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精选8篇)
张莉莉
关于小组合作,其实我们都不陌生,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安排小组合作,但细想想自己似乎只是重在进行,而忽略了为什么进行,怎么进行,如何能有效的进行。本次教研以小组合作为题,三位教师精心准备了三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或是小组展示课前材料的搜集,或是合作探究课文段落小标题,或是合作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或是交流讨论完成自学„„原来合作学习形式如此多样,而且孩子们都可以完成的很好,如果长此以往,继续训练完善,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将大大的提高,孩子们自己会学习了,老师自然轻松了!
在听力的方面,每天课前听些小文章等,为学生营造学英语的氛围。听懂主题句是制胜的关键,你可以不理解那段话,只要你理解主题句,就是对话的重点。主题句常常在对话的开头,对整篇对话的大意起到概括和提示的作用,实际上是说话人所谈论的中心话题;长对话的第一题很可能针对对话的开头提问。结尾处往往涉及到建议、决定或某种行为等,它对整个对话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长对话的最后一题经常是针对对话的结尾设题,故留意结尾回合中的关键动词就成了解题的关键。精听一段经典对话或重点文章,把每个词都默写出来,反复诵读,模仿。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展示各自听过程中的关键字,精听的句子和段落,教师随时查看小组的成果并给予适度的评价。
谈到说的问题,初中生的特点是比较活跃,爱表现,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多展示学习成果。因为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适合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每一课都有根据情景所进行的Sample,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利用课文中的Sample进行合作表演。Sample A是以对话形式呈现,教师在引入此Sample后,就可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并当堂合作表演。将课文改编后表演。有的Sample是以课文的形式呈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加工创新,改编成Dialogue来表演,或改变人称进行讨论,自编对话,进行表演。还可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编出了各种问句,并当堂做了表演。以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在教学Book 3 At the sports meeting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先说出运动会的项目,如:the long jump,the high jump,the relayrace,the 400-meter race…,然后对这些话题展开讨论,合作小组各尽所能,表演了一个个有意义的对话,讲述了运动场上激动人心的一幕一幕。
在课堂上展开比赛。让学生进行某一话题的会话比赛、单词接龙比赛、问题抢答比赛等,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小组间的合作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多说英语,补充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帮助。教师及时注意发挥好“导学”的作用,以“与学生一起探究”的姿态,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引导其竞争机制,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读的方面,让学生读课本,读报纸,读杂志,以及歌词等等,小组成员在语言水平、交际能力、谈话风格、语音语速等各方面差异很大,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尽可能用英语汇报自学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在第一时间就给他们“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学生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写作的方面,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出写作主题或素材并明确写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审题、构思,形成初步的写作框架,解决写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的问题。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或书记员,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发散性思考,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所讨论出的内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相互信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丰富并纠正各自的想法,使写作内容更为详实。明白了写作内容之后,由小组合作学习转入暂时的独立初稿写作阶段。初稿完成之后,开始自评阶段。学生应从内容信息点(information points)语法结构(grammar structure)、句子衔接(sentence connection)、标点(punctuation)和拼写(spelling)等方面来自查。通过自查,要求学生基本解决简单的语法和拼写错误。然后进入同伴互查(peer correction)阶段。在此阶段,两人小组进行文章的互换互读,还应注重选词用字(diction)和书写(handwriting)两个方面要求既要找到同伴所写文章的亮点,用以自我提升,找出其不足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若遇有争论的地方,老师或优秀成员的帮助就显得十分重要。老师有必要当堂点评,并引导学生应用正确地道的表达方法。整理成“完美”的篇章。此过程表明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学生通过自查和互查,充分尽到自己的职责,明白了个体独立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学习,为小组最终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笔者认为,要解决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重视在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与“写”的有效结合,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创造丰富的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实施过程中,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group work)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利用好课堂中的展示环节尤为重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70-01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汇报展示,这一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又是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后检验其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小组内、小组与小组、生与生、生与师进行交流的恰当时机;更是课堂生成、质疑问难,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思想的交锋,个性理解、与个性展示、教师点拨的有机融合。
一、巧妙布置 汇报要精
在听了不少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学生小组汇报时从课文的题目到课文的结尾,一个小组把整篇课文的汇报权承包了,其他小组有的坐而倾听;有的小组成员插一两话也被否定了;有的小组成员提出质疑也被囫囵吞枣的匆匆搪塞;可见,这样的汇报或者说语文课学生学之甚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更是一句空话,起不到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基于此,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布局谋篇一定要巧妙布置和分工,力求组组都有汇报的机会或人人或代表,力求达到生生有表达或感悟,要求汇报的内容符合实际,短小而精悍,切记面面俱到。
二、汇报展示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教学,我认为,是在读的基础上要让学生遣词造句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所以学生在汇报展示时一定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1.汇报时不能光汇报课文内容。
学习一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以文为例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内容只是个例子。所以学生汇报时要以例子为依据做到三谈:
(1)谈写法如:虚实写法、前后照应、总分、先上后下、时间空间、游览等。
(2)谈修辞如: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如比喻说出: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比的好处,我的感受是……。
(3)谈以句为例与文章进行对话的感悟和想象……。
2.光谈内容,就内容谈感受一文不值。
听课时常见的汇报是就内容谈感受。如此格式:这段写了……我觉得……像这样的汇报我觉得不值钱,提升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语文的价值。我以《一夜的工作》一段话为例谈有价值的汇报: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教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那个词语最让你动心?
学生:我觉得总理生活非常简朴。我从“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段话中看出来的。这段话中,最让我动心的词语是“极其简单”因为堂堂一国的总理室内应该有:沙发了、空调了、名人字画了、雕梁画栋了、稀世珍宝什么的。而在总理的办公室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真是太简朴了,不可思议了。
3.学生的汇报要抓住重点
(1)抓文章题眼。如:在《飞夺泸定桥》一文中抓住“飞”和“夺”学生围绕这两个字可将文章汇报的好;
(2)抓文章词眼。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抓住“纹丝不动”一词;《再见了亲人》一文抓住“雪中送炭”一词,文章学习迎刃而解。
(3)抓文章句眼。如:《一夜工作》中可抓住这两句话: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4)抓住“段眼”和“篇眼”。
4.学生上板写有价值的板书
(1)能表现文章主题的词、句、段。不写文章内容的概括。
(2)画画加批注。
(3)反映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板书。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之旋律、夏之色彩、秋之收获、冬之情趣;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灵车 心焦急;望灵车 心悲痛;送灵车 心相随;
再如《长相思》
人在征途
心系故园(碎)
只有写这些内容才是语文学科的特点。
三、小组成员的汇报要得体
1.汇报的标准
学生在汇报时往往会出现癖习:小动作、结巴、挠头、声音小、无语、脸红等,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注重培养汇报时的好习惯。应达到:汇报如身临其境(到板前)、声音洪亮、侃侃而谈,态度坚决,先听我说等品质。
2.汇报的形式
因为是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数的内容是通过小组集体研究的结果,所以在汇報是应该是:我们小组通过读,觉得“xxxx”词或句很重要,我先读读这句话,然后谈体会。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感受不离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就是找准词的重要性(哪个词排1号或2号3号4号……)
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点拨要态度坚决、富有诗意、有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风范、忌讳用大白话、口头语(这个、那个、嗯、磕磕巴巴、平翘舌不分、蔫了吧唧、语言要规范)
性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
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
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动机
义乌市后宅中学 陈玲俊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动机
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运用中学会语言,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着重要探究的是如何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
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点传授方面有容量大、时间经济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点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同步的课堂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这种授课方式往往造成学生英语学习产生两极分化,使不少学生失去对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基于这种情况,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同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英语课程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研究表明,小组活动能减轻学习者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小组活动更能使活动参与者产生大量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交互修正,小组信息轮换型使大部分参与者,包括平时沉默或害羞的学生都积极活跃地参与。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 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小组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实质性发展,90年代我国在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必要的。
2.具体实施方法 从初一学生接触英语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就应有系统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小组成员的选择,也应有开始教师的有意选择,逐步走向学生的自由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与巩固单词 在学了新单词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单词进行分类记忆,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所学单词配上相应的图片加以记忆。教师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单词的情况,可以每个月抽出一定的时间让每一小组的学生进行单词接龙游戏,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所写单词最多者获胜。
小组合作编对话 学生学完新课文之后,教师要求他们仿照课文编对话。在编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一些不懂或遗忘的单词,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词典或问老师等学习方法来完成任务,然后再通过表演来加以巩固。这避免了大课堂上不懂装懂,滥竽充数的现象,大大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组合作学唱英文歌 有很多英文歌曲是非常美妙动听的,可是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又是非常有限
[1][2][3]下一页
。这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每个月学会一首英文歌,曲目自选。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们先听录音,学歌词,然后再跟唱、自己唱,最后在班上小组合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又可以学会不少东西,同时,又不失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进行课内讨论 在介绍完一篇新课文后,学生除了要求能掌握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对课文内容能加以理解。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每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由报告员向全班汇报。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得以开口说英语,在看到自己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小组合作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通过阅读,教师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与基础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一些新单词。教师可准备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分小组一起阅读,并完成一些相应的活动或练习。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报刊物来阅读,教师适时给予指导,适当抽查。
小组合作学小诗、编小诗 英语里有很多容易上口而又有情趣的小诗,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会一、两首小诗,积少成多。通过学习与积累,学生扩充了词汇量,拓展了知识面。当学生学了一段时间的小诗后,在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要求他们自己编写简单的小诗,并在全班交流。
三、 注意事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所采取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应体现学生学习
的主体性、学生活动的互动性和语言的交际性。同时,教师要把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
1.合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 Never give
up./ Hurry,hurry,don’t worry./ Keep up your courage./ Never mind.Have a try.”等激励学生的话语,激励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现自己。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所犯的语言错误。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景。
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地学习的内在动机。纯机械的语言操练只能使学生了解语言知识的基本结构而不解其意,且显得枯燥乏味。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有意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贴近的、能引起学生学习与合作兴趣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发展思维,活学活用。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人的语言是以思维为基础的,语言交际其实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多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维的、能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提问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做到难易结合,尽量使人人都参与的机会。教师还要设法鼓励学生多提问,要给予学生相互提问的机会,并教会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四、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评价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它包括自评、互评、小组评、教
师评等等。在教师评价这一环节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尤为重要。
1.鼓励性评价
上一页[1][2][3]下一页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能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反复多次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就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我们应多采用表扬和鼓励,使用夸张的表情和热情的语调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2.分层次评价 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学生,他们起点不同,有的孩子语言学习能力强,有的绘画好,有的动手能力强。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因人而异、灵活机动的评价方式,多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让学生处于轻松、愉悦、安全的教学环境中。
3.期望性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教育建立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才会成为一种现实力量。”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进步。
新课程改革,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继承,是“摸着石子过河”,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才能开创出英语教学领域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徐红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10期
2、冷惠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评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3、官步芳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4、《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素凤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究》
一. 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观念开始,除了在理论上加强学习以外,还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努力实践。这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求学生合作,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合作。
不可否认,合作学习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因为我们的教师大多也是在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在工作中,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经过合作才能从中感受到合作的要义,才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才能有效地去指导学生的合作。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都是训练教师合作态度、合作精神的有效策略。
2.学生要建立成长记录,自己也应该建立成长记录。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们都要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那么教师自身呢?“教师与新课改同成长”,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课改同步成长。为了能够认识自我,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就有必要建立教师的成长记录。比如:可以把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论文、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及时地积累下来,作为自己成长的记录。
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实施有效的课堂讨论新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的人。我们应充分认识课改精神,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在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法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否则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将流于形式,不但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还极易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留给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与机会,还要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发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作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时,学习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并不十分清楚,需要教师适时地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在进入实质问题的指导阶段时,要先搜集各组汇报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做到有效的指导。尤其应注意的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一旁无所事事,须知此时是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良机。此时教师应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作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才能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更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
1.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往往缺乏经验的技能方法,不能有效合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常用的方法有: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的时间。辨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辨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分析重点,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的习惯,要尊重别人,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观点,敢想敢说,条理清楚,言简意明,突出重点等。
2.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一项需要分工、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的最基本的条件。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乍一看,学生人生鼎沸,似为积极。但仔细一看却不尽然,虽有分工,但各人的工作基本能独立完成,缺少讨论、帮助和支持,这样的合作学习对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意义都不大。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应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实践证明,恰当地选择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1)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①(x+y)(x-y)=②(2a+3y)(2a-3y)=③(5m+n)(5m-n)=④(4s+3x)(4s-3y)=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2)在迷惑、混沌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是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4)知识的查漏补缺,组织小组学习更有效 这一点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当前班级学生人数普遍较多,教师很难做到在课堂上直接为每一个学生解答所有的疑点。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上述问题的解决便成为可能。其二,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四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鉴于此,(1)合作学习评价应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进步。
(2)在合作学习评价中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机制。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属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3)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标准参照评价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成绩以A、B、C、D、E五个等第划分),安排同等生(如A等生与A等生、B等生与B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测验的难度尽量有梯度。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A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B、C、D、E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总之,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时期的教学活动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合作学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转变教师角色。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的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构建良好的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小组内的几个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所以小组的组员间的配合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小组的构建要符合“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把班级学生按数学水平分为好、中、低三个层次,每个小组规定有两个好、两个中、两个差三个层次的六个人组成,安排在前后桌,并由学生自荐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他们在一起交流,讨论问题,互相监督,在互帮互助互学的过程中得到共同发展。
教会合作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这样,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让合作小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点拔,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提高同伙间的合作效率;教师可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个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评比后,小组里的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成绩便会有较明显的提高。
一、关注全体,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在创建理想课堂的过程中, 其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小组展示是否做到这一点, 就要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展示活动。由于每个学生各自存在差异, 所以教师就应注意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和不同的接受能力,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而且还可以以合作伙伴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的展示讨论交流中,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勇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疑问。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时, 都要给予合理的、激励式的评价。这样, 既增强了学生小组展示的信心, 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笔者在平时进行“小组合作创新作业设计”的试验时, 就让孩子们自由组合, 人数不限, 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一份有价值的作业, 作业设计形式不限。活动开展以后, 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孩子, 通过这样的活动, 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优点, 他们这些被老师和同学遗忘的学生, 有了这样的展示机会, 对他们来说是很来之不易的, 因此他们十分珍惜。看着他们呈现出的作业, 从中不难看出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了其中。
二、巧妙做到师生角色换位, 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展示的热情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学习内容, 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 富有个性的过程。”“在针对不同学习内容, 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就是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 学会展示自我能力的过程。
一般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 教师会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适当进行点拨, 直到学生理解为止, 似乎这也是授业解惑。但如果老师一味地这样做, 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就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样的课堂气氛也会索然无味, 没有激情。而在教学中, 适时做到师生角色换位,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师生角色换位即针对一个不易理解的问题, 让学生充当老师, 运用已有知识, 给老师及学生解答。这种师生角色的适当换位,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展示自己的热情,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又设计了“我是小老师”的教学活动。这个活动是和上面提到的创新作业紧密结合的。孩子们除了完成创新作业外, 还要能够把自己完成这份作业的想法和思路跟全班同学交流, 班级的其他孩子在听别人讲解的过程中, 可以进行提问。就这样, 既让孩子们展示了自己, 又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些能力差的孩子在汇报讲解的时候, 小组长就特意把一些很简单的内容和问题留给他们, 这样等于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其中了, 这样既可以达到展示百分百的目的, 又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热情。
三、利用多样的展示方式, 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平台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 更突出了在课堂上给每个孩子不同的展示机会,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展示自我的同时, 也能够从别人的展示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请把学生的自由还给儿童, 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 手脚并用。”当今学生观念之新, 信息之灵, 个性之飞扬, 为我们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教师应提供适应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开放性的学习空间, 搭建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大多数采用的展示活动有这样几种:小组集体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课堂中个人独立思考后发言;其他孩子根据这个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课后作业进行展示。这包括做得好的也包括错得多的。做得好的是为了给其他孩子做出榜样, 错得多的是为了让其他孩子从别人的错误中找到原因, 并且以后要自觉避免发生同类型的错误;设计一些适合孩子们课后集体研究探索的练习题, 让孩子们通过课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复习课时, 就提前安排学生课后进行知识整理, 要求:用你认为最好的、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整理, 可以是图表类的也可以是文字类的, 结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中, 班级有3个小组采用的整理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样既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 又有效地把小组的活动延伸到了课外。
公开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笔者在课堂中给孩子们提供多种展示的机会, 如:先小组同学讨论再给出一个最好的答案在例1教学完之后的练习, 先让孩子们在小组里商量是用列表的方法还是用列式的方法, 然后得出结论, 让方法不同的小组分别派代表来发言展示。再如:一个小组中出现多种不同的方法, 在小组每个同学都明白别人的意思之后, 请整个小组上台, 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自己的不同方法的机会。在例2教学完之后, 孩子们已经知道了倒推的基本用法, 以及如何把倒推和画图、列表、条件有序整理结合在一起, 在完成书上的试一试时, 教师通过巡视, 找到了有一个小组里的4位成员, 每个人用的方法都不一样, 有画图、有折纸条、有进行条件有序整理, 也有直接列式计算的, 于是就请这个小组全体上台进行展示。
总之, 无论是孩子们的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还是个人发言等任何形式的展示, 都不能让展示流于形式, 而是要让孩子通过参与展示, 真正能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或者是技能, 不能只图热闹。要想达到展示的有效, 教师必须耐心引导, 给足孩子们讨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展示自己。当然老师及时有效的评价也一定必不可少。以上观点只是笔者的一些粗略的想法, 可能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去做的, 只为了一个目的, 那就是如何让孩子们的展示变得更加有效, 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刘兼, 孙晓天.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关键词]小组合作 展示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64
长期以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政治课是空洞且枯燥乏味的。尤其是高中的政治课,无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还是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等教材内容,对于涉世未深、生活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都是抽象难懂的。因而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模式的确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甚至昏昏欲睡。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在课堂这一“教学领地”上,该如何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理念,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展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时代背景
我国上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自2004年就拉开了序幕,到2012年9月份,已经覆盖了所有省份。为了响应上一轮课改,全国各地中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的调整和变革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出神招”。如今,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又开始进行推广。一般而言,改革往往意味着创新和发展,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促进教育更好地回归人性,使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更加善于学习,从而逐步形成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与学习能力。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们也在努力地更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真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这绝不仅仅是顺应一波又一波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解决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缺乏魅力、低效低分问题的一种必然选择。
在美国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其大意:你告诉我的,我容易忘记;你做给我看的,我应该会记住;而你让我参与的,我则会深刻地理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更是直接地指出,要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让学生自由地学习。不要束缚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够自由地畅想;不要束缚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动手操作;不要束缚学生的双眼,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观察;不要束缚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交流……
本文所探讨的“小组合作展示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堂活动、进行合作探究,之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最后经教师适当的重难点点拨和知识框架构建的引导,从而比较轻松地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比较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可见,“小组合作展示式”课堂教学模式,既契合了中外教育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又顺应了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大潮流,是新形势下值得探索和推广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二、“小组合作展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
新课标必修一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其知识点较少且简单易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单纯的教师说教显然是索然无味甚至苍白无力的。反之,如果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互动探究以及成果展示,其课堂效果显然会大相径庭。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课前预习。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学习,即预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相关内容。
第二步,动手准备。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各小组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消费现象、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通过个别采访、设置问卷进行调查,或是用相机将一些消费现象拍下来,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出用于小组进行成果展示的课件。
第三步,成果展示。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各小组成果展示的时间约4分钟。)
第四步,巩固知识。教师结合各小组所展示的学习成果,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并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脉络,最后精选几道试题作为课堂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及时巩固。
三、“小组合作展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
以新课标必修一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为例,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式”课堂教学模式,各学习小组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参与率。在各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中,有的小组针对身边同学的消费心理设计了简单的问卷调查,而且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并最终从统计结果中总结出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种消费心理;有的小组用课件展示了大量与中学生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相关的图片,如有些中学生穿着朴素大方而有些却热衷奇装异服,有些中学生使用大众化的手机而有些则使用最新最贵的苹果手机;还有一个小组播放了该小组拍摄的在校园内随机采访不同同学消费观的视频;等等。整节课下来,可谓是活力四射、惊喜不断!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展示式”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学生参与率高,“先进带后进”的优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人翁精神,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与“参与学”,从而使政治课堂展现其应有的活力与魅力,进而顺利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作为目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阶段使用率较高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展示式”课堂教学模式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潜能。其次,它能够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可以上台展示自己做的课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课堂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点燃全班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与激情,从而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顺其自然地掌握课本中原本枯燥的内容。再次,它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教师工作的辛苦,从而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与付出,并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运用“小组合作展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首先,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用于“小组合作展示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选择知识点较少、简单易懂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切不可不顾实际条件地滥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其次,在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生合作探究的主题并给予各小组适当的指导。尤其是在学生制作展示课件时,教师需要做好把关工作,目的是确保各小组的成果展示是为教学内容而服务的,并且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最后,在各小组“成果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落实课本中的知识点,对重难点作适当的点拨,并构建起该课的知识脉络和框架。还需要精选几道题作为课堂巩固练习,从而检测该节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生与不同教学内容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使抽象的政治问题形象化、枯燥的政治理论生动化,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踏入社会之后也能学以致用。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推荐阅读: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11-06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06-27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资料07-21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07-28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09-14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09-18
小组合作学习的缺点11-07
镇小组合作学习结题11-07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10-03
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