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复习提纲(精选7篇)
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4.“四风”问题具体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5.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6.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五湖四海,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7.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9.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0.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11.党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12.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3.习近平指出,做好老师有四个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14.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5.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16.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1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8.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19.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对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在通常情况下,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20.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21.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同级党的委员会决定,并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22.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2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24.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应当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25.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
2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27.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28.党员必须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29.党章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3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1.党组织如果在维护党的纪律方面失职,必须受到追究。3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34.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6.劝党员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37.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38.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39.根据党章规定,在基层单位中,凡是有正式党员 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40.党章中全面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1.党章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42.把学习党章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4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的全称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4.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45.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人民民主。
4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47.“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48.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49.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党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50.富国与强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大基石。51.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52.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5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54.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56.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57.《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5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9.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60.实现中国梦,最终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61.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
62.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63.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64.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
6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6.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67.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8.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69.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帜。
70.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7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7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74.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脱离群众危险。75.《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一条要求,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7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77.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7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79.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24个字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80.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
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81.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82.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设置。83.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84.《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被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85.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擅自决定和批准。86.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87.各级党委要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88.《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正面引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89.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90.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斗争,保证把纪律和各项党内法规执行到位。
91.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92.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93.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94.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95.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组织纪律。
96.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
97.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98.党员经过留党察看,确已改正错误的,应当恢复其党员的权利;坚持错误不改的,应当开除党籍。
99.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100.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01.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2.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03.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104.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斗争,保证把纪律和各项党内法规执行到位。
105.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擅自决定和批准。106.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07.各级党委要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108.《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正面引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
109.《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110.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111.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112.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为:改组,解散。
113.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定为自动退党。
114.《廉洁自律准则》“四个必须”: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115.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116.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117.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两年。
118.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半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119.对于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本人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的,应当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120.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21.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
122.一人有两种以上(含两种)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123.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 2016年 1月 1日起施行。
124.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派出的考察组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
125.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在一年内有效。
126.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党委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127.新条例中,提出干部队伍建设四化要求,具体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28.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四种情况。
129.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因问责被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130.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具体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关系、近姻亲关系。131.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132.《纪律处分条例》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组织和党员。
133.党组织应当坚持和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按照规定开好民主生活会。通过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134.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应当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针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
135.各级党组织应当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工作制度,有效防范各种违纪行为的发生。
136.党员卢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5年内不得重新入党。
137.对有丧失党员条件,严重败坏党的形象行为的,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138.党员通过信息网络、报刊、讲座、书籍等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139.经查,某县委书记杨某同时存在两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按照规定应分别给予其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最后组织决定应给予杨某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40.党员郑某因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民族分裂游行活动,经批评教育后也确有悔改表现的。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郑某可以免予处分或不予处分。
141.党员在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申请政治避难,或者违纪后逃往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的,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142.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指出,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143.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应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 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
144.在特殊时期或者紧急状况下,拒不执行党组织决定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145.某市审计局副局长刘某因严重违纪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一年内,有关部门又查清刘某违反廉洁纪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刘某应当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146.党员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147.不按照规定公开党务、政务、厂务、村(居)务等,侵犯群众知情权,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148.党员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149.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50.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抵触。15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52.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54.我们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15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5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15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158.宪法的核心价值是保障人权。
159.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6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16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16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明确立法权力边界,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163.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计算。
164.专题民主生活会主要针对领导班子成员,专题组织生活会主要针对全体党员。
165.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还必须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166.三会一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支部的制度之一。所谓“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167.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168.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169.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四大考验包括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70.在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17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两个目标分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2.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173.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民心。
174.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175.《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第七条是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176.《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四个廉洁”是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177.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党员廉洁自律规范第二条是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17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共同繁荣和发展。
179.推进“十三五”发展的“六个坚持”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五个发展”是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80.2015年10月12日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181.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182.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183.党章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184.《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党员廉洁自律规范第三条是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185.《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186.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87.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188.“理想信念”被总书记称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189.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盼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90.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19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开宗明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192.《党章》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
193.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全党必须模范执行。
194.党章提出的“四个尊重”是指: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95.《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二、简答
论述
1.《党章》总纲中提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2.入党誓词是什么?
答:入党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4.“三重一大”是指什么?
答:“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地规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的宏伟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们通常把这个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坚持改革开放。7.请简述中央八项规定的主要内容?
答:
1、改进调查研究;
2、精简会议活动;
3、精简文件简报;
4、规范出访活动;
5、改进警卫工作;
6、改进新闻报道;
7、严格文稿发表;
8、厉行勤俭节约。8.什么是“一岗双责”?
答:“一岗双责”指既要抓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案件防范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规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问责,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应有的力度。
9.《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提出的“四个必须”要求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0.总书记参加并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请问“三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溶剂、溶质的定义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 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 (或气体) 与液体混合———固体 (或气体) 是溶质, 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 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 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 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 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 溶剂仍是水。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 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 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 要先滴入红墨水 (目的:为了显色, 利于观察) 。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 (硫酸钡的悬浊液) 、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 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 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 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 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 形成溶液, 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 随水流去。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 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 和水分子作用, 生成水合分子 (或水合离子) ———放出热量。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 (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 (例如硝酸钾)
氯化钠等溶于水时, 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 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 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 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叫做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 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 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 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 所以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1)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2) 不饱溶液与饱和溶液转化时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3)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4)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也可以加入Ca O并冷却。
(5)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 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 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1)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 在一定温度时, 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过滤法 (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铁屑和其他固体:用磁铁反复吸引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 (蒸发溶剂)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高温溶解、降温、过滤)
(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 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这一过程叫结晶)
后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 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另一种受温度影响小。我们希望析出的晶体是量多的一种, 所以选用的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 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 二者都蒸发10g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在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 把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 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M, 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 那么N=2M。
2.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 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 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 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外因) 温度。
一般来说, 温度越高, 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 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
在20℃下, 溶解度小于0.01g, 被称为难溶 (或不溶) ;溶解度介于0.01~1g之间, 被称为微溶;
溶解度介于1~10g之间, 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 被称为易溶。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 (见图)
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P点的含义是:在该温度时, 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加入A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 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 (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 , 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 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 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B>C>A。
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 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 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 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少量B的混合物, 用结晶法。
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气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压强为101k Pa和一定温度时, 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 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 (外因) 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 温度越高, 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 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第三节溶质的质量分数
牢记下面的公式:
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 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 (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
上下的单位要统一。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 “16%”的意义: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6份质量的氯化钠。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溶液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用浓溶液稀释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 (化学式) 和浓度。
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
关系式
(1) 加水稀释:浓溶液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2) 加入低浓度溶液稀释: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 ×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混合计算
依据:混合前各溶液溶质的质量之和, 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
已知的问题
(1) 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 固体带有结晶水 (例如硫酸铜晶体) , 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2) 量取液体时, 如果仰视读数, 量取的液体会偏少;如果俯视读数, 量取的液体会偏多。
(3) 用固体配制溶液时, 天平未配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
[例题]把2.8g铁片放入20g稀盐酸中, 恰好完全反应, 求:
(1) 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生成的Fe Cl2的质量为y, 生成H2的质量为z。
答: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5%,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97%。
[注意事项]
(1) 铁片放入盐酸中, 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不是铁, 而是氯化亚铁。
(2) 不要设“盐酸的质量为x”, 因为盐酸是混合物, 而溶解到盐酸中的氯化氢才是纯净物。
一、历史事件的共性规律
比如我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规律:
1、原因:都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压迫农民,在经济上剥削农民,造成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导致阶级矛盾尖锐,从而引发农民战争。但必须指出的是:每次农民战争都是有其自身的具体的原因的。
2、目的:都是为反对封建压迫和剥削,推翻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
3、意义:都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动摇了(或推翻或瓦解)封建王朝的统治。
又如世界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
1、原因:通常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较为发展,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而发生的。
2、目的:一般都是为反对封建制度,反对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或者地方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3、意义:都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对其他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但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是以一种剥削方式代替另外一种剥削方式,使人民身上又套上新的枷锁。
二、历史知识要素的结构规律
任何历史现象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这就是历史的具体性;但是,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还有内在的本质联系,这就是知识要素的结构规律性。只有把握了历史知识各要素的结构规律性,组织材料才会得心应手,才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复习才会事半功倍。那么,到底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把握呢?
1、关于历史背景
(1)凡是政策、政治理论、或政治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其知识结构往往包括以下方面:客观条件、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组织基础等等。
(2) 凡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背景,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具体可分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人民群众的推动、导火线等等。
(3)凡是中国封建社会大规模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最根本的都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具体表现为土地集中,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兵役、徭役和赋税太重;除此之外,自然灾害和战争则是催化剂。
2、关于历史影响
(1)两分法:即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2)凡是资产阶级革命或者变法的意义、影响,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归纳复习:性质或特点、政治性结果、经济性结果、历史影响、局限性等等。
(3)凡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意义,一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战果及对斗争对象的打击;特点及对斗争主题的赞美;以及对该事件历史地位的评价等等。
(4)凡是农民战争的历史影响,一般要从以下四方面分析:政治结果(表现为打击、瓦解、推翻封建王朝)、经济性结果(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生产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负反馈效应(迫使下一代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思想结果(集中反映在起义者的政治主张和斗争口号上)和特点。
3、关于经济的发展
(1)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外有五:①农民战争的作用;②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③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变法或者改革的促进作用;⑤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为政治前提、劳动力条件、市场条件、资金条件、技术条件、资源条件等。
(3)关于经济发展的表现。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不外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部门以及对外贸易的概况。农业不外下面六点:①经验的积累;②工具的改进;③水利的兴修;④荒地的开垦;⑤人口的增加;⑥粮食布匹的增多。手工业主要有以下四大产业部门:纺织业(棉纺织业或者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冶炼业等。商业主要讲商品的增多、城市的兴起发展、贸易范围、货币关系等。对外贸易主要讲贸易对象和交换的物品。
4、关于法令、措施
法令、措施的叙述,一般都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几方面加以阐述的。如中国的戊戌变法的内容、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就是这样。抓住这几方面,识记和回忆时便可以脉络清楚,层次分明,要点齐全,收到成效。
5、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编写特点
中国古代史是按照朝代顺序编写的。每个朝代大体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某个王朝是怎样建立的;②统治者怎样调整统治政策;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重大的政治事件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⑤民族关系;⑥对外关系;⑦怎样走向衰落,农民战争怎样推翻这个王朝。
每个朝代调整统治政策的内容,大致上都包括:土地制度的调整、剥削制度的调整、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减轻等三个方面。唐代的均田制、明初的垦荒归己政策和关于屯田的规定,以及清代的“更名田”都属于土地制度的调整。唐代的租庸调制,明代的垦荒者免除三年徭役和赋税的规定,清代的摊丁入亩,都属于剥削制度的调整。宋朝的客户交足了田租后可以脱离原来的地主;明代的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代无地农民可以不纳丁税和结束工匠超役的制度,者都属于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统治者调整者三方面的关系是被迫的,是被剥削阶级斗争的结果。这三个方面的调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因而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好处。
另外,历史课本的目录与课本的内容是骨与肉的关系。目录是骨架,是纲目,虽然简短,却很重要,掌握了目录也就掌握了历史课本内容的纲要。复习历史离不开历史事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名称在目录中均已出现,掌握了目录也就有利于我们掌握历史的重点。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二、内涵、含义、定义
1、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5、“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7、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10、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1、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
三、机关、机构
1、我国的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1)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3)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2.经线和纬线
(1)经线
①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
②经度:定义为地球面上一点与两极的连线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的夹角。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2)纬线
①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向东西方向。纬线形状为圈。
②纬度:纬度是地球上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人们把纬度分为低、中、高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
(2)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3)地球表面的五带划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4.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指的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3)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第一章 小学教育概述
一、西方古代小学教育的发展
1.中世纪的教会教育
(1)堂区学校、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学校
堂区学校:读写算,宗教启蒙
2.世俗教育
(1)骑士教育
三阶段:家庭教育(0—
7、8),礼文教育(7、8—14)和侍从教育(15——21)
二、近代各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宗教的、慈善的小学退化,国家的小学强化
1、英国
星期日学校,导生制学校,1870年的《福斯特法案》
2、法国
初级小学、高级小学,1833《基佐法案》,1882《费里法案》
“义务、免费、世俗”三原则
3、美国
1837年,马萨诸塞设立州教育委员会;1852年该州颁布义务教育法
三、近代西方小学教育的特点
1、立法。建立国家开办、支付费用和管理的小学
2、义务。每一个家庭有责任让孩子接受教育
3、世俗。学习社会的、而非宗教的内容
4、终结。每一个孩子都以就业或补习为目的,而非升学
四、现代各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欧洲新教育运动,双轨制变单轨制
1、英国
1918《费舍法案》,5——11(5—7,8—11)
1944《巴特勒法案》,第一阶段,11岁考试,2、法国
1919,统一学校运动
3、美国
学制的进一步完善,8—4,6—3—3,学段的衔接
五、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特点
1、多种学制并存。6—3,5—4,9年一贯制
2、公立与民办并存。1980年以后允许社会、企业等独立办学。《民办教育促进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3、课程类型变化。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4、校长负责制
六、小学作为传播文化的主体
1.文化的选择
► 古代与现代文化,中国与外国文化,人文与科技等不同类型。
2.文化的传播
►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开展、组织不同的文化活动。
七、小学承载文化的主体
1.有自己的学校文化
2.反映本土或区域性的文化
3.继承和发展文化
八、小学教育的功能基础:社会规定性
1.社会发展制约教育的发展
► 政治的 ► 经济的 ► 文化的 ► 人口的
2.教育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
► 维护社会的稳定
► 促进社会的进步
九、小学教育的功能 1.普及
► 让所有适龄的儿童或失学的成人完成初等水平的教育。
2.奠基
► 奠定儿童或失学成人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智慧、人格
► 为接受高一级教育做好准备:提高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 完善自身的建设,做好“幼小”和“初小”的衔接:制度建设
3.自我完善
► 去除负面的功能
► 加强正面的功能
十、小学教育活动的特性
以全身心的投入体现儿童发展的心理逻辑——探索、交流、创作等活动
1.游戏活动
► 表现出儿童之间轻松、愉悦的互动。
2.操作活动
► 做中学:无论体育、智育和德育等的活动都是如此
3.制作活动
► 完成作品:
十一、波伊尔理想小学的标准
1、学校成为共同体
拥有共同的目标,教师成为领导者,家长成为合作者
2、连贯的课程
以语言为中心,具有共性的核心课程,测量结果
3、促进学习的环境
达成目的的教学方式,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孩子提供服务
4、品格的塑造
培育核心美德
有理想的生活
第二章 小学教师
一、教师是什么
1.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法)
(1)专业上,学有专攻、学高为师
(2)职业上,专门、全职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3)关系上,学有常师和学无常师
(4)狭义上,指在学校里专门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员
2.代表国家从事该项工作的公务人员
(1)公立学校里的教师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
二、教师的专业性 1.教师的专业性
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他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2.专业特征
▼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
▼对于证书的颁发标准和从业的条件有完整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对于职责范围内的抉择有自主决策的权利
▼相当高的社会声望以及经济地位(奥斯汀,1989)
三、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角色含义
教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权利和责任,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身份,也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既包括社会、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应有责任的认识。
2.主要角色
(1)教学的实施者
(2)课程的开发者
(3)学生的领导者
(4)教育的研究者
四、教师的权利
1、《教师法》规定的六大权利内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和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2、教师权利的构成
(1)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的权利
(2)教育权——教师依据特有的教师身份而享有的权利
(3)具有公务员身份而享有的权利。
五、《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内容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六、教师的专业标准
标准一:理解所授学科的主要概念、探究的工具和结构,为学生创造获得许可上述意义的学习体验。
标准二:理解学生如何发展和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支持他们在智力、交往和身体方面的发展。
标准三: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机会。
标准四:了解并使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技能。
标准五:应用对个人和群体动机和行为的理解来创设一种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的交往,积极参与学习
标准六:使用有效的言语、非言语以及媒介交流技巧来促进课堂里的积极探究、合作和具有建设性的相互交往。
标准七:根据教材、学生、社区和课程目标方面的知识来设计教学。
标准八:了解并使用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策略来评估并确保学生的智力、交往和身体的发展。
标准九:成为反思型实践者,不断地对自己的选择和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进行评估,积极寻求专业成长的机会。标准十:增进与学校同事、家长和社区机构的关系,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幸福。
七、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一)专业精神
1.专业信念
► 是基于对教育教学工作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坚定追求
2.专业目标
► 是基于现实基础期望达到的高水平教学
3.专业追求
►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排除环境干扰,坚定而不懈努力地行动
(二)专业知识
1.类型的划分
(1)舒尔曼的七类型
► 科目知识、通用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特征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教育的知识
(2)格拉斯曼的四类型
►
通用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境知识
(3)林崇德的三类型
►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2.专业知识构成
►科目知识(本体性知识)
►教育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教学临床知识(实践性知识)
(三)专业能力
1.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 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
►前者主要是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后者主要是如何把教学方案落实于课堂
2.课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
► 这是每一位教师能否正常开展教学的重要辅助能力
► 课堂管理主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班级管理主要是控制学生的行为不违背学校的规定
3.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
► 这是现代教师应具有的必要能力
► 以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运用为主要标志
4.教育研究的能力
► 这是保证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能力
► 核心是教学的反思能力,在小学里以“校本教研”为代表
八、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个体从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职业从非专业或半专业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过程。
九、教师生涯的阶段
费斯勒于1984提出了一套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入职,能力培养,热心和成长,生涯挫折,稳定和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
十、专业发展的水平
伯林纳(1988)按照教师教学专长发展可以划分为:
新手(Novice)教师,熟练(Advanced Beginner)教师、胜任(Competent)教师、业务精干(Proficient)教师和专家(Expert)型教师。
国内的学校普遍分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还有是教师的职称。
十一、师范生专业发展方式
通过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洞察力、态度和教师在既定的学校环境中从事日常教学工作所需的实践性知识。
1、从五个方面进行学习转变
第一,思想品德素养的学习;
第二,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的学习;
第三,教育教学艺术素养的学习;
第四,心理素养的学习;
第五,教师角色仪表素养的学习。
2、角色转变
(1)角色困惑(2)角色学习中的冲突(3)角色的认同和接受
3、方法
见习,实习,榜样
4、身份认同
(1)危机的表现
归属感的消解,方向感的模糊,无力感的侵袭
(2)危机的原因
教师身份确定性的消失,与教学实践的疏远,功利主义的流行,被动学习的态度
(3)解决的办法
第三章 小学生
一、学生是什么
1.在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学习的人(教育大辞典)
(1)身份上,正规生、插班生、旁听生
(2)水平上,正常生、留级生、随班就读生
(3)入学方式上,录取生、转学生、条子生
(4)狭义上,指在公立和私立学校里专门学习的人员
2.在小学或初等程度教育机构里学习的人
(1)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温江村的噩梦)
(2)主要是指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我的小学
二、儿童的社会地位
1、政治地位
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例外:班级选举)
2、经济地位
没有收入,依附于父母或监护人(社会现象—童工)
3、男女儿童地位的差异
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她时代的来临——女权运动
三、学习水平标准下的学生类型
1、学习困难生
2、学习中等生
3、学习优秀生
四、儿童观的概念
是成人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影响力观念的总和。
五、西方儿童观的变化
从对儿童权利的漠视、对儿童身心特征的忽视、对儿童手段的粗暴及成人(教师)中心向维护儿童权利、重视研究儿童身心特征(包括用科学手段研究儿童的身心特征)、关爱所有儿童、以儿童为中心,协调好成人(教师)与儿童关系的方向发展;从注重外铄的手段向注重内发的引导发展。
六、《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权利
1、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2、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3、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七、儿童的基本权利构成
1、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的权利
2、教育权——学生依据特有的身份而享有的权利
3、相关法规规定而享有的权利
八、《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规定的儿童权利内容
1、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
(1)初等教育应属义务性质并一律免费;
(2)对那些未受到或未完成初等教育的人的基础教育,应尽可能加以鼓励或推进;
九、《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权利
1、年满6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年满7岁入学
2、免试入学,就近入学
3、户籍所在地或非户籍所在地
十、学生的具体权利
1、受教育权
2、安全健康权
3、获得公正评价权
4、申诉权
5、监督权
6、参与管理、活动权
7、隐私权
8、通讯自由权
9、财产权
10、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其他有关权利
十二、学生的义务
1、刻苦学习
2、遵纪守法、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3、维护集体利益与荣誉
4、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5、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
7、保证家长能看到学校让学生带回家的各种文件、报告和通知
8、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9、有根据有关规定向学校交纳有关费用的义务
10、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其他有关义务
十三、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1、家庭环境
2、已有知识
3、认知风格
4、志向与期望
5、学习动机
6、学习情绪与情感
十四、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1、体质特征
2、认知特征
3、人格特征
十五、学习的具体特征
1、学习感受
2、学习策略
3、学习逆反
十六、学习习惯的概念
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一贯的、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或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
十七、学习习惯的作用
1、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社会化行为,责任感更高,更合群,冲动较少。
2、学习习惯是保证学习效益的重要条件。
3、学习习惯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十八、学习习惯的特点
1、自动化:不假思索、自动地体现于行为中
2、情境化:在特定情景下自动地作出反应
3、固定化:在人们的行为中经常地、反复地出现
4、情感依赖:反应的同时得到情感的满足
十九、衡量学习习惯的标准
1、动作的速度
动作的敏捷性日益提高
2、动作的质量
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应该不断提高
3、是学习者的消耗
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要不断维持相对平衡
二十、学习习惯的类型
1、监控习惯与科目学习习惯(申仁洪,2007/2)
2、预习、出声早读、认真上课、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勤学好问、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单元总结、学习分析、时间计划、讲究效率(吴阿坚
张明珠,2007/6)
3、主动学习、作业承诺、课堂守纪、课外阅读、勤奋、去拖沓和听讲专注(田 澜,2010/9)
4、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阅读、写字、听说、活动、探究和计划(厦门教科院)
第四章 小学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是什么
1.是预期教育所要(能)达到的结果
(1)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现代汉语词典)
(2)是教育核心价值观或理念的体现——人。
(3)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规定或设想、意图。
(4)规定体现的是教育政策或制度所要求达到的结果。
2.与目标的联系
(1)目的是客观满足主观,产生主观体验状态;目标是主观合乎客观,产生可经验状态。
(2)目的是完整的;目标是分解的。
(3)目的具有概括、单一性;目标是具体、多样性的。
(4)目的可以分解为目标,大的目标也可以分解为小的目标。
(5)目的和目标可以转化。
二、教育目的的类型 1.性质的标准
内在的教育目的与外在的教育目的 2.过程的标准
即时的或现在的教育目的与未来的终结的教育目的 3.层次的标准
(1)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
(2)最高目的与最低目的4.领域的标准
课程设定的基本标准,教学的基本规定(双基),管理的核心要求
5.主体的标准
(1)国家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3)教师的
(4)家长的或社会的(5)学生的 6.内容的标准
(1)自然人、社会人与宗教人
(2)全面发展的人与片面发展的人
三、教育目的的特点 1.是属人的
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核心规定,区别只是什么样的人。
2.是规定性的或理想的要求
前者是有政策或制度保证的,后者是社会的美好愿望。
3.是实际的或空想的
前者是与行动一致的,后者是与行动脱节的。
4.是多元化的
表现在社会不同群体、集团追求教育的核心利益。
5.是开放的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
四、教育目的的作用
1.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动力与方向
2.应该是检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标准
实现或没有实现的结果
3.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之一
协调和修正不合方向的教育教学活动
改变不合方向的教育教学活动
五、建国后的2000——2010十年教育: 1.教育目的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社会背景
►
市场经济,就业压力,人口下降,社会公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3.教育状况
► 高校扩招,中小学择校,课程与教学改革,高考改革
六、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构成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育
七、小学的教育目的
1、围绕五育形成的教育质量观
合格+特长
2、体现办学理念的教育质量观
和谐,幸福,卓越,个性
3、体现小学功能的教育质量观
进重点/示范中学
八、全面发展的问题
1、全面发展的内涵解读 150—151
(1)完整的发展
(2)和谐的发展
(3)自由的发展
2、价值取向的差异
(1)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2)形成个性发展的多样性
3、全面发展的误读
(1)平均发展
(2)平庸发展
4、现实追求的变异
(1)片面发展
(2)过度发展
5、全面发展的均衡
(1)如何理解均衡的全面发展
(2)均衡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九、升学与发展
1、升学的作用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检验学习的效果,提供发展的机会
2、升学的扭曲
152
从追求升学演变为片面追求升学,扭曲了升学的目的,扭曲了师生关系,扭曲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升学的变革
(1)改变评价制度
(2)建立现代教育文化
(3)健全教育观念
十、学业负担的含义和表现
1、含义:学生应该承担的学习压力和数量;合理与不合理,内源性和外源性
2、过重学业负担的表现:(1)上课
(2)补习
(3)作业
(4)考试
第五章 小学教育环境
一、教育环境是什么
1.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的教育条件
(1)广义的,是指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区文化等
(2)狭义的,是指学校教育活动的时空、教学设备、校风班风等
(3)是特殊的文化环境
二、小学教育环境的特点 1.自然性
2.可控性
3.纯化性
4.学习化
5.开放化
三、教育环境的层次
1.教育环境
是指宏观的教育环境和微观的教育环境,可以说是国家或家庭有目的创设或计划的
2.教学环境
是指那些与教学有关的、影响教学并通过教学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所有因素,是学校和教师有目的创设的 3.学习环境
包含学生本位的教育含义,是符合学生需求的、建构性的客观条件
四、教育环境的一般分类
1、物质环境
(1)空间环境
(2)设施环境
(3)自然环境
2、社会心理环境
(1)人际环境
(2)信息环境
(3)组织环境
(4)情感环境
(5)舆论环境
五、功能分类
1、物质环境
2、交往环境
3、符号环境
4、活动环境
六、学校文化的概念
1、广义的,是指全校群体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过程
2、狭义的,是指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
3、学生同伴的群体文化和教师的专业性文化
七、教师的文化取向
1、文化的内容取向
教师组织或群体所共享的价值观、信念、习惯等
2、文化的形式取向
(1)个人主义的文化
(2)派别的文化
(3)协作或合作的文化
(4)人为的同事文化
八、校园文化的类型
1、校园物质文化
2、校园制度文化
3、校园精神文化
九、学习环境的概念
1、广义的
可用于学习的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
2、狭义的
专指课堂环境
十、学习环境的物理因素
1、颜色
2、声音
3、温度
4、装饰
5、桌椅
6、课堂规模
十一、学习环境的创设
1、班级课堂环境优化
2、课堂组织多样化
3、符合学生的个人需求
4、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六章 小学教育活动
一、小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1.小学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切专门活动
(1)皮亚杰:同化与顺应,自我建构
(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社会建构
2.在学校和教师引导下小学生主动学习与建构知识意义的文化活动
(1)自我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平衡
(2)学生主动建构的合法与多样
(3)教师指导与鼓励下的主动建构
二、小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1.社会要求与个体需求统一的标准
(1)体育
(2)德育
(3)智育
2.历时阶段与共时要素的标准
(1)课程与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
(3)课外活动
(4)管理与领导
三、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1.遵循小学生发展的规律
(1)顺应小学生的发展阶段
(2)尊重小学生的发展特性
(3)创设新颖、多样的教育活动
2.适应时代的要求
(1)时代精神的表现:科学、信息与全球化
(2)当前时代的特点:多变与多元、不确定性和选择性
(3)应对:规训,独立意识,主动精神,自主能力
四、小学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的作用
(1)生理机能(2)大脑功能
(3)人格品质
2.体育活动的形式
(1)德国式
(2)瑞典式
(3)英国式 3.体育活动的要求
(1)注重体育游戏
(2)注重身体的养护
(3)注重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小学德育活动
1.狭义的含义
是指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属于教育目的的组成之一,有时也被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2.德育活动的要求
(1)突出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2)突出价值观的培养
(3)突出理想的培养
(4)突出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六、智育活动的要求
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
2、注重经验的转化
3、注重知识与经验的意义建构
4、注重智力的训练与开发
七、.教学实施活动方案设计
1、方案设计的要求
① 分析学生
② 分析教学内容
③ 分析教学目标
④ 分析教学过程
2、方案设计的类型
① 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
② 单元教学计划
③ 课时教学计划
八、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1.教学多种途径的中心
2.教育目的的实现
3.心理发展
4.课堂教学的作用:三基一个性
九、合作学习
1.教学观的变化:从重教转向重学
2.合作学习的特点:
(1)要素: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互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小组自评(2)形式:小组教学的创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3)机制:多边立体的互动
3.多主体、多层面的互动
十、课外活动
(一)校内课外活动
1.学科活动
2.科技活动
3.文艺活动
4.体育活动
5.课间休息活动
(二)校外课外活动
1.通过与社会各类机构建立联系提供学生相应的活动场所
2.参与各类活动:参观、访问、劳动、竞赛
十一、管理与领导
1.狭义的含义
是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通过学校管理与领导者的指挥、控制、协调和引导作用,较好地开发学校中的人、财、物等资源,以发挥学校教育功能的活动。
2.管理与领导的差异
3.管理与领导的关系
十二、管理与领导的环节
1.计划
2.实施
3.检查
4.总结
十三、教师的管理与领导
1.教师的组织安排
2.教师的检查考核
3.教师的培养提高
十四、学生的管理与领导
1.班级的管理与领导
2.少先队和学生会的管理与领导
一、打牢基础知识的“底座”
“做”——让学生把过去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默写的方式总结在导学提纲上,目的是让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记忆中保留更长的时间,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
“学”——不会做的基础知识就要通过“学”而获得。学的方式有,查找教科书、课堂笔记或其他资料中相关的知识,无法查找的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时,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辩论,最后形成共识,以便补充各自知识的漏洞。
“问”——学生在“做、学”的过程中不能解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一名发言人,把本小组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也可以由学生独立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回答,学生不能解决的则由教师解答。
二、构建知识网络
1.通过发散思维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知识模块的复习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质凝、讨论,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网络建构(如下图),使学生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中知道为什么要学、怎样学,还知道了这些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达到知识由“多”到“少”的升华。
2.通过类比思维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复习“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后,可以把这一知识点延伸为: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这样一来,学生还可以根据这一知识点,方便地写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氧化亚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等。这样做不仅知识链得以延长,还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典型例题引路,升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明白这些综合性的例题是由哪些基础知识组成的,是通过什么方式紧密相连的,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例:含有相等质量氧元素的CO和CO[2]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
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此计算题中到底用到哪些数,要看下面的两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CO(整体)C(部分1)O(部分2)]
(2)CO2[(整体)C(部分1)O(部分2)]
在这两个体系中,根据“整体的质量=部分的质量÷部分占整体的质量分数”这一关系,只要知道了体系中氧元素的质量,整体的质量自然可以求得;而题目中仅已知两种含氧物质中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可以把氧元素的质量看作单位“1”或设它为M等。则有:[一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一氧化碳中氧的质量÷一氧化碳中氧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中氧的质量÷二氧化碳中氧的质量分数=1÷1628×100%1÷3244×100%=14:11]
思路打开后,不同的学生还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例如,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根据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两种化学物质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列二元一次方程:
X×(16/28×100%)=Y×(32/44×100%)
[XY=32/44×100%16/28×100%]=14:11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三中学)
【法律知识复习提纲】推荐阅读:
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11-01
初中生物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05-29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复习提纲10-15
2024年全市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01-02
思想道德与法律提纲06-15
法律知识常识09-30
文化生活知识提纲06-07
经济生活知识提纲09-16
法律讲堂知识讲座09-28