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精选8篇)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篇1

马香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辅助环节

1.板书课题:莲叶青青,齐读课题。2.复习:课文写了祖母的哪两件事? 3.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二、先学后教

古人看到一池青青莲叶,咏出一首首赞美之词,你知道哪些有关荷花的古诗?

这么多古诗却没有一首是作者想要的,他看到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心生感动,思念起自己的祖母,这是为什么呢? 自学指导

(一):

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先用“—”划出祖母喜爱荷花的句子,再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分钟后,比一比,谁找得准,说得好。)

(一)学生自学

(二)检测:

指名交流句子,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不以为然”的是什么?理解“一脸欣喜”。)2.巩固练习一年又一年,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祖母下了哪些功夫呢?填空题会:

当(挑来河泥)时,祖母(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当(种挑好的藕种)时祖母(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当(小莲叶要冒尖)时,祖母(不让孩子们靠近)。当(小荷叶长出来)时,祖母(欣喜地像看见孙子)。当(莲叶长大)时,祖母(倒贴茶水请人欣赏)。

(从这些语句和祖母的所作所为可以体会到,祖母非常喜爱荷花。)

过渡:祖母如此的喜爱这一缸荷花,为什么会剪下最大的荷叶呢? 自学指导

(二):

默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

1.祖母知道孩子治病需要荷叶时,她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分别用“-----”和“~~~”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

2.从祖母精心呵护荷叶,却豪不犹豫地剪下来给孩子治病,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钟后,比一比,谁划得准,体会的深。)

(一)学生自学

(二)检测:

指名交流句子,谈体会。

a.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醒过神来”:明白了孩子治病需要荷叶

“赶快”:动作快

“咔的一声”动作干脆,没有一点犹豫

“最大”祖母大方

b.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萧条”什么意思?

虽然这一年荷花缸越来越萧条,邻居们喝不上荷叶茶了,但是荷叶却治好了孩子的病。看着这一缸萧条的荷叶,如果你是祖母的邻居,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祖母的家人,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看荷叶的小孩子,你会说些什么?

面对众人惋惜的语气

c.老太太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带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降”是什么意思?谁制服了谁?

“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为什么这么说? 过渡:从祖母精心呵护荷花,可以看出她非常喜爱这一缸荷花;而为给孩子治病,她却毫不犹豫的剪下荷叶。

她的这些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能让我们体会出祖母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小结:是啊!祖母如此善良,如此乐于助人,让我们怀着对祖母的崇敬之情,一起朗读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一池莲叶

看到这田田莲叶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祖母,看到这田田莲叶就像看到一池清凉。祖母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品质不正像这一池能够带给人清凉的莲叶吗?男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女生齐读第八自然段。从刚才的朗读中,我们发现本篇文章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 自学指导三

默读课文第1和第8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学生自学。

(二)汇报交流:作者采用了首尾呼应和睹物思人的写作手法

三、当堂训练

睹物思人即通过特定景或物的触发或导引,经过自然恰切的联想和想象,完成情感的抒发。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找准触发景物,做好景物细节的描写。

练习: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睹物思人的写法写一段话。附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祖母

种荷花

喜欢荷花

剪荷叶送人治疮

为人善良

关爱他人

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篇2

我的课堂也尝试着进行了“翻转”,操作方法归纳起来就是这么三句话:做好准备来分享,带上困惑来讨论,形成焦点来探究。接下来以《莲叶青青》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我的“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

课前的“自学”和“仿学”

“翻转课堂”课前干什么?学生以“先学单”的形式通过“自学”和“仿学”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一是文本通读。学生在家借助工具书,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莲叶青青》的 “先学单”中就有以下的相关内容。

1. 生字新词我自学。

(1) 摘录文中你不认识的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给带点的字注音。

蔫:______疮:______种藕:_____ 一物降一物:______

(3) 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面词语的意思。

成色:______________

念念有词:_______________

2. 初读课文我做主。

(1) 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了这篇课文,文中的祖母留给你什么印象?试着填一填。

________的祖母_______的祖母

3. 积累资料我先行。

(1) 写出“荷花”的几个别名。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

(2) 写出歌咏荷花的古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模仿学习。简称“仿学”,是指学生通过观摩老师的讲授或示范,模仿着学习课文内容。“仿学” 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观看视频,教师可以将自己讲解的环节拍成微视频,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另一种是阅读文本,教师可将讲的内容形象化地表现在纸上,由学生阅读后跟着一步一步地学。在《莲叶青青》中的“谈感受”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模仿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思考:祖母对荷花的特别的爱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按照李老师的提示再找出两处文字谈谈感受。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三是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大胆提出质疑,以此确立课堂教学的起点、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这么几个角度来提问: (1) 从文章内容入手,关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 (2) 从写作方法入手,关注作者的表达意图; (3) 从字词入手,关注某个字或词在文章中的作用等。

学习《莲叶青青》,我请学生重点关注第4~7自然段,先认真读读课文,然后针对这4个自然段的内容提几个问题。

课上的“分享”与“探究”

“翻转课堂”课上干什么?是基于“先学单”的共同学习与研究。主要有三大教学环节。

一是分享。组织学生畅谈各自的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展示自己在先学环节中的学习成果,扩大交流面,增加信息量,让学生在倾听中相互借鉴。《莲叶青青》的“分享”主要有两个方面: (1) 交流各自准备的古人歌咏荷花的诗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也可把自己准备的内容与大家一块分享: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 结合“先学单”中的“仿学” 内容,围绕着“祖母爱荷花,对荷花倾注的功夫让人吃惊”来具体谈谈读了课文2~3自然段的感受。关注文中的“雇人挑来”“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等词句进行深度品味。

二是讨论。通过小组学习和集中交流的方式合作解决在先学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一般性问题,可以在小组中通过请教组员来解决。“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启发,互帮互助,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益。对于在小组讨论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关注度很高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交全班讨论。学生在“先学单” 中所提的问题,相对集中的是这么四个:“祖母非常喜爱荷花,为什么还要剪掉荷叶呢?”“那些人是来看荷花的,为什么祖母还要请他们喝茶?”“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邻居们喝荷叶茶的事儿?”“祖母把荷叶都剪了,她不觉得可惜吗?”我把这些问题作为全班讨论的重点。

三是探究。这是基于学生的先学情况,根据文本内容而进行的适度有效的提升和拓展。它能让学生拔高一点,学深一步,能打造成为课堂学习的“焦点” 和“亮点”。譬如,在感受了“祖母爱荷花”之后, 我引入一则想象写话练习:祖母爱荷花还会有哪些 “惊人”的表现? (1) 一日,天空瞬间乌云密布,在外劳作的祖母…… (2) 一日,调皮的二哥将吃剩的鸡骨随手扔在荷花缸里,祖母…… (3) 一日,表姐发现一只小蜘蛛悄悄地在莲叶间织起了一张不起眼的蛛网,祖母……我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来练习写话,以此凸显“关注表达,学以致用”。另外,对于文章题目中的“青青”一词的理解,我通过补充四句诗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字蕴含的情感: (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 (2)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4)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吴青青,海外秀场上的中国设计 篇3

2011年9月12日,纽约时装周主场地林肯中心,吴青青的品牌VLOV的秀开锣,《暮光之城》中风头正劲的斯科•斯宾塞、《007黄金眼》里的艾伦•卡明、中国影帝夏雨,开场前排队的人熙熙攘攘,竟也产生了一票难求的盛况。

吴青青,英文名叫Richard,年龄不大,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爽朗性格,他凭借清新优雅、细致考究的设计风格为自己赢得了包括“亚洲品牌创新人物奖”在内的很多奖项和荣誉。VLOV自始至终追求中国时尚男装的高端品质,2009年于美国上市后品牌整体形象及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

从强调中国符号到将中国底蕴融进设计的DNA,中国设计师的国际表现也越来越吸引全球注意。对于去纽约时装周做发布,“走向世界”这件事情,吴青青有他冷静又简单的理念,“中国设计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接触世界,才能对自己的作品有客观的评价。”

为什么把自己的男装秀做到纽约时装周?

吴青青:2011年9月,我们是第一次参加纽约时装周,并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纽约时装周是世界顶级的时尚舞台,能在这里展示作品,让大家看到VLOV品牌的设计风格和理念,是我的一个梦想。而且,“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里,而是你面对的方向。”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服装秀,更多的是与世界时尚的一次深入交流。同时我非常欣赏美国的商业模式,也考察过纽约的市场,其实VLOV品牌设计风格和定位很符合美国市场,所以我们下一步就会将美国市场作为VLOV的战略目标。

纽约的时尚环境是什么样的?

吴青青:纽约是世界时尚都市之一,包容性很强,在纽约你会感到无限的创新感。就拿第五大道来讲,什么店你都会看到,纽约的时尚是很多元化,比起法国和意大利,纽约比较开放,接受能力较宽,到处可以感受到简约实用的现代风格。

你怎么看VOLO“走出去”这件事情?

吴青青:时代改变,中国时尚品牌所面临的环境变了,高度和胸怀也变了,应该以一个超前的眼光、全球化的眼光看待全球市场,并不断地助推设计师品牌在商业之路上走得更远。从广义上来讲,VLOV就是一个“被全球化”了的企业——所用的是来自国外面料,参与了国际采购;选用国外模特在时装周走秀、拍摄画册,在市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牌一同竞争。努力将自己的产品、品牌、文化推广到全世界的目标市场中,这样就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国际化,VLOV正在“走出去”。

在纽约您有哪些收获?纽约的买手怎么看您的设计?

吴青青: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得到纽约媒体和市场的认可,也是我未来进入纽约这个市场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还有就是学到了很多时尚和商业的运作手法,对我的品牌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纽约的买手对我的设计非常认可,发布会后好多人跟我纽约的工作室联系,希望能够定VLOV夏季的货品。纽约是个时尚与商业的结合体,除了时尚以外,商业是在纽约做发布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落地。

您怎么看国际化和中国性?

吴青青:所谓国际化品牌,就是用国际的人、物来经营企业文化和品牌,而非只是把产品行销到国外才叫国际化,这是非常狭义的国际化,可以说这只是国际化概念的一部分而已。

作为国产品牌,您自信于VLOV的哪些特质?

吴青青:我觉得一个品牌一定要有他独特的设计理念、品牌的核心文化,这是品牌的根。首先VLOV有着明确的消费群体和定位,他更多是针对于都市时尚白领和创意人喜欢的品牌, VLOV品牌更多的是突破传统男装的古板体系,运用立体剪裁、无缝拼接等手法,更加注重版型剪裁,融合很多时尚元素,每一季在色彩上有相应变化,形成了VLOV自有的风格。

您做设计师有多少年了?创业之初到今天,中国服装设计的大环境有何变化?

吴青青:我在设计师这条路上已经有十几年了,最开始创业时,中国的服装环境更多的是做出口外贸,随后有一些外资品牌进入大陆。我觉得那个时候的设计师只要有基本技能,有了解市场、知道人们需要穿什么的把握能力,应该说就是比较成功的了。而现在却并非如此,现在的消费人群都很有自己独特见解,对穿衣品味要求很高,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生活品质,所以我觉得两个时代的设计师差距相当大,在这个设计师辈出的年代,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可以发挥更多,才能更加被市场认可的年代。

创业之初你的品牌规划是怎样的?这些规划到现在发生了哪些改变?

吴青青:起初我创立品牌就是想做一个有个性的设计师品牌,刚开始方向和目标不是很明确,也走了些弯路,但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目标逐渐清晰。我觉得好的设计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发现对应群体和他们的生活理念,并把我的设计理念更好地融入服装中。把设计和商业有效地结合也是符合整个时尚产业的发展趋势,VLOV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更加符合市场规律,但又不失自己独有的风格。

国际时尚产业是怎样的?怎样在流行趋势中先知先觉?

吴青青:国际时尚是非常注重设计理念和自身品牌的结合,将品牌文化的精神发扬光大。作为一个设计师品牌的设计师,当然是要去关注和融合国际时尚前沿理念。

你最尊敬的服装设计师是哪个?

吴青青:当然是时尚鬼才大师——Dior(迪奥)的John Galliano(约翰•加利亚诺),他是现在少数几个能把时装看作艺术的、其次才是商业的设计师之一。他的想法和生活态度是我非常欣赏的。

你觉得时装的灵魂是怎样的?

吴青青:时装的灵魂取决于设计师,设计师的思想、理念、对服装的理解和他所倡导的生活方式等,都对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我觉得一个好的品牌一定是设计师最完美的思想和对服装理解再造的完美结合体。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7个会认字,学会本课生字以及新词;理解“斑驳陆离、罢了”等词的意思。

3.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荷叶图,要求学生说说当自己看到一池碧绿的莲叶时,会想些什么?导入:当作者看到玄武湖的田田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祖母,为什么呢?学习了课文《莲叶青青》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新词。

3.教师分发学习纸条,巡视。

4.检查自学情况:

(1)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3)重点指导书写“斑、缸、替”。

5.找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解决环节一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小组内互动交流。

2.反馈分段情况。(教学预设:)

第一段(1):写作者由玄武湖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勾起了对祖母的回忆。

第二段(2-4):回忆了祖母每年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荷花的情景。

第三段(5-7):写祖母把自己喜爱的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

第四段(8):照应开头,写我看着一池的莲叶想到了祖母,令“我”感动。

3.指出回忆祖母令“我”感动的事的.部分,并再次概括内容。

4.谈感受,朗读。

提出学习任务: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展示自己积累到的诗句。谈谈作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诗句的原因。(那些句子都不能与祖母相比,“我”只想到祖母。)

3.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斑驳陆离”;了解作者的心事,感情朗读句子。(预设:对祖母的思念,作者由景到人,触景生情。)

提出学习要求

五、小结。

感悟作者对祖母的思念之情。

小结:引导学生体会“我”对祖母的思念。

六、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把5-7自然段多读几次。

2.抄写生字。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四年级语文《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2.《莲叶青青》优秀评课稿

3.小学语文《莲叶青青》优质教学设计

4.《莲叶青青》课文教案

5.《莲叶青青》课文内容

6.《莲叶青青》的教学反思

7.莲叶青青课文主要内容

8.莲叶青青教学课件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3 篇5

林丽莉

师:上课

同学们好!请大家看黑板,(画荷叶)看出我画的是什么吗?生:(齐)荷叶

师:对,荷叶也叫………生:莲叶

师:回答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莲叶青青》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生:(齐)

莲叶青青

师:声音真响亮。((课件出示无边莲塘,配乐)对着这一望无际的青青莲叶,你会想到什么?)我想问一下,看到荷叶,你会想到什么呢?你说…….你说……你说…….都说得很不错,那作者看到了荷叶,想到了谁?生:(指名答)祖母

(师板书)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

生:(指名)在那些斑驳陆离………..把我的心照亮。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生:(指名)作者对祖母的怀念。

师:那请你读出怀念的情感,好吗?(生读)大家说说,他读得怎么样?生:(指名)读得很有感情。

/读得不好,没有感情。

师:很好,让我们像他一样读。

/那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生读)真棒,让我们像他一样读。师:作者怀念祖母,围绕着青青的莲叶,回忆起了哪些事?

生:(指名)爱莲

剪荷叶给小孩儿治疮。

(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通过学习把它弄得更透彻些,有兴趣好好学习吗?生:(齐)有

师:好

请大家找找,哪些自然段是写祖母爱莲的?生:(指名)

2----

4师:那在这些自然段中的哪些句子,能让你体会到祖母爱莲的呢?每个人来说一

句。你说…….你说……你说…….生:(指名多个)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

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她还要一根一根地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师:(生读,师指导品读挑河泥和像孙子两句,出示句子)从这句话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抓住这些词语来读,读出祖母认真挑泥的态度。

谁来读?生:(指名)

师:读得不错,很认真了,谁能更认真一些?读得真认真,来,让我们鼓励自己一下。(生鼓掌)

师:这句是什么句?(生齐: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生:(指名)

师:你们的爷爷奶奶疼爱你们吗?(生齐:爱)当看到你们哇哇落地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生齐:很高兴)对,那这句话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呀?生:(指名)高兴、疼爱的语气。

师:请你读一下。哎,已经很高兴了,更高兴些,谁来?你来。让我们一起来。(生齐读)师:从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祖母是真心地喜爱荷叶。这么喜爱莲叶的祖母,她舍得把莲叶与别人分享吗?生:舍得

师:你是从哪些自然段中知道的?生:从5---7自然段看出。

师:好,让我们齐读一下第5自然段,(生读)声音既响亮又整齐,读得真好听。(出示课文插图)经常有人来欣赏祖母的荷叶,这天又来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在门口张望却不应祖母的邀请进来坐,而是讲了一番话,(出示对话模式)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按照老师给出的模式,展开想象,讨论一下,她讲了一番怎样的话呢?讨论好了还可以在学习小组中分角色演一演。(两分钟)

师:好,哪个小组来表演一下?(师读叙述,学生表演对话)(可选两三组表演)

师:大家演得真生动。有人上门讨心爱的荷叶,祖母是大方还是小气呢?从哪句话看出?

生:看了一会,她醒过神来……..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师:(出示句子)找出祖母的动作。(生找、答)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干脆、利落),请你抓住这些词语,读出你的体会。(生指名读)真干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了。

师:祖母就这么大方地给年轻的母亲剪下了一枝荷叶,对吗?生:不对

很多。师:你怎么知道?

生:每隔几天………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师:一缸的荷叶都快剪没了,还可能开花吗?(生齐:不可能)所以家里人都觉得很惋惜,老太太却怎么说? 生:(指名)师:(出示句子)谁能更好得读出老太太的语气?生:(指名)

师: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此时,感动你的又是什么?(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读出祖母的语气,体会祖母的心情:“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老太太今年不在乎开不开花了

师:那么爱莲的祖母,差不多把荷叶剪完了给小孩儿治疮,并且不在乎它开不开花,从这些,你们能看出祖母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指名)心地善良

关爱他人

(师板书)

师:讲得真好,课文一开头就讲了,看到荷叶,想起了祖母,并渐渐把我的心照亮,请同学们想一想,照亮我心的是祖母这个人,还是祖母身上的什么东西呢?(5秒思考)生:(指名)是祖母身上的好品质

师:对了,这样的好品质照亮了作者的心,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是否也被祖母的善良把心也照亮了呢?生:是

师:那谁来说说,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需要你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做?生:自由回答

(师可以创设情境,同学家庭困难,他一直想要一本新的辞典,却拿不出买书要的几十块钱,你会怎么做?

生:把钱给他。

师:这可是妈妈给你的压岁钱呀,你还给吗?

生:给

师:这钱你可

以留着买心爱的玩具、买漂亮的衣服、买好吃的零食,给了他,你就得不到这一切了,你还给吗?

生:给

师:为什么!

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师:说得真好。我可以看出大家都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现在,作者又看到了莲叶,他再次想到了祖母。这样的写法,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首尾呼应

师:还记得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们运用的感情吗?让我们用相同的情感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下课题,(生齐读)明明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为题呢?生:(指名)因为看到莲叶想起祖母,围绕莲叶回忆起祖母的两件事

师:说的对,这是一种睹物思人的方法,以后,我们可以把这种写作方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同学们,有时举手之劳就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帮助。让我们都像文中的祖母一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调查了解,然后以“XX 的爱”为主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篇6

四年级下册《莲叶青青》的教学反思

教学时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的重点部分,思考: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交流阅读体会。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河泥的选用、种种藕、小莲叶冒尖、莲叶长大等过程中,体会老太太是怎样种植荷花的,荷叶慢慢长大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作者心生感动主要是因为想起祖母把喜爱的荷叶送给左邻右舍泡茶喝,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病,对家人可惜看不成荷花了满不在乎,认为“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叶罢”。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开头由玄武湖那一望无际的莲叶勾起对祖母的回忆,引起下文。结尾照应开头:“如今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分送给许多人吧!”教学时,可让学生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母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接天莲叶无穷碧 篇7

这些题目各有什么样的特色,又该怎样识破命题人的“机关”打开作文思路呢?我们逐题作出解读。

一、话题作文

山东卷:

文学性、思辨性、发散性并存的题目

2007年全国18套试卷,只有4套为话题作文,其余的为新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也就是说,话题作文日渐式微。考虑到2007年山东就是话题作文,一般人都认为2008年山东不考话题作文了,现在却来了个原地踏步走,如此,自然会让人大吃一惊了。

吃惊之余,仔细分析,感觉2008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还是一道不错的题目,值得人们称道。这是因为这个作文题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它们是——

文学性。“春来草自青”,多像一句美丽的诗。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枯燥、乏味,让人不忍卒读,缺少文学色彩该是重要的原因。现在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其实,也就规定了作文的行文风格,这就是要有诗情,要有文采。如此说来,这其实是对平常同学们作文语言枯燥、乏味的一种矫正。

思辨性。“春来草自青”,从字面意思来说,春天来了,小草也就自然而然地返青了。春天来了,这是条件;小草自然而然地返青,这是结果。也就是说,前后存在着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如此,这个话题也就具有了思辨性,有了哲学意味。我们写作文,就应该体现这个关系。如果不能够给以体现,我们写出的作文也就不能算是符合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高考作文给以适当的考查,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发散性。这是就作文的立意而言。多少年来,作文都是要求立意自定。仔细考察所给作文题,知道很多情况下所说的立意自定其实是一句空话,因为作文题提供给考生的作文立意是单一的,不是发散的。今年山东的作文题,是一则寓意式的作文题,命题人给了比喻的喻体,本体呢,需要我们补出来。一补,我们能够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如何立意,我们也就有了无限的自由,这样,立意自定也就变作了现实。

四川卷:让人一生难忘的题目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近十万人遇难或失踪。这是中华民族的大灾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高考以“坚强”为话题作文,自然在情理之中。我们,特别是四川省的人们,在这特殊的时期,最需要的就是坚强啊!

以“坚强”为话题,写成议论文,可引用名言,可举大地震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在修辞上可使用排比增强气势,等等,一句话,要使所写的文章能够给人力量,在这特殊的时期,正如标语口号中所说“四川挺住”、“中国挺住”,让人能够无比坚强。

以“坚强”为话题,写成记叙文,宜从小处切入。通过写一件事来写一个人,要写出个性,写出感情。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写,也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第一人称中的“我”也不一定就是现实中的自己,也可以是大地震中受伤的人们或者是已经遇难的人们。

当然,也可以不涉及汶川大地震。因为题目中并没有涉及地震。只要我们能够围绕“坚强”这个话题去写就行。

二、材料作文

全国卷Ⅰ:关注时代,关注热点

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直是回避社会热点。但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不是一般的热点,因为这场地震造成了我们近十万同胞的遇难和失踪,是我们民族的大灾难。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热点。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全国卷直面现实,以汶川地震为材料拟了这个作文题目。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所给的材料说的是什么呢?有两个句子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一是“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我们想一想,围绕这两条,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啊!解放军救援的故事,国际救援队救援的故事,教师用生命保护学生的故事,还有我们捐款、献血的故事等,都值得我们去写。这些故事,都可以写的生动感人,让人激动的落泪。如果写成议论文,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典型感人的事例,在叙述的时候要饱蘸浓烈的感情,争取在以理服人的同时,以情感人。

全国卷Ⅱ:横看成岭侧成峰

看了这则材料,谁也知道游客是好心办坏事。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无知。如果知道幼龟是“侦察兵”的话,自然也就不会帮倒忙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文革时期的围湖造田、毁林造田,都是典型。拿现在来说,许多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只抱着为孩子未来着想的美好心愿,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许多地方领导,不懂市场不懂企业,只抱着船大才能抗风浪的观点,盲目要求企业一再扩张,结果使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从成群的幼龟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没有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只是绝对相信,才造成了被老鹰叼走的悲剧。这提示我们,要善于动脑思考,综合考虑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听见风就是风,听见雨就是雨,又怎么不会吃亏上当呢?

从老鹰这个角度来说,为了达到目的,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放弃,而是在耐心等待时机。如果被游客赶走就不再前来,那么自然也就不能够捕捉到幼龟了。它们不仅在游客走后又来了,而且还耐心等待,结果抓捕幼龟的机会就来了。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不也是一种启示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个要求提示我们要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解读,从而得到多个立意。之后,根据立意的新颖程度,根据我们手头掌握的材料,再决定我们作文的立意,自然也就能够写出让我们满意的作文来。

全国卷Ⅲ(宁夏、海南卷):

难于上青天

爱鸟人放生——花鸟市场老板捉鸟——爱鸟人放生——花鸟市场老板捉鸟,如此,也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谁之错?如何才能破除这个怪圈?仔细思考,我们知道重要的是抓住花鸟市场老板捉鸟这一环节,怪圈也就得以破除。这就告诉我们,牵牛要牵牛鼻子,解决问题要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联系现实生活,材料会纷至沓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只看经济增长指标,于是下级政府为发展经济不择手段,什么环境污染,什么安全生产,等等,都不再考虑,结果是环境污染治理抓不胜抓,安全事故防不胜防。如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综合考查,而不是把经济发展指标放在首位,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在教育上,现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拼时间,教师抓升学率,结果是学生都戴上了近视镜,能力没有提高,教师职业倦怠。谁之罪?上级部门按升学成绩排队奖惩之罪。只要排队之事存在,那么不管怎么规定学校作息时间,不管怎么强调开全课程,那就都是一句空话。

这道题目,有73%的网友认为不好立意,无从下手来写,可谓难于上青天。我们想,重要的是没有能够破解题目,没有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打开写作思路。

北京卷: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

北京卷要求自定角度,其实材料中前三个学生所说的就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我们如果对其中的一个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手头还有材料,就不妨直接用一用。

这则材料还说明思维方式很重要,有了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往往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还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想办法,困难总是能够解决的。这两个立意角度也不错。

总的来看,这是一道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的题目。在倡导创新的今天,高考中出现这样的题目,正应其时。一句话,出得好!

福建卷:多元时代到来的宣言书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要求。其实,又哪里是仅在口味方面?想一想,不是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趣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你能说谁对谁非?多样化是新时代的重要特点。正因为有了多样化,我们的文艺园地,才有了百花齐放;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多姿多彩。也只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更富有活力。

这样,写这篇作文,我们可以扣住多样化,从思维方式、欣赏趣味、生活方式等方面切入立意,写出让自己满意,让阅卷老师认可的好文章来。

江西卷:特立独行,引人瞩目

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考书信了。现在要求写一封信,可能很多考生连格式也把握不住了。《考试大纲》规定:“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书信就属于实用类文章呢,我们理应掌握其格式啊!

以田鼠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写什么呢?写感谢,感谢人类吃掉了自己的天敌,使自己得以迅速繁衍。要注意,写得越是情真意切,对人类的讽刺意味才愈大愈强。可用正反对比手法来写。写人类没有吃自己的天敌时自己的悲惨处境,写自己的天敌被人类吃光时自己的欢欣鼓舞。不妨用勾勒法,写得形象写得有趣。

以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写什么呢?写人类的不理智。因为自己被吃掉,才有了今天这种田鼠泛滥横行的局面。还可以推断,总有一天,田鼠会代人将所有田里的粮食全部吃光,那个时候,人类悔悟也已经晚了。最后要劝人类深刻反省,认识到保护田鼠的天敌,就是保护自己。

平常写信,都是写给亲戚朋友,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现在却是以田鼠或田鼠的天敌的口吻来写,我们想,一定能够写得别开生面,让人喜欢!

湖南卷:最富有诗意的题目

面对湖南卷充满诗意的文题如何立意呢?命题人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角度,这就是:1.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2.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3.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三个角度,我们可以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看哪一个我们认识深刻,哪一个我们手头有材料,我们就用哪一个。

另外,还可以谈从全局把握问题,才能看得清、看得准;还可以谈在思想上先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才能搞清事实真相,从而做一个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等等。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好评如潮,题目为: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比较之后,我们能够知道2008年湖南卷的作文与2007年北京卷的作文题是如出一辙。这也提醒人们,不要总认为高考出题总是年年创新,有时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继承也是特殊意义上的创新呢。

辽宁卷:走近自我,关注自我

对于青少年价值观取向问题的调查结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前两种看法,我们容易表示认同。第三种呢?可能感到有些难理解,其实,只要我们联系实际来看,也就知道正确了。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如果是自己正生病,或有残疾,需要他人照顾,这时就没有必要为别人让座;比如过马路闯红灯,如果自己的车上有危重病人,这时时间就是生命,闯一次红灯又有什么不可?比如诚实意味着吃亏,如果处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生活环境中,诚实自然就是吃亏的代名词。一句话,现实生活是复杂的,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引导学生去关注自我,就是关注生活,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此,又怎么不能写出好文章来呢?2008年的辽宁卷作文题就是一道这样的好题。

三、命题作文

上海卷:让世界更完整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我们的世界是不完整的。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如此说来,2008年上海的作文题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落后,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和谐,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一扩展,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我们写什么呢?写自己熟悉的,让文章内容充实;写他人可能不写的,让文章新颖。

安徽卷: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如果是写成论述类文章,可以笼统地谈,这个问题也就能够避过。如果是写成文学类文章,这个问题也就避不过去,必须正视。实际上,这是一个重要的行文角度问题。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温总理作为一个67岁的老人,在第一线指挥我们为之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可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可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一定是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社会最终变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的社会!

现在,标点符号单独设题进行考查的试卷越来越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徽卷特别提出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自然也就有了现实意义。

天津卷:提升道德水准的题目

常情,《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常的心情或情理。人之常情,也就是一般人的心情或情理。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这是人之常情;晚辈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这是人之常情;朋友生病住院,前去探望慰问,这是人之常情;别人帮了忙,自己主动表示感谢,这是人之常情;客人来了,热情招呼,这是人之常情,等等。如果违背了这些人之常情,就会受到人们的非议,自己在心灵深处也会有负疚感。这样,和现实生活一联系,人之常情也就有了具体内容,我们对人之常情的理解也就更到位、更深刻。由于打开了思路,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我们手头的材料也就纷至沓来,这个时候,无论是用什么文体来写,写出让阅卷老师满意的好文章,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广东卷:让人反向思维的题目

平常我们说“不”的时候太多了。面对行贿者的行贿,我们说“不”;面对他人的错误言论,我们说“不”;面对邪恶的抢劫者,我们说“不”;面对弱者的请求,我们说“不”;面对他人善意的劝告,我们说“不”;面对家长的苦口婆心,逆反心理特重的我们也说“不”。面对这么多的“不”,命题人不禁浮想联翩,于是有了《不要轻易说“不”》这个题目。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不要轻易说“不”,不是说不能说“不”,而是说不要轻易说。比如面对邪恶,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策略一些?策略一些并不是接受、认可啊!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是使我们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是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自己和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来,自然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湖北卷:小处不可随便

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什么?材料中的八个例子,都小得有些微不足道。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透露了我们思想深处的秘密,这就是我们的修养、道德、文明程度。这么说来,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又怎么能不重视?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现代高素质的文明人。你说是不是呢?

八个例子,前两个是让我们思考如何对待自然,中间四个是让我们思考如何对待他人,最后两个是让我们思考如何对待自己。三种类型,三个思考角度,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天地。我们去联想、去思考,写出一篇好文章来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江苏卷:看似平易的题目

好奇心的结果是什么?材料中已经说了,是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有的好理解,比如好奇心的结果是惊喜,因为我们有了好奇心,我们在科学方面才会不断有新的发现,这时我们又怎么不会惊喜?有的不好理解,比如,好奇心的结果是烦恼。为什么偏偏是烦恼呢?联系生活实际,看一看我们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自然也就能够明白,如果对与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他人的隐私抱有好奇心,想方设法去打探,到头来带给自己的只能是烦恼。

给了那么多结果,我们写什么?写自己熟悉的,写自己认识到位的,在此基础上,要避俗,写他人可能不写的,这样才可能在选材、立意方面出新,赢得阅卷老师的喜欢。

重庆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题为: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显然,2008年重庆卷是受到2006年湖南卷的启发而拟的一个题目。分省命题,相互借鉴学习,是自然之事。这一点,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还应注意。

浙江卷:唯一二选一的题目

我们的学生,要么生活在都市,要么生活在乡村,生活在都市的对都市熟悉,生活在乡村的对乡村熟悉,于是便有了这二选一的题目。二选一,透露出来的是人性,是关怀,是温暖。为考生着想,这也是命题人应该必备的素质啊!

怎么写呢?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的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或者最起码是涟漪的事情、人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尽是些人云亦云的东西。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莲叶青青》教案 篇8

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杨家九义校

吴霞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种 糊

降”三个多音字和“疮 莲 肘”等生字,理解“糊 一物降一物 念念有词 萧条”等词语。

2: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课件 四 教学实录

板书课题,设问:看到这个题目特别是青青这个词语你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青青的荷叶 师:谁能把青青换个词语? 生:我想到翠绿的荷叶。

师:翠绿这个词用的真美,假如能用两个翠绿就更美了。生:我想到翠绿翠绿的荷叶。

师:除了荷叶的颜色你还想到其他的吗? 生:我想到圆圆的荷叶

师:圆圆的荷叶像什么啊?

生1:圆圆的荷叶像撑开的雨伞。生2:圆圆的荷叶像玉盘。

师:这样翠绿翠绿的,像玉盘一样的荷叶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带着你的想象再读一下题目。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字词都认识吗?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种藕 种下去 糊到胳膊肘 一物降一物 师:自己练习读 生1:认读

师:老师没教,几个多音字的读音都读准了。指着一物降一物前面的一物问:前面的一物指什么啊? 生:荷叶

师:那后面的一物呢? 生:孩子头上的疮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词语的意思 生:荷叶能治孩子头上的疮。

师:再看下面几个词语: 生疮 剪莲 萧条 师:指名读。指出疮是个翘舌音,齐读词语。

师:青青的莲叶怎么就萧条了呢?同学们试着用上(生疮 剪莲 萧条)这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文中感动你的那件事。

生:一位母亲抱着头上生疮的孩子,在祖母门前探头 …… 师:这个去掉不要

生:一位母亲抱着头上生疮的孩子,向祖母要莲叶。祖母剪下一枝最大的送给她。师:后来呢?

生:后来还经常给她送莲叶,孩子头上的疮好了,莲叶却萧条了。

师:说的很完整,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都说清楚了。老师想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让你如此感动呢?

生2:因为莲叶是祖母特别喜欢的

师:谁能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啊?

生:虽然祖母非常的喜欢莲叶,可是当生疮的孩子的母亲向她讨荷叶的时候,她还是毫不犹豫的剪下一枝给她,后来还经常给她送去,结果孩子的病好了,莲叶却萧条了。

师:老师认真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听出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祖母爱莲 和送莲两件事情。(板书 爱 送)

师: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划出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一会读给大家听。

生1: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师:老师发现我们学校大门前有一条河,(生 梳洗河)河里那又黑又臭的泥就是河泥,这样的泥祖母是怎样做的啊?你感受到什么啊? 生:我感受到祖母很喜欢荷叶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下这句话。生读得比刚才有感情多了。

生2: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师:老师要表扬这个同学,这句话是整篇课文中多音字和生字最多的一句话,他居然把字音都读准了,谁能像他这样也读一下这句话? 生3:打算读

师:仔细听这个同学读,看一看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生读 生4:早已

师:有多早啊你往前看看? 生4:隔年说明早了一年

师:你能不能把早读出来呢? 生4:读

师:我听早了不够一年,也就几个星期。生4再读

师:还不够早,也就早了几个月

生4再读 早已读得特别长,还摇晃着头

师:这才是早了整整一年啊。齐读。还有哪个词语打动了你的心呢? 生5:一直糊到胳膊肘 师:谁能把糊换个词语? 生6:粘 师:还有吗?

生7:粘(nian)

师:nian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当动词的时候读ZHAN。同学们想一想,胳膊上粘一点污泥叫糊吗? 生:不叫

师:那粘多少才叫糊呢? 生8:粘满

师:半条胳膊粘满又脏又臭的污泥,你的心里会怎样?师看到一女生用手在鼻子边扇,问你为什么这样做?

生:太臭 脸上有讨厌的神色

师:这老师就不明白了。同学们看一看文中插图。祖母的脸上怎么还挂着笑呢? 生:因为祖母很喜欢莲叶,所以做这样又脏又累的活也不觉得脏和累 师:谁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注意读好刚才打动过你的词语 生读:读得有声有色

师:出示句子: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老太太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叶蔫了。

有没有画这句话的呢?这句话老师课前读过几十遍,始终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观察孩子的表情,问一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啊? 生:老师你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啊? 师:想不想知道啊? 先猜一猜 生1:老太太为什么守着荷花缸?

师:指着幻灯片说,他是对这半句话进行了质疑。生2:人呼出的热气怎么会让小叶蔫了?

师:指着幻灯片说,这个同学是对这个意思提出疑问? 生3:小荷叶还没冒尖祖母为什么守着? 师:你怎么知道小荷叶还没冒尖呢?

生3: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快要说明还没冒尖呢?

师:是啊,这就是一直困扰老师的问题啊。自己读一读,看一看谁能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生4:祖母是担心小荷叶冒尖的时候她不在,孩子会损伤小荷叶。师:你能不能读出祖母的担心呢? 生:绘声绘色的读了这句话。

师:祖母此时还会有什么心情呢?

生5:祖母此时可能是兴奋的。因为她快要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荷叶了。师:你也读一读,读出祖母的兴奋。

生6:祖母此时是着急的。因为她想快一点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荷叶。师:你能不能读出这份着急呢? 生:读

还有几个同学发言,师:是啊,祖母心情复杂的守着荷花缸,一个小时过去了,荷叶没有冒尖。两个小时过去了,荷叶还是没有冒尖。就这样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直到有一天祖母突然发现荷叶冒尖了,她会怎样呢? 生1:很高兴

生2:很激动 兴奋

师:找一找有关的句子,你从哪里读出祖母的兴奋,激动呢? 生3:读祖母却是一脸欣喜

师:是啊,所有的高兴都写在了脸上啊。还有其他的吗? 生4: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师:当读祖母脸上的表情,眼中神情的时候慢一些,让听者能想象得到。生5:有感情的读完句子。

师:看来从种荷到荷花盛开,无不渗透着祖母的爱。怎能不让我感动呢?更让我感动的是什么呢?默读第5-7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生: “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如此感动?

生:因为祖母非常的喜欢莲叶,可是为了孩子的病却剪下一枝最大的莲叶。

师:我要表扬这个同学,他交给我们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就是联系上文祖母喜欢莲叶的部分来读本句话,不过一个词语用错了,把因为… …可是…… 换成 尽管 …… 可是…… 就更好了。

师:板书 尽管…… 可是 …… 生:重新完整通顺的说了刚才的话。

师:谁能也用上 这个词语说说这句话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呢?

生2:尽管祖母很喜欢荷叶,可是为了孩子的病却赶快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师:你知道祖母为什么剪最大的荷叶吗? 生2:犹豫

师:最大的荷叶入药的话 生2 : 病好的快

师:刚才的同学只关注了祖母剪荷叶的动作,我们要通过动作走进祖母的内心。想一想祖母此时剪荷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再读一下这句话。生:是毫不犹豫的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生:赶快 师:解释一下

生:假如心情犹豫的话就不会走那么快,看出祖母此时很着急。师: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生:读

师:还从哪里看出毫不犹豫的剪得呢? 生2:咔的一声 师:解释一下

生2:咔的一声说明声音大,用的力气大,犹豫就不会用这么大的力气。

师:了不起啊,这个同学不但有一双会读书的眼睛,还有一对会读书的耳朵,你能把咔的一声送进句子读一读吗? 生2:读得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想一想:祖母剪下的仅仅是一枝最大的荷叶吗? 生1:不是 是他对孩子的爱 生2:是自己过去的辛苦

师:自己千辛万苦种出的荷叶就这样剪下来了,她不后悔吗?(生摇头)读下面的句子哪里看出不后悔?

生: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生病的小孩剪几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师:你知道什么样的荷叶叫萧条吗? 生:发黄 快死了

师:出示萧条的一缸荷叶,看到这样的荷叶我们就想起萧条这个词。面对这样一缸萧条的荷叶你想对祖母说什么呢? 生:祖母你真是太伟大了 生2:祖母你就不后悔吗?

师:祖母后悔吗?看一看下面的句子找一找答案

生: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师:从哪些词语看出祖母不后悔呢? 生:罢了

师:你能不能换个词语呢? 生:算了 师:还有吗? 生:念念有词

师:你能不能也换个词语?生犹豫,师 自己对自己说叫 生:自言自语

师:同学们看“大用场”这个词语指的是什么啊? 生:给孩子治病

师:听话要听音,大用场这个词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啊? 生:和给孩子治病相比其他的都是小事。

师:看到自己千辛万苦种出的莲叶就这样萧条了。听到的却是这样令人感动的话,此时你可能有更多的话想对祖母说是吗? 生:点头

师:我们什么也不说,再恭恭敬敬的读一下祖母的言行。师生配合读

师:虽然祖母对荷叶是百般怜爱,可是为了孩子的病他却:

生------------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师:不仅如此,而且

生——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师: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却念念有词地说:

生:“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思考:到底是祖母的什么感动了你呢? 生1:祖母的助人为乐的品质感动了我 生2:祖母的善良的品质感动了我 生3:祖母的慈悲的心感动了我 ……

师:是啊就是因为祖母的善良才深深的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因为祖母的善良才使莲叶显得更加的青翠。

再深情的读一下课题。生再读课题 课下作业:

1:把文章中你觉得写得生动准确的句子抄在采集本上。2:写一写祖母给你的感受。板书

爱 剪

上一篇:七夕的经典爱情语录下一篇:小学特色教育自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