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说明文写作技巧与方法(推荐11篇)

说明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篇1

先请你猜个谜语:“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筷子。

筷子的结构简单、原始。它就是由两根小棍组成的,通常是用木、竹、塑料、象牙等材料做成。筷子的长度一般是25厘米左右,夹菜的下端为圆形,手执的上端呈方形。圆形的下端直径通常在2毫米左右,从下到上略有增加。筷子主要用于人们吃饭。吃饭时,人们常用右手执筷,将两支筷子团在一起,通过手指控制两支筷子的聚合与分开,从而将食物准确地送入操作者的口内。筷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通过对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的创新设计,又赋予了筷子艺术品的角色。

[例文评析]

说明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篇2

一、问题设计环环相扣, 以此引发学生思考

做说明文专项练习的时候, 我首先选择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如《鸟巢》《梦幻视觉水立方》等文章。这些内容虽备受瞩目, 但实际的细节大家却并不见得了解多少。讲课之前并不要急于切入正题, 适当的卖卖关子反而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如“同学们, 你们知道2008奥运会的主会场是哪里吗?知道为什么叫鸟巢吗?知道这种设计是如何构思的吗?”等, 先提一些问题调调他们的胃口。不甚了解的, 对这么热点的内容一定极感兴趣, 准备洗耳恭听。如果有的同学掌握了一些资料, 那就尽量满足他的表现欲。然后, 把有关“鸟巢”的图片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给同学们看。绚丽的灯光、缤纷的色彩、精美的外形, 大家都被深深地陶醉了。接下来, 读课文、做思考、整理知识点, 可以说一气呵成。就这样, 本来单调枯燥的一节说明文, 在各个环节的牵引下, 以教师的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为前提, 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由此而变成了一节生动的欣赏课、讨论课, 教学效果也自然不必言说了。

二、旁征博引丰富教材, 理论实际紧密相连

讲说明文, 最忌讳的就是“就事论事”。这种文体本身就极其缺乏血肉, 所以, 内容上与之相关的, 题型上与之相似的, 生活中与之相挂钩的, 只要是能渗透知识点, 尤其是能激发学习兴趣的, 我都会补充进来。

比如讲说明方法时, 我选择了《超导磁浮列车》这篇文章。说明对象“磁浮列车”是在原有火车的基础上, 经过科学研究研制的一种新型列车。而火车, 对于我们这儿的孩子是再熟悉不过了。生活区外两千米的地方就是火车的作业区, 那“呜呜”的鸣笛声, 那“咣当当”的起车声, 几乎都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于是, 我们从蒸汽机车谈起, 一路侃下来, 一直到这节课的主题内容“磁浮列车”, 再趁热打铁, 切入正题:“火车的历史为什么一再被刷新?现在的高科技磁浮列车, 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独到优势?它的可利用性到底有多大?……”此时, 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课文了。然后, 再出示准备好的思考题, 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一节课, 主体部分绝不超过30分钟, 在充分引导的前提下, 自然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师满意, 学生轻松而又学有所获。

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篇3

【关键词】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作用

说明文阅读是中考阅读中的必考部分,要做好中考说明文阅读,必须了解说明文的常见考点和解题技巧。总的说来,应该怎样阅读一篇说明文呢?第一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即“抓住每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第二步,“合并同类项”。下面,笔者结合常见考点来具体谈谈其中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 说明对象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说明对象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具体事物; 二是抽象事理。例如,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就是“中国石拱桥”这个事物;《死海不死》说明对象就是“死海为什么不死”这个事理。这点明确后,会很容易地辨别出前者属于事物说明文,后者属于事理说明文。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呢?一般从分析标题入手,好多文章的题目就表明了说明对象,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对于中考中要求分析的没有标题的说明文,怎么办呢?这就需要逐段逐句阅读课文,找出各段中心,再进行梳理,从而确定说明对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文章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习性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确定后,接着还要进一步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雄伟”一词就明确了人民大会堂这个说明对象的特征。2.从材料入手,逐段阅读,确定各段的关键句,然后归纳小结,自然就清楚了作者介绍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对那些没有明显关键句的说明文,阅读时更

需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总之,阅读每段时多问几次“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内容”,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特征,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必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几乎是说明文阅读的必考内容,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等。对说明方法的考法无外乎两种:一是指出文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二是说说文段中使用某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或好处。第一类试题相对简单,只要掌握了每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就很容易辨认出来。在此总结如下:举例子的语言标志是“例如,再如,比如”等;列数字的语言标志是具体的数字;打比方的语言标志是“好比,像,是”等;作比较的语言标志是“比”等;分类别的语言标志是“类,分为几种”等。需要注意的是,一篇说明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几种综合使用。当几种说明方法综合使用时,必须要区分出主次。哪一种是主要的,需要从整体着眼,范围大的那种往往是主要的。第二类试题除了要判定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外,还要说出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要解答好这类试题,首先要掌握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总结如下:举例子,具体的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下定义,简明扼要并科学的揭示了……的本质特征。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容易掌握,关键是把说明方法所说明的问题准确地找出来。这需要对文段中各个句子的关系了解得很清楚才行。关系弄清楚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四、说明顺序

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除了需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还必须要有合理的说明顺序。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要想快速地辨别出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的说明顺序,首先要清楚表明每种说明顺序的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是“方位词”,如:“上下、前后、东西南北”等;时间顺序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是“时间词”;逻辑顺序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是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如“因果、主次、总分、递进”等。其次需要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为了说明透彻,将几种说明顺序揉合起来,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介绍纪念碑大碑座上的十幅浮雕时,综合运用了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这就要求分析时分清主次。主次顺序往往存在包含关系,主要的说明顺序包含次要的说明顺序。

五、说明语言

在中考试题中多考查说明文中字词的作用,常见的考查形式有三种:1.加点词有何表达作用?2.加点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加点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为什么?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时体现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来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与原意不符”之类的表述;第三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在此将三种题型的规范答题模式归纳为:1.加点词,准确严密(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2.加点词,准确严密(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删掉后与原意不符;3.加点词,准确严密(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换成另一个词后意思变为……,这样与原意不符。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写作方法与技巧 篇4

从小,我的写作速度一向很慢,不论作文题目多么简单、多么困难,在我的笔下,却都看似其难无比。直到上了六年级,我才发现原来问题是出在写作前没有思考整篇作文的大纲,造成了我每次都只能“写一句、想一句”。此时我才惊觉,这种思考方式成了一种习惯,造成在进行任何事、做任何决定时,都只会“走一步、算一步”,行为模式毫无计画可言,因此常常都在为了补救先前的抉择而思考,行为也就失去了自主权,无法自由主导任何事,竟是因为受到自己思考模式的框架所限。

慢慢的,我了解了“三思而后行”的意义。由于语文老师和作文老师一再要求写作前必须先列纲要,尝试了这种方法后,我才发现,不论下笔前花了多少时间思考格局,只要事先想得够完整,就可以顺利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同理可证,在做任何事以前,都先把事情的方向、过程、结果都排列清楚后,做起事来,也就不会杂乱无章,更可以自由主导自己的生活大小事。

虽然了解了“三思而后行”的道理,但要实际的活化、运用,却也是有困难的,因为从小习惯的思考模式,想要一下子就改变,并不是一件可遇又可求的事。于是我慢慢琢磨,先从一些小事着手练习,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运用这种思考模式到大多数的事情上。

因为学会了“三思而后行”,我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面对任何事情也都会习惯性的思考这件事的各个面向,也学会了如何让大多数的事情顺着自己设定的结局走。感谢当初无法在时间内完成作文的困境,让我的到了比当初失去的时间更重要的──控制时间的能力。

常见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篇5

积累写作文的常见方法与技法,并应用于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本)共6本书,每本书都有现当代散文,语文老师要认真钻研文章中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常常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中外作家的文章为什么写得好,与学生一起深入地探讨文章中有没有更多的写作“闪光点”,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看学生能否接受,让他们大胆地运用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比如说,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的第一单元,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祝福》有一大写作技法,倒叙记事法;《边城》有一大写作技法,人物心理描写法(通过幻想来写或通过梦境来写);《荷花淀》有两大写作技法,①环境描写法,②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综合描写法;《装在套子的人》有一大写作技法,写人漫画法(运用讽刺性漫画法)。教师必须强调:做好写作笔记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要求学生在茶余饭后自觉地体会并感悟,并督促他们能学以致用。

再次,积累常见的或少见的有文采的.句子和段落。近年来,高考在第六大题命题时,注重考察学生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语句和变换句式等这几个考点。这从另一角度可以充分地反映写作语言文采郁郁的必要性。当然,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中其中之一是“有文采”,意思是要求学生的作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句有意蕴。那么,学生平时就必须加强积累这方面的句子和段落。语文老师要强调:不能整篇文章都摘抄下来,那样,不仅浪费时间,反而会徒劳无益,甚至适得其反;只有把一些有文采的句子、段落搜集起来,反复咀嚼、反复研究和反复运用才有显著效果、不同凡响。

最后,加强自己“动手术”修改作文的练习能力。现在一般常规写作教学是学生先花费一个小时独立写大作文,然后是老师精心批改,最后是老师耐心地评讲。这固然是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效果是事倍功半。为什么呢?因为一系列写作教学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如果让学生来当老师——评改老师,不一定比老师本人差!让他们自己从找错别字开始,找错误的标点符号,找用得不恰当的字词,找病句,找开篇点题句或段,找过渡句或段,找有文采的句子,找有意蕴、有哲理的句子,找有新鲜气息的好材料,找扣住话题的全文中心,找结尾呼应开头的句子,找“凤头、猪肚、豹尾”等等。坚持不懈,作文差学生慢慢有了兴趣,全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篇6

一、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三、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1、说明的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摹状貌,做图表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这里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这里拿&和&作比较,突出(具体)说明了&& 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列举了&的数字,准确说明了&&)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分类别: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打比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解: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下定义: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3、有时说明文借用其他修辞手法来帮助说明,这些手法的作用分析应当紧紧围绕说明对象,依照说明文的要求。

四、如何写好说明文。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首要的一点是观察。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观察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观察时要分清主次。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观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学生,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当然,大多数说明文会综合使用多种说明顺序。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常用的结构层次有并列式、层进式和总分式三种。比如我们以水为题目进行写作,可以先写水的外形特征,再写水的分类,然后写水的用途,这是并列式的写作层次。我们也可以先写水的外形,再写水的成因,最后写水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害,这是层进式的结构层次。先概括水的用途和特征,再一一细述,就是总分式。结构层次能力需发同学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培养。

图式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篇7

仔细观察下面的平面图,以《我们的校园》为题写一段说明的文字。

结合上面的例文,谈谈写图式说明文的注意事项:

1.看清图式。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图式的内容(如校园平面图),然后要弄清图式上的具体事物的形状、位置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2.思考图式。

在看清图式的基础上,要选择表达的切入口(如可以从校门口切入,也可以从操场写起),拟订一个写作提纲,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将顺序安排好(如校门——操场——教学楼——图书馆、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后排平房),这样写起来,就会顺理成章。

3.连接图式。

军事论文标题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篇8

关键词:标题;写作方法;技巧

军事学术论文大标题的制作有其特殊的要求。一般的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的标题,可以写得虚幻、艺术、奇特和有文采,而学术论文的标题要求只要把论文的主题以得体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一般来说学术论文的标题要做到文题相符、内容实在、构思新颖。标题与论文内容的性质要一致、内容所包括的范围要相同、角度要统一;标题内容不能过于空泛,不能仅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好的标题又应当是形式美与内在美的统一,非同寻常的视角、巧妙的构思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等,都可以提升标题的价值。在目前的军事论文标题的写作中,常有一些不合以上要求的情况。

一、军事论文标题制作中的常见问题

1.题文不符。题文不符指的是论文标题同论文内容的性质、所包括的范围以及论述角度不统一。军事论文中文题不符的现象通常表现为题大文小、题小文大和题文相背。题大文小指的是论文题目的范围超出正文内容表现的范围。比如,论文题目是“关于×××××的问题及对策”,正文部分只谈对策,不谈问题。题小文大指的是论文标题的范围不足以涵盖正文的内容。这种情况和上述题大文小情况正好相反。题文不符是说论文标题论述的问题与论文的实际内容相背离。例如,论文讲的是加强新入伍战士的教育管理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标题却从强调重要性的方面命题,标示为“必须注重对新入伍战士的教育管理”。正文讲的是“怎么做”,标题却是“做什么”。很明显“题文相左”。

2.标题内容空泛。有些学术论文的标题像文学作品的标题,写得空泛、虚化。比如,有篇论述武器装备发展的文章,内容很实在,却用了一个很虚化的标题“难能、必能和定能”,从题目上根本看不出文章的主旨。还有“战争,不能忘却的纪念”,论文讲的是要重视从历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但这个标题显然是文学作品的标题,内容虚化,不符合学术论文要求。

3.标题过长。标题的字数太多也是目前学术文章标题的通病。比如,“努力学习贯彻胡主席‘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指技合并初级院校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着眼培养目标需要,探索改进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效益”,这些标题都在30个字以上,不仅读起来费劲,而且让人难以把握文章的核心所在。

4.标题讲话稿式。很多论文标题像领导讲话稿的题目,从上而下提要求,语气像首长讲话和报刊社论。比如:“努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这类标题习惯用号召和命令的语气提出措施和意见,忽略了学术论文的根本特征“学术性”。

以上论文标题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是因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所要研究和论述的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出现质的飞跃后,才能较容易地拟出好的标题。针对以上问题下面也给大家指出标题拟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二、军事论文标题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1.突出主旨、画龙点睛。学术论文的标题首先要求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能准确地表现作者的科研成果和基本观点,靠概念的准确性、靠思想的深刻性、靠逻辑的力量来表现主题。这就要求标题作者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论文主旨有明确的认识,拟制标题必须考虑与论文内容的性质、内容的范围和角度都要一致,标题或是框定研究范围、或是指出研究方向、或是亮明基本观点,总之标题必须言之有物,实实在在。

标题在能准确概括论文内容的前提下,还可以考虑通过突出主旨和缩小正面的方法来取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突出主旨就是在标题中,着重强调论文的中心内容。比如有一篇写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的论文,标题拟为“找准突破口,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就比标题“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要找准突破口”要好很多,因为前者着重强调了“找准突破口”这一论文的核心,主旨体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所谓缩小正面,指的是对论文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后,找到论文所论述问题的最重要、最关键内容来进行标题的拟写,从而达到标题更加准确、鲜明、集中的目的。例如,有篇论文标题为“要重视提高教学效率”,这个标题按理来说也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改为“把教学效率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这个标题后,着重强调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评价的重要关系,很明显,文章主旨也更加鲜明突出了。

2.提炼语言、删繁就简。学术论文的标题是对论文内容的精练概括,无论何时都不宜过长,标题最好不能超过15个字,否则就会使人读后把握不住文章的主旨。遇到标题过长的情况,要进行精简,具体方法是。

(1)适当精简文字。尽量去掉一些不必要、不重要的多余文字,保留最核心的部分。例如,标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切实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科技含量”,这个标题内容繁琐,完全可以去掉前面不必要表述的文字,改为“切实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科技含量”;再如,标题“引入新情况、引进新理论,进一步拓展军队高科技的研究领域”,可以改为“军队高科技研究领域亟待拓展”,改过之后的标题文字非常简洁、内容更加集中。

(2)精心提炼观点。论文标题是对文章主要观点的表述,观点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不影响观点内容表达的情况下用更简洁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如标题“‘精确动员’理念及其在我国国防动员建设跨越式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可以进行语言的提炼,改为“国防动员建设中的‘精确动员’观”。

3.独辟视角、巧妙构思。好的学术论文标题除了主旨突出、语言简练外,还应该新颖独特。新颖,体现在观点新、语言新、表达形式新。只有构思独到的标题才有醒目传神、耐人寻味的效果。所谓构思独到,就是独辟蹊径,与众不同,以非同寻常的视角、巧妙的构思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论文命题。

(1)正题反出。很多时候,论文标题的写作者习惯于从正面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常常强调“应该怎样”,读者似乎也习以为常。此时,若从反面提出“不应该怎样”,反其角度而行之,可能会起到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效果。如,标题“战争研究必须坚持辩证法”,就不如“战争研究最忌片面化和绝对化”观点鲜明。正题反出通常会让人印象深刻。

(2)巧妙发问。有时候,标题可以采用发问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看起来标题没有明示作者的观点,但实际上却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的思考而已。这种写法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通常容易吸引读者深入领会其中的实质,具有增强学术论文吸引力的作用。比如:“模拟化教学训练过时了吗?”“信息化战争离我们有多远?”,这两个标题虽是问话形式,但实际上观点也很明确。

公文写作与处理的方法与技巧 篇9

公文写作与处理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部分: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常识

一、秘书与公文的关系

秘书与公文的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秘书是办理公务的人,公文是涉及公务的文书。“领导面前是红人,工作上是忙人,经济上是穷人,身体上是病人,家庭上是罪人”就是对秘书这个“人”的形象刻划。公文与秘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热爱公文岗位,热爱公文写作”是作好秘书工作的必要条件。写好公文,还具有以下四个作用:

1.写好公文可以使秘书胜任工作。特别是在机关工作,在政府工作,如果不会写公文,就没有地位,就没有作为,至少说是不能胜任工作。毛泽东同志的秘书田家英,跟随主席18年,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从事事务性工作最终成为主席的文字秘书,他起草的八大开幕词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至今为大家所熟知和常用,催人警醒,影响深远。

2.写好公文可以使文秘人员提高水平。人的大脑经常思考问题,越思越灵。一个人经常写作公文,水平自然也会提高。在写作公文的过程中,人需要构思和布局,需要分析和判断,需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他的综合分析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都会得到提高。

3.写好公文可以使公务员不断进步。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当领导的秘书不是好秘书。在秘书岗位,通过写作公文,基础就会打的比较牢,能力提高的比较快。自然,接触领导的机会就比较多,进步的机会就比较多。国家领导人许多都是秘书出身,比如毛泽东、邓小平、杨尚坤、胡锦涛等。可以说,秘书这个岗位锻炼人,也造就人。

4.写好公文可以使公务员终生受益。文章写的多,积累就会多,千年文章会说话。许多人退休后,都爱写回忆录等书籍,这是对人生的一个总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工作积累和生活积累。瑞士人一生有三件事“生一个孩子,栽一棵树,写一本书”,把写一本书和生孩子相提并论,可见写作的重要性和它不寻常的意义。

二、什么是公文

(一)公文的含义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臵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臵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一般来说,只有具备了以下几个条件才能算作公文:

首先,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使用并形成的,是为了处理公务,不是办理私事的。

其次,公文的使用范围一般限于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常根据情况比照使用,个人不得使用公文。

第三,公文是具有特定格式的文字材料。它不同于普通的文字材料,从标题到落款,从内容到文面,从用纸到标记都有特定的要求。公文也不同于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其它材料,如图片材料、音像材料、电讯材料等。

(二)公文的形成

公文的形成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文”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刘陶传》,“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另有一说见于《三国志〃赵俨传》,“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公文是时代的产物,是阶级的产物,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公文的形成受社会形势发展、工作需要、国家利益、社会需求、人民呼声等条件的影响或制约,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公文,以下是公文发展的一组史料:

甲骨文公文_殷商时期 青铜器公文—周朝时期

石刻公文—春秋时期

简册公文_秦汉时期

绢帛公文—晋朝时期

纸质公文_现存唐朝

电子公文—现代

目前我们现行公文处理办法,是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该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现行公文文种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类十三种。

(三)公文的特点

1.公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公文产生于阶级、国家出现之后,是统治阶级贯彻其指挥意志、行动意图的系统记录,直接反映国家政权的意向和阶级的根本利益。

2.公文具有严肃的法定性

公文具有法定性,这主要表现在公文必须有法定的作者,即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

3.公文具有特定的权威性

法定的作者在法定范围内行使职权制作和发布的公文,就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公文内容具有约束力是公文权威性的具体体现。

4.公文具有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性

公文是在现实工作中形成和使用的,目的在于推动现实工作。一项工作一旦完成,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形成并使用的公文的作用也随之结束。

5.公文具有一定的规范体式

公文写作讲求格式规范,任何行政机关和单位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统一公文格式,不得另搞一套,自行其是。现阶段,党政机关的公文写作与处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党的公文规定。

三、公文的分类

(一)公文的种类 1.规范性公文

行政公文13种,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党的公文14种,包括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2.法规和规章性公文

共11种,包括条例、办法、规定、章程、细则、规则、规程、规范、公约、守则、纪律。

3.通用性公文

共14种,包括计划、规划、工作安排、工作要点、方案、调查报告、简报、总结、述职报告、提案、讲话稿、书信、布告、导词。

4.执法公文

共12种,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行政复议申请书、行政复议答辩书、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起诉状、行政上诉状、行政答辩状、行政赔偿申请书、行政

(二)行政公文与党的公文的异同

1.从作用方面看相同点:都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具,都具有领导、指挥、联系、沟通和宣传教育作用。不同点:在于公文的性质、内容、行文对象和指向不同。行政公文是国家意志和权力的体现,是行政行为和行政管理措施的手段,行文对象和指向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党的公文是党的意志和权力的体现,公文内容主要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党的领导;行文的对象和指向是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员。

2.从行文方面看相同点:二者的同级机关及其同级机关之间可以联合行文。不同点:行政公文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行文。党委一般不直接对行政机关行文,通常是通过对设在行政机关的党委或党组行文,实施对行政机关的领导;行政机关对党委行文也要通过党委或党组的公文,而不是用公文直接行文。

3.从文种上看有9种相同的,是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有9种是不同的,公文多了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4种,党的公文多了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5种。

四、公文格式

(一)公文的一般格式

根据国家标准,公文一般由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分为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17项要素。

1.眉首

臵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为眉首。眉首主要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和签发人。

2.主体

臵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以上(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为主体。主体主要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和公文生效标识、附注。公文正文从主送机关下一行开始,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公文印刷中字体字号的选用:公文标题用2号小标宋体,正文一级标题用三号黑体,正文二级标题及主题词用3号宋体,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每页排印22行,每行28个字。公文文字表达应力求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力求说短语、行短文,避免多层次结构。多层次结构的正文分条标识方法为:

第一层用:一、二、三、……

第二层用:

(一)(二)

(三)……

第三层用:1.2.3.……

第四层用(1)(2)(3)……

个别出现第五层时用:①②③……

3.版记

臵于公文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为版记。版记应臵于公文最后一页,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臵于最后一行。版记主要包括:主题词、抄送、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版记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

(二)公文的印刷格式

1.用纸格式

公文用纸格式,指公文用纸幅面尺寸。目前我国公文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297mm×210mm)。布告、公告、通告等公布性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印装格式 公文的印装格式,指公文排版、装订形式与字体字号的选用。公文使用的汉字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案执行,并从左至右书写、排版。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习惯书写、排版。公文一律左侧装订。公文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它的都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在同一公文中数字的使用应前后一致。公文中应采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三)主题词的标引与制作

1.主题词的标引依据

目前,行政公文主题词标引的依据主要是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制订的《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共由十五类1049个主题词组成,分为主表和附表两大部分,主表有十三类751个主题词,附表有二类298个主题词。

2.主题词的标引程序和方法

主题词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公文归属类别的词,二是体现公文内容特征的词,三是体现公文文种的词。标引时可据其涵义,按“一类别、二内容、三文种”的顺序依次排列。类属词标引时如无十分贴切的主题词,可按“宜宽不宜窄”的原则,选择相近的主题。每份公文一般以标引四至五个主题词为宜,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要超过五个。

第二部分 常用公文的写作方法

一、怎样写好公文

(一)目前公文的现状和问题

应该说,目前公文的现状不容乐观,问题很多,形象不佳。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抄、长、假、乱):

1.“文抄公”主笔,大抄特抄。这种现象很有的普遍性。2.“懒婆娘”当家,又臭又长。经常在稿中“首先一个,其次一个,再者一个,另外一个,还有一个,其他一个,最后一个,补充一个”,越看越不愿意看。

3.“贴膏药”盛行,无病呻吟。不管发文有用没有用,无事找事。

4.“我说算”上岗,乱用文种。主要表现在“报告请示乱上,通知意见乱发,公告通告乱贴”。

以上这些问题,大家在写作公文时一定要注意,至少不会走弯路,对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二)怎样才能写好公文

1.领会意图——公文撰制的“奠基工程”

公文撰制在思维方式上,有别于文艺创作等“有感而发”,而是“遵命行事”,必须秉承领导旨意,领会领导意图,根据工作需要而撰制。

一是积极扩展领导意图。秘书要善于从更多的层次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保证制发的公文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挖掘领导意图。秘书应当主动和领导同志商量研究,深化领导的意图。

三是努力完善领导意图。秘书要注意与领导沟通,并注意联系实际情况,从而比较全面体现领导意图。

四是及时捕捉领导意图。要做一个“有心人”,手脑勤快,及时掌握领导的思想脉搏。

2.构思准备——公文撰制的“设计蓝图”

要认真构思,做好准备工作。在构思过程中,要掌握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要确定好公文主题。公文主题应做到“一文一题”,即只能突出一个中心,不能搞多中心,切忌主题不明或多主题。

第二,要合理安排结构。最好先拟个写作提纲,对公文通篇布局进行安排。

第三,要精心选择材料。对材料必须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后才能使用。

3.拟写文稿——公文撰制的“施工阶段”

一是必须扣紧主题。写作提纲就是按主题而设想的思路,对紧扣主题的材料要下功夫挖掘。

二是要详略得当。做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三是要一气呵成。拟写文稿的路子定好了,材料选好了,最好一气呵成。

4.认真修改——公文撰制的“整修装璜”

修改是公文撰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进行修改,如何掌握正确的修改程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先看主题。进一步挖掘和深化主题,使主题更深刻、明确、集中。第二,审改观点。主要看文稿的观点和提法是否有错误,能不能站住脚,是否经得起推敲和实践的检验;文稿中的概念、判断和论证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是否符合中央和上级规定的方针政策。

第三,调整材料。如果文稿使用材料过多,淹没或冲淡了观点,应该加以修整和剪裁,留有最有用的材料;如果文稿有言之无物之处,要补充必要的材料;如果材料不准确,要重新核实更正;如果材料的观点不一致,要服从观点,删节材料或选择更换新的材料。

第四,理顺结构。主要是检查文稿框架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段落是否得当,过渡照应是否自然周全等等。

第五,推敲文字。公文语言力求精益求精。修改中要采取逐字逐句仔细推敲的办法,对文字进行加工润色。

二、常用公文写作

(一)通知

1.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的公文。

2.通知的种类

从内容、性质上大体可以划分为:发布性通知、命令性通知、事务性通知、批转性通知、会议通知。

3.通知的写作要求(1)明确行文目的

首先明确为什么写这个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分清是哪一类通知,然后确定怎样写。其次要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对象,针对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客观情况和开展工作的需要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对象,以明确行文目的,有针对性地写好通知。

(2)抓住主要内容

不同种类的通知,有不同的规范体式,但是,紧紧把握住主要内容,是写好通知的关键,绝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主要内容。比如命令性的通知,一般要讲清情况和问题,但只能作为事由、背景来概括叙述,重点则是针对实际情况和问题,提出指示性意见、要求及措施,并做到政策界限清楚、明确。

(3)文字表述准确

首先对受文单位的名称必须写清写全,或采用规范化的简称。其次为使受文单位便于操作,凡属应该说明的有关情况,应该执行的具体事项,以及有关的时间、地点、条件等,都要做到周密、准确,以免贻误工作,造成损失。

(二)报告

1.报告的概念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公文。

2.报告的种类

报告的种类较多,可以从用途、性质、内容等方面进行划分。从用途上可以分为情况报告和随文报告两类。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工作报告、问题报告、会议报告三类。根据报告内容还可以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3.报告的写作要求

(1)主题要明确,思路要清晰

一般情况下,写报告应沿着为什么要写报告,报告什么内容的路子,在充分占有材料以后,根据主题需要和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的原则,精心构思,编排布局,然后组织撰写。

(2)重点要突出,文字要简练

报告全篇要突出重点,每一部分也要围绕全篇中心突出重点。全篇的重点就是向上级报告的主要内容,而各部分的重点则是围绕说明主要内容而需要引起上级行政机关注意的关键之处。突出重点也要兼顾一般,既要有点,又要有面,但在文字表述上要力求简练,不讲空话、套话。

(3)观点要鲜明,材料要真实

向上级行政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要克服报喜不报忧,宣扬成绩,粉饰太平的不良倾向,要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鲜明的观点,提出实事求是、有说服力的材料。

(4)不要夹带请示事项

在公文处理中,收文行政机关对报告没有答复的责任,如果把请示事项夹在报告里,就容易误事。所以,需要答复的事项不能夹在报告中,而应另用“请示”行文。

(三)请示 1.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2.请示的种类

从内容、目的的角度,请示通常可分为:请求批示性的请示、请求批准性的请示、请求批转性的请示。

3.请示的写作要求

(1)坚持一文一事。一份“请示”要由上级行政机关同一个部门批复。反之,一文数事,要由几个部门回答,则必然贻误工作。

(2)不能越级请示。各级行政机关都有一定的权限,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也有一定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因此在请示工作时,一般要逐级向上请示。

(3)不要多头主送。一般只写一个主送行政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行政机关应用抄送形式。有的单位认为同时向上级几个部门报送一个请示,会引起重视,殊不知都管都不管,都不予批复反而误事。

(4)不宜将请示同时抄送下级行政机关。请示中的意见在未被批准之前并不生效。所请示的事项也常有不予批准的,如果同时抄送给下级行政机关,会造成不应有的混乱,甚至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毕业实习总结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篇10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毕业实习总结的写作主体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人,而不是一个团体。但不论怎样变化,总结的内容都离不开总结者自身的实践活动。总结的主要观点,应从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归纳出来,主要材料应从自身的实践活动中选取出来。总结来自实践活动,反过来对实践活动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认真研究总结文体的写作,非常必要。

一、把握特点

所谓特点,是与其它文体相比较而呈现出的不同点和区别点。分析和认识总结文体的特点,是写好总结的关键所在。不了解这一特点,就抓不到重点,也就很难写出有特色的工作总结。总结与其它的文体相比较,有五个不同特点。

一是在内容上,不是写现在,而是写过去。就是对已经做过的一段时期的工作,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回顾、检查、分析、研究、归纳和提炼,把大量的感性材料集中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二是在对象上,不是写学习过程,而是写实习过程。就是总结自己在实习态度和实习方法上,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看以前实习得怎么样今后怎样继续更好的完成工作。

三是在方法上,不是我说你怎么样,而是说我怎样。就是自我解剖,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表扬,自我批评,自我提高。因此,一般是以第一人称的口气出现。

四是在目的上,不是预测情况,估算数字,盘算问题,而是肯定成绩,找准问题,悟出道理,明确方向。写昨天,看今天,指导明天。总结工作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吸取经验教训,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如果只是把总结当成收录材料的容器,写成流水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五是在体裁上,不是记叙文而是议论文。总结不只是对情况与事实作概略性的综合归纳,而主要是对事物作本质的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找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规律性的东西很重要,不仅要千方百计找出规律,清楚明白地反映规律,而且要用事实明白无误地说明规律。

六是在作用上,就是与本班同学分享实习经验和向学校汇报该阶段的实习情况,反映实习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本班同学分享实习经验,是让同学了解各方面工作的情况,树立信心,明确方向;向学校汇报该阶段的实习情况,是让学校全面了解同学实习的情况,及时反映问题,以便及时获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并解决问题,使得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得心应手。

二、区分类型

总结的文体细分有很多种,但无论是从内容上分,或是从范围上分,或是从时间上分,都不外乎两大种:一种叫全面性实习总结,一种叫专题性实习总结。

(一)全面性实习总结。

就是对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组织的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实习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其关键是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全面总结,一般时间跨度长,涉及的范围广,包含的内容多。在写作过程中,既要把各方面的实习情况反映出来,又要突出中心,抓住重点,纵深结合。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要搞好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总结的中心内容。是以反映实习情况为主,还是以反映经验体会为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想。

二是统一总结的主题思想。写全面总结要树立一个主题思想,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写就不会走题。不树立一个主题思想,写出来的总结就很难突破一般化。

三是统一实习形势的估价。写全面总结之前,要对本人在某单位、部门、组织的整个实习阶段的工作形势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搞清楚总的形势如何,哪些工作做得最好、成效最突出,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哪些单位、部门、组织的工作最典型(两方面),哪些问题和原因需要总结上报。在这些方面统一了思想认识,执笔者就有了主攻方向,结构编排就容易,就易产生灵感,下笔也就顺畅。

(二)专题性实习总结。

就是对某项实习工作进行专题总结,也就是单独对某一项工作、某一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专门总结。其特点是突出一个“专”字,要求内容专、主题专、事例专、经验专、写作手法也专。在写专题总结时,必须对有关专题的内.容、原则、要求、方法,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知道所要写的总结专在那里,专的是否有理,专的是否有据,专的是否新颖。如果不掌握这些情况,就很可能把专题总结写成一般性的总结。在写作过程中,最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

三、突出经验

写总结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为了肯定成绩和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这种目的,要求我们在写总结中,不能满足于把成绩讲够、把问题找准、把措施定好,应该在总结经验上多动脑筋,多花气力,多下功夫。哪怕是一份总结里面只总结出一条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也是成功的。所以,想写好经验总结,就需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要有精巧的构思。

开好头、结好尾、突出中间,这是写好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古人作乐府诗,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像凤凰头一样漂亮美丽,中间要像猪肚一样充实饱满,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威风有力。我认为,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写实习总结。要竭尽全力把情况部分写得很漂亮,把经验部分写得很充实(饱满),把措施部分写得很有力。

(二)要广泛占有资料。

说明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篇11

【关键词】写作方法 批改技巧 背景知識 基本功 趣味性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二起课改的深入,英语作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升,而在现实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之处如:

1、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比较考验学生词汇组织能力,语法运用能力和文学架构能力。然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真正能够学习运用掌握好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总的体现在词汇运用匮乏;文章内容缺乏紧密结构,低级语法错误较多这三个方面。

2、学生普遍缺乏信心。我在所任教的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50%以上的学生对于自己能否学好作文缺乏信心,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靠自己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有较大困难,但是他们同时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取得一定的进步。

3、批改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长久以来,英语教师大都在学生写作的教学和批改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而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却收效甚微。这已经成为了英语教学当中的一个瓶颈。面对中考对作文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突破这个瓶颈,使得英语写作成为带动教学质量的翅膀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

经过我多年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拓展课内外阅读的创新思维为中心,提升作文批改质量为重点,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思路。

二、写作教学遵循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英语写作方面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必须依靠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只有通过阅读,学生的原始知识积累才能形成,才能使得学生的背景知识得到强化。当学生的阅读面得到拓宽,那么无论出现怎样的命题作文或是非命题作文,只要学生看到,就能迅速反应,在潜意识当中搜寻相关的知识内容,为他的作文取材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源库,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开始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但是阅读并非泛滥的随意取材,而是要遵循内容针对性原则,拓展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思维创新性原则。

(一)内容针对性原则

打个比喻如果说阅读材料是河流中的水,而有针对性的选择材料原则则是河边堤坝,若是堤坝没有造好就释放河水的话,结果就是泛滥成灾。如何利用好阅读材料而不是在这个上面浪费精力,就需要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特别是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当的材料。内容要以务实为主,千万不可一味追求量的增加而忽略质的突破。

(二)拓展性原则

课外阅读可以是课文精神教学的延伸。选材应与课文内容和作者有关,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展或补充。例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当中有一课for or against keeping pets中,对于课文的背景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拓展,对于课文当中展现的矛盾冲突进行深入分析,并有恰当的归纳总结。

(三)趣味性原则

由于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年龄段,他们常常对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但要注意避免题材内容的单一化。

三、坚持基本功训练,多种方法配合

(一)注重写作的基本功训练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初级的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对句型结构和语法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能够组织较简单的语句及语篇。不论写作的内容是怎样变化,这些语法词汇要求却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将学生的基本功打扎实。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词用句的准确性,避免随意使用语言导致学生理解混乱,只有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能与写出优秀的作文更近一步。教师在日常的批改当中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二)依托教材而高于教材

舒伯特说过,教科书中所编的课文是学做素菜的聚居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初中生对与词汇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尤其是在课文背诵方面,随着各方面的积累,已经能够流畅自如的用简单的英语组织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凡是英语教师,总是对课文的背诵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英语作文写作的时候,完全可以依托于教材。而且在新世纪教材编写过程中也很注意课文在写作当中的作用。例如,在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的时候,课后的作文总是以议论或描述的方式要求重复课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平时的练习当中,同时存在着与教材课文紧密连接的作文练习。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利用这类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养成改写课文的习惯,用精炼简洁的表达,化这类资源为己用。例如在“English---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一文中,我提出了”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well”的作文题目,学生积极讨论,反应强烈。让写作训练与教材教学紧密结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并通过英语作文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但是教师也要注意不要被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所限制,应当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将能够接触到的作文都往学过的课文内容上引导,毕竟课文才是学生掌握最好,最有效的武器。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取百家之长,多方面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调整以顺应不断更新的课程要求,扬长避短,使得英语作文成为带动教学的有力臂膀。

【参考文献】

[1]《名师成长与教学创新》 上海远东出版社

[2]《崇明教育》

[3]《上海教育教学科研》

上一篇: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调查与教学方法探讨下一篇:服装清仓大处理宣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