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的读后感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作文的读后感(精选17篇)

小学生作文的读后感 篇1

对于本班学生来说, 写读后感并不是“零起点”, 是有一定基础的。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而且也有过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的要求。于是, 我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就写读后感方面, 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联系原文的基础上以感为主, 能够选择感受最深的地方谈深入、谈透彻, 谈感受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实际;二是就阅读方面, 通过写读后感的方法来进一步地提高阅读理解、阅读感悟、阅读积累的能力。总之写读后感要把读与感有效地结合起来, 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算成功。

在我这次指导的基础上, 再加上学生原有的基础, 因此, 学生习作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原文出发来谈感受, 且切入点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如李一诺等几个学生从16课的题目《一诺千金》入手;有的学生从文中的重点词切入, 如刘伯祥等几个学生抓住1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纹丝不动”一词切入;有的学生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切入, 如范玉、张欣然等几个学生, 就是从17课《唯一的听众》主要内容进入谈感受的;有的学生从原文的写作目的为切入点的, 如刘欢等几个人就是从18课《九色鹿》的写作目的切入感受的;有的学生从原文章中的重点句切入, 如李正阳等几个人就是这样为切入点的。

2.学生写读后感的构篇完整。都能开篇点明自己读书的时间、读的书或文章的题目, 以及当时读书的总体感受, 接着从自己选的切入点入手引发自己的感想, 最后又回归到自己所感文章的切入点上。

3.绝大部分学生能在原文章中的切入点与自己的感想部分连接处, 利用上过渡句或过渡段进行了有机地连接, 使上下文部分自然衔接, 读起来文章各部分连贯性极强。

4.学生的感想部分, 能结合自己的实例来谈感受, 且读与感有效地结合了起来, 并且谈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有的学生举出的实例从切入点的正反两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 说服性极强, 感得深, 感得透。

5.学生所选的原文章各有千秋。有的学生是从本册书上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课文;有的学生是从课外阅读书上选的, 有的学生是从平时的练习卷子中选的。

虽然本次习作有许多优点, 但是也不缺乏失误之处。例如:

1.个别学生从原文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时, 做不到概括原文内容要“简洁”二字, 故原文内容远比自己感的内容多, 那就不能突出读后感的重点在“感”上了。

2.个别学生的读与感不能有效地联系起来。读归读, 感归感, 这样文章的读与感两张皮, 文章给人的感觉上下不连贯, 而且没有感的基础, 没有因由。

3.个别学生的感受部分, 没有从所选原文入手, 而是凭空而感, 感得没基础, 没依据。

4.个别学生举出的实例部分写成了仿写原文了, 不是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 把感与仿写混淆了。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篇2

【关键词】 阅读;课外书;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1.读懂原文是关键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升华。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若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文讲的是什么都没有掌握,怎么会有感呢?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因此,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和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而实在。

2.正确选择感受点

有一名学生读了一本介绍毛泽东生平事迹的著作,毛主席冬天游长江的壮举,让他佩服;毛主席一件衣服上下打了七十二个补丁,勤俭节约的品格,令他感动;毛主席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气度,使他折服……读完这本书后,他想把这些感触都写到作文中去。这就犯了写读后感的大忌。确定感受点要注意两点,一是一篇读后感往往只写一个感受点,不可面面俱到,贪多求量。二是写出新意来,切忌随人其后,要用自己的所读、所感、所想,投入地去写。以大家熟知的“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故事为例,若从虎吃掉驴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面对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要惧怕,只要勇于正视,敢于斗争,就完全有可能战而胜之;而从驴被虎吃掉这一角度去思考,可以想到外强中干的人最终会身败名裂,没有好下场。可见,写读后感时要正确选择感受点。

3.围绕感点,引述内容

读后感是“读”后所得,写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原文,围绕感点,适当地引述原文,让人家看得出的确是读有所获。如果脱离原文,别人就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你这感受从何而来。如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可以引用文中小女孩卖火柴给妈妈买药或小女孩在幸福的幻想中冻死在大年夜的句子,引出自己的感点。由此可见,“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但要注意,引述原文时不能太多,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不符合要求了,“读后感”就变成“读后抄”了。

4.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儿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抓小女孩对妈妈很有孝心这个感点,也可以抓小女孩生活悲惨这个感点,还可以抓……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5.写好读后感的步骤

5.1、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5.2、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他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5.3、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要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5.4、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悯农》读后感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篇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在我3岁时就会背的古诗。当再次细细品读这首诗——《悯农》时,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一幕幕情景:农民伯伯们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辛勤地在田地里耕作,豆大的汗水一滴滴地落在庄稼地里……原来,我们吃下的每一颗米饭,都包含着农民的汗水!

由此也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事情。妈妈饭菜都烧好后,叫我们全家一起吃饭,刚吃到一半时,我就想放下碗筷去玩,这时爸爸连忙叫住了我,说:“儿子,把饭吃完后再去玩!”我皱了皱眉头说:“爸爸,我吃饱了,不想吃了。”爸爸生气地说:“你知不知道,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的浪费,那就等着过天天饿肚子的日子吧!”哼,我不吃就不吃,不就是几粒米饭嘛!算的了什么。然而,当想起《悯农》这首诗,我又不由自主地拿起饭碗吃起来,直到把饭吃完。

只有学会节约,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我才能真正体会到这首古诗的含义。

《槐乡的孩子》读后感小学生作文 篇4

今天我读了《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很受感动,槐乡的孩子们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八月的天,那么热,鸡,狗都热得只吐舌头,而槐乡的孩子不怕热。早晨天刚刚亮的时候,他们就背着水和食物上山了,用钩刀削着槐米。到了炊烟升起的时候,他们就满载而归。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们很勤劳,能替爸爸妈妈分担负担,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用他们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交学费,我很敬佩他们。而我们上学、放学都是爸爸妈妈用车接送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他们在我身上花了那么多的心血!所以我要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

小学生作文的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菲菲猎狐记这篇故事,太搞笑了,我真的非常喜欢他们,我来给大家讲讲吧:古大爷来访了,背着猎枪、带着猎狗。他告诉派老头和菲菲,没准狐狸晚上会到他们的院子里来偷鸡,派老头和菲菲想给偷鸡的狐狸一个教训!他们在木匠房里,用气球和羽毛做了一只“假鸡”,灌上胡椒,连上爆竹,还让菲菲扮好了“闹鬼小猫”,真有趣。晚上,狐狸真的来了,派老头在屋里看到了那只偷鸡的狐狸。狐狸聪明的狠,他用鼻子闻了又闻,然后躲了起来。这时听到“砰”的一声,气球爆炸了,小猫菲菲从床上蹦了起来,点燃了鞭炮,抓着滑轮,套上闹鬼床单,朝院子中央飞去:“不午打狐狸!”口号都喊错了。可是歪打正着,把古大爷和大猎狗吓坏了!原来呀,本来用来吓狐狸的东西,却用到了古大爷和猎狗身上,让狐狸看了场好戏。

不过,派老头回到厨房后发现,狐狸真的不敢偷鸡吃了,却把准备明天吃的巧克力蛋糕给偷走了。小猫说:“老头,你愿意给我做新的巧克力蛋糕吗?”当然,派老头太乐意了!

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呀!我读着读着竟然笑出了声。小朋友们,一起加入阅读吧!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很多的快乐,也可以从书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一起加油,让我们共同进步吧!

小学生作文的读后感 篇6

一、小学英语阅读课后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课后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四十分钟时间过去, 就以为已经大功告成。课后活动的缺失, 是一种教学事故, 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 教师在设计课后活动时太过注重考试内容, 以应付考试为目的, 导致课后活动单一、缺乏创新, 忽略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后活动称之为课后作业更为恰当, 对学生的阅读帮助不大, 缺乏意义。另外, 教师在设计课后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 使得难度不适中。难度过大学生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 难度偏小又缺乏训练效果。总的来说, 教师在难度的拿捏上不是很到位, 需要进行改善。

二、小学英语阅读课后活动的设计

(一) 课堂内容回顾

课后活动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 以此巩固教学成果。复述课文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由于复述课文的做法简单易行, 学生只要认真听讲, 一般都不成问题, 难度上刚刚好。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就像又上了一次课, 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这是对于学生上课情况的检验, 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复述不是背诵,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一些关键的语句、词汇, 帮助学生表述。但是, 在复述时不要单一地让学生按照原文复述, 可以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 训练学生灵活变通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复述其中主要段落的内容, 而不是全文复述, 又或者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复述, 即人称的变换, 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之间的相互转换。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课文, 才能进行这些变通。比如学完“My schoolbag”, 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 介绍同学的书包。

此外, 通过语段填空的形式, 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堂教学内容。以课文作为教学材料, 挖掉其中的一些单词, 让学生根据记忆完成复述。这样的课后活动, 主要是用来训练学生语感的。由于它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进行训练, 不像复述只能让一个学生做, 节约了不少教学时间。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训练, 既可以熟练掌握课文, 自己的逻辑思维也会得到完善。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 尽量不要改变原意, 进行表述。这不是课文默写, 学生要有自己的表述, 即在文段填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难度。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 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不推荐这种课后活动。

(二) 开放性的自由活动

课后活动要具有足够的开放性, 让学生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比如是关于课文内容的采访,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个负责采访, 一个负责回答。像在教学“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这章内容时, 可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 由于每个学生喜欢的事物都是不同的, 因而学生能够做出不同的回答, 并说出不同的理由。这样采访就有了多样性, 不至于千篇一律, 让人感到厌倦。此外, 学生还可以将自己融入到课文之中, 扮演文中出现的角色。这在对话部分的教学中很常见, 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课后活动。学生完全可以将课文改编成一个个情境对话, 然后分配角色, 把课文表演出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具体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联想, 可以充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材中, 很多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的想象力都比较丰富, 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后尝试相关的故事续写。续写故事表面上看非常开放, 学生可以随意创作, 其实故事的续写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 同时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续写的内容必须符合原文的逻辑, 不能完全靠自己的想象, 天马行空, 不着边际。在学生完成之后, 可以组织他们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互相之间相互比较、评价。各种有趣的故事续写对学生而言很具有吸引力, 而且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教材内容的教学, 教材内容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 大多以记忆背诵为主, 而阅读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想象力……全方面地训练学生, 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水平。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 阅读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教学就涉及到关于阅读的教学, 我们通常将英语阅读教学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部分, 本文要讨论的是其中的第三部分——阅读后,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但它却对整个阅读教学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课,课后活动,设计与探究

参考文献

[1]时丽芳.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小学生作文的读后感 篇7

关键词:问题先导;先读后教;训练达标;小学语文;《少年闰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也是一线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有效将“问题先导,先读后教”法与实际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对“问题先导,先读后教”法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教学应用中为例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一、问题先导

所谓的问题先导是指让学生先思考相关的问题来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这样一来能够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二来能够锻炼学生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探究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以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前提工作。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文本中描述了“我”和闰土的几件事?

(2)文本中是如何描述“闰土”的?

(3)文本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鼓励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这样的问题先导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对减少学生对文本的盲目性,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学生自学

在给学生出示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自主解答。所以,在《少年闰土》这节课的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将自己的疑问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加上第一环节出示的问题导入,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确保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三、教师导学

教师导学是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的环节,是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重难点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基础。但是,在教师导学环节,切记不能将教师的导学转变为教师的主导,否则,课堂将与“满堂灌”没有区别,是不利于真正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的。所以,在该环节,我针对“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如:“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并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一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内容,二来能够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以确保语文课堂能够高效实现。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们要做好点拨工作,要从多角度入手来构建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以展现文本的存在价值。

四、训练达标

所谓的训练达标是指让学生对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解答,目的是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改进的方向,同时,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训练达标环节,我组织学生完成了下面几道练习题,如:

(1)找出描写“我”盼望闰土的到来和两人分别前后情形的语句?

(2)文章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闰土的外貌?

(3)从闰土给“我”讲( )( )( )( )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 )少年。

……

组织学生对这些练习题进行独立的完成和自主的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在“问题先导,先读后教”环节的自主学习效率,而且,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综合能力水平的锻炼做出相应的贡献。

综上所述,在“问题先导,先读后教”的应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之中,也是决定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深入研究“问题先导,先读后教”模式的核心思想,要鼓励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求知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木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4(34).

小学生作文的读后感 篇8

《钓鱼的启示》讲的是作者刚满十一岁那年。他同父亲一起去岛上钓鱼,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的时候,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他很是兴奋,但是父亲叫儿子把鱼放了。

作者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却平静地告诉儿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自觉的遵守规定,并用行动告诉了儿子学会抵御外在的诱惑。作者虽然心里很矛盾,但最终战胜了诱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随时都可能让我们遇到,我们是不是能够自觉的遵守规定呢?比如走在马路上没有交通pol。ice的时候,你闯过红灯吗?捡到了别人丢失的物品,在没有任何人发现的情况下,你把它据为己有了吗?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

要是人们从小就能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种事例的严格教育,就会获得更大的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小学生作文的读后感 篇9

雷锋从小就生活在苦难之中。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一次雷锋叔叔坐火车看见车上很多人,他就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还忙着给列车员扫地。

雷峰叔叔不但乐于助人,工作学习也很认真、刻苦!每到晚上,别人已经睡觉的时候,他就努力学习,工作之余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严格要求自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克服!

小学生的作文兴趣的培养 篇10

一、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观察事物后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是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比如平常经常观察一些小动物、小植物以及一些小制作、小物件;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日积月累,就会“言之有物”。

2.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述。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说过:“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写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抑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要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拔河、打扫教室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参加、去观察,注意力就会集中。之后,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1.在看图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阶段有许多看图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而且很有效。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时,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弄清图中的大意,然后把图中的事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应的事物形象结合起来,边观察边想象,做到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看、思、说、写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五年制课本第九册第一单元看图作文,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办公桌上摊开的课本及书上放的眼镜可想到什么?(教师刚工作结束);从小姑娘的脸上露出的微笑说明了什么?(感谢教师,为教师的节日而快乐);从小姑娘给教师送花可想到什么?(教师平时的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关心爱护学生),从地球仪想到什么?(教师胸怀宽广,桃李满天下);从笔筒、墨水瓶想到什么?(教师辛勤耕耘)等等,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联想,学生就会写出一篇好的习作。

2.在一般性的命题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仿写”、“编故事”、“续故事”、“缩写”、“扩写”、“科幻作文”、“童话作文”等富有想象因素的作文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训练时,要使学生解放头脑,大胆想象,对“相入非非”的学生不要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而要在表扬其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讲为什么要这样想,根据什么,对新奇而合理的想象要大力表扬,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

三、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教师、家长和同学们注意自己,重视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这对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尤显重要。

1.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如,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选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学生的成功心理和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

2.搞好课堂效应。学生写好作文后,可在课堂上将一些优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

3.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内、校外报刊杂志上投稿。一旦某个学生投稿成功,对其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表现欲的满足,而对整个班甚至是整个学校来说,更是一种很大的促进。

4.开展多种多样的作文比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

5.批改中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其闪光点,指出其“不同凡响”之处,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例如:我班有位学生写《记一次劳动》,文章大意是我同学们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任务提前完成。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如果让他重写,无疑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选材较好,中心明确,其次我指出他的不足,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劳动的情景,如,大家是怎样干的,劳动最好的同学是谁,他是怎样干的。再次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言之有物、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喜的是这位同学没过多久就写出了一篇好文章。

四、广泛阅读优秀篇章

1.让范文引路。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范文的分析、指导,从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名篇大作反映的内容与小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真正地接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则是那些浅显易懂的习作例文。学生从中很容易理解作者表达的目的。如四年级第八册《苦柚》这一课,赞美了小姑娘诚实、善良的好品质。那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呢,同学们议论纷纷,于是,平常不为大家注意的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被大家挖掘出来,写成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好文章。

小学生作文的读后感 篇11

一、课前交流, 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

于永正老师被称为是“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天使”。他曾说过:“教育事业说到底是爱的事业。”幽默与爱升华了他的课堂, 他的课堂教学以“爱”为立足点, 以“情”为纽带, 以“趣”为氛围, 以“美”为手段, 着眼“新”、“活”、“实”, 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来组织一浪高过一浪的课堂教学高潮。而孙双金老师以他睿智的头脑和风趣的语言为学生们树立了自信, 让他们找到了自我。名师的课堂教学虽风格不同, 但对教育教学的炙热追寻是相同的, 对课堂教学的透彻解读也是共同的。名师们仿佛都有一种魔力, 他们几句简短的话就可以很快地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能放松自己, 以愉悦的状态进入课堂, 尽快进入课堂主体的角色。这种魔力我觉得应该是名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朋友或妈妈的角色, 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呵护与关爱。他们善于选择一个很恰当的角度开始交流, 让每节课在一开始就激发孩子的兴趣, 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二、新课导入, 开启精彩课堂的序曲

名师的每一节课都犹如一曲激荡人心的乐章, 而导入环节就是这一乐章的序曲。窦桂梅老师在《难忘的一天》的导入环节, 用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出学生最难忘的事, 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学生顿时兴致高涨, 产生了与课文主人公的共鸣, 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会讲课的教师, 必然熟知学生心理并加以引导。孙双金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导入就更独特, 以一曲《好汉歌》开始, 让学生在音乐中列举自己最喜欢的水浒人物, 再到让学生解释好汉的含义, 最后在齐声朗读中列出了课文的标题。

三、课堂提问, 掀起思维冲突的高潮

名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 教学效果越好, 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 促进课堂教学高潮的出现。名师的课堂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识矛盾之中, 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和学习的兴趣, 使学习成为学生强烈的精神追求。在《二泉映月》一课的教学中, 孙双金老师用语贴切, 一个个问题层层深入:“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的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 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句。”这一句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提出疑问, 同时设下一个选择疑问句, 给同学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

小学青鸟的读后感作文 篇12

暑假里我看了《青鸟》这本书,这本书非常好看。

《青鸟》主要讲述了仙女和光神用魔法策划了一场神奇的旅行,让蒂蒂和咪蒂为了能给柏林考脱太太的常年卧床的女儿带来幸福,在仙女和光神的指引下,和同伴面包先生,猫女士,忠诚的狗先生……开始寻找青鸟,他们来到了回忆国,看见了去世的爷爷/> -->匏降男娜ス匕别人,那么在别人得到幸福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也变得快乐?/p>

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幸福快乐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好好珍惜身边的幸福!

小学生作文的读后感 篇13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情感,培养,作文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作文是较普遍的现象,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所写的事物认识肤浅或根本不了解。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积累背诵———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比如有神。”说明写作能力的增强与“多读”有密切的关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少做题, 多读书, 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要以课文为载体, 向课外拓展, 即以课文内容为“引子”, 为“话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资料, 很自然地把语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内外、校内外。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还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素材库。如教学《梅花魂》则以梅花为线索, 指导学生先读一读有关梅花的文章, 了解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 以色、香、韵、态俱佳, 且凌寒于百花而倍受人们喜爱, 与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息息相关, 人们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再读读有关梅花的诗词, 诸如陆游、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梅花》等, 从而了解古人爱梅的情怀。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梅花赞》或《我看梅花》。这样以读促写, 学生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语言积累, 不再觉得无话可写, 还从中学到了写作技巧。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生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 所以,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学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 辅导学生写一篇介绍暑假生活的作文。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 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一些事, 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事情, 这时学生往往就有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心理。当然, 事情一旦叙述清楚, 再动笔把它写下不来, 就不再困难。如写人记事的作文, 对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因为每个人的外貌千差万别, 其内心世界、个性特征、情感活动的复杂不是一个小学生可以理解的;用语言文字反映更是小学生认识能力所不及的。有些人物对孩子们来讲似乎是熟悉的, 但要他们写爸爸妈妈, 就觉得写不出多少话。因此, 在教学中应教会孩子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情景。如教他们写“一个的人”时, 可以先让孩子们提前观察自己选定的对象, 从中提炼出中心, 确定写作重点, 并在课堂上请同学们提意见, 及时修改, 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课前三分钟的口头作文———紧密联系生活

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侧重阅读了写作方面的训练, 往往忽略了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训练, 其实说话训练就是口头作文的训练,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 加强说话训练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办法。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训练:每堂语文课上课前, 让两三位学生走上讲台练习说话。从轻松的读书交流开始, 如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等, 然后不断提高要求, 讲自己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训练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如针对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的情况, 说一说倡议书, 提一提合理化建议。有时还要注意进行简单的包装使其充满情趣, 如带上头饰的“小燕子”介绍春天的美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更促进了学生说话能力的增强, 为了说好学生往往会下很多功夫, 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更留心观察生活。这样学生锻炼了迅速组织语言和材料的能力, 为书面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引导实践, 培养学生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 认识生活, 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 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 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 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 而且有真情实感。如果平常没有参加劳动, 或者从有限的几次卫生大扫除中去搜肠刮肚, 就写不出饱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 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活动等, 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 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五、教师带头写好“下水”文, 熏陶学生情感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希望教师经常练笔———教师善读善作, 深知甘苦, 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 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下水文”。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 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从中不难看出教师“下水文”的魅力。教师爱好作文, 文章写得情趣盎然, 鞭辟入里, 学生也会情动而辞发, 逐步写好作文。

六、体验成功———增进信心和动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努力, 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需要及时鼓励。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在学校里可通过宣传窗、广播站、校报校刊展示学生佳作;在家中, 可让学生读给父母听, 让父母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 积极写作, 踊跃投稿, 文章的发表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 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藏族小学生的作文教学 篇14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累;习惯;练笔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每次习作都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情感的体验。可是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难,尤其是藏族孩子。因为他们不仅要学民族语言,还要学祖国语言。相对来说,就比汉族孩子任务重,困难也多。面对如此情况,我的作文教学主要从这几方面做起。

一、多说话

从说话、说普通话抓起。我规定在学校无论是和同学交流,还是和老师交流都要说普通话。其次,我要求每堂课前几分钟,轮流上来学生进行小演讲,可以讲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每周三的作文课,我总是坚持先说话再写作。有一单元是让谈家乡的生活、田园景物等,我先把不同地方来的四个孩子放在一组,让他们分别谈自己的家乡,然后推荐代表上台说。大家说起自己家乡的那点事来就滔滔不绝了,我就趁势点拨:“其实你们说的话就是在口头作文呀!”同学们一听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这么简单呀!

二、爱读书

他们会说了,也爱说了,我开始培养爱读书的习惯,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必读5遍,课前3遍,课后两遍。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大声读,默读,分角色读,小组比赛读。只要今天比昨天读的有进步,我就表扬。从读中理解,从读中感悟。接着,我把读书延伸到了课外。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班级里掀起了读书的热潮。有的孩子爱书爱到手不释卷了。那天,我欣喜地发现一个说普通话不太标准的孩子在做操时看拼音版的《西游记》,显然,她已经对这本书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从书中分辨出善与恶、美与丑了。这将对她在作文中真实情感的表达产生极大影响,对她的人生观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三、勤积累

日本有位心理学家总结出:人拥有的词汇与智商成正比,而3~12岁是记忆的最佳期。可见,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积累的最佳期。四年级教材中,很多课后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抄好词、佳句”,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优美的同时,还为写作做好了铺垫。写作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还可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有时我上课时说话用上的成语也被有些同学记了下来。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就大,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等到作文时脑中就有东西可写了。

四、常练笔

积累了一定的词句、素材,就要常练笔。可以从片段练起。刚开始,不要求写长篇大论,更不要限制字数。只要能表达清楚。比如有个孩子参加了我校举行的“校讯通杯”运动会后,就写下了这样一个片段:“我是参加400米赛跑的选手。当广播里叫运动员去检录时,我的心跳就开始‘怦怦怦’加速了,我弓着腰等着发令枪响,这时,腿也在抖,我想我就要死了。”寥寥几笔,把她比赛前那种紧张又害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我想,在以后写比赛的作文里,用上了这样几句写紧张心情的句子,也不失是一篇好的作文了。

五、重赞扬

在孩子们的作文本上,我的评语一般都是注重赞扬。因为我现在培养的是不能让他们怕作文,或者厌烦作文。只要几句通顺的话,我就鼓励。下次用了一个比喻句、拟人句,我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评语中指出来,还要在课堂上表扬。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可以看出,被表扬的同学特别高兴,也乐于上作文课。学生的好强心理很强,都会争着去做好,去争得老师的表扬,一个红色的波浪线,一句表扬的话都有可能把孩子的写作兴趣调动起来,兴趣是习作最好的老师,而赞扬又是培养兴趣最好的老师。

总之,一年以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参加了我校举行的中、高年级作文竞赛中,成绩优异。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我相信藏族孩子的作文会越来越好。只要我们沿着走过的路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读后感的作文带评语 篇15

根它给叶子以无限生机,给花朵以青春活力,它将自己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大地!它千姿百态,硕果给人间美的享受!

也许有人不屑一顾地说:“根实在不美,自甘被埋没,真是愚昧极了。”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未免太浅薄!如果没有根在泥土里拼命地吸收养料,就不会有无限生机的叶子,青春活力的花朵。根虽然埋在地下,样子很古怪,但它不雅的外表却包藏着一颗高尚美丽的心。

我由根的品质联想到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有着根那样品质的人。比如:清洁工,他(她)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不会有这样整洁干净。还有那些守护在祖国边疆的军人们,他们像根一样,用青春,甚至是用生命保卫着祖国。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过上这样安宁的日子,这样美好的生活。其实还有许多有着根一样品质的人,老师、警察等等。

我以后做人也要像根那样,有着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质,要做一个默默无闻,有着奉献精神的人。

【评语】

小学作文《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6

亚米契斯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著名的意大利作家,写过许多著名的书,《爱的教育》就是其中一本。这本书是一部流伟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记方式来写的,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本书是用日记的手法借用了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安利柯的口吻写的。形容了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热情同情心的世界。主角安利柯,他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包括他周围的每一个人,也都充满了爱心。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学校、父母、兄弟姐妹、师生之间关系的看法。

小学生作文的入门教学 篇17

关键词:激发兴趣,读写结合,观察生活,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 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材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 接触的事物多, 见识广, 视野开阔, 感受就会深刻, 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 触类旁通。让学生捕捉素材, 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从学生实际出发,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 鼓励学生写日记、读后感等, 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作的感受进行交流, 以扩充活动效果, 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 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 写出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这时老师需要写下醒目赞语, 当众宣读, 表示赞赏, 在此基础上,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小学生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有感兴趣的一面, 并且有探知的欲望。三年级的学生, 此时还未真正接触作文, 真希望自己快点知道, 作文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难是易, 是有趣还是乏味等一系列问题存在他们的思维空间时, 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特别要讲好第一节作文课。

二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

第一节作文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注重培养他们读写结合的习惯。读写结合, 就是读不离写, 写不离读。

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 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 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 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文熏陶, 体味谋篇布局, 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要使文章精彩, 文章就要有优美的语言。这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 每学完一课, 就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 并互相交流, 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读写结合还涉及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深化和发展。在课外活动中, 主要从课外阅读与组织实践活动两方面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多方面的素质。比如建立班级图书角, 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 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提供给学生课外阅读, 教育学生多看名人作品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养成勤于读书、思考、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素材丰富了, 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 但仅依靠作文课堂上的冥思苦想, 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 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 内容不拘, 可长可短, 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 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更加关注生活, 热爱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写日记, 关键是激发兴趣, 启发自觉, 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 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 并做到专心致志, 开动脑筋, 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 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 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到那时, 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 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 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开拓写作思路, 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 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总之, 在作文教学中, 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 在名篇中吸收营养, 丰富写作素材, 提高作文水平。观察事物的同时应展开想象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事物之间都是互相依存、彼此联系的, 要由表及里地去认识事物, 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从而全面地、本质地去了解事物。在作文中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地体验生活。

四批语要有鼓励性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 维持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同等重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写些具有鼓励作用的批语是维持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 带有创造性, 学生的创作劳动十分艰辛。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文章, 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反而得到老师的否定与批评, 那种不好受的滋味可想而知。因此, 批改作文时应写些鼓励性的话, 使学生看了批语, 心情激奋, 爱写作, 想写作, 下次写作文时, 决心写得更好。如果批语不好, 学生则会感到沮丧, 讨厌写作, 怕写作。那么, 作文教学定会失败或收效甚微。

上一篇:学校师德师风工作总结下一篇:智能手机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