文法系)系主任进行毕业设计动员,激励每一个同学有突出表现,呈交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由文秘专业教研室主任对毕业设计的具体形式、内容、相关要求做周详讲解。动员和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领会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这为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确保选题具有实践价值

学生在确定选题时,首先要了解选题的背景和目前的状况,以确保自己即将研究和实践的内容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闭门造车”,做毫无价值的工作。因此,教师先要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查,还要结合实际,总结实践经验,收集第一手宝贵资料。

1.确保选题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1)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和实地考察

我们组织学生先后深入公关策划公司、礼仪庆典公司、广告公司和相关社会职能部门与政府机构等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与文秘专业实践基地各项表彰大会、庆典大会、剪彩、签约等重大活动的策划和筹办;深入学院所在地通州区档案馆、人事局办公室等顶岗实习。通过实地调研,学生亲眼目睹了当前文秘工作的条件和状况,各部门开展活动的组织方法、活动流程和操作实施的现状。这些都为毕业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2)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和书本资源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从网络和相关书籍当中查找资料,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秘书之友》《秘书工作等相关优秀期刊,同时为学生推荐中华秘书网、秘书在线、中华礼仪网等秘书工作类网站,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的新闻网,便于学生了解时事政策;还可指导学生到书店购买或是去图书馆借阅和浏览相关专业书籍。为防止学生出现抄袭剽窃行为,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作品务必独立完成并有所创新。

2.多渠道广泛收集选题

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选题是毕业设计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我们曾经由专业老师分头收集选题或是自拟题目供学生选择,但是选题的范围不够宽泛,也未过多考虑学生的兴趣;我们也曾让学生自行选题,但学生的选题往往题目太大,以自己的经验和专业水平不能完成,或是选题专业性不强,或没有实践价值。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我们最终采取了师生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共同收集选题的方式。

(1)对真实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时,时常参加基地各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这样可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学生深入某时装有限公司市场部实习,该公司准备在夏季服装正式打入各大商场和购物中心之前举办一场夏季服装展示会。因此,在该公司实习的学生就可以此为选题,对服装展示会的全程加以策划和模拟操作。

学院为进一步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或调研。教师可把企业中即将举办的大中型活动作为课题供学生选择。

如果学生最终确定了上述选题,文秘教研室可帮助联系实习基地或教师顶岗的企业,请他们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2)学生自己拟定题目,教师辅导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调研经历,自拟题目,教师给予启发和辅导,确保学生选择的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3)专业教师拟定模拟题目

在毕业设计活动开始时,每位专业教师都要拟定一定数量的模拟题目,汇总之后,经过集体商议,保留最有实践价值的供学生选择。

(三)按选题完成活动的全程策划和情景模拟排练

1.完成会议(活动)全程策划方案文本的制作

任何一项大中型会议(活动)举办前,都需拟定一份计划周详,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会议方案是会议的总体安排,是在召开大中型会议前对会议如何组织所做的规划性文书,具有预想性、程序性、请示性等特点。会议(活动)方案包含的主要内容有:①会议(活动)名称;②会议(活动)目的;③会议(活动)主题;④会议(活动)规模与参会人员;⑤会议(活动)形式;⑥会议(活动)时间及会期;⑦会议(活动)地点;⑧会议(活动)议程、日程;⑨会议(活动)筹备机构的组建及筹备时间表;10会议(活动)经费预算;11会议(活动)文件名称。

学生要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各个要素逐—合理计划。其中,会议议程的拟定,会议日程的安排,活动筹备时间表的制定,会议所需文字资料的拟写及制作,是文秘专业学生必需熟练掌握的。

2.完成选题中部分重要文字资料的拟写及制作

任何一项会议或活动的举办,都会涉及若干文字资料。根据毕业设计计划,我们要求学生拟写领导发言稿、主持人串词、会议(活动)邀请函(请柬)、会议(活动)通知、议程、日程、食宿安排、经费预算表等重要文书。应用文写作是秘书应该熟练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写出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结构合理、内容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文稿。

3.学生分组对选题进行情景模拟

(1)根据会议(活动)方案编剧本

预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此环节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个性等因素,做到合理搭配,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帮助。每组选出一份最佳会议(活动)方案,以方案中的活动流程为内容,小组成员共同编写情景剧剧本。情景剧的内容可以是模拟活动现场或秘书工作场景等,同时确定每位组成员扮演的角色。

(2)准备情景模拟所需物品、进行场地布置

情景模拟最终要在答辩会上展示。答辩会的场地设在多功能秘书实训室。学生需针对本组情景剧的内容布置场地。布置的内容包括:贵宾接待室、主席台的布置,摆放桌签,张挂会标,发言席位的布置,话筒及鲜花的摆放,嘉宾席位及参会人员的座位安排,摄影位置的确定等。因此,活动所需的桌签、会标、代表证、海报、请柬、名片等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为了凸显模拟的真实性效果,我们要求学生设计完成后到专业的图文工作室制成成品。

(3)小组成员分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学生按所编剧本反复排练、不断改进,希望在答辩时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最出色的职业风采进行情景剧演示。情景模拟时要求做到:角色定位准确、声音洪亮、礼仪符合要求、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符合专业要求。

(四)撰写毕业设计实训报告

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毕业设计期间所做的工作和个人感受,并形成“毕业设计实训报告”。指导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并给予点拨和指正,以利于学生日后学习和实践。

(五)按规定格式上交毕业设计作品

学生要按规定的格式及时上交毕业设计作品。作品的纸质文档包括会议(活动)全程策划方案、部分重要文字资料和毕业设计实训报告三个文档。情景模拟演示由文秘教研室负责录制,并分别将各组的视频资料刻成光盘,一式两份,一份用于专家检查验收,一份由文秘教研室归档留存。

(六)采用毕业设计新模式进行答辩

毕业答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取抽签方式确定先后顺序。答辩环节由两个部分组成:

1.对撰写的文字作品进行答辩

文字作品即上述3个纸质文档。每个学生都要在规定时间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回答老师现场提出的问题。

2.小组成员进行情景模拟,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在演示前由方案撰写人简要阐述情景剧的内容,并介绍小组成员担任的角色。每组情景模拟时间不超过15分钟,演示完毕,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提问和指正。

(七)毕业设计新模式成绩评定方法

毕业设计新模式强调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因此评定成绩坚持客观、科学、公正、合理的原则。我们采用了2:3:5的评定方式: “2”是指纸质文档作品指导老师评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3”是指文字作品由2位老师评定,平均成绩占总成绩的30%,“5”是指学生的答辩成绩(文字材料部分答辩成绩和情景模拟部分的答辩成绩及情景模拟部分的表演成绩)占50%。鉴于情景模拟部分的表演能突出文秘专业技能特色,因此我们特制定了情景模拟表演成绩评分标准。见下表。

情景模拟表演总分由4个指标构成:态度、应知、形象仪态、团体合作。各指标得分分成5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最终得分按照各部分的得分占总得分的百分比核定。

采用这种成绩评定方式,老师们的成绩评定工作十分繁重,但是我们认为只有评价指标科学而系统,才能够保证毕业设计成绩更加客观、科学、公正、合理。

二、采用毕业设计新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信息管理技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从开题到毕业答辩,学生要到实地调研,查阅大量资料,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有效开发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信息管理的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做到了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得到加强

每个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选题撰写文稿,这些文字资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现实工作中应用频率很高。如会议通知、邀请函、领导讲话稿、会议议程、日程等。只有熟练掌握常用文种的写作技能,才能胜任未来的文秘工作。

(三)学生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学生要深入实地调研,就必须与调研的组织充分沟通。通过集体编剧本、排练与修改完善、共同制作所需的活动用品和进行场地布置,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未来的文秘工作者所必需的。

(四)学生责任感得到加强、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毕业答辩,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一个考验。学生在情景模拟中,针对忘词冷场、电脑故障、所带文件数量不足、晕场、因生病不能完成自己的角色等情况,能够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这说明学生还是有一定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的。

三、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加大深入实际调查力度

学生在选题和方案设计时,从网上和专业书籍中查阅的资料较多,选题的时效性和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现实仍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深入实际调研的力度,提高毕业设计工作的含金量。

(二)选题视野有待扩展

从选题的范围来看,选择商务仪式类活动策划(如开业仪式、剪彩仪式、庆典仪式、交接仪式、揭牌仪式、签约仪式)的学生较多,选择会务类活动策划(如会展、赞助会、信息发布会、洽谈会、茶话会等)的学生较少。学生普遍认为后一类选题挑战性大,策划及情景模拟的难度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这类选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坚毅的品格,从而把自己打造成为业务过硬、品格优秀、勇于创新的优秀文秘工作者。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篇5

作者 吴啸峰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在市场急需复合型、实用型服装人才的现状下,如何针对市场需求,开展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深化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水平以适用服装行业飞速发展的现状,己成为了当今革新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本文拟从高等职业院校服装结构设计方面和市场消费动态及岗位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以服装结构设计为切入点,进行对教学实践的研究。

一、创设以人为本,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为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率,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行业人才,目前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研究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以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完成任务。同时,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事件,设计出相应的项目教学方案,按实际行动路径设计教学思路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项目作为一个大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创设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的与生产实际接近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感觉主动学习,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接受他人评价与教师评价。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综合职业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包括职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及与人协作完成项目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切实地让学生探究式地寻找完成项目的途径并最终完成项目。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由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认识传统教学的不足,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业纸样设计及服装样板制作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目前的教材大多以结构设计原理、纸样变化规律为中心,辅以相关的案例。这样的教学设计虽具有知识系统化的优点,但因各环节的案例设计主要是为了给理论提供支撑,案例之间缺乏相应的连贯性,学生虽然学习了结构设计原理,却不知如何应用到具体项目实践中,遇到问题常常茫然不知所措,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对象是高职服装工程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是该专业的主要职业技能之一,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病的确有很多欠缺之处,例如:刚进校门的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较高,可以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感到能力提高不大,理论学习虽不难,但实际应变能力很差,不能完成有价值的板型设计,由此感到迷惑从而逐渐削减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拥有企业需要的结构设计与样板制作能力呢?拥有成就感并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了填补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将基于任务项目教学应用到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制定教学目标,分阶段分步骤,以教学和实际市场应用为主,分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

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学生对结构形式变化的掌控能力及对平面结构与立体形态之间转换的掌控能力。这些能力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实践之中,不仅是结构设计实践,还要依托工艺制作实践。只有学生看到了最终的服装成品,通过对成品形态与适体度的感知,才能进一步认识与反思结构设计的规律与尺度,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水平。因此,课程项目选取必须能够渗透这些知识点,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掌握这一知识体系与技能。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过程要与真实的产品开发过程相近,甚至就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使学生应用本项目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完成目前企业中的类似应用。

以女装结构设计模块中的综合设计为例:女装结构综合设计的前修内容为服装基础结构设计与女装结构设计原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服装结构工艺基础知识、人体与服装的相关知识、下装基型与应用、上装衣身基型、衣领、衣袖变化原理与初步应用等,具备一定的结构设计能力。为此,我们与有关的服装公司实行校企合作,选择市面上销售的服装设计方案作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项目,分层次地进行讲授。

首先,以项目作示范,以企业实际产品为例,讲授并演示服装综合结构设计的整个流程。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结构设计思路的引导,注意衣身基型结构变化方法与操作的引导,注意衣领、衣袖、附件结构变化规律与小规格尺寸控制的引导。

其次,进行情境设置。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把服装设计分为几大项目。其中为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样衣制作等。在教学过程中,每四至五个学生分为一组,完成从产品设计到样衣制作的全部生产过程。服装款式设计通过前修的课程——服装成衣设计完成、样衣制作则由后续课程中的服装成衣工艺完成。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完成的项目是服装设计案的结构设计。项目实施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每个小组为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公司名称由各小组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确定,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小组成员为结构设计人员,教师可暂时代表企业或充当客户。

实际教学项目的实施

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针对一项关键技术,前一阶段任务的结果是后一阶段任务的基础。再把每个子任务分别为服装设计案的结构设计一款式特征分析、规格尺寸设计、衣身结构设计变化、衣袖结构设计变化、衣领结构设计变化、其他附件结构设计变化、下装结构设计变化、结构设计文件制作、工业样板制作。同时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由指导教师评阅。每个小组的项目任务是进行前修课程服装成衣设计,并由各组的组长向小组成员讲述客户需求,组员开始分子任务进行设计,这样按期完成每一个子任务。然后组长在组内带领小组成员分阶段评选最佳结构设计方案并汇总,交教师审阅,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定稿后,再实施下一个子任务。所有子任务完成后,将项目完成结果交给教师,参加竞标评选。

最后,检查评估。各组组长向全班展示本组结构设计的过程文件、结构设计文件及全套的工业样板,说明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此时,其他组的同学可对其项目设计方案提问,要求设计者解释结构设计所用的相关技术及特点,最后进行互评。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各自的设计。之后由教师对项目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工作成绩给出评分,并评选出教师认为最优的设计。然后比较评选结果,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及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等,为下一轮更好地学习做好准备。

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篇6

一、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服装造型审美的创作能力,从服装设计基础只是着手,使学生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思考,把服装构成要素进行有机,和谐的组织调配,设计出符合美学规律,具有一定流行时尚性,能为市场与消费者所接受的服装。

素质目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拓宽学习领域,提高技术素质。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艺术的基础课程,加强实际的操作是本门课程设计的关键。本课程课时58学时,其中理论:52,实践:6,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课程的性质

《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是高等学校服装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服装工艺》适用于服装设计(专科),是专业骨干课程,为必修课。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58学时)

第一章 服装设计的历史

(一)教学内容

1、服装设计的由来和发展背景

2、服装设计师与流行

3、我国的服装设计业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服装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 服装的分类

(一)教学内容

1、礼服

2、日常休闲服

3、职业服

4、运动服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服装组成和分类以及各种类别服装的特点。

第三章 服装设计的内涵

(一)教学内容

1、服装设计的概念

2、服装设计的分类与范畴

3、服装设计的属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概念和属性

第四章 服装的美学特征与服装设计师的素养

(一)教学内容

1、服装的美学特征

2、服装设计师的素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用权学生掌握作为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

第五章 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

(一)教学内容

1、逻辑思维

2、形象思维

3、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

(二)教学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

第6章 服装设计的要素

(一)教学内容

1、面料

2、色彩

3、款式

(二)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各种要素,掌握其属性。

第七章 服装设计的程序

(一)教学内容

1、准备阶段

2、构思阶段

3、提供设计概念阶段

4、结构设计阶段

5、缝制工艺设计阶段

(二)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程序。

第八章 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一)教学内容

1、有机和谐是服装美的最高形式

2、新颖是服装美的终极目标

(二)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掌握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第九章 服装设计中的点、线、面、体形态

(一)教学内容

1、点形态

2、线形态

3、面形态

4、体形态

(二)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中的各种形态属性。

第十章 服装的系列设计

(一)教学内容

1、系列设计的概念

2、系列设计的原则

3、系列设计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中系列设计的各种要求。

第十一章 服装的款式与流行

(一)教学内容

1、流行的概念 2、20世纪服装流行趋势的回顾

(二)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服装的流行趋势。

第12章 服装设计个案分析

附表一:课时分配表

章节 内容 课时 课时分配

理论 实践

一 服装设计的历史 2 二 服装的分类 5 三 服装的设计内涵 5 四 服装的美学特征与服5 装设计师的素养

五 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5 维

六 服装设计的要素 5 七 服装设计的程序 5 八 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8 的运用

九 服装设计中的点、线、面、体形态 5

十 服装的系列设计 5 5

十一 服装的款式与流行 5 5

十二

服装个案分析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总学时6学时)

实训一 色彩搭配在服装中的应用

(一)实训内容

挑选一组对比色,运用所学色彩调配方法,是对比色在调和之后协调的 应用到两套服装中,用颜料绘制在8开素描纸上。

(二)实训要求

构图合理,方法运用得当。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二 当季秋冬服装流行色的预测

(一)实训内容

根据色彩规律及流行色形成的因素预测当季秋冬流行色,用颜料绘制在8开素描纸上。

(二)实训要求

构图合理,方法运用得当。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三 面料的二次加工

(一)实训内容

运用一种面料,可为非服用面料,进行面料的二次加工,把改造后的面料合理排列在8开素描纸上。

(二)实训要求 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实训学时:2学时

六、教学手段使用的要求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开拓视野,创造思路,帮助学生排疑解难,学好本门课程。深入浅出,着重指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七、教学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 史林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世界服装史》 徐苏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课程实施说明

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篇7

目前国内的陈列设计教育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部分高校设立了服装陈列设计专业,可以说在全国打了头炮,但是,就大学教育本身来说,如何真正实现对陈列设计师的专业培养,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因为陈列专业是国内服装教育领域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专业,专业建设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必然存在种种误区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很多问题。现试以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加以分析。

(一)课程设置要更加系统科学。

调查发现,目前服装教育领域虽然有部分高校开设了陈列专业,但这些专业的的课程设置不够系统科学。开设的服装类课程数量不多,大部分只开设了服装概论、男女装设计、立体裁剪、服装营销、成衣工艺等几门课程,而其中立体裁剪、成衣工艺这些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课时量偏多。我认为对于此类课程可以改为选修类课程,陈列专业学生作一般了解即可。

橱窗在陈列设计中是重要一环,亦是很难设计的一部分,橱窗不仅是一个品牌的窗口,而且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橱窗有一个美誉:“销售现场的立体广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橱窗,不仅在设计风格上有所不同,而且映照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准。所以,在陈列专业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橱窗设计,而且要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来上。

关于服装陈列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我认为,除了服装陈列设计的专业课而外,如陈列色彩设计、橱窗设计、陈列空间设计与创意、陈列平面图技法、展示材料、店铺规划与设计、服装卖场陈列设计等,还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服装陈列设计专业是从服装设计专业中细分出来的专业,所以服装设计类的课程要适当设置,例如:服装概论、服装效果图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材料、服装史、服装色彩设计、服装营销、服饰搭配、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消费心理学等;第二,陈列展示对艺术设计的要求比值也很大,所以艺术类课程也要适当设置,如艺术概论、电脑艺术设计、室内设计、装潢设计、广告设计、音乐设计、灯光设计等。陈列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了这三个模块,才会更加科学、系统,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架构更加完善、合理。

(二)应增加实践性课时分配量。

职业类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兼陈列专业的专业特性,所以实践性课程的课时量不可少。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陈列专业的实践环节课时分配量有待提高,例如,《服装陈列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某高校的设置是理论20节,实践14节,总共34节,我认为调整为实践24节、理论10节较为合适,既可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特性,又可分配出4节实践课时用于市场调研。因为,陈列设计服务于服装市场,自然离不开市场,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必须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得到市场的认可。

(三)教材选择、运用要与市场紧密结合。

教材是传承知识的载体。据调查,目前,服装陈列设计专业所选用的教材多是2007年以前版本,教材中相关理论陈旧滞后,与行业市场的契合度较低,难以反映市场的发展趋势,教材中许多图片只是反映了几年前的流行元素,与最前沿时尚元素严重脱节。所以服装陈列专业教育要想守住行业市场的前沿阵地,就必须解决教材问题,选用与市场契合度较高的能反映行业前沿视点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用合适的教材,多作市场调研也是学生接受服装市场前沿信息的重要途径,要与市场紧密结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将所学理论放到市场中去检验,在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拓宽专业视野。

(四)应增设动态展示课程。

模特表演也是服装陈列设计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对服装作品的动态展示。可是我们往往注重静态展示,而忽视动态展示的重要性。而且,目前的动态展示舞台背景往往比较单调,模特从光溜溜的舞台走出来摆个造型展示一下服装就算完事,空洞、单调、乏味,缺乏对人物出场和舞台背景的包装与展示。迪奥的百年经典服装展示就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其舞台设计很新颖,模特的出场设计也很独特,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这个品牌的服装,更感受到了该品牌的文化理念、环保理念,以及其品牌地位,这充分说明了动态展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陈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增设动态展示课程,而不是作为少量章节一带而过。

从目前对服装教育领域所设陈列专业的相关调查来看,不仅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足,急需改革,在教学方法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陈列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需要改革创新。鉴于此,我根据数年来的专业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与陈列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理论教学:专题性讨论。

陈列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外延设计部分,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一般都是从整体的大设计理念出发来考虑陈列设计的。目前比较常见的店面设计多倾向于主题化设计,以推行某种“生活方式”的陈列设计为主,整个陈列设计形态,倾向于视觉空间的舒适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或创设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有可探索空间的研讨主题,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查询信息、思考及讨论交流,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这种教学方法极具开放性,可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个性化设计理念与开创性设计思维。

(二)技术手段:多媒体仿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过程,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立体、仿真的学习环境。

服装陈列设计是视觉设计领域的一个方面,当然也涉及到触觉、听觉等领域。很多品牌越来越重视视觉营销,视觉起到的广告效应越来越强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陈列课堂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形象性强,从而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传统教法,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供一个高度仿真、多维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认知。

(三)实践教学:情境式模拟。

服装陈列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动脑,而且要让学多动手操作,所以情境式教学很适用于这个专业。

以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8年,其校内实训基地被列入江西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内设立了婚纱、女装、男装、休闲装、童装、内衣、羽绒服、舞台装、鞋子、箱包、毛绒玩具等工作室,还有服饰文化陈列馆等,这些室、馆不仅成为陈列专业教师进行情境式教学的最佳课堂,而且为陈列专业学生提供了能与市场对接的模拟操作场所和实训机会。

(四)拓展教学:聘专家讲学。

定期延聘国内外行业专家和设计大师讲学亦是服装类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陈列展示专业,在英法日韩等国家发展较早,这些国家不论从市场实践还是从教育理念上来讲,都比我国更加成熟先进。因此,我国的服装教育领域要深度发展与相关国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广聘设计大师、行业专家来校讲学、培训。以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除广泛聘请国内服装界知名人士前来讲学外,还曾多次聘请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古川云雪,韩国陈列设计师李美英,以及英、法等国知名专家、大师来校讲学,使学生及时接触到时尚前沿的设计理念,拓展了设计思维,拓宽了专业视野。

随着服饰品牌竞争的日趋激烈,陈列设计已逐渐成为提升品牌形象、促进服装销售的重要推手。陈列设计师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倍受商家青睐的稀缺人才。鉴于此现状,我们要革新教育观念,构建以市场应用为目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陈列设计课程体系,并根据陈列专业自身特色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但要使学生真正实现与市场的无距离对接,而且要培养出一批能够立足于市场前沿、能够把握陈列设计趋向甚至引领陈列设计潮流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目前, 陈列设计师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 与之相适应, 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然而新设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尚存在不够科学系统、实践性课程分配量较少、教材选择、运用与市场脱节等不足之处。作者根据陈列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并根据该专业特色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创新建议。

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篇8

服装设计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历史悠久,而进入本科教育的时间尚短,因此高职教育在服装设计专业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建设专门的教学团队,有利于为高职服装设计教育更好地定位,有利于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学校期间能够更全面地学习知识,为进入社会工作或者继续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时间不长,其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思想认知不够、也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鉴,因此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效果,要想建设成熟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就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据社会和、学生、学校的综合发展来打造教学团队。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团队建设思想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团队建设思想认识不够是当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虽然团队建设的作用在很多高校和企业都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团队的认识在思想和意识上还不够充分,总以为团队建设就是一群人以同一个名义建设一支队伍就行,平时很少进行科研、学术、教学上的交流,也很少针对学生的学习对师资力量的分布和教学计划上做出调整研究,大多数在需要申报项目时才临时组成一个团队,在实际生活仍旧没有团队意识,这种性质建立起来的教学团队发挥不了任何团队应有的作用和责任。

2.师资配备及结构构成不合理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师资配备及结构构成不合理。由于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学校都没有高职称的专业教师,高职院校教授与副教授级别的教师几乎没有,少数存在着也大多是由其他专业改行的,因此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没有有力的专业带头人、相关教学研究岗位出现空缺的现象。再加上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集艺术、工程、纺织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学生如果要学好服装设计专业,那么就需要综合能力完善的教学团队来承担起这一责任,但在目前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各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全考虑到这些因素,导致教学团队在研究方向和学业教学上的综合性不强,影响了教学团队应有力量的发挥。

3.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不明确

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不明确也是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建立教学团队好像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普遍进行的教学任务,各大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也开始跟随潮流建设自己的专业教学团队。但是这些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自己的建设目标,在实际教学任务和科研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建设,而且很多的建设方法和模式还不成熟,处在摸索阶段,教学团队的整体建设还存在盲目性。

4.教学团队建设的职业特点不明显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教学团队建设的职业特点不明显。大多数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都是依照本学校整体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建立的,没有在其中体现自身服装设计专业和高职院校的特点,这些教学团队在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并不擅长,完全没有体现出高职类院校的职业特点,这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改革和发展方面是存在弊端的。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完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管理体系

提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效果首要要完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管理体系。教学团队并不同于项目团队,其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应该一直坚守岗位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做到健全团队的日常管理制度、共享教学资源、教学研究常态化等方面的团队建设管理体系。高职院校要针对教师素质的提高相应地出台外出学习和培训计划,创造条件改善教学团队里师资结构和力量;其次由于教学经费和资源的限制,院校不可能对每个教师的科研都给予全力支持,因此要针对教学团队的整体发展和科研方向,做到资源共享;最后,教学团队的存在是为了服装设计专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因此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科研、工作等综合能力提高的研究要一直进行下去,使之教学研究常态化,不能在院校或上级检查时零时应付。

2.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

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也是提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效果的主要措施。团队负责人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所在,其行为和指导方向决定着团队成员的个人行为和研究方向,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服装设计专业在师资力量上的匮乏问题,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认真挑选优秀、踏实的专业教师重点培养,创造机会对其进行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训练,使其在教学、科研、领导、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培养出一位杰出的、能够带领团队全面发展的团队负责人。

3.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提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效果还要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从实际生活中锻炼和吸取经验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学有所成,再加上高职院校存在的特点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工作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不可避免。这也就要求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们也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的团队建设过程中可以分期派遣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还有针对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并重性对学生的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势必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扫清障碍。

4.组建工作与教学共存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组建工作与教学共存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也是提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效果的方法之一。高职院校的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李技能型和应用型的第一线服务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详细了解实际工作的情况和需要的专业技能,因此在组建教学团队时,需要培养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并存的师资力量,让教师在对口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取得企业的认可后,在院校内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上岗技能培训和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学团队建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性和研究性同样重要的特点,对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就要有更准确和更清晰的定位。当前我国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还存在着高职院校团队建设思想认识不够、师资配备及结构构成不合理、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不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的职业特点不明显等问题,使得教学团队的建设难以顺利进行,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院校可以采用完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管理体系、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工作与教学共存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方法来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的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高职院校校企互通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037)的阶段性成果。

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篇9

(2000年9月制定,2002年10月修订)

为了规范我院的教学秩序,严格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纪律,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教学是我院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所有教师都应当听从院里的各项教学工作安排,及时地圆满地完成上课、监考、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论文写作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任务。不得无故拒绝监考、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论文写作等工作安排。

第二条 任课教师应当在课程开课之前完成制定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包括实验大纲)、备课等各项上课准备工作。新任教师和开课之前临时安排上课任务的教师,应当在该学期的第二周之前完成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的制定,第九周之前全部完成备课工作。院教学委员会可以随时检查或抽查任课教师的教案,了解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应当在该学期的第二周之前交到院教务办公室。

第三条 教师上课要根据经院系审定的教学日历规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得随意提前或推迟教学日历规定的教学进度,不得随意背离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发现原定教学大纲有教大不当,可以提出对教学大纲的修订意见,经系主任审核和教学副院长批准后生效。

第四条 每位教师每学期应当向其他教师听课二次,其中一次必须在第九周之前完成。听课时应填写听课单,并及时交到院教务办公室。

第五条 任课教师应当高度重视维持教学秩序,原则上不得申请调课或停课。生病、出庭、有重要会议以及突发事项等原因要求调课或停课的,应当在4日前(生病、突发事项等例外)填写校、院调课/停课申请表,附上有关证明材料(病历、开庭通知、会议通知等),(调课申请者还需要与拟在同时间、同地点对同班级上课的教师即被动调课者对相互调课的各项事宜协商妥当),报经院教学秘书并由教学副院长审核同意。所有的停课(学校规定的放假除外)都应当在停课事由结束后的三周内由任课教师安排时间、地点自行补回。补课的授课方式应当与原来计划的授课方式完全相同,不得以自学、做作业或写论文等方式代替。补课后即时填写补课登记表并交给院教务办公室。提前上课的手续照此办理。经批准的调课(指主动要求的调课)、停课次数的总和,每门课一般以二次为限。

教师不得无故缺课和擅自停课、调课。学分数有小数的课程的上课时间以实际授课时间计算。在实际授课时间达到后,可以停课让学生自学待考。

在课堂授课时间任课教师不得擅自安排学生自学、讨论、写论文、看录像等活动而不亲临现场。教师无讲解活动的看录像教学应安排于课余时间,不得占用课堂教学课时。的确需要占用课堂教学时间的,需经教学副院长批准,但每门课以2课时为限。

第六条 上课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不要在两节课之间连续上课,不要拖堂。因学校班车误点等客观原因而迟到的除外。

第七条 任课教师上课之前应当关闭手机、BP机,上课时不得抽烟、接电话以及从事其它与上课无关的活动。

第八条 考卷应当按教务处规定的时间出完,并及时交到院教务办公室。试题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不得局限于某一本教科书。不得划复习范围和考试重点,不得泄露试题。考卷以及其它考核方式的覆盖面应当有一定的广度,题量与考试时间相适应,并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考出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考试成绩要呈正态分布(即成绩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5个等次,并且“两头小中间大”),成绩的“优秀”率、“优良”率不得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高标准(成绩“优秀”率不高于20%、“优秀”和“良好”的总和不高于50%)。

第九条 考查课的考查应当在第17周的最后一次课时随堂进行,一般不得提前。特殊情况经批准可以在第16周的最后一次课时随堂进行。院里也可以组织课程进行统一考查。由院组织进行统一考查的课程,有关教师应当听从院教务办公室的安排,做好统一出卷、监考、改卷、登录成绩等工作。

第十条 每位教师都应当参加监考。教师应当在第18周之前主动向教务办公室了解自己的监考任务。不得无故缺席监考,不得擅自请人代替监考,考前45分钟不得要求变更监考教师。监考期间要认真监考,不得迟到、中途离开考场、看书、打瞌睡、与人交谈、听音乐、背对考场看窗外、抽烟、手机或BP机发出声响、接电话等,要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监考制度和考试纪律。

第十一条 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当及时改卷,并填写教学档案。学生成绩单、考卷、教学档案等应当在考试结束后的4日内交到院教务办公室。

第十二条 任课教师应当严肃、认真、准确、公正地批改考卷,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分、加分、扣分、综合评定成绩都要有依据(期末考卷、期中考卷、论文、作业、平时回答问题的记录、考勤记录等),不得弄虚作假,不得送人情分,不得无故加分,不得随意给“印象分”,不得随意把“不及格”的成绩“照顾”为“及格”。教职工不得向其他教师打招呼,要求对某个学生加分或予以特殊“关照”。

第十三条 教师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是院内教学违规。院内教学违规分为一般教学违规、严重教学违规和特别严重教学违规。一般教学违规由院长在院教师会议上进行点名批评,每次扣发津贴和奖金200元。严重教学违规由院给予院内书面通报批评,每次扣发津贴和奖金500元。特别严重教学违规由院给予院内书面通报批评,每次扣发津贴和奖金2000元,记入本人工作考核表,正常晋升职称的时间推迟2年。同时属于校定教学事故的,报学校给予批评、处分和处罚。

第十四条 下列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为一般教学违规。

1.上课或监考迟到、提前下课5分钟以上。监考迟到时间以考前20分钟起算。提前下课包括两节课间未休息而提前下课者。

2.不能按时完成和上交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学档案等教学文件,或者不能按时完成听课、备课、作业批改、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教学工作任务,推迟的时间超过2周。

3.随意提前或推迟教学日历规定的教学进度。

4.停课事由结束后4周未补课。

5.上课或监考时BP机、手机等发出明显的声响,或有在课堂上抽烟、接电话等与上课无关的行为。

6.监考不认真,有中途离开考场、看书、打瞌睡、与人交谈、听音乐、背对考场看窗外等与监考无关的行为,或有违反学校规定的监考制度和考试纪律的行为,或被教务处以口头形式提出批评或要求院给予批评。

7.考核要求不严格,以致学生成绩的优秀率或优良率超出学校规定的最高标准的5%。

8.考卷题量不足,以致有1/2的考生提前1/3的时间交卷。

9.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或确定考试重点。

第十五条 下列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为严重教学违规。

1.不服从院系的监考、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等工作安排,或者在接受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任务后擅自决定不进行实地指导。

2.随意背离经院系审定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3.未经教学副院长许可并办理调课、停课手续,擅自调课、停课。

4.到第16周,仍然有2课时的课应该补而未补。

5.考核要求不严格,以致学生成绩的优秀率或优良率超出学校规定的最高标准的15%。

6.任课教师改卷时弄虚作假、送人情分、无故加分、随意给“印象分”、随意把“不及格”的成绩“照顾”为“及格”。教职工向其他教师打招呼,要求对某个学生加分或予以特殊“关照”。

7.监考、上课很不认真,被教务处以简报形式提出批评或给予通报批评。考试前20分钟未到达考场而且无法到达考场,或者考前45分钟以内提出更换监考教师要求。

8.给学生划定重点复习题目,而且最后试卷中的题目与重点复习题目有三分之一以上相同。

9.未经批准,在课堂授课时间任课教师不亲临现场而擅自安排学生自学、讨论、写论文、看录像等活动。

10.被学校认定为三级教学事故。

第十六条 下列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为特别严重教学违规。

1.不服从院系的上课工作安排。

2.一学期内,擅自停课、调课和旷课达到4课时。

3.学期结束时,未补课的课时达到6课时。

4.无故缺课或缺席监考。

5.泄露试题。

6.被学校认定为二级教学事故或一级教学事故。

第十七条 任课教师在一学期内,没有任何(包括经批准的)调课(指主动要求的调课)、停课、提前上课,没有上课(监考)迟到、提前下课以及其它教学违纪违规等情况,同时及时地圆满地完成听课、制定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备课、监考、改卷、填写教学档案等各项教学工作任务,教学效果良好的,经本人申请,系院审核确认的,每一门课增发奖金200元,并记入本人工作考核表。

第十八条 本规定中的有关事项均由教学秘书列表登记,并不定时地加以公布。教学副院长在核实这些登记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本规定的有关条款,提出相应的处罚或奖励意见,报院长和院务委员会决定。

第十九条 “双休日”双学位班的教学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以前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者,以本规定为准。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院教学委员会。

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篇10

1.1 国内和国外动漫产业差距

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许多业内人士国际先进国家拉开与国内的差距问题时,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最不缺的资源就是不缺人才和资金是大家一致认为的,但缺少的关键部分却有很多,如缺大师、缺产业、缺产业链、缺原创、缺品牌、缺精品等。一部分业内人士提出,追求原创、追求品牌以及有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是搞动漫游戏产业的必要要素。我国和那些动漫国际大国相比,我们国家动漫还存在许多缺陷,例如我们的产品不够细腻不够丰富,能够引起世界动漫产业关注的作品还太少,产品品质也不高。尤其是我们产业链比较短,产业给我们带来的实际效益还有待提高。

1.2 动漫产业需要维权

根据近十多年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外的动漫产业大国对我国动漫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一般是等到正版动漫周边商品在剧集热播之时再杀入市场,还要从盗版商品中取得一席之地。盗版动漫剧集的衍生品在我国可谓随处可见,市场里的虹猫蓝兔、喜羊羊、灰太狼等国产动漫形象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授权的盗版产品,像迪斯尼以及日本的一系列动漫形象的盗版衍生品则更加泛滥。不要认为这些小小的毛绒玩具和塑料制品对我国的动漫产业构不成威胁,实际上它们已经成为束缚国产动漫发展甚至阻碍其发展的刽子手。

2.动漫周边产品的实践

2.1 动漫周边产品——玩具设计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出口国——中国。我国的玩具行业却属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弱,只是大而不强。我国面临的一种局面就是国外玩具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内玩具品牌欠缺但是自己本土玩具市场的潜力巨大。我国开始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这一过程的转变,从单纯的加工制造业转向自主开发的创造性行业,从劳动密集型的玩具生产转向技术密集型的玩具设计,不断的调整市场策略和革新玩具企业经营理念;核心是为了培养专业设计师队伍;不断的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源泉。使的中国玩具行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愿景贡献一己之力。

2.2 戏曲动漫周边产品开发——戏曲人物的布质玩偶形象设计

布质玩偶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动漫周边产品形式,它以布艺材料为载体,以动画人物造型为形式,表现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分析中国动漫产业现状笔者可以从动漫周边产品开发视角考察,从产品角度提出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从而去借鉴国外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采用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让布质玩偶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寻找成长的养分

3.动漫设计课程发展的对策

3.1 动漫专业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提高动漫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加强动漫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只有拓宽知识面和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补充自己才行,这个学校方面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外出观摩学习交流、鼓励动漫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的经验与技术交流等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得动漫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动漫产业得到新的发展。

3.2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需要不断的提高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机会和挑战,可以使得自己本身得到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面对着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如果具备很好地创新能力可以使得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中院校,为了使得学生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必须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3.3 丰富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

高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内心需求去制定,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世界最潮流的运动项目通过网络和电视媒体传递给了在校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又是最敢于创新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高校教师要引进一些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有关于潮流动漫的套路和知识。在总结教学经验的时候,具有鲜明的教学经验的老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他们的课堂上的课堂气氛往往都比较活跃,学生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很强,他们积极的讨论问题和发言。作为教师,在我们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实践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希望可以更好地把动漫专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上一篇:楼盘销售工作计划格式下一篇:培训钳工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