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几个伟大民族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世界几个伟大民族(精选5篇)

世界几个伟大民族 篇1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住着帐子搭成的房屋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披着大袍、绑着腰带、穿着靴子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用奶招待客人呢? 这当然就是我国的少数名族中被称为“马背上的名族”的——蒙古族.蒙古族自称“蒙古”.是因为“蒙古”这一名其意为“永恒之火”。体现了蒙古族好客、善良、慷慨大方、热情豪爽的性格特点。这 56 个名族中的一朵“奇葩”,也有这自己的民风民俗。

我们还是从这样一个浪漫的传奇故事说起吧!

在仕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 ,使猎人惊羡不已.他悄悄拿来一副套马的皮挎索隐身窥伺,仙女们却丝毫不觉.猎人飞来皮挎索套 住其中一名仙女,并向仙女求爱,仙女答应了.不久便生了一个儿子,成了刀绰罗斯家族的祖先.说到蒙古的仙女,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蒙古族那美丽的姑娘.它们五官精致,眼睛大而深邃,长发乌黑,瞧上一眼就能被深深地迷住.而蒙古小伙子也是十分俊朗,热情奔放.除了蒙古姑娘小伙的美貌,蒙古族的服饰也让他们锦上添花.蒙古族人民一年四 季都穿着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男袍一般都 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蒙古族服饰除长 袍外还有腰带、靴子、首饰等,更显示出蒙古人服饰的与众不同.蒙古人的服饰花样多彩,所住的蒙古包也是别具一格.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 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 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蒙古包还有两 大特点:适合自然环境、适应游牧搬迁,十分的方便.蒙古包加上鲜奶变得更加独特。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常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这些纯 天然奶招待客人,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日食三餐, 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在蒙古遨游一番,定能品尝到不少新鲜天然的奶。

伟大的中华民族2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

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

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及突破: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可以

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的风俗

人情,从而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

教法与学法:

1.提问探究法。2.材料归纳法。3.小组活动法。4.讲述法、讲解法。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师:各民族的资料,挂图,课件。

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一

元纸币。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 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中华民族》一课。

3、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认识民族的结构。师: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师: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指名回答问题

师: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生: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汉族: 11.6亿

人口多

少数民族:1亿

人口少

3、民族分布。

师: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民族分部。

小结: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第2、3页。生:游戏:找家乡、赞家乡。游戏要求

(1)扮演民族大使走到自己代表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的地区。互相看一看是哪些民族。

(2)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师小结:刚才通过游戏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 师:出示世界地图。生;找出中国的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的位置、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课,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分布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绽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为有这样优秀的团结的民族而自豪,为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

三、课外延伸。

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第二课 广袤富饶的共同家园

学习目标:通过独学,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 地和丰富的宝藏。学习重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学习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第一课时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3.限时 10 分钟完成。

教材助读 1、我 国 疆 域 辽 阔、物 产 丰 富,不 仅 有,还 有、、、等。在地区因 地理、气候等条件不同,物产各具特色。2、、、、、等地区,土地平坦肥沃、物产丰富。

3、我国南方气候、雨量,适宜种植、、、等 水果和剑麻、甘蔗、、、等经济作物。4、、、、等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新 疆的、、内蒙古的、,甘肃的,宁夏 的 等都享有盛名。探究案――――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活动一】阅读教材 P8,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

2、【活动二】阅读教材 P8,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名贵的水果?

第二课时 预习案 使用说明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3.限时 10 分钟完成。

教材助读

1、我国是世界上 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有 万 余种,其中包括我国特有的、、等珍贵稀 有树种。

2、森林中有很多药用植物,如长白山的、的、宁夏 的、云南和贵州的。

3、我国大陆海岸线长约 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平方千米,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约有 多个。

我国海域内海洋生物 万多种,还有丰富 的、等资源。

4、【活动四】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训练案------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

珠穆朗玛峰 天池 张家界 火焰山 九寨沟 四川 吉林 湖南

2、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 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吧!

第3课 各民族共同开发保卫祖国疆域

1、知识与技能:风俗习惯及其形成、重要性,风俗习惯的多样性。风俗习惯的特点和尊 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践行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树立正确风俗习惯观,尊重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二、教学重点:风俗习惯及其形成、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 56 个民族,在衣食、饮食、婚丧、俗习惯 节庆、生活方式等方面各具特点。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

1、我国各民族的风俗(1)、风俗习惯及其形成:

习惯 ①什么是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 的因素: 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 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 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 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 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 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 异,称之为“风 ”;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 理解风俗习惯 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 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 1 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 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 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 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 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 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②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 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 重要人物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③风俗习惯往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我国各民族的风 俗习惯各具特点: 饮食习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养猪、不食 猪肉。服饰特色: 丧葬习俗: 节庆: 禁忌:

2、风俗习惯的特点(1)群体性 只要形成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历史和自然因素存在,民族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民族风俗习惯时代相传,已渗透到该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2)民族性 民族风俗习惯主要反映了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和 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着民族性;由 于这种风俗习惯往往和一个民族的历史、情感相联系。(2)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 和经济条件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表现为各民族之 间风俗习惯上的不同。结论: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有很大影响。尊重民 族风俗习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2 阅读与思考:

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请列举不同民族习惯的实 问题驱动,促使 例。

2、民族风俗习惯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理解民 族风俗习惯的特 点 课后作业: 通过阅读课后“民族花园”及查阅资料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做笔记。

第4课 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4、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

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供学生参考: 提问: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2、探究与体验

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

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3、师小结:

第三课时

1、组织学生议一议

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 游戏规则: 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老师拿着12张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做一做,看看哪组的 同学反应最快? 景颇族

3、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中的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互相演讲,再指派两个小组代表给大家演讲,大家体会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

3、阅读教材第35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 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4、小调查 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 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

第5课 各民族的杰出人物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部分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了解他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2、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图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

二、讲授新课: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人物的? 板书: 一.政治名人、二.科技文化名人、三.民族革命志士

(一)政治名人

1、松赞干布

2、成吉思汗

3、海瑞

4、康熙、乾隆

(二)科技文化名人

1、郑和

2、曹雪芹

(三)民族革命志士

1、邓恩铭

2、马本斋

三、形成性测试(连线)郑和 回族 《红楼梦》 马本斋 满族 七次下西洋 成吉思汗 壮族 体操王子 李宁 蒙古族 回民支队 曹雪芹 建立蒙古政权

四、总结

第一课 伟大的中华民族 篇3

《中华大家庭》教案(三年级)

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孩子体会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我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对祖国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及探究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设计活动方案。

三、教学具准备:

1.课件:视频“爱我中华”;“少数民族的图片”。

2.我国少数民族的各种不同方面的资料。

四、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音乐“爱我中华”,创设情境。和学生欣赏“爱我中华”的歌舞表演。师:“你会唱吗?可以一同跟着唱。”师生同唱“爱我中华”

师:谁能说一说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什么?听了这首歌之后想到了什么?生答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2.在学生说出了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之后,结合学生的谈话,进行小的总结。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正是这五十六个民族才组 成了我们现在的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缺一不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大家庭,共同来了解家中的这些成员吧。(板书课题——中华大家庭)

(二)充分交流,初步了解:

组织学生把自己对我国少数民族原有的了解进行自由介绍。交流时提醒学生要说出这些资料的来源,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注意倾听别人的信息。

师: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知道我国少数民族的种类吗?(板书:少数民族种类)学生交流

师:“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

生:“蒙古族人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住在蒙古包里,喜欢喝马奶酒。”师:“看来你对蒙古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有所了解。”(板书:生活习俗)师:“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

(回族人信依斯兰教,他们不吃猪肉,头上经常带着白色的小帽子。朝鲜族的辣白菜、冷面很有名。满族人,主要住新宾满族自治县,清朝就是满族人建立的,满族人不吃狗肉,现在大人们穿的旗袍就是满族的服饰。维吾尔族主要住在新疆,那里盛产葡萄干、哈密瓜,烤羊肉串是他们特有的美食。)

师:真是有趣,他们的生活习俗各有特色,同时在饮食也是别具一格,有好多是我们喜欢吃的。你都吃过哪些少数民族美食呢?找学生谈一谈。

师:“看来你们都是小美食家,其实其他少数民族还有好多有特色的美食,这是各民族的饮食文化。”(板书:民族文化)师:“少数民族的文化还有哪些呢?”

各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和文字。不同的民族服饰也不相同,这是他们的服饰文化。

(出示课件:少数民族图片)

师:“你能看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吗?”

生欣赏:“朝鲜族、满族、苗族、傣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

师:“多漂亮的服饰呀,你想有一件吗?你还能找到哪些民族的漂亮服饰呢?感兴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找收集这类的图片。”

师:“你喜欢唱歌吗?你听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谁会唱?生唱“娃哈哈和吉祥三宝。”

师:“我国不仅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歌曲,像傣族还有着优美的舞蹈,这些都属于少数民族艺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一学。(板书:民族艺术)(出示课件:少数民族图片)

师:“看这些是哪个民族,他们的民族节日有哪些?”生欣赏,并回答。

师:“我国是个民族大国,国家对各少数民族也有很多好的政策,并且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还建立了少数民族自治区。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区?”指名说一说

(三)自由选择,制定计划:

1.组织学生结合刚才介绍的内容,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还想继续研究的内容进行研究。

师:“刚才我们介绍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种类、各族的生活习俗、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民族艺术等方面的信息。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内容还十分感兴趣,想进一步的了解它呢?”

2.组织学生按照刚才所选择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组。生按兴趣到活动小组。

3.指导各组学生设计制定活动方案。

师:“你们都喜欢这一内容,在活动前让我们一同制定一个小组的活动计划吧。(出示:我们的活动单)生:小组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在各组制定活动方案时,教师要进行入各组参与学生制定方案的活动,不时的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用以指导学生。此环节中,重点是指导学生围绕所选择的内容提出想要研究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确立一些有研究价值的、能够研究的实际性问题。其次是研究方式的指导与展示形式的指导。

4.组织各组学生介绍本组的活动方案,其他学生对其方案进行评价与修改,使其更加切合实际。生:介绍小组活动计划。

师:“对于他们组的活动计划你有什么建议?

生:“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上收集一些所需要的资料。”生:“他们在展示少数民族的习俗时可以用表演的形式,这样更有趣。”生:“我建议研究民族语言的小组同学能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最好是用少数民族语言唱的。”

师:“是呀,我们可以从网络、书籍、杂志上获取少数民族的资料,也可以通过询问少数民族的同学或咨询一下家长、朋友,从他们那里来了解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信息。

(四)总结延伸:

对学生制定的活动方案做以总结,并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孩子开展下一阶段的活动。

师:“各组的计划已经初步制定完成了,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你们的计划。希望大家能按照所制定的计划真正地走入‘中华大家庭’这一活动之,能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对祖国的56个民族有更多的了解,收获多多。”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播放《爱我中华》学生聆听。歌中唱到了什么?你知道些什么?

(爱我中华)那么你了解我们的国家吗?好,这几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

二、指导阅读,了解祖国。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她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其中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加拿大)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11.6亿),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1亿多),由于这些民族相对于汉族来说,人口较少,所以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汉族占全国总数的91.59%,少数民族占全国总数的

2、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其他省份也有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居住。

3、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

中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语言、多为主的国家、少数民族 都有自己的语言。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和汉文。

三、教师展示图片引导观察人民币:图案

领会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民族间的平等。

四、学生自学

五、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为了更好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下一节我们就分民族的了解一下。

1、填空: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我国世居民族数量最多的是()省(自治区、市),有()个民族。

2、回家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父母亲属听。

六、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大家庭

56个民族汉壮回土家苗满维吾尔蒙古藏彝布侗„„ 人口多汉族

92%-少数民族(55)

8%

分布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遍全国集中东、中部 少数民族分布东北西北与西南

平等做主人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64%)

教后反思: 第二课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

族、维吾尔族。

2、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

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这五个民族。

教学难点: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与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有关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教师准备相关民族风情视频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歌中唱得多么好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们中华大家庭中有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大家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庭中的五个成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板书课题:中华大家庭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二)讲授新课 1.汉族、蒙古族

师:这两个民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同学们对这两个民族了解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蒙古族,对于蒙古族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学生活动:学生从服饰、饮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来介绍蒙古族。

教师活动:

(1)学生介绍服饰时可用实物展示的方式。

(2)学生介绍饮食时,可挑1~2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介绍其做法。(3)介绍歌舞及民族体育活动时,可采用现场表演的形式。(4)介绍建筑时,要强调毡房的特点。

2、回族

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中国最早的回民是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华经商者的后裔。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形成了回族。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短处;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各方面受伊斯兰教影响较大,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三大节日。

3、藏族、.维吾尔族

(1)学生观看视频《维吾尔风情》。

(2)学生回答问题:视频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维吾尔族?

师:(小结)藏族和维吾尔族人民都朴实、勤劳,能歌善舞,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仰伊斯兰教,有许多禁忌,以后咱们与民族小朋友交往时,一定要记得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三)学生活动设计一条广告语,向人们介绍一下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活动说明: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条简明易懂的广告语来介绍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2.广告语的内容要体现出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特点。3.设计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自评、互评。4.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华大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总结

师:通过同学们设计的广告语,老师感受到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他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

教后反思: 第三课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的分; 2.初步了解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的民; 3.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教学难点: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的民族;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苗族、彝族、壮族的分布,人口数量、民族特色等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苗族、彝族、壮族的分布及名族特色。

教学难点:民族特色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苗族

1、你们是什么民族?

2、你了解苗族吗?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教师补充说明。)

3、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节日风俗?(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 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人口数量约为894万,主要从事农业。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服饰特点: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

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二、彝族

1、彝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2、你了解彝族的哪些知识?

3、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节日风俗?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对彝族同胞来说,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特别隆重。彝族人有句谚语:“火把节没有看错了的,彝族年没有过错了的”。其所以在彝族人心目如此重要,是因为有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火把”保住了彝族人的家园,带来了彝族地区的年年丰收。如今的“火把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彝族人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又有浓郁的地域民俗风情。火把节的内容一般有:斗牛、斗羊、斗鸡、选美、赛马、摔跤、跳“朵落荷”(即跳达体舞)、对歌、火把游行等等活动。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姑娘房”--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三、壮族

1、提问: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2、壮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3、你了解壮族的哪些知识?(以农耕为主,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壮文)

4、壮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节日风俗?

“火把节”对彝族同胞来说,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特别隆重。彝族人有句 谚语:“火把节没有看错了的,彝族年没有过错了的”。其所以在彝族人心目如此重要,是因为有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火把”保住了彝族人的家园,带来了彝族地区的年年丰收。如今的“火把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彝族人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又有浓郁的地域民俗风情。火把节的内容一般有:斗牛、斗羊、斗鸡、选美、赛马、摔跤、跳“朵落荷”(即跳达体舞)、对歌、火把游行等等活动。今天,整个华南无论哪个民族,都以大米为贵,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饭,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米饭系列、米粉系列、粽粑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汤圆系列、米糕系列、米饼系列、米花系列、饮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肠系列等12个系列,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副食的猪鸡鸭鹅,也是大米的转化物。从旱地农业地区移居岭南的汉族等民族,也都放弃了麦类的种植,和壮人一起在餐桌上享受壮族祖先创造的稻作文化。骆越人的这一大贡献,与日月齐光。创造和打破了多项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四、课堂小结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布依族、朝鲜的分布,人口数量、民族特色等基本情况。教学重点:布依族、朝鲜族的分布及名族特色。

教学难点:民族特色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布依族

1、布依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贵州、云南等省。)

2、你了解布依族的哪些知识?(布依族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新创文字,享有水稻之乡之称,石板房是布依族最有特色的住房。)

3、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节日风俗?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二、朝鲜族

1、听朝鲜民歌,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歌曲吗?

1、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

2、你了解朝鲜族的哪些知识?(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3、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节日风俗?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

十五、清明节、端午节、除夕节等。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

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认识了5个民族,和他们各自的风俗、习惯等等。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感受各个民族的特点和风情。

《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背景:在平时的教学和课余时间与学生的交谈中,我感到中年学生对我国各个少数民族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很多学生能说出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对自己民族有一定的了解,经常向其他同学介绍他们民族中一些有趣的事情。因此,我以教材为载体,并结合我国悠久历史与传统文化在近些年来受到西方文明冲击的现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 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及突破: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人情,从而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

教法与学法:

1.提问探究法。2.材料归纳法。3.小组活动法。4.讲述法、讲解法。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师:各民族的资料,挂图,课件。

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一元纸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视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正是这五十六个民族才组成了我们现在的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缺一不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大家庭——伟大的中华民族。(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宋祖英的这首《爱我中华》是人人皆知的民族歌曲,歌中不仅唱出了各个民族也唱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资源,把这首歌首进行播放,创设了一种虚拟情境,并在视觉、听觉上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在师生同唱的同时也充分唤起了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原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回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认识民族的结构。

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1)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汉族:

11.6亿

人口多

少数民族:1亿

人口少

3、民族分布。

1)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你知道哪些我国少数民族的种类?组织学生把自己对我国少数民族原有的了解进行自由介绍。交流时提醒学生要说出这些资料的来源,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注意倾听别人的信息。

(设计意图:虽然同学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但是对相互的民族却从不曾了解,所以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发现原来在自己的身边就有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更加激发起学生想相互了解、认识有关更多民族的欲望。)

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板书:民族文化)

我国不仅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歌曲,像傣族还有着优美的舞蹈,这些都属于少数民族艺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一学。(板书:民族艺术)

你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吗?”(板书:民族节日)

(设计意图:充分关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给学生一个自我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升对我国各民族的印象,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此环节,教师结合学生的自由介绍进行补充式,并穿插相应的课件(图片),如: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各少数民族的节日场景图片等。同时也要结合学生介绍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概括,如:当有学生谈到他知道有回族、满族、朝鲜族等一些民族名称时,我就引导学生将其概括为民族的种类,并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引发更多的学生进行思考,进行交流;当有学生谈到我国有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住在蒙古包里,喜欢喝马奶酒等资料时,我就引导学生将其概括为民族的生活习俗。就这样随着学生的自由介绍交流,我也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有:少数民族的种类、习俗、文化(语言、文字、饮食、服饰)、艺术(歌曲、舞蹈、影视)、节日等几类。在介绍民族艺术时,请了解的学生到前面进行表演,让学生形成较直观的认识,进而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介绍少数民族的特有节日时,追问:如果有机会你会去参加他们的节日吗?为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相互了解的重要性,不仅能增进民族间的友谊,而且还能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从而初步产生各民族要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意识。)

3、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

(出示世界地图。)

请你找出中国的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的位置、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师小结:今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分布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绽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为有这样优秀的团结的民族而自豪,为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同学们!不管我们身穿哪种颜色哪种款式的衣服,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祖国永远都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万岁!中华大家庭永远和谐、幸福。

2、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

世界几个伟大民族 篇5

作者:金德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力量,在强调物质生产于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无不充分肯定精神思想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所具有的巨大的能动作用。马克思曾经这样论述革命理论和时代精神推动文明进程的积极发展:“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对于其他的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定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①这一理论判断告诉我们,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革命理论的最高概括──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与现实世界相接触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能量。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②无产阶级在理论上的成熟使其从自发进入自觉的境界。哲学也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一旦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实践,那么这个哲学、这个时代精神就成为一般的哲学,成为所有的时代里都普遍适用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那时候,“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③“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④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正是不断弘扬民族的、革命的崇高精神,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曾提出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①在解放初期,他又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②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注重在党员和全国人民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十分重视精神思想的范导作用。他曾经提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③他还联系新时期的实际,概括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五种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④他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⑤他说:“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⑥邓小平的这段话说得多么好啊,正是马克思的那段理论阐述的中国版,它说明了:民族的、革命的崇高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支柱,怀抱着崇高理想和革命信念的共产党人必须具备这些精神并有责任推广弘扬这些精神,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而这些精神既可以号召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使之心向往之;又能在焕发巨大的能量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解决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问题,使那些颓唐的、委靡的人们能幡然醒悟,羡慕而追随之。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多次强调精神文明要“重在建设”,并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江泽民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要有自己的精神,”7 他提出:“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依靠我们的祖先自强不息的奋斗,不仅没有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沉没,反而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民族。靠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靠这种精神,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纪元。”他还说:“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8 江泽民将自尊、自信、自强概括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伟大精神。9 与此同时,江泽民还提出了时代精神。他告诫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一定要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去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面对着“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革命意志,懈怠奋斗精神。”10 江泽民多次提出要“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他还系统地归纳总结出六十四字的伟大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他说:“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11 为了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江泽民在一九九二年曾提出“在全党大力提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尊重科学、真抓实干的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谦虚谨慎、崇尚先进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12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泽民强调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他将此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13 这五种精神是对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现代化历程中所体现出的各种崇高精神的提炼和升华,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精神的继承和发展。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宣传和弘扬这五种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经受各种风险考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绵延、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的发展史也是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发展的历史。我们的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于历史上无数体现出浩然之气的杰出人物。他们重道义、讲气节,把正义和人格看得重于生命;他们把个人的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甚至不惜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献身;他们在危急关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表现出义无返顾、视死如归、气吞河山、压倒一切的大无畏精神,这种浩然之气在历代的志士仁人身上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传统。一是表现于思想家的思想和文化典籍中,形成文化思想的传统。诸如“天下为公”的尚公精神;“发愤忌食,乐以忘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坚毅精神;“之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精神;“崇仁尚义、厚德载物”的雍容大度的宽容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精神;“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自励的勤学精神;“民胞吾与”、“海内存知己”的仁爱精神。这些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中,生生不息,薪尽火传,光彩夺目,耀辉人间。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和发展而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但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不断地完成和推进重塑国民人格和重铸民族精神的伟大使命。

伟大的事业需要也必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精神支撑着、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是宣传思想战线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由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求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充沛扎实的工作干劲和学习干劲共同构成的良好精神状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迅速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趋向,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开阔眼界、认清形势,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增进强国富民、紧跟时代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强化国家意识,升华民族情怀,把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光大,永世相传。大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舆论引导、典型示范,热情讴歌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倡导见贤思齐,学先进、赶先进,推动人们以实际行动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发扬民族精神、身体力行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引领潮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年终总结下一篇:饭店厨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