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精选12篇)
关于中共天星乡第十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1年12月22日中共天星乡十五次党代会上通过)
中国共产党天星乡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批准周儒同志代表中共天星乡第十四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
大会认为,报告确定的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天星乡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面奋斗的主题,体现了时代要求,符合天星乡实际,反映了全乡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大会对中共天星乡第十四届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大会认为,自第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党委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在艰难困境中奋力拼博,在改革发展中开拓创新,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报告对过去五年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总的经验和指出的问题客观实际、准确深刻,对于今后做好我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会认为,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全乡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措施,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1
发展观,符合天星乡实际情况,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十二五”规划之初,我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实施科教兴乡、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大会指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拓宽思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工作;坚持不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深入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保持社会稳定;坚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使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大会强调,实现“十二五”规划制订的宏伟目标,关键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和干部的头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
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近日,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批准省人民政府的议案办理情况报告, 同意如期结案。
会议认为, 省人民政府认真执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决议,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议案实施工作, 较好地完成了议案提出的目标任务, 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科研推广体系、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为推动广东省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广东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农业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相比, 与农民对农业机械日益迫切的需求相比,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均衡发展有待推进、研发制造能力有待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会议要求, 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议案结案以后, 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 省级财政要增加安排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专项资金, 并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要进一步增强农机研发制造和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现代设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管理、试验鉴定、推广和安全监理机构、队伍、装备建设, 切实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农机推广体系, 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用产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机械化。
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致认为,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确定的战略部署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紧密结合江苏“两个率先”实际,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罗志军同志受省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省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全会认为,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以来,省委常委会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控物价、抓创新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巩固发展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全会认为,《意见》充分体现六中全会精神,符合江苏实际和群众愿望,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全会指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建设工程,重点提升文化凝聚引领、惠民服务、创作生产、产业竞争、改革创新、队伍建设“六个能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化创作、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走出去”、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八大行动”,不断开创江苏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全会认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强化科学理论引领,弘扬时代主旋律,铸造新时期江苏精神,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大动力;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科技创新同步推进,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项改革,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文化发展业态、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多出精品和多出人才互动并进,着力培育“文化名家”、打造“文化苏军”、创造文化品牌,加快建设江苏文化高地;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江苏文化影响力。
全会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引导和激励全省上下励精图治干事业、锐意进取闯新路、敢于超越争一流,提振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
全会强调,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全省各级党委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和政策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文化发展黄金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积极性,总结基层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
代表大会会议材料(25)
中共垫江县沙河乡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关于第十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2011年11月17日中共垫江县沙河乡第十六次代表
大会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垫江县沙河乡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批准了许生明同志代表中共垫江县沙河乡第十五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
大会认为,报告确定的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沙河乡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奋斗的主题,体现了时代要求,符合沙河乡实际,反映了全乡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
大会对中共沙河乡第十五届委员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大会认为,沙河乡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沙河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艰难困境中奋力拼搏,在改革发展中开拓创新,全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政治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总结的经验和指出的问题客观 1
实际、准确深刻,对于今后做好我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会认为: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全乡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措施,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符合我乡实际情况,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我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以把沙河建成“现代农业基地,宜居巴渝古镇,生态旅游基地”为目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实现沙河快速崛起,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和谐。
大会指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深入学习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拓宽思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工作;坚持不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保持社会稳定;坚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使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大会强调:实现新的发展阶段的宏伟目标,关键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和干部的头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
定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树立服务意识 立足团队建设
2010-2011学年工学院宁海学区团学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草案)
学生会主席:董申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全体与会代表:
你们好!
在第一届团学委员会成员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刻,回首往昔,不禁感慨万分。继原宁海产学研基地第二届团学委员会后,我们工学院宁海学区第一届团学委员会日益成长。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大家团结奋进,不断完善了工学院宁海学区团学组织工作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为我们工学院宁海学区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对于第一届团学委员会在这一年的成长中,经历了许多坎坷,也得到了深刻教训,深知有必要加以总结。
在此,我受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宁海学区第一届团学委员会的委托,向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宁海学区第二次团员暨学生代表大会各代表作《2010-2011学年工学院宁海学区团学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草案)》,并提请各位与会代表审议。
一、立足团学建设,我们的努力与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总共召开了四次双代会,学生会主席主持召开主席团会议45次;双代会常务秘书长主持召开团学委员会议26 次、团学干部会议11次,学生代表组长会议8次。在团学委员会议上,由各位团学委员审议讨论通过各样文件,决议投票等等。其中包括召开双代会时间、学生工作组织章程修订、筹备委员会名单、代表分组以及讨论地点等等。在结合工学院宁海学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体制。在这一学年的时间里,第一届团学委员会完善了2009年制订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宁海学区学生组织工作章程”。在其中新增入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宁海学区大学生校外农村宣传调研义务支教文艺演出管理条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宁海学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方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宁海学区学生工作档案管理规定》、《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宁海学区助理班主任职责考核条例》并完善了“德育银行管理条例”“工学院宁海学区学生干部量化考核暂行条例”等等。
这些体制的完善,让工学院宁海学区的团学工作更加稳健,操作更为规范。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才能跟上当代新青年的步伐,适应工学院宁海学区的发展,得到更多学生的支持!
二、深化组织结构改革,加强组织文化和组织制度建设
为了使团学委员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高效化,在总结前几届委员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我工学院宁海学区团学委员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上学期末召开了工学院宁海学区第一届全体团学委员会第25次会议,经全体与会委员表决通过,对原部分部门职能交错、工作分配不平均等现状进行了改进。决定团总支副书记、学生会副主席2个职务由1人兼任;“组织部”和“宣传部”合并为“组织宣传部”,设部长、副部长各
1名;“记者团”和“广播站”合并为“新闻中心”,设主任1名,并兼任组织宣传部副部长;“学习部”和“就业部”合并为“学习就业部”,设部长1名;取消“审核处”部门,取消“体育部”、“实践部”、“文艺部”、“纪检部”等4个部门的副部长岗位;主席团办公室主任兼任考评部部长纳入主席团成员;新增了“社团联合分会办公室”,“学生综合服务部办公室”,“青年志愿者分会办公室”,各设主任一名;新增了“社团考核部”,“社团活动指导部”,各设部长1名;并对社联和学生综合服务部也进行了一系列机构的优化,社联成立了社团委员会来指导开展工作,学生综合服务部主任兼任着膳食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为更好的服务于工学院宁海学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扎实的平台。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工学院宁海学区校园文化竞争实力,确保我工学院宁海学区校园文化优势。对校园活动管理也进行了规划,校内活动基本由社团联合分会举办,大型活动由团学委员会牵头,校外活动由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经过调整后,相信团学委员会各部门所开展的工作相比以前会有更大的进步,同时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进一步提升,工学院宁海学区团学委员会的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将迈向更高的层次。
三、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树立基地新形象
1.基地活动处处多彩,活动形式不断创新
我们本着使广大同学发挥自身特长和获取真知为目的,委员会进行统筹安排,各部门承办,大家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融知识性、艺术性、实践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虽然基地学生的人数不多,但我们的活动无不处处耀眼,内容形式多样。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宁海基地学生的集体凝聚力,整学年大小活动共举办了83次。2010年10月份举办了第二届“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2010年11月举办了第一届“春华秋实”系列活动,通过各项专业性的比赛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拓宽同学们的理论与实践能力。2011年3月开展了第三届“激扬之春”,“社团大比拼”系列活动,通过各式各样的趣味活动,让工学院宁海学区的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并且在3.8节来临之际,我基地学生组织前往阳光社区和居民们共庆3.8节,各类节目精彩纷呈,整个演出期间全场掌声不断,笑声连连,给居民们带去了无尽的欢乐;同时,举办了第三届“厨神大赛”。创办了第一届“金话筒”比赛,举办了第二届“继春杯”辩论赛,通过此次辩论赛更提高了个人的表达能力与团队的合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我基地学生的文学内涵;创办了首届班级篮球邀请赛还创办了首届“激情足球杯”足球联赛,展现了我基地学生的体育风采;秉承传统、继往开来开展了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感恩节感恩活动等等,为展示为学生健康青春的面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此类活动也检验了五大学生组织的组织协调的综合实力,更加扩大和证明了我基地的影响力。
2、工商学子让“美丽宁海”走进百姓
在一年多的“美丽宁海”志愿服务活动实施中,组织参与了各类服务宁海志愿者活动50多次,其中志愿服人数达1500多人次,为外来民工子弟学生支教对象达200人次等。组织参加无偿献血活动2次,共有100多人次走上献血车;宁海县交警大队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5.19中国旅游日我们用实际行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配合宁海团县委志愿服务工作,贡献我们工商学子的一份力量。“美丽宁海”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继往开展着,其中较多活动在《中国宁波网》、《宁海新闻网》、《宁海青少年网》、《今日宁海》、《人民网》等媒体刊出。
四、营造学习氛围,狠抓宣传,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我基地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宣传工作的开展是推动良好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团学委员会在工学院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落实抓好学生到课情况,带领广大同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在宣传方面,为了拓展宣传方式,力求让我们的活动成为同学们视野中的亮点,言谈中的热点,扩大影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积极开拓新思路,进行新举措,将“新颖、创新、实效”放在首位。宣传部成员积极将我基地的各类活动的信息通过基地网站、横幅、刊物等多种媒体向整个基地及外界宣传我基地学生精神面貌。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出版了真正属于我们青年学生的刊物《激扬》。目前我基地的专属刊物《激扬》已经刊出多期,通过团学委员会专属刊物将向本全体学生及外界展示基地当代大学生激扬青春,活力四射的面貌。
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历程,所有的学生干部各尽其职,与时俱进。都秉着一颗服务基地,美丽宁海的心,尽心尽职地为工学院宁海学区的所有学生服务。同时铭记和发扬了“厚德、敬业、明智、笃行”的校训,也认真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内涵。虽然再过一个月第一届团学干部即将离任,但始终会把这份服务基地,美丽宁海的心传承给下去。同时也相信下一届团学干部会做的更好、更出色。新一届的团学委员会很快就会由大会选举产生,在此,我衷心希望第二届团学委员会能肩负起本次大会赋予的神圣使命,不辜负同学们的期望。沉稳务实,开拓进取,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求得新发展,争得新突破,做出新贡献。能真正从同学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提高同学的素质,为学校的蓬勃发展,为宁海学区团学工作进一步的提升而努力!
总体而言,在这一年中,我们经历过彩虹,也经历了风雨,但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成绩是喜人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深知好的成绩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要求,相信只有在不断的努力与严谨的追求中,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突破,不断取得新成绩。工学院宁海学区团学委员会工作才会做的更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工学院宁海学区的辉煌明天出一份绵薄之力。我的总结完毕。
谢谢各位代表!
2011年9月24日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宁海学区第二次团员暨学生代表大会
关于第一届团学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决议(草案)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宁海学区第二次团员暨学生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第一届团学委员会的工作总结报告。大会充分肯定了第一届团学委员会的工作。
大会认为,在学校团委、学生处及工学院党总支、宁海学区团总支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团学委员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整体上完成了制定的一学年工作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6年11月29日通过)
中国共产党鹰潭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经过认真讨论审议,批准潘赞海同志代表中共鹰潭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
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共鹰潭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大会认为,过去七年来,中共鹰潭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共江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和鹰潭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小市有大作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保持全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鹰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大会指出,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总结的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必须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条主线,逐步推进惩治
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发挥纪委组织协调作用等经验体会,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鹰潭的实际,对今后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大会认为,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今后五年纪律检查工作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任务,重点突出,明确具体,符合上级纪委的要求和本次党代会精神,符合我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大会一致同意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大会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深入扎实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深化思想认识,严明党的纪律,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的工作力度。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要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有效地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要适应形势和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可撤销股东大会决议的非诉救济的必要性
(一) 公司营利性目标的要求
公司为实现其营利性目标, 在进行商业活动时, 需要尽可能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股东大会决议作出公司各项重大的经营决策, 如果这些经营决策动辄因为股东大会存在瑕疵而被撤销, 那么, 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况且, 一项决议被撤销后, 公司还需重新召开股东大会作出新的决议, 这就很可能使公司错失大好商机, 也不利于公司的运营与发展。此外, 撤销股东大会决议需要进行诉讼, 而诉讼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等到撤销股东会决议的判决作出之时, 该决议的内容可能早已实施了, 此时再溯及既往地否定其效力, 就会使公司承担的诉讼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非常高昂。
(二) 维护决议安定性的要求
股东大会决议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 它不仅影响作出该决议的股东的利益, 还会对公司利益以及信赖该决议与公司发生法律关系的其他主体的利益产生影响。因此, 较之于一般民事法律行为, 股东大会决议的安定性要求更高, 一旦股东大会的决议被撤销, 则多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将受到影响, 交易的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就将无法保障。
(三) 公司自治原则的要求
公司法在本质上属于私法, 处理公司事务首先应当遵循私法自治的原则。参与股东大会并按照出资比例在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作出股东大会决议是股东的权利。股东大会决议的当事人是股东, 他们对于如何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具有最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法官永远不可能代替股东而成为其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因此, 若可撤销的股东大会决议可以通过无需法院参与的其他非诉救济方式得到救济, 那么, 就更能保障公司的自治性。
二、可撤销股东大会决议非诉救济的方式
(一) 全体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参与决议
根据现行《公司法》的规定, 当股东大会决议的作出违反法律和章程规定的相关程序时, 股东可以提起决议撤销之诉。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护股东的出席会议、参与讨论及表决的机会。股东全体如果愿意通过出席股东大会参与决议的方式来放弃其程序利益, 那么, 法律就没有理由否认其效力, 即全体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参与决议可以治愈在召集程序上存在瑕疵的可撤销股东大会决议。
从国外立法例上看, 不少大陆法系国家公司法中都规定了股东大会决议的程序瑕疵治愈问题。《法国商事公司法》第159条第2款规定“一切未依法召集的会议均可以撤销, 但全体股东出席了或者由他人代理出席了会议的, 撤销之诉不予受理。”英美公司法也认可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可因全体股东出席并同意而得以治愈。我国《公司法》第38条第2款的规定可以理解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决议瑕疵可因全体股东的同意得以治愈。但《公司法》对于股份公司股东大会召集程序上的瑕疵, 没有类似的规定。笔者认为, 基于同样的法理, 应当肯定股份公司股东大会决议瑕疵也可因全体股东的同意得以治愈。
但是, 并非所有召集程序的瑕疵都可因全体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参与决议而被治愈, 若召集权主体存在瑕疵, 全体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参与决议并不能治愈这一瑕疵。因为一旦规定召集权主体的瑕疵可因全体股东出席而被治愈, 那么, 公司内部各个机关之间的相互独立与制衡就得不到保证, 公司分别设置法人机关的意义也将不复存在。《公司法》之所以将召集股东大会的权限赋予董事会, 是因为董事会的职能使得其最了解公司的业务、最知道何时有召集股东大会的必要性。若允许股东任意跳过董事会而自行召集股东大会, 就违背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使得立法目的落空,
(二) 公司追认可撤销的股东大会决议
德国民法规定对于自己所作的无效行为或可撤销行为的承认, 称为追认。那么, 公司对于自己作出的存在瑕疵的可撤销的股东大会决议, 也应当可以通过重新作出一项无瑕疵的决议的方式来确认其效力。也就是说, 当前次股东大会的决议存在可撤销原因时, 有召集权的主体可以积极行使权利召开股东大会, 以新的决议对前决议进行确认, 从而使可撤销的股东大会决议的瑕疵得到修复。正因为新决议是在内容或程序上不存在任何瑕疵的公司意思, 所以能够确认前一可撤销的决议的效力。
以追认的方式肯定可撤销股东大会决议的效力, 一方面, 可以起到同提起撤销之诉相似的效果, 即能够终止对有瑕疵的股东大会决议效力的争执;另一方面, 又及时作出了有效的决议, 避免了公司法律关系因撤销瑕疵决议而处于不稳定状态, 使得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受影响。
(三) 异议股东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异议股东股份收购请求权, 指的是在特定的情形下, 对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持反对意见的股东所享有的一种要求公司以合理公平的价格收购自己股份的权利。我国《公司法》在第75条、第143条中肯定了异议股东的股份收购请求权, 但将其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只有存在第75条或143条中所列举的情形时, 异议股东才可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也就是说, 在我国, 若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内容是第75条或第143条中所列举的几类事项, 那么, 无论该股东大会决议是否存在瑕疵, 异议股东都可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而退出公司。若股东大会决议的内容超出上述两法条所列举的事项之外, 那么, 即使该股东大会决议存在瑕疵, 异议股东依然没有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权利。
但是, 为保证股东大会决议的安定性, 在部分国家的法律实践中, 若公司的小股东因反对大股东的决议, 尤其是违反章程的决议, 而向法院起诉时, 法官往往责令公司以公平价格购买小股东所持股份的价值, 使小股东顺利退出公司。因此, 异议股东股份收购请求权制度是对少数异议股东利益保护的一种有效机制, 也是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救济手段。
笔者认为, 我国也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 扩大现行《公司法》中可以适用异议股东股份收购请求权的情形, 在股东大会决议存在可撤销事由时, 也应允许异议股东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因为, 股东大会决议存在可撤销事由时, 往往影响的是股东将来的利益, 而不是对其既存利益的侵害, 因此, 如果异议股东愿意通过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而退出公司, 则其利益实际上也就不会因股东大会的瑕疵决议而受到侵害, 也就完全没有必要通过撤销股东会决议之诉来对其进行救济。对于公司而言, 一旦其购买了异议股东的股份, 其股东大会作出的可撤销的决议就将不会因为这些股东提起撤销之诉而导致无效, 公司即可顺利地依此决议开展经营活动。同样地, 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信赖此决议与公司开展各项法律活动。总之, 在股东大会决议存在可撤销事由时, 允许异议股东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而退出公司, 对于股东、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三、可撤销股东大会决议的非诉救济与诉讼救济的协调
可撤销股东大会决议的非诉讼救济同诉讼救济的关系, 应该定位于前者优先于后者而适用。这是保障公司与外部第三人之间法律关系稳定性的要求, 也是充分尊重股东意思自治、尽量减少司法干预的要求。
但是, 任何一项非诉救济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其救济都是不充分、不完整的, 当通过非诉救济方式无法对可撤销的股东大会决议进行救济时, 股东就需通过提起撤销决议之诉来救济其利益。因此, 可撤销股东大会决议的非诉救济方式并不能够取代诉讼救济的方式, 只有二者相互配合, 才能既维护股东利益, 又保障公司顺利进行经营活动, 实现其营利性目标。
四、结语
告的决议(修改草案)
(2009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敦煌市第十四届三次代表大会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中共敦煌市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中共敦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大会认为,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共敦煌市第十四届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情况,客观分析了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010年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建议,贯彻了市委和上级纪委的工作部署,符合我市实际,决定予以批准。
大会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认为在市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狠抓宣传教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案件查办、纠风专项治理、执法监察和源头预防等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大会同意报告中提出的2010年全市反腐倡廉工作建议。大会指出,2010年,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三城一基地”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和市委关于2008—2012年惩防体系建设具体办法,抓住关键环节,加大创新力度,拓展惩防腐败的工作领域,积极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相适应的反腐倡廉建设新机制,开创工作新局面。
大会要求,市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不断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和改进部门、行业作风,切实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案件查办的治本功能,净化发展环境;强化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反腐倡廉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一、整体大陆政策的研究、规划和宣传
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研究、规划及宣传是“陆委会”的工作重点之一, 为使台湾当局能够掌握大陆情势、台湾民意取向及各方的意见, 提供给台湾当局研究规划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陆委会”施行的大陆政策研究、规划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 (1) 成立“大陆资讯及研究中心”。“陆委会”为搜集、整理、研究、分析大陆情势及两岸关系的相关资讯, 于1994年1月31日成立“大陆资讯及研究中心”, 由“陆委会”企划处处长和副处长兼任正副主任。“大陆资讯及研究中心”成立以来, 致力于搜集、整理、研究与分析大陆相关资讯, 除充分提供业务咨询参考及决策支援功能外, 并对台湾社会各界开放。 (2) 进行大陆政策专案研究, 规划两岸关系。主要包括:委托学者专家进行专案研究;定期办理“民众对大陆政策与两岸关系的看法”等多项民意调查。 (3) “陆委会”通过搜集、研究各方面资料, 针对每时期大陆方面各个方面的变化, 每季度编写出《大陆情势研判报告》, 该报告分送台湾各界, 作为台湾当局政策研析、规划的参考。
此外“陆委会”为扩大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宣传宣导、了解台湾民意取向, 以及建立岛内民众对台当局大陆政策的共识, 采用多种措施, 对台当局大陆政策进行宣导。如通过举行“例行记者会、不定期的记者会、背景说明书, 或主动拜会媒体等方式”, 说明“陆委会”大陆政策和立场。此外“陆委会”首长定期分赴海外地区向政、侨、学界及媒体说明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并补助岛内知名学者、专家赴海外地区出席相关研讨会, 说明台当局现阶段大陆政策。
二、研订两岸人民关系相关法规
自“陆委会”成立以来的十几年间, “陆委会”制定、通过的两岸人民关系方面的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及修正《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自台湾当局开放探亲以来, 两岸交流持续升温,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台当局为规范两岸的交流秩序, “大陆工作会报”及“内政部”、“法务部”等相关部会协调研定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作为两岸人民往来的重要依据, 此条例经“陆委会”第一次委员会议决议通过, 于1992年9月18日开始施行。此后, “陆委会”根据两岸交流的新情势, 多次研拟修正该条例的部分内容。 (2) 台湾地区人民进入大陆地区部分:台湾地区一般人民进入大陆地区, 原采许可制。在两岸条例第九条修正后, 台湾一般民众进入大陆地区, 不再需要申请许可。许可制的实施对象, 仅限于“当局公务员、情治机关未具公务员身份之人员, 及从事及受托处理涉及国家机密人员与该等机关退离职人员。”[1] (3) 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部分:1993年2月2日“陆委会”协调相关机关制定《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 建立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规范。为配合两岸条例修正, 并于2004年3月修订上述办法。而大陆人民赴台定居部分, 1993年2月“陆委会”协调相关机关订定《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地区定居或居留许可办法》, 建立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定居或居留许可规范。为配合两岸条例修正, 2004年3月将大陆配偶来台停留制度修正为团聚、依亲居留、长期居留及定居等阶段, 调整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居留、定居相关规定。
三、两岸交流方面的工作
对应于两岸交流的各个方面, “陆委会”关于两岸交流方面的工作重点包括文教交流、经贸交流及两岸突发事件的处理几个方面。 (1) 文教交流方面。文教交流旨在加强两岸人民的了解与认识, “陆委会”推动两岸文教交流, 其重点一是扩大交流层面, 加强两岸文教沟通;二是成立中华发展基金, 协调民间推动交流, “陆委会”为推动大陆政策和两岸交流, 于1994年1月正式成立“中华发展基金”, 以协助民间进行两岸文教交流活动。 (2) 经贸交流方面。台湾当局开放探亲以来, 两岸经贸活动持续高涨, 越来越多的台商赴大陆投资办厂, 两岸经济联系越来越深, 在各个行业都有很大的交流。“陆委会”在两岸经贸交流中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根据两岸经济情势的变化, 对两岸三地经贸包括贸易、投资、农渔业、环保、金融、财税、交通、通信、邮政、旅行等交流进行规划, 并协调相关机关订定及检讨有关两岸经贸交流法规, 以规范两岸经贸交流秩序。二是推动台商辅导与服务, 如资讯服务、咨询及申诉服务、举办大陆台商协会负责人联谊座谈会、通过民间团体与大陆台商组织共同举办教育训练及经营管理辅导活动, 落实台商在大陆的服务。三是处理两岸突发事件。此外“陆委会”还加强培训两岸法制协商人才, 以应对两岸交流需要。
四、港澳政策与港澳工作
港澳政策是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一部分,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归后, “陆委会”依法成为台湾当局在港澳地区机构的主管机关, “陆委会”开始主导台湾当局的港澳政策和工作。“陆委会”在落实港澳政策和强化港澳工作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建立台港澳交流法制规范。1993年“陆委会”通过《港澳工作方案》, 提出了“互惠互利、了解与合作”等内容。同时配合其他各部会及学者专家开始研拟《香港澳门关系条例》, 以规范台港澳间之各项往来关系。该条例于1997年4月2日经台“总统”明令公布, 其中涉及香港的部分并径“行政院”发布自1997年7月1日施行, 涉及澳门的部分自1999年12月20日实行。通过此条例的实施, 台湾当局以单方面立法的方式规范“九七、九九”之后的台港、台澳关系。 (2) 具体对港澳工作。“陆委会”为落实台当局的港澳政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对港澳情势的研究和港澳政策的规划宣传。“陆委会”选聘熟悉台港澳事务的专家学者成立“港澳研究小组”, 为台湾当局提供处理港澳问题的建议;二是加强与港澳人士的交流:“陆委会”通过邀请和接待港澳各界重要人士或民间团体赴台交流, 以达到增强双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效果, 同时“陆委会”也加强台湾居民在港澳地区的联络工作。
参考文献
(仅供参考)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对论文选题和
文献综述的评价;对论文主要工作和创造性成果的简要介绍;对作者掌握基础理
论和专门知识程度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评价;对论文的综合评价;对作者
在答辩中表现的评价及答辩委员会结论意见。决议撰写的参考提纲如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所完成的题为的学位论文,选题(新颖/正确/适当)具有的理论意义和的实
用价值。
作者地归纳和评述了(大量的/一定量的)有关文献,地掌握
了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对论文主要工作的简要介绍)
论文取得了下列创造性研究成果:
(1)
(2)
(3)
……
(以下可有两类选择)
选择1: 论文结构,叙述,分析,数据,结论。
答辩中作者(很好/较好)地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问题。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
达到了国家学位条例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说明作者(具有/基本具有)坚实
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基本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答辩委员会人投票,票赞成、票弃权、票反对。根
据投票结果,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同意)×××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同意其
毕业,并建议授予(工学、理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选择2:论文结构,叙述,分析,数据,结论。
答辩中作者未能很好地回答委员们提出的问题。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尚未达到
国家学位条例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且作者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还有
(欠缺/很大差距)。答辩委员会人投票,票赞成、票弃权、票
反对。根据投票结果,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认为)×××不能通过博士学位论文
1.选题的意义、背景与必要性;
2.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不宜罗列太多,突出新意与研制的系统/元件,可以分成几条,也可以不分条);
3.论文写作与论文工作反映作者的各种能力评价(凡是不通过,要写论文达不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主要理由);
4.答辩评价;
5.结论。
举例:(供参考,凡红色斜体词均应按论文实际情况评价)×××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在概述了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2、3、该论文书写规范,层次分明,叙述清楚。整个论文工作反映了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关键词:国际组织决议,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
随着人们对公海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发展和海洋环保意识的提升, 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已成为国际海洋事务的一个热点问题。公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需要相关的国际法律制度进行规制。然而, 由于公海环境及资源保护的发展历程较短以及环境资源保护的特殊性, 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条约, 仅在某些国际条约中散见涉及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个别条款。但值得庆幸的是, 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已积极致力于公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并通过了大量的决议。这些决议属于在严格意义上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又具有一定法律效果的“软法”。“软法”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是一个运用广泛和引人注目的现象。其通过程序较为简易, 可以在各国就有拘束力的法律规范达成共识以前, 迅速地反应国际社会或有关国家对某一领域或问题的关注和愿望[1]。国际组织决议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处于蓬勃发展的趋势, 其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规范作用。
本研究将从国际组织决议的法律地位及其在国际环境法中的作用入手, 梳理与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决议, 并对这些决议现有的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 结合我国在这些国际组织决议形成和完善中的作用和我国政府的立场及态度, 提出我国应该重视国际组织决议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积极参与相关事务, 为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打造更广阔的平台。
1国际组织决议的法律地位及其在国际环境保护中的运用
1.1国际组织决议的法律地位
国际组织决议, 是指国际组织的某一机构, 依程序规则以书面形式通过的决定。其形式和名称呈现多样性, 如决定、命令、规章、建议和宣言等[2]。《国际法院规约》并没有提到国际组织的决议可作为国际法的渊源,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国际组织迅速发展壮大, 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国际组织决议的作用和影响也日益增大, 并在一定领域起到了调整国际社会关系、指导国际合作行为的重要作用, 从而关于国际组织决议法律地位的讨论也越加热烈。
传统国际法学说认为国际组织的决议不是国际法的直接渊源, 但也有学者认为不应简单地把国际组织决议排除在国际法渊源之外。国际组织决议分为内部决议和外部决议。内部决议是国际组织为其内部工作目的而制定的、关于组织本身职能的决议。这类决议包括很多组织性决议及大量对具体事项作出决定的决议, 可对国际组织内部以及会员国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 但对国际法的形成没有什么意义。外部决议是国际组织为参与国际社会部分事务的管理而制定的扩展到组织本身职能之外的决议。一般而言, 外部决议不具有法律拘束力, 但普遍性国际组织, 如联合国的一类决议包含着有关国际法原则、规则或制度的宣言。这种宣言往往直接确认、阐明、以至于创立国际法原则、规则或制度。此类决议则应属于国际法的渊源范畴之内[1]。
从法律效力上看, 目前大部分国际组织决议都属于“软法”, 其与国际会议的文件、国际机构确定的标准和准则等一样, 从国际法理论上看并不具有法律拘束力, 而属于国际道德的范畴。软法文件与司法判例或公法学说一起, 共同构成了说明现有国际法规则或产生新的国际法原则规则的重要证据, 从法律渊源角度说, 它是国际法渊源的辅助材料[3]。
1.2国际组织决议在国际环境及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如前所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决议在国际法渊源体系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而国际组织决议的蓬勃发展又突出表现在国际环境及资源保护领域。从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并发布《人类环境宣言》以来,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陆续推出一系列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要决议, 如《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内罗毕全球环境状况宣言》《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巴厘宣言》《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等。这些决议在全球环境保护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其中申明的一些原则已经构成国际社会公认的国家行为准则, 有的原则和规定在国际公约中得到体现, 一些具有较强的国际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和规定对国际和国内立法都起到了指导作用。可以肯定地说, 国际组织决议在推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督促国际社会做出并履行维护全球环境的承诺、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的作用是明显而富有成效的。
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这一领域的一个特殊事项, 与之相关的国际组织决议也层出不穷。目前, 涉及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组织决议主要如下。
2规范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组织决议及其相关活动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制定《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开始, 有关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陆续通过各类具有影响力的决议或文件, 积极推进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尽管没有法律约束力, 这些组织的活动及由此产生的“软法”, 对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 包括保护公海和深海渔业资源、建设和管理公海保护区、防止和治理公海污染等诸多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1全球性国际组织决议
2.1.1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及《二十一世纪议程》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以下简称《里约宣言》) 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的最终文件, 由172个国家共同签署通过, 包括一系列解释了国家权力和义务的原则, 用于指导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里约宣言》规定, 各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 但有责任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范围下的活动不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区, 包括公海的环境。大会同时还通过了一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计划, 即我们熟知的《二十一世纪议程》。根据该议程, 各国承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保护和养护海洋环境的规定来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的退化。在公海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 各国同意维持种群数量或使之恢复到可以生产最佳可持续产出的水平, 承诺确保对捕鱼活动进行有效监测和执法, 保护和恢复濒危海洋物种, 保护栖息地和其他生态敏感区。
会后, 根据两个重要决议, 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制定和贯彻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 积极采取行动履行对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的承诺, 使公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入到可持续发展时代。
2.1.2 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执行计划》
里约会议召开10年之后, 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此次会议确认了之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并制订了一份《执行计划》, 以加快承诺的兑现。《执行计划》制订的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明显降低当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率, 规定应制订遏制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国际计划, 应采取行动维持重要和脆弱的海洋和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 包括国家管辖范围以内和以外地区。《执行计划》同时还鼓励应用生态系方法, 规定根据国际法律建立海洋保护区, 并到2012年建成具有代表性的海洋保护区网络。
根据《执行计划》规定的目标, 各国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投入海洋保护区网络的建设, 以保护某种特有物种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2.1.3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相关决议
为有效保护公海生物资源, 敦促缔约方以更为负责和可持续的方式在公海上进行捕捞,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通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2001年又制订了“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无管制和未报告捕捞行为”的国际行动计划作为补充, 要求各缔约方通过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开展活动保护公海渔业资源。2008年FAO专家和技术咨询会通过了《公海深海渔业管理国际指南》, 为各国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对深海渔业进行更好的管理, 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 实现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制订的建设有代表性的海洋保护区网络的目标提供了科学和全面的指导。
2.1.4 联合国大会特设工作组相关决议
联合国大会特设工作组全称为“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非正式特别工作组”, 是按联合国大会决议成立的, 专门研究与国家管辖海域外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关问题的工作机构。作为联合国大会特设的非正式工作组, 其形成的决议充分反映各国代表团和与会者的观点及讨论情况, 并提交联合国大会审议, 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2011年6月召开的第四次会议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通过了关于启动建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律框架进程的建议。建议包括了海洋基因资源、海洋保护区和环境评估、能力建设和技术转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将对保护公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公平分享海洋基因资源利益, 推动国家管辖海域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1.5 《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相关活动形成的决议
《生物多样性公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基因资源的收益分享提供了全球法律框架, 其缔约方会议曾多次涉及公海和深海底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并制定了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准和准则。如2006年制定的《关于通过合作及沿海国的努力控制可能影响国家管辖范围外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和过程的规定》, 和2008年公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确认具有重要生态和生物意义的公海和深海生境保护区的科学标准”以及“需要保护的海洋区域的生物地理分类系统”[4]。
这些标准和系统的制定为各成员国和有关组织根据生态和生物重要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代表性等要求确定符合标准的区域, 实施保护和管理措施, 建设公海保护区网络提供了科学基础。
2.2区域性国际组织决议
根据区域海洋公约成立的区域海洋组织, 通过其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协定及其重要会议制订的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等文件决议, 针对所在区域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 特别在确定和建立位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的海洋保护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在公海上建立保护区网络提供了强有力的框架支持, 在缔约国及其他有能力的机构之间搭建起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为保护公海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2.1 《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保护公约》及相关重要决议
《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保护公约》 (OSPAR) 是目前指导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法律工具, 具体工作由OSPAR委员会管理。根据2003年在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委员会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2003/3号决议, 各缔约国应充分重视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建立保护区网络的需求, 积极提出可纳入OSPAR海洋保护区网络加以保护的区域, 亦可与观察员, 即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提出提案[5]。根据该决议精神, 2006年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向OSPAR提交了一份正式提案, 将中大西洋洋脊, 包括Charlie Gibbs断裂带在内的区域列为保护区。2008年, 提案通过了OSPAR的所有技术测试和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的科学评议, 位于中大西洋洋脊的“Charlie Gibbs断裂带”被列为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潜在海洋保护区, 并纳入OSPAR保护区网络的一部分。
2.2.2 《地中海海洋环境和海岸带保护公约》下的相关决议
在地中海地区, 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影响力的区域法律莫过于《地中海海洋环境和海岸带保护公约》 (巴塞罗那公约) 。2003年, 公约缔约国一致通过《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 确定建立海洋保护区 (包括公海) , 保护远洋生态系统、敏感物种和重要且未完全了解的海底区域。在该行动计划指导下, 地中海地区的海洋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现已成功建立起派拉格斯地中海哺乳动物保护区。迄今为止, 派拉格斯保护区仍然是地中海唯一一个位于公海范围内的海洋保护区。
2.2.3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和《南极条约》下的相关决议
作为保护南大洋海洋环境的两部重要法规,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和《南极条约》同时也具备了在公海建立保护区的管理机制, 并鼓励缔约国加强合作, 在南大洋指定和建设海洋保护区。2009年11月, 第28届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大会通过决议, 在南大洋设立公海保护区——南奥克尼群岛南大陆架海洋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捕鱼活动;禁止一切渔船在该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倾废排污;禁止实施与任何渔船有关的转运活动。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维护南大洋海洋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同时对全球其他地区建设公海保护区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3国际组织决议在该领域产生重要作用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 一些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及达成的决议数量多, 涉及面广, 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规范作用,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全球性和区域性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制度的空白, 并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了优先推动的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是和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制度现状、环境危机的特点及国际组织决议的“软法”性质分不开的。
(1) 源于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缺失。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国际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新兴领域才刚刚起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后, 各国纷纷确立了自己的管辖海域, 建立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公海则是沿海国家管辖以外的海域。在一国的管辖范围内, 主权国家可以依据自身的法律和政策确定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措施, 但是对于公海的保护和利用在国际法上来说都不是一个国家可以自行决定的[6]。目前, 国际法上并没有专门为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量身定做的国际条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也只是宏观性地有所涉及。这就导致了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没有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法律规范可供适用。
(2) 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作为一种环境危机, 具有现实紧迫性和不确定性。在环境和资源破坏的事实被披露之后, 公众舆论的压力常常会迫使国际社会迅速采取措施, 以消除和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 环境问题经常带来不确定性, 对某一特定环境现象的科学认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常常是不全面、不准确和不清楚的, 使得各国不愿意采取代价昂贵的环境保护措施[7]。加之公海属于国家管辖之外的海域, 对于公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不能给各国带来短期的现实利益, 需要相关国家出于承担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的义务感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识。这就导致关于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范通常只用笼统和含糊的语言, 而较少涉及具体的、强制性的保护和管制措施。此时, 具有“软法”性质的国际组织决议便成为最佳选择。
(3) 作为“软法”的国际组织决议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进步性, 代表法律的发展方向。“软”针对的是条款本身缺乏可操作性、可执行性而言, “软法”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建议或口号, 也不是可供当事国自由选择的任意性规范。虽不是法, 但其对法律的意义和作用不容低估, 它所体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 从法理角度, 软法宣示了人类对于某类问题的一般价值观念和基本认识, 具有政治和道义影响力。② 从法的渊源角度而言, 软法为硬法 (如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甚至一般法律原则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③ 从制定和通过程序和机制上, 软法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大的自由度[3]。正因为“软法”的上述特点, 其对于填补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的空白, 满足保护的现实需求、回避相关国家的争议和不统一的认识, 加快立法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4国际组织决议在该领域的作用趋势及我国的应有作为
4.1国际组织决议在公海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作用趋势
4.1.1 继续发挥重要规范作用
作为国际社会的论坛和谈判场所、国际立法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国际事务管理者和协调者、咨询和信息的提供者, 国际组织及其决议对推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完善、敦促各国兑现就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的承诺、促进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合作具有关键作用。即使不能直接参与国际决策的非政府间组织, 也担任着向国家及政府间组织提供咨询和信息, 影响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的决策过程、监督国家及政府间组织国际义务的实施等重要角色。随着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对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持续深入, 将会有更多国际组织加入这一行列。
事实上, 除了上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之外, 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还活跃着很多重要的国际组织, 如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公海联盟等。这些组织多年来一直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致力于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其决议涉及公海渔业资源保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公海保护区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 在提升全球对公海保护的共识、推动对公海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进和促成具有代表性并有效管理的海洋保护区系统的建设、敦促成员国履行对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做出的承诺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国际组织决议出现的领域, 往往都是如环境、人权等具有高度国际共识却又极其敏感、存在相当多立法“瓶颈”的领域。对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样的新兴领域而言, 各国在认识上是一致的, 行动也积极配合, 但是在很多问题上, 由于牵涉国家的根本利益, 加之自然科学上的不确定性, 导致形成有拘束力的法律文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可以预见的是,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国际组织决议都将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4.1.2 为相关国际条约的制定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 国际组织决议和国际条约之间的界限也并非是不可跨越的。国际组织决议往往可以为条约奠定原则基础, 或影响国际习惯法规的形成, 对于发展将来的国际法尤其是国际惯例或证明一个已经存在的国际法规范, 具有证明和指引的效力[1]。虽然国际组织决议不是国际法的直接渊源, 但其形成一般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准备和非常仔细的讨论, 并经过多数表决得以通过, 在很大程度上指示着国际实践和国际立法的趋势和方向, 某些国际组织决议的重要原则和精神还可能被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条约吸收, 从而发展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国际实践中不乏这方面的优秀例证。如1948年12月10日的《世界人权宣言》, 经过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长期讨论后其内容被纳入1966年12月6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和《公民和政治权利公约》;1970年12月17日的《关于各国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海洋及其底土的原则的宣言》, 经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讨论后被纳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成为其中有关国际海底制度的重要内容。
综上, 由于各种原因, 专门针对公海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条约不可能一蹴而就, 与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国际组织决议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担着指导国际行动、敦促国家承诺的重要角色。伴随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入, 未来约束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法律制度将极可能从现有国际组织决议中衍生发展而来。
4.2我国的应有作为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 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缔结国际环境条约, 主动参与了部分国际组织文件和决议的制定工作。为保护公海渔业资源和物种的多样性, 我国先后参与了联合国《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协定》和《促进公海上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的制定, 表达了我国在公海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的立场和观点。此外, 还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加入了《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公约》《国际捕鲸管制公约》《中白令海峡鳕资源养护与管理公约》等重要的国际性和区域性公约, 并按照其相关规定和重要决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编制国家方案或行动计划, 认真履行所承诺的义务, 扩大了影响, 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同时为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我国海洋环境、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涉及面广, 错综复杂, 事关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和法律等多个方面, 解决起来绝非易事, 实现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将是十分漫长的进程, 期间国际组织决议仍将起到关键的指导性作用。从目前的分析来看, 这已是必然趋势。我国只有更深入地融入这个大趋势,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大对国际组织决议的研究并全面参与国际组织决议制定和执行的过程, 才能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不断发展成熟的进程中掌握主动, 获得更多的海洋利益。
为此, 一方面, 我国应更加积极地利用现有的国际组织平台, 本着积极参加, 有取有予的原则主动参与制订议程, 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组织决议形成、修改、完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表达我国和以我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立场, 促进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立法进程;另一方面, 应努力创立由中国主导的国际组织或区域合作论坛, 使我国能在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及其相关决议的制定中起到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 应把握好权利和义务相当的原则, 发挥与我国自身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切实承担大国责任, 在为促进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 争取在该领域的话语权,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为推进我国海洋开发、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打造更为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456.
[2]洪丹.试论国际组织决议的法律效力问题:以世界卫生组织与我国迎战SARS危机为视角[J].前沿, 2006 (9) :122.
[3]万霞.国际法中的“软法”现象探析[J].外交学院学报, 2005 (80) :96.
[4]CBD.COP9decision IX/20marine and coastal biodiversity[R].UNEP/CBD/COP/DEC/IX/20, Montreal:CBD Secretariat, 2008.
[5]Sabine Christiansen.High Seas MPAs Regional Ap-proaches and Experiences[R].UNEP (DEPI) RS.12/INF.6.RS, Nairobi:UNEP, 2010:9.
[6]刘惠荣, 韩洋.特别保护区: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视阈[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 (5) :142.
【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推荐阅读:
广州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12-09
某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总结06-11
关于村级监督委员会履职情况的调研报告10-29
在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上精彩的领导讲话07-17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述职报告11-18
组织委员的调研报告05-24
宣传委员的工作总结10-19
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06-02
监督委员会工作册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