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标准题目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记叙文标准题目(精选7篇)

记叙文标准题目 篇1

1、有一种记忆叫温暖

2、挥挥手出发

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4、晒出我的一份幸福

5、身边风景也动人

6、昂去头来真没

7、捡拾幸福

8、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9、她(他)牵动我的情丝

10、她(他)令我怦然心动

11、走过青春的沼泽

12、难忘那期盼的眼神

13、书信里的微感动

14、失败也是一种养料 15不成曲调也是歌

16、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

17、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18、奔跑吧,兄弟

20我与他(她)有个约定

21、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22、我们一起拼过忧伤

23、成长需要担当

24、乐观刷新着我的生活

25、美丽的绽放

26、一句话的力量

27、阅读,曾让我感动

28、原来梦并不遥远

29、有爱就能远行 30、他征服了我

31、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32、享受这过程,ok

33、你是我的太阳

34、成长路上,有你真好/

35、有一种色彩属于我

36、温馨一刻

37、我的一次成功的决定

38、心泉叮咚

39、我的字典里没有“认输” 40、记忆中最美的云翳

41、观枝头吐新芽

42、雨后的那抹彩虹

43、告别夜的沉淀

44、心灵刻上感恩的烙印

45、我依然选择真实

46、责任——生命灿烂的元素

47、快乐原来那么简单

48、茉莉香在飞扬

49、架起交流的桥梁 50、我与阳光同在

51、我读懂了夜的黑、52、风景在路上

53、因为有根

54、这、是一种修养

55、成长的滋味

56、绽放在心灵的花朵。

记叙文标准题目 篇2

一次, 金泰斗乘人力车外出办事, 一路上满脑子思考着一个哲学问题, 突然有所悟, 于是马上想到要与好友陶孟如交流, 遂急令车夫停车, 跑到路旁的电话亭前打电话。

“我找陶孟如。”他拨通了电话。

“您哪位?”陶孟如的女佣在电话里问。我哪位?金岳霖摸摸脑袋, 一时竟想不起来。

“我是陶孟如的朋友, 请他说话。”

“您贵姓?”佣人是个较真的人。可金泰斗还是想不起自己“贵姓”。无奈, 只好央求女佣高抬贵手, 让他与老朋友通话。女佣恪守职责, 不予通融。无奈中, 金岳霖转而向自己的车夫求教。“我是谁?你知道吗?”车夫刚给他拉车, 也叫不出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的名字。但他依稀记得别人都叫他“金博士”。“别人都叫你‘金博士’。”金岳霖一拍脑门念了声:“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啊!”这下终于想起来了。

后面有一道题目:本文对这位大学者的描写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栩栩如生, 请对画线句子进行分析。

这其实就是一道记叙文阅读赏析题。在记叙文阅读中, 赏析类题目常常是“压台戏”。由于这类题目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分值一般较高。

那么, 如何解答记叙文阅读中的赏析类题目呢?

可分三步进行。首先, 要准确切入。在记叙文中, 一般以写人叙事为主, 穿插写景、抒情和议论。赏析类题目的命题语段无非就是写人、写景、抒情和议论几种。在解答赏析题之前, 首先要确定所给的语段属于哪一种, 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因为写人、写景、抒情和议论的赏析方法各不相同, 如果一开始切入错误, 那就有可能“走错路”, 答错题。比如前面所举的例段中的画线句子就是写人, 赏析就要围绕写人进行。

其次, 要全面分析。所谓全面分析, 就是在对相关片段进行赏析的过程中, 要力求多角度, 把所出现的赏析点全部列举出来。

写人对于写人, 同学们都非常熟悉, 常用的手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在赏析的时候, 要力求把出现的写人手法都搜寻出来, 不出现遗漏, 然后在此基础上, 指出这些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及蕴含哲理上有何作用。比如上述例子中的画线句子, 就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写出了金博士的“健忘”, 表现了他钻研问题的投入。

写景写景常借助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特征, 揭示景物描写的内涵。除此之外, 还经常运用一系列的形容词、动词, 从动静态的角度来刻画景物;当然, 有时还通过观察的远近来展示景物的不同风貌。在赏析的时候, 同样要把所有的写景手法都罗列出来, 然后据此分析景物描写所寄托的人物情感, 以及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抒情对抒情性语段的赏析, 主要就是判断抒发的是什么情感。记叙文中常见的情感有报国、思乡、怀人、激动、悲叹等, 一般情况下, 一个语段只有一种主要情感, 但也不排除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包含作者复杂多样的情感, 如果是这样的话, 就要把这种复杂的情感全都梳理出来。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性语段, 一种是直接亮观点, 对某一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表扬或批评;二是借用他人言论来曲折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传达自己的观点;三是发表自己独特的感悟, 比如人生体悟、生活感受等。赏析这类语段, 一般只要指出议论中的道理就行。但这里要注意的是, 如果议论性语段中含有多层道理, 一定要讲全面, 讲透彻。

最后, 要简要表达。找准了赏析的切入点, 对语段进行了全面分析, 理出了赏析的具体思路后, 接下来就要进行表达。如何进行表达呢?最基本的一条原则是, 把自己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说清楚。而要达到这个要求, 必须抓住两点:一抓“简”, 力求简洁明了, 不啰嗦;二抓“要”, 抓住要领, 不遗漏中心。比如前面的例题答案就可以简要概括为:活画出金岳霖在生活琐事方面愚钝天真的可爱形象。

生活味,记叙文评价的金标准 篇3

一、有“生活味”的特征——有人、有趣、有感悟

不要把“生活味”想得有多么复杂。生活是一部电影,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只要人有所思,心有所感。只要你从生活中选故事,沾着点泥土气息,哪怕是鸡毛蒜皮类的小事,读者也能嗅到一丁点“生活味”。只要考生讲述的故事,阅卷老师见过,听说过,或者想象过,他就能从中寻找到生活的气息,就能对该考生的作文产生认同感。

(一)有人

作文的“生活味”体现在文中首先就是要“有人”,没有人不叫生活。这里的“人”不是指历史上李白、杜甫、司马迁这样的人物,这些人离我们太遥远,已经带有某种虚幻色彩,读他们的故事,缺少认同感。这里说的“有人”,指的是考生笔下的人物必须是他生活圈子中的真实而又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有一个考生在高考作文中描写了一位在学校旁小巷子里做鸡蛋饼的阿姨,讲她的鸡蛋饼如何好吃,讲她十几年来怎样进驻学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与心底。很平凡,很普通的一位中年妇女,却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默默存在,虽然少有人关注,但是当考生将她写在作文上时,却颇能激起阅卷老师的认同感。这就叫“接地气”,这就叫笔下“有人”,有一个活生生的人。

(二)有趣

人心各异,人性各异,其实人是最有趣的。用作家毕淑敏的话说“这辈子就是做人没有做够”。但要写出人性中的“有趣”却是不容易的。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记叙文,题目叫“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一看这个逆向思维的标题就可以肯定这篇作文里有“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故事”。高中教材中有一篇非常出名的记叙文《金岳霖先生》。这个人物身上的趣事与个性可以说让读者过目就能记住。这个金教授一进课堂就会说“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这个金教授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除此而外,这个特有个性的金教授还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这些小朋友,他再去买。多有趣的人物,生活中虽然少见,但是却因为他们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将他们写在文章中,就是生活味。

(三)有感悟

怎样使作文有感悟?首先应当明确“感悟”这个词它的情感指向实际上是一种情感共鸣:不仅考生对故事要有感悟,还要想一想能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同。

感悟不是大彻大悟,有一点点对生活的真诚感谢之情就可以了。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讲过“这辈子就是做人没做够”,此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每一天或快快乐乐、或平平淡淡地度过,其实应该感谢好多人——父母、老师、卖菜的、开校车的、打扫厕所的……有感恩之心,你的笔下自然会有别人认同的感悟。几年前湖南高考中出现的一篇记叙文至今念念不忘。主题无创新,还是父爱母爱。但描写到位,如在眼前,能让读者对父母之爱感同身受。全文叙写夜深人静之时考生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做小生意的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的感悟。文章结尾还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母亲的背影相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在普通之外又多了一些深意。

二、如何写出“生活味”——功夫下在描写上

(一)多安排人物进行“对话”

著名作家廖玉蕙说:“对白可以稀释行文的稠密度,并巧妙地让人物个性毕显,让阅读增加明朗的快感。”生活中,人们基本上都在不停地讲话,可见语言既是人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人物展示性格特征的镜子,还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窗户。“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叹,又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因此,同学们在作文中也应该让主人公多开口,多表达。能对话的,尽量不叙述;心里想什么,让主人公从嘴里说出来。一个讲话的人就是“立体的、活着的、亲切的”人。

2014年江苏有一篇高考作文《我家的“老顽童”》就是靠人物间不停地“对话”营造了“生活味”,获得了高分。

“妮子,快来帮爷爷瞧瞧这个词儿怎么读!”亮如洪钟的声音第十次传来。

“来了来了!”我高声应和。无奈地瞥了眼桌旁白得晃眼的试卷,只得先搁下手中微微汗湿的笔。

“真不知道老爷子这次又玩什么花样,唉。”我嘟哝着,一步一拖地朝书房走去。

说起我们家老爷子,偏是个“老不正经”。快七十岁的人了,好歹也是个退休教师,他放着“养鱼晒太阳”的老年生活不享受,偏要赶时髦。穿鲜亮的大红色T恤,穿宽松的萝卜裤,要不是那银光闪闪的白发,还真把他当花季少年呢!

这不,前阵子老爷子又一腔热情的学电脑,说什么要“与时俱进”。这可苦了我哟!从识键盘,到打字再到上网都得手把手教。一遍不行,得十遍二十遍。老爷子戴着老花镜,小鸡啄米似地学得还真上心。怎么着算是出师了。

“妮子,你快点儿!干嘛呢!”

“来了来了,别急。”我加快了脚步。

“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了。”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个词急切地望着我。微黄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

“好了,我看看。”接过带着爷爷大手余温的词汇书,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用红笔圈出的单词,“听好了,sunshine——阳光,您来一遍。”

接着,爷爷微点着头,嘴唇一上一下地默记了几次,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个勤学的少年隐隐可见。

“爷爷,你怎么学起了英文啊?”奈不住好奇,我问道。

爷爷的脸微红了一下,挠了挠头道:“这不咱城市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见着他们,一句话不说多没礼貌。爷爷学会了,也好给咱中国人长长脸啊。”

我愣了,只听爷爷继续道:“你们这些小辈常说我‘老不正经。可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早早地服老了,日子多没滋味!别看爷爷年纪大了,可心却是越活越年轻。保持年轻的心,生活才更有动力嘛。妮子,你说是不?”

望着爷爷,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永远年轻?对!

“糟了,忘了偷菜了!”爷爷一拍脑袋,忙碌起来。

看着我们家的“老顽童”,我的嘴角自然地上扬了……

点评:这篇文章的考生很厉害,她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整体搬到了作文中来。通篇是爷孙两人的对话。在这对话中,爷孙两人的形象都跃然纸上:老爷子不养花不弄草,偏偏要学英文和电脑,这不是个很时尚的老爷子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话都挺多,在作文中更应该加倍发挥一下。

(二)整体语言求活泼,口头语、网络语可以适当讲一些

高中生的作文应该多点年青人的气息。年青人一蹦老高,除了选材上应当多写年青人的故事外,年青人的语言也应该有自己的朝气,应该多说年青人的话,多用年青人夸张式的句子。而不必板着个脸叙述。网络语言常常使人们乐在其中,枯燥的文字从而变得活灵活现。作为“新新人类”的高中生,有着追求时尚、个性、创新的心理和自由随意的天性。在写作中如果大胆吸收网络上的流行语,确实能让阅卷老师在枯燥的作文文海中觉得眼前一亮。有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我的同桌是一台286,内存不足,反应迟钝”“咱俩想法不兼容”。这样的比喻不但形象贴切,而且新颖有趣。

人的情绪容易传染,一个活泼的人写了一篇活泼的作文,最大可能就是让阅卷老师也活泼一回。来看一篇江苏考生的活泼之作《青春的那些事》片断。

“丁丁零……”下课铃响了。

“快快快,快跑,去厕所抢位子。”不知道是谁大嗓音喊了这样一句话。对她真是无语。可是她说的也对,因为你不早去,你就要等好长时间,才能回班。

“好想把她们都给变没有,看谁还和我抢位子。”小雅愤愤地说,“每次去厕所,都要等好长时间,等得我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哈哈哈……”我们班里的人听到了都很无语地笑了。然后,我到小雅面前,说:“来,给姐姐看看,你头发白了多少了,来,我数数看。”

“一根、两根、三根……”谁知,小雨比我先一步“数”起小雅的头发来了。我心里想:小雨你完了!心中却暗暗自喜,因为我知道下面将要出现什么状况……

果不其然。“小雨!”我听到了什么声音,好像是谁的磨牙声。好吧,我知道了,是小雅嘴里发出的。然后,一阵尘埃扬起,“咳咳……”班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起哄的声音。猛的一声“疼”的叫声,盖过了全班的喧哗。我们都为小雨感到可怜。因为小雅爱发如命,谁敢碰她的头发,那相当于要了她的命啊,所以小雨此番不备,惨遭小雅的毒手。幸好,我只是光说而没做,不然有报应,那个“疼”下回将从我嘴里发出。唉,幸好啊幸好!

点评:年青永远值得老师羡慕,写教室里“青春派”的生活永远不会错。文章中“来,给姐姐看看”是地道的口头语。“等得我头发都白了好几根”,夸张式的语言是年青人的特点。像这样“张牙舞爪,不拘一格,活力四射,风趣幽默”的作文,阅卷老师没有理由不爱看。这里有“疯啊,闹啊,笑啊,哭啊,调皮啊,捣蛋啊,偷懒啊,奋发啊,沉思啊,冲动啊”,所以阅卷老师才读得有滋有味、笑声不断。

(三)舍弃共性,多挖掘人物个性

谈人物个性化,金岳霖先生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哪有教授做成他那样的!生活中有没有第二个金岳霖呢?有的。今年走红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可算一位。这位大师级人物在中科院作报告时光着脚穿了一双布鞋。这就是个性,就能吸引人。至于他的学术成就多么多么高,那是共性层面上的东西,一般公众是难得有兴趣去关注的。作文也是同理,多塑造个性化的人物来诱使阅卷老师说五个字“有点意思啊”。同学们,你的分数就上来啦。像上面第一篇例文中考生塑造的“爷爷”形象也很有个性。老爷子不养花不弄草,偏偏要学英文和电脑,这不是个很时尚的老爷子么?

“生活味”肯定是读者最感兴趣的,表现“趣味生活”的作文肯定得高分。法国著名女作家乔治·桑曾经这样感慨地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为什么说作家有一颗比常人敏感得多的心,其实就是因为作家有一双比常人敏锐的眼睛。同学们,看星星看月亮,不如去看一看父母、老师、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们对什么事情最感兴趣,看看他们喜怒哀乐时的神情,你就会觉得我们的生活还算得上是丰富多彩的。

题目,记叙文(散文)的文眼1 篇4

一位老师讲《散步》,其对于题目的发散性讲解,很有启发意义。为我当时给学生讲授课文到时候所未讲解过的。但听完之后,总觉得有一些遗憾。

《散步》是余映潮老师所保留的传统的教学篇目之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波三折教《散步》”。特级教师蒋青莲老师来我校听课的时候,我着重讲了“一波三折”,也没有过多的讲述文章的题目。

关于题目的讲解,是课后练习的第一题。我想编者的意图在于换取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解文章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从各个层面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我在教研会上直接提出了看法,但晚上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总又觉得谈的不甚妥当。于是上网查找有关教学资料,第二天重新发表我的意见——“放”绝对无什么过错,但是在教学中一定要“收”到文章的题目《散步》上来。

余映潮老师在《散步》教学中有这样三个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他是这样出示第一个阅读活动的——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幻灯):

1、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下面是学生答案以及教师评价:

“整个世界的分量”——真好,扣住了结尾,有哲理的感悟;

“生活之美”——很好,家庭生活的美,瞬间之美,细节中渗透了亲情;

“小路亲情”——祖母对孙子的呵护;教师鼓励“亲情”

教师小结:这篇文章是写亲情的,写家庭生活的,写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感的。

“情满小路”——多有情味的标题,越来越漂亮的题目;

“春天的步伐”——双关的意味;

“延续生命”——文章写的是三代,生命是传承的,对于“我”(中年人)来讲,有很重要的意义。

2、教师出示自己拟的标题:

如: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如:幸福的家庭 亲情无边 分歧 大路小路 责任 背起整个世界

如:春意 呵护 生命,生命 小事情深 选择 温馨瞬间

3、要说本文的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我以为,余映潮老师的这个环节非常关键,点出了文章的题目的作用的。

我们知道,《散步》是一篇非常难教的散文,传统的讲析在文学作品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面前常常没有市场,这篇文章所表现的作为中年人的责任感和家庭和谐温馨的主题并不是所有十三四岁的孩子都能深刻体悟到的。但是,余老师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通过重拟标题的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内容,完成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标题是多么准确多么有创造力啊!尤其是那个“整个世界的重量”能让人深深回味不已。学生在纷纷说出自己拟定的题目的同时,将自己对文本事件、人物、情感的理解也表达出来,连听课老师都惊讶地发现在那短短的十来分钟里,关于文本内容那一块不需要老师再多说了。

余老师还是要说自己也设想一些题目,这些题目与刚才学生所言大同小异,但是都没有原来标题好。“‘散步’作为题目,简洁,凝练,有情味,有故事味。”余老师一字一顿,清晰而令人信服。

余映潮老师是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的《散步》教学如此地重视从题目入手,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的确,前几天来我校试讲的老师所进行的《散步》的教学中,虽然也进行了类似的教学环节,却没有对于“文章题目”的收束,所以显得“放”有余,而“收”则不足。

还记得去年学校青年教师在讲授《都市精灵》,文章讲得很细致,几乎是无懈可击,当徒弟再三问我的意见的时候,我就提到——在已进入课文的讲解,或者课文即将结束之时,为什么不强调学生理解文章的题目呢?

徒弟乃大悟。

近年来,在学校或者一些省市级的优质课中,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不重视对记叙文题目的教学,笔者认为,这是是一个极大的缺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硬伤。

例如,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思考,初一课文张之路的《反悔》在编选进中学课本之后,题目成为了《羚羊木雕》。这是一个值得教师和学生研究的问题,为什么编辑老师要更改呢?是原题目不好么?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得出自己的答案的。题目的作用无外乎是以物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

那么如何进行记叙文的教学,在这里秋风从题目的入手,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文章的题目,打开心灵之窗是迅速切入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

例如,《土地的誓言》的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上课伊始就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土地不会说话,怎么有誓言呢?土地的誓言是什么内容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批文入情,破解疑团,抓住了文章主要内容:“土地的誓言”是作者面向土地发出誓言——为解放东北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

作者为什么在文末才立誓,文章前半部分写什么内容?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对全文内容及布局有了全面了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再如《黄河颂》,“黄河颂”仨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眼——“颂”。问:黄河有哪些可歌可颂的呢?联系历史知识与生活阅历谈一谈。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历史知识和已掌握的地理知识谈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那么,黄河还有哪些可歌颂的地方呢,请到诗歌中找一找。这个问题一语中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

对于大多数记叙文教学,比较适合“开窗户”的方法,如《斑羚飞渡》《伟大的悲剧》等。

我们知道,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特写、游记、传记、回忆录等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记叙文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

我着重谈一下记叙文的教学中对于文章题目的教学。

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把握基本内容及结构特点。

第一、根据题目辨类型,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记叙文的类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章的题目是“文眼”,从题目基本上就可以辨别出文章的类型,能基本清楚文章的基本内容。

如:《背影》是写人的,写父亲临别时艰难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海滨仲夏夜》是写景的,写仲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藤野先生》——写人,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的过程;《白杨礼赞》——状物,绘白杨树的景美、形美、神美;《夏之绝句》——写景,写夏天蝉鸣的神韵。

第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线索因文而异,有以人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有以物为线索,如《夏之绝句》;有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等,把握住线索,也就理清了文章的写作层次。

《藤野先生》——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的交往——明线,把握住这条线索,就能明确“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作者到仙台见到藤野的缘由,“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是为写藤野作陪衬,“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是作者离开藤野的原因。同时文章的一条暗线即感情线索: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依次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夏之绝句》——以蝉声为线索,先回忆童年捉蝉的乐趣,再写夏天不同时间段听蝉的感受。

每一篇作品,都有一个清晰的构思之路,每一个题目,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次开头,都历经长期的酝酿,只要我们精心研读,细心揣摩,总会巧妙地摸索出一条通向文章腹地的最佳途径。不同类型的文章,用不同的切入方式,因课而宜,因人而宜,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色彩纷呈。至于能否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或者说,能否深入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妙处,则是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了。这个教学的过程,我认为,可以比较恰当比喻成——小货郎儿的穿街走巷的叫卖了。

当然,首先要明白今天您要到哪个村镇的!

而这个村镇,就是文章的题目!

写在后面:

就这篇数年前的文字,现在重新拿来,研究一番,颇有价值。某位极其优秀的老师这样评价我的这篇文字:反悔千千万万,孰能记得是哪一桩?(哪人没有这一桩?大家见怪不怪,甚至俗不可耐!)《羚羊木雕》——改的好!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洞!世界上还有这玩艺,特别!很是特别!绝!睹物思人,反而永远是那些静止的(却暗藏涌流)的东西让我们更爱寄托情感埋藏很深,也越发能让我们感情沉凝在那也能随时激活待势待发!这编辑眼光够准够精!佩服!也正是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张之路,更喜欢阅读了他的小说和散文,没有任何文痞的气息!很独到的作家!

纵观千古文章,越是简单的题目(古今绝文尤以名以物的文章耐人寻味记忆尤深挥之不去)其实是掌握作者思想内核的东西!题目,真实反映出作者积蓄的情感蕴积究竟有多深,千写万写不离其宗!也很佩服这篇文章的作者,你,真的,用心琢磨了!很受益!很受教!要是有更多老师能这样,有种带领大家穿越,高空鸟瞰,这么简单清晰的感觉!多好啊!真理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题目就是文眼,妙哉!

如何给记叙文拟个好题目 篇5

作者:梁之璐

大家都知,“题好一半文”。文章的题目正如一个人的眼睛,漂亮与否,眼睛最为关键。更何况,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说:“记人,就要记他的眼睛。”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所以,同学们作文(命题作文除外)时,要特别重视作文题目的拟写。它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

身处教学一线,高中一般进行三大文体的写作训练,尤其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而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也特别受到老师们的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学们在作文拟题方面没有清晰的认识,所拟写的题目较为混乱。议论文拟写的是记叙文的题目,记叙文拟写的是议论文的题目。那么,我们如何给自己的作文拟个好题目呢?

大家都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它们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可以以六要素分别拟题或综合性地拟题。记叙文拟题的方法及事例:

1、用与内容有关的时间、地点做题目。

如:《我的1918》 《那一夜》; 《故乡》 《黄土高坡》等

2、以人物的名字、绰号、职务、身份等作为题目。如:《孔乙己》 《祥林嫂》 《氓》 《包身工》等

3、以记叙文所记事物或事件名称做题目。

如:《故乡的榕树》 《不会变形的金刚》 《巩乃斯的马》 《一件小事》 《唐山大地震》 《荆轲刺秦王》《群英会蒋干中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项链》等。

4、用表示要素彼此关系的句子做题目。

如:《我与地坛》 《老人与海》 《我和我的祖国》 《啊,船长,我的船长》《我和父亲是仇人》等。

5、用表明事件的起因、结果的语句做题目。

如:《乡关何处》 《小公务员之死》 《那一天,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等。

以上方法是记叙文最基本、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拟写题目的方法。同学们,学会了吗?

有的学生说,老师,这些都学会了,我想了解更多的拟题的方法,让自己的题目更加靓丽起来!那好,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1、用概括文章内容或彰显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如:《十八岁出门远行》 《荷塘月色》 《铸剑》 《陈情表》《别了 中国》等。2、用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做题目。如:《今天真高兴》 《我为歌狂》 《别理我 烦着呢》 《想北平》 《我心归去》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我爱你,中国》等。

3、使用或化用诗文名句、名人名言、歌词广告语、成语等拟写题目。

如:《月是故乡明》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花一世界》 《我的未来不是梦》 《常回家看看》《说句心里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世界因你而不同》等。

4、用比喻、比拟、双关、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词句拟写题目。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灯》 《最后的常青藤叶》 《像山那样思考》 《向前、向前、向前》 《落日》 《红与黑》 《青苹果》 《雪花飘飘,红梅点点》等。

记叙文标准题目 篇6

从典范的概念出发,散文和小说中的人物,是纷歧样的:小说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实正在的。以鲁迅的做品为例子来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的人物都是实正在的,由于这是一篇散文;《家乡》《孔乙己》里面的人物则是虚构的,由于这是鲁迅的小说。

写人的做品,侧沉点正在于性格特点的描写,通过外正在的言谈举止,内正在心理勾当等来描写,来表示人物。写人文章中也会写事,但所写的工作,是为了表示人物办事的,所以正在选材到时候,要以报酬核心来选择加工工作,工作不必写得完整,却必需有帮于表示人物的思惟和性格。好比武松打虎的故事,我们想用来表示武松的英怯个性的时候,除了表面言语动做心理的描写,不必考虑把故事讲全,只需能表示武松性格就好。

写事的做文呢,侧沉点当然正在工作的`描写上,要素包罗工作的起因,颠末,成长,结局等等。正在具体的行文中,不必然按照事物成长的时间挨次,能够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各类论述挨次。正在手法上,能够简单论述,也可描写衬着,从反面侧面、宏不雅微不雅来表示的目标。能够涉及一小我,也能够涉及一群人,以叙事为从的文章,对人物的描述能够少些,但该当侧沉于揭露核心思惟,使别人认识到这件事的异乎寻常,使之取文章发生共识。同样是武松打虎的故事,若是只把它看做梁山豪杰的一个故事,能够不写武松具体的动做,只需交接工作的起因,颠末和成果以及影响既能够。

阐发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也是描绘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言语、动做、服饰、神气变化以及事物、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活泼的细节描写,用极经济的翰墨状物写人,往往形神毕肖、性格明显。阐发细节描写,起首要留意细节的实正在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能否具有典型性意义,看其能否颠末细心选择、巧妙放置。

阐发人物取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些做品除了核心分子外,还有其他人物。阐发时我们既要抓准核心分子,又要阐发人物取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更精确地把握人物性格。人物有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好比《孔乙己》,孔乙己是仆人公,而我和酒店里的其他人,则是故事的鞭策者和成长者,丁举人没有出场,但影响故事的成长历程。能够指出,他代表某一类人。

记叙文标准题目 篇7

第一篇

题目:(2003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例文:(记叙文)抛妻弃子之谜

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旮旯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萧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妻子,她们并不知道萧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是太闭塞了,惟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萧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俩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萧顺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长长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风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4米的圈子,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萧顺没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萧顺的老母亲说,萧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丁都知道了,萧顺没回家,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萧顺端午节没回家!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包养了一个小老婆!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 话音末落,萧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原来,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事情一结束就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于是,女人们开始说:“萧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简评:

本文特点有四: 一是层层设悬,谜团丛生,情节一波三折,直至文末才亮出谜底,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构思艺术。

二是多用对比和照应手法演绎文旨,萧顺妈坚信“儿子不会的”,媳妇的“将信将疑”,这种对流言的不同认识,与感情的深浅当然不无关系;而结尾处写事后“女人们”,“媳妇”的评价性语言与前文照应,也凸现出“认知事物”与“感情亲疏”的微妙关系。

三是将“抛妻弃子”之谜底在萧顺(谐音“孝顺”)因战斗在抗非典一线而迟归,闪亮出时代色彩,提升了文旨的境界。

四是语言朴实,颇具乡土气息和民俗韵味。

第二篇

题目:2005全国卷Ⅰ(海南等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有一次,人们问20世纪著名的丹麦原子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尼尔斯•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尼尔斯•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尼尔斯•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体裁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话题作文。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例文:(记叙文)父亲的游戏

儿子上小学时,家贫,可他的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上高中时,儿子学习成绩却下降了,而

且一泻千里,这令父亲很是头疼。

那时,他们的家庭条件已经转好了,父亲办了个体工厂,几年的拼搏使他们家成了当地有名的富余户。父亲因为自己文化不高,在经商中曾吃过亏,因此他希望儿子能考上大学,为家族扬名是小事,重要的还是为了儿子自己能够有一个好的前途。

因此,为了儿子能学习好,父亲把他送到本地最著名的私立学校,为他请最知名的家教,还送他进名师补习班,但儿子就是油盐不进,学习照样没起色。父亲无奈地摇头叹息:“真是纨绔子弟少俊才呀。难道就没办法了?!”

在儿子上了高二那一年,父亲接连做败了几笔生意,产品也出了质量问题,工厂就停了产。雪上加霜的是,父亲又得了癌症,眼看整个家败落下来,不要说昔日的灯红酒绿了,连吃饭都快成了问题。

家庭遭如此变故,儿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他不再泡网吧,不再下酒馆了,他将过去的不良习惯通通改了,只是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埋在功课里。他连天加夜地刻苦攻读,他的学习成绩一大步一大步地上升,到了高二后期,他的成绩竟赶到了年级前几名。老师惊叹地断言,以他现在的学习成绩,考上名牌大学绝对没问题。到了高三,儿子更是搏命般地学习,高三毕业后,他终于考上了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

接到儿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父亲把这两年间家事变迁的原因和盘托出了:

原来,父亲为了让儿子成才,用两年的时间同儿子做了个游戏:关于他的破产,他的癌症,都只是他编造的故事,他的资产只不过从一个工厂转向另一个工厂而已。如今,儿子考上了大学,他的游戏也要结束了。他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庆祝儿子的成才。席间,他感慨万端地说:“真是贫寒人家出才俊啊!亏得我狠了心,让儿子吃了几年苦,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儿子惊讶地说:“咳!有钱花时我看不到知识的金贵,没有钱时才想到知识可以保命。这真是意料之外的事啊。”

儿子看了一眼爸爸,突然又长长地叹一口气,说:“爸爸,你知道吗?以我的成绩,我完全有把握直接考到国外留学。可是,爸爸,在报考时,我以为家里很贫穷,没办法支付我留学期间的费用,所以不得不报考了一所国内的大学,这样一来,即便我要留学,也要等到四年之后了。”

父亲却没有半点的遗憾,说:“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啊!如果你能在大学里依然把自己当作是个贫穷的人,我就会很满足了。”

简评:

本文使用了比较新颖的小说题材,为大家讲述了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个奇妙的故事。该小说紧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个话题,为我们设置了一波三折的情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精妙的情节设置是本文成功的关键。

第三篇

【题目】(2005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不得抄袭。

【例文】(记叙文)那鱼 那鹰 那人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的庇护。

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

——题记

起跑

那年高考,发挥失常,落榜了。我坚决地拒绝复读,执意背着大大的旅行包,踏上了北上的火车。隔着玻璃窗,我看见母亲在哭泣,父亲在叹气,鼻头有点发酸,转过脸,说好不哭的。“呜——”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母亲也随即跟着火车跑,一遍一遍的挥手,一遍一遍的嘱咐。我抬头看着天空,灰蒙蒙的,它也是如此寂寞。

跑程

离开了母亲的日子是惬意的。至少我可以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而不用担心有人穿着围裙在门口喋喋不休;至少可以不用理会邻居们鄙视的目光,不用直视老师们失望的眼神,不会听见父母心碎的声音。但同时也伴随着心酸。每个公司去应聘,我的表现总会令人满意的,可一看到我的学历,笑脸马上变成了疑问,话语也变成了“回去等消息吧!”那一刻,我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我。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摊在沙发上,突然一阵闪电划过深蓝色的苍穹,几声雷鸣似乎要将一切生灵唤醒。想起了父母做的香喷喷的红烧鱼;想起了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想起了家门前那棵歪脖子的老槐树;想起了院里那张缺角的乒乓球台;想起了高三那年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看着金鱼缸里的金鱼。我想鱼,终究离不开水。

第二天,天放晴了,我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串最熟悉的号码。“喂,请问找哪位?”“……”“喂,怎么不说话?”“妈,是我!”“小丹,是你吗?真的是你吗?”“妈,我累了!”“孩子,累了就回家,知道吗?”“哎,妈,我要回家。”城市的夜晚依然灯火通明,路上的行人仍然神采奕奕。只是,我将与这一切告别,回到给予我生

命之源的那片净土上去。

终点

我终究还是回来了,回到这个有着无数的气息的地方。一切都没有改变,我决定复读,我也不是不跑了,只是希望有一个更高的起跑点。

后记:

鱼终究是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

鹰,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

我,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的爱心交织成的幸福圈……

点评(中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语文高级教师 陈 军):

这篇作文拟了个有意蕴吸引人的标题,有“题好一半文”的效果。从立意上看,紧紧扣住“跑的体验”讲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情感体验,容易引起共鸣。从结构上看,题记画龙点睛,小标题为本文增色不少。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是本文写作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四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风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l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

②自定立意。

③自拟标题。

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例文 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记叙文]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简评

这是一篇用第二人称写的记叙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有关妈妈啃西瓜皮的细节描写,很能打动人的心弦。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不事张扬,平实道来,是这篇记叙文的明显特色。(佚名)

第五篇(题目同上)

例文 不肯死去的心 [记叙文]

或许,在血脉亲情之上,爱永远都是倾斜的。也正是有了倾斜才看到了不死的希望,才有了不破的梦,才

有了爱的延续。在我的一生之中,青年时是精彩亮丽的,中年时是充实丰富的,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老年时的响亮有力呢?

朋友告诉我:他的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共同走了50年的老伴只好叹着气睡到了客厅里。然后有这么一天,外婆走出家门就不见了踪影,好在有派出所的帮助才将老人家找回。原来,她一心一意地想着童年时的家,不肯承认与现在的家有什么联系。家人哄着骗着,才终于将外婆留了下来,但她又忘了她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以为他们是群野孩子,要来抢她的饭。她用手护住饭碗,一边用拐杖打他们:“走开,走开,不许抢我的饭。”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

幸亏外婆还认识一个人——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外婆脸上都会露出异样的笑容,叫她“欣欣,欣欣”。傍晚的时候,外婆就会拿个凳子坐到楼下,唠叨着:“欣欣怎么还没有放学呢?”其实欣欣的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家里人看准了这一点,每当外婆闹着要回自己家的时候,就恫吓她:“再闹,再闹欣欣就不要你了。”外婆便会立刻安静下来。

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母亲亲自下厨。这时外婆的动作十分怪异:她朝四周看了又看,就像一个正要准备偷糖的孩子。当她确定没有人注意她的时候,大大方方地夹了一大筷子菜放在口袋里,主客见了顿时大惊失色,却又装着没看见。只有外婆一个人兴高采烈,似乎自己的手法十分高明。那顿饭吃得很艰苦。

当上完最后一道菜,母亲(外婆之女)也坐了下来,一边同客人客套,一边顺手从盘中捡菜吃。这时,外婆忽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一把抓住母亲的手往外拉。母亲莫名其妙,只好顺从地起身……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地,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着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

我想,外婆的“结尾”是响亮有力的。虽然,她的灵魂已在疾病折磨中慢慢死去;但永远强健的,是那颗不肯死去的母亲的心。

[简评]

此篇选材很有个性,外婆的形象相当独特。作者侃侃道来,把外婆的“病状”叙写得清清楚楚,其间有好几个传神的细节。如果仅此而已,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位不幸的年老的病人,但结尾处一下子奇峰飞降,将人物的心内景观推上了岱岳之巅。伟哉,永远不死的伟大的母亲的心!(郁炳隆)

第六篇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个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例文(记叙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这些天,我一直为自己该怎样死而焦虑不安,我的身体极度不适,但我没上医院,因为前几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诉过我,我命绝今年,如果挨过了今年,还有几百个日日夜夜。

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选择上街让人打死。

这些年,我愧对人类,把人们用血汗换来的粮食弄进我的黑洞温柔乡,我有十几幢别墅,而且每一个都养着“小蜜”,我怕光,更不敢走在大街上,“老鼠上街,人人喊打”嘛,我现在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让我的死来向人们陪罪吧!也许后来“鼠”作个惩戒。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可是没有人喊打,连看都没人看我一眼,我慢慢地走着,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我挡住了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姐,我想让他大喊大叫,让那些“英雄救美”的人把我打死,我搂着她的腰说:“我要非礼你!”

那位小姐不但没有喊,还报我一个媚眼说:“看你这派头,不是大款就是大官,我傍你。”

往日听起来的甜蜜的话,今日听起来如此的刺耳,我丢开她,抱头鼠窜,我想这就是她期望的吧!

我跑远了,她还在不停地问“电话多少”……

对面向我走来一位老太婆,我想她年龄大,社会阅历丰富,一定能认出我是一只“老鼠”。

可是她与我平静的擦肩而过,我忙抓住她的袖子说:“难道你认不出我是只老鼠吗?”

你是“老鼠”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街上贼眉鼠眼的人多着呢!别烦我,我还要去买菜。她袖子一甩,像年轻了许多似的,飞一般地走了。

怪哉!怪哉!是我的认识错了呢,还是他们另有期望?

突然,我眼睛一亮,对!警察有枪,像花生米那样,只要一飞过来就行了。

我来到一个警察面前说:“警察同志,我是一只„老鼠‟,你用枪把我打死吧!”

那警察见了我,“啪”的一声就立正了,“局长好!”

“我不是局长,我是老鼠。”

“你是局长,两年前你还同我们王局一起吃饭。”

“你们王局也是只老鼠。”

“你们怎么是老鼠呢?你们是老鼠,那我们就是老鼠的儿子、孙子,以后请你在王局那里多替我说说话,我的名字叫„向上官‟,电话5188。”

我慢慢走在大街上,心里乱到了极点,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怎么我的认识与他们的期望相差那么大呢?

我仰天长叹:“谁来杀死我这只想死的老鼠。”

阅卷老师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文章采用童话的形式,以老鼠为“自我认识”的主体,显示了人们期望的错位,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立意深刻,引人深思。

狼性,狼情

读邓一光的《狼行成双》,深深感动于两只狼彼此之间的“爱”。

1997年,我在大兴安岭当兵时,常常受命与柱子一同带枪携犬在无边无际的森林中巡逻。柱子的枪法奇准,加上“太阳犬”的勇猛,我们几乎每次都能带回些野味。时值盛夏,我与柱子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横穿一片茂密的森林。来到一块空地,“太阳犬”突然停住了,鼻子贴近地面嗅了嗅,轻轻地叫了几声。“有情况!”我们迅速闪到树后,屏住呼吸。不一会儿,一只惊恐的母鹿从一百米外的树林里钻了出来,而后面竟是凶残的狼,不是一只,而是两只,壮一点的是公,肚子大一点的是母。只见那只公狼猛地跳起来咬住了那只鹿的屁股,而母狼随后便咬了那只鹿的喉咙。两只狼撕扯着那只可怜的鹿,却不吃肉下肚。突然,那只公狼似乎看到了我们,眼睛紧盯着我们这里。柱子突然闪出,瞄准了那只母狼,扣响了扳机,却见那只公狼箭一样地挡在了母狼前面,应声倒地,临死前还使劲地向山后看了一眼。母狼低沉地哀叫了一声“呜---”声音凄惨而绝望,而后衔起了一块鹿肉向山后飞奔。

这完全不可能,因为狼处于危险之中通常会进入茂密的森林,以便逃跑,而它却向光秃秃的山后奔去,这简直违反了常理。柱子欣喜若狂,端起枪,又射出了一颗子弹,母狼倒地了。正当“太阳犬”准备出击时,那只倒地的母狼居然又站了起来,衔起肉,仍旧向山后飞奔。柱子顿时睁大了眼睛,凭他的手法,绝对击中要害了,可这……柱子只好又补了一枪。不料,奇迹居然又发生了,那狼竟又衔起肉,硬是绕到了山后。柱子说:“还没有哪个动物能挨了我两枪仍能站起来。”我也纳闷,“这狼为什么老是不放那块肉呢”我们带着惊讶,飞快地冲向那座小山。来到山后,沿血迹走近一看,我们都愣住了:一个干净的山洞里,四只小狼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那块鹿肉,而身边躺着一只狼----二里多路,那肚子被打穿的母狼居然为了自己的孩子而跑完了它!

我们呆立了许久。狼性凶残?可我却分明目睹了这感人至深的狼情。最终我还是明白,狼有狼性,狼也有狼情。人也好,兽也好,在生命的群体中,“爱”是永恒的!

牵着母亲走过马路

当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母亲说:“你们别拦妈了,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听她诉说,像个长者。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送我,一直把我送过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 “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己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掠不去爱子的情肠。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几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忘恩负义,不只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妈,您腿脚不灵便,车多人又挤,过马路时千万要前后左右看一看,别跟车抢时间。啥时家里有什么难事,只要需要,不管多忙多远,我们都会来的。我是您一泡屎一泡尿带大的儿子呀,您还客气啥?”母亲便背过头去揩泪。

牵着母亲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还有几许感叹。

我们能够爱幼,但我们却时常忘了像爱幼一样尊老。尊老吧,就在日常生活中。

手语

(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

又是一个元宵节,当家家户户门前的路灯连成一片,当“锣鼓响起来”的喜庆洋溢在大街小巷的时候,我和父亲默默无语地来看母亲。

祥和喜庆的气氛在这里荡然无存,满眼都是萧条、荒凉。呼呼的寒风吹得茅草呜呜作响。“孩子,给你妈妈送些钱,”父亲示意我跪了下来,划燃了火柴。七年了,总忘不了母亲无言的话语,纸钱燃起来了,跳动的火焰渐渐形成一只手,把我牵入遥远的回忆。

母亲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却总是用她那双微肿的手教导着我要诚要信,母亲被病缠身多年,每每病发,身体就发肿,且疼痛难忍,求过多少医,吃过多少药都不见效。看着母亲难受的样子,我真心疼,发誓一定要找到治病的药。

机会终于来了。那年我们村来了一位外地人,说是要到关垭子去走访一个亲戚,给他捎去一些药材,一打听他亲戚的病,和我母亲的差不多。我央求他卖给我们一些,可是他抱歉地说:“真对不起,我只带了这些,而且说好了这次要带去,我不能言而无信啊!要不然,下次我再带些来。”我才不管呢,反正早点有药,妈就能少受点痛苦。不管那人怎样,我心里却打好了主意:狸猫换太子——调包。于是,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我用一包草药换了那些药材。待那人走后,我兴冲冲地拿给妈妈看,不料她一巴掌打我脸上。“妈—”我委屈地喊道。“那个叔叔刚走不远,你快骑车把药送去。这药是叔叔给别人带的,我们不能让他失信,再说,叔叔已经答应下次给我带,人不能言而无信,我宁可多受折磨,也不能玷辱了这个„信‟字。” 我流着泪点头。

母亲不仅教我“信”,还教我“诚”。那还是我上学四年级时,学校里流行送卡片,我好羡慕,可是袋里没有钱,于是我悄悄地从抽屉里偷了五角钱满足心愿。事后母亲问我是否拿了钱。“没有,”我大声回答,企图掩饰内心的慌张。“真的?”母亲再次追问。“我说没有就没有!”我顶嘴道。看着我拒不认错的样子,母亲动怒了。她脸色气得铁青,“啪!”我的心一紧,睁眼一看,一只茶杯落在地上,母亲的手微肿。“妈,是我偷的!”我后悔了,母亲摆了摆手,默默地坐着。母亲虽然没有说一个字,但我却再也不敢“偷”了,绝对没有。因为我从母亲的手里读出了一个“诚”字。

上一篇:超详细婚礼策划书下一篇:观阁镇大调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