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试教育弊端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应试教育弊端(精选7篇)

中国应试教育弊端 篇1

一、中国学生没有明确而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这个主要是观念所引起的问题)

二、中国的教育把人脑打造成电脑(这个是体制所导致的)。

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努力地盲目的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还有同学的羡慕。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最后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下降。这到底是谁的错?父母?老师?都不是,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那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的产物!中国的父母很多时候就是虚荣心太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儿女要求非常的苛刻!过度的强求而不是理智的引导给自己的儿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物极必反,中国的父母要切记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候是赞美有时候却是讽刺。是谁把你们弄得那么疲惫?是孩子的不听话?是孩子不争气?也许是的!但是又是什么使他们不听话?不专心学习呢?是你们自己啊!我曾经也是一个坏孩子(当然我现在也不敢说自己是好孩子),小学是跟着一群小混度过的。逃课、捣乱等等,基本上坏事都已经做完了。因为没有好好读书,结果连小学毕业考试都没

有参加!后来因为自己的伯父是一个中学的校长,所以有幸继续读初中。初中的时候,刚开始我也是一个不读书的学生,尽管相比小学时候听话多了,已经不跟那些小混在一起了。到了初二我才开始意识到读书的重要,并专心读书。到了初三自己竟然成为那时候学校里面的尖子生,而且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我的伯父就更加开心了,到处给我做宣传,大会小会都提到我,叫那些读书差的学生向我学习!中考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使得我与重点高中失缘!而且进入一个普通高中的普通班!失落和沮丧是那时侯我家常便饭!但是我还是成功地克服了这些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后面进入了尖子班,到了高三我又一次感受到成为榜样的快感。最后我顺利地挤过了那条独木桥,跨进了大学的校门,成为了不幸中的万幸儿!小学时候那群小混,听说有很多都已经走进了监狱,那些曾经的佼佼者很多也都没有走完中学的读书之路;初中那些曾经我的榜样也没有几个有我这么幸运,很多只考上了大专;而高中那些竞争对手,也都落后于我!我感谢自己,更加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原谅、感谢他们的开明、感谢他们的鼓励、感谢他们教育我做人的道理!今年寒假的时候,在家里面没有什么事情做,就经常练习毛笔字和钢笔字还写写文章!母亲看见我那么买力,练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笑着说:假如小学时候如此用功,现在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我只是笑笑,什么也没有说!因为我并不后悔。那时候我没有用心学习,是因为我并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尽管经常听到大人们的唠

叨。那个年龄的孩子,那里有能力思考得那么远。那个年纪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喜欢什么。而他们所喜欢却那么不幸,因为那些东西在大人看来都是无聊的没用的!就这样孩子们做喜欢的事情的权利被剥夺了,被强迫去做父母觉得好的东西!无可厚非,大人们觉得有用的东西,对于孩子长大以后真的很有用。如果孩子能够用心学,他们以后一定可以少吃很多苦头!但是父母们,你们也应该知道他们还是孩子啊!他们还不应该这么快就拥有老人们的思想!多给他们一点自由吧,让他们在长大以后再回忆自己的童年的时候感觉童年是多彩的而不是灰色的!

下面就要说一下中国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了。一个耳熟能详的事情,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桂冠荣誉很多时候都属于中国的学生,已经可以说是专利了!同样也是一个让人注目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在里面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席位。多遗憾啊,多可悲啊!是谁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美国人把电脑打造的像人脑一样的灵活,而中国的教育却把人的大脑变得像电脑一样的死板!人之所谓为人,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处于统治地位,是因为人类善于发明并利用工具。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所说的“善假于物”。可曾几何时,我们却把这教导给忘掉了。也许很多学生,都可以把那篇文章倒背如流,可是他们是否又真的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以及其中的深刻哲理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变成了一个存放东西的硬盘!曾

几何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别人的工具!中国的学生那克服学习的精神以及他们所懂得的东西让很多外国人汗颜。可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必须学会的呢?有多少是垃圾?有多少是我们沉重的负担?世界没有垃圾只不过是资源放错了位置或者我们没有利用好罢了!所以中国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育学生利用资源上呢?既然机器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我们那么辛苦去做呢?背了那么多,记了那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要期望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全才,那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前阵子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物理学家的妻子写的。尽管她的丈夫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绩,让不少人仰慕。但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根本就不懂得放松自己和享受生活。想想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很多都是懂得享受生活的!比如说爱因斯坦,他是一个奇才,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他的生活并全部都是物理。他酷爱艺术,尤其是音乐,而且还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荣誉吗?不是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快活的生活着,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和朋友。

1、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随便说话,学生却要举手申请发言权限才能够对老师进行提问和回答

2、作业是负担,教师无法令学生爱上学习,却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

3、限制学生的种种自由,甚至出现在校必须购买校服等种种封建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从前的经济观念要求学生,本身就是违背国家政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愚蠢的行为。

4、学生压力过大,学生真正毕业到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生作风,老老实实做人的人,在客观事实上,是混不开的,即便是他有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也只会以一个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

5、学校不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这违背的,是服务第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昨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本身应属于消费者,而学校作为服务方,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位,而客观实际上,有多少学校,真的做到让学生满意呢?

6、教育过于死板,通过一味添压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广大学子苦不勘言,学习,已经不再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合理的途径,而是令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的一个包袱,试问各个学校,和各

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各位家长,如果让你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发展,去赚钱,你们会开心吗?你们会工作好,会发展好,会赚钱好吗?所以如果不给学生减轻压力,就不要妄想学生学习好了

7、遵守纪律的问题,纪律是维系一个社会环境稳定和井井有条的一个规范和规章制度,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定的,并不是某某个学校领导或者教师,为了一己之快漠视学生感受而定的!学生在走廊里不许说话,在课堂上保持肃静,这样死气沉沉的环境,学生还能够算得上是祖国的花朵吗?凋谢了吧…………

8、乱收费问题,这个问题是最敏感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些学校,用分数来为自己提高档次,用分数线来向学生压榨钱

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敛财方式,合理的收费我们并不反对,但是动辄几千几万的所谓“借读费”这能算是合理吗?学校需要建设,那是学校自己的发展,试问学校的建设壮大又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真的因为学校的扩建,学校的拼命敛财而获得成绩和知识的提高了吗?

9、补习班的问题,补习班的存在令广大家长头痛不已,某些教师为了在工资之外赚些外块,甚至上课的时候不把知识全部讲

完,待到补习班再一一点明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师还怎么样为人师表,怎么样教好学生,学校要提高升学率,有这样的教师存在,请问,又有多少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中高考试?考进自己满意的学校呢?知识是学校提供的,却被教师倒卖升值,叫学生们怎么相信他们的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呢?

10、早恋、性教育的问题,这是目前最敏感的话题,但是越是敏感,大家就越不敢提出,因为我们的学生在青春期的年龄,都是在读书,所以校内的性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大责任,有些学生直到结婚都不清楚男女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因为接触了不正确的性教育走上歧途,这有哪项不是学校的责任?一味的隐瞒压制,就能让学生们明白真理吗?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花季的学生最困惑的时候,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校能够给他们的,并不是“受业解惑”而是一味的隐瞒压制,甚至蔽斥,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这些尚且懵懂的学生走上正途,成为一个由生理到心理完全健康向上的人呢?

11、叫家长,学生一旦犯了什么事情,就要叫家长,把责任一把推到家长这里,老师啊老师,家长让学生上学,是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血肉交给你们教育,你们没有能力把他们教育好,却把责任推回给家长,的确,在教育上,家长的确要比老师方便很多,但是,处在叛逆年龄的这些懵懂的学生,需要的并不是管教,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推来推去,学校把责任推给家长,那么还要学校干什么?学生还上学干什么?还要你们这些老师干什么?

12、教学生做人,还是教学生做贼?学生有哪个不欺骗自己的父母,不欺骗他们的老师?往往学生幼稚的骗局被揭穿的时候,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会大动肝火,你们怎么不仔细想想?学生为什么要骗你们,“人之初,性本善”,谁是生来就会骗人的,这责任到底在谁?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本来就幼稚无知的年龄,面对学校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隐瞒,让隐瞒把一切平息,没有了诚信的为人,在社会上怎么混啊!这责任到底在谁?到底在谁?!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照搬了前苏联的国家主义教育模式----奉行极端的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唯理工科教育、唯智育至上,细化专业、学科,实行精英教育,以全部资源训练特殊专家,以举国力量把特定的技术搞上去;为此实行淘汰多数、层层选拔的应试教育,组织注入式、满堂灌、死记硬背的考试。漠视人文教育以及人格的健全、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公民道德、公民权利义务、诚信守法等基本做人的教育,热衷于圣人道德说教、效忠的奴化教育,一味地宣扬空洞的理想、拔高的英雄和榜样。教学、教材内容皆突出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官僚化、政治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照理说,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多元化要求相应的丰富多彩、鼓励创新、完善人格的素质教育,但是,匪夷所思的是,我们的教育仍然死守着国家主义的阵营,不肯顺应市场和社会的变化,越来越远离工人、农民、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中国教育成为计划经济和落

后体制的最后堡垒。

当代中国的教育凸显精神的贫困: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独立的教育思想,没有教育学大师,没有创造力勃发的人才,缺乏主心骨和教育精神,甚至连对学生负责的精神都罕有——有的只是对上司的负责和阿谀,对权力和利益的维护。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没有雨点,反而迎来了酷日,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培养出来的,许多是无个性、无创新、无道德、无健康心理甚至无人性的“五无”“有用人才”和“螺丝钉”;同时,许多教育工作者使用话语霸权,维护“师道尊严”,铲除一切“旁门左道”的思想。在中国难有真正的学术批评,只有谩骂和门户之争;难有独立的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封闭的垄断的伪学术。

中国的学校“‘政’‘校’不分”已成为痼疾,教育行政化,校长不是独立的教育家,而是政府官员,学校成为行政权力和官场的延伸,处处体现了权力意志——权力决定招考,权力决定课程,权力决定职称,权力决定荣誉和学术地位。学校的服务也官

员化、衙门化,大学50%以上的教职工是行政后勤人员,社会上流传着顺口溜:“校级领导一走廊,处级领导一礼堂,科级领导一操场”,它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高校机构臃肿的现状。中国大学的媚俗、屈从权力与堕落已令大学的神圣性荡然无存。一些所谓的“一流大学”把港台明星有些甚至是没上过几天学的影星、歌星聘为教授,把主管意识形态的高官请为博导。近几年,政府高官也纷纷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往往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只需让秘书代为上课,而堂堂的大学则为获得官员的权力资源暗自庆幸。现在中国的学术腐败也已经发展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剽窃、花钱出半抄半编的论文已司空见惯,为争当院士,单位和个人“公关”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乱发文凭则令自身大为贬值,据报道,中国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即将超过美国,而中国大多为低水平重复研究,我们的一流大学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仅为美国的一百至两百分之一。中国义务教育的惨状则是各级政府失职的典型。《南方周末》报道:中国义务教育经费的75%以上是由农民负担的!只要你到中国的许许多多的乡村学校去看看,你心中就会有“惨不忍睹”的感觉:教师衣服脏旧,学生蓬头垢面,桌椅板凳破破烂烂,校舍大多属于旧房破房危房。现在,由于农村中小学合并,连这点可怜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远离农村,许多边境学生纷纷到学费相对便宜、条件更好的缅甸、越南求学(《南方周末》),另外一

些学生则失学。而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各地却普遍虚报、高报,据《法制晚报》:福建某地教育局官员称当地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但记者调查发现大量的少年儿童不上学。

近几年中国又刮起了教育产业化之风。教育产业化本应指:民办教育一定程度的产业化,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而决不应是义务教育和公立学校高收费,教育当局从学生身上敛财!所以,各级政府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义务教育,他们有着不可推辞的全部责任,不能尽责,就必须问责、罢官;对于公立大学,应当促其转制,代之以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多层次的私立学校。实际上,如果不能取消对私立学校的种种歧视和限制,不能利用社会力量来办大学,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保证大量的公立学校的经费,学生也无法负担公立学校庞大的行政后勤开支,中国也不可能有钱去办义务教育。目前,中国的公共教育经费92%花在了高教上。

教育不公平也是中国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人为地制造教育鸿沟,巨额投资重点学校、重点中学,甚至打造星级学校,使之成为权贵、富人子女入学的场所,成为政府财政的来源。而上了好中学,往往就可以上好大学,中国的重点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主要是为强势群体服务的。据杨东平教授领导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成果,北大农村学生的比例从1998年的18.5%下降到1999年的16.3%,清华从1998年的20.7%下降

到2000年的17.6%。对于热门专业,管理干部、技术阶层的子弟占57.3%,工人、农民、下岗人员的子弟仅占25.4%。2003年北京某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线农民子弟平均高于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弟38.8分,下岗人员子弟平均高于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弟35分。现在,弱势群体的子女多进入非重点院校和无人愿意学的冷门专业学习。中国教育起到了分离器的作用——以政府财力打造重点小学、中学、大学,供强势群体的子女进入学习,而弱势群体的子女大多无缘其中,社会分化将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政府财力的“锦上添花”与扶优倾斜政策,另一方面是中国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发达国家在5%甚至7%以上,而中国2001年为3.19%,2002年为3.41%,均未达到国家制定的在2000年达到4%的目标。再看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就更惨,瑞典为2000美元以上,美、日、德、法等在1000~1500美元,中国仅为9.4美元(据《南方周末》2003年新年特刊)。中国的教育经费占世界1%,却要教育世界25%的学生。钱少尚不足惜,可叹的是这一点钱还没有用在政府理应承担责任的义务教育上,而是大多用在了本应依赖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上,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生均公共教育经费之比为1:1:23,而美国为1:3:2。(据《发展经济学》刘伟、魏杰主编,中国发展出版社)

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域歧视问题由来已久,广为诟病,不仅造成了区域不公平,而且明显违背宪法的教育平等条款,然而有关教育当局依然我行我素。有的省市之间高考录取分数线甚至相差100分到200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能上重点大学的分数,在江西、山东、江苏、四川等省份连大专也不一定能上。而国立大学是依靠全体人民纳税的政府财政建立和维持的,理应对全体人民平等开放。以帮助落后地区培养人才为借口,实际上,一些官员搞分数线差异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维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特权利益和他们自己的特殊利益。还有,特招生、定向生政策成为腐败渊薮、广为人们质疑而不被废除,以及最近的“独立学院”和“名校办学校”政策允许降低分数线、乱收费,都成为维护私利、制造不公平的利器。

尤其令人绝望的是,教育腐败在中国已经“分利集团化”。据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企业----南洋教育集团前董事局主席任靖玺估计:全国中小学的课本定价总额每年在200亿元左右,全国中小学的教辅定价总额每年在600亿左右,再加上试卷等有关费用,每年全国中小学生在教材、教辅等项目上花费的钱要突破1000亿元。根据2004年8月曝光的四川教材回扣案,教材和教辅的回扣率约为30%左右,如果按此比例,那么每年就会有300多亿的回扣流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手中,这就是统一教材教辅和考试的好处。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0年来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人民币。这些乱收费项目,还没有包括指

定教材和教辅每年300亿左右的回扣在内,如果加上这个数字,10年来的教育乱收费就不应当是2000亿元,而应该是5000亿

中国应试教育弊端 篇2

第一, 教学思想的片面性。“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模式。考试在教学中起着主导和统治的作用, 选拔作用增强, 教育作用削弱。教学中教师不能做到面向全体, 成绩较好的学生受到偏爱, 而成绩不好或暂时落后的学生受到冷落, 致使相当数量的学生尽管其他方面的素质较好, 但因学科成绩不好而失去对学业追求的兴趣。

第二, 教学环境的封闭性。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各种环境因素会对教学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必须是封闭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结合, 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 封闭有余, 开放不足, 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专读圣贤书”, 学科知识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相隔离, 低一级教育与高一级教育相隔离, 智育与其他诸育相隔离, 校园里死气沉沉, 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第三, 教学目标的短近性。一般说来, 按教学活动的周期长短划分, 教学目标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按教学活动对人的影响程度划分, 有现实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试教育”是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 因此, 教学目标的确定只是“立足当前”, 却未“兼顾长远”, 教学目标的功利性、实用性比较突出, 只强调近期目标, 而忽略长远目标, 强调现实发展目标, 而忽略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四, 教学内容的偏狭性。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然而, 在“应试教育”中, 教学内容的确定却是以考为中心, 基本表现为:考什么, 教什么, 学什么, 不考的学科和内容统统甩掉, 考的学科和内容增加课时。教学内容的偏狭导致学生发展畸形, 进而影响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力的形成。

第五,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在“应试教育”中, 教师往往只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 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不鼓励学生创新、创造, 学生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久而久之, 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定势。这不仅影响学生的现实发展能力, 也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人们常说, 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应该看到, 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优劣事关教育质量、事关民族振兴。

第六, 教学评价的唯一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学评价应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但在“应试教育”中, 评价对象只有一个, 那就是分数。“一考论成败”“一卷定终身”, 分数高, 一切都好, 分数低, 一切皆差, 分数成了师生追逐的唯一目标, 教学中的“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一把尺子的衡量下全成了题外话, 其结果是使教学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

第七, 教学研究的肤浅性。教学研究有利于探索教学规律, 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在“应试教育”中, 教学研究只限于研究学生如何做才能取得高分, 怎样解题才能趋近考试的标准答案。殊不知, 我们只有认真研究教学中的深层问题, 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教材的知识逻辑特点与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等等, 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应试教育”中教学研究的肤浅性及表面化使得教学组织与实施无法深入, 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他弊端还有教学环节的呆板性、教学媒体的原始性、教学反馈的单向性等, 限于篇幅, 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神童”没落折射出应试弊端 篇3

从两岁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的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他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课程,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在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于是,网友开始纷纷指责母亲的教育太急功近利。(2016年4月7日《广州日报》)

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一味指责母亲的教育偏颇与失误,亦不够理性与科学。对于“神童”的没落,更应当窥视当下的教育之弊。在中科院,“神童”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这也是导致其“泯然众人矣”的根本原因。然而,对于这位人格发展有缺陷、生活基本能力不具备的学生,又如何能够被录取并获得硕博连读的资格呢?这样的人才选拔机制,是否生动地诠释了应试教育导向呢?而追溯向前,“神童”之所以连连跳级,一路畅通无阻,凭的也正是其应试的能力。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教育评价机制,造成了“神童”发展的致命缺陷,如若寻根问底,应试教育的流毒无遗是“神童”没落的真正根源。

什么样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就会产生什么的教育,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才。以分数为导向,以应试为目的的“神童”教育,失败是必然的。如若,当前的教育依然无视学生的个性,无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悲剧仍然会重演。

中国教育体制弊端 篇4

摘要:中国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体制上的问题,同时也与中国的人的传统观念有着千丝万褛的关系!概括起来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中国学生没有明确而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这个主要是观念所引起的问题)

二、中国的教育把人脑打造成电脑(这个是体制所导致的)

关键词:弊端 中国教育 分数 应试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非止一日,且日趋严重。其原因有三:一是应试教育,二是不尊重教育规律,采用行政手段管教育,三是不尊重学术规律,采用管理物质生产者的方式管教师。

这个三大弊端本人是没本事总结出来的,作出这个结论的人梁慧星自己说欢迎一切媒体免费转载,所以本人也就免费拿过来说话。

说应试教育,人人都有体会。学习,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老师教学生,最成功的是有朝一日可以不教。可现在一切都本末倒置了。别说考大学之前,就是考上了大学,分数同样是学生的命根儿。上大学,与其说是学习生活技能,学习工作的本领,不若说是学习考试技能。等级考试,四六级考试,只要分数高,就一切都ok,否则,就算你牛顿,爱因斯坦的天才,毕不了业一切都是枉然。

我曾专门思考考试以及分数的作用,我得出的我认为正确的结论是:分数是检验学生是否能接受下一个阶段教育的一个一般标准。也就是说,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就这么简单点道理。可现在看看?小学生被要求考100分,90分就要倒数了。这个分数早就不是检验能否升级的标准了,为了最后的毫无意义的10分8分,小学生被迫接受繁重的作业,被迫取消了许许多多学习其他生活技能的机会。一路就这么走过来考大学,然后接受差不多等同于初教的高等教育。

地区高教招生的分数差别,在这个意义上表现最明显。不同分数入学的大学生,有时候地区差别多达100多分,可是大家都能跟着老师学习,最后学习成绩也并不与大学的入学升级完全正相关。这就说明了,有时候那个高分,纯粹是恶性竞争的结果,并不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了,分数高也代表着一种能力,但是,这个能力的培养对中国来说,代价太大了。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最可怕是扼杀了学生们的思考与创造力,许许多多本可以多元化发展的优秀人才,被培养成了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中等之才,高等教育出产如此之多类似产品的后果就是整整几代人缺乏创造力,国家缺乏竞争力。我国的文革后近30年,培养了100万的研究生,但我国在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等领域在国际上的排名并没有提高,没有多少重大科研成果,甚至有用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没有明显的增加。

说应试教育,不能不提到教师们。老师既是应试教育的帮凶,同时也是受害者。应试教育的分数导向作用使得教师教学安排一切为了分数。分数决定教师的考评,晋级、涨工资,分数同样是老师的命根儿。

现在的高等教育,学生全面素质下滑,教师部分师德沦丧,都是应试教育的恶果。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努力地盲目的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还有同学的羡慕。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最后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下降。这到底是谁的错?父母?老师?都不是,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那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的产物!中国的父母很多时候就是虚荣心太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儿女要求非常的苛刻!过度的强求而不是理智的引导给自己的儿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物极必反,中国的父母要切记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候是赞美有时候却是讽刺。是谁把你们弄得那么疲惫?是孩子的不听话?是孩子不争气?也许是的!但是又是什么使他们不听话?不专心学习呢?是你们自己啊!那个年龄的孩子,那里有能力思考得那么远。那个年纪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喜欢什么。而他们所喜欢却那么不幸,因为那些东西在大人看来都是无聊的没用的!就这样孩子们做喜欢的事情的权利被剥夺了,被强迫去做父母觉得好的东西!无可厚非,大人们觉得有用的东西,对于孩子长大以后真的很有用。如果孩子能够用心学,他们以后一定可以少吃很多苦头!但是父母们,你们也应该知道他们还是孩子啊!他们还不应该这么快就拥有老人们的思想!多给他们一点自由吧,让他们在长大以后再回忆自己的童年的时候感觉童年是多彩的而不是灰色的!

下面就要说一下中国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了。一个耳熟能详的事情,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桂冠荣誉很多时候都属于中国的学生,已经可以说是专利了!同样也是一个让人注目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在里面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席位。多遗憾啊,多可悲啊!是谁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美国人把电脑打造的像人脑一样的灵活,而中国的教育却把人的大脑变得像电脑一样的死板!人之所谓为人,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处于统治地位,是因为人类善于发明并利用工具。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所说的“善假于物”。可曾几何时,我们却把这教导给忘掉了。也许很多学生,都可以把那篇文章倒背如流,可是他们是否又真的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以及其中的深刻哲理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变成了一个存放东西的硬盘!曾几何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别人的工具!中国的学生那克服学习的精神以及他们所懂得的东西让很多外国人汗颜。可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必须学会的呢?有多少是垃圾?有多少是我们沉重的负担?世界没有垃圾只不过是资源放错了位置或者我们没有利用好罢了!所以中国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育学生利用资源上呢?既然机器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我们那么辛苦去做呢?背了那么多,记了那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要期望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全才,那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前阵子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物理学家的妻子写的。尽管她的丈夫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绩,让不少人仰慕。但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根本就不懂得放松自己和享受生活。想想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很多都是懂得享受生活的!比如说爱因斯坦,他是一个奇才,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他的生活并全部都是物理。他酷爱艺术,尤其是音乐,而且还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荣誉吗?不是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快活的生活着,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和朋友。

1、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随便说话,学生却要举手申请发言权限才能够对老师进行提问和回答

2、作业是负担,教师无法令学生爱上学习,却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

3、限制学生的种种自由,甚至出现在校必须购买校服等种种封建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从前的经济观念要求学生,本身就是违背国家政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愚蠢的行为。

4、学生压力过大,学生真正毕业到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生作风,老老实实做人的人,在客观事实上,是混不开的,即便是他有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也只会以一个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

5、学校不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这违背的,是服务第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昨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本身应属于消费者,而学校作为服务方,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位,而客观实际上,有多少学校,真的做到让学生满意呢?

6、教育过于死板,通过一味添压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广大学子苦不勘言,学习,已经不再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合理的途径,而是令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的一个包袱,试问各个学校,和各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各位家长,如果让你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发展,去赚钱,你们会开心吗?你们会工作好,会发展好,会赚钱好吗?所以如果不给学生减轻压力,就不要妄想学生学习好了

7、遵守纪律的问题,纪律是维系一个社会环境稳定和井井有条的一个规范和规章制度,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定的,并不是某某个学校领导或者教师,为了一己之快漠视学生感受而定的!学生在走廊里不许说话,在课堂上保持肃静,这样死气沉沉的环境,学生还能够算得上是祖国的花朵吗?凋谢了吧„„„„

8、乱收费问题,这个问题是最敏感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些学校,用分数来为自己提高档次,用分数线来向学生压榨钱

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敛财方式,合理的收费我们并不反对,但是动辄几千几万的所谓“借读费”这能算是合理吗?学校需要建设,那是学校自己的发展,试问学校的建设壮大又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真的因为学校的扩建,学校的拼命敛财而获得成绩和知识的提高了吗?

9、补习班的问题,补习班的存在令广大家长头痛不已,某些教师为了在工资之外赚些外块,甚至上课的时候不把知识全部讲完,待到补习班再一一点明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师还怎么样为人师表,怎么样教好学生,学校要提高升学率,有这样的教师存在,请问,又有多少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中高考试?考进自己满意的学校呢?知识是学校提供的,却被教师倒卖升值,叫学生们怎么相信他们的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呢?

10、早恋、性教育的问题,这是目前最敏感的话题,但是越是敏感,大家就越不敢提出,因为我们的学生在青春期的年龄,都是在读书,所以校内的性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大

责任,有些学生直到结婚都不清楚男女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因为接触了不正确的性教育走上歧途,这有哪项不是学校的责任?一味的隐瞒压制,就能让学生们明白真理吗?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花季的学生最困惑的时候,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校能够给他们的,并不是“受业解惑”而是一味的隐瞒压制,甚至蔽斥,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这些尚且懵懂的学生走上正途,成为一个由生理到心理完全健康向上的人呢?

11、叫家长,学生一旦犯了什么事情,就要叫家长,把责任一把推到家长这里,老师啊老师,家长让学生上学,是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血肉交给你们教育,你们没有能力把他们教育好,却把责任推回给家长,的确,在教育上,家长的确要比老师方便很多,但是,处在叛逆年龄的这些懵懂的学生,需要的并不是管教,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推来推去,学校把责任推给家长,那么还要学校干什么?学生还上学干什么?还要你们这些老师干什么?

毛概论文:论中国应试教育 篇5

内容摘要: 应试教育,疯狂考试,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教育,是按照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完善人的活动。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这应该是教育的基本只能。

“应试”的含义,就是“应付”教育与社会生活中各种必要的考试。教育本来就有“应试”的成分,“应试”本来就是教育的一个必要部分。但是,“应试”绝对不能扩大为教育的大部或全部。当“应试”一旦“畸形”蜕变为逐渐占据教育的太多甚至全部空间的时候,教育就变为一切为了应付考试的不正常状态,此时“应试教育”的说法产生了。

关键词 :教育制度 应试教育 中国 素质教育 欠缺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然而现如今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又给中国造成了许许多多难以弥补的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应试教育的功与过吧.应试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 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流行于东亚地区,如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韩国,还有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等。中国是应试教育的大国。

应试教育的对象

“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也就是重视高分,恰恰违背了中国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应试教育的内容

“应试教育”的内容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叫什么,实施着片面的知识教学,只教授应试内容,忽略了非应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方法

“应试教育”采取了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评价 “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为了应付各种统测统考,领导卡教师,教师又卡学生。学生一旦考不好,教师待遇立即受影响:在“末位淘汰”的变态考评模式下,不但职称泡汤,还可能发配到偏乡僻野。于是教师“死教”学生“死学”,周末没了,法定节假日没了,寒暑假也没了,每天要“摧残”到夜里十一、二点……,违规补课,屡禁不止,恶性循环。

优势所在

首先,自从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大学生,他们已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力量。“应试教育”在这近二三十年中起到了选拔与培养人才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应试教育就没有这么多年来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

其次,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而不是“抛弃”。素质教育没有继定的、固定的模式,只有吸取并保留应试教育中的优点,才不至于让素质教育“误入歧途”。据2005年10月7日《南京晨报》报道,天津的8岁女孩刘真然从上小学到二年级从未参加过考试。这是她的另类老爸给她的“特权”:一到考试,就放假回家玩耍。这位另类老爸独特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众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另类老爸刘书宏坚决不让女儿参加任何考试,以表示对中国应试制度的抗议。为对抗“应试教育”就该选择“不参加考试”显然也不是够理性的,是陷入了“素质教育回避考试”的误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各种考试依然是一种手段,只是要在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加以改进,在考试的指导思想上由“唯分数论”转变为“检验学生素质”。

第三,“应试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是素质教育必须纳入的。正如周济所说,人们对考试之外的评价缺乏认可,有些措施在当今条件下也难确保公平公正,客观上形成了对高考制度的过于依赖,强化了考试的选拔功能和竞争性。在没有解决好素质教育的“公平公正”前提下,想推进素质教育可能会产生“不公”。比如,部分高校在招研究生突出面试的“素质选拔”之举,有人就担心会构成新的“不公”。

模式弊端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中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2.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3.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 :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

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4.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短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5.负担过重 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6.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 :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7.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这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奖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

8.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在这里,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学习情况,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还暗示一些作弊的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历史渊源

要说应试教育模式的历史,那么科举制度可以作为它的前身,自唐朝起一千多年间科举制度对中国人学习、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在近代几乎是统治阶级(大部分满清权贵)愚民政策的代言人,极大地扼杀了那时年轻人的创新精神,特别注重八股文等与时事无关痛痒的考察。

这些种种原因都影响了半个世纪后的中国应试教育。但在改革开放以前,很少有中学生抱怨应试教育,是因为那是竞争未有现今如此激烈,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低知识含量的一些职业吃不消了,譬如传统农业。高考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压力逐年加大。为了防止人口流动过大,高校在全国的录取分数线不再相同……

虽然二十一世纪学的东西与十九世纪相比进步很多,但教学上基本上冲不破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怪圈。更为严重的是,所学的知识实用化大打折扣,功利性不断增强!初中学的史地政,到高中被抛到九霄云外;文科生背的烂熟的笔记工作后束之高阁。这与十九世纪末考上进士、状元后把仁义礼智信忘得一干二净去鱼肉百姓有何区别?

最后,以我的观点来看,应试教育虽然存在很多的弊端,但是按照中国国情来看,应试教育确实短时间内不可改变的,其一,中国人口过多,学生过多,资金短缺的问题是中国教育模式落后的原因。其二,中国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如采用素质教育,在不健全的监管制度下,很容易被某些人利用,导致更大的不公平。而且,由于在中国只有一部分人能工作,如果采用素质教育就无法区分哪些人能得到工作,只有通过笔试的方式来鉴别。

最后一点我对中国教育的建议是学习借鉴日本。虽然,日本这个国家近来与我国摩擦甚多,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日本的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日本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对自我的教育进行调节和改革,我国如果要教育迅速发展,必须建立密切反映我国社会情况,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制度。日本的政治,经济发展在亚洲排在首要位置,与日本教育事业密不可分,虽然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也有其劣行,但是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习和借鉴日本的教育经验十分重要。

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中国经济制度的弊端 篇6

但以上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上,事实上这种制度存在着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相当的弊端。

资本主义的核心在于大量的资本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事实上形成了相当于古代君主的集中制。所以,在西方及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的经济命脉甚至政治都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这就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令整个国家陷入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这种局面事实上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甚至会限制国家的发展。很多时候,经济会决定一个国家繁盛程度,而一旦产生两极分化,就很容易造成局势的动荡。

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将生产资料公有化,避免了少数人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对一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这直接由国家掌握。这种方式事实上相当于将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联系在了一起,虽然能有效的防止少数人掌控国家经济的问题。但是,这样就又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经济与政治的联系实在太过于紧密,或者说,国家对经济的干涉太过于严重。而对于政治,现阶段我国的政治制度还存在着极大的漏洞,容易造成贪污腐败等种种恶劣现象。在某些程度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家掌握国家经济,而中国是少数高级官员掌握国家经济。

西方国家是以经济干涉政治居多,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涉入太深,因为两者存在着相互制约。而在中国,是以政治干涉经济,因为经济处于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事实上是处于一种国家全面干涉经济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企业需要站在国家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决定今后的发展走向。

经济与政治,两者总是联系在一起。政治因素有时会决定经济的走向及发展。但就个人而言,一旦两者的联系太过紧密,则会造成一种糟糕的局面,就仿佛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就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体现。现阶段的中国存在着这种问题,企业家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对官员进行贿赂,官员为了利欲,在许多方面对企业大开方便之门。这样,贪污腐败之风愈演愈烈,而企业的信誉及产品的安全等许多方面都会下降,导致许多负面新闻的传播。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冲突 篇7

曾经搞公民教育的李庆明,因此而从深圳黯然撤退。据凤凰卫视的纪录片,可知一个原因,乃是家长无法面对孩子成绩低迷的状况而联名要求其辞职,公民教育等素质教育搞得再是风生水起,终于抵挡不过应试教育的反击。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值得一线教师思索:要想破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策略可行吗?代价可予付出吗?

我以一个做了十余年相关探索的经验人的资格说,二者可以破局,但代价似乎不值得。先让我说代价。支撑应试教育这个老旧建筑的四根柱子是高考、校方、学生方和教师个体,其中校方包含学校以及相关的更高层的管理部门,学生方包含学生以及家长力量。中国高考是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帮凶这一污点的。前几年,高考做了努力尝试,试图在试题设计上做些素质教育的尝试,但结果是反而加强了应试教育的反应,基础教育将高考中的命题新内容新方向纳入应试教育的领域,通过加法将应试教育疯狂化,这宣告了高层设计的失败。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设计者身上,他们根本没搞懂中国高考和中国应试教育,也没搞懂西方教育。中国的高考是单一性成绩模式,这种笔试具有强大的封闭性,因此可以通过应试教育的途径策应。中国的应试教育在多种势力的共同支持下,已经极其成熟与顽固,它懒于通过别的途径策应新的变化,对任何新的笔试都以应试消化。这是一种扩张者的姿态,可惜它战无不胜。这就不难理解中国应试教育为何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参与者更加嚣张,如邪教一样裹挟更多的力量被动参与。西方的高考与他们自由主义的教育体系有关系,他们的笔试就相对素质化,但他们知道笔试的弊端,所以有社会实践分等笔试以外的考核,突破了封闭性。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开放性,在西方获得了很好的接应,中国的教育设计者当初不明白这一点,迷信笔试,以为在命题上改革就可以瓦解应试教育,这是痴人说梦。

因为高考改革失败,所以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所做的诸多改革实践,基本都没有获得好报,惨败不说,灰溜溜改弦更张者比比皆是。校方想改革,但学生方不买账,教师方达不到改革的相应能力要求,这变成了一个无常鬼判官立在身边,一个注定无力胜任的队伍,将军呐喊有何结果,便不难猜测。教师想改革,两个鬼判官立在左右,随时索命,他们不会给教师任何失败的原谅,零容忍,所以在中国,教师个体的改革实践更为悲惨。教师更加是群体无意识的奴仆化了,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一角。学生方呢?学生欢迎改革的话,父母反对,父母欢迎改革的话,学生受不住多次的应试分数的打击,总之,学生方更是应试的机器,他们的群体无意识更糟糕,这就是改革者往往被他们轰下改革舞台的真相。高考、校方、生方、师方,四者的彼此悖论,决定了中国改革的风险最大化,几乎零容忍,这一现实,让基础教育应试化空前发展,这个领域的改革者无以存活,集体无意识的奴仆化空前发展,宣告中国教育改革彻底失败。对素质教育报以理想主义的追求,对应试教育进行解放主义的实验,无疑于自寻死路。

然而,中国自古以来不乏甘愿自我牺牲而与恶势力做斗争的人类,假如算上笔者的话,我不会害羞。自愿做改革者,往往是一腔热血为民族,满腹英豪为正气的优秀分子,他们有高尚的追求,他们的勤奋与敬意就蓬勃向上,因此他们的德是宽阔型的,他们的才是学者型的,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型的,他们的气质是高雅型的,他们成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别样风景,是中国教育的真的代表。不过,我也以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诫诸位改革者,务必渐进改革,将改革的种子买进应试的土壤里,以如此厚重的作风,期待素质教育的春天来临。比如研究用素质教育促进应试成绩的策略,进行素质教育实验学生个体标本的培育,做一些改革者素质系统的生态学分析与建构,等等,都属于稳健的作风。

春天已经不远,就浙江来说,特色学校这样的改革思路,为我所欣然赏识。它正是对中国以往高考改革失败的高明超越。当然,我在热烈拥抱的同时,不忘记拥抱应试教育,这不是我堕落了,也不是更加世故,而是一种更加的成熟与圆通。毕竟我依然是一个改革者,骨子里的那种风度,这辈子无法改变。

上一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报道下一篇: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