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节目编排原则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节目编排原则(共10篇)

新闻节目编排原则 篇1

1.重要性原则:根据新闻题材的重要性程度,或它提供的信息本身的价值,安排每一则新闻在节目中的播出次序

2.贴近性原则:从电台、电视台所处的地位出发,由进而远地安排新闻。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通常按先国内后国际,先中央后地方,先全国性后地区性或部门性新闻的次序编排。而地方台除对重要全国性新闻做出安排以外,一般按当地新闻、邻近地区新闻、其他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顺序安排播出内容。

3.政治性新闻优先原则:如国家领导人的国事活动、地方领导人的政务活动、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的出台,以及其他政治新闻通常置于显著的地位。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安排其他领域的新闻。

4.同类原则:即把统一领域报道适当集中在一起,然后按题材重要性或内容的逻辑联系安排播出顺序。这几有利于比较充分地反应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增强接受印象,也有利于改善节目的结构,增强节目的节奏感。

5.间隔原则:在同类相关的基础上,运用“峰谷”编排手法,对重要与次要,长与短、口播新闻与运用音响、图像播出的新闻等不同稿件进行适当搭配,是节目形成一定波澜,达到持续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目的。当然,这种间隔要十分注意把重要的稿件,放在收听收视曲线的波峰部位。

广告创意

文案:1.创意意图

1.参与人员 2.道具

3.具体广告创意 创意技巧:1.联想法

2.权威法:援引专家、名人、权威人士证言

3.故事法

要求:定位为先、坚持独创性与时效性

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平等民主气氛中展开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它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都是百度百科,自己选吧)娱乐谈话类

一般由一或两个固定的主持人、每期邀请一位或多位明星嘉宾斤进行演播室访谈(明星谈话节目)《康熙来了》《非常静距离》

新闻节目编排原则 篇2

1 重要性原则

重要新闻的要素应是新闻当事人是VIP (要人) , 新闻内容有普遍性和显著性, 对全局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中首当其冲的要属有关领导活动的会议新闻和外事新闻。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县级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担负着宣传报道党和政府重大政策、决策的主功能。这方面的消息大都以会议新闻和外事新闻的形式出现。如当天, 党和政府发布了什么新的政令, 国企改革有什么新的举措, 某某领导会议了某某客人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受到长期以来“文山会海”的影响, 目前电视新闻栏目中会议新闻所占比重偏大, 再加上画面单调、文字程式化, 导致节目信息量小、含金量低, 观众很不买账。究其根源, 主要是因为当前电视界对电视新闻的“喉舌”作用存在着某种曲解, 简单化地认为有领导参加的新闻就是重要新闻。按照这一思路, 哪条会议新闻或外事新闻里的领导职位最大, 哪条就最重要, 就该编排在前面, 甚至放头条。多个领导在同一天活动, 按官职排序从大到小依次编排就是了。其实, 这既对不起观众, 领导也不一定满意。领导活动, 尤其是一个地方的一、二把手的活动, 该报道的是要报道, 至于放不放在头条, 要看他参加这项活动的价值如何?如在《吉林新闻联播》中现在已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即省里一、二把手的会见活动一般不放在头条, 一些不太重要的其它活动, 一般不必要都安排在头条播出, 应视当天是否有更重要的新闻来定。

2 时空性原则

观众最关心的是哪些新闻, 毫无疑问, 是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从时效上讲, 越接近第一时间的新闻, 关心度越大。新闻必须首先是信息, 它具备信息的一般属性即共性。信息论认为, 信息的价值与信息量的大小成正比, 而传递速度越快, 其信息量也就越大。我国古代有个民谣:“头报三两六, 二报三钱六, 三报牛屎没一坨”。说的是村里的士人中了举, 一些探子飞奔去举人家报喜所给的赏银。三人报告的信息一样, 报酬支截然不同, 因为第一个报告者所传达的信息量最大, 这信息自然有较高的价值, 随后的二报和三报重复报讯, 所含的信息量大大减少。这个例子给我们以启发, 在新闻编排中不应忽视观众对于时效性的关注, 并可籍此作为新的兴奋点, 提高收视率。

3 节奏感原则

一档电视新闻栏目, 要讲究节奏。栏目节奏包括内节奏和外节奏两个方面。内节奏, 指的是单条新闻播音员配音的语气和速度。新闻配音与文艺、专题节目配音不同, 它要铿锵有力、速度稍快。内节奏还指现场采访和现场声。新闻采访是强化主题、增加节奏感的重要手段。所以要求干脆、不拖沓, 现场声要求则要求做到画龙点睛, 烘托气氛。责任编辑要与一线记者事先沟通, 阐明栏目要求, 使前后期搞好协同。外节奏, 主要是指重点与非重点新闻、时政与经济新闻、长新闻与短新闻、口播新闻与图像新闻等交替排列而出现的一种合乎逻辑的规律。

内节奏一般不难做到。外节奏就要靠责任编辑的经验和功力了。一档新闻节目一味的“快”与“满”、“慢”与“空”都不足取:连续的“快”与“满”, 让人喘不气来;长时间的“慢”与“空”, 显得松散、拖沓。一个有经验的责编, 一定会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 注意长短新闻的搭配、口播与图像新闻的组合, 以及标题与标题的呼应, 做到“快”与“慢”相间, “满”与“空”适度, 使整档新闻如一首轻重缓急有序、宏伟和谐、色彩瑰丽的交响曲。

4 揣测心理原则

责任编辑还要学一点受众心理学。大家都知道, 电视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播出。每次新闻节目的内容以时间上的先后次序依次传播, 使得在同一时间里观众无法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选择收看。时序播出的排它性是电视传播的弱点。责任编辑在遵循直线播出的规律的同时, 不仅要根据新闻价值来编排新闻的顺序, 还要考虑到观众的收视心理, 合理搭配新闻刺激性的强弱, 穿插重要新闻, 才能使得整档节目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5 个性化原则

一个责任编辑应有自己的个性、思想, 这样一档新闻才能有自己的灵魂。编排思想明确, 新闻编排起来就高屋建瓴、层次分明;编排思想不明确, 新闻编排起来就困难, 新闻节目也杂乱无章。要使节目有个性, 责任编辑应在创新上下功夫。要敢于否定, 勇于尝试。如目前普遍应用的编排的板块式结构是不是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其实, 板块结构是向报纸编辑学的, 有其好的一面:如报纸上要闻一块、经济一块、文体一块, 块与块之间还有个过渡地带, 看起来比较清楚。但电视不像报纸, 报纸有版面, 电视没有。电视能否在吸取其它媒体长处优点的前提下, 创造出属于电视这一媒体的编排方法呢?举个例子, 如按事件发生的次序编排节目, 用时间这根红线串起来, 把早发生的放在前面, 迟发生的放在后面, 效果会怎么样?事实上, 一些重大事件, 如国庆五十周年大庆、香港回归、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电视直播新闻节目, 用的基本上是这种编排方式。按照空间顺序来编排, 一定就不行吗。时间将会证明,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 也是可以一试的。

总之, 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 没有一定之规, 而真正的艺术品, 是属于那些慧眼识珠, 富有创意的艺术家的。

参考文献

[1]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花城出版社, 1985.

[2]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 篇3

笔者认为,新闻节目编排的终极目的在于满足观众的求知欲。“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高明的编辑就是要面对各种新闻素材匠心独运,树立受众本位意识,善于吊起观众的胃口,满足观众的求知欲。

一、精做提要和回报

“提似看山不喜平”,要用简明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本次新闻节目中最重要、最新鲜、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概括出来,以吸引人们看下去的兴趣;在新闻节目结束前要用比提要更为简短、精炼的内容再对重要新闻进行回述,以突出本档节目的重要消息,让观众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中途收视的观众也是一种信息补偿。

二、峰谷技巧

心理学分析表明,人的注意力受时间限制,往往随着视觉疲劳而下降,但当受到刺激后短时间还会恢复。按此规律产生了编排上的“峰谷技巧”,即指新闻节目中不可能每条新闻都使观众保持兴趣,必须把节目设计成像一系列的山峰峡谷一样,使它高低不平。首先是慎选头条,头条新闻是节目的旗帜,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生活的晴雨表。头条选好了,整个节目就有分量,收视率就高。因此编辑应将最有新闻价值、最能反映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又能提高观众兴趣的新闻放在头条。典型例子是《新闻联播》,在播发《挑战者号升空爆炸》时,打破了国际新闻在后的框框,把它放在头条,结果几天来《新闻联播》收视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其次是顺时播出中可以安排一些价值较小的新闻,以适应观众兴趣衰落的规律,再预报或播出准头条,重新调动观众情绪,形成新的兴奋点,使节目回到高峰状态。第三是新闻结尾处,可安排一则充满情趣或是人情味浓厚的轻新闻,给观众留下一个愉悦的心情。另外,编排时无论是长新闻还是短新闻,都要尽量避免过于集中地排在一起,长新闻舒缓而短新闻明快,应适当地做穿插、搭配,这样可以抵消长新闻沉闷、短新闻急促的不足。不同的新闻体裁具有不同的内在节奏,也应尽量交叉使用,现场报道后接专访,专访后是短评,这会产生一种天然的节奏感。

三、灵活掌控播出时机

新闻内容传播效果如何,恰当的播出时机的选择是关键因素,如能准确地判断来自政治、市场、文化、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趋势,选择最合适的播出时机,来播出满足观众最迫切、最期待、最需求的新闻内容,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出现偏差,影响电视媒体的形象。例如一条关于粽子的新闻,在平时播出没有多大意义,但如果选择在端午节播出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握住了播出时机就把握住了电视的传媒特质,如何正确、及时、迅速地把握时机播出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功能的重要体现。

四、以巧取胜

通常情况下新闻节目的时间都是固定的,由于受播出时间的限制,许多记者拍摄的素材不能都安排上,为了让观众满足新闻的积累效应,编辑可将重要的新闻及时编排播出,其他来不及编排的可利用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滚动字幕,以扩大信息量,随后在全天其他的诸如专题、访谈类电视节目和栏目中进行调剂,它们有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收视群体,针对同一新闻事件的延伸和进展进行相关报道,这样可有效提高和扩大新闻的知晓率。编辑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中发现“精华”,这种功夫是编辑巧妙构思的反映。

五、结构板块化

新闻编排板块化是指根据内容或实效性的不同,对新闻信息进行归类,然后再把若干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新闻组合成板块,通过一定的方式串联成节目的编排方式。板块化编排可使电视新闻节目变得更加有序,提高节目的信息量和报道的新闻价值,达到系统论中所说的1+1>2的效果。例如在重要的节假日,电视台可将单个消息成组编发,以达到更大的轰动效应。

六、强化评论功能

板块栏目内部各条新闻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或组合、或对比、或综合,互为补充,互为背景。编排时,可以利用各新闻内在联系的不同,来强化节目的评论功能。比如,在报道清明文明祭扫的同时,接着报道某地兴建上百万豪华墓穴的消息;在报道美国指责我国人权状况的消息后,播发了一条美国白人警察打死黑人平民的消息。运用这种对比编排的方法,尽管编辑没有说一句话,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清二楚,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便接受了编辑的舆论引导。从上述可以看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既是一项管理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思维活动,是实现新闻资源最优配置,取得最佳播出效果和最高收视率的创造性工艺。新闻节目编排巧妙合理,不仅能发挥高质量节目的威力,而且可以产生“蝴蝶效应”,带动、提升其他节目、栏目的收视率。可见,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智峰,顾亚奇[M].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

[2]王文斌,胡正荣[J].世界电视前沿.

[3]胡智峰[M].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

清明节活动编排节目单 篇4

大家好!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象更新。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们怀着对前人的无限崇敬,对祖先的的无比思念,满载着感恩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表达我校学子对已逝前辈的缅怀之情,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举行此次诗词朗诵比赛活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大约始于周代,到现在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实清明本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之一,古语云“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关于清明的由来一样有着一个传说:

春秋战国时代,晋国发生篡位事件,设计陷害了晋国的太子,迫使太子自杀,太子的弟弟重耳为了避祸,逃走了,在逃亡在外的这段时间里,跟随他的大臣在流亡过程中纷纷各奔东西,离开了为难中的重耳,但还是有几个忠心的人跟随着重耳。

有一天,重耳饿晕过去了,为了救重耳,一个叫介子的人,从自己身上阁下一块肉,烤熟了喂给重耳吃,从而救了重耳,这才有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当重耳归国后,大肆封赏这些忠臣的时候,却恰恰遗忘了曾经的救命恩人——介子,后来有人提起后,重耳才想起重耳,但当此时重耳再派人去邀请介子的时候,介子不愿来,并且为了躲避他,背着母亲跑到山上生活,晋文公无法找到,最后听从一个大臣的意见,放火烧山,本以为介子会出来,但是没想到却使得介子和母亲烧死在一棵树上,晋文公悔恨不已。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这也就成为了我们后世对于清明节的由来的传说。一直到今天,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今天,就让我们用诗歌表达对逝去先人的缅怀。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清明的知识,相信对这个节日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听四甲班的朗诵《感悟清明》,表演者:王少聪,张宇康,王思佳,李璇

第二个节目,四乙班的《清明节诗歌朗诵》,朗诵者:张皓然,雷丽颖,薛佳诚,卢士静

提到清明节,我们不能不怀念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请听诗歌朗诵《追忆李大钊》,一甲班张远波,阮梦娇

除了李大钊,可能我们最熟悉的要数雷锋了,《雷锋》一乙班卢雨康,姜雷鸣,王天泽,左梦妍

新闻节目编排原则 篇5

总体构想:整台晚会从舞台布置、主持串词、节目编排、现场氛围营造等方面始终体现晚会的主线——学院的定位(西部信息产业国际化人才的摇篮)与校训(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在此基础上晚会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我们的故乡—魅力重庆,美丽合川。主要介绍移通学子的第二故乡:重庆、合川。

第二篇章我们的校园—乐教乐学,创造创业。主要展示移通学院校园风貌和校园特色文化。

第三篇章我们的移通—青春风采,成长奋进。主要表现移通大家庭的温馨与和谐,激发广大学子的爱校荣校情感。

三个篇章层层递进,最终产生的感染力是移通师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共同努力把学院建设成西部信息产业国际化人才摇篮的自信心和驱动力。

初步编排如下:

第一篇:我们的故乡(雄壮、伟大)

开场 乐队:《Thunder march》(刘俊杰)

一、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童年》(大学生艺术团)

二、舞蹈:《春色满园》(大学生艺术团)

三、情景剧:《感谢有您》(2010级新生)

四、乐器表演:《铜管五重奏》(PSHD音乐工作室)

五、舞蹈:《麻辣乖幺妹》(大学生艺术团)

第二篇:我们的校园(色彩、激情)

开场:通过一名2007级在校学生的自白,展示学院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特色与学院发展方向(定位:西部信息产业国际化人才的摇篮。)

六、书法、绘画:《琴棋书画》(学生社团)

七、健美操:《》(校健美操队)

八、抽取、颁发董事长特别奖

九、舞蹈串烧:《》(大学生艺术团)

十、朗诵:《再别康桥》(中德学院)

十一、街舞:《》(大学生艺术团)

第三篇:我们的移通(精神、蓝图)

十二、歌曲:《奔跑》《最美》《深呼吸》《彩虹》

《冷酷到底》《哪一站》《翅膀》(羽泉)

十三、舞蹈:《好大一颗树》(大学生艺术团)

十四、舞蹈技巧展示:《》(大学生艺术团)

十五、歌曲:《明天会更好》(学生、教职工、全体演职人员)

一、晚会主题

荣汇合川移通互联

新闻节目编排原则 篇6

一、文艺节目的编排原则

1. 文艺节目要与全台其他节目谐调一致,

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能各吹各的调, 互相干扰, 文艺节目自身各类节目也应谐调一致。

2. 文艺节目要树立为听众服务的理念,

要根据听众的生活习惯、听众心理和收听规律设置节目, 设法多与听众交流, 倾听听众意见, 办好各类综艺节目, 尽量满足听众的正当要求。

3. 文艺节目内容要做到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 听众的口味越来越高, 而且出现了众口难调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制作各种文艺节目时, 还要时刻注意处理好题材、体裁、风格、流派等比例的配合, 以满足不同层次听众的需求, 切不能以个人的爱好代替观众的喜好, 不能以个人偏爱决定节目的编排。

4. 文艺节目重播要重审, 严格把关。

电台播出的文艺节目一般分为二种:一种是新录制的, 第一次播出, 这种节目, 刚刚审查完毕, 一般问题不大;另一种节目是库存节目重播, 对这种节目必须要重播重审, 不管是稳定性的节目还是变动性的节目, 都不能例外。重审内容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是否合时宜;二是艺术质量, 包括作品本身质量、演播质量、录音质量等, 是否达到今天的播出标准。重播重审,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也不能存侥幸心理, 这方面不慎会闹出重大差错, 甚至出现重大播出事故。

二、文艺节目的编排方法

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的编排相当于报纸安排版面, 所不同的是报纸是一个面, 给人看的, 电台是一条线, 给人听的。文艺节目编排就是编辑根据一定的艺术构思和宣传意图, 安排作品怎么播出、何时播出的工作过程。一首歌、一段小品, 是单个播出还是组合播出, 和哪些作品组合?这些都是节目编排的工作内容和研究对象。节目编排是一门艺术, 同一批作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法, 会收到不

节目编排手法很多, 常用的有:

同一法:找出各个作品的某种相同点, 再以这个相同点把作品串联起来, 组成一组节目, 这种手法就叫同一法。根据编辑意图和作品的具体情况, 有的以相同的主题为线, 串联各种艺术形式的作者、演播者为准, 有的以风格、流派为线, 甚至相同的演奏乐器和演奏方法, 都可以成为组合作品的相同点。这种手法的特点是对某一类作品编排比较集中, 喜爱这类作品的听众, 可以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但也容易产生单调之感, 不易满足广大听众多种多样的欣赏要求。

对比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对比是认识事物、抓出特点的好方法。这种编排手法就是把不同风格、不同演唱方法的作品, 对比地编排在一起, 使之更加鲜明, 如戏曲艺术流派的对比, 歌曲的不同演唱方法、乐曲的不同演奏风格的对比。这样安排, 在艺术欣赏上避免了单调感, 在艺术修养上容易学到知识、提高欣赏水平, 如果再加上适当的知识性解说, 效果更佳。

拼盘法:变化多样、丰富多彩的原则, 可使一组节目在艺术形式、风格、内容、题材上尽量不重样, 让听众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比较全面的艺术享受。

编排手法要富于变化。从横向看, 节目之间搭配要有变化;从纵向看, 一个月、一周甚至一天之内也应有所变化, 不应总是一个调子、一个节奏。以一天变化为例, 早晨, 大地苏醒, 霞光万道, 百鸟鸣啭, 人们经过一夜休息, 心情正佳, 这时的文艺节目应以清新、喜悦、轻快为主调;中午是一天的高潮, 适宜热烈、喜庆、欢乐的气氛;晚上时间长, 人们下班后需要休息、学习、思考, 环境宜静不宜噪, 因此内容深刻、档次较高的欣赏性节目, 以及带解说的知识性节目就比较适宜, 既可满足艺术欣赏的需求, 又能获得知识。以乐器来讲, 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格调, 甚至代表某种风格和情绪, 所以有人打比方说, 早晨是笛子的天下、中午以唢呐为代表、晚上以二胡和小提琴为象征, 此说未必科学, 但它的用意我们可以理解, 对编排文艺节目是有启发的。

编排节目还要瞻前顾后, 不能和其他节目“撞车”, 比如不能在新闻节目刚播完一则某个国家发生地震的新闻, 紧接着文艺节目就来个器乐合奏《真是乐死人》, 这要随时注意, 搞不好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论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的编排艺术 篇7

在今天的电视屏幕上,法制节目成为继电视剧、电视娱乐节目之后又一席卷电视屏幕的电视节目形态,它通常以最简洁的文字、最快捷的速度,向观众传播最新近发生的法制方面的信息,具有“短、新、快”的特点。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的创作,一方面有新闻创作的特点,一方面又拥有法制节目自身的特点与要求,从而在编排这一节目创作流程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独特风格。

法制新闻 消息类 节目编排

消息类法制电视新闻能简洁、客观、快速地报道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法制方面的事实。而要编辑好消息类法制电视新闻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如何编一条法制消息新闻,即单个消息的编辑技巧;二是如何把二三十条法制消息编成一个完整的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也就是具体节目的编排。

(一)单个消息的编排技巧

1、基本要求

美国信息专家C.香农和W.韦弗为传播过程模式提出过“噪音”的概念。这一概念指出,传播并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过程内外的各种阻碍因素都会形成对所传讯息的干扰。因此,受传者所接收到的信息,已然不是传播者最初所传播的信息。

依据“噪音”理论,电视法制新闻消息的画面编排,就要根据消息的实际内容,对画面进行合理、简单排列,从而客观、准确的佐证这一法制新闻消息。因此,编排一定要遵从真实性原则,使剪接出的画面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客观事实的真实情况,在时间、空间上尽量与实际情况接近;并且,编排成的画面不要产生远离事实的歧义。画面的朴实无华,效果的客观真实是电视法制消息编排所必须做到的。

2、消息的特性决定特有的编排规律

由于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时效性强、播出时间短、画面具有不完整性,除少数介绍全面情况的综述消息外,一般都是一事一报,每条新闻都主要立足事件、事态发生的现在,既使是运用背景材料,也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典型的画面形象来突出主题,而不需要过多的细节描写,因此,具有与其它法制新闻题材不同的传播特征,也决定了它自己特有的画面组接规律,主要体现在:

(1)强化细节,以充实画面信息含量,给受众更多可看的内容,拓展其想象空间。

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播出时间短,一条消息仅由几幅画面组成,且画面具有不完整性,无法形成情节。而其传播魅力的体现,在于对细节的运用。依靠对画面细节的真实捕捉,从而对法制新闻人物、事件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和刻画,发挥非语言符号的诸多优点,充实画面的内涵,拓展画面的想象空间。在编辑时,编辑人员首先要熟悉素材,了解法制消息主题,文字稿和相关画面中语言、非语言符号,其次要把握法制消息总体内容的逻辑规律,从而提炼出典型的画面细节,这其中要注意有单位时间(长度)中的“细节数量观”,即限定在一分钟之内一定要有多少个可看画面,通过对量的控制,达到质的完美,从而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2)以固定镜头为主,少用运动镜头。

在这里,应首先明确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中镜头的作用。由于在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的报道中,受时间长度、传播符号特性的限制,要求镜头在有限的播出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向受众传播相关的法制新闻信息,并在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同时,生动、具体的证实新闻的可信度,而这正是固定镜头的优点:简练、清晰、准确、到位。另一方面,运动镜头在纪录片和电视剧中运用得较多,它可以叙述故事情节、营造氛围情趣、揭示人物心态等等,其中蕴含着创作者自身的情感追求,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中应少运用运动镜头:一是由于运动镜头的主观性会破坏新闻画面的准确度和真实感;二是其运动性会分散观众对消息内容本身的关注度,减少对法制新闻事件的兴趣;三是在新闻消息中运动镜头的过多运用,还会造成上一画面和下一画面之间的衔接、画面与声音之间衔接的不畅与不和谐。

(3)运用好同期声,力求真实、准确、生动的展现法制事实。

由于记者向受众转述法制新闻事件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携带上自己的观察角度和主观立场,是一种“记者真实”,加大了传播中的不确定性。而同期声的运用,能在视听手段上同步对现实事件做直接、客观、真实、准确的记录,从而构成综合、立体的信息传播渠道,增加新闻的准确度和权威性,并渲染现场气氛,点染画面内容,将人们带到一个视听完整的真实现场,给人以充分的信息感受。

(4)借鉴:海外电视新闻“现场立即报道”基本编辑模式。

随着电视科技设备突飞猛进发展以及卫星现场传送技术的普遍应用,电视台资源共享,新闻内容既定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在这一前提下,节目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形式就成了关键。因此,按什么方式采录新闻,怎样综合运用语言、非语言符号,用何种思路编排素材,已受到电视新闻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更值得法制新闻信息类节目工作人员关注。在这一方面,美、日、欧洲以及港、台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的电视台的新闻比较讲究模式,并且在新闻的运作上也都相接近,尤其是“现场立即报道”这一编辑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一般来说,海外电视新闻的 “现场立即报道”的做法是:将突发或重要新闻插入到正常播出的固定节目中,画面上出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新闻人物的讲话以及记者的现场采访,从而传达一种紧急、迫切的气氛,其基本的编辑模式是:

语言符号:导言+现场报道+主播和记者的交谈;

非语言符号:主播+现场场景(新闻事件、人物、记者)+主播+记者。

法制新闻事件和新闻事件一样,有很强的突发性,海外“现场立即报道”这一节目编辑形式,不仅适合新闻事件的报道,同样也是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值得借鉴的节目编辑方式。

(二)具体节目的编排要点

系统科学认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目标应该是发挥节目整体效果,拓展节目中所含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满足不同观众的收视需求与收视心理并使其产生共鸣,从而发挥新闻节目的舆论导向作用。赫伯特•霍华德在其《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一书中说道:“节目良好效果的取得是由于节目的各构成部分的合乎逻辑的安排和由于包含了适度的感染力因素”①。

对一档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的编排,有如下较常见的编排技巧:

1、选择头条,突出重点。

电视法制消息以线性传播为其传播特点,头条新闻是否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直接影响到观众收看节目的兴趣和整个节目的收视率。因此把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放在头条,可起到强调、突出重点的作用。正如特德•怀特所言:“一条极其重要的新闻,无论它是当地新闻,还是国内、国外新闻,都应当成为头条。”②

2、优化组合,注重结构。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各局部之和”,具体而言,指若干单个要素按照某种合理的结构组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就会产生一种全部单个要素在分散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新的素质、功能和特性。基于这一理论,要优化法制新闻节目的结构,加大一档电视法制新闻的信息承载量,就要对节目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组合。合理组合,就是将电视法制新闻中几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法制新闻集纳编排,或积累式组接,或对比式组接,或关联式组接,使新闻与新闻之间互作补充,互为背景,从而增强法制新闻内容的密度、力度和深度。

3、安排谷峰,营造节奏。

在营造节目的节奏这方面,国外电视新闻学者曾提出过“峰谷技巧”的概念: “每一个节目都是从‘波峰’到‘波谷’,在从另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谷’”。③

因此,在对法制消息节目进行编排时,就可以运用“峰谷技巧”这一概念。具体而言,就是加强节目编排的变化。如采用长短新闻、软硬新闻的搭配、穿插;也可以转换不同的报道方式:记者现场报道与演播室口播新闻、男女生搭配播报、图像加解说与同期声采访音切换;主持人串联词、节目预告、广告片、消息片头适当安插在节目中等等方式的运用,这样不仅符合了观众的收视心理,也可以使法制新闻节目更具有韵律感,既有轻重缓急之别,又有张弛有序之感,不断制造新的兴奋点,从而提高收视效果。

以上是本文从节目编排方面对电视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的创作特点进行的归纳。当然,一档电视节目的编排艺术不仅仅包含以上方面,同时,随着电视法制新闻消息类节目的不断发展,也会出现多种的编排艺术,等待着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①[美]赫伯特•霍华德 ,《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 第180页, 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②[美]特德•怀特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第53页,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③[美]特德•怀特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第280页,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参考文献

1、《广播电视新闻教程》,安德鲁 博伊德(英),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2、《新闻记者》,李普曼, 2001年第10期。

3、《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赫伯特•霍华德(美) , 新华出版社, 2000年版。

4、《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特德•怀特(美) ,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10.3969/j.issn.1002-6916.2012.15.034

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问题 篇8

精心撰写新闻提要

电视节目的编排是处理“顺时序版面”的艺术, 如何在新闻节目一开始就留住观众, 写好内容提要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拟定内容提要, 就是选择当日新闻中数条重要的、最能吸引观众收看的新闻作简明扼要的介绍, 让观众在没有详细收看电视新闻全部内容之前, 大体了解本次新闻节目的基本格局与信息内涵。那么如何编写出精彩的内容提要呢?

在编写“内容提要”时, 一般要将本期新闻中出现的数条同类新闻综合编写成“提要”内容之一。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新闻30分》都推出了精彩的新闻提要。特别是《新闻联播》节目, 就常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分别会见外国元首的新闻综合成“内容提要”, 简洁明了, 主题突出。禹州电视台公共频道新闻节目《颍河风》, 也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如2011年3月9日, 《颍河风》节目对禹州市方山镇西下庄、鸿畅镇李金寨村、范坡彭庄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 分别定题为《吃水不忘挖井人》、《追求》、《奏响新农村和谐曲》。在采访过程中, 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 远看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 近看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新农村, 这个令人心动的宏伟蓝图, 在我们的视野里, 一步步变为现实。因为同样是新农村建设, 针对这种情况, 在编写新闻提要的时候, 我们就把3条新闻合写成一个提要:“新时代, 新追求, 我市新农村建设见成效。”播出后, 受到农民朋友好评。

要把有重要意义或重大价值的新闻编进内容提要。由于有重要意义或重大价值的新闻涉及面广, 群众关注程度高, 广大电视观众都想及时、准确地知道事件的真相, 把这类新闻编写进“内容提要”, 不仅符合电视新闻规律, 更是满足了广大观众的需求。

选择好头条新闻

对于电视台来说, 头题是新闻节目的重点, 反映了当天的宣传方向, 对于观众来说, 头条新闻将直接影响他们对这次新闻节目的收看兴趣。

选择头条新闻要突出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是地方台新闻与其他媒体竞争的资本。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特色, 每个区域的受众最关心最乐于接受的也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在编排新闻节目时, 一定要从长远角度看, 要进行选择、组织那些具有当地经济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色彩、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作为头题, 增加可看性、吸引力。

禹州电视台公共频道2011年4月6日的《颍河风》节目, 有10条内容, 涉及农村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如何选择头题?我们按照突出地方特色这个标准, 选用《嘻说禹州方言》作为头题。这条新闻内容就当地的方言为主要内容, 以短剧的形式充分展示出当地方言的魅力, 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符合本地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口味, 让观众产生认同感, 吸引了众多观众收看, 令同行刮目相看。

抓住观众的“兴奋点”编排新闻。心理学分析表明, 新闻对观众的刺激强度将决定观众能否注意收看。好的新闻编排常常第一条新闻就能够给观众一个强刺激, 激发他们的收视兴趣。所谓观众的“兴奋点”即观众的兴趣爱好、收视兴趣。2011年1月12日, 《颍河风》节目把一位患肾病综合征的18岁女孩乔航需要社会救助的新闻用作了头题。节目一播出, 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节目播出的第二天, 频道的热线电话就不停地响, 很多热心人士要给乔航捐款。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乔航入住的医院也减免了她的治疗费用。可见, 编排新闻节目一定要抓住观众的“兴奋点”, 这样才能达到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目的。

集中编辑, 整体把握

新闻节目是一个电视台宣传思想的综合体现, 也是一个电视台屏幕形象的综合体现。新闻编辑应该树立节目整体观念, 下工夫研究新闻节目的内在规律、基本特征和编排制作艺术, 对每一条报道进行组合, 让它们互作补充、互为背景, 形成整体效果。

2011年1月26日, 《颍河风》节目同时报道了两件事, 一个是孝敬公婆的好媳妇, 一个是遗弃病儿的事件, 我们在编排节目时, 有意识地把它们编排在一起, 播出后产生了很大反响。很多观众来电来函, 要求公安部门严查遗弃病儿的父母。事后我们反思, 把同类题材或内容相近、或有内在联系的新闻排列在一起, 使它们形成一组, 在一次节目中造成“重点”。把内容反差极大的新闻编排在一起, 鲜明的对比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视效果。

题材广泛化, 扩大信息量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观众希望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 获得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新闻编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增加信息量:

尽可能编发短新闻。特别是现场感强、内容充实的短新闻, 可以明显加快新闻节目的节奏。2010年12月17日, 禹州体育路一家化妆品店失火, 接到热线后, 《颍河风》栏目组记者火速赶到现场, 在店铺外面, 记者先做了一段现场播报, 简短地对现场的状况进行了陈述, 然后采访现场救火的消防官兵, 了解到了失火原因, 最后对店铺获救的工作人员和围观群众进行了采访。这样, 一条简短、内容充实的新闻当天晚上就登上了荧屏。

报道观众欲知而未知的新闻, 激发观众的兴趣, 提高单条新闻的信息量。2011年4月9日的《颍河风》节目中, 我们报道了一条“房顶上长出小树来”的消息, 这虽然是一条不起眼的消息, 但却抓住了广大观众的好奇心理, 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发挥串联词、编后话的作用

每条新闻相对独立, 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大。如何把它们串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呢?串联词的作用尤为重要。采用串联词可以将新闻的条与条进行承上启下的连接, 使单条新闻融为一体, 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组合。

2011年4月1日《颍河风》中有这样两条新闻, 上一条是说全市各大超市的鸡蛋价钱有了小幅度上涨, 下一条是华夏回报基金发放第一笔红利。串联词是这样写的:“物价有涨有落, 谁不希望多赚点钱来面对这种起伏, 投资华夏回报基金的市民, 今天拿到了第一笔红利, 才3个月, 红利就相当于一年的定期存款利息, 而且不用交税。”通过串联词, 让两条新闻产生了联系, 从而达到自然过渡。

另外, 由于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所限, 无法在报道中对很多相关的材料加以说明和解释, 往往新闻节目中的编后话可以起到解释与说明等作用;对于那些需要借助舆论力量予以针砭或弘扬的事物及现象, 编后话还可以直截了当地加以评论表态, 起到明辨是非、扶正祛邪的作用, 以唤起全社会的关注。还以《颍河风》栏目中报道18岁女孩乔航患肾病综合征受到社会各界救助的消息为例。在消息的最后, 我们写出了这样的编后话:“爱是生命的源泉, 生命因爱而精彩。社会各界的爱心, 在这间小小的病房里面, 浓浓真情演绎出人间大爱,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将共同燃起18岁女孩乔航的生命之火。在此, 《颍河风》栏目组再次谢谢所有帮助过乔航的好心人, 让我们一起祝福, 愿乔航平安, 愿好人平安。”

电视新闻“编后话”, 虽然是依托于新闻对其内容进行评说的言论, 其本身没有新闻相关画面, 在电视评论中也只能算是“小言论”,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它那三言两语往往能够说明大问题, 笔者认为它是电视新闻节目中不可缺少而应当高举的旗帜。

试析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技巧的创新 篇9

一、目前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首先, 编排方式没有变化, 模式陈旧。大部分的栏目组对于节目的整体规划都是一样的, 像是新闻的顺序的问题, 以及事件发生大小的划分, 很难在编排这快找到亮点。

其次, 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少, 内容空洞枯燥, 没有吸引力。大部分的新闻极易出现文字性的毛病, 没有吸引人们眼球的内容, 语言比较枯燥乏味, 使人们很难进行欣赏, 这样就会导致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达不到我们所要追求的效果。

最后, 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差, 受众没有新鲜感。我们通过新闻报道可以看到, 无论是形式, 还是画面的设计等等方面都是很呆板的, 人们一如既往的看着这样的画面就会产生视觉疲劳, 大大的影响播放的效果。

二、编辑技巧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性

编辑是电视新闻栏目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被誉为质量工程, 通常是对于信息的选择, 进一步的制作, 编排等项目, 这一步制作的效果将直接的影响到后期所有的工作部分。编辑工作也是对于我们工作人员的考验, 我们在材料的选择的过程中, 一定要更加的接近于群众, 选择更受社会关注的新闻, 能够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的材料。此外, 工作人员对于选取的材料要进行加工制作, 要把信息正确地进行分析, 这样会更好地引导读者, 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为新闻的最后一道工序, 新闻的编排工作非常的关键, 因为过了此环节就会直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我们要根据媒体、特色等环节的需要进行很好的整理, 然后确定最为可行的编排方案, 通过一种人们最为容易接受的途径进行编排, 这样就会大大地增加收视率。

三、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具体对策

(一) 编辑观念调适

传播环境的网络化变迁和传媒市场竞争的空前加剧使“竞合时代”新闻编辑的传播观念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面临新一轮改革和调适。

1.受众观念调适。

媒体在我们的眼里并不陌生, 在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身影, 充当着时代的信息的传输的工具。在20世纪20年代, 报纸是最为主要的信息来源, 随着时代的变迁, 人们在信息领域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这样我们的信息产业也必将随着进行改变进化。信息业的市场是以人为主题的, 一切围绕着人的需求进行的。如今, 传媒的概念越来越强大化, 很多的方面都在进行改革, 在创意、在感官等等方向围绕着时代的需求, 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

2.信息观念调适。

如今的信息的媒介以多种形式存在, 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慢慢地朝着选择性的方向发展。这样对于我们新闻人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既要提供高效的信息, 同时又要有条理, 能够很好地符合信息的流程, 流程并不是不变的, 而是慢慢的随着改变的, 这是应我们时代发展的需求。

3.品牌观念调适。

作为新闻工作者来说, 很多的时候都要进行品牌战略, 打造精品的栏目, 在百姓之间树立良好的口碑。这样对于我们的发展非常的有意义, 作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典型, 自己的标杆, 品牌的树立是今后我们新闻媒体发展的有意竞争的理念, 也是征服大家的最新的武器。

(二)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制作舆论监督节目技巧

一是坚持建设性监督。作为一名新闻人, 一定要很好地做好信息的引导工作, 响应政府的号召, 新闻工作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相应的管理机关一定做好这方面的监督工作, 对于一些扰乱社会, 危害人民的信息及时的遏制, 使我们的信息越来越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二是坚持科学监督。在我们开展监督工作的时候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果判断失误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体的工作, 所以我们必须以客观为依据, 谨遵科学理论, 这样就会避免不科学的事件发生。三是坚持依法监督。我们进行的一切的信息的传递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我国的法律对于新闻报道有监督的权利, 当发现危害公共安全, 造成人们恐慌的新闻报道要进行强有力的遏制。对于法律的监督也是一样的, 要符合相关的规定, 以现行条文条款为依据, 这样就有处可循, 能够很好地避免盲目执法, 对媒体更具说服力。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 对于生活的质量也在不断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我们日常生活的娱乐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像是唱歌、徒步等等, 尽管增加了很多的不同形式的活动, 但是电视这项活动一直没有被人们遗弃。人们的追求提高的同时, 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在很多的环节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创新, 越来越讲究技巧性。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技巧性

参考文献

[1]张利群《浅谈如何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 《华章》2010年版。

[2]王军《地方电视新闻发展空间与编辑观念创新》, 韶关学院报, 2008年版。

新闻节目编排原则 篇10

一、化整为零

这里的化整为零是指将三十分钟的《新闻连天下》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播报, 第一部分是“今日头条”, 第二部分是“聚焦天府”, 第三部分是“国际观察”, 第四部分是“国内外简讯”。之所以要化整为零是因为, 一方面, 由于人们在收听广播时, 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则很容易错过一些自己想听的信息, 但如果结合新闻内容, 将新闻分为几个部分, 并按一定的顺利来进行广播, 那么人们可以在自己要收听的那部分集中注意力来进行收听。另一方面, 由于广播不具备画面性, 其信息传播的方式只有语言, 所以如果不化整为零, 一会播报一下国内的新闻, 一会播报一下国际新闻, 会使整个节目显得非常杂乱, 受众提不起收听兴趣。

二、波浪起伏

波浪起伏, 是指新闻节目有重点, 有关键, 可以吸引受众的收听兴趣。《新闻连天下》节目打破了常规编排方式, 在每一部分的新闻内容中都编排了吸引人的头条与“准头条”新闻。比如, “今日头条”中的“一批法律法规今天起施行......”, 因其内容与百姓息息相关, 会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 因此这条内容可以说是头条中的头条。

另外, 《新闻连天下》还将硬新闻与软新闻进行了交叉编辑, 在广播中录音报道和现场连线交替出现, 制造出了山峰波谷相间的新闻段落。这样的播报方式不但提高了新闻内容的现场性, 还使得听众的注意力也得以集中——放松——再集中。比如在“聚焦天府”的动车报道中, 将所有的动车信息集中起来一起报道, 先采用硬新闻的方式报道了动车的具体情况, 然后通过软新闻的方式来播报了人们对动车开通的看法, 期间既有录音报道, 也有现场连线, 让受众的心情与注意力也随之波动。

三、深度剖析

对于重大新闻, 应进行深度剖析, 从而体现出报道的深度, 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深度剖析不需要太多, 每天选取新闻节目里的一两点新闻内容来进行深度剖析即可。一般在国际观察中会进行深度剖析, 围绕当天或者是近期以来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地区热点展开报道。深度剖析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请专家就某个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或是与国外记者进行连线等等。通过深度剖析, 会让受众对重大新闻的了解更为深入, 同时也让国际报道变得更加生动、好听。比如, “国际观察”中的“解禁自卫权”报道, 通过与东京的央视记者王梦连线, 让受众对“解禁自卫权”新闻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四、合理编排国内外简讯

国内外简讯是《新闻连天下》最后一部分内容, 同时也是较为简短的一部分内容。当然, 时间简短与内容简短不代表可以将这部分新闻内容随意去掉。国内外简讯播报的目的是向受众快速传递一些国内外政策性与民生性的信息。它的传递特点是内容短、信息平、速度快。由于这部分新闻内容较多, 但每一条内容较短, 因此不需要对其进行明显划分, 相互穿插报道即可。

五、结语

黄金时间段广播新闻节目所追求的目标是受众可以持续收听广播内容, 从而扩展市场份额。这一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只要黄金时间段的广播新闻可以保证新闻编排的合理性与创新性, 就可以吸引受众从节目的开始一直收听到节目结束。以《新闻连天下》为例, 它在节目的编排中, 注意了以下内容, 即对新闻节目进行化整为零, 保证新闻内容波浪起伏, 对国际重点新闻进行深度剖析, 合理编制新闻简讯, 进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收听效果。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 没有人能够在长时间内使自己的注意力一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广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与其他媒体相比, 其伴随性更强。人们在收听广播时, 其注意力并不集中, 有的人一边吃饭一边收听广播, 有的人则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 总之, 很少有人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来收听广播节目。面对这样的情况, 黄金时间段的广播新闻节目要想吸引更多的受众, 让受众收听节目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就应加强节目编排的创新性与科学性。本文结合《新闻连天下》探究了黄金时间段新闻版块节目的编排。

关键词:黄金时间段,广播节目,新闻版块,节目编排

参考文献

[1]郭成涛, 倪恩泉.黄金时段广播新闻板块节目的编排[J].视听界, 2011 (04) .

[2]张霰, 霍惠兰.晚高峰时段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J].新闻传播, 2014 (05) .

[3]覃信刚.全新闻电台及其节目编排和运营[J].中国广播, 2014 (09) .

上一篇:《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读后感下一篇:学榜样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