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精选9篇)
一、适用范围的比较
《企业会计制度》总则第二条规定“ 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下同),执行本制度。”;而《小企业会计制度》总说明第二条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但有以下两方面值得注意:1.属于以下三种情况的小企业,不执行或可以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1)以个人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由于业主权益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类小企业既不适用《企业会计制度》又不适用《小企业会计制度》,目前只能比照执行;(2)企业公司内部的小企业。这类公司因与母公司采用的会计制度一致,否则无法标准合并会计报表;(3)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2.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可以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应注意:(1)不能同时选择或随意变更;(2)如需要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如因经营规模的变化导致连续3年不符合小企业的标准,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二、会计制度总体设计的比较
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小企业规模小、经济业务量少、交易简单和不对外筹资等特点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对单调的现实,始终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税务兼容原则和管理效用原则,从而大大简化小企业会计核算。具体表现如下: 1.简化会计科目体系。《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较多,共设置五类85个一级会计科目,二级及三级会计科目74个;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充分考虑了小企业规模小、经济业务量少、交易简单的特点,较《企业会计制度》减少了25个一级会计科目、18个二级及三级会计科目,共设置五类60个一级会计科目,二级及三级会计科目56个,但是绝大多数科目的名称与核算内容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一致。
2.简化会计核算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与税法的差异较大,期末纳税调整工作量大面广,因而会计核算较为复杂,征纳双方成本较高;而《小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小企业不对外筹资且自有资金比重较大的现实因而重点简化负债的核算,同时充分考虑小企业的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税务机关因而简化会计核算,使会计核算尽量与税法靠拢,方便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征管,降低征纳双方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企业是相对的,可以与大中企业相互转换,因此《小企业会计制度》充分考虑了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的衔接,而不是一味地求简。
3.简化会计报表体系。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其会计目标是向其众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便于他们各自决策的相关信息,因此《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报表体系较复杂,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三张基本报表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应交增值税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等五张附表;而小企业规模小、经济业务量少、交易简单和不对外筹资,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对单调,加之会计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因此《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和应交增值税表一张附表,按需选择现金流量表。
4.简化财务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一般应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对不相容会计职务应进行牵制而不允许一人统揽多项会计工作,且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对分离;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考虑到相当部分小企业会计机构不很健全,会计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对会计核算机构的设置要求比较灵活,要求小企业按需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允许一人统揽多项会计工作,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相分离,并且允许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小企业,其会计机构由社会中介机构代理。
三、会计核算的比较
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较,《小企业会计制度》本质上和主要方面与其保持一致,但又简化会计核算。具体比较如下:
1.财产清查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财产清查中发生的盘盈或盘亏,在未查明原因前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财产的盘盈或盘亏时直接进行处理。
2.对资产减值准备核算不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计提九大资产减值准备(原为八大,新增“工程物资—减值准备”),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对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三项资产减值准备。(1)对于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前者规定有三种方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而后者新增了个别认定法;(2)对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前者规定可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出售短期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提的跌价准备,而后者为简化核算手续,只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出售短期投资时不要求同时结转已提的跌价准备,但用于进行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跌价准备;(3)对于存货跌价准备,前者规定在售出存货时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而后者要求用于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交易外,售出存货时,不需要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待期末一并调整。
3.应收账款核算范围不同。《企业会计制度》未涉及应收债权融资或出售应收债权的核算,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以应收债权融资的会计处理,视与应收债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确定。转移风险和报酬的视应收债权出售,按实收款项借记“银行存款”,按银企双方协议中约定预计将发生的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和现金折扣借记“其他应收款”,按售出债权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借记“坏账准备”,按应付手续费借记“财务费用”,按售出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未转移风险和报酬的,视同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银行借款,按实收款项借记“银行存款”,按实付手续费借记“财务费用”,按银行借款本金贷记“短期借款”。
4.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核算科目的不同。《企业会计制度》通过“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核算股权投资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债权投资就收取的利息,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将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并为“应收股息”科目核算。
5.长期投资的核算不同。(1)长期债权投资的不同:《企业会计制度》对债券溢价或折价,在存续期内可按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摊销,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采用直线法摊销;(2)长期股权投资的不同:如采用成本法,在股权持有期间内,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企业会计制度》严格区分投资成本的收回和投资收益两部分,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再区分,如采用权益法,《企业会计制度》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要求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不要求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
6.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不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区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是否大于30%,并且取租赁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者或以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区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是否大于30%,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应支付的价款和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作为其入账价值,避免了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较为繁琐的计算。
7.借款费用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起点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借款费用已经发生,(2)资产支出已经发生,(3)与资产有关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均可予以资本化,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价值,而不需与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挂钩。8.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对企业所得税进行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企业所得税。
9.收到的增值税返还款的会计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制度》将收到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作为补贴收入,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将其作为营业外收入。
10.其他特殊交易和事项的不同。对于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制度》确认预计负债和损失,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确认预计负债和损失,损失于实际发生时确认;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区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调整事项较多且应调整账务,对非调整事项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仅要求调整发生的报告的销售退回,其他具有重要性的事项(不论调整事项或非调整事项),均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四、财务报告具体内容的不同
我国现阶段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 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我国上市公司必须使用会计准则, 其他企业适用企业会计制度, 也可以自愿选择使用会计准则。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主要用于那些不对外筹集资金, 企业规模比较小的企业。相对于会计准则来说, 现阶段企业会计制度比较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 符合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的操作习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 也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匹配的要求。运用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形成的会计信息更容易理解、接受。
二、会计科目方面的变化
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 推进会计电算化。为统一财务会计报表数据口径, 鼓励使用财务核算软件, 《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科目分成五类85个一级科目。并且规定了统一的会计科目编号, 以利于财务核算工作。为与国际会计核算接轨, 《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作了较大改动, 设置了156个一级会计科目, 对资产的分类更细致具体, 相对《企业会计制度》而言, 一些会计科目的名称、核算内容也有了较大的变动。这些变化对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核算要求的企业来说, 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 依据国家、股东和经济管理单位的不同要求, 来选择不同的核算制度, 同时确定会计科目的使用数量。核算要求越高的企业, 使用的会计科目相对较多, 其会计科目的分配就必然详细, 相对应它的核算过程也非常细致与繁琐。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的公司, 对会计人员素质与业务水平要求往往较高。
三、会计核算上的区别
(一) 在资产类别上划分所站的角度不同
《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四类, 而《企业会计准则》除上述四类以外, 还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金融资产等。其中投资性房地产主要是指为出租或转让获取收益的自有房地产。它是从原有固定资产中分离出来的单独归类形成的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分为: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长期持有并准备转让获取增值收益的土地使用权;拥有并已出租的房屋建筑物。为了对种植与畜养等农村牧渔企业等特殊行业的资产进行规范, 根据农业生产行业的特点从固定资产剥离出来形成了符合农业企业核算要求的生物资产, 这种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使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更加贴近现实, 使确认与计量有别于其他行业。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趋势, 国际上的各种金融工具也逐渐进入中国, 为适应这种潮流, 金融资产这一核算准则也就应用而生了。
(二) 计提减值准备核算的区别
第一, 采用《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企业, 依照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在建工程等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时间一般是在期末或者每年年末, 企业往往是在年度终了, 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 考虑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 应收账款账龄与可收回性, 实物资产的损坏、闲置、陈旧等原因, 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将可变现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损失准备, 直接冲减当期的损益。在实际发生资产损失时, 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第二, 会计核算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 局限于会计工作基础相对较弱, 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高, 仅凭会计的职业判断对资产损失金额、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等会计估计较难准确把握, 控制不好还可能成为利润调节的蓄水池。为预防小企业随意运用谨慎性原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仅规定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 而未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第三,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若发现确实存在资产减值迹象的, 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统一用新设的一个科目“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各项减值准备、跌价准备直接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记资产减值准备。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控利润, 操纵股票价格,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只有长期资产进行处置时, 才可以转回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三) 《企业会计准则》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指出: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颁布的19个具体准则中《债务重组》、《投资》及《非货币交易》等三个准则都涉及了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 其中《债务重组》全面运用公允价值计量, 而《投资》准则在使用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可以由企业选择决定。《非货币交易》则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保留性的运用。
公允价值的运用虽然将极大地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使会计信息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但前提是存在活跃的市场或者较为科学的估值技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 甚至可以说刚刚起步, 以市场为核心的公允价值数据难以取得, 《企业会计准则》在具体运用时指出:鼓励使用公允价值, 若条件限制也可使用账面价值。另外, 在中国全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与负债, 困难较大, 运用不当容易引起会计信息的失真, 造成财务信息相关性的丧失, 因此要慎用公允价值。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差异
为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部制订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2004年4月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两者的实行和废止,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基本建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是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完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需要,更是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形成由《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两者组成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明确界定小企业范围,为税务部门和银行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优质服务,协调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关系。
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两者相比,可以看到以下明显差别:
一、明确界定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界定为“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这种表述存在极大争议空间。《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界定了“小企业”范围,即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标准的小型、微型企业。
二、大幅度降低核算难度
1.小企业资产应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不再对流动资产,如应收款项、存货、短期投资等计提减值准备,当实际发生损失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2.取消存货“后进先出法”的核算方式。
3.企业捐赠所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不需要中转科目“待转资产价值”。
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无形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
4.长期股权投资只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不涉及权益法会计处理,大大简化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5.简化确认收入判断条件,规定小企业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收入的实现,收入确认的时点与所得税及增值税的确认时点基本一致。它减少了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大大减少了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避免了人为调节利润的风险。
6.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均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再采用“追溯调整法”,大大简化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7.小企业会计核算和税法尽量保持一致,基本消除与税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以历史成本记账、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折旧要求考虑税法规定、合理确定资产使用寿命和净残值,这样既有利于会计人员掌握运用,又能使审计查账、税务监管更加顺畅。
三、大幅度增加行业支持范围
1.支持农、林、木、渔业的会计核算,增加“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
(1)消耗性生物资产核算
A.外购、自营栽培或自行养殖时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B.育肥畜转为产畜或役畜时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C.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2)生产性生物资产核算
A.外购时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B.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时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C.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营业外支出(净损失)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营业外收入(净收益)
2.支持建筑业施工单位的会计核算,增加“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成本类科目。
(1)工程施工
A.合同建造时发生的费用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
B.发生折旧等间接费用
借:工程施工——间接费用
贷:银行存款/累计折旧
C.月末间接费用分摊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贷:工程施工——间接费用
D.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
借:应收账款/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四、加强日常业务核算的规范性
1.备用金作为“其他货币资金”核算和列报,不再作为“其他应收款”。
2.“周转材料”代替“低值易耗品”,核算更加全面。按次摊销时,设置在库、在用、在摊明细科目,核算过程更清晰。
3.固定资产允许增值税抵扣,与税法保持一致。购进固定资
产时: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4.大修或已提完折旧资产改建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简化核算,费用分摊更合理。
5.无形资产设置“累计摊销”科目,更准确核算无形资产。
6.增加“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作为库存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盘盈盘亏的中转科目,体现规范性。批准处理时,盘盈计入“营业外收入”、盘亏计入“营业外支出”。
7.加强借款的管理,区分资本化利息和费用化利息。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年期以上制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成本,也即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制造费用的利息可以资本化。
8.取消“预提费用”科目,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直接对应相应负债,如应付利息等科目。
9.增加“递延收益”科目,核算政府补助收入,按期分摊。收到政府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按期分摊时,借记“递延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
10.增加了“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科目。
11.扩大“营业外收入”账户内容,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计入营业外收入;将原计入财务费用的汇兑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将原将原调整坏账准备的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计入营业外收入;将原冲减管理费用的原材料的盘盈计入营业外收入;将冲减所得税的所得税退税以及未予规范的其他退税(不含出口退税),均计入营业外收入。
12.扩大“营业外支出”账户内容,将原计入管理费用的坏账损失和原材料盘亏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将原未规范的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损失和长期股权投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将原未规范的捐赠支出和赞助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
13.小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五、财务报表列报信息更加明细
1.资产负债表存货栏目需列明细、营业税金及附加需要列举各种税明细金额,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需要列示明细。
2.资产负债表提供三张附表,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明细表、利润分配明细表。同时要求小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要求披露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固定资产项目等信息。
3.现金流量表,《小企业会计制度》是选报,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适当简化,但必须报出。
六、其他细节的调整
1.取消了“年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确定”的限制,小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会计期间。
2.负债方面,新准则要求以实际发生额入账,扩大了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范围。
3.所有者权益方面,新准则规定资本公积的核算范围仅为资本溢价,无需核算其他资本公积等相关项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基本建成,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此消彼长间,体现出时代越来越进步、社会越来越发展、会计越来越规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201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2004-04.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新形势的发展,我国的新会计改革制度也随之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近二十年来,财政部对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新会计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新高潮。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我国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经济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会计制度发展的状况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现代产权理论为依据,以公有制为基本形式的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会计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会计改革与企业外部改革两个方面,就企业内部的会计改革而言,应重视现代管理会计,拓展财务会计,完善内部审计,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与企业税务会计,实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机构的相分离等;而就企业外部改革而言则应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加快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在职教育等。只有实行这些改革措施,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及其会计环境对会计的要求,因此我们就从这里分析企业内部的会计改革与外部改革来谈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的要求,集中地表现为在法律和会计准则约束下的企业必须具有的核算及理财方面的自主权。而政府部门和其他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对会计的影响,应更多地体现于准则的制定和修定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制定强制性的统一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等直接管理的手段,即以间接管理为主,而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行为和理财行为,则应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自律性组织的审查、监督和鉴证。
一)重视现代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产生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人们的观念尚未转变,不少企业领导人还认识不到现代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缺乏现代决策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拍脑袋”决策的现象相当普遍。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完成受托责任,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现代管理会计的作用。1.“管理的重大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现代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可充分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策并提出备选方案,帮助受托人据以作出正确的判断,调控企业的经济活动。
2.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要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就得千方百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而现代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专业管理所无法比拟的,在产品设计阶段,它通过对产品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与研究,开展价值工程分析,提出成本最低、功能最全的满意方案;在制定标准成本方面,除了依据严密的科学计算外,还实行广泛的参与制,使标准制订者与执行者面对面的沟通各自的外境与现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标准成本,在成本分析方面,强调经常、及时和具体,以便执行者能经常而又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成本标准执行情况,形成一种“自行调节、自行控制”的机制,充分调动执行者在标准执行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奖惩制度上,强调综合而又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因素,激励人们沿着局部与整体目标一致性方向卓有成效地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3.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的经营机制。
(二)拓展财务会计
1.重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会计法》,但由于《会计法》是将所有企业、社会团体、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合并为一个法律规范,而在现代企业制度及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转换与服务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务会计理论,代之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能反映会计本质特性与揭示会计内在规律性,可用于指导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的实践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它应该是由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概念结构框架与会计应用理论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的一个首尾一致,浑然一体的具有一定结构层次与功能的理论系统。2.现代企业制度影响着会计内容必须以真实地、公允地反映受托责任活动为主要内容,因此无论是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或报告,或是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还是会计理论的研究,都必须以反映和监督企业(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受托责任活动为其基本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以提供决策者有用的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的领域不断拓宽,对新的会计分支和新的会计热点问题,如环境会计、合并会计、租赁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现金流动会计、国际会计、通货膨胀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宏观会计、电算化会计、预算会计以及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等,必须尽快展开研究,为会计实务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3.建立间接管理型的会计宏观管理模式,加快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建立一套间接的会计宏观调控体系。对企业工作来说,政府的会计宏观调控体系应包括企业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有关会计人员的资格、监督机制和可能的全社会的奖惩机制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客观上要求政府对会计管理必须由统一的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的间接控制,通过制订基本和具体会计准则对所有企业的会计行为加以规范。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也冲击了我国原有的以国家审计为主体、内部审计为基础、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求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制度,通过企业各项制度的规范化,使企业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与执行机构之间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应转换职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融多种产权主体为一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内部管理层次多,经营跨度大,场地分散,各种权力、义务、责任关系复杂,更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作用,以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协调健康运行。为此应改变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职能的延伸及事后审计的特征,使企业内部审计真正成为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协助高级管理当局完成受托责任为重点,将经常性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相结合,以抓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参与企业决策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涉及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内部监督系统,而国家审计的对象只能是政府机关,即使是国有独资企业也应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会计的社会监督体系必须由与各方利益无牵涉的、超然独立的社会公证机构实行,如果国有独资企业由与其有利益密切相关的、代表国家的审计机关进行审计,那么它会否损害国有独资企业的债权人的利益吗?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下必须建立以注册会计审计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
(四)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及税务会计为更好地反映受托人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性代理效益,必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从社会的角度对受托经济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计量与报告,以增强受托经济主体的社会责任观念,在提高经济性代理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性代理效益。社会责任的情况主要包括
(1)对职工履行责任(体现在是否同工同酬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开展职工技术教育、提高职工业务水平与社会统筹保险基金等,(2)保护消费者权益体现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性能,提供价格合理的产品,加强产前与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3)维护政府利益(体现在是否在提高国民经济主体效益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支持公益事业(体现在除了依法向国家纳税外,是否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必要的捐赠与帮助);
(5)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在企业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防护,减轻并消除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并重)等。现代企业制度对现行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现象也产生了冲击。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约束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最高技术标准,财务会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税法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经济利益的法律规范,对财务会计不起技术规范的约束作用,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国家与所有企业的最一般最重要的经济关系是税务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会计上,就是没有一个国家的企业会计能避开税法的影响。由于现代企业会计的核心在于会计收益的计量,而税法或税务机关更加注意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与会计处理结果总是会存在着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因此会计收益必须接受税法所规定的各项调整。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满足信息的有用性及管理的灵活性,而税法更强调纳税基础的可靠性和严肃性。不同的要求导致这两方面信息在事实上有着不同的目标与着眼点,使用不同的会计惯例与会计方法,最终使税务会计与现代管理会计一样,也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会计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分支。而税务会计的分离与独立,对我国许多企业来说,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五)财务与会计必须一分为二企业财务管理是与公司制度相伴而生的,它们都存在于相同的社会基础上,即公司制度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其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为股份有限公司筹集更多的大量资金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至今,已成为由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决策组成的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然而在我国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企业作为一个“生产车间”,基本“无财可理”。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以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利益主体的身份在市场竞争的大海中游泳,财务管理已成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种职能性的管理活动,即处理着财务关系,也直接管理着价值运动。而会计不是职能管理部门,它是提供综合性财务信息的部门,是现代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客观上要求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分设,两个部门各司其职。
(六)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与咨询服务体系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投资者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从而使得注册会计师作为对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监督的社会中介力量,在 经济中发达国家被普遍视为“经济警察”而倍受重视,并且具有极高的执业权威性和社会地位。我国要彻底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建立一支信誉卓著、具有出色质量和一定规模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做保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与咨询服务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鉴于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在质量与数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1)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取得与认定程序不能有效地防止低素质的人进去。
(2)注册会计师的法定执业领域过窄。
(3)现有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组织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基于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力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使之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宝塔型的人才结构,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七)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现有的会计制度站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仅从会计信息的理解性和可比性而言,还存在相当不规范性,突出表现在:一是现行的三大会计制度(即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并存。使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形势且在相同会计事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预计存货变现损失的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额等等。这种状况很容易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初创阶段造成混乱。二是在与国际惯例接轨方面,力度不够,突出表现在有价证券的计价方法上,不允许使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会计报表体系中没有采用功能更佳的现金流量表。因此,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在我国会计应用准则尚未建成并发挥作用以前作为过渡性措施,首先应通过修订和完善之举,实现现有会计制度的规范化,以还原会计信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可比性、理解性,其次,要从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出发,找出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不相协调的具体环节,谨慎而又策略地走上会计国际化的坦途。特别应允许有价证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用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
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少了待处理财产损益这个过程。即会计入账不经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这个科目,短缺直接计入其他应收款、现金或管理费用,溢余直接计入其他应付款或营业外收入。
2、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收到的股利、利息等,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确认投资收益,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而准则中说明,短期投资在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3、应收及预付款项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入账。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应收票据科目,在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时,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入账。
小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待到期不能收回转入应收账款后,再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但在准则中规定可以计提坏账准备。
4、存货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外购存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在外购存货过程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购入商品抵达仓库前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存储过程中的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采购费用,不计入购入商品的实际成本,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的营业费用。
准则中规定对于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应当在领用时按其成本计入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说明,一次摊销的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摊入有关的成本费用,而分次摊销的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借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分次摊销有关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如果低值易耗品已经发生毁损、遗失等,不能再继续使用的,应将其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出租或出借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不需要结转其成本,但应当进行备查登记。但在制度中则规定,出租、出借包装物,在第一次领用新包装物时,应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出租包装物),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5、长期股权投资
准则中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制度中根据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6、固定资产
1.下列各项中,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是(B)。A.信用证存款
B.备用金
C.信用卡存款
D.银行本票存款
2.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下列票据中应通过“应收票据”科目核算的有(C)。
A.银行汇票
B.银行本票
C.商业汇票
D.银行支票
3已经存入证券公司但是还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应该作为(A)处理。
A、其他货币资金
B、银行存款
C、短期投资
D、待摊费用
4.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购入一批商品,进货价格为8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3.6万元,所购商品达到后验收发现商品短缺30%,其中合理损失5%,另2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商品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D)万元。
A、70.2
B、56
C、80
D、60
5.某小规模纳税企业本期购入原材料并验收入库,其采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原材料价格10000元,增值税1700元,该企业当期产品销售价(含增值税)35000元,则该企业当期应该交纳的增值税为(C)。
A、4250 B、3385.47 C、1981.13 D、2100
6.下列应该列入“应付工资”的项目有(B)。
A、用于离退休人员待遇支出
B、工效挂钩企业工资增长基金
C、交纳职工的医疗保险费
D、向劳动力提供部门交纳的管理费
7.企业自行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权,发生技术研究费用50000元,申请专利时发生专利登记费30000元,律师费5000元。则该专利权的价值为:(C)
A、50000 B、85000 C、35000D、55000元
8.以下可以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业务的账户是(A)。
A.基本存款账户 B.一般存款账户C.临时存款账户D.专用存款账户
9.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在存货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会使企业
(C)。
A.期末存货升高、当期利润减少
B.期末存货升高、当期利润增加
C.期末存货减少、当期利润减少
D.期末存货减少、当期利润增加
10.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计入(C)。
A.固定资产
B.营业外支出
C.在建工程
D.应交税金
11.下列固定资产中,应计提折旧的是(B)。
12.A.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房屋
13.B.闲置的房屋
14.C.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房屋
15.D.经营租赁租入的房屋
12.某设备的账面原价为8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该设备在第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A)。
A.15000 B.30000 C.10000 D5000
13.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流动负债的是(B)。
A.应付账款 B.预付账款 C.应付票据 D.应交税金
14.某企业对账面价值为100万元,累计折旧为60万元的某一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清理时发生清理费用5万元,清理收入80万元(按5%的营业税缴纳营业税,其他税费略)。该固定资产的清理净收入为(D)。
A.45 B.41 C.35 D.31
15.以原始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基本计价标准符合的会计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B.一贯性原则C.权责发生制原则D.谨慎性原则
16.不会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因素的有(C)。
A.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 B.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
C.固定资产的性能D.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17.下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A)。
A.固定资产修理支出 B.固定资产整个单元换新 C.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 D.固定资产重新安装
18.企业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到期,如无力支付票款,应进行的账务处理是(B)。
A.不进行账务处理 B.转作应付账款 C.转作短期借款 D.转作其他应付款
19.企业收取包装物押金及其他各种暂收款项时,应贷记(D)科目。
A.其他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其他应收款 D.其他应付款
20.预收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收账款”科目,而直接将预收的货款计入(D)。
A.“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 B.“应付账款”科目的贷方 C.“应收账款”科目的借方 D.“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
21.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短期借款所发生的利息,一般应当计入
(D)。
A.投资收益 B.营业外支出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22.企业收到外币投入资本时,若收款当日汇率小于合同约定汇率时,由于有关资产账户与实收资本账户所采用的折合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差额,应作为(C)。
A.汇兑损益 B.营业外支出 C.资本公积 D.财务费用
23.企业在处置用公益金购买的职工宿舍时,除了作固定资产处置分录外,还应作如下(C)分录。
A.借记“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贷记“实收资本”
B.借记“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贷记“资本公积”
C.借记“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贷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D.借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贷记“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24.企业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的盈余公积的数额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B)。
A.10%B.25% C.35% D.50%
二、判断题
1.企业没收的出借包装物押金,应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入账。F
2.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的,委托方应将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成本。F
3.企业存货清查中发现盘盈,报经批准处理后,应当转入营业外收入。F
4.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应付股息”科目核算。T
5.银行承兑汇票由于有了可靠的信用保证,对付款人来说,这项负债实质上已经消失。F
6.企业采购物资,在货物和发票账单不是同时到达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采用在月份终了将所购物资的应付债务估价计入“应付账款”科目。F
7.“长期借款”账户的月末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各种长期借款的本金。F
8.商誉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外购的,但只有外购的商誉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T
9.企业自创并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其价值应根据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相关费用支出确定。T
10.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额在任何时期都大于按年数总和法计提的折旧额。F
11.企业接受其他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时,“固定资产”账户和“实收资本”账户均要按双方合同约定的价值入账。F
12.企业的在建工程凡发生建造中断,中断期间发生的工程借款利息应一律计入当期损益。F
13.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对于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F
14.企业购入的工程物资,其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而不计入工程物资的成本。F
15.企业对固定资产改良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T
16.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时,其增置后的金额可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回收金额。T
17.工程物资发生的盘盈应冲减工程成本。T
18.大修理停用期间的固定资产也属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T
19.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开始时并不考虑预计的净残值。T
20.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风险由承租人承担。F
21.固定资产出售或报废的净损益都应计入营业外收入或支出。T
22.增值税是与企业损益无关的税金。T
23.企业提取盈余公积,会引起企业净资产发生增减变动。F
24.未分配利润是股利的主要来源。T
25.企业的留存收益包含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F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十分重要的管理制度, 被喻称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防火墙”。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为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供制度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完善, 相应的法规不断出台。但是受行业性质、管理体制、投资模式、核算方法及会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目前, 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作一分析, 供大家参考。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一) 对内控制度认识不充分, 有章不循的现象较突出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为内部控制是审计或管理层的事, 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二是认为内控制度就是整章建制, 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 忽视了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还有的内控制度残缺不全或陈旧落后;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并未建立内控制度。
(二)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当前我国企业从总体上看, 有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散见于会计规章制度中, 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些基本属于的事后控制, 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缺乏科学的内控制度作保障。通常是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 才设法堵塞或进行惩处, 这样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效力。此外很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新技术、新问题研究不够充分, 所体现的内控措施落后。
(三) 执行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对违法者惩罚力度太轻
我国虽制定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执法的规范性和力度都不到位, 造成了威慑力不足, 对蓄意违法者惩罚力度太轻, 一些企业或部门违规违法现象屡禁不止。有的企业没有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有的单位帐证、帐帐、帐表、帐实不符;有的单位现金管理不符合规定, 有的部门私设“小金库”, 现金坐支现象普遍, 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无视财经纪律, 或在领导的授意下弄虚作假, 帐外设帐, 编造虚假会计报表, 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 建立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加拿大出台了许多有关内部控制的权威报告。美国于1977年颁布了《反国外行贿法》, 该法规定:每个公司必须保持完整而准确的会计记录, 设计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凡违背规定的公司或管理人员将受到1万美元的罚款或5年以下的监禁。该法的历史背景, 是美国政府调查“水门事件”时, 发现许多大公司以贿赂国外官员的方式得到国外业务或保持贸易关系。公司为了掩盖这一黑幕, 伪造会计记录, 当东窗事发时, 公司管理层以不懂会计为由, 推卸责任。
(2) 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了改善企业内控制度薄弱的现状, 首先明确治理结构相关各方的责任。其次, 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从《公司法》规定看, 在公司管理中董事会居于核心地位, 因此董事会应对内控制度有效运行负责。再次, 注重监事会职能的发挥。加强监事会的建设不仅能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三角制衡关系, 还能确保企业董事及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与执行。
(3) 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弱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内审机构独立性的缺失。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 并针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 及时改进内部控制程序。这样不仅能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也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4) 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外部监督与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COSO报告认为,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良好, 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企业可通过内部和外部监督来实现。内部监督前已述及, 不再阐述。加强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外部监督措施, 包括: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发表专项意见;加强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的企业按相关规定处理;加强证监会等外部监管力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5) 会计电算化及岗位责任制。包括电算化人员管理、电算化安全管理、电算化档案管理和有关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要建立数据和软件安全保密制度、机器操作维护管理制度, 在集团企业内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统筹规划, 逐步做到报表汇总或合并报表编制工作的电算化, 并逐步向集团网络化方向发展。
(6)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有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相配套。内部会计控制联系和反映单位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 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情况和实际效果, 也能够从各方面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奖惩措施是调动内部人员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举措。一是要根据各岗位所要求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复杂程度, 制定各岗位工资标准;二是根据会计基础工作水平、风险防范能力确定会计人员年度奖励标准;三是根据会计核算差错、发生事故的原因确定处罚标准。以此合理评价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 并将评价结果与会计人员个人收入有效结合起来, 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上, 既有相互依存的一面, 又有利益上的矛盾甚至对立, 从而可能使会计信息需求和利用方面出现差异, 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或弱化会计控制的作用。因此,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探寻加强会计控制的合理方式,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控制弱化, 就成为解除现代企业制度健康发展羁绊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国盛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对策及建议[J]四川会计, 2001, 2.
摘要:内部会计制度在我国已实行多年,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的执行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由于内部结构的调整,外部、内部环境的变化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内部控制问题。本文就企业如何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会计控制;问题;对策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一、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的现象较为突出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存有许多误解,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规章制度;有的认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准确性及资产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内部监督等;甚至有些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并且遇到具体问题,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件和严肃性;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有时甚至为了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或搞帐外帐,隐匿物资,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失。
2.职务分离控制存在薄弱点
很多公司出纳和制单由相同的人担任,现金出纳收款或付款后,自己做费用和往来的记账凭证,这种情况不符合会计人员内部互相牵制制度、不相容的业务应该有不同的人员执行的规定。并且公司的会计凭证上制单人、复核人、会计主管签字不全甚至没有签字,会计主管没有对记账凭证进行二次复核,会计差错将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这是很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
3.批准权利过渡集中,流于形式
按照财政部2001年6月印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的要求,公司的预算内零星采购应由经办部门开具经费开支报审表写明用途、金额,由公司总经理签字后交财务部,财务经理签批后办理。预算内经常性费用支出无预借款直接报账,由制定经办部门开具费用支出凭单,写明用途,经总公司经理批准后,连同发票或收据交财务部办理。很明显,这项管理规定从表面上看是完善的,但是实际上支出现金只要有总经理的签字,财务经理就等于默认了,而实际上总经理工作往往很繁忙,公司里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处理,在签批时往往没有时间审查支出的合理性。这是很多企业都容易出现的问题。
4.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力度不够
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责任划分、量化、奖惩等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执行的好坏也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有的企业虽然也设有一些奖惩制度,但没有完全制度化,致使部分人员认为执行与否无关紧要;加之无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从而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自觉性和警觉性。另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不健全,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
5.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并且存在不合理现象
公司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很多缺陷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是修订制度而是放弃执行,也有的明知不合理依然按照制度执行。例如天津某公司《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中规定的公司所有的开支都应经过总经理签字后办理,而实际上总经理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办公室致使很多业务因钱不到位而停滞,有时甚至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总经理在工作繁忙时根本不审核支出的用途和数量就直接签字,结果是可能导致公司的货币资金浪费严重。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要求
1.企业会计机制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为了有效治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国家国务院新修订通过的《会计法》的第二十七条中,从实质上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国家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2.内部会计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会计信息是整个经济信息的基础性信息。会计信息的规范、及时、准确、真实决定了其质量的高低。因而,会计信息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他经济信息的有效程度。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而内部控制正是确保它们被切实贯彻执行的措施和手段的集中体现。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就是健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和及时地反映企业状况,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3.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客观要求
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问题,主要就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给会计造假以可乘之机。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做假账,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粉饰业绩等非法目的。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一套薄弱的内控制度本身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犯罪的诱因。
4.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目标。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如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和舞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会计活动是否得到适当的授权和批准,是否符合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执行有关财经法规的情况。因此,保证企业会计活动的有效性、合法性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通过审批、审核等一系列控制措施可以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制止各种违反有关财经纪律的行为,督促企业内部各部门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保证各项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合法性,从而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性、透明度比较高。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提高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意味着企业领导者必须要对本单位的会计控制负责,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企业的领导者所造就,而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因此,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正常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职工的素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与执行者的素质。提高管理者与执行者的素质,要开展持续有效的专业知识教育,增强财经知识与法律法规意识,使其能胜任所承担的工作职责;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敢于坚持原则和勇于执法、守法、护法的责任感,从制度上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使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能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要。
3.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的情况。会计记录是否按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有无违法乱纪行为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在执行中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将日常的经营活动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及时纠正偏差,防范企业风险,确保企业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4.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各单位一定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当然,内部审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规范的完善程度,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这样才有利于约束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将评价结果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参考文献:
[1]李永刚:如何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公用事业财会, 2007,(02).
[2]李艳芳:如何搞好企业的内部控制[J].现代会计,2006,(02).
1、《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界定的零售小企业是指符合从业人数5-20人以下,营业收入100万-500万元以下的企业。(×)
2、《小企业会计准则》所界定的小企业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所界定的小规模纳税人(√)
3、《小企业会计准则》所界定的小含糊不清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所界定的小型微利企业(√)
4、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5、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6、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可以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7、《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在资产计量方面,要求按照成本计量,不再对任何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8、税务部门是小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9、小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进,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要求,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建账建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10、我国会计上所说的现金仅指企业库存的人民币现金,不包括外币现金。(×)
11、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小企业一律不准坐支现金。(×)
12、小企业可以根据经营需要,在一家或几家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13、一般情况下,收款单位收到付款单位交来的银行汇票可以不送交银行办理转帐结算,而直接背书转让给另一单位用来购买材料(√)
14、付款人在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日账户不足支付时,其开户银行应代为付款(×)
15、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应至少每月核对一次,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如有差额,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同时企业应按未达账项入账.(×)
16、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结算方式都受结算金额起点的限制。(×)
17、小企业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18、短期投资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
19、短期股票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20、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收入,除已计入应收款项的现金股利和债券利息外,应在实际收到时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21、小企业持商业汇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贴现,应将办理贴现手续费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22、小企业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无论是否带息,均按票据的票面价值入账。(√
23、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均应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24、小企业支付的包装物押金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均应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25、小企业销售一笔金额为15万元的货款(含税),规定销售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20,n./30,购货单位于第15天付款,该企业实际收到的款项金额为14.8万元。(×)
26、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
27、工业小企业购入材料和批发业小企业购入商品所发生的运杂费保险费等均应计入存货成本(×)
28、存货发生损毁、处置收入、可收回的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扣除其成本、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29、毛利率法主要适用于商业批发企业每个季度前两个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未结存商品成本。(√
30、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无需单独进行账务处理(√
31、无论小企业对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还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反映的都是存货的实际成本。(√
32、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生产用材料时,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可以按支付的外地运费的一定比例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该进项税额不应计入购进材料的采购成本中。(√
33、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多少,而与利润表中净利润的大小无关。(×)
34、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月未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时,无论是节约还是超支,均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
35、出租包装物逾期未收回而没收的押金,缴纳有关税费后的净收入应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36、企业接受的投资者投入的商品,应按照该商品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入账。(×)
37、因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计入林要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当期损益。(×)
38、小企业对经营租入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均不拥有所有权,故租入时均不必进行账务处理,只需在各查簿中进行登记。(×)
39、承租人在签订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凭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当期费用。(×)
40、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同自然报废产生的固定资产净损失一样,都应列入“营业外支出”处理。(×)
41、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42、企业购入的任何性质的工程物资,其增值税进项税额都不能折扣,而应计入工程物资的成本。(×)
43、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将生产车间一台设备租给某单位使用,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尚未转移。企业对该固定资产仍应计提折旧,计提折旧时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44、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特点是每期提取的折旧额相等。(×)
45、采用出包方式进行自建固定资产工程时,按照合同规定预付承包单位的工程价款,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46、企业将一台不需用的机床对外出售,在计算出售该固定资产的净损益时,应考虑营业税。(×)
47、盘亏和盘盈的固定资产都应该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核算。(√)
48、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不再提折旧,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仍然需要计提折旧,直至提足折旧为止。(×)
49、小企业在建工程在试运转过程中形成的产品、副产品或试车收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50、对于固定资产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在办理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则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51、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52、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5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54、小企业固定资产以经入账,其入账价值均不得作任何变动。(×)
55、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比较特殊,所以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在确定后,可以随意变更。(×)
1无形资产,是指不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错)
2某企业以50万元外购一项专利权,同时还发生相关费用3万元,那么该外购专利权的成本为53万元。(正确)3无形资产在取得的当月开始摊销,处置无形资产资产的当月不再摊销。(正确)不论无形资产的用途如何,其摊销价值一律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错)小企业出租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收入确认原则确认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同时,确认出租无形资产的相关费用,并同时结转无形资产的价值(错)小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将所得价款式与该项无形资产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其他业务利润。(错)无形资产摊销时,应该冲碱无形资产的成本。(错)“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错)
9对自行开发关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接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入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以及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错)小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交纳的营业税,应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错)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均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核算。(×)长期待摊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分期摊销。(√)
1(小企业会计准则)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错)
2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租金收入,应作为小企业会计上的收入来认定(错)
3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应统一作为小企业的营业外收入进行会计处理(对)
4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得应收款项,按(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时,不增加利润,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确认为收入,因此,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时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错)
5、不同结算方式下,(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对销售商品收入确认实现的时点规定一致。(对)
6、(小企业会计准则)所称的销售商品收入与企业所得税法所规定的销售货物收入在构成上是一致的。(对)
1小企业的费用应当在支付时按照实际支付额计入当期损益(错)
2实际工作中,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是同义语(错)
3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都是本期发生的费用,期末均应计入当期损益(错)
4小企业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已予确认的,应当将已销售商品和已提供劳务的成本作为营业成本结转至当期损益(对)
5企业所得税法所规定的税金,在范围和内涵上对应于(小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其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小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税法所规定的税金。(对)
6小企业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收滞纳金及罚款应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错)
7小企业出售不动产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营业税应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对)
8小企业(批发业、零售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应计入所购入商品的成本(错)
9小企业发生的超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的业务招待费,应计入管理费用,但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时,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对)
1、小企业确认的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借计“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
目。(对)
2、小企业按照规定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不含出口退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先征后返的,应当在实际
收到返还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错)
3、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租金收入,按(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时,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错)
4、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其他收入,按(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时,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对)
5、小企业确认的坏账损失应计入管理费用(错)
1、流动负债是指小企业预计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对
2、短期借款利息在计提时应通过短期借款科目核算。错
3、小企业向内部职工借款支付的利息支出,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错
4、应付票据科目核算小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银行
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对
5、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税法对于小企业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处理是一致的,即均做为收入来
处理,因此,对应纳税所得税额的影响是一致的。对
6、小企业预收账款情况不多时,也可以不设置预售账款,将预售账款直接计入应付账款。错
7、小企业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其他应付款。对
8、小企业无法支付的其他应付款,借记:其他应付款贷记:资本公积。错
9、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职工薪酬的内容与企业所得税打规定的工资薪金的内容是一致的。错
10、小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执法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按照支
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计加扣除。对
11、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所称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是指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薪委会或相关管理结构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的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薪金。错
12、小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
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作为职工福利管理,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错
13、离休人员统筹外费用不属于小企业职工福利的范围。错
14、小强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用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
15、小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准
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
16、住房公积金不属于职工薪酬。错
17、小企业会计准则于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均为1.5%
18、大华公司2*13年按工资总额(假设等于工资薪金总额)的2.5%计提了职工教育经费86000元,2*13
年实际发生了90000元,则在2*13年允许税前抵扣的职工教育经费为86000元,超过的4000元,准予在以后的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
19、应有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错
20、小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与的补偿,计入产品成本。错
1、小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作为资本溢价,通过实收资本核算(错)
2、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不得变动(错)
3、被投资企业将股权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也
不的增加该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对)
4、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于个人去的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
人所得,不增收个人所得税(对)
5、小企业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无需做账务处理(错)
6、小企业的盈余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错)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推荐阅读: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习题06-25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重点07-27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银行类05-31
继续教育小企业会计制度-总论07-05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文06-17
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分析与比较09-06
企业会计的毕业论文会计毕业论文10-17
关于小企业会计的论文09-07
企业会计的实习报告09-16
企业会计的实习个人总结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