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0篇)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1

林 蕾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学习了一些字理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

【教材分析】

全册共24篇课文,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课例、古诗诵读、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每单元的课例又由三篇课文组成,其中课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有带“△”的思考题,供学生选做。语文乐园由四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其中语文乐园

(二)(四)

(六)(八)中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

教材以话题形式组织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八个话题,它们依次是:爱和爱心、学习和生活、自然之美、文化、诚实守信、动物、坚忍顽强、季节。

【教学目标】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35个生字,会认218个生字,16个多音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218个字,多音字16字,会写235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

2、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方法措施】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2、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精讲多读多练。

3、教会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

4、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5、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通过来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以说促读的方法,在读懂内容、抓住重点、理出顺序的基础上练说。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重学生日常的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2

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 然后直奔中心, 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 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片段回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庐”是生字, 半包围结构,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 生书空)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了,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

生:如诗如画。

师:这是你读完课文的独特感受, 很好。

生: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书读得很认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姿”是生字, 没有把握写对, 可以先看看书。 (生上黑板写)

生:飘飘欲仙。

师: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漫步山道, 你会有种似仙的感觉。

生:流连往返。

师:如果有幸去庐山游玩, 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来。 (生上黑板写)

生: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师:来写这个词。 (生上黑板写)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瞬息万变

变幻无常变幻无常

师: (指黑板) 都写对了吗?

生:“幻”的右半部分多了一撇。

师: (边讲边修改) “幻”的右半部分是横折钩, 没有撇。伸出手,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 (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笔画) 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 而且要写得美观大方。“姿”下面是个“女”, 横划要拉长, “幻”要写得左高右低, 才好看。

师: (指板书) 同学们了不起, 通过课前认真地读书, 表达出了自己对庐山云雾最直接的感受。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点评】

以学定教, 在学生充分读书, 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教学, 直接而极富针对性。先谈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知, 此时学生的感受是零散的, 有对庐山的感受, 有谈游客的感受, 教师加以引导, 点明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同时融入生字教学, 将听、说、写整合成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

【板块二】

从“千姿百态”一词入手, 释义, 找出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质疑, 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 边读句子边想象庐山云雾的姿态;板画, 反馈纠正对词句的理解;朗读, 读出画面和意境;背诵, 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什么叫做“千姿百态”?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和“百”。

师:这里的“千”和“百”不是实指一千种一百种, 而是指很多种姿态。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找到这些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一边画一边想, 庐山的云雾有哪几种姿态?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 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说师板书:……像……像……;……是……是……)

师:作者用上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

师:仔细读读这几句话, 看看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作上记号。

生:什么叫“笼罩”?

生:我不理解“天幕”。

生:什么是“弥漫”?

生:“缠绕”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找出的大多是词语, 我们以前曾经学过解决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今天老师再教大家一个方法,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师板书“想象画面”并画山峰)

师: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画“像白色绒帽一样的云雾”?

师:哪些同学想来画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弥漫山谷的云雾”谁来画?

师:“云雾遮挡山峰”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画)

师:看一看黑板上同学画得和你刚才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一样吗?

师:他们画得对吗?

生:第一幅图画得是对的, 因为书上说“笼罩”在山头。

师:对, 像这样像笼子一样盖在山头就叫“笼罩” (板书:笼罩) 。“笼罩”是生字, 上下结构, 写的时候要注意“罩”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上下结构的字竖画写短了才好看。

生:云雾弥漫山谷, 就是山谷里面到处都是云雾, 画得是对的。

师:山谷间到处都充满着云雾, 这就叫“弥漫”。

生:把整个山峰都遮挡起来了画得也是对的。

师:所以书上说像巨大的天幕, 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一样。

生:那些缠绕在山间的云雾没有画出来。

师:如果老师是庐山的一座山峰, 同学们是云雾, 会怎样把我这座山峰缠绕住呢? (学生上台作围绕状, 师板画) 云雾就这样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间。

师:作者就是这样, 抓住云雾姿态的特点, 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段话不仅用词准确, 使用标点也很有讲究, 仔细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是句号, 和后面的句子没有关系, 所以用句号。

师:不是没有关系, 而是这句话是总的来写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后面是具体的来写。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种姿态和第二种中间是一种新的标点。

师:这就是分号, 前一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后一种也是, 中间并列, 所以用上分号。

生:但两种姿态中间用的却是句号。

师:虽然都是写庐山云雾的姿态, 但是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的句式发生了改变, 所以中间用上了句号。 (师相机板书“;”“。”)

师:这么贴切的比喻, 精妙的语言, 真值得我们背诵积累下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背诵?

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可以想象画面来背。

师:想象画面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又可以帮助我们背诵, 好方法。如果没有把握的同学, 也看着我们刚才画的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图上有四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师在每一种云雾的上方标上1、2、3、4的序号) 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 (生背)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背。

【点评】

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对课文中描述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似懂非懂, 其中对“笼罩, 遮挡, 天幕”等词语的理解成了主要障碍, 如何扫除这些障碍?教师找准契合点, 教给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选取“板画”这一方式, 去激活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感知, 通过不断地点拨、指引,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组块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 读中质疑, 思考释疑, 其间穿插板画。板画, 既是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 又是教师反馈、检查、点拨的过程。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氛围紧张而活泼,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疑问, 提高了语文素养。

【板块三】

从“瞬息万变”一词入手, 体会庐山的云雾怎么变化的。接着, 让学生将“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进行置换比较, 更进一步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朗读加深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 而且瞬息万变。是怎么变的?

生:由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从四蹄生风的白马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

师:这里的“瞬息万变”可不可以换成前面的“变幻无常”?

生:不可以, “变幻无常”是指变化没有什么规律。

师:“瞬息万变”呢?“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都是表示变化, 但完全一样吗?“瞬”指什么?

生:一瞬间, 一眨眼。

师:“息”是呼吸, 一眨眼一呼吸云雾已经是“万变”了, 这说明庐山云雾变化非常快而且多。同样是变化, 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互换。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很快?

生:刚刚是。

生:转眼间。

生: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读出变化速度的快。 (生齐读)

师:这段话写了庐山云雾的几次变化?

生:两次。

师:书上明明只写了两次, 为什么却说“万变”呢?

生:因为还有很多变化, 书上用省略号表示出来了。

师:透过省略号, 闭上眼你一定能看到很多云雾的变化。

师:一起来背一背这段吧。 (背诵略)

师:课文的第二、三段有相同的地方, 发现了吗?

生:都是先写云雾的特点, 再具体地去写。

师:这种结构叫做“总分”, 同学们在描写其他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 并试着用上分号。

【点评】

语文教学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温度, 揣摩语言规律, 习得语言技巧, 提升语言质量。在这一片段教学中, 教师紧紧抓住“瞬息万变”, 以点带面, 形成以比较、朗读、想象为一体的训练综合体, 让学生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和多, 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3

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

学习资源:

课件音乐实物投影字典资料画纸

教学过程:

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们同学已经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

生各抒己见,师补充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二、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学文章也好,还是学诗,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点读、朗读、思读、品读。每一步我们都要怎样读?谁来说给大家听。多媒体结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点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朗读: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思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品读: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4 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5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课件进行演示,风声、水声、鸟叫、虫鸣,突出山中的幽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看不见人,但并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我国古代的诗词本来是用来咏唱的,但很难找到合适的音乐,现在老师这里有三首曲子,请你帮诗人王维挑选一首来唱这首诗。(多媒体放三段不同的音乐,学生听)选好了吗?为什么选这首?你打算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感情来读?总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大自然的热爱,恬淡幽静。

6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最后一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学生配乐试背。

三、画一画,吟诵诗词

1、王维诗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请同学们按照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投影展示。

2、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四、课外展示,受到感染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听老师来读一读。(欣赏师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诗和画面、音乐。

五、古诗是一块美玉,愿你们走近它、欣赏它、领会它,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板书设计:

21 古诗三首

鹿柴 王维

诗中有画

空山 人语 返景

深林 青苔

恬淡幽静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篇4

一、字词天地。

1.看拼音,写字词。((1)傍晚,我tǎnɡ()在kuān kuò()的草地上wànɡ()着西边的天空,火烧云一会儿像一qún()羊,一会儿像一片mào mì()的森林,一会儿像wēi()武的xiónɡ()狮,十分壮观。

(2)我和爸爸jià()车去看海,没有风的时候,大海是wēn róu()的,就像一面pū zhǎn()开的宝镜。一遇到风,就会yǒnɡ()起千cénɡ()浪。

2.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绒毛(yónɡ máo)丘陵(qiū línɡ)缓慢(huǎn màn)

B.吹拂(cuī fú)呢喃(ní nán)凝聚(nínɡ jù)

C.澎湃(pénɡ bài)峻岭(jùn lǐnɡ)光辉(ɡuānɡ huī)

D.苍穹(cānɡ qiónɡ)照耀(zhào yào)碗碟(wǎn dié)

3.辨字组词。

4.连一连,读一读。

大千 孤烟 无奇 神工

大漠 世界 古木 不有

惊涛 嶙峋 海市 参天

怪石 骇浪 鬼斧 蜃楼

去年国庆节我们一家去沙漠旅游了,一共消费了3586元。

3586元写成大写是

二、句子乐园。

1.天空的太阳,是他手上的红气球。(仿写比喻句)

2.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仿写比喻句)

3.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仿写顶针句)

4.五彩池真是人间仙境啊!(改成反问句)

5.补充名言。,谦受益。,必有我师焉。

尺有所短,。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课内阅读。

五 彩 池(节选)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大的水池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盘子,有的像莲花……

1.说明作者来看五彩池时的天气的词语是 ,点明来的方式的词语是。

说明水池多的词语是 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3.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这段话运用一连串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的 多,从、、、以及后面的省略号可以看出来,表达了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二)课外阅读。

①我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柔和的风声,倾听激越的雨声,倾听雄壮的雷声……

②柔和的风声像是曼妙的古琴声,轻柔婉转,悦耳动听。你听:那凉爽的晚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惊醒了树上的小鸟,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伴着徐徐的晚风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③激越的雨声像是振奋人心的军鼓声,铿锵有力。你听:黄昏时分,乌黑的云送来了倾盆大雨,伴着呼啸的风,来得气势汹汹,来得猝不及防。噼噼啪啪,雨的脚步声像炸开了锅的豆子,像擂响了千万个激越的小鼓。

④雄壮的雷声像是雷公擂响的低沉的大鼓声,像是压抑的无情的怒吼。你听:雷声隐隐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终于“轰”的一声,大地也随之微微颤抖着,像是古战场上你我两军对垒。

⑤大自然的声音是如此奇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人思绪万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与大自然心心相印。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我”喜欢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

3.作者分别把风声、雨声、雷声比作、、。

4.本文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摘录一句。

5.给本文划分意义段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6.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习作。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5

设计理念: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能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能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和言外之意。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2、通过朗读感受山茶花的美和“一股特别的劲儿”。

课前准备:

1、山茶花的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查找山茶花的资料并在课前感知写山茶花的古诗。

教学流程:

一、欣赏山茶花,整体感知文本。

1、欣赏陆游的《山茶》。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花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欣赏山茶:请你们边欣赏边听老师朗读,欣赏完了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二、品读文本,感受山茶花的美。

过渡:欣赏了山茶花,你能用一个字来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随交流板书:美)

1、学生默读课文:山茶花真是美极了,请你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山茶花美的句子,然后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随机引导学生学习句子: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随交流随机板书:花色美)

句子1: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

①指名交流句子,随交流出示句子。

②你从哪里感觉到山茶花很美?

③你见过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④指导学生朗读:这么美的山茶花,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

⑤多种形式练读(指名读、点评读、齐读)

句子2: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

①指名交流句子,随交流出示句子。

②引导学生感受墨茶,指导朗读:生活中你见过绿色的花吗?现在见到绿色的山茶花,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种感受读给你的同桌听吗?

③学生同桌互相读句子。

④指名读,教师点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墨茶在阳光下对我们微笑,谁能让墨茶的笑容更灿烂一点?

⑤学生分组读句子。

句子3: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

①你觉得哪里美?引导学生感受:朝霞是什么颜色的?白云是什么颜色的?是啊,火红的朝霞和洁白的白云揉在一起的轻纱,美不美呢?

②指导学生朗读:谁能把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读出来?

③学生多种方式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在引导学生把三色的山茶花学完后,让学生齐读这几句。

句子4:真是美极了!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粉红的……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①指名交流句子,遂交流出示句子。

②理解“绝”:什么是绝?山茶花哪些地方绝?山茶花还有什么颜色呢?

③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齐读)

在学生学习完写山茶花的句子后,引导学生拓展:你能仿照树上的比喻句说一说你喜欢的花色吗?(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句子5: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

①随交流出示句子:这说的是山茶花的什么美?(随交流板书:花形美)

②学生欣赏图片,判断花形。

③看图片理解“排列有致”。

④学生读句子。

3、学生配乐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山茶花的样子。

三、赏读文本,体会山茶花的特别劲。

过渡: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山茶花的美啊,美啊,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

1、学生交流。(引出板书:花骨朵特别劲)

2、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请你们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画出山茶花骨朵特别的句子。

3、学生交流,随交流学习句子。

句子: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花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

①自由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吗?

②学生交流(随交流随机板书: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

③引导学生体会:在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过程中,山茶花会经历什么呢?

4、学习反问句。

①出示反问句: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②学生读句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学生给句子换成陈述句: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一定很美。

④学生自由读这两句话,感悟反问句的作用:你发现了什么?

四、回归文本,升华情感赞美花骨朵。

1、小结:正是由于花骨朵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地下功夫,一季又一季地花力气,我们才能欣赏到上茶花的美。(板书:下功夫花力气)

2、引读课文,赞美花骨朵:让我们一起对山茶花骨朵高声说:

3、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山茶花

美 下功夫 特别劲

花力气

花色美 一个月又一个月

花形美 一季又一季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美。能运用图画、音乐等教学手段使整节课洋溢着美育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同时能收到美育的熏陶,能体现知情结合,学生在认识的不断深化中,伴随着情感的起伏,注重了读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读写能力的相互转换,但本课的教学中,我也还存在不足,学生对反问句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当学生对反问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体会的时候,我自己把问题答案转给了学生,说明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的坡度还不够!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6

大潭小学 詹桂梅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剧痛、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等词语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悟桑兰面对“一切”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乐观。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桑兰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初识桑兰。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桑兰

1、提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和句子的朗读。

3、再读课文,思考,桑兰除了是名“优秀的运动员”,她还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交流,感受不幸

1、学生交流桑兰是怎样受伤的?

2、脊梁骨骨折,对桑兰姐姐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3、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所表现出来的坚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质

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桑兰姐姐哪些坚强的表现让你感动呢?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预设㈠学习第三自然段:

“但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1、学生交流,结合“没有掉一滴眼泪”谈感受,读句子。

2、联系上句队友的表现,理解“失声痛哭”是怎样的哭?想象队友们为什么会失声痛哭?对比着读,感受桑兰的坚强。

3、结合“急切询问”体会桑兰内心的坚强。

4、师生合作朗读第三段,感受段落结构。

预设㈡学习第四自然段 :

“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1、生交流,谈感受,读句子。

2、引导理解忍着“剧痛”,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剧痛”,感受桑兰的坚强。

3、围绕“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展开想象,感受桑兰内心世界,体会其坚强与乐观。

4、指导朗读。 用“一边......一边......”口头说句子。

5、齐读医生的话。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是什么支撑着桑兰能够如此坚强地、微笑着去面对这一切呢?让我们在下节课里继续学习与探究。

作业:

1、收集桑兰资料,了解她1998-20的不平凡生活。

2、摘抄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设计】

20 微笑着面对一切

优秀 桑兰 坚强

但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询问

一边忍着剧痛一边轻轻哼着

12月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2.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

教具准备:

1张幻灯片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

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

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2.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

2.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会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指导第二自然段的背诵,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狮子。

3.把想象出的狮子的形状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

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指导学生识记重点生字。

2.指导学生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推荐作业;

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2 卢沟桥的狮子

大的

大小不一 小的

卢沟桥的狮子 有的

形态各异 有的

有的

有的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教后记:

1、导课时,让学生说说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情况,谭硕同学讲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处,今后要多鼓励学生课前拓展预习。

2、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已经初步的研究认识了卢沟桥,这次学习重点抓住第二段。教学这一段时,我紧抓住形状“各不相同”一词,图文对照,让学生展开想象。首先让学生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狮子的五种形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鄂教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计划 篇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近来较浮躁。大部分学生学习需督促,习惯不太好,学习也不太自觉。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基本上要老师亲力引导,明确学习任务,再大力检查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由于课程较多,时间较紧,学生基础不太扎实,生字词不过关,积累也较少,训练量,训练的题型也较少。由于刚正式进行阅读和习作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成就感,还存在畏惧的心理,学生在阅读量及阅读、写作能力上都显示薄弱,甚至有看不懂题意,考试作文不下笔的现象。且后进生较多,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班级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二、复习目标

1、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识字写字:能准确认读本册教材中所学的生字及多音字,并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能正确理解、运用这些生字。学会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词语:掌握所学的词语,认读并听写词语,会造句,找出部分近义词和反义词,给词语归类,排列词语,搭配词语。正确填写量词。

4、句子:

(1)能区分句子是否完整,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2)能通过理解句子中的主要词语来体会整句话的意思。

(3)会判断句子的意思是否正确,能修改问题明显的病句。

(4)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5)复习学过的句式。能把叙述句改为 “被”字句。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6)养成文必加点的习惯,会按句子的语气和停顿,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学习冒号、引号的用法。

5、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较完整的复述课文内容,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态度大方,口语清楚,有礼貌。

6、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复习三种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方位顺序。

7、习作:

(1)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能按指定的段式写一段通顺的话;在写话过程中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好、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2)会按格式要求写“留言条”和“请假条”。

三、复习时间:

1月10日—1月25日

四、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作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度过复习阶段。

五、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以课文为本,读读背背优美句段;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主动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诗句、格言警句等。

5.能把身边熟悉的人与事写下来,能自编简单的童话故事,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等,在写坐中熟练运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

六、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词语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练习。

6.看图写话;简单的写人、叙事、写景、编童话等;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7.查字典练习。

七、复习重点

1、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词。

2、朗读、背诵课文。

3、阅读训练。

4、习作练习。

八、复习措施

学困生:力求扎实基础知识,加强训练,落实课本知识的复习。中等生:进一步扎实基础知识与课本知识,加强课外阅读训练。优等生:拓展知识面,加深难度,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九、复习时间

第19周复习1——4单元

第20周复习5——8单元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9

一、填一填。(20分)

1.爸爸的哥哥是我的();我是奶奶的();妈妈的妈妈是我()。

2、急救电话是()。火警电话是()、报警电话是()。

3、自己的事情()做,不给家人添麻烦。

4、做了错事()承认,并记住下次改正。

5、()玩火,火是很危险的。

6、()是交朋友的基础。

二、选一选。(5分)

1.当有人生病需要急救时,我们可以拨打电话()求救。

A.120B.110C.119

2./家里人吵架我应该这样做()

A 劝解B 不理了C 出去玩

3.班上来了新同学,我们应该()。

A.不理不睬,与好朋友一起品头论足。

B.主动与他打招呼,与他玩。

4、星期天爸妈不在家,同学约我出去玩,我应该:()

A.写张留言条告诉爸妈或电话告诉他们

B、直接出去,关门走人。

5、别人发言是;我们应该;()

A、认真倾听,给予鼓励。

B、干自己的事情。

三、答一答: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你一定很了解你的同桌,他(她)有哪些优点呢?夸夸他(她)吧!

附答案:一。填一填;

1、叔叔孙子 外婆2、1201191103、自己

4、主动

5、不能

6、真诚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10

我想发明一种新型房屋,取代现在的房子。比如说,新型房屋的墙壁是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拥有强大的隔音功能,马路上的喇叭声,房子装修时的噪音,小孩子的哭闹声……都会被隔绝在外,让你在家里能够安静地休息和看书,放松身心。

房子的外墙可以根据四季的变化而进行变换。春天,它是绿色的,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夏天,外墙变成了凉爽的蓝色;在炎炎烈日下给你带来丝丝凉意;秋天,它是黄色的,让人一看,就想起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冬天,外墙变成了火一样的红色,醒目又温暖。

房子里装有地震探测器,如果有地震来袭,房子就会提前发出警报并自动飞离地震危险区。哈哈,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你是不是放心多了?

如果你担心会有小偷上门,那大可放心。因为房门上装有防盗系统,小偷一旦破坏了门锁,从锁里会弹出一个大拳头,把小偷打晕,并自动报警……

上一篇:论述文阅读练习答案下一篇:以凝望天空为话题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