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选11篇)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应从左往右依次 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二单位 多位数的认识
多位数的计数单位有: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且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从个位起, 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一分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多位数的读法:读准大数并不难, 分好级来是关键, 亿级是几读作几, 再加 “亿”字要牢记;万级是几读作几,再加“万”字要牢记;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多位数的写法:写数要从高位起, 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 用 “ 0” 占位要牢记。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1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位数多的数就大;(2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从最高位比起,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 就比较 下一位„„依次类推。
三单元 多位数的加减法
加数 +加数 =和 和-加数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 =差 被减数-差 =减数 减数 +差 =被减数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 律。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 +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相当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四单元 角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没有端点,无法测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法测量。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1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 0刻度线与角 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角的分类:(1小于 90°的角是锐角;(2直角是 90°;(3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是钝角;(4平角是 180°;(5周角是 360°。
五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 得数的末位和 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 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最后把 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速度×时间 =路程 路程÷速度 =时间 路程÷时间 =速度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单价×数量 =总价 总价÷单价 =数量 总价÷数量 =单价
六单元 相交与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 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七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以除数, 如果前两位 比除数小, 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除到哪里, 商就写到那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后 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笔算除法不要怕, 试商应把除数看。四舎试商商易大, 减去 1后再计算。五入试 商商易小,加上 1后再计算。看到哪里,商到哪里!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几倍。2.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一、经历构建概念过程, 渗透分类思想
当学生学习了平角、周角的概念后, 为了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理解, 必须对角进行分类, 理清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因此, 学生根据角估认角的类型, 从而加深对角概念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角的测量来修正角的类型, 形成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的策略。学生对下列角自主估认、测量、分类后, 进行交流并汇报。
生1:∠1和∠6是锐角, 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小。经过我的测量, ∠1的度数是45°, ∠6的度数是50°, 我的估认与我的测量结果相同。
生2:∠3是平角, 因为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 与量角器经过中心点的0刻度线完全重合, 度数是180°。∠5是周角, 因为周角是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当周角的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到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这时正好是180°;再旋转到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时, 等于2个平角, 所以∠5的度数是360°。
生3:∠2和∠7是钝角, 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大。经过测量, ∠2的度数是120°, ∠7的度数是130°。∠4是我的估认与实际测量不相同的, 我估认∠4是锐角, 经过测量发现∠4是直角。
生4:我想补充∠7不需要测量也能知道度数, 因为∠6和∠7形成一个平角, 已测得∠6=50°, 所以∠7=180°-∠6=180°-50°=130°。因此, ∠1和∠6是锐角, ∠4是直角, ∠2和∠7是钝角, ∠3是平角, ∠5是周角。
生5:我和同桌通过填表的方式来研究角的分类。
生6:我还知道各角之间的关系, 因为锐角<90°, 直角 =90°, 90°< 钝角 <180°, 平角 =180°, 周角 =360°, 所以, 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生7:我想补充生6的各角之间的关系, 1平角 =2直角, 1周角 =2平角 =4直角。
要对角进行有效分类, 确定分类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经历估认角的类型、测量角的大小后再根据角的度数对角进行分类, 逐步概括并形成角的概念。正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所指出的那样:“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 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
二、经历估量、测量过程,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根据给定的角来估计角的度数, 根据角的度数来想象角的大小, 是学生学习角的度量的难点。如何让角的图形与角的度数有效结合?学生一组组地进行观察和比较, 判断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如图2) 。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每组中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大一些, 理由是下面的角的边比上面的角的边长。
基于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特点, 学生用一幅三角板拼一拼图2中的每一组角, 判断上面的角与下面的角的大小, 并分别比较∠1, ∠3, ∠5和∠7及∠2, ∠4, ∠6和∠8的大小。学生用三角板拼后进行交流。
生1:我用三角板中的一个小角 (指30°角) 去拼∠1和∠2, 发现∠1和∠2是一样大的。
生2:我也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二组中的∠3和∠4, 发现∠3和∠4都含有2个小角。
生3: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大角 (指60°角) 去拼∠3和∠4, 发现∠3和∠4都是一个大角。
生4: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三组的∠5和∠6, 发现∠5和∠6都含有4个小角。我的同桌用大角去拼, 发现∠5和∠6都含有2个大角。
生5:我用三角板上的大角和小角都无法拼出第四组中的角, 第四组中的角无法判断。
生6: (边展示边说) 我用两块三角板能拼出∠7和∠8, 先用含有小角的三角板拼直角, 再用另一块三角板的角 (指45°角) 就拼出了∠7和∠8。虽然我知道∠7和∠8一样大, 但我不知道∠7和∠8的度数。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1:经过比较,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生2: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因为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所以,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生3:我发现∠1含有一个小角, ∠3含有两个小角, ∠5含有四个小角。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得越大, 角越大。
师: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比较, 得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叉开得越大, 角越大。请同学们再比较∠1, ∠3, ∠5和∠7四个角的大小, 有多大, 大多少?
生1:∠3的度数是∠1的2倍;∠5的度数是∠3的2倍, 是∠1的4倍;∠7的度数是∠1的4倍多一些。因此, 这四个角的大小是∠1<∠3<∠5<∠7。
生2:用我的三角尺无法判断四个角的度数和大多少, 而我同桌三角尺上的度数能判断这四个角的度数。
生3:用三角板来判断角的大小, 要比对要计算, 不仅麻烦, 而且有的角无法用三角板来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要用量角器。
学生先估计一幅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 并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再用量角器测量∠2, ∠4, ∠6和∠8中四个角的度数。学生估计与测量后, 进行交流并展示。
生1:长度标注在直角边的三角尺, 我的估测与测量的结果是相同的, 分别是90°、60°、30°。
生2:长度标注在底边的三角尺, 我的估测与测量的结果有不同的地方, 在估测时, 下面的两个角分别是40°、50°, 实际测量时发现这两个角的度数都是一样的:45°。
生3:经过对一幅三角尺的测量, 我发现开口向右的角一般要看内圈刻度, 开口向左的角一般要看外圈刻度。
生4:经过对∠2, ∠4, ∠6和∠8四个角的测量, 我测量的结果是∠2=30°、∠4=60°、∠6=120°、∠8=135°。我发现∠4比∠2大30°, ∠6比∠4大60°, ∠8比∠6大15°。
生5:四个角测量的结果与我们拼的结果一样, 而且, 我从四个角的比较中发现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一定度数后形成的图形。
学生6:经过测量, 我现在能比划出30°、45°、60°、90°、120°、135°的角。我能想象出30°、45°、60°、90°、120°、135°角的大小。
三、经历多元作图过程, 渗透类比思想
学生在学习画角知识时, 可以充分利用原有量角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不仅经历了画角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类比的过程。如何让学生经历画角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 (10°、45°、60°、90°、105°、120°、165°) , 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学生先自主画角, 再分组讨论, 然后进行展示。
生1:我每个角都是用量角器画的, 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量角的方法, 所以用量角器画角比较简单。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 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因此, 我在画一个60°的角时, 先画一条射线,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 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 接着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因此, 画角时, 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然后,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 通过刚画的点, 再画一条射线。最后, 标好角的符号及度数。
生2:我觉得有的角用三角尺画比较简便, 用三角尺可以直接画出45°、60°、90°的角, 而10°、105°、120°、165°的角用量角器画比较简便。
生3:我除了10°的角要用量角器外, 其他的角用三角板都可以完成, 其中105°、120°、165°的角需要一幅三角板才能画出来。
师:谁来介绍一下用一幅三角板画出105°和120°、165°的角?
生4:画105°角的方法是:利用45°+60°=105°, 可以先用三角板画出一个45°的角, 然后与45°的角共一条边再画出一个60°的角, 这两个角的和就是105°。画120°角的方法与画105°角的方法是相同的, 可以利用60°+60°=120°或者90°+30° =120°来画。
生5:画165°角的方法是:利用30°+45° +90°=165°, 可以用三角板画一个30°的角, 再接画一个45°的角, 然后再接画一个90°的角, 这三个角的和就是165° (如图3) 。
生6:我补充画165°角的方法, 利用45°+60° +60°=165° (如图4) , 我的同桌利用180°—15° =165°也能画165°的角 (如图5) 。
1、从个位起往左数,第()位是万位,第()位是百万位,第8位是()位。
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位数。
3、万位的左边一位是()位,右边一位是()位。4.10个万是()万,10个百万是()。
5、与千万位左边相邻的是()位,右边是()位。
6、从右边起,每()个数位是一级,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7、千万和亿之间的进率是十,千和()之间的进率是十。
8、读数时要先把这个数分成()级,()级,()级再读。
9、读数时先读()级,再读()级;万级的数按照()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添上()字;如果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10、43509600这个数字里,“4”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9”在()上,表示()。
1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进制计数法。12、7050090是由7个(),5个()和9个()组成的。这个数读作()。
13、一个七位数最高位是5,千位上是8,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14、与10000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15、用()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求近似数时应先看()位上的数,如果千位上的数比5(),就省略()位后面的尾数,并写上()字;如果千位上的数()或()5,应在()位上加1,并写上()字。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用()。
16、6 56050000 ≈61亿,只能填()。17、39 360≈40万,里可以填()。
18、800900300这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中的9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
19、一个多位数,它的千万位和千位上都是6,个位上是9,其他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20、若20103101表示某小学在2010年入学的三年级1班1号学生,那么2010年入学的三年级2班15号学生的学号是()。
21、你所居住的城市的邮政编码是()。
2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23、从个位起,每()个数位为一级。
24、在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起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数位?第八位是()数位?第九位是()数位?
二、选择题。
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 B、数位名称 C、计数单位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是()。A、计数单位 B、数位 C、七位数
3、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这个数是(),下面哪种说法对 A不小于十万 B 不大于二十万 C 等于十万 D 一定大于十万
三、比一比:
989898 101010 356000 3549000 50140 563140 194500 1945000 500400 504000 69740080 69730968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45000300读作四千五百万三百。()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430万=430000。()
五、读出下面各数。
1、1只燕子1个月大约能消灭16100只害虫。
2、2008年全国家用洗衣机产量达到42311600台。
3、长江流域面积是1800000k㎡。
4、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65300km。
六、写出下面各数。
一亿零六百四十三万
八百四十七亿 五亿二千八百五十万 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 三亿六千二百万
一百八十九万零三十一
一千二百零九亿三千零七万零十七
七、读(写)出下面各数。71805601读作: 976600读作:
63024读作: 782105读作:
5834000读作: 28340000读作:
八、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
2300000= 9000000000= 410000 = 70000000=
九、写近似数
1、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45000≈
9993000≈ 657000≈
38290≈
634897≈
15789≈
2、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23456000 ≈ 987654321≈
1089908705≈ 7468950235≈ 792463000≈ 789056234≈
十、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 已知: A×B=215,则A×B×2=( )。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A×B×2=(430)。
例如2: 已知:2×A×B=200,则A×B=( )。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0÷2=100,所以A×B=(100 )。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 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 510 )。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 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
6、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9、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0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特点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特点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 的高。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1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19、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0、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统计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周长和面积概念
1、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2、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容量的含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升: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1升即1L。
3、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L。(不计壁厚)
4、毫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水大约有18滴。
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1毫升即1ml。
5、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ml。(不计壁厚)
6、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
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
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 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 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 升 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 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 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
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 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 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
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中,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
被除数的 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 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 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要比除数小: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除数- 1。例:()÷53=25„..☆,☆最小是 1,最大是52。所以这道算式中,最小的被除数=25×53+1 =1325+1=1326,最大的被除数=25×53+52 =1325+52 =1377
2、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若有余数,余数跟着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如: 14÷3=4„„2(同时乘以10)15÷4=3„„3(同时乘以3)140÷30=4„„20 45÷12=3„„9 问: 乘或除以的这个数为什么不能是0?
答: 乘0或除以0,都会出现除数是0,这样的算式没有意义。
3、连除实际问题
例:阅览室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一共放了224本书。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方法一:224÷2÷4 方法二:224÷(2×4)这样的问题从条件想起比较容易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可以用“把得数代入原题法”或“另解法”检验。
4、简单的周期: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按周期排列的物体总是一组一组出现的,至少观察两组物体才能发现规律。
用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发现规律。
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个面观察,看到的图形也有可能一样。要实际操作、观察、想象才能正确判断。
2、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从一个点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根据数量的大小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确定好横轴、纵轴及单位度。
制作统计图(表)时一定要注明统计图(表)的名称和制作日期。
2、统计有时要分段整理数据,数据分段时,要注意每段之间要“连续”,整理数据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数据不遗漏、不重复,还要注意检查统计表里的合计数。
统计表中“合计”是几个项目数量的总计。
通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取长补短)
2、先求和再求平均数(先合再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影响,即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情况。
4、运动与身体变化:通常情况下,体育运动都会引起脉搏的加快,而不同运动量所引起的脉搏加快 的程度也不一样。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分析。
步骤:
1、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式解答;
4、检验反思
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看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看要求题目中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分析问题从问题想起,去寻找相关的已知条件,逐步解答问题。
第六单元 可能性
“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
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在总数量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 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所占的数量相等,可能性就相等。
第七单元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加法或减法两边同时有乘、除法,则乘、除法可同时计算。
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中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如果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中有两个或多个小括号,那么这几个小括号里面的部分可同时 进行计
算,互不影响。
4、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认识中括号:中括号又叫方括号,用“[ ]”表示。
在混合运算中,如果已经使用了小括号后,仍需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中括号。
(2)运算顺序: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中括号里必有小括号)
5、同级的运算,哪个在前就先算哪一个。
第八单元 垂线和平行线
1、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长,可以度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形成一个角,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长。
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和角的开口大小有关。风筝线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度数越大,风筝飞得越高。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不同,物体滚的距离也不同。
丹顶鹤结队飞行时通常排成“人”字形,角度一般保持在110度左右。
4、量角时要注意量角器的中心与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若是内圈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就看另一条边对准内圈的刻度。若是外圈就读外圈的刻度。
5、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作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6、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可以画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垂直
相交 不垂直 不相交平行
7、作图:
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
2、量角器两重合(0刻度线,中心点)
3、在量角器上找到题目要求的角度并做好标记;
4、划线;
5、标度(标出所画角的度数)垂线: 两重一画做标记(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对着已知直线,另一条直角边靠在所给出的点处,沿有给出的点的这条直角边划线)最后一定要做垂直标记!
平行线: 一合二靠三移四画
8、直角=90度平角=180度 周角=360度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锐角小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9、一副三角尺的度数分别是:30度、60度、90度和45度、45度、90度。
教学目标知识:学习课文内容。
能力:理解当时的艰苦环境和战士间的真挚友情;表达能力。
思想:了解志愿军战士间的深厚友情;懂得要处处为别人着想,团
结互助互爱。
重点:理解战士的处境和课文最后一段。
难点:理解战士的处境和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可在支援朝鲜的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是那么的珍贵。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自读课文
1、 思考:这个苹果在哪些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次?每次都是什么结果?(板书)
过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细读课文。
三、学习、理解课文。
1、默读描写战士们第一次传递苹果的部分,思考每个人都处在什么环境?用笔划下来。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2、汇报体会。
战士们都在坚守阵地,七天七夜没喝水,都急需要水。
运输员: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条,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说明苹果的来之不易。)
连长: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要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步话机员:声音沙哑,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
通讯员: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师:可见战士们的环境非常艰苦。(板书)
3、有感情地读一读。
过渡:此时,面对一个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苹果。战士们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为什么互相推让?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的?
4、小组交流。
集体汇报。
连长 运输员(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不肯吃。
连长 步话员小李(一直没休息。)出神地看着,回头看了看,又看了看。
出示:
小李出神地看着我,(此时,他想到了什么?)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他又想到了什么?)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又想到了什么?)
小蓝张开嘴,又闭住。(为什么?) 连长。
师:可见战士们此时推让这仅有的一个苹果,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
苹果转了一圈,战士们谁也不肯吃一口,又回到连长的手里。第一次传苹果我们先找出主要问题,再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体会,战士们第二次传递苹果请大家运用这种方法自学。
5、 自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在连长动员后,战士们在不得不吃的情况下,八名战士分吃一个苹果还剩下一大半?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l 把自己的体会有语气地读出来。
师: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拿到苹果时,想到的是自己
不吃,让给别人;分吃苹果时,想到的是自己少吃,留给别人。这是战士间怎样的深情厚意呀!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板书)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看电脑)
过渡:此时此刻,防炮洞里的每一位战士也被深深地感动着。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6、理解最后一段。
l思考:为什么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讨论,汇报。
这时,每个人心里非常不平静,都被战士间互相关爱的精神所感动,个个都流着泪,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所以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师:此时,防炮洞里的静与战士们内心的不平静交融在一起,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填空后讨论。
在这( )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 )的( )激动着,迸出了( )的( )的泪花。
为什么说迸出的是幸福的泪花?(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充满战友情意的集体中而感到幸福。)又为什么说迸出的是骄傲的泪花?(为有这样互助互爱,一心想着别人的战友而感到骄傲自豪。)
反复感情朗读。
五、总结:
1、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在七天七夜没水的情况下,八名战士分吃一个苹果,还能剩下一大半。这鲜明的数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到:(电脑)战士们间团结互助互爱的深厚感情。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结合自己说一说。
板书设计
10一个苹果
连长 运输员 艰苦环境 连长
小蓝 连长 小李
卫生员 小李 互相关心 小胡
司号员 小蓝 小张
连长 一个挨一个
一、说教材:
《联欢会的**》这篇课文是一篇融 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童话故事。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哺乳动物的知识,同时告诉学生,大自然是神奇而美妙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有所收获。它内容浅显,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平实,但描述富有情趣,适宜儿童自主阅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状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语:如“**”、“不好意思”等。
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表演。
2、过程与方法:
①在生字生词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这节课的读悟训练贯穿整个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相依相存,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生活才能更美好。
四、说学情:
1、学生现在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已有的认字释词方法去认字释词;能深入文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交流解决;在阅读时能字字入眼但做不到句句入心。
2、学生在学习了前三课后,已初步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良好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下一单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奠定条件。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采用了“两读一导”教学法,即“初读课文,感受**--细读课文,理解**--结合**,畅所欲言”。
2、学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知识的生长、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激趣导入、引入新课--初读课文,感受**--细读课文,理解**--结合**,畅言收获”。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
2. 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动物王国参加一个别开生面的动物联欢会,你将在阅读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感受**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和让自己深思感动的句子。
2、查工具书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生词。
(理解词语时,可先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再用查工具书核对的方法。)
3、在小组内交流收获,不理解的词全班探讨。
4、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解联欢会上要求什么动物参加?小猴和谁产生了**?
(这样设计,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细读课文、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我这样设计下面的环节:)
1、抽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后评价。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以后课本剧的表演打下基础。)
2、出示问题:
①哺乳动物有哪些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②小猴子的收获是什么?假如你是小猴子,你会对同伴说些什么?
解决这两个问题对理解文章内涵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我设计了以下3个小问题:
①(掀起**)
师:小猴子为什么把鸭嘴兽们拦住呢?
生:因为小猴子看到鸭嘴兽下蛋。
师:鸭嘴兽们参加动物联欢会了吗?
生:参加了!因为鸭嘴兽说:“我的肚子上有乳腺,你看,我的小宝宝是吃奶长大的。”
师:小猴是怎样平息**的?
生:小猴子说:“对不起,请进吧!”
②(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师:小猴子为什么把蝙蝠也拒之门外呢?
生:因为蝙蝠能在天上飞。
师:蝙蝠参加联欢会了吗?
生:参加了!因为山羊说: “蝙蝠是哺乳动物,我看见她在喂奶的。”
师:小猴是怎样平息**的?
生:小猴不好意思对蝙蝠说:“请进!”
③(再掀波浪)
师:蓝鲸和海豚能参加哺乳动物的联欢会吗?
生:能!因为他们生娃、喂奶!
(分小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组长带领总结,老师板书)
(四)、结合**、畅言收获
1、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
2、出示问题:
①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获得哪些启迪?
3、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这样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有亲身体验、有所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12、联欢会的**
鸭嘴兽
蝙蝠 吃奶长大→哺乳动物
海豚
蓝鲸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并积累新词,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 通过品读,感悟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和“爱”的神奇力量。
3. 借助旁批,让学生一步步地感受这篇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一、谈话导入,进入新课
同学们,当到了繁星满天的夜晚,遥望北方的星空,你看到的最亮最亮的是哪几颗星?(生:北斗七星,出示幻灯片1)对,关于这明亮的北斗七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传说--《七颗钻石》(板书)。
简单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生字读正确。
2. 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教师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3. 朗读课文,直到读得正确流利。思考:文章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 小组合作研讨课文(要求:四人小组分工负责完成幻灯片上的内容)。
出示幻灯片2。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故事内容。
(2)边读课文边填表。人物的行动 水罐的神奇变化 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了什么
(3)课文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感想呢?
(让同学们分小组尽情讨论后,组织全班讨论,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注意学生中出现不同答案可以争论,不追求答案的同一性,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体验,并言之有理,教师都可以肯定。)
2.师生共同探讨:
(1)学生齐读第2段,问:
哪几个词反映出旱情特别严重?能再详细描绘一下当时的旱情吗?
(“所有”和两个“都”说明旱情严重,水已成为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2)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这时她做了一个梦,会是怎样的一个梦?请描述一下梦中的情景。
(要求:语言生动一些,此梦可以是美梦,也可以是噩梦。)
(3) 素不相识的人出现是偶然的吗?他可能是谁?
(此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答案不唯一,只要想象合理有新意即可。)
四、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孩子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你们身边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都像小姑娘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吧!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声中,结束讲授。
板书设计参考:七颗钻石
水罐 北斗七星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
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北斗七星又名大熊座。在北纬40°以上的地区,也就是在我们北京和希腊以北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大熊座。 在我国古代,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看做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
☆名人名言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罗曼罗兰
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
--佚 名
没有一种服装比爱更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爱更迷人。有人说无美就无爱,实际正相反:无爱才无美。
--佚 名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
--白朗宁
☆推荐书目: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
一.需要掌握的单词(要求:报英语说中文,报中文说英语)
classroom 教室 window窗户 blackboard黑板 light电灯
picture 图画 door 门 teacher’s desk 讲台 computer 计算机 fan 风扇 wall墙壁 floor地板
really真的 TV 电视 clean 打扫 help帮助
in 在…里面 on 在…上面 under 在…下面 near 在…旁边
二、需要掌握的句型(要求:中、英文能互译)
What’s in the classroom? One blackboard , many desks and chairs.教室里有什么 一块黑板,许多桌子和椅子.Where is it? It ’s near the window.它在哪儿? 它在窗户旁边.Let’s clean the classroom!Ok.All right.Good idea.让我们打扫教室吧!好的.好的.好主意.Let me help you.Thank you.让我来帮你吧.谢谢.We have a new classroom.我们有间新教室。
Let’s go and see!我们去看看吧!
三、辨音:字母a(要求:能准确区别元音的发音,听写下划线的单词)
a-e:datehatebabytablea:candy
四.Let ‘ s do(要求:中、英文能互译,注意动词短语)
Open the door.开门 Turn on the light.开灯
Close the window.关窗 Put up the picture.挂图画
Clean the blackboard.擦黑板
Unit two My schoolbag
一、需要掌握的单词(要求:报英语说中文,报中文说英语)
maths book 数学书 schoolbag书包 storybook故事书 notebook故事书English book英语书 candy 糖果 toy 玩具 key 钥匙 Chinese book语文书 lost 丢失 so much 非常地
二、需要掌握的句型(要求:中、英文能互译)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 a maths book and three 你书包里有什么? storybooks.一本英语书,一本数学书和三本故事书.What colour is it? It’s blue and white.它是什么颜色的? 它是蓝白相间的.Here it is!它在这儿!
Here you are.给你。
三、辨音:字母i(要求:能准确区别元音的发音,听写下划线的单词)
i-e:nicefine Chinese driver light knife i:chickenfridgedinner
四.Let ‘ s do(要求:能听句子正确放置物品,注意各介词)
Put your Chinese book in your desk.把你的语文书放到桌子里。
Put your pencil box on your English book.把你的铅笔盒放到英语书上。
Put your maths book under your schoolbag.把你的数学书放在书包下。
Put your eraser near your pencil box.把你的橡皮放在铅笔盒旁边。
Unit threeMy friends
一、需要掌握的单词(要求:报英语说中文,报中文说英语)
strong 强壮的 friendly 友好的 quiet 安静的 hair 头发 shoe 鞋(一双要复数)glasses 眼镜 short 矮的 his 他的right 对的her 她的二、需要掌握的句型(要求:中、英文能互译)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Zhang Peng.他叫什么名字? 他叫张鹏.Who’s she? She’s Chen Jie.她是谁? 她是陈洁
He ’s tall and strong.他又高又壮。She’s cute.她是可爱的。
He has glasses.他戴眼镜She has a cute bag.她有一个可爱的包。His shoes are blue。他的鞋子是蓝色的。
He / She / It has…… 他/她/它有……
We / I / Youhave……我们/我/你,你们有……
三、辨音:字母o(要求:能准确区别元音的发音,听写有下划线的单词)
o-e:hoperosesofaphone o:nothotchopsticksdjob
班级:姓名:
Unit fourMy home
一、需要掌握的单词(要求:报英语说中文,报中文说英语)
bedroom 卧室 living room 客厅 study 书房 kitchen 厨房 bathroom 浴室 bed 床 phone 电话 table 桌子 sofa 长沙发 fridge 冰箱
二、需要掌握的句型(要求:中、英文能互译)
Where’s Amy? She is in the study.艾米在哪儿?她在书房。.Where are the keys? They are in the door.钥匙在哪儿? 它们在门里。
Is he in the living room? Yes, he is.No, he isn’t..他在客厅吗? 是的,他在。不是的,他不在。Is it in your desk? Yes, it is.No, it isn’t.它在你的课桌里吗? 是的,它在。不是的,它不在。
Are they near the phone?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它们在电话旁边吗? 是的,它们在。不是的,它们不在。
三、辨音:字母u(要求:能准确区别元音的发音,听写下划线的单词)
u-e:studentcomputer
u:funbusmumpuppystudyuncle
四.Let’s do
Go to the living room.Watch TV.去客厅看电视。
Go to the study.Read a book.去书房看书。
Go to the kitchen.Have a snack.去厨房吃点心。
Go to the bedroom.Have a nap.去卧室休息。
Go to the bathroom.Take a shower.去浴室冲澡。
Unit fiveDinner’s ready
一、需要掌握的单词(要求:报英语说中文,报中文说英语)
beef 牛肉 chicken 鸡肉 noodles 面条 soup 汤 vegetable 蔬菜 chopsticks 筷子 bowl 碗 fork 餐叉 knife 刀 spoon 勺 dinner 正餐 ready 准备好 pass 给,递help yourself请自便 try 尝试
二、需要掌握的句型(要求:中、英文能互译)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soup and bread.你想吃什么? 我想要汤和面包。
Help yourself.Thanks.随便吃吧。谢谢。
Would you like a knife and fork? Yes, please.No, thanks.你想要刀叉吗? 是的,谢谢。不,谢谢。
I can use chopsticks.我会用筷子。
I’m hungry.我饿了
What’s for dinner? 晚餐吃什么?
三、辨音:字母e(要求:能准确区别元音的发音,听写下划线的单词)
/i:/ meheshewebe
/e/ bedredpengetlet
不发音 ricecakemakefacenose ……
四.Let ‘ s do
Pass me the bowl.给我碗。
Pass me the knife.给我刀。
Cut the vegetables.切蔬菜。
Use the spoon.用勺子。
Use the fork.用叉子。
Now let’s try it!现在让我们尝一下。
Unit sixMeet my family
一、需要掌握的单词(要求:报英语说中文,报中文说英语)
parents 父母 cousin 同辈表(堂)亲 doctor 医生 cook 厨师 driver 司机 uncle 舅(叔伯姑姨)父 farmer 农民 nurse 护士 people 人们 aunt 姑母,姨母 little 小的 job 工作
but 但是 football player 足球运动员 puppy 小狗 basketball 篮球
二、需要掌握的句型(要求:中、英文能互译)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Six.your family?你家有几口人? 六口人
Is this your uncle? Yes, he is.No, he isn’t.这是你的叔叔吗? 是的,他是。不是,他不是。
What’s your aunt’s job? She’s a nurse.你婶婶做什么工作? 她是位护士。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南岛的特点。知道为什么说海南岛是“南海上的明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借助旁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 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海南岛的特点,突破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以读促思,读中解疑。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海南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抓住课文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文字、图片资料,录音: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
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海南岛的位置。
教材简析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优美的歌曲激起了多少人对海南岛的向往。《南海上的明珠》这篇批读课文,以优美的语言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海南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叙述海南岛的美丽富饶,再具体介绍了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在介绍风景优美时,特别介绍了海南岛迷人的椰林风光,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准确、优美,极富感染力,易激起学生对海南岛的向往之情。2~4段分别有一个总起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棒玉米的感情变化。
2. 能联系实际谈体会,愿意做一个自信的人。
一、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 板书课题,“棒”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描写玉米的“棒”的?画一画,读一读。
2. 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棒,却没人夸奖你;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却没人赏识你……不用着急,读了《最棒的玉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选定的符号勾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 自荐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情感
1. 出示两张漫画--自信的玉米、绝望的玉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玉米的不同表情。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找出文中与漫画对应的段(第2、第6段)。
2. 细读第2段。
(1)学生自读第2段,老师提问:你觉得这个玉米怎么样?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板书:自信。)
(2)能读出玉米自信的感觉吗?练一练,推荐读,自荐读。其余的同学认真倾听后评一评。“交口称赞”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周围的玉米是怎样交口称赞的,再说一说。
3. 细读第6段。
(1)学生自读第6段,老师提问:你觉得这个玉米怎么样?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2)能读出玉米绝望的感觉吗?练一练,自荐读,其余的同学认真倾听后评一评。男女同学赛读,全班同学配上动作读。
4. 细读第3~5段。
(1)一个充满自信的很棒的玉米,后来怎么变得绝望了呢?抽读3~5段,谈谈体会。(收获那天,老爷爷只看了看棒玉米,却没有摘走它;第二天,老爷爷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却没有把它摘走;第三天,第四天……以后好多天,老爷爷看也没来看它。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它绝望了。)
(2)谁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给同学们说一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棒玉米的这种心情吧,齐读3~5段。
5. 细读7~10段。
(1)就在棒玉米绝望、伤心的时候,一件让棒玉米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生自读第7~10段,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2)棒玉米明白了老爷爷不摘走它的原因,你知道它明白了什么吗?
(3)你想对棒玉米说点什么吗?用你搜集的名言、诗句,结合你学了课文的体会,劝劝棒玉米吧!(揭示寓意)
6. 编演课本剧,深化情感,体会寓意。
7. 说说你学了课文的体会,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参考:最棒的玉米1~23~67~10自信
失落-失望-绝望
醒悟要相信自己
参考资料
☆自信格言
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马克思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居里夫人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 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着自信深入生活,并实现自己的意愿。
--高尔基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
--拉劳士福古
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
--培尔辛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自信者获聘用
几位先生同时到了应试办公室,时间到了,仍不见主考官。有人便坐下来修指甲;有人则东张西望;有人则不停地打呵欠,像是上辈子睡不够似的……只有一个人有礼貌来到经理办公室询问。结果,他成功了,公司最终选中了他,因为他的行动充满自信,不会畏畏缩缩。
☆阿仑尼乌斯自信有成
阿仑尼乌斯是瑞典科学家,他创立了物理化学。在年轻时,他得出电离理论并把它告诉母校的老师,遭到了老师无情的讽刺。但这并没有动摇阿仑尼乌斯的自信心。他把自己的理论写成学术论文,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结果又被否决。他又把它寄给欧洲四位有名的化学家,这些专家肯定了他的结论。阿仑尼乌斯继续丰富了自己的电离理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05-29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9-20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14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23
困惑(西师版二年级上册)05-29
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作者07-13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06-17
《小雨点》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06-09
《山行》教学反思(西师版三年级上册)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