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善良读后感(精选11篇)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下午,“我”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听他们的意思,是要去医院看玻公交车上,人特别多。只见那个女儿尽量让父亲保持平衡,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这时,一个姑娘站起来,微笑着说:“大爷,您坐吧。”“我”本以为那个老人会很高兴的坐下,可谁知老人谢绝了她的好意。更奇怪的是,连她的女儿也急忙推辞。那位姑娘有点尴尬,又说了一遍:“大爷,您坐吧。”那个女儿似乎好像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就像那位姑娘道谢,坐下了。车辆一个急刹车,老人不禁紧锁眉头。“我”心里想:多亏老人没有再客套,要不然要受多少罪呀。车很快就到站了,老人再次向那位姑娘道谢。下车后,我听见父女俩的对话。女儿说:“爸,伤口又疼了吧?”“嗯,有一点。”“你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不能坐,你还坐。”“那可是人家小姑娘的一片好意,如果我拒绝了她,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这是个感人的故事。臀部有伤的老人忍了一路的痛楚,竟只为成全一个姑娘的一颗善良之心。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这理解成是一种父爱的延伸,正因为老人以慈祥宽容的爱来对待这个姑娘,才使姑娘的那颗善良之心没有受到伤害。为人父母的都有这种希望,希望自己孩子的情感能受到所有人的保护,那么你、我、他是不是都应该加入到这个行业中。理解孩子,包容他们每一个不经意间犯下的过错;热爱孩子,鼓励他们每一秒闪现的情感火花。孩子们也该如此,保护你身边的朋友、同学、老师、家长的情感,不要以代沟作为借口伤害父母对你们的关心,把唠叨当成是一种美丽的音符,把管教当成是鞭策你前进的动力,成全他们的爱,成全他们的善良!
怎么?他们举行过一次婚礼了,亲朋好友为何都不知情?这事为何又同一位九旬老人有关?宾客们先是面面相觑,随着新郎新娘的娓娓讲述,很多来宾的眼睛里逐渐溢出激动的泪水。继而,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男友去世:善良女孩的真诚一诺情深意重
陈佳瑞2006在天津大学读研期间,结识了一位天津静海区的桥梁工程师张楷,他们不久就共浴爱河。2007年元旦,张楷邀陈佳瑞去他家吃晚饭,他的父亲温和慈祥,当时已经88岁。张楷有两个哥哥,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59岁时才有了他,并且10岁时母亲就不幸病逝,是父亲一手把他带大,因此他们父子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
以后的每个周末,陈佳瑞都和张楷一起看望他的父亲,每次分手时,这个慈祥的老人都一再嘱咐陈佳瑞说:“孩子,你一个人生活在天津不容易,这里就是你的家,你什么时候来都可以。”
2007年的“五一”,陈佳瑞和张楷在天津订了婚,就在他们紧张地筹备婚礼时,张楷突然生病住院,并且查出是肝癌晚期,8月26日,张楷带着对生活无限的遗憾和留恋走了。在最后的时刻,他抱着陈佳瑞的头说:“我对不起你……以后,你还能去看我的父亲吗……”陈佳瑞含着泪,郑重地点了一下头。
张楷去世后,他的大哥张盛、二哥张品商定,不能让年迈父亲知道真相,为了将戏演得更为逼真,他们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陈佳瑞,因为只有她最合适。陈佳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艰巨的工作,如果老人知道了真相,他的晚年将再也没有幸福可言。
第二天。陈佳瑞擦去眼角的泪水,强装欢笑来到老人的家。
“张楷呢?他怎么两三个月没来看我了,他不知道我很想他吗?”陈佳瑞愣了一下,然后假装惊讶地说:“哦,他也没给你打电话吗?公司又派他去了非洲,那里很落后,好像打长途电话都不容易,更没有互联网。这段时间我也只接到过他一次电话。”老人家并没有感到任何异常,他一边喝着茶,一边自语道:“张楷就这样,他很粗心,你要原谅他。”陈佳瑞的心口仿佛突然被一把力刺痛。泪水险些冲出眼眶。
为了让他相信儿子的确在非洲,陈佳瑞特意跑遍天津所有的非洲礼品店,给老人买了许多非洲产的礼物,告诉他,都是张楷托人带过来的。看到这些礼品,老人家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在这期间。陈佳瑞开始模仿张楷的笔迹,她打算每两周以张楷的名义给老人写一封信:为了使这个计划实施起来真实可信,陈佳瑞在网上发布了无数个小帖子,希望在遥远的非洲有人愿意帮助她转寄一些信件。终于,肯尼亚的一家慈善救助机构在网上与陈佳瑞联系了,他们答应了她的请求。从此,陈佳瑞就将一封封写好的信套在一个大信封里,定期寄给他们。他们贴上当地邮票,再寄回天津。
就这样,陈佳瑞顺利地将老人“蒙骗”了几个月。
“非洲”来电:孝顺“儿子”宽慰耄耋老人
2008年春节即将到来,陈佳瑞和张盛、张品又束手无策了,真不知如何告诉老人,他的小儿子将无法回来与他共度春节,因为中国人都把传统的春节看得很重,即使真的是“公务缠身”,也不会连个电话都不打来。
陈佳瑞和张盛、张品几乎每天都在电话里商量对策,结果都因经不起推敲而放弃。离除夕夜还有三天的一个晚上,陈佳瑞和张盛、张品聚集在一家餐馆里,继续想办法。突然,不远处隐约传来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陈佳瑞脱口而出大叫了一声:“张楷!”就在不远处的一张桌前,坐着一对青年男女,那个男人的声音和张楷的声音有几分相像。
陈佳瑞不顾一切地冲过去对那个男人说:“大哥,求你帮我个忙,在除夕夜的时候,请你费心给一位老人打个电话,可以吗?”那个男人叫董开华,28岁,在天津自营一家电脑软件公司。他被陈佳瑞的举动搞蒙了。不解地看着陈佳瑞。
陈佳瑞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他听,张盛、张品也围过来帮陈佳瑞解释。那个男人听后毫不犹豫地说:“放心吧,这事情交给我!只是,我的声音和张楷真的很像吗?”“这个没关系,我们会给老人解释的。如果老人要在电话中起疑,你就告诉老人,你工作的地方气候很干燥,再加上工作任务很重,声音已经变得有些粗犷和沙哑……”最后,他们互留了联系方式。随后,陈佳瑞和董开华又见了两次面,陈佳瑞给他讲了她和张楷的爱情故事,也让他了解张楷与父亲和兄长之间的关系,还让他知道张楷讲话时的一些习惯性用语。
除夕夜的晚上,特意留在天津过春节的陈佳瑞和张盛、张品及他们的家人聚集在老人的周围,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老人家若有所思地坐在沙发上,眼睛盯着窗外发呆,陈佳瑞心里明白,老人家是在思念着远在非洲的儿子张楷。
陈佳瑞对老人说:“张楷来信说了,除夕夜会给您打电话的。”午夜12点到来了,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陈佳瑞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老人的手有些微微发抖,他充满爱意地大叫了一声:“张楷!”他们在电话里聊了大约10多分钟。老人一再让“儿子”安心工作,不要为自己担心,工作无法脱身的话就别急着回来。忽然,老人在电话中问道:“你的声音怎么有些变了呢?”随着“张楷”的解释,陈佳瑞和张盛、张品又不断在旁边“帮腔”,老人很快释然了。陈佳瑞的一颗心放到了肚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一切没有逃过老人的眼睛,他对着话筒说:“儿子,别光顾着和我说话,也该和你的未婚妻说点什么。”他不由分说把电话递到陈佳瑞的手里,陈佳瑞不得不假戏真做地对着听筒说道:“张楷,我非常想念你,早点回家哦,我爱你……”
春节后,陈佳瑞和张盛、张品一起约董开华吃了顿便饭,向他表示感谢。席间,陈佳瑞了解到董开华也是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婉拒了在天津某市直机关任领导的舅舅将他安排在机关工作的好意,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为此,和他谈了多年的女友还跟他吹了。虽然目前生意的规模还不大,但他对自己公司的前景十分自信。陈佳瑞不由对眼前这个自信和善良的小伙子有了几分好感,连连向他道谢,董开华轻松地对陈佳瑞说:“不必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任何人都会像我这么做的。”从那以后,董开华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老人家打去问候的电话,告诉老人他在“非洲各地”的工作情况。
真情为媒:假扮恋人擦出爱情火花
2008年夏天,陈佳瑞终于完成了硕士学业,在与父母商量后决定回山东发展。临别前,陈佳瑞去老人的家中与他告别,谎称要去非洲陪伴张楷。老人听后高兴极了,说:“张楷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你去后,他在那么远的地方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听了老人的话,陈佳瑞的泪水哗一下流了出来,很快又装出快乐的样子说:“可我舍不得离开你。”老人慈祥地盯住陈佳瑞的眼睛说:“没关系,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回山东后,陈佳瑞在济南市一家国企找到一份工作,可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想起张楷的父亲,陈佳瑞发现,无论时空如何变换,她心中的牵挂和伤痕都无法磨灭。为了这位慈祥的老人,陈佳瑞不断和董开华通电话,二人共同编织一些圆满的“谎话”继续“欺骗”老人。
渐渐地,陈佳瑞的内心深处对董开华滋生出了另一种情愫,她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热情仗义的小伙子,而董开华对漂亮、善良的陈佳瑞也逐渐有了“那种”感觉,于是,两人的联络电话越打越多,越打越热络,越打两颗年轻的心“靠”得越近……
2009年元旦,公司放了假,陈佳瑞正准备出去旅游,忽然接到张盛打来的电话,说老人正在住院,非常想念她。陈佳瑞马上改变了计划,立刻赶往天津,同时给董开华打了电话。
走到医院门口,陈佳瑞赶忙将张楷送给她的那枚订婚钻戒戴上。半年多的时间没见面,老人的精神状态比从前差了许多。张盛告诉陈佳瑞,老人因胃病伴随高血压,身体每况愈下,加上白内障,视力也急剧减退。
老人一见是陈佳瑞,原本浑浊的眼睛好像有了些光芒,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孩子,你和张楷都好吗?他怎么没有和你一起回来?”陈佳瑞忍着泪说:“张楷因为工程走不开,如果他走了,整个工程就要停工。”老人听了陈佳瑞的话,脸上顿时露出了自豪。这时候,“张楷”也适时地打来了问候电话,老人的气色顿时好了许多,他对陈佳瑞说:“你们早点结婚吧。老天爷让我活到今天,就是要让我完成所有的心愿。”
就是这次天津之行,陈佳瑞和董开华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陈佳瑞在天津的每一天,董开华都开着私家车陪着她,当他鼓足勇气对陈佳瑞说出“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吗?”的时候,陈佳瑞立刻羞红了脸,并幸福地狠狠点了一下头……双方父母听说他们的相识和交往经过后,对他们的相爱也都十分赞成。
陈佳瑞回到山东后,又投入到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她和董开华约好每隔一两个月就给老人去一个电话,并且每次打电话两人都商量好所有细节,尽量使每一个阶段的电话内容都完全吻合,不让老人听出丝毫破绽。
特殊婚礼:“孝儿贤媳”又送老人最后一程
2009年5月初,张盛打电话告诉陈佳瑞,老人现在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很差,视力几乎消失,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混乱。2009年5月19日就是老人的90岁寿辰,家里人决定给他办一个贺宴。现在他们烦恼的是:这个时候,张楷如果再不出现,这个“骗局”就难以维持下去了。
陈佳瑞决定再去一趟天津,董开华也大力支持陈佳瑞的行动,他要求和陈佳瑞一同前往老人的家中。陈佳瑞和董开华先应约赶到张盛家,那天晚上,他们几个人坐在客厅里,心里都在想着如何“闯”过这一难关,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最后,陈佳瑞提出一个建议:向网友们求助,找一个张楷的替身。说不定能找到一个这样的人,就像当初发现董开华一样!于是,大家都表示赞成。
当天晚上,他们就在互联网上发布了招聘替身的消息,并把张楷的照片和基本特征一块发了上去,很快得到许多热心网友的支持。接下来的几天,他们通过视频看了几个,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不是长得不像,就是体格偏差太大,要么是声音不符。
帖子发布后的第4天,陈佳瑞他们正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忽然,张品拍了一下大腿说道:“既然爸爸的视力快不行了,我看没必要像选替身一样那么严格,只要声音有些相像就行,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大家决定还是请董开华再次出马,尽管董开华和张楷的相貌、身高都不是很相符,重要的是老人已经认可了他的声音,其他的问题在几乎接近失明的老人“眼中”,都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这一次,董开华再次爽快地答应了。陈佳瑞向董开华说明了张楷的一些习惯动作,希望他能排练一下他将出演的“角色”。董开华仔细地听着陈佳瑞讲述着每一个细节,不停地点着头,听着听着,他的眼圈都有些发红了。
第二天,陈佳瑞来到老人的家,陈佳瑞伏在他的耳边大声说:“张楷实在太忙了,在您90岁生日那天一定回来,我们还将在那天举行婚礼!我们商量好了,为了省下钱买房子,我们只在家里举行个简单婚礼仪式,不大办了,婚宴只约请哥哥嫂嫂等我们的家人。”老人连连说这样办好!
5月19日那天,陈佳瑞和董开华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来到老人的家。张楷的两个哥哥用轮椅将老人家推到院子中,陈佳瑞和董开华手挽着手拜过天地后,径直走到他的面前,异口同声地叫了声“爸爸”!老人的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董开华伏下身紧紧地将他拥抱着。老人吃力地说出了一句话:“张楷,你终于回来了,你瘦多了……”话没说完,他已经是老泪纵横。
“婚礼”过后,陈佳瑞和董开华在老人的家中陪伴了他整整一周,他们每天都推着老人去附近的湖边或街心花园散步、聊天。尽管他几乎无法更多地用语言来表达,陈佳瑞和董开华的话他也经常听不清楚,但看得出,他似乎乐于倾听他们讲那些“天南地北的游记”,他的眼睛虽然浑浊,但却充满了无限的幸福。
一周后,陈佳瑞和“张楷”含泪与老人家告辞,陈佳瑞心里知道,这一次可能就是永远的诀别。老人十分的安详,没有分离的痛苦和伤感,脸上始终带着幸福的微笑。
6月23日,陈佳瑞在山东济南接到了张盛打来的电话,他告诉陈佳瑞,老人走了,没有任何痛苦,在睡梦中静静地离开了。陈佳瑞的心口掠过一丝疼痛,但更多的是一种欣慰,因为,老人终于完成了他一生中所有的心愿,没有任何遗憾地走了。
忽然,身后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我赶紧地边走边往路边靠了靠。车从我旁边开过,可开到前面却停下来,车窗玻璃摇了下来,传出了甜甜的声音:“老师,您快上车吧,让我妈妈送您回家。”仔细一看,一大一小两张笑脸正在车窗边绽放。还没等我回话,小姑娘已跳下车,打开了后车门,热情地推我上车,最终,我被动地坐进了车里。看着这张熟悉的小脸,我肯定她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可就是不知道她是哪个班级的,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老师,我是二年级三班的一诺,您认识我吗?我认识您,您是一班的数学老师。”孩子说道,“谢谢你,一诺!我认识你,你们这是去哪儿?”开车的妈妈回道:“去超市买点东西,一诺一看见您就和我商量,说下雨了,老师没打伞,想送老师回家,老师,您家住什么地方?”“谢谢啦!我……”“您就别客气了,超市有好几个,去哪个都行,先送您回家。”看着就在眼前的饭店,再看看一大一小满脸的真诚与期待,如果告诉她们我就去前面的饭店,孩子会多么失望,孩子心中的善良也会受到伤害。说实话,我真不忍心拒绝她们,就把家的位置告诉了一诺的妈妈。坐在车里,我被善良的孩子,真诚的母亲深深地感动着,温暖不知何时已将我包围。
她们一直把我送到楼下,等她们走远之后,我立刻往回赶。虽然外面很冷,可心里却格外温暖。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话:“善良是需要成全的”。
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成全善良的机会有许多许多。当孩子把捡到的东西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及时地表扬他,这是成全善良;当孩子主动帮助别人,我们向他竖起大拇指,这是成全善良;当孩子热情洋溢地跟老师打招呼,我们以同样的热情回应他,这是成全善良;当孩子在母亲节、父亲节给爸爸妈妈送上一张充满爱的贺卡,我们鼓励他,这也是成全善良;当孩子献爱心支援灾区小朋友,我们欣赏他,这更是成全善良……成全别人的善良,其实很简单,有时就是道一声谢谢,有时就是绽放一张满意的笑脸,有时就是轻轻点一下头,有时就是传递一个称赞的眼神……这虽然简单,但孩子们从中得到了肯定与赏识,就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了善良的种子。
善良需要我们成全!成全善良需要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时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良的眼睛。
刚刚结束了这篇小说,感触颇多,却又不知如何抒发。本以为作者又会描述一个俗套的圆圆满满的结局,但是只是写到女主角天意般的接到了那束新娘手中的绣球,给我们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我们可以自己展开更多的想象,这样的结局正是我最喜欢的。一般小说中的男主角都好的太过完美,一旦被小说中的女主角遇到,试问谁又能不动心呢?但正是因为那样完美的男子世上难遇,所以我宁愿自己想象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去与女主角般配,这样多好! 感谢作者让我欣赏了一个以她自己经历为模板创作出的故事,如此真实又如此精彩!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善良丰富高贵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善良丰富高贵读后感1《善良丰富高贵》是周国平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善良丰富高贵》是其中一章节。善良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是极普通的品质,而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也成为一件奢侈品。丰富主要是指精神生活的丰富,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搞于肉体的快乐。高贵一般指做人的基本原则,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因此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应该做精神的贵族。
周国平把这篇作为书名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现在的人过于热衷对物的追求,对精神上的追求是匮乏的。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的各种热,如各种选秀热,购房热、炒股热,这些社会现象它一定程度折射出人们思想上的盲从和对未来的茫然,人心浮躁,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现象的干扰,没有抵御的定力,这些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精神上的匮乏和无知。当然,现代社会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对物质的适当追求也未可厚非,谁可以说我不需要金钱和财富,我想谁也不会当这样的傻瓜。学习哲学就是要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用哲学的观点来把握个人的探索和追求,我们的人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本书的题目很直接提出了作为人的一种必然的追求,作为一位哲学家,他的任务就是在精神追求方面引导我们,我想这也是他出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观点,如周国平在《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这一章节,阐述了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的哲学观点,语言风趣幽默,把复杂的哲学观点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易于我们普通读者理解。读他的书会给予我们很多启迪。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欣赏他文字的原因吧。
善良丰富高贵读后感2读到大作家周国平这句话“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就让我深深的喜欢上这本书。这是作者有哲学的眼光观察社会,思考社会呼唤人们。作为一名教师当我读到第九辑让教育回归常识,感受更深。现摘引文中一段就能看出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也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事实上已成为民众受害最烈、怨声最多的领域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忧思。根本的症结当然是在体制上,举其大者,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市场化名义下的高收费、乱收费,导致大量贫困家庭子女实际上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应试教育变本加厉,三是教育目标和过程的急功近利。在这三种因素交互作用下,滋生了种种教育腐—败现象。体制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民—意充分表达,另一方面要靠政府痛下决心。自今年两会召开以来,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但是,体制的改革非一日之功,我们不能坐等其完成。我们应看到,即使在现行体制下,老师和家长仍拥有相对的自由,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小环境,把大环境对他们的.危害缩小到最低程度。当然,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站得足够高,对于现行体制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教育的理念有正确的理解。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多了,不但其学生和孩子受益,而且本身就能成为促进体制变革的重要力量。说到底,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制度。
事实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悲剧,虽可追根溯源到体制的弊端,但基本上都有小环境的直接导因。比如说,现在学生自杀事件频繁而且呈低龄化趋势,其中有一大部分,学生的老师或家长难辞其咎。在本书所分析的个案中,就有多起初中学生因为不堪教师的虐—待和羞辱而自杀的事例,有的学生在遗书中明言,自杀是为了以死证明他的老师没有资格做老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未完成作业,家长对孩子体罚,逼死甚至打死孩子,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死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不知还有多少孩子生活在极端非人性的小环境中,身心遭受着严重摧残,我为所有这些孩子感到悲伤和愤怒。
当然,最后仍无法回避体制的问题,因为在现行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的体制下,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在总体上就是非人性的,普遍承受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功课负担和功利期待,其恶果是童年被无情地剥夺,人性遭到扭曲。本书所分析的对生命冷漠和残忍、为小事自杀或杀人、校园暴力等事例说明,相当一些孩子在人性上存在着缺陷。这些事例也只是冰山一角,今日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一定是很普遍的,在非人性的总体环境中仍能生长出健全的人性,这只能是幸运的例外。
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毫无疑问,一个人惟有人性健全才可能真正幸福,也才可能真正优秀。毫无疑问,一个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能够是一个真正和谐和生机勃勃的社会。如同作者所说,这本来是一个常识,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听从常识的指引,实践这个常识。令人震惊的是,我们的教育在做着与常识相反的事情,这么多的家长和老师在做着与常识相反的事情,而大家似乎都停不下来,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推着继续朝前走。当此之际,我愿借本书呼吁:本书所涉及和未涉及的无数悲剧事件早已敲响警钟,应该结束这种大规模的愚昧了,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教育之为教育。也许,我们还来得及”
周国平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他的文字简练浅白,能把生活的感触写得很清晰与细致。这本《善良丰富高贵》是作者四年多的散文结集,它一如既往地延续了这种平易的风格。在书中,周国平一方面继续了他对人生理想、两性情感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加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的文字。周国平的散文,既富有思想者的睿智和深刻,又不乏普通人的感觉和体验;既有达观者的通透和洒脱,又见性情中人的困惑与迷惘。周国平的散文始终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严肃思考,以及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密切关注,对于读者而言,最有价值的应是他给我们指明了很多为人处世的真谛。
善良丰富高贵读后感3“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听见一切时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灵,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的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活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所以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这本书的书名很特别,是三个词语并列而成:善良丰富高贵。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周国平在书中一篇与书名同名的文章《善良丰富高贵》中说:“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我为人们的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而且他坚定地相信,人的心灵应该是善良、丰富、高贵的。这正是如今社会人心所严重缺乏的,人的心灵渐渐迷失了根本。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教育界、学术界、网络社会、医疗改革等各种现实中的弊端都做了批判和评论。他深入思考,这本书正是他对社会与人性的最深切关注,使他对人性关注的最迫切的期盼。
善良丰富高贵读后感4《善良丰富高贵》书中文字简练浅白,把作者对生活的感触写得很清晰与细致,读后让人心灵得到洗涤和提升。
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去阅读关于专业知识之外的书籍。像《善良丰富高贵》一样的散文集,里面的每篇文章都独成一体,反映了不同的哲学和社会问题。把书放在床头,随便翻翻,总能学到有用的知识,既能提高人格修养,也能体验到为人处世的真谛。
书中写到: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虽然我不是哲人,但和大多数人一样,怀念善良,丰富,高贵的品质,期待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书中讲到:人活在世上,应该活出自己的本色。然而,“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哲学家们尚且争论不清。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有两个可靠的标志。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个人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要活出自己的本色,要把工作视为安身立命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抛弃日常的烦躁才能感受到工作内在的愉快和充实;要有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找到精神上的坐标轴,作一个负责任的管理者,才不至于在工作中随波逐流。在实际生活中,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完全可能在物质上也富裕。现阶段,虽然我们不是很有钱,但已经不必为生存而操心,工作对于我们来讲,只要认真对待,就是“可持续的快乐”。
在历史长河中,文字一直是主要的媒介,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新媒介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和电视等新媒介为我们提供了庞大的信息。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可能每天都要处理和接触到无数的文件和管理制度,其中很多信息既不能回答我们工作上的任何问题,也不需要我们做出任何回应,有点“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味道。我们可以在瞬时知道世界各地二十四小时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却对过去五千年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我们能够迅速的接受上级下达的指令,却对企业的成长历程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了解不多。如何有效的吸收必需和有用的信息,统筹规划我们的工作路线,提高办事效率,也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和正确对待的事情。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一个人的善良》,部分摘录如下:“用心对待所有的学生,好不和不好的学生,都能接受,都能去喜欢,不去和学生斗气,不去对讨厌的学生置之不理,农村的都是留守儿童,多多爱。”
其时我正沦陷在一堆急需上交的表格中,一不留神就忽略了我应该有的回应。至少,我应该给一个表情的。至少,我应该及时让他懂得,我感谢他所传达的善意和信任。至少,我应该告诉他我触摸到了一种人性的温度。可是事实上,手机随手一丢,我就怎么也找不到了。我在三尺陋室内毫无道理地忙着,忙得好像我能赚多少银子,忙得好像我在经营一所规模宏大的大学,忙得好像我在搪塞所有人。
然后,继续收到他的信息,继续收到表扬,继续收到鼓励,让人有这样美好的误会,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我觉得我欺世盗名了,我觉得不能不澄清了,不能不省去一切美丽的想象,还原一个生活的真相-------关于楚木湘魂的,关于烛剪西窗的,也关于所谓刘老师的。
如果我正独自坐在庭前喝一杯含混不清的茶,如果我正在仰望云卷云舒,如果我正心如湖水不染尘埃,那么,我会和你一样,五十二个学生是盛开在心尖的五十二朵花,每一个学生都是心尖上的柔软。我会认为分数最低的孩子,才是最堪怜爱的孩子。我会以父母的心肠,去体贴每一张脸的欢喜悲伤。然而,所有这些柔情万千,都需要一个特定的背景,一个特定的情境。当背景置换成教室,当情境置换成对抗,当心如湖水置换成心涛澎湃,当情绪找不到出口,但凡天下老师会做的,我一样都不落下。从菩萨到魔王,就是半步之差。所以,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好老师,一直不是。有的,只是一颗想做好老师的心。有时候,我觉得我就是那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前次让学生用“气呼呼”造句,孩子的心到底是无遮无拦的,他们反馈给我一面镜子------“我上课的时候吃东西,老师气呼呼的。”“我昨天迟到了,老师气呼呼的。”“我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气呼呼的。”诸如此类,几乎详细的罗列了我种种气盛之情状,听得我哑然失笑。所以,我不是学生心目中的天使,我经常会气呼呼,有时候,还会变成老虎或狮子。当一天的课程落幕,当我又安静地坐到庭前闲看车来车往,当一天所郁积的尘埃被剥离,我又会对我有过的愤怒后悔和自责,生活便是如此循环往复。
也许是国境线之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触动了中国的神经,课改像一种流行风,它被赋予了阳春白雪的高度,所有的老师被勒令皈依于它。我愿意皈依课改,但不是将自己塞进一种全国统一订制的模子-----几块小黑板,桌子的摆放方式,15分钟的讲课时限。诗词尚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分呢。田园派尚有王维和孟浩然的风格之别呢,课改,不应该只是一种模式的模式吧。每次观摩公开课就像欣赏一场已经反复彩排好的表演,而我向往的是真实的常态课啊。既然课改的圣旨高踞于供人顶礼膜拜的神龛,既不容反驳也不容置疑。那么我姑且相信,改比不改好吧,在这条路上,我还停留在蹒跚学步。
“留守”这个词,是天底下父母钝钝的痛,想当初,我亦是因为囡囡而奋力转身的。其实这个政府应该负一些责任,如果没有该死的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如果可以异地高考,大概也没有这么在辛酸和无奈中挣扎的父母和孩子吧。我原本打算对全班所有的留守儿童作一次家访摸底,然后记录每个孩子的碎碎念。然而我怎么觉得,家访就像上门吃饭似的,又兼着自己出奇的懒,这计划便成了清宫里的太监。不过现在看来,这计划也许还得继续,因为班上的一个学生,几乎不说话,成绩又沉在海底里,无论你多么春风和畅还是山雨欲来,总是一双大眼睛无辜地瞪着你,瞪得让人觉得天地苍茫,瞪得叫人抓狂,抓狂的结果,就会滋生与暴力有关的语言。后来偶然知道他是单亲孩子,父亲在他襁褓期间亡故,母亲异地打工,负着一座房子的债务。并且,他是被收养的孩子。张爱玲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但凡我早知道这些,该不会这么愤怒了吧。
如果我能,我当然愿意用爱去俘虏人心。我喜欢并且享受从学生眼睛里流露出来的由衷的赤祼祼的喜悦,那是一朵怎样的盛世奇葩。可是我的爱心似乎总是撑不到下课的最后一刻,每次在放学之前就把耐心耗完。于是,以恨铁不成钢的名义,在一群绵羊中嚣张,于是,在嚣张中迷失了方向。
就在今天,我读了一本书,让我感受颇深,这本书的名字叫《你离善良有多远》。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篇文章:“苹果事件”。这篇文章写了一位小女孩,家里很穷,为了给奶奶治病,捡了两个烂苹果。因为苹果上有个牙印。所以被她的同学说成了偷苹果。我知道后,就让她写出深刻的检讨。后来,她的后妈知道了,就来兴师问罪……她在盛怒之下,摔碎了碗。结果她被碗的碎片划破了……
我看到这里,心里惭愧不已,心想:我要向她学习,我不能因为奶奶话多,就捂住耳朵说烦死了;我不能因为奶奶节约,就嘲笑她;我不能因为奶奶吃我们没吃干净的食物就说她好恶心;我不能因为她天天晒豆子而弄出豆虫而生气;我不能因为她穿有补丁的衣服就嫌弃她;我还不能因为奶奶听不懂我的话,就不理她;更不能因为奶奶跳舞跳得不好,就讽刺她、嘲笑她……我要在她危机的的时候帮助她,让她走出困境;我要在她需要我帮助的时候,默默地推她一把;我还要在她生病的时候,陪着她,给她递药,陪她打针……俗话说:“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她为了让我吃好喝好,总是把自己应有的一份都给了我。她还总是默默地包容着我的坏脾气……她为我付出了许多,我应该要孝敬她,不能让她默默无闻的付出成为了幻想。
文章中因屠格涅夫的一句称赞,成就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未来。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我表哥,开始他对英语一点兴趣也没有,可英语作文写得非常棒。
有一次我刚好和妈妈去他家,那时我才七八岁,不懂什么是英语,我妈看到表哥在写英语作业,而且刚好是写英语作文。我妈一看说:“这篇文章写得真棒”!表哥把头转过来,一脸惊讶地看着她,对她说:“我没听错吧,我对英语没一点兴趣,怎么会写出好的英语作文。”我妈笑着说;“虽然你对英语没有兴趣,但你的作业真的写得不错,再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妈妈的鼓励,表哥对英语的兴趣慢慢提上来了,现在已是过了英语八级的大学生。
是啊,欣赏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未来,懂得欣赏别人的人一定是充满爱心的人。而被欣赏的人也一定是有一定优点的人,值得别人欣赏。所以说欣赏是一种美德,而被人欣赏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非常新颖而有意思的一个观点。善良,同时带有锋芒,看似相互对立,细细想来却又有点合理之处。
善良,是有一定原则的。每个人都本性善良,但在生活中,每每却让人感觉并非如此。生活中,却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本性善良,与人相处却往往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至让人讨厌、反感。他们或许有这样的共性,他们原本是好心,却总会办“坏事”,总是出力不讨好,还招来别人的责难。这是为什么呢!不是都说,“好心都会有好报的么?善良的人都会有好结果的么?”可为什么总会让人失望呢?孟子曾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否能够反思一下自己,往往是出于自己好心,却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而不事先顾及他人的感受?是否是为了满足自己认为是为了别人好而强加意志的欲望?往往是自身处于好心好意,在别人看来就是不顾及别人感受的恶心恶意。古人都讲,多行善积德。但如果是为了行善而行善,为了积德而积德,那就不是行善积德了!因为你是带着功利色彩去行善去积德!善良并不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还是有原则的,不能以善良的名义去强加感受给别人,不要去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虽然本书有些观点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有点偏激。但或许还是能够戳中不少人的内心,因为生活是充满酸甜苦辣、五味杂成的,常常不如意。善良,虽有锋芒,但善良不能丢!
虽然是讲道理,但是读起来还是有些难以下咽,大致翻了翻,有些情绪涌上来,说说我自己吧,小学的时候,因为长的瘦瘦小小又爱哭,经常被同学使唤跑腿去小卖部给他们买零食,后来才觉得这是别人欺负我。高中到了性格最倔强的时候,因为个人经历,养成一种性格,从来不麻烦别人,什么事都是自己死扛,别人请求的事也无法拒绝,尽力去做。也不是说讨好,我帮助别人是希望在我或者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有人能帮一把。因为爸爸永远实现不了的诺言,我明白了别人的诺言不能轻易相信,不能依赖别人,想要什么自己去做。经常帮助别人会让别人觉得理所当然,有一天你不做了就会被指责,高中的时候天天帮全寝室的室友接水,有一次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没有给一个室友接上就停水了,她回来责问我为什么没给她接,我那一刻感到绝望和难过,这就是滥用的帮助吧。我帮她们那么多,我开了一次口请求帮助就被拒绝了,感觉心里拔凉拔凉的,更加坚信做人要靠自己。再后来,到了大学,无论室友说话多么难听多么伤人,怎样攻击我,我都因为大家都是室友抬头不见低头见而忍着,然而她们并没有意识到并且变本加厉,后来我才明白这是我好脾气没原则没底线。之前一直是以付出和牺牲自我的态度为别人活着,现在明白了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有自己的路要走,我有自己的人生啊,我要为自己而活。
亚马逊河旁茂密的森林里,人类在那里砍伐树木时,有一只树虎被树胶粘住了,其他树虎就陪着它一起度过危难时刻。于是人们利用动物的这一善良特点而使诈把它们全部捕杀。原因是它们的皮毛很珍贵,你看,人类为了钱什么残忍的事都能做得出来。
这故事情节让我感慨万分,我为人类的残忍悲哀。人类啊!当你取起枪打出第一颗子弹的时候,一个活生生的动物用鲜血来祭祀了你。为什么北极鼠灭亡?为什么沙龙兔在沙漠中为寻找水源而惨遭灭亡?这一切都来自于人类的“恩赐”!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文--《藏羚羊的跪拜》,在青藏高原上,有一个猎人当想打死一个藏羚羊的时候,藏羚羊突然跪倒在了地上,没人知道它这么做是为什么?但它的跪拜引不起猎人任何的怜悯。当猎人把那一枪按了下去,得到猎物的兴奋使他在煮食时,发现在这只藏羚羊的肚子里有一只小宝宝,猎人恍然大悟。
人类,放下手上的枪吧!反醒吧!为动物创造一个安静美好的生活环境,为我们人类与动物创设一个和谐的境界,让我和睦相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