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技术试题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养猪生产技术试题(精选9篇)

养猪生产技术试题 篇1

——

一、填空题

——

1、因经济用途不同,猪可分为脂肪型、肉用型、肉脂兼用三种类型。我国的东北民猪和哈白猪属于兼用型品种猪,而外引的长白猪与杜洛克则为 肉用 型品种猪。——

2、科学养猪要求对不同年龄、性别及生理阶段的猪,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采用不同的日粮及饲养方式。按照这一要求,生产上对初次配种的妊娠母猪通常应采用步—步高的饲养方式;对产后体况较为瘦弱的泌乳期母猪则宜采用 前高后低 的饲养方式。——

3、母猪的妊娠期为三个月三个星期零三天,这种推算预产期的方法称为三三三法。——

4、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休情期持续大约14天。

5、引进猪种的初情期大约200天左右,而我国地方猪种平均只有 98 天。

——

6、对于引进猪种,通常青年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和体重要求为 7-8月龄、体重110-130Kg。

——

7、在没有严重的寄生虫感染、单独饲喂的适宜环境条件下,妊娠母猪每天饲喂 1.8-2.7 kg饲料是适宜的。——

8、长白猪的一个突出的品种特征是耳朵下垂。

——

9、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 114 天,仔猪适宜的断奶时间一般为21-35天,断奶至再发情时间一般为7-10天。

——

10、在肉猪生产中,如果有良好的饲料与环境条件,生产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获得高的日增重,而不过分强调瘦肉率,这种情况下最佳的肥育方式应为 直线肥育法。——

11、猪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仅次于 鸡,而高于牛和羊。——

12、与牛羊相比猪对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能力 差。

——

13、猪的产仔数、日增重和背膘厚的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1、0.3 和0.5。——

14、四段饲养工艺流程包括空怀及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和生长育肥期。

15、当情期受胎率为90%,哺乳期为28天,断奶至发情间隔为7天时,母猪的繁殖周期为151天。——

16、断奶前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寒冷、饥饿、挤压和疾病。——

17、猪的性行为包括 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

——

18、为了提高配种妊娠率,通常要在母猪配种后 21 天前后检查母猪是否返情。——

19、养好仔猪的三个关键时期包括 生后3天、3日龄到3周龄和3周龄到断奶。——20、初生仔猪的体温为 38.5,适宜的环境温度为32。——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

1、猪的泌乳力常常用(C)来表示。

11、下列有关初乳的营养作用不正确的是(D)。——A.14日龄窝重B.18日龄窝重 A.蛋白质含量是常乳的三倍B.含有免疫球蛋白 —C.21日龄窝重D.28日龄窝重 C.含有镁盐具有轻泻作用D.含有很高的糖 ——

2、利用B超对母猪妊娠诊断时,检出率较高的时间是配种后的第(D)。

12、“公的好,母的好,后代错不了”指的是(B)。——A.18天B.21天C.25天D.28天 A.异质选配B.同质选配C.亲缘选配D.近交 ——

3、与我国地方猪种相比,主要引入猪种具有(B)的种质特性。

13、母猪分娩时,胎儿平均出生间隔约为(C)。

——A.肉质优良B.瘦肉率高C.耐粗饲D.抗病性强 A.5~6分钟B.8~10分钟C.15~20分钟D.25~30分钟

4、初生仔猪在出生头3天内必须补铁,目的是为了(B)。

14、我国猪种资源丰富,根据()可分为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

引入品种3个大类型。

A.提高日增重B.防止缺铁性贫血C.防止下痢D.增强免疫力 A、来源B、大小C、形体D、数量

5、给仔猪喂开食料的适宜时间为(A)。

15、滴水损失与肌肉系水力呈负相关,一般情况下,滴水损失不超过()。A.1周龄B.2周龄C.3周龄D.4周龄 A、10% B、20% C、30% D、40%

6、生长育肥猪的最佳环境温度为(C)。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母猪的繁殖周期的是(A)A.15℃B.18℃C.20℃D.25℃ A.发情期 B.空怀期 C.妊娠期 D.哺乳期

7、目前引进猪种的瘦肉率约为(C)。

17、猪舍类型按猪栏排列形式可分为(A)A.40%~50%B.50%~60%C.60%~70%D.70%~80% A.双列式 B.双坡式 C.单坡式 D.钟楼式

8、猪休情期约为(B).18、猪的肥育方法包括(D)

A.10天B.14天C.21天D.28天 A、直线肥育法和一贯肥育法; B、直线肥育法和一条龙肥育法;

C、贯肥育法和一条龙肥育法;D、直线肥育法和阶段肥育法;

9、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初生仔猪在出生(A)必须补铁。

19、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好,但繁殖力偏低,适合做(A)A.1~3天B.4~5天C.6~7天D.8~10天 A、终端父本; B、第一父本; C、第一母本; D、第二母本;

10、家猪初次配种月龄一般为(B)。20、断奶窝重的遗传力比初生窝重的遗传力(B)

A.4~6月龄B.6~8月龄C.8~10月龄D.10~12月龄 A、高; B、低; C、相同; D、不同品种情况不一样;

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1.母猪的妊娠期平均是164天。(×)

2.猪体的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的生长发育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从骨骼、肌肉、脂肪的发育过程来看,骨骼最先发育最先停止。(×)3.断奶幼猪是指生后4~5周龄断奶到11周龄阶段的仔猪。(√)4.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5.种公猪在饲养管理中最适宜的温度是22~24℃。(×)

6.在分娩舍为了满足母猪和仔猪不同的温度需要,常采用集中供暖维持分娩舍舍温约12℃。(√)7.猪呼吸困难就是肺炎(×)8.寄生虫病对养猪业没有危害。(×)

9、猪发生眼睑水肿就是水肿病。(×)10.链球菌感染会引起 败血症。(√)

养猪生产技术试题 篇2

1.1 投资少、造价低, 建筑施工简便易行, 一场多用, 易于转产, 降低投资风险。

1.2 零排放、无臭气、无污染。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 不向外排放, 不向周围流淌, 整个育肥期不需要清除粪便, 可采取在猪群出栏后一次性清除粪便。

1.3 环境优越, 发病率下降, 减少用药。

1.4 省工省力, 提高效益。一人就可饲养上千头生猪, 提高劳动效率可达60%以上, 有利于生猪饲养的规模化、工厂化发展。

1.5 节省水电煤、饲料, 降低饲养成本。自然养猪法免除冲洗用水, 只要饮水即可, 所以节省用水90%。

1.6 可改善肉蛋奶品质, 生产“绿色肉”、“农家蛋”、“无抗奶”。使用发酵床养殖动物通过食取发酵床内大量繁殖的有益微生物, 减少添加剂、抗生素、兽药的用量, 并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充分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成分及原料的天然色素, 能天然增加动物产品着色度和食用风味, 猪的皮肤红润, 毛色发亮。

2 猪舍的建造原则

2.1 每栏面积以40 m2左右为宜, 便于垫料的日常养护。

2.2 发酵床面积为栏舍面积的70%左右, 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理, 成为硬地平台, 供生猪取食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

2.3 垫料高度以保育猪40~50 cm、育成猪80~100 cm为宜, 一般南方地区可适当垫低, 北方地区适当垫高, 夏季适当垫低, 冬季适当垫高。

2.4 育成猪养殖密度较常规养殖方式降低10%左右, 便于发酵床能及时充分的分解粪尿排泄物, 能保持健康养殖环境。

2.5 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进料和清槽 (即垫料使用到一定期限时需要从垫料槽中清出) 时操作便利。

2.6 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养护加菌时能共用。

2.7 通风设施完整, 南方夏季高温时要考虑加湿帘。冬季应定时开启排风扇, 避免猪舍湿度过大。

3 发酵床猪舍的建造模式

3.1 地上式发酵床

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 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持平或略高, 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须垫高50~100 cm, 保育猪50 cm左右、育成猪100 cm左右, 利用硬地平台的一侧及猪舍外墙构成一个与猪舍等长的长槽, 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圈栏, 以防止串栏。

3.2 地下式发酵床

将垫料槽构建在地表面以下, 槽深40~80 cm, 保育猪40 cm左右、育成猪80 cm左右, 新猪场建设时可仿地上槽模式, 一次性开挖一地下长槽, 再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单元, 原猪舍改造时, 适宜在原圈栏开挖坑槽。

3.3 半地下式发酵床

也称半地上槽模式, 就是将垫料槽一半建在地下, 一半建在地上, 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取用开挖的地下部分的土回填, 槽深50~90 cm, 保育猪40~50 cm、育成猪80~90 cm, 长槽的建设与分隔模式同地上槽。

4 发酵床及猪舍的墙体建造

4.1 建造发酵床

发酵床的建造方式有地上、地下和半地上式三种。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壤排水效果差时, 可采用半地上或地上式。发酵床的深度一般为80~100cm, 最少不能小于50 cm。一栋猪舍内的发酵床应相互贯通, 中间不能打横格;发酵床四周用砖砌成墙, 内部表面用水泥抹面;床体下面为原土质, 不需硬化或夯实处理。

4.2 猪舍的墙体建造

猪舍围墙的高度, 按一般将夏季通风作为首选因素考虑, 区域不同墙体高度略有差异, 一般高度为2.6~3 m, 屋顶比舍墙高1~1.5 m, 猪舍墙厚24 cm。垫料进出通道:为了便于垫料出入, 在建造舍墙时, 可靠近发酵床一侧的山墙上设置活动门。

4.3 人行道、饲喂台和操作间地面处理

在建造猪舍时, 地下基础部分可采用2∶8比例或3∶7比例的白灰和土铺15 cm厚夯实;发酵床以外地面打10cm厚的混凝土, 水泥抹面;人行道与饲喂台相连处设置排水槽 (主要用于排泄猪饮水时漏出的多余水) , 设置成U形的明槽, 槽宽15~20 cm, 槽深5 cm左右, 排水槽向某一方向倾斜, 连到猪舍外集中收集排出。

4.4 设置猪舍的隔栏和料桶

隔栏:猪舍内隔栏可全部用钢管焊接或钢管与钢筋结合焊接, 钢管或钢筋间距根据饲养猪的大小不同而异, 以猪不能跑到其他栏或栏外为宜。育肥猪猪舍隔栏高度一般为90 cm, 保育猪舍隔栏高70 cm, 母猪舍隔栏高110 cm。为了便于进出垫料和猪群转圈, 发酵床上部相邻圈舍的隔栏最好做成活动的铁栏杆, 以便灵活移动。在每个猪栏靠近人行道一侧的栏杆上设置宽60~70 cm、高与隔栏高度相同的铁栅栏门, 以便饲养人员和猪进出。料桶:育肥和保育猪舍料桶应采用自动料桶, 料桶置于饲喂台上, 距走道隔栏25~40cm;一般每两个猪栏公用一个料桶, 料桶固定于两栏之间, 栏宽7~8m。也可以每个猪栏设置一个料桶。由于对母猪要适当控制饲料给量, 一般在母猪舍饲喂台设置限喂料槽, 可做成水泥料槽。分娩猪舍则在每头母猪的猪栏前端设置一个料桶。

4.5 猪舍设置水泥饲喂台的作用

在猪舍内设置水泥饲喂台的主要作用:

4.5.1 防止垫料污染饲料, 影响采食量。

4.5.2 夏天高温季节为猪提供趴卧休息凉爽区, 以减少发酵床过热对猪的影响。

4.5.3 有利于生猪肢体发育, 这一点对种猪饲养尤其重要。水泥饲喂台面应向走道一侧稍微倾斜, 以防止猪饮水时滴漏的水流出饲喂台浸湿垫料。一般育肥猪 (保育猪) 舍水泥饲喂台宽1.3~1.5 m, 妊娠母猪 (空怀母猪) 舍水泥饲喂台宽1.5~2 m。

4.6 处理猪舍的屋顶

屋架既可采用钢材, 也可用木材或竹子。猪舍的屋顶一般要设隔热保温层, 屋顶由内向外可依次为屋架、檩条、薄板或彩条布、5~6 cm厚聚苯板或稻草、薄板或彩条布, 聚苯板用铁钉或铁丝固定, 最外面用石棉瓦或其他防水材料作屋面处理。也可建成钢架屋架、5~6 cm聚苯板, 最外面为石棉瓦。如经济许可, 屋顶隔热保温层也可用彩钢保温板结构。

4.7 猪舍的窗户设置

自然养猪法的猪舍窗户和地面面积比则需提高到1∶8。育肥猪舍和妊娠母猪舍两侧边墙上每隔3.6~4 m设置1个窗户, 每个窗户的面积为2~3 m2。保育猪舍窗户面积每个可减少0.5 m2。窗户下部距地面20~30 cm。窗户主要是起通风作用, 所以窗扇都要能向内或向外打开。

5 发酵床垫料制作

5.1 垫料原料选择

发酵床养猪技术重要环节是垫料的制作。垫料一般选择:秸秆、树叶杂草、稻谷壳粉、锯末屑、粪便、发酵床菌种等, 有条件加入少量的米糠、酒糟等糟渣饲料发酵效果更好。

5.2 垫料配比及用量

垫料配比:锯末屑50%, 稻谷壳粉40%, 粪便10%, 发酵床菌种粪便发酵剂0.2%, 水60%~70%。如添加5%~10%米糠、酒糟等糟渣饲料发酵效果更好, 可代替等量稻谷壳粉。如果锯末屑不充分, 可先铺50 cm深的秸秆、树叶杂草, 然后再铺上发酵垫料。

5.3 垫料发酵方法

垫料发酵可分为集中统一制作和猪舍内直接制作两种。集中统一发酵垫料是在舍外场地统一搅拌、发酵制作垫料。在猪舍内直接制作就是将杂草铺上, 然后把稻谷壳粉、锯末屑、粪便、米糠、酒糟等糟渣饲料混合均匀后使用。这种方法效率低些, 适用于规模不大的猪场。

5.4 垫料发酵操作

5.4.1 将发酵垫料、发酵床菌种、水按配比准备待用。

5.4.2 先将发酵床菌种倒入准备使用的水中稀释搅拌均匀浸泡2~12 h活化菌种, 增强菌种活性, 稀释用水最好为井水或河水, 若为自来水请放置24 h后再用。

6 发酵床日常维护

6.1 发酵床垫料通透性管理

通常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将垫料经常翻动, 翻动深度为30 cm, 夏天3 d翻动一次, 冬天7 d翻动一次, 通常也可以结合疏粪或补水时将垫料翻动一次。另外, 每隔一段时间 (50~60 d) 要彻底的将垫料翻动一次, 同时还要均匀喷洒菌种稀释液, 并且要将垫料层上下混合均匀。

6.2 发酵床水分调节

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38%~45%, 因季节或空气湿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常规补水方式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 也可结合补菌时补水。如猪在圈中跑动时, 表层垫料太干, 灰尘出现, 说明垫料干燥, 水分不够, 应根据情况喷洒些水分, 便于猪正常生长。因为整个发酵床垫料中存在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群, 通过微生物菌群的分解发酵, 发酵床面一年四季始终保持在20℃左右的温度, 为猪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一个优良环境。

6.3 发酵床疏粪管理

通常3 d进行一次疏粪管理。夏季1~3 d要进行粪便的掩埋, 把新鲜的粪便掩埋到20 cm以下进行发酵, 避免臭味、滋生蝇蛆。

6.4 发酵床补菌

定期补充菌种稀释液是维护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 保持其粪尿持续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补充菌种最好做到每周一次, 按1∶50~100倍稀释喷洒, 一边翻猪床20 cm一边喷洒。补菌可结合水分调节和疏粪管理进行。

6.5 发酵床垫料补充与更新

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 垫料也会逐步损耗, 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10%后就要及时补充, 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 并调节好水分。

7 自然养猪法的日常管理技术

7.1微生态圈舍养殖和水泥圈舍养殖基本相同, 饲料上没有特殊区别, 在饲养过程当中, 由于微生态圈舍, 配合饮用微生物原菌, 可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 如每日喂3次可90~100 d出栏, 如每天喂2次, 120 d出栏, 可节粮1/3。

7.2 微生态圈舍到处弥漫着有益菌, 大大减少了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微生态圈舍对猪疾病治疗上都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用, 不会对猪产生任何毒副作用, 如发现猪有疾病可以正常进行治疗, 病猪用药对发酵床不会产生影响, 发酵床不可以直接喷洒消毒剂、抗生素等一切药物。

7.3 发酵床可以连续使用5~7年, 不用清理, 每批猪出栏时, 菌床要缺少10 cm左右, 需把缺少的部分补齐, 猪粪只需每天添埋1次, 把猪粪集中每日按不同位置进行添埋, 不要把猪粪裸露表面, 夏季开前后窗进行通风, 冬季中午开天窗排放气体。如发现菌床表面干燥, 可以把原菌稀释液进行表面喷洒。

7.4 几点注意事项:总体来讲与常规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 但发酵床有其独特的地方, 因此平时的管理也有不同:

7.4.1 猪的饲养密度数过大, 发酵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 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 一般7~30 kg的猪0.8~1.2 m2/头, 30~100 kg的猪1.2~1.5 m2/头。

7.4.2 发酵床的床面不能过于干燥, 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如果过于干燥还可能会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 可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

7.4.3 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以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带入体内而发病。

7.4.4 与传统养猪一样, 首先要打好疫苗, 控制疾病的发生。

7.4.5进入发酵舍猪只大小必须较为均衡、健康, 日常检查猪群生长情况, 把太小的猪挑出来, 单独饲养。

7.4.6 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 及时加活性剂来调节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

7.4.7 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 适当补充微生物原种和营养液。

7.4.8为利于猪拱翻地面, 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 生猪一般在固定地方排粪、撒尿, 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

7.4.9 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以下, 应经常检查, 如天气闷热水分过多时, 应开启风机强制通风, 调节温湿度。

生态养猪技术 篇3

关键词:生态养猪;疾病防治;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56

生态养殖是遵循和利用生态学,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的养殖活动。同时生态养殖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养殖的环境卫生、疾病防治、科学喂养,还涉及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控制等内容[1]。传统的养殖方法养殖效率低,肉品质量无法保障,浪费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猪肉是肉品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猪肉的品质也越来越关注。生态养猪对提高猪肉品质、节约资源和有效减轻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1 生态养猪疾病防治技术

疾病的防治工作在生态养猪中非常重要,是健康养殖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肉品质量的根本。改善猪舍的环境条件,保证猪舍干燥通风。合理规划养殖密度,及时清理周边的污染源降低患病的几率[2]。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殖原则。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定时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3]。若发生疫情,应立即联系相关人员处理,并对发病猪进行有效的隔离治疗,养殖场全面消毒,对其他猪进行观察治疗。

2 生态养猪繁殖技术

改良猪种,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母猪选择性成熟早,排卵多,受胎率高,产仔多的优良品种。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排卵及分娩控制,定期妊娠诊断,生殖免疫等。做好母猪生产应激预防,尽可能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在母猪孕期和分娩过程中严格控制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

3 生态养猪饲养技术

严格控制水源,水源对于生态养猪是十分关键的环节。生态养猪离不开充足的饮用水供给,保证水源不受污染也是生态养猪重点注意的地方。在饮用水的投放过程中,基于生态养猪的考虑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食盐和维生素等以保障猪的健康养殖。应坚持同一猪舍,同源引进,确保良种率达到100%。

严格控制饲料,饲料安全是生态养猪的前提保障。选用的饲料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要求。饲料中的砷、铅、氟、霉菌毒素、铬、汞、镉、氰化物、亚硝酸盐以及细菌总数都不得超标,不得检出沙门氏菌。饲料中使用的添加剂也应合理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目前允许使用的药物添加剂的种类。不得使用将兽药原料药作为添加剂的饲料,确保生态养猪的质量安全[4]。

4 生态养猪发酵床养殖技术

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生态学、发酵工程学原理,以活性功能性微生物为物质能量转换介质的一种生态养殖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活性强大的有益功能性微生物复合菌群长期和持续稳定地将动物粪尿等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物质与能量。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可实现动物的粪尿完全降解、无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发酵床垫料主要成分有稻壳、锯末、树皮木屑、豆腐渣、酒糟、粉碎秸秆、干生牛粪等。垫料制作应因地制宜,根据养殖区的资源状况首先确定主料,然后根据主料的性质选取辅料。无论选用何种原料,其选用的一般原则:原料来源广泛、供应稳定;主料必须为高碳原料;水分不宜过高、便于临时储存;不得选用腐烂或霉变的原料。发酵床配方设计的原则:以惰性原料为主,有适量的营养和能量为辅。另外对发酵床还应进行必要的管理,例如保持垫料具有适当的通透性,即垫料中的含氧量保持在可发酵水平,这样可以保持较高的粪尿分解能力。垫料中含水量管理:由于发酵床垫料中水分自然蒸发,水分低于一定的水平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粪尿的分解能力,故需要适时补充水分。疏粪管理,补充益生菌管理和垫料补充翻新管理等[5]。通过对发酵床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实现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猪肉的品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进而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5 结语

在近年来,生态养猪已经成为众多养殖场的主要养殖模式。新的生态养猪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使生态养殖深入到农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郜冬雪.浅析生态养殖发展趋势[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09):98.

[2] 王良军.探究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模式[J].畜牧科学,2015,35(22):164.

[3] 谢龙儿.杂交狼尾草在生态养猪工程技术中的试验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4] 张玉纯.生态养猪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06):82.

国外养猪新技术 篇4

一、甲酸钙增肥 据芬兰科学家研究,在仔猪断奶后头几周饲料中添加猪的发病率。

1.5克甲酸钙,可使仔猪的生长速度提高12%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4%,并能减少仔

二、使母猪多产仔饲喂法 德国畜牧专家研究的方法是:从仔猪断奶第三天起,给母猪喂食时添加200毫克VE和400克胡萝卜,到母猪发情时,将这两种添加剂的数量减少50%,喂至怀孕后21天为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母猪产仔数增加21.9%,而且母猪、仔猪体质强壮,仔猪成活率高。

三、喂小苏打增重 美国康奈尔大学家畜学博士斯蒂克发现,将小苏打加到缺乏赖氨酸的猪饲料内,可以弥补赖氨酸的不足,并有利于粗纤维的消化吸收,使猪长肉多,增重快。

四、喂铜增重 日本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肉猪育肥期适量添加微量元素铜,可明显增加猪的体重,并抑制某些病菌对猪的侵害。在加拌抗生素的饲料中,如再加拌适量的铜元素,可使猪日增重提高6.7%,饲料利用率提高2%—5%。

五、喂糖精增重 据国外杂志报道,用适量糖精喂猪增重效果好。办法是:在每公斤配合饲料中加0.05克糖精,饲喂时先将糖精溶于水中再拌入料中,可使猪的采食量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猪每增重100公斤,饲料消耗和成本分别下降4.8%和3.5%。

六、喂柠檬酸增重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在猪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改善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30克柠檬酸,可使猪从日增189克提高到216克。这种方法最适合喂养体重在5公斤—10公斤的断奶猪。

七、给猪“搬家”育肥 美国密苏里州大学试验表明,给育肥猪换圈,可使猪多上膘,生长加快,但换圈不宜过勤,以每月一次为宜。圈的大小、形式要基本相同。每组猪群不要任意调换或加入新猪,否则猪群会感到安,甚至相互咬斗。

八、喂含氧汽水增重 据国外资料介绍,用含氧汽水喂养断奶小猪,每隔5天给断奶小猪饮用1次,小猪日增重达200克—250克。其中含氧汽水就是在普通的饮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氧气,通常是1升水中注1升氧。如能在汽水中加些催肥剂之类的添加剂,效果更好。

养猪生产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篇5

*******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技术部

为提高饲养员积极性,鼓励员工热爱养猪事业,关爱猪只生活、生长,不断学习提高养猪技术水平,通过科学合理改善猪只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猪只生产成绩,达到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以最终产品为目标制定生产指标考核,考虑到生产指标考核中多数指标的核实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本办法考核以流转数量考核为主,结合生产记录考核为辅的考核办法,放弃计算指标考核。

育肥舍饲养绩效考核办法

育肥猪饲养员岗位职责:

1执行公司制定的《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2如实填写生产相关记录;

3遵守并执行《农场管理计划》和《兽医健康计划》; 4执行兽医治疗保健方案;

5执行生长育肥猪《饲料饲喂程序》; 6配合参与猪群接转。

7执行公司及猪场管理人员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育肥猪饲养绩效考核:

1生产业绩考核,是主要考核项目,按月或周考核;(1)每出栏一头合格肥猪获饲养费6 元;

(2)每淘汰出栏一头生长育肥猪按其出栏价值占育肥猪的比例计算饲养费。

附:合格育肥猪判定标准:达到正常出栏体重(90公斤)以上,身体用四肢健全,体表无未痊愈外伤,膘情正常,无僵猪症状,实现正常出栏。

合格种猪判定标准:达到种猪出栏体重50公斤,体型毛色符合品种特征,生殖系统发育良好,身体及四肢健全,膘情正常,系谱清楚,实现正常出栏。

2生产记录作辅助考核项目,按季或考核,实行评分制,总分5分。

生产记录检查每月或季进行。

(1)记录书写工整,内容如实完整;5分(2)记录内容如实完整,字迹清楚;4分(3)记录内容如实,缺省5-10%;3分(4)记录内容缺省10-30%;2分

(5)有记录,内容缺省超过30%;1分(6)未填写记录;0分

根据记录检查评分得分增加每头出栏猪的饲养费,每得1分,增加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得1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2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2元/头; 3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3元/头; 4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4元/头; 5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5元/头。

育肥舍月收入=月出栏头数×饲养费/头+淘汰猪头值/出栏猪头均值×头数×饲养费/头 育肥舍总收入=月收入+季或年记录考核得出栏猪饲养费×季或年出栏猪头数

保育舍饲养绩效考核办法

保育舍饲养员岗位职责:

1执行公司制定的《仔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2如实填写生产相关记录;

3遵守并执行《农场管理计划》和《兽医健康计划》; 4执行兽医治疗保健方案; 5执行仔猪《饲料饲喂程序》; 6配合参与猪群接转;

7执行公司及猪场管理人员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保育舍饲养绩效考核:

1生产业绩考核,是主要考核项目,按月或周考核;(1)每转出一头合格保育仔猪获饲养费 3 元;(2)淘汰仔猪不计饲养费。

附:场内流转保育仔猪合格判定标准:体重不低于15公斤,食欲正常,身体及四肢健全,体表无未痊愈外伤,按公司规定的免疫程序完成免疫注射,并提供相关记录。

出场仔猪合格判定标准:体重不低于25公斤,食欲正常,身体及四肢健全,体表无未痊愈外伤,按公司规定的免疫程序完成免疫注射,并提供相关记录。2生产记录作辅助考核项目,按季或考核,实行评分制,总分5分。

生产记录检查每月或季进行。

(1)记录书写工整,内容如实完整;5分(2)记录内容如实完整,字迹清楚;4分(3)记录内容如实,缺省5-10%;3分(4)记录内容缺省10-30%;2分

(5)有记录,内容缺省超过30%;1分(6)未填写记录;0分

根据记录检查评分得分增加每头出栏猪的饲养费,每得1分,增加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得1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2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2元/头; 3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3元/头; 4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4元/头; 5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5元/头。保育舍月收入=月转出保育仔猪头数×饲养费/头

保育舍总收入=月收入+季或年记录考核得出栏猪饲养费×季或年出栏猪头数

分娩舍饲养绩效考核办法

分娩舍饲养员岗位职责:

1执行公司制定的《种母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2如实填写生产相关记录;

3遵守并执行《农场管理计划》和《兽医健康计划》; 4执行兽医治疗保健方案;

5执行哺乳母猪及哺乳仔猪《饲料饲喂程序》; 6配合参与猪群接转; 7执行公司及猪场管理人员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分娩舍饲养绩效考核:

1生产业绩考核,是主要考核项目,按月或周考核;(1)每转出一头合格断奶仔猪获饲养费 6 元;(2)淘汰仔猪不计饲养费。

附:断奶仔猪合格判定标准:体重不低于7.0公斤,采食正常,身体及四肢健全,除种用外的小公猪经去势阉割,体表无未痊愈外伤,按公司规定免疫程序完成本阶段免疫注射,并提供相关记录。

2生产记录作辅助考核项目,按季或考核,实行评分制,总分5分。

生产记录检查每月或季进行。

(1)记录书写工整,内容如实完整;5分(2)记录内容如实完整,字迹清楚;4分(3)记录内容如实,缺省5-10%;3分(4)记录内容缺省10-30%;2分

(5)有记录,内容缺省超过30%;1分(6)未填写记录;0分

根据记录检查评分得分增加每头出栏猪的饲养费,每得1分,增加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得1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2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2元/头; 3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3元/头; 4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4元/头; 5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5元/头。分娩舍月收入=月转出断奶仔猪头数×饲养费/头

分娩舍总收入=月收入+季或年记录考核得出栏猪饲养费×季或年出栏猪头数

妊娠舍饲养绩效考核办法

妊娠舍饲养员岗位职责:

1执行公司制定的《种母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2如实填写生产相关记录;

3遵守并执行《农场管理计划》和《兽医健康计划》; 4执行兽医治疗保健方案;

5执行妊娠母猪《饲料饲喂程序》; 6配合参与猪群接转;

7执行公司及猪场管理人员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妊娠舍饲养绩效考核:

1生产业绩考核,是主要考核项目,按月或周考核;(1)每分娩一窝母猪获饲养费 5 元;

(2)每出生一头健康初生仔猪获饲养费 3 元;

(3)弱仔(初生重1.1-1.2公斤)饲养费按正常猪70%计;弱小仔(初生重1-1.1公斤)饲养费按正常猪50%计;

(4)低于1公斤及肢体畸形残疾仔猪不计饲养费。

附:健康初生仔猪判定标准:体重不低于1.2公斤,哺乳正常,身体及四肢健全,无先天畸形及外伤,并提供相关记录。

2生产记录作辅助考核项目,按季或考核,实行评分制,总分5分。生产记录检查每月或季进行。

(1)记录书写工整,内容如实完整;5分(2)记录内容如实完整,字迹清楚;4分(3)记录内容如实,缺省5-10%;3分(4)记录内容缺省10-30%;2分

(5)有记录,内容缺省超过30%;1分(6)未填写记录;0分

根据记录检查评分得分增加每头出栏猪的饲养费,每得1分,增加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得1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2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2元/头; 3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3元/头; 4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4元/头; 5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5元/头。

妊娠舍月收入=月分娩窝数×饲养费/窝+初生合格仔猪头数×饲养费/头+弱仔数×70%×饲养费/头+弱小仔头数×50%×饲养费/头

妊娠舍总收入=月收入+季或年记录考核得出栏猪饲养费×季或年出栏猪头数

配种舍饲养绩效考核办法

配种舍饲养员岗位职责:

1执行公司制定的《种公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2如实填写生产相关记录;

3遵守并执行《农场管理计划》和《兽医健康计划》; 4执行兽医治疗保健方案; 5执行种公猪《饲料饲喂程序》;

6执行公司制定的《配种繁殖方案》和《配种计划》,配合参与猪群接转; 7执行公司及猪场管理人员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配种舍饲养绩效考核:

1生产业绩考核,是主要考核项目,按月或周考核;(1)每分娩一窝母猪获饲养费 3 元;

(2)每出生一头健康初生仔猪获饲养费 2 元;

(3)初生弱仔(体重1.1-1.2公斤)饲养费按正常猪70%计;1-1.1公斤饲养费按正常猪50%计;

(4)淘汰仔(低于1公斤初生仔猪)饲养费按正常猪20%计;(5)肢体畸形残疾仔猪不计饲养费。

附:健康初生仔猪判定标准:体重不低于1.2公斤,哺乳正常,身体及四肢健全,无先天畸形及外伤,并提供相关记录。

2生产记录作辅助考核项目,按季或考核,实行评分制,总分5分。

生产记录检查每月或季进行。

(1)记录书写工整,内容如实完整;5分(2)记录内容如实完整,字迹清楚;4分(3)记录内容如实,缺省5-10%;3分(4)记录内容缺省10-30%;2分

(5)有记录,内容缺省超过30%;1分(6)未填写记录;0分 根据记录检查评分得分增加每头出栏猪的饲养费,每得1分,增加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得1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1元/头; 2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2元/头; 3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3元/头; 4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4元/头; 5分,得考核出栏猪饲养费0.5元/头。

妊娠舍月收入=月分娩窝数×饲养费/窝+初生合格仔猪头数×饲养费/头+弱仔数×70%×饲养费/头+弱小仔头数×50%×饲养费/头+淘汰仔头数×20%×饲养费/头

妊娠舍总收入=月收入+季或年记录考核得出栏猪饲养费×季或年出栏猪头数

*********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编制

附注:

饲养员工薪酬管理办法

按照公司规定,饲养员工一律实行计件工资制,计件考核办法按照《养猪生产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1养殖公司员工实行过渡期制度,过渡期实行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按每人每月800元,过渡期内公司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实行计件工资。考核不合格的劝其离职或执行过渡期工资,过渡期工资600元/月人。再经过渡期培训考核仍不合格。直接解除劳动关系。

小麦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篇6

养猪生产中小麦的作用

玉米现在已经成为工业加工当中的重要原料,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化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玉米已成为粮食中的新贵,许多行业对玉米地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乙醇、赖氨酸、淀粉等等。而在养猪生产中以玉米和豆粕为主的饲料原料缺口也越来越大,九月中旬在河南的部分地区玉米2.9元/kg依然不好采购。利用其它原料代替饲料中的能量饲料玉米,已变得尤为重要。现将本人多年来在猪场中应用小麦的技术与效果跟各位同仁一起分享.小麦。

养猪生产; 玉米; 对比; 应用 华北黄淮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今天,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量饲料,玉米在养殖领域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以养猪业为例,目前玉米在猪饲料中的配方一般维持在2/5左右。小麦也是非常重要的能量饲料,我国的华北黄淮地区是小麦的重要产区。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北方民间的小麦余粮存贮量非常之大,而且在夏季小麦收割完毕之后小麦的收购价格常常会低于玉米收购价格不少。从养殖成本方面考虑,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养猪企业开始尝试着用小麦来代替玉米作为饲料原料。如果小麦的收购价格低于玉米收购价格,则采用小麦来代替玉米作为饲料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另外,小麦也具有很高的营养成分,用来养猪能够加快猪的生长速度,缩短其生长周期,节约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充分利用今天的技术优势,将生物技术、高效加工手法应用于小麦型预混料的加工之中,能够有效提升小麦的饲用价值。除此之外,在生猪不同的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饲料比例也非常重要,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1玉米与小麦的主要营养成分 1.1玉米的主要成分在各种常见谷物当中,玉米是其中能量最高的一种饲料原料,也是非常重要的能量饲料。玉米富含油脂,其含量大约高出小麦、大麦等一倍,但是相对于后者,其蛋白质含量、纤维含量以及矿物质含量则比较少。在谷实类饲料当中,玉米的亚油酸含量最高,高达2%。如果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50%以上。仅玉米即可满足猪对亚油酸的需要量。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维生素中脂溶性维生素E较多。1.2小麦的主要成分小麦的消化率

发酵床养猪技术 篇7

1 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

所谓发酵床养猪技术, 就是在养猪圈舍内利用大自然环境中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 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要进行筛选、培养、扩繁, 建立有益微生物种群) 与垫料建造发酵床, 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 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 加上人工辅助翻耙, 充分混匀垫料和猪粪、尿, 猪粪、尿等有机物质在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作用下, 得到了充分地分解和转化[3]。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 关键是垫料碳氮比与菌种的选择, 菌种一定要选用适合当地的菌种, 否则就会出现发酵床菌种运行2~3个月后, 大部分菌种没有发挥作用的“坏床”、“死床”现象。

发酵床养猪技术运行中, 将有机垫料填入经过改造或规划设计后的猪旧舍, 再放入仔猪。猪只的排泄物在短期内不需要进行人工清理, 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会将其迅速降解、消化[3,4]。一方面, 可避免向外界排放粪便尿水;另一方面, 猪只还可食用细菌经大量繁殖所产生的部分菌丝蛋白, 从而补充了饲料中的蛋白来源, 降低了饲养成本。该技术最终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 生产的猪肉质量较优,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有所提高。

2 发酵床养猪技术要点

2.1 场址选择和猪舍的建造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重要环节是场址选择和猪舍的建造。场址应选在地势高燥、通风良好, 交通便利、利于防疫、水电供应有保障、工程地质条件好、环境保护好的地方[1]。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 类型有开放式、棚式、封闭式, 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势和地下水位。不同类型猪只的发酵床垫料深度也不同, 育成猪为60~80cm, 保育猪为40~50 cm, 母猪为80 cm。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 m2, 可饲养肉猪15~20头。地上部分建造圈舍的后墙以1.8 m的红砖墙为宜, 墙体厚度以冬季保持舍内温度10℃为宜。屋面朝南面的离地平面高度为0.1 m左右, 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户, 从而保证猪舍具有充足的光照, 顶部的1/3为石棉瓦, 2/3为无滴膜, 每隔5 m加一个天窗, 夏季准备遮阳网防晒, 冬季贮备足量的草帘保暖[2]。

2.2 发酵床菌种和垫料的选择

发酵床菌种一般是由5种材料组成, 即乳酸菌、土著微生物、炭邦营养剂 (可用红糖代替) 、鲜鱼氨基酸、天惠绿汁 (初春的野芹菜或蒿子) 。发酵床垫料应该尽量选择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高的锯末、农作物副产物、炉灰渣、红土、粗盐等, 配制成具有一定低聚糖低氮含量、孔系度适中的培养基。

2.3 发酵床的制作方法

因锯屑保水性适中通气性好、吸附性强、适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可作为发酵床的主要有机垫料。如配制成20 m2的配料时, 将木屑9 m3、稻糠5 m3、红土2 m3、大粒海盐10kg、菌液24 kg、水2 t按比例混合, 待充分混匀后填入发酵床内。因为粗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木屑的分解, 所以一定要选用粗盐[3]。选择无污染的泥土。发酵床的水分宜保持在60%左右。床面高度以高于水泥地面垫料厚度0.9 m为宜。发酵床准备好后要发酵3~5 d。能否正常发酵是发酵床能否降解猪粪尿的基本条件。如猪床温度在40℃左右, 垫料疏松不结板, 表面干爽不湿润化, 就说明发酵正常, 即可以放入猪只。

2.4 日常管理

2.4.1 饲养密度。

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 m2为宜, 小猪可适当增加密度。建议每头种公猪占地4~5 m2, 每头妊娠母猪占地2~3 m2, 每头保育仔猪占地1.0~1.5 m2, 每头生长育肥猪占地2 m2。因菌的发酵能力有限, 如果猪只的饲养密度过大, 则会降低床的发酵状态, 猪粪尿不能迅速被降解、消化。一般发酵床可连续使用5~7年而不用清理[1,2]。

2.4.2 饲喂量。

饲喂猪的饲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 以利于猪拱翻地面, 从而使猪粪尿与垫料充分混合, 有利于粪尿的分解发酵和微生物的繁殖, 同时生猪也可采食垫料中的菌体蛋白等营养物[1]。

2.4.3 加强猪舍管理。

发酵床的发酵熟化过程会不断放热, 若控制不力, 温度过高, 会过度消耗有机质, 影响发酵。当发酵床温超过55℃时, 可采用翻堆或通风的方式控制温度。夏季要注意猪舍的通风散热, 若堆肥发酵温度高于70℃, 微生物将进入休眠状态或大量死亡, 发酵缓慢甚至停止。因此, 结构合理的畜舍, 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条件[2]。发酵床面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不能过于干燥, 否则会导致猪肺炎, 可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一般湿度应控制在60%左右, 过高会导致垫料表层部分湿化, 使发酵停滞或引起异常发酵, 不利于猪只健康生长。

应预先对入圈生猪进行清理, 以彻底驱除寄生虫, 避免将其带入发酵床, 否则会使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吞入肚内而感染发病。密切注意有益微生物菌的活性, 如发现菌床表面干燥, 可以把原菌稀释液进行表面喷洒, 必要时加活性剂来调节有益菌活性, 以保证发酵正常进行。每批猪出栏时, 一般菌床缺少10 cm左右, 此时要把缺少的部分补齐, 猪粪只需每天在不同位置深埋1次, 以免发生垫料板结而影响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3 发酵床养猪技术优点

3.1 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养猪效益

发酵床养猪技术模式中, 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有益微生物, 能够使猪只排泄物得到有效分解和消化, 因而不再需要清扫猪粪尿, 只需供给猪只饮水即可, 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水85%~90%。同时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 减少了养猪污物的排放, 降低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另外, 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可改善猪肠道环境, 提高饲料转化率, 节省20%~30%的饲料。

3.2 改善猪舍环境, 提高猪肉品质

发酵床结合特定结构的猪舍, 使舍内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也非常适于猪的生长[3]。再加上发酵床中有益菌的快速繁殖, 可建立优势菌群, 能抑制和消灭多种虫卵与病原菌。同时猪恢复了拱食和沙浴的生物习性, 减少了适量的运动或应激。另外, 猪只通过采食垫料中发酵出的菌体蛋白, 可增强抗病能力, 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降低了成本投入, 提高了猪肉品质, 由此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5]。

3.3 降低劳动强度, 节省人力、设备费用, 提高经济效益

发酵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 猪舍的空气环境较好, 猪圈内垫料可长期不用清理或更换, 饲养人员只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5]。因此, 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700~800头育肥猪, 较集约化猪场节约40%~50%的劳力。相对传统养猪模式, 每头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

4 发酵床养猪技术存在的问题

4.1 养殖户对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理解存在误区

在实际生产中, 存在盲目选菌种等问题, 结果使菌种不适应当地条件, 而且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并且由于菌种价格高,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以致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 发酵床养猪的最关键问题是合理建造发酵床, 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菌种、良好的培养基配方和合适的活性调节剂。

4.2 养殖户对发酵床养猪的日常管理存在误区

一些养殖户认为发酵床是万能的, 可以取代一切必要的技术投入。当出现夏季发酵床猪舍温度过高、冬季发酵床湿度过大时, 没有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 却一味地增加地窗或用机械强制通风降温。

4.3 养殖户对材料来源存在误区

发酵床的垫料并不要求千篇一律, 只要掌握好保水性与通透性垫料的配比, 不同地方应因地制宜, 要充分考虑当地区域资源优势。例如垫料中需要一定比例的木屑, 如果养殖规模较大, 则需要供应大量的木屑, 而有些地方的木屑资源较少[1,2]。此时可通过试验探索, 以秸秆、牧草等易得材料为替代来源。

4.4 饲养密度过大

发酵床养猪由于单位面积的承载量有限, 饲养密度不能过大, 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易导致微生物的发酵不充分、不完全。目前, 发酵床养殖技术只适合小规模的推广使用, 特是对一些校办养殖场, 既能满足学生的实习, 又不会对校园造成太大污染。

参考文献

[1]陈桂平, 牛鹏霞, 徐培凤, 等.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J].中国动物保健, 2009 (2) :97-98, 100.

[2]陈桂平, 牛鹏霞, 王华听, 等.发酵床养猪技术及存在问题[J].现代畜牧兽医, 2009 (4) :24-25.

[3]史良雨, 戴网成, 沈晓昆, 等.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 2007, 33 (4) :29-31.

[4]沈晓昆, 王志强, 陈廷云.日本的土着菌养猪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 2004, 30 (1) :17-18.

养猪场母猪高效繁殖技术 篇8

1.搞好母猪产后康复。在母猪分娩过程中注射催产素,当母猪产出2~3头仔猪时,可注射催产素40~50国际单位,至完全产完崽后,再用同剂量的催产素注射一次,并配合长效抗生素注射促使子宫内胎衣和恶露排尽,次日肌注氯前列醇钠0.1~0.2毫克,这样可以减轻母猪的应激,有效促进子宫、卵巢功能的恢复,增加乳汁的分泌量,避免子宫内膜炎、恶露不尽等症状发生,明显缩短母猪空怀期和提高下胎产崽数。

2.诱导母猪发情。部分母猪在断奶后很长时间不发情,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加了成本。在母猪断奶后24小时内肌注孕马血清1000国际单位,诱导母猪发情,一般3~5天母猪发情率可达到90%以上,从而达到提高母猪年产窝数的目的。

3.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崽数。母猪发情时,卵巢上发育成熟的卵泡数远多于产崽数,造成这一差异主要有三个生理环节:①母猪未排卵。②排卵迟缓造成未受精。③着床困难导致胚胎早期死亡。用促排3号促进脑垂体分泌促卵泡素和黄体素,进而促进卵泡卵子的充分成熟,增加排卵;集中排卵过程,使卵子及时受精;增强输卵管、子宫活力,使受精和着床变得更为容易。在母猪配种前1小时,肌注促排卵3号25微克,可达到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崽数的目的。

4.母猪分娩控制。事实证明,大多数母猪都在晚上分娩,这样可能导致工作安排难度,加大和新生仔猪死亡率上升。在怀孕母猪预产期前1~2天,根据季节和地方气温,选择气温适宜的时间肌注氯前列醇钠0.2毫克或阴唇内侧注射0.1毫克,药物效应时间为22~23小时,可使母猪在理想时间内分娩,有效率可达80%以上,从而减轻饲养员工作难度和减少仔猪死亡率,还可减少母猪的难产。

养猪场污水处理应用技术 篇9

时间:2013-05-10 来源:农业网 作者:佚名 国内外畜禽环保处理现状 1.1 国外概况

1.1.1小型猪场有的采用各种节水措施,如日本和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木屑养猪场法—每日排泄的猪尿不断被铺在舍内地面上由混有某些微生物的木屑层吸收、消化。每隔一段时间将其装车外运作肥料,再换上新的木屑。有的将粪污经固液分离后,粪渣堆沤作肥料。污水经厌氧消化(即沼气池)处理后,排至农田、鱼塘。最近日本开始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处理。

1.1.2 中型猪场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各国的中型猪场都与种植业相配套。猪牛粪利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沼气装置处理后,贮存在数个500~1000 m3钢制罐内,待需要时用粪车运至农田作肥料;产出的沼气作本农场的电力和热源,从而成一个生物质多层次利用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农场。

1.1.3 大型猪场 美国的一些大型猪场建在半沙漠地区的山坡上。平时,猪粪水顺坡而下,等7~8年后再将猪场移到它处。这样既减少了粪污处理的大量费用,又改良了土壤、增加了肥力,也为今后种植农作物打下了基础。发达国家的猪场对环保十分重视。各大型猪场一般都采用了固液分离、厌氧消化(即沼气发酵)和沉淀等工艺单元。由于科技的发展,每个单元均有创新。例如:大型沼气装置过去是大型钢混结构的纺缍形池,后发展为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技术的钢混矩形池。近来澳大利亚又出现没有顶盖的采用特种胶布制成的三相分离器的UASB型池。在好氧工艺中,在传统鼓风曝气装置上又发展了简单实用的多种浅层射曝气装置。为简化工艺,提高悬浮物的去除率,澳大利亚一大型猪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在粪水沉淀后立即采用添加一种高效絮凝的大型气浮装置,使出水的BOD降低到1800 mg/L(估计COD为3000 mg/L),然后排放到牧草地作灌溉之用。1.2国内概况

我国规模化猪场90%以上没有粪污处理工程设施,连简单的固液分离机都没有。在采用工程设施处理粪污的猪场中,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以能源与综合利用为主要目的,即兴建相应的沼气工程。沼气用于集中供气(少数发电)沼液、沼渣用作农田、菜地、果树和经济作物的肥料以及牛和鱼的饲料添加剂等。只有极少数是以环保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流程与国外技术大致相同,即固液分离厌氧消化一好氧处理一水生植物塘。有的工程为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运行费用,使厌氧消化的出水直接进入植物塘(坡、沟)进行处理后排放。1.3国内外概况总结

1)国内外对于大中型猪场粪污处理的方法,基本有二:一是综合利用,二是污水达标排放。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场、村庄和广阔土地的单位,采用“综合利用”的方法是可行,也是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建设生态农业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反之,只有采用“污水达标排放”的方法,才能确保养猪业长期稳定的生存与发展。

2)对于猪场粪污,这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必须采用厌氧消化(沼气发酵)工艺,因为只有厌氧消化,才能针对可溶性有机物进行大量的去除(去除率可达85%~90%),而且可杀死传染原,有利防疫。这是固液分离、沉淀和气浮工艺不可取代的。如果采用好氧工艺将要消耗近l0倍的电能,一次性投资虽然可节省20%,但长期的运行费用将是个沉重的负担。2 畜禽粪水快速处理设备背景及特点 2.1特点

2.1.1 快速化 24 h好氧快速发酵,当天产生的粪水当天无害化处理;

2.1.2 资源化 粪水100%转化为高效有机肥回收利用,零排放,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2.1.3无害化在高温微生物作用下经过4 h以上50~60℃高温发酵,达到无有害菌和病原体、寄生虫,无恶臭味。

2.1.4缩量化在光合生物菌高温作及设备排气作用下,可使粪污水达到约30%的浓缩。2.1.5产业化设备工厂化生产,时代感强,一次安装到位。与传统的工艺相比,占地节省50%~70%,操作简单、维修方便,通常一次加入微生物,长期内不再需要补充。2.2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

2.2.1 工作原理 粪污处理设备利用畜禽养殖场粪污水,(粪污水生化指标应该达到CODcr:35000~50000 mg/L、BOD5>25000 mg/L、固形物TS含量:3.5%~6.0%、含氮量>4.5 kg/m3))经简单去除杂质分离后,使用能自体培养的含有光合菌PTB、嗜热性消化细菌的GE菌剂,使污水在好氧环境中快速高温发酵,12~24 h内产生50~60℃左右的高温(时间根据当地气温情况),除臭并杀死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生产出高效有机液肥。2.2.2设备技术工艺

系统结构:该系统标准型号KS2000(日处理20 t)内装4台耐高温潜水射流式曝气机,5台消泡机,内胆采用不锈钢板,中间为3 mm厚的钢板,外包保温彩钢板,确保使用寿命达到l5年以上。

系统系列:现该系统已成功开发出适合存栏规模2 000~10 000头不同猪场的系列产品,日处理能力从10 t到100 t不等,以适于不同规模猪场的需要。2.3经处理后产生有机液肥

本系统将畜禽粪尿一次全部进入设备,高温微生物在富氧环境下将粪水发酵后(55~60℃)转化为高效生物有机浓缩液肥,发酵过程中能够杀灭大肠杆菌、环状病毒等有害病原和杂草种子等,并且除去恶臭。液肥中含有丰富的N、P、K及有机物成分,具有养分全、吸收好、使用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天然微生物有机液肥。该液肥能够结合滴灌、喷灌及灌水代替化肥使用。可广泛使用于农作物、蔬菜及林木、花卉生产。该产品具有高产、无害、有机、优质特点。此外,当它同土壤充分结合后,将大幅度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疏松土壤,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环境;并能提高水果的糖度(可提高约20%);增加农作物产量;预防农作物各种疾病。

上一篇:汉朝文化论文下一篇:材料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