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导学案第一周(精选4篇)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2)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根据思路,探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4)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目标难点:
1.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关键文句的理解。
学法指导:
1.朗读法
2.讨论法
知识链接: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鲁迅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二.探索背景:
本文是一篇悼念性抒情散文,写于1926年4月1日,是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刘和珍烈士而写的。
1926年初,正在中国大地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一场大革命形势很好,帝国主义扶植的北洋军阀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危机四伏。为了帮助盘踞东北的奉系军阀进关消灭倾向革命的冯玉祥将军统率的国民军,日本帝国主义于1926年3月12日开出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被迫反击。3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八国公使,以最后通牒方式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无理要求。为了反对帝国主义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北京各界人民于3月18日在天安门集会,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政府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竟令卫队开枪射击请愿群众。当场死47人,伤123人,鲁迅的学生刘和珍也在遇害之列,是为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反动政府走狗文人诬蔑请愿群众为“暴徒”,是“自蹈死地”等等;并将杀人的罪责推在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
噩耗传来时,鲁迅正在写杂文《无花的蔷薇之二》。刚写完三节,听到惨案消息后,他怒不可遏,感到“已不是什么写‘无花的蔷薇’的时候了”。因此,在《无花的蔷薇之二》的后六节里,鲁迅将“投枪”与“匕首”的锋芒直接指向反动政府。他写道:“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未所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他还在文章的末尾特地注明写的时间,并把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继《无花的蔷薇之二》之后,鲁迅就这次惨案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空谈》。4月1日,又写了情文并茂的《记念刘和珍君》。(这几篇文章均见于《华盖集续编》)。
三、读准字音
徘徊páihuái长歌当哭dànɡ
菲薄fěibó踌躇chóuchú
桀骜jiéào黯然àn
噩耗è肆无忌惮è
喋血dié攒射cuán
屠戮lù和蔼ǎi
浸渍zì殒身不恤yǔnxù
洗涤dí绯红fēi
尸骸hái
四、通读全文,理清总体思路
1、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2、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3、试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4.试归纳总结全文思路:
五、互动探究
思考一: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思考二: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哪些?
六.课堂练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2.感悟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知识链接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背景:《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一)注音
1、湓( )浦口 2、铮( )铮然 3、商贾( ) 4、悯( ))然
5、转徙( ) 6、迁谪( ) 7、荻( )花 8、幽咽( )
设计人:牛向军
审核人:杨艳丽
使用教师: 班级:
姓名:
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 重点]: 掌握如下字词的意义:既、属、危、适。[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课时]2课时。
[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知人论世]
1、写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以后经常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2、简介作者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一大批有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士大夫要求变法改革,青年苏轼也积极参与其中,多次上书并提出“丰财”、“强兵”、“择吏”的建议虽然如此,但由于他希望对改革应采取温和态度的政治主张和坐而论道的书生意气。使他没有认识到当时豪强兼并土地带来的对会危机,所以,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倾向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反对新法,从而卷入了上层政治斗争的旋涡,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权利更迭的受害者
二、读课文,标注生字读音。
检测:
属客()
窈窕()
斗牛()
冯虚.....御风()
和歌()
愀然()
山川相缪()
...扁舟()
无尽藏()
相藉()
嫠妇()
舳.....舻()
酾酒()
匏樽()...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段:写
的情景。
第二段:写
和
。第三段:写客人对
的感叹。第四段:
第五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问题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六、课堂小结
七、检测反馈: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义:
1、七月既望
2、举酒属客 ..
3、纵一苇之所如
4、冯虚御风
5、何为其然也 ...
6、正襟危坐
7、下江陵
8、苟非吾之所有 ...
9、所共适
10、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11、侣鱼虾而友麋鹿 ..
2、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
(2)而今安在哉?(句式:)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
八、师生反思:
课题: Unit7 Section A 2d,GF--4c 课型 : 新授课年级 :八年级教者:zlp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掌握本节课出现的重点短语和句子。
2.谈论地理和自然现象,学会对事实和数字的比较,3.能表达较大的数字,熟练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听力检测 —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和世界的一些自然地理之最中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较大数字的表述,识记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变法的多条规则;正
确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同句式。
自我预习
1、自学Page50,52页的单词。(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过关)。
2、自读对话2d两次,把握大意,划出不懂之处并自己查字典解决。
3、自读GF两次,弄懂含义。
4、独立完成4a、4b,4c,小组内互相检查,解决疑难。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预习检测: 翻译:随便 ___________就我所知 __________最普遍的问题______
今天的长城之旅_________________ _正如你所看到的 _______ 和。。。一样大___________比长江长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2d,理解并仿照练习,老师点拨知识点.2、自读GF两次,弄懂含义。
3、独立完成4a、4b,小组内互相检查,解决疑难。4.探究知识点: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一.单选
1.Paul is very _______.He is ________ than his brother.A.heavy---heavierB.heavy---heavyC.heavier---heavierD.heavy---heavyer
2.It has the ________ clothing store in the town.A.goodestB.gooddestC.bestD.better
3.This ruler is ____than that one.A.longB.longerC.the longestD.longest
4.This book is ____ of all.A.cheapestB.cheapD.cheaperD.the cheapest
5.He is much ____ than his brother.A.tallerB.tallC.the tallestD.tallest
6.Li Lei is ____ older than Lucy.A.quiteB.veryC.muchD.more 7.This is one of ____ films of this year.A.more excitingB.exciting C.the most excitingD.most exciting
8.The weather in Beijing is colder than_____.A.in GuangzhouB.Guangzhou
C.that in GuangzhouD.that from Guangzhou
9.Tom is ____ of the two boys.A.tallerB.tallestC.the tallerD.the tallest 10.Of my parents, my father looks_____.A.oldB.olderC.the oldestD.the older 11.This watch is ____ than that one.A.much expensiveB.expensiver C.more expensiverD.more expensive 二根据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Lily gets up ______(early)thanLucy.2.Which goes __________(slowly), Tom or Jim?
3.This book is _______________(interesting)than that one.4.She works________________(careful)in her school.5.Who goes to bed _________(late)Jim, Tom or Jack?6.I think turkey is ___________(delicious)of all.五、板书设计:
【高一英语导学案第一周】推荐阅读:
高一英语导学案206-20
哈姆莱特 导学案设计(高一必修四)06-25
鸿门宴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0-19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英语作文10-08
高考英语导学案10-25
5.2英语导学案07-11
高中英语阅读导学案07-25
七下英语全册导学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