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的说课设计(推荐11篇)
一、说教材:
《一去二三里》是一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一首古代童谣,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图。这首童谣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是值得学生反复诵读的好材料。课文配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表示数字的十个汉字。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写字的练习。针对教材特点,我把第一教时的目标定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在观察图画和朗读课文中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借助汉语拼音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识字。在第二教时中进行基本笔画和田字格的认识,进行扎扎实实的写字练习。
设计理念: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现在的学生都有外出游玩的经历,本课我创设带领学生去“郊游”这一活动,使生经验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进行阅读和识字。
2、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材料作为主要材料,也就是体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二、说教法
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的过程。在本堂课中,我以学生学习活动促进者的身份,通过创设富有童趣的活动和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发展语言,培养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
三、说学法
本课是在学生刚学完拼音后的第一节识字课,音节的拼读能力还不是很强,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持续性短。认字方面,学生在前面已认识了70个字,具有一些初步的识字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采用了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做一做,认一认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学习。
四、结合课堂教学行为说说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教师导的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皮亚杰在《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一人前进的内驱力,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本堂课中,我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伥 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谈话勾起学生以往生活的积累,唤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将诗的意境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沟通,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周围,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充分利用课文插图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画面内容再现诗句描写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情境,使整首诗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学生的情感因素也就调动起来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2、创造机会,自主学习
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觉行为。在这堂课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同伴的学习中,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在本堂课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还学生读书的权力。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色这一句去读,变“老师要我读什么”为“我想要读什么”。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学生就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和体验,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读、比赛读、评价读、全班读等有层次性的阅读活动,学生的朗读更加有韵有味。
②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在交流识字方法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展示自己的发现。学生得到肯定后心灵上获得很大的满足并用更高涨的热情,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互相启迪,开发了潜在的智慧,领会了识字方法。
(二)学生学的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搭建平台。在本堂课中,为了让知识的获得有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采用了以下学法:
1、看一看,说一说L:在实物投影仪上放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由地说图中美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让学生有话可说,并在说的过程中分散了难点。“烟村、亭台”是本首诗中读音上的难点,通过看图理解了意义,通过说话纠正了读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次序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并在这个过程中直观理解了诗意,感受到了童谣的意境美。
2、读一读,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读,小组交流读,在此基础上学生有交流的欲望,进行全班交流读,最后回归整体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阅读教学由浅入深,并在读后评价中感受到童谣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了语感。
《一去二三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 (一) ”中的一首古代童谣, 它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童谣描绘景物错落有致, 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自然和谐地融于对山村美妙意境的描写中。儿童学习这首童谣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 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汉字, 也是首次在田字格中写字。为此, 在写字前应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 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 初步掌握运笔方法, 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要求写的汉字。由于课文是以童谣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 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看图, 图文结合学文识字, 并加强朗读, 让学生在多读中理解课文, 感受景色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会认12个生字, 认识“横”笔画, 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童谣大意, 感受山村优美的景色。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 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进行数数比赛, 从1至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10个数字的发音情况, 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1. (出示课文插图) 小朋友们, 图上10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他们身穿的球衣上印有1至10的数字, 各人手里拿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 仔细看看他们球衣上的数字与篮球上对应的汉字, 你们认识吗? (指名回答)
2.我们再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手拿1~10数字卡片的10位学生, 不按顺序先后上讲台, 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手执相应汉字 (数字) 卡片的学生应答上台。其他学生跟读, 直至熟练掌握。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 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 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童谣
古代有一首童谣, 它像一幅画一样, 有山有水, 有花有树, 有冒着袅袅炊烟的几户人家, 还有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 (指导看图) 知道它是怎么写的吗?更巧妙的是, 它把一至十这10个汉字都融在里面了, 现在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这首童谣, 你们有兴趣吗?
(一) 借助拼音, 初读感知。
1. 请小朋友打开课文, 自己拼拼音, 读这首童谣。
2. 这首童谣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 拼拼音读准它。
3. 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 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 自由读童谣。
5.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 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 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 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二) 了解童谣大意。
1. 小朋友在读这首童谣的时候, 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 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 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 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 请小朋友看看图, 读读诗句 (告诉学生, 这首童谣其实也是诗) ;读读诗句, 再看看图。
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 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 学生读“一去二三里”;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 学生读“烟村四五家”;指着亭台, 学生读“亭台六七座”;指着路边的花, 学生读“八九十枝花”;指着整幅画, 学生读整首诗。
4.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 一位读诗句, 一位指图。 (反复练读)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与事物形象的联系。)
(三) 配乐诵读整首童谣。
1. 引导熟读成诵, 并设问: (1) 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 真了不起, 那你一边背诗一边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表达) (2)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这是一个宁静的小山村) (3) 你来到这个山村, 觉得它美吗?
2. 教师小结引导: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这首童谣, 想象自己走进了小山村, 感受到了它的美景。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象, 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 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 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 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 右上格, 左下格, 右下格, 横中线, 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 (出示“一、二、三”) , 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 起笔时稍重, 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教师范写。
指导写好“一” (顿一顿, 横过去, 再顿一顿, 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3.复习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 肩要平, 身要正, 脚放平。
4.指导写字。
“一”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 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 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田字格中的上半格, 下横写在下半格。
“三”第三横长, 第二横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 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4个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
4、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时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但由于本人语言功底薄弱,又没有其他让学生直观感知的多媒体设备,只有课本上一副图,所以教学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我先让学生圈出诗中的生字宝宝读读拼拼,并借助所学的拼音拼读古诗,会读了读给同桌听一听。但是可能因为是第一次学习课文,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还不是很能掌握,有个别学生不会圈生字。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我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本人经验不足,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摘果子,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字,巩固生字。但由于时间紧张,写字这一步完成地有些匆忙。
教材简说:
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第一时
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你们有兴趣吗?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文,而且读懂了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读卡片)
第二时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领奖游戏。老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上台领奖。
一生说:我得了第—名。
众生说:对对对,你得了第—名。
3读《咏雪诗》。
二、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师范写。
3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4指导写字。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1、认识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
4、背诵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喜欢汉字,主动学习汉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教学难点】
辨认“八、入”“九、十”;指导写“一”。
【教具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听录音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2、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拼一拼。
3、学生读一读,画一画。
边读边画出生字。把画了记号的多读几遍。读给同座听。
4、(出示生字)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读音。开火车、齐读,指名读。
5、出示生字卡片检查。
三、理解词句
1、对照插图一,说说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2、指导学生根据图说说诗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课文
1、指导读好全诗:
让学生边读边想,自己就是画中的孩子,正在告诉别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让别人也感到那地方很美。
2、学生反复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
五、游戏激趣,巩固提高
做图二的找朋友游戏,重点读准“四、十、三”,辨认“八、九”。
六、布置作业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
2、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
( )块田 ( )条鱼 ( )朵花
3、读课文指名读、全班齐背、同位互背、指名背。
二、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2、游戏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指导书写。
4、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学生写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巩固练习
1、交流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一去二三里》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拼音之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本课要求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课文田字格中的范字,是本课要求学会的10个生字,标在田字格上方的是要学生认识的9种笔画。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诵读。
教学理念:
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诵读课文和观察插图中认识生字,培养他们自主阅读、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说说、读读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真精神!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生齐唱歌曲《我们一起去郊游》)
2.(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由远到近观察)看看郊外景色怎么样?我们先看看远处有哪些景物?(亭子)亭子也叫亭台。(出示卡片:亭台)亭子前面有什么呢?(房屋)你们瞧,房屋上面还冒着烟呢,老师觉得人们可能在做饭呢,对不对?煮饭的炊烟饶着整个村子,我们把这村子叫烟村。(出示卡片:烟村)再看近处有什么景物呢?(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
(二)初读课文
1.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师配乐范读古诗)这首小诗美吗?你们想不想读呢?自己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如果读不准,你就借助拼音朋友多拼几次,明白吗?(生配乐读古诗)
2.老师要把这颗小星星呀,送给我们班的***。因为他读书的时候,身子坐得直直的,头正正的,书啊,抓得稳稳的。读书姿势可好了!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接下来呀,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这首小诗。一人一句,其他小朋友呢,竖起小耳朵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好,开始!
3.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呢,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快快做好,注意读书姿势。这次听清老师的要求: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三)识记生字
1.这次小朋友读得都不错。那接下来呀,再听老师的任务:看看课后生字,把每个字拼读两遍。
2.下面该老师检查你们认读生字的情况了。卡片上的字你会读就举手!(强调:一本身读一声,但和其他生字伙伴在一起的时候,就该读二声。这是一种变调现象,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接触到很多,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奥妙之处)让我们把生字齐读两遍。
3.脱掉拼音小帽,你们还认识吗?我们开火车来读。抢读。
(四)配乐诵读课文,启发想象
1.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和这些字宝宝交了朋友,我们再来读课文,一定觉得特别愉快。不过,老师提醒大家: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这幅美丽的画。待会儿告诉大家: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好,开始!
2.谁愿意把你刚才读课文的感受告诉大家呀!你是从课文哪句话体会到的?
3.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读?这么多同学呀!我们男女生进行比赛,怎么样?读得真美!老师觉得我仿佛已经来到了这个幽静而美丽的小山村。
(五)书写汉字
1.认识田字格
同学们,我们是中国人,不但要会认中国汉字,还要会写中国汉字。中国汉字是方块字。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里,汉字的家就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汉字的家吧。
这个方方正正的格子叫田字格。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书写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书写一。
这节课我们先送一回家。先帮老师在田字格里看一看,一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一是由笔画横组成的,写在横中线上,从左往右,起笔重一点,收笔要顿)你们想不想写?动笔之前,我们先复习以下习字操:头正、身直、肩平、臂开。好,保持这样的姿势开始描红。描好以后,在生字本上再写几次。
黄家园小学 一年级语文教师 冯雪莲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本课生字卡片。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小朋友学完了拼音,和许多拼音宝宝交了朋友。大家知道一个声母哥哥和一个韵母妹妹相拼,可以碰出一个响亮的音,现在,老师检查一下,看大家拼得准不准,响亮不响亮(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2.大家刚才拼得这么好,那么,老师再问,请找出这12个音节里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以及三拼的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老师可高兴了。请小朋友打开书,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读好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2.会读了吗?谁能站起来大声读呢?
12.好学生带着大家读两遍。指名读,评议正音。(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13.现在老师指哪个字,你们就读哪个字。(1)一、三、五、七、九这是单数。(2)二、四、六、八、十这是双数(3)再读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14好,看来大家把生字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有十个运动员,他们的身体有1到10的号码,他们想给自己的篮球编上相应的汉字做的号,但汉字放乱了,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找一下。叫一名学生上来指着数字1说:‚
1、1我的汉字在哪里,学生从铺开的字卡中找出‘一’字说‚
一、一你的汉字在这里。‛
15.男生、女生比赛做摘果子的游戏。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体会小山村的美
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音乐响起,老师讲)古时候,有两个小朋友要到他们的姥姥家去,他们一口气走了二三里的路,来到了一个小山村,他们惊奇地看见有几户人家,家家正在烧火做饭,屋顶的烟囱里冒着缕缕炊烟,这他们可从没见过。‚啊,亭子!‛一个伙伴大叫了起来,只看见几座玲
3.有一位诗人看到了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地上盛开着朵朵梅花,雪花融入了梅花之中,他诗兴大发,也写了一首诗,用上了十个汉字:一 片 二 片 三 四 片,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片。千 片 万 片 无 数 片,飞 入 梅 花 都 不 见。
3.还有一位诗人看见了满山的红叶也写了一首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
同学们,让我们也向这些诗人学习,在生活中如果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就试着把它给写下来吧。
四、总结全课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对小山村的喜爱用朗读表达出 来,好吗?
五、课后作业
(一)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把图中事物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小诗。
(二) 过程与方法
一开始就利用课件将学生引入山村的美境之中。通过借助拼音读,不断地自读和自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生字,读熟课文。课中设计了读绕口令这个拓展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奇妙,并牢记读准字音的重要性。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学会观察,体会山村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四) 重点: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诵课课文。
(五) 难点:
把图中事物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六) 教学突破: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小诗。这首诗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和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构成了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儿童特点,做以下几点突破。
1.情境,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山村的美妙意境中:“这是什么地方?”。
2.以读为主,激情悟美。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识字的经验。指导写字时,老师直观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过程。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山村情境图)音乐,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初读小诗,理解诗中的景物,会读会写“一、二、三”3个字。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画面,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你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
2.据画面提问:你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3.板书课题:领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检查自读情况。
①区分“四”、“十”读音。
②找一找诗中其它的平翘舌音的字。
③读准“烟”、“亭”。
④摆一摆,说一说。
3.请学生读诗:谁能把古诗连起来读给大家听?
(三)图文结合,诵读古诗
1.示范读古诗。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还看到了什么。
(四)认识田字格,指导写字
1.认识田字格,多媒体画面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部分名称。
2.认识笔“画”介绍名称,范写并讲述写要领。
3.指导写字。
①观察课文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②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③示范写出“一、二”边写边讲述要领。
④让学生交流“三”怎么写。
4.拓展延伸,找找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五)总结
山村的景色真美呀,小诗文更美。在这首小诗中,我们认识了从一到十的数字,知道了烟、村、亭台、花等景物,交了新朋友笔画“一”,会写“一、二、三”。同学在我们周围还找到了这些字,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注意观察,留意我们课文中出现的汉字,并争取记住它们。
板书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六)拓展活动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课文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七)练习
1.在田字格本上书写“一、二、三”。
2.自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
三、备课反思:
1.课抓住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着力强调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保证学生识字,写字的基础打得扎实,在课文教学方面能够以读代讲,练习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得紧张又开心。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读,选择自己读的方式,使其感受到朋友的和谐的学习氛围,轻松主动地进入学习的积极状态,让学生当小评委,小老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执教:蔡丽丽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数字一至十,了解古人计数方法,感知数字的实指与虚指的不同。认识“去”并了解字理,认识“里”并初知意义。
2、学写“一、二、三”,以评价观察的方法巩固长横,以摆笔画等方法发现“
二、三”短横的写法及横画的组合。
3、学习古诗,通过游戏、想象、配乐选择等方式体会诗意、练习朗读。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趣味引入
1、师: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手指游戏吧,跟着老师一起做,看谁学得最认真。
手指游戏:
一个手指点点点,两个手指敲敲敲,三个手指捏捏捏,四个手指挠挠挠,五个手指拍拍拍。
2、师:大家的小手好灵活呀!想不想再来做个游戏?听清规则:用手指答题,管好小嘴巴。开始啦!{看图,用手指来表示(出示图片)}
3、讲述古代计数故事:(播放视频)
人类在远古时代从事的狩猎、农作等各种生产与生活活动中都需要记数。最初人们也采用手指计数,可是数字大了,就不够用了,于是又有了实物记数,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一对应, 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一个石头。傍晚收圈时, 就按小石头的个数来清点羊的只数。
但是这些记数的实物容易散乱, 携带、保存也不方便.于是又出现了结绳记数,。但是结绳还是不方便, 于是又出现了在木头、石板、骨头上的刻痕记数方式。
再后来,各国都有了自己的计数方式,瞧,这是巴比伦数字,非常形象。这是罗马数字,罗马数字现在也使用较多,书写也比较简单。我们一起来试着认一认吧。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被称为了“阿拉伯数字”。小朋友们肯定都认识它,赶快读一读吧!那我们的中国数字是怎样的呢?瞧,就是他们!你认识了吗?
4、看着拼音,自己把这十个数再读一读吧!
5、谁能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拼读一下?
6、下面,我们一起合作玩游戏,老师抽卡片,你们伸手指,小嘴吧要闭闭牢。(卡片贴到黑板上)
三、初读古诗、趣味学诗
1、现在,这些数字宝宝又回到了这首诗中,你能读好这首诗吗?拿起书本翻到*页,将这首诗认认真真读3遍,读好的小朋友做端正。
2、大家读得好认真啊!接下来,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检测一下,听清要求:一个小朋友读,另一个小朋友认真听,若读得好,同桌要表扬他,若读错了,要帮助他,轻轻提醒他,受到帮助的小朋友,要学会说谢谢。然后再换成另一个小朋友读,同桌听。开始吧!
3、我们来瞧瞧同桌合作得如何?谁认识这个字?(“去”)“去”就像一个人跨着大步离开,那这个人去了多远呢?“一去二三里”
4、“一里”大概是绕我们的操场走5圈的样子。“二三里”说明走了很远的路。谁能读好这个句子?(走得好快啊,走得好累呀,走得好远啊)去,甲骨文
5、大家做过拼图游戏吗?应该选择哪一块呢?第一句完成,一起来读一读。在大家的努力下,拼图游戏完成了!()(),像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
四、图乐辅助、趣味解读
1、这么美得诗,一定要配上美美的画。快来帮帮老师,选那幅画更合适?为什么呢?(烟村四五家)
选2的小朋友,他只看到了“烟”,其实这烟可能是做饭时的炊烟,也可能是小溪间的云烟。
2、八九十支花配哪副图更合适呢?我们去公园、去野外,不可能看到草地上或树上正好开着八朵、九朵或者十朵花,花很多很多,是数不清的。同样“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也不是正好四五家、六七座,都是虚指,表示数不清。
1、感受古诗表现的意境美.2、能发现五言诗的特点并大声朗诵古诗。
3、能寻找出古诗中蕴含的数字秘密。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会朗诵一些古诗。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P1、磁带。过程:
一、幼儿在集体中大胆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要求: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能朗诵出古诗的韵味。
二、引导幼儿发现古诗的特点。
用符号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发现五言古诗的特点。
鼓励幼儿用喜欢的符号分别记录这首古诗有几句?每句有几字? 如:~~~~~ ~~~~~ ~~~~~ ~~~~~(四句)
XXXXX(每句有五个字)
三.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1.听录音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2.闭眼欣赏,鼓励幼儿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中的意境。3.结合《幼儿用书》P1的画面欣赏古诗 问: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
4.幼儿跟录音朗诵,鼓励他们发现古诗中的数字秘密。问:你发现古诗中藏着哪些数字秘密? 四.幼儿朗诵古诗
1. 要求幼儿发准字音:村、四、亭、座、十、枝。2. 鼓励幼儿用手指表示数字的动作来记忆古诗内容。3. 幼儿分组以接龙游戏的形式朗诵古诗
每组幼儿一人朗诵一句,四句朗诵完,第五个人又重复朗诵古诗的第一句。
比比哪一组朗诵古诗的遍数最多。
4. 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朗诵古诗,注意引导幼儿表现出古诗的韵味。
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学习更多的古诗,在语言角开展“诗歌朗诵会”鼓励幼儿积极参加。
2.在《幼儿用书》上书写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散文:风筝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拟人化描述风筝的有趣。
2.能根据散文内容回忆自己放风筝的情景,理解散文中的想象。3.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注意句与句间的停顿。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放风筝,注意观察风筝满天飞的情景。2.《幼儿用书》P2 3.优美的乐曲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讨论:风筝飞上天时象什么?
要求幼儿正确使用比喻句,而对幼儿想象的内容不加限制。二.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内容的有趣。1.老师朗诵散文。
问:散文把风筝描述成什么了? 2.重点欣赏散文的第二段。问:风筝娃娃在天空中干什么?
请幼儿用散文中的句子说说风筝娃娃是怎样玩的? 幼儿扮风筝娃娃,边欣赏边随散文内容表现。3.配乐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内容的连贯、流畅。鼓励幼儿可边欣赏边用柔美的动作表现对散文的感受。4.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想象。
结合《幼儿用书》中的画面内容,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句子的丰富想象。三.朗诵散文
1.幼儿集体朗诵散文,鼓励幼儿用充满童趣的情感和语气朗诵。2.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能有感情地朗诵。3.配乐朗诵,激发幼儿朗诵的兴趣。4.鼓励幼儿加上恰当的动作朗诵散文。活动延伸:
1.制作自己喜欢的风筝。2.幼儿到野外放风筝。3.用风筝布置教室。
活动内容:环保故事 受伤的大山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起伏变化,对美的环境有向往的的情感。2.能围绕故事中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讲述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3.能畅谈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知道怎样注意环保。活动准备:
1.认知经验准备:观察社区环境,向家长了解有关环保的问题 2.材料准备:《幼儿用书》P4—5,两幅图(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出故事
1.出示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的两幅图,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幼儿思考:大山受伤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猜猜是什么原因让大山受了伤?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 1.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内容的起伏
大山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受伤后大山发生了那些事?大山是怎样恢复原来的样子的?
2.引导幼儿围绕故事中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
(1)结合《幼儿用书》P4—5的画面,让幼儿与同伴自由讨论故事中的内容。
(2)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山? 三.畅谈自己的生活环境
鼓励幼儿谈谈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那些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美? 四.畅想自己喜欢的环境
1.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彩笔描绘自己最喜欢的环境。2.幼儿用自己的话清楚的与同伴交流自己向往的环境。活动延伸:
亲子活动:在家长的协助下,参与植树活动或制作一些环保标志牌挂在社区环境中。
阅读:谁扭曲了铁轨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画面内容和文字符号所要表现的完整故事。
2.能按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画面内容,并能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及对话。
3.知道热胀冷缩的常识。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与父母一起寻找生活中有关热胀冷缩的现象。2.《幼儿用书》P6—7 活动过程: 一.自由阅读探索画面内容
1.看看,这几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询问自己不理解的画面内容以及不认识的文字符号。二.集体阅读故事
引导幼儿逐一讲述画面内容,重点是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对话。1.图一:小动物们准备修一条铁路,它们在议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想想小动物们对于修铁路可能发表的意见。
可引导幼儿从为什么要修铁路?修铁路后有哪些好处等不同角度去猜想角色对话。
2.图二:引导幼儿观察鼹鼠的动态,鼓励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描述。
3.随机讨论修铁路所需的材料和工序,也可鼓励幼儿用简单清楚的话讲述到故事中。
4.观察角色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对比讲述图
三、图四的情节变化。
三、讨论热胀冷缩的现象。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呢?
四、小组表现画面内容。
1.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画面中的故事,幼儿自由按画面选角色。2.指导幼儿分角色轮流说对话,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合作表演完整的故事。活动延伸:
1.幼儿可将故事内容作为自编自演童话剧的素材。2.继续探索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3.生活中,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句。
诗歌:春天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能从诗歌中发现柳树在春天里的变化,以及诗歌有规律的句式。
3、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朗诵诗歌,表现出诗歌的美。活动准备:
1、观察柳树在春天里的变化。
2、《幼儿用书》P8-9,优美的乐曲。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春天》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欣赏诗歌,感受画面里与诗的和谐美,从画面中感知诗中的意境。
2、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听听诗歌有几段?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诗歌中有规律的句式特点。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诗句的美和生动。1.引导幼儿发现诗歌中运用的拟人化的表现形式。谁对柳树做了什么?
2.听听诗歌里柳树一次次发生了什么变化。3. 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诗歌中柳树的变化。
三、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诗歌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语气语调)来表现这首诗更恰当? 2.幼儿尝试朗诵某一段,小组练习用最恰当的声音表现。3.在优美的乐曲中,鼓励幼儿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来朗诵。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画笔在《幼儿用书》P8—9上轻轻添画上自己喜欢的花,并按要求添画出柳条。
语言游戏:转转说说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参与听说游戏,有良好地倾听习惯。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游戏要求讲一段话。3.正确使用因果复句:因为„„,所以„„。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P10—11 2.每组一个小转盘,(转盘内容同书中的一样)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交谈。
鼓励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最讨厌„„;最希望„„等话题。二.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
结合《幼儿用书》P10—11,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和玩法。幼儿看图中的转盘,老师交待游戏的玩法规则。
玩法一:幼儿依次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指针停在哪一格,即按格中的文字提示,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指针停在“人”的格中,幼儿可说我喜欢的人„„;可说我讨厌的人„„;也可说我最想当的人„„等。玩法二:幼儿集体转转盘,转盘停,指针在哪一格,本组的幼儿就依次用简短的话按格中要求接龙说句。如:甲:我喜欢XX水果,因为„„,所以„„。乙接着说:我喜欢XX水果,因为„„,所以„„。
规则;幼儿必须按指针停下后,所指的位置讲一段话,其余幼儿一定要认真倾听。三.幼儿玩游戏
1.幼儿分组玩游戏,要求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2.老师指导幼儿说完整的一段话,正确使用因果复句:因为„„,所以„„。
续编故事:桃花瓣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意境的有趣和美,喜欢创编活动 2.能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大胆地续编故事情节。3.能清楚地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桃花,拾桃花瓣大胆地玩。
2.环境材料准备:一张有桃花树的背景图,各种小动物的贴绒图片。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片桃花瓣儿,问:这是什么?象什么?可以用来作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讨论。
2.教师讲述“桃花瓣儿”故事的前半部分:“远远的,滚来一个雪球„„小猫乐得跳起来:这正是我要的发夹,还是粉红色的哩!”
二、续编故事
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1)小兔有许多好朋友,他把装有桃花瓣的信寄给了谁? 2)收到了小兔寄来的桃花瓣?他们把桃花瓣用来作什么?
2.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及桃花瓣与动物相对大小关系上去分类,去创编。
3.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只要符合故事情节内容,就应给予肯定和支持。4.可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后,由一个小朋友按照本组讨论的意见到讲台上讲述。
三、幼儿评价别人编的故事
引导幼儿从故事内容的创编、语句是否完整、用词是否恰当等方面评价。
四、教师讲述故事结尾
教师讲述时,将幼儿创编的内容编入故事中。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画出来,讲给小伙伴和爸爸妈妈听,也可将画展出或将小朋友的画装订成册制成一本书。
漫画:打中了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漫画,感受漫画表现的幽默。
2.能形象地描述小男孩的动态,猜测小男孩的心理活动。3.能围绕爱鸟进行讨论,将漫画内容编成小故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应爱鸟。2.《幼儿用书》P14—15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阅读探索漫画的内容。
引导幼儿按小圆点的多少有顺序地看漫画内容。
二、与同伴交流漫画内容。
鼓励幼儿把自己从漫画中发现的情节讲给小伙伴听。
三、引导幼儿发现漫画的有趣。
1.问:谁被打中了?小男孩的头为什么会起大包? 2.小声议论:你觉得这则漫画的趣味在哪里?
四、引导幼儿讲述漫画表现的故事。
1.看一看,比一比,四幅图中小男孩的动态,表情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形象地描述小男孩的动态,引导幼儿仔细按画面内容讲或想象一些动作过程。
2、猜一猜,想一想: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小男孩为什么要用石子打鸟? 小男孩被石子打中,他在想什么? 3.幼儿完整地讲述漫画故事。
五.话题讨论:小鸟能打吗?我们应该怎样爱护鸟? 活动延伸:
1.幼儿收集漫画,与同伴交流。2.亲子同乐:阅读漫画
科幻故事:气球星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神奇、有趣,对气球星充满幻想。2.能理解故事中有丰富想象的情节。
3.展开想象,与同伴畅谈气球星上可能发生的事。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P16—17,白纸、彩笔。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从故事名字上让幼儿感知故事的神奇。幼儿自由议论:你知道天上有哪些星?猜猜气球星是怎样的?
二、欣赏故事,感受故事内容的神奇、有趣。1.老师讲故事,要求语速稍慢,突出故事的神奇。
2.结合幼儿用书中的画面,再次欣赏故事,感知气球星上房屋、汽车、人等物品的特别
三、引导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展开讨论。1.集体讨论,感受科幻故事的特点。气球星上有哪些奇怪的事?
如:气球人“吃饭”,其实就是充气。
2.小组讨论:请你围绕故事想象一下,气球星上其他的物品会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环境重点物品,想象他们到了气球星上会是怎样的?体验故事中的幻想、离奇。
3.同伴讨论:如果你在气球星上„„
幼儿两人一组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可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如在气球星上可能会看见的怪现象,可能会遇到的怪事或者在地球上不能做,而却能在气球星上实现的事等。
四、引导幼儿体验故事中的离奇、有趣的情节。
幼儿扮成各种气球人,老师将故事或幼儿讨论的内容串起来作旁白,幼儿根据老师说的内容大胆自由地用动作表现。
五、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气球人。
交往活动:新闻发布会 活动目标:
1.喜欢关注周围环境中、报纸电视中的新闻,有交流、发表的愿望。2.能准确、清楚地播报新闻,并听清听懂别人讲述的新闻。3.能围绕一些新闻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注意关注新闻,能概括地讲述2—3条新闻。
2、录制新闻节目的片段,或剪贴近日的报纸新闻制成简易展板,自制电视机的外壳。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读报纸中的新闻。激发幼儿对新闻的关注。讨论:说说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二、幼儿谈自己知道的新闻。(可以参观展板的形式)
幼儿与同伴交流,鼓励幼儿准确、清楚地播报新闻并注意倾听别人讲的新闻。
三、欣赏录制的新闻节目。
引导幼儿观察播音员的神态、表情、欣赏他们语言的标准、流畅。
四、开展新闻发布会
1.鼓励幼儿大胆地发布新闻,以新闻接龙的游戏形式,请幼儿站在自制的电视机外壳后,模仿播音员播报新闻。
2.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机让幼儿对某些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3.引导幼儿评价,鼓励幼儿从内容、表情、语言等方面评价同伴的新闻发布情况。活动延伸:
1.请幼儿收集图片新闻,帖在家园联系栏“新闻大家看”的专栏中,以供亲子阅读。
2.利用晨间、餐前时间,让幼儿发布新闻。
寓言:井底之蛙 活动目标:
1.感知寓言故事的短小、精悍。
2.能围绕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进行分析、讨论。3.能理解寓言蕴含的寓意。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P20—21 老师应了解、查询关于天空的常识。2.纸筒(卷筒纸的芯)木偶小青蛙
圆筒状物品当“井”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纸筒
引导幼儿用纸筒当“望远镜”,看看周围的环境、物品,鼓励幼儿互相说说:你用纸筒看见了什么?
二、引出寓言,吸引幼儿听寓言
出示木偶小青蛙和小海龟,表现它们的对话,用小青蛙的话“我说呀,天
三、欣赏寓言,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
1.听老师讲寓言故事
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听懂故事的内容,说一说,小青蛙和海龟发生了什么争执?
2.结合《幼儿用书》P20—21欣赏寓言故事 想一想:小青蛙的脸为什么红了? 两人一组学说小青蛙和海龟的对话。3.引导幼儿讨论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天有多大?大海有多大?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描述,同时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
四、引导幼儿感知寓言的特点
1.想想比比:寓言故事和我们平时听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寓言故事的特点:短小、好记、角色少、总要说明一个道理。2.结合寓言《井底之蛙》,说说它的寓意。
你觉得小青蛙和海龟的话,对吗?故事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井口那么大。”引出寓言的内容。
老师主要让幼儿明白两层意思:一是不能做目光短浅的人;二是知识永远都学不完,要虚心。
活动延伸:
1.说一说、画一画,“井底之蛙”不知道的东西。2.照图画出青蛙。
3.可将故事排练成小剧,在语言艺术角表演。
阅读:美丽的蝴蝶结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发现画面表现的故事内容,有讲述的兴趣。
2、能根据图片顺序,按自己的理解讲述与图片内容相符合的故事。
3、能从阅读中理解小动物间互相帮助的故事主题。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一定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经验。
2、环境材料准备:儿童用书;小猫、白鹅、公鸡、小猴、袋鼠、蝴蝶的头饰;一根绸带。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根绸带,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1、幼儿自由猜想绸带的用处。
2、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激发阅读兴趣。
二、幼儿自由阅读
1、要求幼儿按图片的顺序,看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发现的故事内容。
4.讲述时注意将每一幅图之间的内容联系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集体阅读故事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一,鼓励幼儿根据动物表情猜猜大家是怎样夸小猫的蝴蝶结的?
2.引导幼儿连续观察2—5幅图,前后联系起来讲讲发生什么事?小猫的蝴蝶结派上了什么用途?
3.注意引导幼儿描述角色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小组阅读交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讲自己从阅读中发现的故事。
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讲的内容,可以相互补充或学习别人讲得好的地方。活动延伸:
幼儿分小组布置游戏场地,准备游戏道具,分角色表演故事。
编编猜猜:谜语 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及猜谜、编谜的兴趣。
2.能根据谜面进行分析,知道谜面中反映了事物的特点。
3.懂得编谜语的简单方法,能根据事物的外形特点、用途、习性来创编谜语。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猜谜的一些经验和兴趣。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P24—25
各种植物、动物、人物、工具、自然现象等的图片,每组幼儿一套。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谜语,发现谜语的特点。
以小鸭在门外敲门的游戏情景引出谜面,小猫在门外说出谜语:“脚像小扇扁嘴巴,唱起歌来呷呷呷,下河去游泳,专捉鱼和虾。”请你们猜猜我是谁?
通过逐句核对,对话讨论,引导幼儿获得以下经验: 1、谜语的第一句是说鸭的外形特征,第二句是说鸭的叫声,第三句,第四句是说猫的生活习性。
2、谜语念起来有节奏感,听起来很好听。
3、谜语分为谜面和谜底,编谜时,谜底不能出现在谜面中。
二、幼儿与同伴和老师交流谜语。
1.幼儿自由分组,将自己学到的谜语说出来,让大家猜。要求:在猜谜语的时候,要把为什么要这么猜说清楚。
2.师生交流:老师说《幼儿用书》中的谜面,幼儿来猜。
引导幼儿获得还可运用比喻及描述事物本领编谜语诗句的经验,并强化已获得的经验。
三、幼儿试编谜语。1.集体试编
出示图片——猪,引导幼儿说说它的明显特征、用途、生活习性等,要求句子里不能出现“猪”字,每句话的字数最好一样多。2.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访编谜语。
幼儿独自或结伴选择图片访编谜语(引导幼儿边想边在访编卡上记录),鼓励幼儿在访编中互相交流。
3.交流分享创编的谜语。边分享、边猜,引导幼儿获得从多角度,用形象的比喻编谜的经验。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画出谜底。
仿编儿歌:梦里的小溪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趣味性。
2.理解儿歌中描述的是梦境,能自己找出儿歌的特点。
3.能大胆展开想象,并仿照儿歌的格式,初步学习编完整的儿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提供一些供幼儿操作的教具。如各种动物、日常用品的事物或卡片。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完整欣赏,感受儿歌内容的趣味性 提问:梦里的小溪原来是什么呀?
你发现哪些诗句充满了想象?
2.结合《幼儿用书》欣赏儿歌的中间段,理解儿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
3.再次完整欣赏,找找诗句中有哪些重复出现的字? 老师可根据幼儿回答,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儿歌的格式。
二、学习朗诵儿歌,能用幽默、神奇的语气语调表现诗歌。如:朗诵“梦见老鹰怕小鸡„„”可用神奇的口吻。
朗诵“妈妈拍拍我屁股„„”可用幽默的口吻。
三、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1.讨论;你的梦里发生过哪些神奇有趣的事?
2.引导幼儿仿照儿歌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尝试用“梦见„„”的句式将自己的梦和自己的想像编成诗句。3.提供操作实物或卡片,让幼儿边玩边仿编。
四、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地仿编
要求儿歌的前后诗句不变,只仿编中间部分。
1.幼儿分组仿编,用一人编一句的方式,组成一首完整的儿歌。2.两人一组,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将儿歌编得越长越好。
五、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编的儿歌。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新颖独特的儿歌,并为其配上画面,装订成册。
2.请爸爸妈妈将自己编的小诗写在《幼儿用书》中。仿编诗歌:梦里的小溪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趣味性和想象性。
2、能自己找出诗歌的特点和格式,理解诗歌中描述的梦境。
3、能大胆展开想象,并仿照诗歌的格式,初步学习编完整的诗歌。活动准备:
1、认知经验准备: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
2、环境材料准备:提供一些供幼儿操作的教具。如各种动物、日常用品的事物或卡片。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梦里的小溪》
(一)感受诗歌内容的趣味和丰富的想象。提问:梦里的小溪原来是什么呀?
你发现哪些诗句充满了想象?
(二)引导幼儿找找诗歌的特点和格式
1.重点欣赏诗的中间段,理解诗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2.你发现了诗句中有哪些重复出现的字?
老师可根据幼儿回答,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诗歌的格式。
二、学习朗诵诗歌,能用幽默、神奇的语气语调表现诗歌。如:朗诵“梦见老鹰怕小鸡„„”时,要用神奇的口吻。
朗诵“妈妈拍拍我屁股„„”时,要用幽默的口吻。
三、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一)讨论:你的梦里发生过哪些神奇有趣的事?
(二)引导幼儿仿照诗歌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尝试用“梦见„„”的句式将自己的梦和自己的想象编成诗歌。
(三)提供操作实物或卡片,让幼儿边玩边仿编,四、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地仿编完整的诗歌 知道诗歌的前后诗句不变,只仿编中间部分。
(一)幼儿分组仿编,用一人编一句的方式,组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二)幼儿两人一组,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将诗歌编得越长越好。
五、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编的诗歌。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新颖独特的儿歌,并为其配上画面,装定成册。
想象漫谈:克隆XX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同伴畅谈自己的想象,对“克隆”技术感兴趣。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谈自己想克隆什么。3.能积极讨论“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与坏。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回家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一起上网查询有关“克隆”的新闻及知识。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谈谈“克隆”的含义
1.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在家了解到的有关“克隆”的新闻和知识。问:你知道克隆吗?
2.老师进行简单小结,概括地说说“克隆”的含义。
二、欣赏一小段故事,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
1.结合《幼儿用书》P28,欣赏小故事《克隆爸爸》的片段。说说:毛毛为什么想克隆一个爸爸? 2.如果是你,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
三、鼓励幼儿想象漫谈克隆XX 1.鼓励幼儿想想自己想克隆什么
老师引导幼儿想想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困难,有什么不方便的事,需要克隆来解决的。
2.引导幼儿想想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城市有哪些需要克隆技术?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想克隆XX(1)对大家说:个别幼儿说自己想克隆什么,鼓励幼儿说明想克隆它的原因或好处。
(2)对同伴说:幼儿将自己的想象告诉身边的小伙伴。要求幼儿说得清楚,目视对方,并能认真听懂对方的发言。
四、引导幼儿谈谈克隆技术的好与不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交流。活动延伸:
画出自己想克隆的物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附在画上,师生共同制成展板。
绕口令:西瓜和青蛙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学习并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告诉其趣味性。2.能较熟练、清楚地朗诵、发准字音:瓜、蛙、拉等。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P29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幼儿用书》中西瓜和青蛙,让幼儿形象地感知两者的异同。提问:西瓜和青蛙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呢?
二、欣赏绕口令
说说:你觉得哪句很有趣?你最喜欢哪一句?
三、学习朗诵绕口令
1.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发准字音。2.幼儿在熟悉的基础上提高朗诵速度。
四、以多种形式练习绕口令 1.集体练习:由慢到快 2.幼儿自由练习,老师注意纠正发音。3.找同伴一起比赛:谁又快又准?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从一数到十看谁数的准!
真厉害!刚才我们数的是数学里的数字,今天我们要学得是汉字里的数字。在古代有一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这首古代童谣,识字1---。(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诗!(老师示范读)
师:这是一首多么有意思的小诗啊!我们小朋友想读吗?(想)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活动一)
活动一: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借助拼音小助手读读这首诗;
2、找出十个数字,圈出来。(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圈。)
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邀请了XX小朋友圈出了十个数字,看看和你们圈的一样吗?小眼睛看着黑板,一起来读读这十个数字,读准它们的音,记住它们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在这首诗里,还有几个难读的字,老师给它们做上了记号,你会读吗?
师:这些字有平舌音有翘舌音,有前鼻音有后鼻音,小朋友们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准确了!
还有那两个数字你觉得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四、十)
师:你会一行一行地读吗?(指名一行一行读,生评价,做朗读停顿记号。)师:(读第一行时3人读),小朋友们,在这行诗中有一个数字读音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师:这个字啊,我们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一声“一”,但是当它排在第四声汉字朋友前面时,就变成了第二声。记住了吗?一起读好这行诗!读诗时我们还要注意停顿,讲解停顿的规则。师:指名读后几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读看!(齐读诗)
二 了解古诗的意思
师:小朋友读的真好!其实呀!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的景色,你们想去这个小山村看看吗?(出示挂图)
师: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我们在观察一幅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今天我们就一起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吧!
(我看到了。。。)
师:刚才小朋友们看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觉得这个村子怎么样呢?(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闭上眼睛,跟老师去游一游这个美丽的村子!(播放音乐,介绍)
(今天,阳光明媚,老师带小朋友们去郊游,一路上,小朋友们迎着风,唱着歌儿,快乐得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大约走了两三里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小朋友们,睁开眼睛吧,你们看,柳树长出了嫩绿嫩绿的叶子,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翩翩起舞。桃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像小朋友绽放的笑脸。河水清清的,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河上有几座小石桥,过了桥,我们看到了几户人家,炊烟袅袅,村子里的人们在做饭呢。这一路走着看着,看着走着,不知不觉我们爬上了山顶,有点累了,我们到亭台里休息休息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望着小山村这美丽的景色,老师和小朋友们不由得吟诵起一首诗来:)师:还有谁想读的?(朗读指导)
师: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有锻炼的机会,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来读一读,看要求,1,2,我们不光要读得准,还要读得美!明白了吗? 活动二:
1、有感情地读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2、小组内一起读一读。师:(小组展示)
师:这么美的诗,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一起背)
三、学习笔画和生字
1.小朋友们,我们读诗,背诗,还要会写诗中的生字。大家看,这是汉字的家,它叫什么名字?(认识田字格)
2.田字格是汉字的家,今天我们要把这三个汉字送回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3.我们先来学学横的写法。(横画写在横中线上,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左右都要留点距离,不要把田字格撑得满满的。)拿出小手,跟老师来书空一下。
2.指导写字
【《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的说课设计】推荐阅读:
一去二三里的语文说课稿07-02
识字一: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1-07
一去二三里古诗教学11-05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07-01
9《穷人》第一课时说课稿09-15
《父亲和鸟》第一课时说课稿05-28
鸟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6-26
《原电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7-08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7-17
《说勤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