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练习题一(通用12篇)
一、拼一拼,写一写。
yìtiáohéjièdōnɡxijiějienǎlizhènɡzàifānɡxiànɡ
()()()()()
二、读一读,选一选。
1、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练习题:小壁虎向()、()和()借尾巴,尾巴没借着,自己又长出了一条()。
2、小鱼要用尾巴_______,老牛要用尾巴_________,燕子要用尾巴__________。小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再_______一条新尾巴。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来_____去_____来_____去_____来_____去
_____来_____去_____来_____去_____来_____去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课。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 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 可是, 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 它可伤心了, 还是壁虎妈妈聪明, 让小壁虎发现自己的尾巴已经长出来了。通过这个故事, 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 从而也了解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 课文中没有注音, 连生字也没加注音, 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因为他们在幼儿园时都听过这个故事, 对于壁虎都看见过甚至观察过。这样熟悉的学习内容应该可以很容易吸引学生, 让他们有得说, 有得想, 有得讨论, 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对于如此熟悉的学习内容, 我打算采用课件以及书上的插图,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 使课内外的知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做到课外服务于课内。
[学习目标]
1.会认“壁、虎”等6个生字。
2.会写“姐”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4.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一些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语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我们了解到夏天里总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动物伙伴们在美丽的季节里开心的玩耍, 但有一只小动物却很伤心。它是谁呢?出示短尾的壁虎图, 喊它的名字:“小壁虎”。教师伺机板书:“小壁虎” (红色粉笔写课题) 。师:细心的同学看看教师手里的壁虎有什么特别吗?原来是一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没了尾巴, 小壁虎感到很伤心, 于是它要去借尾巴。随机补充课题:17.小壁虎借尾巴。认识“壁虎”“借”几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课件)
1. 同桌合作, 把课文读通顺。
2. 用铅笔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3. 边读边想, 课文中小壁虎先后向谁借过尾巴。
三、检查自学
1.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 你一定发现了许多生字, 愿意和他们见面吗?
(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组词, 交流识字方法, 游戏壁虎抓蚊子) 师:这么难的生字都记住了, 老师相信同学们课文也一定能读好。
2. 指名读课文。谁敢说我是班上朗读最好的?大胆站起来吧 (请小老师评价读课文情况) 。
3. 你能说说小壁虎向谁借过尾巴吗?
简略说课文内容, 用上“先、然后、最后”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 (教师板书画图) 。
四、品读课文, 注重感悟
1. 展示头饰。
今天小壁虎想邀请小朋友和他一起表演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呢, 愿意吗?要表演好, 首先要记住他们的对话, 首先我们来看看小壁虎怎么向小鱼借尾巴。
教师语言描述情境:小壁虎爬呀爬, 爬到小河边, 看到了什么? (小鱼摇着尾巴。为什么摇尾巴?拨水。) 请你把“摇、拨水”两个词画下来。
你能学学小鱼的样子吗?
小壁虎怎么对小鱼说? (你认为用什么语气读?指名, 评价) 分角色读课文。
它借到尾巴没有?是它没礼貌吗?从哪些地方看出?
“姐姐, 您”这两个表示礼貌用语的词语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
2. 随课文识字。
大家经常和“姐”这个字打交道, 你怎么记住“姐”?写时该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姐”字, 学生练习“姐”字。
3. 说话练习。小鱼姐姐快活的游来游去, 而小壁虎只能爬来爬去, 你能用“ () 来 () 去”这样的句式说话吗?
练习:小鱼游来游去, 燕子 () 来 () 去, 老牛 () 来 () 去, () 来 () 去。
五、总结学法, 自学课文
刚才大家学得真好, 你能说说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吗?
1. 总结学习方法 (读一读, 画一画, 说一说) 。
2.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他会怎样去跟老牛、燕子借呢?自学课文四、五自然段。
3. 检查自学成果, 展示自学成果。
4.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分角色读课文, 戴头饰创造性表演课文内容。
5.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心情会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第六自然段。
6. 看见妈妈后, 小壁虎会怎么说?怎么做?课文里没有写,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吧。
表演课文:同学们, 可爱的小壁虎回家了, 找到了妈妈, 假如你是那只小壁虎, 你会怎么对妈妈说呢?谁愿意上来和老师妈妈一起演一演呢? (教师语言情景描述, 师生共同表演课文。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尾。)
六、总结课文, 渗透思想教育
小壁虎终于长出一条新尾巴了 (出示壁虎图) , 师语言:壁虎断尾是一种自卫的现象, 在美丽的地球上, 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我们只有用心去保护他们, 关爱他们, 他们才能和我们一起构成和谐的家园。
七、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吧。 (展示课前收集的动物尾巴作用的资料) 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心我们的生活环境, 多去亲近自然, 你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小鱼 (图) 拨水
小壁虎借老牛 (图) 赶蝇子小壁虎再生
(断尾) 燕子 (图) 掌握方向 (长尾)
[教学反思]
1. 以读为本, 渗透思想教育, 训练语感。
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 也离不开朗读, 两者互为促进, 互为补充。因此, 教学一开始, 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 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随着教学深入, 采取不同方法, 以读促思, 以读释疑。如出示“小鱼姐姐, 您把尾巴借给我。”和“小鱼姐姐, 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教师扮演小壁虎分别说出这两句话, 让学生扮演小鱼。问:“小鱼喜欢小壁虎的哪种说话方式?为什么?”学生比较读、反复读后, 纷纷选择第二句, 觉得这句多了有文明礼貌用语, 说明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还可以看出壁虎想借尾巴的着急心情。于是, 借读训练学生语感,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后在学生能流利朗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范读、齐读、分角色读, 层层深入, 突出体会“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吗”等礼貌用语, 道出壁虎委屈、难过、焦急的心情, 从中领悟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2. 表演进行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最容易进入情感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学生一旦进入角色, 情感就被激起, 情感与角色交融, 就开始了丰富的想象。如在小壁虎与小鱼、老牛、燕子对话时, 让学生分角色读, 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在这基础上, 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同伴看。这样, 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 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为说话、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自学课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壁虎图,了解壁虎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虎”字,记“虎”的字形,认识虎字头。出示壁虎挂图,简介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能在天花板或墙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虫。
3.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将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由小组长组织,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3.全班开火车读生字,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学生在排火车过程中把容易读错的字圈出来,让小老师来教给大家怎么认识这些生字。
5.齐读生字两遍。
三、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己大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本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接读课文,其余同学正音并评价,这些同学谁读得好,好在哪儿,谁还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3.课件出示:小壁虎是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呢?课件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4.小壁虎没有尾巴了,它该怎么办呢?请学生读一读第二段。
5.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指导朗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自己练习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四、由扶到放,理解课文
1.它都向谁借尾巴?结果怎么樣呢?小组合作学习3、4、5、6自然段。
出示学习目标:
(1)用引号画出小壁虎都跟谁借尾巴了?
(2)小壁虎有没有借到尾巴,为什么?
(3)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2.全班学生交流学习情况。请各小组学生汇报:通过朗读回答问题。其他人注意听他们的朗读有没有突出能回答问题的词。
五、深入读文,悟情悟理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回来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了呢?
2.自己出声读读这6、7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3.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4.小壁虎长出一条新尾巴,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壁虎,想想应该怎样读?自由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5.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6.朗读全文。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牛尾巴可以赶蝇子,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
六、布置作业
介绍其他小动物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是怎样向它们借尾巴的,依照课文第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可以阅读课外读物,从中找答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3、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积累表示两个连续动作的动词。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用具: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动物图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壁虎有关的文章《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及时提醒。)
3、出示词语卡片(带拼音):
小壁虎借尾巴蚊子一条蛇逃走难过姐姐新尾巴
⑴、指名读,齐读。
⑵、去掉拼音再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它借到了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贴出动物图片。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它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那就请你们难过地读一读,看谁读得最难过。(指名读,齐读。)
2、小壁虎向谁借了尾巴?(自由读第三段。)读小壁虎说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3、读得真好,这么有礼貌!从哪个词语看出来它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它呢?出示练习:小鱼的尾巴要用来。学生填空。
4、对,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如果尾巴没了,小鱼就会淹死,所以它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话,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观察特点,并说一说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设计说明
经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文的方法。因此,本课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灵活采用看图、看实物、朗读、做动作、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针对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的特点,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品味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演”,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分小组准备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的头饰。(学生)3.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用途的资料。(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题目,启发质疑
1.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壁虎)2.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文题目,读课文题目,认识“壁”。
3.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板书: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质疑问难,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故事?(2)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
2.打开课本,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一名学生说发现。(课文没有注音。)3.课文没有注音,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4.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5.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帮助。)6.出示词语。(带拼音)
小壁虎 墙壁 蚊子 咬断 拨水 甩尾巴 赶走 傻孩子 转身(1)指名读,齐读。(2)去掉拼音再读。
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8.把生字送回课文,读通课文。
9.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将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也应不一样,因此,在听说训练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听完课文录音后的第一次交流是针对全班学生的,答案连起来就是整篇故事的大概内容,这个说话练习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要请班上几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回答即可。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他心情怎样?(伤心、难过。)
那就请你们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指名读,齐读。)2.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学生比赛读小壁虎说的话,比比谁读得好。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出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
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如果小鱼的尾巴没了,小鱼就不能在水里游泳了,所以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4.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受清新活泼的文字,通过图片想象当时的场景,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2.学生观察特点,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老师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把认识的生字读给同桌听。
2.看图说说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复习生字,回顾课文内容,为接下来品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二、继续学文,感悟理解
1.带着问题读课文:小壁虎怎样借尾巴?请同学读课文第3~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壁虎说的话,用浪线画出其他小动物说的话。2.交流出示对话。3.指导朗读。
假如你是小壁虎,看见小鱼、老牛、燕子,你心里会怎么想? 那些动物帮不了小壁虎,他们的心情又怎样,再读读他们说的话。4.从小壁虎和动物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小鱼用尾巴拨水,老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5.小结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他还会去向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仿照课文续说。)
学生借助搜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6.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该怎么办呢?(师引读第6自然段。)7.结果怎样?为什么?
8.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想象说话,实现了语言的迁移。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准备,交流时要有一定的弹性,学生能说几句就说几句,主要关注他们说话时的语气、态度,表达是否清楚。教师评价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3.指小组上台表演,全班评议。
设计意图: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他们能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不同人物的心情。读者绘声绘色,听者如临其境。分角色表演朗读还能让学生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布置课后作业——编故事: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他高兴极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他的朋友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讲给家长听,并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它看见小松鼠长着蓬松的大尾巴,在树上跳上跳下。小壁虎说:“松鼠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降落伞,可以平平稳稳地跳到树下采果子。”小壁虎告别了小松鼠,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忽然听到“笃笃笃”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大树上有只啄木鸟正在帮大树婆婆捉树干里的虫子。小壁虎说:“啄木鸟哥哥,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啄木鸟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支撑着身体,这样才能用力地捉虫。”
小壁虎爬呀爬,看见一只小鹿欢乐地在它前面蹦蹦跳跳。小壁虎说:“小鹿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鹿说:“不行啊,碰到危险时,我要用尾巴给朋友报警的。”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讲的是小壁虎的尾巴在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了。它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它以“借”字为中心,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用相同的结构写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教学时可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四、五自然段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本课有趣的对话描写,告诉了学生动物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学情简析:
本课以连环画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学生读课文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可采用猜读或问同学等方法来解决。本课大部分生字集中在题目和第一幅图的文字中,学生在识记上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在这些地方重点指导。本课要求写的字较简单,学生一定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书写。学习目标:
1、会认“壁、虎”等1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动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3、初步认识一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教学图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学提示:
1、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
2、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1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积累表示两个连续动作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会认“壁、虎”等1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积累表示两个连续动作的词语。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小壁虎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生:小壁虎
师:对,小朋友们真聪明。小壁虎生来就有长长地尾巴,谁了解它?给大家介绍介绍。生:小壁虎,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墙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
2、板书课题(小壁虎借尾巴)
师:质疑,读读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向谁去借? 生:借到没有?
师:同学们问的这些问题真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童话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借助图画认识生字
1、师:为解决大家的问题,先由老师范读,小朋友们认真听故事,想想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老是读完,学生回答问题。
生:讲的是小壁虎尾巴断了,它向小鱼、老黄牛、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
2、师:老师读完了课文,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也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老师有几点要求,a、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认识的字借助旁边的图画自己猜一猜或请教同桌,还可以翻到后面的生字表自己看一看,然后注上音。b、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
3、师: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不认识的字。(1)、同桌交流,你认识了那几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生:进行交流
(2)、开火车读生字,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组词要准确。
永昌小学 高智美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形声字等方法猜读生字和意思,认识新偏旁“户字头、车字旁”,指导书写“捉、条”。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鱼、牛、燕子”尾巴作用。
教学重点:
借助图形声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部分字词意思
教具及准备:
多媒体、板贴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导入 叫虎不是虎,生来有四足。爱在墙角住,专吃蚊蝇虫。
(猜一动物)2.揭示课题
导语:小壁虎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有一天他遇到一件很伤心的事——他的尾巴断了,所以他要去借尾巴。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二、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圈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标一标自然段序号。
2.全班交流:认识那个字?怎么认识的? 3.提炼猜字方法:(1)借图猜字:墙
(2)利用“形声字特点”猜字:蚊、赶(3)借助偏旁猜字意:咬、拨 4.认识新偏旁:户字头、车字旁。5.看图猜词,借图找文。
(1)看图猜词:小壁虎、墙角、咬、挣断等。(2)找出图片对应的段落指名读,师随机指导。
6.自由读课文,思考: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
三、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1.出示第一幅图,引读第1自然段: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挣”的动作。2.过渡语:没有尾巴的小壁虎现在心情怎么样?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朗读句子。
(1)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大树上、房檐下)(2)小壁虎找()借尾巴。(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3)()要用尾巴来()。(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
四、生字教学
1.指导“捉、条、爬”书写。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板书:
21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心想:我去问别人借一条尾巴装在自己身上,那多好啊!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啄木鸟在为大树治病呢!
小壁虎说:“啄木鸟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啄木鸟说:“不行啊,我要用我的尾巴当椅子坐呢?”小壁虎生气地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地上,他看见袋鼠在练习跳远。小壁虎说:“袋鼠叔叔:”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袋鼠说:”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锻炼身体呢!
“小壁虎听了这话心里很难过地说:”哼!
我再也不理你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回家以后,把这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他高兴地叫起来:”啊!
王存英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以下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四个步骤来说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 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对新事物都很好奇,而且蛇、鱼、牛都是他们熟知的动物,对小壁虎、燕子可能会感到陌生,老师针对他们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渗透礼貌教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学法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度等方式开展,并要求学生呢个在交流中勾画出优美词句。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说说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壁虎向、、借尾巴,结果。(二)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屏幕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比比看谁读得最难过。
2.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主要教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作用及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对比句子,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姐姐‛,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引导学生假设你是小鱼读一读,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理解‚拨水‛意思,请学生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如果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小鱼就会被淹死,所以它不能借给小壁虎。
总结学法: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B.指导朗读。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B.讨论:燕子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 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 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
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于是,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 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说板书设计
为了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及本课重点,本课板书即用文字来表述,有配以图画,使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 挣断 借 新尾巴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朗读课文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两遍。提问:从课题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什么事?
2.小壁虎是什么样子呢?(出示幻灯片或挂图)边指边介绍:壁虎也叫守宫、蝎虎。身体扁平,长达12厘米,背部暗灰色,有黑色带状的斑纹,身体表面有细鳞,四肢短,趾底有吸盘,能在天花板上、墙壁上爬行,就是玻璃上也掉不下来。它有一条细细的长尾巴,长尾巴有两项功能,一是摆动帮助爬行,摆动越快,爬得越快,如果失去了尾巴就爬不快了。还有一项功能,先不告诉你,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回答。
二、范读。1.范读全文。
2.边听边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3.老师读完后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三、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给课文后面的生字标上拼音。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1)学生自己读。(2)老师检查读的效果。3.识记生字。
壁:上下结构,共16笔写成。上下。墙壁,壁纸,壁画。
虎:笔顺:,下边“几”,也可以这样记,虎字头“”加“几”。壁虎;趴在墙上,专门吃蚊子,苍蝇,蛾类,对人类有益。因此我们不要伤害它。
尾:尸字头里面是“毛”。尾巴,结尾,排头排尾。尾当末了讲。难:又字旁(捺改成点),右边是谁的右边,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爬:“爪”字的第四笔写得长、平一些,把“巴”托住。行:单人旁加“”。行吗?行动,行为。
告:上边“”,牛下面不露头,下面一个口,可以用顺口溜来记字,“一口咬掉牛尾巴”。诉:言字旁,右边“斤”加一点,告诉,跟别人说的意见。诉说。
新:左右结构,左边是“立”和“木”的变形“”,右边“斤”不要加点。新和旧是反义词。4.指生分段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观察生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描红,边描红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2.学生描红后试着在书中田格中写一个。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修改。3.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4.给生字找朋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请大家欣赏。2.看动画
(教师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没有声音)
师:你们觉得这个动画片好看吗?老师觉得还少点什么。你们发现了吗? 对,我请你们做配音演员,给这个动画片配音好吗?
二、练读课文
师:要配好音,演员得先读熟剧本(课文)现在我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看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得又熟练,又有感情。(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朗读情况。
师:好,现在老师来检查演员读台词的情况。1.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和句子,学生认读(指名读、小组齐读、开火车读)2.检查朗读(1)指名朗读(2)小组内分角色读(3)指小组分角色读
四、研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真好!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
(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蝇子的,燕子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
五、表演
师:课文大家读懂了,那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大家看?(在小组内先试着表演)然后指小组表演。
六、课外延伸
1.续编《小壁虎借尾巴》。师: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那想不想续编小壁虎借尾巴的童话故事呢?(出示投影字幕)谁先试试看!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小壁虎说:“(),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小猴子、小松鼠、大象……)2.编童话故事
师:(鼓掌)真好,同学们想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回去后,照课文的样子,编一个童话故事,再配一副插图,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图文结合,讲读结合,让学生边思边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课文有6幅插图,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然后回到课文里,再看看课文是怎样来写这幅图的,读读课文,最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有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来解决。之后,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指名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片段:
师:读一读课文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因为课文里说小鱼要用尾巴拨水呢;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如果小鱼借走了尾巴就沉到水底下去了。黄牛借走尾巴会遭到蚊子叮咬,它会浑身痒痒的,可能痒得受不了,于是就不能干活了。燕子的尾巴借走了,燕子就飞不起来了。我认为这三种小动物都不是小气,他们的尾巴自己要用的,所以不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小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谁也不能代替谁,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事物,借了也没有用。
师: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松鼠在树上吃松果,小壁虎说:“松鼠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降落伞跳下来呢!”
……
【小壁虎借尾巴练习题一】推荐阅读:
《小壁虎借尾巴》第三课时教案12-10
《小壁虎借尾巴》第四课时教案设计12-17
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05-29
小壁虎作文01-11
大班教案《小动物的尾巴》06-06
一年级上《比尾巴》09-23
观察壁虎日记02-28
一年级比尾巴教案百度07-25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小动物的尾巴》含反思10-19
比尾巴第一课时评课稿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