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2025-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华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析(精选8篇)

华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篇1

摘要:本文从华南地区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研究意义出发,介绍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适宜在华南地区生长的常见园林植物,提出基于华南地区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要点,以期为华南地区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植物景观,园林植物,华南地区,居住区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outh China area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plant research significance, we introduce th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sidential area in south China area of growth for common garden plants, based on the south China area residential area plant landscape design points, so as to residential area in south China plant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Keywords: plant landscape, garden plants, in south China, residential area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在快节奏工作之余,渴望得到自然景观的视觉享受,此外,居住区植物有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吸滞粉尘、衰减噪声等作用。植物的叶面蒸腾作用能调节温度、湿度及吸收太阳辐射热,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因此,居住区是否存在优美的植物景观便成为人们重要择居因素之一。

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以建设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小区植物景观环境为目标。成功设计的植物景观,不仅有优化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空间,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作用,还能体现现代化城市的面貌,从而使所在城市走上与自然共存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居住环境中度过的,居住小区是人类生活高度聚集的场所。居住区景观对居民的性情、感情、心理和行为有很大影响。居民对宁静、空气、绿化这三要素最为关心,并列为舒适性的基础要素。居住区的总体空间规划中要设计一部分作为开放性空间,配以花草、树木、坐凳、游戏、健身设施,用来作为老人天地、儿童乐园、居民休息等空间,这些空间联系着整体设计的院落、树林、植物小品等室内外空间,易于开拓居民交往氛围,使居民在植物景观的陪衬下,对所居住的小区有归属感、认同感及依恋感,排解人们由于现代快节奏生活而造成的孤独感、疏远感和压抑感。

2.2、生态性原则

由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城市环境逐渐恶劣,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生态性的植物景观可以使人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减缓压力,在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自然植物景观中生活,是城市人岁居住区环境的理想追求。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生态、实用、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生态性园林植物景观在居住区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2.3、适地适树原则

华南地区多属南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形态独特。该区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考虑视觉观赏效果,同时更注重植物群落构建,模拟南亚热带野生植物群落景观。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综合考虑所选树种的美学价值与生态功能。比如选择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强、具芳香气味的树种,如香樟、芒果、桂花、扶桑、蒲葵、散尾葵等,以及吸收甲醛能力较强的龟背竹、冷水花等。在住区环境生态建设中,利用保健植物进行绿化,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积极作用。如:会所门前对植的鸡蛋花、庭院的对景树罗汉松、别墅区的行道树香樟等。

2.4、经济性原则

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三、华南地区园林常见的景观植物

3.1、棕榈类

加拿利海枣、银海枣、中东海枣、狐尾椰子、华盛顿葵、大王椰子、棕榈、国王椰子、三角椰、蒲葵、海南椰子、霸王棕、董棕、散尾葵、皇后葵、多穗鱼尾葵、单干鱼尾葵、青棕、箬棕、布迪椰子、美丽针葵、棍棒椰子、棕竹、象鼻棕、酒瓶椰子、金山棕、伊拉克蜜枣、夏威夷椰子、红颈椰子、红棕榈、澳洲蒲葵、富贵椰子、油棕、欧洲棕 糖棕、三药槟榔、桄榔、假槟榔、鱼骨葵、袖珍椰子、黄棕榈、黄藤、花叶棕竹等。

3.2、乔木类

高山榕、印度橡胶榕、大叶榕、垂叶榕、细叶榕、面包树、大叶榄仁、树菠萝、幌伞枫、洋蒲桃、秋枫、海南秋枫、盆架子、人面子、香樟、桃花心木、吊瓜树、海南假苹婆、白千层、印度紫檀、红花天料木(母生)、象鼻树、酸豆树、雨树

凤凰木、美丽异木棉、青皮木棉、木棉、腊肠树、鸡蛋花、火焰木、细叶榄仁、无忧树、仪花

南洋杉、落羽杉、水杉、木麻黄、印度紫檀、桃花心木、盆架子、尖叶杜英、海南蒲桃、水蒲桃、芒果、秋枫、垂叶榕、细叶榕、大叶榕、高山榕、红嘴橡胶榕、幌伞枫、人面子、麻楝、旅人蕉、五桠果、琴叶榕、吊瓜树、龙血树、水黄皮、菩提榕、洋蒲桃、假萍婆、雨树、酸豆树、海南红豆、花叶高山榕、水石榕、阴香、香樟、亚里垂榕、星光榕、琴叶榕、树菠萝、大叶榄仁、水黄皮 海檬果

黄槐、红花银桦、铁刀木、黄槿、串钱柳、鸡冠刺桐、白兰、火焰木、珊瑚刺桐、海檬果、无忧树、粉花山扁豆、美丽山扁豆、仪花、盾柱木、南洋楹、蓝花楹、细叶榄仁、鸡蛋花、红花紫荆、黄花风铃木、红花风铃木、凤凰木、腊肠树、大叶紫薇、宫粉紫荆、红花玉蕊、银鳞风铃木、复羽叶栾树、黄花树(黄金熊猫)、胭脂树(红木)、青皮木棉

33、灌木类

苏铁、金边露兜、琴叶榕、红刺林投、龙雪树、棕竹、金山棕、红柄椰子、黄棕榈、红棕榈、鸡蛋花、青棕、荷兰铁、孔雀木、金边百合竹、鹤望兰、大叶伞、龙舌兰、金边龙舌兰、丝兰、银边丝兰、小蒲葵、也门铁、金边也门铁、七彩马尾铁、马尾铁、旅人蕉、、红鸟蕉、笔筒树、万年麻、金边万年麻、春羽、福木、日日樱、双荚槐、黄花夹竹桃、洋金凤、软枝黄蝉、玉叶金花、勒杜鹃、美国槐、银叶金合欢、野牡丹、紫薇、茶花、车轮梅、龙吐珠、多花红千层、狗牙花、(四季桂)、石榴、咖啡树、人心果、海檬果、希美莉、千层金、红车、黄金垂榕、海南洒金、星光榕、红叶乌桕、朱蕉、七彩马尾铁、金边百合竹、银边百合竹、金边龙舌兰、银边丝兰、金边露兜

红继木球、黄榕球、黄金榕柱、木樨榄球、灰莉球、花叶女贞球、造型勒杜鹃、千层金球、金叶连翘、七彩大红花、(杜鹃球、茶梅球)、海桐球、红果仔、九里香、红绒球

3.4、竹子类

刚竹 银丝竹 小叶龙竹 乌哺鸡竹 甜笋竹 泰竹 琴丝竹 毛竹 罗汉竹 雷竹 龟甲竹 高节竹 佛肚竹 凤尾竹 粉单竹 吊丝竹 紫竹 四方竹 青皮竹 翠竹 慈孝竹 斑竹 黄金间碧竹 唐竹。

四、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华南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园林景观系统不断趋于完善。在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空间的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有特色的景观文化空间能促进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华南特色的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营建具有生命力的植物景观,是华南地区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所在。

4.1空间布局的设计艺术

植物景观是一门空间艺术,植物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空间处理。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空间处理应强调创造意境,使居民植物景观空间产生愉悦的感觉。植物景观静态空间布局与动态空间布局相结合。通过空间布局的变化从而使小区植物景观具有协调、对比、联系、韵律、节奏、开朗与封闭等等许多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体现诗情画意。设计中保证小区景观空间序列的组织达到主景突出,主次分明;在规则式绿地中通过主副轴线的交点,以急转的形式表现空间转折,在自然式绿地中,通过弯曲的导游线或花廊花架过渡,以宛转的形式表现;通过空间分隔,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同时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艺术效果。一般采用墙体、绿篱、攀援植物、树丛、山石、小品等进行空间分隔,有时也可用地面高差和铺材的变化来分隔空间。常用的空间布局手法有:对景、借景、障景、漏景、框景、夹景、隔景等。

4.2 植物色彩的配置

在园林植物的色彩搭配中, 要有主色、次色之分。色彩具有主次关系, 使得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必须考虑主色与次色的搭配。主色起支配的作用, 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 与环境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 处理好统一与变化、调和与对比、韵律与节奏、主体与从属、均衡与稳定等方面的关系, 努力追求最佳植物景观效果;为了发挥园林设计的最大艺术效果, 在实际设计中, 应多用补色的对比组合, 相同数量的补色植物对比较单色的植物在色彩效果上要强烈得多, 尤其是在大型的铺装广场上, 高大建筑物前, 作用更大。

4.3特色植物景观群落的配置

尽管发挥植物最佳生态效益的是乔灌草复合结构,但需根据小区具体的环境条件,提倡特色设计,以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作用。植物的枝干形态各异,植物的叶色五彩缤纷。在植物绿色的基调上,可选用不同色彩的花木组成绚丽多彩的画面。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将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栽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特有景观,给人不同感受。比如,道路绿化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条道路应选择不同树种、不同的种植形式,使每条道路具有特色。主路两旁行道树所选树种树龄要长,树姿端正、树干要直、体形优美,以春季发芽早、秋季落叶迟、叶色美丽季相变化为佳。居住区道路绿地是小区的纽带,树木配置需多种多样,如行道树可打破原有的单一树种,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密植方式,就会带来新颖的感觉。另外,居民楼前的一些植物主要是针对噪声和灰尘两大因素的改善,起到减尘和降噪,因此选用叶面粗糙、枝叶茂密树种和分泌物多的常绿植物。

小结

居住小区植物景观是改善生活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设计中宜体现以人为本、生态性、经济性原则。利用华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优势、把握居住小区的景观植物的作用尤为重要。任何形式的植物景观配置技术的探讨,都能为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科学优化设计提供的不同层次的理论依据,植物景观建设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郑云宁.城市中生态园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

[2] 朱娜.当代景观设计漫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1.[3] 朱 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4] 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园林, 2001,(5).[5] 黄景义.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拉萨:西藏科技[J],2008,06。

[6] 黄晓莺.居住区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1994。

姜晓云.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淮北: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8,10

华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篇2

1 城市概况

石河子市地处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 1975年建市。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无霜期为168~171天, 年平均气温25.1~36.1℃, 年降水量为125.0~207.7mm, 年蒸发量1531.8mm, 日照充沛, 年日照数为2721~2818小时。土质为冲积壤土, p H值7.8。石河子市是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主要城市, 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河子是由军人造址、规划和创建的“军垦文化城市”, 先后荣获了“全国卫生城市” (1998年) 、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迪拜奖 (2000年) 、“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园林城市” (2002年) 、“全国科技进步之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

2 调查研究的方法

对石河子市6个居住小区的绿化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各居住小区的绿化覆盖率、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及其生境。对石河子市常用的园林植物资源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3 调查结果

石河子市居住小区常用的绿化树种。

(1) 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特性:木犀科白蜡属落叶乔木, 树皮光滑;喜光, 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园林用途:庭荫树、行道树或风景林。

(2) 小叶白蜡Fraxinus sogdiana Bge。特性:木樨科白蜡属落叶乔木, 树冠圆形;奇数羽状复叶, 对生;短总状花序侧生于头年枝叶腋中;花期3~4月, 果熟期9~10月;喜光, 不耐庇荫;抗寒性强;较耐盐碱。园林用途:可做行道树, 亦可孤植于绿地观赏。

(3) 白榆Ulmus pumila L。特性: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树冠圆球形;小枝灰白色, 无毛;叶椭圆形;耐寒、耐旱。园林用途:行道树、庭荫树、工厂绿化、营造防护林和四旁绿化。

(4) 大叶榆Ulmus densa Li tv。特性: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树冠球形;叶卵形, 脉腋有簇生毛;花在去年生枝上呈簇状聚伞花花序;花果期4~5月;喜光、耐寒、耐旱、抗高温, 适合盐碱土壤生长。园林用途:庭荫树、行道树。

(5) 圆冠榆Ulmus densa Li tv。特性:榆科榆属落叶乔木, 树冠球形;花在去年生枝上呈簇状聚伞花花序;花果期4~5月;喜光、耐寒、耐旱、抗高温, 适合盐碱土壤生长。园林用途:庭荫树、行道树。

(6) 长枝榆。特性: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其树干通直, 高25~30多m, 树冠浓绿开阔呈半球形;叶大而长、长如凤尾;树皮比其它榆品种细致光滑, 成龄后呈条纹状纵裂;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适应能力强, 但在立地条件较优越, 深厚肥沃, 水源充足的土壤中, 生长格外迅速。园林用途:城市绿化优良树种。

(7)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特性:杨柳科杨属落叶大乔木, 树干通直挺拔, 适应性强, 枝叶茂密, 优质, 速生, 防护林和行道河渠绿化的好树种。园林用途:树形优美, 是一个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 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

(8) 苹果Malus pumila Mill。特性: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叶椭圆形到卵形;花白色带红晕, 花梗与花萼均具有灰白色绒毛;果为略扁之球形;花期4~5月, 果期7~11月果熟;喜光, 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园林用途:花果并美园林观赏树木。

(9) 红叶海棠。特性: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高3~7m, 树型直立, 树冠圆形, 枝条暗紫红色, 叶片椭圆形, 锯齿钝;春、夏、秋三季其叶色始终以紫色为基调深浅变化, 叶片上有金属般的光亮, 整棵树给人以光彩四溢的感觉;4月上旬始花, 花蕾暗黑红色, 开后逐渐转为暗红色至深紫红色;果实球形, 黑红色, 直径1.5cm, 表面被霜状蜡质。园林应用:红叶海棠秋叶红艳美观, 果色鲜艳亦玲珑可观, 可在亭台周围、门庭两侧对植、片植或在丛林、草坪边缘, 水边湖畔成片群植, 在公园游步、道旁两侧列植或片植, 妩媚动人。

(10) 海棠果Malus prunifolia (Willd.) Borkh。特性: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叶卵圆至椭圆形, 花白色或稍带红色, 萼片比萼筒长而尖, 宿存;果圆形或卵圆形;花期4~5月, 果期8~9月;喜光, 抗寒、旱, 耐湿、碱, 适应性强。园林用途:可做行道树、庭荫树。

(11) 黄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特性: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树条常具木栓质翅;花5~9枚簇生于去年枝;翅果倒卵状椭圆形;花期4~5月, 果期5~6月;喜光, 耐寒, 耐干旱瘠薄, 稍耐盐碱, 根系发达, 适应性强, 萌蘖性强。园林用途:常密植作树篱;列植于公路及人行道;群植于草坪、山坡。

(12) 裂叶榆Ulmus laciniata (Trautv.) Mayr。特性: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叶倒卵形、倒三角状、倒三角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 先端3~7裂;花成簇状, 聚伞花序;翅果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花果期4~5月;喜排水良好、湿润土壤。较耐干旱瘠薄。园林用途:多用于行道树。

(13) 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 Ward。特性:紫葳科梓属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 单叶多3叶轮生, 侧脉腋被绿色腺斑;花白色呈圆锥花序顶生;花期5~6月, 果期9~10月;阳性树种, 稍耐寒。园林用途:行道树和庭院观赏树。

(14) 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特性: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小枝光滑粗壮;叶卵圆形至肾形全缘;淡紫色圆锥花序发自侧芽;花期5月, 果期9月;喜光, 稍耐荫, 耐寒, 耐旱, 适应性强, 忌低湿。园林用途:孤植、丛植于庭院或与行道树配置。

(15) 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um Sieb et.Zucc。特性:木樨科女贞属落叶灌木;幼枝有绒毛, 叶纸质;单叶互生, 顶生圆锥花序短而常下垂;适应性较强, 喜光照, 稍耐荫, 耐寒。园林用途:多作造型树或绿篱使用;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16)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特性: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幼树尖塔形, 老树呈圆顶或平顶;叶2针1束, 较短硬而扭旋;花期5~6月, 果期翌年9~10月;喜光, 耐寒及耐瘠薄干燥土壤, 忌重盐碱地及排水不良的重黏土栽植。园林用途:城市防护林和绿化配置用。

(17) 榆叶梅Ygdalus triloba (Lindl) Ricker。特性:蔷薇科樱属落叶灌木;花粉红色, 单瓣或重瓣, 密集于枝条, 4月先叶开放;阳性, 稍耐阴, 耐寒, 耐干旱, 忌涝。园林用途:庭院观赏, 丛植, 列植。

(18) 红瑞木Swida alba 0piz。特性:山茱萸科株木属落叶灌木枝血红色;无毛, 初时常被白粉, 叶对生, 叶表暗绿色, 叶背粉绿色;花小, 黄白色, 排成顶生的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期5~6月, 果熟8~9月;性喜光, 强健耐寒, 喜略湿润土壤。园林用途:密植或丛植造景。

(19) 玫瑰Rosa rugosa。特性:蔷薇科蔷薇属灌木;枝干多刺;奇数羽状复叶, 小叶5~9片, 椭圆形, 有边刺, 表面多皱纹, 托叶大部和叶柄合生;花单生数朵聚生, 紫红色, 有芳香;夏季5~7月开花, 花单生或簇生于枝顶, 有紫红色、白色, 又有单瓣与重瓣之分;果期8~9月, 扁球形;喜光, 适应性强, 耐寒、旱、瘠薄、修剪;园林用途:常丛植作花篱。

(20) 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n quinquefolia (L.) Planch。特性:葡萄科地锦属攀援藤本, 幼枝带红色;卷须与叶对生, 卷须顶端具吸盘;掌状复叶具5叶;圆锥2岐聚伞花序, 花期7~8月;浆果蓝黑色, 果期9~10月;喜光, 稍耐荫, 较耐寒。园林用途:用于棚架或地被植物栽培。

(21) 火炬Ghus typhina L。特性: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小枝密生长绒毛。羽状复叶;顶生圆锥花序密生有毛, 核果深红色密生绒毛呈火炬形;花期6~7月, 果期8~9月;喜光, 适应性强, 抗寒, 抗旱, 耐盐碱。园林用途:行道树、孤赏树、丛林。

(22) 李子Prunus salicina Lindl。特性:蔷薇科李属小乔木, 高9~12m, 树冠广球形;树皮灰褐色, 起伏不平;小枝平滑无毛, 灰绿色, 有光泽;花期:4月中旬;果熟期:7~8月;适应性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生长迅速, 结实期早, 产量高。抗灰腐蚀病强。园林用途:庭院栽植观花、观果。

(23) 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特性:豆科紫穗槐属落叶丛生灌木枝条青灰色直伸, 幼时有毛;芽常2个叠生。奇数羽状复叶;蓝紫色花成顶生密总状花序;花期5~6月, 果期9~10月;抗逆性强, 耐寒、耐旱、耐淹、耐盐碱、耐贫瘠。园林用途:常植作绿篱用;又作荒山、荒地、河岸、坡地的绿化用。

(24) 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特性:蔷薇科珍珠梅属落叶灌木, 高2~3m;枝开展, 小枝弯曲, 老时暗黄褐色或暗红褐色;奇数羽状复叶, 卵状披针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白色圆锥花序顶生, 蓇葖果长圆形;花期7~9月, 果期9~10月;喜光又耐荫, 耐寒, 性强健, 不择土壤;萌蘖性强、耐修剪。生长迅速。园林用途:珍珠梅株丛丰满, 枝叶清秀, 贵在缺花的盛夏开出清雅的白花而且花期很长;对多种有害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适宜在各类园林绿地中种植;具有耐阴的特性, 是北方城市高楼大厦及各类建筑物北侧阴面绿化的花灌木树种。

(25) 垂柳Salixbabylonica L。特性: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枝细长, 下垂;单叶互生, 披针形;雌雄异株, 柔荑花序;蒴果, 种子有种子毛;耐寒, 耐水湿。园林用途:绿化及水土保持树种。

4 结果分析

4.1 常绿植物应用较少

在石河子市各小区绿化品种调查中, 常绿植物品种数量的应用不到1%, 导致冬季石河子市各居住区一片白茫茫, 没有达到“冬季有青”的绿化效果。应该多选用一些常绿树种, 如:樟子松、红皮云杉、青海云杉、杜松、冷杉等, 以丰富石河子居住区的景观。

4.2 彩叶观赏植物应用较少

彩叶观赏植物枝繁叶茂, 色彩丰富, 季相变化明显, 成景快, 易栽培, 易管理, 观赏价值高, 与绿叶植物相互映衬, 可极大丰富居住区的色彩和景观层次, 尤其是彩色灌木的应用, 可大大丰富居住区绿化的植物层次, 而在石河子居住区绿地中极少用到。彩叶植物, 应该多应用一些适生的的优质彩叶灌木, 如金叶红瑞木、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金叶水蜡、金焰绣线菊、红景天、紫叶小檗、红王子锦带等等。

4.3 植物配置单一

石河子市的小区绿化普遍绿化率较低, 植物配置单一, 景观单调。部分开发商和施工方为了控制成本或者施工方便, 忽视植物栽种原则, 常常擅自更改或者减少苗木种类, 致使居住区内植物品种单一, 种类数量偏少, 整体景观绿化效果不理想。植物群落景观单调, 不顾当地地理环境特点, 冷漠乡土树种, 盲目引进外地观赏植物、人工草坪等。

4.4 重建不重养, 管理水平落后

绿化植物生长状态和效果与养护管理密切相关, 而绿化苗木种植后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是一项费时、费工、经济投入很大的工作。绿地养护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包括多个方面, 如不能依据本地气候环境和土壤特点, 引进耗水量大的树种, 引起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树种配置不能根据树种特性 (喜光、喜水等特性) 而进行浇水、修剪等管理, 导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浪费大量资金。尤其是不了解灌木的习性, 盲目过度修剪使部分植物的原来植株形态不能表现, 对于一些繁花大灌木, 常以绿篱或地被的修剪方式, 大大降低了观赏效果。而对于花朵满树, 花期长, 并能多次开花的树种却密植为色块, 不仅使其完美观赏特性不能完全展示, 而且容易滋生病虫害。“盲目修剪”的现象在石河子的小区绿化管理中普遍存在。

4.5 人为损害严重

居住区的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等现象时有发生却无人问津, 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 管理手段滞后, 赏罚不明, 使居住区景观风貌裹足不前。

5 对策

石河子市地区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 但是, 要在城市居住区推广应用新、优植物, 尤其是观赏性比较强的植物,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5.1 科学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

加强石河子地区园林绿地中常绿植物和彩色植物的应用, 科学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 适当增加灌木的数量和品种以增加居住区的绿量。各种颜色和不同品种的灌木只要设计得当, 可以造出很多经典的植物配置小品。灌木长大以后还可以再用, 既不浪费资源, 还可以重复绿化小区。

5.2 地被植物代替草坪

草坪热曾经风靡中国, 经过实践证明, 在居住区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适合, 存在养护费用高、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成本过高, 导致居住区内的草坪大面积枯死变成黄土地, 生态效益十分不好。今后, 科研提倡使用地被植物替换草坪, 如玉簪、鸢尾、各品种景天、紫花地丁等等。

5.3 耐荫植物的应用

石河子的居住区大多是老小区, 小区里的树木经过数十年的生长都已经成为高大的乔木, 这些高大乔木使得许多地面常年处于隐蔽环境, 导致地面上的植物逐渐死亡, 所以在郁闭空间下要适当增加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

5.4 彩色植物和开花灌木的应用

彩叶植物和开花灌木可以丰富居住区的色彩, 增加立体感, 绿化观赏价值极高。这些植物色彩艳丽、赏色期长、颜色变化多、呈色稳定, 开花期从早春到深秋, 非常适应石河子的自然气候条件, 能安全越冬越夏, 耐寒耐旱, 应用价值很高。

近十年来, 石河子市的居住区的建设空前发展。大量的高档住宅小区陆续出现, 居住区内园林景观的风格类型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品味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居住区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更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才能满足人们追求自然、和谐的人居理念。

摘要:本文通过对石河子市居住区现有的园林植物品种和绿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期望为提高本地区居住区绿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对具有较高观赏和应用价值的园林植物品种的利用提出科学建议, 希望对丰富新疆地区居住区绿化景观起到作用。

华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篇3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是由城市中各种环境所组成,城市居住区是城市环境的最基本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绿化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化更是热点中的焦点。随着各个小区用地的不断增加,使得居住区绿地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局部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居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城市与自然共存、人类与自然对话、谋求环境与城市的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建设生态化园林城市已成为园林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居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当今社会,人们重视的是如何改善人居环境、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所以绝大多数人并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环境,人们则希望生活在园林化的小区,享受多元化的服务,多数人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有茂密的树林、蜿蜒的小路、开敞的绿地、简单的聚会场所和儿童活动设施,这样可以亲近大自然,又呼吸新鲜的空气。在居住区里作为构成景观环境的绿化则起到重要作用,而城市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重要的生活境环境,因此,如何利用植物的实用作用和社会经济价值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今居住区的植物景观绿化设计的现状

(一)小区植物景观单调,树种少

绿化中树种种类的多少,标志着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物种的丰富程度,体现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的重要途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稳定性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它体现着城市园林建设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是城市园林绿地质量的重要标志。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既是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又可以丰富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形态、色彩、季相和层次。

(二)城市植物景观系统的破坏

在现代小区环境中,由于开发商和设计者盲目看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片面地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地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破坏;此外,为了街道的整齐和气势的营造,往往整条街栽种单一树种而不维持原始状况下多树种的混种,最终导致物种多样性的破坏。甚至有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被截干去枝,甚至死亡,这对其原生的生态系统无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三)植物景观“千篇一律”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应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将人的思想感情寓于景观和花草树木中,使之更具内在的文化韵味。在居住区景观营造中,合理运用雕塑、园林小品等艺术表现形式突出主题,不能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将各种植物堆在一起,修剪成型,使得城市居住小区缺乏特色。

二、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 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效果,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因此,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绿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的选用和种植

适地种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植物景观设计应与地形、水系相结合,充分展现当地的地域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

(二)植物的文化内涵的展现

营造居住区环境的文化氛围,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住区地域的历史及精神的挖掘、提炼。注重结合住区的地域特征;注重体现住区居民的喜好;注重植物的精神属性。植物景观和园林中其它的景观一样都需要有文化涵义,中国自古花文化异常丰富。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牡丹花就是洛阳的市花,代表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中国文人将园林花木的生态特征赋予或寄情于景,这样便赋予园林植物一个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居住区内在居住区绿化布置中不一定要追求奇花异木,可采用表现居住区主题和设计者意图的植物。

(三)充分发挥植物自身优势,提升小区健康指标

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植物自然生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随季节、随年龄逐渐变化的效果。基于居住区的健康指标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在选择保持四季常青的基础上选择无毒的乔灌木;应多种植具有生长快、管理粗放的植物;小区内种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植物;还可以种植象桂花、杜鹃、桃花四季飘香的植物;在植物绿化结构上草地、灌木、乔木三重立体绿化。在优先选择优良植物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花期及开花月份等,掌握好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总之,植物景观应充分发挥它自身的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所以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设计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玉梅.居住区绿化设计及植物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10(3).

[2]吕静.居住区绿化空间设计初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

[3]施卫.居住区绿化经济性问题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1996.

居住区绿地植物有哪些配置形式? 篇4

植物配置的形式分为两类:规则式和自然式,规则式整齐、严谨,以一定的株行距,按固定的形式配置;自然式灵活自然,疏密有致,师法于自然群落。根据居住区绿地的功能与构图要求,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

1 规则式

规则式的配置方式有中心植、对植、列植。在广场或规则式花坛中心,一般采用中心植;在建筑及居住区入IZl采用左右对称种植;道路两边常采用单行或双行列植。

2 自然式

自然式的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群植等,组合形式模仿天然树木的搭配,既符合功能要求,又符合植物生态学特性要求,

孤植树兼有庇荫和观赏作用,宜选择树木形体巨大、树冠如盖、姿态优美并具有季相变化的树种。居住区中的丛植多以观赏为主,它由不同种类的乔木与灌木混交,也可与地被花卉相配置,形成不同层次的空间构成。它不仅考虑植物的个体美,更注重植物的群体美。群植的树木表现整体美,树木的组合必须符合生物学特性,常以高大的常绿乔木为背景,小乔

木在外缘,灌木在外围,树群的林冠线应起伏错落,林缘线也丰富曲折。

3 混合式

居住区植物景观初探 篇5

1 居住区植物配置原则

1.1居住区绿化配置要以人为本, 注重生态效益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 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 以及对建筑的遮档与衬托, 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需求, 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 树种选择应区分不同的地域, 因地制宜。

1.2居住区绿化配置植物, 应根据植物本身的生态特点合理选择, 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优势

不同树种有不同挥发气体, 有杀菌和清新空气的保健功能。种植不同的植物群落, 人体可以通过吸收植物散发的有益气体改善体质、调动情绪、促进健康。

2 居住区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化在城市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居住区绿化不仅能起到遮阳、隔声、滞尘杀菌、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功能, 而且能美化环境、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 是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 植物的自然美、生态美成为居住区环境的绿色主调, 植物景观成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

2.1路旁绿地的植物配置

在居住区主路道路两侧应选择冠大荫浓的落叶乔木乡土树种为主, 定距种植, 如: 银中杨、糖槭等, 既能起到对道路遮阳降温的作用, 也能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 有利于沿街住宅的安静和卫生。在高大乔木下空间比较宽敞的位置, 可片植丁香、榆叶梅、树锦鸡儿等灌木和植物色带, 或疏密相间地种植水蜡球、榆树球等整形灌木和紫叶李、五角枫等落叶小乔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盖, 以组合成错落有致, 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 增加绿色空间层次。在小区内支路的绿化, 最好选用京桃、山杏、稠李等园景树木, 既能夏季遮荫和冬季不挡阳光, 又增加了绿化层次美。

2.2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

选择植物的种类、高度、大小时应根据宅旁绿地面积的大小、通风、采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可采用低矮落叶灌木+常绿球形植物+色叶小乔木, 如在丛植的山杏、榆叶梅或水蜡球中适当点缀紫叶李等, 使立面的色调、层次丰富多彩。在因住宅遮挡的大面积阴影区域多选择耐荫树种, 以保证良好的绿化效果, 可用沿阶草+ 珍珠梅+金叶榆矮篱配置。如果小区的宅前、宅后建有围墙, 则墙面可用五叶地锦等不同品种的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增加立面的绿色层次。宅旁绿地还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 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

2.3小型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

居住区公共绿地集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 公共绿地内的花架、亭廊、坐凳、景墙、铺装和园路等这些单调的小型建筑设施需用绿色植物加以组合美化和协调。小区公共绿地多采用自然式布置, 曲折流畅的弧线形道路蜿蜒曲折, 结合地形起伏变化, 在有限的面积进行植物造景也应以自然式为宜, 丰富小区的四季景观[2]。如要体现春景, 可种植垂柳、榆叶梅、连翘、山杏等。同时, 应结合功能分区及地形特点灵活布局。如在老人安静休息区, 多用枝叶茂密、阔叶的树种, 并采取乔灌搭配、多样种植方式种植, 色彩在整体上以静为主, 可选用五角枫等落叶乔木, 用以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在青少年活动的场地, 植物配置可选用种植冠幅较大、生长健壮的大乔木。为了体现公共绿地的层次美, 可在大乔木下种植大片管理简单、养护省力、颜色艳丽的地被植物。如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景天类等宿根花卉都可用作地被, 省去人工的管理。在公共绿地外围可用常绿绿篱如云杉矮篱, 来分隔空间同时也能减弱喧闹声对周围住户的影响。

2.4公共建筑周围绿地的植物配置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的隔离绿地, 多用乔木和灌木采用自然式布局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 在紧靠商业、幼儿园、学校、居委会等公共建筑的地方宜配置较高大的乔木以便和住宅建筑相分隔, 保证居民的安静休息。外围至路边可利用水蜡球、紫叶李、榆叶梅、丁香等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及优美的姿态的特点疏密点缀, 再铺以绿色草坪, 使植物层次分明, 感染力生动活泼, 增加绿化的艺术效果, 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和谐。将五角枫、糖槭等遮荫树种或金叶榆矮篱、茶条槭矮篱等进行植物组合成的不同形状的树坛和花坛设置在公共建筑门前, 再配置玫瑰、连翘等活跃建筑物门前的气氛。

3 结语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我们在建造园林景观时, 需要置身于融汇着自然、文化、艺术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既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 又要通过对植物景观的科学设计, 营造出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华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篇6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景观单元;植物景观评价;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度法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75-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约1%的速度增长[1-2]。城镇化的扩张,逐步影响城镇生态系统和绿地景观建设,出现生态廊道断裂、多镇同貌、文化脉络被切断等问题。1983年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问题”[3-4],国内开始关注城镇问题,1999年广州市提出“林带+林区+园林”的城乡一体化生态景观建设模式,进一步推进城乡园林的发展。但是,我国城镇居住区生态园林建设处于落后状况,园林植物景观营建技术较为薄弱。目前,我国“半城市化”现象[5]突出,国家越来越重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建设,所以处理好生态园林景观和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十分必要。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不可或缺的元素,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园林植物造景研究包括从造景理论进行阐述的定性研究和强调生态与功能的定量研究[6]。已有学者(宁惠娟等[7]、贾玲利等[8]、肖斌等[9])运用数学原理对景观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理性和客观的成果。本论文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方式,运用AHP(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法[10]与灰色关联度法[11],对珠三角城镇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为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1研究地概况

结合城市发展情况,本研究选取广州市白云区、番禹区、南沙区和广佛两市交界处作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中6个居住区的12个景观单元作为研究对象(表1)。其中,中海金沙湾于2009年获得“国家级土木工程詹天佑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3结果与分析

3.1 AHP法与灰色关联度法评判植物景观单元的结果分析

运用AHP专业运算软件及OFFICE软件,得出结果(表3)。宅旁绿地景观效果值大于5的有3个景观单元,分别为ZH1、CX1、YY1。景观效果较差的有LG1、GY1、AZ1,分值均低于5。中心绿地景观效果较好的单元有ZH2,YY2,分值分别为7.87和6.35。景观效果排名靠后的有GY2、CX2、LG2和AZ2,分值分别为4.96、4.71、4.59和4.10。

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评价体系,运用已计算的指标值对12个景观单元进行关联度分析,计算出G(k) 和排序(表3)。得出6个居住区中宅旁绿地的指标排于前三位的是ZH1、YY1、CX1,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90、0.67和0.64,景观效果较差的有AZ1、LG1、GY1,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58、0.56和0.54。6个居住区中心绿地的综合评价值排序靠前的为ZH2、YY2,AZ2,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75、0.70和0.64,景观效果较差的有GY2、CX2、LG2,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60、0.56和0.44。

根据上文对W、x2值的计算和比较,得出置信概率为99%的情况下,对6个居住区12 个景观单元中进行2种方法评价所得的秩评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3),景观评价结果最前三名均为中海金沙湾、亚运城和城西花园,景观评价结果最后三名均为广园新村、金沙洲安置房和龙归城。

3.2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根据上述综合评价结果,两种评价方法对6个居住区得分值最高的宅旁绿地均属中海金沙湾、城西花园和亚运城。景观单元ZH1中(图 1),选用肾蕨科、鸭跖草科、姜科等具有质地相似的植物;黄绿相间的花叶良姜Alpinia zerumbet ‘'Variegata’、浅绿的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绿白相间的吊竹梅Tradescantia zebrina与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搭配,色彩丰富鲜艳,相互搭配能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群落结构上体现南亚热带特色,简单而有韵味。景观单元YY1 中(图 2),木棉 Bombax ceiba和榕树Ficus microcarpa等构建乔木层,花叶良姜与假连翘Duranta erecta等用作地被,形成色彩丰富、空间多样的景观。景观单元CX1(图 3)是较为成功的复合类滨水景观,高大的圣诞椰子 Veitchia merrillii、榕树与白兰Michelia alba作为乔木层,配置裂叶春羽、花叶良姜和沿阶草 Ophiopogon bodinieri与水体相呼应,形成丰富的临水结构;盛花期的白兰使该景观单元芳香怡人;整个景观单元在色彩、形态和保健性达到变化与统一性。中心绿地分值较优的均属中海金沙湾和亚运城。景观单元ZH2中(图 4),植物种植沿中心水池分布,植物群落结构较优,选用植物种类多达20种以上,形式变化多样,色彩明艳秀丽,乔灌层次丰富,植物生长空间大,保健型和乡土植物应用多样,植物配置形成较好的生态景观效果。景观单元YY2中(图 5),乔木层为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小葉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和榕树,阵列式组合,整个绿地透视效果强烈,视角明朗;地被层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红花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假连翘和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四者片植间种,组合独特,色彩明艳,空间开敞。

而两种评价方法中宅旁绿地景观效果较差的均属龙归城、广园新村和金沙洲安置房。景观单元LG1中,地被植物形态不佳,配置凌乱,比例尺度和种植形式不够科学,乔灌配置缺乏层次感。景观单元GY1中,植物种类较少,色彩较单调,地面土壤裸露,乔木枝型缺乏。景观单元AZ1中,植物长势不佳,后期无养护,植物品种稀少,色彩单一。中心绿地分值较差的均属城西花园和龙归城。景观单元CX2中,硬质铺装较多,植物数量较少,品种单一,灌木层底部空脚现象严重。景观单元LG2中,植物层次单一,缺少灌木层和地被层,乔木造型不佳,遮阴效果差。

综上案例分析,得出数量评价的结果和造景理论相吻合。因此,居住区植物景观单元评价结果客观。其中中海金沙湾两种评价分值均较高,其竣工时间较晚,居住区设计风格属于现代自然型,其建设特点:植物应用种类较多,特别是乡土植物、芳香型和保健型植物的大量种植,更体现宜居性;植物的枝叶有良好的生长和舒展空间,耐修剪性强,病虫害预防及时,植物持续性长;优美的乔木叶型、叶色和冠型使植物造景更加灵动,搭配种类丰富的地被植物,使整个空间活力有趣,植物与生境的和谐和生态指数较高;水体清澈干净、无枯枝败叶,水景维护极佳。广园新村竣工时间较早,两种评价分值均较低:植物种类较少,植物生长缺乏舒展空间,病虫害严重,养护不佳;植物造景简单,植物与生境的和谐和生态指数较低。其他四种居住区的竣工时间和植物景观评价均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3.3植物配置结构分析

将AHP法建立的评判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对同一绿地类型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并得出7种植物配置优化模式(表4)。

园林是多种元素的集合体,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可实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的协调统一。复层植物配置时,适宜的种植比例体现立体空间的层次感,同时也使植物生长健康,发挥最好的生态效益。根据已有研究[13],AHP≥7.50属于优秀的景观单元,本研究试图对优秀的景观单元(中海金沙湾)的植物数量和绿地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乔木(株)、灌木(株)、地被(草坪)(m2)、绿地面积(m2)的比例约为1:7:22:30,这与陈自新等[14]建议的绿地乔、灌、草配置的适宜比例为1:6:20:29大体相一致。

4结论

园林的发展,需借助多种学科的技术与方法。通过研究植物景观单元,分析城镇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的内在规律及应用的指标,得出:AHP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能够较好地运用于珠三角城镇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中,结果的一致增强了两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以中海金沙湾为代表的城镇居住区更加体现资源节约型、生态宜居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建设理念;筛选出珠三角城镇居住区7种植物配置优化模式;得出城镇居住区结果显示,乔木(株)、灌木(株)、地被(草坪)(m2)、绿地面积(m2)的比例约为1:7:22:30,可为城镇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作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懿.探索园林景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J].中国园艺文摘,2014(8):96-97,174.

[2] 阎树鑫,董衡苹,黄淑琳,等.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学刊,2013(5):1-5.

[3] 石艳. 费孝通家庭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大学,2013.

[4] 沈关宝.《小城镇 大问题》与当前的城镇化发展[J].社会学研究,2014(1):1-9,241.

[5] 何为,黄贤金. 半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两类异化现象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2(2):24-32.

[6] 曾凤,李许文,胡晓敏,等. 广州白云山典型景区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评价[J]. 中国园林,2014(8):97-101.

[7] 宁惠娟,邵锋,孙茜茜,等.基于AHP 法的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4):717-724.

[8] 贾玲利,赵东平. 层次分析法在园林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2(7):104-106.

[9] 肖斌,王娜. 基于SBE 对太原市公园植物配置的研究[J].山西林业,2011(2):42-44.

[10] 唐东芹,杨学军,许东新.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4):394-397.

[11] 邓聚龙. 灰色系统综述[J]. 世界科学,1983(7):1-5.

[12] 欧静.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1,12(3):170-173,179.

[13] 翁殊斐,柯峰,黎彩敏. 用AHP法和SBE法研究廣州公园植物景观单元[J]. 中国园林,2009(4):78-81.

居住区绿化设计及植物配置的分析 篇7

1 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1) 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环境。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体, 主要表现在对光、温度、湿度、空气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上, 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尤其在炎热的夏季, 促进了空气交换, 产生微风的效果。

(2) 丰富设计层次。姿态万千的花草树木, 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和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 增加了居住区环境的层次, 美化了居住区的面貌, 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

(3) 提供社交场地。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进行户外活动, 使老人儿童可以就近进行游憩、观赏及进行社交活动。为居民互相了解, 和谐相处创造了条件。

(4) 舒缓心情。居住小区良好的绿化环境能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劳, 使人情绪稳定, 产生愉悦的心情, 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而植物本身的枝、叶、花、果又可使人感到浓郁的自然气息, 调节人们的神经系统, 产生令人愉悦和舒适的环境, 使人们摆脱紧张的日常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5) 防灾避难。合理的居住小区绿化在经济价值上也有明显的表现, 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提供防灾避难的场所, 从根本上减少灾难伤害。

2 居住区绿化基本要求

(1) 合理组织, 统一规划。要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 合理组织、统一规划。采取集中与分散, 重点与一般, 点、线、面相结合, 以居住区中心游园为中心, 以道路绿化为网络, 以住宅绿化为基础, 从商服、文化、物业等多方面综合管理, 使居住区绿化自成体系。

(2)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现状条件。充分利用地形和现状等先觉条件, 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 以节约用地, 对原有树木加以保护利用并组织到绿地中, 和居住区环境融为一体。

(3) 植物造景为主。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布局。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要结合居住区绿化特点, 满足居民休息观赏等需要, 并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 风格朴素、简洁、统一、大方。

(4) 讲究人性化。居住区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 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居住区入口, 直到分户入口, 都要进行绿化, 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 多看到园林景观, 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植物选择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 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 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 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 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的作用。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 进行植物配置, 创造复层结构, 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 层次分明, 配置形式多样。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注重层次的搭配, 注意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和层次感。目前, 在居住区绿化中普遍存在树种单调种类少, 植物配置缺乏层次等问题, 存在以大片草坪为底衬, 最多点缀一两棵乔木的种植形式, 导致单一的视觉效果, 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比, 植物应形成簇团状, 不宜散点布置。草坪铺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要求显露出一定比例的面积, 不宜采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覆盖。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较完整地投在草坪上。利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混合, 配置出高、中、低的层次, 使空间更灵动, 赋予自然的节奏。另外植物种类和栽培形式要多种多样, 除道路两侧需要成行栽种树冠宽阔、遮阴效果好的树木外, 可多采用丛植、群植等手法, 打破成行成列住宅群的单调感和呆板感, 并结合道路走向、建筑等形成对景、框景、借景等, 创造良好造景效果。

(2) 草花与彩色叶树种的使用。草本花卉虽然管理繁琐, 但是草花的颜色丰富更容易人为进行居住区花境、花坛的造景, 增加居住区内绿化形式。在组合中必须考虑到居住区中植物的色泽, 花型, 树形, 树冠形状和高度等因素, 相互协调。在大面积绿化造景的同时多使用色彩简洁明快的彩色叶树种, 在居住区绿化中的应用形式一般分为基础种植、孤植树、树丛、树群。基础种植如选择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植物修剪成绿篱, 组成各种图案或修剪成色带与建筑或草坪相配, 形式简洁, 但效果突出。而孤植树一般选择树姿优美, 叶色明亮的树种, 起到突出景观, 引导视线的作用。如高达挺拔的银杏, 摇曳多姿的鸡爪槭, 红枫, 色泽明快的金叶榆, 紫叶李等都适合孤植于居住区绿地中。

(3) 居住区植物配置基调。每一个居住区都有一个主题思想、视觉焦点,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景, 对于居住小区设计来说一定要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 可以是水景, 也可以是广场, 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相协调就可以成为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基调。如设计以私密为主的主题, 多选择高大乔木, 灌木相搭配, 选择攀援植物进行廊架的装饰, 起到私密的效果。如设计以跳跃为主题, 则可以选择颜色丰富的草花和树种搭配, 设计以不同的造型, 显现跳跃的主题。

(4) 掌握季相变化进行植物配置。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的环境, 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 使居民在直观上感受居住区内不同的季节变化。春则繁花似锦, 夏则绿荫暗香, 秋则霜叶似火, 冬则翠绿常延。居住区内应四季皆有景, 景景各不同。在设计主题上可以以四季为主题进行居住区绿化设计, 不同的景区以突出某个季节为主, 增强居住区的主题性。植物的配置中就应该以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搭配, 在北方地区以常绿树种和雪景, 冰景相搭配, 夜间配以彩灯, 给冬季寒冷的气候带来温暖。

(5) 保健植物的选择。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 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切忌有毒、带刺、带尖, 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以免伤害居民。如夹竹桃、沙棘等。可以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既有利于人体保健又可调节身心, 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如银杏、龙柏、罗汉松、无花果、萱草、玉簪、鸢尾和射干等乔灌木及草花。

4 结束语

小议居住区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篇8

1.1 植物种类选择不当

合理的植物配置要根据不同的空间形式配置适宜的植物种类, 而发展商为了追求效果, 一般倾向大量应用大苗种植, 以期即可见效。而大苗树种早已习惯源产地的气候、湿度等环境因素, 将其移植而来, 不仅价格不菲, 成活率与等待重新成形的时间, 对发展商及居民来说, 都是一种考验。再者, 发展商盲目跟风, 选择一些异地热门树种, 因此许多优良的乡土树种得不到应用, 而被迫慢慢退出居住区的绿地。

1.2 缺乏人性化设计

目前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就是过于偏重景观的设计, 而忽视了居民的居住感受, 忽视了绿化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因素, 缺乏从人的角度对植物配置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1.3 生态意识不强

设计结合自然是绿化景观设计的精髓, 但这一点却常常被忽略, 对自然地形和植被进行破坏重建, 而不是在保留原有自然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改造。然而这种做法, 实际上是对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2 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

2.1 因地制宜

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 植物的竞争能力, 表现出来的形态、习性也不尽相同, 因此, 在植物配置中要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时期种间和株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和优势, 加以科学、合理的搭配, 让其在不同的时间段, 不同的季节里展现出最理想的效果。

2.2 遵循绿化的目的和功能

遵循着绿化的目的, 充分发挥居住区的绿化空间。如小区道路两旁, 就应选择分枝点高、树干端直、少病虫、耐修剪等特性的树种作为行道树;绿篱就应选择分枝点低、萌芽力强的树种。还有要充分利用窗台、阳台、墙面、屋顶这些地方, 在对这些地方的植物进行配置时就要考虑植物的防尘、防燥、防污染的效果, 选择些适合进行立体绿化的植物进行栽培, 这样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小区的绿化效果, 也为整个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发展提高一个档次。

2.3 满足居住区的审美要求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要与总体布局及周围的建筑物相协调, 因势造景, 考虑到居民的审美要求, 意境要明确, 且要有诗情画意。根据植物的特性和人们赋予植物不同的品格进行植物配置, 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意境和风味。以山石、花木、地被相结合, 配以自然错落的布局手法, 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此外, 还要做到变化与统一相协调,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 既要丰富多彩, 又要防止杂乱无章。

3 提高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水平

3.1 科学选择树种

在做居住区绿化设计的植物配置时, 首先就要考虑到当地树种的多样性利用, 以防止造成各个小区的植物景观效果雷同, 视觉效果差, 植物运动单调的现象。而且在选择树种时, 要选择一些生长快、生命力强、能适应小区环境, 并且树冠肢体美观的树种。所以在进行不同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时, 要根据小区的不同环境, 不同地势和土壤情况等客观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树种。还要注意选择根深、无毒、无臭、无污染的优良树种, 不要迷信所谓的成功设计, 或者盲目追求豪华效果, 而浪费大量财物选择一些并不适合所设计小区的树种。

3.2 推进人性化设计

居住区就是为人们的生活起居服务的, 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场所, 只有掌握了人们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模式, 才能够在不同的空间中创造出最适合居住的生活空间, 针对特定的空间类型, 对应人的行为需要, 设计出有意义的植物景观, 做好植物配置, 发挥植物的特性, 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3.3 充分考虑生态效益

植物是一种具有生命发展空间的群体, 只有将植物、自然、人类生活和谐统一到一起, 才是绿化设计的真谛。居住区绿化就要充分考虑生态效益, 兼顾植物造景, 根据环境条件, 按一定比例进行植物景观配置, 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使生态性和经济性相互结合。

3.4 注重植物的多变性

目前多数居住区的植物配置都存在平面化、生态性差的不良现象, 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就应该在植物的高度和层次变化上多下功夫, 只有如此, 才能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空间, 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植物种类的不同可以丰富季节变化的多样性, 增加植物的层次性, 创造出变化多样的植物群落配置, 利用植物的多样性, 丰富居住区的景观效果。

摘要:本文从目前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植物配置中植物种类选择不当、缺乏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意识不强三个方面的问题, 紧接着归纳了因地制宜、遵循绿化的目的和功能、满足居住区的审美要求这三条植物配置一般原则, 最后提出了几条提高居住区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王珊, 董增莲.浅谈当前住宅区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9)

上一篇:大班健康教案食物王国下一篇:伤感纠结的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