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镇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镇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上级规定的建设标准,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水平实现教育强校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一)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学校信息化服务系统。
(二)到2016年,完成四项建设。
1、按规定标准配齐学生计算机教室,按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
2、建设教师电子备课室,满足教师日常备课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3、配齐“班班通”系统并保障正常运转;
4、建设校园局域网,拥有独立的网站和数字化校园,建立学校信息中心。
(三)加强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努力使我校成为全镇信息化建设及运用的领头雁。
二、工程建设的目标及进度
根据上级的要求,从2013年秋季起,到2016年暑假间,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分解为:
(一)从现在起到2014年暑期,为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努力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B级标准;
(二)2014年秋季开学至2015年暑期,为工程建设的第二阶段。
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A级标准;
(三)2015年秋季开学至2016年暑期,为工程建设的第三阶段。在达到A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一步升级,把学生管理、教师考勤、资源管理等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打造智能校园。
三、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和共享平台建设
(一)为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和共享平台建设,力争做到:1,配置急需的教育教学资源;2,鼓励教研组、教师积极开发具有本校本地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到学校教育资源中心,使全校教师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3,重点加强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课程的资源开发、建设,解决师资短缺,教学水平低下等问题。
(二)具体目标及措施
1、抓紧建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库(资源网),指派专人管理。通过购买、收集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师研修资源的建设;不断充实、维护学科教学资源库,保证每学期有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入库,为信息化应用推进提供资源支持。
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及时上传到学校教科处,教科处要及时审核整理,再把优质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教师课件上传率不得低于本学科总课时的80%,课件上传率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学校定期组织评比活动。
3、2014年完成大新教育资源平台与安徽省教育云服务平台、省教育资源网、安徽教师工作室、国家教育资源网、长三角教育资源网的对接共享。
4、每年不断将开发的本地优质教学资源向镇、县、市、省推荐上报。每学期推荐上报不少于10节。
四、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培训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机制,打造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培养2-3名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信息管理人员。
(一)2013年底至2014上半年,集中对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成员进行两次信息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的集中培训;2014年下半年开展两次对各科办公人员及各年级组长的信息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培训;
(二)每年推荐一名教师参加省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培训,选拔5名教师参加市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培训。通过培训,三年内达到省、市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20人以上;
(三)根据镇建设方案的要求,每年选派2人参加上级举办的电教管理员培训班及电教设备维护大赛;
(四)根据上级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力争在1-2年内,实现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人人会”的目标。
到2016年暑期,凡不能取得“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书”者,视为继续教育不合格。
五、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推进
(一)保证“班班通”的正常使用
学校把“班班通”的使用情况纳入常规工作的检查范围,实现“人
人会、堂堂用”的目标。教师必须保证每周上课节次的80%使用“班班通”。每班每周利用信息化设备上课的使用率不得低于周总课时的80%,每班每节课要填写好“班班通”使用登记表,一周一上报。学校将不定期对各班、每位教师“班班通”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并记录。
在教研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备课、说课、专项研修等活动。
(二)以赛促训、促发展
全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多媒体教学大赛,获奖教师可有资格参加上一级部门组织比赛活动,逐步培养出一批“砺耕计划”“航手计划”“领雁计划”“启明星计划”的骨干队伍。
每年开展教育技术论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教师博客等电教学术交流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
启动校园网站建设项目,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信息化过程管理,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办公管理、教师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食堂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对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四)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发展
学校要定期向学生开放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等,经常开设信息技术拓展课、兴趣小组。每年举办学生电脑制作(绘画、动画、电子报刊、电子网页、电子期刊、程序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竞赛
活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研究性学习互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上好信息技术课并纳入督查范畴。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督查工作
学校成立信息化建设工程指挥部,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机构人员组成如下:
政委:
指挥长:
成员:
(二)加大投入,使硬件建设有保障
学校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每年安排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10%该项工程建设。实行单独核算,账目单独装订。
(三)建立并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检查、评比及考核机制,形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推进会,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太和县大新镇中心学校
2013年12月
大新镇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实 施 方 案
太和县大新镇中心学校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为档案信息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疾控中心的档案来源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 而是全体成员, 疾控中心的每一个人员都应该参与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当中来,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先做好宣传工作, 提升员工参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实现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在于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参与, 尤其是领导思想认识的提高。一个部门如果领导不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话。只有领导重视, 纳入日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档案信息化才有保障。因此, 疾控中心要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 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中心发展规划, 保证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科室和主管领导, 以及良好畅通的网络管理体系等。努力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管理工作现代化和服务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逐步构建起档案信息平台, 保证这项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还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目前很多疾控中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缺乏严密性和严谨性, 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因此, 要结合工作实际, 建立起规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 使档案信息化有法可依, 有据可循, 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现代化疾控中心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 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 都要形成完善有效科学的管理制度, 规范档案存档等过程中的行为, 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 保证档案完整, 避免漏失档案的记载内容, 做到系统而正确无误地记录、存档, 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便捷性及准确性。
三、加大资金投入, 配备和完善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良好的软、硬件设施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各类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软、硬件设施设备是现代化管理手段不可缺少的工具。要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重要的是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的配置, 要舍得投入财力, 配备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设备, 如相应的档案存储库房、服务器、统一规范的档案装具、优良的阅档环境等硬件和计算机、扫描仪等软件的投入, 以便于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保证。因此, 疾控中心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创造条件, 加大投入, 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现代化。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 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环节都应达到一定水平, 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 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 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 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 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 建立、规范、联通各局域网络, 建立档案信息网络, 实现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可以利用疾控中心内部网建立专门的档案信息网站, 实行新信息上网发布、联机公共目录查询服务和光盘远程检索服务等。同时还可开展档案信息的咨询服务, 为患者提供定向、定题的交互式信息咨询, 同时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医疗档案信息进行深度的加工、提炼和开发, 不断拓展疾控中心档案的各项服务功能, 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的服务质量。
五、增强保密意识, 构筑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
疾控中心档案部门应树立科学正确的档案信息安全观念,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治”的方针, 以《档案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 结合本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 形成计算机网络管理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保密意识, 认真地对档案信息做出鉴定, 确定档案的密级程度和开放范围, 严格审查, 严格管理。同时,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应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 有效地防止人为的干扰破坏, 注意防毒杀毒, 以确保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凤.疾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 2013.5
关键词:实验教学 网络化 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7-0035-02
建设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改善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2005年,教育部在全国启动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制定出台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自2005年教育部启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来,一批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相继成立,极大地促进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本文主要谈谈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化信息平台建设。
一、网络化信息平台的功能
网络化信息平台目的是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其宗旨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其主要功能如下:(1)将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全部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网上实验,实现师生网上互动;(2)为教师提供对网络化信息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功能;(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2)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存储能力;(4)开辟教师答疑、学生论坛,供师生交流等;(5)提供下载资源,如课件、软件和教学资料等。
二、网络化信息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
网络化信息平台建设要体现先进性,因此,在系统设计上要采用多层结构、Web Service技术,使用先进的系统平台、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可视化的开发工具,从而保证建成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充性。
2.开放性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南要求将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等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因此,要建立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逐步完善支持服务规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网上交流的平台,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师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现代远程教育所需要的教学环境主要由教学支撑平台来提供,如开放性、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等,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开发教学支撑平台。
3.互动性
网络化信息平台要便于学生与教师取得联系,实现师生互动。在互动平台上,老师在网络化信息平台上提出实验要求,点评实验结果,布置作业,提供资料;学生通过网络化信息平台提交实验报告,发表观点,参与学习和交流研讨等活动;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所有信息以数据库形式保存,学生可以查找是否有类似问题。面向学生的互动性网站成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沟通平台。
4.可扩充性
网络化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的过程,在需求分析阶段就要考虑一定的技术前沿性和扩充性。在网络化信息平台实际开发过程中,需要预留接口和考虑系统结构的可扩充性,为今后系统扩展和集成留有扩充余量。
5.可维护性
为保证网络化信息平台便于维护,系统设计应标准化、规范化,按照分层设计,软件构件化实现。采用软件构件化的开发方式:一是系统结构分层,业务与实现分离,逻辑与数据分离;二是以统一的服务接口规范为核心,使用开放标准;三是构件语意描述形式化;四是封装构件规范化。
三、网络化信息平台的基本要求
1.正确性
网络化信息平台上的所有内容都必须正确,包括文字和标点符号,课程网站上的数据要统一,不能前后矛盾。所以网络化信息平台建好后,要对其内容进行反复检查和校对,确保内容正确。
2.完整性
网络化信息平台上的内容必须完整。根据国家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有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中的内容必须全面、完整,缺一不可。
3.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大纲,教案、讲稿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以及试卷库和试题库等方面。实验教学大纲不仅要反映实验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反映时代特色。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以及试卷库的编写都要紧扣实验教学大纲。
4.艺术性
网络化信息平台除了内容要正确、完整、科学以外,很重要的就是其界面要吸引人,具有艺术性,给专家和读者一个好的印象,在进行网络化信息平台建设时,可以上网学习近几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网站,也可请软件开发公司的专业人员共同开发。
四、网络化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有4项一级指标,包括: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及设备与环境等;12项二级指标,包括: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队伍建设、队伍状况、管理体制、信息平台、运行机制、仪器设备、维护运行、环境安全等,共有42个观测点。因此,网络化信息平台应围绕上述内容进行开发与建设。此外,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要求将实验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五、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化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
我校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化信息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先进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可扩充性好,内容全面。主要有“首页”、“中心概况”、“管理体制”、“实验教学”、“实验室介绍”、“精品课程”、“网络课堂”、“成果展示”8个栏目。其中,在“首页”栏目里,有中心简介、中心特色、实验改革等内容;在“中心概况”栏目里,有总体概况、现任领导、师资队伍等内容;在“管理体制”栏目里,有中心建制、资源利用、运行机制、管理制度、考评办法、质量体系、经费保证等内容;在“实验教学”栏目里,有教学定位、改革方案、教学情况、教学内容、实验课程、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相关政策等内容;在“实验室介绍”栏目里,有实验室情况介绍、仪器设备介绍等内容;在“精品课程”栏目里,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等内容;在“网络课堂”栏目里,有实验项目、实验设备、课件下载、视频下载、指导书下载、实验预约等内容。另外,在“友情链接”栏目里,设置了常用的网站链接,便于学生学习和查找资料。该网站自开通以来,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需要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将及时地更新,不断地改进,丰富教学内容,使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化信息平台的内容、质量和水平都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六、结束语
本文根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指标评价体系,结合我校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化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论述了如何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化信息平台的建设,这对高等学校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洪飞.学科网站建设和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世界,2006(6):28-30.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G].教高[2005]8号,2005,5.
[3]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G].教高[2007]1号,2007,1.
[4]江苏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南的通知[G].苏教高[2006]7号,2006.
[5]张文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4.
[6]张晓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应该处理好的四个关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86-88.
[7]郑春龙,胡惠君,蒋联海.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73-76.
[8]李俊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函授学报,2006,20(3):54-56.
[9]邓坤臣.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6):88-90.
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本届“读书节”旨在扎实推进“书香校园行动”,浓郁读书氛围,以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引导师生遨游书海,增强文化底蕴。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促进全校师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活动主题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三、活动时间:
2010年3月——2010年4月
四、宣传发动(朱静:国旗下的讲话)
五、活动内容
1.营造书香教室。(邓启萍、各班班主任)
通过开展“好书大家读的活动”,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发动学生每人捐几本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读。晨诵午读要求:
(1)办好早晨“经典诵读十分钟”活动。利用每周两节的语文早读课,精选优秀的儿童诗和经典诗词,带领学生诵读,润泽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命。语文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诵诗的特点,灵活确定一周诵读一首或者两首诗歌。将诗歌引进学生的生活,用诗歌开启学生的黎明,将诵诗与读文结合起来。(建议:一二年级以《三字经》为主,三到六年级以《古诗文诵读为主》)
(2)扎扎实实开展好“午读”活动。每周二、四中午12:00—12:20为学生读书、做读书笔记时间。
2.读书手抄报或者读书电脑小报展览、评比。(朱 静)
对象:5-6年级,每班选送2份以上作品。要求:统一完成在8k纸上,图文并茂,以手绘、电脑制作为主。内容包括读书感受,美文摘抄。评比时间:3月27日 3.经典美文集体诵读。(丁娟、各班班主任或语文老师)
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队课开展,选择好的诗歌或文章,时间3—5分钟。采取领读、分读、齐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和好文章的意境美。4.“淘书乐”活动(具体见方案)(邓启萍、朱静及各班班主任)5.小小故事会(陈学峰)
(1)参加对象:一二三年级学生各班推荐2名学生进行比赛,各班另派6名学生观看比赛。(2)内容要求:内容自选,与读书和学习有关的故事。(时间3分钟左右)
(3)评委:1-3年级各班语文老师。
(4)时间:3月25、26日中午11:50--13:00(5)地点:底楼会议室
6.举行“我与书”征文比赛(陆惠凯)
内容、要求见现场试卷四、五、六年级各班推荐4名选手进行比赛。时间:3月24日中午11:50——13:00地点:底楼会议室 评委:
四年级:吴 玲、金 颖、丁春燕 五年级:陆 祎、朱彩虹、周锦荣
六年级:张丽雅、李菊琴、朱 健
7.校级 “书香之班”评比活动:(具体见方案)(丁娟)8.走进书香家庭(德育处)
随着“书香校园”、“书香教室”的营造,学校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走进“书香家庭”的拍摄活动,向全校学生展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让学生把书香带进家庭。
大新中心小学 2010年3月9日 附件1:
关于举行第四届大新中心小学 “书香之班”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语文老师:
为了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以书为友,进行丰富的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拟举行大新中心小学第五届“书香之班”的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书香之班”评选条件
班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申报:
1.有具体可行的班级读书计划与班级读书总结;
2.班级读书氛围浓厚,人人认真阅读推荐书目,经典诵读持之以恒;
3.班级图书角书籍丰富,班级图书管理员管理有效,《班级图书目录》、《班级借阅记录》齐全;
4.每人每学期阅读量能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珍惜爱护书籍; 5.能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阅读活动,形成自己班级的活动个性;
6.读书有成果,有各类活动资料(活动方案、活动小结、活动照片、读书小报、班级文化布置的照片、证书、奖状、发表文章等)。
二、评选办法
1.各班在班内开展相应活动的基础上,评选推荐出 “书香之班”,再推荐到学校进行评选。已经获得市 “书香之班”的不再参加评选。
2.“书香之班” 上交相关评选材料:申报表,班级读书计划、班级读书总结和优秀读书摘记(选1-2本)、优秀小作文选,发表文章、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所有能反应该班读书成果的材料。
3.上报时间:
上报材料时间:4月30日前。
各班推荐时一定要坚持标准,宁缺毋滥。所有材料请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学校教导处。上报材料时注意,选取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同类原始材料选取少部分样本即可。上报材料统一使用档案袋安装(每个“书香之班”使用一个档案袋)。
4.评选出的 “书香之班”由学校颁发证书。优秀的将推荐参加市 “书香之班”的评选。
附1: “书香之班”推荐表
二○一○年三月九日 附件2 大新中心小学第四届读书节“淘书乐”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推动我校学生读书活动的蓬勃开展。活动内容:组织1—6年级的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淘书活动。活动时间:3月19日(周五)下午第二节下课后开始。组织安排:
1.德育处: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强调安全教育、文明淘书教育,建议各班主任发动学生,制作富有班级特色的标语、售书目录、班牌等。
2.每班由班主任和配班老师共同参与,做好本班的图书管理,纪律、安全、卫生教育等工作。
3.班主任工作:
(1)要求本班每个学生至少准备2本较好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在扉页上写上班级、姓名,标好最低售价,同时教育学生标价不要太高,要有“好书大家读”的好思想。、(2)班主任要严格把关,保证学生有书可淘,淘到有质量的书。
(3)学生可视年级、家庭情况自备一些钱用于买书;也可以用自己的书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换。
(4)各班学生应在班主任和配班老师的带领下,在本班的售书点准备2—3张课桌(也可准备塑料台布),由8—10名学生固定在本班售书点做好售书、登记、收款工作(每班可组成2—3个售书小组,学生轮流售书,轮流出去淘书,也可带着书与他人交换)。
(5)活动结束后各班要进行认真总结,大力表扬安全守纪,文明淘书的学生。4.宣传标语:蒋萍芬。5.轻音乐播放:周文雅。6.摄影:陈勇、赵 静。
7.体育组(李文君负责):划分场地,标明各班级图书摆放地段。(制定各班位置安排示意图)
8.各年级蹲点人员:
一年级:朱 静、陆惠凯 二年级:邓启萍、陈学峰 三年级:高杏娟、谢建芬 四年级:黄亚萍、朱海娟 五年级:孙秀清、丁 娟 六年级:蒋萍芬、陈 勇
大新中心小学
疫活动实施方案
为防止脊灰野病毒输入与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循环,根据贵卫发(2012)260号文件要求,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为确保本次活动的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指标
(一)目标
进一步消除脊灰疫苗“免疫空白”人群,健全和巩固高水平,稳定可靠的免疫屏障,彻底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巩固控制脊灰疫情工作成果。
(二)指标
脊灰疫苗报告苗率、现场快速评估服苗率≥95%。
二、范围、对象、时间
(一)强化免疫范围
全镇范围内居住的所有15岁以下儿童适龄儿童(包括流动儿童)
(二)强化免疫对象
1、全镇所有3岁以下儿童(0-3岁儿童),即于2009年1月1日至现场接种期间出生的儿童(包括新生儿)
2、无论既往有无脊灰疫苗接种史,无论现居住地是否是其户籍所在地或出生地,一律在现居住地接种两轮次脊髓灰质炎疫苗。
对于不在目标人群范围内、本人愿意要求服苗的人员,各接种点要按照属地管理、就近原则给与免费服苗,并做好相关登记与记录。
(三)强化免疫时间
第一轮:2012年11月5-10日 第二轮:2012年12月5-10日
三、应急免疫活动实施
(一)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搞好此次应急强化免疫服苗活动,成立德新镇2012年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活动领导小组,王鸿,陈文祥,刘娅红负责全镇应急免疫活动的领导和督导,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每个村保证有两名相关卫生工作人员参加服苗活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3.领导小组成员要充分利用本次应急免疫活动,认真检查本辖区常规免疫工作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常规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应急免疫以及常规免疫工作停顿或不能按时开展工作的村,包括边缘深山区人群的应急免疫工作,超过免疫接种月龄未及时免疫或未完全程免疫,尤其是“零”剂次儿童开展调查,了解其它常规疫苗接种情况,寻找未接种原因,并尽快安排各疫苗接种的有关事宜。
(二)技术措施
行动计划
2012年10月26日上午召开此次免疫活动对村卫生室的培训;安排部署工作,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区域内所有村医、必须参加。
接种点的设置和人员安排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共设置四个固定接种点,镇卫生院接种点(陈文祥,刘娅红),新场村接种点(刘红,刘大勇,颜德辉),德新村接种点(刘大琳,宋军军,何芳),丰收村接种点(姚其慧,张明祥,兰大坪,卢登翠),1.接种登记
认真做好摸底造册工作,各村村医、医院工作人员扎实做好摸底工作,必须进行入户调查,挨家挨户搜索适龄儿童和协助服苗工作,保证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各接种点都要按要求对接受应急免疫的儿童进行登记,免疫史等各登记项目须登记齐全,各接种点、接种人员要保存本次应急免疫儿童名册的原始记录,以便参考与核查。
四、宣传动员、培训与督导 各村、医院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宣传画、标语、传单等,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加大应急免疫宣传力度,是群众充分认识到政府对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活动的重视和开展此项的意义、服苗时间、地点、对象等各接种点都应设立明显的标识。
认真落实逐级培训,要使所有从事本次活动的人员了解活动的意义,掌握脊灰疫苗免疫程序、服用期及保存方法,副反应处理、资料登记员及统计报告方法等免疫规划知识。开始接种前,要完成对所有参加应急免疫活动的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
五、资料收集与报告
各村登记人员在应急免疫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资料的登记、汇总和上报工作,资料管理质量将作为督导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强化免疫接种工作结束后,各村接种点要及时、认真对有关的接种资料进行整理、上报卫生院,卫生院要认真审核、统计,并对本次活动全面总结,总结报告与汇总表、接种率快速评估资料报至上级疾控中心。
德新镇中心卫生院
政策兑现方案
根据大新县十五届人民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记要中关于“会议同意全县45户20亩以上的退耕还林(不含基本农田部分)经完善程序、手续和公示后,给予兑现补助”的决定,为了做好承包大户退耕还林政策的兑现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承包大户退耕地政策兑现需满足的条件和完善的手续
(一)承包的土地要求是明确分到农户的耕地,包括坡耕地和四周均为石山生态公益林的坡度小于25°的非坡耕地;
(二)要有农户退耕还林申请书。申请书要经村民小组(经联社)、村委会、乡(镇)退耕办核实,报乡(镇)人民政府同意;
(三)要有退耕还林委托书。退耕农户同意将退耕地委托给承包户进行退耕还林的委托书;
(四)要有退耕还林合同书。由承包户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退耕还林合同;
(五)要有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利益分成协议书。由承包户与农户双方协商明确钱粮补助及林木权属等利益分配问题,并签订协议。
(六)造林质量达标。经验收造林保存率合格的,经公示无异议。
二、承包大户退耕还林政策兑现的程序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按如下程序发放补助:
(一)由各乡(镇)提交验收表以及补充完善的有关材料,由县退耕还林整改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到当地村屯公示7天。
(二)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县退耕办向县人民政府提出兑现申请。
(三)县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县财政局将补助金拨付到承包退耕户个人账号。
三、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深化认识,深刻领会退耕还林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增强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二)各乡(镇)要认真贯彻执行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的决定,切实负起责任,落实专人,认真核实相关手续、做好检查验收和材料的上报工作。
(三)林业部门要做好相关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退耕还林政策兑现的按时完成。
主题词: 退耕还林
方案
通知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让技术走进学校, 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 负责或实践这些技术的教师需要开拓视野, 需要集思广益, 进而结合本区域或本学校的具体情况以高效、节耗的技术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校园技术攻略”将围绕上述内容, 为读者提供指导、帮助及适时交流。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其中可能存在种种问题, 对于设备、对于方案、对于优化措施, 下文将带我们近距离接触, 深入了解其中玄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教育信息科技的发展, 各级政府和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 加速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建设。在过去的几年中, 从国家远教项目到县级教育信息化装备项目, 从城域网络到计算机网络教室, 从卫星接收站到多媒体教室, 从硬件配置到软件选型, 笔者参与其中, 体会颇多。现就技术层面列举若干问题, 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设备选型需多方考虑
1. 按实际环境选型, 避免设备功能缺陷
2005年, 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项目中, 国内某一著名品牌中标, 为我县建设45间网络教室, 提供约1500台配备纯平17寸显示器的台式计算机。在施工结束通电试运行时, 发现网络教室的电源断路器 (俗称空气开关) 无法一次合闸, 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学校供电总断路器跳闸, 而且每所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这种情况。随即对布设线路、稳压器和单台计算机做严格检查, 未发现问题, 工程陷入僵局。
但在检查中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次合闸不成功后紧接着第二次合闸即能成功供电。此时, 才发现该批次的纯平显示器的消磁动作是在通电时进行的, 不受显示器电源开关控制。一间网络教室30台显示器在第一次合闸瞬间一起执行消磁动作, 其电流高达千安培 (后厂家提供数据表明) , 远远超出供电设施设计负荷, 造成跳闸;由于第一次合闸显示器中的消磁电路已预热, 紧接着第二次合闸时消磁电路就不再动作, 供电断路器也不再跳闸, 供电成功。
由于国家标准和招标参数中未对显示器消磁动作时间作要求, 该批设备也是合格产品, 最后被迫改动每间教室供电施工方案, 每7~8台计算机安装一个分支断路器, 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每次在教室总电源合闸通电前必须关闭每个分支断路器。虽然问题解决了, 但给整个项目带来经济、工期和投入使用后的遗憾不言而喻。
如果在招标设备选型时严谨地考虑到实际的使用环境, 注意到多台设备的群体效应, 选择多数品牌产品采用的消磁动作受控于电源开关的显示器, 以上问题就不会存在了。
2. 充分了解相关规定, 优化设计方案
2009年, 在另一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项目中, 国际某一著名品牌中标, 为我县建设40间网络教室, 提供约1800台配备液晶显示器的台式计算机。在施工完成通电试运行时, 发现凡是供电线路上安装有漏电保护器的, 当网络教室计算机启动台数达到一定数量时, 就会引起漏电保护器动作而切断供电。
逐台检查计算机、供电布线、安全接地线等都未发现问题, 并且同学校的其他品牌计算机网络教室工作也正常。考虑到计算机启动台数达到一定数量时漏电保护器动作, 估计与计算机泄漏电流有关。和厂家技术人员一同抽样检测了该批计算机 (含主机和显示器) 数十台, 其平均工作泄漏电流为3.08m A, 虽未超过国标安全规定值, 但远远高于我们抽样检测的其他品牌计算机 (含主机和显示器) 0.86mA的平均工作泄漏电流。厂家给出的解释是:国际品牌产品在设计上对电磁兼容性 (EMC) 要求较为严格, 主机和液晶显示器都具有不少于两级的EMC电路, 故泄漏电流较只具有一级EMC电路的其他品牌计算机大, 是优良的合格产品 (在后来的开箱电路查看中得到验证) 。
原因查到了, 解决起来却很难, 因为当地供电部门要求学校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而且只能选用不大于30mA动作电流的产品。和供电部门协商后, 同意从每个学校供电入口处布专线到网络教室, 通过教室总电源开关、稳压器后分多路向计算机供电, 每路最多接入8台计算机并安装漏电保护器 (1) (千万不能用非正规产品, 我们测试了4个杂牌产品都失败了, 最后使用正泰产品才稳定可靠工作) 。
这也是个多台设备的群体效应造成的问题, 但与上一个案例不一样的是, 这不是产品自身的缺陷或功能设置不当, 而是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当地相关部门的规定之间的矛盾。如招标制定技术参数、施工方案时严谨论证, 多与相关部门沟通, 提前考虑到以上问题, 则项目实施就会更顺利、更完善。
3.关注新技术新产品, 提高项目建设优良率
多年来, 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项目中都采用伺服式电源稳压器, 这是不适当的。伺服式电源稳压器虽然负载能力强, 调节范围宽, 价格低, 但其机械伺服结构导致其响应时间达500毫秒, 输入电压的瞬间波动不能迅速调整, 出现输出电压的突升与突降, 此致命缺点在实际使用中反而使得计算机的供电瞬间波动更大;而且不隔离干扰, 其机械伺服结构中的碳刷一年以后磨损严重, 线包污染, 需要专业人员维护。我们在以前的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这种稳压器, 造成计算机电源早期损坏率严重偏高。
从2009年开始, 我们在网络教室建设中选择了精密净化交流稳压电源, 它采用先进的正弦能量分配电压调节技术, 由正弦能量分配器和大功率滤波器并联组成, 全电子化, 响应时间小于50毫秒, 精度高、过载能力强, 使用寿命长, 输出电力纯净, 堪称“无污染电源”, 缺点是电压调节范围较窄, 功率不易做大, 但用于网络教室已足够, 总的来说其略高的价格物有所值。2009年项目中1800余台计算机电源损坏仅5例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 如果投入充足可以选用性能更优秀但价格昂贵的参数稳压器和NPS智能稳压电源。
●方案设计需关注施工细节
1.细化设计,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项目中, 为每间教室配备了一台1KVA在线UPS电源, 目的是更好地保护投影机、计算机等设备, 并在停电时提供足够时间正常关闭设备。但由于项目要求中只作了简要文字说明, 未画出详细的线路施工图, 结果施工单位就仅把投影机电源接在了UPS上, 其他的包括计算机、视频分配器等电源均在UPS保护之外, 虽然投影机得到了保护, 但电压的波动和干扰还是威胁着计算机等设备, 而且一旦停电计算机就会非正常关机, 对软硬件都是很不利的。最后38间多媒体投影教室全部返工。
2. 坚持规范, 提防商家误导和施工人员偷工减料
在学校信息设施检查和与信息技术教师交谈中, 发现一些设计失误和施工错误, 有的是商家误导学校, 改变规范设计, 有的是施工人员偷工减料或者根本就不合格。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而且埋下隐患, 给今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带来严重障碍。
比如, 很多学校建设广播系统, 不使用设备上本来就具备的分区广播功能, 一对信号线连接了学校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运动场的所有音箱, 当要对个别场所广播时人工关闭其他场所音箱, 问其这样设计的目的居然是“为了节约信号线的布设”;有学校宁肯再配置一台计算机建数字自动广播系统, 也不采用可靠性更高、操作更方便、投入更少的MP3自动广播系统, 原因是数字自动广播系统“功能强大”, 可强大的功能基本是摆设;定压、定阻音频输出混接造成效果不良甚至毁坏设备, 音频、视频、射频线随意选用造成音画质量下降等司空见惯。
又如, 网线根本不按586A (B) 标准压制水晶头, 而是按照颜色相对应进行压制;一根网线分给两条线路使用 (各用4根线, 甚至不是两对双绞线) ;网线长度不够随意绞接后用电工胶布或者医用胶布缠绑;无任何防雷措施架空牵拉网线;交换机安装在箱柜角落造成散热不良;把多个网络简单汇聚在一起形成环路等。这些错误的做法也许网络能暂时使用, 但一段时间后肯定出现网络连接不稳定, 网速下降、中断等现象。要纠正这些施工中的错误相当麻烦, 甚至比新建还困难数倍。
再如, 现在很多学校为各教室配备无线扩音器, 由于无线频段有限, 经常出现相邻教室信号干扰而无法使用。对此, 学校装备部门必须提前作好规划, 采购可对频无线扩音器, 对每套无线扩音器人工设置 (不能用自动设置) 不同频段即可。建议采用UHF频率的无线扩音器, 可以保证数十套无线扩音器互不干扰, 稳定工作。
3. 不容忽视, 安全接地线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学校计算机设备接地线故障导致师生伤害事故的报道, 但别认为我们是在危言耸听, 从我们的调查看, 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
以计算机网络教室为例, 有学校安全接地线线径过细, 电阻大, 易折断;有学校接地体为一小段钢筋, 或土壤干燥, 接地电阻远大于4Ω;有学校安全接地线与接地体随意缠绕, 不牢固, 未作防腐处理;有学校安全接地线颜色与供电相线 (火线) 相同, 不易区分;有学校安全接地线擅自与楼宇避雷网连接, 而避雷网接地已经锈蚀断开;有学校安全接地线上安装开关;有学校安全接地线甚至未接地而空着……
正如前文我们的分析和实测, 网络教室以30台计算机为例, 正常工作时总的泄漏电流为30~90mA, 电压高达220V, 足以致人死亡。如果一旦安全接地线出现故障, 甚至把雷电引入网络教室, 所有的计算机金属机箱都将带电, 对师生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所以, 在相应项目的设计、施工中, 必须盯住安全接地线, 必须按相关规范设计和施工, 不能擅自变通、敷衍, 麻痹对待。
●优化无盘网络系统应高效
在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实施无盘 (远程启动) 网络系统已经得到一致肯定。其便捷的管理、极强的安全性和投入运行上的可节约性是众多学校选择它的原因。尤其是经过优化完全可以达到并超过同配置有盘计算机的运算性能和可靠性, 让网络教学在多样化的环境中高效、愉快地实施, 让管理教师摆脱繁重劳动, 轻松工作。
我们对待无盘网络技术经历了漫长的三个阶段。但自2009年新项目建设, 我们将“双S”技术嫁接到无盘网络系统中, 大获成功, 以前极力反对无盘网络技术的一些高中学校也迫切要求实施无盘网络技术了。
针对无盘网络的性能瓶颈和安全隐患, 以锐起无盘XP2.0版为例, 我们作了如下优化。
◊Win XP临时文件回写数据量大, 容易造成网络阻塞。由于计算机的内存速度极高、价格一路走低, 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客户 (学生) 计算机的内存 (如2G) , 于内存中划出部分空间 (通常25%) 做虚拟磁盘, 专门存储WinXP临时文件, 实现回写数据本地处理, 极大减轻网络负担。此为客户机超级缓存“Super Cache”。
无盘网络服务器承担所有客户机的数据读写, 磁盘非常繁忙, 经常让客户机处于排队等待状态。通过客户机超级缓存的优化, 客户机不再频繁向服务器写入数据, 而主要是程序数据的读出操作, 而且多台客户机读出数据往往相同, 因此在服务器内存 (如4G) 中划出部分空间 (通常25%) 做虚拟磁盘, 专门用于无盘服务系统的数据工作目录, 客户机主要就在数十倍于实体磁盘速度的虚拟磁盘中读取数据了, 排队状态基本消除。此为服务器超级缓存“Super Cache”。
我们把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超级缓存“Super Cache”称之为“双S”技术。
◊服务器中配置多块普通SATA磁盘, 组建RAID 0 (加速模式磁盘阵列) , 减轻或消除服务器磁盘系统性能瓶颈。如4块磁盘建RAID 0将数据读写速度提高到4倍 (理论值) , 性价比很高。
◊采用全千兆网络构架, 大幅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全千兆非网管交换机价格大幅下跌, 学校完全能承受;服务器双千兆网卡作负载均衡设置;客户机要求配备千兆网络端口, 采购成本增加很小;按千兆标准布线 (正品超五类网线即可) 。
◊服务器或教师计算机上安装FTP、网络硬盘类软件, 分配好账号, 供学生保存作业、作品之用;或者在每个客户机上映射指向服务器或教师计算机的网络驱动器, 保存工作文件。
◊在服务器上通过无盘系统建立多个镜像, 经过简单设置, 就可以让教师和不同学段的学生随时进入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环境, 完成各自的工作学习任务。
◊服务器完成所有设置后制作紧急恢复光盘, 平时保护好服务器系统即可, 万一服务器崩溃也可在十数分钟内恢复正常, 无需对每台客户机操作;客户机也不怕任何病毒的侵袭, 重启就没事了。极大减轻了管理教师的工作量。
以上前三点优化主要是提高无盘网络计算机的运算性能, 经测试普通万元级的服务器带64台客户机, 在两分钟内全部进入桌面, 启动完毕调用Word、Photoshop等软件比同配置计算机更快;第四点优化主要是保障客户机工作文件的安全性;第五点优化方便了教学环境的多样化设置;第六点是为整个无盘系统的安全和灾备优化的, 也减轻了管理教师的工作量。
实施方案
太和县五星镇中心学校
2013-9
太和县五星镇中心学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实施方案
为实施科教兴校、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提高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推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造就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为引领,为我镇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以打造我校教育优秀人才队伍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平台,加大教育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本土人才梯队培养长效机制,到2017年,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育优秀人才队伍。
三、培养对象、模式及周期
1.培养对象
全校教师
2.培养模式
教师培养序列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本土教育家;班主任培养序列为优秀班主任→模范班主任。
3.培养周期
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周期为1年;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培养周期为2年;名师、培养周期为3年;本土教育家培养周期为4年。
四、培养方案
1.教师队伍
(1)群星计划——争创明星教师与星级化管理
按照胜任本职工作,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进步的标准,建立健全教师星级评比和管理模式,力求触动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神经,让每位教师都有梦想,每位教师都能成长,形成“人人想专业成长,人人能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
措施:学校提供平台,为教师成长服务,并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每年举行一次明星教师评比活动。各乡镇、县直学校要根据德能勤绩的综合业务成绩每三年进行一次星级考核,星级分一至五星(一星为初级,五星为最高),各星级人数按照1:2:3:3:1的比例评定。每个教师的星级考核将作为其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推荐参加镇、县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评选的重要依据。
(2)砺耕计划——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按照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有自己的独特教育教学风格,教学成绩突出,在本学科或专业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的标准,评选认定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推荐镇级骨干教师。到2014年,培养骨干教师10人。
措施: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建立个人档案,纳入教育人才库管理。制定专业型骨干教师个人发展规划,通过课改研究、考察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
(3)舵手计划——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
按照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在本学科或专业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的标准,评选认定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推荐镇县级学科带头人。到2015年,培养学科带头人5人。
措施: 为学科带头人稳定、持续发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通过理论研修与学术论坛、课例研究与现场学术观摩、反思性教学与行动研究、专题汇报与讲座等方式,对学科带头人适时压担子,不断促使专业的发展和辐射作用的发挥,积极营造民主、活跃、和谐、奋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
(4)领雁计划——培养一批学科名师
按照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示范带头作用,能敏锐把握本领域发展方向,在本领域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的标准,评选认定校级学科名师,培养推荐镇县级学科名师。到2016年,培养学科名师2人。
措施: 遵循名师成长的规律,通过专家指导、理论深造、课题研究、名师访学、考察学习、学术交流和著书立说等方式,为名师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名师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配备双导师,进行个性化、分学科培养。
(5)启明星计划——培养一批本土教育家
按照能把握教育规律,引领教育改革潮流,创新教育理论,结合本地教育特点形成理论体系的标准,培养太和本土教育家。
措施:以开放的思路,积极促进本土教育家和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教育家的交流和互动,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从中汲取富有时代意义的精华,把握教育规律,选送参加国家、省级研修培训和教育改革战略专题研究班,鼓励攻读研究生学位,结合我校实际,研讨、提炼出本土特色教育理论体系,著书立说。
2.班主任队伍
春雨计划——培养一批优秀班主任、模范班主任
按照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具有良好的班级组织和管理能力,注重素质教育,甘当人梯的标准,到2014年,培养优秀班主任3名。
措施: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构建平台,引导班主任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采取专题讲座、合作研讨、班会观摩等有效形式,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地聘请专家学者面对面培训和指导,同时发挥骨干班主任的榜样示范作用,让班主任得到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的培训,快速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管理水平一流的班主任队伍。
3.后备人才队伍
雏鹰计划——培养一批优秀后备人才
按照政治思想好、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强、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标准,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教育管理后备人才。
措施:制定培养计划,健全后备教师和管理人才培养制度,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后备人才,做到“重点后备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和管理人才及时放到重要岗位上,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挑大梁,在实践中增强技能,增长才干,提升后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职责义务
获得各级各类称号的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继续完善和更新任教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我学习、反思、完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总结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经验并推广。
1.承担并出色完成教育教学和教研任务。
2.悉心指导、培养新教师。
3.主持、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带头作用。
4.在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咨询。
5.积极参加各级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各种评课、赛课、说课、献课活动。
6.加强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参加各种进修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7.总结推广教育教学经验。
六、权利待遇
1.各类优秀人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2.建立优秀人才合理使用和流动机制。在选拔任用教学业务管理干部时(包括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等)优先考虑。在教师流动中,同等条件下,根据工作需要优先考虑各级各类优秀人才。
3.优秀人才优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经费学校承担。
4.积极参加中心校、教育局、人才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教学教研业务活动的,视为正常工作并计入个人工作总量,列入绩效工资考评范围。
5.各类优秀人才可以在公共空间设立自己的博客等。
6.适时组织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竞赛和交流活动。
7.及时总结推广优秀人才教育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及先进事迹,并向媒体推荐宣传。
8.为优秀人才发挥专业特长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平台,适时组织各种业务培训、学术竞赛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辐射和带头作用。
七、考核管理
1.跟踪管理
一是结合“星级教师”评价机制,并参考自身教师考评细则,制定星级考评细则,每三年对全体教师进行星级测评,测评结果上报镇人才办,并按不低于0.5%的人数比例实施末位乡镇交流制度。
二是对各类人才实行履职情况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
2.任期综合考评
各类称号按照评选周期,在新一届评选前,对上一届人员进行综合考评,考核优秀者可连任,连任人数原则上不高于70%。
3.新一届评选
考评结束后,开始新一届评选,评选人数在上一届总人数的基础上,增加20%,考评优秀的上一届人员,直接授予相应荣誉称号,新增人员通过评审后,授予相应荣誉称号。
4.评选时间
各类人才按照培养周期,在6月份完成。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取消其称号:
(1)弄虚作假,欺骗组织,骗取称号的;
(2)师德表现差,有损教师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
(3)不安心本职工作,未经允许,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
(4)教学质量差,在学年教学成绩测评中低于学校前30%的;
(5)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
(6)离开教育岗位的;
(7)其它应取消称号情况的。
八、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人才队伍建设领导组织,由校长担任组长,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根据计划积极开展活动,负责人才队伍的培养、管理和考评工作。制定各类人才培养和发展计划,建立各类人才成长档案,搭建成长平台,促进人才成长。
(二)政策保障
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定、制度,明确政策导向,规范和推进各项行动计划的实施。
(三)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设立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并做到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
(四)监督保障
为进一步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提升教师的素养,努力打造一支师德过关、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大新中心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制定本制度。
一、每人每年制定一份读书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读书,认真撰写读书笔记。
二、每位教师必须订阅一份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杂志或办刊,并认真阅读。
三、必须按时参加周一、周五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四、每人每学期必须撰写一篇读书心得或学习总结。
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2013年是县教体局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局之年,是我县教育事业迈向腾飞的一年,教体局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为确保棠村镇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本期初,我中心校就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首先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选拔一名专职信息人员负责全镇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提高各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交流,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年来我们中心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本期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梁雪光为组长,马志玺、崔晓明、赵悦红、张立付为副组长,各小学校长为组员的棠村镇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棠村镇教育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各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制定了棠村镇“2013至2014年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信息化培训方案”。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目标,分清职责,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加强教学研讨,促进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
为给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中心校成立了信息化教育教研组.由中心学校校长梁雪光任组长,副校长马志玺任副组长,并选拔技术高、业务精的张立付老师为专职信息管理员,负责中心校及各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各小学指定一名兼职信息管理员,负责本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心学校信息化建设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教研活动,同时负责信息化建设、网络的运行维护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电脑应用水平和电化教育水平,本学期我们要求全镇50周岁以下教师人人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全体教师也尽可能多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工作,运用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全镇教师的电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三.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培训。
为整体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本期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教师培训以实用为主,旨在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
首先,中心校组织全镇50周岁以下的教师共156位教师进行培训,共分三个班(各校教师分别均衡分在三个班内,使培训与工作两不误),按每周二、三、四对教师进行全员集中培训,本学期中心学校培训共进行12个周、培训36次、144个课时。目前这156位教师已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和课件制作的技能,基本能利用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服务,并有50位教师担任起了信息化应用的领航人。其次,各小学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例如中心小学有22名教师,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学习困难大,他们就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了“1加1”帮带培训,并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除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外,学校还组织了帮带培训,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培训效率。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结合县教体局举行的“新蔡县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演讲比赛”,我们举行了“棠村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暨执行力教师演讲比赛”,决赛于2013年11月22日在中心学校会议室举行,在各学校选拔推荐的基础上参赛教师27名,共有18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
五.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
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一年来,棠村中心校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踏实工作,精诚合作,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为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中心校创办了“棠村中心校教研平台”,开通了中心校QQ交流平台及中心校公共邮箱.不仅为学校及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互动平台,更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和共享的舞台。
2.为加强各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交流及提高,我中心校组建了以梁雪光为组长,马志玺为副组长,各中、小学信息员为组员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并制定了完善的教研计划和严格的教研制度、教研时间。经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各信息员的技术水平,更提高了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水平。
3.校园网建设已成规模.各小学的电脑原来没有联网,更不能上互联网,为了近早让教师
及学生接受网络应用的教育,近两年各校就自筹资金购买网卡、网线等设备,目前各校都已联通了互联网。我中心校所辖的棠村中心小学、徐庄小学、张老庄小学已建成校园网,并将网络延伸到了教室和办公室,更加方便了教师们的使用,也使校园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4.信息化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本期开学初,我镇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不管是中心校还是各小学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谓是不惜重金。全镇新装备了33部液晶一体机,各校新购置电脑近40台.目前棠村中心小学的“班班通”工程正在加紧筹划和实施过程中.在硬件添置和使用方面做到用什么添置什么,做到资金的充分利用;加强计算机维护,使现有的计算机能充分发挥现有的性能和功能,做到设备不闲置。
目前,全镇23所小学办公室都具有了计算机,各校都装有至少一台多媒体,并都开通了网络.5.教师培训的效果明显。
本学期,棠村中心学校共集中组织教师信息化培训36次,144课时,参加培训教师156位。在培训中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通过培训学习,全镇50周岁以下教师基本掌握了WORD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绝大部分教师比较熟练掌握了电子课件制作。其次,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自制课件活动。
6.促使课改插上信息化翅膀.现在,我镇教学理念及方式正在悄然有序地发生改变,如:传统的备课形式正在发生改变,教师们能摄取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新颖,更富时代感,形式更生动活泼。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共识。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工作中,我们也存在困惑和问题,我们感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有许多矛盾,需要去解决;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去弥补。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 通过外出学习与学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二是要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教育教研工作,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多元能力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要通过积极引进,搭建发展平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育人水平,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四是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改善信息化建设条件,为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自查报告
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规范的管理来保障,教育信息化的支撑。普义中心学校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营造严谨、扎实、生动的校园文化,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总结我校的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自评报告如下:
一、规范组织与管理
1、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由周永海校长全面负责。按照要求,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组长叶春勇、陈文军带领全校教师正常开展教育信息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全校共有兼职信息教师一人。
2、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信息技术课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多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白板教室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并制定了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相应措施。为使管理规范,学校将各项规章制度装订成册,部分制度上墙。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建设的机制,针对学校组织的备课评优、教学反思评比、教学课件评优等活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制。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1、我校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均设置了专人管理。管理员随时检查维修设备,清扫教室卫生,保障了设备使用率。
2、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技能的老师,不断尝试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因此经常使用各种设备设施,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专用教室使用率较高。其中多媒体教室平均周使用时数占平均周时数的50%以上。平均每天每个教室的设备都能使用,全校任课教师60%以上经常使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三、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应用
1、丰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不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和积累,并在教研组内不断的存放起来,不断的修改,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使用的软件开发不够,造成学生使用的资源尚有些欠缺,也就带来了使用的不便。
2、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应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30%以上的教师能够恰当适时地应用好媒体。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堂 评优,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提升队伍素养
1、加大培训力度
为迅速提高教师们的信息素养,我们精心确定自办培训的内容,逐步扩大培训的范围,对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学校每学年都制定出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在技能方面,学校提出了 “四会” 培训标准,即会文字处理;会发送电子邮件;会自制课件并运用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会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相关设备。为达到这一培训标准,学校制定了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层次对教师进行培训。
2、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提升,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上的公开课、研究课受到广泛好评。教师自制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经使用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效果是显著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共享价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建设教师交流、展示、研讨的平台,学生学习发展的新平台而努力。
五、存在问题
1、加强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加强对信息化专用教室的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2、我校硬件设施有了初步的改善,但学校内各教室等无闭路 电视,不利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办公室电脑老化,不利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图书室没有电子阅览室,无信息化管理。
3、我校绝大部分教师已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将继续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做到与时俱进。
普义中心学校
自查报告
洪水泉乡中心学校
2012年10月
洪水泉乡中心学校信息化建设自查报告
洪水泉乡中心学校是偏远山区的学校,全乡有15个行政村,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一所小学,两个教学点共4个学校,现有学生138人,教师37人。洪水泉乡中心学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近两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将具体情况自查如下:
一、对信息技术工作的认识及我校达成情况
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八三年就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就是指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所以,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几年来,我校开源节流,合理配置资源,保证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开足开齐,并有成效的上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卫星地面接收站,互联网等信息资源,上好电教课,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运用到教学中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信息技术管理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电教员任副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都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为广大教师作出了表率。学校信息技术组现有兼职教师2名。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工作管理的制度化。
三、信息技术设备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台式电脑32台,其中学生用机28台,使用年限少于五的设备只有为零,教师用机4台,使用年限少于五年的有1台,笔记本一台,使用年限少于五年的有1台,学生生机比5:1,教师人机比9:1。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1个,服务器两个,数码投影机1个,数字视频展台1个,以上设备都是使用年限大于五年的设备。有打印机6台,使用年限少于五年的有三台。数码照相机3台,使用年限少于五年的有二台。
四、信息技术资源建设
学校、教师均有教学资源库,学生教师多次在有关比赛中获奖。外语学科有与学科教材配套的教学录音带。有各类资料、素材光盘。
五、信息技术应用
目前学校共有11个教室,接入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1个,教室备课计算机四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备课计算机4台。有两套卫星教学接收设备,互联网接入总宽带1兆,学校总学时550课时,其中运用教学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点学时占学校总学时的比例为13%.学校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学生管理基本上实现了电子化。从本学期开始,已有近50%教室实现了教案电子化。80% 教师具备网上备课、搜集、下载教学资料的能力,60%教师能应用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具备运用网络环境教学的能力。广大学生具备课堂上参加网上学习的能力,能自觉访问相关网站自主学习。
网络设备完好率保证在95%以上,专用教室及专用设备使用率高。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的开课率为100%,并定期考核。
六、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方面,校长、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中级应用培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近五年来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人数为20人,合格率达100%,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52.6%。学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考核,考核结果直接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体系。
七、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我校尚存在的问题
(一)在硬件设施方面,我校大多设备都是使用年限大于五年的,设备比较陈旧、落后,不能能够满足学校对信息化的需要。外接宽带过于狭窄,造成进出口带宽的拥堵,已深深影响了我校对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
(二)在对教师进行的更高级别的培训方面,要继续以校本培训为主,快速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促进教育教学与办公的现代化。
(三)学校自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已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在信息专业人员的配备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应给予积极支持。
总之,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也已经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局面,相信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洪水泉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