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共8篇)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篇1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新医药

由生命科学推动的医药产业,包括新药物研发、先进医疗设备制造、干细胞研究领域。新材料

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生物产业

包括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物育种产业和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产业

包括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风电技术装备制造、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 体系建设、生物质能利用。新材料产业

包括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节能环保产业

包括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及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研发产业化。农业和生物育种

包括转基因育种技术、分子设计育种和动植物种质中优异基因资源利用开发。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包括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卫星及其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 装备、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篇2

一、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概念内涵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产品的市场空间和地位作用, 其形成通常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过程, 这个过程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产品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各种经济社会环境因素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有效培育和顺利发展。河北省各地市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各不相同, 例如石家庄以提升省会功能和壮大服务经济为主, 唐山以率先转型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为主, 保定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为主, 邯郸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 张家口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 承德以生态保护与绿色并举发展为主, 廊坊以创新发展和高端发展为主, 秦皇岛以港口转型升级和生态旅游为主, 沧州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主, 邢台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 衡水以壮大经济实力为主。因此,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应有所差异。

通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特定的生态位空间, 促使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形成有效合力,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成熟发展和产品的应用推广, 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模化,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系统认识和准确把握发展过程, 对于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选择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过程也可视为内生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五个环节: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二是产业的培育和建立;三是产业政策的制定及扶持;四是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市场的稳固;五是产业生态位评价及扶持政策手段的撤消。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内生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各环节依次递进, 逐步转化。

作为一个功能体,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更多表现为系统化运作发展。各构成层面有机结合、相互关联, 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 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对于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作用最明显, 除了确保各构成层面之间的关系稳定, 还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提供必要的资源条件,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功能表现。实际上, 资源和信息的互动开放本身也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资源空间, 满足生态位发展不同阶段的资源需要。经过长期运作发展,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会逐渐形成高适合度生态位空间, 这个空间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高适合度生态位空间通常意味着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 它能够延伸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推动相关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基本特征

(一) 时空性。

主要体现和反映河北的地域特点。目前, 河北省具备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条件。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河北地处华北, 内环京津, 是首都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 多元立体的交通运输网使得铁路、公路货物周转量位居大陆首位。二是良好的产业基础。煤炭、钢铁和建筑材料是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目前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壮士断臂的勇气, 一方面加快对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有选择性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合理的产业结构。根据2014年的数据统计, 河北省三大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7%、51.1%和37.2%。[1]。尽管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 但从发展走向上看, 第三产业的比重还有上升空间。

(二) 专业性。

专业性也可称为专业化, 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重要特征, 具体表现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依附产业技术、生产、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专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7大领域和24个发展方向, 都拥有核心的产业技术、生产流程、管理方式和市场范围等, 每一个方面都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某个领域或方向的专业化特性。随着河北省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 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也会逐渐形成, 进而从整体上塑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 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竞争优势。从组成来看,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主体包括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银行、大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 “各主体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2]。

(三) 社会性。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紧密性, 使得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构成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基本主体———人具有意识性和能动性, 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之中是其最基本的特征要求。二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各种环境因素的支持, 特别是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的因素, 其中社会环境中政治因素、科技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和国民心理因素等, 都会引起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发展变化。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通过商业模式和科学技术的创新, 促使企业生产目标进入可持续发展, 引导社会大众转变传统的消费理念, 自觉将节约型消费升级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方式中的主流。”[3]

(四) 整体性。

在构成上,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可分为产业人力资源生态位、资金生态位、技术生态位、产品生态位、管理生态位、信息生态位和品牌生态位等。按照实现程度这些层面的生态位可细化为理想生态位、现实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按照生命周期还继续可分为形成期生态位、发展期生态位、成熟期生态位和衰退期生态位。各层面的生态位相互联系、紧密结合, 共同塑造和决定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正是由于具有整体性特征, 要求不能够脱离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这个整体来片面认识、孤立分析和抽象研究每个层面, 而应该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 综合考虑各层面。

(五) 可控性。

在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中, 人既是核心的“构成者”, 也是关键的“调控者”。虽然产业生态位由诸多层面组成, 且各层面之间存在复杂关系, 但人仍然居于整个产业生态位的最高控制点上。实际上, 以人为中心的产业生态位是其区别于物种生态位的根本特点。也正是由于人的存在和参与, 使得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表现出了可控性特征。由于产业生态位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影响因素的复杂多元往往能够引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结构功能动变, 控制机制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产业生态位结构紊乱和功能弱化。按照一定的控制原则, 依据科学的控制手段来有效设计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的运作发展, 使其能够合理化解外部环境的干扰, 增强稳定性和发展能力。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生态位理论视角来看, 要准确定位, 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概念和特征。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河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2-28

[2]张聪群.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35

战略性新兴产业 篇3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4G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45-02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提出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在内的七个新兴产业,这七个产业将在未来15年作为中国经济的关键着手点被各省市自治区重点培育及发展。

把视线再缩小到“新一代信息技术”,这其中又包括哪些内容?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内容为“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这里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便是指TD-LTE及后续标准4G。

1定义

这想必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尤其是在中国国内,大多数人使用的仍为2G手机,即使有3G手机也不甚了了3G的新业务,也就是3G尚未全方位普及的情况下,4G却被提上了议程。有人认为现在谈4G太早,这显然是错误的。2002年4G,曾经有过一个较笼统的定义,“4G就是多种无线技术的综合系统”,从目前来看,这个定义有一定的道理,但绝非完全正确。

从名称上来看:顾名思义,4G(4th genera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

从技术上来看:4G是集合了3G和Wlan技术为一体的新一代通信技术,是在无线通讯及无线媒体传播领域的又一大突破。如果4G可以成功落实,它对于高质量视频的传播能力将有望有线电视相媲美。4G并不是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有线),电视,移动(无线)三网的融合。但是因为4G速率走高,移动有望代替有限,视频走网络也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使得很多人将这两个概念混淆。

·从性能上来看:4G的数据传输率可在理论数值上高达100Mbit/s。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概念来表示就是,该速率为目前移动电话传输速率的1万倍,不光如此它的传输性能也是3G的50倍。从这些数据不能得出,4G时代将为通讯世界带来更多的便捷。

·从对比3G来看:3G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标准,事实上3G包含了5个并不都可以完全兼容的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导致了用户在全球漫游时的不方便,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方便服务,而4G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低成本的全球漫游通信。“2010年10月20日,在国际移动通信工作组第九次会议上确定LTE-Advanced(包含TD-LTE-Advanced)和802.16(Wimax)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

24G发展现状

虽然现在在国内,4G依旧是纸上谈兵,但是早在2008年,“包括美国第三代移动运营商SprintNextel,Wimax运营商Cle-anwire等名企结盟组建新的Cleanwire公司,以Wimax技术进军3G和4G,该同盟宣布:要以此夺回美国在世界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产业中的领导地位”。截止2010年,该公司已在美国20几座城市提供Wimax服务。而在去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移动更是抢先电信和联通一步,率先展示出了为观众勾勒了一个美好的4G蓝图。据了解为抢占国内4G市场,中国移动正在大力推进4G的相关研究。统筹来看,由于中国研发的TD-LTE-Advanced入选国际标准,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核心技术的优势,摆脱了中国在3G市场中没有话语权的困境。但客观来讲,国内发展4G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发展速度较慢

由于在发展3G初期,没有抢占技术市场,导致了发展3G的滞后性,也就导致了整个通讯技术发展进程的缓慢。“GSA预计,到2010年末,全球将有22张LTE网络投入运营,此外,在2012年将有39张网络投入运营”。相比较于,美国已在20几个城市实现了Wimax,台湾的将在2012年对4G实现商用,我国最早将在2015年将其商用。

2.2市场难以消化

这一问题实际上在本质上应当归咎于之前的发展速度较慢。由于国内在3G的实施上就比国外慢,并且据专家预测,“3G需要10年才能发展到第三个阶段”。一旦市场难以消化,就会导致通信商难以从商用中获取利润,从而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以拖累最终的实施结果。

2.3技术难以实现

尽管中国的标准已受国际认可,但是事实上这项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尤其是在面对山区等障碍物区域的时候,信号强度较差的问题较为明显。此外,更新设施的难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大部分通信商来说,相当于重新投资建立4G基站。其次,就算是将网络设施建设好之后,还有各类的测试试用环节,以及等待可以支持4G通讯的终端设备,整个过程中的收益率几乎为零。如果不能从3G运营模式中,赚取应有利润,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额外投资。

2.4产业链支撑不够

产业链问题被越来越多地提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来考虑,一项技术的发明并不是最最主要的,把技术转换成产品,并保证该产品可以在整个产业链中带动上下游产业一起共同发展获取最大利益,才是通讯商应该考虑的问题。

3对策分析

移动通讯技术愈来愈多地被归结为核心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之间的斗争。在中国大批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今天,中国研发的TD-LTE-Advanced得以成为国际标准,实在是一件可喜之事。但是,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除此之外我们也面对着很多的困难。一项技术的产生是竞争的第一步,如何在随后的发展中,巧妙借用技术优势,依靠市场吸引顾客,而不是完全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推动政策,才是要考虑的问题。

3.1整合资源,加大财力

国内的三大通讯商都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伙伴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无论是基站建设,还是零收益率的4G环境测试,都需要强大的资金财力。一来可通过资本手段面向市场筹集资金,二来可设立专项寻求政府支持,三来可集合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突破重点问题,四来积极发掘在3G这个大环境下的市场该如何优化盈利模式。

3.2增强技术,提高实力

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近先年来,中国虽然在整个国际市场中渐渐呈现龙抬头的趋势,但是统筹观察,强的是信息产品而不是信息技术,中国充当的仍旧是发达国家的加工厂的角色。面对如今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因充分总结不足,就症下药,根据经验,引进技术人才,吸收发达技术精髓,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3.3共同进展,平滑过渡

3G虽未完全投入,4G应展入头角。在此基础上可以共同进展。在充分发展3G的基础上,依靠3G为4G奠定新的业务模式,在发展业务模式的时候,不要仅限于当下,要结合未来发展,寻找3G和4G的共同赢利点;依靠3G为4G积攒客户基础,人是市场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吸引他们的眼光,是发展中最应注意的问题:依靠3G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整个经济体制早就已经从信息产业转换为服务产业,产品不是最主要的,如何利用现有技术优势为客户发展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才是通信商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3.4减少竞争,规模投资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领域目录 篇4

一、新能源(A)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目前消耗已占到世界第二位,能源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也日益凸显能源短缺的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及其传统工艺技术,使环境不堪重负。因此,要重点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大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节能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A1.太阳能

A1.1.高效、低能耗、低成本晶体硅太阳光伏电池制备新工艺、组件技术及相关产品;

A1.2.高效、低成本、高稳定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

A1.3.并网光伏技术及相关产品;

A1.4.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

A1.5.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A1.6.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A1.7.高效、低成本光伏、光热与建筑相结合的集成一体化实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A2.风能

A2.1.适应中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

A2.2.风电场监控、电网接入系统、发电量预测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

A2.3.提高风能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

A2.4.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产品的产业化。

A3.生物质能

A3.1.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与装置;

A3.2.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与装置;

A3.3.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及供热技术与装置;

A3.4.生物质型煤加工成型技术与装置;

A3.5.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与装置。

A4.核能

A4.1.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关键技术及设备;

A4.2.铀浓缩技术及关键设备;

A4.3.高性能燃料零件技术;

A4.4.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技术;

A4.5.先进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A4.6.核辐射安全与监测技术;

A4.7.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

A4.8.辐射防护材料、仪器及装置;

A4.9.快中子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技术。

二、节能环保(B)

节约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措施。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指出,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期间,平均年节能率为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研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或将已研发的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低水平消耗资源和对环境的高污染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制约因素,资源与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我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根据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社会化需求,清洁化需求,循环化需求,以及科技创新机制导引下的市场化需求,必须倡导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B1.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B1.1.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B1.2.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

B1.3.建筑储能技术及相关产品

B1.4.智能电网技术及相关产品

B2.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控制技术

B2.1.城市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B2.2.城市基础环境保护设施二次污染防治关键技术

B2.3.城市社会源有害固体废物处置与二次污染防治和资源化技术

B2.4.城市其它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B3.乡镇现代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B3.1.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B3.2.集约化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

B3.3.有机废弃物和生物产品加工废水(物)处理技术和设备

B3.4.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设备

B4.污染行业的环境问题与技术

B4.1.重污染行业水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B4.2.重污染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B5.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

B5.1.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

B5.2.水回用工艺技术和设备

B5.3.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回收处理技术

B5.4.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B6.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

B6.1.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B6.2.环境应急与常规监测仪器设备

B6.3.环境应急处理处置技术与设备

B7.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B7.1.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B7.2.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

B7.3.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B7.4.极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

B8.资源、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业

B8.1.工业污染治理专业环保设施运营服务

B8.2.市场化环境监测(包括室内空气)服务

B8.3.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处理设施的专业化运营服务

B9.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服务产业

B9.1.可再生能源与高效节能工艺技术、产品检测及系统管理服务

B9.2.推广并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技术服务机制

三、电动汽车(C)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相关行业的关联度较强,带动度较大;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经济技术实力的综合体现。需加快建立起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重,以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为重点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掌握电动汽车整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各类电动汽车的开发能力,实现了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和商品化。

C1.汽车零部件前端研发项目

C1.1.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技术的研发

C1.2.电动车专用的各种传感器和电子元件的研发等。

C2.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

C2.1.镍氢电池(组)与相关产品;

C2.2.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与相关产品;

C2.3.新型大容量、高功率电池与相关产品;

C2.4.电池(组)管理系统;

C2.5.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器高性价比关键材料;

C2.6.动力电池新型生产与测试技术装备。

C3.燃料电池、氢能、热电转换及其相关产品

C3.1.小型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及相关产品;

C3.2.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及产品;

C3.3.新型制氢技术与储存装置;

C3.4.实现热电转换技术的关键部件及其相关产品。

四、新材料(D)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新材料是高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信息、生命、能源并称为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加强新材料的开发,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面临着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问题。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D1.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

D1.1.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

D1.2.高性能功能陶瓷

D1.3.半导体材料

D1.4.人工晶体

D1.5.功能玻璃

D1.6.电子化学品

D2.新型功能材料

D2.1.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制品

D2.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

D2.3.超导材料

D2.4.新型催化剂

D2.5.专用精细化学品

D2.6.生物医用材料

D3.高性能结构材料

D3.1.高性能金属材料

D3.2.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

D3.3.新型高强度玻璃;

D3.4.特殊性能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

D3.5.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

D3.6.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D3.7.高性能结构陶瓷

D4.超细、纳米粉体制备、成型及加工

D4.1.高质量的结构陶瓷与功能陶瓷用陶瓷原料;

D4.2.低成本、节能和无污染制备高纯超细粉、纳米粉体和多功能复合粉体;

D4.3.组织均

一、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或梯度化的先进粉体成型;

D4.4.粉末材料的节能快速致密烧结及低温烧结。

D4.5.分子组装制备超细功能材料

D4.6.结构、形态及尺寸可控和表面性质可控超细无机功能材料应用

D5.新材料技术服务业

D5.1.新材料产品研发技术服务

D5.2.拓展产品产业链技术服务

D5.3.产品技术的集成创新服务

五、生物医药(E)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生物技术已从一个广泛应用的基本实验技术演化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渗透到科研、农业、医药卫生、轻化工业、环境改良、制药工业等技术和经济领域。生物技术在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环境、能源和人口四个基本物质要素中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干细胞研究促进了再生医学的发展,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场医疗革命。要力争在干细胞研究的更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切实防范干细胞研究引发的伦理问题。

E1.生物育种

E1.1.高产、优质、多抗、高效、专用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产业化

E1.2.优质、大宗畜禽、水产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

E1.3.抗虫、抗旱、强抗逆能力林木新品种

E2.医药生物技术

E2.1.新型疫苗

E2.2.基因工程药物

E2.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E2.4.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

E2.5.核酸类药物

E2.6.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

E2.7.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

E2.8.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

E2.9.干细胞技术、RNAi技术、纳米技术、模拟多肽、多肽修饰技术及其产品

E3.创新药物

E3.1.化药创新药物

E3.2.中药创新药物

E3.3.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E4.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

E4.1.缓、控释制剂——固体、液体及复方

E4.2.靶向给药系统

E4.3.新制剂技术

E4.4.其它新制剂(新型复方制剂、固体分散制剂、口腔速溶制剂以及新型吸入给药制剂等)

E4.5.制剂新辅料

E5.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E5.1.医学影像技术产品

E5.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产品

E5.3.电生理检测、监护设备与传感器

E5.4.医学检验技术设备

E5.5.专用手术器械

E5.6.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软件产品

E5.7.面向社区医疗健康的数字化诊疗集成系统

E6.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

E6.1.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和测试

E6.2.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评价服务

E6.3.研究开发新型制剂的技术服务

E6.4.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

六、信息产业(F)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先进文化传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F1.软件产品

F1.1.系统软件

F1.2.支撑软件

F1.3.商品化的应用软件

F2.微电子技术

F2.1.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

F2.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开发

F2.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F2.4.集成电路测试

F2.5.集成光电子器件

F3.计算机和终端产品

F3.1.手持和移动计算机(HPC、PPC、PDA);

F3.2.具有特定功能的行业应用终端,如金融、公安、税务、教育、交通、民政等行业的应用中,集信息采集(如条形码、RFID、视频等)、认证支付和无线连接等功能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等;

F3.3.基于电信网络或/和计算机网络的智能终端;

F3.4.基于GPS、GIS和无线通讯技术等的车载、船载定位与管理终端等;

F3.5.适合某种网络环境的机顶盒,如IPTV机顶盒等。

F4.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

F4.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产品的开发、生产;

F4.2.计算机外围设备的关键部件,如消耗类部件的产业化;

F4.3.计算机等产品使用的安全存储设备,包括海量存储、移动存储等设备;

F4.4.基于USB技术、蓝牙技术、闪联技术标准的各类产品和外设;

F4.5.基于标识管理和强认证技术的外设产品;

F4.6.基于视频、射频等识别技术和功能的各类产品和外设。

F5.网络产品

F5.1.应用于企业网和行业专网的网络管理软件产品;

F5.2.ISP、ICP的增值业务软件和应用平台等;

F5.3.用于企业和家庭的中、低端无线网络产品,如无线接入点、无线网关、无线网桥、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产品;以及近距离(几米到十几米)无线产品,如蓝牙产品、UWB产品等;

F5.4.家庭用的网络类产品如家用路由器、数字家庭网关等,以及其中自主产权的芯片、模块、软件等;

F5.5.支持IPv4向IPv6过渡的中、低端网络设备和终端;

F5.6.支持可信计算的网络产品。

F5.7.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F5.8.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

F5.9.物联网核心芯片、传感器及系统集成开发应用

F6.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F6.1.空间数据获取系统,如低空遥感系统、基于导航定位的精密测量与检测系统、与PDA及移动通信部件一体化的数据获取设备等产品;

F6.2.导航定位综合应用集成系统,如基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主动/被动的导航、定位设备及公众服务等产品;

F6.3.支持基于位置服务(LBS)功能的应用系统平台和便携终端产品。

F6.4.时空数据库的构建及其应用,例如国土行业的地籍库和历史库的构建及其应用。

F7.通信产品

F7.1.光传输产品

F7.2.小型接入设备

F7.3.无线接入产品

F7.4.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产品

F7.5.软交换和VoIP系统

F7.6.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F7.7.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F7.8.3F通信系统的配套产品

F8.新型电子元器件

F8.1.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F8.2.片式元件和集成无源元件

F8.3.片式半导体器件

F8.4.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F8.5.中高档机电组件

F9.信息安全产品

F9.1.安全测评类产品

F9.2.安全管理类产品

F9.3.安全应用类产品

F9.4.安全基础类产品

F9.5.网络安全类产品

F9.6.专用安全类产品

F10.智能交通产品

F10.1.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

F10.2.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和软件系统

F10.3.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

F10.4.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

F11.信息技术服务业

F11.1.现代物流服务

F11.2.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

F11.3.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服务

F11.4.业务流程外包(BPO)服务

F11.5.信息安全服务

F11.6.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F11.7.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数字内容服务

七、高端制造业(G)

1、高端制造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

当前,世界上涌现出了一些工业强国,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企业、技术、市场、产业等方面具有“全面强势”型的一流工业强国,如美国、日本和德国;二是整体处于优势但局部强势明显的工业强国,如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三是局部强势突出型的工业强国,如瑞士、韩国等。

从这些工业强国来看,都拥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高端制造产业群,具备以下特征:企业国际竞争力强,技术创新能力一流,产业集群国际领先,工业体系绿色环保,文化、教育、生产性服务业等软实力突出。

由此可见,工业大国主要靠规模取胜,工业强国必须要在技术、品牌、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中国要实现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一定要大力发展全球领先的高端制造产业。

2、高端制造产业是现代制造产业的高端部分。

高端制造产业一般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高端制造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目标是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发展高端制造产业,一方面要瞄准全球生产体系的高端,大力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立足我国制造业基础,着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汽车、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由加工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汇报 篇5

情况汇报

管委会领导:

近期省政府对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对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带来重要的影响。根据领导批示,我部认真学习研究了这些文件精神,对园区下一步如何为企业做好服务,鼓励和吸引企业、高层次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促进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步的举措,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省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政策

(一)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抢占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着眼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完善发展环境,着力壮大骨干企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地,将广东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

发展目标:到2015年,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LED)三大产业率先突破,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全省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2.5万亿元,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在主要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3-5个产业链较完整、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2010年翻两番,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6%左右,广东成为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领域:

1、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2、新能源汽车产业;

3、LED产业;

4、生物产业;

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6、节能环保产业;

7、新能源产业;

8、新材料产业。

特别是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产业将是我省近期突破的三大重点。

(二)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措施

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投入220亿元,专项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了解,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支持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产业三大领域重点突破专项资金每年12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每年6亿元; 政企合作资金(贷款贴息)共50亿元; 创业投资引导资金10亿元; 风险投资资金10亿元;

高端人才引进5亿元。

这些资金主要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具体实施,同时各专项资金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二、为促进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拟采取的措施

(一)收集相关信息,向入园企业做好信息传达工作

1、收集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组织企业进行学习了解; 2、2012年度各部门项目申报即将开始,我部将积极做好跟踪了解,及时发动企业申报,并做好与各部门沟通工作。

(二)了解好入园企业在研项目情况,适时向各级部门进行推荐

我部正在对入园企业开展有关创新项目的调查统计,特别是对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点企业,我们将调查了解其科技创新需求和在研项目有关情况,帮助他们获得各类政策支持。

(三)大力培育骨干企业

1、帮扶这些企业做好与高校、研究所等外部资源的对接工作,大力开展对外合作;

2、协助这些企业建设技术研发机构,招引科技人才;

3、集中资源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实施一批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四)加强园区公共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做好服务保障

1、加快理顺体制机制,在我部内部设好机构、配齐人员,明确管理职能和责任,做好服务;

2、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建设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化建设、企业孵化、技术成果推广等服务;

3、做好与各级政府部门对接工作,争取相关部门来我园调研,了解园区发展和企业发展情况,争取更大支持。

(五)资金保障

制订重点产业项目资金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重点产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财政扶持办法及以银行贷款贴息为主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金融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六)加快项目审批进度

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批准、用地预审、用地报批、环评批复、规划选址等审批事项的办理进度。

请指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篇6

2013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http://

高技术服务业专项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范围

重点支持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项目。

(一)研发设计及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为市经信委)

1、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试验、研发服务等能力建设项目。

2、依托计算机辅助设计、网络协同等高科技手段,面向高端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整体解决方案等的设计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3、人机工程设计、仿真测试系统、设计软件平台等研发设计工具开发和应用服务项目。

4、面向大数据分析、复杂信息系统运维、工业软件、高性能计算、移动互联等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二)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为市质监局)

1、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设备和产品的测试、检测认证、计量溯源、节能监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生物安全检疫等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2、检验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仪器设备和耗材开发研究、标准一致性测试检验等支撑项目。

3、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标准信息分析能力建设项目。

(三)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市级主管部门为市知识产权局)

1、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交易、布局研究、风险预警等业务数据库、分析工具与应用系统建设项目。

2、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信息加工、专利技术分析等信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为市科委)

1、技术交易、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及相关中介服务企业的数据库与应用系统等能力建设项目。

2、科技评估、科技担保、知识产权投融资、非上市股权托管交易等服务机构的业务数据库、分析工具与应用系统建设项目。

(五)平台、示范及园区服务条件建设类项目(高技术服务产业园区和重点培育园区市级主管部门为市发展改革委,其他项目为相应领域市级行业主管部门)

面向上述领域,针对产业环境优化和关键瓶颈突破的公共服务平台类项目、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应用示范类项目、以及本市高技术服务产业园区和重点培育园区服务条件建设项目。

二、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必须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012年1月1日前在本市进行工商登记并按规定通过工商年检,主营业务与申报领域一致或高度相关,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新增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80%,资本金不低于总投资的30%。

2.申报项目建设内容必须在本指南范围内,具有技术先进性、模式新颖性、行业领先性和带动示范性,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以软硬件设备购置为主,且不少于新增总投资的50%。

3.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已完成项目立项程序(审批、核准或备案),建设期一般不超过两年,且已落实房地、规划、环保、资金等实施条件。

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职工总数的50%以上。

5.服务收入占当年总收入50%以上(第五类项目除外)。

6.落户在本市高技术服务产业园区和重点培育园区,具有申报领域相关国际、国内权威机构资质认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优先支持。

7.已获得其他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本专项不予支持。

三、申报材料

1、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及附件,参见附件2《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高技术服务业专项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及相关附件格式》。

2、说明项目获得资质认证和知识产权情况的相关文件复印件(如资质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专利证书等)。

3、与其他单位有效服务合同或意向复印件。

4、其他证明材料,如所在区县政府配套资金支持的承诺函、国家及上海市创投基金支持的证明文件等。

所有书面申报材料请采用A4纸双面打印,按大纲要求顺序排列,并于左侧装订成册(采用普通胶粘装订方式),一式三份,加盖单位公章。

四、申报方式

(一)受理方式

1、区(县)发展改革委按照指南要求,会同区(县)财政局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受理和初审,并向市发展改革委正式行文汇总转报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市政府派出的管理机构、市级以上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市属企业集团、高技术服务产业园区和重点培育园区管理机构、经本市主管部门备案的创业投资机构,可直接向市发展改革委正式行文推荐并转报项目申请。

(二)受理时间

经初审合格后的书面项目申报材料由上述相关部门和机构统一于2013年3月22日早9:00-晚17:00报送,过期不予受理。

(三)受理地址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事记 篇7

◆2009年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下半年,我们开始考虑从对产业的科技支撑,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特别是新兴的战略型产业。”“我知道世界各国都在考虑占领科技的制高点,也就是占领新型产业的制高点,这些才真正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2010年2月20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由其牵头,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或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并正式启动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的研究工作。小组一成立就兵分两路展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并加紧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两个文件的起草工作也在那个时候同时展开。

◆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关键词之一,围绕新兴产业的各种提案、议案受到关注,媒体对各位领导接受采访时透露的产业规划及时解读,各相关产业的专家对围绕新兴产业的各种问题答疑解惑……人们对这个中国十大产业振兴政策后的又一剂“强心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不仅是两会期间,社会各界从此展开了对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烈探讨。行业、企业力争早日参与其中,都以能被其包含或向其发展与之产生关联为目标。相关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2010年6月7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当前要重点推动的8项科技工作,包括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等,与即将出台的新兴产业方向高度契合……

随着中央层面的规划逐渐清晰,各地政府纷纷加入到相关调研和规划的制订工作之中。一个个省级的新兴产业规划相继出台,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有超过20个省份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正在制定本省的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内容涵盖各个新兴产业。一个继中央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涉及多个行业、产业,覆盖全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拼图正在逐渐成形……

◆2010年9月8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中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明确了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七个重点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今后将强化各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国家还将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深化国际合作;加大财税金融等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双向投资,加强新兴产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合作。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

◆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任务在于:

聚焦提案 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 篇8

自主创新需要“两弹一星”

每一次金融危机过后都酝酿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能否实现自主创新决定着中国企业能否占领技术制高点。可以说,自主创新是所有中国企业的梦想,但实现起来却难上加难。后危机时代,中国将如何实现自主创新?这已经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我记得小时候,我最爱看《十万个为什么》,总是喜欢问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对宇宙的无限向往,直接促使我高考时报考了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今天的孩子却每天围绕着高考指挥棒为奥数奔波,而从没有人问他们愿不愿意这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对《计算机世界》记者表示,关注自主创新,首先应该关注教育体制的创新,在邓中翰看来,对于一个创新创业型人才来说,科学培养的逻辑思维和文学艺术培养的形象思维,就像是创新所需要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

此次两会,邓中翰递交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主创新法〉的提案》,并提出了下一个30年的发展需要“新两弹一星”,其中,教育体制创新是“两弹”之一,另一弹则是“科技体制创新”。

“什么是科技人才?只看他发表多少篇论文,评了什么职称是远远不够的。”邓中翰认为,在创新中,必须坚持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这样的创新模式,才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应从法律、法规的制定,优惠政策的实施等方面为自主创新、为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评价科技创新成果不能以发表论文、获得相关奖项的数量等方面衡量,应该从它是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等方面来考量。

自主创新的“一星”是指人才,邓中翰认为,人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前需要培养和选用能够领军全球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带领中国走在世界科技的最前端。

围绕着“两弹一星”的想法,邓中翰联名30位人大代表,递交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主创新法〉的提案》,代表们呼吁,中国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主创新法》,以法律的形式对科技创新的相关内容加以规定,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开展。

对于自主创新,全国政协委员、华旗资讯总裁冯军则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在海外设立“中国创新企业服务中心”的提案。冯军在提案中称,经过调研发现,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凭他们自己的力量很难克服的困难,严重阻碍了中国品牌在全世界的崛起,因此建议由科技部牵头,商务部和外交部配合,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建一批“中国创新企业服务中心”。

中小企业也应该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冯军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大量中小企业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锋和主动力,而且直接关系到就业和民生,他建议,国家应在法律、融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切实有效的支持,从而改变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增强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文/何源)

提案回放

“‘新两弹一星’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最好落实,是新时期下对这些国家战略的更加生动、更加具体的一种说法。”

上一篇:鄂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总结情况汇报下一篇:教育部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