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精选8篇)

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 篇1

这节活动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一开始上课,我设计了猜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 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有的学生说:“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个房间吧!有的学生说:“大米粒太小,能装满一个衣柜吧!”还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杀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测量,就测量一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 篇2

师:数一亿粒大米需要多少时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可以先看1分钟数多少粒大米, 然后再算数1亿粒大米需要多少时间。

老师尴尬了一下:谁还想说说?

生2:可以先数1分钟的大米, 假如数的是50粒, 就用100000000除以50。

老师有点慌乱:你是说先要数一些大米对吧?

一些学生齐答:是的。

师:那先数一粒可以吗?

生3:不可以, 数1粒米不好测算时间。

师:那数多少粒才比较合理呢?

生4:100粒。

师:数出100粒之后怎么办呢?

生4:推算。

师:怎么推算?……

课后交流, 一位老师中肯地谈道:“教师应该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 可是小钱, 对学生1和学生2的回答, 不知你是真的没听明白, 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硬是‘扯着’学生回到了你的数100粒米的套路上来。”小钱老师脸红了:“学生的回答是听明白了, 可是他们说的不是书本上的方法, 而且按照学生的思路走下去, 就偏离了主题, 我只有自说自话了。”并诚恳地求教:“这时显然不能组织学生的生成, 那我该如何组织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呢?”大家一时语塞, 而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组织学生“数学现实”的盲点, 促成教学发生

学生并非带着空空的脑袋走进课堂, 即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他们闻所未闻, 但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总有过去的解题方法、过去的数学经验、过去的思维策略, 悄然影响着新课的学习。建构主义心理学家们的实验也表明: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过程。只是学生的这些数学现实既是继续学习的基点, 但也是继续学习的障碍。如文章开端小钱老师教学片段中的问题———“数1亿粒米需要多长时间?”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 有过数一个单位时间里有多少东西的经验, 于是四年级的学生自然生出这样的思考路径:“可以先看1分钟数多少粒大米, 然后再算数1亿粒大米需要多少时间。”这种思维无疑是正确的, 只是它不但不是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 而且干扰了新方法的习得;本节课的主旨是掌握“先数100粒米, 利用数100粒米的时间推算出数100000000粒米的时间。”可数次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没有这种思维策略。可见, 这就是学生“数学现实”的一个盲点。

带领学生走出盲点, 看见阳光, 方是教师课堂“组织者”的角色体现。课后, 小钱老师针对“怎么帮助学生快速联想到先数100粒米?”这一“数学现实”中的盲点, 着力组织了两个问题:“我们课上能数出一亿粒米吗?”“那我们该怎么数呢?”这样把思维的重心放在了“怎么数”上, 学生朝着想办法数米粒来聚焦, 而不是算时间来做完题目。最后呈现了如下精彩的课堂———

师:钱老师很想数出一亿粒米给大家亲眼见识一下, 同学们猜猜数一亿粒米可能需要多长时间?

生1:3个小时。

生2:几天吧。

生3:我也觉得可能需要三五天。

师:老师欣赏你们大胆的猜测, 不过这样的猜测缺乏依据。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比较确切地知道数一亿粒大米要多长时间呢?

生:数一数并计时。

师:不错, 实践出真知。不过根据同学们刚才的猜测, 数一亿粒米需要的时间可不少啊!我们40分钟的课上能数出一亿粒米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该怎么数呢?

生:先看看数1粒大米要多长时间, 再算出数一亿粒大米要多久。

生:数1粒米不行, 时间太短, 误差也大。我觉得可以数100粒米, 然后根据数100粒米的时间, 进行推算。

师:哦, 推算, 这是个好方法, 你准备怎么推算?……

二、组织学生概念表征的空隙, 促使数学生长

儿童对概念的理解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抽象化阶段, 儿童对有关对象确认出某种属性;二是类化阶段, 儿童对这些属性进一步抽象, 只考虑属性的相似性, 忽略其他属性的差异性;三是辨别阶段, 儿童不仅认同共同属性, 同时还能区分不同属性, 初步形成了分类能力。如为了填补“一亿有多大”的“概念”空隙, 老师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如:第一步, 数100粒大米, 再根据数100粒大米用的时间, 推算出数一亿粒大米要多久。第二步, 转化数一亿粒大米的秒数为天数、年数。第三步, 先称出100粒大米有多重, 再推算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第四步, 课堂现场捕捉学生数一亿的素材, 开展数一亿本数学书有多厚、数一亿枚硬币叠起来有多厚、一亿个同学手拉手有多长等活动研究, 帮助学生一步一步丰盈概念的表征, 使得抽象的数字形象化, 形象的情境抽象化, 最终识别“一亿有多大”。

三、组织最近发展区的“脚手架”, 促进思维延伸

还是拿“一亿有多大”的教学来谈。有的老师待学生推算出“数一亿粒米需要大约60000000秒”后, 立即提出问题:“60000000秒等于多少分钟?”随后紧接着提问:“1000000分等于多少时?”“16667时等于多少天?”“694天大约等于多少年?”而上文的小钱老师设计了如下“脚手架”, 效果良好。

师:原来数一亿粒大米要6000 0000秒, 刚才这位同学猜测数一亿粒大米可能需要3天, 那我们想不想计算一下数一亿粒大米到底要多少天?

师:要把6000 0000秒变成多少天, 该怎么换算?

生:先把秒变成分, 再把分变成时, 接着把时变成天。

师:恩, 说的很有条理, 那行动吧!

生:6000 0000÷60=100 0000 (分)

师:怎么想的?

生:1分钟等于60秒, 看6000 0000秒里含有多少个60秒。

两种教法, 做了同样的题目, 思维的发展却不一样。让学生计算“6000 0000秒等于多少分钟?”“100 0000分等于多少时?”“16667时等于多少天?”“694天大约等于多少年?”之类连串的问题, 浅显, 学生能顺势一下子列出算式, 但是“脚手架”过于短促, 思维的弹性空间就狭窄。而面对小钱老师提出的“想不想计算一下数一亿粒大米到底要多少天?”, 学生不能一下子列出一个具体的算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还得自己为自己搭建一些“脚手架”, 在这个过程中, 思维的空间得以延展。

一亿究竟有多大 篇3

张老师为我们准备了几件物品:一本数学书、一个数学练习本、一本笔记本、一支白板笔、一百张纸。她让每个组长选一件物品,也可以自备一件物品,测量出一亿件这样的物品的高度。我是组长,先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大家都很想知道一亿张纸到底有多高。于是,我毫不迟疑地拿了一百张纸。

开始测量了,我们小心翼翼地做起来。经过测量,我们得知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然后,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亿张纸有多高。教室里很安静,我先用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接着,把“厘米”换成“米”作单位。啊!真是不可思议,足足有一万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这是什么概念?一亿张纸有这么高,要换成别的东西,你还敢想象吗?

啊,一亿原来是这么大!于是,我想起了蚂蚁。蚂蚁是那么小,但一亿只蚂蚁就可以填满一座村庄!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一亿有多大反思 篇4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一亿有多大练习题及答案 篇5

篇一:一亿有多大练_题及答案

一亿有多大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6×357-3209

(10372-6646)×138

2.用10枚5角的硬币排成一排(如下图),量一量一共长多少厘米。

(1)照这样计算,一亿枚5角硬币排成一排,有多长?你能列表填一填吗?X

k

B

.c

o

m

(2)一亿枚5角硬币排成一排的长度为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从你家到的路程大约有多远?用一亿枚5角硬币排成一排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从你家到学校路程的多少倍?

(4)赤道全长大约40000千米,如果用一亿枚5角的硬币绕地球赤道排,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新|课

|标|

第|一|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3.先用计算器计算,再探索规律。

(1)123456789×9=

123456789×18=

123456789×27=

根据规律,你能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吗?

123456789×54=

123456789×72=

123456789×81=

(2)45×101=

123×101=

39×101=245×101=

根据规律,你能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吗?

88×101=

234×101=

96×101=

728×101=

4.和爸爸、妈妈一同算一算,一秒钟画一个点,一刻不停的画,1亿个点一共要画多长时间?

5.和几名同学研究一下,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围起来有多少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新-课

-标-第-一-网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6.先用计算器计算,再找出每组算式的规律,把横线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9×9-1=

98×9-2=

987×9-3=

9876×9-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风尚街区】

走迷宫

黑猫警长正在追捕老鼠,你说它该走哪条路?

篇二:【新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

新人教版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试题

判断:100张纸约高1厘米,那么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1万米高。

填空:年河南省人数约为961300000000人,那么961300000000读作()

年河南省人数约为961300000000人,那么961300000000()100000000。

A.>

B.<

C.=

一种练_本10本约厚3厘米,一亿本这种练_本叠在一起的高度比喜马拉雅山(高约8848米)()。

A.高多了

B.低多了

C.一样高

D.不好比较

年河南省人数约为961300000000人,那么961300000000()100000000。

A.>

B.<

C.=

一种练_本10本约厚3厘米,一亿本这种练_本叠在一起的高度比喜马拉雅山(高约8848米)()。

/

篇三: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亿有多大》同步练_

一亿有多大

同步练_

1.100粒大米饭约重4克。照这样计算,一亿粒大米饭约重多少克?

500克大米饭可以供一名成年人生活一天,全国13亿人如果每人减少浪费一粒米饭,节约的粮食可供成年人生活一天?

3.一种纸,10张约重2克,照这样推算,(1)1000张约重多少克?

(2)100000000张约重多少克,合多少千克?

(3)100000克约有多少张纸?

4.100枚一元硬币叠放在一起厚约18厘米,照这样推算,10000枚一元硬币叠放在一起厚约18米。一亿枚一元硬币叠放在一起厚约多少米?请填下表。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一亿枚硬币叠放在一起,约有多少个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那么高?

5.数100本练_本要用90秒,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_本大约要用()年。

6.一枚一元的硬币大约重6克,照这样推算,10000000枚一元的硬币大约重()千克。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篇6

1.借助作业提纲独立探索,初步感受1亿的大小。在教学中提前设计好作业提纲,让学生有目的地具体进行操作,并告知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作业提纲的反馈,学生对1亿有多大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象,能够说出关于1亿有多大的具体事例,并能通过实验数据来谈自己对1亿大小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实验的过程,体会验证的方法。

2.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思想统领解决问题。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随着数学概念、原理的掌握而逐渐发展的。教学中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教学思想方法。当教师提出一亿张纸的高度是多少?学生无法估量,怎么办呢?学生会想到在家里测量100张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再推算1000张、10000张、100000张、1000000张、10000000张、100000000张纸的高度,从而得出1亿张纸的高度为10000米,这样由简单到复杂,把大数变成可以进行研究的小数,这样就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有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这种数学思想就是化归思想,也就是转化思想,由此使学生联想到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把大数目变成小数目来进行研究,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正如华罗庚教授在数学归纳法中强调:“要勇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起点常常超越教材的逻辑起点,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思维方式也时常出乎我们的意料。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必须善于退,主动地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构建新知,教学才能顺利地达到预设的结果。

不足之处:

没有让学生在小组内具体进行操作,而是借助提纲在家进行实验的,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总感觉有些按图索骥。

再教设计:

1.尝试在组内完成实验报告。

1亿有多大反思 篇7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的导入和1亿有多大的感悟中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硬币的高度,如小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交流活动的空间。密切关注学生合作、交流、测量、概括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空间。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讲完从一粒米到一亿粒米的重量计算后,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他们惊叹一亿粒米够一个人吃223年时,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粮食,感知农民劳动的艰辛。 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内在动机。

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 篇8

大数的认识

1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看以一些用“亿”作单位的数。(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生1: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画1亿个点,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大约要画3年2个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脏一年约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

100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大约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以“万”、“亿”作单位的大数。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二、探究教案,经历过程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方案了解1亿有多大。首先选定你们小组需要什么东西。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组想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生2:我们组想看看1亿个小朋友占多大地方。

生3:我们组想知道1亿粒米有多少。

生4:我们小组想知道1亿个字有多少。

师:难道我们想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就要真的拿来1亿张纸进行测量吗?真的要找来1亿个小朋友站一站吗?真的需要这样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试验、测量,然后就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测,得出结果。

师:这个办法不错,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你们的实验测量吧,然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小组活动情况:

生:我们测量出100张纸约厚1厘米,那么1亿张纸的厚度就是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

师:1亿张纸折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生:我们实际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发现1平方米内站4个小朋友。这样1亿个小朋友需要占100000000÷4=25000000(平方米)。

师:1亿个小朋友要占25000000平方米,相当于站满1000多所我们这样的乡镇小学。

生:我们测量了1克米,数一数发现1克米约有53粒,这样1000克米就有53000粒,1亿粒米就是100000000÷53000≈1887(千克)

师:1亿粒米大约2吨,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就要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师:如果以一年365天来计算,若每天读5000个字,则1年可以读完1825000个字,那么读1亿个字要100000000÷≈55(年)。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看5000个字,要坚持55年才有可能读完1亿个字。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1亿有多大。把我们这节课知道的结果回去讲给家人听。简单地说,1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乘1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铁路长度却是世界上最短的,还不够一根烟长。最后,我们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有关“亿”的数字。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从广度(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面积)、深度(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1亿个字有多少)、多维度(1亿粒米的装载)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对象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学生们还是对1亿张纸叠起来大约有10000米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的面积、1亿粒米大约重2吨等概念难以获得实在的表象。

上一篇:单位公章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水质污染事件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