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解析

2025-0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语中的成语解析(通用8篇)

论语中的成语解析 篇1

儒家经典《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所有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选取了《论语》的部分章节作为课文。《论语》的“成语率”特别高,笔者从《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修订版)中集齐所有来自《论语》的成语,以飨大家。熟练地掌握以下成语有助于学生对《论语》深刻性的了解。

1、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轻裘肥马 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7、杀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善贾而沽 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2、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5、循序渐进 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36、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8、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39、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以直报怨 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篇2

“君子”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的一个词语,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在孔子心目中,“君子”是理想的人格标准,仅有两万余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呢?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这个典故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关于君子的标准,孔子还有一些名言。如,《论语里仁》里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论语宪问》里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论语》的成语 篇3

字斟句酌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众星环极

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志士仁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知过能改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造次颠沛

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允执其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悦近来远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怨天尤人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天忧人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欲速则不达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速反迟

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欲速不达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欲罢不能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勇知方

有勇气且知道义。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勇者不惧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隐居求志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饮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以直报怨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身作则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以德报怨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衣马轻肥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一息尚存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一仍旧贯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仰之弥高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洋洋盈耳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兴灭继绝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兴观群怨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小德出入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小大由之

指用途可大可小。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贤贤易色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先难后获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下愚不移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下学上达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措手足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无所不至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可非议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天理昭昭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驷不及舌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四体不勤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司马牛之叹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适可而止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诗礼之训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升堂入室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3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三思而行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匏瓜空悬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涅而不缁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陋巷箪瓢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临事而惧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放荡

老而不死是为贼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侃侃谔谔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举直措枉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枉措直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鞠躬屏气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居下讪上

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浸润之谮

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尽美尽善

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节用爱民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见危授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见利思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简在帝心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既往不咎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季孟之间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 5 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计过自讼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惠而不费

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怀宝迷邦

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红紫乱朱

和颜悦色

和而不同

好色之徒

过犹不及

都是不合适的。龟玉毁椟

观过知仁

怪力乱神

故旧不弃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篇4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请参考!

出自论语的成语

1. 犯上作乱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而篇》)

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从来没有这种人。

2. 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

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3. 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篇》)

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

4.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

释:三十岁时能确立自己立足的事业,四十岁时,对很多事情不再迷惘、困惑;五十岁时,知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生命运。

5. 知之为知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

释:这种事情也能够忍受的话,还有不能忍的事吗?

7. 既往不咎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篇》)

释:已经做的事不便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劝解,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

8. 尽善尽美

尽善矣,又尽美也。(《八佾篇》)

释:美极,而且好极。

9. 见贤思齐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

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

释:文采与做人的.本质,相匹配,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篇》)

释:以敬拜的态度对待鬼神,但保持应有的距离,这可以说是聪明的做法。

12. 举一反三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

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

13. 暴虎冯河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述而篇》)

释:只知道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不懂得以智取胜,这样死都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 三月不知肉味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篇》)

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曲,回味无穷,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 乐在其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篇》)

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其中自有乐趣。

16. 择善而从

多闻,择善而从。(《述而篇》)

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

释:读书人不能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肩负重任,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难道使命不沉重吗?到死方休,难道遥远吗?

18. 空空如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子罕篇》)

释:有一个下等人问我种庄稼之事,我对此就一无所知。

19. 循循善诱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篇》)

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广博的知识来充实我,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规范我的行为,使我不想跟他学习都不可能。

20. 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篇》)

释:少年人是最可敬畏的,怎知他将来比不上我们现在的人呢?

21.升堂入室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进篇》)

释:子由学问已经不错,只是还不够精深罢。

22.过犹不及

子曰:过犹不及。(《先进篇》)

释:孔子说:事情要恰到好处,做过分,效果甚至还不如做得不够。

23.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篇》)

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担心没有好兄弟呢?

24.成人之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篇》)

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察言观色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篇》)

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行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替下边的人着想。

26.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篇》)

释:言语一定要诚信,行为一定要果断。

27.怨天尤人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篇》)

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解很高深的道理。

28.一以贯之

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篇》)

释:不对的,我对此从来就是持否定态度。

29.杀身成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

释:志士仁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3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篇》)

释:孔子说:“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困惑于眼前的忧患。”

31.言不及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篇》)

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说没有道理的话,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32.因人废言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篇》)

释:君子不因为说得好便奖赏他,不因为他犯过错而废弃他正确的话。

33.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篇》)

释:对待仁德的问题,就是面对老师,也不同他迁就。

34.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

释:人的性情原本相差无几,因为后天的学习,便产生巨大的差距。

35.杀鸡焉用宰牛刀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篇》)

释:孔子微微笑着,说道:“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36.色厉内荏

色厉而内荏,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阳货篇》)

释:表面严厉,内心怯懦,若用坏人作比喻,就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

37.道听途说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篇》)

释:听到路边传言就添油加醋四处传播,这种行为是道德品质中厌弃的恶习。

38.患得患失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阳货篇》)

释: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又怕失去。

39.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篇》)

释: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40.学而优则仕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篇》)

论语中的成语解析 篇5

冷战:cold war 穿梭外交:shuttle diplomacy 武装到牙齿:Armed to the teeth 君子协定:A gentleman’s agreement 打破纪录:To break the record 特洛伊木马:The Trojan horse 门户开放政策:The open-door police 猫有九命:A cat has nine lives 吠犬不咬人:A barking dog never bites 滚石不生苔: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意译法

上当,被人利用:to be cat’s paws 很不自在: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生在富贵之家:to be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

同义习语套用法

笑掉大牙:to laugh off one’s head 猫哭老鼠:to shed crocodile tears 捉襟见肘:to be out at elbows 花钱如流水(挥金如土):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乱七八糟:at sixes and sevens

直译加解释法

没有不带刺的玫瑰(世上没有十全的幸福/有苦必有乐):(There is)no rose without a thorm 老狗学不出新把戏(老顽固不能学新事物):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

(you can not teath old dogs new tricks)

膏粱子弟:the children from well-fed families 高屋建瓴:pour water off a steep roof 好狗应该得好骨头(有功者受奖):aA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直译联想法

拙匠常怪工具差(不会撑船怪河弯):Bad workmen often blame their tools.笑别人驼背的人得自己先把身子挺直(己不正不正人):He who laughs at crooked men should

need walk very straight.路必有弯/世上没有直路(事必有变/瓦片也有翻身日):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意译改造法

一燕不成夏(一花不是春/一木不成林):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无火不起烟(无风不起浪):no smoke without fire

对联增字法

人有失手日,马有失蹄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老虎也会打盹,好马也会失蹄/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时/伟人也不总是聪明的:Graet men are not always wise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Ill news comes apace.近朱者赤,近墨者黑: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等值互借法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英雄所见略同:Great minds think alike.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like son.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成语

人生七十古来稀:The days of our years are three-score years and ten.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the eye 不露锋芒:hide one’s light under a bushel 旧瓶装新酒:new wine in old bottles 废物/无价值之物:a dead dog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eye for eye,tooth for tooth 进退两难/进退维谷/在魔鬼与深海之间: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 死里逃生/幸免于死:escape 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hole and corner 不能依靠的人物/压伤的芦苇:a broken reed 有眼不识泰山/于不察觉中招待了天使:entertain an angel unawares 雷声大雨点小/叫得多,干得几乎没效果:much cry and little wool 拦路虎:a lion in the way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为自己,魔鬼抓到最后的:Everyone for himself and 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以卵击石/螳臂当车:kick against the pricks 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a fly in the ointment 一视同仁:no respecter of person 洗手不干: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 明珠暗投/对牛弹琴/把珍珠抛给猪: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心有余而力不足: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分辨良莠/把好人和坏人分开: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聪明保险的办法是向大量谋士求计/谋士多,人便安居:In the multitude of counselors there is

safety.百川归海而海不盈:All the rivers run into the sea;yet the sea is not full.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因为我们没带什么来到世界上,也不能带什么去:

For we brought nothing into this world,and it is certain we can carry nothing out.干徒劳无益的事(对月亮吠叫):bay the moon 既往不咎(事情干了就算了):What’s done is done.真相终将大白(纸包不住火):Murder will out.同床异梦:strange bedfellows 作法自毙(用炸药来炸翻自己):be hoist with one’s own petard 无事生非,无事自扰:much ado about nothing 情人眼里出西施(爱情是盲目的):Love is blind.在其位不谋其政(占着茅坑不拉屎):a dog in the manger 养虎遗患、姑息恶人,必将受害: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osom 笑面虎/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朝三暮四:blow hot and cold 烽火戏诸侯(发假警报):cry wolf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r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The philosopher Tsang said, “I daily examine myself of three points:--whether,in transacting business for others,I may have been not faithful;--whether,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I may have not sincere;--whether,I may have not mastered and practised the instructions of my teacher.”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The Master said, ”I will not be afficted at men’s not knowing me,I will be afflicted that I do not know men.”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The Master said, “If a man keeps cherishing his old knowledge,so as continually to be acquiring the new, he may be a teacher of others.”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The Master said, ”When we see men of worth,we should think of equaling them,when we see men of a contrary character,we should turn inwards and examine ourselves.”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The Master said, “The silent treasuring up of knowledge;Learning without satiety,and instructing others withou being wearied.”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The Master said, ”……Riches and honors acquired by unrighteousness are to me as a floating clou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The Master said, “When I walk along with two others, they may serve me as my teachers.I will select their good qualities and follow them,their bad qualities and avoid them.”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The Master said, ”The commander of the forces of a large state may be carried off, but the will of even a common man cannot be taken from him.”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The Master said, “When the year becomes cold,then we know how the pine and the cypress are the last to lost their leaves.”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The Master said, ”When a prince’s personal conduct is correct,his government is effective without the issuing of orders.If his personal conduct is not correct,he may issue orders,but they will not be followed.”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The Master said, “They are determined to be sincere in what they say,and to carry out what ther do.”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The Master said, ”If a man takes no thought about what is distant,he will find sorrow near at hand.”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he Master said,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self,do not do to others.”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以哉” The Master said, ”Hard is it to deal with him,who will stuff himself with food the whole day, without applying his mind to anything goo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Treat with the reverence due to age the elders in your own family,so that the elders in the families of others shall be similarly treated;treat with the kindness due to youth the young in your own family,so that the young in the families of others shall be similarly treated.”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Mencius said, “Opportunites of time vouchsafed by Heaven are not equal to advantages of situation afforded by the Earth,and advantages of situation afforded by the Earth are not equal to the union arising from the accord of Men.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He who finds the proper course has many to assist him.He who loses the proper course has few to assist him.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 Mencius said, ”The hungry think any food sweet,and the thirsty think the same of any drink.”

往来如梭成语解析 篇6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往来如梭成语解析,快来看看吧!

【成语】:往来如梭

【拼音】:wǎng lái rú suō

【简拼】:wlrs

【解释】:梭:织布时迁引纬线在经线中来回穿织的工具。来来去去象穿梭一样。形容来去频繁。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雷震子观看,只见稀奇景致,雅韵幽栖,藤缠桧柏,竹插颠崖,狐兔往来如梭,鹿鹤唳鸣前后,见了些灵芝隐绿草,梅子在青枝,看不尽山中异景。”

【示例】:宕中以大船为经,小船为纬,游冶子弟,轻舟鼓吹,~。明·张岱《陶庵梦忆?硚园》

【顺接】:梭天摸地

【顺接】:来往如梭 日夜如梭 日月如梭 往来如梭

【逆接】:拔来报往 跋来报往 不咎既往 不追既往 常来常往 长此以往 大来小往 独来独往

星驾席卷成语解析 篇7

【成语】:星驾席卷

【拼音】:xīng jià xí juǎn

【简拼】:xjxj

【解释】:星驾:连夜驾车出行;席卷:像卷席子一样,包括无余。指连夜驾车,全部出动,迅速驰行。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

【语法】: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顺接】:卷土重来 卷帙浩繁 卷席而居 卷席而葬 卷旗息鼓 卷甲倍道 卷甲束兵 卷甲衔枚

【顺接】:不忍释卷 风驰云卷 风驰电卷 青灯黄卷 手不辍卷 手不释卷 星驾席卷 胸中万卷

【逆接】:炳如日星 炳若日星 擘两分星 灿若繁星 大步流星 带月披星 戴月披星 换斗移星

【逆接】:星光在水 星列棋布 星前月下 星命之学 星夜兼路 星奔川骛 星奔川鹜 星奔电迈

安如太山成语解析 篇8

【成语】:安如太山

【拼音】:ān  rú  tài  shān

【简拼】:arts

【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示例】:你不要自以为是~。

【近义词】:安如泰山

【反义词】:岌岌可危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坚固不可摧毁

上一篇:项目经理助理个人简历下一篇:写描述荷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