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篇1

宝华山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占地面积115公顷。是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裕,无霜期长,蕴含着

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地带性森林植被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具有浓郁的森林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知的维管束植物共有124科352属529种,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洲植物种子数的1/4,其中不乏珍稀宝贵的树种,素有宁镇山脉植物园之称。

宝华山森林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92%。山中有千年古树近百株。宝华山中绿瑰宝,身为宝华人,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家乡宝华山自然风光的迤逦,了解我们家乡丰富的物种,尤其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镇山之宝——宝华玉兰”,让孩子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探究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最终成为创造家乡美的主人。家乡有这样的美景有这样丰富的植物资源,我们应引以为豪,我们要让家乡这样的美景为更多的人知晓,激发孩子心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时长

使用年级:高年级

第一阶段:2周左右

第二阶段:1节课左右

第三阶段:一个月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让学生认识、了解我们宝华上中的植物,欣赏让学生感受宝华山的林麓之美,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

2、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能力目标: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并借助有关资料丰富对宝华植物的了解。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会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4、学会制作叶脉书签,为家乡的风景设计公益广告用语,最为小导游想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介绍我们的宝华山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

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与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体验时间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3、宝华为我们的骄傲,向人们介绍我们的宝华山,欣赏宝华山的美景,宣传宝华。激发孩子心中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活动调查的相关表格,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去我们的宝华山寻找我们自然保护区内的珍贵之物,认识它们,观察它们。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在课题确定之后,我们将用2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调查有多少学生了解自己家乡宝华山中珍贵的植物,然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走进宝华山,亲近宝华山,在自然保护区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植物,认识植物以宝华山上的物种为材料,让学生观察、访问,查找资料,认识、了解宝华山中的珍贵物种。

学生分组,从宝华山回来后形成一系列的调查表格,如有关家乡植物资源的情况调查,去查找文人墨客对宝华山风景的赞美的诗篇,如当你了解了我们宝山里那些植物你的心情、感受如何等等,自己可以翻阅相关书籍,可以上网搜索,可以向别人请教等等,自主搜集资料。同时将采集回来的植物树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植物的辨认,认识树叶的形状,制作成树叶贴花,做成叶脉书签等,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在校内外展开了广发地资料搜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我还对孩子进行理论基本的培训,1、用搜索站点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打印,怎么制作表格等。

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一个月左右把资料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互相交流,表扬资料搜集好的学生,同时也给其他做到不足的同学一个学习范例,补充自己整理搜集的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

下面以1节课的过程勾勒为例。

第一节课,以交流资料,了解植物为主

一、创设情境,赏一赏

1、展示家乡宝华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2、把你拍摄的照片与大家分享。

二、自主合作,说一说

1、、说说宝华山中珍贵的植物种群

(1)、物华天宝——宝华山自然保护区

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把宝华山辟为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7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已载入《中国百科年鉴》。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使珍贵的植物资源得到了十分妥善的保护。因为植被保护得好,加之隆昌寺被36座山峰所包围,在山的任何一面都看不见寺庙的影踪,只能远远地听到晨钟暮鼓的声音。

宝华山地带性植被保存完好,据初步统计,仅维管束植物就有124科、352属、529种,其中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州种子植物种数的1/4。其中,宝华玉兰、糯米椴、三页漆、紫檀、南京椴为特有树种,宝华玉兰为特有树种,是三百万年前的新生代。有刚竹、水竹、苦竹、短穗竹等野生品种,称之“竹海”。地带性植被中,落叶成份为:青冈栎、苦槠、冬青、紫楠等,毛竹、油桐等栽培历史悠久。

(2)、资料链接

(198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XX年后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现为“国家4a级森林公园”。

(3)、说说你在自然保护区内的见闻

了解植物的习性

(4)、重点认识我们的“宝华玉兰”。

a、讲解宝华玉兰的发现过程。

1932年,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郑万钧来宝华山考察时发现了它,并定名为宝华玉兰。

b、栽培种植情况

此树种至1980年全县只剩母树26棵,濒临灭绝。近年来,在人工精心捉种、培育下,已有苗木数万棵。如今,宝华玉兰已走出宝华山,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城镇安家落户。宝华玉兰是宝华山镇山之宝,落叶小乔木,每年早春二月,于春寒料峭中先开花,后发叶。花朵多而大,形状如莲。花瓣白色,莹若冰雪,基部紫红色,花香浓郁。叶为悬胆形,树皮灰白色。花谢结籽,满树翠叶,至冬落尽。其籽艳如红玛瑙,被紧裹于长条形灰色外皮花房室内。宝华玉兰木材大都通直细致,是良好用材;其花还可制香精和作药用、食用。

c、美文欣赏

多么勇敢的宝华玉兰呀,为了迎接百花盛开的春天,不畏早春二月的料峭寒风,等不及长叶,便绽开一树鲜花;

多么美丽的宝华玉兰呀,如莲的花朵,洁白的花瓣、微紫的基部,艳红的花丝,淡淡的幽香;

多么谦虚的宝华玉兰呀,待到春光明媚时,身披绿装,含笑不语甘心扶持烂漫的山花;

多么朴实的宝华玉兰呀,到秋天结出一串串葡萄般的鲜红种子,耀眼夺目,为秋色增添了光彩。

d、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个“玉兰”精神的人,你能说说吗?

课外可以延伸对植物知识的探究活动,如研究植物的叶子等。

第三阶段:

利用节假日开展假日小队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我们宝华山上丰富的珍贵的植物资源,宣传我们宝华山的优美风光,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同学们登山研究植物的活动图片及采集的树叶等资料与大家交流

2、有诗为证:交流搜集来的赞美宝华山风景的诗歌等

3、做树叶贴画

4、制作叶脉书签(事先在家做好),和大家交流

5、创意设计导游词

六、活动评析

综合实践过程的重点要突出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在活动前的准备上应花大功夫。我们的学生尽管生活在宝华山脚下,但对宝华山的了解仅限于感性的认识中,在活动准备之中,带领学生研究每一种植物特性,指导学生设计好表格、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总资料,指导学生做树叶贴画,做叶脉书签。

在教学中,我利用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现在风景之美。让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心得,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我们宝华山上的珍惜物种——宝华玉兰,同学们分组合作展示自己的才能,赞美自己的宝华山,然后走向街头走向社区,让跟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宝华山。通过活动,同学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见识,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篇2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 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 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性;能否运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活动过程和思维过程。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 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一继续、扩展和延伸, 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我校利用数学综合实践课开展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小课题实验, 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实践, 让我对数学综合实践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让我对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新的理解, 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增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细节描述]

在学生学习了《分式方程》后, 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乐普生”商厦进货员在苏州发现一种应季衬衫, 预料能畅销市场, 就用8000元购进所有衬衫, 还急需2倍这种衬衫, 经人介绍又在上海用17600元购进所需衬衫, 只是单价比苏州贵4元。商厦按每件58元销售, 销路很好, 最后剩下的5件按8折销售, 很快售完。问商厦这笔生意盈利多少元?根据此题设计了一组综合实践练习:

根据实际情况 (上海衬衫比苏州衬衫贵4元) , 同学们进行实践练习?提出了以下问题:

(1) 商厦这笔生意盈利多少元?

(2) 剩下5件产品全是苏州产品, 盈利多少元?

(3) 剩下5件产品全是上海产品, 盈利多少元?

(4) 剩下5件产品中既有苏州产品也有上海产品, 盈利又是多少?

a.苏州衬衫1件, 上海衬衫4件。盈利多少元?

b.苏州衬衫2件, 上海衬衫3件。盈利多少元?

c.苏州衬衫3件, 上海衬衫2件。盈利多少元?

d.苏州衬衫4件, 上海衬衫1件。盈利多少元?

通过实践练习:

(1) 解:设苏州购进衬衫每件X元, 则这笔生意盈利M元, 根据题意, 得, 解得X=40

经检验:X=40是原方程的根。

则在苏州购进衬衫件, 在上海购进衬衫400件。

商厦做这笔生意盈利

M= (600-5)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2) M= (200-5) ×58+400×58+5×58×80%-8000-17600=9142元

(3) M=200×58+ (400-5)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4) M=200×58+ (400-5)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a.苏州衬衫1件, 上海衬衫4件。盈利多少元?

(200-1) ×58+ (400-4)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b.苏州衬衫2件, 上海衬衫3件。盈利多少元?

(200-2) ×58+ (400-3)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c.苏州衬衫3件, 上海衬衫2件。盈利多少元?

(200-3) ×58+ (400-2)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d.苏州衬衫4件, 上海衬衫1件。盈利多少元?

(200-4) ×58+ (400-1)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这时我启发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及生活经验, 想想这个答案似乎有不妥之处?同时让其他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谈谈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于是, 学生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生1:我认为此题的答案等于9142元是不正确的。因为”剩下的5件”不明确, 是苏州购进的衬衫还是上海购进的衬衫?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思维拓宽了, 争先恐后地谈论自己的观点。我有点想不通。

生2:条件不明确, 不能计算?

生3:老师, 假设剩下5件产品全是苏州产品, 盈利9142元。因为苏州产品要便宜些, 怎么会一样呢?

生4:假设剩下5件产品全是上海产品, 盈利应少一点, 为什么也是一样呢?

生4:剩下5件产品中既有苏州产品也有上海产品, 我总是想不通。

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发现盈利完全一样。到底怎么回事了。同学们, 你们想想, 不同厂家的衬衫虽然价格不一样, 但又想想, 剩下衬衫的收入始终是5×58×80%=232元, 并且本金与其它同厂家进的衬衫一样。不管进销差价如何, 剩下的始终是232元的收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归纳出一个规律:设剩下的件数中苏州衬衫为A件, 则上海衬衫为 (5-A) 件。

那么盈利= (200-A) ×58+[400- (5-A) ]×58+5×58×80%

当A=1、2、3、4、5时, 结果始终是一样的9142元。

师:归纳出盈利多少与剩下的数量无关。要使盈利发生变化, 只有剩下数量销售价格不同, 才有可能使盈利不一样。

师:同学们你们再实践一下, 把剩下的产品数量变换下, 结果又如何?

学生们的思考不仅经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拓宽了思路, 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 体现了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的教学特点,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激发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13

“综合与实践”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学中新增设的一个教学内容。“综合与实践”的核心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在课堂的自主研究与观察、讨论与思考、推理与验证的过程,学习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学习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抽象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过程的主导线,引导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导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展现自己的成果等,使整个课堂能够延续下去。但是近年来,课程综合与实践在我国实施力度不大,可借鉴经验不多,在多数的课堂中也是形式多于实践,不能发挥出“综合与实践”本身的作用。

一、“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与实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整个课堂效率提升的关键,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更适合学生进一步了解课程内容。而小学数学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在一些课程中需要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经验、大自然中的科学、道德精神和一些基本常识。学生在了解这些后才能对课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课程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对一些题目有了创新与应用。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一些案例与学生研究,从而达到从根本上理解的目的。

小学数学的特点在于与实际事物相结合,科学地选择教学和实践内容,注重实际应用,把着眼点放在综合与实践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现实,便于学生学习和实践。选择合理的内容和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其固有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能应用到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比如,在一些数学案例中就会有两辆汽车相对而行的问题、有两同学约定时间见面的问题,或者在课堂上,拿着做的简易模型进行课堂简便模拟等等,让学生在脑子中有着实物的思考,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这些相关的问题上,进行自行研究,将生活运用于知识,既学习了知识又在生活中增加了经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一个更深的印象对学的东西,更愿意去接受去探知。综合性在于多个学科相结合,从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案例的练习。

在教学课堂上,“综合与实践”要相互结合,在综合教学后,要进行实践的体会,在课堂中让学生在了解了基本的内容后,进行小组讨论,亲身体验自主课堂的魅力,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感兴趣,更有学习的动力。例如,在一些对于球的表面积、周长的计算中,一些学生在思想中模拟不出球的形状,教师在此处就应该做一个球的模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教师在此处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又对学生了解知识有着重大的帮助。“综合与实践”相结合后,方能显示出它的成就。

二、“综合与实践”课堂的策略

(一)“综合与实践”的案例研究

现在的学习中更加注重了学生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味性,注重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创新思维意识,找到自己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把实际教学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教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数学学习意识,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重要的内容不算太多,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后,对一些常识、物理知识有所了解,对世界的新奇性有所期待,比如,在二年级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放一些建筑物、世界著名景物的幻灯片,让学生的兴趣提到一个顶峰,毕竟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世界还是充满着新奇与兴趣的,教师投其所好,收获会颇丰。当然在此幻灯片中,教师也要讲述一些关于几何模型的相关知识,建筑物的对称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新课标的出现,只在形式上有所体现,而不具体实施,否则,既浪费了时间,效果也会甚微。

在设计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明白学生的兴趣点,投其所好,不能只是一味地依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切实地结合好学生的相关兴趣特点。在小学教育中,正是发掘学生兴趣爱好的时候,大多数的天才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发掘的,所以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应该明白,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数学有兴趣,对于一些数学能力不好的学生,教师不应该放弃他们,而是在设计案例的时候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从而引发其创造兴趣。教师也应该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思想观与价值观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区别进行教育,不可混淆,遵守层次性原则。在低年级的学生中,要注重激发出学生兴趣爱好,先让他们爱上数学,而高年级的学生,就要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当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研究,把“综合与实践”发挥得淋漓尽致,才是新课标的体现。

(二)课堂策略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综合与实践”很重要,但课堂策略也相当重要,但这需要教师因课堂而论,当然,这也是新课标实施好坏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开发学习资源的时候,要注重与时代进步相结合,而不是只为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数学教学中,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运用到课堂中,经过融会贯通,融入到学生思想中。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测量建筑高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相关问题的论述和核心部分的讲述,当然,其中可以穿插一些因为建筑物的量测问题出现事故的问题,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还对道德问题进行了了解,让他们懂得认真负责的态度,然后,就是小组进行讨论,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进行自主讨论,讨论后,教师要对此相关问题进行案例研究,出几道相关性大的数学题,可自行讨论。最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在此次学习中体验到快乐,这才能让学生对此相关问题彻底消化。教师在此起着主导与评价的作用,与学生共进退。

参考文献:

[1] 冯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2(26).

[2] 周志云,吴治中.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3).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篇4

(一)一、依据和意义:

《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结合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在学习名人关于母爱文章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活动感触亲情,进而写出优秀作品。

二、指导教师:王建花

三、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四、教学目标: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得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六、教学难点: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得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七、教学实施设想:

学生准备:(学生自由组合成五个大组,课前利用近一周的时间,分组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大组的学生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第二大组的学生搜集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第三大组的学生搜集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第四大组的学生搜集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

第五大组的学生搜集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学生还要准备几张母亲的照片

教师准备:

1、恰当布置教室,在黑板上书写主题《献给母亲的歌》并作好装饰。

2、第三大组关于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资料比较难找,教师要准备几则资料来补充。

3、要选好几首关于母爱的歌曲供上课使用。

活动要求:

1、课前利用近一周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母亲为你所做的一切,在日常生活小事中,逐步走进母亲的生活,认识母亲平凡背后的伟大。

2、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更深入地了解人类世界乃至动物世界中伟大母亲的壮举,逐步理解母亲,激发对母亲由衷的敬爱之情。

3、通过课堂展示进行成果交流,充分表达对母亲的理解感激之情,并在 后续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回报母亲。能写出成功的有关母爱的作品。

4、本课时以全体师生为主要人物(演员),以歌颂母亲为线索,通过多样的形式将课堂构建成一个展示母亲平凡、伟大形象的舞台。

课时安排(展示阶段):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多媒体播放阎维文的《母亲》)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的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现在,让我们再次融入这种人类美好的感情中,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二)、利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三)、1、“道不尽的母爱”

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或用文字,或用音乐,或用画笔,或用镜头„„ 虽然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那温柔深挚的感情却是一致的。

(师生展示相关资料,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第一大组的学生朗诵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由于时间关系,小说散文各自朗诵一篇,篇幅不宜过长)

第二大组的学生朗读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第三大组的学生朗读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教师补充“班羚飞渡”的故事,老鹰折翅训小鹰的故事。)

第四大组的学生展示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可以邀请本组同学演唱关于母亲的歌曲)

第五大组的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小结:动物也罢,人类也好,惟有父母之爱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也是无私而伟大的!

2、“剪不断的‘脐带’” 虽然刚出生时,我们的那根连接母体的脐带已经被剪断,可是,与母亲精神上的血缘关系而终身难以割断。十几年来,也许你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你,但是,沐浴在母爱中的你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吗? 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照片,敞开心扉讲一讲你

和妈妈的故事吧。(在这一环节播放背景音乐《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通过讲述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的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3、“多角度看母爱”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会,从下面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在班上与同学交流。(大屏幕出示:1举几件倾注母亲关爱的小事,谈你的感受;2狐狸的母亲在孩子长大后把它赶出去,让它独立生活。你怎样看待这种行为?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 3你对自己的母亲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4、“报得三春晖”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动物尚懂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 沐浴着母爱的阳光,相信大家已深深被感动.面对着母亲,一定会有千万句感激的话和千万种感激的举动。下面就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为母亲编辑几则感恩的短信吧。

(四)拓展延伸:除了亲生母亲,我们通常还把谁称作母亲?(党、祖国)欣赏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祖国,慈祥的母亲》

(五)布置作业:刚才我们谈了许多,也听了看了许多,如果把刚才所谈所想的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将会成为永久的回忆,请大家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为母亲写一篇小传,力求全面反映母亲的个性和人格特点。可以附上母亲的照片和其他相关资料。

2、以“妈妈,您听我说”或“母爱”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六)结束语:现在,我们真正了解到: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世间至尊至圣的感情。可是,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们对母亲的深厚感情,那么就让我们永远传唱献给母亲的歌吧!(投影)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幸福(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九、教学活动总结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课前,同学们按要求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有文学作品,图片,照片,格言,俗语 电影等,提高了同学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课上,通过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小组交流,既锻炼了交流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收听者的听话能力、分析能力。编辑短信的环节和课后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 音乐的穿插既渲染了气氛又陶冶了情操;课程内容由母爱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热爱,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多种多样的展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5、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一些学生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宁可在网络中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倾诉心中的烦恼、分享生活的乐趣,也不愿与父母多说一句话。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摒弃了对母亲的厌恶与反感,消除了对母亲 的误解与偏见,促进了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活动完成后,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深情。

(二)不足之处

1、由于搜集的有关母亲、母爱的材料太多,有的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就显得无所适从,只知道采用撒网的方法,大包大揽,不善于围绕主题选材,因此学生围绕主题选材的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在布置任务要时多加指导,引导他们合理准确的搜集和整理材料。

2、小组交流的形式,使个别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组长在前面发言,自己竟变为旁观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对这些学习被动的同学,教师在平时应多多关注,在心理上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也能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真正意义。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篇5

——《铺一铺》

南坪实验小学

冉颖

小学

***

一、研究背景

密铺也称为镶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通过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四年级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小学生对奥运会感兴趣,对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密铺的特点,绘在方格纸上密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密铺,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平面。

2、过程与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探索、归纳、创造能力的思维习惯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承办各式各类比赛的体育运动场以其造型独特、雄伟壮丽的身影展示于世人的眼前。这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精华与现代科技完美的组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水立方体育馆,请看它的雄姿。(展示图片)

2.教学过程设计

(1)任务一:请注意观察,水立方外墻装饰的花纹有什么的特色?请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种或几种乎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

课件出示或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壁砖、地砖密铺场景。

(2)任务二:探索可“密铺”图形的特点:

猜想:是否每种图形都能实现密铺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正五边形等八种基本图形。

学法:

①分组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引导学生得出能密铺的图形的种类。

(3)任务三:归纳出可“密铺”图形的内在规律。

问题①:在用三角形拼接的图案中,每一个顶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问题②:在用四边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问题③:在用六边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用一种多边形进行密铺,就必须使拼凑在每一拼接点顶点处各角之和为360°。是这些图形的内角和的是360的整数倍。

(4)任务四:让学生根据课本第110页的图案,选用一组,在方格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密铺图案。

(5)任务五(发散思维。拓展延伸):探索用两种平面图形进行密铺的可能性。

问题:如果想让正五边形能密铺,你觉得应该加上哪个图形呢?

提示:正N边形内角和S=(N-2)*360,正五边形内角和为540°

四、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篇6

《月季花的制作》

一、活动背景

在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会上,我学会了制作皱纹纸花,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学生看,当时学生非常惊讶,个个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有几个女生非要缠着我马上教给她们。我见学生那么渴望、那么积极、那么热情,于是就提出把皱纹纸花的制作作为这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经过我们是生的讨论决定将课题研究确定了“皱纹纸艺的研究。

二、活动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制作月季花的技巧;

2、学会刮、拉、组合等加工技能并应用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体验探究、实践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课件、各色皱纹纸、22#铁丝、大小花瓣模型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春天?

(生说)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正是因为春天有那么多的鲜花开放,才使得春天生机勃勃。老师也喜欢春天,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播放课件)

这是什么花?漂亮吗?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了花。还有一些花不甘寂寞,也争着来和大家见面(播放课件)。大家想见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看到这些花,你知道这是些什么花吗?你想说什么?(这些花真漂亮,这些花和真的一样,我们要是会做该多好呀)

这些花是老师自己做的,老师的手巧不巧,你想做吗?(想)这节课我

课件呈现:花芯、花瓣、花萼、花杆、叶子。

3、我们知道了月季花的结构,那这朵花是如何制作的呢?请同学们动手拆一拆,看一看制作这朵花需要哪几步?

小组拆花。在拆的时候要将拆开的相同部分放在一起,记住拆的顺序。

小组交流。先拆下来的其实是做花时的(最后一步),而拆的最会一步恰恰是做的时候的(第一步)。

学生交流时教师出示课件:月季花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是什么?如何做呢?看图说一说(生说)

第二步是什么?如何做呢?看屏幕说。

第三步是什么?如何做?

第四步是什么?

4、在这几个步骤中,你认为哪个环节是困难?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好了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朵或两朵月季花,开始行动起来吧。(播放音乐)教师巡视

(三)、评比

师:经过紧张紧张的忙碌,同学们完成的如何呢?请每个小组的组长举起自己组的月季花,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组的作品为什么?(生说)

哪个组的作品将被评为经典之作呢?请为你喜欢的作品投上一票。

(每个小组一张纸,结果写在纸上)

请说一说你的感想(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小组齐心合力的结果)

(四)、拓展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 篇7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 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 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 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 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 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 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 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 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有时弯腰寻找, 有时低声交流, 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 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 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个个兴趣盎然, 收获丰硕。

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让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茶文化资源, 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 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 开发学校资源

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 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 提高图书的流通率; 二是利用中午与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图书室, 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 如上学期我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课题是《日历与生活》。在学生搜集的各种版本的日历、挂历、台历、年里和农家历中发现了什么? 有哪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 我及时引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选出其中有价值的问题, 作为研究型性学习的主题。结合查阅图书和调查访问, 基本上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研究的学习态度。

2. 开发社区资源

一是与学校附近的的企业、工厂挂钩, 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 二是与学校附近的社会团体、知名人士挂钩, 定期采访、调查。如2009年我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之一———《西海水库》的调查报告, 经讨论研究确定了三个研究课题, 分三个小组进行, 历时6周时间。分别对周边村庄的耕地、生态环境和今后的开发利用展开调查研究。我整理成论文在2009年或开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选二等奖。

3. 开发自然资源

学校在农村, 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充分利用这一条件, 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了解家乡的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如学校周围生长着茂密的蔓蔓草, 我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集, 并指导学生制作小笤帚, 而这种草不挂油, 经济耐用, 比高粱苗好用多了, 学生制作后每人带回家一个, 家长反映很好。

三、活动课题的选择

我任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题确定上,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等各个方面, 提出了具有生命力的活动主题; 在内容选择上,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详尽的分析, 尽可能照顾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寒假前我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五年级搜集我们滨州《民间流传的儿歌》, 六年级结合春节的实践课题《春联荟萃》为学生能够积极地、较好地参加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为了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 走出校园, 走进第二课堂, 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校每年春秋都会组织学生到综合实践基地参观调查活动。活动前老师指导学生收集参观地点的材料, 了解相关知识; 使学生们都受到了一次实地教育; 活动后,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制作并完成了绘画、文化卡等内容, 各年级还挑选出精美作品制作成果展板进行了展示。

四、贴近学生生活, 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 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自主实践, 主动探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 设计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过程, 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 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 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增长环保知识, 增强环保意识。认真撰写环保小提案, 征集环境保护金点子, 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 用摄影摄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周”“我为家乡添新绿”“清清溪水静静流”等综合实践活动, 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点绿色, 用实际行动宣传教育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 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 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素质逐步提高,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摘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 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 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紧扣现实生活,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它充满生命活力。因此, 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的自然熏陶, 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点点滴滴 篇8

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角色扮演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比如我教学三年级《有趣的叶子》一课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种植物叶子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采访、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最后得出结论,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经验。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改变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回想一般的综合实践课,由于教师重视了文本的学习活动,重视了教室空间进行教学活动,是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很自然地感觉到古老的学习方式的复古,认为老师还是像以往的活动课一样,只是哄着大家玩玩而已,不会真的去实施,造成了实施时无法进行。这种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易使学生远离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的学科课程的延伸,从而窄化了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了活动的认识课。

三、教学与实践要紧密结合

考虑到我校处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内容选择上要体现农村教育的特点,以当前学生的生活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面向农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农村生活需要。如“农药的使用常识”、“养殖”、“种殖”等。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具有生命力的资源,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的生活看似简单,但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秘密与特点。比如,孩子中有很多“小胖墩”,究其原因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满城尽是‘小胖墩’”的主题研究活动开始了,学生从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自主进行研究,首先随机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问题;再在一些比较胖的学生中开展调查,发现他们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很大原因与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运动有关。

所以,在选择课题时,教师要学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幼稚的想法,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课程内容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在《有趣的叶子》中,让他们对“叶子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这一子课题进行探索,这种内在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内容与方法交织的过程,是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而在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着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方法的掌握,而非知识量的多少。

四、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中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元化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密切合作得出结论。把学习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以及个人的目的协调起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这种交往合作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这种交往也不局限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与此同时,必须疏通交往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条件和机会,协调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心理环境,综合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多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共同目标,分享学习活动的乐趣。组织小组成果汇报与交流,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改变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一定要在开放的情境中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篇9

活动主题:压岁钱探秘 主题的确定:

这个主题活动产生的诱因是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春节后开学不久,班上有个男生在学校附近的小商店买了四个蛇螺,一个四十元,还买了许多其他的玩具。我听说后,发现他的桌洞里还随意放了近三十元钱。同学们反映:这个男生这几天带了不多钱,还发给班上好几个男生每人十元。这让我不由想到:班上学生吃零食的普遍现象。学生手里的钱哪来的?他们能随意支配的钱有多少?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随即,我进行了一个书面调查:同学们的零花钱哪来的?平日自己能支配的零花钱有多少?调查中发现:此时,学生手中的零花钱几乎是过年亲朋好友给的压岁钱,学生能支配的数额多的有200~300,少的也有近百元,还有部分学生压岁钱直接由自己保管,家长不干预。于是,我想结合压岁钱,给学生好人生理财第一课。

活动目标:

一、通过资料搜集让学生了解压岁钱的习俗来历与演变。

二、通过对压岁钱去向的调查,引导学生合理支配压岁钱,学会理财、懂得节约、适度消费。

三、通过对压岁钱数量的调查,让学生感受压岁钱数量的极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四、在活动中运用调查、访谈、统计、上网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检索资料,整理资料及社会实践能力,感受合作学习参与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活动时间:8~10个周(课内指导时间:6~8课时)活动准备:

一、课件:创调过年氛围。

二、主题申报表、小组活动方案表、小组活动计划表各一份。

三、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和小组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提交主题申报。

二、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和小组活动计划。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活动准备:

一、课件:创设过年氛围。

二、主题申报表、小组活动方案表、小组活动计划表。活动时间:2课时 学生活动的内容:

一、在创设的活动情境中,交流:自己喜欢过年的理由,关于压岁钱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提交活动主题申报。

三、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和小组活动计划表。教师指导重点:

一、创设过年情境,指导学生交流:喜欢过年的理由,引导学生关注压岁钱。

二、指导学生将“同学们关于压岁钱还想知道的问题”分解提炼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确定活动子题,填写主题申报表。

三、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和小组活动方案。重点是指导学生交流:预设时间的是否合理,打算用什么方式开展活动,成果展示的方式等。

第二阶段:压岁钱习俗探究

活动目标:

一、让学生了解压岁钱的习俗来历与演变。

二、在活动中运用调查、访谈、统计、上网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检索资料,整理资料及社会实践能力,感受合作学习参与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学生小组活动计划表、手抄报纸、活动记录本。活动时间:2个周 学生活动内容:

一、依照自己在小组内的分工,通过上网、看书、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方式,了解当地关于压岁钱的习俗,做好记录。

二、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检索资料,整理资料。

三、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可以是自己的活动日记、收获体会、手抄报、访谈录、资料集等。

教师指导重点:

一、了解学生活动开展情况,指导学生按计划扎实开展活动,并注意活动中生成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检索资料,整理资料,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三、在交流中指导学生大胆质疑,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成果展示。

第三阶段:调查压岁钱的数量与支配方式

活动目标:

一、制定第三阶段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分工。

二、引导学生制定调查表,学会围绕活动内容展开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写出活动感受或活动报告。

三、感受压岁钱数量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会合理理财。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感受合作学习参与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第三阶段小组活动计划表和调查表。活动时间:3个周 学生活动内容:

一、结合活动方案,制定第三阶段小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内容与分工。

二、明确调查人员与内容,设计活动调查表。

三、结合调查表,开展调查和统计。

四、写出活动报告或体会。教师指导重点:

一、制定第三阶段小组活动计划,让小组成员明确活动内容与分工。

二、指导学生设计活动调查表。

三、及时了解学生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开展调查。

四、指导学生统计调查结果,写调查报告或感受。活动实施效果: 同学们对这个活动兴趣十足,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看书、上网、到书店和图书馆查阅资料、请教家中老人等方式了解了许多有关压岁钱的信息,并及时记录在自己的活动记录本中,利用双休日办手抄报展示等。在交流之后,小组长将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汇集成一本小册子。

为了提高调查效率,同学们反复修改调查表;调查中,学生三人一组,事先与各班老师协商,利用早上、中午或大课间的时间,对四年级6个班进行了书面调查,落落大方、有条不紊的调查过程着实让老师们折服。调查后,小组长又带领大家统计调果结果,写出了三份调查小报告。(附后)

教师活动反思: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又一次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及 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最大潜能,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兴趣”这一活动宗旨。兴趣使然,第二阶段,学生在完成活动方案和小组活动计划之后,主动利用课余时间结伴到书店、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家长合作上网查找资料,利用双休日办手抄报。小组长俨然就是小老师,在带领导小组成员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分工合作时想得是那样的细。他们既想到了自己家中有无电脑,又想到了他们家庭住址是否相近,结伴活动是否方便;还想到了成果展示时各自的优势等,真可谓想得周到!可见,学生是多么用心在做这件事情。

第三阶段的调查,各小组长简直让我感到了“被动”。他们一次次询问自己的调查表是否合理,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修改完善。调查更是“自主”。调查表一完成,便迫不及待地与各班老师协商,利用早上、中午课前十分钟、大课间时间对四年级6个班展开了调查,根本不用我参与。有时为了对照一个数据,他们竟反复调查两三次,可谓认真负责!

为压岁钱管理支招,更让我们不能小瞧了他们:赵子斐说:“压岁钱是给我们的,他的支配权就应该属于我们。但我们很多的同学自我控制力差,我们可以把压岁钱交给家长管理,但爸爸妈妈要用应该与我们商量。”林峻卫说:“我们可以把压岁钱买成基金或以我们的名义存入银行,作为我们的教育经费。”同学们比较赞成:把数额较大的钱存入银行,作为教育费用;少数自己保管,平日里可以用来买学习用品等,花的时候与家长打个招呼,不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压岁钱因为有了家长的关系自己才有,多是交换,钱理应由家长管理,自己还小,不想管。有个别同学认为“压岁钱是给自己的,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在讨论中已明白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

压岁钱的调查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人民生活的提高,学会了合理理财,知道了不应乱花钱,更让学生对家长多了份理解,有了份孝心。

学生收集的资料汇集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压岁钱,在传统里只不过是春节时候的一种“文化图腾”,演化至今日,这种“文化图腾”的功能也不该变为某些人“创收”、“谋利”和“挥霍”的代名词。如果缺乏了这种理念,不管我们的家长如何去引导孩子树立理财观念,“变味压岁钱”给孩子、社会带来的弊端也还将不断浮现,最终成为一个让人头痛、无解的大难题。

★历经了无数风霜雪雨的洗刷,是到了压岁钱回归其本义的时候了。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各位家长,给孩子派压岁钱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尊重压岁钱的“压邪祟”本义,而非盲目追求数量、派头。再这么发展下去,压岁钱自己就成“邪祟”的东西了,还压什么?

学生调查小报告

压岁钱支配方式调查小报告

我们小组对五年级六个班进行了“压岁钱支配方式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些同学的压岁钱是自己管理的。他们中有的用这些钱买书,有的用来买文具,有的用来买零食。这部分同学中随意用压岁钱买零食的较多,有乱花钱的现象。多数的同学的压岁钱是与家长一起管理的。有的压岁钱被爸爸妈妈存入银行,名字是家长的,存折、帐号孩子保管,留着上大学好用。有的被家长当作“奖学金”,等孩子哪一天表现不错,比如,考试打了高分或做了一件让家长高兴的事,用这些钱来鼓励孩子;还有的压岁钱被家长买基金了,(家长多是在银行上班的)让钱生钱。这些钱虽然是被家长管理,但多是花在我们身上。很多同学赞成这种支配压岁钱的方法,因为我们还小,这样能避免我们乱花钱。

上一篇:校长演讲下一篇:汽车服务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