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共10篇)
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项目名称、来源、总经费、合作单位、完成时间和本人在该项目中承担的任务简介;
(2)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研究方案
(1)技术方案(技术路线,技术措施);
(2)方案实施所需的条件(技术条件,试验条件);
(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
(4)预期达到的目标。
3、研究计划进度、经费预算及经费落实
主要参考文献具体要求:
(1)阅读过的对开题报告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2)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须将引用源列入文献源;
(3)参考文献按在开题报告中出现的.次序列出;
(4)参考文献不得少于3篇(一般应包含5篇以上外文文献);
(5)参考文献书写顺序: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起止页。
4、开题报告字数应在3字以上,应重点阐述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案。
审核:开题报告结束后,专家小组应对开题报告所述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对论文选题的评价,对研究方案的理论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的综合评价,提出针对对该课题研究的有关建议。
开题程序为:(1)开题人汇报自己的选题情况,重点介绍论文题目、选题意义、论文结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内容;(2)导师组对选题及论证提出问题和意见;(3)指导教师发表意见。开题报告会应有记录。
四、开题报告的审核
通过以上程序,如果导师组半数以上成员认为选题适当、设计可行,应当通过开题报告;如果认为开题报告存在不足,有可能影响论文写作的,经导师组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后,可以通过开题报告;如果认为选题不当或者存在其他致命缺陷,难以一时解决的,则不能通过开题报告。
由于研究生本人的原因致使开题报告未能如期进行或者未获通过者,可在一个月内再进行一次开题。如果再次开题仍未获通过,则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以结业处理。
社会进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扩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空间,同时,也对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提高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11月教育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并再次强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目标,并对培养模式与论文质量做出明确要求。
农业硕士是与特定的职业背景相联系、与相应学科的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新的学位类型,与学术型学位重点培养理论科研型人才相比较,它主要培养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培养指向上,它主要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强调在专业理论指导下,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因此又和学术型学位有着一定的区别,是“农科”的MBA[1].
学位论文是课程知识与研究能力以及领悟创新能力的体现,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完成更多的贯穿于学位论文的创作之中,而论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文字说明材料,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以及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具有定位作用,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作好开题报告有助于研究生进一步厘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以便顺利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做好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非常重要。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在校学习时间短,理论水平薄弱,与导师沟通不方便,致使学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选题对社会急需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关注不够,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对选题研究的前沿了解不充分,文献综述不完整;对研究内容缺乏足够的实际调研,对其实践发展和应用性缺乏足够的了解;论文的论证缺乏逻辑性等,从而影响了开题报告质量。
2、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该文对月至12月期间申请并参加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91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专家评定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其中,“优秀”占总人数的22%,“合格”占总人数的73%,“不合格”占总人数的5%.该文应用STATA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寻求影响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得出,导师指导力度、选题与学生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研究有无经费支持、学生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及学生年龄等影响因子与开题报告质量相关度高,对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大,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研究方便,分别对上述影响因子进行定义:
(1)导师指导次数:导师指导次数在10次以上,取值为3;导师指导次数在1~10次,取值为2;导师未曾指导过,取值为1.
(2)学生工作岗位性质: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科技人员、教师与农技推广人员,取值为3;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行政管理人员,取值为2;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企业,取值为1;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其他,取值为0.
(3)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非常一致,取值为3;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基本一致,取值为2;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不一致,取值为1.
(4)研究是否有经费支持:研究有经费支持,取值为3;研究无经费支持,取值为2.
(5)学生职务与职称:职务或职称为科员或初级,取值为3;职务或职称为科级或中级,取值为2;职务或职称为县处级及以上或高级,取值为1.
(6)学生年龄:年龄在22~30岁,取值为3;年龄在31~45岁,取值为2;年龄在46岁及以上,取值为1.
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导师指导、工作岗位、是否有经费支持、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职务或职称、学生年龄,相关系数分别为:97.73%、91.73%、89.85%、88.29%、77.66%、47.99%.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因子以及相互关系为:
(1)与导师指导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与导师沟通越充分,开题报告质量越好;与导师沟通不充分或未沟通,开题报告存在问题较多。
(2)与学生工作岗位性质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如果从事科研与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其开题报告质量就高;如果从事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等相关不大甚至无关的工作,其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3)与选题是否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一致存在正相关关系。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越一致,开题报告质量越高。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不太一致或不一致,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较多。论文题目与工作内容有关的开题报告质量等级数量是论文选题与工作内容无关的1.865倍[2].
(4)与研究有无经费支持存在正相关关系。选题有经费支持,试验可以顺利的开展,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选题无经费支持,开展试验缺少经费,甚至无法进行试验研究,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存在问题较多。
(5)与学生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呈正相关关系。学生技术职称或职务越低,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学生技术职称或职务越高,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
(6)与学生年龄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越年轻,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学生年龄越大,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
通过相关系数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开题报告质量与跟导师沟通是否充分,选题与所从事工作岗位与实际工作需要是否一致,论文有无经费支持,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及年龄等影响因子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其中导师指导对开题报告质量有着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关系,导师指导越充分开题报告质量越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最主要和最关键影响因子;选题与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需要越一致,论文研究的现实诉求就越强,研究中需要的数据资料等素材也丰富易得,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容源泉;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越低,学生求学动力越高,要求提高研究能力与获得学位的需求也越强,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内在驱动力;选题有经费支持,开展试验或调研工作相对较容易开展,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这是保证开题报告质量的基础与条件。但由于不同因子在开题报告质量中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统计中各因子的显著性也不尽相同。
3、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导师指导,突出导师任职责任由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工学矛盾突出,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再加之导师工作繁忙,与学生沟通不及时等问题,致使开题报告存在很多问题。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但对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来说是“严师更出高徒”.因此,建议加强导师指导,突出导师任职责任,实行开题报告写作过程的.关键环节质量把控措施管理。在此过程中,导师与学生在每个关键环节面对面沟通与讨论,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主要任务与研究重点,把开题报告写作的整个过程规定为一个有严格研究程序、使用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并将此过程分解成各个关键环节来分步指导,具体任务一环紧扣一环,质量要求一步紧跟一步。关键环节可设为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案的讨论、论文提纲的讨论、初稿的讨论和完善。
3.1.1确定选题和研究方案。首先,导师应研讨学生的工作背景与学习背景,指导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其选题是否可行,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确定选题后,应要求学生把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研究前沿、做此项研究的方法与途径都确定清楚,并且必须要求学生做好文献综述。其次,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方法训练。导师有责任要求和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一点很重要。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下面分享的是数学教学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1]从 18 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在 20 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 20 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1]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具体来讲: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由于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材做支撑,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类比方法可以引出很多的内容,从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如下两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分别为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一;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和旁切圆半径的不等式分别类比到四面体以获得四面体中新成果为目的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二.并且层次一从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以及三角形与四面体已知形式与证法的类比情况等方面都为层次二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层次二也是对层次一的升华.具体针对层次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第一,让学生从已学过到的有关三角形与四面体的已知知识中选定研究课题;第二,通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一般步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完成该课题活动方案的设定;第三,在本层次中,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因此具体活动实施根据每组情况在课后完成;第四,每个小组选取代表针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的新猜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相关汇报;最后,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组间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完善课题以及深化课题.针对层次二的第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第一,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确定到目前为止其对应在四面体中仍没有被研究,从而将其确定为所研究课题的背景;第二,根据课题背景,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不等式的推广;第三,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重难点;第四,将对课题内容感兴趣以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五,收集、学习、研讨三角形中不等式的主要 5 种证法,深刻的领会其证明思路、相关内容与研究方法;第六,广泛收集并学习四面体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七,利用类比猜想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形式;第八,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并利用类比尝试给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层次二的第二个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与本层次第一个课题相类似,所以由学生尝试着独立地去完成,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7-12
1.1 研究背景 7-9
1.2 研究目的 9-10
1.3 研究思路 10-12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相关概述 12-18
2.1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 12-13
2.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3-14
2.3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4-15
2.4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 15-16
2.5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6-17
2.6 类比与数学研究性学习17-18
第三章 以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18-33
3.1 学情与目标分析 18-19
3.2 学习活动设计 19-33
第四章 以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得创新成果 33-47
4.1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33-40
4.2 从三角形旁切圆半径到四面体旁切球半径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40-47
第五章 结语 47-48
5.1 研究的基本结论 47
5.2 研究的主要反思 47-48
参考文献 48-50
附录 50-53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53-54
致谢 54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O.Bottema 著,单墫译.几何不等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7.
[2]陆高原.研究性课题选择的策略[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1):20.
[3]沈文选.单形论导引--三角形的高维推广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5.
[4]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4.
[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5-161.
[7]霍益萍.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4.
[8]李伟明.研究性学习案例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
[9]匡继昌.常用不等式[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105.
[10]杨路,张景中.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 的充分必要条件[J].数学学报,1983,26(2):250-254.
[11]苏化明.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 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J].数学杂志,1987(1):10-13.
[12]杨世国.单形的构造定理[J].数学季刊,1991,6(4):102-103.
[13]苏化明.关于单形二面角平分面面积的不等式[J].数学杂志,1992(3):315-318.
[14]苗国.四面体的五“心”-重心、外心、内心、旁心、垂心[J].数学通报,1993(9):21-24.
[15]林祖成.关于 n 维单形的一类不等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4(3):50-56.
[16]王庚,杨世国.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在nE 中的嵌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17(4):11-16.
[17]李永利.关于四面体的两个不等式[J].数学通讯,2001(9):30-31.
[18]王建华.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与推广思维的一个尝试[J].中学生数学,2002(8):3-4.
[19]杨世国.关于内接单形的一个不等式[J].数学杂志,2003(2):218-220.
[20]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35.
[21]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3(8):22.
[22]王太东,赵兴风.从平面到空间-三角形中的定理在四面体中的类比[J].数学通讯,2003,(21):18-19.
[23]唐文艳,张洪林.“数学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因素及体现[J].数学教育学报,2004(4):5-52.
[24]张宇.四面体中的 Cordon 不等式[J].中学数学研究,2004(8):68-70.
[25]钱旭升,项雪梅.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5(2):12.
[26]郎淑雷.类比推理:数学发现的有效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3):119-121.
[27]何成波.三角形与四面体中的类比思考[J].数学通报,2007(7):32-34.
[28]张丽娟.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J].教学教学通讯,2007(272):49-51.
[29]王建明,范中广.四面体中的一个新不等式脸[J].数学通报,2008(4):27-28.
大 学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报告人:XXX
学号:XXXXXXXXXX
论文主题:XXXXXXXXXXXXXXXXXX
专业:XXXXXXX
研究方向:XXXXXXXX
指导教师:
报告时间:XXXX年X月X日
报告地点:XXXXXXXXXXXXXX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主题的形成及研究现状(宋体小四加粗)
(内容宋体小四号缩进2字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应列示毕业设计的题目和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题目理论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应充分搜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资料,全面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中应列示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二、论文的研究目的及预期创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应列示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解决的问题。)
三、论文的结构体系及基本内容
本文的题目是《XXXXXXXXXXXXXXXXXXX》,全文分为X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部分集中论述XXXXXXXXXXXXXX。这部分从X个角度进行论述。首先,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其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四,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三部分集中分析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四部分集中分析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本文的结构如下:
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XXXXXXXXXXXXXXXXX
(一)XXXXXXXXX
(二)XXXXXXXXX
二、XXXXXXXXXXXXXXXX
(一)XXXXX
(二)XXXXX
(三)XXXXX
(四)XXXXX
三、XXXXXXXXXXXXXXXXXX
(一)XXXXXXXXXXX
(二)XXXXXXXXXXX
四、XXXXXXXXXXXXXX
(二)XXXXXXXXXXXXXX
(三)XXXXXXXXXXXXXXXX
(应列示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四、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对于毕业论文,应列出使用的论述方法。)
五、论文写作计划和方案
1、开题阶段:XXXX年2月——XXXX年4月,完成对相关资料的收集、阅读、分析、整理,确定写作的主题和基本思路,形成开题报告。
2、调研阶段:XXXX年4月——XXXX年6月,收集个案第一手材料及关注相关课题最新动向。
3、写作大纲形成阶段:XXXX年6月——XXXX年8月,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与导师协商,形成写作大纲和详细纲目。
4、论文初稿形成阶段:XXXX年8月——XXXX年12月,在写作大纲的基础上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指导批评。
5、论文修改阶段:XXXX年12月——XXXX年2月,对论文初稿进行全面修改,形成修改稿,提交导师组,征求意见。
6、论文定稿阶段:XXXX年2月——XXXX年4月,依据导师组的意见,对修改稿进补充和完善,形成提交答辩的最终定稿。
(应根据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写明的建议进度计划安排,制定个人具体的时间计划。)
六、导师意见
七、导师组意见
附录:资料清单(宋体五号加粗)
著作类(内容宋体五号)
中文著作:
1、XXX编:《XXXXX》,XX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2、XXX:《XXXXXXXXXXX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3、XXX:《XXXXXXXXXX》,XXXXX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4、XXX XXX:《XXXXXXXXX》,X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5、XX:《XXXXXXXX》,XXX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6、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7、XXX:《XXXXXXXXXXX》,XX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外文著作:
1、[X] XXXX:《XXXXXXXXXXX》,XXXX译,XXX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2、[X] XXXXX:《XXXXXXX》,XXX XXX译,XXXXXX出版社。
3、[X]XXXX:《XXXXXXX》,XXX等译,XXXX出版社XXXX年版。
4、[X]XXX:《XXXXXXXXX》,XX、XXX译,XX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5、[X]XXXXX:《XXXXX》,XXXX译,XX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6、[X]XX:《XXXXXX》,XXX译,XXXXX出版社XXXX年版。
论文类
中文论文:
1、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年第X卷。
2、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年第X期。
3、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第X辑。
4、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年第X期。
5、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年第X期。
6、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研究中心,XXXX年。
7、XXX:《XXXXX》,XX大学博士学位,XXXX年。
土地集约利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是相对于粗放式土地利用而言的。所谓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飞速时期,因粗放用地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的运行。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机制,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适当的资金、物质、和技术以提高集约度的土地经营方式。其内涵扩展包括以下3层含义:
1、土地地块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集约化利用。
2、土地类型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集约化利用。
3、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根据有限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土地经济、生态、适用性)和社会属性(市场供求关系、城市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有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的一些相关土地集约利用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以此找出一些适合于特殊区域的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 S.S.Y. Lau, R. Giridharan, S. Ganesan. Multiple and intensive land use: case studies in Hong Kong[J]. Habitat International, . (29) .527C546.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广泛浏览相关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文学(语言/新闻传播)现象与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现象”往往是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
对于以实验为主的毕业设计,论文中要有实验数据,测试结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对于以设计电路系统为主的毕业设计,要有设计过程的说明,要有测试、调试数据、结果和分析,在附录中附上实物的照片,如有程序则附上程序清单等。
对于以软件开发为主的毕业设计,要有软件设计过程的说明,软件的测试分析与结果,软件的使用说明等,除关键程序段外,其它源程序清单放在附录中。
为了使学生在技术经济分析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凡涉及到应用于实际中产生经济效果的毕业设计,如理工类的工程设计型、产品开发型、软件开发与仿真型和管理等类型的毕业设计,都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 业:物理学(或教育技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 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注:页面、字体字号均不作修改,请仔细阅读本模版内容,并严格参照本模版样式)
(空三行,空行都以四号字体为准,下同)
毕业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单倍行距)
(空两行)
摘要:(三号,黑体)小三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自动调整和对齐网络)。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包括论文之中的主要信息,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分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中文摘要在前,一般不超过300字,外文摘要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完全相同(要求1200字符左右)
(空一行)
关键词:(三号,黑体)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定性与思辨(小三号,宋体,用分号隔开)
(空三行)
EnglishTitle(TimesNewRoman,二号,居中,单倍行距,注意词首大写,虚词除外)
(空两行)
Abstract(四号,英文用新罗马体,加粗):四号,英文用新罗马体。行距单倍行距(自动调整和对齐网络),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包括论文之中的主要信息,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分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中文摘要在前,一般不超过300字,外文摘要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完全相同(要求1200字符左右)
(空一行)
Keywords(四号,英文用新罗马体,加粗):四号,英文用新罗马体,用分号隔开
(空一行)
(注:目录要求层次清晰,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主要包括中、外文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目录中的内容写到三级标题为止,页码右对齐,小四号,宋体,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用罗马数字编码,标号后空英文字符两格,引言标号从1开始,不要续前页)
说明:(毕业设计的文本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论。毕业设计(论文)的印装:用A4纸,页面边距为:上2.54cm,下2.54cm,左2.5cm,右2cm,左侧装订,1.2倍行距(英文用1.5倍行距),段前0行,段后0.2行。正文要求用宋体小四号字(英文用新罗马体12),页码用小五号字,页面底端居中标明,注意页码从文本主体开始。除特别注明外,各级标题均续排。)
1、引言或者前言(第一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小二号,顶格;题名黑体,小二号。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英文字符,各级标题下同)
前言作为文本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说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要求开门见山,突出重点,实事求是。
2、正文格式(第一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小二号,顶格;题名黑体,小二号。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字符)
2.1正文(第二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小三号,标号中的园点后面不要有空格,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字符,顶格;题名黑体,小三号,下同。)
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的核心部分,占论文的主要篇幅,要求文字简练,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概念清楚,论证充分,逻辑性强。正文中涉及到的图表、插图、公式、符号、参考文献、计量单位等都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如果还有分层,通常使用如下格式:
(1)正文中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括起来置于引用文字的右上角[1],[1]采用新罗马字体。按上标书写。
(2)
2.2篇幅(第二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小三号,标号中的园点后面不要有空格,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字符,顶格;题名黑体,小三号)
理工类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中一般包括任务的提出,方案论证或文献综述,设计与计算(可分为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几部分)说明,试验调试及结果的分析,结束语等内容。理工类毕业论文字数一般要求在一万字以上,对于工程设计和软件开发与仿真等类型的毕业设计,由于绘图或计算机编程工作量较多,论文字数可适当减少。要求理论依据充分,数据准确,公式推导及计算结果正确。
文科、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是理论性论文、应用软件设计或调查报告。其论文形式不能是一些文献资料的简单、机械地堆砌,一篇合格的论文应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论点要正确,要有足够的依据;论点与论据要协调一致,论据要充分支持论点;要有必要的数据资料及相应的分析;理论、观点、概念表达要准确、清晰;论文要有一定的新意。调查报告必须有实际单位,有真实数据。字数一般要求在一万字以上(外语论文一般不少于八千到一万词),有创新的论文,字数不受限制。对于计算机软件类型论文要求同理工类。
为了使学生在技术经济分析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凡涉及到应用于实际中产生经济效果的毕业设计(论文),如理工类的工程设计型、产品开发型、软件开发与仿真型和管理等类型的毕业设计(论文),都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3、图表图片公式(第一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小二号,顶格;题名黑体,小二号。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字符)
3.1图表问题(第二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小三号,标号中的园点后面不要有空格,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字符,顶格;题名黑体,小三号)
3.1.1表的问题(第三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四号字体,标号中的园点后面不要有空格,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字符,顶格;题名黑体,四号字,下同)
论文中的表一律不画左右端线,表的设计应简单明了。图表中所涉及到的单位一律不加括号,用“,”与量值隔开。图表均应有标题,并按一级标题编号(如表2-2等)。图表标题均居中书写,字号比正文小一号。
表3-1统计表格(5号,黑体,表名在表格上方居中,表的序号每大点另编)
方法类别篇数百分比
定性与思辨41486
定量与实证6614
(表中文字比正文小一号,5号,宋体)
3.1.2图的问题(第三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四号字体,标号中的园点后面不要有空格,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字符,顶格;题名黑体,四号字)
论文中的选图及制图力求精炼。适于文字说明的,就不要用图。所有图表均应精心设计并用绘图笔绘制,不得徒手勾画。各类图表的绘制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图表均应有标题,并按一级标题编号(如图1-1等)。图表标题均居中书写,字号比正文小一号。注意图片要在黑白和灰度情况下显示清晰。
3.1.3公式问题(第三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四号字体,标号中的园点后面不要有空格,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字符,顶格;题名黑体,四号字)
公式统一用英文斜体书写,公式中有上标、下标、顶标、底标等时,必须层次清楚。公式应居中放置,公式前的“解”、“假设”等文字顶格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的序号写在公式右侧的行末顶边线,并加圆括号。序号按一级标题编排,如“(1-1)”、“(2-1)”。公式换行书写时与等号对齐。
例如,
(2-1)
(2-2)
(2-3)
4、结论(第一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小二号,顶格;题名黑体,小二号。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字符)
结论是整个论文(设计说明书)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毕业设计(论文)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等。
(空两行)
致谢(第一级标题,标号新罗马体,小二号,顶格;题名黑体,小二号。标号与题名之间空一个字符)
以简短的文字,对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给予直接帮助的导师或单位、个人表示自己的谢意。
参考文献(另起页,一级标题,黑体,小二号,左缩进2个汉字,无标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类对应:5号宋体,单倍行距,标号后空一个字符,换行后的文字应与上一行文字对齐。标点符号采用半角)
[1]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外文刊名建议使用全称,也可按照ISO4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并省略缩写点“.”),年,卷(期):起止页码.
[2]作者(主要翻译者[对于译著]).著作题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作者.学位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4]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见(英文用In):论文集作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5]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作者.专利题名[P].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8]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例如: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28-247.
[2]徐晓东.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19.9:9-14.
[3]LagadecH,CarreB,PorteratD,etal.Photoionionofthe6p2statesinbarium:measuremntsandR-matrixcalculations[J].J.Phys.BAt.Mol.Opt.Phys.,,29:471-486.
[4]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5]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附录1(另起一页,第一级标题,黑体,小二号,顶格,无标号)
附录标题(第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号,居中,无标号)
附录应有标题,而且独立分页,多个附录也独立分页。
1、校园组图
2、漫画(带故事情节)
3、抠图技巧
4、婚纱设计
5、个人/名人相集设计与制作
6、ps中工具的使用技巧
7、滤镜(个别/部分/全部详解)
8、图层使用技巧
9、图像调整设计
10、字体设计
11、图像修饰
12、个人作品一览
13、图像与文字的编排
14、快捷键的使用技巧
15、印刷设计
16、徽标设计与制作
17、商品包装设计
18、广告创意
19、x品牌产品广告设计
20、名片的设计与制作
21、贺卡设计与制作
22、其它
二、设计要求
1、利用图形设计软件完成图像的创作,用word完成论文的编撰。
2、设计的图像不能太过于简单,书写的论文正文文字在用五号编排,论文页数不能少于15页,要采用图文混排的方式,图不能太大或太过于小。
3、开题报告的书写格式及内容(具体格式请另附)
4、论文的内容应包括:
(1)封面(2)摘要、关键字(3)目录(4)主体(a、设计目标b、设计环境c、参设人员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过程e、具体设计过程<要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 重点>f、结果呈现g、设计总结)(5)致谢辞(6)参考文献
5、论文打印,一式三份,a4幅面。
三、时间安排
1、上机及辅导时间:
周一上午第三、四节(1201)
周二上午第三、四节(2101)
周三上午第三、四节(2211)
周二下午(1205)
周三下午(1201)
2、论文提交时间:
初稿:4月15日前
一、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
(一)题目及目录;
(二)内容摘要(中英文,约300字);
(三)关键词;
(四)正文;
(五)注释及参考文献等附录。
二、开题报告要求
(表格以后发下来后再填写,请大家先按要求中的内容准备相关材料)
1、格式
(1)课题名称;
(2)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单位署名;
(3)开题报告的正文撰写。
2、内容
(1)课题名称要求与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标题名称一致(一般控制在20个汉字以内,如语意未尽,可以借以副标题予以补充。)
(2)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单位署名
课题中下方即学生署名,学生署名下方即指导教师署名,指导教师署名下方即是教学单位署名(教学单位指学院或直属系)。
(3)开题报告的正文撰写要求包括:
1研究目的和意义 ;
2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综合分析提出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
3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
4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和技术指标、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5现有条件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6协助单位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下面以往毕业生的)
2007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襄 樊 学 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唐莉
指导老师:刘学林
论文题目: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及其提高途径研究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031
1经 管 系
2007年4月18日
开题报告
-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及其提高途径研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研究的意义:
(1)研究信息时代员工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途径,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员工的信息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信息化使得企业的任何员工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任何地方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信息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企业的目标。但是,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不等于就能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利用信息更好地开展工作并实现企业的目标并不等于就能够利用信息更好地开展工作并实现企业的目标,能否准确、及时、系统、经济地获得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利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要看企业的员工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普遍较低,对信息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企业投入巨资建成了技术上先进的信息系统,而员工采用的仍然是最原始的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用来延伸员工的五官、四肢和大脑功能的工具,如果员工不去使用或者不会使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发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竞争能力的作用,企业应有计划地加强员工的信息素质继续教育与培训,营造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
(2)研究信息时代员工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途径,有助于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体系。
与信息素质教育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的情况相比,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没有全面系统的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标准。此外,很少有专家具有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设计信息素质培训内容的经验,虽然许多企业领导意识到员工信息素质较低,但是在开展针对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素质培训方面,缺乏成文的指引和咨询服务,缺乏信息素质继续教育机构等。
(3)研究信息时代员工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途径,有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我国的繁荣富强。
信息素质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哪个国家公民的信息素质较强,哪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相对也较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信息时代抢占先机,就必须开展信息化建设,如推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迅速、充分地获取有用信息,这样才能抓住机遇,掌握主动。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关键要看是否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质。所以,信息素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家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与我国繁荣富强的重要问题。
二、分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定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质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吸收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目前在国际上对此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处在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与信息素质教育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的情况相比,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没有全面系统的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标准。全面的信息素质教育还没有提上我国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此外,很少有专家具有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设计信息素质培训内容的经验,虽然许多企业领导意识到员工信息素质较低,但是在开展针对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素质培训方面,缺乏成文的指引和咨询服务。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革命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期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培育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竞争能力,人们原本以为,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资会带来不断增长的商业利益,但事实上,这种投资不仅成功率低,而且与商业利益关联模糊甚至毫不相关,对于部分企业来说,这种投资不仅没有给其带来效益,反而导致投资损失,还额外增加了工作量和日常维护费用。人们难于看到信息化投资与企业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多数企业不得不面对信息化建设失败的现实,原因何在?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太低,不适应信息化建设及其带来的企业变革的要求,是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及其信息素质的提高途径,对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企业信息化对员工信息素质的要求、企业员工信息素质低下的表现和原因分析和提高企业员工信息素质的建议。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信息素质的涵义:信息素质,又称信息素养、资讯素养、资讯素质,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信息素质是一种有效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据此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中寻找、检索、获取、判断和组织信息以及利用、交流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识、文化素质、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构成要素,其实质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技能。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它主要包括:信息意识(即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文化素质、信息能力(即人们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即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四方面的素养。信息素质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人们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员工的信息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信息化对员工信息素质的要求企业员工信息素质低下的表现和原因分析提高企业员工信息素质的建议
四、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1、2007年2月1日至3月9日(上学期期末和本学期初)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接
受下达任务书。
2、3月12日至4月12日(2周—6周)查阅资料及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3、4月13日至5月12日(6周—10周)提交初稿。
4、5月14日至5月25日(11周—12周)提交二稿。
5、5月28日至6月1日(13周前)提交定稿。7、6、6月8日至6月15日(14周-15周)正式答辩及论文装订。
五、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
[1] 张平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1月
[2] 金将军.企业信息化与现代电子商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
[3] 张贵荣.浅析信息素质[J].情报杂志,2001,(3)
[4] 徐源.信息主管实务[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5] 常红,田野.基于知识视角的企业信息能力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3)
[6] 方方.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J].情报探索,2004,(12)
[7] 赵俊玲,李颖,王坚.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04,(1)
[8] 蒋新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4,(7)
[9] 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J].中国会计信息化,2004,(11)
[10] 赵丁力.信息悖论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警示[J].情报杂志,2004,(8)
[11] 张瑞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取决于一个中心、一个关系、一个流程[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2)
[12] 孙孝科.信息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探析[J].科技与经济,2004,(6)
[13] 朱立新.对信息素质与企业信息化进程关系的探讨[J].领导之友,2004,(6)
[14] 邱楠楠等.企业信息化中的信息意识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15] 毕新华,于宝君等.企业实施ERP与企业文化建设[J].情报科学,2005,(01)
[16] 章壮洪.对我国企业导入ERP系统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建议[J].经济问题,2006,(12)
[17] Shirley J.Behrens.A conceptualanalysis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94,(3)
(18)邱楠楠等.企业信息化中的信息意识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19)孙孝科.信息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探析[J].科技与经济,2004,(6)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推荐阅读: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02-10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思路03-27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求07-18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与实验方案的撰写方法09-25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与格式要求09-20
硕士研究生读书笔记要求02-24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05
硕士研究生毕业导师评语11-27
硕士研究生毕业自我评价鉴定05-31
硕士研究生毕业自荐信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